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1789A - 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1789A
CN112141789A CN202010586868.XA CN202010586868A CN112141789A CN 112141789 A CN112141789 A CN 112141789A CN 202010586868 A CN202010586868 A CN 202010586868A CN 112141789 A CN112141789 A CN 112141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shaft
winding
housing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68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田展光
宮宇地博人
高桥和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41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1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0Pile receivers adjustable for different article siz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6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output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6/00Unwinding, paying-out webs
    • B65H16/02Supporting web roll
    • B65H16/021Multiple web roll supports
    • B65H16/023Multiple web roll supports rota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28Attaching the leading end of the web to the replacement web-roll core or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 B65H35/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delivering a predetermined length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9Other means designated for special purpose
    • B65H2404/691Guiding means extensible in material transport direction
    • B65H2404/6911Guiding means extensible in material transport direction by unwinding from storage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9Areas with particular deformation properties, e.g. flexible, 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65H2701/11312Size of sheets large formats, i.e. above A3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6Card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6Plo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的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介质处理装置(10)具备打印机(11)、能够对被排出的介质(99)进行支承的薄片状的支承部件(32)、能够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并能够相对于打印机(11)而移动的收卷部(60)。收卷部(60)具有对收卷轴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被载置于平面上的载置部(57)。在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处于使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相互的轴承部的轴线相一致的状态且以在与收卷轴(61)的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的状态下,当将收卷部(60)设置在平面上时,载置部(57)与平面接触。

Description

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对从印刷装置的排出口被排出的各种各样的种类或尺寸的纸张进行装载的介质处理装置。进行使用的用户能够实施对排出纸张进行装载的容纳薄片的收卷,以便能够根据纸张的种类或尺寸而对作为薄片状的支承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容纳薄片的长度进行变更。
作为收卷有容纳薄片的收卷轴的一个示例的顶杆的两端分别被安装在侧杆的顶端上。两根侧杆的基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对作为壳体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部进行支承的脚部上。通过使两根侧杆转动至所期望的角度,从而能够实施收卷轴的位置的变更。
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介质处理装置中,在对容纳薄片等薄片状的支承部件的收卷量进行变更时,为了不使对薄片状的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收卷轴上产生扭转或扭曲,从而希望同时对两根侧杆进行操作。但是,印刷装置的壳体尺寸较大,从而同时对两根侧杆的角度进行操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对收卷轴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作用于收卷轴上的扭转力或扭曲力等的外力负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58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课题的介质处理装置具备:打印机,其设置有将被实施了处理的介质排出的排出部;薄片状的支承部件,其一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上,并能够对由所述排出部所排出的所述介质进行支承;收卷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打印机而进行移动,所述收卷部具有:收卷轴,其安装有所述支承部件的一端;旋转机构,其包括收卷机构和停止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使所述收卷轴向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方向旋转,所述停止机构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该收卷轴停止,所述第一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为多于所述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第一外壳,其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第二外壳,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载置部,其在所述收卷部被载置在平面上时与该平面接触。
解决上述课题的装载装置具备:薄片状的支承部件,其以将一部分固定在打印机上的方式而被使用,并能够对从所述打印机的排出部被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收卷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所述收卷部具有:收卷轴,其安装有所述支承部件的一端;旋转机构,其包括收卷机构和停止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使所述收卷轴向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方向进行旋转,所述停止机构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该收卷轴停止,所述第一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为多于所述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第一外壳,其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第二外壳,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载置部,其在所述收卷部被载置于平面上时,与该平面接触。
解决上述课题的介质装载方法为,使用具备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的所述收卷部以及所述支承部件的装载装置,而对从打印机的排出部被排出的被实施了处理的介质进行装载的介质装载方法,所述打印机具有:支承轴,其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悬挂,并对所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通过将从所述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上,并且在所述打印机排出印刷后的所述介质的方向上,将所述收卷部载置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一部分相对于该打印机而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所述支承轴的位置处,从而设为将从该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悬挂在位于与该收卷部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并通过对所述支承轴保持部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以对所述支承轴的位置进行变更,从而对装载所述介质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姿态进行变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打印机处于前方排出状态时的介质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收卷式堆叠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打印机处于后方排出状态时的介质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5A为对旋转机构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B为表示第一外壳的内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6A为表示操作开关位于非操作位置时的停止机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6B为对操作开关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剖视图。
图6C为对操作开关位于操作位置时的停止机构的示意图。
图7A为表示第二外壳的内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7B为对行星机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C为对放卷量限制部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打印机的脚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为通过收卷部而对支承部件进行收卷时的立体图。
图10A为表示变更例的放卷量限制部的示意图。
图10B为表示变更例的放卷量限制部的示意剖视图。
图10C为从与图10A相反侧观察变更例的放卷量限制部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在放卷量限制部中使用了导螺杆的变更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介质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而进行说明。介质处理装置具备打印机和作为装载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收卷式堆叠器单元,并通过用户将收卷式堆叠器单元安装在打印机上从而被构成。
打印机的结构和介质的输送路径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例如为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从而印刷文字、照片等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打印机11具备壳体12、和对壳体12进行支承的脚部80。在壳体12的前表面上具有作为排出部的一个示例的排出口13,排出口13将作为处理的一个示例而实施了印刷的介质99排出。将具有排出口13的一侧称为打印机11的前方,将其相反侧称为打印机11的后方。
打印机11在被设置于使用场所处的状态下,作为宽度、纵深以及高度而具有预定的长度。设为打印机11被设置在水平面上,用Z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此时,打印机11的宽度方向以及纵深方向实质上成为水平。用Y轴来表示打印机11的纵深方向,用与Y轴以及Z轴交叉的X轴来表示打印机11的宽度方向。因此,X轴、Y轴以及Z轴分别成为表示宽度、纵深以及高度的长度的坐标轴。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11的壳体12内,卷绕有介质99的卷筒体98被收纳于预定的位置处。
如图2所示,打印机11在壳体12内具备对介质99进行输送的输送部15。输送部15包括第一辊16和第二辊17。通过使第一辊16以及第二辊17在对介质99进行夹持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使介质99被输送。输送部15将介质99从卷筒体98朝向排出口13而输送。即,输送部15在壳体12内以从壳体12的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式对介质99进行输送。
打印机11在壳体12内具备对介质99进行印刷的印刷部18。印刷部18通过朝向介质99喷出液体,从而对利用输送部15而被输送的介质99进行印刷。
打印机11在壳体12内具备对介质99进行切断的切断部19。切断部19包括第一旋转刃21和第二旋转刃22。通过使第一旋转刃21以及第二旋转刃22在对介质99进行夹持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使介质99被切断。从卷筒体98起而连续的长条的介质99在通过切断部19而被切断时,成为从卷筒体98上被分离的单页的介质99。
如图2所示,打印机11具备:支承轴86和支承轴保持部件87。支承轴86的两端被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87的顶端所保持,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87的基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脚部80的角度调节部件89上。通过将支承轴保持部件87设为所期望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实现支承轴86的位置变更。
如图2所示,介质处理装置10具备:打印机11、和作为装载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收卷式堆叠器单元31。收卷式堆叠器单元31为能够对薄片状的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收卷式的结构。通过用户在将支承部件32如图2所示那样悬挂在支承轴86上的状态下安装在打印机11上,从而使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作为容纳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印刷后的介质99的堆叠器而被形成。
