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2130A - 键盘乐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键盘乐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2130A
CN112242130A CN202010685012.8A CN202010685012A CN112242130A CN 112242130 A CN112242130 A CN 112242130A CN 202010685012 A CN202010685012 A CN 202010685012A CN 112242130 A CN112242130 A CN 112242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ortions
pair
case
musical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50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口弘和
大城淳
能登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42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2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ke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具备:键单元(4),具有分别连结着多个键的键连结部(13、16、19);以及下壳体(2),具有键前后方向的长度为第1长度的台座部(25)、和配置在上述台座部的上侧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长度短的第2长度的保持部(26),该保持部直接载置着上述键连结部。此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能够通过执行以下工序来制造:第1工序,使连结着键单元的多个键的键连结部载置到配置于下壳体2的台座部上的保持部,使上述键连结部的嵌合凸部(19b)嵌合到上述保持部的嵌合凹部(一对保持肋板之间);以及第2工序,使紧连部件(24)穿过设于上述键连结部的插入孔(31)而紧连到上述保持部的安装部(27)。

Description

键盘乐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钢琴或电子风琴等键盘乐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键盘乐器中,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已知有以下的构造:将具有连结着多个键的键连结部的键单元向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安装时,在将键连结部夹在下壳体的台座部与上壳体的凸起(boss)之间的状态下,将台座部和凸起通过螺钉紧连。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具备:键单元(4),具有分别连结着多个键的键连结部(13、16、19);以及下壳体(2),具有键前后方向的长度为第1长度的台座部(25)、和配置在上述台座部的上侧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长度短的第2长度的保持部(26),该保持部直接载置着上述键连结部。
此外,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键盘乐器,能够通过执行以下工序来制造:第1工序,使连结着键单元的多个键的键连结部载置到配置于下壳体2的台座部上的保持部,使上述键连结部的嵌合凸部(19b)嵌合到上述保持部的嵌合凹部(一对保持肋板之间);以及第2工序,使紧连部件(24)穿过设于上述键连结部的插入孔(31)而紧连到上述保持部的安装部(27)。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键盘乐器的A-A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的键盘乐器的键单元的主要部分分解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键单元从反面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键盘乐器中将下壳体和键单元的主要部分分解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键盘乐器的B-B向视中、将键单元安装于下壳体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在图6所示的键盘乐器中将向下壳体安装键单元的状态分解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6所示的键盘乐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键盘乐器的C-C向视中、向下壳体安装了键单元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键盘乐器的D-D向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键盘乐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键盘乐器中、将向下壳体安装上壳体的状态分解表示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应用了本发明的键盘乐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键盘乐器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乐器壳体1。该乐器壳体1具备下壳体2和上壳体3。下壳体2形成为上侧开放的在横向上较长的大致箱状。上壳体3的下侧开放,并且除了两侧部以外设有向前侧开放的开口部3a,被重叠配置在下壳体2上。在该上壳体3的上表面,设有操作面板3b。
在该乐器壳体1,如图1及图2所示,设有键单元4、显示部5、多个开关6及多个扬声器部7。显示部5是在上壳体3的操作面板3b上设置的平面型的显示面板,显示演奏所需要的信息。多个开关6设在上壳体3的操作面板3b上,用来调整音量及音色等乐音。多个扬声器部7设在上壳体3内的后部两侧,对应于键单元4的按键操作而产生乐音。
键单元4如图1~图4所示,具备第1白键单元8、第2白键单元9及黑键单元10,以从上壳体3的开口部3a向上方露出的状态被配置在乐器壳体1内。第1白键单元8是将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第1白键11分别通过第1弯曲部12可按键操作地连结到第1键连结部13而得到的,它们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在此情况下,第1键连结部13如图3及图4所示,沿着多个第1白键11的排列方向呈较长的带板状。多个第1弯曲部12的各一端部与多个第1白键11的各后端部的上部连结,多个第1弯曲部12的各另一端部与第1键连结部13连结,多个第1弯曲部12通过以这些各另一端部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挠曲变形,使多个第1白键11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第2白键单元9如图3及图4所示,具备分别配置在以规定间隔排列的第1白键单元8的多个第1白键11间的多个第2白键14。该第2白键单元9与第1白键单元8同样,是将多个第2白键14分别通过第2弯曲部15可按键操作地连结到第2键连结部16而得到的,它们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在此情况下,第2键连结部16也如图3及图4所示,与第1键连结部13同样,沿着多个第2白键14的排列方向呈较长的带板状。多个第2弯曲部15的各一端部与多个第2白键14的各后端部的下部连结,多个第2弯曲部15的各另一端部与第2键连结部16连结,多个第2弯曲部15通过以这些各另一端部为支点而在上下方向上挠曲变形,使多个第2白键14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黑键单元10如图3及图4所示,具备分别配置在第1白键单元9中的多个第1白键11与第2白键单元9中的多个第2白键14之间的多个黑键17。该黑键单元10与第1、第2白键单元8、9同样,是将多个黑键17分别通过第3弯曲部18可按键操作地连结到第3键连结部19而得到的,它们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
在此情况下,第3键连结部19如图3及图4所示,与第1键连结部13及第2键连结部16同样,沿着多个黑键17的排列方向呈较长的带板状。多个第3弯曲部18的各一端部与多个黑键17的各后端部的向下侧突出的部分连结,多个第3弯曲部18的各另一端部与第3键连结部19连结,多个第3弯曲部18通过这些各另一端部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挠曲变形,使多个黑键17在上下方向上摆动。
