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07A - 喷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07A
CN1124207A CN95105004A CN95105004A CN1124207A CN 1124207 A CN1124207 A CN 1124207A CN 95105004 A CN95105004 A CN 95105004A CN 95105004 A CN95105004 A CN 95105004A CN 1124207 A CN1124207 A CN 1124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ink
mentioned
ink jet
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5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26C (zh
Inventor
宫内靖雄
登坂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045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098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64432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126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运动装置,用来使安装于此设备上的借助通过排液孔排出油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从事运动;复原装置,用来恢复或保持油墨通过此种排液孔的排墨条件。此复原装置包括:一个用来盖到上述排液孔上的罩,以及一个利用上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来引起压力改变以迫使油墨通过上述排液孔进入此罩内的泵。

Description

喷墨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设备,它通过将油墨或功能液体(以后通称作为“油墨”)输送到包括纸、塑料片、布与制品(以后通称作为“纸”)等记录载体上,从事文字、符号或图象(以后通称作为“图象”)的记录或印制。这意味着本发明涉及的这种喷墨设备可以取多种形式,除了那些可整体地或独立地用作字处理机或计算机之类信息处理设备的输出端外,还包括与信息阅读器相结合的复印机、具有信息传送与接收性能的传真设备、以及用来在纤维织品上进行织物印刷的设备。
在从排液孔使滴状油墨飞射到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制的所谓喷墨记录设备中,可以设置泵装置将油墨经过喷嘴喷入到记录头内,而这就会引起与污物混合或干燥化等问题;或是在开始印制前从油墨罐将油墨充填到排液孔内。这类泵装置中有代表性的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3—5160号所公开的具有一作往复运动活塞的活塞泵,以及日本(公开)专利申请5—69558号所公开的一种由辊来撞击一弹性管的管式泵。上述活塞泵一般可以微型化,但在与滑动的活塞件保持气密性上存在着技术难点,同时需要采用O形环一类密封件来形成密封结构,从而常需用到过多的部件。另一方面,管式泵则可与管本身保持气密性,并可通过对管作单向撞击而使油墨总是流到一个方向,从而可使泵装置构制时的花费较少,但是所需要的管长应和与泵容量相当的容量体积成比例,结果常使整个设备加大。
通常采用下列各例中的系统来驱动这类泵:
1)与一操作件联锁,由使用者根据需要用手来操作泵的系统;
2)设置一种专用马达来驱动泵;以及
3)设置一种离合机构使马达只在进行泵唧时才与泵连接,其中用来将记录媒体送入副扫描方向的马达(以后称作供纸马达)或用来在主扫描方向驱动记录头的马达(以后称作载运件马达)也同样用作驱动源。
但上述传统的驱动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在例1)中,由于是手动,就存在着可能用不稳定的泵唧速度将一预定压力施加到记录头上的缺点,或是使用者不能知道是否必须进行泵唧,除非直到肯定印制失败或是出现了操作故障时。
在例2)中,其中的泵唧装置由于要安装专用马达而使体积加大,因而也加大了用费。
在例3)中,存在着设备必然会复杂化的缺点。下面对此加以说明。
就各个马达的固有用途而论,供纸马达是用来驱动供纸辊供纸的,而载运件马达是用来驱动一载运件的,对这类马达的控制要有很高的精度。因而要求在马达与供纸辊或载运件之间的驱动传送系统不得使相应的连接断开。但当为不同于上述固有用途的其它目的来驱动马达时,供纸辊或载运件也会运动。一般,在绝大多数的串行打印机中,载运件马达是经由皮带直接连到载运件上的。此时,由于下述各种原因便难以将载运件马达用于其它目的。首先,这种马达在一个方向中的转动量只限于载运件扫描的行程量。其次,特别是当把它用作进行泵唧的驱动源时,记录头将会在泵唧的过程中运动,使泵与记录头之间的连接变得困难。因此,在这种打印机中,是把供纸马达在其它用途中用作驱动源来代替载运件马达。但是喷墨打印设备除泵唧作用外,通常还必须至少能借裁纸供纸器来拾取记录纸,而其中对操作的定时必需是不同的,从而要求至少能独立地控制两个离合机构,而为了独立地控制离合机构,则需有下述装置。
A)借助电磁力用来从马达上断开任何齿轮系的螺旋管或电磁式离合器。
B)用作选择器的一种载运件。亦即当此载运件运动到某个位置时,将迫使一行星齿轮从马达上与齿轮系啮合,由此使载运件在机械上与此离合机构成同步配合,而得以在连接上此离合器的同时驱动供纸辊从事任何工作。
C)假定用来供应记录媒体的供纸辊的转动方向是正向,则设置一单向离合器用来只当此辊反转时才传递一转动力。
在情形A)中,要是安装专用马达,就需加大费用。
在情形B)中,由于此载运件必然会由这批离合机构而过多地移动到打印区之外,就存在着使设备增大的缺点。
情形C)虽然是一种简便和较节省用费的方法,但除了供纸外,只能派用作一项工作。
如上所述,通常是要让供纸马达执行多项工作的,因而相应的设备将变得庞大与复杂,从而需用较高的成本。
此外,在采用传统的管式泵时,如前所述,缺点是使管本身变大。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5—69558号中所公开的,当这种管按弧形配置且其内径为2mm而泵的容量是0.3ml时,将泵的容量除以管的横剖面积,即得管长应等于95.5mm。此外,要是管的弧形段正好是半圆形,则此圆的直径等于95.5×2/3.14,即60.8mm。这对于通常的串行打印机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尺寸。
参看图1,下面较详细地描述录用管式泵的一种抽吸复原装置,它借助一个辊来撞击此管以产生一负压(见图1)。也即将管301设在一表面加工成弧形的底座300之上,借助设在盘302边缘上的一个辊来转动这个以其周缘表面紧紧地贴合一弧形缺口部分的盘302,使管301受到撞击。同时将一个上面接装有一橡皮罩304的构制成可动式的罩架305在记录头306到达一预定位置时,移动到一盖罩位置。也就是,通过使盘302在记录头306为罩304所盖住的状态下,让油墨与附着于排液孔周围的物质一起从此记录头上吸出。
下面将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的抽吸复原装置的问题总结于下,尽管上面已然对这类装置作了适当描述。
(1)丝毫未谈及提供专用马达来驱动管式泵的问题,在由用于纸输送辊的驱动源来驱动管式泵的情形,可能需要用来防止油墨作反向流动的装置或是驱动传递开关装置,这就导致成本增加。
(2)为了确保所必需的油墨吸入量和能充分地克服油墨喷头的堵塞现象,必须通过识别辊303的位置来控制管301的行程量。此外,要是管301在油墨喷头306被盖罩上时受到阻塞,就可能瞬时地发生正压,而在某些情形下使喷嘴内的油墨回流向供应室,此时也需要识别辊的位置。这样,例如就需要图11中所示的那种光敏器件,因而又成为加大成本的因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由包括结构简单的管式泵在内的抽吸复原装置进行稳定的抽吸复原作业,以解决前述各种问题,同时提供一种能在任何时候稳定地形成高质量图象的喷墨记录设备,而不会造成反向流动之类的各种故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能由一种可根据一载运件的运动而运动的简单机构来驱动一种泵,由此可以简化供纸系统而使喷墨设备的尺寸减小并降低其成本,同时对于上述的泵可以采用装备有管一类挠性部件的泵,以使其占据的空间限制到较小尺寸。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有:用来进行运动的运动装置,此运动装置安装有通过排液孔来排出油墨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以及复原装置,用来恢复和保持通过排液孔来排出油墨的排出条件,特征在于:这种复原装置包括一个用来盖到所有排液孔上的罩以及一种泵,这种泵利用前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来导致压力改变,迫使油墨通过这些排液孔而进入所说罩内。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
