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8463A -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8463A
CN112418463A CN202010607172.0A CN202010607172A CN112418463A CN 112418463 A CN112418463 A CN 112418463A CN 202010607172 A CN202010607172 A CN 202010607172A CN 112418463 A CN112418463 A CN 112418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vehicle
delivery
cargo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71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井直子
三轮悟士
田中裕纪
绫见优斗
滨口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418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8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促进货物的交接的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配送管理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接收部,其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发送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所述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

Description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存在由配送车配送出的货物向用户移交时,作为货物的交接场所而设定配送车与用户的等候场所的货物配送系统(例如,日本特开2019-28862号公报,以下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货物配送系统中,有时即使用户处于交接场所的附近,用户也不能够去领取,不能够进行货物的交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促进货物的交接的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配送管理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接收部,其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发送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所述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
(2):在上述(1)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规定条件是从所述领取指定场所观察而所述第一车辆存在于第一规定距离内的条件、以及所述第一车辆存在于到所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成为第一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的条件中的至少一方。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所述配送管理装置还具备位置取得部,该位置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所述判定部基于由所述位置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来判定是否满足第二规定条件,该第二规定条件是表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能够以赶得上所述货物的抵达的方式向所述领取指定场所移动的条件,所述发送部以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二规定条件这一情况为条件,将所述第三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
(4):在上述(3)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规定条件是从所述领取指定场所观察而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存在于第二规定距离内的条件、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存在于到所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成为第二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的条件中的至少一方。
(5):在上述(4)的方案中,所述判定部在推定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搭载于第二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规定距离设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搭载于所述第二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相比长的距离、或者将所述第二规定时间设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搭载于所述第二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相比长的时间,来判定所述第二规定条件。
(6):在上述(3)至(5)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发送部将所述位置取得部取得的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相关的第四信息向通过所述第一车辆进行配送的配送者管理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
(7):在上述(6)的方案中,所述配送管理装置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设定可否由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四信息,所述设定部根据所述领取者的许可,设定能够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8):在上述(3)至(7)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配送管理装置还具备管理部,该管理部管理所述第一车辆的配送路线,所述管理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所述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配送路线。
(9):在上述(3)至(8)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取得部取得与所述领取指定场所处的人不在投递的可否相关的第五信息,所述发送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所述第二规定条件、且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五信息而判定为能够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情况下,将表示能够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意旨的信息向通过所述第一车辆进行配送的配送者管理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
(10):在上述(1)至(9)中的任一方案中,在推定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存在于第二车辆内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取代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而向所述第二车辆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或者除了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之外还向所述第二车辆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11):在上述(1)至(10)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发送部将所述第三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之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由所述领取者发出的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将与所述响应信息相关的第六信息向通过所述第一车辆进行配送的配送者管理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
(12):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配送管理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接收部,其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推定部,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推定所述货物抵达所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花费的所需时间,并判定所推定的所需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规定时间;以及发送部,其在所述推定部判定为所推定的所需时间超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七信息,该第七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在所述规定时间以内货物不抵达相关的信息。