由此,键单元4如图5及图6所示,第1白键单元8中的多个第1白键11被从上方配置在第2白键单元9中的多个第2白键14间,第1白键单元8的第1键连结部13被重叠配置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上。在此情况下,多个第1弯曲部12和多个第2弯曲部15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在键排列方向上交替地错开且不相互接触地配置。
在此情况下,在第1白键单元8的第1键连结部13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如图5~图8所示,一对第1下突起13a沿着第1白键11的排列方向设置。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的上表面,沿着第2白键14的排列方向设有嵌合在第1键连结部13的一对第1下突起13a间的一对第2上突起16a。
此外,该键单元4如图5~图8所示,第1白键单元8中的多个第1白键11和第2白键单元9中的多个第2白键14被从上侧配置在黑键单元10中的多个黑键17之间,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重叠配置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上。在此情况下,多个第2弯曲部15和多个第3弯曲部18分别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在键排列方向上交替地错开而配置,以使得不相互接触。另外,黑键的第3弯曲部18中的键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白键的第1弯曲部12及第2弯曲部5中的键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窄。
在此情况下,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如图5~图8所示,沿着第2白键14的排列方向设有与第1键连结部13的一对第1下突起13a对应的一对第2下突起16b。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的上表面,沿着黑键17的排列方向设有嵌合到第2键连结部16的一对第2下突起16b间的一对第3上突起19a。
此外,在该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如图4、图6~图8所示,沿着黑键17的排列方向在规定的多个部位设有作为嵌合突起的一对第3下突起19b。这些一对第3下突起19b以比第1键连结部13的一对第1下突起13a与第2键连结部16的一对第2上突起16a的间隔稍窄的间隔设置。
在此情况下,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的规定的多个部位,如图4所示,上下贯通而设置有大致矩形的多个辅助卡止孔19c。这些多个辅助卡止孔19c用来将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的下表面的规定的多个部位设置的多个辅助钩16c分别卡止。
由此,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如图4及图5所示,重叠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上,当一对第3上突起19a嵌合在第2键连结部16的一对第2下突起16b间时,多个辅助钩16c分别被卡止于辅助卡止孔19c,从而被临时固定于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上。
该键单元4如图1及图2所示,在多个第1白键11、多个第2白键14及多个黑键17以从上壳体3的开口部3a向上方露出的状态,被组装在下壳体2内。在此情况下,在下壳体2内的底部,如图2、图5及图9所示,设有键安装部20、键导引部21、基板支承部22及止挡(stopper)安装部23。
键安装部20如图2、图5及图9所示,将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用多个第1小螺钉24安装,用来支承多个第1、第2白键11、14及多个黑键17,设在下壳体2内的底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的后部侧。
根据本发明,键单元4和下壳体2被用多个第1小螺钉24在下壳体2的内部以比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互固定轻的力被良好地固定。由此,具有能够进行由用户进行的良好的按键操作、并且能够减少能够从乐器壳体1的底面看到的紧连部件的数量这样的设计上的优点。
该键安装部20如图2、图5及图9所示,具备:台座部25,设在下壳体2内的底部,键的前后方向(键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第1长;一对保持肋板26,设在该台座部25上,是保持第3键连结部19的保持部,键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比第1长短的第2长;多个安装凸起27,是设在这一对保持肋板26间的安装部;加强肋板28,将一对保持肋板26加强;以及承接肋板29,用来承接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
台座部25如图2、图5及图9所示,是用来确保下壳体2的强度的加强台,在下壳体2的下侧呈开放的横长的箱状。即,该台座部2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与从键单元4的多个黑键17的各后端部到第3键连结部19的后端部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该台座部25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为比下壳体2的高度稍低的高度。
在台座部25的上侧,从台座部25突出设置的、作为键单元4的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如图2、图5~图9所示,在其各内表面紧贴着第3键连结部19的作为嵌合突起的一对第3下突起19的各外表面的状态下,嵌合配置有第3键连结部19的一对第3下突起19,一对保持肋板26在台座部25上的后部立起而设置。即,这一对保持肋板26的高度比下壳体2的外周部的上端稍高。
在作为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上侧,直接载置着键连结部13、16、1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下壳体2由树脂部件一体地成型。
根据其他实施例,还能够将下壳体2自身通过将多个部件结合来制作。例如,也可以使前侧部件与后侧部件结合来制作下壳体,或通过使右侧部件与左侧部件结合来制作下壳体。但是,在此情况下,需要使多个部件结合的额外的结合部件,还追加需要使多个部件结合的工序。即,如本发明的实施例那样将下壳体2一体地成型更为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样的一体成型的下壳体2自身,设有键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第1长的台座部25、和在上述台座部25的上侧突出配置的、键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上述第1长短的第2长的保持部26。并且,通过在该保持部26之上直接载置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良好地将下壳体2和键单元4(键盘)固定。这是通过实施本发明而得到的一个优点。
此外,保持部26(一对肋板26)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一对肋板26的肋板与肋板之间的长度)即第2长比键连结部13、16、19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即第3长短。第3长比第1长短。此外,保持部26(一对肋板26)以该第2长的宽度从台座部25突出,并且在键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制造工序中,在将键单元4向下壳体2配置时,容易知道配置的位置。这是通过实施本发明而得到的一个优点。
一对保持肋板26如图2、图5~图9所示,设在台座部25上,从而与直接立起设置在下壳体2的底部的情况相比,与台座部25的高度对应地,上下方向的长度变短,从成形用模具内拔出时的脱模变得容易。
由此,一对保持肋板26如图2、图5~图9所示,在其上端部配置有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重叠的状态中的第3键连结部19,当第3键连结部19的一对第3下突起19被嵌入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时,在使多个第1、第2白键11、14及多个黑键17位于比下壳体2的前侧的上端部靠上方的状态下保持为大致水平。
在此情况下,在一对保持肋板26中的后部侧(在图6中是左侧)的保持肋板26,如图2、图5~图9所示,在键排列方向上的规定的多个部位设有多个卡止孔26a。这些多个卡止孔26a用来将在黑键单元的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设置的多个钩部30分别卡止。多个钩部30对应于设在保持肋板26的多个卡止孔26a而分别设在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另外,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是,钩部30设在下壳体2侧,设在下壳体2侧的钩部30卡止的卡止孔26a设在键单元4侧。
