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0690B -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0690B
CN112210690B CN202010896203.9A CN202010896203A CN112210690B CN 112210690 B CN112210690 B CN 112210690B CN 202010896203 A CN202010896203 A CN 202010896203A CN 112210690 B CN112210690 B CN 112210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electrical contact
graphene oxide
powder
chrom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6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0690A (zh
Inventor
张毅
周孟
安俊超
李丽华
田保红
宋克兴
万欣娣
王智勇
贾延琳
李旭
刘勇
付明
张晓辉
王冰洁
耿永峰
班宜杰
张鹏飞
梁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8962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0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0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0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0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0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12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 B22F3/14Both compacting and sintering simultaneous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98Graphene 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4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powder metallurgy
    • C22C1/05Mixtures of metal powder with non-metallic powder
    • C22C1/058Mixtures of metal powder with non-metallic powder by reaction sintering (i.e. gasless reaction starting from a mixture of solid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2/00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01H1/025Composite material having copper as the bas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01H1/027Composite material containing carbon particles or fib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20Graphene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perties
    • C01B2204/30Pur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4/00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graphene
    • C01B2204/20Graphene characterized by its properties
    • C01B2204/32Size or surface are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通过在铜铬混合金属粉末中加入负载有稀土元素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真空热压烧结,不仅能够克服氧化石墨烯与铜基体亲和力差、界面结合力差和氧化石墨烯导电能力差的问题,通过在石墨烯/金属界面处引入纳米粒子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而且稀土元素能够增强石墨烯的表面活性和界面粘结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Description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序度负载型GO原位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高强高导性、热稳定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作电触头材料。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的铜基复合材料,可综合发挥铜和其他材料的优良性能,提高电触头的综合性能。铬具有熔点高、硬度高、截流值小的特性,而且对氧具有很大的亲和性,保证了真空开关触头良好的吸气能力。因此,铜铬触头材料的分断能力强,适用于中压大功率领域。
石墨烯是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晶体结构。而且石墨烯是已知二维材料中强度和硬度最高的晶体结构,经计算其理论弹性模量高达1.1TPa,抗拉强度可达130GPa。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如氧化石墨烯作为理想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石墨烯与铜基体的亲和力和界面结合力很差,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在铜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界面的润湿性一直制约着其应用。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氧化石墨烯通常在相对复杂、苛刻的环境中制得,不仅制备成本较高,产品纯度低,杂质含量高,而且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存在粒径尺寸相对较大,氧化程度较低,内部具有孔洞、缺陷结构,进而抗拉强度低,综合性能差的缺陷。且现有技术中的氧化石墨烯均没有负载结构。
因此,如何快速、便捷地制备出一种氧化程度高,性能优异的功能化合物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并将其很好的添加、结合入铜铬触头材料来改善成品触头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品粒径较小,功能化合物负载量大,且均匀度好,产品纯度较高,微观形貌规律,无缺陷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并将该负载型氧化石墨烯与铜、铬复合金属进行充分的结合,以制备出一种硬度、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得到显著提高,综合性能优异的电触头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0.3wt%的GO,1.5-3.5wt%的纳米CeO2粒子,该纳米CeO2粒子负载于GO的表面,30%的铬,余量为铜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优选的,所述纯铜粉的粒径为2-5μm,铬粉的粒径为44μm。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1-1.5g:25-30ml:0.5-1g:6-9g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高纯石墨粉、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备用;
