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8619B - 光连接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8619B
CN112368619B CN201980044154.1A CN201980044154A CN112368619B CN 112368619 B CN112368619 B CN 112368619B CN 201980044154 A CN201980044154 A CN 201980044154A CN 112368619 B CN112368619 B CN 112368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onnector
latch
movable
receiving
fer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41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8619A (zh
Inventor
音光贵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68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8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8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02B6/387Connector plugs comprising two complementary members, e.g. shells, caps, covers, locked toge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6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 G02B6/383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comprising a keying element on the plug or adapter, e.g. to forbid wrong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74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 G02B6/3878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errules, branching and break-out means
    • G02B6/3879Linking of individual connector plugs to an overconnector, e.g. using clamps, clips, common housings comprising several individual connector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一种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光连接器,其具备第一套箍与收容上述第一套箍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光连接器,其具备与上述第一套箍连接的第二套箍、收容上述第二套箍的第二内部壳体及收容上述第二内部壳体的第二外部壳体,上述第一光连接器能够拆装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上述第一壳体具备闩锁承接部与闩锁解除部,上述闩锁承接部与上述闩锁解除部设置于沿着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的拆装方向向上述第二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一臂部,上述第二内部壳体具备能够与上述闩锁承接部闩锁的前侧闩锁部及能够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闩锁的后侧闩锁部,上述后侧闩锁部设置于沿着上述拆装方向向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二臂部,在将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连接前,上述后侧闩锁部闩锁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通过使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向连接的一侧相对移动,在上述前侧闩锁部闩锁于上述闩锁承接部后,上述闩锁解除部解除上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连接器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将套箍可后退地收容于壳体的光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例如公知有MT型光连接器(JIS C 5981中规定的F12型光连接器,MT:Mechanically Transferable(机械可转移))。在由这样的光连接器构成的光连接器系统中,通过壳体彼此的嵌合,使保持光纤的端部的套箍的端面彼此抵接,从而将光纤彼此光连接。
作为这样的光连接器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在嵌合的第一阶段,承接侧的光连接器的壳体(承接侧壳体)与可动侧的光连接器的壳体(可动侧壳体)嵌合,由此这些壳体彼此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嵌合的第二阶段,解除构成承接侧壳体的承接侧内部壳体与承接侧外部壳体的闩锁,由此承接侧内部壳体能够相对于承接侧外部壳体移动。在嵌合的第二阶段以后,实现可动侧壳体与承接侧内部壳体能够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不变地相对于承接侧外部壳体移动的“浮置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793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连接器系统中,在嵌合的第一阶段,可动侧壳体(可动侧壳体31)的闩锁部(被卡合片34d)与承接侧内部壳体(内部壳体24)的闩锁部(卡合片24m)卡合,由此可动侧壳体31与内部壳体24嵌合。另外,在嵌合的第二阶段,可动侧壳体31的闩锁解除部(卡止解除片33g)使内部壳体24的闩锁部(弹性卡止片24d)向内侧位移,由此内部壳体24能够相对于承接侧外部壳体(外部壳体23)移动。这里,闩锁部(被卡合片34d)与闩锁解除部(卡止解除片33g)分别设置于可动侧壳体31的不同的部位。因此,受被卡合片34d与卡止解除片33g的配置上的制约,而难以使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光连接器,其具备第一套箍与收容上述第一套箍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光连接器,其具备与上述第一套箍连接的第二套箍、收容上述第二套箍的第二内部壳体、及收容上述第二内部壳体的第二外部壳体,上述第一光连接器能够拆装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
上述第一壳体具备闩锁承接部与闩锁解除部,上述闩锁承接部与上述闩锁解除部设置于沿着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的拆装方向向上述第二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一臂部,上述第二内部壳体具备能够与上述闩锁承接部闩锁的前侧闩锁部及能够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闩锁的后侧闩锁部,上述后侧闩锁部设置于沿着上述拆装方向向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二臂部,
在将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连接前,上述后侧闩锁部闩锁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通过使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向连接的一侧相对移动,在上述前侧闩锁部与上述闩锁承接部闩锁后,上述闩锁解除部解除上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而得以明确。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连接器连接前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立体图。