如图2所示,打印机11的脚部80具备:一对支架95;一对基座96,其在被固定有一对支架95的下端的状态下沿前后而延伸。脚部80具有:多个辊81a,其能够与设置有打印机11的面接触并旋转;锁杆81b,其作为对辊81a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锁止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脚部80的一对基座96上,在沿着Y轴的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各安装有一个小脚轮81且总计安装有四个小脚轮81。小脚轮81具备辊81a和锁杆81b。处于Y轴方向的一侧的小脚轮81能够通过锁杆81b而对辊81a的旋转进行锁止。打印机11通过四个辊81a而被设置于地板面91上。当锁杆81b对辊81a进行锁止时,会无法移动打印机11,当解除锁止时,会变为能够使打印机11进行移动。
关于装载装置
如图3所示,作为装载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收卷式堆叠器单元31(以下,也简称为堆叠器单元31)具备薄片状的支承部件32、和收卷部60。支承部件32例如由纺布、无纺布等而构成,且为具有长方形状的长条的布。支承部件32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的薄片。作为合成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收卷部60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的顶端部处安装有安装轴36。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安装轴36。
收卷部60具备:收卷轴61,其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其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支承部件32的一端被固定于收卷轴61上,另一端(顶端)被固定于安装轴36上。支承部件32被卷绕在收卷轴61上。
收卷部60具备将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连结的连结部件59。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被固定于与收卷轴61平行地延伸的连结部件59的两端上。连结部件59为,具有自身不会扭曲的刚性的一块金属板。因此,连结部件59对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以在与收卷轴61的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59兼作为对支承部件32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59g。引导部件59g具有对在支承部件32被收卷在收卷轴61上时所接触的支承部件32进行引导的直线部59a。直线部59a在收卷轴61的轴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与该轴向正交的截面为凸形形状。直线部59a的长度在收卷轴61的轴向上稍长于支承部件32的长度。用户在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时,以使支承部件32的地板侧的面(背面)与直线部59a接触的方式而收卷。
作为直线部59a的截面形状的凸形形状包括四方形形状以及凸曲形状。四方形形状中,其角部的角度并不限定于直角,也可以为锐角或钝角,此外还可以在角部的顶端部处具有圆形。本实施方式的直线部59a为,对引导部件59g进行弯曲加工而被形成的弯曲部。在直线部59a的角部的顶端部处赋予了由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圆形。圆形半径为,例如2~8mm的范围内的预定值。在直线部59a的截面的形状为凸曲形状的情况下,包括圆弧形状以及椭圆弧形状。另外,圆形半径也可以为2~8mm的范围外的值。
当收卷轴61在图2中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支承部件32被收卷在收卷轴61上。当收卷轴61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支承部件32被从收卷轴61上放卷。支承部件32在从收卷轴61上被放卷出预定量的状态下被使用。
支承部件32通过被收卷在收卷轴61上从而成为卷筒状。因此,堆叠器单元31在支承部件32于收卷轴61上被收卷为卷筒状的状态下变得紧凑。堆叠器单元31通过被载置在脚部80的预定位置处,从而相对于打印机11而以利用壳体12的下方的空间的方式被紧凑地收纳。因此,在不使用堆叠器单元31时,介质处理装置10变得紧凑。
如图3所示,在安装轴36上固定有两条引导带44的基端。在两条引导带44的顶端上安装有第四环状部件44a。通过将第四环状部件44a卡挂在被固定于打印机11的脚部80上的未图示的钩上,从而使支承部件32的安装轴36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打印机11上。
如图2所示,安装轴36被安装于打印机11的安装部84上。安装部84被设定在如下的高度位置处,即,在从安装轴36延伸出的支承部件32被悬挂在支承轴86上的状态下,以支承部件32在侧视观察时描绘成山形的路径的方式与在支承轴保持部件87位于比铅直方向少许前倾的转动角处时的支承轴86的高度位置相比较低的高度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安装轴36向安装部84的安装、和引导带44向钩的卡挂,从而支承部件32的放卷顶端侧的一部分被固定于打印机11上。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11排出印刷后的介质99的方向上,收卷部60被载置在如下的位置处,即,相对于打印机11的由安装轴36和安装部84而实现的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顶端部)的固定位置,而在之间隔着支承轴86的地板面91上的位置处。从收卷部60上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被悬挂在位于与收卷部60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支承轴86上从而在图2中的侧视观察时形成山形的路径,并且其顶端部通过安装轴36被固定于安装部84上从而被固定在打印机11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卷部60被载置在地板面91上的状态是指,收卷部60与地板面91的接触点具有三点以上,收卷部60的姿态处于稳定的状态。
安装部84从基座96的后部上表面起朝向上方而被突出设置。安装部84由能够对安装轴36进行卡挂的钩而构成,从而收卷式堆叠器单元31相对于打印机11的安装以及拆下变得容易。
如图3所示,堆叠器单元31具备用于对支承部件32进行牵拉的调节件43。调节件43在成为支承部件3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缘部的位置处被安装有一对。一对调节件43被安装在支承部件32的长边方向上距安装轴36预定距离而位于收卷轴61侧的位置处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上。调节件43由第一环状部件43a、第二环状部件43b以及第三环状部件43c而构成。调节件43例如通过具有由与支承部件32相同的材质形成的多个环的带而被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调节件43设为合成树脂制的带,从而使经由调节件43而牵拉了的支承部件32维持具有不会因容纳了介质99时的下落载荷而弹回的程度的刚性的张力。
调节件43在图2中被固定于支承部件32中的在支承轴86与收卷部60之间下垂的部分的中途的位置处。调节件43被安装于从脚部80的前部上表面起朝向上方而被突出设置的第一安装部85上。即,支承部件32的从支承轴86朝向收卷部60而下垂的部分在其中途的位置处,经由调节件43而向斜下方被牵拉。在堆叠器以图2所示的前方排出状态而被安装时,调节件43被用于对装载印刷后的介质99的部分的倾斜角进行调节。
调节件43被用于对装载印刷后的介质99的部分的倾斜角进行调节。在支承部件32中装载介质99的部分的倾斜角在将第一环状部件43a安装在了第一安装部85上时大致铅直。在将第二环状部件43b安装在了第一安装部85上时,在支承部件32中装载介质99的部分的倾斜角以与铅直相比前低后高的姿态而稍稍倾斜。当将第三环状部件43c安装在第一安装部85上时,在支承部件32中装载介质99的部分的倾斜角进一步倾斜为前低后高的预定的倾斜角。
如图2、图3所示,堆叠器单元31的收卷部60具备在收卷部60被载置于平面上时与该平面接触的载置部57。即,载置部57将收卷部60被载置于平面上时的、收卷部60与该平面的接触点包括三点以上。堆叠器单元31例如被载置于设置有打印机11的地板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57包括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各自的底部。堆叠器单元31通过使载置部57与地板面接触,从而在将收卷轴61保持为与地板面水平的姿态的状态下被载置于地板面上。
如图2所示,支承轴86被设定于与地板面91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且与排出口13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因此,被切断部19切断后的介质99从排出口13被排出,并沿着排出引导部27而被输送后,滑落在以前低后高的方式而倾斜了的支承部件32上并被装载在支承部件32的前方部分上。支承部件32经由一对调节件43而向后方下侧被牵拉。因此,支承部件32在与支承轴86相比靠前方的部分处,在支承轴86与调节件43之间的第一区域处倾斜角较大,在调节件43与收卷轴61之间的第二区域处倾斜角与第一区域相比而较小地缓慢地倾斜。因此,即使介质99的顶端部处于卷曲,也会迅速地滑落过第一区域。例如,假设采用支承部件32的倾斜角较小的结构。在该种情况下,卷曲了的介质99会在支承部件32的中途卡住,从而不会滑落而是在中途停止。在该情况下,在中途停止了的先行的介质99会妨碍后续的介质99的从排出口13的排出以及向支承部件32上的适当的装载。
此外,用户在以与介质99的长度配合的方式对支承部件32的长度进行变更时,使堆叠器单元31进行移动。此时,存在用户对支承部件32进行牵拉的情况。但是,该牵拉力的一部分经由将支承部件32向后方下侧牵拉的调节件43而由打印机11承受。因此,用户在使堆叠器单元31进行移动时牵拉了支承部件32时的牵拉力难以传递至支承轴86。即使用户或多或少地牵拉支承部件32,支承轴86也难以发生位置偏离。
<关于介质的装载形式>
介质处理装置10能够切换为使从排出口13排出的印刷后的介质99在支承部件32上向前方滑动而容纳在支承部件32上的图2所示的前方排出姿态、和使印刷后的介质99在支承部件32的上表面上向后方滑动而容纳在支承部件32上的图4所示的后方排出姿态。
首先,参照图2,对以前方排出姿态安装了堆叠器单元31时的装载形式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设为前方排出姿态的情况下,支承轴86的位置与排出引导部27的介质输送面相比位于靠后方处。收卷部60在支承部件32从上侧被悬挂在支承轴86上的状态下被载置于从打印机11起向前方远离了的地板面91上的位置处。使收卷部60从打印机11起向前方远离的距离根据在印刷后被切断的介质99的长度而被决定。用户以与从排出口13排出的介质99的长度配合的方式对收卷部60的载置位置进行调节。与从收卷轴61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相应地,支承部件32可装载的介质99的尺寸发生改变。在介质99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增大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在介质99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减小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前方排出姿态主要被使用于对长条的介质99进行装载的情况。
由于介质99具有表面起伏,因此存在由于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的顶端碰触到支承部件32的角度而介质99被蜷曲地装载的可能性。通过对支承轴86的位置和由调节件43所实施的牵拉强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对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的顶端所碰触的部分处的支承部件32的倾斜角进行变更。通过对支承轴保持部件87的角度进行调节以变更支承轴86的位置,从而变更了对介质99进行容纳的支承部件32的姿态。
通过调节件43,从而能够变更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的顶端与支承部件32碰触的角度。介质99的顶端与支承部件32碰触的角度在将第一环状部件43a安装了在第一安装部85上时较缓,在将第二环状部件43b安装了在第一安装部85上时成为稍陡的角度,在将第三环状部件43c安装在第一安装部85上时成为更陡的角度。
在处于前方排出姿态的支承部件32上装载介质99的情况下,介质99以印刷面朝向上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32上。用户能够将介质99从打印机11的前方取出。介质99的作为与印刷面相反的面的背面与支承部件32接触。由于印刷面不与支承部件32接触,因此印刷图像的品质不易受到介质99被载置于支承部件32上的情况的影响。
接下来,参照图4,对以后方排出姿态而安装了堆叠器单元31时的装载形式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将支承轴86调节至与排出引导部27的介质输送面相比靠前方的位置处。收卷部60在支承部件32从上侧被悬挂在支承轴86上的状态下被载置于地板面91上的打印机11的前方附近位置处。由于支承轴86位于与安装轴36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因此,支承部件32中的支承轴86与安装轴36之间的部分以后低前高的方式而倾斜。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在支承部件32中的于支承轴86与安装轴36之间以后低前高的方式而倾斜的部分上向后方滑动,并被装载于支承部件32的后端部分上。支承部件32中的以后低前高的方式而倾斜的部分的倾斜角的调节是通过从收卷轴61的放卷量的调节、和由调节件43所实施的牵拉强度的调节而被实施的。
由于介质99具有表面起伏,因此在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在支承部件32的上表面上向后方滑落时,存在介质99的顶端越过安装部84的位置而使介质99从支承部件32上落下的可能性。通过将两条引导带44的第四环状部件44a安装在从脚部80的基座96的后部上表面起朝向上方而被突出设置的第二安装部88上,从而两条引导带44在后视观察时被伸展为大致V字状。因此,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在支承部件32的上表面上向后方滑落的顶部处,介质99的顶端与引导带44碰触而停止。如此,为了将安装轴36固定于基座96上而被使用的引导带44作为介质99的阻止件而发挥功能。通过引导带44,从而避免了在支承部件32上滑落的介质99骑在安装部84上的情况。另外,打印机11也可以为不具有排出引导部27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支承轴86在前方排出姿态的情况下被调节至与排出口13相比而靠后方的位置处,而在后方排出姿态的情况下被调节至与排出口13相比而靠前方的位置处。
<关于旋转机构>
如图5B、图7A所示,收卷轴61呈具有预定长度的细长的筒状,内部成为空腔。在收卷轴61的两端部中,分别嵌合有具有有底圆筒形状的第一嵌合部件63和第二嵌合部件71。因此,收卷轴61、第一嵌合部件63和第二嵌合部件71一体地旋转。
如图5B所示,收卷轴61中的嵌合有第一嵌合部件63的部分被收纳于第一外壳66中。在第一外壳66内的中央部处,以使轴线与收卷轴61相一致的状态而配置有第一主轴67。即,第一主轴67的第一主轴线67a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一致,第一主轴67的一端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而被插入至被形成于第一外壳66的内壁上的支承孔中。例如,通过使第一主轴67的多边柱状的一端部被插入至由多边孔形成的支承孔中,从而第一主轴67以不能旋转的方式相对于第一外壳66的内壁而被连结在一起。圆盘部件72被嵌合在第一嵌合部件63的内侧,并位于第一嵌合部件63的轴向的中央部处。第一嵌合部件63和圆盘部件72成为一体,并经由轴承部72b而围绕第一主轴67进行旋转。即,收卷轴61经由轴承部72b而围绕第一主轴67进行旋转。
如图5A、图5B所示,收卷部60具备旋转机构62。旋转机构62具备使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进行旋转的收卷机构62a、和在支承部件32被放卷的中途的放卷位置处使由收卷机构62a所实施的支承部件32的收卷动作停止的停止机构62b。旋转机构62被设置于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置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
收卷机构62a具有被嵌合于收卷轴61中的第一嵌合部件63、圆盘部件72、经由轴承部72b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对第一嵌合部件63以及圆盘部件72进行支承的第一主轴67。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卷机构62a具有作为驱动部以及旋转施力部的一个示例的盘簧64。此外,停止机构62b由棘轮齿轮63a和棘轮爪65而构成。
图5A如所示,盘簧64被插穿于第一嵌合部件63的内部。盘簧64的内侧的端部被固定于第一主轴67上,外侧的端部被固定于第一嵌合部件63的内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