(13):在上述(12)的方案中,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推定部判定为所推定的所需时间为所述规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所述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
(14):在(12)或(13)的方案中,所述取得部取得与用户指定的所述规定时间相关的信息,所述推定部能够执行按多个规定时间中的每个规定时间的判定。
(15):本发明的一方案的配送管理方法使配送管理装置的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所述货物配送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表示所述货物抵达的信息。
(16):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配送管理装置的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第一终端装置输出表示所述货物抵达的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1)~(16)能够促进货物的交接。
根据(2)能够多方面地掌握配送车与领取指定场所之间的关系。
根据(3)能够降低给用户带来的厌烦感。
根据(4)能够提高用户能够收取货物的概率,进一步促进货物的交接。
根据(5)能够多方面地掌握用户与领取指定场所之间的关系。
根据(6)能够将投递的可否向配送车传递,因此能够使配送者的便利提高。
根据(7)能够有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
根据(8)通过根据用户的位置来进行与其他货物的配送之间的调整,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根据(9)能够容易地确认可否进行人不在投递,因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根据(10)能够提高能够将货物抵达这一情况向用户报告的概率。
根据(11)配送者得到来自用户的响应,因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根据(12)~(14)能够使用户行动时的选择的宽度变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3是说明进行货物的配送时的用户与配送车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6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7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8是表示在配送管理装置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配送管理装置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1是说明进行货物的配送时的用户与配送车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程序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的一例的结构图。配送管理系统1例如是用于在搭乘于配送车的配送者将货物送到领取者时,使配送车与领取者的擦身而过的情况不发生或少发生,支援而促进货物的交接的系统。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领取者设为“用户”。
配送管理系统1例如具备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及配送管理装置400。车载装置100例如具备输入装置110、显示装置120、导航装置130、车载控制部140及车载通信装置150。终端装置200例如具备触摸面板210、终端控制部220及终端通信装置230。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例如具备配送车输入装置310、配送车显示装置320、配送车导航装置330、配送车控制部340及配送车通信装置350。
车载装置100搭载于用户乘坐的车辆。用户乘坐的车辆是“第一车辆”的一例。用户作为接收并取得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信息的终端而具备车载装置10Q及终端装置200。例如,用户在乘坐于车辆而移动着时,由车载装置100接收并取得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信息,在未乘坐于车辆时,由终端装置200接收并取得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信息。用户管理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这双方。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是“第一终端装置”的一例。
[车载装置100]
车载装置100中的输入装置110是用于作为用户的驾驶员等乘员进行输入的操作的装置。输入装置110例如设置于转向盘、仪表板。输入装置110在存在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将输入信息向车载控制部140输出。在输入信息中,例如存在包括接受表示配送车抵达的意旨的抵达信息而用户向配送者传递的消息在内的响应信息、许可向配送车通知当前位置的许可信息等。配送车是“第二车辆”的一例,响应信息是“第六信息”的一例。
显示装置120是基于车载控制部140的指示来显示图像的装置。显示装置120是显示图像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设置于仪表板、其附近的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向前玻璃投影图像的平视显示器。例如,显示装置120也可以包括具有输入装置的触摸面板。
导航装置130具备导航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GNSS(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中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位置测定装置、存储有地图信息的存储装置、以及进行路径探索等的控制装置(导航控制器)。导航装置130探索用于从由位置测定装置确定的车辆的位置移动到由乘员使用导航HMI而输入的目的地的路径(移动路径),并使用导航HMI输出引导信息,以使车辆能够沿着路径行驶。而且,导航装置130将表示用户的当前地的位置信息等向车载控制部140输出。
车载控制部140接受由输入装置110输出的输入信息及由导航装置130输出的位置信息。车载控制部140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接受到的输入信息及导航信息。车载控制部140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各种信息,并使与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相应的图像显示于显示装置120。车载控制部140例如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用于使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装置输出与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作货物抵达信息)的抵达信息。此时,车载控制部140基于抵达信息,来使货物抵达信息显示于显示装置120。作为货物抵达相关信息,例如包括货物的内容(概要)、抵达预想时刻、寄出人等的信息。抵达信息是“第三信息”的一例。
车载通信装置150例如是利用蜂窝网、Wi-Fi网而能够访问网络NW的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车载通信装置150,例如也可以使用TCU(Telematics Communication Unit)等。车载通信装置150将由车载控制部140输出的输入信息、位置信息等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车载通信装置150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各种信息并向车载控制部140输出。
[终端装置200]
终端装置200例如是用户拥有的便携终端装置、平板等。终端装置200中的触摸面板210例如具备输入部212和显示部214。输入部212例如接受由用户的手动操作进行的输入操作。输入部212通过设定于显示部214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开关,来接受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GUI开关例如以选择按钮等形态显示。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例如是用户触摸(按下)触摸面板的GUI开关的操作。
输入部212在存在由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将输入信息向终端控制部220输出。在输入信息中,例如包括响应信息、许可信息等。显示部214显示基于终端控制部220的控制而得到的图像。
终端控制部220接受由触摸面板210输出的输入信息等。终端控制部220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由触摸面板210输出的输入信息。终端控制部220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各种信息,并使与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相应的图像显示于触摸面板210的显示部214。例如,终端控制部220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抵达信息的情况下,使与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显示于触摸面板210的显示部214。终端装置200具备未图示的位置测定装置,位置测定装置计测终端装置200的位置并向终端控制部220输出。终端控制部220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所输出的终端装置200的位置来作为位置信息。
终端通信装置230例如是利用蜂窝网、Wi-Fi网而能够访问网络NW的无线通信装置。终端通信装置230将由终端控制部220输出的输入信息、位置信息等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终端通信装置230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各种信息并向终端控制部220输出。
[配送车车载装置300]