一个托架,用来安装记录装置,此记录装置通过排液孔排出的油墨进行记录;
一种载运件,用来运动上述托架,此载运件可与该托架连接和分开;
一个罩,用来盖住上述排液孔;
一根挠性管,它沿上述载运件的运动方向延伸而与上述罩通连;以及
加压装置,它设在上述载运件上,利用此载运件的运动给该管加压,以引起所说罩内的压力变化。
根据本发明,常能在全部时间内恒定地从事一种抽吸复原作业而不需任何专门的传感装置。同时还能防止油墨作逆向流动而不必增加部件的数量。为此就可提供一种总能形成稳定的高质量图象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可以消除因油墨排出故障而致图象质量下降的现象。
另外由于载运件与托架构造成可连接与可分开的形式,而且是通过一压力部分来对与载运件运动相关联的泵唧装置的挠性件进行加压去实现用于排出油墨的泵唧作业,就能通过与托架相分开的载运件的运动来进行排墨的泵唧作业,同时有一喷墨头在一预定位置处连接到此泵唧装置上,故可用载运件的驱动源来驱动泵唧装置。
此外由于上述压力部分能够按照载运件的运动方向运动,随着这种运动,泵唧装置便可按预定时刻起动,于是可用载运件的驱动源在任何规定的时刻来驱动载运件和泵唧装置。
下面简述附图。
图1是典型的平面图,示意性地说明传统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特别地示明了一种抽吸泵。
图2是典型的透视图,示意性地说明安装在此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的一个有代表性例子的基本结构。
图3是透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
图4是横剖面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
图5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分开状态。
图6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
图7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分开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8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9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10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11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分开状态。
图12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
图13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
图14是透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
图15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16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17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18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19是侧视图,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头复原系统的结构,表明了托架与罩架处于结合状态与抽吸泵的条件。
图20是透视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六例的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基本结构。
图21是透视图,说明图20中所示的用于黑色油墨的托架。
图22是透视图,说明图20中所示的用于彩色油墨的托架。
图23A至23D是基本结构的前示图,说明图20中所示的用于黑色油墨的托架与载运件之间的联结。
图24包括图24A与图24B,是说明本发明第六例的作业的流程图。
图25是前示图,说明图20中所示的用于黑色油墨的托架与载运件之间的联结状态。
图26是基本结构的透视图,说明如何配置一根与图20所示的罩相连接的管。
图27是一基本结构的前视图,说明图26中所示的辊的配置状态。
图28是一基本结构的前视图,说明图26中所示的辊未涉及到泵唧作业中的状态。
图29是一基本结构的前视图,说明图26中所示的辊开始泵唧。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基本结构的透视图。
图31说明图30所示选择器的一种作业状态的平面图。
图32说明图30所示选择顺的另一种作业状态的平面图。
图33说明图30所示选择器的又一种作业状态的平面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第八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基本结构的透视图。
下面详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2是一典型的透视图,示意地说明安装在一喷墨记录设备上的喷墨记录头典型例子中的基本结构。
参考数号391表示一顶板,上面形成有:一批成为让油墨通过的喷嘴的槽393、与这些槽393通连的充作公用液体室的沟394、以及一将油墨供给此公用液体室的供应孔395。392是一基板,在它的上面通过成膜工艺整体地形成有与上述喷嘴相对应的电热变换器的加热部396,以及给此加热部供应电能的电极397。将顶板391与基板392相结合,可形成一批与喷嘴通连用来排送油墨的排液孔口398。
具有上述结构的顶板亦即记录头391是一种喷墨盒,与一个用来储存通过供液孔而提供给此记录头的油墨的油墨箱成一整体。
第一例
图3至6示意地表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例的一种喷墨记录设备的串行喷墨打印机中管式泵抽吸复原系统的结构。
图中的参考数号10表示一用来安装记录头9的托架,此记录头可沿导轴11于主扫描方向中运动。记录头复原装置则主要包括:上面装附着一橡皮罩1的罩架2;与罩1通连的管6;用来支承管6的一个台5;以及一个通过长孔2a作可旋转与可运动的支承而用来使管6受到撞击的辊7。
本例中,在罩架2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凸部2b,此种凸部2b沿着主扫描方向通过一形成在门栅杆4上的导孔4a作可滑动的支承,这种杆4则从一用于记录设备主机的箱底向上延伸。导孔4a是一种线性孔,有一端向下倾斜。因此,当凸部2a处在图5所示的下倾位置时,罩1在此空间中的位置便下降,而当此凸部2a如图6所示脱离开上述位置时,罩1便位于一与记录头排出孔表面相结合的位置。
罩架2位于导孔4a的端部,受到一弹簧8的加载(图5)。在上面装有记录头9的托架10沿一导轴11在主扫描方向中运动的同时,罩架2的一部分也将同托架10结合,因而此罩架与导轴两者将成整体地沿箭头A方向运动(图5与图6)。这样,罩架2便在逐渐改变其空间位置的同时通过导孔4a运动。于是如图6所示,罩1可以密封地盖住记录头9的喷嘴面9a,用以防止主机停机时该排液孔的表面干燥。
图7至10是表明管式泵处于已起动状态下的侧视图,这里的图7与上述图6相对应,也即是在记录头9,已由罩1盖住的状态下。此时,辊7不进入挤压管6的撞击行程中,而管6保持着开放。于是由于盖上罩1产生的负压,此排液孔内的油墨就不会回流。
此外,要是罩架2运动,辊7就会滚动,同时将管6压挤向台5,而受到一导向件12的下表面的限制,如图8所示。于是在罩1与管6内产生了负压,从喷墨头9中吸出油墨,消除了排液孔的堵塞。于此同时,如果管6的挤压量变化,就可能发生泄漏或使得用来移动罩架2的载荷显著加大。利用此种结构,由于导向件12与台5是和下部箱3整体形成,可能对管6的挤压量有显著影响的上述导向件与台两者的相对位置尺寸便可以高度精密地处理。因而能实现良好的泵唧作业。