由此,键单元4如图5~图8所示,当第3键连结部19的一对第3下突起19被嵌入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时,第3键连结部19的多个钩部30被插入到保持肋板26的多个卡止孔26a中而被卡止。因此,关于键单元4,第3键连结部19被一对保持肋板26限制位置而被临时固定,在该状态下,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被安装到一对保持肋板26。
作为安装部的多个安装凸起27如图2、图5及图9所示,将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通过作为紧连部件的多个第1小螺钉24安装。这些多个安装凸起27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沿着键排列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在台座部25上。
因此,这些多个安装凸起27如图2、图5及图9所示,与一对保持肋板26同样,设在台座部25上,从而与直接立起设置在下壳体2的底部的情况相比,对应于台座部25的高度而上下方向的长度变短,从成形用模具内拔出时的脱模变得容易。
这些多个安装凸起27分别如图2、图5及图9所示,呈大致圆柱状,在其上端面的中心部设有第1小螺钉24螺合的紧连孔即第1螺孔27a。在此情况下,在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各自,与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分别对应而设有多个第1小螺钉24分别插入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
由此,键单元4如图2、图5~图9所示,在第3键连结部19的一对第3下突起19被嵌入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多个钩部30被卡止在保持肋板26的多个卡止孔26a中而被临时固定的状态下,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被配置在多个安装凸起27上,设在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对应于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
因此,该键单元4如图2、图5~图9所示,多个第1小螺钉24分别被插入到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中,分别螺合到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中并被拧紧,从而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被安装于台座部25上的一对保持肋板26及多个安装凸起27。
加强肋板28如图2、图5~图7所示,用来将一对保持肋板26的强度加强,在位于一对保持肋板26的前侧(在图5中是左侧)的台座部25上设在键排列方向上的规定的多个部位。即,该加强肋板28从一对保持肋板26中的前侧(在图6中是左侧)的保持肋板26向前侧延伸,将前侧的保持肋板26加强。
承接肋板29如图2、图5~图7所示,当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被从上方不小心较强地推压时,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下部从上方抵接而承接,从而防止键单元4的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损坏。该承接肋板29以与多个加强肋板28的各面端部相连结的状态,位于台座部25的前端部上并沿着键排列方向设置。
另一方面,键导引部21如图2、图6、图7及图9所示,在下壳体2内的底部的前部立起而设置,分别插入到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内而将第1、第2白键11、14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导引,从而防止第1、第2白键11、14的横向摆动。在此情况下,多个黑键17通过未图示的键导引部被与第1、第2白键11、14同样地导引。
基板支承部22如图2、图6~图9所示,是对开关基板32进行支承的多个支承肋板,在台座部25的前侧(在图6中是左侧)、即与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对应的下壳体2的底部上立起而设置。在此情况下,开关基板32沿着键排列方向呈较长的带板状,被安装在基板支承部22上。
在该开关基板32的上表面,如图2、图6~图9所示,与设在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处的开关推压部11a、14a、17a分别对应而设有多个开关部33。这些多个开关部33当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被按键操作时,被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开关推压部11a、14a、17a推压而分别进行开关动作。
止挡安装部23如图2、图6~图9所示,安装着对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上限位置进行限制的毛毡等上限止挡34。该止挡安装部23被在位于基板支承部22的前侧(在图6中是左侧)的下壳体2的底部上设置的多个支承肋板23a支承。在该止挡安装部23的前端下部,安装着上限止挡34。
在此情况下,上限止挡34如图2、图6~图9所示,被沿着键排列方向设置,分别设在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处的各止挡部35从下侧抵接,从而限制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上限位置。
在此情况下,在下壳体2的底部上,如图2、图6~图9所示,沿着键排列方向设有毛毡等下限止挡36。该下限止挡36当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被按键操作时,分别设在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处的各止挡部35从上方抵接,从而限制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下限位置。
另一方面,上壳体3如图5、图10~图12所示,被用多个第2小螺钉37安装在下壳体2上。在此情况下,在下壳体2内,设有作为下侧安装部的多个下侧凸起38。这些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设在下壳体2的键安装部20的台座部25上的多个部位、与下壳体2的两侧部邻接的下壳体2的底部的多个部位、以及位于下壳体2的后部的下壳体2的底部的多个部位。
在此情况下,多个下侧凸起38中的位于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如图5、图10~图12所示,以与一对保持肋板26大致相同的高度设置在沿着键排列方向设在台座部25上的保持部即一对保持肋板26不连续的不连续部位、即一对保持肋板26相分离的多个部位。
这些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如图5、图10~图12所示,呈圆筒状。在这些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上端面,设有作为紧连部件的第2小螺钉37插入的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在该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的外周部,设有环状突起38b。在该环状突起38b的内周缘,被施以了倒角部38c,用来使得将作为后述的上侧安装部的上侧凸起40的下部容易地插入。
此外,多个下侧凸起38中,如图5、图10~图12所示那样设在与下壳体2的两侧部邻接的多个部位和位于下壳体2的后部的多个部位的多个下侧凸起38立起而设置在下壳体2的底部上,其高度被形成为与位于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此外,在上壳体3内,如图10~图12所示,设有与在下壳体2处设置的多个下侧凸起38对应的上侧安装部即多个上侧凸起40。即,这些多个上侧凸起40分别呈圆筒状,与位于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与下壳体2的两侧部邻接的多个下侧凸起38、以及位于下壳体2后部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分别设在上壳体3的上表面侧的内表面。
这些多个上侧凸起40分别如图10~图12所示,被形成为圆柱状,在这些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下端面的中心部,分别设有第2小螺钉37螺合的紧连孔即第2螺孔40a。在此情况下,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下端部的外径被形成为与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环状突起38b的内径相同的大小。由此,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下端部被倒角部38c导引而与多个下侧凸起38的上端部的环状突起38b嵌合。
