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4447A -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4447A
CN112204447A CN201980037199.6A CN201980037199A CN112204447A CN 112204447 A CN112204447 A CN 112204447A CN 201980037199 A CN201980037199 A CN 201980037199A CN 112204447 A CN112204447 A CN 112204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meter portion
cylindrical body
outer periphery
inner diamete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7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04447B (zh
Inventor
阴山直启
藤井崇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04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04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4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1Manufacturing of endoscope pa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23Optical details of the distal en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包括:前端硬质部件50,其具有第一外径部分51a和第二外径部分51b,第二外径部分51b具有第一长度A;筒状体60;具有第二长度B的第一内径部分61;第二内径部分62,其直径小于第一内径部分61的直径;和填充在外周51g与内周60n之间的粘合剂70,第二外径部分51b的外周51g的外径随着向根端侧N2去而减小,筒状体60在被向前端侧N1推压的状态下与外周51g嵌合。

Description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在轴状物的外周通过粘合而嵌合有筒状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内窥镜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受检体的体腔内,能够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观察,或者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具插通通道内的处置器具进行各种处置。
另外,工业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喷气发动机内、或工厂的配管等受检体内,能够进行受检体内的受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和各种处置等的检查。
内窥镜中,具有柔软的插入部的所谓软性镜和具有硬质的插入部的所谓硬性镜是众所周知的。
在此,在硬性镜中,插入部为在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粘合固定有作为轴状物的前端硬质部件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
在前端硬质部件上固定有:已知的光导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包括物镜单元的摄像单元或设置在插入部内的中继透镜的长度方向的前端等。
具体而言,前端硬质部件包括:可从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开口嵌入到筒状体内的嵌入部位;和用于将筒状体的前端开口封闭的封闭部件。
利用填充在嵌入部位的外周与筒状体的内周之间的粘合剂、以及填充在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与封闭部件的与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相对的相对部位之间的粘合剂,可将前端硬质部件粘合固定在筒状体上。
在将前端硬质部件粘合固定在筒状体上时,可使用下述方法:在嵌入部位的外周涂敷有粘合剂的状态下,使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逐渐与嵌入部位的外周嵌合。
然而,此时,存在下述情况:粘合剂不在封闭部件的相对部位与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之间停留,而是从它们之间流出至外部,粘合剂不能均匀地存留在嵌入部位的外周。
下述情况也会导致粘合剂不能均匀地存留在嵌入部位的外周:粘合剂使用了可承受对内窥镜进行的已知的高压釜灭菌处理的粘度高的例如环氧类粘合剂,因此,涂敷的粘合剂难以扩展。
在上述情况下,对内窥镜进行高压釜灭菌处理时,蒸气有可能从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位的外周上的粘合剂涂敷不均匀的部位进入到筒状体内。
即,有可能破坏所谓由粘合剂产生的水密功能,存在使摄像单元损坏的情况。
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日本特开2011-200397号公报公开了下述结构:在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位的外周,设置有随着向长度方向的后方去,直径分阶段地减小的台阶部,并且在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的内周,设置有粘合剂推入用的环状的台阶。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在筒状体的内周形成为环状的台阶,将粘合剂向长度方向的前端侧均匀地推入,并且能够利用在嵌入部位的外周形成的台阶部,使向嵌入部位的外周上的直径小的一侧推入的粘合剂逃逸。从而,能够使粘合剂均匀地存留在嵌入部位的外周。
但是,在日本特开2011-200397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从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到台阶为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嵌入部位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