在支承部件32被收卷在收卷轴61上的状态下,盘簧64处于被解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当使收卷轴61向图5A中的用逆时针方向的箭头标记表示的放卷方向W1进行旋转时,盘簧64逐渐被卷绕。当盘簧64被卷绕时,盘簧64欲恢复到原始的形状,盘簧64作用有使第一嵌合部件63旋转至被卷绕前的初期位置为止的复原力。即,盘簧64产生将支承部件32向图5A中的用顺时针方向的箭头标记表示的收卷方向W2而使收卷轴61旋转的作用力。
如图5A所示,在第一嵌合部件6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棘轮齿轮63a。棘轮齿轮63a与通常的齿轮不同,全部的齿由向周向的一侧倾斜了的三角齿构成。在第一外壳66的内部配置有棘轮爪轴66a,在棘轮爪轴66a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安装有棘轮爪65。棘轮爪轴66a的轴线与第一嵌合部件63的轴线平行。棘轮爪65通过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而向逆时针方向被施力。棘轮爪65通过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与棘轮齿轮63a啮合。
在第一嵌合部件63欲向收卷方向W2旋转的情况下,棘轮爪65陷入齿中,从而限制旋转。另一方面,在第一嵌合部件63欲向放卷方向W1旋转的情况下,棘轮爪65骑过齿而容许旋转。即,棘轮齿轮63a和棘轮爪65构成了如下的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通过相互啮合,从而容许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放卷的放卷方向W1的旋转、并且限制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收卷方向W2的旋转。
如图5A所示,停止机构62b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收卷轴61停止,其中,第一状态为,从收卷部60上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第二状态为,从收卷部60上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的长度为多于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状态,在图2中示出了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的第一放卷量相比,第二状态的第二放卷量较大。另外,图4所示的作为第一放卷量的第一状态和图2所示的作为第二放卷量的第二状态毕竟是一个示例。本实施方式的停止机构62b能够以棘轮齿轮63a的齿的间距为单位并在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W2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对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进行调节。
如图5A所示,在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中的设置有旋转机构62的外壳上,设置有操作开关68,操作开关68解除由停止机构62b所实施的收卷轴61的停止并通过作为驱动部的盘簧64的复原力而使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外壳66内设置有旋转机构62。而且,在第一外壳66上设置有操作开关68,操作开关68解除由构成旋转机构62的停止机构62b所实施的收卷轴61的停止从而通过作为驱动部的盘簧64的复原力而使收卷轴61进行旋转。
如图5A所示,在第一外壳66的内部配置有开关轴66b,操作开关6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开关轴66b上。操作开关68通过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而向图5A中的逆时针方向被施力。
如图6A所示,操作开关68具有由用户进行操作的被操作部68b。从被形成于第一外壳66上的孔66c中,操作开关68的一部分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操作开关68通过未图示的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在操作开关68的限制部68a与第一外壳66的一部分碰触的状态下停止。在该状态下,操作开关68位于被操作部68b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
如图6B所示,当对操作开关68的被操作部68b进行按压时,操作开关68向该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其结果为,操作开关68从在图6B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按压至被操作部68b成为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同的面的位置为止。在该状态下,维持了棘轮爪65与棘轮齿轮63a的啮合。例如,即使在用户不慎使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等的物品与操作开关68碰触并按压了操作开关68的情况下,也会止于至被操作部68b成为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同的面的位置为止的压入量。在该情况下,棘轮爪65和棘轮齿轮63a的啮合不会被解除。
如图6C所示,当将操作开关68的被操作部68b进一步按压至位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时,操作开关68将与棘轮爪65碰触。棘轮爪65向图6C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棘轮爪65与棘轮齿轮63a的啮合被解除,从而容许棘轮齿轮63a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由此,容许通过盘簧64的复原力而使收卷轴61(参照图5B)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收卷方向W2的旋转。即,当被操作部68b从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的操作位置处为止时,旋转机构62进行驱动。
在支承部件32被放卷的状态下,当用户对操作开关68进行操作,而成为棘轮爪65不与棘轮齿轮63a啮合的状态时,第一嵌合部件63向图5A所示的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从而返回至原始的位置为止。由此,支承部件32被收卷在收卷轴61上。
<关于放卷量限制部>
如图7A所示,在收卷轴61中嵌合有第二嵌合部件71的端部被收纳于第二外壳76中。在第二外壳76内的中央部处,第二主轴77在以使轴线与收卷轴61一致的状态下被配置。即,第二主轴77的第二主轴线77a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一致,第二主轴77的一端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而被插入至被形成于第二外壳76的内壁上的支承孔中。圆盘部件72被嵌合于第二嵌合部件71的内侧,并位于第二嵌合部件71的轴向的中央部。第二嵌合部件71和圆盘部件72成为一体,并经由轴承部72b而围绕第二主轴77旋转。即,收卷轴61经由轴承部72b而围绕第二主轴77进行旋转。
如图7A所示,收卷部60具备对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进行限制的放卷量限制部70。放卷量限制部70被设置于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卷量限制部70被设置于第二外壳76的内部。在收卷轴61中嵌合有第二嵌合部件71的端部被收纳于第二外壳76中。收卷轴61的端部相对于第二外壳76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放卷量限制部70由太阳齿轮78、具有太阳滑轮79的第二主轴77、行星齿轮74、行星滑轮75、对行星滑轮75以使其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圆盘部件72、绳69构成。
如图7A所示,在第二主轴77中的隔着圆盘部件72的两侧的位置上,在使相互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嵌合有太阳齿轮78和太阳滑轮79。由此,太阳齿轮78和太阳滑轮79相对于第二外壳76而成为不能旋转。
如图7B所示,在圆盘部件72上,在从第二主轴77起在径向上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安装有行星轴73。在行星轴73中的隔着圆盘部件72的两侧的位置上,在使相互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嵌合有行星齿轮74和行星滑轮75。行星齿轮74与太阳齿轮78啮合。
如图7B所示,太阳齿轮78和行星齿轮74构成了如下的行星齿轮机构,即,通过相互啮合,从而伴随着圆盘部件72向该图中的用逆时针方向的箭头标记所表示的放卷方向W1旋转,而行星齿轮74在太阳齿轮78的周围向该图中的用逆时针方向的箭头标记所表示的方向进行行星旋转。
太阳齿轮78和行星齿轮74例如成为齿数相同。当圆盘部件72向图7B中的用逆时针方向所表示的放卷方向W1旋转一圈时,行星齿轮74也向该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一次的行星旋转。此时,行星轴73、行星齿轮74和行星滑轮75成为一体而进行旋转。
如图7A所示,太阳滑轮79和行星滑轮75被配置于各自的轴线成为平行的方向上,并处于使相互的外周面相对置的状态。太阳滑轮79和行星滑轮75的作为轴线方向的尺寸的宽度尺寸成为相同。
如图7C所示,在圆盘部件72中的配置有太阳滑轮79的一侧的面上,突出设置有限制轴72a。如图7C所示,在从圆盘部件72的轴线方向观察时,限制轴72a的中心位于通过第二主轴77的中心和行星轴73的中心而形成正三角形的位置处。限制轴72a被固定于圆盘部件72上。限制轴72a与两个滑轮75、79相比稍长地从圆盘部件72突出。
如图7C所示,绳69将一端固定于太阳滑轮79的滑轮部的表面上,将另一端固定于行星滑轮75的滑轮部的表面上。绳69向太阳滑轮79的卷绕方向为图7C中的逆时针方向,绳69向行星滑轮75的卷绕方向也成为图7C中的逆时针方向。
绳69被悬挂在限制轴72a上,并使绳长度具有与滑轮一圈长度相对应的量的程度的富余。
如图7C所示,太阳滑轮79和行星滑轮75的滑轮直径相同,当圆盘部件72向该图中的用顺时针方向的箭头标记所表示的放卷方向W1旋转一圈时,绳69以与一圈长度相对应的量从太阳滑轮79上被放卷。此时,行星滑轮75也向图7C中用箭头标记所表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绳69以与滑轮直径的一圈长度相对应的量而被收卷在行星滑轮75上。即,放卷长度和收卷长度大致相同,绳69逐渐被收卷在行星滑轮75上。
如图7C所示,由于圆盘部件72被嵌合在第二嵌合部件71中,因此,当第二嵌合部件71向该图中用箭头标记所表示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绳69在被从太阳滑轮79上放卷的同时被收卷在行星滑轮75上。即,当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放卷的方向进行旋转时,绳69在逐渐从太阳滑轮79上被放卷的同时被收卷在行星滑轮75上。当被卷绕在太阳滑轮79上的绳69全部被收卷在行星滑轮75上时,支承部件32不会进一步从收卷轴61上被放卷。即,放卷量限制部70在放卷量超过了预定量的情况下,对收卷轴61的放卷方向W1的旋转进行限制。
如图7C所示,由于圆盘部件72被嵌合在第二嵌合部件71中,因此当第二嵌合部件71向该图中用箭头标记所表示的作为与放卷方向W1相反的方向的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时,绳69在从行星滑轮75上被放卷的同时逐渐被收卷在太阳滑轮79上。即,当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时,绳69在从行星滑轮75上被放卷的同时被收卷在太阳滑轮79上。当被卷绕在行星滑轮75上的绳69全部被收卷在太阳滑轮79上时,支承部件32不会进一步被收卷轴61收卷。即,放卷量限制部70在放卷量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对收卷轴61的收卷方向W2的旋转进行限制。
接下来,对堆叠器单元31的设置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B所示,第一外壳66通过多个螺栓58而被固定在连结部件59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66通过包括图5B所示的螺栓58在内的多个螺栓而被固定在连结部件59的一端。即,第一外壳66和连结部件59处于在与和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一致的第一主轴67的第一主轴线67a正交的面内以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被保持的状态。
如图7A所示,第二外壳76通过多个螺栓58而被固定在连结部件59的另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76通过包括图7A所示的螺栓5 8在内的多个螺栓而被固定在连结部件59的另一端。即,第二外壳76和连结部件59处于在与和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一致的第二主轴77的第二主轴线77a正交的面内以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被保持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卷轴61经由其两端部的轴承部72b而围绕第一主轴67和第二主轴77进行轴转。在使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第一主轴67的第一主轴线67a和第二主轴77的第二主轴线77a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一致的状态下,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被固定于连结部件59的两端。
即,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经由连结部件59,而在使作为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轴承部72b的轴线的一个示例的第一主轴线67a、和作为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轴承部72b的轴线的一个示例的第二主轴线77a一致的状态、且在与收卷轴61的该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旋转的状态下被连结。
载置部57包括第一设置面93和第二设置面94,第一设置面93包括图5B所示的第一外壳66的底部,第二设置面94包括图7A所示的第二外壳76的底部。如图5B所示,当将收卷部60载置在平面上时,第一设置面93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第一设置面93为,载置部57(参照图2)中的与第一外壳66相对应的部分。
如图7A所示,在将收卷部60载置设置在平面上时,第二设置面94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第二设置面94为,载置部57(参照图2)中的与第二外壳76相对应的部分。如图3所示,当将堆叠器单元31设置在地板面91等的平面上时,在第一设置面93(参照图5B)与平面进行接触时,第二设置面94(参照图7A)与该平面进行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设置面93和第二设置面94的双方与同一个平面进行面接触。
如图1、图8所示,在脚部80的上部,设置有对收卷部60进行载置的载置面82、83。即,在脚部80的上部,设置有对堆叠器单元31的第一外壳66进行载置的第一载置面82和对第二外壳76(参照图3)进行载置的第二载置面83。当打印机11未被使用时,例如,第一外壳66的第一设置面93被载置于第一载置面82上,第二外壳76的第二设置面94被载置于第二载置面83(参照图1)上。
接下来,对介质处理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用户在使用堆叠器单元31的情况下,将堆叠器单元31的支承部件32安装在打印机11上。主要以前方排出姿态和后方排出姿态这两种姿态来对支承部件32进行安装。用户在考虑到介质99的长度和种类、印刷品质等的基础上,来决定支承部件32的姿态。
如图8所示,用户每当使用堆叠器单元31时,对基座96的小脚轮81的辊81a是否处于被锁止进行确认。在未被锁止的情况下,使锁杆81b滑动,从而对辊81a进行锁止。
如图2所示,在选择将介质99向排出口13的前方排出的前方排出姿态的情况下,用户增大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并使支承轴86的位置移动至与排出引导部27的介质输送面相比靠后方处。用户设为将支承部件32悬挂在支承轴86上的状态,并将收卷部60设置在距打印机11较远的位置处。介质99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上方的姿态而被装载在支承部件32上。
如图2所示,用户能够在不使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参照图3)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第一外壳66的第一设置面93和第二外壳76的第二设置面94的双方与地板面91进行了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收卷部60设置在距打印机11较远的位置处。