步骤二、依次将步骤一称取的浓硫酸、硝酸钠和高纯石墨粉加入三口瓶中,在冰水浴且不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0-5℃进行第一阶段反应25-40min,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高锰酸钾分为三份,按照每间隔8-12min添加一份的方式,在连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10-20℃反应1.5-2.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升温至30-40℃反应2.5-3.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再次升温至85-95℃,并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第四阶段反应25-35min,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三、向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于33℃水浴条件下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棕黄色,然后,再向混配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搅拌均匀后,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洗涤15-25次,直至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SO4 2-,之后,向离心后的下层沉淀中加入去离子水,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水洗15-25次,直至离心水洗后所得上部溶液的PH为5.5-6.5,且上部溶液中检测不到Cl-,然后,将所得沉淀物置于70-90℃温度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处理20-30h,制得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四、按照20mg:1mmol:0.7-1.2ml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步骤三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铈和氨水,之后,将称取的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硝酸铈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加入称取的氨水,于200-250℃条件下进行反应20-30h,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反应产物,并对所得沉淀进行真空干燥,制得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五、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铬粉、66.2-68.2%的纯铜粉以及1.8-3.8%步骤四制得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之后,将称取的铬粉和纯铜粉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3.5-4.5h,制得混合金属粉,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称取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金属粉加入到该悬浮液中,并对所得混合物料进行机械搅拌1.5-3h,然后,转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20-30h,之后,制得混合粉体,备用;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得的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置于真空度为0.06-1Pa的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控制烧结炉内的升温速率为8-11 °C/min,升温的同时不断在石墨模具上进行单轴加压,待炉内温度升高至650℃时,控制石墨模具上的单轴压力为30MPa,保压1h后卸压,继续升温至950℃后开始保温,1h后随炉冷却,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试样,即得成品电触头材料。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采用0.1mol/ml的BaCl2溶液进行上清液中SO4 2-的检测。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采用0.1mol/ml的AgNO3溶液进行上部溶液中Cl-的检测。
优选的,在步骤五中,所述球磨时的球料比为5:1,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
优选的,在步骤六中,所采用的真空冷冻干燥机为Lg-0.2型真空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时的冷冻温度为-20℃,冷阱温度为-40℃。
优选的,在步骤七中,所采用的烧结炉为ZT-120-22Y型多功能烧结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备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充分综合发挥了铜、铬、氧化石墨烯和氧化铈四种材料的优势,纳米稀土氧化物粒子不仅能够增强GO的表面活性,而且也能对界面起到钉扎强化作用,从而使铜铬电触头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所制得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了390Mpa以上,硬度达到了170HBW以上,致密度达到98.5%以上,导电率达到了62%IACS以上,综合性能优异,能较好的满足电触头材料的使用要求。
2、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在铜铬混合粉体中添加一定量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稀土氧化物粒子,因氧化石墨烯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环氧基和羧基等亲水基团,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分散性和表面活性,能够在混料时优化结合界面,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但在提高界面结合能力的同时,由于官能团的大量存在,石墨烯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有所下降,为此,采用950℃真空高温烧结的制备方式,在真空高温烧结过程中氧化石墨烯转变为还原氧化石墨烯,失去部分官能团,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由于含氧基团的失去和碳骨架的重构,使得其电导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成品材料导电性也得到提高。同时,稀土元素氧化物的加入能够增强GO的表面活性并提高GO/金属界面的粘结性。
3、本发明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来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整个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步骤较少,安全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呈现形状规则的纳米片状结构,长宽尺寸分别为30-100nm与20-70nm,厚度为10-20nm,后续经纳米稀土氧化物粒子负载后,其片径也不超过100nm,且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规则,呈现内部无孔洞等缺陷的规则蜂窝状层网编织结构,产品纯度高达99.5-99.8%,基本不含杂质,同时,成品氧化石墨烯的氧化程度较高,使其抗拉强度和硬度均得到显著提高,综合性能优优良,相较于外购的氧化石墨烯,制备成本大幅下降,性能显著提高,可推广性强。
4、本发明通过将氧化石墨烯制备成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采用溶剂环境介质、超声分散、机械搅拌等措施,结合氧化石墨烯自身的还原带来的官能团和结构改变,解决了其与铜基体亲和力差、界面结合力差、氧化石墨烯导电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成品纳米氧化石墨烯原位强化型铜铬电触头材料硬度较高,且抗拉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综合性能比同类型产品更加优越。
5、本发明制备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不但导电率和强度提高,而且高温下的电接触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综合性能更加优越。同时,在真空热压烧结过程还使得部分C原子与Cr结合原位生成Cr3C2,对烧结态触头材料起到了强化作用。
