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9386A -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9386A
CN112259386A CN202011055242.2A CN202011055242A CN112259386A CN 112259386 A CN112259386 A CN 112259386A CN 202011055242 A CN202011055242 A CN 202011055242A CN 112259386 A CN112259386 A CN 112259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metal
metal sheet
lay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5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59386B (zh
Inventor
韩辉升
丁阳
陈璐
张红梅
叶林玉
吴筱晟
邬国强
黄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Mem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Mem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Mem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Mem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52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9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9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93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9505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636A1/zh
Priority to US18/029,37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6086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59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9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01H1/029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ing conducting material dispersed in an elastic support or bind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4Co-operating contac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 H01H1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switches of switch contacts
    • H01H11/06Fixing of contacts to carrier ; Fixing of contacts to insulating carri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是由有多个通孔的金属薄片层和橡胶层经由热硫化成型紧密结合而成的厚度为0.1‑5mm、直径为1‑15mm的圆形层状复合物。该电触点的橡胶层和金属层之间没有隔离层,金属层外表面没有溢胶,且在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中,橡胶和金属之间的结合牢固,电触点的整体强度可调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尘性能,从而电触点具有稳定可靠的电导通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技术偏见、简单、易行、原材料易得、成本可控,却又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触点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
背景技术
电触点(橡胶基的电触点也被称为导电粒)是橡胶按键中的关键部位,它的工作面具有电导通功能。当橡胶按键被按压时,电触点的工作面和印刷电路板(PCB)上的“金手指”或双半月型金点等开关部件接触,从而接通PCB电路。特别地,当橡胶按键用于汽车或电动工具等涉及安全问题的场合时,电触点需提供良好的电导通可靠性。
美国专利6475933“Highly conductive elastomeric sheet”公开了一种由导电的丝网和填充有导电微粒的弹性体基材组成的高导电橡胶粘片材,其中的导电微粒是亚微米尺寸的碳质材料。美国专利申请20040242095“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wire net ormesh for lightweight,strength and stiffness”公开了一种以一个或多个网络、丝网或筛网结构来增强的聚合物基的或金属基的复合材料。美国专利7964810“Electricallyconducting contac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中国专利200680015484.0“导电接触部及其制造方法”和中国专利201610923294.4“一种超导电粒的制造方法”公开了由至少部分地被弹性体材料渗透的金属海绵制成的电触点。中国专利201010609386.8“一种导电橡胶及其应用”公开了用金属纤维烧结毡替代金属海绵、金属泡沫或金属网与橡胶复合而生产电触点的方法。中国专利201010609385.3“按键用导电粒生产方法”公开了将金属预埋件(如螺旋状金属丝)能放入模腔中,以模压或注射成型方式注入聚合物材料从而制备一种按键用导电粒的方法。中国专利201010592410.1“复合导电片材”提供了一种由高分子基体和复合在其中的金属箔构成的导电复合片材,其中金属箔是含有凸出触点和孔洞的镍箔、铜箔、铝箔、不锈钢箔、金箔或银箔,或者是含有凸出触点和孔洞的镍丝、铜丝、铝丝、不锈钢丝、金丝或银丝的编织网。中国专利申请201610780383.8“一种高分子材料和金属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和201610781956.9“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分别公开了通过抽提以除掉可被抽提物质和通过烘烤以除掉橡胶中的可挥发性物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中的橡胶发生收缩或塌陷,多孔金属突出于导电复合材料表面,使得这种复合材料很适合于用作电触点材料。中国专利201110193369.5“麻面金属与橡胶复合导电粒”提供了一种具有凹坑、凸点的麻面金属与橡胶复合导电粒。201110027418.8“橡胶导电粒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橡胶基材表面上有金属镀膜的导电粒。中国专利201210090165.3“软态金属面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导电粒”公开了一种软态金属面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导电粒。