如图1、图2所示,用户为了增大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从而把持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而将收卷部60向从打印机11分离的方向进行移动。此时,由于收卷部60向从打印机11分离的方向被牵拉,因此,支承部件32从收卷部60上被放卷。当支承部件32以所期望的长度被放卷时,将收卷部60载置在地板面91上。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变更为将介质99向排出口13的后方排出的后方排出姿态的情况下,用户减小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86的位置移动至与排出引导部27的介质输送面相比靠前方处,并将收卷部60设置在距打印机11较近的位置处。支承部件32以在支承轴86与安装轴36之间越朝向后方则越下降的方式而倾斜。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下方的姿态而沿着支承部件32向后方被排出,并在壳体12的下方的位置处被装载在支承部件32上。
如图4所示,用户在不使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第一外壳66的第一设置面93和第二外壳76的第二设置面94的双方与地板面91进行了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收卷部60设置在距打印机11较近的位置处。因此,在图4所述的后方排出姿态时,堆叠器单元31并不那么占地。
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在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正交的面内,经由连结部件59而以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被保持。用户能够在不使产生收卷轴61的扭转的情况下增大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当产生收卷轴61的扭转时,用户使支承部件32放卷时的负载将增加,从而存在通过用户的力而未能使支承部件32放卷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旋转机构62处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如图7A所示,放卷量限制部70处于第二外壳76的内部。例如,设想为,容许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在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正交的面内进行转动的位移的结构。在该设想的结构中,虽然通过该转动位移而棘轮爪65和棘轮齿轮63a的啮合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但在具有旋转机构62的第一外壳66侧,会产生支承部件32的卷绕松弛。具有旋转机构62的第一外壳66侧的支承部件32被放卷。具有放卷量限制部70的第二外壳76的支承部件32通过放卷量限制部70的静止摩擦力而不会被放卷。产生收卷轴61的扭转,从而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相对于X轴而倾斜。当放卷动作从该状态起开始时,由于支承部件32被倾斜地放卷,因此用户使支承部件32放卷时的负载增加。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堆叠器单元31中,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经由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被固定。因此,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在使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作为轴承部72b的轴线的第一主轴线67a和第二主轴线77a相互一致的状态下被保持。其结果为,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在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正交的面内转动的位移被阻止,在收卷轴61中不会产生扭转。因此,当放卷动作开始时,在支承部件32不会被倾斜地放卷的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较小的负载而使支承部件32放卷。
此外,在收卷部60被载置于地板面91上的状态下,尤其在支承部件32处于图2所示的前方排出姿态时,通过支承部件32的张力而使收卷部60受到朝向打印机11的方向的力。而且,该支承部件32的张力随着被装载在支承部件32上的介质99的数量增加而增大。但是,由于经由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被固定,因此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不会绕Z轴而倾斜。因此,在使收卷部60被载置在地板面91上的状态下,不会产生收卷轴61的扭曲。
此外,例如在收卷轴61上,由于支承部件32的重量,而作用有第一外壳66相对于Y轴而倒向逆时针方向的方向的力、和第二外壳76相对于Y轴而倒向顺时针方向的方向的力。也就是说,在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上,作用有围绕Y轴而相互倒向上部靠近的一侧的方向的力。但是,由于经由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被固定,因此,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不会因支承部件32的重量而绕Y轴倾斜。因此,用户在将收卷部60载置在地板面91上的状态下,不存在使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处产生过度的收卷轴61的扭曲的情况。
此外,当通过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的调节作业等而使支承部件32被牵拉时,在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上,作用有绕Z轴而倾斜的力。但是,由于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被固定于连结部件59上,因此,即使支承部件32被牵拉,也不会绕Z轴而倾斜。其结果为,在支承部件32被牵拉时,不会使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处产生过度的扭曲力的情况。
当产生收卷轴61的扭曲时,用户使支承部件32放卷时的收卷轴61的旋转负载增加。当收卷轴61的扭曲较大时,由于第一外壳66相对于收卷轴61而倾斜从而在旋转机构62(参照图5A)中产生变形,进而旋转的负载将增加。由于第二外壳76相对于收卷轴61而倾斜,从而在放卷量限制部70(参照图7A)中产生变形,进而旋转的负载增加。当旋转的负载增加时,存在用户无法顺畅地使支承部件32放卷的可能性。
当产生收卷轴61的扭曲时,用户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时的收卷轴61的旋转负载增加。当扭曲较大时,由于第一外壳66相对于收卷轴61而倾斜从而在旋转机构62(参照图5B)中产生变形,因而旋转的负载增加。由于第二外壳76相对于收卷轴61而倾斜从而在放卷量限制部70(参照图7A)中产生变形,进而旋转的负载进一步增加。当盘簧64(参照图5A)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时的负载增加时,有可能无法通过盘簧64的作用力而顺畅地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此外,当在收卷轴61中产生扭曲时,由于相对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而第一主轴线67a(参照图5B)和第二主轴线77a(参照图7A)会交叉,因此,存在收卷轴61在一部分或整体上发生偏心旋转等不适当地旋转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可能在收卷了的支承部件32上产生褶皱。
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经由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被固定,因此,当将收卷部60设置在地板面91等的平面上时,第一设置面93(参照图5B)和第二设置面94(参照图7A)的双方与该平面进行面接触。因此,收卷部60不会在地板面91上晃动,而是以稳定的水平姿态而被载置在地板面91上。因此,通过将收卷部60载置在地板面91上,从而不存在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在将收卷部60载置在地板面91上时,不会产生因收卷部60的载置部57与地板面91的接触状态而引起的收卷轴61的扭转以及扭曲。
如图2所示,对支承轴86进行支承的支承轴保持部件87的角度为接近于垂直的角度。通过将调节件43安装在第一安装部85上,从而支承部件32的角度在从支承轴86至调节件43之间呈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较大的第一倾斜角,在从调节件43至收卷轴61之间呈相对于水平而小于第一倾斜角的第二倾斜角。即,支承部件32在支承轴86与调节件43之间以由较大的倾斜角而越朝向前方则越下降的方式而倾斜,在调节件43与收卷轴61之间以由较缓的倾斜角而越朝向前方则越下降的方式而倾斜。
如图2所示,有时用户会以支承部件32的姿态的变更和调节等为目的,而使收卷部60移动所需的距离、或者使收卷轴61以所期望的量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在该情况下,用户把持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而在较低的位置处使收卷部60向远离打印机11的方向进行移动、或者对操作开关68进行操作而使支承部件32收卷在收卷轴61上。此时,支承部件32向远离打印机11的方向被牵拉。该支承部件32被牵拉时的张力从支承部件32的前述的倾斜姿态主要由调节件43承受。其结果为,即使支承部件32从收卷部60侧被牵拉,支承轴86的位置也难以移动。
详细而言,对支承轴86进行保持的支承轴保持部件87能够通过设置于脚部80上的角度调节部件89的阻止件功能而进行多个阶段的角度调节。但是,当被施加超过阻止件的保持力的外力时,支承轴保持部件87将从当时所保持的阻止件上脱离,从而支承轴86的位置会偏离或者翻倒。在本实施方式的堆叠器单元31中,作用在支承部件32上的牵拉力主要经由调节件43而由脚部80承受。因此,在支承轴86从支承部件32受到的牵拉力较小的基础上,由于该牵拉力的朝向成为与支承轴86的转动方向不同的靠近下方向的力,因此不易产生支承轴86的位置偏离或翻倒。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32从收卷轴61的下侧被放卷。与支承部件32从收卷轴61的上侧被放卷的情况相比,在用户使收卷部60进行移动或者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时,由于对支承部件32进行牵拉的起始点位置成为较低的位置,因此,支承轴86的位置不易移动。
如图5A所示,当相对于收卷轴61而欲将支承部件32拉出时,收卷轴61将被施加有欲向放卷方向W1进行旋转的力。于是,棘轮爪65骑过棘轮齿轮63a的齿而旋转被允许。因此,如果用户相对于收卷轴61而牵拉支承部件32,则收卷轴61将向放卷方向W1进行旋转,并能够使支承部件32放卷。
如图7C所示,当收卷轴61(参照图7A)向使支承部件32放卷的放卷方向W1进行旋转时,绳69逐渐从太阳滑轮79上被放卷,并在行星滑轮75上被收卷。当行星滑轮75对绳69进行了收卷时,用户无法进一步使支承部件32放卷。
如图7C所示,当收卷轴61(参照图7A)向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时,绳69逐渐从行星滑轮75向太阳滑轮79被收卷。当太阳滑轮79对绳69进行了收卷时,用户无法进一步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
如图5B所示,旋转机构62处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即使在用户正在使支承部件32放卷的操作中,也没有向外部露出的部分。由于在第一嵌合部件63中第一外壳66覆盖了嵌合有收卷轴61的部分的相反侧,因此,异物难以流入至旋转机构62中。因此,防止了因异物而引起的旋转机构62的动作不良。
此外,如图7A所示,放卷量限制部70处于第二外壳76的内部,即使在用户正在使支承部件32放卷的操作中,也没有向外部露出的部分。由于在构成放卷量限制部70的第二嵌合部件71中第二外壳76覆盖了嵌合有收卷轴61的部分的相反侧,因此,异物难以流入至放卷量限制部70中。因此,防止了因异物而引起的放卷量限制部70的动作不良。
如图9所示,当将支承部件32收卷在收卷轴61上时,用户使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相对于地板而稍微倾斜,并使支承部件32的背面与引导部件59g的直线部59a进行接触。而且,在保持使支承部件32的背面与直线部59a进行接触的状态的同时,使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此外,在收卷量较多的情况下,用户在使支承部件32的背面与直线部59a进行接触的状态下将操作开关68从非操作位置向操作位置按压。于是,通过棘轮爪从棘轮齿轮的齿上脱离,从而解除了由停止机构62b所实现的停止功能,通过盘簧64的复原力而使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其结果为,即使用户无法通过手动而使收卷轴61旋转,也能够使支承部件32收卷在收卷轴61上。
例如,当结束堆叠器单元31的使用时,用户将安装轴36从安装部84上拆下,并且将支承部件32从支承轴86上拆下,并且将支承部件32延伸放置在地板面上。如图9所示,用户设为使收卷部60稍微倾斜,并使支承部件32的背面与直线部59a接触的状态,如果对操作开关68进行按压,则能够自动地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此时,如果一点一点地对操作开关68进行操作,则能够对支承部件32的收卷速度进行调节。在该收卷过程中,在支承部件32上与直线部59a接触的部位处,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折。也就是说,通过形成该弯折,从而即使在支承部件32上假设具有于宽度方向上起伏的褶皱,该褶皱也会通过在直线部59a的部分上形成的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折而被消除。其结果为,能够以无褶皱的状态而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
如图6C所示,用户为了减小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从而在将操作开关68的被操作部68b从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操作至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位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时,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方向的旋转被容许。在用户具有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意图而对操作开关68进行了操作时,在停止机构62b处,棘轮爪65从棘轮齿轮63a上被脱离,通过盘簧64的作用力而收卷轴61被驱动。
如图6B所示,即使操作开关68的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部分以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不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而被按压,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方向的旋转也不会被容许。即,如果操作开关68的被操作部68b不被从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位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则图5A、图6B所示的停止机构62b不会被解除,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收卷方向W2的旋转不会被容许。例如,即使如人的脚碰撞到操作开关68、误使收卷部60翻倒而操作开关68被按压等违背用户的意图而使操作开关68被按压,停止机构62b也不会被解除。因此,在违背用户的意图而使操作开关68被按压时,能够防止收卷机构62a被驱动的情况。
如图5A所示,当通过操作开关68的操作而使停止机构62b被解除时,通过盘簧64的作用力而使收卷轴61向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收卷方向W2旋转。由于盘簧64通过其作用力而使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因此,无需用户自己使收卷轴61进行旋转而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