图2A以及图2B是连接器连接后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立体图。
图3A是连接器连接前的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立体图。图3B是放大了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承接侧臂部30部分的立体图。
图4A是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剖视图。图4B是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剖视图。
图5A~图5C是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第一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
图6A~图6D是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第二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
图7A~图7D是沿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第二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
图8A~图8C是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解除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得以明确。
明确一种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光连接器,其具备第一套箍与收容上述第一套箍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光连接器,其具备与上述第一套箍连接的第二套箍、收容上述第二套箍的第二内部壳体、及收容上述第二内部壳体的第二外部壳体,上述第一光连接器能够拆装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
上述第一壳体具备闩锁承接部与闩锁解除部,上述闩锁承接部与上述闩锁解除部设置于沿着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的拆装方向向上述第二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一臂部,上述第二内部壳体具备能够与上述闩锁承接部闩锁的前侧闩锁部及能够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闩锁的后侧闩锁部,上述后侧闩锁部设置于沿着上述拆装方向向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二臂部,
在将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连接前,上述后侧闩锁部闩锁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通过使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光连接器向连接的一侧相对移动,在上述前侧闩锁部与上述闩锁承接部闩锁后,上述闩锁解除部解除上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根据这样的光连接器系统,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优选在上述前侧闩锁部闩锁于上述闩锁承接部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内部壳体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在解除上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内部壳体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二外部壳体移动。由此,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优选上述闩锁解除部相对于上述闩锁承接部设置于在上述第二光连接器一侧相邻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优选上述前侧闩锁部相对于上述后侧闩锁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光连接器侧。由此,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
<光连接器系统10的整体结构>
图1A以及图1B是连接器连接前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立体图。图2A以及图2B是连接器连接后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立体图。图3A是连接器连接前的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A中,用虚线表示供承接侧光连接器20以及可动侧光连接器60安装的插件单元15。另外,在图1B、图2B以及图3A中,用虚线表示光连接器系统10的一部分,从而表示承接侧光连接器20或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内部状况。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所示,对各方向进行定义。即,将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在承接侧光连接器20以及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中分别将连接的对象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另外,将承接侧套箍21以及可动侧套箍61的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此外,在承接侧套箍21中,一对套箍销25排列的方向(参照后述的图3B)也是“左右方向”。另外,将承接侧套箍21以及可动侧套箍61的厚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此外,上下方向也是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
光连接器系统10是用于将多芯的光纤彼此连接的光连接器系统。如图1B以及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有9个12芯型的套箍(承接侧套箍21以及可动侧套箍6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中,能够将合计108芯的光纤彼此连接。但是,套箍所保持的光纤的芯数、光连接器系统10所具有的套箍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是由所谓的背板连接器构成的光连接器系统。背板连接器是构成将背板侧的光连接器与印刷板侧的光连接器连接的光连接器适配器的插件式的光连接器。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中,插件单元15由背板16与印刷板18构成。而且,如图2A所示,通过使安装于印刷板18的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壳体(可动侧壳体66)与安装于背板16的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壳体(承接侧壳体22)嵌合,而对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与承接侧光连接器20进行连接器连接。
