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3880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3880B CN112203880B CN201880094037.1A CN201880094037A CN112203880B CN 112203880 B CN112203880 B CN 112203880B CN 201880094037 A CN201880094037 A CN 201880094037A CN 112203880 B CN112203880 B CN 1122038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air
- heater core
- disposed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8
- 210000000548 hind-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4744 fore-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firstly cooled and subsequently heated or vice vers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 B60H1/00685—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the door being a rotating disc or cylinder or part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21—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备:框体(11),其具有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的壁(35);及后脚部用导管(24、25),其划分与由框体(11)划分的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壁(35)具有壁部(35A)和沿与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从壁部(35A)突出的突出部(35B),后脚部用导管(24、25)设置于壁部(35A),并且在X方向上配置于与突出部(35B)相邻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申请根据2018年6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0663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适用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过适当地混合在容纳汽化器及加热器芯体的框体内经汽化器产生的冷风和使用该冷风的一部分由加热器芯体生成的暖风来进行所期望的温度的送风(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作为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之一,有如下空调装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在与加热器芯体对置且划分自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暖风的暖风用流路的框体的壁的外侧设置有划分后脚部用流路的后脚部用导管。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52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上述车辆空调装置中,为了确保用于设置引擎等设备的空间或室内空间的宽度,期望尽可能减小车辆空调装置的尺寸。尤其期望减小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空调装置的尺寸。
然而,若欲在上述框体的壁的外侧设置后脚部用导管来减小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空调装置的尺寸,则需要使加热器芯体与框体的壁的距离靠近。
如此,若使加热器芯体与框体的壁的距离靠近,则车辆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的宽度变窄。因此,有可能难以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风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前后方向上的大型化的基础上,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流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汽化器,其通过冷却空气而生成冷风;加热器芯体,其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加热所述冷风而生成暖风;框体,其划分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上游侧且向该汽化器供给所述空气的空气供给用流路、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上游侧,并且使所述冷风流过的冷风用流路、配置于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下游且被吹出所述暖风的暖风用流路及连接于所述冷风用流路和所述暖风用流路,并且配置于该冷风用流路及该暖风用流路的下游侧,且混合所述冷风和所述暖风的空气混合空间;及后脚部用导管,其划分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所述框体具有配置于自所述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所述暖风的一侧的壁,所述暖风用流路划分在所述壁与所述加热器芯体之间,所述壁具有壁部和沿与所述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从所述壁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后脚部用导管设置于所述壁部,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的壁具有沿与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能够扩大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的宽度。由此,能够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流量。
并且,通过在比突出部更向加热器芯体侧后退的壁部设置后脚部用导管,并且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在与突出部相邻的位置配置后脚部用导管,与在突出部设置后脚部用导管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可如下:所述壁部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所述后脚部用导管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
