CN112453133A -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3133A
CN112453133A CN202010981656.1A CN202010981656A CN112453133A CN 112453133 A CN112453133 A CN 112453133A CN 202010981656 A CN202010981656 A CN 202010981656A CN 112453133 A CN112453133 A CN 112453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rotary
gear
main
bel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16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3133B (zh
Inventor
刘明
吴诚骁
黄万永
秦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anuc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anuc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anuc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anuc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16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3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3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3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3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3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 B21D7/16Auxiliary equipment, e.g. for heating or cooling of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5/00Safety devices protecting the machine or the operat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dealt with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7/00Bending rods, profiles, or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夹持装置,包括:主支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杆机构、第一虎钳板、第二虎钳板、回转齿轮、旋转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将管形件放置于夹持机构上,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对夹持机构的一端进行夹紧从而夹紧管形件,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配合与夹持机构固定安装的回转齿轮转动,完成对管形件的旋转作业。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为机器人弯管提供了协作辅助,使管件被夹紧后再带动管件旋转指定的角度,适用于小径管件,配合机器人使用,省去了人工操作时用的弯管简易夹具,解决了人工送料时弯管简易夹具精度差、一致性不好控制的问题,降低了弯管生产的成本,同时使得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管件是汽车、家电等行业中重要的零部件,属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其中弯管制造需要多道工艺,主要流程有材料检验、压制成型、整型、表面抛光、上机弯制、尺寸校正、热处理、机械加工、气密性检验、涂装标识。针对管件的折弯工艺工厂大规模生产、工艺繁多,管件折弯采用大量的人工。然而,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工作人员对车间环境的要求,人工成本加大了生产成本,并且弯管厂生产线多采用专机进行弯管,人工上下料辅助,自动化程度较低,还会对在弯管机旁工作穿梭的人员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夹持装置,包括:主支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杆机构、第一虎钳板、第二虎钳板、回转齿轮、旋转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
所述主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一侧的中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上端与所述连杆机构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与分别与所述第一虎钳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虎钳板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虎钳板靠近所述第二虎钳板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弧形豁口,所述第二虎钳板靠近所述第一虎钳板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弧形豁口,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和所述第二弧形豁口相正对设置;
所述主支架的上端形成有一环形限位结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中部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环形限位结构内,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朝向所述主支架的一侧设置,所述夹持机构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主支架的另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虎钳板和所述第二虎钳板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带动下可操作地夹持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和所述第二弧形豁口分别抵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回转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另一端,所述回转齿轮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回转齿轮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夹持机构一同旋转,所述回转齿轮上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一插槽;