中国专利201310748955.0“开关触点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具有硅橡胶、连续的贱金属薄片、不连续的贵金属镀层的三层层状结构开关触点元件。中国专利201410346509.1“一种镀金的开关触点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具有疏水性橡胶层-金属薄片层-镀金层三层层状结构的开关触点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201410467116.6“一种镀贵金属开关触点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通过阻镀、施镀和蚀刻工艺制备一种贵金属开关触点元件的方法。中国专利201610798351.0“一种多层多孔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片材”公开了一种两层或多层多孔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片材,以及由这种复合片材制备的两个表面的材料组成是一致的电触点。中国专利申请201911322558.0“一种局部镀的电触点”公开了一种在金属层有局部凸起上有金属镀层的电触点。中国专利申请201911322759.0“一种提高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可靠性的方法”公开了一种通过金属片的新鲜内表面来提高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可靠性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2010679934.8“一种耐毛刺的电触点”公开了一种金属层的边缘部分向橡胶层弯曲的耐毛刺的电触点。
以上这些专利,都未涉及或未公开如何确保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工作面上没有溢胶现象。所谓溢胶,是指在制备橡胶金属复合型电触点时,在热硫化成型复合的工艺过程中,橡胶在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而流动到电触点的工作面上,并硫化和粘结在电触点的工作面上。橡胶通常是不导电的,即使橡胶是导电橡胶,其导电率也远不如金属。因此,溢胶现象将对电触点的导电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橡胶和无通孔型孔洞的金属片材复合以制备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虽然可防止橡胶溢流到电触点的工作面,避免溢胶问题,但这种类型的电触点的整体机械强度偏大、防尘性能和防油污性能较差。橡胶和多孔型金属片材(例如金属纤维烧结毡、泡沫金属或金属海绵)复合以制备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虽然防尘性能和防油污性能较好,但不能确保电触点工作面中起导电作用的金属凸点分布的稳定性以及金属凸点不被橡胶所覆盖。
本专利申请人对确保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导电可靠性进行了研发。中国专利申请201610771886.9“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将金属片材和聚合物复合成型制得一种复合材料片材,然后将复合材料片材中的金属层蚀刻出垂直于金属层的孔洞,而复合材料片材中的聚合物层不受到蚀刻的影响。这样制备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孔洞的金属层均匀地覆盖在聚合物基材上,聚合物基材的热膨胀也不会使得聚合物基材凸出到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层的表面,也就是说金属层的厚度可抵消聚合物基材的热膨胀,因而这种复合材料适合于用作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使用的电触点材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艺过程中所用的酸性条件(如酸性蚀刻液)和碱性条件(碱性除胶液)对电触点橡胶和金属之间的粘合强度起着破坏作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促进电触点橡胶和金属之间的分离。特别地,当金属被蚀刻成线宽很小(如线宽不大于0.2mm时)的金属线条或金属网格时,金属层可从橡胶层自行脱离,甚至用手轻轻一剥就可把金属层和橡胶层分开。使用对金属进行增粘预处理,或者使用自粘性橡胶,都不能阻止工艺过程中所用的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对电触点橡胶和金属之间的粘合强度的破坏作用。
为了阻止橡胶和金属在热硫化成型复合过程中橡胶层凸出于电触点的工作面,中国专利201110335410.8“多层结构的橡胶导电板和导电粒”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的橡胶导电板和导电粒,由导电层、过渡层和弹性层(橡胶层)复合而成,导电层与弹性层由过渡层完全分隔,防止弹性层凸出到导电层外从而影响导电效果,这一过渡层相当于隔离层,由聚合物薄膜或致密金属薄片构成,起着防止橡胶穿透至导电层的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橡胶和金属之间无过渡层或隔离层、电触点工作面(金属外表面)无溢胶问题、橡胶和金属之间粘合牢固、抗尘性能和抗油污性能好、从而具有高电导通可靠性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是由有多个通孔的金属薄片层和橡胶层经由热硫化成型紧密结合而成的厚度为0.1-5mm、直径为1-15mm的圆形层状复合物,其中,所述金属薄片层的厚度为0.005-0.5mm,所述层状复合物的厚度为0.1-5mm,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有横截面外接圆直径小于等于1mm、高度为0-4.75mm的圆柱形的、台柱型的、棱柱型或半球型的凸起;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层外表面没有粘附的橡胶或没有溢胶存在,从而电触点具有稳定可靠的电导通性能,并且,在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中,电触点的整体强度可调节,橡胶和金属薄片之间的结合牢固,且橡胶和金属薄片之间没有隔离层或过渡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尘性能。
本发明所公开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和金属薄片之间没有隔离层或过渡层,不仅简化了工艺而又得到无溢胶现象等技术效果,而且消除了由于隔离层或过渡层的存在而带来的橡胶层和隔离层或过渡层之间、金属薄片层和隔离层或过渡层之间粘合失效的风险。也就是说,电触点中层数的增多,意味着电触点制备工艺复杂性增加,分层风险增多。
所述橡胶层的表面可分为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橡胶层的内表面是指橡胶层和技术薄片层粘合的表面,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是指外露的和内表面对应得表面。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将用于制备含有电触点得橡胶按键时,电触点与橡胶基材得粘结。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有三个或更多个横截面外接圆直径小于等于1mm、高度为0-4.75mm的圆柱形的、台柱型的、棱柱型或半球型等形状的凸起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电触点轴向线密度的变化,使得电触点橡胶层外表面处的轴向线密度小,以使得后续使用电触点制备按键时方便、省时,便于大规模生产。这些橡胶材质的凸起与电触点的电导通性能基本无关。