在此情况下,在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如图5、图10~图12所示,在键排列方向的多个部位设有多个供上侧凸起40以接触或非接触状态插入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这些多个凸起插入孔41具备:U字形状的多个缺口部41a,设在第1、第2键连结部13、16的规定的多个部位,供多个上侧凸起40分别插入;以及多个圆形孔41b,设在第3键连结部19的规定的多个部位,供多个上侧凸起40分别插入。
由此,上壳体3如图10~图12所示,在被向下壳体2安装时,当重合于下壳体2上,则设于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穿过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与设于下壳体2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
即,该上壳体3如图10~图12所示,多个上侧凸起40中的与下壳体2的台座部25对应的多个上侧凸起40穿过设于键单元4的第1、第2键连结部13、16的多个缺口部41a及设于第3键连结部19的多个圆形孔41b,与设在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并且,其他多个上侧凸起40与在下壳体2的两侧部及后部侧设置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
此外,该上壳体3如图10~图12所示,在多个上侧凸起40与下壳体2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的状态下,当多个上侧凸起40被推压于多个下侧凸起38,则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下端部被嵌入到分别设在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上端部的各环状突起38b中,从而上壳体3被定位到下壳体2。
此外,该上壳体3如图10~图12所示,当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下端部分别嵌入到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环状突起38b中时,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第2螺孔40a与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分别对应,在该状态下多个第2小螺钉37从下壳体2的下侧穿过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与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第2螺孔40a分别螺合并拧紧,从而上壳体3被安装到下壳体2。
接着,对这样的键盘乐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组装该键盘乐器的情况下,首先,将键单元4的黑键单元10向下壳体2组装。此时,使下壳体2的多个键导引部(未图示)分别插入到黑键单元10的多个黑键17内,使多个黑键17的各止挡部35分别配置到设于下壳体2的上限止挡34与下限止挡36之间。
并且,使多个黑键17的各开关推压部17a与在下壳体2的基板支承部22处设置的开关基板32上的多个开关部33分别对应,将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向在下壳体2的台座部25上设置的一对保持肋板26安装。此时,使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与设在台座部25上的一对保持肋板26对应,将在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设置的作为嵌合突起的一对第3下突起19a嵌入到作为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间。
这样,设在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的多个钩部30被分别卡止到在一对保持肋板26中的位于后部侧的保持肋板26处设置的多个卡止孔26a中,第3键连结部19在被一对保持肋板26正确地定位的状态下被临时固定。此时,设于第3键连结部19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与设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的作为安装部的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分别对应。
此外,此时,在设于第3键连结部19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的各圆形孔41b与在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不连续部位即被分离的部位的台座部25上设置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的状态下,多个圆形孔41b的各缘部分别被设置在多个下侧凸起38的上端部,被配置在各环状突起38b上。
在该状态下,将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单元8、9向下壳体2组装。在此情况下,预先将第1白键单元8与第2白键单元组合。即,使第1白键单元8中的多个第1白键11从上方配置到第2白键单元9的多个第2白键14间,将第1白键单元8的第1键连结部13重叠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上。
此时,将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的上表面设置的一对第2上突起16a嵌入到在第1白键单元8的第1键连结部13的下表面设置的一对第1下突起13a间。由此,第1白键单元8的第1键连结部13被重叠安装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上。
在此状态下,设于第1键连结部13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与设于第2键连结部16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分别对应。此外,此时,设于第1键连结部13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的各缺口部41a与设于第2键连结部16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的各缺口部41a分别对应。
并且,将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与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重叠,将第1白键单元8和第2白键单元9向下壳体2组装。此时,首先,使第1白键单元8的多个第1白键11和第2白键单元9的多个第2白键14从上方配置到黑键单元10的多个黑键17间。
在此状态下,使下壳体2的多个键导引部21分别插入到第1、第2白键单元8、9的多个第1、第2白键11、14内,使多个第1、第2白键11、14处的各止挡部35分别配置到设于下壳体2的上限止挡34与下限止挡36之间。
并且,使多个第1、第2白键11、14的各开关推压部11a、14a与在下壳体2的基板支承部22设置的开关基板32上的多个开关部33分别对应,使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与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对应。
在此状态下,将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的上表面设置的一对第3上突起19a嵌入到在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的下表面设置的一对第2下突起16b之间。这样,在第2键连结部16的下表面设置的多个辅助钩16c分别卡止到在第3键连结部19设置的多个辅助卡止孔19c中,第2键连结部16在与第1键连结部13一起被正确地定位于第3键连结部19的状态下被临时固定。
在此状态下,在第1、第2白键单元8、9的第1、第2键连结部13、16处设置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与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处设置的第1小螺钉插入孔31分别对应,与在下壳体2的一对保持肋板26间设置的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分别对应。
