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378A - 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378A
CN112339378A CN202010772803.4A CN202010772803A CN112339378A CN 112339378 A CN112339378 A CN 112339378A CN 202010772803 A CN202010772803 A CN 202010772803A CN 112339378 A CN112339378 A CN 112339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
film
transparent resin
layer
prote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728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泽真义
大松一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39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3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61/00 - C08J2377/00
    • C08J23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J23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中,使得不发生保护膜的剥离、层叠体的翘曲。本发明提供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含:透明树脂膜,其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而成;保护膜,其贴合于上述透明树脂膜的一面;以及处于透明树脂膜的另一面的层,其由与上述透明树脂膜所包含的树脂不同的树脂形成,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满足式(1),并且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满足式(2)。350<E1×T1<1,000 (1) 1.0≤E1/E2≤6.5 (2)。

Description

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尤其涉及含有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透明树脂膜和保护透明树脂膜的保护膜的层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薄型化、轻质化及柔性化等,作为代替以往使用的玻璃的材料,广泛利用了基于聚酰亚胺、聚酰胺等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对于透明树脂膜而言,在基材上涂布包含聚酰亚胺等高分子的清漆,接着进行拉伸及干燥,然后在单面层叠保护膜,从而防止在透明树脂膜中产生损伤。进而,在单面层叠有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另一面形成功能层、例如硬涂层,最后将保护膜剥离,用于各种用途。
当从单面层叠有保护膜的透明树脂膜的状态在另一面形成功能层时,通常是将功能层的组合物涂布于透明树脂膜的没有保护膜的面上而形成的,但此时会导致发生保护膜的剥离、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的翘曲。
作为记载了透明树脂膜与保护膜的层叠体的文献,可示例日本专利6376271号(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6450048号(专利文献2)及日本专利6400875号(专利文献3)等,但这些文献中没有关于保护膜的剥离、层叠体的翘曲的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376271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450048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40087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上述的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中,使得不发生保护膜的剥离、层叠体的翘曲。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方式。
[1]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含:透明树脂膜,其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和保护膜,其贴合于上述透明树脂膜的一面,
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满足式(1):
350<E1×T1<1,000 (1),
并且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满足式(2):
1.0≤E1/E2≤6.5 (2)。
[2]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为2.0GPa以上且10.0GPa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为1.5GPa以上且10.0GPa以下。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厚度50μm时的透明树脂膜的全光线透过率为85.0%以上。
[5]如[4]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厚度50μm时的透明树脂膜的雾度为1.0%以下。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保护膜具有粘合层。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粘合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透明树脂膜用于柔性器件的前面板。
[9]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其是在与同[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包含的保护膜接触的面呈相反侧的面上层叠功能层而成的。
[10]如[9]所述的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其中,上述功能层为硬涂层。
[11]保护膜层叠体,其是在[9]或[10]所述的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上进一步层叠其他保护膜而成的。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当保护膜与透明树脂膜的层叠体满足本发明的要件、即层叠体自身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其厚度T1满足式(1)、并且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满足式(2)时,可防止保护膜的剥离、层叠体的翘曲。
350<E1×T1<1,000 (1)
1.0≤E1/E2≤6.5 (2)
理论上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高且厚度T1也厚,但由于拉伸弹性模量的大小、以及厚度存在界限,因此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之积需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350<E1×T1<1,000(1)的范围时,没有保护膜的剥离,并且层叠体的翘曲落入良好的范围内。另外,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为同等程度是合适的,因此认为需要为1.0≤E1/E2≤6.5的范围。
本发明中,层叠体的特性与保护膜的特性在上述不等式的范围内时,没有保护膜的剥离,并且层叠体的翘曲也变少,容易形成功能层、例如硬涂层。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以示意性截面示出各工序中的层结构的图,所述各工序是从透明树脂膜的形成至制造以功能层将透明树脂膜被覆的状态的物体的各工序。
附图标记说明
1-透明树脂膜
2-保护膜
2’-其他保护膜
3-功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的层叠体以层的形式包含透明树脂膜和贴合于上述透明树脂膜的至少一面上的保护膜,所述透明树脂膜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但由于该层叠体是在将透明树脂膜单独用于各种用途或者将透明树脂膜与功能层的层叠体用于各种用途时的制造工序的中间阶段产生的层叠体,因此使用附图对产生层叠体的工序进行说明。
图1是以示意性截面示出各工序中的层结构的图,所述各工序是从透明树脂膜的形成至制造以功能层将透明树脂膜被覆的状态的物体的各工序。图1的A工序中,是在将透明树脂膜的清漆涂布于基材(金属或塑料膜)上而形成透明树脂膜的层的阶段中产生的层结构,接下来的B工序为对透明树脂膜1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在接下来的C工序中,在经拉伸的透明树脂膜1的单面形成保护膜2,进而在工序D中,在透明树脂膜1的没有保护膜2的面上形成功能层3。接下来的E工序是根据需要设置的工序,其是在D工序中形成的功能层上形成其他保护膜2’的工序,在最后的F工序中,将形成的保护膜2及保护膜2’剥离,形成透明树脂膜1与功能层3的层叠体,并用于各种用途。图1以非常简化的方式进行记载,因此未记载例如层与层之间的粘接剂层、粘合剂层等,另外,还存在保护膜、功能层形成于透明树脂膜1的两面的情况,但未记载该情况。
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膜1与保护膜2的层叠体是在上述图1的C工序中形成的,就本发明而言,能防止在由接下来的D工序形成功能层3的阶段中、保护膜2发生剥离或者透明树脂膜1与保护膜2的层叠体中产生翘曲的情况。以下,对作为构成的层进行说明。
(透明树脂膜)
构成本发明的层叠体的透明树脂膜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而成,由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本说明书中,聚酰亚胺表示含有包含酰亚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酰亚胺表示含有包含酰亚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包含酰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两者的聚合物,聚酰胺表示含有包含酰胺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酰亚胺系高分子表示包含选自聚酰亚胺及聚酰胺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树脂的聚合物。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具有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此处,G表示四价有机基团,A表示二价有机基团。可以包含G及/或A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另外,在不损害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各种物性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可以包含式(11)、式(12)、及式(13)中的任一者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主要结构单元为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时,从透明树脂膜的强度及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高分子中,相对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全部重复结构单元而言,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4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8摩尔%以上,也可以为100摩尔%。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2617273030000061
G及G1各自独立地表示四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40的四价有机基团。上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在该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G及G1,可示例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以及四价的碳原子数6以下的链式烃基。式中的*表示连接键,Z表示单键、-O-、-CH2-、-CH2-CH2-、-CH(CH3)-、-C(CH3)2-、-C(CF3)2-、-Ar-、-SO2-、-CO-、-O-Ar-O-、-Ar-O-Ar-、-Ar-CH2-Ar-、-Ar-C(CH3)2-Ar-或-Ar-SO2-Ar-。Ar表示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亚芳基,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亚苯基。从容易抑制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黄色指数的方面考虑,作为G及G1,优选可举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或式(27)表示的基团。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2617273030000071