当橡胶和金属热硫化成型复合时,橡胶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动到金属的外表面,并且固化和粘附于金属的外表面,这就是溢胶现象。对于通孔型金属而言,橡胶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金属的通孔而产生溢胶现象,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正是中国专利201110335410.8“多层结构的橡胶导电板和导电粒”通过在导电层(金属)和弹性层(橡胶)之间施加一过渡层(聚合物薄膜或致密金属薄片)以完全分隔导电层与弹性层,防止弹性层凸出到导电层外(亦即产生溢胶)从而影响导电效果的原因。这一过渡层,也就是隔离层,起着防止橡胶透过金属的孔洞而产生溢胶现象。
橡胶缺乏导电性,溢胶会影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电导通性能。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在橡胶和通孔型金属片材之间不使用防止橡胶由通孔穿透而过从而产生溢胶现象的隔离层或过渡层,但却消除了电触点上的溢胶问题。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金属薄片中的通孔被橡胶填充但橡胶不凸出于金属薄片层的外表面。虽然金属薄片中的通孔被橡胶填充,但金属薄片上没有溢胶问题。不仅没有溢胶问题,而且本发明所公开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薄片层和橡胶之间的粘合牢固,金属薄片层和橡胶之间初始粘合的破坏模式和经过温度为85℃、相对湿度为85%、时间为168h的高温高湿老化试验后的粘合破坏模式,均为内聚破坏;把橡胶金属薄片上拉脱或剥离下来时,金属薄片的粘结表面上有橡胶的残胶的面积,不小于总粘合面积的10%。很显然,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如发生了金属和橡胶分离的现象,就是很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仅电触点的功能失效,而且分离掉的金属可不受控制地接通PCB电路而导致安全事故。
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薄片层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或随机分布的通孔型孔洞,金属薄片层的孔洞被橡胶部分或全部填充。不论是金属薄片层的孔洞被橡胶部分或全部填充,金属薄片层的外表面没有粘附的橡胶,或者说金属薄片层的外表面没有溢胶。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薄片层的孔洞的孔径为50μm-1.0mm、孔间距为25μm-1.0mm、孔洞的横截面为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椭圆型、长方形、菱形、等腰梯形或正多边形等。
在本发明中,可以进行热固性成型或热塑性成型地橡胶,都可用来制备本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中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为天然橡胶、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二烯类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一个优选,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中地橡胶可以是液体硅橡胶或固体硅橡胶硫化成型而制得的。硅橡胶良好地化学稳定性和弹性是众所周知的。在橡胶和金属进行热硫化成型复合时,可以对金属进行增粘预处理。当然,也可以不用对金属进行增粘预处理,这时,所用的橡胶是自粘性液体硅橡胶或自粘性固体硅橡胶。所述自粘性液体硅橡胶或自粘性固体硅橡胶是不需要对金属薄片进行增进粘合的预处理,在硫化成型时和金属薄片复合而获得牢固的粘合的液体硅橡胶或固体硅橡胶。
为了使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不仅没有溢胶问题,而且使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工作面上,导电的金属材质略微凸出,不导电的橡胶材质略微凹陷,本发明对橡胶材质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在和金属薄片热硫化成型而复合在一起之前含有1wt%-50wt%的可挥发性物质、可被抽提的物质或可溶解物质;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在和金属薄片热硫化成型而复合在一起之前含有的可挥发性物质为沸点高于热硫化成型温度的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或碘、均四甲苯、混合四甲苯、对二氯苯、苯酚、金刚烷、萘、蒽、菲、樟脑、薄荷醇或咖啡因;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在和金属薄片热硫化成型而复合在一起之前含有的可被抽提的物质或可溶解物质是水溶性无机盐或有机盐、表面活性剂、糖、脂肪、有机胺、醇胺、味精、氨基酸、草酸、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氯化石蜡、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三甲苯、均四甲苯、混合四甲苯、、六甲苯或沸点高于175℃的有机溶剂或油类。可以用水、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或用低沸点溶剂作为抽提溶剂。
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薄片由铝、铁、钴、镍、铜、锌、锡、锰、钨、银、金或它们的合金构成的均质的或非均质的金属材料构成;所述金属薄片是一层金属材质的,或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层状复合而成的,所述金属薄片或含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薄片的内表面,或内表面和外表面或涂有一层平均厚度不大于1μ的粘合增进剂、偶联剂或底涂剂。
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清洁处理:对厚度为0.005-0.5mm的光滑平整的金属片材进行清洗处理,除掉金属片材表面的灰尘、颗粒、油污和锈斑,保持金属片材表面干净;
防蚀处理:将一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与清洁的金属片材的一面贴合,把金属片材的一面全部保护起来,或者用保护性的油墨或涂层把金属片材的一面全部保护起来;在金属片材的另一面,用油墨或涂层把不需要蚀刻的部分保护起来,使需要蚀刻加工的金属表面曝露出来,以便为相适应的蚀刻剂所蚀刻成通孔型孔洞;
蚀刻:将防蚀处理处理好的金属片材放入腐蚀槽中进行蚀刻,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金属片材上蚀刻出通孔型孔洞,取出金属片材,使用溶剂或碱性水溶液去掉保护性的油墨或涂层,清洗干净;
增粘处理:当所用的橡胶为非自粘性橡胶时,将所得金属片材的与橡胶粘合的一面,或者将所得金属片材的两面,用增进金属片材与橡胶粘合强度的偶联剂、底涂剂或粘合增进剂处理,偶联剂、底涂剂或粘合增进剂处理在金属片材上沉积的干膜厚度小于1μm;当所用的橡胶为自粘性橡胶时,增粘处理这一步骤或不进行,所述的自粘性橡胶是与未经增粘处理的金属片材经热硫化成型就可形成牢固粘合的橡胶;