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中的配送车输入装置310、配送车显示装置320、配送车导航装置330、配送车控制部340及配送车通信装置350可以是分别与车载装置100中的输入装置110、显示装置120、导航装置130、车载控制部140及车载通信装置150同样的结构,但处理的信息、处理等不同。
配送车输入装置310是用于配送者等乘员进行输入的操作装置。配送车输入装置310例如基于配送者的输入操作,来输出用于在配送车控制部340中生成投递完成通知的信息。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是基于配送车控制部340的指示来显示图像的装置。配送车导航装置330将表示配送车的当前地的配送车位置信息等向配送车控制部340输出。配送车控制部340接受由配送车输入装置310输出的信息,并利用配送车通信装置3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该信息。
配送车控制部340基于由配送车输入装置310输出的信息来生成投递完成通知。配送车控制部340利用配送车通信装置350来向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所生成的投递完成通知。配送车控制部340进行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图像的控制。配送车控制部340利用配送车通信装置350来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各种信息,并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与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相应的图像。配送车通信装置350将由配送车控制部340输出的各种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配送车通信装置350接收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各种信息并向配送车控制部340输出。
[配送管理装置400]
配送管理装置400例如具备通信部410、控制部420及存储部430。控制部420具备收发部421、取得部422及判定部423。控制部420例如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硬件处理器执行程序(软件)来实现。这些构成要素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等硬件(包括电路部:circuitry)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与硬件的协同配合来实现。程序可以预先保存于HDD(Hard Disk Drive)、闪存器等存储装置(非暂时性存储介质),也可以保存于DVD、CD-ROM等能够装卸的存储介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并通过存储介质装配于驱动装置来安装。存储部430由前述的存储装置来实现。
通信部410例如是利用蜂窝网、Wi-Fi网而能够访问网络NW的无线通信装置。通信部410接收由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及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经由网络NW而发送的各种信息并向控制部420输出。通信部410经由网络NW向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及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由控制部420输出的各种信息。
控制部420中的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来向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及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由判定部423、设定部425及管理部426生成的各种信息。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来接收由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及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的各种信息。在收发部421接收的信息中包括:在搭载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中发出、包括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指定场所信息及表示货物的投递状况的投递状况信息在内的投递信息。在货物的投递状况中,例如包括投递货物的顺序、预想抵达领取指定场所的抵达预想时刻、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距离等。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距离可以是直线距离,也可以是在投递货物时实际预定移动的距离。在投递信息中,还包括表示配送车的配送路线的路线信息、表示配送车的当前位置的配送车位置信息、表示领取指定场所处的投送箱的有无的投送箱信息等。收发部421是“接收部”“发送部”的一例。“指定场所信息”是“第一信息”的一例。投递状况信息是“第二信息”的一例。投送箱信息是“第五信息”的一例。
取得部422从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而接收到的投递信息中,取得指定场所信息。取得部422也可以从投递信息以外取得指定场所信息。例如,取得部422也可以通过操作配送管理装置400的操作员使用未图示的配送管理装置400的输入装置来进行手动输入操作,从而取得指定场所信息。由取得部422取得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430。
判定部423基于取得部422取得的指定场所信息及投递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货物临近抵达的临近抵达条件。临近抵达条件是“第一规定条件”的一例。作为临近抵达条件,例如可以例示以下的第一临近抵达条件~第三临近抵达条件。
第一临近抵达条件是配送车抵达领取指定场所。第一临近抵达条件能够基于领取指定场所和配送车位置来判定。第二临近抵达条件是从领取指定场所观察配送车存在于接近的第一规定距离内。第二临近抵达条件能够基于领取指定场所和配送车位置来判定。第三临近抵达条件是配送车存在于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为第一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第三临近抵达条件能够基于当前时刻和抵达预想时刻来判定。
判定部423在判定为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取得部422取得的投递信息等,来生成抵达信息。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判定部423生成的抵达信息。
[配送管理系统1中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2来说明在配送管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图2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图2所示的处理是配送者将货物配送到用户之前执行的处理。如图2所示,配送管理系统1中的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在配送车停车了的情况(步骤S101)下,将投递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步骤S103)。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也可以在配送车停车了时以外的时机,例如配送车开始配送时、投递完成时、每经过一定时间将投递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
接收到投递信息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判定部423中,根据基于投递信息而取得的领取指定场所与配送车位置之间的关系,来判定是否满足临近抵达条件(步骤S105)。在判定为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配送管理装置400的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来将抵达信息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步骤S107)。在判定为不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配送管理装置400直接结束处理。
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抵达信息的车载装置100中,车载控制部140将基于抵达信息而得到的货物抵达信息向显示装置120输出,并使该显示装置120显示该货物抵达信息(步骤S109)。同样,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抵达信息的终端装置200中,终端控制部220将基于抵达信息而得到的货物抵达信息向触摸面板210的显示部214输出,并使该显示部214显示该货物抵达信息(步骤S111)。这样,结束配送管理系统1中的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判定为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将抵达信息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并使货物抵达信息显示。例如,如图3所示,在领取指定场所为用户的自己家H的情况下,在配送车D存在于距自己家H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范围X内的第一位置P1时,向搭载于用户U的车辆M的车载装置100、用户U拥有的终端装置200发送抵达信息。另一方面,在搭载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D存在于距自己家H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范围X之外的第二位置P2时,不向搭载于用户U的车辆M的车载装置100、用户U拥有的终端装置200发送抵达信息。
