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6112A - 印刷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6112A
TW202346112A TW112110865A TW112110865A TW202346112A TW 202346112 A TW202346112 A TW 202346112A TW 112110865 A TW112110865 A TW 112110865A TW 112110865 A TW112110865 A TW 112110865A TW 202346112 A TW202346112 A TW 2023461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ape
printing device
intrusion prevention
axis direction
discharge 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0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龜井康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6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6112A/zh

Links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印刷裝置,其可將印刷後的被印刷媒體確實地朝框體外部排出。 [解決手段]一種印刷裝置(1),其具備:框體(10),其底面(10d)支撐於支撐部(40);排出口(13),其設於底面之上方,使搬送的被印刷媒體(27)朝框體的外部排出;及防侵入部(30、35),其設於排出口與底面之間的框體的外面(10e),限制自排出口排出之被印刷媒體的前端侵入設於底面與支撐部之間的間隙。

Description

印刷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印刷裝置。 [對關聯申請之相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22年3月24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22-048055號的優先權及權益。於本說明書中,作為參照引用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22-048055號的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及全部圖式。
過往,已知一種印刷裝置,其將文字或圖形等印刷於被印刷媒體即捲筒狀之紙帶而製作成印刷物(例如,日本專利第6571340號公報及專利第5098524號公報)。此種印刷裝置也稱為標籤列印機,其將紙帶夾持於印刷頭與壓紙輥(Platen Roller)之間,一面搬送紙帶一面進行印刷,於印刷處理結束之後進行紙帶切割而製作成印刷物(標籤)。
以標籤列印機進行的紙帶切割,具有將包含剝離紙(底紙)之厚度整體切斷的全切割、及保留剝離紙而切割至紙帶的厚度中途的半切割。為了使剝離紙容易剝離或除去印刷後的紙帶之前端空白的目的,可於印刷開始時對紙帶中較印刷區域靠前端側的部位進行半切割。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於標籤列印機中,已印刷之紙帶係自框體外面的排出口朝外部排出。此時,會有排出之紙帶一面捲曲一面朝下方行進,進而紙帶的前端進入標籤列印機的底面側而阻礙移動的情況。於此情況下,即使將印刷後的紙帶切斷,紙帶的後端側也不能適宜地自排出口排出而殘留於框體內。若之前印刷的紙帶未被適宜地排出時,則由後面之紙帶的印刷開始時進行的半切割,可能發生將前面印刷之紙帶的後端切斷即所謂的二次裁切。此外,若之前印刷的紙帶的排出停滯,則對後面之紙帶的搬送產生障礙,可能對搬送系統的機構造成負擔。
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印刷裝置,其可將印刷後的被印刷媒體確實地朝框體外部排出。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刷裝置,其具備:框體,其底面支撐於支撐部;排出口,其設於較前述底面靠上方,使搬送的被印刷媒體朝前述框體的外部排出;及防侵入部,其設於前述排出口與前述底面之間的前述框體的外面,限制自前述排出口排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前端侵入設於前述底面與前述支撐部之間的間隙。 [發明之效果]