图9示明泵唧作业已终止的状态,其中的辊7已脱离开导向件12,使管6处于开放状态。管6由一处于较台5为高的支座13升高,得以将辊7通过长孔2a设置。要是托架10从此位置返回运动,则罩架2便为弹簧8拉回。但此时的辊7则滚过导向件12的上表面而不对管6加压(见图10),管6内的油墨不会依朝向罩1的方向回流。要是辊7脱离开导向件12就会由于它自身的重量而落到长孔的最下端,回转到图7中的状态。
注意,管6的顶端是连接到一未示明的废油墨箱上的,吸出的油墨即输送到此箱内。
第二例
图11与12是说明本发明第二例的侧视图。此第二例只就其特殊部件进行描述,略去与第一例中相同零部件的说明。托架20设有一接合爪21,罩架22设有一接合部23。亦即罩架22未用弹簧加载。这就是说,罩架22在泵唧运行与返回运行两种情形中受到托架20运动的影响。
在初始态,罩架22倾斜,以其接合部23处于下部位置,如图11所示,得以使托架20的接合爪21通过罩架22的上方并以一壁面20a压迫罩架20a。
在返回运动中,接合爪21如图12所示与接合部23相结合,让罩架22与托架20一起返同,以使此罩架能在它返回初始态之前立即脱开结合。于是可以省去弹簧而降低成本,同时在泵唧作业中不需要由弹簧的偏动力来加载,因而可以减少托架驱动马达(未示明)的负荷。
第三例
图13是说明上述第二例的一种变型的第三例的侧视图,其中一托架50的接合件51是设置成可滑动的形式并通过杆52与一螺旋管53连接。杆52由一弹簧54加载,接合件51一般装在托架50内(如点线所示),在此用罩1盖住喷墨头9,泵唧作业按上述相似的方式进行。
在此,当激励螺旋管53时,杆53转动,使接合件51突出到托架50之外。在这种状态下,要是托架50运动,接合件51便与罩架2结合,使得在进行泵唧作业的同时,让喷墨头9保持开放。这样,吸入罩1与管6中的油墨便能进一步通向下方,而可以消除有可能在罩1中聚集的油墨。
第四例
图14是说明另一例的透视图。罩架30可旋转地支承一种变形辊31,后者有一个延伸到合相应圆周长度约1/4的弧形段。变形辊31有一个平衡部31a,设定成自然状态下所取的空间位置。要是罩架30与一托架(未示明)联锁地运动,则变形辊31便在转动同时挤压设定在一个台32上的辊。图15与17是示明一管式泵工作状态的横剖面图。在图15中,喷墨头34用罩35盖住,变形辊31处于自然状态下。
要是罩架30运动,开始挤压管33,则变形辊31即如图16中所示转动,在其脱离开台32时再次恢复到初始状况,如图17所示。
在此进行的返回作业,如图18所示,变形辊31是按反向转动与上述台脱开的,因而管33中的油墨不会反流向罩35中。
这样可以取得上述例中相同的效果。
第五例
图19是说明又一例的侧视图。设置有一可借助弹簧42移动到一下部箱41上的台40。
亦即管33可由弹簧42的偏动力来挤压。本例中,与上例相比,由于必须增多部件的数量而会提高成本,但由于管33受到稳定的挤压作用,故能有效地拟制在运动罩架30中的负荷。
如上所述,上例中的喷墨设备具有与托架联锁的罩架,其中的管是由一保持在罩架上的辊给予撞击的。因而就能提供一种非常简单和廉价的复原装置。
此外,由于管式泵是受托架的定位控制进行控制,就不必提供任何专门传感装置而总是可以重现一种固定的抽吸复原状态。
还由于这种管在泵唧过程结束后能自劝开放,同时在返回运行中又不受撞击,故能不用增设任何额外部件就可防止油墨反流。
第六例
下面参看图20至29描述本发明的第六例。本例是对喷墨记录设备的应用例。图20是透视图,表明依据本例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主要结构。
数号201是一右侧板,202指一左侧板。203指一弹性材料制的滚板辊。204指形成在绕此滚板辊中心线的滚板辊轴,此轴的左、右端分别由左侧板202与右侧板203支承,205指一供纸马达,它由右侧板201支承,经由一齿轮系(未示明)来转动滚板辊轴204。206指一沿着滚板辊203周边设置的导纸圆板。207与208是领纸辊,它们由未示明的弹簧以一预定压力下压到滚板辊203的表面上。作为被传送媒体的记录纸209则沿箭头210的方向供应,从滚板辊轴204与导纸圆板206之间插入,载承在领纸辊207、208与滚板辊轴204之间,按U形弯曲式样传送。211指用作导向机构的具有10mm直径的导向轴,它的两端由左、右侧板201、202支承。
212指用于黑色油墨的托架,是一种作为功能部件安装用的托架。下面参看图21详述托架212。此用于黑色油墨212的托架212已安装有一黑色油墨盒213。224指一盒钩,用来将盒213压到位于托架212内的一个接触部226之上。当按动钮227时,有一接合部230从设在托架212上的方孔229中推出,可使钩224依231所示方向绕一支轴228转动。使钩224保持打开状态,黑色油墨盒213即从上方插入托架212内,而当闭合上钩224时,盒213便压向接触部226并固定于其上。销299、100从托架212上突出,这些销装配在将在后面描述的铝板的工具孔内,此铝板则附加到盒213上。盒213相对于销299、100的根部定位。232指一根挠性电缆,可依随托架212的运动而弯曲。此挠性电缆232设在托架212内,此托架的接触部226则形成在其端部上,由此从基板(未示明)将一作为功能元件驱动信号的油墨排出信号输送给盒213。托架212有用来结合一用作后述载运件的扫描器278的配合孔233、234、235,还有一扣合部236。孔235是一个沿垂向延伸的长孔,扣合部236从托架212的壁部朝外延伸。另有一孔237设在托架212上,导轴211即通过此孔延伸,此孔的内径取定为10.2mm,使其在与扫描器278结合时不产生摩擦负荷。通过将导轴211装配入孔237内,托架212可以摆动地与作为导向机构的导轴211结合,并保持在一使其下部摆动受到限制的处于罩277的一个在后面描述为第一备用位置的位置上(参看图20)。279指一黑托架的传感器屏蔽板,用来屏蔽一种将于后面描述的光透射型原位传感器274。
在图20中,238指用于彩色油墨的托架,上面安装有一彩色油墨盒244。托架238将在后面参考图22描述。托架238的形状与图21所示的用于黑色油墨的托架212类似,唯一不同的是239、240与241是用于扫描器258的配合孔,配合孔239、240是与用于黑色油墨的托架212的配合孔233、234呈反向的设于侧向位置上。孔241是一沿垂向延伸的长孔。243指一从托架238的壁部向外突出的扣合部。280指用于彩色托架的传感器屏蔽板。托架238上还设有一个与托架212的孔237类似的孔238,当把导轴211装配到此孔内时,托架212便以可摆动的方式被作为导向机构的导轴211所结合。此外,在和图20中的托架238相对的一个位置上所设置的一个与罩277类似的罩,则在其上表面上有第一备用位置,用来限制托架238的向下摆动和保持住它。
黑色油墨盒213有一个用来接收黑色油墨的油墨罐,以及一个用作排出黑色油墨的功能部件的喷墨头。此油墨罐内有一用来吸含油墨的未示明的泡沫材料件。此油墨的容量约相当于文件印制中能印制A4规格的100张记录纸209。此外,设在盒213中的一块未示明的辐射铝板上具有用于托架212的加工出的孔。与上述铝板相平行地安装有一基板,上面具有与接触部226相对应的未示明的接触点。
彩色油墨盒244有着一个黑色油墨罐、一个彩色油墨罐以及一个用作功能部件的彩色油墨喷射记录头,其中的各个油墨罐与前述用于黑色油墨盒的油墨罐213不同,并可将其从彩色记录头上卸下而加以更换。此油墨罐内有一个类似于黑色油墨盒213内的泡沫材料结构。彩色罐内形成有用于黄、深红与深蓝油墨的接收区,使得此各种油墨能从设置于上述区中的泡沫材料内径油墨供应而输送到喷墨记录头内。
下面参看图20描述作为扫描型载运件的扫描器278。在图20中,扫描器258的左、右轴承268、269与导轴211相配合。同时有一可沿轨道270滑动的上导向件267。265指一皮带,它安装在一用作驱动力接收部的皮带止动器264上,后者则位于扫描器278的左与右向的中间。皮带265的一侧绕过一马达皮带轮272,另一侧绕过一张紧皮带轮,后者由一弹簧(未示明)朝拉伸皮带的方向偏动。通过驱动载运件马达271,扫描器278即在主扫描方向中运动。266指一传感器屏蔽板,它通过遮断光透射型原位传感器274的光路,产生一对扫描器258进行位置控制的输出信号。
在图26中,101表示一用作加压部的辊,它在扫描器278的后延伸部150上保持于此图中作上下方向的运动。105指一凸轮,它构成一个固定在打印机上来限制辊101的垂直位置。参看图27来描述这种辊101。扫描器278的后延伸部上形成一条垂向延伸的狭缝150a,它为辊101的轴101a(以后称作“辊轴”)所结合。103表示安装在扫描器278的后延伸部150上的片簧,用来使辊轴101a朝图中左方偏动。片簧103如图所示有两个弯曲段,用来将辊101稳定地支承在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双点链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