如此,通过在突出部的两侧配置壁部,并且在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在突出部的两侧分别设置后脚部用导管,能够在抑制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的基础上,设置两个后脚部用导管。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可如下:所述框体还具备: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其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及旋转风挡,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所述旋转风挡具有旋转轴和与该旋转轴一起转动的风挡主体,所述风挡主体具有:第1闭塞部,其在打开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连通部,其使所述空气混合空间与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连通;及第2闭塞部,其在打开所述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的状态下封闭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
如此,通过在空气混合空间设置上述的具有第1闭塞部、连通部及第2闭塞部的旋转风挡,能够调节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的开度及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的开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抑制前后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大型化的基础上,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的暖风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前后方向的一侧观察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A1-A2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B1-B2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C1-C2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的放大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D1-D2线方向的截面中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旋转风挡的立体图。
图7是从E观察设置有构成图6所示的旋转风挡的一个第1闭塞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从E观察设置有构成图6所示的旋转风挡的另一个第1闭塞部的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进行说明。
图1及图5所示的X方向表示框体11的宽度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宽度方向)。图1~图4所示的Z方向表示框体11的高度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高度方向)。并且,图2~图5所示的Y方向表示相对于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框体11的前后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前后方向)。
在图2~图4中,作为一例,示意性地图示出由汽化器15冷却的空气(以下,称为“冷风”)的一部分被供给到空气混合空间11G,滑动风挡19移动到能够向加热器芯体17供给冷风的剩余部分的位置的状态。
并且,在图2~图4中,作为一例,示意性地图示出脚部用旋转风挡28封闭后脚部用流路37、38的入口的状态。
另外,图2~图4中虚线所示的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的位置表示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将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中央脸部吹出口11I、侧脸部吹出口11J、11K及除霜器吹出口11L打开的位置。
在图2~图4所示的箭头中,位于旋转轴41周围的箭头表示旋转轴41的转动方向。并且,在图2~图4所示的箭头中,上述箭头以外的箭头表示从送风机13供给的空气的移动方向。并且,在图1~图5中,对相同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
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有框体11、送风机13、汽化器15、加热器芯体17、滑动风挡19、前脚部用导管21、22、后脚部用导管24、25、脚部用旋转风挡28(旋转风挡)和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
框体11划分送风机容纳空间11A、空气供给用流路11B、汽化器容纳空间11C、冷风用流路11D、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暖风用流路11F、空气混合空间11G、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中央脸部吹出口11I、侧脸部吹出口11J、11K及除霜器吹出口11L。
送风机容纳空间11A是容纳送风机13的空间。空气供给用流路11B与送风机容纳空间11A及汽化器容纳空间11C连通。空气供给用流路11B配置于汽化器15的上游侧。
汽化器容纳空间11C配置于空气供给用流路11B的下游侧。汽化器容纳空间11C是用于容纳汽化器15的空间。
冷风用流路11D配置于汽化器容纳空间11C的下游侧。冷风用流路11D与汽化器容纳空间11C及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连通。
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配置于冷风用流路11D的下游侧。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是用于容纳加热器芯体17的空间。
暖风用流路11F配置于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的下游侧,并与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连接。由加热器芯体17生成的暖风吹出到暖风用流路11F。
空气混合空间11G配置于冷风用流路11D及暖风用流路11F的下游。在图2~图4所示的滑动风挡主体19B(滑动风挡19的构成要件中的一个)的位置,空气混合空间11G与冷风用流路11D及暖风用流路11F连通。
在图2~图4所示的滑动风挡主体19B的位置,通过了冷风用流路11D的冷风和通过了暖风用流路11F的暖风被供给到空气混合空间11G。
然后,在空气混合空间11G,冷风和暖风混合而生成成为所期望的温度的空气。
另外,在图2~图4所示的滑动风挡主体19B的位置向下方滑动而来自汽化器15的冷风不会被供给到加热器芯体17的状态下,仅有冷风被供给到空气混合空间11G。
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配置于空气混合空间11G的上方。
在图2~图4所示的脚部用旋转风挡28的位置,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与空气混合空间11G连通。在该状态下,通过了空气混合空间11G的空气被供给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
另外,当脚部用旋转风挡28封闭了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入口时,通过了空气混合空间11G的空气不会被供给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
中央脸部吹出口11I配置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下游,并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连通。