根據以上態樣的印刷裝置,可確實地將印刷後的被印刷媒體朝框體外部排出。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圖1至圖3顯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印刷裝置1,係對帶狀之被印刷媒體即紙帶27進行印刷而製作成標籤的標籤列印機。
以相互位於垂直關係的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作為基準,對印刷裝置1的構成進行說明。印刷裝置1係以於印刷時Z軸方向成為上下方向的方式設置,且X軸方向及Y軸方向成為水平方向。
印刷裝置1的框體10,具備本體11、及對於本體11可開閉的蓋部12。圖1至圖3為蓋部12關閉的狀態。圖1及圖2所示的邊界線L代表本體11與蓋部12的交界。
印刷裝置1之框體10,係於外面大致具有6個面的箱型,其於Y軸方向的兩側具有前面10a及後面10b,於Z軸方向的兩側具有上面10c及底面10d,於X軸方向的兩側具有側面10e及側面10f。上面10c及底面10d分別為與X軸方向及Y軸方向大致平行的面。前面10a、後面10b、側面10e、側面10f相對於Z軸方向些微傾斜,隨著自上面10c側朝向底面10d側前進,前面10a與後面10b的間隔逐漸增大,側面10e與側面10f的間隔逐漸增大。即,於沿Y軸方向或X軸方向觀察的情況下,框體10係形成為底面10d較上面10c略寬的梯形。蓋部12具有覆蓋整個前面10a、及覆蓋至側面10e及側面10f之中途的形狀。
於印刷裝置1的印刷時,將底面10d朝向下方乘載放置於桌面或地板等的支撐部40(參照圖3)上使用。支撐部40具有放置印刷裝置1時可供其站立的平坦的面。根據支撐(乘載放置)於支撐部40之使用狀態下的印刷裝置1的方向,將Z軸方向中的上面10c側定義為上方,將底面10d側定義為下方。於支撐在支撐部40的使用狀態下,上面10c與底面10d係成為大致水平。自側面10e至側面10f的距離係大於自前面10a至後面10b的距離。即,於水平方向上,X軸方向為印刷裝置1的長邊方向,Y軸方向為印刷裝置1的短邊方向。
於框體10之側面10e設置有紙帶排出口13,係作為將印刷完之紙帶27朝框體10的外部排出的排出部。紙帶排出口13係沿Y軸方向延伸的細長形狀的開口部,且形成於較邊界線L靠近前方的前面10a的位置。如圖2及圖3所示,紙帶排出口13係形成於框體10,且於蓋部12形成有用以不使紙帶排出口13及其周圍壅塞的開口15。
於框體10的底面10d設置有腳部14(參照圖3)。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具有位置不同的複數個腳部14。例如,於朝X軸方向及Y軸方向具有延展之矩形底面10d的四角配置腳部14。隔著複數個腳部14將印刷裝置1穩定地支撐於支撐部40上。於將框體10支撐於支撐部40的狀態下,於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具有與腳部14的高度對應之Z軸方向的間隙。該間隙之底面10d與支撐部40的距離,係紙帶27的厚度以上的大小。
如圖3所示,於本體11的內部具備:對紙帶27進行印刷的印刷部即印刷頭20、進行紙帶27之搬送的搬送部即壓紙輥21、及進行紙帶27之切斷的切斷部即全切割器22及半切割器23等。
印刷頭20可於自壓紙輥21分離的分離位置、與接近壓紙輥21的印刷位置之間移動。印刷頭20具有對於紙帶27的長邊方向(搬送方向)排列在垂直的主掃描方向之複數個發熱元件,且於與壓紙輥21之間夾持紙帶27的狀態下藉由以發熱元件加熱而逐行地進行印刷(印字)。印刷頭20的印刷係藉由熱轉印式、感熱式等進行。
壓紙輥21係以能沿Y軸方向延伸之軸作為中心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搬送用馬達24的驅動力經由齒輪組等之傳遞部25傳遞,以使壓紙輥21旋轉。
於本體11的內部形成有紙帶匣安裝部。紙帶匣安裝部係朝向前面10a側開放的凹部,且可於其內部收容紙帶匣26。藉由關閉狀態的蓋部12將紙帶匣安裝部覆蓋。藉由將蓋部12翻開而使紙帶匣安裝部露出,可將紙帶匣26於紙帶匣安裝部進行裝卸。
於紙帶匣26內收容有以紙帶芯28作為中心捲繞成捲筒形狀的紙帶27。於將紙帶匣26安裝於紙帶匣安裝部的狀態下,紙帶芯28的軸線係朝向Y軸方向。
於將蓋部12開放的狀態下,印刷頭20係自壓紙輥21分離。若將紙帶匣26安裝於紙帶匣安裝部時,則紙帶27進入分離狀態的印刷頭20與壓紙輥21之間。
