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093A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093A
CN112436093A CN202010847265.0A CN202010847265A CN112436093A CN 112436093 A CN112436093 A CN 112436093A CN 202010847265 A CN202010847265 A CN 202010847265A CN 112436093 A CN112436093 A CN 112436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ayer
adhesive layer
metal film
resi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72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弘樹
野田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Jole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led Inc filed Critical Joled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36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using temporary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金属膜与树脂基板的多层结构的显示面板中具有能够抑制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气泡的发生以及基板的翘曲的结构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备:金属膜;第一树脂基板,通过粘接层配置在所述金属膜上;多个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上;以及第二树脂基板,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上;所述粘接层具有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有不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空隙存在。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自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尤其涉及柔性面板的基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包括多个有机EL元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元件(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自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自发光元件具有层叠有各种材料的薄膜的结构,在被平坦化绝缘层覆盖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板上至少具备像素电极、对置电极以及被它们夹着的发光层。
近年来,在这些显示面板中,提出有使用了具有柔性的基板的柔性显示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具有柔性的基板上通过密封层配置有多个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面板。当制造这样的柔性显示面板时,为了抑制具有柔性的基板的伸展、翘曲、褶皱等导致的定位精度的下降,通常在将具有柔性的基板贴在玻璃基板等具有刚性的基板的状态下进行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048326号说明书
作为柔性显示面板的利用方式,有组装入车辆等其它工业制品、柱、墙壁等建筑物的方式,在这样的利用中,需要输送显示面板。另一方面,柔性显示面板的刚性低,不适合在保持原样的状态下输送,但是在贴在玻璃基板等上的状态下的输送存在有体积、重量笨重化的问题。于是,研究了如下的技术:将用金属膜加强的树脂基板贴在柔性显示面板上并一体化,赋予适合在保持柔性状态下的输送的程度的耐久性。但是,通过本发明人的研究,判明了:在用于使发光元件特性均匀化而进行的高温老化处理中,用金属膜加强后的树脂基板产生气泡或产生基板的翘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金属膜以及树脂基板的多层结构的显示面板中,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气泡发生、基板翘曲的结构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面板,其具备:金属膜;第一树脂基板,通过粘接层配置在所述金属膜上;多个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上;以及第二树脂基板,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上;所述粘接层具有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有不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空隙存在。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由于有从第一树脂基板通过粘接层到达显示面板外部的排气(outgas)的排出路径存在,所以在高温老化处理中,排气不会残留在第一树脂基板,能够抑制气泡的发生。此外,由于在粘接层与金属膜之间有空隙存在,所以能够通过粘接层缓和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第一树脂基板的收缩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翘曲。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1的示意截面图。图1(b)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粘接层40的示意截面图。图1(c)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粘接层40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元件基板70、发光元件层80、偏光板90的示意截面图。
