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8750B - 非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非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8750B
CN112428750B CN202010835456.5A CN202010835456A CN112428750B CN 112428750 B CN112428750 B CN 112428750B CN 202010835456 A CN202010835456 A CN 202010835456A CN 112428750 B CN112428750 B CN 112428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tire
outer ri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54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8750A (zh
Inventor
梶原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28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8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8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8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22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having inlays other than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e.g. for armo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18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rad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02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using springs resiliently mounted bicycle ri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02Tyres built-up with separate rubber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2007/005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made by casting, e.g. of polyureth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radially, e.g. like spo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具备:环状的外侧环、在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内侧呈同心圆状设置的环状的内侧环、将所述外侧环与所述内侧环连结并沿着轮胎周向各自独立地设置的多个辐条、以及在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并形成接地面的环状的胎面,所述多个辐条分别具备与所述外侧环的内周面进行接合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构成不足90度的角度,所述外侧环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多个纤维层和夹在所述多个纤维层之间的弹性体层,所述多个纤维层中的最外层及最内层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一纤维排列体。

Description

非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充气轮胎(non-pneumatic tire),其具备对来自车辆的载荷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分别记载了设定为代替充气轮胎使用的非充气轮胎。都具备对来自车辆的载荷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体,该支撑结构体具有:环状的外侧环、在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内侧呈同心圆状设置的环状的内侧环、以及将外侧环与内侧环连结并沿着轮胎周向各自独立地设置的多个辐条。在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形成接地面的环状的胎面。
对于具备这种支撑结构体的非充气轮胎而言,存在胎面在负荷载荷时发生压曲而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部分从路面分离的现象。当胎面发生压曲时,则有可能降低轮胎对路面的追随性,从而导致操纵稳定性恶化。因此,希望采用能够抑制胎面发生压曲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9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43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胎面发生压曲的非充气轮胎。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对于具备上述支撑结构体的非充气轮胎而言,会由于作用于轮胎辐条的压缩力而导致胎面发生压曲。具体而言,当压缩力作用于辐条时,则相应地会在外侧环上作用沿着外侧环与辐条的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的力,由此使外侧环变形而发生胎面的压曲。本发明基于该认识而完成,并能够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具备:环状的外侧环;环状的内侧环,其在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内侧呈同心圆状设置;多个辐条,其将所述外侧环与所述内侧环连结并沿着轮胎周向各自独立地设置;以及环状的胎面,其在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并形成接地面,所述多个辐条分别具备与所述外侧环的内周面进行接合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构成不足90度的角度,所述外侧环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多个纤维层和夹在所述多个纤维层之间的弹性体层,所述多个纤维层中的最外层及最内层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一纤维排列体。
在该非充气轮胎中,层叠体所具有的多个纤维层中的最外层及最内层的至少一方包含:沿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一纤维排列体。由此,能够提高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环的强度,抑制胎面发生压曲。就多个纤维层而言,其中的最外层最接近胎面,最内层最接近辐条。因此,就其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包含第一纤维排列体的结构而言,对于抑制胎面发生压曲是有效的。
优选地,所述最外层及所述最内层的至少一方除了包含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之外,还包含沿着所述轮胎周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由此,能够提高外侧环的周向刚性而确保耐载荷性能,因此有利于抑制胎面的压曲。
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设置于所述最外层及所述最内层双方,所述最外层及所述最内层双方除了包含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之外,还包含沿着所述轮胎周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胎面发生压曲,并且提高外侧环的周向刚性,进而确保耐载荷性能。
优选地,所述多个纤维层具有在所述最外层与所述最内层之间配置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含沿着所述轮胎周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由此,能够提高外侧环的周向刚性,进而确保耐载荷性能。