因此,在利用筒状体的台阶将粘合剂推入时,在刚推入之后,有可能与以往同样,粘合剂从筒状体的长度方向的前端泄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和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具有在使筒状体与轴状物的外周嵌合的状态下,粘合剂不泄漏地均匀地存留在轴状物的外周的结构。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轴状物,其具有第一外径部分和第二外径部分,所述第一外径部分形成在所述轴状物的外周上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形成在所述外周上的第二位置并且直径比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直径小,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筒状体,其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以松动嵌合状态与所述轴状物的所述外周嵌合;第一内径部分,其形成在所述筒状体的内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直径,并且所述第一内径部分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所述第一长度以上的第二长度;第二内径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内径部分连续地形成在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内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内径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径部分的直径;和粘合剂,其填充在所述轴状物的所述外周与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内周之间,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形成为,随着向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相反的方向去,所述外周的外径减小,所述筒状体在从所述第一内径部分侧起以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去的方式被向所述一侧推压的状态下,与所述轴状物的所述外周嵌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结构的内窥镜的结构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前端部的被II线包围的部位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表示在组装工序中,使筒状体与图2的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的外周逐渐嵌合时的中途过程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的外周形状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的前端硬质部件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6中的VIII-VIII线的筒状体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
图10是沿着图9中的X-X线的前端硬质部件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9中的XI-XI线的筒状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部件的厚度的比例等与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当然在附图之间也存在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粘合结构的内窥镜的结构的概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1的主要部分包括:可被插入到受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2;操作部4;通用线缆30;和连接器32。
插入部2从长度方向N的前端侧起依次包括前端部10、弯曲部12和硬性的管部14构成其主要部分,其中,弯曲部12可在多个方向上弯曲,管部14为在插入部2的长度方向N上较长的长形。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由具有硬质的插入部2的硬性镜构成。
操作部4与管部14的长度方向N的根端相连。在操作部4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操作杆18和可转动的操作杆20,其中,操作杆18用于使弯曲部12向上下方向进行弯曲操作,操作杆20用于使弯曲部12向左右方向进行弯曲操作。
在操作部4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操作杆18的转动位置固定的固定杆22。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操作部4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操作杆20的转动位置固定的固定杆。
操作部4还具有可由操作者抓持的握柄24,在握柄24上设置有遥控开关26。遥控开关26用于对与连接器32连接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操作。
通用线缆30从操作部4伸出,在伸出端设置有连接器32。
在连接器32上,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光导的连接端部32a。另外,从连接器32伸出有摄像机线缆34。
在摄像机线缆34的伸出端,设置有摄像机连接器36。摄像机连接器36与未图示的摄像机控制单元连接,该摄像机控制单元用于对由未图示的摄像单元拍摄的受检体内的光学像进行信号处理。此外,摄像机控制单元与均未图示的对光学像进行图像显示的监视器、影像记录装置等连接。
在连接器32上还设置有通气接口38。通常,内窥镜1具有水密结构,但是通过打开通气接口38,内窥镜1的内部可与外部连通。即,利用通气接口38能够选择内窥镜1内外的连通状态,能够进行内窥镜1的漏水检查。
接下来,使用图2、图3对图1的前端部的粘合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1的前端部的被II线包围的部位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图3是表示在组装工序中,使筒状体与图2的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的外周逐渐嵌合时的中途过程的部分截面图。
如图2、图3所示,前端部10是通过将构成该前端部10的外壳的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作为轴状物的前端硬质部件50上而形成的。
在前端硬质部件50上固定有:未图示的插入部2、操作部4、通用线缆30、被插通在连接器32内的光导的长度方向N的前端、设置在前端部10内的未图示的包括物镜单元的摄像单元等。
前端硬质部件50和筒状体60可以是分别由金属构成,也可以是分别由已知的可承受高压釜灭菌处理的树脂构成。
前端硬质部件50的主要部分包括嵌入部51和封闭部件52。
嵌入部51具有:形成在外周51g上的第一位置的具有外径K1的第一外径部分51a;和形成在外周51g上的第二位置并且直径比第一外径部分51a小的第二外径部分51b。
外周51g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沿着与插入部2的长度方向N一致的前端硬质部件50的长度方向N设置,第一位置位于比第二位置靠长度方向N的一侧即前端侧N1的位置。
第二外径部分51b在长度方向N上具有第一长度A。第二外径部分51b的直径小于第一外径部分51a的直径。
具体而言,第二外径部分51b形成为:在长度方向N上,随着向与第一外径部分51a相反的方向即作为另一侧的根端侧N2去,外周51g的外径连续地减小。即,第二外径部分51b的外周51g形成为:随着向长度方向N的根端侧N2去,直径连续地减小的倾斜面。
在嵌入部51的第一外径部分51a的长度方向N的前端设置有封闭部件52,该封闭部件52在筒状体60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外周51g嵌合时,将筒状体60的后述的第一内径部分61的前端侧N1的开口61a封闭。
