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0752A - 盒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0752A
CN112140752A CN202010236242.6A CN202010236242A CN112140752A CN 112140752 A CN112140752 A CN 112140752A CN 202010236242 A CN202010236242 A CN 202010236242A CN 112140752 A CN112140752 A CN 112140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guide member
belt
reg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6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岛章太
野田亚里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40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0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41J32/02Ink-ribbon cartridges for endless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2/00Ink-ribbon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3/00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ribbons or like character-siz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33/003Ribbon sp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34Apparatus for taking-out curl from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1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 B65H2301/51214Bending, buckling, curling, bringing a curvature parallel to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of hand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Changing form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25Restoring form
    • B65H2301/51256Removing waviness or curl, smoot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矫正了卷痕的状态下排出带的盒。盒具备第一带卷、排出部、一对延伸设置部(157)。第一带卷卷绕带(10),并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排出部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输送方向输送带(10)。处于上方的延伸设置部(157)设置于排出部,并对上下方向上的带(10)的一端进行引导。处于下方的延伸设置部(157)设置于排出部,并对上下方向上的带(10)的另一端进行引导。处于上方的延伸设置部(157)侧的引导区域(154)与处于下方的延伸设置部侧的引导区域(154)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M)比带(10)在第一带卷中的带宽度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于打印装置的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能够安装于打印装置的盒。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带式打印装置,安装有带盒。带在卷绕于带卷的状态下,在带盒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由带盒支承的带在由热敏头实施打印后,经由一对限制部件从带排出口排出。从带排出口排出的带从带打印装置的排出狭缝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94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带打印装置中,在卷绕于带卷的带上带有卷痕的情况下,带以带有卷痕的状态从排出口排出,有可能无法从排出狭缝排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矫正了卷痕的状态下排出带的盒。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盒的特征在于,具备:带卷,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带卷绕于所述带卷,所述带卷能够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带输送路径,沿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输送带;第一引导部件,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第一方向上的带的一端进行引导;及第二引导部件,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第一方向上的带的另一端进行引导,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面对置,第一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面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带在带卷中的带宽度短。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面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带在带卷中的带宽度短。因此,带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以克服卷痕而弯曲的状态被引导。因此,盒能够将带以矫正了卷痕的状态排出。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突起,该突起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引导部件与第二引导部件之间,规定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带的弯曲方向。由于通过突起来规定带的弯曲方向,因此盒能够克服带的卷痕而引导带。因此,盒能够将带笔直地排出。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第三引导部件,该第三引导部件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并位于第一引导部件与第二引导部件之间,该第三引导部件具有抵接引导区域,该抵接引导区域对带的第一面进行引导,第三引导部件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具有抵接引导区域,且与第三引导部件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区域相比,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高度高。第三引导部件的中央区域与端部区域相比,第三方向上的高度高。因此,第三引导部件的中央区域即抵接引导区域容易对带的第一面进行引导。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第四引导部件,该第四引导部件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带的第二面进行引导,第四引导部件与第三引导部件位于在第三方向上错开的位置。由于第四引导部件与第三引导部件位于在第三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所以盒容易控制带的弯曲程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四引导部件与第三引导部件位于也在第一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第四引导部件,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带的第二面进行引导;及第五引导部件,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带的第二面进行引导,第四引导部件与第五引导部件在第一方向上分离地设置。由于第四引导部件与第五引导部件分离地设置,因此弯曲的带不易接触。