可以是,所述接合部包含:配置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合部、和配置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沿着所述轮胎周向交替配置。由此,成为特别容易发生胎面的压曲的辐条结构,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加有用。
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纤维材料沿着所述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能够抑制胎面发生压曲。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纤维材料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
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一侧纤维排列体、和沿着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另一侧纤维排列体。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在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为相反的朝向,但是第一纤维排列体如上述那样具有一侧纤维排列体和另一侧纤维排列体,从而能够抑制胎面发生压曲。
可以是,所述多个辐条包括:从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所述内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一辐条、和从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朝向所述内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延伸的第二辐条。在这种情况下,成为特别容易发生胎面的压曲的辐条结构,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加有用。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二纤维排列体的所述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比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所述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一例的主视图。
图2是非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
图3是表示非充气轮胎局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外侧环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5是对在负荷载荷时作用于辐条的力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外侧环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外侧环的内周面的展开图。
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局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侧环;2-内侧环;3-辐条;4-胎面;5-接合部;6-层叠体;7-纤维层;8-弹性体层;31-第一辐条;32-第二辐条;71-最外层;72-最内层;73-中间层;91-第一纤维排列体;92-第二纤维排列体;911-一侧纤维排列体;912-另一侧纤维排列体;CD-轮胎周向;D5-接合部的长度方向;RD-轮胎径向;RDi-轮胎径向内侧;RDo-轮胎径向外侧;SS-支撑结构体;T-非充气轮胎;WD-轮胎宽度方向;WD1-轮胎宽度方向一侧;WD2-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非充气轮胎T一例的主视图,并将局部放大表示。图2是该非充气轮胎T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相当于图1的A-A线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非充气轮胎局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非充气轮胎T具备对来自车辆的载荷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体SS。支撑结构体SS具有:环状的外侧环1、在该外侧环1的轮胎径向内侧RDi呈同心圆状设置的环状的内侧环2、以及将外侧环1与内侧环2连结的多个辐条3。多个辐条3各自独立地设置于轮胎周向CD。
优选地,外侧环1、内侧环2以及辐条3除了后述的层叠体6等增强要素之外,基本上由彼此相同的材料形成。由此,在制造支撑结构体SS时,例如能够使用浇注成型法,容易使它们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体SS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外侧环1、内侧环2以及多个辐条3一体地成型。
在本说明书中,弹性材料是指:通过依据JISK7312的拉伸试验作为伸长10%时的拉伸应力求出的拉伸模量为100MPa以下的材料。从对支撑结构体SS赋予充分的耐久性和适度的刚性的观点出发,弹性材料的拉伸模量优选为5~100MPa,更优选为7~50MPa。作为用作母材的弹性材料,可以举出热塑性弹性体、交联橡胶、其它的树脂。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使用聚酯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聚苯乙烯弹性体、聚氯乙烯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作为构成交联橡胶的橡胶材料,除了天然橡胶之外,例如可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IR)、丁腈橡胶(NBR)、氢化丁腈橡胶(氢化NBR)、氯丁二烯橡胶(CR)、乙烯丙烯橡胶(EPDM)、氟橡胶、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氨酯橡胶等合成橡胶。这些橡胶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而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其它的树脂,可使用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固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使用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作为热固性树脂,例如可使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密胺树脂等。从成型性、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在上述的弹性材料中,优选使用聚氨酯树脂。此外,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发泡材料,也可以采用使上述的热塑性弹性体、交联橡胶、其它的树脂发泡的材料。
外侧环1由沿着轮胎周向CD呈环状的圆筒体形成。从提高轮胎T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外侧环1的厚度T1恒定。从充分传递来自辐条3的力并且实现轻量化、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厚度T1优选为轮胎剖面高度TH的2~20%,更优选为10~15%。在设定为代替普通汽车用充气轮胎使用的情况下,外侧环1的内径优选为420~750mm,更优选为470~680mm。在同样地设定为代替汽车用轮胎使用的情况下,轮胎宽度方向WD的外侧环1的宽度W1优选为100~300mm,更优选为120~250mm。
在外侧环1的轮胎径向外侧RDo设置有形成接地面的环状的胎面4。胎面4由橡胶形成,但是也可以由树脂形成。在由橡胶形成胎面4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与现有充气轮胎所具备的胎面橡胶同样的橡胶组合物。在胎面4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与支撑结构体SS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树脂。为了提高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可以在胎面4的外周面设置各种胎面图案。