因此,用户U在乘坐于车辆M或者在附近存在终端装置200的情况下,能够识别货物的抵达接近的情况,能够向领取指定场所移动等来推进货物的领取的准备。因此,能够促进配送者与用户之间的货物的交接。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的一例的结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在配送管理装置400中设置有位置取得部424、设定部425及管理部426这点上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伴随着位置取得部424、设定部425及管理部426中的处理,由收发部421在与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之间进行收发的信息、由判定部423进行的处理的内容等中存在不同的点。
[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车载装置100中的车载控制部140在接收抵达信息并输出了货物抵达信息的情况下,取得基于用户向输入装置110的操作而生成的响应信息。响应信息例如是用户通过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出的信息,例如包括针对配送者的消息等。车载控制部140在取得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所取得的响应信息。
同样,终端装置200中的终端控制部220在接收抵达信息而输出了货物抵达信息的情况下,取得基于用户向触摸面板210的输入部212输入的输入操作而生成的响应信息。终端控制部220在取得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所取得的响应信息。
[配送管理装置400]
配送管理装置400的收发部421接收由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的响应信息。取得部422基于收发部421接收到的响应信息来生成确认信息。确认信息包括用户位置信息及响应信息所包括的消息信息,是用于向配送者提供的信息。取得部422利用通信部410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所生成的确认信息。配送车车载装置300是“第二终端装置”的一例。配送管理装置400也可以取代将发送响应信息的发送目的地设为配送车车载装置300,而将发送响应信息的发送目的地设为配送者拥有的便携终端等终端装置等,或者除了将发送响应信息的发送目的地设为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之外,还将发送响应信息的发送目的地设为配送者拥有的便携终端等终端装置等。在该情况下,配送者拥有的便携终端是“第二终端装置”的一例。
位置取得部424基于由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收发部421接收的位置信息,来取得表示用户当前存在的位置(以下称作用户位置)的用户位置信息。判定部423在从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这双方发送位置信息,并由双方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的用户位置信息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并取得任一方的用户位置信息。判定部423也可以对双方的位置信息实施运算处理等来取得用户位置信息。由位置取得部424取得的信息作为用户位置信息存储于存储部430。
判定部423基于由取得部422取得的指定场所信息及由位置取得部424取得的用户位置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能够移动条件,该能够移动条件表示用户能够以赶得上货物的抵达的方式向领取指定场所移动。能够移动条件是“第二规定条件”的一例。作为能够移动条件,例如可以例示以下的第一能够移动条件~第三能够移动条件。
第一能够移动条件是用户位置成为领取指定场所。第一能够移动条件能够基于领取指定场所与用户位置来判定。第二能够移动条件是从领取指定场所观察用户位置存在于所接近的第二规定距离内。第二能够移动条件能够基于领取指定场所与用户位置来判定。第三能够移动条件是从用户位置到领取指定场所的所需时间存在于成为第二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第三能够移动条件例如能够基于领取指定场所、用户位置及用户移动的通常的速度来判定。第二规定距离既可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规定距离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规定距离相比长,还可以与第一规定距离相比短。第二规定时间既可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规定时间相同,也可以与第一规定时间相比长,还可以与第一规定时间相比短。
判定部423在判定为满足临近抵达条件,并且满足能够移动条件的情况下,使用由取得部422取得的投递信息等,来生成抵达信息。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判定部423所生成的抵达信息。
判定部423基于投递信息所包括的投送箱信息,来判定是否能够进行领取指定场所中的人不在投递。收发部421在由判定部423判定为不满足能够移动条件且能够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情况下,利用通信部410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能够投递信息。
设定部425基于由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的许可信息,来设定可否对配送车发送用户位置信息。设定部425在由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了许可信息的情况下,许可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用户信息。设定部425在未由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许可信息的情况下,不许可(禁止)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用户位置信息。收发部421在由设定部425许可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用户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将由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的位置信息作为用户位置信息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用户位置信息是“第四信息”的一例。
管理部426基于取得部422取得的投递信息所包括的路线信息,来取得并管理配送车的配送路线。管理部426在由判定部423判定为不满足能够移动条件且不可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情况下,调整配送路线,研究配送路线的变更。管理部426例如以是否成功生成一边维持对于其他用户的货物的投递时间,一边变更判定为不满足能够移动条件且不可进行人不在投递的用户的投递时间的路线为基准来生成配送路线。管理部426在成功生成了配送路线的情况下,将配送路线变更为所生成的配送路线。管理部426在未成功生成配送路线的情况下,对向判定为不满足能够移动条件且不可进行人不在投递的用户的投递决定再次投递。
[配送管理系统1中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5来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图5~图7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图5~图7所示的处理是在配送者将货物配送到用户之前执行的处理。如图5所示,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例如在配送车停车了时将投递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步骤S201)。
接收到投递信息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判定部423中,根据基于投递信息而取得的领取指定场所与配送车位置之间的关系,来判定是否满足临近抵达条件(步骤S203)。在判定为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配送管理装置400的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将询问当前位置的询问信息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步骤S205)。在判定为不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配送管理装置400直接结束处理。
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询问信息的车载装置100中,车载控制部140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表示由导航装置130输出的用户位置的位置信息(步骤S207)。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询问信息的终端装置200中,终端控制部220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表示由位置测定装置输出的用户位置的位置信息(步骤S209)。
车载装置100的车载控制部140在发送位置信息时,在由输入装置110输出包括许可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情况下,对发送的位置信息附加许可信息。终端装置200的终端控制部220在发送位置信息时,在由触摸面板210输出包括许可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情况下,对发送的位置信息附加许可信息。
接着,如图6所示,配送管理装置400中的设定部425在车载装置100输出了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判定在所输出的位置信息中是否附加有许可信息(步骤S211)。在由设定部425判定为附加有许可信息,用户位置信息的发送被许可了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将用户位置信息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步骤S213)。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控制部340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基于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用户位置信息而得到的用户的位置(步骤S215)。在未由设定部425判定为附加有许可信息,未许可用户位置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配送管理装置400跳过步骤S213进入步骤S217。