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安装座和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呈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所述转动筒的一端与所述所述回转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筒与所述回转齿轮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筒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正对所述第二插槽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所述转动筒的另一端,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一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正对所述第二插槽设置,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三插槽依次连通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块正对所述第二夹持块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另一端的外缘可操作地抵于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处,所述第二夹持块的另一端的外缘可操作地抵于所述第二弧形豁口处,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可操作地处于闭合状态并形成一夹持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安装架、升降气缸和顶升块,所述气缸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升降气缸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架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所述顶升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所述顶升块的上端与所述连杆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一短支臂、第二短支臂、第一长支臂、第二长支臂和连接臂,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顶升块的上端,所述第一短支臂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二短支臂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长支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短支臂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长支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短支臂的上端铰接,所述连接臂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动轴,两所述转动轴分别垂直安装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第一长支臂的上端可转动地套设于一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长支臂的上端可转动地套设于另一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虎钳板设于所述第一长支臂的上端,所述第二虎钳版设于所述第二长支臂的上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同步带、主转轴、主齿轮和齿轮组件,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一侧,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主支架并与所述第一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带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带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带轮的中心轴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绕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设置,所述第一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另一侧的上端,所述主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主转轴的中部,所述主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所述主转轴和所述第二带轮同轴设置,所述主齿轮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回转齿轮传动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回转齿轮和所述主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上端均与所述回转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下端均所述主齿轮传动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支撑块的的横截面呈向下弯曲的弧形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块包括:第一夹持座和第一夹体,所述第一夹持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体的截面呈半圆弧形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块包括:第二夹持座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二夹持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夹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体的截面呈半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可操作地闭合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呈圆形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弹簧和一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下部,两所述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两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体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外侧分别于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和所述第二弧形豁口相匹配。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通过将管件放置于夹持机构,并通过虎钳板配合夹持块对管件进行夹持,在通过旋转驱动机构使得整个管件随夹紧机构一同旋转,为机器人弯管提供了协作辅助,使管件被夹紧后再带动管件旋转指定的角度,适用于小径管件,配合机器人使用,省去了人工操作时用的弯管简易夹具,解决了人工送料时弯管简易夹具精度差、一致性不好控制的问题,降低了弯管生产的成本,同时使得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
(2)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整体简单实用,通过有效消除齿隙提高旋转精度,同时满足夹紧和旋转的功能,为管件的旋转夹紧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3)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安全性提升,在弯管作业全流程无需人工参与,均为自动化完成,使工作人员远离弯管作业区域,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夹持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夹持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夹持装置的正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夹持装置的背面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夹持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夹持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机器人弯管工作站的示意图。
附图中:
1、主支架;2、升降驱动机构;3、连杆机构;4、第一虎钳板;5、第二虎钳板;6、回转齿轮;7、旋转驱动机构;8、夹持机构;41、第一弧形豁口;42、第二弧形豁口;11、环形限位结构;12、第一插槽;81、第一夹持块;82、第二夹持块;83、安装座;84、转动筒;85、第二插槽;86、第三插槽;21、气缸安装架;22、升降气缸;23、顶升块;31、连接块;32、第一短支臂;33、第二短支臂;34、第一长支臂;35、第二长支臂;36、连接臂;71、旋转电机;73、第一带轮;74、第二带轮;75、同步带;76、主齿轮;77、第一从动齿轮;78、第二从动齿轮;87、支撑块;811、第一夹持座;812、第一夹体;821、第二夹持座;822、第二夹体;91、弹簧;92、弹簧安装座;93、管件上料机;94、机器人;95、弯管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夹持装置,包括:主支架1、升降驱动机构2、连杆机构3、第一虎钳板4、第二虎钳板5、回转齿轮6、旋转驱动机构7和夹持机构8;主支架1沿竖直方向设置,升降驱动机构2固定安装于主支架1的一侧的中部,升降驱动机构2的上端与连杆机构3的下端连接,连杆机构3的上端与分别与第一虎钳板4的下端和第二虎钳板5的下端铰接,第一虎钳板4靠近第二虎钳板5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弧形豁口41,第二虎钳板5靠近第一虎钳板4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弧形豁口42,第一弧形豁口41和第二弧形豁口42相正对设置;主支架1的上端形成有一环形限位结构11,夹持机构8的中部可转动地套设于环形限位结构11内,夹持机构8的一端朝向主支架1的一侧设置,夹持机构8的另一端朝向主支架1的另一侧设置;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在连杆机构3的带动下可操作地夹持于夹持机构8的一端的两侧,且第一弧形豁口41和第二弧形豁口42分别抵于夹持机构8的一端的两侧;回转齿轮6固定套设于夹持机构8的另一端,回转齿轮6与旋转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旋转驱动机构7固定安装于主支架1上,回转齿轮6在旋转驱动机构7的驱动下带动夹持机构8一同旋转,回转齿轮6上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一插槽12;其中,夹持机构8包括:第一夹持块81、第二夹持块82、安装座83和转动筒84,转动筒84呈中空的圆筒形结构,转动筒84的一端与回转齿轮6固定连接,转动筒84与回转齿轮6同轴设置,转动筒84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二插槽85,第一插槽12正对第二插槽85设置,安装座8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转动筒84的另一端,安装座83开设有一第三插槽86,第三插槽86正对第二插槽85设置,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85和第三插槽86依次沿回转齿轮6的轴向连通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夹持块81的一端和第二夹持块8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83的另一端的两侧,第一夹持块81正对第二夹持块82设置,第一夹持块81的另一端的外缘可操作地抵于第一弧形豁口41处,第二夹持块82的另一端的外缘可操作地抵于第二弧形豁口42处,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可操作地合拢处于闭合状态并形成一夹持部。进一步地,通过升降驱动机构2向上/向下带动连杆机构3的运动,使得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随之做合拢/分开操作,类似于剪刀式的左右运动结构,从而使得第一弧形豁口41和第二弧形豁口42靠近/远离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当第一弧形豁口41和第二弧形豁口42抵于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的外侧时,驱动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相并拢,形成上述的夹持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对于管件,例如钢管等,管件的整体大部分放置于加持机构内,且一端凸出于夹持部,并被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由两侧方向中间夹紧,从而完成夹持部对管件的一端固定,夹持部优选的为圆形,且夹持部的内缘与管件的外缘相匹配;再通过被旋转驱动机构7驱动旋转的回转齿轮6,使得管件随整个夹持机构8一同进行旋转运动;其中,环形限位结构11开设有一第四插槽正对第二插槽85,在初始状态下,第四插槽与第三插槽86相连通,整个容置空间用于放置管件,且可通过机器人94的机械手直接将管件由主支架1的上端对准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85、第三插槽86和第四插槽共同形成的一安装位放入,再对升降驱动机构2和旋转驱动机构7依次控制进行对应操作,且第一插槽12沿回转齿轮6的径向开设并直至回转齿轮6的中心位置,使得管件的轴线与回转齿轮6的轴线重合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升降驱动机构2包括:气缸安装架21、升降气缸22和顶升块23,气缸安装架21固定安装于主支架1的中部,升降气缸22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气缸安装架21上,升降气缸22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顶升块23固定安装于升降气缸22的活塞杆的上端,顶升块23的上端与连杆机构3的下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升降气缸22的活塞杆作用于连杆机构3的下端,使得连杆机构3对应使得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做出合拢/分开的动作;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2也可是一种驱动电机配合滑块和滑轨等可进行沿主支架1的竖直方向进行升降运动的装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连杆机构3包括:连接块31、第一短支臂32、第二短支臂33、第一长支臂34、第二长支臂35和连接臂36,连接块31固定安装于顶升块23的上端,第一短支臂32的下端与连接块31铰接,第二短支臂33的下端与连接块31铰接,第一长支臂34的下端与第一短支臂32的上端铰接,第二长支臂35的下端与第二短支臂33的上端铰接,连接臂36沿水平方向设置,连接臂3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动轴,两转动轴分别垂直安装于主支架1上,第一长支臂34的上端可转动地套设于一传动轴上,第二长支臂35的上端可转动地套设于另一传动轴上,第一虎钳板4设于第一长支臂34的上端,第二虎钳版设于第二长支臂35的上端。进一步地,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分别沿第一长支臂34和第二长支臂3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在初始状态下,即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相互分离的状态下,第一短支臂32和第二短支臂33可通过一设置于连接块31上的铰接轴与连接块31进行铰接,第一短支臂32的下端和第二短支臂33的下端铰接于同一铰接轴上,第一短支臂32的上端和第二短支臂33的上端相互远离,第一长支臂34和第二长支臂35之间留有一定的夹持距离,且此时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分别与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相分离;并且通过连杆机构3使得第一虎钳板4与第二虎钳板5并拢后不易松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旋转驱动机构7包括:旋转电机71、传动轴、第一带轮73、第二带轮74、同步带75、主转轴、主齿轮和齿轮组件,旋转电机71固定安装于主支架1的一侧,旋转电机71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主支架1并与第一带轮73固定连接,第一带轮73与传动轴同轴设置,第二带轮74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带轮73的正上方,第一带轮73的中心轴与第二带轮74的中心轴平行设置,同步带75绕第一带轮73和第二带轮74设置,第一带轮73通过同步带75与第二带轮74传动连接,主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主支架1的另一侧的上端,主齿轮固定套设于主转轴的中部,主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带轮74固定连接,主齿轮、主转轴和第二带轮74同轴设置,主齿轮与齿轮组件传动连接,齿轮组件与回转齿轮6传动连接。