内侧环2由沿着轮胎周向CD呈环状的圆筒体形成。从提高轮胎T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内侧环2的厚度T2恒定。从充分传递来自辐条3的力并且实现轻量化、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厚度T2优选为轮胎剖面高度TH的2~10%,更优选为3~9%。在设定为代替普通汽车用充气轮胎使用的情况下,内侧环2的内径优选为250~500mm,更优选为320~440mm。在同样地设定为代替汽车用轮胎使用的情况下,轮胎宽度方向WD的内侧环2的宽度W2优选为100~300mm,更优选为120~250mm。
在内侧环2的轮胎径向内侧RDi可以设置用于与车轴、轮辋配合的部件(未图示)。也可以在内侧环2的内周面设置用于保持该配合用部件的嵌合性的凹凸。
多个辐条3分别沿着轮胎径向RD延伸,并将外侧环1与内侧环2连结。辐条3各自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与外侧环1的内周面接合,辐条3各自的轮胎径向内侧端与内侧环2的外周面接合。从提高轮胎T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轮胎周向CD的辐条3的间隔G恒定。从实现接地压的均匀化并且抑制噪声增大的观点出发,间隔G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多个辐条3包括第一辐条31和第二辐条32的例子,其中,所述第一辐条31从外侧环1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WD1(以下有时简称为“一侧WD1”)朝向内侧环2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WD2(以下有时简称为“另一侧WD2”)延伸;所述第二辐条32从外侧环1的另一侧WD2朝向内侧环2的一侧WD1延伸。从轮胎周向CD观察,彼此相邻的第一辐条31和第二辐条32配置为X字形。多个辐条3由沿着轮胎周向CD交替排列的第一辐条31和第二辐条32构成。
从充分地对来自车辆的载荷进行支撑并且实现轻量化、提高传动性能、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辐条3的根数优选为50~300根,更优选为100~200根。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辐条3由50根第一辐条31和50根第二辐条32构成(参照图1)。从充分传递来自外侧环1及内侧环2的力并且实现轻量化、提高耐久性、提高横向刚性的观点出发,辐条3的拉伸模量优选为5~180000MPa,更优选为7~50000MPa。可以使用通过纤维对弹性材料进行了增强的纤维增强材料,从而提高辐条3的拉伸模量。
第一辐条31形成为沿着轮胎径向RD及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的长条板状。第一辐条31具有沿着轮胎周向CD的板厚t、和比板厚t大的板宽w。板厚t可以沿长条方向PL恒定,但是优选为如图1那样朝向轮胎径向外侧RDo逐渐增加。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外侧环1的内周面与辐条3各自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接合部5,也是板厚t比板宽度w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板厚方向PT与轮胎周向CD一致。
从充分传递来自外侧环1及内侧环2的力并且实现轻量化、提高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板厚t优选为8~30mm,更优选为10~25mm。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板宽w优选为5~25mm,更优选为10~20mm。另外,从提高耐久性并且减小接地压分散的观点出发,板宽w优选为板厚t的110%以上,更优选为115%以上。第二辐条32除了相对于轮胎赤道面TE与第一辐条31对称地配置以外,与第一辐条31同样地形成,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辐条31由内端部3a、中央部3b以及外端部3c构成。中央部3b包含以轮胎径向RD上的第一辐条31的高度中央31c为中心的范围X,该范围X是第一辐条31的高度h的30~70%。轮胎宽度方向WD的中央部3b的板宽wb恒定,与此相对,外端部3c的板宽wc朝向轮胎径向外侧RDo逐渐增加。由此,能够降低接合部5的应力集中而提高耐久性。同样地,内端部3a的板宽w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RDi逐渐增加。
图4是表示外侧环1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5以在轮胎宽度方向WD上的一侧WD1和另一侧WD2互不相同的方式沿着轮胎周向CD配置为交错状。接合部5呈矩形状,该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与板厚方向PT正交。辐条3以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构成不足90度的角度的方式设置。长度方向D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的角度优选为89度以下,更优选为60度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D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的角度为0度,长度方向D5与轮胎宽度方向WD一致。
当载荷负荷于轮胎T时,则会在支撑结构体SS上作用沿着轮胎径向RD的压缩力,如图5所示,在辐条31上产生沿着长条方向PL的张力T。该张力T是轮胎径向RD的成分Tr和轮胎宽度方向WD的成分Tw的合力。成分Tw沿着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作用于外侧环1,在辐条31的轮胎径向外侧端朝向另一侧WD2,在辐条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朝向一侧WD1。当由于该力(成分Tw)的作用而使外侧环1变形而引起胎面4的压曲时,则会在轮胎宽度方向WD的一部分导致胎面4从路面分离,使操纵稳定性恶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T中,如后述那样在外侧环1设置层叠体6,从而能够提高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的外侧环1的强度,并抑制胎面4发生压曲。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辐条3是沿着轮胎径向RD及轮胎宽度方向WD延伸并配置为X字形,但是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中所设置的辐条的形状、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多根辐条仅沿着轮胎径向RD延伸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在负荷载荷时作用使外侧环1变形的力,有可能发生压曲。
如图1~4所示,在外侧环1设置有用于对该外侧环1进行增强的层叠体6。层叠体6沿着轮胎周向CD形成为环状。从确保增强效果的观点出发,层叠体6的宽度W6(参照图5)优选为外侧环1的宽度W1的1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环1的外周设置有层叠体6,在该层叠体6的外周设置有胎面4。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外侧环1的内部埋设有层叠体6的结构。
如图4所示,层叠体6具有多个纤维层7、和夹在该多个纤维层7之间的弹性体层8。即,纤维层7和弹性体层8沿着轮胎径向RD层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纤维层7由最外层71、最内层72、以及配置在该最外层71与最内层72之间的中间层73这三层构成。中间层73可以省略,多个纤维层7由包含最外层71和最内层72的至少二层构成,其中,所述最外层71在该多个纤维层7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RDo;所述最内层72同样地在该多个纤维层7中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内侧RDi。
在该非充气轮胎T中,最外层71及最内层72双方包含第一纤维排列体91。第一纤维排列体91由沿着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延伸的纤维材料91c排列而成,因此提高了该长度方向D5的外侧环1的强度。在多个纤维层7其中,最外层71最接近胎面4,最内层72最接近辐条3,因此,能够通过它们包含第一纤维排列体91而有效地抑制胎面4发生压曲。虽然第一纤维排列体91只要包含于最外层71及最内层72的至少一方即可,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包含于双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改善效果。