262指由树脂制的扣合件,它固定于扫描器278之上,借助一种叉形爪,用来扣合分别设在黑色油墨托架212与彩色油墨托架238的扣合部236与243。图25是前示图,示明扫描器278与黑色油墨托架212处于相连接的状态。托架212的扣合部236抵靠住扫描器278的一个止动部298并保持在该处。亦即,盒213是相对于托架抵靠住销299、100的根部定位,而托架212是相对于扫描器278抵靠着止动部298定位。于是,在扫描器278扫描时,能够在纸209的正确位置上进行记录。在扫描器278扣合黑色油墨托架212的扣合部236时,扫描器278的配合轴259、261、263便配合到托架212的相应配合孔234、233、235中,使扫描器278与托架212能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扫描。另一方面,当把彩色油墨托架238与扫描器278放到一起时,扣合件262便扣合上扣合部236,而扫描器278的配合轴260、261、263便配合到彩色油墨托架238的各相应配合孔中,使之能按同样的方式扫描。扣合件262与配合轴259、261、263构成了一个结合机构,用来当位于作为第一或第二备用位置处的托架212、238与扫描器278相结合并装定于其上时,来限制托架212、238的摆动。
275指树脂制的黑色扣合件,用来将黑色油墨托架212约束在图20所示的位置上;276指彩色扣合件,用来将彩色油墨托架238也约束在图20所示的位置上。这两个扣合件275与276在形状上成镜象关系,它们的作业方式相同,故只描述黑色扣合件275。
图23A至23D是前示图,表明黑色油墨托架212、扣合件262与黑色扣合件275间的关系,图中省略了托架212的表示。图23A表明黑色扣合件275约束托架238的状态。黑色扣合件275的叉形爪I固定住扣合部236,朝外侧打开。图23B示明了扫描器258靠近托架212的状态,此时扣合件262的叉形爪正要进入打开的黑色扣合件275的爪I内。图23C表明扫描器258进一步靠近时的状态,此时的扣合件262扣合着扣合部236,黑色扣合件275的爪1分开得更宽。然后,要是扫描器258如图23D所示作反向运动,则托架212整体地随扫描器258扫描。此时,倘若扫描器258再次右移,托架212则从扫描器278移向黑色扣合件275,而同上述过程相反。这样,每当扫描器258趋近黑色扣合件275,托架212便被转移。
在图20中,277表示一罩,用来盖住黑色油墨盒213的记录头以防其干燥。对于彩色油墨盒244也设有一未示出的罩。当黑色油墨托架212经未示明的凸轮装置带到为黑色扣合件275所约束的罩277所在的位置时,此罩便与黑色油墨盒213中记录头的头面接触,当托架212未受约束而离开扣合件275时,罩277便撤回。
罩277连接着与其内部通连的挠性管103。管103由橡胶或软树脂之类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沿平行于扫描方向在辊101的下部延伸。对于彩色油墨盒244,同样设有一个罩以及管104,但未示明。
下面参看图20与24A至24C描述有关作业。
在接通电源前,扫描器278在图中停止在距光屏蔽板266所在位置左方50mm处,此板266用来遮断原位传感器274的光路,黑色油墨托架212与彩色油墨托架238处于相应的盖罩位置,它们的盒213、244被盖住,辊101保持在第一位置。
接通电源后,扫描器278朝黑色油墨托架212(BK)右移100mm(步骤S1、S2)。然后判别原位(HP)传感器274的光路被遮断的次数,如果是一次,扫描器278即反向移向左方,并在传感器274的光路再次遮断时,停止在一50mm位置(以后称作初始位置)(步骤S6)。另一方面,要是传感器274的光路被遮断两次,则可以确定扫描器278是连接到黑色油墨托架212上或是连接到彩色油墨托架238之上,再进一步判别传感器274的传感信号的通/断时刻。这里,在扫描器278与托架212相连接时,屏蔽板266与屏蔽板279之间存在有20mm的间隙;而在扫描器278与托架238连接起时,屏蔽板266与屏蔽板280之间存在有6mm的间隙。因此,能够判断出在遮断传感器274的光路的时刻究竟是托架212与238中的哪一个是与扫描器278连接的。
当连接上黑色油墨托架(以后称作“BK托架”或“黑色托架”)时,在屏蔽板266通过传感器274绕过传感器274后,此托架便移到盖罩位置(步骤S4,S11)。当托架212为黑色扣合件275约束位时,扫描器278即反向朝左移动(步骤S5),而当传感器274的光路再次被遮断时,托架212便停止在初始位置(步骤S6)。另一方面,当连接上彩色油墨托架238时,它在屏蔽板226绕过传感器274后,在50mm的右方位置反向并朝左移(步骤S9)。此彩色油墨托架238(也称作彩色托架)便移到盖罩位置(步骤S10)。在此托架238为彩色扣合件273约束位后,扫描器278再次反向(步骤S5),并停止在初始位置(步骤S6)。
这样,在托架212与238都未与扫描器278连接时,便只是扫描器278运动然后停止在初始位置处,或是当由于任何偶然事故使托架212或238在电源切断状态下连接到扫描器上时,托架212、238则来到相应的盖罩位置并被约束,然后扫描器278单独移到并停止于初始位置。
当输入一记录信号后,即对此信号进行识别,判断它是否用来记录主要是文本或规定的线道的黑色记录或是一彩色图象信号(步骤S7,S8),其中,在前一情形,扫描器278扫描到黑色托架212的盖罩位置并与此托架相连接(步骤S16);而在后一情形,扫描器278扫描到彩色托架238的盖罩位置并与彩色托架238相连接(步骤S13)。此时,前述的罩便从用于记录的托架213或244上回撤(步骤S17,S14)。在用黑色托架212进行记录时,此种记录是通过128喷嘴进行的,要是在一次扫描下进行记录(步骤S18),则相对128喷嘴将纸209送入(步骤S19,S23),然后进行下一次记录(步骤S18)。要是结束了一页的记录,相应的纸便被排出(步骤S19,S20),而要是继续进行记录,就送入新的纸(步骤S24,S25)。要是此记录已结束,扫描器278便移动到黑色托架212到达盖罩位置时为止(步骤S26),而在黑色托架212为黑色扣合器275所约束并为罩277盖上后(步骤S27),扫描器278即扫描到切断电源位置并停止于该处(步骤S28)。然后关闭电源(步骤S29)。另一方面,当由彩色托架238依照黑、深蓝、深红与黄的颜色叠置来进行记录时,在具有较大百分比的彩色图象的区域中,相对于纸送入24喷嘴;而在黑色图象区用64黑色喷嘴进行记录时,即相对于纸送入64喷嘴(步骤S22)。
辊101与凸轮105的关系示明在图28中。如图所示,凸轮105包括凸轮部105a、105b、105c、105d,符号A的双点链线表示在未进行泵唧时,围绕辊101的中心线的运动轨迹。图中所示的辊101处在电源接通前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水平方向中凸轮部105a上方进行打印的运动区,在位于垂向上方的第一位置处,凸轮105a的上表面与辊轴101a之间存在有一个细小的间隙。从此状态开始,要是扫描器278朝向罩277右移,辊轴101a在越出进行打印所必须的扫描范围时,便抵贴住凸轮部105b,使得辊101沿着指向右下方向的箭头移至第二位置。要是此扫描器继续延朝向罩277的方向移动,则辊101由于有凸轮部105c而返回到第一位置并停止在一与罩277直接相对的位置。如果扫描器278反向左移,辊101即因凸轮部105b而升高然后由于片簧102的作用而再次回到第一位置。当扫描器278继续依反向运动,辊101将由于一凸轮的作用而相对于上述情况进行双侧的对称运动,此凸轮类似于设在彩色托架238上的凸轮105。因此,只要是扫描器278依一个方向扫描过凸轮部105b的上方,辊101便不会用任何方式接触管103。此外,由于凸轮105b和辊101是在印制区外接触,就不会在印制过程中有任何东西与辊101接触,同时凸轮部105不会影响印制作业。注意凸轮部105b只要不妨碍印制作业是可以设在印制区内的。
下面描述泵唧作业。图29示明辊101由凸轮部105b移到下一个较低的第二位置的状态。从此状态开始,如果扫描器278在左向中移动,辊101便从此第二位置受凸轮部105a的作用而迫降到一个更低的第三位置。辊101被导引到凸轮部105a之下,抵贴向管103并挤压它。管103有一个在气密条件下的挤压部,使得辊101于左向中移到更低的第三位置时,在此管处于距辊右侧的内部便产生一负压。注意到在第三位置时的辊103是绝不会脱离开的,这是因为它处于一个与在凸轮部105a之下的凸轮部105c、105d相接续的水平导向面上。要是黑色油墨盒213事先被盖住,同时进行泵唧而有一负压施加到此盒的喷嘴上时,则此喷嘴内的油墨便受迫排出,直至负压消失。迫送出油墨后,辊101由凸轮部105b返带回第一位置。然后扫描器278与黑色油墨托架212相结合再进行泵唧。此时,由于罩通向大气,每当管103受到辊101的撞冲,管103内的油墨便向左移。要是进行几次这种通向大气的抽吸,吸入到管内的油墨将全部从左端排出。当从彩色油墨盒244排出油墨时,除了使左右方向反过来外,作业完全与上述相同。