进一步地,通过旋转电机71带动传动轴转动,并驱动第一带轮73转动,第一带轮73通过同步带75带动第二带轮74转动,第二带轮74与主齿轮一同转动,并传动连接齿轮组件使得回转齿轮6一同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具体如图4所示,齿轮组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77和第二从动齿轮78,第一从动齿轮77和第二从动齿轮78均可转动地安装于主支架1的另一侧,第一从动齿轮77和第二从动齿轮78均设置于回转齿轮6和主齿轮之间,第一从动齿轮77的上端和第二从动齿轮78的上端均与回转齿轮6传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77的下端和第二从动齿轮78的下端均主齿轮传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77和第二从动齿轮78之间预留一定距离,使得第一从动齿轮77与第二从动齿轮78相不接触,主齿轮、第一从动齿轮77、第二从动齿轮78和回转齿轮6相互啮合转动,并通过第一从动齿轮77和第二从动齿轮78消除了齿隙,提高了旋转精度,在旋转电机71的驱动下,优选的可为伺服电机,可带动管件旋转至任意指定角度,旋转精度可达±0.1°,且最大转速为200r/min。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块87,支撑块87固定安装于容置空间的底部,支撑块87的的横截面呈向下弯曲的弧形设置。进一步地,通过支撑块87对管件进行由下至上的支撑,同时保护了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85和第三插槽86的底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块81包括:第一夹持座811和第一夹体812,第一夹持座811的一端与安装座83的另一端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体812固定安装于第一夹持座811的另一端,第一夹体812的截面呈半圆弧形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夹持块82包括:第二夹持座821和第二夹体822,第二夹持座821的一端与安装座83的另一端的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夹体822固定安装于第二夹持座821的另一端,第二夹体822的截面呈半圆弧形设置,第一夹体812和第二夹体822可操作地闭合形成夹持部,夹持部呈圆形设置。进一步的,第一夹持座811和第二夹持座821可转动地向安装做的外侧打开,具体地说,第一夹体812/第二夹体822在第一夹持座811/第二夹持座821的带动下,相外侧倾斜向下的打开,此时,第一夹体812的上端和第二夹体82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夹体812的下端和第二夹体82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具体如图6所示,还包括:两弹簧91和一弹簧安装座92,弹簧安装座92固定安装于安装座83的另一端的下部,两弹簧91的一端均与安装座83连接,两弹簧9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夹持座811和第二夹持座821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的夹持旋转装置处于不工作的状态下,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相分离设置,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在弹簧91的作用下相互分离打开方便管件的放入,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进行夹持操作时,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克服弹簧91的弹力相并拢从而完成对管件的夹持;完成弯管作业后,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在连杆机构3的带动下相分离,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在弹簧9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夹体812的外侧和第二夹体822的外侧分别于第一弧形豁口41和第二弧形豁口42相匹配。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主支架1外还可设有一护罩,护罩用于遮蔽上述的旋转夹持装置的加持机构以下的结构,护罩优选地采用钣金材料制成,对旋转驱动装置和升降驱动装置作为保护。
更进一步地,可将本发明应用于一种机器人94弯管工作站,具体如图7所示,上述的机器人94弯管工作站包括:机器人94、弯管工作台95、管件上料机93以及本发明中的旋转夹持装置,机器人94、管件上料机93和旋转夹持装置均安装于弯管工作台95上,且机器人94设置于管件上料机93与旋转夹持装置之间,上述的机器人94用于夹持管件,管件上料机93上放置有若干待夹持的管件,管件上料机93上至少有一用于推出单根关键的传送定位机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管件上料机93的传送定位机构将其中的一根管件推送到机器人94的机械手操作范围内,传送定位机构上设有一压力传感器用于确认管件是否到位,机器人94确认管件到位后通过机械手对管件进行抓取,并将管件放置于夹持机构8上,升降驱动装置开始工作并驱动连杆机构3带动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配合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对管件进行夹紧定位,机器人94松开管件且同时旋转驱动机构7驱动回转齿轮6转动,使得管件旋转至指定角度,机器人94再次抓取管件并对管件施加一弯曲作用力使得管件的一端进行弯折;完成弯折动作后,第一虎钳板4和第二虎钳板5松开,管件与夹持机构8相脱离,第一夹持块81和第二夹持块82复位,机器人94将被弯曲好的管件夹持送入下一加工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升降驱动机构、连杆机构、第一虎钳板、第二虎钳板、回转齿轮、旋转驱动机构和夹持机构;
所述主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一侧的中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上端与所述连杆机构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上端与分别与所述第一虎钳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虎钳板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虎钳板靠近所述第二虎钳板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一弧形豁口,所述第二虎钳板靠近所述第一虎钳板的一侧形成有一第二弧形豁口,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和所述第二弧形豁口相正对设置;
所述主支架的上端形成有一环形限位结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中部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环形限位结构内,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朝向所述主支架的一侧设置,所述夹持机构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主支架的另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虎钳板和所述第二虎钳板在所述连杆机构的带动下可操作地夹持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和所述第二弧形豁口分别抵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的两侧;
所述回转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另一端,所述回转齿轮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回转齿轮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夹持机构一同旋转,所述回转齿轮上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一插槽;