在图2、图4所示的状态下,当实施支承部件32的姿态的变更和调节时,或者伴随着堆叠器单元31的使用结束而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时,有时用户会对操作开关68进行操作。此时,即使通过盘簧64(参照图5A)的作用力而在支承部件32被收卷时经由支承部件32而牵拉打印机11,但由于基座96的辊81a处于被锁止,因此打印机11也不会进行移动。
在堆叠器单元31的使用结束后,用户将调节件43、安装轴36以及引导带44从打印机11上拆下,在图9所示的要点中,在使收卷部60的姿态倾斜,并在使支承部件32的背面与引导部件59g的直线部59a进行接触而形成弯折的状态下,将支承部件32收卷在收卷轴61上。而且,通过将收卷完毕后的堆叠器单元31载置在被设置于脚部的基座96上的载置面82、83上,从而收纳于处于打印机11的壳体12的下方的空间内。其结果为,能够将堆叠器单元31相对于打印机11而紧凑地收纳。
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构成旋转机构62的停止机构62b使收卷轴61停止于作为第一放卷量的第一状态、和作为与第一放卷量相比而较多的第二放卷量的第二状态。因此,能够在根据介质99的长度而对支承部件32的放卷长度进行了调节的基础上,使支承部件32保持在该所调节的长度上。因此,能够将从被固定于打印机11上的一部分起至收卷轴61为止的支承部件32保持为,适合于被排出的介质99的装载的所期望的姿态。此外,收卷部60被载置于地板面91等的平面上。因此,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例如与被能够转动的一对侧杆等所支承的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结构相比,不用担心相互的位置偏离。在收卷部60通过载置部57而被载置于平面上的状态下,例如,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以在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正交的面内相互不能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因此,难以产生收卷轴61的扭转。此外,例如,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以在使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轴承部72b的轴线67a、77a相互一致的状态下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因此,由于第一外壳66与第二外壳76所构成的角度不易变化,因此难以产生收卷轴61的扭曲。因此,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61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2)由于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相对于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分别在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正交的Y轴方向上,通过两根螺栓而被固定,因此,在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正交的面内,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无法旋转。即,不会产生收卷轴61的扭转。此外,由于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在使对收卷轴61进行支承的第一主轴67的第一主轴线67a和第二主轴77的第二主轴线77a与收卷轴61的收卷轴线61a一致的状态下,相对于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以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因此,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所构成的角度不会发生变化。即,不会产生收卷轴61的扭曲。因此,用户能够使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在原有的位置关系下同时进行移动。因此,除了将收卷部载置在地板面等的平面上时之外,即使在对支承部件32的收卷量进行变更的操作中,也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61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3)在第一外壳66的第一设置面93和第二外壳76的第二设置面94的双方与地板面91进行了面接触的状态下,收卷部60被载置于地板面91等的平面上。因此,不存在地板面91上的晃动,而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61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4)在第一外壳66的第一设置面93和第二外壳76的第二设置面94的双方被设置在地板面91上的状态下,相对于具有刚性的连结部件59,而分别通过多个螺栓58而被固定。因此,除了将收卷部载置在地板面等的平面上时之外,当开始进行对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进行变更的操作时,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61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5)收卷部60具备具有直线部59a的引导部件59g,该直线部59a在收卷轴61的轴向上与支承部件32的长度相比而较长,且在收卷轴61的轴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与轴向正交的截面为角形形状。因此,当设为用户使支承部件32与直线部59a进行接触时,由于在支承部件32上在与直线部59a所接触的部位处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折,从而支承部件32的褶皱被消除。用户能够将通过在与直线部59a进行了接触的部位上所形成的弯折而消除了褶皱的支承部件32收卷在收卷轴61上。此外,由于连结部件59兼作为引导部件59g,因此,结构部件较少即可。
(6)在第一外壳66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机构62。由于第一外壳66覆盖了构成旋转机构62的第一嵌合部件63中嵌合有收卷轴61的部分的相反侧,因此,异物无法流入至旋转机构62中。因此,能够防止因异物而引起的旋转机构62的动作不良。
(7)在第二外壳76的内部设置有放卷量限制部70。由于第二外壳76覆盖了构成放卷量限制部70的第二嵌合部件71中嵌合有收卷轴61的部分的相反侧,因此,异物无法流入至放卷量限制部70中。因此,能够防止因异物而引起的放卷量限制部70的动作不良。
(8)由于盘簧64的作用力使收卷轴61向支承部件32被收卷的方向进行旋转,因此,无需用户自己使收卷轴61进行旋转而对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容易地实施使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较小地变更的操作。此外,当结束堆叠器单元31的使用时,能够将支承部件32简单且迅速地收卷在收卷轴61上。
(9)如果操作开关68的被操作部68b并未从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位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则由于棘轮爪65未从棘轮齿轮63a上脱离,因此,收卷轴61不会通过盘簧64的作用力而被驱动。例如,由于在如人的脚碰撞到操作开关68、误使收卷部60翻倒而操作开关68被按压等违背用户的意图而使操作开关68被按压的情况下,停止机构62b不会被解除,因此,能够防止收卷机构62a被驱动的情况。此外,当用户具有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意图而对操作开关68进行了操作时,操作开关68的被操作部68b将从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位于第一外壳66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由此,棘轮爪65从棘轮齿轮63a上脱离,且收卷轴61通过盘簧64的作用力而被驱动。
(10)打印机11的脚部80具有:能够与设置打印机11的地板面91等的面接触并旋转的多个辊81a、对辊81a的旋转进行限制的锁杆81b、对收卷部60进行载置的载置面82、83。当用户对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进行调节时、在将支承部件32收卷在收卷轴61上时、使堆叠器单元31进行移动时,打印机11经由支承部件32而被牵拉。但是,通过预先对基座96的辊81a进行锁止,从而能够防止打印机11移动的情况。此外,在结束了堆叠器单元31的使用后,通过将堆叠器单元31载置在被设置于脚部80的基座96上的第一载置面82以及第二载置面83中,从而能够紧凑地对堆叠器单元31进行收纳。
(11)当收卷部60向使支承部件32放卷的方向进行旋转时,绳69逐渐被收卷至行星滑轮75。由于当行星滑轮75收卷了绳69时,用户无法使支承部件32进一步放卷,因此,能够防止用户过度地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放卷的情况。例如,当在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放卷时使收卷轴61向放卷方向W1过度地旋转,并超过支承部件32的放卷方向W1的端部时,将会在相反的收卷方向上开始支承部件32的收卷。在该情况下,会产生使支承部件返回并少许收卷等多余的操作。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放卷量限制部70而在放卷量超过了预定量的情况下限制了收卷轴61的放卷方向W1的旋转,因此能够避免上述的不良现象。
(12)当收卷部60向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方向旋转时,绳69逐渐被收卷至太阳滑轮79。当太阳滑轮79收卷了绳69时,由于用户无法进一步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因此,能够防止用户过度地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情况。例如,在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时若使收卷轴61过度地向收卷方向W2进行了旋转,则在支承部件32的顶端上具有安装轴36的结构、和在支承部件32的靠近顶端处具有调节件43或引导带44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这些部件在支承部件32被收卷时碰撞到或卡在堆叠器单元31的结构部件上的担心。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放卷量限制部70而在放卷量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限制了收卷轴61的收卷方向W2的旋转,因此,能够避免上述的不良现象。
(13)打印机11具有:支承轴86,其被悬挂有支承部件32,并能够对所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87,其对支承轴86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打印机11的脚部80的基座96上。在打印机11排出印刷后的介质99的方向上,收卷部60被载置于如下的位置处,即,相对于打印机11而在与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支承轴86的地板面91上的位置处。从收卷部60上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在被悬挂在与收卷部60相比而位于较高的位置处的支承轴86上的状态下,其顶端的一部分被固定于打印机11中的与支承轴86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通过将支承轴保持部件87设为所期望的角度以变更支承轴86的位置,从而使对介质99进行装载的支承部件32的姿态被变更。
在以将介质99向排出口13的前方排出的前方排出姿态而将支承部件32安装在打印机11上的情况下,用户增大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86的位置移动到与排出引导部27的介质输送面相比而靠后方处,且将收卷部60设置在距打印机11较远的位置处。介质99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上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32上。另一方面,在以将介质99向排出口13的后方排出的后方排出姿态而将支承部件32安装在打印机11上的情况下,用户减小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86的位置移动到与排出引导部27的介质输送面相比而靠前方处,且将收卷部60设置在距打印机11较近的位置处。介质99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下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32上。用户能够通过以上的容易的操作而将支承部件32切换为前方排出姿态和后方排出姿态。
(14)作为装载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收卷式堆叠器单元31具备:薄片状的支承部件32,其一部分被固定在打印机11上而被使用,并能够对从打印机11的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进行支承;收卷部60,其能够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收卷部60具备:安装有支承部件32的一端的收卷轴61、旋转机构62、对收卷轴61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将收卷部60载置在平面上的载置部57。旋转机构62包括:收卷机构62a,其使收卷轴61向对支承部件32进行收卷的方向旋转;停止机构62b,其能够使收卷轴61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停止,其中,第一状态为,从收卷部60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部60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多于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第一外壳66在收卷轴61的轴向上,位于与支承部件32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收卷轴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第二外壳76在轴向上位于与支承部件32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收卷轴6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通过将该堆叠器单元31相对于打印机11而进行安装,从而可以获得与介质处理装置10相同的效果。
(15)介质装载方法为,利用介质处理装置10中的具备收卷部60以及支承部件32的堆叠器单元31,而对从打印机11的排出口13被排出的被印刷处理的介质99进行装载的方法。打印机11具有:支承轴86,其被悬挂有支承部件32,并对所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87,其对支承轴86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打印机11上。将从收卷部60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固定在打印机11上,并且在打印机11排出印刷后的介质99的方向上,将收卷部60载置在与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相对于打印机11而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支承轴86的位置处。由此而设为,将从收卷部60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32悬挂在位于与收卷部60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支承轴86上的状态。通过将支承轴保持部件87调节为所期望的角度以对支承轴86的位置进行变更,从而使装载介质99的支承部件32的姿态被变更。通过对支承轴86的位置进行变更,从而能够将支承部件32的姿态切换为,将从排出口13被排出的介质99向前方排出并装载在支承部件32上的前方排出姿态、和将从排出口13排出的介质99向后方排出并装载在支承部件32上的后方排出姿态。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为如以下所示的变更例那样的方式。而且,既能够将适当地使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所示的变更例组合在一起的示例设为进一步的变更例,也能够将适当地使以下所示的变更例彼此组合在一起的示例设为进一步的变更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将被固定于第二主轴77上的太阳齿轮78和太阳滑轮79固定在第二外壳76上的状态下使圆盘部件72进行旋转,从而利用行星滑轮75的行星运动而使绳69被收卷。如图10A~图10C所示,放卷量限制部70也可以在将圆盘部件72固定在第二外壳76上的状态下,使被固定于第二主轴77上的太阳齿轮78和太阳滑轮79进行旋转。即使放卷量限制部70采用图10A~图10C所示的结构,绳69也被收卷。