此外,在此状态下,在第1、第2白键单元8、9的第1、第2键连结部13、16处设置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的各缺口部41a与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处设置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的各圆形孔41b分别对应,与在下壳体2的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不连续部位即被分离的部位的台座部25上设置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
并且,将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通过多个第1小螺钉24安装到下壳体2的一对保持肋板26。此时,使多个第1小螺钉24分别从上方插入到在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设置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中,使这些被插入的多个第1小螺钉24与在下壳体2的台座部25处设置的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螺合并拧紧。
由此,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被用多个第1小螺钉24正确且良好地安装到下壳体2的一对保持肋板26。即,第1白键单元8的第1键连结部13和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中,第2键连结部16的一对第2上突起16a被嵌入到第1键连结部13的一对第1下突起13a间。
此外,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和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中,第3键连结部19的一对第3上突起19a被嵌入到第2键连结部16的一对第2下突起16b间。此时,在第2键连结部16的下表面设置的多个辅助钩16c分别卡止于在第3键连结部19设置的多个辅助卡止孔19c,第2键连结部16被与第1键连结部13一起临时固定于第3键连结部19。
进而,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和下壳体2的一对保持肋板26中,作为第3键连结部19的嵌合突起的一对第3下突起19b被嵌入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此时,使在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设置的多个钩部30分别卡止于在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一方设置的多个卡止孔26a,将第3键连结部19临时固定于一对保持肋板26。
因此,当使多个第1小螺钉24穿过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第1小螺钉插入孔31而与设于下壳体2的台座部25的多个安装凸起27的各第1螺孔27a螺合并拧紧时,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被一对保持肋板26正确地定位,从而键单元4不会位置偏差,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被可靠地安装到一对保持肋板26。
即,此时,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在重叠的状态下,不会前后左右及上下地位移,被固定在台座部25上的一对保持肋板26。由此,在键单元4的多个第1、第2白键11、14及多个黑键17在键排列方向上不会不一致地良好地排列的状态下,将键单元4安装到下壳体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将黑键单元10安装到下壳体2侧后、将第1、第2白键单元8、9安装到下壳体2侧的例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通过使黑键单元10与第1、第2白键单元8、9相互连结而组装为键单元4后,将键单元4安装到下壳体2侧。
接着,将上壳体3安装到下壳体2上。此时,预先在上壳体3的上表面安装显示部5及多个开关6,在上壳体3内安装扬声器部7的扬声器(未图示)。在此状态下,将上壳体3重叠在下壳体2上。此时,使设于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与设于下壳体2的多个下侧凸起38分别对应。
即,当使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与位于下壳体2的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对应而配置时,使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以非接触状态插入到设于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中,将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下端部分别嵌入到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环状突起38b内。
由此,由于上侧凸起40相对于下侧凸起38被正确地定位,所以能够使上侧凸起40的第2螺孔40a与下侧凸起38的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正确地对应。因此,上侧凸起40被正确地安装到下侧凸起38,所以上壳体3被正确且可靠地固定到下壳体2。
此时,由于上侧凸起40的下端部被在环状突起38b的内周部设置的倒角部38c导引,所以上侧凸起40的下端部被可靠且良好地嵌入到环状突起38b内。由此,分别设于多个上侧凸起40的多个第2螺孔40a与分别设于位于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的多个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分别对应。
此外,此时,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中的除了与设在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对应的多个上侧凸起40以外的其他多个上侧凸起40,分别与邻接于下壳体2的两侧部的多个下侧凸起38以及位于下壳体2后部的多个下侧凸起38对应,多个上侧凸起40的下端部分别被嵌入到多个下侧凸起38的环状突起38b内。
在此情况下,上侧凸起40的下端部也被在环状突起38b的内周部设置的倒角部38c导引,上侧凸起40的下端部被可靠且良好地嵌入到环状突起38b内。由此,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第2螺孔40a与在下壳体2的底部设置的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分别对应。
在此状态下,将多个上侧凸起40用多个第2小螺钉37分别安装到多个下侧凸起38。此时,从下壳体2的下侧使多个第2小螺钉37插入到多个下侧凸起38内,插入到多个下侧凸起38的各第2小螺钉插入孔38a中。使该被插入的多个第2小螺钉37与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的各第2螺孔40a螺合并拧紧。由此,多个上侧凸起40被固定于多个下侧凸起38,上壳体3被可靠地安装到下壳体2。
在此情况下,与设在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对应的多个上侧凸起40穿过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而被固定到设在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因此,即使操作设于上壳体3的开关6或上壳体3被敲击而上壳体3振动,该振动也不传递给键单元4,所以能防止因上壳体3的振动带来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振动。
此外,多个下侧凸起38中的位于下壳体2的台座部25上的多个下侧凸起38与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对应而设置,上壳体3的多个上侧凸起40被插入到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多个凸起插入孔41中而被固定于多个下侧凸起38。因此,位于键单元4后方的乐器壳体1内的安装空间变宽,并且乐器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变短,能实现乐器壳体1的紧凑化。
接着,对用这样的键盘乐器演奏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此情况下,首先,操作多个开关6而选择音量及音色。在该状态下,若将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按键操作,则被按键操作的第1、第2白键11、14的第1、第2弯曲部12、15及黑键17的第3弯曲部18挠曲变形。由此,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以第1~第3弯曲部12、15、18为中心朝向下侧摆动。