在对光连接器系统10进行连接器连接时,作业人员使供可动侧光连接器60安装的印刷板18向供承接侧光连接器20安装的背板16移动(参照图1A的箭头)。此时,作业人员使印刷板18在插件单元15中沿着形成于背板16的下部的引导槽72以滑动的方式移动。通过使印刷板18向背板16侧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来使可动侧壳体66与承接侧壳体22嵌合,而对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与承接侧光连接器20进行连接器连接。此时,承接侧套箍21与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彼此对接。通过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与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连接器连接,将被承接侧套箍21保持的承接侧光纤1与被可动侧套箍61保持的可动侧光纤2光连接。此外,只要是将承接侧光纤1与可动侧光纤2光连接的光连接器系统,则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也可以不由背板连接器构成。
光连接器系统10具有承接侧光连接器20(以下,往往称为“第一光连接器”)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以下,往往称为“第二光连接器”)。
<承接侧光连接器20(第一光连接器)的结构>
承接侧光连接器20是在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时成为承接侧的光连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承接侧光连接器20插入可动侧光连接器60,由此对光连接器系统10进行连接器连接。另外,从承接侧光连接器20拔出可动侧光连接器60,由此解除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如上所述,承接侧光连接器20安装于插件单元15的背板16侧。
承接侧光连接器20具有:承接侧套箍21(以下,往往称为“第一套箍”)、承接侧壳体22(以下,往往称为“第一壳体”)、罩23以及承接侧挡板24。
承接侧套箍21是保持承接侧光纤1的端部的部件。承接侧套箍21例如是MT型光连接器(JIS C 5981中规定的光连接器,MT:Mechanically Transferable(机械可转移))的套箍。如图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中,在承接侧壳体22内,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有9个承接侧套箍21。但是,承接侧套箍21的个数、排列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承接侧套箍21的前侧的端面成为对光连接器系统10进行连接器连接时的连接端面。另外,承接侧套箍21在后侧部分形成有承接侧套箍凸缘部27(参照后述的图4A)。承接侧套箍凸缘部27是从承接侧套箍21主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分。承接侧套箍凸缘部27与形成于承接侧壳体22的内部的向前脱落防止部34(参照后述的图4A)接触,由此防止被承接侧弹簧26(后述)向前方按压的承接侧套箍21的向前脱落。
此外,在承接侧套箍21的后侧设置有承接侧弹簧26(参照后述的图4A)。承接侧弹簧26是用于使承接侧套箍21与承接侧壳体22的位置关系复原的弹性部件。承接侧弹簧26在承接侧套箍21的后侧部分与设置于承接侧壳体22的弹簧承接部(未图示)之间以能够压缩的状态配置。具体而言,承接侧弹簧26的前侧端部被承接侧套箍21的后侧部分保持,承接侧弹簧26的后侧端部被设置于承接侧壳体22的弹簧承接部(未图示)保持。若在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时,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与承接侧套箍21的连接端面抵接,从而使承接侧套箍21相对于承接侧壳体22向后侧移动,则承接侧弹簧26压缩变形。通过压缩变形的承接侧弹簧26的弹力,将承接侧套箍21向前方施力。另外,能够克服承接侧弹簧26的弹力使承接侧套箍21向后方压入。
承接侧壳体22是收容多个承接侧套箍21的部件。承接侧壳体2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在内部沿上下方向收容多个(这里为9个)承接侧套箍21。此外,承接侧壳体22也可以与罩23形成为一体。承接侧壳体22的详细结构后述。
罩23是收容多个承接侧套箍21与承接侧壳体22的承接侧臂部30(后述)的部件。罩23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设置于承接侧壳体22的前侧(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罩23与承接侧壳体22分体设置,但也可以与承接侧壳体22形成为一体。
承接侧挡板24是堵塞罩23的前侧的开口部的部件(参照图1A)。通过承接侧挡板24堵塞罩23的前侧的开口部,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承接侧套箍21。另外,承接侧挡板24形成为板状。在图1A所示的连接器连接前的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中,承接侧挡板24为关闭的状态,与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垂直。而且,承接侧挡板24能够倒向内侧(后侧、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反的一侧)而打开。如后述的图7A~图7D所示,承接侧挡板24在打开状态下与左右方向垂直。
<可动侧光连接器60(第二光连接器)的结构>
可动侧光连接器60是在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时成为可动侧的光连接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可动侧光连接器60插入承接侧光连接器20,而对光连接器系统10进行连接器连接。另外,通过将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从承接侧光连接器20拔出,而解除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另外,如上所述,可动侧光连接器60安装于插件单元15的印刷板18侧。
可动侧光连接器60具有:可动侧套箍61(以下,往往称为“第二套箍”)、可动侧内部壳体62(以下,往往称为“第二内部壳体”)、可动侧外部壳体63(以下,往往称为“第二外部壳体”)、以及可动侧挡板64。此外,往往将可动侧内部壳体62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统称为可动侧壳体66(第二壳体)。
可动侧套箍61是保持可动侧光纤2的端部的部件。此外,在可动侧套箍61的后侧设置有可动侧弹簧65(参照后述的图4B)。可动侧套箍61以及可动侧弹簧65具有与上述的承接侧套箍21以及可动侧弹簧65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可动侧内部壳体62是收容多个可动侧套箍61的部件。可动侧内部壳体6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在内部沿上下方向收容多个(这里为9个)可动侧套箍61。如图1A~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侧内部壳体62收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内部。另外,可动侧内部壳体62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沿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移动。但是,如后所述,在连接器连接前,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后侧闩锁部72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被闩锁。因此,在连接器连接前,可动侧内部壳体62被限制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向前侧移动。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详细结构后述。
可动侧外部壳体63是收容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部件。可动侧外部壳体63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在内部收容可动侧内部壳体62。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详细结构后述。
