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5313B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5313B
CN112385313B CN201880095197.8A CN201880095197A CN112385313B CN 112385313 B CN112385313 B CN 112385313B CN 201880095197 A CN201880095197 A CN 201880095197A CN 112385313 B CN112385313 B CN 112385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laye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51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5313A (zh
Inventor
山中雅贵
神崎庸辅
孙屹
齐藤贵翁
三轮昌彦
金子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85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5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5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5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6Electr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在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的相交部分(C1、C2)中,相互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323)形成。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以来,作为代替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设备,使用有机EL元件的自发光型有机EL显示设备引起关注。在这样的有机EL显示设备中提案了包括触控面板的有机EL显示设备(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即,在现有的有机EL显示设备中,在显示区域上设置有触控面板主体(触控面板功能层),并且将连接在触控面板主体的触控面板用配线从显示区域引绕在端子部,经由端子部与检测电路连接,从而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控面板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4907号公报(2006年1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的现有的有机EL显示设备中,通过密封层密封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层(有机EL层),因此防止该发光元件层的劣化。另外,例如在上述密封层上设有以喷墨法来涂布的有机绝缘膜,在现有的有机EL显示设备设置有框状的堤(堰堤壁),以使包围显示区域,由堤来规定了有机绝缘膜的端部。
可是,在如上述那样的现有的有机EL显示设备中,将薄型化为目的,将触控面板设置在密封层的情况下,即在用外嵌式设置触控面板的情况下,触控面板用配线与堤相交,导致存在在该相交部处相邻的触控面板用配线发生短路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在用外嵌式设置触控面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相邻的触控面板用配线的短路。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设备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以及端子部,设置在上述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层和触控面板层,上述显示层包括:TFT层;发光元件层,通过上述TFT层被控制;密封层,设置在上述发光元件层之上并且从所述发光元件层侧具有第一无机绝缘膜、有机绝缘膜以及第二无机绝缘膜;堤,设为包围上述显示区域,并且规定上述有机绝缘膜的端部,上述触控面板层包括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使传输测量结果的多个感测部与上述端子部电连接,在上述显示设备的俯视下,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设置在上述密封层之上,以使与上述堤相交,在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与上述堤相交部分,互相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用外嵌式设置触控面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相邻的触控面板用配线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触控面板层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5的(a)以及(b)是比较例所涉及的显示设备中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视图,说明该显示设备中的课题。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
图8是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触控面板层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设备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与先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有时不重复其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尽量明确地图示本发明的特征性构成,有时简化或省略与该特征性构成关系不大的部件的图示。
〔实施方式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2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2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2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由T1以及T2来表示的范围分别与在图3中由T1以及T2来表示的范围相对应。
如图3所示,显示设备2包括显示层DP以及触控面板层TP。显示层DP包括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A、端子部TM、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触控面板层TP包括触控面板用配线32。
显示区域DA是形成有多个子像素且进行显示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A是设置在显示区域DA的周围且不进行显示的区域,也称为边框区域。端子部TM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且由多个端子构成。第一堤23a与第二堤23b分别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以使包围显示区域DA。在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中,第一堤23a配置在靠近显示区域DA侧,第二堤23b配置在远离显示区域DA侧(换言之,第一堤23a的周围)。
触控面板层TP是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上的所谓的外嵌型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用配线32设置有多个,所述触控面板用配线32是在传输触控面板层TP的测量结果的多个感测部(后述)中,将对应的配线电连接于端子部TM的构成。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在显示设备2的俯视下设为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相交。
此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图示,只显示共六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所述共六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分别是连接在图中端子部TM的上端的三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和连接在该图中端子部TM的下端的三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但是,触控面板用配线32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也可以在图中端子部TM的中央附近设置有触控面板用配线32。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继续说明显示设备2。触控面板层TP(参照图3)包括:感测部30、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以及层间绝缘膜323,显示层DP(参照图3)包括比这些位于下方的各层。