侧脸部吹出口11J、11K设置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下游,并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连通。侧脸部吹出口11J、11K以从X方向夹住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方式配置。
除霜器吹出口11L配置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下游,并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连通。除霜器吹出口11L配置于比形成有中央脸部吹出口11I及侧脸部吹出口11J、11K的位置更靠近送风机13侧的位置。
框体11具有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17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17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11F的壁35。
壁35具有壁部35A和沿与加热器芯体17分开的Y方向从壁部35A突出的突出部35B。
突出部35B配置于与加热器芯体17的上部对置的壁35及位于该上部的壁35的中央部。突出部35B的周围(上下及旁边)被壁部35A包围。
如此,通过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17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17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11F的壁35具有沿与加热器芯体17分开的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5B,能够扩大Y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11F的宽度。由此,能够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17的暖风的流量。
送风机13配置于送风机容纳空间11A。送风机13向空气供给用流路11B供给空气。
汽化器15配置于汽化器容纳空间11C。汽化器15通过冷却从送风机13供给的空气而生成冷风。所生成的冷风流过冷风用流路11D。
加热器芯体17配置于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E。在从汽化器15供给了冷风时,加热器芯体17通过加热冷风而生成暖风。所生成的暖风流过暖风用流路11F。
滑动风挡19配置于汽化器15与加热器芯体17之间。滑动风挡19具有旋转轴19A和滑动风挡主体19B。
旋转轴19A构成为能够绕轴线转动。在旋转轴19A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凹凸。
滑动风挡主体19B配置于比旋转轴19A更靠近加热器芯体17侧的位置。滑动风挡主体19B具有与旋转轴19A的凹凸卡合的凹凸。
在图2~图4所示的状态下,若旋转轴19A顺时针旋转,则滑动风挡主体19B向下方滑动(移动)。另一方面,在图2~图4所示的状态下,若旋转轴19A逆时针旋转,则滑动风挡主体19B向上方滑动(移动)。
前脚部用导管21设置于X方向上的框体11的一个侧面。前脚部用导管21划分前脚部用流路。前脚部用流路的入口与空气混合空间11G连通。
前脚部用导管22设置于X方向上的框体11的另一个侧面。前脚部用导管21、22以从X方向夹持框体11的方式配置。
前脚部用导管22划分前脚部用流路。前脚部用流路的入口与空气混合空间11G连通。
后脚部用导管24设置于沿突出部35B的X方向配置的壁部35A中配置于突出部35B的一侧的壁部35A。后脚部用导管24在X方向上配置于与突出部35B相邻的位置。
后脚部用导管24划分与空气混合空间11G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37。后脚部用导管24中划分后脚部用流路37的入口37A的部分呈能够与脚部用旋转风挡28抵接的形状。
后脚部用导管25设置于沿突出部35B的X方向配置的壁部35A中配置于突出部35B的另一侧的壁部35A。后脚部用导管25在X方向上配置于与突出部35B相邻的位置。
由此,突出部35B在X方向上配置于后脚部用导管24与后脚部用导管25之间。
后脚部用导管25划分与空气混合空间11G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38。后脚部用导管25中划分后脚部用流路38的入口38A的部分呈能够与脚部用旋转风挡28抵接的形状。
成为上述结构的后脚部用导管24、25构成为在Y方向上不比突出部35B突出。
如此,通过在比突出部35B更向加热器芯体17侧后退的壁部35A设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并且在X方向上在与突出部35B相邻的位置配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与在突出部35B设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Y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大型化。
并且,通过在X方向上在突出部35B的两侧设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能够在抑制Y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大型化的基础上,设置两个后脚部用导管(后脚部用导管24、25)。
接着,参考图2~图8对脚部用旋转风挡28进行说明。在图2~图8中,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符号。
脚部用旋转风挡28配置于空气混合空间11G。脚部用旋转风挡28调节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入口的开度、前脚部用导管21、22及后脚部用流路37、38的入口37A、38A的开度。
脚部用旋转风挡28具有旋转轴41和与旋转轴41一起转动的风挡主体42。
旋转轴41构成为在X方向上延伸,且能够绕轴线转动。
风挡主体42具有管状部件45、一对V字支架47、一对侧面板48、连接部件51、52、第1闭塞部54、55、第2闭塞部57、连通部58及弹性部件59。
管状部件45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空部。管状部件45以在中空部插入有旋转轴41的状态固定于旋转轴41。
一对V字支架47成为两张板材47B、47C从形成有贯穿孔47A的部分以V字状延伸的结构。
在一个V字支架47的贯穿孔47A中,以插入的状态固定有管状部件45的一个端部。在另一个V字支架47的贯穿孔47A中,以插入的状态固定有管状部件45的另一个端部。
一对侧面板48以封闭形成于板材47B与板材47C之间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板材47B、47C。一对侧面板48在X方向上对置配置。
连接部件51以连接一个V字支架47的板材47B的端部和另一个V字支架47的板材47B的端部的方式设置。
连接部件52以连接一个V字支架47的板材47C的端部和另一个V字支架47的板材47C的端部的方式设置。
第1闭塞部54由矩形的板材61和弹性部件59构成。
板材61固定于由一个V字支架47的板材47B和连接部件51形成的角部。弹性部件59设置于板材61的下表面61a的外周部。
成为上述结构的第1闭塞部54通过与划分后脚部用流路37的入口37A的后脚部用导管24抵接而闭塞后脚部用流路37的入口37A。
第1闭塞部55由矩形的板材63和弹性部件59构成。
板材63固定于由另一个V字支架47的板材47B和连接部件51形成的角部。弹性部件59设置于板材63的下表面63a的外周部。
成为上述结构的第1闭塞部55通过与划分后脚部用流路38的入口38A的后脚部用导管25抵接而闭塞后脚部用流路38的入口38A。
第2闭塞部57是以封闭形成于连接部件51与连接部件52之间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连接部件51、52的矩形的板材。
第2闭塞部57连接配置于连接部件51的内侧的侧面和配置于连接部件52的内侧的侧面。
以使图2~图4所示的第2闭塞部57朝向上方的方式转动脚部用旋转风挡28,在脚部用旋转风挡28与框体11抵接的状态下,第2闭塞部57闭塞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入口。