■放卷量限制部70也可以为另外的机构。例如,如图11所示,在第二主轴77上固定有第一伞齿轮101。第一伞齿轮101与第二伞齿轮102啮合。第二伞齿轮102在其内周具备螺杆螺母部102a,并与导螺杆103的导螺杆部103a啮合。导螺杆103在导螺杆部103a的两端部处具备花键部103b。花键部103b通过花键螺母104而以不能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而被引导。当第一伞齿轮101进行旋转时,第二伞齿轮102进行旋转,从而导螺杆103在轴向上往复运动。通过导螺杆103的端面碰触被形成于构成第二外壳76的外壳部105内的所对置的内壁面上的第一阻止件105a或第二阻止件105b,从而限制了第二主轴77的旋转。即,限制了支承部件32的放卷量。
■对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进行固定的连结部件59也可以为多个。连结部件59也可以相对于收卷轴61而位于沿着Y轴的方向的前后两侧处。根据该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由于收卷轴61不会产生扭转或扭曲,因此连结部件59所需的强度较小即可。
■将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固定在连结部件59上的方法并不限定于由螺栓所实施的结合。既可以为嵌合等的其他的固定方法,也可以设为将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与连结部件59一体成形的一个部件。只要能够以在第一外壳66与第二外壳76之间不产生扭转或扭曲的方式进行固定即可。
■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部件来构成连结部件59和引导部件59g。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连结部件59的表面上安装或粘贴引导部件59g。此外,也可以使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与连结部件59一体成形的部件具有直线部59a,或者将引导部件59g安装或粘贴在该部件上。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用户使支承部件32的地板侧的面(背面)与作为连结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引导部件59g的直线部59a进行接触,但也可以使支承部件32的和地板侧相反的面(表面)与直线部59a进行接触。例如,使对于收卷轴61的支承部件32的卷绕方向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反,引导部件59g相对于收卷轴61而配置在Z轴的上方上,而使支承部件32的和地板侧相反的面(表面)与直线部59a接触。
■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用户使收卷部60相对于地板而稍微倾斜,而使支承部件32的背面与引导部件59g的直线部59a接触,但也可以为在将收卷部60载置在地板上的状态下支承部件32始终与直线部59a进行接触的结构。
引导部件59g也可以在载置了收卷部60的状态下相对于收卷轴61而位于上方。用户在将支承部件32收卷于收卷轴61上时,使收卷部60上下反转,而使支承部件32的表面与直线部59a接触。
■直线部59a的角部的圆形半径未被限定于2~8mm的范围。但是,当圆形半径过大时,作为收卷时的引导部的功能会变低。此外,当圆形半径过小时,在收卷时在支承部件32的表面上将被施加有负载,从而支承部件32的表面变得易于损伤。例如,圆形半径优选为,1mm~15mm的范围内的预定值。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直线部59a的角部的圆形。
■固定于打印机11上的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也可以固定在壳体12上。例如,在将安装轴36设置在顶端处的支承部件32中,通过将安装轴36固定于打印机11的壳体12上,从而将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固定于壳体12上。此外,固定位置也可以为多个。也可以设为,用户对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的固定目标为壳体12和脚部80的哪一方进行选择,并在所选择的一方上安装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此外,在将脚部80设为支承部件32的一部分的固定目标的情况下,既可以安装在脚部80的基座96上,也可以安装在脚部80的支架95上。
■支承部件32也可以设为,代替安装轴36而对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的板进行固定,并将该安装孔卡挂在壳体12上,还可以设为,在支承部件32自身上设置安装孔,并将该安装孔卡挂在壳体12上。
■载置部57并未被限定于包含第一外壳66的底部和第二外壳76的底部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固定在连结部件59的上表面上,并将连结部件59的底部设为载置部57。此外,也可以在连结部件59上固定另外的部件,并将该部件的底部设为载置部57。
■收卷部60中作为与第一外壳66相对应的部分的底部的第一设置面93、作为与第二外壳76相对应的部分的底部的第二设置面94并不限于平面,也可以为由多个凸部构成的面。例如,第一设置面93以及第二设置面94也可以为具有三处以上的多个凸部的面。在该情况下,第一设置面93的三处以上的凸部、和第二设置面94的三处以上的凸部以同一平面而进行接触。
■第一设置面以及第二设置面并未被限定于第一外壳66以及第二外壳76各自的底部。也可以将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固定在连结部件59的上表面上,并将连结部件59中的与第一外壳66相对应的部分的底部设为第一设置面,且将与第二外壳76相对应的部分的底部设为第二设置面。此外,也可以在外壳66、76上分别固定另外的部件,并将该部件的底部分别设为第一设置面以及第二设置面。
■旋转机构62既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壳76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66和第二外壳76的双方的内部。当盘簧64等旋转施力部、和对由旋转施力部所实施的收卷轴61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停止机构62b被设置在同一个外壳的内部时,收卷轴61被扭转的可能性变少。在将旋转机构62设置在第二外壳76的内部的情况下,在第二外壳76上也设置使停止机构62b解除的操作开关68。
■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在棘轮爪65上设置被操作部68b,当被操作部68b从与第一外壳66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该外壳的内部的位置的操作位置为止时,停止机构62b被解除。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操作开关68专用的部件。
■旋转施力部并不限于盘簧64。例如,也可以为匝数较多的扭转弹簧、或能够扭转多圈的扭转弹簧。
■使收卷轴61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部也可以为电机。除了使收卷轴61向收卷方向W2进行旋转的操作开关68之外,也可以设置使收卷轴61向放卷方向W1进行旋转的操作开关,收卷轴61的任何一个方向的旋转都可以通过电机来转动。
■构成旋转机构62的收卷机构62a也可以为不具备盘簧64或电机等驱动部的结构。收卷机构62a也可以为,通过用户手动使其进行旋转,从而实施支承部件32的收卷以及放卷的结构。
■在棘轮齿轮63a中,既可以每隔一齿而缺齿,也可以以固定周期而缺齿。例如,在每隔一齿而缺齿的情况下,放卷长度的最小单位成为两倍。在圆周上仅有一齿的情况下,放卷长度的最小单位成为与收卷轴一圈相对应的量的圆周长度。
■停止机构62b也可以代替棘轮机构,而为单向联轴节。
■也可以设为,如被安装于住宅或车辆的窗上的卷帘那样,用户在使支承部件32少许放卷后,当使支承部件32的张力稍许缓和时,支承部件32自动地被收卷。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操作开关68。
■对收卷部60进行载置的载置面82、83既可以设置在脚部80的支架95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2上。
■当对堆叠器单元31的设置方法进行显示时,也可以在设置于打印机11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提醒注意的画面,以使用户将打印机11的辊81a锁止,从而防止打印机11进行移动的情况。
■绳69既可以为不锈钢等的金属,也可以为聚酯或尼龙等的合成树脂。绳69既可以将几根极细的裸线绞合在一起,也可以为了耐久性或抗腐蚀性而实施合成树脂的被覆加工。
■放卷量限制部7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66的内部。也可以将旋转机构62和放卷量限制部70的双方设置在第一外壳66的内部。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齿轮78和行星齿轮74的齿数相同,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在太阳齿轮78的齿数与行星齿轮74的齿数之比为2:1的情况下,当圆盘部件7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时,行星齿轮7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两圈。在该情况下,如果将太阳滑轮79的滑轮直径与行星滑轮75的滑轮直径之比设定为2:1,则太阳滑轮79的绳69的放卷长度和行星滑轮75的绳69的收卷长度会相等。即,只要将太阳齿轮78的齿数与行星齿轮74的齿数之比、和太阳滑轮79的滑轮直径与行星滑轮75的滑轮直径之比设定为相同即可。太阳齿轮78和行星齿轮74的齿数能够适当地进行设定。
●绳69的卷绕方向也可以相反。但是,以如下方式进行卷绕,即,当太阳滑轮79对绳69进行放卷时,行星滑轮75对绳69进行收卷,在太阳滑轮79对绳69进行收卷时,行星滑轮75对绳69进行放卷。
●也可以设为,将代替太阳齿轮78而与行星齿轮74啮合的内啮合齿轮设置在第二嵌合部件71的外周内表面上,通过使该内啮合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行星齿轮74进行行星运动,在太阳滑轮79对绳69进行放卷的同时,行星滑轮75对绳69进行收卷。
●也可以根据进行使用的用户而改变绳69的长度。对于使用输送方向的长度较长的介质的用户、和仅使用输送方向的长度较短的介质的用户,支承部件32的所需的放卷长度不同。当以供仅使用输送方向的长度较短的介质的用户所使用的方式缩短绳69的长度时,能够防止该用户的支承部件32的过度放卷。
在下文中,对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而掌握的技术思想以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A)介质处理装置具备:打印机,其设置有将被实施了处理的介质排出的排出部;薄片状的支承部件,其一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上,并能够对从所述排出部被排出的所述介质进行支承;收卷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打印机而进行移动,所述收卷部具有:收卷轴,其安装有所述支承部件的一端;旋转机构,其包括收卷机构和停止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使所述收卷轴向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方向旋转,所述停止机构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该收卷轴停止,第一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为多于所述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第一外壳,其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第二外壳,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载置部,其在所述收卷部被载置在平面上时与该平面进行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成为第一放卷量的第一状态、和成为多于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第二状态而使收卷轴停止。由此能够在根据介质的长度而对支承部件的放卷长度进行了调节的基础上,将支承部件保持为该所调节的长度。因此,能够将从被固定于打印机上的一部分起至收卷轴为止的支承部件保持为适合于被排出的介质的支承的所期望的姿态。此外,收卷部被载置于地板面等平面上。因此,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例如与被能够转动的一对侧杆等所支承的结构相比,不用担心相互的位置偏离。在收卷部通过载置部而被载置于平面上的状态下,例如,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以在与收卷轴的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因此,难以产生收卷轴的扭转。此外,例如,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使对收卷轴进行支承的相互轴承部的轴线一致的状态下以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因此,由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构成的角度难以发生变化,因此,难以产生收卷轴的扭曲。因此,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B)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载置部包括:第一设置面,其包含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部;第二设置面,其包含所述第二外壳的底部,在所述第一设置面与平面接触时,所述第二设置面与该平面接触。
根据该结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第一设置面和第二设置面的双方与地板面等平面接触的状态下被载置于该平面上。由于在收卷部的载置状态下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不晃动地被载置于地板面等平面上,因此,以不能相互旋转的状态而被保持。因此,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C)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具有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将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以在与所述收卷轴的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进行固定。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经由连结部件而被固定在一起,因此,以在与收卷轴的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因此,除了在地板面等平面上载置了收卷部时之外,在开始进行对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变更的操作时,也能够抑制因对收卷轴的两端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位置偏离而引起的收卷轴的扭转或扭曲等的外力负载。
(D)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收卷部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具有使所述支承部件接触并进行引导的直线部,所述直线部以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与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长度而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截面为凸形形状。
根据该结构,在收卷部中,通过在支承部件的收卷时成为引导部的直线部,从而当用户设为使支承部件与引导部件的直线部进行接触时,通过在支承部件中与直线部进行了接触的部位处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折,从而使支承部件的褶皱被消除。用户能够将通过在与直线部所接触的部位处形成的弯折而消除了褶皱的支承部件收卷在收卷轴上。
(E)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旋转机构。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因异物的流入而导致的旋转机构的动作不良。