因此,盒易于维持弯曲的带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三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带的第二方向上位于相对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的每一个不同的位置。由于与第三引导部件、第四引导部件、第五引导部件接触的带的部位在第二方向上变长,所以第三引导部件、第四引导部件、第五引导部件与带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带不易从第三引导部件、第四引导部件、第五引导部件脱离。因此,盒能够适当地排出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三引导部件的一部分是相对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分别成为第二方向的上游的位置。带首先容易与第三引导部件接触。由此,带容易被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引导。因此,带容易被适当地排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三引导部件的一部分是相对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分别成为第二方向的下游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面分别与带的第一方向的两端接触,第一引导部件、第二引导部件分别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连接。由于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在与带的第一方向的两端接触的状态下,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一起引导带,因此盒能够适当地排出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隔开空间而排列,所述空间是向从输送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带的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敞开的空间。带容易经由空间被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引导。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三引导部件具有倾斜区域,该倾斜区域与第二方向上的抵接引导区域的上游端连接设置,第三方向是从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的带的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倾斜区域以随着朝向第二方向的下游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方式倾斜。由于盒具有倾斜区域,因此带容易被从倾斜区域向抵接引导区域引导。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由于带卷的卷形状,力以第二面成为带的卷曲的内侧面的方式作用于带。由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与带的卷曲的内侧面即第二面接触,所以盒容易矫正被排出的带的卷曲。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带具有:第一带,具有粘合面;以及第二带,粘贴于粘合面,宽度比第一带的宽度宽。盒能够防止污物、灰尘等异物附着于具有粘合面的第一带的情况,并且适当地排出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带在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之间,以第一带与第二带重叠的状态,朝向第二带侧形成为凸形状。盒能够适当地排出朝向第二带侧形成为凸形状的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二带具有被进行打印的面。第二带的打印面(带的第二面)不易与第四引导部件和第五引导部件这两者接触。因此,盒能够抑制打印于带的背面的符号(character)的刮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第一带从第一带卷轴送出,第二带从第二带卷轴送出而与从第一带卷轴送出的第一带重叠,带的第二面是第一带和第二带中的刚性小的一方的带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在第一带的刚性小于第二带的刚性的情况下,第一带的外表面成为所述第二面,在第二带的刚性小于第一带的刚性的情况下,第二带的外表面成为第二面。即使在带以带的第二面成为卷曲的内侧面的方式发生卷曲时,也由于至少被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引导,因此盒能够抑制带的卷曲。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外壳,该外壳形成有供打印装置的打印头插入的头开口,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位于比头开口靠第二方向的下游处。盒能够在比头开口靠第二方向的下游侧适当地排出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外壳;及排出部,设置于外壳,构成带输送路径的一部分而将带排出到外壳的外部,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配置于带的排出部。盒能够在排出部适当地排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区域W的放大图。
图4是盒7的立体图。
图5是引导件150的主视图。
图6是作为引导件150的第一变形例的引导件250的仰视图。
图7是作为引导件150的第二变形例的引导件250A的仰视图。
图8是作为引导件150的第三变形例的引导件350的主视图。
图9是作为引导件150的第四变形例的引导件450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可以采用的技术特征。附图中所记载的装置的结构并不旨在仅限于此,而只是说明例。
对打印装置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以下,将图1的左下侧、右上侧、右下侧、左上侧、上侧及下侧分别定义为打印装置1以及安装于打印装置的盒7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及下侧。
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具有壳体2和盖3。壳体2为大致长方体状。盖3由壳体2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能够相对于壳体2的上表面进行开闭。在壳体2的前表面的左上角部设置输入部4。输入部4是用于将各种信息输入到打印装置1的按钮。在壳体2的前表面,在输入部4的右侧设置排出口11。排出口1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与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连通。
在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安装部6。安装部6是从壳体2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安装部6能够安装盒7。盒7将后述的带10(参照图2)及墨带8(参照图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带10和墨带8均以上下方向为宽度方向。
如图2所示,在安装部6设置热敏头60、头保持件69、带驱动轴61、墨带卷取轴62以及驱动电机(省略图示)。热敏头60设置于头保持件69的左表面,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热体。头保持件69设置于安装部6的左部,且为与左右方向正交地延伸的板状。带驱动轴61设置于头保持件69的前侧,墨带卷取轴62设置于头保持件69的右侧。带驱动轴61和墨带卷取轴62均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驱动电机与带驱动轴61和墨带卷取轴62驱动连结。因此,与驱动电机的驱动相应地,带驱动轴61和墨带卷取轴62相互联动地旋转。
在安装部6的左侧设置压板保持器63。压板保持器63的后端部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6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压板保持器63支承压辊65和输送辊66。压辊65和输送辊66均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压辊65从左侧与热敏头60对置。输送辊66从左侧与带驱动轴61对置。压板保持器63以轴64为中心在接近位置(参照图2)和分离位置(省略图示)之间摆动。在压板保持器63处于接近位置的情况下,压辊65和输送辊66分别接近热敏头60和带驱动轴61。在压板保持器63处于分离位置的情况下,压辊65和输送辊66分别相对于热敏头60和带驱动轴61向左方分离。此外,与压板保持器63从分离位置摆动到接近位置的情况相应地,压辊65切换到与驱动电机驱动连结的状态。以下,将压板保持器63处于接近位置时的压辊65与热敏头60之间的位置称为“打印位置P1”(参照图2、3)。