接着,配送管理装置400在判定部423中判定用户是否处于车辆内(步骤S217)。用户是否存在于车辆内的判定例如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执行。判定部423例如可以接收由车载装置100发送的点火开关的ON/OFF信息,在搭载车载装置100的车辆的点火开关为ON的情况下,判定为用户存在于车辆内,在点火开关为OFF的情况下,判定为用户不存在于车辆内。判定部423也可以基于由车载装置100发送的在搭载车载装置100的车辆的座椅上安装的就座传感器的检测值,在检测到驾驶员就座时,判定为用户存在于车辆内,在未检测到驾驶员就座时,判定为用户不存在于车辆内。
判定部423在判定为用户存在于车辆内的情况下,放大能够移动条件(步骤S219)。作为能够移动条件的放大,例如可举出能够移动条件在用户位置存在于从领取指定场所观察所接近的第二规定距离内的情况下,增长第二规定距离。举出能够移动条件在从用户位置到领取指定场所的所需时间存在于成为第二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增长第二规定时间。
接着,在判定部423中,判定是否满足能够移动条件(步骤S221)。在此,参照图8来说明步骤S221的判定次序的一例。图8是表示在配送管理装置400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配送管理装置400在取得部422中,利用通信部410来取得由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的投递信息(步骤S301)。接着,位置取得部424利用通信部410来取得由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的用户位置信息(步骤S303)。
接着,判定部423基于投递信息所包括的配送预定时刻和用户位置,来判定用户是否能够在配送预定时刻之前移动到领取指定场所的位置(步骤S305)。在判定为用户存在于在配送预定时刻为止能够移动到领取指定场所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部423判定为满足能够移动条件(步骤S307)。在判定为用户不能够在配送预定时刻之前移动到领取指定场所的位置情况下,判定部423判定为不满足能够移动条件(步骤S309)。在步骤S305的判定中,也可以在配送管理装置400掌握着用户的日程信息等,并掌握着用户绕道的预定等的情况下,考虑绕道来判定是否满足能够移动条件。这样,配送管理装置400结束图8所示的处理。
返回图6,在图8所示的处理的结果是判定为满足能够移动条件的情况下,判定部推定是否用户存在于车辆内,终端装置200搭载于车辆而处于移动中(步骤S223)。是否用户存在车辆内的推定例如基于由终端装置200发送的位置信息及位置信息的时间变化来进行。
在判定部423判定为终端装置200搭载于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车载装置100发送抵达信息(步骤S225)。车载装置100中的车载控制部140使显示装置120显示基于抵达信息而得到的货物抵达信息(步骤S227)。在判定部423判定为用户不存在于车辆内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终端装置200发送抵达信息(步骤S229)。终端装置200中的终端控制部220使触摸面板210的显示部214显示基于抵达信息而得到的货物抵达信息(步骤S231)。配送管理装置400也可以在步骤S225、步骤S229中,向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了抵达信息的情况下,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将抵达信息发送了的意旨的信息。
在步骤S217中,判定为不满足能够移动条件的情况下,判定部423基于投递信息所包括的投送箱信息,来判定是否能够进行领取指定场所处的人不在投递(步骤S233)。在判定部423判定为能够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能够投递信息(步骤S235)。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控制部340基于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能够投递信息,向配送车显示装置320输出表示能够对投送箱等的配送的意旨的信息,并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该信息(步骤S237)。
在步骤S233中,在判定部423判定为不能进行领取指定场所处的人不在投递的情况下,管理部426判定是否能够进行路径变更(步骤S239)。管理部426为了判定是否能够进行路径变更,例如尝试配送车的新的路径的生成。其结果是,管理部426在成功生成了新的路径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进行路径变更,在未成功生成新的路径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进行路径变更。在此,参照图9来说明步骤S239的判定次序的一例。图9是表示在配送管理装置400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取得部422取得由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的、配送车预定有配送的全部用户的投递信息(步骤S401)。接着,管理部426再次生成考虑了成为不在的用户的新的配送路线(步骤S403)。接着,管理部426判定是否成功生成在时间内投递全部用户的货物的配送路线(步骤S405)。
在判定为成功生成在时间内投递全部用户的货物的配送路线的情况下,管理部426将配送路线变更为所生成的配送路线(步骤S407)。在判定为未成功生成在时间内投递全部用户的货物的配送路线的情况下,管理部426原样维持配送路线(步骤S409)。这样,配送管理装置400结束图9所示的处理。
返回图6,在图9所示的处理的结果是管理部426判定为不能够进行配送车的路径变更而维持配送路线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表示将向用户的货物的投递决定为再次投递的意旨的再次投递信息(步骤S241)。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控制部340基于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再次投递信息,来向配送车显示装置320输出表示再次投递是适当的意旨的信息,并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该信息(步骤S243)。
在步骤S239中,判定为能够进行配送车的路径变更,并变更配送路线的情况下,管理部426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由步骤S407生成的路径(步骤S245)。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控制部340基于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配送路线信息,来向配送车显示装置320输出新的配送路线,并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该新的配送路线(步骤S247)。配送管理装置400也可以即使在步骤S239中判定为能够进行路径变更的情况下,也因其他条件等,不进行路径变更而将货物再次投递。
接着,如图7所示,输出了货物抵达信息的车载装置100中的车载控制部140取得通过用户操作输入装置110而由输入装置110输出的响应信息。车载控制部140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所取得的响应信息(步骤S249)。输出了货物抵达信息的终端装置200中的终端控制部220取得通过用户操作触摸面板210而由触摸面板210输出的响应信息。终端控制部220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所取得的响应信息(步骤S251)。
由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的响应信息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控制部420中的收发部421中,使用通信部410接收所发送的响应信息。接着,控制部420中的取得部422取得收发部421接收到的响应信息,并基于响应信息来生成确认信息(步骤S253),利用通信部410向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所生成的确认信息(步骤S255)。
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控制部340向配送车显示装置320输出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确认信息所包括的消息,并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该消息(步骤S255)。确认信息所包括的消息例如是与货物的领取、向领取场所的移动相关的内容,假想是“现在,正乘坐公寓的电梯”、“请等待5分钟”等消息。之后,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控制部340向配送车显示装置320输出与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确认信息相应的消息等,并使配送车显示装置320显示该信息(步骤S257)。这样,配送管理系统1中的处理结束。
接着,参照图10来说明配送者将货物配送到用户之后的处理。在此,例如,说明配送者将货物配送到投送箱之后的处理。当货物的配送完成,配送者操作配送车车载装置300的配送车输入装置310时,配送车控制部340生成投递完成通知。配送车控制部340利用配送车通信装置3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所生成的投递完成通知(步骤S501)。
接收到投递完成通知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利用通信部410,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询问当前位置的询问信息(步骤S503)。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询问信息的车载装置100中,车载控制部140利用车载通信装置15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表示由导航装置130输出的用户位置的位置信息(步骤S505)。在接收到由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的询问信息的终端装置200中,终端控制部220利用终端通信装置230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表示由位置测定装置输出的用户位置的位置信息(步骤S507)。