其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安装座和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呈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所述转动筒的一端与所述所述回转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筒与所述回转齿轮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筒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正对所述第二插槽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所述转动筒的另一端,所述安装座开设有一第三插槽,所述第三插槽正对所述第二插槽设置,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三插槽依次连通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块正对所述第二夹持块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另一端的外缘可操作地抵于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处,所述第二夹持块的另一端的外缘可操作地抵于所述第二弧形豁口处,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可操作地处于闭合状态并形成一夹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安装架、升降气缸和顶升块,所述气缸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中部,所述升降气缸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气缸安装架上,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所述顶升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所述顶升块的上端与所述连杆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一短支臂、第二短支臂、第一长支臂、第二长支臂和连接臂,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顶升块的上端,所述第一短支臂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二短支臂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一长支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短支臂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二长支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短支臂的上端铰接,所述连接臂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转动轴,两所述转动轴分别垂直安装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第一长支臂的上端可转动地套设于一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长支臂的上端可转动地套设于另一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虎钳板设于所述第一长支臂的上端,所述第二虎钳版设于所述第二长支臂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同步带、主转轴、主齿轮和齿轮组件,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一侧,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主支架并与所述第一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带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带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带轮的中心轴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绕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设置,所述第一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另一侧的上端,所述主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主转轴的中部,所述主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轮固定连接,所述主齿轮、所述主转轴和所述第二带轮同轴设置,所述主齿轮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回转齿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回转齿轮和所述主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上端均与所述回转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下端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下端均所述主齿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支撑块的的横截面呈向下弯曲的弧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包括:第一夹持座和第一夹体,所述第一夹持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夹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夹持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体的截面呈半圆弧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包括:第二夹持座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二夹持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夹体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持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体的截面呈半圆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夹体和所述第二夹体可操作地闭合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呈圆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弹簧和一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的下部,两所述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连接,两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夹体的外侧分别于所述第一弧形豁口和所述第二弧形豁口相匹配。
CN202010981656.1A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Active CN112453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1656.1A CN112453133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1656.1A CN112453133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3133A true CN112453133A (zh) 2021-03-09
CN112453133B CN112453133B (zh) 2022-08-19

Family