(F)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收卷机构具备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收卷轴进行旋转驱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驱动部使收卷轴进行旋转,因此无需用户自己使收卷轴进行旋转来对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对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变更的操作。
(G)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驱动部为,对所述收卷轴向收卷方向进行施力的旋转施力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旋转施力部使收卷轴向对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收卷方向进行旋转,因此,无需用户自己使收卷轴进行旋转来减小支承部件的放卷量。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减小支承部件的放卷量的操作。
(H)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设置有所述旋转机构的外壳中,设置有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解除由所述停止机构而实现的所述收卷轴的停止并通过所述驱动部而使该收卷轴进行旋转,所述操作开关具有由用户进行操作的被操作部,当所述被操作部从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该外壳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时,所述停止机构被解除。
根据该结构,如果被操作部并未从与外壳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该外壳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则收卷轴不会被驱动。即,在因误操作而被操作部被按压的情况下,驱动部不对旋转机构进行驱动。例如,能够防止由于人的脚碰撞到操作开关、误使收卷部翻倒而操作开关被按压等非有意的操作而使驱动部对旋转机构进行驱动的情况。此外,如果被操作部从与外壳的外表面相比向外部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该外壳的内部的操作位置为止,则停止机构将被解除,且收卷轴被驱动。即,在通过用户的操作而被操作部被按压了的情况下,驱动部能够对收卷机构进行驱动。
(I)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打印机具有脚部,所述脚部具有:多个辊,其能够与设置有所述打印机的面接触并旋转;锁止部件,其对该辊的旋转进行限制;载置面,其载置有所述收卷部。
根据该结构,当用户对支承部件进行放卷时、或进行收卷时、或者使收卷部进行移动时,即使经由支承部件而使打印机被牵拉,也能够通过对脚部进行锁止从而能够防止打印机进行移动的情况。
(J)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收卷部具备放卷量限制部,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对所述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限制,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在所述放卷量超过了预定量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卷轴的放卷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以避免支承部件的放卷量成为超过了预定量的长度的方式而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用户使支承部件过度放卷的情况。
(K)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收卷部具备放卷量限制部,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对所述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限制,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在所述放卷量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卷轴的收卷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以避免支承部件的放卷量成为预定量以下的长度的方式而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用户使支承部件过度收卷的情况。
(L)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放卷量限制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因异物的流入而导致的放卷量限制部的动作不良。
(M)在上述介质处理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打印机具有;支承轴,其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悬挂,并对所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从所述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以被悬挂在位于与所述收卷部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而使所述一部分被固定于所述打印机中的与所述支承轴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收卷部在所述打印机排出印刷后的所述介质的方向上,被载置在相对于该打印机而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一部分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所述支承轴的位置处,通过利用所述支承轴保持部件的角度的调节以使所述支承轴的位置被变更,从而使对所述介质进行装载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姿态被变更。
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通过对支承轴的位置进行变更的容易的操作,从而将支承部件切换为前方排出姿态和后方排出姿态。在将介质向排出部的前方排出的情况下,用户增大支承部件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的位置移动至与排出部相比靠后方处,且将收卷部设置在距打印机较远的位置处。介质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上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上。在将介质向排出部的后方排出的情况下,用户减小支承部件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的位置移动至与排出部相比靠前方处,且将收卷部设置在距打印机较近的位置处。介质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下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上。
(N)装载装置具备:薄片状的支承部件,其一部分被固定在打印机上,并能够对从所述打印机的排出部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收卷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所述收卷部具有:收卷轴,其安装有所述支承部件的一端;旋转机构,其包括收卷机构和停止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使所述收卷轴向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方向进行旋转,所述停止机构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该收卷轴停止,所述第一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为多于所述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第一外壳,其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第二外壳,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载置部,其在所述收卷部被载置于平面上时与该平面接触。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装载装置相对于打印机而进行安装,从而可以获得与上述介质处理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O)介质装载方法为,使用具备介质处理装置中的所述收卷部以及所述支承部件的装载装置而对从打印机的排出部被排出的被实施了处理的介质进行装载的介质装载方法,所述打印机具有:支承轴,其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悬挂,并对所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通过将从所述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上,并且在所述打印机排出印刷后的所述介质的方向上,将所述收卷部载置在相对于该打印机而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一部分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所述支承轴的位置处,从而设为将从该收卷部被放卷的所述支承部件悬挂在位于与该收卷部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并通过对所述支承轴保持部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以对所述支承轴的位置进行变更,从而对装载所述介质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姿态进行变更。
根据该方法,用户能够通过对支承轴的位置进行变更的容易的操作,从而将支承部件切换为前方排出姿态和后方排出姿态。在将介质向排出部的前方排出的情况下,用户增大支承部件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的位置移动至与排出部相比靠后方处,且将收卷部设置在距打印机较远的位置处。介质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上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上。在将介质向排出部的后方排出的情况下,用户减小支承部件的放卷量,并将支承轴的位置移动至与排出部相比靠前方处,且将收卷部设置在距打印机较近的位置处。介质以被实施了印刷的印刷面朝向下方的姿态而被装载于支承部件上。
符号说明
10…介质处理装置;11…打印机;12…壳体;13…作为排出部的一个示例的排出口;15…输送部;16…第一辊;17…第二辊;18…印刷部;19…切断部;21…第一旋转刃;22…第二旋转刃;27…排出引导部;31…作为装载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收卷式堆叠器单元;32…支承部件;36…安装轴;43…调节件;43a…第一环状部件;43b…第二环状部件;43c…第三环状部件;44…引导带;44a…第四环状部件;57…载置部;58…螺栓;59…连结部件;59g…引导部件;59a…直线部;60…收卷部;61…收卷轴;61a…收卷轴线;62…旋转机构;62a…收卷机构;62b…停止机构;63…第一嵌合部件;63a…棘轮齿轮;64…作为驱动部以及旋转施力部的一个示例的盘簧;65…棘轮爪;66…第一外壳;66a…棘轮爪轴;66b…开关轴;66c…孔;67…第一主轴;67a…第一主轴线;68…操作开关;68a…限制部;68b…被操作部;69…绳;70…放卷量限制部;71…第二嵌合部件;72…圆盘部件;72a…限制轴;72b…轴承部;73…行星轴;74…行星齿轮;75…行星滑轮;76…第二外壳;77…第二主轴;77a…第二主轴线;78…太阳齿轮;79…太阳滑轮;80…脚部;81…小脚轮;81a…辊;81b…锁杆;82…第一载置面;83…第二载置面;84…安装部;85…第一安装部;86…支承轴;87…支承轴保持部件;88…第二安装部;89…角度调节部件;91…地板面;93…构成载置部的第一设置面;94…构成载置部的第二设置面;95…支架;96…基座;98…卷筒体;99…介质;101…第一伞齿轮;102…第二伞齿轮;102a…螺杆螺母部;103…移动轴;103a…导螺杆部;103b…花键部;104…花键螺母;105…外壳部;105a…第一阻止件;105b…第二阻止件;W1…放卷方向;W2…收卷方向。

Claims (16)

1.一种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机,其设置有将被实施了处理的介质排出的排出部;
薄片状的支承部件,其一部分被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上,并能够对由所述排出部所排出的所述介质进行支承;
收卷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打印机而进行移动,
所述收卷部具有:
收卷轴,其安装有所述支承部件的一端;
旋转机构,其包括收卷机构和停止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使所述收卷轴向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方向旋转,所述停止机构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该收卷轴停止,所述第一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为多于所述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
第一外壳,其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第二外壳,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载置部,其在所述收卷部被载置在平面上时,与该平面进行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置部包括:
第一设置面,其包含所述第一外壳的底部;
第二设置面,其包含所述第二外壳的底部,
在所述第一设置面与平面接触时,所述第二设置面与该平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对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以在与所述收卷轴的轴线正交的面内不能相互旋转的方式而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部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对所接触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引导的直线部,
所述直线部以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与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相比而较长的长度而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且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截面为凸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旋转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机构具备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收卷轴进行旋转驱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为,向收卷方向对所述收卷轴进行施力的旋转施力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设置有所述旋转机构的外壳中设置有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解除由所述停止机构而实施的所述收卷轴的停止,并通过所述驱动部而使该收卷轴旋转,
所述操作开关具有由用户进行操作的被操作部,
当所述被操作部从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相比向外方突出的非操作位置起被操作至与该外表面相比位于该外壳的内方的操作位置为止时,所述停止机构被解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脚部,所述脚部具有:
多个辊,其能够与设置有所述打印机的面接触并进行旋转;
锁止部件,其对该辊的旋转进行限制;