接着,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控制部420的判定部423中,判定是否满足能够移动条件(步骤S509)。在判定为满足能够移动条件的情况下,判定部423判定用户是否处于车辆内(步骤S511)。
在判定部423判定为用户存在于车辆内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车载装置100发送投递完成通知(步骤S513)。车载装置100中的车载控制部140使显示装置120显示基于投递完成通知而得到的投递完成的意旨(步骤S515)。
在判定部423判定为用户不存在于车辆内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利用通信部410向终端装置200发送投递完成通知(步骤S517)。终端装置200中的终端控制部220使触摸面板210的显示部214显示基于投递完成通知而得到的投递完成的意旨(步骤S519)。这样,配送管理系统1结束图10所示的处理。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中,判定为满足临近抵达条件的情况下,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抵达信息,并使货物抵达信息显示,由此能够促进配送者与用户之间的货物的交接。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用户存在于领取指定场所的附近的情况下,发送抵达信息。另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不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用户不存在于领取指定场所的附近的情况下,不发送抵达信息。因此,用户在处于距领取指定场所远的位置,例如到抵达预想时刻为止不能够抵达领取指定场所的情况下,不收取抵达信息即可,因此能够使因联络而感到厌烦的机会减少。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满足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不发送抵达信息,因此能够使因联络而感到厌烦的机会减少。
而且,第二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向用户发送抵达信息时,在用户存在于车辆内的情况下,与用户不存在于车辆内的情况相比,放大能够移动条件。例如,如图11所示,在领取指定场所为用户的自己家H的情况下,将用户U不存在于车辆M内的情况的满足能够移动条件的范围设为第一范围Y11。在该情况下,用户U处于例如去便利店C买东西的途中,设为存在于车辆M内。在该情况下,放大能够移动条件,例如将满足能够移动条件的范围设为第二范围Y12。在用户U存在于车辆M内的情况下,与用户U不存在于车辆M内的情况相比使用户U的移动速度加快。因此,存在于车辆M内的用户U与不存在于车辆M内的情况相比能够较早地返回自己家H,因此提高用户U能够收取货物的概率,能够进一步促进货物的交接。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的一例的结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在配送管理装置400上设置有推定部427这点上不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伴随推定部427中的处理,由收发部421在与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之间收发的信息、由判定部423进行的处理的内容等中存在不同的点。
[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用户操作车载装置100中的输入装置110,在输入装置110向车载装置100输出的输入信息中,例如包括与用户指定的规定时间相关的规定时间信息。规定时间是能够通过用户的指定而更适当地决定的时间,例如能够设为5分钟、10分钟、30分钟等。规定时间既可以规定有例如“5分钟”这样的仅一个,也可以规定有“5分钟”“10分钟”这样的多个(在此为两个)。规定时间是用于在配送管理装置400中生成抵达信息、未送到信息的基准的时间。未送到信息是用于使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显示与货物在规定时间以内不到达领取指定场所相关的信息的信息。未送到信息是“第七信息”的一例。规定时间信息也可以包含于终端装置200中的输入信息。在输入信息中,也可以包括用于进行仅接收抵达信息的设定的信息、用于进行仅接收未送到信息的设定的设定信息。在包含有进行这些设定的设定信息的情况下,配送管理装置400将抵达信息及未送到信息中的设定有接收的信息向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设定信息例如也可以包括每隔规定时间是否接收抵达信息及未送到信息中的任一方的设定。
[配送管理装置400]
配送管理装置400中的收发部421使用通信部410,接收由车载装置100、终端装置200发送的输入信息,取得部422取得用户指定而输入信息所包含的规定时间信息。收发部421将所取得的规定时间信息保存于存储部430。收发部421例如在开始由配送者进行的货物的配送之后,使用通信部410,接收并取得由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的配送车位置信息。收发部421将所取得的配送车位置信息向推定部427输出。
推定部427在由收发部421输出了配送车位置信息时,读出保存于存储部430的规定时间信息。推定部427基于由收发部421输出的与配送车位置信息相应的配送车位置,来推定配送车到抵达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推定部427基于所推定的所需时间和与从存储部430读出的规定时间信息相应的规定时间,来判定是否生成抵达信息及未送到信息。推定部427在设定有多个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按多个规定时间中的每个的判定。
例如,推定部427判定所推定的所需时间是否超过了与规定时间信息相应的规定时间。推定部427在判定为所需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生成抵达信息并向收发部421输出。推定部427在判定为所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生成未送到信息并向收发部421输出。收发部421使用通信部410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由推定部427输出的抵达信息及未送到信息。
[配送管理系统1中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3来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图13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系统1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序列图。如图13所示,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通常在开始由配送车进行的配送之前的阶段,事先将规定时间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步骤S701、步骤S703)。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也可以在开始了由配送车进行的配送之后,将规定时间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配送管理装置400将所接收的规定时间信息保存于存储部430(步骤S705)。在已经保存有规定时间信息的情况下,保存新的规定时间信息。
接着,开始由配送车进行的配送,配送车车载装置300例如在配送车停车了时将投递信息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步骤S707)。接收到投递信息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推定部427中,基于所接收的投递信息所包括的与配送车位置信息相应的配送车位置和领取指定场所,来推定配送者到达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步骤S709)。接着,推定部427读出存储于存储部430的规定时间信息(步骤S711)。推定部427判定所推定的所需时间是否超过从存储部430读出的规定时间(步骤S713)。
在推定部427判定为所需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将抵达信息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步骤S715)。接收到抵达信息的车载装置100使显示装置120显示基于抵达信息而得到的货物抵达信息(步骤S717)。接收到抵达信息的终端装置200使触摸面板210显示基于抵达信息而得到的货物抵达信息(步骤S719)。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所需时间超过第一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收发部421将未送到信息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步骤S721)。接收到未送到信息的车载装置100使显示装置120显示基于未送到信息而得到的货物不抵达信息(步骤S723)。作为货物不抵达信息,例如可举出在规定时间以内货物(配送者)不抵达货物领取场所的意旨的信息。接收到未送到信息的终端装置200使触摸面板210显示基于未送到信息而得到的货物不抵达信息(步骤S725)。这样,配送管理系统1结束图13所示的处理。