热硫化成型:把在防蚀处理中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保护的金属片材放入模具模腔中,或者将在防蚀处理时用保护性的油墨或涂层把金属片材的一面全部保护起来的金属片材的一面和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贴合,放入平底的模具模腔中,将含有硫化剂的橡胶混炼胶放在金属片材上,合模,进行热硫化成型,制得厚度为0.1-5mm的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
分切:撕掉贴合在有孔洞的金属片材上的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对在橡胶中含有可挥发性物质或可被抽提的物质的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在分切加工之前或之后,通过加热的方式,或通过抽提的方式,抽提掉橡胶中所含有的可挥发性物质或可被抽提的物质;通过机械冲切或激光切割的方式,将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分切加工成直径为1-15mm的圆形层状复合物,即得到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
所述耐热聚合物薄膜是在所用橡胶的硫化成型温度下,在15min内不发生显著收缩并保持固态的聚合物薄膜,或者是热变形温度高于所用橡胶的硫化成型温度的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氨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称为压敏胶带)或压敏胶粘片(或称为压敏胶片),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在硫化成型温度(例如在100-190℃下取值)下保持固态而不会被融化。这些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在市面上供应充足,规格多样,和金属片材(如镍片、铜片等)相比价格低廉。
在本发明中,正确使用在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是制备得到无溢胶现象的电触点的关键。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和有通孔的金属薄片贴合后,再和橡胶一起再平底的模具模腔中,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热硫化成型而制得橡胶和有通孔的金属薄片的复合片材。热硫化成型完成后,没有发现橡胶在压力的作用下,穿过通孔而渗透到金属薄片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只要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和金属薄片之间有足够的粘合力(180゜剥离强度不小于1N/cm),用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方法制备橡胶和有通孔的金属薄片复合型电触点,没有产生溢胶现象。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在大批量制备电触点的试验中,也没有一次产生溢胶现象,说明了这种方法对消除溢胶问题有良好的可靠性。
当橡胶的硫化温度为100℃时,可选用聚丙烯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当橡胶的硫化温度为150℃时,可选用聚酯或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当橡胶硫化温度为180℃时,可选用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总之,所用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中聚合物薄膜基材的耐热温度高于所用的橡胶热硫化成型温度。
所用的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与平滑无孔的金属片材的180°剥离强度,优选在1-15N/cm之间。如果选用的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所能提供的和金属片材的之间的剥离强度过低(比如小于1N/cm),则不能有效防止在硫化成型过程中,橡胶溢胶到有通孔的金属片材的外表面;但如果过高,在硫化成型后,除掉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时有可能使有通孔的金属片材产生折痕、破裂等不良。
在橡胶和金属薄片的热硫化成型以复合成片材的工艺过程中,在硫化压力下橡胶流动并填充模腔内的空隙,甚至一些橡胶进入上、下模板合模后的微小的空隙之间而形成毛边。然而,在以本方法制备电触点时,橡胶并没有流动到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和金属薄片层之间,即使所用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与平滑无孔的金属片材的180°剥离强度只有1N/cm。
所用的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的厚度以不超过0.5mm为宜。
在硫化成型以及除掉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后,对橡胶和金属复合物的外表面,分别不用任何溶剂擦拭、用酒精擦拭和用乙酸乙酯擦拭。用溶剂擦拭的目的是为了除掉压敏胶粘带或胶粘片可能留在橡胶和金属复合物金属片材外表面的残胶。采用不用任何溶剂擦拭、用酒精擦拭和用乙酸乙酯擦拭的方法所制备的电触点的表面接触电阻和寿命测试结果表明,擦拭与否对表面接触电阻和寿命测试基本没有影响。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工作面的金属上没有溢胶,从而具有稳定可靠的电导通性能,并且,在这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中,橡胶和金属之间没有隔离层,橡胶和金属之间结合牢固,电触点的整体强度可调节,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尘性能。此外,制备本发明所公开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方法简单、易行、原材料易得、成本可控,却又产生生产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适合于大量生产以满足对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严格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橡胶;2.金属层;3.通孔;4.金属的厚度;5.正方形通孔的边长;6.相邻正方形通孔之间的金属的宽度;7.圆柱形凸起;8.圆柱形凸起的高度;9电触点直径;10.电触点厚度;11.电触点的工作面。
图2为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橡胶;2.金属层;3.通孔;4.金属的厚度;5.正方形通孔的边长;6.相邻正方形通孔之间的金属的宽度;7.圆柱形凸起;8.圆柱形凸起的高度;9电触点直径;10.电触点厚度;11.电触点的工作面;12.硅橡胶凹陷深度。
图3为蚀刻出的通孔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蚀刻出的通孔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蚀刻出的通孔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触点中的橡胶(1)为硅橡胶,该电触点的金属层(2)由有均匀排列的正方形通孔(3)的材质型号为304的不锈钢片材构成,不锈钢片材的厚度h1(4)为0.025-0.25mm,正方形通孔的边长w1(5)为0.1-1.0mm,相邻正方形通孔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相邻正方形通孔之间金属的宽度)w2(6)为0.05-1.0mm,金属片材的正方形通孔被硅橡胶所填充。因受到本发明所公开的成型工艺的限制,硅橡胶没有凸出于金属片材的外表面,也没有在硫化成型的压力作用下,流动到金属片材的外表面即电触点的工作面11,从而没有硅橡胶粘合在金属片材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溢胶问题。