连通部58是形成于第1闭塞部54、55及第2闭塞部57与管状部件45之间的空间。在图2~图4所示的脚部用旋转风挡28的位置,连通部使空气混合空间11G与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连通。
弹性部件59以覆盖一对V字支架47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和连接部件51、52的除一对侧面以外的面的方式配置。
如此,通过在空气混合空间11G设置上述的具有第1闭塞部54、55、连通部58及第2闭塞部57的脚部用旋转风挡28,能够调节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H的入口的开度、前脚部用导管21、22及后脚部用导管24、25的入口的流路面积。
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以能够转动的状态设置于位于中央脸部吹出口11I及侧脸部吹出口11J、11K与除霜器吹出口11L之间的框体11的内侧。
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1是用于调节中央脸部吹出口11I、侧脸部吹出口11J、11K及除霜器吹出口11L的开度的风挡。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通过配置于自加热器芯体17吹出的暖风的一侧且在与加热器芯体17之间划分暖风用流路11F的壁35具有沿与加热器芯体17分开的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5B,能够扩大Y方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前后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11F的宽度。由此,能够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17的暖风的流量。
并且,通过在比突出部35B更向加热器芯体17侧后退的壁部35A设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并且在X方向上在与突出部35B相邻的位置配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与在突出部35B设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Y方向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举例说明了在X方向上在突出部35B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后脚部用导管(后脚部用导管24、25)的情况,但也可以仅设置后脚部用导管24、25中的一个后脚部用导管。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相同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举例说明了在壁35的中央部设置突出部35B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在位于壁35的中央部的X方向外侧的外部设置突出部35B且在X方向上在与突出部35B相邻的壁35的中央部设置一个后脚部用导管。
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相同的效果。
并且,例如,也可以在壁35的中央部设置一个后脚部用导管且在该后脚部用导管的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突出部35B。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大Y方向上的暖风用流路11F的体积。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来自加热器芯体17的暖风的流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
符号说明
10-车辆用空调装置,11-框体,11A-送风机容纳空间,11B-空气供给用流路,11C-汽化器容纳空间,11D-冷风用流路,11E-加热器芯体容纳空间,11F-暖风用流路,11G-空气混合空间,11H-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11I-中央脸部吹出口,11J、11K-侧脸部吹出口,11L-除霜器吹出口,13-送风机,15-汽化器,17-加热器芯体,19-滑动风挡,19A、41-旋转轴,19B-滑动风挡主体,21、22-前脚部用导管,24、25-后脚部用导管,28-脚部用旋转风挡,31-除霜器及脸部用风挡,35-壁,35A-壁部,35B-突出部,37、38-后脚部用流路,37A、38A-入口,42-风挡主体,45-管状部件,47-V字支架,47A-贯穿孔,47B、47C、61、63-板材,48-侧面板,51、52-连接部件,54、55-第1闭塞部,57-第2闭塞部,58-连通部,59-弹性部件,61a、63a-下表面。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备:
汽化器,其通过冷却空气而生成冷风;
加热器芯体,其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加热所述冷风而生成暖风;
框体,其划分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上游侧且向该汽化器供给所述空气的空气供给用流路、配置于所述汽化器的下游侧且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上游侧,并且使所述冷风流过的冷风用流路、配置于所述加热器芯体的下游侧且被吹出所述暖风的暖风用流路及连接于所述冷风用流路和所述暖风用流路,并且配置于该冷风用流路及该暖风用流路的下游侧,且混合所述冷风和所述暖风的空气混合空间;及
后脚部用导管,其划分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的后脚部用流路,
所述框体具有配置于自所述加热器芯体吹出的所述暖风的一侧的壁,
所述暖风用流路划分在所述壁与所述加热器芯体之间,
所述壁具有壁部和沿与所述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从所述壁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后脚部用导管设置于所述壁部,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
所述后脚部用导管配置成在相对于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正交的与所述加热器芯体分开的方向上不比所述突出部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壁部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
所述后脚部用导管在所述框体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还具备: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其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连通;及
旋转风挡,其设置于所述空气混合空间,
所述旋转风挡具有旋转轴和与该旋转轴一起转动的风挡主体,
所述风挡主体具有:第1闭塞部,其在打开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的状态下封闭所述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连通部,其使所述空气混合空间与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连通;及第2闭塞部,其在打开所述后脚部用流路的入口的状态下封闭所述除霜器及脸部用流路的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06635A JP6420517B1 (ja) | 2018-06-04 | 2018-06-04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18-106635 | 2018-06-04 | ||