从适当提高长度方向D5的外侧环1的强度的观点出发,构成第一纤维排列体91的纤维材料91c相对于长度方向D5的角度优选为10度以下,更优选为6度以下,最优选为实质上平行的0度。第一纤维排列体91由浸渍了橡胶或者树脂的纤维材料构成。作为纤维材料,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例如人造丝帘线、尼龙帘线、聚酯帘线、芳族聚酰胺帘线等有机纤维、或者钢帘线等金属纤维,这一点对于后述的第二纤维排列体92而言也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外层71及最内层72分别地除了包含第一纤维排列体91之外,还包含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纤维材料92c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92。并不限于最外层71及最内层72双方包含第二纤维排列体92的情况,也可以是其中的任意一方包含第二纤维排列体92。优选第一纤维排列体91层叠于第二纤维排列体92的外周,由此能够将第一纤维排列体91配置于胎面4的附近,提高利用第一纤维排列体91产生的增强效果。第二纤维排列体92例如可以通过将浸渍了橡胶或者树脂的一根或者多根纤维材料沿着轮胎周向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
中间层73包含沿着轮胎周向CD延伸的纤维材料92c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92。中间层73也可以包含第一纤维排列体91等其它的纤维排列体,但是从实现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仅包含第二纤维排列体92。另外,为了提高非充气轮胎T的耐载荷性能,也可以由二层以上的第二纤维排列体92构成中间层73。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层8是由橡胶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树脂形成。虽然弹性体层8的构成材料优选为与浸渍于上述纤维材料的材料为同种材料,但是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材料。弹性体层8的厚度例如是0.1~20mm。
在各纤维层7中,也可以并用不同种类材料的纤维排列体。例如,也可以在最外层71或者最内层72,以有机纤维来构成第一纤维排列体91,并以钢帘线来构成第二纤维排列体92。但是考虑到制造的容易性,则优选仅包含同种材料的纤维排列体。另外,也可以在各纤维层7并用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端数不同的纤维排列体。例如,为了提高外侧环1的周向刚性,可以使最外层71或者最内层72所含的第二纤维排列体92的纤维材料92c的直径尺寸或者端数与第一纤维排列体91相比而言较大。端数是指规定范围内的纤维的埋入根数,并在与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上进行测定。
在最外层71与最内层72之间,也可以并用不同种类材料的纤维排列体。例如可以是,以钢帘线来构成最外层71所含的纤维排列体,并以有机纤维来构成最内层72所含的纤维排列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提高相对而言接近胎面4的最外层71的强度来提高耐外伤性。另外,可利用以钢帘线构成的纤维排列体来提高强度,并且通过使用以有机纤维构成的纤维排列体而获得轻量化的效果。
配置于一侧WD1的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以下记为长度方向D51)与配置于另一侧WD2的接合部5的长度方向D5(以下记为长度方向D52)为彼此相同的朝向,第一纤维排列体91的纤维材料91c沿着它们的朝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方向D51与长度方向D52分别与轮胎宽度方向WD一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构成为,长度方向D51与长度方向D52为彼此相同的朝向,且分别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倾斜,第一纤维排列体91的纤维材料91c沿着这些朝向延伸。
如图7所示,长度方向D51和长度方向D52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而言向彼此向相反的朝向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纤维排列体91具有:沿着长度方向D51延伸的纤维材料911c排列而成的一侧纤维排列体911、和沿着长度方向D52延伸的纤维材料912c排列而成的另一侧纤维排列体912。一侧纤维排列体911与另一侧纤维排列体912以在它们之间纤维彼此朝向相反地交叉的方式层叠。即使是长度方向D51和长度方向D52彼此朝向相反地倾斜的结构,也能够如图8所示那样设置使第一辐条31及第二辐条32配置为X字形的辐条3。
在图6及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接合部5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D的倾斜角度θ例如为0.1~89度。倾斜角度θ可以在一侧WD1与另一侧WD2不同。构成一侧纤维排列体911的纤维材料911c相对于长度方向D51的角度、以及构成另一侧纤维排列体912的纤维材料912c相对于长度方向D52的角度分别优选为10度以下,更优选为6度以下,最优选为实质上平行的0度。图6、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可以与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改良变更。

Claims (10)

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外侧环;
环状的内侧环,其在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内侧呈同心圆状设置;
多个辐条,其将所述外侧环与所述内侧环连结并沿着轮胎周向各自独立地设置;以及
环状的胎面,其在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并形成接地面,
所述多个辐条分别具备与所述外侧环的内周面进行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构成不足90度的角度,
所述外侧环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多个纤维层和夹在所述多个纤维层之间的弹性体层,
所述多个纤维层的最外层及最内层双方包含:沿着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一纤维排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外层及所述最内层双方除了包含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之外,还包含沿着所述轮胎周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纤维层具有在所述最外层与所述最内层之间配置的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包含沿着所述轮胎周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第二纤维排列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包括:配置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一接合部、和配置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沿着所述轮胎周向交替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相同,
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纤维材料沿着所述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