可动侧挡板64是堵塞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前侧的开口部的部件(参照图3A)。通过可动侧挡板64堵塞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前侧的开口部,能够抑制灰尘附着于可动侧套箍61。另外,可动侧挡板64形成为板状。在图3A所示的连接器连接前的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中,可动侧挡板64为关闭的状态,与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垂直。而且,可动侧挡板64能够倒向外侧(前侧、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一侧)而打开。如后述的图7A~图7D所示,可动侧挡板64在打开状态下与左右方向垂直。
<承接侧壳体22以及可动侧壳体66的详细结构>
图3B是放大了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承接侧臂部30部分的立体图。图4A是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剖视图。图4B是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剖视图。此外,图4A以及图4B表示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承接侧光连接器20以及可动侧光连接器60时的剖视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中,通过使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可动侧壳体66与承接侧光连接器20的承接侧壳体22嵌合,而对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与承接侧光连接器20进行连接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中,可动侧壳体66与承接侧壳体22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在嵌合的第一阶段(以下,往往称为“第一嵌合”),可动侧内部壳体62(可动侧壳体66)的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承接侧壳体22的闩锁承接部31,由此承接侧壳体22与可动侧壳体66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嵌合的第二阶段(以下,往往称为“第二嵌合”),解除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相对于可动侧内部壳体62(可动侧壳体66)的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由此可动侧内部壳体62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移动。在嵌合的第二阶段以后,成为可动侧内部壳体62与承接侧壳体22能够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不变地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移动的浮置状态。
此外,可动侧壳体66与承接侧壳体22的两个阶段的嵌合能够由作业人员仅通过使供可动侧光连接器60安装的印刷板18向供承接侧光连接器20安装的背板16移动而进行。以下,示出了使可动侧壳体66(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对于承接侧壳体22(承接侧光连接器20)移动的背板连接器的例子。但是,在背板连接器以外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情况下,存在使双方的光连接器(壳体)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的情况。
承接侧壳体22具有承接侧臂部30(以下,往往称为“第一臂部”)(参照图3B以及图4A)。承接侧臂部30是使可动侧壳体66与承接侧壳体22嵌合的部位。承接侧臂部30是沿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向前侧(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一侧)延伸出的部位。如上述的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承接侧壳体22以夹持多个承接侧套箍21的方式在上下具有两个承接侧臂部30。这样,在上下通过两个承接侧臂部30使可动侧壳体66与承接侧壳体22嵌合,由此能够在两个壳体的上侧部分与下侧部分抑制嵌合的位置偏移。此外,以下,对设置于上侧的承接侧臂部30进行说明。设置于下侧的承接侧臂部30除上下方向相反之外,具有与设置于上侧的承接侧臂部30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3B所示,在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部分形成有闩锁承接部31、闩锁解除部32、耳部33、及避让部35。
闩锁承接部31是被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前侧闩锁部71闩锁的部位。如后所述,在可动侧内部壳体62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前侧闩锁部71。因此,以与该两个前侧闩锁部71分别对应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有两个闩锁承接部31。各个闩锁承接部3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部分。该贯通部分的前侧的内壁供前侧闩锁部71钩挂,由此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此外,如后所述,前侧闩锁部71形成为向上方突出,前侧闩锁部71的前端以从闩锁承接部31的下侧的开口钩挂的方式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
闩锁解除部32是能够解除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后侧闩锁部72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的闩锁的部位。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前侧移动,则闩锁解除部32与后述的可动侧臂部70(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推压面68接触,而使可动侧臂部70弹性变形并按下。由此,能够解除闩锁突起部7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闩锁解除部32形成于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端部。如后所述,在承接侧臂部3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的槽状的避让部35,承接侧臂部30的供避让部35形成的部分不形成闩锁解除部32。即,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端部凭借避让部35而形成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该部分是不形成闩锁解除部32的部分。因此,在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端部,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闩锁解除部32(参照图3B)。
闩锁解除部32的下侧部分由朝向下方的斜面形成(参照图4A)。如后所述,可动侧臂部70(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推压面68由朝向上方的斜面形成。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前侧移动,则闩锁解除部32的向下斜面与推压面68的向上斜面接触,进一步将推压面68向前方按压,由此能够使可动侧臂部70弹性变形并按下。