G2表示三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40的三价有机基团。上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在该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
作为G2,可示例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的连接键中的任意一个被置换为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以及三价的碳原子数6以下的链式烃基。式中的Z的例子与关于G的记述中的Z的例子相同。
G3表示二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40的二价有机基团。上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烃基取代,在该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
作为G3,可示例出:式(20)、式(21)、式(22)、式(23)、式(24)、式(25)、式(26)、式(27)、式(28)或式(29)表示的基团的连接键中不相邻的两个被置换为氢原子而成的基团;以及碳原子数6以下的二价链式烃基。式中的Z的例子与关于G的记述中的Z的例子相同。
A、A1、A2及A3均表示二价有机基团,优选表示碳原子数4~40的二价有机基团。上述有机基团可以被烃基或经氟取代的碳原子数1~8的烃基取代,在该情况下,烃基及经氟取代的烃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8。作为A、A1、A2及A3,各自可示例出:式(30)、式(31)、式(32)、式(33)、式(34)、式(35)、式(36)、式(37)或式(38)表示的基团;这些基团被甲基、氟基、氯基或三氟甲基中的一种以上取代而成的基团;以及碳原子数6以下的链式烃基。
式中的*表示连接键,Z1、Z2及Z3各自独立地表示单键、-O-、-CH2-、-CH2-CH2-、-CH(CH3)-、-C(CH3)2-、-C(CF3)2-、-S-、-SO2-、-CO-或-N(R2)-。此处,R2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烃基。Z1与Z2、以及Z2与Z3分别相对于各环优选位于间位或对位。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2617273030000081
本发明中,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聚酰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胺为以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为主的聚合物。聚酰胺中的G3及A3的优选例及具体例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中的G3及A3的优选例及具体例相同。上述聚酰胺可以包含G3及/或A3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例如可通过二胺与四羧酸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的缩聚而得到,可以按照例如日本特开2006-199945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8-163107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作为聚酰亚胺的市售品,可举出三菱瓦斯化学(株)制Neopulim(注册商标)、河村产业(株)制KPI-MX300F等。
作为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合成中使用的四羧酸化合物,可举出:芳香族四羧酸及其酐(优选其二酐)等芳香族四羧酸化合物;及脂肪族四羧酸及其酐(优选其二酐)等脂肪族四羧酸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除了酐以外,还可以为四羧酰氯化合物等四羧酸化合物衍生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的具体例,可举出非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单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及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为非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4,4’-氧双邻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4,4’-(hexafluoroisopropylidene)diphthalic dianhydride,有时记载为6FDA)、1,2-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双(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对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4,4’-(间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另外,作为单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1,2,4,5-苯四甲酸二酐,作为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2,3,6,7-萘四甲酸二酐。
这些之中,优选可举出4,4’-氧双邻苯二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2,3-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1,2-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2,3-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2-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1,1-双(3,4-二羧基苯基)乙烷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双(2,3-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4,4’-(对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及4,4’-(间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更优选可举出4,4’-氧双邻苯二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及4,4’-(对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可举出环式或非环式的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所谓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是指具有脂环式烃结构的四羧酸二酐,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1,2,4,5-环己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环戊烷四甲酸二酐等环烷烃四羧酸二酐、双环[2.2.2]辛-7-烯-2,3,5,6-四甲酸二酐、二环己基-3,3’,4,4’-四甲酸二酐及它们的位置异构体。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作为非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的具体例,可举出1,2,3,4-丁烷四甲酸二酐、1,2,3,4-戊烷四甲酸二酐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另外,可以组合使用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及非环式脂肪族四羧酸二酐。
四羧酸化合物中,从容易提高透明树脂膜的拉伸弹性模量、耐弯曲性、及光学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可举出上述脂环式四羧酸二酐或非稠合多环式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作为更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2’,3,3’-联苯四甲酸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在不损害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各种物性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也可以是除了使上述的聚酰亚胺合成中可使用的四羧酸的酐反应外,还进一步与四羧酸、三羧酸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它们的酐及它们的衍生物反应而成的高分子。
作为三羧酸化合物,可举出芳香族三羧酸、脂肪族三羧酸及作为它们的类似物的酰氯化合物、酸酐等,也可以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并用。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1,2,4-苯三甲酸的酐;2,3,6-萘三甲酸-2,3-酐;邻苯二甲酸酐与苯甲酸通过单键、-CH2-、-C(CH3)2-、-C(CF3)2-、-SO2-或亚苯基连结而成的化合物。
作为二羧酸化合物,可举出芳香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及作为它们的类似物的酰氯化合物、酸酐等,也可以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并用。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3,3’-联苯二甲酸;碳原子数8以下的链式烃的二羧酸化合物及2个苯甲酸骨架通过-CH2-、-S-、-C(CH3)2-、-C(CF3)2-、-O-、-N(R9)-、-C(=O)-、-SO2-或亚苯基连结而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此处,R9表示可以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2的烃基。
作为二羧酸化合物,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3,3’-联苯二甲酸;及2个苯甲酸骨架通过-CH2-、-C(=O)-、-O-、-N(R9)-、-SO2-或亚苯基连结而成的化合物,更优选对苯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及2个苯甲酸骨架通过-O-、-NR9-、-C(=O)-或-SO2-连结而成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相对于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的总量而言,四羧酸化合物的比例优选为4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8摩尔%以上。
作为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合成中使用的二胺,可举出脂肪族二胺、芳香族二胺或它们的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谓“芳香族二胺”,表示氨基直接键合于芳香环的二胺,也可以在其一部分结构中包含脂肪族基团或其他取代基。芳香环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稠环,可示例苯环、萘环、蒽环及芴环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这些之中,优选可举出苯环。另外,所谓“脂肪族二胺”,表示氨基直接键合于脂肪族基团的二胺,也可以在其一部分结构中包含芳香环、其他取代基。
作为脂肪族二胺的具体例,可举出六亚甲基二胺等非环式脂肪族二胺及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降冰片烷二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等环式脂肪族二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芳香族二胺的具体例,可举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2,4-甲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5-二氨基萘、2,6-二氨基萘等具有1个芳香环的芳香族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3,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3,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有时记载为TFM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9,9-双(4-氨基苯基)芴、9,9-双(4-氨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氨基-3-氯苯基)芴、9,9-双(4-氨基-3-氟苯基)芴等具有2个以上芳香环的芳香族二胺。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芳香族二胺,优选可举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3,3’-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3,3’-二氨基二苯基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更优选可举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1,4-双(4-氨基苯氧基)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上述二胺也可以具有氟系取代基。作为氟系取代基,可举出三氟甲基等碳原子数1~5的全氟烷基、及氟基。