图3(a)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金属膜30~第一树脂基板50部分的示意截面图,图3(b)是比较例涉及的金属膜30~第一树脂基板50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4(a)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1的高温老化处理后的应力状态的示意截面图,图4(b)、(c)分别是表示比较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高温老化处理后的应力状态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a)表示准备了基体树脂层的状态,(b)表示在基体树脂层上粘贴有金属膜的状态,(c)表示在金属膜上粘贴有第二粘接层的状态,(d)表示在第二粘接层上粘贴有第一树脂基板的状态。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a)表示在保持基板上形成有发光元件基板的状态,(b)表示在发光元件基板上形成有第一密封层的状态,(c)表示在第一密封层上形成有TFT层以及层间绝缘层的状态,(d)表示在层间绝缘层上形成有像素电极的状态。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a)表示在层间绝缘层上以及像素电极层上形成有隔壁的状态,(b)表示在像素电极上形成有第一功能层的状态,(c)表示在第一功能层上形成有发光层的状态。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a)表示在发光层上以及隔壁上形成有第二功能层的状态,(b)表示在第二功能层上形成有对置电极的状态,(c)表示在对置电极上形成有第二密封层的状态。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a)表示在第二密封层上粘贴有偏光板的状态,(b)表示在第一树脂基板上粘贴有发光元件基板的状态。
图1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中:1―有机EL显示面板,10―基体树脂层,20―第一粘接层,30―金属膜,40―第二粘接层(粘接层),50―第一树脂基板,60―第三粘接层,70―发光元件基板,80―发光元件层,90―偏光板(第二树脂基板),100―保持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具备:金属膜;第一树脂基板,通过粘接层配置在所述金属膜上;多个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上;以及第二树脂基板,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上;所述粘接层具有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有不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空隙存在。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由于有从第一树脂基板通过粘接层到达显示面板外部的排气的排出路径存在,所以在高温老化处理中,排气不会残留于第一树脂基板,能够抑制气泡的发生。进而,由于在粘接层与金属膜之间有空隙存在,所以能够通过粘接层缓和由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第一树脂基板的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能够抑制翘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下述的方式: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树脂基板接触的面积大于多个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面积。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能够提高粘接层与第一树脂基板的粘接力,能够成为更牢固的基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下述的方式:所述粘接层具备: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树脂基板接触;以及第二粘接层,具有多个所述接触部。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容易在事前对粘接层进行成型,能够高效地制造显示面板。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第二树脂基板是偏光板。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在为了抑制外光反射等目的而使用了偏光板的显示面板中,能够抑制由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面板的翘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材料的吸水率为0.1%以上。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即使在将吸水率高、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收缩大的材料用作第一树脂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抑制气泡的发生以及抑制翘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即使在将吸水率高、由高温老化处理导致的收缩大的PET用作第一树脂基板的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抑制气泡的发生以及抑制翘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以及所述第二树脂基板都是柔性基板,所述显示面板是柔性面板。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基板的强度,并且能够实现抑制了气泡和翘曲的柔性显示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金属膜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铝、铜的一种以上。
根据上述方式的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基板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高温老化处理中的温度的波动。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柔性基板上形成发光元件以及第二树脂基板,由此形成发光元件基板;在第一树脂基板上粘贴所述发光元件基板,由此形成面板元件;在金属膜上粘贴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具有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有不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空隙存在;在所述粘接层上粘贴所述面板元件,由此形成柔性显示面板;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进行高温老化处理。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通过高温老化处理使第一树脂基板的形状稳定化,并且能够抑制第一树脂基板的气泡发生以及显示面板的翘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所述高温老化处理在8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2小时以上。
利用上述方法,能够抑制来自第一树脂基板、粘接层的排气在制造显示面板后释放,并且消除残留应力等从而能够使显示面板的形状稳定化。
《实施方式》
1.显示面板的概略构成
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显示面板1的局部截面图。以下,对有机EL显示面板1的各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
<基体树脂层10>