印刷頭20係與關閉蓋部12的動作連動而移動至印刷位置,將紙帶27夾持於印刷頭20與壓紙輥21之間。當印刷時,於該紙帶夾持狀態下加熱印刷頭20。此外,若於紙帶夾持狀態下使壓紙輥21旋轉時,紙帶27朝長邊方向搬送。
以印刷頭20印刷後的紙帶27,藉由壓紙輥21的旋轉朝排出方向搬送,且自設於框體10之側面10e的排出部即紙帶排出口13朝外部排出。紙帶27自壓紙輥21朝紙帶排出口13的搬送方向,大致為X軸方向。紙帶排出口13於Z軸方向位於上面10c與底面10d之間(即較底面10d靠上方)。
於紙帶排出口13前方配備有全切割器22及半切割器23。全切割器22係將紙帶27的厚度整體切斷。半切割器23係於保留剝離紙下切割至紙帶27的厚度中途。全切割器22及半切割器23分別由藉由切割器驅動馬達(省略圖示)的驅動力而動作,且藉由控制印刷裝置1的控制部自動地進行切斷之自動切割器所構成。
若以全切割器22將由以上構成之印刷裝置1印刷後的紙帶27切斷時,則成為自紙帶匣26側之紙帶27分離的紙帶27A(參照圖3)。紙帶27A之長邊方向的大部分自紙帶排出口13朝外側排出,且藉由其自身重量試圖自紙帶排出口13脫離。
然而,存在切斷後的紙帶27不能自紙帶排出口13順利地排出的情況。圖7表示一種具產生如此之排出不良的可能性之比較例的印刷裝置100。印刷裝置100係於不具備本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1配備的防侵入部(詳細待後述)之點存在差異。假定將印刷裝置100之紙帶27中藉由全切割器22切斷而分離的部分設為紙帶27B。
由於紙帶排出口13於Z軸方向位於底面10d的上方,因此沿X軸方向搬送而自紙帶排出口13排出的紙帶27,會因重力而試圖移向Z軸方向的下方。此外,收容於紙帶匣26之印刷前的紙帶27具有朝紙帶芯28的捲曲習慣。藉由該捲曲習慣,自紙帶排出口13送出的紙帶27容易成為使前端朝向框體10的側面10e而朝下側圓形化的彎曲形狀(捲曲形狀)。即,自紙帶排出口13送出的紙帶27,由於該捲曲習慣及自身重量,而容易成為於紙帶排出口13的下方朝框體10側返回之環形構造。
於自紙帶排出口13送出的紙帶27之長度為既定長度以上的情況下,紙帶27的前端與框體10的側面10e抵接,且一面與側面10e滑動接觸一面使紙帶27的前端朝下方行進。於此,於框體10的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有與腳部14的高度對應之Z軸方向的間隙,且底面10d與支撐部40的距離係紙帶27的厚度以上的大小。因此,於圖7的印刷裝置100中,若紙帶27的前端到達側面10e的下端時,則紙帶27的前端進入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的間隙。然後,若以全切割器22將紙帶27切斷,則成為分離的紙帶27B。
圖8(B)示意地表示該狀態。紙帶27B的前端附近成為被夾持且保持於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的狀態。於是,前端側受到限制之環形構造的紙帶27B,即使以全切割器22將後端側切斷,自紙帶排出口13朝外部排出的移動(朝圖8中的順時針方向的轉動動作)仍被限制住,不自框體10分離而停留著。
於該階段,紙帶27B的後端側不自紙帶排出口13排出,而於框體10內位於半切割器23近旁(參照圖7)。因此,若於下一次印刷開始時使半切割器23動作而進行紙帶27的半切割時,則半切割器23會將未排出而殘留於框體10內之紙帶27B的後端附近切斷,有發生所謂的二次裁切之疑慮。此外,若原本應被排出的紙帶27B殘留於框體10內時,則不僅會對紙帶27B造成二次裁切,還可能產生其後自紙帶匣26送出之紙帶27堵塞等搬送不良、或全切割器22及半切割器23的動作不良等的不良。
為了儘可能防止以上的印刷裝置100那樣的紙帶排出不良,本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具備防侵入部即防侵入肋30。如圖2及圖3所示,防侵入肋30係設於框體10之側面10e的突出部,且自側面10e朝X軸方向突出。防侵入肋30係與紙帶排出口13大致平行地朝Y軸方向延伸,具有朝向Z軸方向之上方的限制面31。
防侵入肋30係於Z軸方向位於紙帶排出口13與底面10d之間。更詳細而言,Z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位置,係位於底面10d近旁即側面10e的下端附近。換言之,於側面10e中與底面10d的邊界附近設置有防侵入肋30。
Y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位置,係與紙帶排出口13的形成範圍對應,且防侵入肋30相對於紙帶排出口13不朝Y軸方向的前方或後方偏移。於本實施形態中,防侵入肋30係位於較邊界線L靠前方處,防侵入肋30係作為蓋部12的一部分而形成。