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纤维材料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轮胎宽度方向倾斜的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一侧纤维排列体、和沿着所述第二接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纤维材料排列而成的另一侧纤维排列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辐条包括:从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朝向所述内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延伸的第一辐条、和从所述外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另一侧朝向所述内侧环的轮胎宽度方向一侧延伸的第二辐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排列体的所述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比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所述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纤维排列体的所述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比所述第一纤维排列体的所述纤维材料的直径尺寸大。
CN202010835456.5A 2019-08-26 2020-08-19 非充气轮胎 Active CN112428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3505 2019-08-26
JP2019153505A JP7324088B2 (ja) 2019-08-26 2019-08-26 非空気圧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8750A CN112428750A (zh) 2021-03-02
CN112428750B true CN112428750B (zh) 2022-11-22

Family

ID=7203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5456.5A Active CN112428750B (zh) 2019-08-26 2020-08-19 非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1457B2 (zh)
EP (1) EP3785934B1 (zh)
JP (1) JP7324088B2 (zh)
CN (1) CN1124287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71902B1 (en) * 2020-02-28 2023-07-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Non-pneumatic tire
FR3121072B1 (fr) 2021-03-24 2024-02-23 Michelin & Cie Enveloppe déformable sans air à support structurel
CN113199910A (zh) * 2021-05-31 2021-08-03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黄埔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树脂基纤维复合片材、轮辐及非充气轮胎
CN113580849B (zh) * 2021-07-09 2022-04-26 季华实验室 非充气轮胎及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646A (zh) * 2007-07-31 2010-03-10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气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78308A (ja) * 2010-03-02 2011-09-1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非空気圧タイヤ
KR20130063254A (ko) * 2011-12-06 2013-06-14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비공기압 타이어
CN107031289A (zh) * 2015-10-26 2017-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实心轮胎
CN107257740A (zh) * 2014-12-31 2017-10-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非充气轮胎
CN107284141A (zh) * 2016-04-13 2017-10-2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非充气轮胎
WO2018234989A1 (fr) * 2017-06-20 2018-12-27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Établissements Michelin Roue non-pneumatiqu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de renfort circonferentie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11473C (en) * 1989-05-22 1998-01-06 Richard L. Palinkas Trapezoidal non-pneumatic tire with supporting and cushioning members
US7650919B2 (en) * 1999-12-10 2010-01-26 Michelin Recherche of Technique S.A. Non-pneumatic tire having web spokes
ATE294713T1 (de) * 2001-04-16 2005-05-15 Michelin Soc Tech Elastischer selbsttragender reifen mit schräggewebeeinlage
CA2458002C (en) * 2001-08-24 2010-08-17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Non-pneumatic tire
WO2009016962A1 (ja) * 2007-07-31 2009-02-0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非空気圧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86208A (ja) * 2008-05-28 2009-12-1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非空気式タイヤ
JP4674253B2 (ja) * 2008-11-28 2011-04-2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US8813797B2 (en) * 2011-01-30 2014-08-26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Controlled buckling of a shear band for a tire
JP6495818B2 (ja) * 2011-05-24 2019-04-03 プロスペクト エスエー インヴェストメンツ 121 リミテッドProspect Sa Investments 121 Limited 乗り物用エアレスタイヤ
JP6159138B2 (ja) * 2013-05-07 2017-07-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CN105189143B (zh) * 2013-05-22 2017-11-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非充气轮胎的方法
JP6099519B2 (ja) 2013-08-22 2017-03-2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339855B2 (ja) * 2014-05-14 2018-06-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17633B2 (ja) * 2014-06-20 2018-04-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CN107074015B (zh) 2014-10-06 2019-12-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用橡胶组合物、充气轮胎和非充气轮胎
JP6467241B2 (ja) * 2015-02-17 2019-0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EP3064371B1 (en) * 2015-03-05 2020-04-2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Airless tire