基体树脂层10是成为柔性基板的第一层的柔性的树脂基板。作为基体树脂层10的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中的任意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另外,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砜(PSu)、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氨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硅酮树脂、聚氨酯等、或以它们为主的共聚物、混合物。基体树脂层10的膜厚例如为250μm~50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50μm。
<第一粘接层20>
第一粘接层20是用于粘接基体树脂层10与后述的金属膜30的粘接层。作为第一粘接层20的材料,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urethane)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等。
<金属膜30>
金属膜30是成为柔性基板的第二层的柔性的金属膜。作为金属膜30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铜、铝等。金属膜30提高显示面板1的强度。另外,金属膜30为了具有柔性,膜厚优选200μm以下,更优选100μ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0μm。另外,金属膜30可以设置用于传导来自基体树脂层10以及第一树脂基板50的排气的孔。
<第二粘接层40>
第二粘接层40是用于粘接金属膜30与后述的第一树脂基板50的粘接层。图1(b)是第二粘接层40的截面图。另外,图1(c)是从金属膜30侧俯视观察第二粘接层40时的俯视示意图。
第二粘接层40的第一树脂基板50侧为大致平面,与第一树脂基板50的接触程度是遍及整个面大致均匀。另一方面,第二粘接层40在金属膜30侧存在凹凸,只有矩形的凸部40a与金属膜30接触,沟状的凹部40b与金属膜30不接触。即,在存在有凸部40a的部位,第二粘接层40与第一树脂基板50以及金属膜30双方接触,与此相对,在存在有凹部40b的部位,第二粘接层40仅与第一树脂基板50接触而不与金属膜30接触。由此,在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的界面有第二粘接层40不与金属膜30接触的空隙存在。
作为第二粘接层40的材料,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等。
另外,凸部40a无需一定是矩形,也可以是六角柱、圆柱等其它形状。另外,第二粘接层40无需由单一材料形成,例如也可以是多个柱状的粘合层、柔性树脂层、连续膜(へだ膜:continuous layer)的粘合层的3层结构。
另外,第二粘接层40与第一树脂基板50无需以整个面接触,在第二粘接层40与第一树脂基板50之间也可以有空隙存在。不过,在第二粘接层40与第一树脂基板50之间设置空隙的必要性低,为了提高粘接性,优选第二粘接层40与第一树脂基板50之间的间隙的面积比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之间的间隙的面积更小。
<第一树脂层>
第一树脂基板50是成为柔性基板的第三层的柔性的树脂基板,是后述的发光元件基板70的保持基板。作为第一树脂基板50的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中的任意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另外,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PI)、聚醚酰亚胺(PEI)、聚砜(PSu)、聚碳酸酯(PC)、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氨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硅酮树脂、聚氨酯等、或以它们为主的共聚物、混合物。第一树脂基板50的膜厚例如为50μm~10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树脂基板50的膜厚为75μm。
<第三粘接层>
第三粘接层60是用于粘接第一树脂基板50与发光元件基板70的粘接层。作为第三粘接层60的材料,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等。
<发光元件基板>
发光元件基板70是成为柔性基板的第四层的柔性的树脂基板,是直接承载后述的发光元件层80的基板。作为发光元件基板70的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中的任意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酰亚胺(PI)。另外,例如可以使用聚醚酰亚胺(PEI)、聚砜(PSu)、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氨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硅酮树脂、聚氨酯等、或以它们为主的共聚物、混合物。发光元件基板70的膜厚例如为10μm~5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基板70的膜厚为20μm。
<发光元件层>
发光元件层80是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层。更具体地说,有机EL元件配置为矩阵状。另外,发光元件也可以是量子点发光元件等其它自发光元件。另外,各发光元件的配置不限于矩阵状,例如也可以是俯视时为六边形的发光元件配置成蜂巢状。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偏光板>
偏光板90是用于调整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抑制外光在发光元件内的反射而设置的层。作为偏光板90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将碘化合物分子吸附并定向在聚乙烯醇(PVA)上的材料。另外,偏光板90还可以包括由三醋酸纤维素(TAC)、PET形成的层作为保护层。偏光板90的膜厚例如为100μm~30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光板90的膜厚为190μm。
2.发光元件的概略构成
以下,对发光元件层80内的有机EL元件进行说明。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元件层80的局部截面图。发光元件层80例如具备多个由发出三种颜色(红色、绿色、蓝色)的光的有机EL元件构成的像素。在发光元件层80中,各有机EL元件是向前方(偏光板90侧)射出光的所谓的顶发射型。
如图2所示,有机EL元件形成在发光元件基板70上,具备第一密封层811、TFT层812、层间绝缘层820、像素电极831、隔壁832、第一功能层833、发光层834、第二功能层835、对置电极836、密封层837、第四粘接层840。另外,第一密封层811、TFT层812、层间绝缘层820、第二功能层835、对置电极836、密封层837、第四粘接层840不是针对每个像素形成,而是针对发光元件层80内的多个有机EL元件共通形成。
以下,对有机EL元件的各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
<第一密封层>
第一密封层811具有防止水、氧等杂质从发光元件基板70侧进入有机EL元件内而抑制杂质导致的这些层的劣化的功能。第一密封层811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硅(SiN)、氧氮化硅(SiON)。
<TFT层>
TFT层812是驱动各个有机EL元件的电路,针对每个像素形成有驱动电路。