如图3所示,在壳体2的内部,在排出口11的后侧附近设置切断单元100。切断单元100具备固定刀片179、可动刀片141和切断电机105。固定刀片179和可动刀片141均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固定刀片179在相对于从盒7排出的带10成为右方的位置被固定。在固定刀片179的左端和可动刀片141的右端分别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刀尖。可动刀片141的下端部能够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省略图示)为中心进行转动。切断电机105与可动刀片141驱动连结。与切断电机105的驱动相应地,可动刀片141的刀尖与固定刀片179的刀尖协同动作而夹入带10。由此,切断单元100能够切断带10。
在前后方向上,在排出口11与切断单元100之间设置排出单元200。排出单元200具备第一辊210、第二辊220以及排出电机299。第一辊210和第二辊220从右方起依次配置,均能够以上下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第一辊210和第二辊220能够从左右方向夹入带10。排出电机299与第二辊220驱动连结。与排出电机299的驱动相应地,第二辊220旋转驱动,第一辊210追随第二辊220而旋转。由此,第二辊220将与第一辊210协同动作而夹入的带10朝向排出口11排出。
参照图2、图4,对层压型的盒7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观察附图,用双点划线图示带10。
盒7具备外壳70、排出部73和引导件150。外壳70为箱状,在外壳70内收容有带驱动辊72、第一带卷轴41、第二带卷轴42、墨带卷轴43、墨带卷取卷轴45。另外,在外壳70形成有支承孔75~78。带驱动辊72是在外壳70的左前角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体,由外壳7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带驱动辊72的内侧能够插入带驱动轴61。
支承孔75沿上下方向贯通外壳70,并将第一带卷轴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第一带卷轴41卷绕透明膜带51而构成第一带卷31。通过第一带卷31以上下方向为轴向与第一带卷轴41一起旋转,从而透明膜带51从第一带卷31送出。也就是说,第一带卷31能够以第一带卷轴41的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支承孔76沿上下方向贯通外壳70,并将第二带卷轴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第二带卷轴42卷绕双面粘合带52而构成第二带卷32。双面粘合带52为在单面粘贴有剥离纸的双面带。通过第二带卷32以上下方向为轴向与第二带卷轴42一起旋转,从而双面粘合带52从第二带卷32送出。也就是说,第二带卷32能够以第二带卷轴42的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双面粘合带52的前端与带驱动辊72连接。
如图2、图4所示,支承孔77沿上下方向贯通外壳70,并将墨带卷轴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墨带卷轴43卷绕未使用的墨带8而构成墨带卷33。通过墨带卷33以上下方向为轴向与墨带卷轴43一起旋转,从而墨带8从墨带卷33送出。
支承孔78沿上下方向贯通外壳70,并将墨带卷取卷轴4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墨带卷取卷轴45卷绕使用完的墨带8而构成墨带卷取卷35。通过墨带卷取卷35以上下方向为轴向与墨带卷取卷轴45一起旋转,从而墨带8被卷取于墨带卷取卷35。
排出部73是外壳70的左端部且前端部。排出部73在前后方向上开口,能够将带10朝向切断单元100排出。引导件150设置于排出部73。引导件150的结构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在外壳70设置头开口71。头开口71是能够插入热敏头60的开口部,并沿上下方向贯通外壳70的左部。头开口71向左方开口。外壳70中的在头开口71的左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位是臂部67。在臂部67的前端设置第一带引导件81(参照图3)。第一带引导件81是将从左侧起依次配置的透明膜带51和墨带8排出的开口部。从第一带引导件81排出的透明膜带51和墨带8通过头开口71,到达设置于盒7的第二带引导件82。第二带引导件82是设置于头开口71与带驱动辊72之间的开口部。在第二带引导件82与带驱动辊72之间的外壳70的内部,墨带8从透明膜带51朝向右方分离,并与墨带卷取卷35连接。以下,将墨带8从透明膜带51分离的位置称为“剥离位置P2”(参照图3)。剥离位置P2处于第二带引导件82与带驱动辊72之间。
处于比剥离位置P2靠前侧的透明膜带51(剥离了墨带8的透明膜带51)与带驱动辊72连接,并重叠于双面粘合带52的左端面。在盒7安装到安装部6时,双面粘合带52和透明膜带51被夹在带驱动辊72与输送辊66之间,并彼此贴合。以下,将双面粘合带52与透明膜带51彼此贴合的位置称为“粘贴位置P3”(参照图3)。在对双面粘合带52与透明膜带51进行统称时,称为“带10”。此外,有时将透明膜带51、双面粘合带52、带10(将透明膜带51和双面粘合带52组合而得到的带)分别称为“带”。在本例的盒7中,双面粘合带52的刚性比透明膜带51的刚性大。带10的刚性不仅根据构成带10的材料发生变动,而且还根据宽度尺寸、厚度尺寸以及外表面有无凹凸等带10的形状发生变动。
伴随着上述驱动电机和排出电机299的驱动,压辊65、带驱动辊72、输送辊66、第一辊210和第二辊220能够输送带10和墨带8。以下,将在从第一带引导件81到排出口11之间输送带10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输送方向为大致前后方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为后方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为前方向。
参照图3,定义第一直线L11、第二直线L12以及第三直线L13。第一直线L11连结第一带引导件81与第二带引导件82。第二直线L12连结粘贴位置P3与排出口11的右端即一端11A。另外,一端11A处于比粘贴位置P3稍靠右侧的左右方向位置。因此,第二直线L12相对于前后方向稍微倾斜。第三直线L13是连结打印位置P1和剥离位置P2的直线,作为一例,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
参照图4、图5,对盒7的引导件150的结构进行说明。引导件150设置于输送带10的带输送路径的排出部73,并将带10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进行引导。这里,所谓“带输送路径”,是包括输送带10的第一带引导件81、第二带引导件82、排出部73的概念。另外,所谓“进行引导”,包括将被输送的对象物(本例中为带10)限制成不会从规定区域脱离的概念以及使对象物主动接触而使之变形的概念。另外,在图5中,被输送的带10由双面粘合带52和粘贴于双面粘合带52的粘合面的透明膜带51构成。另外,透明膜带5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以下,也称为“带宽度”)在被卷绕的状态下,比双面粘合带52的宽度方向的带宽度的长度稍宽(参照图5)。
引导件150具有基座155、基座突出部165、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以及一对突出部159A、159B。基座155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设置于盒7的排出部73的左端部。基座突出部165从基座155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向左方突出。基座突出部165在侧视时具有大致梯形形状,具有第一区域161和倾斜区域166。
第一区域161是基座突出部165的左端面,形成为平面状。也就是说,第一区域161是基座突出部165的梯形的上表面。第一区域161能够与带10的单面接触。以下,将与第一区域161接触的带10的一个面称为“第一面10A”,将成为第一面10A的相反面的带10的另一个面称为“第二面10B”。在本例中,第一面10A是带10的右表面(即,双面粘合带52的右表面),第二面10B是带10的左表面(即,透明膜带51的左表面)。
倾斜区域166是与第一区域161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端161A连接设置,并以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左方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也就是说,倾斜区域166随着远离上游端161A而向后方倾斜。倾斜区域166能够与第一面10A接触,并能够将带10引导至第一区域161。