6、本发明制备的铜铬电触头材料,能够迎合中压真空开关触头市场的需求,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改善后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且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0.3wt%的GO,1.5-3.5wt%的纳米CeO2粒子负载于GO的表面,30%的铬,余量为铜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中,所述纯铜粉的粒径为2-5μm,铬粉的粒径为44μm。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由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片,而后将金属混合粉末与负载有纳米氧化铈粒子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混合,冷冻干燥,然后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制得。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1-1.5g:25-30ml:0.5-1g:6-9g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高纯石墨粉、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本步骤包括以下各步骤张称取各原料的计算方法是(称取量=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
步骤二、依次将步骤一称取的浓硫酸、硝酸钠和高纯石墨粉加入三口瓶中,在冰水浴且不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0-5℃进行第一阶段反应25-40min,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高锰酸钾分为三份,按照每间隔8-12min添加一份的方式,在连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10-20℃反应1.5-2.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升温至30-40℃反应2.5-3.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再次升温至85-95℃,并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第四阶段反应25-35min,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三、向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于33℃水浴条件下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棕黄色,然后,再向混配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搅拌均匀后,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洗涤15-25次,去除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取离心后上清液,加入0.1mol/ml的BaCl2溶液检测SO4 -离子是否去除干净,直至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SO4 2-,之后,向离心后的下层沉淀中加入去离子水,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水洗15-25次,直至离心水洗后所得上部溶液的用PH试纸检测到溶液PH为5.5-6.5,并用0.1mol/ml的AgNO3溶液检测Cl-离子是否去除干净,使上部溶液中检测不到Cl-,然后,将所得沉淀物置于70-90℃温度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处理20-30h,制得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四、按照20mg:1mmol:0.7-1.2ml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步骤三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铈和氨水,之后,将称取的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硝酸铈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加入称取的氨水,于200-250℃条件下进行反应20-30h,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反应产物,并对所得沉淀进行真空干燥,制得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五、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铬粉、66.2-68.2%的纯铜粉以及1.8-3.8%步骤四制得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之后,将称取的铬粉和纯铜粉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3.5-4.5h,所述球磨时的球料比为5:1,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制得混合金属粉,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称取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金属粉加入到该悬浮液中,并对所得混合物料进行机械搅拌1.5-3h,然后,转置于Lg-0.2型真空冷冻干燥机中,控制冷冻干燥时的冷冻温度为-20℃,冷阱温度为-40℃,进行冷冻干燥20-30h,之后,制得混合粉体,备用;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得的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置于真空度为0.06-1Pa的ZT-120-22Y型多功能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控制烧结炉内的升温速率为8-11 °C/min,升温的同时不断在石墨模具上进行单轴加压,待炉内温度升高至650℃时,控制石墨模具上的单轴压力为30MPa,保压1h后卸压,继续升温至950℃后开始保温,1h后随炉冷却,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试样,即得成品电触头材料。
性能测试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自制氧化石墨烯组织结构。使用流体静力天平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并计算烧结态试样的致密度。使用Sigma2008B1数字电导率仪测试烧结态试样的导电率。采用HB-3000B布氏硬度计,按照GB/T231.1-2009的规定进行布氏硬度测试。利用JF04C电接触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直流载荷条件下的电接触性能测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态试样和电接触测试后试样的微观组织。
本发明在铜、铬混合粉体中添加负载有稀土氧化物纳米粒子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氧化石墨烯在结构上存在大量的羟基、环氧基和羧基等亲水基团,这些基团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分散性和表面活性,并且能够优化结合界面从而提高复合材料性能。
本发明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铜铬电触头材料的基础上添加氧化石墨烯负载稀土元素化合物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在真空高温烧结过程中失去部分官能团转变为还原氧化石墨烯,另外,稀土氧化物纳米粒子能够增强GO的表面活性和界面粘结性。高温烧结中部分C原子与Cr结合原位生成Cr3C2, 稀土元素氧化物和Cr3C2对触头材料的综合作用,强化作用明显。
实施例1
制备尺寸为Φ50 mm×15 mm,1.5CeO2/0.3GO/Cu30Cr电触头材料。
具体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按照1g:25ml:0.5g:6g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高纯石墨粉、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备用;