<层间绝缘层>
层间绝缘层820是形成在第一密封层811以及TFT层812上的树脂层,是用于使TFT层812的上表面的台阶平坦化的层。作为层间绝缘层820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正性感光性材料。
<像素电极>
像素电极831包括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材料的金属层,形成在层间绝缘层820上。像素电极831针对每个像素设置,通过设置在层间绝缘层820的接触孔,与TFT层812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电极831作为阳极发挥作用。
<隔壁>
隔壁832以使像素电极83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区域露出且覆盖其周围区域的状态形成在像素电极831上。隔壁832分别为四棱台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截面是使上方逐渐变细的正向锥形的台形或向上凸的碗状。在像素电极831上表面上未被隔壁832覆盖的区域(以下称为“开口部”)与子像素对应。即,隔壁832具有针对每个子像素设置的开口部832a。隔壁832在未形成有像素电极831的部分形成在层间绝缘层820上。即,在未形成有像素电极831的部分,隔壁832的底面与层间绝缘层820的上表面接触。
隔壁832作为在利用涂布法形成第一功能层833和/或发光层834时用于使涂布的墨水不与相邻的子像素的墨水接触的结构物发挥作用。另外,隔壁832作为在利用蒸镀法形成第一功能层833和/或发光层834时用于载置蒸镀掩膜的结构物发挥作用。另外,在利用涂布法形成第一功能层833、发光层834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优选隔壁832至少顶部具有疏液性。
<第一功能层>
第一功能层833是以促进从像素电极831向发光层834注入载流子的目的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像素电极831是阳极,所以第一功能层833优选具备空穴(hole)的注入性、输送性,和/或优选具备电子的阻挡性。
<发光层>
发光层834形成在开口部832a内。发光层834具有通过空穴与电子的复合而射出R、G、B各颜色的光的功能。作为发光层834的材料,可以利用众所周知的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发光元件是有机EL元件,所以使发光层834为有机发光材料,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作为发光层834,使用具有量子点发光效果的材料,使发光元件层80为量子点发光元件层。
<第二功能层>
第二功能层835是以促进从对置电极836向发光层834注入载流子的目的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置电极836是阴极,所以第二功能层835优选具备电子的注入性、输送性,和/或优选具备空穴的阻挡性。
<对置电极>
对置电极836以多个像素共通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功能层835上,作为阴极发挥作用。
对置电极836兼具透光性以及导电性,包括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层以及由金属氧化物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方。
<第二密封层>
在对置电极836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层837。第二密封层837具有防止杂质(水、氧)从偏光板90侧侵入有机EL元件内部而抑制杂质导致的这些层的劣化的功能。第二密封层837使用氮化硅(SiN)、氧氮化硅(SiON)等透光性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在使用氮化硅(SiN)、氧氮化硅(SiON)等材料形成的层之上设置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的密封树脂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有机EL元件是顶发射型,所以第二密封层837需要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第四粘接层>
第四粘接层840是用于粘接有机EL元件的第二密封层837与偏光板90的粘接层。作为第四粘接层840的材料,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橡胶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酰胺系聚合物、氟系聚合物等。
3.第二粘接层的效果
以下,对于抑制气泡发生的观点以及防止翘曲的观点这两点,与比较例对比而对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粘接层的效果进行说明。
<抑制气泡发生的效果>
以下,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粘接层的构成与作为连续膜(continuous layer)的比较例的对比,对抑制气泡发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3(b)是作为比较例1使用作为由与第二粘接层40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连续膜的整个粘接层41替换第二粘接层40的比较例的、从金属膜30到第一树脂基板50的范围的示意截面图。在此,连续膜是指大致平坦的膜,即使在与其它平坦的层贴紧的情况下,在其界面也不存在从中央部开始通过外部边缘到达外部的排气的排出路径的膜。为了使发光元件的特性均匀化,进行“高温老化处理”,该高温老化处理在8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数小时的热处理。但是判明了:如果对图3(b)所示的比较例1的构成进行高温老化处理,则发生如下的问题:在第一树脂基板50内、第一树脂基板50与第二粘接层40的界面等处发生大量的气泡51,上表面的平坦性丧失。
另一方面,图3(a)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从金属膜30到第一树脂基板50的范围的示意截面图。如上所述,第二粘接层40在金属膜30侧存在凹凸,只有矩形的凸部40a与金属膜30接触,沟状的凹部40b不与金属膜30接触。即,在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的界面有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不接触的空隙存在。在对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构成进行高温老化处理的情况下,与比较例1不同,不产生气泡51。
作为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可以考虑如下。
在高温老化处理中,到其之前的工序为止由第一树脂基板50吸收的水分作为水蒸气从第一树脂基板50脱离。但是,由于金属膜30的水分透过性低,所以第一树脂基板50的水分无法从金属膜30侧脱离。另外,虽然未在图3中进行图示,但是由于在发光元件基板70的上方存在具有防水性的第一密封层811,所以第一树脂基板50的水分无法从发光元件基板70侧脱离。因此认为,在比较例1的构成的情况下,从第一树脂基板50向显示面板外部去的水分脱离路径变得不够,残存在第一树脂基板50内部的水分由于气化等而产生了气泡。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粘接层40不与金属膜30接触,在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的界面有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不接触的空隙存在。因此,有第一树脂基板50的水分经由第二粘接层40从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之间的空隙到达显示面板1外部的水分脱离路径存在。因此,认为在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的界面不产生气泡。