上述二胺中,从高透明性及低着色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选自由具有联苯结构的芳香族二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具体例,优选使用选自由2,2’-二甲基联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及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具有联苯结构及氟系取代基的二胺,作为具体例,更优选使用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是通过二胺与四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四羧酸二酐等四羧酸化合物衍生物)的缩聚而形成的、包含式(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缩合型高分子。作为起始原料,除了上述物质以外,有时还进一步使用三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三羧酸酐等三羧酸化合物衍生物)及二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等衍生物)。另外,聚酰胺为通过二胺与二羧酸化合物(包括酰氯化合物等衍生物)的缩聚而形成的、包含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缩合型高分子。
式(10)及式(1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通常衍生自二胺类及四羧酸化合物。式(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通常衍生自二胺及三羧酸化合物。式(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通常衍生自二胺及二羧酸化合物。二胺、四羧酸化合物、三羧酸化合物及二羧酸化合物的具体例如上文所述。
就二胺与四羧酸化合物等羧酸化合物的摩尔比而言,可以在使四羧酸相对于二胺1.00mol优选为0.9mol以上且1.1mol以下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调节。为了呈现出高的耐折性,优选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为高分子量,因此,相对于二胺1.00mol,四羧酸更优选为0.98mol以上且1.02mo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9mol以上且1.01mol以下。
另外,从抑制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黄色指数的观点考虑,优选氨基在所得到的高分子末端中所占的比例低,优选相对于二胺1.00mol而言四羧酸化合物等羧酸化合物为1.00mol以上。
可以对二胺及羧酸化合物(例如,四羧酸化合物)的分子中的氟数进行调节,使所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中的氟量为1质量%以上、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上(以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质量为基准)。由于存在氟的比例越高则原料费越高的倾向,因此氟量的上限优选为40质量%以下。氟系取代基可以存在于二胺或羧酸化合物中的任一者,也可以存在于两者中。通过包含氟系取代基,有时能尤其降低YI值。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也可以为包含不同种类的多种上述重复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从提高制膜时的弯曲性的方面考虑,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按照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00以上,优选为200,000以上,更优选为25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00以上,从可得到适度的浓度及粘度的清漆、存在制膜性提高的倾向方面考虑,通常为800,000以下,优选为750,000以下,更优选为6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00以下。
通过使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胺包含含氟取代基,从而显示出下述倾向:不仅形成膜时的拉伸弹性模量提高,而且能降低YI值。膜的拉伸弹性模量高时,存在抑制损伤及褶皱等的产生的倾向。从膜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胺优选具有含氟取代基。作为含氟取代基的具体例,可举出氟基及三氟甲基。
关于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亚胺系高分子与聚酰胺的混合物中的氟原子的含量,分别以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质量或者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质量与聚酰胺的质量的合计为基准计,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若氟原子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则存在下述倾向:能够进一步降低膜化时的YI值,进一步提高透明性。氟原子的含量为40质量%以内时,存在聚酰亚胺容易高分子量化的倾向。
本发明中,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的含量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固态成分而言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透明树脂膜的弯曲性良好。需要说明的是,固态成分是指从树脂组合物中除去溶剂后剩余的成分的总量。
本发明中,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除了含有上述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外,可以还含有无机粒子等无机材料。作为无机材料,可举出二氧化硅粒子、钛粒子、氢氧化铝、氧化锆粒子、钛酸钡粒子等无机粒子、以及原硅酸四乙酯等四级烷氧基硅烷等硅化合物,从清漆的稳定性、无机材料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可举出二氧化硅粒子、氢氧化铝、氧化锆粒子,更优选可举出二氧化硅粒子。
无机材料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5~100nm,更优选为8~50nm,进一步优选为8~30nm。上述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时,存在透明性提高的倾向。上述平均一次粒径为5nm以上时,无机材料的凝聚力减弱,因此存在容易处理的倾向。
本发明中,二氧化硅粒子可以为使二氧化硅粒子分散于有机溶剂等中而成的硅溶胶,也可以使用由气相法制造的二氧化硅微粒粉末,从容易操作的方面考虑,优选由液相法制造的硅溶胶。
透明树脂膜中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可通过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而求出。形成透明树脂膜之前的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度分布可以通过市售的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计求出。
本发明中,树脂组合物中含有无机材料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固态成分而言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树脂组合物中的无机材料的含量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存在容易同时实现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性及机械强度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固态成分是指从树脂组合物中除去溶剂后剩余的成分的总量。
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除了含有上文说明的成分外,可以进一步含有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举出抗氧化剂、脱模剂、光稳定剂、上蓝剂、阻燃剂、润滑剂及流平剂。
本发明中,树脂组合物包含除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树脂成分及无机材料以外的其他成分的情况下,其他成分的含量相对于透明树脂膜的总质量而言优选为0.01%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1%以上且10质量%以下。
本发明中,透明树脂膜例如可由下述清漆制造,所述清漆可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向包含从上述四羧酸化合物、上述二胺及上述的其他原料中选择并使其反应而得到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或聚酰胺的反应液、根据需要使用的无机材料及其他成分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溶剂并进行混合及搅拌。上述树脂组合物或清漆中,代替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的反应液,也可以使用购入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的溶液、购入的固态的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的溶液。
作为可用于制备清漆的溶剂,可适当选择能将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等树脂成分溶解或分散的溶剂。作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两种以上的溶剂时,优选以使用的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落入下述范围内的方式选择溶剂的种类。从树脂成分的溶解性、涂布性及干燥性等观点考虑,溶剂的沸点优选为120~300℃,更优选为120~270℃,进一步优选为120~250℃,特别优选为120~230℃。作为这样的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酰胺系溶剂;γ-丁内酯、γ-戊内酯等内酯系溶剂;环己酮、环戊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系溶剂;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乙酸酯系溶剂;二甲基砜、二甲基亚砜、环丁砜等含硫系溶剂、碳酸亚乙酯、碳酸1,2-亚丙酯等碳酸酯系溶剂等。其中,从对聚酰亚胺系高分子及聚酰胺的溶解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为选自由N,N-二甲基乙酰胺(沸点:165℃)、γ-丁内酯(沸点:204℃)、N-甲基吡咯烷酮(沸点:202℃)、环戊酮(沸点:131℃)、乙酸丁酯(沸点:126℃)及乙酸戊酯(沸点:149℃)组成的组中的溶剂。
溶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制,以成为能够进行清漆的处理的粘度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相对于清漆的总量而言,优选为50~95质量%,更优选为75~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95质量%。
透明树脂膜的厚度根据透明树脂膜的用途等而适当确定即可,通常为10~500μm,优选为15~200μm,更优选为20~100μm。透明树脂膜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存在透明树脂膜的弯曲性变得良好的倾向。
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性优异,其厚度50μm时的雾度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另外,透明树脂膜的厚度50μm时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0%以上,更优选为8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8.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9.0%以上,特别优选为90.0%以上。构成层叠体的透明树脂膜的雾度、全光线透过率在上述范围内时,成为适合于要求高透明性的光学用途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膜可使用已知的方法及装置/设备而制造。具体而言,例如,可利用下述方法制造,所述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将用于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与溶剂混合并搅拌,将得到的清漆涂布于基材上;