本例中的辊101可在第一、第二与第三这三个位置间移动三个距离,其中当辊在第三个位置上左右移动时,便撞击管103来进行抽吸,但应知辊可在第一与第二两个位置间移动两个距离,这样当辊在第二位置上左右移动时,它将撞击管103而实现泵唧。但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必须构成较大尺寸的凸轮部105b,以便使辊101由凸轮部105b移动得足够大。正如本例中的情形,当辊101为凸轮部105a、105b移动三个距离时,就可用这两个凸轮部将辊101作充分而均匀地移动。
于是,在迫送出油墨时,喷嘴与油墨盒内的过滤器便起到流阻作用,而这在将油墨完全排出之前常要用1到3秒钟。这样,当辊101以高速左移并在与凸轮部105a的左端脱离之际完全停动而等待油墨排尽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负压,这就有利于除去附着于喷嘴上的脏物和因干燥而增厚的油墨。此外,在油墨排出时,可以通过命名辊101与凸轮105a的左端脱开来控制油墨的排出量,而不用等到油墨完全排尽。
本例中由于使用3管式泵,同时,用来选择是否去进行泵唧的选择器包括了本身可撞击管103的辊101在内,因而可以用较少的部件廉价地构制成这种泵唧装置。
此外,由于管103设置成在扫描器278的附近与扫描方向平行,并且是利用正常印制作业中的运动区来实现泵唧,就可有放地铺设充分长的管而能充分地实现挤压管103所需的冲击。
这样,由于扣合件262的叉形爪的弹簧性质,就不易使扫描器278与托架212或238分开。但由于这两者有可能在使用者用手触及它们的偶然事件下分开,故应去监控在扫描器278的一次扫描中,传感器274的光路是否在一预定时间遮断两次。要是只遮断一次,则可判别出扫描器278与托架212或238是分开的,在此使扫描器274停动而进入一保险程序。在紧接上述判别之前用黑色托架212来连续地进行记录作业时,归描器278向右移过约350mm。扣合件262在它的运动中与扣合部236接触,直接压迫黑色托架212而使其右移。然后扣合部236与黑色扣合件275的叉形爪I接触,使扣合部236为黑色扣合件275所扣合。此外,,如果扫描器278右移,扣合件262的爪便进行到黑色扣合件275的爪I内。载运件马达271转过一超出的运动量,随之停动。然后扫描器278反向左移并连带着黑色托架212,在绕过传感器274后即停止于初始位置。于此同时,滚板辊203转动到将纸排出,并供给新纸209备用于下一次记录。另一方面,当在紧接前述的判别之前用彩色托架238进行记录操作时,扫描器278左移350mm。这以后的过程与上述黑色托架212的保险程序一致。这样,即使扫描器278同托架212或238因偶然事件分开,也能自动地执行保险程序来从事记录作业。
如上所述,本例中是根据记录信号的种类来选择适当的托架去进行记录的。这种选择是依照记录设备的工作方式进行的。此外,本例中用于彩色油墨盒244的记录头具有一批按纵向排列的不同颜色的喷嘴,这种记录头与横向排列形式相比的宽度较小,故可使整套设备紧凑。
本例中,由于在扫描器278扫描方向的两端相分开地设置有保持托架212、238的备用位置,托架212只须通过使扫描器278依一个或依另一个方向扫描,便可简便地接附到或脱离开此扫描器,于是可使整个设备进一步简化与小型化。
如图25所清楚地表明的,在扫描器278与托架212相结合的状态下,扫描器278相对于左右的中间部分是在托架212垂直于此扫描器扫描方向中的一个突出空间内,亦即在图25纸面前后方向托架212的一个突出空间内。如前所述,在扫描器278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上设置有一用作此扫描器驱动力接收部分的皮带止动件264(参看图20),使得这一皮带止动件264是自然地插入到托架212的上述突出空间内。结果缩短了用来接收驱动力的皮带止动件264与托架212的重心间的距离,由此也就能消除皮带止动件264与轴承268、269之间在扫描器278以及托架212扫描时所发生的转矩,这样便有利于使它们的扫描更为均匀。还由于扣合件262与扣合部236之间的扣合位置同样位于托架212的该突出空间内,在托架212以及扫描器278扫描时,可以抑制托架212发生摆动。这在扫描器278与托架238相结合时也是如此。还由于扫描器278相对于左右的中间部分可以选用作托架212与218两者相应的占据空间,故可使扫描器减小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此外,当扫描器278与托架212相结合时,最好是使在扫描器278一侧上的扣合件262与配合轴259、261、263以及在托架212一侧的扣合部236与配合孔234、233、235,能预先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而得以具有下述的配合程序。首先将长孔形的配合孔235与配合轴263装配好,使托架212定位到图25纸面的前后方向中,再将配合孔234、233与配合轴259、261装配好,使托架212定位于图25的垂直方向中,然后,或在同时,令扣合件262扣合住扣合部236。这样,对于托架212与扫描器278的可拉紧/可松释的结合来说,为了控制托架212与扫描器27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保这种可拉紧/可松释的结合,在扣合件262扣合上扣合部236之前使托架212定位好是有利的。同样,对于扫描器278与托架238的结合来说也是如此。注意,在图20中,在扫描器278一方的配合轴260、261、263与扣合件262标有字符A、B、C、D,而在托架238一方上的配合孔240、239、241与扣合部243则标有字符E、F、G、H。
虽然本例中是将盒213、244安装在托架212、238上,但应认识到盒213、244或记录头本身都是可以由扫描器278转送的,并可以有选择地与扫描器278结合而不需提供托架212、238。同时,尽管在本例中用来将托架212、238与扫描器278相结合的装置以及用来把它们约束到盖罩位置的装置,是具有树脂制的叉形件的扣合件262,但应知可不必局限于此,而且还可包括作为工具性装置的连接/分离装置,例如有利用螺旋管来开关叉形爪的系统以及利用电磁体与金属间的吸力的系统。
此外,前述功能件也决不是仅仅专指记录头,例如可把一图象读出传感器设置为功能件来组成一种图象读出装置。同时,托架212与238中之一可以是专用于油墨记录头的托架,而另一个可以是专用于图象读出头的托架。托架212与238可以是相同的,而以其中之一作为备用件。至于功能件,可以替换为例如具有300dpi、350dpi、600dpi、720dpi不同分辨率的图象读出头,或是替换为能排出不同种类油墨的记录头,例如用来排出深黑色,排出黄、深红、深蓝与黑色,或是排出浅黑色油墨的记录头。自然,记录头本身也可以有各种形式,包括热记录头。
此外,在扫描方向中,于扫描器278端部的一个位置上可以设置一自动交换器,用来有选择地运动一批功能件,借助这种自动变换器,运动到上述位置处的功能件可以与扫描器278结合。
第七例
图30至33示意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七例。
本例中,扫描器278与托架212、238之间的关系以及记录纸的供应机构都和上述第六例中的相同,并且用相同数号指相同部件,因而本例中将只连系不同部分加以描述。
图30是一透视图,示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的基本结构。当黑色油墨盒2B为罩277盖住时,将一固定在侧板201上的由弹性材料模压出的压力罩110压向盒213的相应侧面上。在盒213的这一侧面上有一个对应于压力罩110的孔口(未示明),借此可让施加到此孔口内的压力压迫设于内侧油墨的液面上,使油墨从喷嘴排出。121表示一压力泵,其中当一滑臂113移至图中右方时,将产生一正压,使此压力泵经一通连管111与压力罩110相通。上述压力泵属周知形式,在本例中包括(但不专限于)膜盒与单向阀的组合体以及一种活塞型。滑壁113上装有一片簧116,带有一旋转支承的选择器114,后者可由一弹簧(未示明)推向图中左方。115指一从扫描器278向上延伸的榫钉,本图中予以略去。
现在对照图31、32与33描述选择器114的工作。选择器114可绕一中心114a旋转,在图中所示的状况下稳定,这是借助于与图31中一缺口114结合的上述片簧116的一个弯曲部116a上具有的两个缺口114b、114c。图31中所示位置相当于此选择器在第六例中的位置。此外,选择器114有两个凸轮114d、114e,它们可使自身依随榫钉115的运动轨迹运动。当在印制区中的榫钉115向右移出此印制区时,榫钉115便与印制区外的选择器114的凸轮114e接触,沿着相应的倾斜表面向下压迫凸轮114e。当榫钉115与选择器114的凸轮114e脱开瞬间,选择器114便依反时针走向转动,为片簧116拉回到第一位置。然后,在样钉115从选择器114的右方移向左方时,便同选择器114的凸轮114d右端上侧触合,使选择器114反时针走向转动,并在其转动过程中为片簧116再次拉回第一位置。然后榫钉115与选择器114的凸轮114e的右下倾斜表面触合,并在此时顺时针走向转动选择器114,成为图32中所示状态。此时,由于片簧116结合上选择器114的一个缺口114e,选择器114便稳定如所示的状态。此状态对应于前述第六例中的第二位置。这以后,当榫钉115移向左方,它就与选择器114的凸轮114d的左端接触,使选择器114按反时针方向转动,而让榫钉115回到第一状态。从图32中的状态出发,如果榫钉115右移,它便与选择器114的凸轮114d结合,如图33所示。此外,当榫钉115右移时,滑臂113移向右方而在压力泵112中产生一正压。要是从喷嘴中排出油墨的作业终止,榫钉115便右移。滑臂113通过一弹簧(未示明)而滑向左方,选择器114由于榫钉115抵靠住凸轮114d的左端而依反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而返回到第一位置。然后,要是榫钉115在选择器114返回到第一位置前再次左移,滑臂113也同时左移,从而得以连续泵唧多次。