<抑制翘曲的效果>
以下,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粘接层的构成与比较例的对比,对显示面板的翘曲抑制效果进行说明。
以下的表1对于金属膜30与第一树脂基板50之间的第二粘接层40、以及第一树脂基板50与发光元件基板70之间的第三粘接层60的每一个,示出实施方式的构成、使第二粘接层40的z方向上的朝向反转的构成、以及针对它们分别将第二粘接层40与第三粘接层60置换的构成的、高温老化处理后的翘曲的程度(大小)。将制作的显示面板在室温下冷却15分钟以上,静置在水平的平台上,以显示面板的中央部与平台接触、端部从平台浮起的方式放置。测量从平台到显示面板下表面的各边中央部分的铅直距离,计算出其平均值,作为高温老化处理后的翘曲量。
[表1]
Figure BDA0002643510430000131
另外,表1中所示的“有间隙”是指在粘接层与基板或金属膜之间设置有与上述的金属膜30与第二粘接层40之间同样的间隙。另外,“平坦”表示不存在粘接层与基板或金属膜之间的间隙、或与“有间隙”相比充分狭窄。另外,表1中所示的翘曲“无”是指不存在显示面板翘曲的状态,或者与使用作为由后述的与第二粘接层40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连续膜的整个粘接层41替换第二粘接层40的比较例1相比翘曲更小(已被抑制)的状态,翘曲“有”是指与比较例1相比翘曲更大的状态。
如表1所示,在任意的构成中,都没有产生气泡。如上所述,可以认为其理由在于水分已从间隙脱离。
另一方面,对于翘曲量,实施例小于比较例。具体地说,实施例中翘曲的程度与比较例1相比,抑制到了6成左右。进而,实施例中翘曲的程度与比较例2相比,抑制到8成左右。
作为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可以考虑如下。
图4(c)是使用由与第二粘接层40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连续膜亦即整个粘接层41替换第二粘接层40的比较例1的、从金属膜30到偏光板90的范围的示意截面图。在此认为,由于第一树脂基板50、发光元件基板70、偏光板90都是树脂层,所以如果进行高温老化处理,则因水分的脱离导致体积减少。与此相对,可以认为,金属膜30在高温老化处理的中途,因热膨胀导致体积增加,结束高温老化处理后,当显示面板温度返回常温时,返回原来的体积。可以认为:由于该体积变化特性的差异,以金属膜30侧作为外侧、偏光板90侧作为内侧蜷曲的方式发生翘曲。
与此相对,在图4(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不接触,在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的界面有第二粘接层40与金属膜30不接触的空隙存在。因此认为,由于空隙的存在,树脂层与金属膜的体积变化特性的差异得到缓和,翘曲得到抑制。
另外认为,在图3(b)所示的比较例2中,由于空隙与树脂层和金属膜的位置关系与实施方式不同,所以无法利用空隙充分缓和树脂层与金属膜的体积变化特性的差异,抑制翘曲的效果不够。
另外认为,即使在上述的表1记载的比较例3、比较例4中,由于空隙与树脂层和金属膜的位置关系与实施方式不同,所以无法利用空隙充分缓和树脂层与金属膜的体积变化特性的差异,抑制翘曲的效果不够。即认为,必须以能够缓和因高温老化处理产生的树脂层与金属膜的体积变化特性的差异的方式存在空隙,能够实现该方式的配置的一个例子是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树脂基板50的材料,使用了吸水率为0.3%的吸水性材料亦即PET,能够抑制翘曲。因此认为,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作为第一树脂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吸水率高的材料,即使使用吸水率为0.1%以上的材料,也能够抑制翘曲的发生。
4.总结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面板,能够抑制已进行高温老化处理的情况下的气泡的发生以及翘曲的发生。因此,能够制造平坦性高的高质量的显示面板。另外,根据上述构成,作为第一树脂层的材料,即使使用吸水率为0.1%以上的材料,也能够抑制气泡的发生以及翘曲的发生。因此,能够扩大第一树脂层的材料的选择范围,只要是具有适合作为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的特性的材料,就可以使用吸水率高的材料。
5.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以下,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对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图10是表示制造有机EL显示面板1的各工序中的状态的示意截面图。另外,图5是表示有机EL显示面板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1)基体树脂层10与金属膜30的粘贴
首先,如图6(a)所示,准备基体树脂层10(步骤S10)。接着,在基体树脂层10上形成第一粘接层20,在第一粘接层20上粘贴金属膜30(步骤S20,图6(b))。另外,第一粘接层20的形成可以利用将第一粘接层20的材料涂布到基体树脂层10上的方法,也可以粘贴预先形成为膜状的第一粘接层20。
(2)第二粘接层40的粘贴
接着,如图6(c)所示,在金属膜30上粘贴第二粘接层40(步骤S30)。具体地说,把预先成型为膜状的第二粘接层40粘贴到金属膜30上。
(3)第一树脂基板50的粘贴
接着,如图6(d)所示,将第一树脂基板50粘贴到第二粘接层上(步骤S40)。
(4)在保持基板100上粘贴发光元件基板70
接着,如图7(a)所示,将发光元件基板70粘贴到保持基板100上(步骤S50)。保持基板100例如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等刚体基板。另外,在后述的步骤S210中,在使用激光的情况下,保持基板100优选透光性的基板。发光元件基板70的粘贴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旋涂法等涂布发光元件基板70的材料来进行。
(5)在发光元件基板70上形成发光元件
接着,在发光元件基板70上形成作为发光元件的有机EL元件(步骤S100)。图11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i)第一密封层811的形成
首先,如图7(b)所示,在发光元件基板70上形成第一密封层811(步骤S110)。第一密封层811例如通过CVD法或溅射法在发光元件基板70上均匀成膜。
(ii)TFT层812、层间绝缘层820的形成
接着,在第一密封层811上形成TFT层812(步骤S120)。TFT层812的形成可以通过众所周知的TFT的制造方法来进行。
接着,在TFT层812上形成层间绝缘层820(图7(c),步骤S130)。层间绝缘层820例如可以利用等离子体CVD法、溅射法等来层叠形成。
接着,对层间绝缘层820的TFT层812的源电极上的部位进行干式刻蚀,生成接触孔。接触孔以在其底部露出源电极的底面的方式形成。
接着,沿着接触孔的内壁形成连接电极层。连接电极层的上部的一部分配置在层间绝缘层812上。例如可以利用溅射法,在形成金属膜后,利用光刻法以及湿式刻蚀法进行图案化,由此进行连接电极层的形成。