步骤二、依次将步骤一称取的浓硫酸、硝酸钠和高纯石墨粉加入三口瓶中,在冰水浴且不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3℃进行第一阶段反应30min,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高锰酸钾分为三份,按照每间隔10min添加一份的方式,在连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10℃反应2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升温至30℃反应3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再次升温至90℃,并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第四阶段反应30min,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三、向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于33℃水浴条件下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棕黄色,然后,再向混配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搅拌均匀后,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洗涤20次,去除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取离心后上清液,加入0.1mol/ml的BaCl2溶液检测SO4 -离子是否去除干净,直至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SO4 2-,之后,向离心后的下层沉淀中加入去离子水,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水洗20次,直至离心水洗后所得上部溶液的用PH试纸检测到溶液PH为6,并用0.1mol/ml的AgNO3溶液检测Cl-离子是否去除干净,使上部溶液中检测不到Cl-,然后,将所得沉淀物置于80℃温度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处理25h,制得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四、按照20mg:1mmol:0.7-1.2ml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步骤三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铈和氨水,之后,将称取的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硝酸铈加入600ml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加入9ml氨水,于220℃条件下进行反应24h,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反应产物,并对所得沉淀进行真空干燥,80℃真空干燥12h,制得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五、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铬粉、68.2%的纯铜粉以及1.8%步骤四制得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纯铜粉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68.2%=165.64g,铬粉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30%=72.86g,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0.3%=0.73g,氧化铈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5g/cm3×1.5%=3.64g,则六水合硝酸铈的量为3.9g。之后,将称取的铬粉和纯铜粉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4h,所述球磨时的球料比为5:1,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制得混合金属粉,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称取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加入600ml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金属粉加入到该悬浮液中,并对所得混合物料进行机械搅拌2.5h,然后,转置于Lg-0.2型真空冷冻干燥机中,控制冷冻干燥时的冷冻温度为-20℃,冷阱温度为-40℃,进行冷冻干燥24h,之后,制得1.5CeO2/0.3GO/Cu30Cr混合粉体,备用;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得的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置于真空度为0.08Pa的ZT-120-22Y型多功能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控制烧结炉内的升温速率为8 °C/min,升温的同时不断在石墨模具上进行单轴加压,待炉内温度升高至650℃时,控制石墨模具上的单轴压力为30MPa,保压1h后卸压,继续升温至950℃后开始保温,1h后随炉冷却,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试样,即得成品电触头材料。
步骤八、性能测试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成品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如下: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制氧化石墨烯组织结构。使用流体静力天平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并计算烧结态试样的致密度。使用Sigma2008B1数字电导率仪测试烧结态试样的导电率。采用HB-3000B布氏硬度计,按照GB/T231.1-2009的规定进行布氏硬度测试。利用JF04C电接触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直流载荷条件下的电接触性能测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态试样和电接触测试后试样的微观组织。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2
制备尺寸为Φ50 mm×15 mm,掺杂0.3%氧化石墨烯的0.3GO/Cu30Cr电触头材料。
具体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按照1.3g:30ml:1g:9g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高纯石墨粉、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备用;
步骤二、依次将步骤一称取的浓硫酸、硝酸钠和高纯石墨粉加入三口瓶中,在冰水浴且不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5℃进行第一阶段反应40min,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高锰酸钾分为三份,按照每间隔8min添加一份的方式,在连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20℃反应2.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升温至40℃反应2.