通过使涂布的清漆干燥,从而除去溶剂,在支承基材上形成透明树脂膜的层;
在将得到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干燥后,进行拉伸;及
将支承基材从形成于支承基材上的透明树脂膜的层剥离。
利用上述方法制造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供清漆涂布的支承基材为膜状的基材,例如可以为树脂膜基材、钢铁基材(例如SUS带)。作为树脂膜基材,例如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0~500μm,优选为50~300μm。
涂膜的干燥工序中,优选以清漆中的溶剂成为所期望的范围的方式,通过干燥将溶剂除去。用于除去溶剂的干燥可以通过自然干燥、通风干燥、加热干燥或减压干燥以及它们的组合而进行。从生产效率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加热干燥。就干燥条件而言,在不损害透明树脂膜的光学特性的范围内,根据使用的溶剂的种类、膜中的溶剂含量等适当确定即可。例如,可以于50~300℃、优选70~250℃的温度,加热例如5~100分钟左右。
相对于从基材剥离后的膜的质量而言,加热干燥后的膜中包含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为1~20质量%,更优选为3~1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15质量%。另外,作为对从基材剥离后的膜进一步进行干燥而得到的透明树脂膜中包含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为0.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05~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1.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01~0.8质量%。
(保护膜)
本发明的层叠体包含贴合于上述透明树脂膜上的保护膜。有时在保护膜坯料中包含剥离膜(隔膜),但本发明所述的保护膜表示将剥离膜剥离后的单独的基材或者基材与粘合层这两者。保护膜可以贴合于透明树脂膜的仅一面,也可以贴合于两面。贴合于透明树脂膜上的保护膜通常为用于对透明树脂膜的表面进行暂时保护的膜,只要为能够保护透明树脂膜表面的可剥离的膜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保护膜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膜;聚乙烯、聚丙烯膜等聚烯烃系树脂膜、丙烯酸系树脂膜等。保护膜可以以这些材质的单层进行使用,也可以为包含多层的膜。优选为选自由聚烯烃系树脂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膜及丙烯酸系树脂膜组成的组中的树脂,更优选为聚酯系树脂膜及丙烯酸系树脂膜,进一步优选为聚酯系树脂膜。在层叠体的两面贴合保护膜的情况下,各面的保护膜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聚酯系树脂膜,优选双轴拉伸聚酯膜,进一步优选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宽度方向(TD方向)及长度方向(MD方向)上的150℃、30分钟加热处理后的热收缩率均优选为2.0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0%以下。
就聚酯系树脂膜而言,可在根据需要实施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后,通过在线涂覆来赋予易滑性、易粘接性、抗静电性等功能。
抗静电剂优选为熔点30~80℃的离子性化合物、或含有丙烯酰基的季铵盐型离子性化合物。
此外,作为其他成分,可以适当地配合含有环氧烷的可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二烷基取代的丙烯酰胺单体、表面活性剂、固化促进剂、增塑剂、填充剂、固化抑制剂、加工助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等已知的添加剂。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作为粘合剂层的基材膜、保护粘合面的剥离膜(隔膜),可以使用聚酯膜等树脂膜等。对基材膜而言,可以在树脂膜的与形成有粘合剂层的一侧相反的面上,实施利用有机硅系、氟系的脱模剂、涂覆剂、二氧化硅微粒等进行的防污处理、利用抗静电剂的涂布、混入等进行的抗静电处理。对剥离膜而言,在与粘合剂层的粘合面贴合的一侧的面上,利用有机硅系、氟系的脱模剂等实施脱模处理。
保护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保护透明树脂膜的观点考虑,通常为10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另一方面,从膜操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在透明树脂膜的两面贴合有保护膜的情况下,各面的保护膜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18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35μm以上,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5μm以下。
粘合层的厚度通常为0.1μm以上,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
在通过在线涂覆来赋予易滑性、易粘接性、抗静电性等功能的情况下,具有这些功能的层的厚度优选为0.05μm以上且5μm以下,更优选为0.075μm以上且3μm以下。就这些功能而言,可以将具有这些功能的单层进行层叠,也可以以单层赋予多种功能。
保护膜可根据需要使用粘合剂而贴合于透明树脂膜。粘合剂只要具有粘合性及剥离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含有例如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有机硅树脂等作为粘合剂。从实用性的观点考虑,粘合层更优选含有丙烯酸系树脂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作为粘合剂,进一步优选含有丙烯酸系树脂。
粘合剂可根据需要包含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举出抗静电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粘合剂的组合物中使用的主剂的共聚物可通过下述方式合成:使(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0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含有羟基的可共聚的单体、(C)含有羧基的可共聚的单体、和(D)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聚合。共聚物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适当的聚合方法。
使用(H2)含有丙烯酰基的季铵盐型离子性化合物作为(H)抗静电剂的情况下,可通过下述方式合成:使(A)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0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含有羟基的可共聚的单体、(C)含有羧基的可共聚的单体、(D)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H2)含有丙烯酰基的季铵盐型离子性化合物进行聚合。就粘合剂组合物而言,可以在上述的共聚物中配合(E)3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F)交联抑制剂、(G)交联催化剂、(H)抗静电剂、(I)聚醚改性硅氧烷化合物、以及适当任选的添加剂。需要说明的是,在使(H2)含有丙烯酰基的季铵盐型离子性化合物聚合于主剂的共聚物中的情况下,可以向共聚物进一步添加(H)抗静电剂。
上述共聚物优选为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类等丙烯酸系单体成分作为原料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上述丙烯酸系单体成分的使用量相对于该共聚物而言优选为50~100质量%。另外,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酸值优选为0.01~8.0。酸值在上述的范围内时,能够使防止粘胶残留物产生的性能提高。
此处,“酸值”为表示酸的含量的指标之一,以将含有羧基的聚合物1g中和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mg)数表示。
粘合剂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优选为95~100%。凝胶分率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在低速的剥离速度下粘合力不会变得过大,未聚合单体或低聚物自共聚物的溶出减少,再处理性、高温·高湿度下的耐久性得以改善,能够抑制被粘物的污染。对于凝胶分率而言,将粘合剂层在23℃、53%RH的环境下熟化7天,然后准确地测定该粘合剂层的质量,进而将该粘合剂层在甲苯中于室温浸渍24小时,然后用200目的金属丝网过滤。然后,将过滤物于100℃干燥1小时,然后对残留的不溶部分的质量进行测定,根据下式算出交联后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率:
凝胶分率(%)=不溶部分质量(g)/粘合剂层质量(g)×100
关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交联而成的粘合剂层与丙烯酸树脂的剥离强度,优选使得低速度剥离区域0.3m/分钟下的粘合力为0.01N/25mm以上、并且高速度剥离区域30m/分钟下的粘合力为3.00N/25mm以下,另外,更优选使得低速度剥离区域0.3m/分钟下的粘合力为0.02N/25mm以上、并且高速度剥离区域30m/分钟下的粘合力为2.50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使得低速度剥离区域0.3m/分钟下的粘合力为0.03N/25mm以上、并且高速度剥离区域30m/分钟下的粘合力为2.20N/25mm以下,由此,可获得粘合力随剥离速度变化少的性能,即使是经高速剥离,也能够迅速地剥离。另外,在为了重新粘贴而将表面保护膜暂时剥离时,也无需过大的力,容易从被粘物剥离。
(层叠体)
本发明中,在以层的形式包含上述透明树脂膜和保护膜的层叠体中,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满足式(1)、并且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满足式(2)时,能防止保护膜的剥离和翘曲。
350<E1×T1<1,000 (1)
1.0≤E1/E2≤6.5 (2)。
关于拉伸弹性模量,必须测定层叠体自身的拉伸弹性模量E1和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拉伸弹性模量可以使用通常的测定拉伸弹性模量的装置、例如(株)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 AG-IS”而测定。测定的详细内容记载于实施例。厚度可以为通常测定的厚度,例如可以使用Micrometer((株)Mitutoyo制)而测定。拉伸弹性模量的单位为GPa,厚度的单位为μm。
本发明中,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层叠体的厚度T1之积通常为300~1,000,优选为330~900,更优选为350~800,进一步优选为380~750。另外,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相对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的比(E1/E2)通常为1.0以上且6.5以下,优选为1.1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3.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3.3以下。虽已经叙述过,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越高、厚度T1越厚越好,但各自存在界限,因此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之积需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另外,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为同等程度是优选的,因此为1.0≤E1/E2≤6.5的范围是合适的。
本发明中,如上文所述,规定了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厚度、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的关系,也可规定各自的值的优选范围。具体而言,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优选为2.0GPa以上,更优选为2.5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GPa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7GPa以上,优选为10.0GPa以下,更优选为8.0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GPa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7GPa。层叠体的厚度T1通常为40~300μm,优选为50~300μm,更优选为80~200μm。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优选为0.7GPa以上,更优选为1.0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GPa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8GPa以上,优选为10.0GPa以下,更优选为7.0G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GPa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7GPa以下。保护膜的厚度T2通常为10~200μm,优选为15~150μm,更优选为20~100μm。在上述范围内时,透明树脂膜与保护膜的层叠体的防止剥离和翘曲的效果提高。