(iii)像素电极831的形成
接着,如图7(d)所示,在层间绝缘层812上形成像素电极831(步骤S141)。例如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将像素电极831的材料在层间绝缘层812上均匀成膜后,利用光刻以及刻蚀进行图案化,由此进行像素电极831的形成。
(iv)隔壁832的形成
接着,如图8(a)所示,在层间绝缘层812上的像素电极831间的间隙形成隔壁832(步骤S142)。例如利用旋涂法对将作为感光性材料的酚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均匀涂布后,通过图案曝光以及显影来进行图案化,由此进行隔壁832的形成。
(v)第一功能层833的形成
接着,如图8(b)所示,于在隔壁832间的开口部832a存在的像素电极831上形成第一功能层833(步骤S143)。例如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出包含第一功能层833的材料的墨水进行涂布,进行烧成(干燥),由此进行第一功能层833的形成。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例如通过将与开口部832a对应的蒸镀掩膜载置于隔壁832上,利用真空蒸镀法、PVD法、CVD法等对第一功能层833的材料进行成膜,由此进行第一功能层833的形成。另外,在第一功能层833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涂布方式对全部的层进行成膜,也可以利用蒸镀方式对全部的层进行成膜,或者也可以利用涂布方式对一部分的层进行成膜并利用蒸镀方式对剩余的层进行成膜。
(vi)发光层834的形成
接着,如图8(c)所示,于在隔壁832间的开口部832a存在的第一功能层833上形成发光层834(步骤S144)。例如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出包含发光层834的材料的墨水进行涂布,进行烧成(干燥),由此进行发光层834的形成。或者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例如将与开口部832a对应的蒸镀掩膜载置于隔壁832上,利用真空蒸镀法、PVD法、CVD法等对发光层834的材料进行成膜,由此进行发光层834的形成。
(vii)第二功能层835的成膜
接着,如图9(a)所示,在发光层834以及隔壁832上形成第二功能层835(步骤S145)。例如利用真空蒸镀法、PVD法、CVD法等对第二功能层835的材料进行成膜,由此进行第二功能层835的形成。
(viii)对置电极836的成膜
接着,如图9(b)所示,在第二功能层835上形成对置电极836(步骤S146)。例如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将对置电极836的材料成膜,由此进行对置电极836的形成。
(ix)第二密封层837的成膜
接着,如图9(c)所示,在对置电极836上形成第二密封层837(步骤S150)。例如利用CVD法、溅射法等对第二密封层837的材料进行成膜,由此进行第二密封层837的形成。
(x)偏光板90的粘贴
接着,如图10(a)所示,在第二密封层837上通过第四粘接层840粘贴偏光板90(步骤S160)。具体地说,例如利用分配器在第二密封层837上涂布第四粘接层840的材料,粘贴预先成型为片状的偏光板90。
通过以上的步骤,完成有机EL元件。
以下,返回图5,对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接着进行说明。
(6)从保持基板100剥离发光元件基板70
接着,从保持基板100剥离发光元件基板70,分离具有发光元件基板70、发光元件层80、偏光板90的发光元件单元700(步骤S210)。例如在保持基板100为玻璃基板的情况下,从保持基板100的下侧透过保持基板100向发光元件基板70的保持基板100侧的界面照射激光,由此进行发光元件基板70的剥离。
(7)在第一树脂基板50上粘贴发光元件单元700
接着,将发光元件单元700粘贴到图6(d)中所示的基体树脂层10~第一树脂基板50的层叠结构上(图10(b),步骤S220)。具体地说,在第一树脂基板50上形成第三粘接层60,在第三粘接层60上粘贴发光元件单元700,由此进行在第一树脂基板50上粘贴发光元件单元700。另外,可以将第三粘接层60的材料涂布到第一树脂基板50上来进行第三粘接层60的形成,也可以将预先成型为片状的第三粘接层60粘贴到第一树脂基板50上。
(8)高温老化
最后,对在步骤S220中形成的显示面板进行高温老化处理(步骤S230)。高温老化处理例如在80℃下进行2小时。
通过经由以上的工序,完成显示面板1。
以上,对在制作了比步骤S40的第一树脂基板50更靠下的层之后接着制作比步骤S50的发光元件基板70更靠上的层的步骤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与到步骤S40为止的制作比第一树脂基板50更靠下的层的工序并行进行从步骤S50开始到步骤S210的到从保持基板100剥离发光元件基板70的工序为止来进行制作,前进到步骤S220的在第一树脂基板50上粘贴发光元件单元700的工序。
6.补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发光元件基板70粘贴到基体树脂层10、金属膜30、第一树脂基板50的层叠结构上,但是层叠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不包括基体树脂层10的金属膜30与第一树脂基板50的层叠结构,还可以是包括多个金属膜的层叠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粘接基体树脂层10与金属膜30的第一粘接层20是两面都为连续膜的构成,但是与第二粘接层40同样,也可以是在金属膜30侧存在空隙的构成。根据本构成,能够抑制在基体树脂层10产生气泡。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发光元件层80上设置有偏光板90,但也可以在偏光板90上进一步设置彩色滤光片层。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是所谓的柔性显示面板,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由树脂层与金属层的层叠结构形成的基板的显示器即可,也可以是非柔性的显示面板。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的例子,对涂布型的有机EL显示面板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面板例如也可以是蒸镀型的有机EL显示面板,还可以是其它自发光面板。另外,不限于顶发射型,也可以是底发射型或者透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6)以上,基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对本发明涉及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对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各种变形得到的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进行任意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工业实用性
在包括金属膜与树脂层的复合基板作为构成要素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中,本发明对抑制树脂层产生气泡以及基板的翘曲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金属膜;
第一树脂基板,通过粘接层配置在所述金属膜上;