虽然在本例中用到了一种通常的泵,但应知通过加大泵室的直径是可以缩短泵身的总长的,结果可以实现较前述第六例中为小的一个安装空间。
此外,本例中虽然是用产生正压的泵,但应知也可采用产生负压的泵来提供一与罩277通连的管,而保持着完全相同的效果。
第八例
在图34中,281表示一黑色油墨盒,它的结构与前述例六中的盒213类似。盒281铺放在一个盒升降器285的上部。在黑色油墨盒281的下部上形成有一个为用作后述载运件的扫描器282所接触的锥形部296。盒升降器285中设有一磁铁290,可以吸附一块未示明的设在盒281表面上的铁片。同时,升降器285上设有两个导向件292可使盒281夹持并定位于其间。升降器285的两侧上设有门栅杆285A,它们配合在一侧板287上形成的槽286内。盒升降器285可沿槽286上下滑动。此升降器285是由一推迫装置(未示明)上推,并为一从侧板287朝外延伸的止动件288所抵靠并停止。此外,升降器285上也形成有一为下述扫描器282所接触的锥形部295。
282表示一用作载运件的扫描器,它支承在导轴211上并可借助皮带265在导轴211的轴向上扫描。扫描器282具有相对于作为界面的一个中间壁293呈轴向对称的形式。284表示一接点部,它的接点分散于此中间壁293的左右两侧上。接点部284的接点和设在黑色油墨盒281侧面上的接点处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它们相接触时,就有一记录信号通过挠性电缆291输送给盒281。283指一嵌装于该中间壁内的电磁体,从它将一电磁力的通/断信号经挠性电缆291送出。要是此电磁体的电磁力接通,就可吸拉并固定设在盒281上的铁片294。于此同时,由于这一时刻的拉力,在接点部284与上述接点间便会形成良好的电接触。、297指扫描器282上的一个锥形部,它与盒升降器285的锥形部295接触。与前述第六例中相同,在主扫描方向中与黑色油墨盒281的相对侧上一未示明的盒升降器上设有一彩色油墨盒(未示出)。在操作上,用黑色油墨盒281进行黑色记录时与用彩色油墨盒进行彩色记录时是相同的,故只描述黑色记录作业。
首先,当通电后,扫描器282移至初始位置,如前述第六例中的情形。在输入一记录信号后,即确定此记录信号是用于黑色记录还是用彩色记录的,在此即把扫描器282移向一相应的油墨盒。在进行黑色记录时,当扫描器282移向黑色油墨盒281,扫描器282的锥形部297便同盒升降器285的锥形部295接触,使得升降器285下降,而扫描器282的锥形部297便进到锥形部295、296之间。同时盒281便移到扫描器282的上部。如果电磁体283在接点284与289接触时通电,盒281便固定到扫描器282上。由于电磁体283的吸力较一磁体290的吸力强,故当扫描器282在此种状态下离开升降器285时,盒281也随扫描器282一齐离开。这样,在扫描器282与盒281相结合时,就发生与第六例中相同的记录作业。
本例中,由于同一根挠性电缆291可以为黑色的与彩色的两种油墨盒公用,故有助于简化记录设备的结构。此外,由于油墨盒是直接地接附到扫描器282上或直接与它分开,与前述第六例相比,就能通过提高盒重而加大油墨的容量,从而在记录中可使用容量较大的油墨盒。结果可降低运行费用,也能减少因更换油墨盒而带来的麻烦。
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到具有下述(1)至(13)种不同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
(1)具有第一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借助一接收到的驱动力和一个可使此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从事扫描,此设备的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第一备用区,其中可将一功能件相对于扫描方向保持在一端上;第二备用区,其中可将一功能件保持在第二端上;前述导向机构,它可使此扫描型导向件在第一与第二备用区之间移动,且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则安装成可随设在第一与第二备用区至少一个之上的上述功能件一起运动。
(2)具有第二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特征在于它在上述第一种型式中包括有:一种功能件安装托架,此托架有用来使功能件起作用的电接点和用来使功能件定位在各第一与第二备用区中的机构,其中的扫描型载运件上设有用来安装功能件的功能件安装托架。
(3)具有第三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特征在于,第二种型式中的功能件安装托架在此是可摇摆地结合到前述导向机构内,而前述第一与第二备用区具有用来控制此托架摆动的机构,且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具有一个在安装上托架时用来控制此托架摆动的结合机构。
(4)具有第四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特征在于,第三种型式中的功能件安装托架在此能与扫描型载运件结合成,可使此扫描型载运件的驱动力接收部在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内插入到此托架的一个突出空间内。
(5)具有第五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特征在于,第四种型式中的功能件安装托架在此能在与扫描型载运件作可拉紧/可松释结合之前实现一种控制性结合,以控制与扫描型载运件的相对定位关系。
(6)具有第六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特征在于,第一种型式中的扫描型载运件在此包括一种用来使所安装的功能件起作用的电接点和一种用来使此功能件定位的机构。
(7)具有第七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借助一接收到的驱动力进行扫描,并有一用来允许此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特征在于:它包括其中设置有一功能件安装托架的第一备用区,此功能件可以安装在此托架上和相对于扫描方向保持在一端,而此托架是可以摆动地结合到前述导向机构中并有一个用来控制这种摆动的结构,此导向机构可使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备用区与此功能件在其中工作的一信息处理区之间扫描,这种扫描型载运件与该功能件成整体地安装在第一备用区中,并具有一个用来控制上述摆动的结合机构。
(8)具有第八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借助一接收到的驱动力进行扫描,并有一用来允许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特征在于:它包括其中设置有一功能件安装托架的第一备用区,此功能件可以安装在此托架上和相对于扫描方向保持在一端,此托架是可以摆动地结合到前述的导向机构中并有一个用来控制这种摆动的机构,此导向机构可使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备用区与此功能件在其中工作的一信息处理区之间扫描,这种扫描型载运件与该功能件成整体地安装在第一备用区中并具有一个用来控制上述摆动的结合机构,此外,这种功能件安装托架可与该扫描型载运件结合成,能够使此扫描型载运件的驱动力接收部在垂直于扫描方向的方向中插入到此托架的一个突出空间内。