此时,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开关推压部11a、14a、17a将开关基板32上的各开关部33推压,使其进行开关动作。由此,从扬声器部7发出与按键操作对应的乐音。然后,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止挡35与下限止挡36抵接,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下限位置被限制。
此外,当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向初始位置返回时,通过被推压了的开关基板32上的各开关部33的弹性复原力及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弹性复原力,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以第1~第3弯曲部12、15、18为中心朝向上方摆动。并且,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止挡35与上限止挡34抵接,上限位置被限制。由此,被按键操作了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回到初始位置。
此外,当键单元4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在通常的演奏中被按键操作时,即使第1~第3弯曲部12、15、18挠曲变形,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也不会与承接肋板29抵接,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以第1~第3弯曲部12、15、18为中心摆动。
在此情况下,当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被从上方较强地推压时,随着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挠曲变形,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与承接肋板29抵接。因此,承接肋板29不会使第1~第3弯曲部12、15、18超过必要地挠曲变形,所以能够防止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损坏。
这样,根据该键盘乐器,具备具有分别连结着多个键即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作为键连结部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键单元4、以及具有向上侧突出而配置有载置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作为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的台座部25的下壳体2,从而能够将键单元正确且良好地固定。
即,在该键盘乐器中,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被载置于在台座部25的上侧突出配置的一对保持肋板26,所以能够使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正确且可靠地固定到一对保持肋板26,由此能够将键单元4正确且良好地固定。
在此情况下,在该键盘乐器中,在下壳体2的台座部25上设有一对保持肋板26,从而与在下壳体2的底部直接设置一对保持肋板26的情况相比,能够对应于台座部25的高度而使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短,所以能够使从成形用模具内拔出时的脱模容易,由此能够良好地制作,能够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此外,在该键盘乐器中,在作为键连结部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中的被载置于作为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的第3键连结部19,设有嵌合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的作为嵌合突起的第3下突起19b,当使第3键连结部19载置到一对保持肋板26时,能够将第3键连结部19的第3下突起19b嵌入到一对保持肋板26间。由此,能够将第3键连结部19正确地定位于一对保持肋板26并临时固定,所以能够使组装作业改善。
此外,在该键盘乐器中,在作为键连结部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设有供作为紧连部件的第1小螺钉24插入的插入孔即第1小螺钉插入孔31,在一对保持肋板26间设有具有供第1小螺钉24螺合的紧连孔即第1螺孔27a的作为安装部的安装凸起27,从而能够将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通过第1小螺钉24可靠且牢固地固定到安装凸起27。
即,在该键盘乐器中,使第1小螺钉24从上方插入到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第1小螺钉插入孔31中,使该插入的第1小螺钉24与设于一对保持肋板26间的安装凸起27的第1螺孔27a螺合并拧紧,从而能够将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可靠且牢固地安装到一对保持肋板26。
此外,在该键盘乐器中,在作为键连结部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中的第3键连结部19设有钩部30,在一对保持肋板26中的一方的保持肋板26设有将第3键连结部19的钩部30卡止的卡止孔26a,从而当使第3键连结部19载置到一对保持肋板26并将第3键连结部19的第3下突起19b向一对保持肋板26间嵌入时,能够使第3键连结部19的钩部30卡止到保持肋板26的卡止孔26a中。
因此,在该键盘乐器中,当向一对保持肋板26安装第3键连结部19时,由于第3键连结部19的第3下突起19b被嵌入到一对保持肋板26间,并且第3键连结部19的钩部30被卡止到保持肋板26的卡止孔26a中,所以能够使第3键连结部19可靠地临时固定到一对保持肋板26,由此能够使组装作业进一步改善。
在此情况下,在该键盘乐器中,键单元4具有第1、第2白键单元8、9和黑键单元10,当第2白键单元9的第2键连结部16被配置到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上时,设于第2键连结部16的辅助钩16c被卡止到设于第3键连结部19的辅助卡止孔19c中,从而当使第2键连结部16载置于第3键连结部19时,能够使第2键连结部16的辅助钩16c卡止到第3键连结部19的辅助卡止孔19c中。
因此,在该键盘乐器中,当将第2键连结部16向第3键连结部19安装时,由于第2键连结部16的辅助钩16c被卡止到第3键连结部19的辅助卡止孔19c中,所以能够使第2键连结部16与第1键连结部13一起可靠地临时固定到第3键连结部19,由此也能够使组装作业进一步改善。
此外,在该键盘乐器中,在台座部25上设有将一对保持肋板26加强的加强肋板28,从而即使向一对保持肋板26安装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也能够将一对保持肋板26用加强肋板28加强以使一对保持肋板26不变形,由此也能够使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可靠且良好地固定到一对保持肋板26。
进而,在该键盘乐器中,在台座部25上设有当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后部被从上方推压时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后部抵接的承接肋板29,从而能够防止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损坏。
即,在该键盘乐器中,当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被从上方较强地推压时,能够随着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挠曲变形而使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各后端部抵接于承接肋板29。因此,承接肋板29不会使第1~第3弯曲部12、15、18超过必要地挠曲变形,所以能够防止第1~第3弯曲部12、15、18的损坏。
此外,在该键盘乐器的制造方法中,具备:第1工序,使连结着键单元4中的第1、第2白键11、14及黑键17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载置到被配置在下壳体2的台座部25上的作为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使第3键连结部19的嵌合凸部即一对第3下突起19b嵌合到作为保持部的嵌合凹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间;以及第2工序,将作为紧连部件的第1小螺钉24穿过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第1小螺钉插入孔31而紧连于保持部的安装部即安装凸起27。由此,组装作业性良好,并且能够将键单元4正确且良好地固定到下壳体2。