一对延伸设置157A、157B分别从基座155的上下方向两端朝向左方延伸。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配置于比头开口7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前方)且配置于带10的排出部73。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中的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各端面是形成为平面状的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对带10的宽度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两端进行引导。
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的上下方向上的最短距离(图5的距离M)比处于第一带卷31的情况下的透明膜带51的宽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的带宽度稍短。由此,带10在引导件150内向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弯曲。另外,基座突出部165向左方向突出。由此,带10在引导件150内,以在俯视时朝向左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因此,带10在引导件150内,向左方凸出的方向被规定为弯曲方向。
一对突出部159A、159B分别从一对延伸设置157A、157B的左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一对突出部159A、159B设置于相对于基座突出部165成为上下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隔开空间169而排列。即,一对突出部159A、159B配置于沿上下方向分离的位置。空间169朝向第一区域161所朝向的方向即左方向敞开。
以下,将处于上方的突出部159B的右端面称为“第二区域162”,将处于下方的突出部159A的右端面称为“第三区域163”。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是能够与带10的第二面10B接触的平面,并处于彼此大致相同的左右方向位置。第二区域162与处于上方的引导区域154B连接,第三区域163与处于下方的引导区域154A连接。换言之,第二区域162处于比第一区域161靠上方的上下位置,第三区域163处于比第一区域161靠下方的上下位置。另外,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位于比第一区域161靠左方向。换言之,引导件150构成为,第一区域161位于比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分别向右方向偏移的位置。
处于引导件150的带10的厚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区域161与第二区域162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相当于尺寸L1)和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区域161与第三区域163的距离即第二距离(相当于尺寸L2)彼此实质上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例如为1mm。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适当变更。
第一区域161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重叠。在本例中,第一区域161的上游端161A位于比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各自的上游端162A、163A靠前侧(即输送方向的下游)。另外,在排出部73,第一区域161位于比第一直线L11和第二直线L12靠左方(参照图3),且位于比第三直线L13靠右方(参照图3)。
参照图1~图5,对由打印装置1进行打印的步骤进行说明。在盖3被打开的状态下,压板保持器63处于分离位置。在该状态下,当用户将盒7安装于安装部6时,墨带卷取轴62被插入到墨带卷取卷轴45。同时,带驱动轴61被插入到带驱动辊72,头保持件69被插入到头开口71。带10和墨带8以将上下方向作为宽度方向的姿态配置。
当盖3被关闭时,压板保持器63从分离位置摆动到接近位置。由此,压辊65将墨带8和透明膜带51重叠并按压于热敏头60。输送辊66将双面粘合带52和透明膜带51按压于带驱动辊72。
打印装置1对驱动电机进行驱动。伴随着驱动电机的驱动,带驱动轴61、压辊65以及墨带卷取轴62进行旋转驱动。带驱动辊72与带驱动轴61一起旋转驱动,输送辊66追随带驱动辊72而旋转。由此,打印装置1输送双面粘合带52、透明膜带51和墨带8。双面粘合带52从第二带卷32送出。另外,透明膜带51从第一带卷31送出。同时,墨带8从墨带卷33送出。被送出的透明膜带51和墨带8随着驱动电机的驱动而从第一带引导件81排出并朝向打印位置P1。
打印装置1通过使热敏头60发热而将墨带8所包含的油墨转印于透明膜带51。由此,在处于打印位置P1的透明膜带51打印符号。符号是文字、图形、数字和记号等。透明膜带51和使用完的墨带8通过压辊65和墨带卷取轴62的旋转而被朝向第二带引导件82输送。进入到第二带引导件82的墨带8在剥离位置P2处从透明膜带51分离,由此墨带8中所包含的油墨从墨带8剥离。通过了剥离位置P2的使用完的墨带8被与墨带卷取轴62一起旋转的墨带卷取卷35卷取。通过了剥离位置P2的打印完毕的透明膜带51通过输送辊66和带驱动辊72的旋转而朝向粘贴位置P3。
通过了第二带引导件82的透明膜带51在粘贴位置P3处与双面粘合带52的单面粘贴。由此,在粘贴位置P3处形成带10。带10被输送到排出部73。
到达排出部73的带10由引导件150的倾斜区域166(参照图4)引导到输送方向的下游且左方,并到达空间169。此时,带10的第一面10A与第一区域161接触。第二面10B被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分别限制向左方向的移动。
在此,在第一带卷轴41上所卷绕的透明膜带51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即带10的带宽度)比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的距离M长。因此,带10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接触而限制上下方向的位置。即,带10通过引导件150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
另外,带10在被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限制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与倾斜区域166及第一区域161接触。由此,带10成为朝向左方向(即弯曲方向)弯曲的形状。即,带10在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之间,以双面粘合带52与透明膜带51重叠的状态,以朝向透明膜带51侧形成为凸形状的方式变形(参照图5)。
透明膜带51和双面粘合带52最初以分别卷绕的状态保持于支承孔75、76。因此,在处于透明膜带51与双面粘合带52彼此贴合在一起的状态时,欲返回到卷绕时的姿态的力作用于带10。换言之,产生欲使带10产生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带1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弯曲的状态(以下,称为卷曲)的力。具体而言,由于欲返回到透明膜带51被卷绕时的姿态,从而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右方向的第一力作用于带10(图4的箭头C1)。另一方面,由于欲返回到双面粘合带52被卷绕时的姿态,从而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左方向的第二力作用于带10(图4的箭头C2)。由于双面粘合带52的刚性比透明膜带51的刚性大,所以第二力比第一力大。因此,在本例中,带10将要向箭头C2方向卷曲。即,有可能在带10产生以第二面10B为内侧面的卷曲。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引导件150中带10朝向弯曲方向(左方向)形成为凸形状,因此盒7能够矫正处于引导件150的带10的卷曲,而使带10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姿态。