如圖3所示,沿X軸方向搬送且自紙帶排出口13排出的紙帶27,由於朝紙帶芯28的捲繞習慣及重力的作用等而成為使前端於紙帶排出口13的下方與框體10之側面10e抵接的環形的彎曲形狀。若紙帶27的前端一面與側面10e滑動接觸一面朝下方行進時,則與自側面10e突出之防侵入肋30的限制面31抵接而限制其進一步的行進。即使自該狀態進一步增加紙帶27的排出量,紙帶27的前端也停留於側面10e及限制面31的附近而不朝下方的底面10d側行進,而以紙帶27之環形形狀的彎曲膨脹變大的方式變化。
藉此,以防侵入肋30限制紙帶27之前端侵入框體10的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可防止紙帶27的前端附近被夾持於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而被約束。然後,若以全切割器22將紙帶27切斷,則成為分離的紙帶27A。
圖8(A)示意地表示該狀態。即使假設紙帶27A的一部分與支撐部40接觸,由於與紙帶27A之前端對向的框體10的側面10e,係相對於支撐部40於Z軸方向站立的面,因此不會成為將紙帶27A夾持於側面10e與支撐部40之間的狀態。藉此,環形構造的紙帶27A若以全切割器22將後端側切斷時,由於自身重量而產生自紙帶排出口13朝外部排出的移動(朝圖8中的順時針方向的轉動)而可自框體10分離。
其結果,紙帶27A的後端側自紙帶排出口13自然地朝外部脫離,即使於下一次印刷開始時使半切割器23動作而進行紙帶27的半切割,也不會發生對紙帶27A的二次裁切。此外,不僅不會發生對紙帶27A的二次裁切,也不會產生自紙帶匣26送出的紙帶27堵塞等的搬送不良、或全切割器22及半切割器23的動作不良等的不良。
蓋部12係由合成樹脂等材質構成的成形品,防侵入肋30係作為蓋部12的一部分一體地形成。防侵入肋30僅形成於蓋部12,且未跨越邊界線L到達本體11,因此製造容易,可以低成本獲得。由於僅於蓋部12的區域完成防侵入肋30,因此不需要花費於本體11側及蓋部12側進行防侵入肋30的位置定位等工夫。此外,由於防侵入肋30係無可動部分的簡單構造,因此不會產生因長年使用而引起的故障或精度失準等,可持續地獲得效果。
防侵入肋30,係被設定為可適宜獲得不使紙帶27的前端進入框體10的底面10d側之防侵入效果的尺寸及配置。
防侵入肋30的限制面31,係被設定為當紙帶27自上方接觸時,限制紙帶27之前端越過防侵入肋30而繞入下方之方向。具體而言,圖4(A)及(B)為本實施形態之防侵入肋30的限制面31的構成例。圖4(C)的防侵入肋130為比較例。
圖4(A)為限制面31為與X軸方向及Y軸方向大致平行的水平面(與底面10d大致水平的面)的構成例。圖4(B)為將限制面31設定為隨著自防侵入肋30之基部端側朝X軸方向的前端側前進而具有朝向Z軸方向之上方傾斜的面(與側面10e之間的角度成為銳角的面)的構成例。藉由採用這些構成例,紙帶27的前端難以越過防侵入肋30,可確實獲得防侵入肋30的防侵入效果。藉此,較佳為,限制面31為大致水平的面、或隨著朝防侵入肋30的前端側前進而朝上方傾斜的面中的任一個。
圖4(C)所示之比較例的防侵入肋130,具有作為上方側的面之傾斜面131。傾斜面131係隨著自防侵入肋130之基部端側朝X軸方向的前端側前進而具有朝向Z軸方向之下方傾斜的面(與側面10e之間的角度成為鈍角的面)。於如此的傾斜面131中,當紙帶27的前端接觸時,可能產生沿傾斜面131朝下方行進的分力。於是,紙帶27的前端繞過防侵入肋130的前端而容易朝下方落下。實驗結果判明,於傾斜面131之相對於Z軸方向的傾斜角為45°以下的情況下,防侵入效果大幅降低。
再者,由於在防侵入肋130之傾斜面131與紙帶27的前端之間還作用有摩擦力等,因此即使為如傾斜面131那樣的傾斜方向,於相對於Z軸方向的傾斜角大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發揮對紙帶27的防侵入效果。
關於Z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位置,側面10e中越靠近底面10d,則防侵入效果越高。本實施形態的防侵入肋30,係設於側面10e中的底面10d近旁(側面10e的下端附近),由於在將近底面10d處防止紙帶27的侵入,因此可獲得極高的防侵入效果。
再者,關於Z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位置設定,雖可具有某種程度的選擇範圍,但較佳為儘可能比起紙帶排出口13較靠近底面10d的位置。於比起底面10d較靠近紙帶排出口13的位置配置防侵入肋的情況下,自紙帶排出口13排出的環形形狀之紙帶27的前端跨過防侵入肋而於下方與框體10的側面10e抵接,不能獲得防侵入效果的可能性增加。