封闭部件52的直径大于第一外径部分51a的直径,并且与筒状体60的直径大致相同。
筒状体60可沿着长度方向N以松动嵌合状态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具有第一内径部分61和第二内径部分62。
第一内径部分61形成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的前端侧N1,直径大于第一外径部分51a的直径(K3>K1),并且在长度方向N上具有第一长度A以上的第二长度B(B≥A)。而且,第二长度B被设定为嵌入部51的长度以下。
第二内径部分62与第一内径部分61连续地形成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的根端侧N2,且第二内径部分62的直径小于第一内径部分61的直径(K4<K3)。
从而,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在长度方向N上的第一内径部分61与第二内径部分62之间,因第二内径部分62的直径小于第一内径部分61的直径,而呈环状形成有台阶65。
在此,在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与筒状体60的内周60n之间,填充有粘合剂70。利用该粘合剂70将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外周51g上。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第一内径部分61包覆第一外径部分51a和第二外径部分51b的状态下,利用填充在外周51g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内周之间、以及封闭部件52的长度方向N的根端侧N2的面52t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长度方向N的前端侧N1的前端面61s之间的粘合剂70,将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外周51g上。
在将筒状体60与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通过在整个外周51g上呈环状涂敷有粘合剂70的状态下,将筒状体60从第一内径部分61侧起,即从开口61a侧起,通过上述的外周51g上的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去而向长度方向N的前端侧N1推压,从而将筒状体60与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
在该推压时,在向前端侧N1的推入压力因台阶65而增大的状态下,涂敷在外周51g上的粘合剂70被向前端侧N1推压。
在此,如上所述,外周51g的第二外径部分51b形成为,随着向根端侧N2去,外径连续地减小。
而且,第一内径部分61在长度方向N上具有第二外径部分51b的第一长度A以上的第二长度B(B≥A),并且第二长度B被设定为嵌入部51的长度以下。
从而,在第一内径部分61与第二外径部分51b之间,沿着长度方向N形成有大的空间W,因此,在推入时,粘合剂70停留在封闭部件52的面52t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前端面61s之间,但是几乎不从它们之间漏出到外部,而是在空间W中沿着外周51g流向根端侧N2。因此,粘合剂70均匀地存留在外周51g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供内窥镜1的粘合结构,其具有在使筒状体60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的状态下,粘合剂70不会泄漏地均匀地存留在外周51g上的结构。
下面,使用图4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图2的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的外周形状的变形例的部分截面图。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径部分51b形成为,随着向根端侧N2去,外周51g的外径连续地减小。即,说明了第二外径部分51b的外周51g形成为随着向根端侧N2去,直径连续地减小的倾斜面的方式。
但是并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的那样,第二外径部分51b形成为随着向根端侧N2去,外周51g的外径分阶段地减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与上述的图1~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相比,不同点在于:筒状体的第二内径部分由可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环构成,环被施力部件向长度方向的前端侧推压。
因此,仅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径部分62形成为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可在长度方向N上移动的环62d。
环62d被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弹簧(下面简称为弹簧)80向前端侧N1推压。
弹簧80的根端侧N2被固定在内周60n上,弹簧80的前端侧N1被固定在环62d上。通过改变弹簧80的强度,能够自由地设定环62d向前端侧N1的推出强度。
其它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形成在环62d处的台阶65,能够通过弹簧80的施力而将涂敷在外周51g上的粘合剂70可靠地向前端侧N1推出。
因此,即使假设粘合剂70使用了粘度更高的粘合剂,也能够比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更可靠地将粘合剂70向前端侧N1推压延展。
因此,即使是粘度高的粘合剂70,也能够使该粘合剂70不会泄漏地均匀地存留在外周51g上。其它效果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的前端硬质部件的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6中的VIII-VIII线的筒状体的截面图。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与上述的图1~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的外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可供设置在筒状体的内周的突起嵌入的槽。
因此,仅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前端部10是通过将构成前端部10的外壳的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作为轴状物的前端硬质部件50上而形成的。
在前端硬质部件50上固定有:未图示的插入部2、操作部4、通用线缆30、被插通在连接器32内的光导的长度方向N的前端、设置在前端部10内的未图示的包括物镜单元的摄像单元等。
前端硬质部件50和筒状体60可以是由金属构成,也可以是由已知的可承受高压釜灭菌处理的树脂构成。
前端硬质部件50的主要部分包括嵌入部51和封闭部件52。
嵌入部51的外周51g的直径一定且嵌入部51的外周51g沿着长度方向N形成为规定长度。
在嵌入部51的外周51g上,例如每隔90°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N的槽51h。