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再次升温至95℃,并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第四阶段反应35min,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三、向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于33℃水浴条件下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棕黄色,然后,再向混配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搅拌均匀后,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洗涤25次,去除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取离心后上清液,加入0.1mol/ml的BaCl2溶液检测SO4 -离子是否去除干净,直至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SO4 2-,之后,向离心后的下层沉淀中加入去离子水,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水洗15次,直至离心水洗后所得上部溶液的用PH试纸检测到溶液PH为5.5,并用0.1mol/ml的AgNO3溶液检测Cl-离子是否去除干净,使上部溶液中检测不到Cl-,然后,将所得沉淀物置于90℃温度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处理20h,制得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四、按照20mg:1mmol:0.7-1.2ml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步骤三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铈和氨水,之后,将称取的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硝酸铈加入600ml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加入15ml氨水,于200℃条件下进行反应30h,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反应产物,并对所得沉淀进行真空干燥,80℃真空干燥12h,制得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五、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铬粉、67.2%的纯铜粉以及2.8%步骤四制得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纯铜粉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3g/cm3×67.2%=162.82g,铬粉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3g/cm3×30%=72.69g,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3g/cm3×0.3%=0.73g,氧化铈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3g/cm3×2.5%=6.06g,则六水合硝酸铈的量为6.5g。之后,将称取的铬粉和纯铜粉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3.5h,所述球磨时的球料比为5:1,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制得混合金属粉,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称取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加入600ml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金属粉加入到该悬浮液中,并对所得混合物料进行机械搅拌3h,然后,转置于Lg-0.2型真空冷冻干燥机中,控制冷冻干燥时的冷冻温度为-20℃,冷阱温度为-40℃,进行冷冻干燥30h,之后,制得2.5CeO2/0.3GO/Cu30Cr混合粉体,备用;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得的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置于真空度为0.06Pa的ZT-120-22Y型多功能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控制烧结炉内的升温速率为10 °C/min,升温的同时不断在石墨模具上进行单轴加压,待炉内温度升高至650℃时,控制石墨模具上的单轴压力为30MPa,保压1h后卸压,继续升温至950℃后开始保温,1h后随炉冷却,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试样,即得成品电触头材料。
步骤八、性能测试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成品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如下: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制氧化石墨烯组织结构。使用流体静力天平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并计算烧结态试样的致密度。使用Sigma2008B1数字电导率仪测试烧结态试样的导电率。采用HB-3000B布氏硬度计,按照GB/T231.1-2009的规定进行布氏硬度测试。利用JF04C电接触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直流载荷条件下的电接触性能测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态试样和电接触测试后试样的微观组织。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3
制备尺寸为Φ50 mm×15 mm,掺杂0.5%自制氧化石墨烯的0.5GO/Cu30Cr电触头材料。
具体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按照1.5g:25ml:0.8g:8g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高纯石墨粉、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备用;
步骤二、依次将步骤一称取的浓硫酸、硝酸钠和高纯石墨粉加入三口瓶中,在冰水浴且不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0℃进行第一阶段反应25min,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高锰酸钾分为三份,按照每间隔12min添加一份的方式,在连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15℃反应1.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升温至30℃反应3.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再次升温至85℃,并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第四阶段反应25min,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三、向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于33℃水浴条件下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棕黄色,然后,再向混配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搅拌均匀后,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洗涤15次,去除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取离心后上清液,加入0.1mol/ml的BaCl2溶液检测SO4 -离子是否去除干净,直至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SO4 2-,之后,向离心后的下层沉淀中加入去离子水,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水洗25次,直至离心水洗后所得上部溶液的用PH试纸检测到溶液PH为6.5,并用0.1mol/ml的AgNO3溶液检测Cl-离子是否去除干净,使上部溶液中检测不到Cl-,然后,将所得沉淀物置于70℃温度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处理30h,制得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四、按照20mg:1mmol:0.7-1.2ml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步骤三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铈和氨水,之后,将称取的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硝酸铈加入600ml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加入20ml氨水,于250℃条件下进行反应20h,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反应产物,并对所得沉淀进行真空干燥,80℃真空干燥12h,制得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五、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铬粉、66.2%的纯铜粉以及3.8%步骤四制得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纯铜粉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66.2%=160g,铬粉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30%=72.51g,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0.3%=0.72g,氧化铈的量=试样体积×理论密度×添加的比例=29.44cm3×8.21g/cm3×3.5%=8.46g,则六水合硝酸铈的量为8.68g。