该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橡胶层的外表面有4-100个横截面直径为0.25-0.75mm的圆柱形凸起(7),凸起高度h3(8)为0.2-2.0mm的。该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为圆形小片,总直径D(9)为2-10mm,总高度H(10)为0.5-2.5mm。
该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由下述工艺制备。
清洁处理: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对厚度为0.025-0.25mm的光滑平整的304不锈钢片材用温度为50-100℃的碱性清洗液清洗,然后用自来水漂洗,用去离子水清洗,晒干或烘干,以除掉304不锈钢片材表面的灰尘、颗粒、油污和锈斑,保持片材表面干净。
防蚀处理:将不锈钢片材的一面,印刷一层碱溶性保护油墨。在不锈钢片材的另一面,用丝网版印刷一层碱溶性感光油墨,曝光,使得光照部分交联成不溶于自来水的胶膜。将未被光照的部分用自来水溶解和冲洗掉,露出均匀分布的边长为0.1-1.0mm正方形的不锈钢片材表面。相邻的露出的正方形的不锈钢片材表面的距离为0.05-1.0mm。
蚀刻:将防蚀处理处理好的不锈钢片材放入有三氯化铁蚀刻液的腐蚀槽中进行蚀刻,在不锈钢片材上蚀刻出均匀分布的边长为0.1-1.0mm正方形通孔。取出不锈钢片材,使用碱性水溶液去掉保护性的油墨层。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再用碱性清洗液把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清洗一次,然后用自来水漂洗,用去离子水清洗,晒干或烘干,在溶剂清洗机中用烃类溶剂对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进行进一步的清洗,保持片材表面清洁、干净。
增粘处理:将清洁、干净的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放入到2wt%的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的乙醇溶液中,浸泡约5秒后取出,晾干或烘干。
热硫化成型:选用一厚度为0.025mm、和不锈钢片材之间的180°剥离力在2N/cm-5N/cm之间单面的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将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与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的一面贴合,贴合时压实、排除聚酯压敏胶粘带和金属之间的气泡;
在硅橡胶混炼胶(所用牌号为信越公司的KE-951)中加入1.0wt%的过氧化物交联剂DCP,混炼均匀,得到一种含有硫化剂的混炼胶;
将有一面贴合有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的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放入模具模腔中,模腔的下模为平底;然后将含有硫化剂的混炼胶放在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上,合模,在175℃下模压5min,得到一厚度为0.5-2.5mm之间的一种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
分切:撕掉贴合在有孔洞的金属片材上的以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通过机械冲切或激光切割的方式,将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分切加工成直径为2-10mm的圆形层状复合物,即得到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
对金属薄片层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之间的初始粘合强度和经过温度为85℃、相对湿度为85%、时间为168h的高温高湿老化试验后的粘合强度进行测试,发现粘合破坏模式,均为内聚破坏。把橡胶金属薄片上剥离下来时,金属薄片的粘结表面上几乎都有橡胶的残胶。
在用本方法所制得的电触点中,橡胶和金属之间没有隔离层,所有电触点的工作面上都没有溢胶现象,电触点中橡胶层和金属层之间结合牢固,消除了因溢胶现象而导致的不良,且由于电触点的工作面由金属和有不凸出于金属层的柔软的橡胶组成而具有良好的抗尘性能和抗油污性能,从而保证了电触点具有可靠的电导通性能,从而保证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对比例1
使用如实施例1中的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这种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在和硅橡胶进行热硫化成型之前,不使用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贴合在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的一面。将所制得的硅橡胶和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的复合物,分切加工成直径为2-10mm的电触点。
对比例1所得的电触点中,大约有10%-90%的电触点的工作面上有溢胶现象,其中一部分电触点甚至失去了电导通功能。如这样的电触点用于硅橡胶按键中,将导致硅橡胶按键报废。所制得的电触点的直径越大,有溢胶现象的电触点的比例越高。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光滑平整的304不锈钢片材,经增粘处理后和硅橡胶热硫化成型,制得成硅橡胶和不锈钢片材的层状复合物。这种层状复合物由于不锈钢片材上没有通孔,因而不存在硅橡胶穿过不锈钢片材而产生的溢胶问题。
将上述层状复合物的不锈钢表面,用丝网版印刷一层碱溶性感光油墨,曝光,使得光照部分交联成不溶于自来水的保护性的油墨层。将未被光照的部分用自来水溶解和冲洗掉,露出均匀分布的边长为0.1-1.0mm正方形的不锈钢片材表面。相邻的露出的正方形的不锈钢片材表面的距离为0.05-1.0mm。
将防蚀处理处理好的不锈钢片材放入有三氯化铁蚀刻液的腐蚀槽中进行蚀刻,如实施例1一样,在不锈钢片材上蚀刻出均匀分布的边长为0.1-1.0mm正方形通孔。取出,用使用碱性水溶液去掉保护性的油墨层,然后用自来水漂洗,用去离子水清洗,晒干或烘干,得到一种硅橡胶和有通孔的不锈钢片材的层状复合物。将此层状复合物分切加工成直径为2-10mm的电触点,这种电触点的工作面上没有溢胶问题。
对比例2所得的电触点中的硅橡胶和不锈钢之间的粘结强度差,用手轻轻一拨,可以将不锈钢和硅橡胶分离开。一些电触点甚至出现不锈钢和硅橡胶自行分离的现象。而在实施例1中,所制得的电触点硅橡胶和不锈钢之间的粘合牢固,剥离硅橡胶和不锈钢时的粘合失效模式是内聚破坏。
对比例3
对比例3所采用的方法和对比例1相同,但选用的是一厚度为0.025mm、和不锈钢片材之间的180°剥离力约为0.25N/cm的单面的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所制得的500个直径为3.0mm的电触点中,有70%的电触点上有溢胶现象。这说明所选用的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与不锈钢片材之间的剥离力不足。
对比例4
对比例4所采用的方法和对比例1相同,但没有选用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而是使用一厚度为0.025mm的无粘合胶的聚酰亚胺薄膜。所制得的500所制得的500个直径为5.0mm的电触点中,只发现10个电触点上没有溢胶现象。