作为树脂层12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聚酰亚胺等。也能够以两层的树脂膜(例如,聚酰亚胺膜)以及被这些夹持的无机绝缘膜置换树脂层12的部分。
底涂膜3是防止水、氧等的异物侵入在TFT层4以及发光元件层5的层,可以由例如通过CVD法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氧氮化硅膜、或这些的层叠膜构成。
TFT层4包括半导体膜15、比半导体膜15更上层的无机绝缘膜16(栅极绝缘膜)、比无机绝缘膜16更上层的栅极电机G以及栅极配线、比栅极电极G以及栅极配线更上层的无机绝缘膜18、比无机绝缘膜18更上层的配线19、比配线19更上层的无机绝缘膜20、比无机绝缘膜20更上层的源极电极S以及源极配线、漏极电极D以及漏极配线、比源极电极S以及源极配线更上层的平坦化膜21。
半导体膜15例如由低温多晶硅(LTPS)或氧化物半导体(例如In-Ga-Zn-O系列的半导体)构成,晶体管(TFT)构成为包含半导体膜15以及栅极电极G。在图1以及图2中,晶体管以顶栅结构示出,但也可以是底栅结构。
栅极电极G、栅极配线、配线19、源极电极S以及源极配线例如由包含铝、钨、钼、钽、铬、钛以及铜中的至少一个的金属的单层膜或层叠膜构成。TFT层4包含一层的半导体层以及三层的金属层。
无机绝缘膜16、18、20例如可以由通过CVD法形成的、氧化硅(SiOx)膜或氮化硅(SiNx)膜或这些的层叠膜构成。平坦化膜21例如由聚酰亚胺、丙烯酸等的可以涂布的有机材料构成。
发光元件层5包括比平坦化膜21更上层的阳极22、覆盖阳极22的边缘的绝缘性的覆盖膜23c、比覆盖膜23c更上层的EL(电致发光)层24、比EL层24更上层的阴极25。覆盖膜23c例如涂布聚酰亚胺、丙烯酸等的有机材料之后,通过光刻进行图案化而形成。
在每个子像素中,包含岛状的阳极22、EL层24以及阴极25的发光元件ES(例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形成在发光元件层5,控制发光元件ES的子像素电路形成在TFT层4。
EL层24例如由从下层侧起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以及电子注入层构成。发光层通过蒸镀法或喷墨法在覆盖膜23c的开口(每个子像素)形成为岛状。其他层形成为岛状或整面状(共用层)。另外,也可以是不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电子输送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的构成。
在蒸镀形成OLED的发光层的情况下,使用FMM(高精度金属)。FMM是包括多个开口的薄片(例如,殷钢材制),由通过一个开口的有机物质来形成岛状的发光层(对应在一个子像素)。
QLED的发光层例如通过将使量子点扩散的溶剂喷墨涂布,能够形成岛状的发光层(对应在一个子像素)。
阳极22例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与Ag(银)或包括Ag的合金的层叠构成,且具有光反射性。阴极25能够由MgAg合金(极薄膜)、ITO、IZO(Indium zinc Oxide)等的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
在发光元件ES是OLED的情况下,通过阳极22与阴极25之间的驱动电流,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内再次结合,在通过由此所产生的激子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光被放出。阴极25具有透过性,阳极22具有光反射性,因此从EL层24放出的光朝向上方,成为顶部发射。
在发光元件ES是QLED的情况下,通过阳极22与阴极25之间的驱动电流,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内再次结合,在通过由此所产生的激子从量子点的传导带(conduction band)跃迁到价电子带(valence band)的过程中,光(荧光)被放出。
在发光元件层5中,也可以形成除了所述OLED、QLED以外的发光元件(无机发光二极管等)。
密封层6具有透光性,且包括覆盖阴极25的第一无机绝缘膜26、比第一无机绝缘膜26更上层的有机绝缘膜27以及比有机绝缘膜27更上层的第二无机绝缘膜28。覆盖发光元件层5的密封层6防止水、氧等的异物向发光元件层5渗透。
第一无机绝缘膜26以及第二无机绝缘膜28分别能够由例如通过CVD法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氧氮化硅膜、或这些的层叠膜构成。有机绝缘膜27是具有平坦化效果的透光性有机膜,能够由丙烯酸等的可以涂布的有机材料构成。
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是为了在例如由喷墨涂布形成有机绝缘膜27时阻挡液滴而设置的。即,如图3所示,第一堤23a设为框状,以使包围显示区域DA,第二堤23b设为框状,以使包围第一堤23a。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尤其是显示区域DA侧的第一堤23a)与有机绝缘膜27的端部相接,并且规定该端部。
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参照图3)设置在密封层6上。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的各个是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中的一个。在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中,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相邻。
层间绝缘膜323是为了对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进行绝缘而设置的。
显示设备2还包括保护层8,所述保护层8构成在触控面板层TP的上层。保护层8是由有机材料或树脂等形成的膜。
在此,从图1与图2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在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的相交部分(在图1以及图2中,分别C1以及C2)中,相互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323形成。即,在该相交部分,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设置在第二无机绝缘膜28的上层且层间绝缘膜323的下层,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设置在层间绝缘膜323的上层且保护层8的下层。
另外,显示层DP还包括:引绕配线41,形成在与TFT层4所包含的导电层(未图示)的任一个同一层;连接部43,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和密封层6的外侧,使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与引绕配线41电连接。引绕配线41可以由引绕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外侧的源极配线构成。连接部43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与端子部TM之间。具体来说,连接部43设置在与端子部TM相对的显示区域DA的边侧。
作为触控面板层TP的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二金属层M2隔着层间绝缘膜323相互间隔地形成。第一金属层M1设置在第二无机绝缘膜28的上层且层间绝缘膜323的下层。第二金属层M2设置在层间绝缘膜323的上层且保护层8的下层。即,触控面板层TP从显示层DP侧依次包括第一金属层M1、层间绝缘膜323以及第二金属层M2。优选为构成第一金属层M1的材料与构成第二金属层M2的材料是相同材料,但是构成第一金属层M1的材料与构成第二金属层M2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材料。
根据图2,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1)显示区域DA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之间,且(2)显示设备2的边缘和与端子部TM相对的显示区域DA的边之间,由接缝MM来连接隔着层间绝缘膜323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金属层以及第二金属层。对于接缝MM,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相反一侧属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侧属于第二金属层M2。另一方面,根据图1,在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不存在与接缝MM对应的接缝,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感测部30同样的,属于第一金属层M1。