多个发光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上;以及
第二树脂基板,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上;
所述粘接层具有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有不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空隙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树脂基板接触的面积大于多个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层具备:
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树脂基板接触;以及
第二粘接层,具有多个所述接触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基板是偏光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材料的吸水率为0.1%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树脂基板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PET。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树脂基板以及所述第二树脂基板都是柔性基板,
所述显示面板是柔性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膜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铝、铜的一种以上。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柔性基板上形成发光元件以及第二树脂基板,由此形成发光元件基板;
在第一树脂基板上粘贴所述发光元件基板,由此形成面板元件;
在金属膜上粘贴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具有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多个接触部,在所述多个接触部之间有不与所述金属膜接触的空隙存在;
在所述粘接层上粘贴所述面板元件,由此形成柔性显示面板;
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进行高温老化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温老化处理在8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2小时以上。
CN202010847265.0A 2019-08-26 2020-08-21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4360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971 2019-08-26
JP2019153971A JP7332147B2 (ja) 2019-08-26 2019-08-26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093A true CN112436093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7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7265.0A Pending CN112436093A (zh) 2019-08-26 2020-08-21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5504B2 (zh)
JP (1) JP7332147B2 (zh)
CN (1) CN1124360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0381B (zh) * 2022-01-07 2023-11-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4530A (ja) * 2004-07-09 2006-01-26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92336A (zh) * 2005-10-20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
JP2008281939A (ja) * 2007-05-14 2008-11-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基板
JP2009117736A (ja) * 2007-11-09 2009-05-28 Bridgestone Corp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83619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79265A (zh) * 2014-01-14 2015-07-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层叠基板、发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KR20150122454A (ko) * 2014-04-23 2015-11-02 미래나노텍(주)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7083669A (ja) * 2015-10-29 2017-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74100A (zh) * 2015-09-30 2018-08-31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微细图案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与微细图案形成用基材薄膜和具有支撑部件的树脂薄膜
CN109423226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粘结剂和使用其的柔性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95293B1 (ko) * 2003-11-28 2011-12-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US8735874B2 (en) 2011-02-14 2014-05-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211339A (ja) 2012-03-30 2013-10-10 Toray Ind Inc 配線前駆体シート、および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2096054B1 (ko) 2013-08-14 2020-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304889B1 (ko) 2015-02-11 2021-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849398B (zh) 2015-08-06 2020-12-22 Dic株式会社 粘胶带、散热片、电子设备和粘胶带的制造方法
CN108699406B (zh) 2016-02-24 2020-01-14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散热片材和电子设备