雖然可於印刷裝置1中使用複數種之紙帶27,但根據這些紙帶27之厚度等進行研究的結果,判明於本實施形態的防侵入肋30的位置,若X軸方向之限制面31的寬度(突出量)為0.5mm以上,則可獲得充分的防侵入效果。由於框體10的側面10e係非完全的平面,為隨著朝Y軸方向前進而X軸方向之位置些微變化的彎曲形狀,因此,將側面10e之彎曲形狀引起的突出量的變化考慮在內而使突出量具有0.2mm左右的寬裕量,於本實施形態中將X軸方向上之防侵入肋30的突出量(限制面31的寬度)設定為0.7mm。
再者,具有Z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位置越接近紙帶排出口13,為了獲得防侵入效果而需要之X軸方向的防侵入肋30的突出量(限制面31的寬度)有越大的傾向。因此,於遠離紙帶排出口13之側面10e的下端附近設置防侵入肋30,具有可於X軸方向將防侵入肋30小型化的優點。此外,靠近底面10d的位置的部份,防侵入肋30具有於設計上不顯眼的優點。
於本實施形態中,將Z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厚度設定為0.5mm。於將X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突出量設為0.7mm的情況下,若將厚度設為0.5mm左右,則於作為蓋部12的一部分而形成防侵入肋30的情況下,可確保充分的成形精度及強度。
關於Y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位置及寬度,要求自紙帶排出口13排出的紙帶27的軌跡不朝Y軸方向偏移。基本上,於沿X軸方向側視框體10的側面10e的情況下,只要防侵入肋30位於紙帶排出口13之下方的延長線上即可。
進一步地,於紙帶排出口13中,設定可使於印刷裝置1中使用之複數種紙帶27全部通過的Y軸方向的區域,於沿X軸方向側視框體10之側面10e的情況下,可於該區域的下方的延長線上設置防侵入肋30。藉此,對於寬度不同的複數種類的紙帶27全部,可獲得防侵入肋30的防侵入效果。
再者,由於只要紙帶27之前端的寬度的至少一部分與防侵入肋30抵接即可獲得防侵入效果,因此Y軸方向之防侵入肋30的寬度也可小於紙帶27的寬度。於本實施形態中,與可於印刷裝置1中使用的最大紙帶寬度W1比較,Y軸方向的防侵入肋30的寬度W2較小(參照圖2)。若防侵入肋30的寬度小的話,則具有外觀上不顯眼且設計性優異、不受周圍構成制約而容易設置、且抑制製造時的成本等優點。
作為具體例,將可於印刷裝置1中使用的紙帶27之寬度設為6mm至24mm的範圍。於此情況下,較佳為,將防侵入肋30之Y軸方向的寬度設為15mm左右。
於紙帶匣26設置有決定Y軸方向的紙帶27之通過位置的紙帶導引(省略圖示)。紙帶導引的寬度相對於實際之紙帶27的寬度具有寬裕,於搬送紙帶27時,Y軸方向的通過位置可能少許移動。此外,自紙帶排出口13排出的紙帶27,可能因風等的影響而於Y軸方向多少產生擺動。尤其是紙帶27的寬度越小,則於紙帶排出口13的外側越容易朝Y軸方向橫向擺動。
於使用之紙帶寬度為6mm的情況下,若防侵入肋30的Y軸方向的寬度為15mm以上時,則即使產生如上述的紙帶27的橫向擺動,紙帶27之Y軸方向的前端位置也包含於防侵入肋30之寬度的範圍內,可獲得防侵入肋30的防侵入效果。此外,於使用之紙帶寬度為24mm的情況下,若防侵入肋30具有15mm左右的寬度的話,即可獲得充分的防侵入效果。
圖5及圖6表示作為印刷裝置1之防侵入部的第二實施形態,設置防侵入凹部35的構成。對於與前述說明之印刷裝置1的構成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符號表示且省略說明。
防侵入凹部35係相對於側面10e朝X軸方向凹陷的形狀,於Z軸方向的最下方具有限制面36。限制面36係朝向Z軸方向的上方的面,且是與第一實施形態之防侵入肋30中的限制面31對應的部位。關於限制面36的功能及形狀,除了相對於側面10e朝X軸方向突出或凹陷等構成上的差異以外,與之前說明的限制面31基本相同。若沿框體10之側面10e朝下方前進的紙帶27的前端進入防侵入凹部35而與限制面36抵接時,則紙帶27之前端朝下方的前進被限制,不會侵入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藉此,如圖8(A)所示,可將切斷後的紙帶27A確實地朝框體10的外部排出。