此外,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1)显示区域DA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之间,且(2)显示设备2的边缘和与端子部TM不相对的显示区域DA的边之间,也可以连接隔着层间绝缘膜323相互间隔地形成的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连接。例如,接缝MM也可以设置在与端子部TM不相对的显示区域DA的边侧。
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的各个也可以是包括单层结构的配线,所述单层结构由钛、钼、铜、铝以及钨中的任一种构成,也可以是包括层叠结构的配线,所述层叠结构包括这些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的各个优选为包括钛/铝/钛的层叠结构的配线。其他,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的各个也可以是由与源极配线相同材料构成的配线,也可以是由触控面板材料(ITO、IZO等)构成的配线。
另外,感测部30传输触控面板层TP的测量结果。
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触控面板层TP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触控面板层TP包括多个(在图4中,3×3=9个)感测部30。在多个感测部30的各个是由配线以网格状(网状)形成的,且可以是电极焊盘的形态。多个感测部30分别与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32连接。图4所示的触控面板层TP的配线结构是所谓的自电容方式,多个感测部30的各个互相属于同一个层。参照图1以及图2,多个感测部30与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同样的,属于第一金属层M1。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也可以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置换。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也可以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置换。
(参照比较例的,由实施方式一的效果的考察)
作为比较例,考虑显示设备52,所述显示设备52是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在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的相交部分,互相形成在同一层的显示设备。在显示设备52中,没有设置接缝MM的概念,因此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都在该相交部中属于第一金属层M1。另外,伴随着这个,在显示设备52中,没有设置层间绝缘膜323。显示设备52的其以外的构成设为与显示设备2的构成相同。
图5的(a)以及(b)是在比较例所涉及的显示设备52中的制造工序的部分剖视图,说明显示设备52中的课题。为了便于说明,使图5的附图标记103、108、…与图1以及/或图2的附图标记3、8、…对应。
如图5的(a)以及(b)所示,在显示设备52中,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132的各个通常以覆盖密封层(对应在密封层6)的全面的方式形成导电材的膜,通过对该导电材的膜进行蚀刻而形成。该形成方法导致在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123的各个的周围容易产生该导电材的残渣。该残渣尤其在如下地方容易产生:触控面板用配线123与第一堤123a以及第二堤123b的各个的相交部分,更具体来说,起因于第一堤123a以及第二堤123b的各个的隆起,在触控面板用配线132沿着折线或根据折线的曲线的轨迹的部分的附近。作为容易产生该掺渣的部分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图5的(b)的区域92a至92d。可以举出如下显示设备52的课题:通过该残渣使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132中的相邻的两个触控面板用配线132电连接来使这些两个触控面板用配线132短路。为了防止该短路,也可以考虑在该密封层之上设置有平坦化层(未图示),将触控面板层本身设置在平坦化层之上,但是这事直接阻碍显示设备的薄型化。
另一方面,根据显示设备2,在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3的各个与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A的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的相交部分中,能够使层间绝缘膜323位置在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之间。由此,根据显示设备2,在该相交部分能够降低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会短路的问题。由此,根据显示设备2,即使在将进行薄型化为目的触控面板用外嵌式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相邻的触控面板用配线32的短路。
〔实施方式二〕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显示设备102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显示设备102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
对显示设备2与显示设备10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根据图6,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1)显示区域DA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之间,且(2)显示设备2的缘与端子部TM相对的显示区域DA的边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323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二金属层M2由接缝MM1来连接。对于接缝MM1,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相反一侧属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侧属于第一金属层M1。
根据图7,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在非显示区域NA中的(1)显示区域DA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之间,且(2)与显示设备2的缘和与端子部TM相对的显示区域DA的边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323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二金属层M2由接缝MM2来连接。对于接缝MM2,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相反一侧属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侧属于第二金属层M2。
图8是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触控面板层的配线结构的俯视图。该触控面板层包括多个(在图7中,2×2=4个)第一感测部30a与多个(在图7中,3×3=9个)第二感测部30b作为多个感测部30。在多个第一感测部30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是由配线以网格状(网状)形成的,且可以是电极焊盘的形态。在每个同一列的多个第一感测部31a连接于触控面板用配线32。在每个同一行与多个第二感测部30b连接于触控面板用配线32。图8所示的触控面板层的配线结构是所谓的互电容方式。多个第一感测部30a的各个与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具有互相不同的功能,例如一方是驱动电极(对应在驱动线)的情况下,而另一方是检测电极(对应在传感线)。多个第一感测部30a的各个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也可以互相属于同一层(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二金属层M2中的任一个),也可以互相属于不同层(分别第一金属层M1以及第二金属层M2)。在相交点CS中,触控面板用配线32a与触控面板用配线32b相交。在该相交点CS中,触控面板用配线32a以及触控面板用配线32b的一方属于第一金属层M1,触控面板用配线32a以及触控面板用配线32b的另一方属于第二金属层M2。