此外,通过具备在第2工序之后将相互卡合的下壳体2和上壳体3在上述键连结部的位置用第2小螺钉37固定的第3工序,即使是紧凑的电子乐器,也能够良好地将上壳体3、键盘和下壳体2相互固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而供上壳体3的上侧凸起40插入的凸起插入孔41具备设于第1、第2键连结部13、16的U字形状的缺口部41a和设于第3键连结部19的圆形孔41b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仅设置U字形状的缺口部,此外也可以在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仅设置圆形孔。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上壳体3的上侧凸起40向设于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凸起插入孔41插入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下壳体2的下侧凸起38向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的凸起插入孔41插入,此外也可以使上侧凸起40和下侧凸起38的两者插入。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台座部25上的保持部是一对保持肋板26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需要一定是一对保持肋板26,也可以是轨道状的保持部,其设有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设置的作为嵌合突起的一对第3下突起19b所嵌合的槽状的嵌合凹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黑键单元10的第3键连结部19的下表面设置的作为嵌合突起的一对第3下突起19b嵌合到台座部25上的作为保持部的一对保持肋板26间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一定需要是一对第3下突起19b,也可以是例如板状或柱状的嵌合突起。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在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一方设置卡止孔26a、使第3键连结部19的钩部30卡止到该卡止孔26a中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一对保持肋板26的一方设置卡止凸部,使第3键连结部19的钩部30卡止于该卡止凸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环状突起38b被形成为圆形状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一定需要环状突起是圆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或椭圆等形状。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键单元4的第1~第3键连结部13、16、19从上起依次重叠了第1键连结部13、第2键连结部16、第3键连结部19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从上起依次重叠第3键连结部19、第2键连结部16、第1键连结部13也可以。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包括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键单元,具有连结着多个键的键连结部;以及
下壳体,具有台座部和保持部,该保持部在上述台座部的上侧从上述台座部突出而配置;
上述键连结部被直接载置在上述保持部的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台座部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是第1长度;
上述保持部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是比上述第1长度短的第2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连结部的键前后方向的长度是比上述第2长度长且比上述第1长度短的第3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是多个肋板;
在上述键连结部,设有嵌合到上述多个肋板间的嵌合突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个肋板间,从上述保持部立起而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具有将紧连部件穿过设于上述键连结部的插入孔而紧连的紧连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键连结部,设有钩;
在上述多个肋板中的一方的肋板,设有将上述键连结部的上述钩卡止的卡止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台座部上,设有将上述多个肋板加强的加强肋板。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单元具有白键单元和黑键单元;
设于上述白键单元的白键连结部的辅助钩被卡止在设于上述黑键单元的黑键连结部的辅助卡止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键盘乐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台座部上,设有当上述键的后部被从上方推压时上述键所抵接的承接肋板。
10.一种制造键盘乐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执行以下工序来制造键盘乐器:
第1工序,使连结着键单元的多个键的键连结部载置到配置在下壳体的台座部上的保持部,使上述键连结部的嵌合凸部嵌合于上述保持部的嵌合凹部;以及
第2工序,使紧连部件穿过设于上述键连结部的插入孔而紧连于上述保持部的安装部。
CN202010685012.8A 2019-07-17 2020-07-16 键盘乐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2421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2033A JP7125014B2 (ja) 2019-07-17 2019-07-17 鍵盤楽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32033 2019-07-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130A true CN112242130A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5012.8A Pending CN112242130A (zh) 2019-07-17 2020-07-16 键盘乐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5308B2 (zh)
JP (2) JP7125014B2 (zh)
CN (1) CN11224213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5014B2 (ja) * 2019-07-17 2022-08-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37763B2 (ja) * 2019-07-17 2022-09-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038A (zh) * 2005-07-21 2007-01-24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JP2011043595A (ja) * 2009-08-20 2011-03-03 Casio Computer Co Ltd 電子鍵盤楽器
JP2011128507A (ja) * 2009-12-21 2011-06-30 Casio Computer Co Ltd 鍵盤楽器
JP2013015627A (ja) * 2011-07-01 2013-01-24 Casio Comput Co Ltd 鍵盤装置
CN103578829A (zh) * 2012-07-26 2014-02-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键输入装置
US20160133234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device and key unit