JP6565804B2 (ja) 2016-06-28 2019-08-28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放熱シート、電子機器及び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2018095724A (ja) 2016-12-13 2018-06-21 Dic株式会社 放熱粘着シート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7075727B2 (ja) 2017-05-31 2022-05-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7063452B2 (ja) 2017-12-28 2022-05-09 株式会社ホタルクス 有機el素子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4530A (ja) * 2004-07-09 2006-01-26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92336A (zh) * 2005-10-20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
JP2008281939A (ja) * 2007-05-14 2008-11-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基板
JP2009117736A (ja) * 2007-11-09 2009-05-28 Bridgestone Corp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83619A (zh) * 2013-05-27 2014-12-03 新日铁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79265A (zh) * 2014-01-14 2015-07-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层叠基板、发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KR20150122454A (ko) * 2014-04-23 2015-11-02 미래나노텍(주)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474100A (zh) * 2015-09-30 2018-08-31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微细图案的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与微细图案形成用基材薄膜和具有支撑部件的树脂薄膜
JP2017083669A (ja) * 2015-10-29 2017-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23226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粘结剂和使用其的柔性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2147B2 (ja) 2023-08-23
US11515504B2 (en) 2022-11-29
US20210066647A1 (en) 2021-03-04
JP2021034253A (ja)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962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120246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moisture preven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US1100492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35925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025795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US8809879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9110780A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8772B2 (ja) 電子発光装置
JP2006286266A (ja) 発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パネル
JP4520997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70001816A (ko)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WO2015145533A1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57721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op-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cover material for forming top-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20160211478A1 (en) Top-emiss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US7825576B2 (en) Pixel structur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pixel structure
JP2002252082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43609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WO2009104241A1 (ja)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シャドウマスク
JP6213254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192813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0067355A (ja) 有機el素子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08875A (ja)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13389A (ja)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102419B2 (ja) 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ップエミッション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7002334A (ja) 保持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成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JOLED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