图8所示的多个第一感测部30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的构成只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即,多个第一感测部30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不需要是网格状,也可以是整面状。在多个第一感测部30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是包括例如钛/铝/钛的层叠结构的配线的情况下,因为是非透明而存在遮蔽光的问题,因此优选为网格状。另一方面,在多个第一感测部30a以及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是例如由ITO构成的配线的情况下,因为是透明而也可以是网格状或整体状。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也可以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置换。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也可以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置换。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设备202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设备202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
对显示设备102与显示设备20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根据图9以及图10,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都不存在与接缝MM1或接缝MM2对应的接缝。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属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属于第二金属M2。
参照图8,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只要多个第一感测部30a的各个与多个第二感测部30b的各个形成在互相不同的金属层,则即使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没有接缝,也在与第一堤23a以及第二堤23b的各个的相交部分,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321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322相互隔着层间绝缘膜323形成。
(附加事项)
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可以利用为柔性显示器。该柔性显示器只要是具有柔性且包括可以弯曲的显示元件的显示面板,则不受特别的限制。如前所述,作为发光元件ES的种类有如下:以电流控制亮度或透过率的显示元件和以电压控制亮度或透过率的显示元件。作为电流控制的显示元件包含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者包含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无极EL显示器等的包含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QLED显示器等。另外,作为电压控制显示元件,有液晶显示元件等。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以及端子部,设置在上述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层和触控面板层,上述显示层包括:TFT层;发光元件层,通过上述TFT层被控制;密封层,设置在上述发光元件层之上并且从所述发光元件层侧具有第一无机绝缘膜、有机绝缘膜以及第二无机绝缘膜;堤,设为包围上述显示区域,并且规定上述有机绝缘膜的端部,上述触控面板层包括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使传输测量结果的多个感测部与上述端子部电连接,在上述显示设备的俯视下,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设置在上述密封层之上,以使与上述堤相交,在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与上述堤相交部分,互相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
根据上述构成,在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各个与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堤的相交部分中,能够使层间绝缘膜位置在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之间。由此,根据上述构成,在该相交部分能够降低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与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会短路的问题。由此,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将进行薄型化为目的触控面板用外嵌式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相邻的触控面板用配线的短路。
本发明的方式二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一中,上述显示层包括:引绕配线,形成在与上述TFT层同一层;连接部,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的上述堤以及上述密封层的外侧,使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与上述引绕配线电连接。
本发明的方式三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二中,上述连接部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端子部之间。
本发明的方式四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一至三中的任一个中,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一方包括接缝,上述接缝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的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堤之间,连接隔着上述层间绝缘膜相互间隔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对上述接缝在与上述堤相反一侧中,在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中,属于与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另一方相同的层,对上述接缝在上述堤侧中,在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中,属于与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另一方不同的层。
本发明的方式五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四中,上述接缝设置在上述显示设备的边缘和不与上述端子部相对的上述显示区域的边之间。
本发明的方式六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四中,上述接缝设置在上述显示设备的边缘和与上述端子部相对的上述显示区域的边之间。
本发明的方式七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一至六中的任一个中,上述触控面板层从上述显示层侧依次包括第一金属层以及层间绝缘膜,上述多个感测部以及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上述相交部分属于与上述第一金属层不同的金属层。
本发明的方式八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一至六中的任一个中,上述触控面板层从上述显示层侧依次包括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膜以及第二金属层,上述多个感测部包括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二感测部,上述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二感测部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与上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任一个,且包括互相不同的功能,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上述相交部分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的一方,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上述相交部分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的另一方。