通过了排出部73的带10经由切断单元100进入到排出单元200的第一辊210与第二辊220之间。排出单元200通过排出电机299的驱动而将带10朝向排出口11排出。在驱动电机和排出电机299停止驱动之后,打印装置1驱动切断电机105。因此,切断单元100切断带10。用户能够从排出口11取出打印完毕的带10。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盒7具有第一带卷31、带输送路径以及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第一带卷31卷绕有构成带10的透明膜带51,并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带输送路径包括第一带引导件81、第二带引导件82、排出部73,并将带10(粘贴有双面粘合带52的透明膜带51)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输送方向(前后方向)输送。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设置于带输送路径的排出部73,并具备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处于下方的延伸设置部157A的引导区域154A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带10的下端进行引导。处于上方的延伸设置部157B的引导区域154B设置于带输送路径,对带10的上端进行引导。一对引导区域154A、154B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M比透明膜带51在第一带卷31中的带宽度短。
根据上述结构,处于下方的延伸设置157A的引导区域154A与处于上方的延伸设置部157B的引导区域154B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M比带10的带宽度(第一带卷31中的透明膜带51的带宽度)短。因此,带10在处于下方的引导区域154A与处于上方的引导区域154B之间,以克服卷痕而弯曲的状态被引导。因此,盒7能够将带10以矫正了卷痕的状态排出。而且,由于在排出部73中带10以朝向弯曲方向凸出的方式突出,所以带10的卷痕被矫正。因此,从排出部73排出的带10容易成为相对于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姿态。因此,引导件150能够稳定且不停滞地引导带10。
一对突出部159A、159B设置于带输送路径的排出部73,并对带10的表面进行引导。处于下方的突出部159A和基座突出部165处于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由于处于下方的突出部159A和基座突出部165处于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弯曲的粘合带10不易与突出部159A接触。因此,盒7容易控制带10的弯曲程度。
一对突出部159A、159B设置于带输送路径的排出部73,并对带10的表面(第二面10B)进行引导。处于下方的突出部159A和处于上方的突出部159B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设置。由于一对突出部159A、159B分离地设置,所以弯曲的带10不易接触。因此,盒7易于维持弯曲的带10的形状。
粘合带10由双面粘合带52和透明膜带51构成。双面粘合带52具有粘合面。透明膜带51粘贴于粘合面,带宽度比双面粘合带52的带宽度宽。在盒7中,存在异物在排出部73飞散的情况,带10的单侧的粘合面被透明膜带51覆盖。由此,盒7能够防止异物附着于具有粘合面的双面粘合带52的情况,并且适当地排出带10。
带10在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中,以双面粘合带52与透明膜带51重叠的状态,朝向透明膜带51侧形成为凸形状。在盒7中,存在异物在排出部73飞散的情况,带10的单侧的粘合面被透明膜带51覆盖。由此,盒7能够适当地排出朝向透明膜带51侧形成为凸形状的带10。
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位于比头开口7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前方)处。盒7能够在比头开口71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适当地排出带10。
另外,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配置于带10的排出部73。盒7能够在排出部73处适当地排出带10。
倾斜区域166在输送方向上与基座突出部165的第一区域161的上游端161A连接设置。另外,倾斜区域166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前方)而以朝向左方的方式倾斜。即,倾斜区域166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向从位于引导件150的带10的第一面10A朝向带10的第二面10B的方向(弯曲方向)倾斜。由于盒7具有倾斜区域166,因此带10易于被引导。
在带10,以第二面10B成为带10的卷曲的内侧面的方式作用力。由于一对突出部159A、159B与成为带10的卷曲的内侧面的第二面10B接触,因此盒7容易矫正被排出的带10的卷曲。
透明膜带51从第一带卷轴41送出。另外,双面粘合带52从第二带卷轴42送出。双面粘合带52与从第一带卷轴41送出的透明膜带51重叠。带10的第二面10B是透明膜带51和双面粘合带52中的刚性小的一方的带10的外表面。即使在带10以带10的第二面10B成为卷曲的内侧面的方式发生卷曲时,也由于至少被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引导,所以盒7能够抑制带10的卷曲。
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的引导区域154A、154B分别与带10的上下方向的两端接触。另外,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分别与一对突出部159A、159B连接。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在与带10的上下方向的两端接触的状态下,与一对突出部159A、159B一起引导带10,因此盒7能够适当地排出带10。
一对突出部159A、159B的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隔着空间169而排列,该空间169向从输送到下方的引导区域154A与上方的引导区域154B之间的带10的第一面10A朝向第二面10B的方向且第一区域161所朝向的方向敞开。带10易于经由空间169被一对突出部159A、159B引导。
在上述实施例中,排出部73、第一带引导件81、第二带引导件82是本发明的“带输送路径”的一个例子。处于下方的延伸设置部157A是本发明的“第一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处于上方的延伸设置部157B是本发明的“第二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处于下方的引导区域154A是本发明的“第一端面”的一个例子。处于上方的引导区域154B是本发明的“第二端面”的一个例子。基座突出部165是本发明的“第三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是“突起”的一个例子。第一区域161是本发明的“抵接引导区域”的一个例子。第一面10A是本发明的“带的第一面”的一个例子。第二面10B是本发明的“带的第二面”的一个例子。上下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前后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
处于下方的突出部159A是本发明的“第四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左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向”的一个例子,是“弯曲方向”的一个例子。处于上方的突出部159B是本发明的“第五引导部件”的一个例子。双面粘合带52是本发明的“第一带”的一个例子。透明膜带51是本发明的“第二带”的一个例子。第二面10B是本发明的“内侧面”的一个例子。第二带卷轴42是本发明的“第一带卷轴”的一个例子。第一带卷轴41是本发明的“第二带卷轴”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盒7也可以代替层压型而为接受型或热敏型等。例如,在接受型的盒(以下称为第一盒)中,在支承孔75所支承的第一带卷轴41上卷绕接受带(以下称为带12),支承孔76不支承第二带卷轴42,支承孔77支承墨带卷轴43。在热敏型的盒中,在支承孔75所支承的第一带卷轴41上卷绕热敏带或模板带,支承孔76不支承第二带卷轴42,支承孔77不支承墨带卷轴43。
即,本发明的盒只要具有卷绕有至少一个被进行打印的带的带卷即可。例如,在本发明的盒是实施例的盒7那样的层压型的情况下,透明膜带51(第一带卷31)是本发明的“带”,粘贴有双面粘合带52的透明膜带51(带10)也相当于本发明的“带”。在本发明的盒是第一盒那样的接受型的情况下,带12相当于本发明的“带”。另外,在本发明的盒是热敏型的盒的情况下,热敏带或模板带相当于本发明的“带”。
透明膜带51的刚性也可以比双面粘合带52的刚性强。在该情况下,带10在比排出部73靠前侧,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右侧卷曲。排出部73也可以设置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例如设置于第二带引导件82,以代替设置于比带驱动辊72靠输送方向的下游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引导件150设置于第二带引导件82。