闩锁解除部32相对于闩锁承接部31设置于在前侧(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一侧)相邻的位置。由此,在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在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上移动时,通过承接侧臂部30的部位,进行嵌合的第一阶段与嵌合的第二阶段双方。即,承接侧臂部30的闩锁承接部31与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前侧闩锁部71闩锁(嵌合的第一阶段),通过承接侧臂部30的闩锁解除部32,解除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相对于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嵌合的第二阶段)。因此,不需要在嵌合的第一阶段与嵌合的第二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部件,利用承接侧臂部30这一个部件即可,因此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小型化。
耳部33是在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的解除时,搭乘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搭乘部74的部位。两个耳部33形成于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部分的左右两侧,各个耳部33形成为向外侧(与避让部35相反的一侧)突出。
避让部35是在解除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后侧闩锁部72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的闩锁后,供闩锁突起部73不与承接侧臂部30接触而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部位。避让部35形成于承接侧臂部30的中央部分。另外,避让部35是沿着前后方向的槽状的部位。避让部35的上表面是从承接侧臂部30的上表面凹陷的部分。另外,避让部35的前侧端部也是从闩锁解除部32的前侧端部凹陷的部分。闩锁突起部73通过这样的凹陷的部分,由此能够不与承接侧臂部30接触而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前侧部分形成有前侧闩锁部71。前侧闩锁部71是闩锁于承接侧臂部30(承接侧壳体22)的闩锁承接部31的部位。前侧闩锁部71形成为向上方突出。前侧闩锁部71相对于后述的后侧闩锁部72设置于前侧(承接侧光连接器20侧)。
可动侧内部壳体62具有可动侧臂部70(以下,往往称为“第二臂部”)。可动侧臂部70是沿着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向前侧(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一侧)延伸出的部位。如图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侧内部壳体62以夹持多个可动侧套箍61的方式在上下具有两个可动侧臂部70。此外,以下,对设置于上侧的可动侧臂部70进行说明。设置于下侧的可动侧臂部70除上下方向相反之外,具有与设置于上侧的可动侧臂部70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在可动侧臂部70的前侧部分形成有后侧闩锁部72。后侧闩锁部72是闩锁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的部位。后侧闩锁部72是形成于可动侧臂部70的上表面的凹部。闩锁突起部73钩挂于该凹部的前侧的内壁,由此闩锁突起部73闩锁于后侧闩锁部72。
在可动侧外部壳体63形成有闩锁突起部73。闩锁突起部73是闩锁于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后侧闩锁部72的部位。闩锁突起部73闩锁于后侧闩锁部72,由此限制可动侧内部壳体62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向前侧的移动。此外,在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中,直到嵌合的第二阶段完成为止,闩锁突起部73保持闩锁于后侧闩锁部72的状态不变。即,在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中,直到嵌合的第二阶段完成为止,保持限制可动侧内部壳体62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向前侧的移动的状态不变。
如上所述,前侧闩锁部71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设置于前侧(承接侧光连接器20侧)。另外,闩锁解除部32相对于闩锁承接部31设置于在前侧(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一侧)相邻的位置。由此,在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在前后方向(光连接器系统10的拆装方向)上移动时,首先,将闩锁承接部31与前侧闩锁部71闩锁(嵌合的第一阶段),接着,通过闩锁解除部32,解除闩锁突起部7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嵌合的第二阶段)。但是,也可以将前侧闩锁部71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设置于后侧(与承接侧光连接器20相反的一侧)。另外,也可以将闩锁解除部32相对于闩锁承接部31设置于在后侧(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反的一侧)相邻的位置。
<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的顺序>
·嵌合的第一阶段
图5A~图5C是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第一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在图5A~图5C中,示出了从连接器连接前到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承接侧壳体22的闩锁承接部31的状况。此外,在图5A~图5C中,为了明确表示嵌合的状况,而省略表示光连接器系统10的一部分。
在图5A中,示出了承接侧套箍21的连接端面与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抵接前的状态。如图5A所示,承接侧套箍21的一对套箍销25插入可动侧套箍61的套箍孔67(在图5A中未图示,参照图3A)。由此,进行承接侧套箍21以及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彼此的对接的定位。
另外,在图5A中,前侧闩锁部71(可动侧内部壳体62)与闩锁解除部32(承接侧臂部30(承接侧壳体22))的向下斜面接触。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从图5A所示的状态起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前侧移动,则前侧闩锁部71与闩锁解除部32的向下斜面接触,进一步将闩锁解除部32的向下斜面向前方按压,由此使承接侧臂部30弹性变形并推起。(后述的图5B所示的状态)。由此,前侧闩锁部71的前端能够以从闩锁承接部31的下侧的开口钩挂的方式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
图5B表示承接侧套箍21的连接端面与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已抵接的状态。如上所述,承接侧套箍21被承接侧弹簧26向前方施力(按压)。另外,可动侧套箍61也被可动侧弹簧65向前方施力(按压)。因此,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从图5B所示的状态起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前侧移动,则受到已压缩变形的承接侧弹簧26以及可动侧弹簧65的弹力。即,在图5B所示的状态以后,作业人员使可动侧光连接器60克服承接侧弹簧26以及可动侧弹簧65的弹力而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前侧移动。