涂敷在外周51g上的粘合剂70可嵌入到槽51h中,此外,在使筒状体60与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后述的突起62t也可嵌入到槽51h中。
在图7中,关于槽51h的截面,以三角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截面形状,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槽51h的个数也并不限于4个。
在嵌入部51的长度方向N的前端设置有封闭部件52,该封闭部件52在筒状体60与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将筒状体60的后述的第一内径部分61的前端侧N1的开口61a封闭。封闭部件52的直径大于嵌入部51的直径,并且与筒状体60的直径大致相同。
筒状体60可沿着长度方向N以松动嵌合状态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具有第一内径部分61和第二内径部分62。
第一内径部分61形成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的前端侧N1,并且第一内径部分61的直径大于嵌入部的直径(K3>K1)。
如图8所示,第二内径部分62与第一内径部分61连续地形成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的根端侧N2,第二内径部分62的直径小于第一内径部分61的直径(K4<K3),并且第二内径部分62由在内周60n上例如每隔45°形成的沿着长度方向N的突起62t构成。
在使筒状体60与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突起62t可分别嵌入到槽51h中。
在图8中,关于突起62t的截面,以三角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截面形状,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突起62t的个数也并不限于4个。
从而,在筒状体60的内周60n,在长度方向N上的第一内径部分61与第二内径部分62之间,因第二内径部分62的直径小于第一内径部分61的直径,而在每个突起62t处形成有台阶65。
在此,在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与筒状体60的内周60n之间,填充有粘合剂70。利用该粘合剂70将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外周51g上。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第一内径部分61包覆嵌入部51的状态下,利用填充在外周51g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内周之间、以及封闭部件52的长度方向N的根端侧N2的面52t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长度方向N的前端侧N1的前端面61s之间的粘合剂70,将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外周51g上。
筒状体60在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在各槽51h中涂敷有粘合剂70的状态下,被从第一内径部分61侧起,即从开口61a侧起,向长度方向N的前端侧N1推压,从而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外周51g嵌合。
在该推压时,在推入压力因台阶65而增大的状态下,涂敷在各槽51h中的粘合剂70被向前端侧N1推压。
随着该推压,槽51h内的粘合剂70被向嵌入部51的外周51g方向推出。
从而,在推入筒状体60时,粘合剂70停留在封闭部件52的面52t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前端面61s之间,但是几乎不从它们之间漏出到外部,而是沿着外周51g方向逐渐流动。因此,粘合剂70均匀地存留在外周51g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供内窥镜1的粘合结构,其具有在使筒状体60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的状态下,粘合剂70不会泄漏地均匀地存留在外周51g上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应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即,也可以是使用弹簧将可沿着长度方向N在内周60n上移动的各突起62t向前端侧N1推压。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的概要的部分截面图,图10是沿着图9中的X-X线的前端硬质部件的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9中的XI-XI线的筒状体的截面图。
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与上述的图6~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前端硬质部件的嵌入部的外周,除了沿着长度方向还沿着外周方向形成有可供设置在筒状体的内周的突起嵌入的槽。
因此,仅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在嵌入部51的外周51g上,例如每隔90°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N的槽51h,并且在沿着外周51g的方向上,以将各槽51h在沿着外周51g的方向上连接的方式形成有环槽51j。
在图10中,关于槽51h的截面,以矩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截面形状,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槽51h的个数也并不限于4个。
如图11所示,第二内径部分62由在内周60n上例如每隔90°沿着长度方向N形成的突起62t构成。
在使筒状体60与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突起62t可分别嵌入到槽51h中。
在图11中,关于突起62t的截面,以矩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截面形状,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突起62t的个数也并不限于4个。
在此,在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与筒状体60的内周60n之间,填充有粘合剂70。利用该粘合剂70将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外周51g上。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第一内径部分61包覆嵌入部51的状态下,利用填充在外周51g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内周之间、以及封闭部件52的长度方向N的根端侧N2的面52t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前端侧N1的前端面61s之间的粘合剂70,将筒状体60粘合固定在外周51g上。
在将筒状体60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嵌入部51的外周51g嵌合时,通过在各槽51h中涂敷有粘合剂70的状态下,将筒状体60从第一内径部分61侧起,即从开口61a侧起,向长度方向N的前端侧N1推压,从而将筒状体60与前端硬质部件50的外周51g嵌合。