(9)具有第九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借助一接收到的驱动力进行扫描,并有一用来允许此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特征在于:它包括其中设置有一功能件安装托架的第一备用区,此功能件可以安装在此托架上和相对于扫描方向保持在一端,此导向机构可使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备用区与此功能件在其中工作的一信息处理区之间扫描,这种扫描型载运件与该功能件成整体地安装在第一备用区中,而此种功能件安装托架可与该扫描型载运件结合成,能使此扫描型载运件的驱动力接收部在垂直于扫描方向的方向中插入到此托架的一个突出空间内。
(10)具有第十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借助一接收到的驱动力进行扫描并有一个用来允许此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特征在于:它包括其中设置有一功能件安装托架的第一备用区,此功能件可以安装在此托架上和相对于扫描方向保持在一端,此导向机构可使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备用区与此功能件在其中工作的一信息处理区之间扫描,这种扫描型载运件与该功能件成整体地安装在第一备用区中,同时这种功能件安装托架能在与扫描型载运件作打拉紧/可松释的结合之前实现一种控制性的结合,以控制与扫描型载运件的相对定位关系。
(11)具有第十一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这种扫描型载运件借助一接收到的驱动力进行扫描,并有一个用来允许此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备用位置,上面可将一喷墨头相对于扫描方向安装在其一端;第二备用位置,上面可将喷墨头安装在其另一端;一种罩盖机构,可在第一备用位置处作用于并盖罩上此喷墨头;前述导向机构可使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与第二备用位置间运动,并能使扫描型载运件同位于此第一与第二任一备用位置上的上述喷墨头连接成整体进行运动。
(12)具有第十二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它有着一个可允许此扫描型载运件进行扫描的导向机构,特征在于,它包括:专用于托架的第一备用位置,上面可将一喷墨头相对于扫描方向安装在其一端;专用于托架的第二备用位置,上面可将一不同于此喷墨头的功能件安装于另一端,此导向机构可使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与第二备用位置间运动,并能使扫描型载运件同位于此第一与第二任一备用位置上的托架连接成整体进行运动。
(13)具有第十三种扫描型载运件的设备,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备用位置,上面可将一第一功能件相对于扫描方向安装于其一端;第二备用位置,上面可将一第二功能件安装于另一端;一个导向机构,可用来使此扫描型载运件在此第一与第二备用位置间运动;以及选择装置,它可根据此设备的工作方式或一功能件驱动信号,来选择位于第一或第二备用位置上的功能件而使其与此扫描型载运件结合成整体。

Claims (11)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运动装置,用来使安装于此设备上的借助通过排液孔排出油墨来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从事运动;复原装置,用来恢复或保持油墨通过此种排液孔的排墨条件,特征在于,此种复原装置包括一个用来盖到上述排液孔上的罩,以及一个利用上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来引起压力改变以迫使油墨通过上述排液孔进入此罩内的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上述复原装置设有一种结合装置,用来利用前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来与此运动装置相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的泵是在前述运动装置于一个方向中运动时起动,而在此运动装置于另一个方向中运动时停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的泵是一种管式泵,它具有一根管和用来撞击这根管的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的管是沿着前述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前述的结合包括所说的罩盖到所说排液孔上的第一结合状态以及使在此罩上加盖的形式松释开的第二结合状态,而前述的泵则在此第一与第二两种结合状态下起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前述记录装置具有热能产生装置,用来产生用作排送油墨时的能量的热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热能产生装置是电热变换器。
9.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
一个托架,用来安装通过排液孔排出油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一个载运件,用来移动上述托架,此载运件则与上述托架相结合或相分开;
一个盖在上述排液孔上的罩;
一根挠性管,它沿上述载运件的运动方向延伸而与前述的罩通连;以及
加压装置,它设在上述载运件上,利用此载运件的运动来对上述管加压以引起所说罩中的压力改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所说记录装置具有热能产生装置,用来产生作为使油墨排出时所需能量的热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喷墨记录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热能产生装置是电热变换器。
CN95105004A 1994-04-20 1995-04-19 喷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2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04594A JP3209852B2 (ja) 1994-04-20 1994-04-20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82045/94 1994-04-20
JP82045/1994 1994-04-20
JP16443294A JP3112618B2 (ja) 1994-07-15 1994-07-15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164432/94 1994-07-15
JP164432/1994 1994-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07A true CN1124207A (zh) 1996-06-12
CN1058226C CN1058226C (zh) 2000-11-08

Family

ID=2642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5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226C (zh) 1994-04-20 1995-04-19 喷墨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917513A (zh)
EP (1) EP0678388B1 (zh)
KR (1) KR100196304B1 (zh)
CN (1) CN1058226C (zh)
AT (1) ATE197424T1 (zh)
DE (1) DE69519324T2 (zh)
HK (1) HK10116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030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施乐公司 喷墨打印头中的单喷射再循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3010B2 (ja) * 1996-07-12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H1024592A (ja) * 1996-07-12 1998-01-27 Canon Inc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回復方法