图5C表示前侧闩锁部71(可动侧内部壳体62)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承接侧臂部30(承接侧壳体22))的状态。即,表示嵌合的第一阶段完成,承接侧壳体22与可动侧壳体66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由此,承接侧套箍21的连接端面与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的抵接面(机械基准面)被固定。另外,在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的状态下,且在承接侧套箍21的连接端面与可动侧套箍61的连接端面对接的状态下,承接侧壳体22与可动侧壳体66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从而承接侧弹簧26与可动侧弹簧65以规定量压缩变形。因此,在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的状态下,承接侧套箍21与可动侧套箍61被承接侧弹簧26与可动侧弹簧65固定为以规定的按压力对接的状态。即,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在前侧闩锁部71与闩锁承接部31的闩锁部分,被施加承接侧弹簧26与可动侧弹簧65的弹力。此外,在图5A~图5C的阶段,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后侧闩锁部72保持被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闩锁的状态不变,从而成为限制可动侧内部壳体62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向前侧的移动的状态。
·嵌合的第二阶段
图6A~图6D是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第二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图7A~图7D是沿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第二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在图6A~图6D(图7A~图7D)中,示出了从闩锁解除部32与可动侧臂部70的前端接触的状态到闩锁突起部73位于承接侧臂部30的避让部35的上部的状况。此外,在图6A~图7D中,为了明确表示嵌合的状况,也省略表示光连接器系统10的一部分。此外,图6A表示与上述的图5C相同的状态。
在图6A(图7A)中,闩锁解除部32(承接侧臂部30(承接侧壳体22))的向下斜面与可动侧臂部70(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推压面68(向上斜面)接触。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从图6A(图7A)所示的状态起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前侧移动,则闩锁解除部32的向下斜面与可动侧臂部70的推压面68接触,进一步将可动侧臂部70的推压面68向前方按压,由此使可动侧臂部70弹性变形并按下(后述的图6B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解除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闩锁突起部7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
在图6B(图7B)中,示出了解除闩锁突起部73(可动侧外部壳体6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闩锁之前的状态。即,示出了可动侧内部壳体62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向前侧移动的状态。由此,可动侧内部壳体62与承接侧壳体22能够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不变地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向前侧移动。
在图6C(图7C)中,示出了解除闩锁突起部73(可动侧外部壳体6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闩锁之后不久的状态。在图6B(图7B)所示的状态下被按下的可动侧臂部70通过弹力再次向上方移动,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图6A(图7A)所示的状态)。另外,在图6C(图7C)中,示出了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被解除的闩锁突起部73能够向承接侧臂部30(承接侧壳体22)的避让部35侧移动的状态。如上所述,避让部35是从承接侧臂部30的前侧端部凹陷的部分,闩锁突起部73通过避让部35,由此能够不与承接侧臂部30接触而向前侧(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一侧)移动。
在图6D(图7D)中,示出了闩锁突起部73从图6C(图7C)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向前侧移动的状态。此时,闩锁突起部73的前端与承接侧臂部30的避让部35的上表面接触。此外,此时,闩锁承接部31保持被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前侧闩锁部71闩锁的状态不变。即,闩锁突起部73位于在与前侧闩锁部71之间夹持闩锁承接部31(承接侧臂部30)的位置。由此,例如在对光连接器系统10施加振动时,即使承接侧臂部30向上侧移动,欲脱离前侧闩锁部71的闩锁,也能够通过闩锁突起部73的前端将避让部35(承接侧臂部30)向下方压制,因此能够限制承接侧臂部30向上侧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前侧闩锁部71与承接侧臂部30的闩锁承接部31的闩锁(嵌合的第一阶段)意外脱离。但是,只要能够抑制前侧闩锁部71与承接侧臂部30的闩锁承接部31的闩锁(嵌合的第一阶段)意外脱离,则闩锁突起部73的前端也可以不与承接侧臂部30的避让部35的上表面接触。
<解除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的顺序>
图8A~图8C是沿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剖切嵌合的解除阶段中的光连接器系统10时的剖视图。
在解除光连接器系统10的连接器连接前,即在将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从承接侧光连接器20拔出前,成为解除闩锁突起部73(可动侧外部壳体6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闩锁的状态。因此,可动侧内部壳体62与承接侧壳体22能够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不变地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后侧移动,则按上述的图6C(图7C)至图6A(图7A)所示的顺序,闩锁突起部73(可动侧外部壳体63)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可动侧内部壳体62)再次被闩锁。即、可动侧内部壳体62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再次被限制。
在图8A中,承接侧臂部30(承接侧壳体22)的耳部33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的搭乘部74接触。若可动侧光连接器60从图8A所示的状态起相对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向后侧移动,则耳部33与搭乘部74接触,进一步将耳部33向后方按压,由此使承接侧臂部30弹性变形并推起(后述的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状态)。由此,前侧闩锁部71的前端能够从闩锁承接部31的下侧的开口脱离闩锁。
===小结===
如图1A~图3A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具有:承接侧光连接器20(第一光连接器),其具备承接侧套箍21(第一套箍)与收容承接侧套箍21的承接侧壳体22(第一壳体);及
可动侧光连接器60(第二光连接器),其具备与承接侧套箍21连接的可动侧套箍61(第二套箍)、收容可动侧套箍61的可动侧内部壳体62(第二内部壳体)及收容可动侧内部壳体62的可动侧外部壳体63(第二外部壳体),上述可动侧光连接器60能够拆装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B、图4A以及图4B所示,承接侧壳体22具备闩锁承接部31与闩锁解除部32,闩锁承接部31与闩锁解除部32设置于沿着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拆装方向向可动侧光连接器60侧延伸出的承接侧臂部30(第一臂部),