在该推压时,在推入压力因台阶65而增大的状态下,涂敷在各槽51h中的粘合剂70被向前端侧N1推压。
随着该推压,槽51h内的粘合剂70被向嵌入部51的外周51g方向推出。
因此,在推入筒状体60时,粘合剂70停留在封闭部件52的面52t与第一内径部分61的前端面61s之间,但是几乎不从它们之间漏出到外部,而是沿着包括环槽51j在内的外周51g方向逐渐流动。
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粘合剂70更易于在沿着外周51g的方向上绕行,因此,粘合剂70更易于均匀地存留在外周51g上。
其它效果也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应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即,也可以是使用弹簧将可沿着长度方向N在内周60n上移动的各突起62t向前端侧N1推压。
本申请以2018年6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8-108492号为基础要求优先权,在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引用上述日本申请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状物,其具有第一外径部分和第二外径部分,所述第一外径部分形成在所述轴状物的外周上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形成在所述外周上的第二位置并且直径比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直径小,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
筒状体,其可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以松动嵌合状态与所述轴状物的所述外周嵌合;
第一内径部分,其形成在所述筒状体的内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的直径,并且所述第一内径部分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所述第一长度以上的第二长度;
第二内径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内径部分连续地形成在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内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内径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内径部分的直径;和
粘合剂,其填充在所述轴状物的所述外周与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内周之间,
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形成为,随着向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相反的方向去,所述外周的外径减小,
所述筒状体在从所述第一内径部分侧起以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去的方式被向所述一侧推压的状态下,与所述轴状物的所述外周嵌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形成为,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随着向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相反的方向即所述另一侧去,所述外周的外径连续地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外径部分形成为,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随着向与所述第一外径部分相反的方向即所述另一侧去,所述外周的外径分阶段地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内径部分形成为在所述筒状体的所述内周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环,
所述环被施力部件向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推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状物的所述第一外径部分设置有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用于将所述筒状体的所述第一内径部分的所述一侧的开口封闭。
CN201980037199.6A 2018-06-06 2019-02-13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 Active CN112204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8492 2018-06-06
JP2018108492A JP2021182948A (ja) 2018-06-06 2018-06-06 内視鏡の接着構造
PCT/JP2019/005079 WO2019234975A1 (ja) 2018-06-06 2019-02-13 内視鏡の接着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4447A true CN112204447A (zh) 2021-01-08
CN112204447B CN112204447B (zh) 2022-06-17

Family

ID=6876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7199.6A Active CN112204447B (zh) 2018-06-06 2019-02-13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59505A1 (zh)
JP (1) JP2021182948A (zh)
CN (1) CN112204447B (zh)
WO (1) WO2019234975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4742A (ja) * 1995-09-22 1997-03-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1133671A (ja) * 1999-11-08 2001-05-18 Asahi Optical Co Ltd 照明用光学系を構成するレンズの保持構造
CN1698978A (zh) * 2004-05-20 2005-11-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振子和使用了该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电动机
US20080082114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Mckenna Robert H Adhesive Mechanical Fastener for Lumen Creation Utilizing Tissue Necrosing Means
US20090043283A1 (en) * 2007-08-07 2009-02-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icrofabricated catheter with improved bonding structure
CN201481477U (zh) * 2009-07-25 2010-05-26 冯志凌 外科手术用环切吻合器