(功能层)
如上述图1的说明中所述,透明树脂膜中,可以在存在保护膜的面的相反面形成功能层。具体而言,功能层可以为硬涂功能、抗静电功能、防眩功能、低反射功能、防反射功能、防污功能、气体阻隔功能、底涂功能、电磁波屏蔽功能、打底功能、紫外线吸收功能、粘合功能、色相调节功能等光学膜中采用的一般功能。功能层可以为具有一种功能的层,也可以为兼具两种以上的功能的层。从容易作为柔性显示装置的前面板使用的观点考虑,优选功能层中的至少一者为具有选自由硬涂功能、抗静电功能、防眩功能、低反射功能、防反射功能及防污功能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层。功能层可以在1层中具有多种功能,也可以将具有各功能的层层叠2层以上。层叠2层以上的情况下,层叠的顺序根据其功能进行适当设定。这些层层叠于透明树脂膜的单面或两面。层叠于两面的情况下,在各面上层叠的层的厚度、功能、层叠的顺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可以在功能层上进一步形成保护膜。
功能层的厚度可根据目标功能而进行适当设定,从层叠体的轻质化及容易提高光学均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优选为3μm以上。
<硬涂功能>
硬涂层的表面硬度优选为F以上,更优选为H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H以上。硬涂层的表面硬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时,在将上述层叠体用作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窗膜)的情况下,能够有利地抑制图像显示装置表面的损伤,另外,能够有助于防止聚酰亚胺系膜的收缩及膨胀。硬涂层的表面硬度通常为9H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表面硬度可按照JIS K5600-5-4:1999而测定。
硬涂层包含硬涂层树脂而成,作为硬涂层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氯化苄系树脂、乙烯基系树脂或有机硅系树脂或者它们的混合树脂等紫外线固化型、电子射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树脂。特别地,从表面硬度等机械物性及工业上的观点考虑,硬涂层优选包含丙烯酸系树脂而成。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可举出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记载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酯(甲基)丙烯酸酯、及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其聚合物及共聚物等。具体而言,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其聚合物及共聚物等。
硬涂层可以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及/或有机溶剂,另外,可以包含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铝、及聚有机硅氧烷等无机氧化物。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从表面硬度等机械物性及工业上的观点考虑,硬涂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及二氧化硅粒子而成。
硬涂层的厚度可根据层叠体所应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等用途进行适当调节,例如可以为1~50μm、尤其是2~30μm。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硬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使用接触式的数显量表、根据与基材厚度之差算出。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硬涂层可以为拉伸膜。作为拉伸膜的硬涂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将下述硬涂层组合物的涂膜干燥后,进行拉伸处理,照射高能量射线。
<抗静电功能>
抗静电功能为防止光学膜表面的带电的功能。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具有抗静电功能的层(抗静电层)。作为形成抗静电层的方法,除了向上述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添加抗静电剂而对硬涂层赋予抗静电功能的方法以外,还可举出下述方法:将用溶剂等稀释抗静电剂而得到的抗静电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光学膜或者功能层上(其层叠于光学膜上),并根据需要进行干燥,以单独的膜的形式形成。抗静电剂可以作为具有抗静电功能的结构单元包含于构成功能层的树脂(例如前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的一部分中,也可以作为添加剂添加于形成功能层的树脂中。将抗静电剂作为添加剂进行添加时,其添加量相对于功能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态成分而言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10质量%。
<防眩功能>
防眩功能是通过使光散射而反射、从而防止外部光映入的功能。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具有防眩功能的层(防眩层)。作为防眩层,可以适当采用已知的物质。例如,可以使用在透光性树脂中包含一种以上的透光性微粒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在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层,由此赋予防眩功能。更具体而言,这样的防眩层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将分散有作为填料的透光性微粒的透光性树脂溶液涂布于光学膜上,以透光性微粒成为防眩层表面的凸形状部分的方式调节涂布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透光性”是指,不论在物质内部有无散射,光基本能够透过。
透光性微粒
作为透光性微粒,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的有机微粒、以及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钡、硫酸钡、氧化钛、玻璃等的无机微粒。作为透光性微粒,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粒。为了获得所期望的防眩性,可适当调节透光性微粒的种类、粒径、折射率、含量等。
透光性微粒的粒径优选为0.5~5μm,更优选为1~4μm。透光性微粒的粒径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容易获得需要的光漫射效果,另外,容易在防眩层的表面形成凹凸,因此容易获得充分的防眩效果。此外,存在下述倾向:防眩层的表面形状不粗糙,雾度值不大幅上升。
透光性微粒与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优选为0.02~0.2,更优选为0.04~0.1。折射率差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容易获得充分的光漫射效果,另外,层叠体整体不易白化。
透光性微粒的添加量相对于透光性树脂100质量份而言优选为3~30质量份,更优选为5~20质量份。添加量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容易获得充分的光漫射效果,另外,层叠体整体不易白化。
当将透光性微粒的粒径、添加量、及/或透光性微粒与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差调节至上述那样的范围内时,即使在防眩层的雾度高的区域,也容易在不降低透射清晰度的情况下防止表面的晃眼,此外,在雾度低的区域,也容易在维持高透射清晰度的状态下防止晃眼。
透光性树脂
作为构成防眩层的透光性树脂,只要是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除了上述那样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外,还可举出:热固性树脂的固化物;热塑性树脂;金属醇盐系聚合物等。其中,优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物。在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可以在涂布液中含有光聚合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涂布层固化。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举出由丙烯酸多元醇(acrylpolyol)与异氰酸酯预聚物形成的热固性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尿素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乙酸纤维素、硝基纤维素、乙酰基丁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乙酸乙烯酯及其共聚物、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偏二氯乙烯及其共聚物等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缩醛系树脂;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树脂及其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
作为金属醇盐系聚合物,可以使用以硅醇盐系材料作为原料的氧化硅系基质等。具体而言,金属醇盐系聚合物可以为将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烷氧基硅烷的水解物脱水缩合而得到的无机系或有机无机复合系基质。
使用热固性树脂的固化物、金属醇盐系聚合物作为透光性树脂的情况下,在涂布涂布液后有时需要加热。
另外,通常,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折射率为约1.5,与玻璃为同等程度,但存在下述情况:与上述透光性微粒的折射率相比,使用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折射率低。在该情况下,可以向透光性树脂中以能够保持防眩层中的光的漫射性的程度加入折射率高的微粒即TiO2(折射率:2.3~2.7)、Y2O3(折射率:1.87)、La2O3(折射率:1.95)、ZrO2(折射率:2.05)、Al2O3(折射率:1.63)等,从而提高透过性树脂的折射率,将其调节至优选的范围内。
防眩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在含有透光性树脂和溶剂的组合物(例如上述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分散透光性微粒而制造。使透光性微粒分散的时机、分散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将该防眩层形成用组合物作为涂布液涂布于光学膜的表面或者在光学膜上层叠的功能层的表面,并进行干燥,由此能够形成防眩层。涂布可利用通常的方法、例如微凹版印刷式涂布法、辊涂法、浸涂法、旋涂法、模涂法、流延转印法、流涂法、喷涂法等方法进行。然后,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而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照射的紫外线的强度、照射时间等可根据使用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种类、含有固化性化合物的层的厚度等进行适当选择。紫外线可以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中照射。为了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中照射紫外线,例如在用非活性气体密封的容器中进行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即可,作为非活性气体,可使用氮气、氩气等。
作为形成防眩层的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压花处理。该方法中,可以在光学膜或层叠于光学膜上的功能层上涂布防眩层形成用组合物,然后一边向涂布层按压具有规定的表面凹凸形状的模具(压花辊),一边根据需要使涂布层固化,从而对涂布层的表面赋予凹凸。在将防眩层从压花辊剥离后,出于进一步促进该防眩层的固化反应的目的,实施从防眩层侧再一次照射紫外线的第二固化工序也是有效的。
防眩层的雾度优选为0.1~50%。防眩层的雾度通过遵照JIS K7361的方法而测定。就防眩层的厚度而言,例如可以以防眩层的雾度成为上述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适当调节,优选为2~20μm。防眩层的厚度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容易获得充分的防眩效果,容易防止防眩层的破裂,另外,容易防止由防眩层卷曲(其由防眩层的固化收缩引起)导致的生产率降低。
防眩层可以含有抗静电剂。通过含有抗静电剂,能够得到具有抗静电功能的防眩层。作为抗静电剂,可举出与上述的硬涂层中添加的抗静电剂同样的物质。
防眩层可以在其最外表面、即凹凸面侧具有低反射层。虽然在没有低反射层的状态下也发挥充分的防眩功能,但通过在最外表面设置低反射层,能够进一步提高防眩性。作为低反射层,可以使用后述的层。