载置面,其载置有所述收卷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部具备放卷量限制部,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对所述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限制,
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在所述放卷量超过了预定量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卷轴的放卷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卷部具备放卷量限制部,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对所述支承部件的放卷量进行限制,
所述放卷量限制部在所述放卷量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对所述收卷轴的收卷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放卷量限制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第二外壳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放卷量限制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有;
支承轴,其被悬挂有所述支承部件,并对被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
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
从所述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以被悬挂在位于与所述收卷部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而使所述一部分被固定于所述打印机中的与所述支承轴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收卷部在所述打印机排出印刷后的所述介质的方向上,被载置在相对于该打印机而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一部分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所述支承轴的位置处,
通过利用所述支承轴保持部件的角度的调节而使所述支承轴的位置被变更,从而使对所述介质进行装载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姿态被变更。
15.一种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薄片状的支承部件,其一部分被固定在打印机上,并能够对从所述打印机的排出部被排出的介质进行支承;
收卷部,其能够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
所述收卷部具有:
收卷轴,其安装有所述支承部件的一端;
旋转机构,其包括收卷机构和停止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使所述收卷轴向对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收卷的方向进行旋转,所述停止机构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使该收卷轴停止,所述第一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支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放卷量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从所述收卷轴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长度为多于所述第一放卷量的第二放卷量的状态;
第一外壳,其在所述收卷轴的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
第二外壳,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部件相比靠外侧的另一方处,并对所述收卷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进行支承;
载置部,其在所述收卷部被载置于平面上时,与该平面接触。
16.一种介质装载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具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介质处理装置中的所述收卷部以及所述支承部件的装载装置,而对从打印机的排出部被排出的被实施了处理的介质进行装载的介质装载方法,
所述打印机具有:
支承轴,其被悬挂有所述支承部件,并对被悬挂的所述支承部件进行支承;
一对支承轴保持部件,其对所述支承轴的两端进行保持,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上,
通过将从所述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打印机上,并且在所述打印机排出印刷后的所述介质的方向上,将所述收卷部载置在相对于该打印机而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一部分被固定的位置之间隔着所述支承轴的位置处,从而设为将从该收卷部被放卷出的所述支承部件悬挂在位于与该收卷部相比而较高的位置处的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
通过对所述支承轴保持部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以对所述支承轴的位置进行变更,从而对装载所述介质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姿态进行变更。
CN202010586868.XA 2019-06-28 2020-06-24 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Pending CN1121417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1900A JP7272139B2 (ja) 2019-06-28 2019-06-28 媒体処理装置、積載装置及び媒体積載方法
JP2019-121900 2019-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1789A true CN112141789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8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6868.XA Pending CN112141789A (zh) 2019-06-28 2020-06-24 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4148B2 (zh)
JP (1) JP7272139B2 (zh)
CN (1) CN11214178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0803B1 (ja) * 2020-10-13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23047927A (ja) * 2021-09-27 2023-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被搬送物用張力制御装置、被搬送物搬送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8066A (en) * 1960-07-15 1964-01-29 Sangamo Wes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winding arrangements for spring driven devices
JPH10218461A (ja) * 1997-02-03 1998-08-1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記録媒体スタッカ及び同スタッカ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1999005057A1 (en) * 1997-07-22 1999-02-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torsion bar and rotation limit
JPH1134800A (ja) * 1997-07-16 1999-02-09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0159411A (ja) * 1998-11-27 2000-06-13 Seiko Epson Corp 大型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固定レバー装着装置
JP2001199614A (ja) * 2000-01-19 2001-07-24 Copyer Co Ltd 記録媒体収容器具
JP2001247246A (ja) * 2000-03-03 2001-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5862A (ja) * 2000-12-28 2002-07-2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の受け装置及びその受け装置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2006036368A (ja) * 2004-07-22 2006-02-09 Canon Finetech Inc 排紙受け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11584A1 (en) * 2008-11-05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043770A (ja) * 2011-08-26 2013-03-04 Canon Inc 媒体受け装置
JP2015189522A (ja) * 2014-03-27 201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7065839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物品受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1864U (zh) * 1988-10-31 1990-05-09
JP3357118B2 (ja) * 1993-02-26 2002-12-16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連続帳票パック
JP3685374B2 (ja) * 1999-10-29 2005-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大型プリンタの排紙受け装置および該排紙受け装置を備えた大型プリンタ
JP2007314337A (ja) * 2006-05-29 2007-12-06 Canon Inc 記録媒体収容装置
JP5581622B2 (ja) * 2009-08-03 2014-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31542B2 (ja) * 2014-03-24 2018-05-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排出用紙収容装置
EP3150530B1 (en) 2015-09-29 2020-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eption apparatus
JP2017065842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物品受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8066A (en) * 1960-07-15 1964-01-29 Sangamo Wes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ewinding arrangements for spring driven devices
JPH10218461A (ja) * 1997-02-03 1998-08-1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記録媒体スタッカ及び同スタッカ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4800A (ja) * 1997-07-16 1999-02-09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WO1999005057A1 (en) * 1997-07-22 1999-02-04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torsion bar and rotation limit
JP2000159411A (ja) * 1998-11-27 2000-06-13 Seiko Epson Corp 大型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固定レバー装着装置
JP2001199614A (ja) * 2000-01-19 2001-07-24 Copyer Co Ltd 記録媒体収容器具
JP2001247246A (ja) * 2000-03-03 2001-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5862A (ja) * 2000-12-28 2002-07-2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媒体の受け装置及びその受け装置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2006036368A (ja) * 2004-07-22 2006-02-09 Canon Finetech Inc 排紙受け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111584A1 (en) * 2008-11-05 2010-05-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3043770A (ja) * 2011-08-26 2013-03-04 Canon Inc 媒体受け装置
JP2015189522A (ja) * 2014-03-27 201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7065839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物品受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406646A1 (en) 2020-12-31
JP7272139B2 (ja) 2023-05-12
JP2021008333A (ja) 2021-01-28
US11254148B2 (en)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1789A (zh) 介质处理装置、装载装置以及介质装载方法
JPH1024790A (ja) 車両用巻取式荷崩れ防止装置
CN107235360B (zh) 介质输送装置
JPH0453783B2 (zh)
JPH07304528A (ja) 媒体シートつまみ・送りシステム
JP2008007284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当該シート給送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124801C (zh) 带子缩短装置
CN106553925A (zh) 接收装置
JP2009262632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733524A (zh) 车辆的座椅靠背斜度调节装置
JP2006036368A (ja) 排紙受け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04543A (ja) 検知装置及び遮蔽装置
CN109689549B (zh) 介质水平状态指示器
JP2020131582A (ja)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12041251B (zh) 介质捕集器
US20200270088A1 (en) Medium loading device
JP4045702B2 (ja) 印画紙用マガジン及び写真焼付処理装置
JP3361634B2 (ja) 自動車用ガードネット装置
JP2002187664A (ja) プリンターの排紙トレイ
JP3924893B2 (ja) 自動給紙装置
EP1738917B1 (en)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JP2022020510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043589A (ja) 両開き両収納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両開き両収納型掛け軸
JP2007105328A5 (zh)
JP2006193000A (ja) トラック荷台のシート掛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