另外,引导件150设置于输送路径的排出部73,但也可以设置于从第二带引导件82到排出部73的输送路径。基座突出部165具有从引导件15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突出的侧视梯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基座突出部165也可以是向左方向凸出的山形状。此时,只要基座突出部165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区域与基座突出部165的上下方向的端部区域相比,在弯曲方向上,从带10的第一面10A朝向带10的表面的一侧的高度高即可。即,基座突出部165的中央区域只要与端部区域相比,从带10的第一面10A朝向第二面10B的方向上的高度高即可。因此,基座突出部165的中央区域容易引导带10的第一面10A。
若将基座突出部165那样的突起设置于延伸设置部157A、157B之间,则位于引导区域154A、154B之间的带10的弯曲方向被规定,因此盒7能够克服带10的卷痕而引导带10。因此,盒7能够将带10笔直地排出。
也可以没有基座突出部165。在该情况下,只要引导区域154A、154B的距离M比带10的带宽度短,带10就能够向左右方向弯曲。由此,带10以克服卷痕而弯曲的状态被引导。因此,盒7能够将带10以矫正了卷痕的状态排出。
参照图6,对作为引导件150的第一变形例的引导件250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已说明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后述的第二变形例、第三变形例、第四变形例中也同样如此)。
引导件250具备基座突出部265,以代替基座突出部165(参照图5)。基座突出部265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具有第一区域261。第一区域261是基座突出部265的左端面,并形成为平面状。第一区域261处于比第二区域162及第三区域163靠右方向。第一区域261其整体处于比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靠输送方向的下游(前方)。换言之,基座突出部265的至少一部分在带10的输送方向上,位于相对于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的每一个不同的位置。基座突出部265还具备锥部,其左端部的倾斜面为倾斜区域266。倾斜区域266与第一区域261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端连接设置,以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弯曲方向(即左方向)的方式倾斜。
根据第一变形例,由于与引导件250接触的带10的部位在输送方向上变长,因此引导件250与带10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盒7能够使带10更不易从引导件250脱离。因此,盒7能够适当地排出带10。
参照图7,对作为引导件150的第二变形例的引导件250A进行说明。在引导件250A的说明中,说明与引导件250之间的结构的不同。引导件250A具备基座突出部265A,以代替基座突出部265(参照图6)。基座突出部265A具有第一区域261A。第一区域261A为基座突出部265A的左端面。第一区域261A的后部处于比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分别靠输送方向的上游(后方),第一区域261A的前部在输送方向(前后方向)上与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重叠。基座突出部265A还具备锥部,其左端部的倾斜面为倾斜区域266A。倾斜区域266A与第一区域261A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端连接设置,以随着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弯曲方向(即左方)的方式倾斜。
在第二变形例中,第一区域261A的后部处于比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分别靠输送方向的上游(后方)。换言之,基座突出部265A的至少一部分在带10的输送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该不同的位置是相对于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分别成为输送方向的上游的位置。在带10从排出部73(参照图4)脱离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将带10再次配置于排出部7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带1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也容易按顺序首先与锥部的倾斜区域266A接触,接下来与第一区域261A接触。由此,带10容易被第二区域162和第三区域163引导。因此,从排出部73脱离的带10容易被再次配置于排出部73。因此,带10容易被适当地排出。
参照图8,对作为引导件150的第三变形例的引导件350进行说明。引导件350设置于排出部73(参照图4)。在引导件350中,对例如上述第一盒所保持的带12进行引导。
引导件350具备基座355、基座突出部365、一对延伸设置部357A、357B以及一对突出部359A、359B。基座355沿上下方向延伸。基座突出部365从基座355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朝向右方突出。基座突出部365的右端面是形成为平面状的第一区域361。一对延伸设置部357A、357B从基座355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向右方延伸。一对延伸设置部357A、357B中的相互接近的方向上的各端面是形成为平面状的引导区域364A、364B。
一对突出部359A、359B分别从一对延伸设置部357A、357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处于上方的突出部359B的左端面为第二区域362,处于下方的突出部359A的左端面为第三区域363。第二区域362和第三区域363均形成为平面状。第一区域361与第二区域362和第三区域363中的每个区域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左方。
在第三变形例中,带12的宽度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两端被引导区域364A、364B引导。与第一区域361接触的带12的单面即第一面12A是带12的左端面。另外,在第三变形例中,引导件350中从第一面12A朝向第二面12B的弯曲方向为右方向。另外,与第二区域362和第三区域363分别接触的带12的另一个面即第二面12B是带12的右端面。第二面12B通过与第二区域362和第三区域363分别接触来限制向右方的移动。
在第三变形例中,带12的第二面12B是作为由打印装置1的热敏头60进行打印的对象的面。带12的第二面12B不易与位于处于上方的突出部359B的第二区域362和处于下方的突出部359A的第三区域363这两者接触。因此,第一盒能够抑制打印于带12的第二面12B的符号的刮擦。
参照图9,对作为引导件150的第四变形例的引导件450进行说明。引导件450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图5中的基座突出部165,而具备一对基座突出部465A、465B。一对基座突出部465A、465B从与基座155的中央离开等间隔的距离的位置向左方突出。一对基座突出部465A、465B分别在左侧的端面具备第一区域461A、461B。第一区域461A、461B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另外,处于上方的第一区域461B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区域162的右方而对置,处于下方的第一区域461A位于第三区域163的右方而对置。
带10的第一面10A与一对基座突出部465A、465B的第一区域461A、461B接触而被引导。因此,在第四变形例中,引导件450中从第一面10A朝向第二面10B的弯曲方向为左方向。并且,带10的两端与一对延伸设置部157A、157B的引导区域154A、154B接触而被引导。由此,引导件450通过使带10向弯曲方向弯曲,从而能够克服带10的卷痕而将带10朝向排出口11笔直地排出。另外,一对基座突出部465A、465B也可以不是一对,而是由3个以上的突出部构成。
标号说明
1打印装置
10、12带
10A、12A第一面
10B、12B第二面
31第一带卷
41第一带卷轴
42第二带卷轴
51透明膜带
52双面粘合带
71头开口
73排出部
157A、157B、357A、357B一对延伸设置部
154A、154B、364A、364B引导区域
161、261、261A、361、461A、461B第一区域
159A、159B、359A、359B一对突出部
162、362第二区域
163、363第三区域
165、265、265A、365、465A、465B基座突出部
166、266、266A倾斜区域
169空间
M距离

Claims (19)

1.一种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卷,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带卷绕于所述带卷,所述带卷能够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心旋转;