<防反射功能及低反射功能>
防反射功能及低反射功能为防止或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的功能。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具有防止外部光的反射的功能的层(防反射层),也可以为具有降低外部光的反射的功能的层(低反射层)。防反射层及低反射层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
防反射层
防反射层可以具备低折射率层。另外,防反射层也可以为具有多层结构的层,其中具备低折射率层、和进一步层叠于该低折射率层与光学膜之间的高折射率层及/或中折射率层。可以在防反射层与光学膜之间设置上述的硬涂层。
防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0.01~1μm,更优选为0.02~0.5μm。作为防反射层,可举出:具有比层叠该防反射层的光学膜或功能层的折射率小的折射率(例如1.3~1.45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层;将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薄膜的低折射率层和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薄膜的高折射率层交替地层叠多层而得到的层等。此处,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即可,优选为1.60以上。
形成上述的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折射率低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例如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在树脂中分散有胶体二氧化硅等无机微粒的混合(hybrid)材料、使用了四乙氧基硅烷等金属醇盐的溶胶-凝胶材料等。这些形成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为聚合完成的聚合物,也可以为作为前体的单体、低聚物。另外,构成防反射层的材料优选包含含有氟的化合物,这是因为能够对防反射层赋予防污功能。
高折射率层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形成:涂布含有上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金属醇盐系聚合物等透光性树脂和无机微粒及/或有机微粒的涂布液后,根据需要使涂布层固化。作为无机微粒,例如,可举出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铝、氧化硅烷、氧化钽、氧化钇、氧化镱、氧化锆、氧化锑、氧化铟锡(ITO)等。包含这些无机微粒的高折射率层也可兼具抗静电功能。
作为制造将折射率不同的无机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的透明薄膜层叠而得到的多层膜的方法,可举出下述方法等:在利用化学蒸镀(CVD)法、物理蒸镀(PVD)法、金属醇盐等金属化合物的溶胶/凝胶方法形成胶体状金属氧化物粒子被膜后,进行后处理(紫外线照射:日本特开平9-157855号公报;等离子体处理:日本特开2002-327310号公报),从而形成薄膜。
另一方面,从容易提高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也优选将在基质中分散无机粒子而得到的薄膜进行层叠涂设,从而使防反射层层叠。此外,在通过涂布在基质中分散无机粒子而得到的防反射层形成用组合物而使防反射层层叠时,也可以通过在涂布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从而对防反射层进一步赋予防眩功能。
低反射层
低反射层是由折射率低于作为基材的光学膜的低折射率材料形成的层。低折射率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形成:在涂布含有上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金属醇盐系聚合物等透光性树脂及无机微粒的涂布液后,根据需要使涂布层固化。作为这样的低折射率材料,具体而言,可举出:使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中含有氟化锂(LiF)、氟化镁(MgF2)、氟化铝(AlF3)、冰晶石(3NaF·AlF3或Na3AlF6)等无机材料微粒而得到的无机系低反射材料;氟系或有机硅系的有机化合物、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有机系低反射材料。
<防污功能>
防污功能为防止污染的功能,是通过对层赋予防水性、防油性、耐汗性、防污性、耐指纹性等而得到的功能。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具有防污功能的层(防污层)。用于形成防污层的材料可以为有机化合物,也可以为无机化合物。作为带来高的防水性和防油性的材料,可举出含有氟的有机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等。作为含有氟的有机化合物,可举出碳氟化合物、全氟硅烷、它们的高分子化合物等。从容易提高防止污染附着的效果的观点考虑,防污层表面与纯水的接触角度为90度以上、进一步为100度以上这样的材料是优选的。防污层的形成方法可以根据形成的材料而使用以蒸镀、溅射为代表例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湿式涂覆法等。防污层的平均厚度通常为1~50nm左右,优选为3~35nm。
<紫外线吸收功能>
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的紫外线吸收层。紫外线吸收层例如由选自紫外线固化型的透光性树脂、电子射线固化型的透光性树脂、及热固化型的透光性树脂中的主材、和分散于该主材中的紫外线吸收剂构成。
<粘合功能>
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使光学膜粘接于其他构件的具有粘合性功能的粘合层。作为粘合层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或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该情况下,可以通过事后供给能量从而使热固性树脂组合物或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高分子化并发生固化。
粘合层可以是被称为压敏型粘接剂(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的、通过按压而贴合于对象物的层。压敏型粘接剂可以是作为“于常温具有粘合性、以轻的压力即粘接于被粘接材料的物质”(JIS K6800)的粘合剂,也可以是作为“将特定成分内含于保护被膜(微胶囊)中、直至利用适当手段(压力、热等)将被膜破坏为止能够保持稳定性的粘接剂”(JIS K6800)的胶囊型粘接剂。
<色相调节功能>
本发明的层叠体中,功能层可以为具有能够将层叠体调节至目标色相的功能的色相调节层。色相调节层例如为含有树脂及着色剂的层。作为着色剂,例如,可举出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红、氧化钛系烧成颜料、群青、铝酸钴、及炭黑等无机颜料;偶氮系化合物、喹吖啶酮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苝系化合物、异吲哚啉酮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喹酞酮系化合物、士林(threne)系化合物及二酮吡咯并吡咯系化合物等有机颜料;硫酸钡及碳酸钙等体质颜料;以及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及媒染染料等染料。
本发明的层叠体为透明树脂膜与保护膜的层叠体,是在得到具有透明树脂膜和功能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之前的中间阶段得到的层叠体,能够在制造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时有效地防止保护膜的剥离、层叠体自身的翘曲。对于将保护膜从透明树脂膜与保护膜的层叠体剥离后的透明树脂膜而言,能够根据需要与功能层一同,发挥出应用于柔性器件的光学构件或显示构件的基材、或者前面板时所要求的透明性、耐紫外线特性、以及在表面呈现高硬度的功能。
(实施例)
利用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并不解释为本发明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厚度测定>
透明树脂膜及层叠体的厚度使用Micrometer((株)Mitutoyo制)而测定。
<拉伸弹性模量的测定>
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 AG-IS”,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透明树脂膜、层叠体及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进行测定。制作纵横为10mm宽度的试样,在卡盘间距离为50mm、拉伸速度为10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应力-应变曲线(S-S曲线),根据其斜率算出拉伸弹性模量。
<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重均分子量(Mw)测定>
聚酰亚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的重均分子量(Mw)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通过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而求出。具体的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a.前处理方法
向聚酰亚胺、及聚酰胺酰亚胺(样品)中,以浓度成为2mg/mL的方式加入DMF洗脱液(10mmol/L的溴化锂溶液),一边于80℃搅拌30分钟一边进行加热,冷却后,用0.45μm的膜滤器进行过滤,将得到的溶液作为测定溶液。
b.测定条件
色谱柱:TSKgel SuperAWM-H×2+SuperAW2500×1(6.0mm I.D.×150mm×3根)
洗脱液:DMF(添加10mmol/L的溴化锂)
流量:1.0mL/分钟
检测器:RI检测器
柱温:40℃
进样量:100μL
分子量标准:标准聚苯乙烯
<残留溶剂量>
就透明树脂膜中的溶剂的含量而言,作为基于热重-示差量热测定(TGA)的120℃至250℃的质量减少率算出,将其作为残留溶剂量(质量%)。
制造例1:聚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制备
准备在可分离式烧瓶上安装有硅胶管、搅拌装置及温度计的反应器、和油浴。向该烧瓶内投入4,4’-(六氟异丙叉)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75.52g和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54.44g。一边将其以400rpm搅拌,一边加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519.84g,持续搅拌至烧瓶的内容物成为均匀的溶液为止。接着,使用油浴以容器内温度成为20~30℃的方式进行调节,同时进一步持续搅拌20小时,使其反应,生成聚酰胺酸。30分钟后,将搅拌速度变更为100rpm。搅拌20小时后,使反应体系温度恢复至室温,加入DMAc649.8g,以聚合物浓度成为10质量%的方式进行调节。进而,加入吡啶32.27g、乙酸酐41.65g,于室温搅拌10小时,进行酰亚胺化,然后将聚酰亚胺清漆从反应容器中取出。将得到的聚酰亚胺清漆滴加至甲醇中,进行再沉淀,对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加热干燥而除去溶剂,以固态成分的形式得到聚酰亚胺1。对得到的聚酰亚胺高分子进行GPC测定,结果其重均分子量为360,000。
制造例2:聚酰胺酰亚胺系高分子的制备
在氮气气氛下,向具备搅拌叶片的1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TFMB 50g(156.13mmol)及DMAc 642.07g,一边于室温进行搅拌一边使TFMB溶解于DMAc。接着,向烧瓶中添加6FDA 20.84g(46.91mmol),于室温搅拌3小时。然后,将4,4’-氧双(苯甲酰氯)(OBBC)9.23g(31.27mmol)加入烧瓶中,接着将对苯二甲酰氯(TPC)15.87g(78.18mmol)加入烧瓶中,于室温搅拌1小时。接着,向烧瓶中加入4-甲基吡啶9.89g(106.17mmol)和乙酸酐14.37g(140.73mmol),于室温搅拌30分钟后,使用油浴升温至70℃,进一步搅拌3小时,得到反应液。
将得到的反应液冷却至室温,以线状投入大量的甲醇中,将析出的沉淀物取出,在甲醇中浸渍6小时后,用甲醇进行洗涤。接着,于100℃进行沉淀物的减压干燥,得到聚酰胺酰亚胺1。对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1进行GPC测定,结果其重均分子量为420,000。
制造例3:硅溶胶的制备
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作的BET直径(利用BET法测得的平均粒径)27nm的无定形硅溶胶作为原料,通过溶剂置换,制备了γ-丁内酯(以下,有时也表述为GBL)置换硅溶胶。用网孔为10μm的膜滤器对得到的溶胶进行过滤,得到GBL置换硅溶胶。得到的GBL置换硅溶胶中的二氧化硅粒子含量为30质量%。
制造例4:保护膜1的制作
向具备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及氮导入管的反应装置中,导入氮气,用氮气将反应装置内的空气置换。然后,向反应装置中,与丙烯酸1-辛酯100质量份、丙烯酸6-羟基己酯0.2质量份、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3.5质量份、丙烯酸羧乙酯0.4质量份、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3质量份一同加入乙酸乙酯60质量份。然后,经2小时滴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于65℃反应6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500,000的丙烯酸共聚物溶液1。