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所需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抵达信息。因此,用户能够获知货物(配送者)立即抵达这一情况,因此能够进行收取货物的准备。第三实施方式的配送管理装置400在所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未送到信息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因此,用户能够获知一段期间(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间)货物不抵达这一情况,因此能够在货物抵达为止的期间解决其他事情。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规定时间由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发送,但也可以预先存储于存储部430,还可以在配送管理装置400中输入。在该情况下,规定时间可以一律为被规定的时间,也可以是按每个用户指定的时间。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用户设定有多个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例如将规定时间设定为5分钟及10分钟这两个的情况下,若货物10分钟以内抵达,则能够使洗盘子等在去玄关取货物为止的期间需要进行洗手或擦拭手的作业的事情解决,或者若货物在5分钟以内抵达,则能够解决邮件的分类等不需要洗手等的事情等。在将规定时间设定为10分钟、30分钟这两个的情况下,例如若在10分钟以内货物不抵达,则能够进行上厕所或倒垃圾,或者若在30分钟以内货物不抵达,则能够解决淋浴等与货物抵达为止的时间相应的其他事情。这样,能够解决与收到货物为止的时间相称的作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这双方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位置信息,配送管理装置400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这双方发送抵达信息。与此相对,也可以仅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中的一方向配送管理装置400发送位置信息,配送管理装置400仅向发送了位置信息的车载装置100或终端装置200发送抵达信息。或者,也可以与位置信息的发送无关,向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的一方或双方发送抵达信息。配送管理装置400也可以事先将用户信息、与车载装置100及终端装置200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化,并预先存储。关于投递信息,在由配送车车载装置300发送的情况之外,也可以预先由配送管理装置400管理。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丝毫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形及替换。

Claims (16)

1.一种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送管理装置具备:
取得部,其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
接收部,其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
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
发送部,其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所述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规定条件是从所述领取指定场所观察而所述第一车辆存在于第一规定距离内的条件、以及所述第一车辆存在于到所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成为第一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的条件中的至少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送管理装置还具备位置取得部,该位置取得部取得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
所述判定部基于由所述位置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来判定是否满足第二规定条件,该第二规定条件是表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能够以赶得上所述货物的抵达的方式向所述领取指定场所移动的条件,
所述发送部以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二规定条件这一情况为条件,将所述第三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规定条件是从所述领取指定场所观察而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存在于第二规定距离内的条件、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存在于到所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的所需时间成为第二规定时间内的范围内的条件中的至少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在推定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搭载于第二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规定距离设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搭载于所述第二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相比长的距离、或者将所述第二规定时间设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未搭载于所述第二车辆而处于移动中的情况相比长的时间,来判定所述第二规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将所述位置取得部取得的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相关的第四信息向通过所述第一车辆进行配送的配送者管理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送管理装置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设定可否由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所述设定部根据所述领取者的许可,设定能够发送所述第四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送管理装置还具备管理部,该管理部管理所述第一车辆的配送路线,
所述管理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所述第二规定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配送路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部取得与所述领取指定场所处的人不在投递的可否相关的第五信息,
所述发送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满足所述第二规定条件、且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第五信息而判定为能够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情况下,将表示能够进行人不在投递的意旨的信息向通过所述第一车辆进行配送的配送者管理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在推定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存在于第二车辆内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取代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而向所述第二车辆发送所述第三信息,或者除了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之外还向所述第二车辆发送所述第三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发送部将所述第三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之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由所述领取者发出的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将与所述响应信息相关的第六信息向通过所述第一车辆进行配送的配送者管理的第二终端装置发送。
12.一种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送管理装置具备:
取得部,其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
接收部,其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
推定部,其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推定所述货物抵达所述领取指定场所为止花费的所需时间,并判定所推定的所需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规定时间;以及
发送部,其在所述推定部判定为所推定的所需时间超过所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七信息,该第七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在所述规定时间以内货物不抵达相关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推定部判定为所推定的所需时间为所述规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第一终端装置输出与所述货物抵达相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配送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部取得与用户指定的所述规定时间相关的信息,
所述推定部能够执行按多个规定时间中的每个规定时间的判定。
15.一种配送管理方法,其中,
所述配送管理方法使配送管理装置的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
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
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
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表示所述货物抵达的信息。
16.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程序,其中,
所述程序使配送管理装置的计算机进行如下处理:
取得表示货物的领取指定场所的第一信息;