DE69717203T2 (de) * 1996-07-30 2003-07-10 Canon Kk Aufzeichnungsgerät und Gradationsaufzeichnungsverfahren in geteilten oder überlappenden Gebieten des Aufzeichnungsmediums
DE19807391C1 (de) * 1998-02-21 1999-05-06 Kuesters Eduard Maschf Vorrichtung zum Entfeuchten von textilen Warenbahnen
JP2004042374A (ja) * 2002-07-10 2004-02-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4742745B2 (ja) * 2005-08-24 2011-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噴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180653B2 (en) * 2006-01-18 2012-05-15 Catalina Marketing Corporation Pharmacy network computer system and printer
US7708360B2 (en) * 2005-12-07 2010-05-04 Catalina Marketing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printer and its paper
JP5442259B2 (ja) * 2005-12-07 2014-03-12 カタリナ マーケティング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カラー印刷技術
WO2007103716A2 (en) * 2006-03-03 2007-09-13 Catalina Marketing Corporation Pos network including printing and highlighting
JP5332887B2 (ja) * 2009-05-11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
JP5861298B2 (ja) * 2010-09-03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839A (de) * 1893-08-12 1894-03-15 Ferd Schenk Doppeltwirkende kugelförmige Flügelpumpe
US5262804A (en) * 1988-08-12 1993-11-16 Esselte Meto International Produktions Gmbh Bar code printing
JP2693229B2 (ja) * 1989-06-02 1997-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吸引ポンプ
US5266974A (en) * 1989-05-18 1993-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speed of wiper member
EP0423475B1 (en) * 1989-08-31 1997-0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uction recovery device for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805361B2 (ja) * 1989-12-25 1998-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H03246040A (ja) * 1990-02-26 1991-11-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722289B2 (ja) * 1991-09-11 1998-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用回復装置
US5325111A (en) * 1992-12-28 1994-06-28 Xerox Corporation Removing waste ink from capping st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030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施乐公司 喷墨打印头中的单喷射再循环
CN107264030B (zh) * 2016-03-31 2020-03-27 施乐公司 喷墨打印头中的单喷射再循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678388A1 (en) 1995-10-25
ATE197424T1 (de) 2000-11-11
DE69519324T2 (de) 2001-04-12
CN1058226C (zh) 2000-11-08
HK1011658A1 (en) 1999-07-16
KR950028922A (ko) 1995-11-22
KR100196304B1 (ko) 1999-06-15
EP0678388B1 (en) 2000-11-08
DE69519324D1 (de) 2000-12-14
US5917513A (en) 1999-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26C (zh) 喷墨设备
CN2810983Y (zh) 液体容器
CN1184078C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墨水供给方法
CN1216745C (zh) 墨盒、采用该墨盒的打印设备以及检测墨水剩余量的方法
CN1246161C (zh) 记录装置
US6612681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images when a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is installed thereon and reading head is installed thereon
CN1287582C (zh) 打印设备
CN1234539C (zh) 记录装置
JP47261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392057A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墨水供给方法
CN1075978C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7762550B2 (en) Printing medium transferring apparatus
CN1485211A (zh) 记录装置
JP2007223067A (ja) キャリッジ移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CN1925986A (zh) 成像装置
CN1663811A (zh) 打印机及打印机控制方法
CN1274131C (zh) 组合平台扫描仪/打印机的机器
WO2017096776A1 (zh) 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打印机
CN1676343A (zh) 具有打印介质探测功能的串行打印机
CN1550350A (zh) 间隙调整装置、记录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
EP1650041A2 (en) Power connection/dis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576033A (zh) 具有除卡纸装置的多功能机器及除卡纸方法
CN1254383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550338A (zh) 记录装置、记录头的恢复处理装置、记录头的恢复处理方法、及活塞泵
CN100338533C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