JP6613716B2 (ja) * 2015-08-24 2019-12-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JP6558201B2 (ja) * 2015-10-19 2019-08-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US10696096B2 (en) * 2015-12-08 2020-06-3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Non-pneumatic tire
JP6682969B2 (ja) * 2016-04-06 2020-04-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JP2017190130A (ja) * 2016-04-13 2017-10-19 ザ・グッドイヤー・タイヤ・アンド・ラバー・カンパニー 剪断バンド及び非空気式タイヤ
US10639934B2 (en) 2016-11-22 2020-05-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hear band for a structurally supported tire
JP6834635B2 (ja) * 2017-03-15 2021-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アレスタイヤ
JP6964470B2 (ja) * 2017-09-07 2021-11-10 Toyo Tire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19043503A (ja) * 2017-09-07 2019-03-22 Toyo Tire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964471B2 (ja) * 2017-09-07 2021-11-10 Toyo Tire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19043505A (ja) * 2017-09-07 2019-03-22 Toyo Tire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WO2019050549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NON-PNEUMATIC TIRE
JP6929764B2 (ja) * 2017-12-01 2021-09-01 Toyo Tire株式会社 非空気圧タイヤ
FR3075101A1 (fr) * 2017-12-15 2019-06-2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Roue non-pneumatiqu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de renfort circonferentielle
JP6555405B2 (ja) * 2018-08-02 2019-08-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646A (zh) * 2007-07-31 2010-03-10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非气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78308A (ja) * 2010-03-02 2011-09-15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非空気圧タイヤ
KR20130063254A (ko) * 2011-12-06 2013-06-14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비공기압 타이어
CN107257740A (zh) * 2014-12-31 2017-10-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非充气轮胎
CN107031289A (zh) * 2015-10-26 2017-08-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实心轮胎
CN107284141A (zh) * 2016-04-13 2017-10-2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非充气轮胎
WO2018234989A1 (fr) * 2017-06-20 2018-12-27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Établissements Michelin Roue non-pneumatique comprenant une structure de renfort circonferentiell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侧倾角对机械弹性车轮刚度及接地特性的影响;赵又群等;《兵工学报》;20180315(第03期);第31-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61011A1 (en) 2021-03-04
JP7324088B2 (ja) 2023-08-09
JP2021030903A (ja) 2021-03-01
EP3785934A1 (en) 2021-03-03
CN112428750A (zh) 2021-03-02
EP3785934B1 (en) 2023-03-22
US11691457B2 (en)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8750B (zh) 非充气轮胎
JP5221306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4530231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208570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リムホイール、及び車輪
JP4674253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092046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025315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314621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436365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09269410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461303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530258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32837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445238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US20190070905A1 (en) Non-pneumatic tire
JP2011183894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774905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529834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7222078B2 (ja) 複数の剪断フープを有する非空気圧タイヤ
JP6535498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5543846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7282635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及び、非空気圧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018427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23079445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JP2023085742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