由此可见,由实施例1所制得的电触点,既没有对比例1、对比例3和对比例4中发生的溢胶问题,又没有对比例2中所发生的粘合失效问题。
实施例2
实施例2制备电触点的方法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所使用的硅橡胶混炼胶除了含有1.0wt%的过氧化物DCP,还含有10%-15%的混合四甲苯。和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方法一样,本实施例使用了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防止了溢胶现象的产生。
在制得电触点后,将电触点在真空烘箱中,抽真空至气压至0.1MPa,在50℃、100℃、150℃和200℃下各干燥0.5h,以除掉电触点中所含有的混合四甲苯以及其它可挥发性化合物。
由于混合四甲苯被除掉,相对于电触点的工作面(金属层的外表面),硅橡胶发生体积收缩而凹陷,电触点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所得到的凹陷深度h2在0.075-0.20mm的范围内。
实施例2所得的电触点,特别适合于气温变化大的应用场合。图2中的凹陷,可以抵消温度变化过大时硅橡胶所产生的热膨胀,以确保电触点的工作面可和其对应的PCB的“金手指”或双半月型金点等开关部件接触,从而接通PCB电路。
实施例3
实施例3和实施例2基本相同,但除掉电触点中混合四甲苯的方法是抽提法。本实施例使用了聚酰亚胺压敏胶粘带,所制得的电触点也无溢胶问题。
为了抽提掉电触点中混合四甲苯,本实施例通过对比试验,优选出用甲醇作为抽提剂。用甲醇作为抽提剂,橡胶和金属之间的粘合基本不因抽提而受到影响,抽提所用的能耗也少。将电触点放在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时间为2-4h,约虹吸20次以上。抽提完成后,取出,沥干,在70℃的烘箱中烘烤1h以除掉电触点中的甲醇或乙醇。用重量法评估,经这些抽提和烘干步骤后电触点的失重与原电触点中混合四甲苯的含量相等,因而可以确定电触点中的混合四甲苯被抽提除去了。
和实施例2所得的电触点一样,实施例3所得的电触点也特别适合于气温变化大的应用场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和实施1制备电触点的方法基本一致,除了在蚀刻时,在不锈钢片材上蚀刻出正三角形的通孔(如图3所示)、正六边形通孔(如图4所示)或圆形通孔(如图5所示)。
在用同样材质、厚度和硬度的不锈钢片材制备有均匀分布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通孔的不锈钢片材,进而制备的无溢胶问题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中,当边长和相邻的通孔之间的距离都一样的条件下,由有均匀分布的正三角形通孔的不锈钢片材制备的电触点的整体机械强度(以用手感觉起来抗弯曲能力来衡量)最大,由有均匀分布的正方形通孔的不锈钢片材制备的电触点的整体机械强度次之,由有均匀分布的正六角形通孔的不锈钢片材制备的电触点的整体机械强度最小。由此可见,这种类型的电触点的整体强度可通过通孔的类型和大小等来调节。
实施例5
将上述各实施例中制得的由有均匀分布的圆形通孔的不锈钢片材制备的电触点,进行化学镀镍,镍镀层的厚度在0.5-5μm之间,或者,先进行化学镀镍再进行化学镀金,镍镀层和金镀层的厚度分别在0.5-5μm之间和0.05-0.50μm之间。化学镀镍或化学镀镍和金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电触点工作面的接触电阻,特别是化学镀金后,可以明显降低电触点工作面的接触电阻,以提高电触点的电导通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由有多个通孔的金属薄片层和橡胶层经由热硫化成型紧密结合而成的直径为1-15mm的圆形层状复合物,其中,所述金属薄片层的厚度为0.005-0.5mm,所述层状复合物的厚度为0.1-5mm,所述橡胶层的外表面有多个横截面外接圆直径小于等于1mm、高度为0-4.75mm的圆柱形的、台柱型的、棱柱型或半球型的凸起;所述金属薄片层和橡胶层之间的结合牢固,且金属薄片层和橡胶层之间没有隔离层或过渡层;所述金属薄片中的通孔被橡胶填充但橡胶不凸出于金属薄片层的外表面;所述金属薄片层的外表面没有粘附的橡胶,没有溢胶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薄片层和橡胶之间的粘合牢固,金属薄片层和橡胶之间初始粘合的破坏模式和经过温度为85℃、相对湿度为85%、时间为168h的高温高湿老化试验后的粘合破坏模式,均为内聚破坏;把橡胶金属薄片上拉脱或剥离下来时,金属薄片的粘结表面上有橡胶的残胶的面积,不小于总粘合面积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薄片层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或随机分布的通孔型孔洞,金属薄片层的孔洞被橡胶部分或全部填充,金属薄片层的外表面没有粘附的橡胶或没有溢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片层的孔洞的孔径为50μm-1.0mm、孔间距为25μm-1.0mm、孔洞的横截面为轴对称的或中心对称的圆形、椭圆型、长方形、菱形、等腰梯形或正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是由天然橡胶、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二烯类橡胶、丙烯酸酯橡胶、聚氨酯橡胶、液体硅橡胶、固体硅橡胶、氟硅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是自粘性液体硅橡胶或自粘性固体硅橡胶;所述自粘性液体硅橡胶或自粘性固体硅橡胶是不需要对金属薄片进行增进粘合的预处理,在硫化成型时和金属薄片复合而获得牢固的粘合的液体硅橡胶或固体硅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在和金属薄片热硫化成型而复合在一起之前含有1wt%-50wt%的可挥发性物质、可被抽提的物质或可溶解物质;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在和金属薄片热硫化成型而复合在一起之前含有的可挥发性物质为沸点高于热硫化成型温度的有机溶剂或碘、均四甲苯、混合四甲苯、对二氯苯、苯酚、金刚烷、萘、蒽、菲、樟脑、薄荷醇或咖啡因;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橡胶在和金属薄片热硫化成型而复合在一起之前含有的可被抽提的物质或可溶解物质是水溶性无机盐或有机盐、表面活性剂、糖、脂肪、有机胺、醇胺、味精、氨基酸、草酸、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氯化石蜡、萘、四氢化萘、十氢化萘、三甲苯、均四甲苯、混合四甲苯、、六甲苯或沸点高于175℃的有机溶剂或油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金属薄片由铝、铁、钴、镍、铜、锌、锡、锰、钨、银、金或它们的合金构成的均质的或非均质的金属材料构成;所述金属薄片是一层金属材质的,或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层状复合而成的,所述金属薄片或含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薄片的内表面,或内表面和外表面或涂有一层平均厚度不大于1μ的粘合增进剂、偶联剂或底涂剂。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清洁处理:对厚度为0.005-0.5mm的光滑平整的金属片材进行清洗处理,除掉金属片材表面的灰尘、颗粒、油污和锈斑,保持金属片材表面干净;