可动侧内部壳体62具备能够与闩锁承接部31闩锁的前侧闩锁部71及能够与可动侧外部壳体63闩锁的后侧闩锁部72,后侧闩锁部72设置于沿着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的拆装方向向承接侧光连接器20侧延伸出的可动侧臂部70(第二臂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A~图7D所示,在将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连接前,后侧闩锁部72被可动侧外部壳体63闩锁,
通过使承接侧光连接器20与可动侧光连接器60向连接的一侧相对移动,在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后,闩锁解除部32解除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
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10小型化。
另外,如图5A~图7D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在前侧闩锁部71闩锁于闩锁承接部31的状态下,承接侧壳体22与可动侧内部壳体62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在解除了后侧闩锁部72的闩锁的状态下,可动侧内部壳体62能够相对于可动侧外部壳体63移动。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10小型化。
另外,如图4A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闩锁解除部32相对于闩锁承接部31设置于在可动侧光连接器60一侧相邻的位置。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10小型化。
另外,如图4B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系统10的前侧闩锁部71相对于后侧闩锁部72设置于承接侧光连接器20侧。由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壳体彼此的嵌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光连接器系统10小型化。
===其他===
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解释的。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也包括其等效物。
附图标记说明
1…承接侧光纤;2…可动侧光纤;10…光连接器系统;15…插件单元;16…背板;17…引导槽;18…印刷板;20…承接侧光连接器(第一光连接器);21…承接侧套箍(第一套箍);22…承接侧壳体(第一壳体);23…罩;24…承接侧挡板;25…套箍销;26…承接侧弹簧;27…承接侧套箍凸缘部;30…承接侧臂部(第一臂部);31…闩锁承接部;32…闩锁解除部;33…耳部;34…向前脱落防止部;35…避让部;60…可动侧光连接器(第二光连接器);61…可动侧套箍(第二套箍);62…可动侧内部壳体(第二内部壳体);63…可动侧外部壳体(第二外部壳体);64…可动侧挡板;65…可动侧弹簧;66…可动侧壳体(第二壳体);67…套箍孔;68…推压面;70…可动侧臂部(第二臂部);71…前侧闩锁部;72…后侧闩锁部;73…闩锁突起部;74…搭乘部。

Claims (7)

1.一种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光连接器,其具备第一套箍与收容所述第一套箍的第一壳体;及
第二光连接器,其具备与所述第一套箍连接的第二套箍、收容所述第二套箍的第二内部壳体、及收容所述第二内部壳体的第二外部壳体,所述第一光连接器能够拆装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闩锁承接部与闩锁解除部,
所述第二内部壳体具备能够与所述闩锁承接部闩锁的前侧闩锁部及能够与所述第二外部壳体闩锁的后侧闩锁部,
在将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连接前,所述后侧闩锁部闩锁于所述第二外部壳体,
通过使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向连接的一侧相对移动,由此在所述前侧闩锁部闩锁于所述闩锁承接部后,所述闩锁解除部解除所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
所述闩锁承接部与所述闩锁解除部设置于沿着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的拆装方向向所述第二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一臂部,
所述后侧闩锁部设置于沿着所述拆装方向向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二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侧闩锁部闩锁于所述闩锁承接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内部壳体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
在解除了所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内部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部壳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部壳体具备闩锁于所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突起部,
在解除所述闩锁突起部与所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后,所述闩锁突起部位于在与所述前侧闩锁部之间夹持所述闩锁承接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承接部与所述闩锁解除部设置于沿着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的拆装方向向所述第二光连接器侧延伸出的第一臂部,
在所述第一臂部形成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用于在解除所述后侧闩锁部的闩锁后供所述闩锁突起部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沿着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光连接器的拆装方向形成为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解除部相对于所述闩锁承接部设置于在所述第二光连接器一侧相邻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闩锁部相对于所述后侧闩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连接器侧。
CN201980044154.1A 2018-09-18 2019-05-20 光连接器系统 Active CN112368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3410 2018-09-18
JP2018173410A JP6603380B1 (ja) 2018-09-18 2018-09-18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PCT/JP2019/019943 WO2020059209A1 (ja) 2018-09-18 2019-05-20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8619A CN112368619A (zh) 2021-02-12
CN112368619B true CN112368619B (zh) 2022-04-05

Family

ID=6846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4154.1A Active CN112368619B (zh) 2018-09-18 2019-05-20 光连接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2315B2 (zh)
EP (1) EP3855225A4 (zh)
JP (1) JP6603380B1 (zh)
CN (1) CN112368619B (zh)