之后,将称取的铬粉和纯铜粉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4.5h,所述球磨时的球料比为5:1,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制得混合金属粉,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称取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加入600ml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金属粉加入到该悬浮液中,并对所得混合物料进行机械搅拌1.5h,然后,转置于Lg-0.2型真空冷冻干燥机中,控制冷冻干燥时的冷冻温度为-20℃,冷阱温度为-40℃,进行冷冻干燥20h,之后,制得3.5CeO2/0.3GO/Cu30Cr混合粉体,备用;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得的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置于真空度为1Pa的ZT-120-22Y型多功能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控制烧结炉内的升温速率为11°C/min,升温的同时不断在石墨模具上进行单轴加压,待炉内温度升高至650℃时,控制石墨模具上的单轴压力为30MPa,保压1h后卸压,继续升温至950℃后开始保温,1h后随炉冷却,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试样,即得成品电触头材料。
步骤八、性能测试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成品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如下: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制氧化石墨烯组织结构。使用流体静力天平利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量并计算烧结态试样的致密度。使用Sigma2008B1数字电导率仪测试烧结态试样的导电率。采用HB-3000B布氏硬度计,按照GB/T231.1-2009的规定进行布氏硬度测试。利用JF04C电接触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直流载荷条件下的电接触性能测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态试样和电接触测试后试样的微观组织。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为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的性能对比图表
Figure 943859DEST_PATH_IMAGE002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在硬度、抗拉强度、导电率等方面性能优异,且致密度较高,综合性能优异。

Claims (7)

1.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0.3wt%的GO,1.5-3.5wt%的纳米CeO2粒子,该纳米CeO2粒子负载于GO的表面,30%的铬,余量为铜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该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1-1.5g:25-30ml:0.5-1g:6-9g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高纯石墨粉、浓硫酸、硝酸钠和高锰酸钾,备用;
步骤二、依次将步骤一称取的浓硫酸、硝酸钠和高纯石墨粉加入三口瓶中,在冰水浴且不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为0-5℃进行第一阶段反应25-40min,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高锰酸钾分为三份,按照每间隔8-12min添加一份的方式,在连续搅拌条件下,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10-20℃反应1.5-2.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升温至30-40℃反应2.5-3.5h,之后,控制反应体系再次升温至85-95℃,并向其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第四阶段反应25-35min,得到反应产物,备用;
步骤三、向步骤二得到的反应产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于33℃水浴条件下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棕黄色,然后,再向混配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搅拌均匀后,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洗涤15-25次,直至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检测不到SO4 2-,之后,向离心后的下层沉淀中加入去离子水,于4000rmp的离心转速条件下进行离心水洗15-25次,直至离心水洗后所得上部溶液的PH为5.5-6.5,且上部溶液中检测不到Cl-,然后,将所得沉淀物置于70-90℃温度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处理20-30h,制得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四、按照20mg:1mmol:0.7-1.2ml的用量配比,分别称取步骤三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六水合硝酸铈和氨水,之后,将称取的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硝酸铈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制得悬浮液,然后,将悬浮液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加入称取的氨水,于200-250℃条件下进行反应20-30h,之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多次离心洗涤反应产物,并对所得沉淀进行真空干燥,制得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备用;
步骤五、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30%的铬粉、66.2-68.2%的纯铜粉以及1.8-3.8%步骤四制得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之后,将称取的铬粉和纯铜粉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3.5-4.5h,制得混合金属粉,备用;
步骤六、将步骤五称取的负载型氧化石墨烯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之后,将步骤五制得的混合金属粉加入到该悬浮液中,并对所得混合物料进行机械搅拌1.5-3h,然后,转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20-30h,之后,制得混合粉体,备用;
步骤七、将步骤六制得的混合粉体转移至石墨模具中,再将石墨模具置于真空度为0.06-1Pa的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热压烧结,控制烧结炉内的升温速率为8-11°C/min,升温的同时不断在石墨模具上进行单轴加压,待炉内温度升高至650℃时,控制石墨模具上的单轴压力为30MPa,保压1h后卸压,继续升温至950℃后开始保温,1h后随炉冷却,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试样,即得成品电触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纯铜粉的粒径为2-5μm,铬粉的粒径为44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采用0.1mol/ml的BaCl2溶液进行上清液中SO4 2-的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采用0.1mol/ml的AgNO3溶液进行上部溶液中Cl-的检测。