防蚀处理:将一以聚酯或聚酰亚胺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与清洁的金属片材的一面贴合,把金属片材的一面全部保护起来,或者用保护性的油墨或涂层把金属片材的一面全部保护起来;在金属片材的另一面,用油墨或涂层把不需要蚀刻的部分保护起来,使需要蚀刻加工的金属表面曝露出来,以便为相适应的蚀刻剂所蚀刻成通孔型孔洞;
蚀刻:将防蚀处理处理好的金属片材放入腐蚀槽中进行蚀刻,用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在金属片材上蚀刻出通孔型孔洞,取出金属片材,使用溶剂或碱性水溶液去掉保护性的油墨或涂层,清洗干净;
增粘处理:当所用的橡胶为非自粘性橡胶时,将所得金属片材的与橡胶粘合的一面,或者将所得金属片材的两面,用增进金属片材与橡胶粘合强度的偶联剂、底涂剂或粘合增进剂处理,偶联剂、底涂剂或粘合增进剂处理在金属片材上沉积的干膜厚度小于1μm;当所用的橡胶为自粘性橡胶时,增粘处理这一步骤或不进行,所述的自粘性橡胶是与未经增粘处理的金属片材经热硫化成型就可形成牢固粘合的橡胶;
热硫化成型:将在防蚀处理中用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保护的把金属片材放入平底的模具模腔中,或者,把在防蚀处理中保护金属片材的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除去掉,并重新用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把金属片材的一面贴合,放入平底的模具模腔中,或者,将在防蚀处理时用保护性的油墨或涂层把金属片材的一面全部保护起来的金属片材的一面和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贴合,放入平底的模具模腔中,将含有硫化剂的橡胶混炼胶放在金属片材上,合模,进行热硫化成型,制得厚度为0.1-5mm的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所述耐热聚合物薄膜是在所用橡胶的硫化成型温度下,在15min内不发生显著收缩并保持固态的聚合物薄膜,或者是热变形温度高于所用橡胶的硫化成型温度的聚酯薄膜、聚氨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
分切:撕掉贴合在有孔洞的金属片材上的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或压敏胶粘片;对在橡胶中含有可挥发性物质或可被抽提的物质的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在分切加工之前或之后,通过加热的方式,或通过抽提的方式,抽提掉橡胶中所含有的可挥发性物质或可被抽提的物质;通过机械冲切或激光切割的方式,将有孔洞的金属片材和橡胶的层状复合物分切加工成直径为1-15mm的圆形层状复合物,即得到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以耐热聚合物薄膜为基材的压敏胶粘带与金属基材的180°剥离强度为1-15N/cm。
CN202011055242.2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259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5242.2A CN112259386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1/119505 WO2022068636A1 (zh) 2020-09-30 2021-09-22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US18/029,379 US20230360865A1 (en) 2020-09-30 2021-09-22 Rubber and metal composite electric contac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5242.2A CN112259386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9386A true CN112259386A (zh) 2021-01-22
CN112259386B CN112259386B (zh) 2023-09-08

Family

ID=7423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5242.2A Active CN112259386B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0865A1 (zh)
CN (1) CN112259386B (zh)
WO (1) WO202206863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63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1385A (zh) * 2023-03-15 2023-05-05 杭州芯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流释放测试座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8657B (zh) * 2022-06-15 2023-12-29 山东达驰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一种盆式绝缘子新型环氧树脂浇注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4715A1 (ja) * 2005-06-14 2006-12-21 Fuji Polymer Industries Co., Ltd. 金属箔一体導電ゴム
CN102176341A (zh) * 2010-12-28 2011-09-07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橡胶及其应用
CN104112609A (zh) * 2014-07-21 2014-10-22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耐电弧烧蚀的开关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216201A (ja) * 2013-04-25 2014-11-17 株式会社コバック 接点及びスイッチ
CN10620608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触点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40406A (zh) * 2016-08-30 2017-01-18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3873A (zh) * 2016-08-30 2017-02-1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或多层多孔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片材
CN106409539A (zh) * 2016-08-30 2017-02-1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206076060U (zh) * 2016-08-30 2017-04-0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WO2019087627A1 (ja) * 2017-11-06 2019-05-09 積水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接点部材および接点ゴムスイッチ並びに接点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10113644U (zh) * 2018-12-21 2020-02-2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金属与橡胶复合的电触点