本发明的方式九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八中,构成上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与构成上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是相同。
本发明的方式十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一至九中的任一个中,上述多个感测部的每一个是由配线以网格状形成。
本发明的方式十一所涉及的显示设备在上述方式一至十中的任一个中,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各个是具有由钛、钼、铜、铝以及钨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这些中至少包括一种的层叠结构的配线。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部件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2、102、202 显示设备
4 TFT层
5 发光元件层
6 密封层
23a 第一堤
23b 第二堤
26 第一无机绝缘膜
27 有机绝缘膜
28 第二无机绝缘膜
30 感测部
30a 第一感测部
30b 第二感测部
32、32a、32b 触控面板用配线
41 引绕配线
43 连接部
321 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
322 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
323 层间绝缘膜
C1、C2 相交部分
DA 显示区域
DP 显示层
M1 第一金属层
M2 第二金属层
NA 非显示区域
TM 端子部
TP 触控面板层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显示区域;
非显示区域,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以及
端子部,设置在上述非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层和触控面板层,
上述显示层包括:TFT层;
发光元件层,通过上述TFT层被控制;
密封层,设置在上述发光元件层之上并且从所述发光元件层侧具有第一无机绝缘膜、有机绝缘膜以及第二无机绝缘膜;
堤,设为包围上述显示区域,并且规定上述有机绝缘膜的端部,
上述触控面板层包括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使传输测量结果的多个感测部与上述端子部电连接,
在上述显示设备的俯视下,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设置在上述密封层之上,以使与上述堤相交,
在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与上述堤相交部分,互相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
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一方包括接缝,上述接缝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的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堤之间,连接隔着上述层间绝缘膜相互间隔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
对上述接缝在与上述堤相反一侧中,在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中,属于与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另一方相同的层,
对上述接缝在上述堤侧中,在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中,属于与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另一方不同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层包括:
引绕配线,形成在与上述TFT层同一层;
连接部,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的上述堤以及上述密封层的外侧,使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与上述引绕配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与上述端子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缝设置在上述显示设备的边缘和不与上述端子部相对的上述显示区域的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缝设置在上述显示设备的边缘和与上述端子部相对的上述显示区域的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触控面板层从上述显示层侧依次包括第一金属层以及层间绝缘膜,
上述多个感测部以及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
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上述相交部分属于与上述第一金属层不同的金属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感测部的每一个是由配线以网格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各个是具有由钛、钼、铜、铝以及钨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这些中至少包括一种的层叠结构的配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各个是具有由钛、钼、铜、铝以及钨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这些中至少包括一种的层叠结构的配线。
10.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
显示区域;
非显示区域,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以及
端子部,设置在上述非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层和触控面板层,
上述显示层包括:TFT层;
发光元件层,通过上述TFT层被控制;
密封层,设置在上述发光元件层之上并且从所述发光元件层侧具有第一无机绝缘膜、有机绝缘膜以及第二无机绝缘膜;
堤,设为包围上述显示区域,并且规定上述有机绝缘膜的端部,
上述触控面板层包括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使传输测量结果的多个感测部与上述端子部电连接,
在上述显示设备的俯视下,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设置在上述密封层之上,以使与上述堤相交,
在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中的两个相邻的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以及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与上述堤相交部分,互相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
上述触控面板层从上述显示层侧依次包括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膜以及第二金属层,
上述多个感测部包括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二感测部,上述第一感测部以及第二感测部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与上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任一个,且包括互相不同的功能,
上述第一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上述相交部分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的一方,