CN10898677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US20190096370A1 (en) * 2017-09-27 2019-03-28 Casio Computer Co., Ltd. Key unit and keyboard instr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7786B1 (ko) 1989-12-27 1993-08-19 가시오게이상기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악기를 위한 건반장치
KR970006172B1 (ko) 1992-08-10 1997-04-24 야마하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자악기용 건반장치
US6002078A (en) * 1992-08-10 1999-12-14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US5433131A (en) 1992-10-27 1995-07-18 Kabushiki Kaisha Kawai Gakki Seisakusho Keyboard cover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keyboard instrument
JP2636678B2 (ja) * 1993-06-05 1997-07-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H10171442A (ja) 1996-12-16 1998-06-26 Yamaha Corp 鍵盤楽器
JP3521791B2 (ja) * 1999-03-02 2004-04-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3743331B2 (ja) * 2001-08-30 2006-02-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4333509B2 (ja) * 2003-09-12 2009-09-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構造体
US7425672B2 (en) * 2004-12-24 2008-09-16 Yamaha Corporation Exterior structure for keyboard instrument
JP4247745B2 (ja) * 2004-12-24 2009-04-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の外装構造
US7420115B2 (en) 2004-12-28 2008-09-02 Yamaha Corporation Memory access controller for musical sound generating system
JP4534889B2 (ja) * 2005-07-20 2010-09-0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4899870B2 (ja) * 2007-01-05 2012-03-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の外装構造
JP5487767B2 (ja) 2009-07-09 2014-05-0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の鍵盤支持構造
JP5590502B2 (ja) 2010-04-12 2014-09-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5083381B2 (ja) * 2010-06-30 2012-11-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6040590B2 (ja) * 2012-06-27 2016-12-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回路及び鍵盤回路の検出方法
JP6405868B2 (ja) * 2014-10-09 2018-10-1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6123827B2 (ja) * 2014-11-10 2017-05-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6323574B2 (ja) 2017-01-16 2018-05-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7137763B2 (ja) * 2019-07-17 2022-09-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JP7125014B2 (ja) * 2019-07-17 2022-08-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1038A (zh) * 2005-07-21 2007-01-24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JP2011043595A (ja) * 2009-08-20 2011-03-03 Casio Computer Co Ltd 電子鍵盤楽器
JP2011128507A (ja) * 2009-12-21 2011-06-30 Casio Computer Co Ltd 鍵盤楽器
JP2013015627A (ja) * 2011-07-01 2013-01-24 Casio Comput Co Ltd 鍵盤装置
CN103578829A (zh) * 2012-07-26 2014-02-1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键输入装置
US20160133234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device and key unit
CN10898677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键盘乐器
US20190096370A1 (en) * 2017-09-27 2019-03-28 Casio Computer Co., Ltd. Key unit and keyboard instru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20151A1 (en) 2021-01-21
JP7400897B2 (ja) 2023-12-19
JP2021018266A (ja) 2021-02-15
US11335308B2 (en) 2022-05-17
JP2022160628A (ja) 2022-10-19
JP7125014B2 (ja) 2022-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72942B2 (ja) 鍵盤楽器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鍵盤楽器
JP7400897B2 (ja) 鍵盤楽器
EP1865492B1 (en) Keyboard apparatus
CN106098041B (zh) 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键盘装置以及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释放传递构件的安装结构
KR102458792B1 (ko) 차량 번호판 체결장치
US712606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operation button
US5934453A (en) Key top holding structure
US6087575A (en) Keyboard device for keyboard-based musical instrument
JP4135296B2 (ja) 鍵盤装置
JP7416189B2 (ja) 鍵盤楽器
KR102518341B1 (ko) 조립식 키보드
CN111429869B (zh) 乐器
JP3748683B2 (ja) キートップ取付け構造
CN219676875U (zh) 键盘单元
CN215773923U (zh) 一种线路板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123246U (zh) 后盖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709717B2 (en)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keyboard instrument
JP5829874B2 (ja) 電子鍵盤楽器のコントロールパネル支持構造
JP2001215968A (ja) 鍵盤装置
JP2001215967A (ja) 鍵盤装置
KR20220112554A (ko) Ffc용 커넥터
JP2022113247A (ja) 電子機器の筐体
JPH11327540A (ja) 鍵盤楽器の鍵盤装置
JPH0820868B2 (ja)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KR20070016816A (ko) 전자제품의 스위치용 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