ID=7483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1656.1A Active CN112453133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31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2815A (zh) * 2021-11-02 2022-02-25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支撑装置及弯管工作站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2887A (ja) * 2004-10-06 2006-04-20 Sagami Precision Kk ワーククランプ装置
FR2880561A1 (fr) * 2005-01-07 2006-07-14 Numalliance Soc Par Actions Si Dispositif d'orientation pour machine de cintrage
CN102672644A (zh) * 2012-05-24 2012-09-19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管子夹持装置以及装配机
CN104440362A (zh) * 2014-11-19 2015-03-25 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钢管管端找正系统及方法
CN204892635U (zh) * 2015-07-25 2015-12-23 山东红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三维折弯机构
CN106238887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一种钢管切割双向同步旋转夹紧装置
WO2016203847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の曲げ加工装置
CN207823649U (zh) * 2018-01-25 2018-09-07 天津市巨星祥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管弯管的装置
CN208195303U (zh) * 2018-03-21 2018-12-07 青岛鑫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管型件折弯形成手推车把手的弯管机
CN109604395A (zh) * 2019-01-30 2019-04-12 杭州显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折弯机构及其方法和弯管设备
CN110788558A (zh) * 2019-11-30 2020-02-14 张磊 一种石油输送管道同心焊接夹持工装
CN210173375U (zh) * 2019-05-29 2020-03-24 芜湖力锐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传感器圈轴外端面加工用的夹持装置
CN211100945U (zh) * 2019-10-30 2020-07-28 广州建龙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径向加载回转和对中定位的弯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2887A (ja) * 2004-10-06 2006-04-20 Sagami Precision Kk ワーククランプ装置
FR2880561A1 (fr) * 2005-01-07 2006-07-14 Numalliance Soc Par Actions Si Dispositif d'orientation pour machine de cintrage
CN102672644A (zh) * 2012-05-24 2012-09-19 河北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管子夹持装置以及装配机
CN104440362A (zh) * 2014-11-19 2015-03-25 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钢管管端找正系统及方法
WO2016203847A1 (ja) * 2015-06-18 2016-12-22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の曲げ加工装置
CN204892635U (zh) * 2015-07-25 2015-12-23 山东红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三维折弯机构
CN106238887A (zh) * 2016-09-30 2016-12-21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一种钢管切割双向同步旋转夹紧装置
CN207823649U (zh) * 2018-01-25 2018-09-07 天津市巨星祥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钢管弯管的装置
CN208195303U (zh) * 2018-03-21 2018-12-07 青岛鑫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将管型件折弯形成手推车把手的弯管机
CN109604395A (zh) * 2019-01-30 2019-04-12 杭州显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折弯机构及其方法和弯管设备
CN210173375U (zh) * 2019-05-29 2020-03-24 芜湖力锐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传感器圈轴外端面加工用的夹持装置
CN211100945U (zh) * 2019-10-30 2020-07-28 广州建龙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径向加载回转和对中定位的弯管装置
CN110788558A (zh) * 2019-11-30 2020-02-14 张磊 一种石油输送管道同心焊接夹持工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2815A (zh) * 2021-11-02 2022-02-25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支撑装置及弯管工作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3133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5130B (zh) 环缝自动焊管钳
CN112453133B (zh)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CN116586885A (zh) 一种汽车零件焊接装置
CN117181983B (zh) 一种锻件加工用夹持转动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5184522U (zh) 一种用于弯折管环缝抛光机的夹持机构
CN115488569B (zh) 一种挖掘机动臂多工位焊接装置
CN215032580U (zh) 一种弯管装置
CN113600396B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管材智能化喷漆修复装置
CN211193893U (zh) 一种双机器人加工工作站
CN112192476A (zh) 一种用于夹持的工装
CN114393072A (zh) 一种金属管加工的冲压折弯成型装置
CN114102571A (zh) 一种可对加工件加工工序进行位置转换的工业机器人
CN220426424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弯管加工的机头部件
CN112453134A (zh) 一种管件旋转夹持器及包含其的机器人弯管工作站
CN220880256U (zh) 一种弯管机用定位夹具
CN219786138U (zh) 一种不锈钢管件的折弯装置
CN213671258U (zh) 一种自动液压弯管机
CN220679038U (zh) 一种折弯机上模装置
CN219152653U (zh) 一种汽车套管加工定位夹具
CN214290201U (zh) 全自动双管单弯装置
CN216966726U (zh) 一种焊接机定位工装
CN220196017U (zh) 一种折弯机用辅助转盘
CN220178481U (zh) 一种工件点焊工装
CN216126370U (zh) 一种多规格弯管机
CN116493463B (zh) 一种钣金柜体外壳成型用自动化折边装置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