PCT/JP2018/023788 WO2019234942A1 (ja) | 2018-06-04 | 2018-06-22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3880A CN112203880A (zh) | 2021-01-08 |
CN112203880B true CN112203880B (zh) | 2023-09-08 |
Family
ID=6409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4037.1A Active CN112203880B (zh) | 2018-06-04 | 2018-06-22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20517B1 (zh) |
CN (1) | CN112203880B (zh) |
DE (1) | DE112018007685B4 (zh) |
WO (1) | WO2019234942A1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00630A (ja) * | 2006-10-20 | 2008-05-01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CN106457966A (zh) * | 2014-06-19 | 2017-02-22 | 株式会社京滨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JP2018027721A (ja) * | 2016-08-15 | 2018-02-22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48587B2 (ja) * | 1998-02-19 | 2008-02-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4089420B2 (ja) * | 2002-12-19 | 2008-05-2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4602839B2 (ja) * | 2005-06-03 | 2010-12-22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JP4940942B2 (ja) * | 2006-12-26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US9931907B2 (en) | 2012-08-02 | 2018-04-03 | Valeo Japan Co. Ltd. |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unit |
JP6101065B2 (ja) * | 2012-12-07 | 2017-03-22 |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15107775A (ja) * | 2013-12-05 | 2015-06-11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
2018
- 2018-06-04 JP JP2018106635A patent/JP6420517B1/ja active Active
- 2018-06-22 DE DE112018007685.7T patent/DE112018007685B4/de active Active
- 2018-06-22 CN CN201880094037.1A patent/CN112203880B/zh active Active
- 2018-06-22 WO PCT/JP2018/023788 patent/WO20192349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00630A (ja) * | 2006-10-20 | 2008-05-01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CN106457966A (zh) * | 2014-06-19 | 2017-02-22 | 株式会社京滨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JP2018027721A (ja) * | 2016-08-15 | 2018-02-22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20517B1 (ja) | 2018-11-07 |
CN112203880A (zh) | 2021-01-08 |
WO2019234942A1 (ja) | 2019-12-12 |
DE112018007685B4 (de) | 2024-02-29 |
DE112018007685T5 (de) | 2021-02-18 |
JP2019209799A (ja) | 2019-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88472B2 (ja) | 車載用空調装置および車両 | |
US20100167635A1 (en) |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 |
JP5859427B2 (ja)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
CN103237672B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US20160221414A1 (en) |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JP2019521907A (ja) | 自動車両用の暖房、通気、および/または空調装置 | |
WO2015146059A1 (ja)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
US20180251012A1 (en) | Vehicular defroster duct structure | |
CN112203880B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CN112292274B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JP6111050B2 (ja)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8698470B (zh) | 车辆用空调单元 | |
CN114450180B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WO2018138950A1 (ja) | 空調ユニット | |
WO2015075950A1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19209959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14161895B (zh) | 一种汽车用空调装置 | |
JP2015101181A (ja) | 空調装置用ダンパ | |
JP6286190B2 (ja) | 空調装置用ダンパ | |
JP7219576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5562265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18251321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JP2020001675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17177870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JP2015101177A (ja) | 空調装置用ダン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