向如上述那样制造的丙烯酸共聚物溶液1(其中,丙烯酸共聚物为100质量份)中,加入丙烯酸二甲基氨基甲酯六氟磷酸甲酯盐5.0质量份、信越化学(株)制KF-353(HLB=10的聚醚改性硅氧烷化合物)0.1质量份、乙酰丙酮3.0质量份,并进行搅拌,然后加入JapanPolyurethane工业(株)制Coronate HX(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脲酸酯体)2.0质量份、三井化学(株)制TAKENATE D-14ON(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成体)0.5质量份,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粘合剂组合物。将该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在经有机硅树脂涂覆的、厚度为18μm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形成的剥离膜上,然后于90℃进行干燥,由此将溶剂除去,得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2μm的粘合片。
然后,使粘合片转印至一面经抗静电及防污处理的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的与经抗静电及防污处理的面相反的面上,得到具有“经抗静电及防污处理的PET膜/粘合剂层/剥离膜(具备基于有机硅树脂的剥离膜的PET膜)”的层叠构成的保护膜。然后,将得到的保护膜在23℃、50%RH的气氛下熟化7天,得到保护膜1。
制造例5:保护膜2的制作
除了将贴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的厚度变更为75μm以外,利用与制造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保护膜2。
制造例6:透明树脂膜1的制作
将上述制造例1中得到的聚酰亚胺1以16.5质量%的浓度溶解于使GBL与DMAc以1:9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清漆1。通过流延成型,将得到的清漆1以1,000mm的宽度涂布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基材(厚度为188μm,东洋纺(株)制Cosmoshine(注册商标)A4100)上。
然后,以0.4m/分钟的线速,于50℃加热30分钟,于140℃加热10分钟,将经涂布的膜干燥,接着,将Sun A.Kaken Co Ltd制NSA-33T贴合于与PET基材面呈相反侧的面,然后,将PET膜基材从该膜剥离,得到1,000m的卷1。然后,于200℃加热12分钟,得到厚度为50μm的透明树脂膜1。得到的透明树脂膜1中的残留溶剂量为1质量%。另外,就得到的透明树脂膜而言,其全光线透过率为92.5%,雾度为0.3%,黄色指数为1.6,拉伸弹性模量为4GPa。
制造例7:透明树脂膜2的制作
将上述制造例2中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1以10质量%的浓度溶解于GBL中,得到清漆2。使用清漆2,将线速变更为0.2m/分钟,除此以外,利用与制造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透明树脂膜2。得到的透明树脂膜2中的残留溶剂量为0.8质量%。另外,就得到的透明树脂膜2而言,其全光线透过率为91.0%,雾度为0.3%,黄色指数为1.6,拉伸弹性模量为6GPa。
制造例8:透明树脂膜3的制作
将制造例2中得到的透明聚酰胺酰亚胺高分子溶解于GBL中,加入制造例3中得到的GBL置换硅溶胶,充分地混合,由此得到聚酰胺酰亚胺1/二氧化硅粒子=60/40(质量比)。此时,以固态成分浓度成为11质量%的方式制备清漆3。然后,将线速变更为0.25m/分钟,除此以外,利用与制造例6同样的方法得到透明树脂膜3。其全光线透过率为90.0%,雾度为0.2%,黄色指数为2.0,拉伸弹性模量为7.3GPa。
(层叠体的制作)
实施例1
将剥离了剥离膜的保护膜1贴合于上述制造例6中制作的透明树脂膜1,卷绕为卷状,由此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1。
实施例2
除了使用剥离了剥离膜的保护膜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2。
实施例3
将剥离了剥离膜的保护膜1贴合于上述制造例7中制作的透明树脂膜2,卷绕为卷状,由此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3。
实施例4
除了使用剥离了剥离膜的保护膜2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4。
实施例5
将剥离了剥离膜的保护膜1贴合于上述制造例8中制作的透明树脂膜3,卷绕为卷状,由此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5。
实施例6
除了使用剥离了剥离膜的保护膜2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6。
比较例1
作为保护膜,使用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N-711(聚乙烯系保护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7。
比较例2
作为保护膜,使用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832C(聚乙烯系保护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8。
比较例3
作为保护膜,使用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N-711(聚乙烯系保护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9。
比较例4
作为保护膜,使用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832C(聚乙烯系保护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10。
比较例5
作为保护膜,使用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N-711(聚乙烯系保护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11。
比较例6
作为保护膜,使用Toray Advanced Film Co.,Ltd.制Toretec(注册商标)7832C(聚乙烯系保护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实施,得到800m透明树脂膜卷12。
关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6,将层叠体的构成、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GPa)、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GPa)、层叠体的厚度T1(μm)、及保护膜的厚度T2(μm)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2617273030000371
制造例21: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1
将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制,A-TMPT)28.4质量份、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株)制,A-TMMT)28.4质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BASF(株)制,Irgacure(注册商标)184)1.8质量份、双(氟磺酰基)亚胺锂(Lithiumbis(fluorosulfonyl)imide)(东京化成工业(株)制,LiFSI)2.4质量份、流平剂(BYK-Chemie Japan(株)制,BYK(注册商标)-307)0.1质量份、以及丙二醇1-单甲基醚(东京化成工业(株)制)39质量份搅拌混合,得到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1。
(评价)
将膜从透明树脂膜卷1放卷,用棒涂机,在没有保护膜1的表面上,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的方式涂布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1。然后,在80℃的烘箱中进行3分钟干燥,以高压汞灯500mJ/cm2的能量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由此得到长度为400m的膜卷形态的带有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
<翘曲测定>
将层叠体在温度25℃、湿度50%RH的气氛下静置24小时,然后切出A4尺寸,然后以保护膜朝向台侧的方式将样品置于水平台上。对样品的四角从台浮起的高度进行测定,将四角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翘曲。根据翘曲的大小,以下述方式进行判定。
◎:非常良好:2mm以下
〇:良好:5mm以下
△:稍好:10mm以下
×:不良:大于10mm
<保护膜的剥离>
通过目视,对UV固化后保护膜是否从透明树脂膜剥离、剥离的有无进行确认。
对透明树脂膜卷2~12也同样地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透明树脂膜卷的E1×T1、E1/E2一同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2617273030000391
由表2可知,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满足350<E1×T1<1,000(1)、并且上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满足1.0≤E1/E2≤6.5(2)时,没有涂布时的翘曲,并且也没有固化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就不满足这些值的比较例而言,均在涂布时产生翘曲,还大量观察到保护膜的剥离。
就实施例1~6中得到的带有功能层的光学层叠体而言,通过在功能层侧进一步贴合保护膜,从而可得到在具有功能层的透明膜的两个表面层叠有保护膜的层叠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就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膜与保护膜的层叠体而言,不存在涂布时的翘曲,也不存在固化时的保护膜的剥离,在制造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方面提高了成品率,生产率变高。

Claims (11)

1.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包含:
透明树脂膜,其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及聚酰胺酰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和
保护膜,其贴合于所述透明树脂膜的一面,
所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厚度T1满足式(1):
350<E1×T1<1,000 (1),
并且所述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与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满足式(2):
1.0≤E1/E2≤6.5 (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层叠体的拉伸弹性模量E1为2.0GPa以上且10.0GPa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E2为1.5GPa以上且10.0GPa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厚度50μm时的透明树脂膜的全光线透过率为85.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厚度50μm时的透明树脂膜的雾度为1.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保护膜具有粘合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体,其中,粘合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透明树脂膜用于柔性器件的前面板。
9.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其是在与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包含的保护膜接触的面呈相反侧的面上层叠功能层而成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其中,所述功能层为硬涂层。
11.保护膜层叠体,其是在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带有功能层的层叠体上进一步层叠其他保护膜而成的。
CN202010772803.4A 2019-08-08 2020-08-04 层叠体 Pending CN1123393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5909 2019-08-08
JP2019145909 2019-08-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378A true CN112339378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57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72803.4A Pending CN112339378A (zh) 2019-08-08 2020-08-04 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24283A (zh)