US20100253949A1 (en) * 2007-11-12 2010-10-07 Lightlab Imaging, Inc. Miniature Optical Elements for Fiber-Optic Beam Shaping
JP2011200397A (ja) * 2010-03-25 2011-10-1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の挿入部先端部の製造方法
CN102595997A (zh) * 2009-11-02 2012-07-18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内诊镜弯曲部分保护外壳的方法
US20150316742A1 (en) * 2012-12-05 2015-11-05 Konica Minolta, Inc. Lens Barrel, Image Acquiring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CN106473692A (zh) * 2015-08-31 2017-03-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6998997A (zh) * 2014-12-04 2017-08-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单元及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0659B2 (ja) * 2011-10-05 2015-10-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用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CN105979846B (zh) * 2014-05-07 2018-04-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EP3130275A4 (en) * 2014-05-15 2017-12-06 Olympus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and endoscope provided with optical unit
JP6072393B1 (ja) * 2015-05-08 2017-0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樹脂製先端部品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4742A (ja) * 1995-09-22 1997-03-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1133671A (ja) * 1999-11-08 2001-05-18 Asahi Optical Co Ltd 照明用光学系を構成するレンズの保持構造
CN1698978A (zh) * 2004-05-20 2005-11-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超声波振子和使用了该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电动机
US20080082114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Mckenna Robert H Adhesive Mechanical Fastener for Lumen Creation Utilizing Tissue Necrosing Means
US20090043283A1 (en) * 2007-08-07 2009-02-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icrofabricated catheter with improved bonding structure
US20100253949A1 (en) * 2007-11-12 2010-10-07 Lightlab Imaging, Inc. Miniature Optical Elements for Fiber-Optic Beam Shaping
CN201481477U (zh) * 2009-07-25 2010-05-26 冯志凌 外科手术用环切吻合器
CN102595997A (zh) * 2009-11-02 2012-07-18 Hoya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内诊镜弯曲部分保护外壳的方法
JP2011200397A (ja) * 2010-03-25 2011-10-1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の挿入部先端部の製造方法
US20150316742A1 (en) * 2012-12-05 2015-11-05 Konica Minolta, Inc. Lens Barrel, Image Acquiring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CN106998997A (zh) * 2014-12-04 2017-08-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摄像光学系统、摄像单元及内窥镜
CN106473692A (zh) * 2015-08-31 2017-03-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59505A1 (en) 2021-03-04
CN112204447B (zh) 2022-06-17
WO2019234975A1 (ja) 2019-12-12
JP2021182948A (ja)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07852B1 (en) Resin distal end component for endoscope
JP5355824B1 (ja) 樹脂チューブ及び内視鏡
JP5622974B1 (ja) 内視鏡
US6447445B1 (en) Endoscopic insertion instrument
JP5030507B2 (ja) 内視鏡の先端フードとフード付き内視鏡
EP2478822A1 (en) Endoscope
JP4841251B2 (ja) 内視鏡
US20070118013A1 (en)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the same
JP2007068563A (ja) 電子内視鏡
US10542867B2 (en) Endoscope
US20070038027A1 (en) Endoscope hole sealing part
JP4652843B2 (ja) 内視鏡
CN107788935B (zh) 内窥镜以及内窥镜的组装方法
CN112204447B (zh) 内窥镜的粘合结构
WO2015156132A1 (ja) 内視鏡
CN103648359A (zh) 内窥镜
JP2018033502A (ja) 内視鏡
JP2008029742A (ja) 内視鏡
JP4916164B2 (ja) 内視鏡
JP5185572B2 (ja) 内視鏡
JP2017209235A (ja) 内視鏡
JP5457773B2 (ja) 内視鏡挿入部案内用ガイドチューブ
JP3903737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JP2019013665A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製造方法
JP4476043B2 (ja) 可撓性内視鏡の処置具挿通チャンネルの先端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