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是在配送所述货物的第一车辆中发出的信息,且表示所述货物的投递状况;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及所述第二信息来判定是否满足表示所述货物临近抵达的第一规定条件;以及
在判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使所述货物的领取者管理的第一终端装置输出表示所述货物抵达的信息。
CN202010607172.0A 2019-08-20 2020-06-29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4184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0458A JP7125378B2 (ja) 2019-08-20 2019-08-20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50458 2019-08-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8463A true CN112418463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67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7172.0A Pending CN112418463A (zh) 2019-08-20 2020-06-29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25378B2 (zh)
CN (1) CN1124184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3485B1 (ja) 2021-06-29 2022-09-28 楽天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知方法、及び配送システム
JP7143484B1 (ja) 2021-06-29 2022-09-28 楽天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配送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3887A (ja) * 2000-10-13 2002-04-26 E-Track Kk 配車計画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配車計画システム
US20150154559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n item to a dynamic location
CN105023126A (zh) * 2014-04-28 2015-11-04 杨超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物流快速收发配送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8924226A (zh) * 2018-07-05 2018-11-30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车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09246629A (zh) * 2018-08-01 2019-01-18 苏州车萝卜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9028862A (ja) * 2017-08-02 2019-02-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管理方法、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9670758A (zh) * 2018-12-28 2019-04-2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订单配送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9978433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递送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09977A (ja) * 2004-04-23 2005-11-04 Ricoh Co Ltd 商品提供方法及び商品提供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3887A (ja) * 2000-10-13 2002-04-26 E-Track Kk 配車計画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配車計画システム
US20150154559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n item to a dynamic location
CN105874483A (zh) * 2013-12-02 2016-08-17 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用于将物品送货至动态地点的系统和方法
CN105023126A (zh) * 2014-04-28 2015-11-04 杨超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物流快速收发配送的方法及其系统
JP2019028862A (ja) * 2017-08-02 2019-02-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管理方法、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9978433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递送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8924226A (zh) * 2018-07-05 2018-11-30 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车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09246629A (zh) * 2018-08-01 2019-01-18 苏州车萝卜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70758A (zh) * 2018-12-28 2019-04-23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订单配送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33461A (ja) 2021-03-01
JP7125378B2 (ja) 2022-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4491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6871922A (zh) 电子设备
JP6673037B2 (ja) オンデマンド客貨混載システム及び車載機
JP5544022B2 (ja) 車両充電管理システム、電動車両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車両充電管理方法、車両充電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7111530B2 (ja) 車両の遠隔操作システム、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及び遠隔操作の開始タイミングを報知する方法
JP2016091411A (ja) 自動配車システム、センタ装置
CN112418463A (zh) 配送管理装置、配送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063188B (zh) 分布式路线确定系统
US11794786B2 (en)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JP2019028862A (ja) 管理方法、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1416956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车辆
CN111626801B (zh) 一种订单派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5239817B2 (ja) 情報提供装置及び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JP7059721B2 (ja) 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情報提供装置
JP2004156982A (ja) 交通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交通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
US11615500B2 (en) Vehic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vehicl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vehicle information
JP2019082877A (ja) 歩行者端末装置、車載端末装置、歩車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乗車支援方法
JP2013050792A (ja) 情報配信装置、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
EP3708957A1 (en) Vehicle-mounted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and notification method
WO2020039530A1 (ja) 運転者選定装置および運転者選定方法
US11769102B2 (en) Serv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2242067B (zh) 目的地建议系统及建议方法、服务器装置、存储介质
JP2010164435A (ja) 車載装置
JP7170764B2 (ja) 運転支援装置、運転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3137190A1 (ja) 充電管理システム、充電管理方法、及び、車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