上述第二触控面板用配线在上述相交部分属于上述第一金属层以及上述第二金属层的另一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与构成上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是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感测部的每一个是由配线以网格状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触控面板用配线的各个是具有由钛、钼、铜、铝以及钨中的任一种构成的单层结构,或者这些中至少包括一种的层叠结构的配线。
CN201880095197.8A 2018-07-12 2018-07-12 显示设备 Active CN112385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6378 WO2020012611A1 (ja) 2018-07-12 2018-07-12 表示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5313A CN112385313A (zh) 2021-02-19
CN112385313B true CN112385313B (zh) 2024-04-30

Family

ID=6914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197.8A Active CN112385313B (zh) 2018-07-12 2018-07-12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3547B2 (zh)
CN (1) CN112385313B (zh)
WO (1) WO20200126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6108B2 (en) * 2018-07-25 2022-08-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N208848933U (zh) * 2018-08-29 2019-05-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210055524A (ko) * 2019-11-07 2021-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20210145553A (ko) * 2020-05-25 2021-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광원 모듈 및 발광 소자 제조 방법
GB2615670A (en) * 2020-11-26 2023-08-1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001646A (ko) * 2021-06-29 2023-0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171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8076992A (ja) * 2006-09-25 2008-04-03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05539A (zh) * 2010-05-07 2012-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64154A (ko) * 2012-11-19 2014-05-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160327A (zh) * 2012-03-12 2014-11-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JP2017224508A (ja) * 2016-06-16 2017-12-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8006254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8036761A (ja) * 2016-08-30 2018-03-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8063669A (ja) * 2016-10-14 2018-04-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4907A (ja) 2004-05-18 2006-01-05 Seiko Epson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446243B (zh) * 2011-10-31 2014-07-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觸控顯示器、觸控面板與其製造方法
KR102362188B1 (ko) * 2015-01-28 2022-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834792B1 (ko) * 2016-08-31 2018-03-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8138811A1 (ja) 2017-01-25 2018-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Oledパネル
KR102438256B1 (ko) * 2017-06-07 2022-08-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갖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1713A (ja) * 2005-09-30 2007-04-19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8076992A (ja) * 2006-09-25 2008-04-03 Casio Comput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05539A (zh) * 2010-05-07 2012-04-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0327A (zh) * 2012-03-12 2014-11-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KR20140064154A (ko) * 2012-11-19 2014-05-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7224508A (ja) * 2016-06-16 2017-12-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8006254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8036761A (ja) * 2016-08-30 2018-03-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8063669A (ja) * 2016-10-14 2018-04-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65429A1 (en) 2021-08-26
WO2020012611A1 (ja) 2020-01-16
CN112385313A (zh) 2021-02-19
US11653547B2 (en)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5313B (zh) 显示设备
US946681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EP2747062A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10892469B (zh) 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显示器件的制造装置
WO2020066011A1 (ja) 表示デバイス
JP2018006115A (ja) 表示装置
CN111937058B (zh) 显示设备
WO2019187159A1 (ja) 表示デバイス
WO2019187151A1 (ja) 表示デバイス
WO2019058485A1 (ja) 表示デバイス
TW201814484A (zh) 顯示裝置
CN112425264B (zh) 显示装置
WO2019187156A1 (ja) 表示デバイス
US11681388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9854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ESD countermeasure
WO2020065794A1 (ja) 表示装置
JP7280962B2 (ja) 表示装置
US1204181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curved portion for improved realiability
WO2019064592A1 (ja) 表示デバイス、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
CN111971730B (zh) 显示设备
CN113678092B (zh) 显示装置
US20220181577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