KR (1) KR20210018123A (zh)
CN (1) CN112339378A (zh)
TW (1) TW2021125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575A (zh) * 2020-01-29 2021-07-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4466B1 (ko) 2021-08-20 2024-02-06 에스케이마이크로웍스 주식회사 폴리아마이드-이미드계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버 윈도우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243693A1 (ja) * 2022-06-16 2023-12-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体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781A (zh) * 1999-11-18 2001-07-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的保护膜、具有该膜的液晶显示器及保护方法
JP2007098906A (ja) * 2005-10-07 2007-04-19 Toyobo Co Ltd 多層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JP2009154293A (ja) * 2007-12-07 2009-07-16 Toyobo Co Ltd 積層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90974A (zh) * 2010-03-01 2011-09-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保护片及其应用
JP2012179893A (ja) * 2011-02-08 2012-09-20 Nitto Denko Corp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2959030A (zh) * 2011-03-03 2013-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加热剥离型粘合片
JP2013151638A (ja) * 2011-12-27 2013-08-08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46644A1 (ja) * 2012-03-29 2013-10-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並びに、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4041900A (ja) * 2012-08-22 2014-03-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太陽電池用保護材及び太陽電池
JP2014213596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積層体
US20150218424A1 (en) * 2014-02-05 2015-08-0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urface protective sheet substrate and surface protective sheet
JP2015153867A (ja) * 2014-02-13 2015-08-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
CN105899977A (zh) * 2013-12-18 2016-08-2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反射膜及使用该光反射膜的光反射体
CN107405870A (zh) * 2015-03-23 2017-11-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叠体、临时粘接用组合物及临时粘接膜
JP2018059075A (ja) * 2016-09-30 2018-04-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
CN108363133A (zh) * 2017-01-26 2018-08-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363134A (zh) * 2017-01-26 2018-08-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8186119A (ja) * 2017-04-24 2018-11-22 デンカ株式会社 ステルスダイシング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09219517A (zh) * 2016-05-30 2019-01-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
CN109641433A (zh) * 2016-09-16 2019-04-1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层叠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63022A (zh) * 2016-10-18 2019-06-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隔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3395A (ja) 1982-12-29 1984-07-1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超音波式ワイヤレスリモ−トコントロ−ラ
JP6376271B1 (ja) 2017-12-08 2018-08-22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450048B1 (ja) 2018-02-14 2019-0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781A (zh) * 1999-11-18 2001-07-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的保护膜、具有该膜的液晶显示器及保护方法
JP2007098906A (ja) * 2005-10-07 2007-04-19 Toyobo Co Ltd 多層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JP2009154293A (ja) * 2007-12-07 2009-07-16 Toyobo Co Ltd 積層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190974A (zh) * 2010-03-01 2011-09-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保护片及其应用
JP2012179893A (ja) * 2011-02-08 2012-09-20 Nitto Denko Corp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2959030A (zh) * 2011-03-03 2013-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加热剥离型粘合片
JP2013151638A (ja) * 2011-12-27 2013-08-08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146644A1 (ja) * 2012-03-29 2013-10-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並びに、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4041900A (ja) * 2012-08-22 2014-03-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太陽電池用保護材及び太陽電池
JP2014213596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新日鉄住金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積層体
CN105899977A (zh) * 2013-12-18 2016-08-2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光反射膜及使用该光反射膜的光反射体
US20150218424A1 (en) * 2014-02-05 2015-08-0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urface protective sheet substrate and surface protective sheet
JP2015153867A (ja) * 2014-02-13 2015-08-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
CN107405870A (zh) * 2015-03-23 2017-11-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层叠体、临时粘接用组合物及临时粘接膜
CN109219517A (zh) * 2016-05-30 2019-01-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
CN109641433A (zh) * 2016-09-16 2019-04-1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层叠片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059075A (ja) * 2016-09-30 2018-04-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
CN109863022A (zh) * 2016-10-18 2019-06-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隔膜
CN108363133A (zh) * 2017-01-26 2018-08-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363134A (zh) * 2017-01-26 2018-08-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8186119A (ja) * 2017-04-24 2018-11-22 デンカ株式会社 ステルスダイシング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美浓: "微纳层叠功能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加工装备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575A (zh) * 2020-01-29 2021-07-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542A (zh) 2021-04-01
KR20210018123A (ko) 2021-02-17
JP2021024283A (ja) 2021-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9378A (zh) 层叠体
JP2008163107A (ja) 光学部材
US20220315702A1 (en) Polyimide-Based Film and Window Cover Film Using Same
KR20190109481A (ko) 폴리이미드계 필름 및 적층체
CN110967786B (zh) 光学膜
CN112574453A (zh) 抗静电聚酰亚胺基膜和使用其的柔性显示面板
JP5428830B2 (ja)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11267433A (zh)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128557A (ko)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90134560A (ko) 적층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787941B2 (en) Polyimide-based film and flexible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TW202146530A (zh) 聚醯胺醯亞胺膜及包含彼之撓性顯示面板
CN110969941B (zh) 光学膜
TWI786185B (zh) 硬化性組成物
JP5031883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10967780A (zh) 光学膜
JP2006281731A (ja) 積層フィルム
CN114085405A (zh) 窗覆盖膜和包含其的柔性显示面板
CN110039867B (zh)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053257A (ja) ドライ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JP2005313450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CN114586087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3183575A (zh) 膜卷
CN113267835A (zh) 膜卷
WO2024071314A1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