CN111029181A (zh) * 2019-12-20 2020-04-17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镀的电触点
CN111048340A (zh) * 2019-12-20 2020-04-21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可靠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9386B (zh) * 2020-09-30 2023-09-08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4715A1 (ja) * 2005-06-14 2006-12-21 Fuji Polymer Industries Co., Ltd. 金属箔一体導電ゴム
CN102176341A (zh) * 2010-12-28 2011-09-07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橡胶及其应用
JP2014216201A (ja) * 2013-04-25 2014-11-17 株式会社コバック 接点及びスイッチ
CN104112609A (zh) * 2014-07-21 2014-10-22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耐电弧烧蚀的开关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3873A (zh) * 2016-08-30 2017-02-1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层或多层多孔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的复合片材
CN106340406A (zh) * 2016-08-30 2017-01-18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6088A (zh) * 2016-08-30 2016-12-07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触点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9539A (zh) * 2016-08-30 2017-02-1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206076060U (zh) * 2016-08-30 2017-04-0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WO2019087627A1 (ja) * 2017-11-06 2019-05-09 積水ポリ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接点部材および接点ゴムスイッチ並びに接点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10113644U (zh) * 2018-12-21 2020-02-25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金属与橡胶复合的电触点
CN111029181A (zh) * 2019-12-20 2020-04-17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镀的电触点
CN111048340A (zh) * 2019-12-20 2020-04-21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可靠性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63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南通万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1385A (zh) * 2023-03-15 2023-05-05 杭州芯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流释放测试座的制造方法及测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60865A1 (en) 2023-11-09
CN112259386B (zh) 2023-09-08
WO2022068636A1 (zh)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59386B (zh) 一种橡胶和金属的复合型电触点及其制备方法
US10026565B2 (en) Switch contact elemen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02354629A (zh) 麻面金属与橡胶复合导电粒
TWI362907B (en) The drilled porous resin base materia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orous resin base material with inner surface of pore which has been mad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JP6022963B2 (ja) 伸縮性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26491A (zh) 全板镀金板的制作工艺
JP3900732B2 (ja) 異方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438819B (zh) 线路板的加工方法及射频软硬结合板
US5924193A (en) Method of making mandrels and circuits therefrom
JPH0376600B2 (zh)
CN214043448U (zh) 一种无溢胶的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
CN104735899A (zh) 可挠式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384005B (zh) 一种用于镀金印刷电路板的导线蚀刻方法
CN212342490U (zh) 一种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
CN111048340A (zh) 一种提高橡胶和金属复合型电触点可靠性的方法
KR100632066B1 (ko) 인쇄 회로 기판 적층 방법
WO2013116876A2 (en) Sheet assembly with aluminum based electrodes
CN216491197U (zh) 具有防水性能的柔性线路板
KR100828490B1 (ko) 리드프레임 제조방법
JP3699420B2 (ja) 配線基板、その製造法及び測定装置
TWI573505B (zh)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thereof with extremely fine metal wiring
JP2012244104A (ja)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087989B2 (ja) 回路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344132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3990761A (zh) 一种柔性无芯3d印刷集成电路模压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