带输送路径,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输送所述带;
第一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对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带的一端进行引导;及
第二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对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带的另一端进行引导,
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第一端面对置,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带在所述带卷中的带宽度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具备突起,该突起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之间,对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所述带的弯曲方向进行规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具备第三引导部件,该第三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并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之间,该第三引导部件具有抵接引导区域,该抵接引导区域对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进行引导,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具有所述抵接引导区域,并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区域相比,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上的高度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具备第四引导部件,该第四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对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进行引导,
所述第四引导部件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引导部件与所述第三引导部件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也错开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具备:
第四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对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进行引导;及
第五引导部件,设置于所述带输送路径,对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进行引导,
所述第四引导部件与所述第五引导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离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相对于所述第四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五引导部件的每一个不同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所述一部分处于相对于所述第四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五引导部件的每一个成为所述第二方向的上游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的所述一部分处于相对于所述第四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五引导部件的每一个成为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与所述带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接触,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所述第二引导部件分别与所述第四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五引导部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五引导部件隔开空间而排列,所述空间是向从输送到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敞开的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3~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引导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抵接引导区域的上游端连接设置的倾斜区域,
所述第三方向是从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所述带的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
所述倾斜区域以随着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而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方式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力借助于所述带卷的卷形状而以所述第二面成为卷曲的内侧面的方式作用于所述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具有:
第一带,具有粘合面;及
第二带,粘贴于所述粘合面,与所述第一带相比,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在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之间,以所述第一带与所述第二带重叠的状态,朝向所述第二带侧形成为凸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带具有作为被进行打印的对象的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从第一带卷轴送出,
所述第二带从第二带卷轴送出而与从所述第一带卷轴送出的所述第一带重叠,
所述带的所述第二面是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中的刚性小的一方的所述带的外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还具备外壳,该外壳形成有供打印装置的打印头插入的头开口,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位于比所述头开口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还具备:
外壳;及
排出部,设置于所述外壳,构成所述带输送路径的一部分而将所述带向所述外壳的外部排出,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配置于所述排出部。
CN202010236242.6A 2019-06-28 2020-03-30 Pending CN1121407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1264 2019-06-28
JP2019121264A JP7338267B2 (ja) 2019-06-28 2019-06-28 カセ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0752A true CN112140752A (zh) 2020-12-29

Family

ID=7000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6242.6A Pending CN112140752A (zh) 2019-06-28 2020-03-30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5863B2 (zh)
EP (1) EP3756896B1 (zh)
JP (1) JP7338267B2 (zh)
CN (1) CN11214075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5911B2 (ja) * 2019-09-30 2023-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7549A (ja) * 1988-11-30 1990-06-06 Canon Inc デカール機構及び前記デカール機構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CN102189853A (zh) * 2010-02-26 201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US20120009001A1 (en) * 2009-03-31 2012-01-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unit and tape cassette