5.根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所述球磨时的球料比为5:1,球磨机转速为35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所采用的真空冷冻干燥机为Lg-0.2型真空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时的冷冻温度为-20℃,冷阱温度为-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七中,所采用的烧结炉为ZT-120-22Y型多功能烧结炉。
CN202010896203.9A 2020-08-31 2020-08-31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210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6203.9A CN112210690B (zh) 2020-08-31 2020-08-31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6203.9A CN112210690B (zh) 2020-08-31 2020-08-31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0690A CN112210690A (zh) 2021-01-12
CN112210690B true CN112210690B (zh) 2021-09-07

Family

ID=74059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6203.9A Active CN112210690B (zh) 2020-08-31 2020-08-31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069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0843A (ja) * 2014-06-11 2016-01-07 片野染革株式会社 球状複合金属微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09114B (zh) * 2014-08-15 2016-05-11 扬州大学 一种双稀土氧化物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JP2016207723A (ja) * 2015-04-16 2016-12-08 Jx金属株式会社 銅放熱材、銅放熱材用銅箔または銅合金箔、積層体、シールド材、電子機器及び銅放熱材の製造方法
CN105255446B (zh) * 2015-11-06 2018-02-16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纳米氧化铈复合的微波吸收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603245B (zh) * 2016-01-15 2018-03-06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一种搭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6829A (zh) * 2016-05-06 2016-08-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50904B (zh) * 2016-07-07 2018-04-27 济南大学 一种镀银石墨烯增强铜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011521B (zh) * 2016-07-15 2018-06-26 江苏大学 一种添加石墨烯/二硫化钼异质结的铜基电接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9590B (zh) * 2016-08-16 2017-12-12 南昌大学 一种稀土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34857B (zh) * 2017-08-23 2020-01-1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石墨烯负载的氧化铈与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8460A (zh) * 2018-04-09 2018-09-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耐电弧侵蚀铜基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84803B (zh) * 2019-03-20 2020-09-2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混合弥散增强型铜钨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0690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2632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增强弥散铜钨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4803B (zh) 一种混合弥散增强型铜钨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0701A (zh) 一种基于多级孔结构石墨烯气凝胶的高效电催化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30528A (zh) 一种原位还原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10897A (zh) 一种石墨烯锂电池正极浆料、制备方法及锂电池正极极片
CN105870426A (zh) 一种用于储能器件电极的v2o5纳米线纸及制备方法
CN113161533B (zh) 一种MOF衍生的ZnO@C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1244484B (zh) 一种亚纳米铂基有序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9534318A (zh) 一种用于电池中的石墨烯制备方法
CN110257662A (zh) 一种铜-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9866A (zh) 一种高强度高导电率Cu-T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0517A (zh) 一种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协同增强氧化铝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959333A (zh) 一种钨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6532B (zh) 纳米氧化石墨烯原位强化型铜铬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210690B (zh) 多序度负载型go混杂的铜铬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7020B (zh) 一种三维尺度纳米碳材料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1270171B (zh) 一种纳米碳增强Mo-Cu-Zr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87850B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的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9607520A (zh) 一种小尺寸单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0660A (zh) 石墨烯/五氧化二铌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14381B (zh) 银基石墨烯电接触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接触材料
CN115548286A (zh) 一种包覆改性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TWI509866B (zh) 表面改質之粉末
CN109706349A (zh) 一种高导电率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6292A (zh) 一种纱状石墨烯包裹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