WO (1) WO20200592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3708B2 (ja) 2020-03-17 2023-04-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車両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3012345A (ja) * 2021-07-13 2023-01-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9171A (ja) * 1996-05-02 1998-02-13 Harting Kg Aa プラグコネクタ
US6364536B1 (en) * 2000-03-30 2002-04-02 Wenzong Chen Floating connector assembly
CN106602356A (zh) * 2017-01-19 2017-04-26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cpa装置及具有新型cpa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CN110770981A (zh) * 2017-06-23 2020-02-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4172C (en) * 1989-11-24 2004-09-14 Shin'ichi Iwano Optical connector
JP2771870B2 (ja) * 1989-12-01 1998-07-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H08211250A (ja) 1995-02-02 1996-08-2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US6715931B1 (en) * 1999-12-07 2004-04-06 Wenzong Chen Self-contain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module
JP2001318274A (ja) 2000-05-11 2001-11-16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US6776533B2 (en) * 2002-02-19 2004-08-17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Latching fiber optic connector system
JP4981382B2 (ja) 2006-08-18 2012-07-1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5311570B2 (ja) * 2009-05-26 2013-10-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装置及び相手側光コネクタ装置
US8517613B2 (en) * 2010-08-13 2013-08-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odular opt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244173B2 (ja) * 2012-11-09 2017-12-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6318008B2 (ja) 2014-05-30 2018-04-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9171A (ja) * 1996-05-02 1998-02-13 Harting Kg Aa プラグコネクタ
US6364536B1 (en) * 2000-03-30 2002-04-02 Wenzong Chen Floating connector assembly
CN106602356A (zh) * 2017-01-19 2017-04-26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cpa装置及具有新型cpa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CN110770981A (zh) * 2017-06-23 2020-02-0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5225A4 (en) 2022-06-29
JP6603380B1 (ja) 2019-11-06
JP2020046494A (ja) 2020-03-26
US11422315B2 (en) 2022-08-23
CN112368619A (zh) 2021-02-12
WO2020059209A1 (ja) 2020-03-26
US20210199895A1 (en) 2021-07-01
EP3855225A1 (en)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9410B1 (en) Connector with trigger locking feature, and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the same
JP5735248B2 (ja)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コネクタアダプタ、光線路、光通信システム
JP3256901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27577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US20120033922A1 (en) Optical connector, removal tool, and optical connector-removing structure
US6776533B2 (en) Latching fiber optic connector system
WO2017130588A1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2000180666A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12368619B (zh) 光连接器系统
US20120093466A1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CN111201462A (zh) 光连接器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US11372170B2 (en)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and shutter-equipped optical connector
JP6543326B1 (ja) 光コネクタ
US6964526B2 (en) Optical plug and optical connector provided with the optical plug
JP6603381B1 (ja)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2003521730A (ja) 多チャンネルの光学連結システム
CN111417882B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WO2019159431A1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JP2017026845A (ja) プラグ側光コネクタ、コネクタ付き光コード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CN113740974A (zh) 光学连接器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
JP2021047386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20013009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用交換部品ユニット
WO2023032712A1 (ja) 光コネクタ、光接続構造体、光装置、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挿抜装置
JP2019020461A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の誤脱防止具
JP2021189232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着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