JP2014069330A (ja) * 2012-09-27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205321A (ja) * 2013-04-15 2014-10-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20160368275A1 (en) * 2014-03-24 2016-12-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printing system
WO2017217073A1 (ja) * 2016-06-17 2017-12-21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粘着剤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2402A (ja) 1991-12-13 1993-06-29 Tokyo Electric Co Ltd 排紙装置
JPH063898A (ja) * 1992-06-16 1994-01-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り装置の原稿取扱い装置
JPH06179277A (ja) 1992-12-14 1994-06-28 Hitachi Ltd ロ−ル紙先端のカ−ル矯正機構
JP3536370B2 (ja) * 1994-09-28 2004-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テープ作成用カセットケースと印字テープ作成装置
JP4648128B2 (ja) * 2004-09-02 2011-03-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4745843B2 (ja) 2006-01-31 2011-08-10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プリンタ
JP2010099852A (ja) 2008-10-21 2010-05-06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カッター付きプリンタ
WO2010047154A1 (ja) * 2008-10-22 2010-04-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7909317B2 (en) * 2008-11-20 2011-03-2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SG172356A1 (en) 2008-12-25 2011-07-28 Brother Ind Ltd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WO2010073600A1 (en) 2008-12-25 2010-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printer
JP4957717B2 (ja) 2008-12-25 2012-06-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303321B2 (ja) * 2009-03-12 2013-10-02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フィルム送出ユニット
EP2514600B1 (en) * 2009-12-16 2015-01-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cassette
JP5454361B2 (ja) * 2010-05-31 2014-03-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5598214B2 (ja) * 2010-09-29 2014-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8008783A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後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7549A (ja) * 1988-11-30 1990-06-06 Canon Inc デカール機構及び前記デカール機構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US20120009001A1 (en) * 2009-03-31 2012-01-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pe unit and tape cassette
CN102189853A (zh) * 2010-02-26 2011-09-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JP2014069330A (ja) * 2012-09-27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205321A (ja) * 2013-04-15 2014-10-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20160368275A1 (en) * 2014-03-24 2016-12-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printing system
WO2017217073A1 (ja) * 2016-06-17 2017-12-21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粘着剤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06484A (ja) 2021-01-21
US11135863B2 (en) 2021-10-05
EP3756896B1 (en) 2021-11-24
JP7338267B2 (ja) 2023-09-05
EP3756896A1 (en) 2020-12-30
US20200406655A1 (en) 2020-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61830B2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234591B2 (ja) 改良された媒体及びリボンの装填特性及び取出特性を備えた媒体処理装置
JP4985434B2 (ja) デカール機構
JP5158029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12140752A (zh)
WO2017006649A1 (ja) 搬送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リンタ
JP6172457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15503351B (zh) 印刷装置
US1087029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12140751A (zh)
US20110234731A1 (en) Recording device
JP6327503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7383408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US1142701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230276010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eed tray
JP2023080952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WO2009078098A1 (ja) テープ状記録媒体用給送ガイ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6586831B2 (ja) プリンタ
JP2023080953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931178B2 (ja)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TW202346112A (zh) 印刷裝置
JP2004106143A (ja) シート状物の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JPH06227073A (ja) 被印字媒体の繰り出し装置
CN116265241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1047686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