作為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差異點,包含限制面36的防侵入凹部35之Y軸方向的寬度W3,具有於印刷裝置1中使用的最大紙帶寬度W1以上的大小。藉此,於印刷裝置1使用的所有種類的紙帶27皆可進入防侵入凹部35,可防止寬度大的紙帶27不進入防侵入凹部35而朝底面10d側前進。
防侵入凹部35進一步具備導入面37。導入面37係隨著自與限制面36連接的下端側朝Z軸方向的上方(紙帶排出口13側)前進,相對於側面10e之X軸方向的深度逐漸變淺的傾斜面。
藉由具備導入面37,可將紙帶27的前端順利地朝防侵入凹部35導引。此外,由於導入面37係對於限制面36以接近垂直的角度豎直站立的面,因此限制面36與導入面37的關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限制面31及側面10e相似。藉此,即使假設成為紙帶27與限制面36及導入面37兩者接觸的狀態,也不會成為於限制面36與導入面37之間夾持且約束紙帶27的前端附近的狀態。
以上可知,防侵入凹部35係防止紙帶27侵入底面10d與支撐部40之間的同時,並且不成為於防侵入凹部35內約束紙帶27的狀態,可獲得與前述防侵入肋30同樣的防侵入效果。此外,由於防侵入凹部35係可作為蓋部12的一部分而成形之簡單的形狀,因此可低成本獲得。
以上的實施形態,係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表示的具體例,本發明不限於其等實施形態,於不超出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變更。
例如,也可將如防侵入肋30或防侵入凹部35之防侵入部設於框體10中的本體11側而非蓋部12。
前述實施形態之防侵入肋30的限制面31及防侵入凹部35的限制面36係平坦的平面,但也可將限制面設為凹面,或於限制面上形成凹凸等。
前述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1,具有於上面10c與底面10d之間具有4個面(前面10a、後面10b、側面10e、側面10f)的近似六面體形狀的框體10,但可應用本發明之印刷裝置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也可應用於框體之外面形狀為圓筒狀的印刷裝置等。於此情況下,於圓筒狀的外周面上設置紙帶排出口及防侵入部。
前述實施形態的防侵入肋30,係於Y軸方向連續之形狀的突起部,但也可藉由沿Y軸方向隔開間隔設置的複數個突起部構成防侵入部。於此情況下,設定為寬度最小的紙帶不通過複數個突起部之間的配置。
1:印刷裝置 10:框體 10a:前面 10b:後面 10c:上面 10d:底面 10e,10f:側面 11:本體 12:蓋部 13:紙帶排出口 14:腳部 15:開口 20:印刷頭 21:壓紙輥 22:全切割器 23:半切割器 24:搬送用馬達 25:傳遞部 26:紙帶匣 27,27A,27B:紙帶 28:紙帶芯 30,130:防侵入肋 35:防侵入凹部 36:限制面 37:導入面 40:支撐部 131:傾斜面
圖1為第一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將第一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的一部分放大的立體圖。 圖3為第一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圖4為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具備的防侵入肋之形狀的剖視圖。 圖5為將第二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的一部分放大的立體圖。 圖6為第二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圖7為比較例之印刷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圖8為說明各實施形態之印刷裝置與比較例之印刷裝置中的紙帶排出效果之差異的說明圖。
1:印刷裝置
10:框體
10c:上面
10d:底面
10e:側面
11:本體
12:蓋部
13:紙帶排出口
14:腳部
15:開口
20:印刷頭
21:壓紙輥
22:全切割器
23:半切割器
24:搬送用馬達
25:傳遞部
26:紙帶匣
27:紙帶
27A:紙帶
28:紙帶芯
30:防侵入肋
31:限制面
40:支撐部

Claims (8)

  1. 一種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框體,其底面支撐於支撐部; 排出口,其設於前述底面之上方,使搬送的被印刷媒體朝前述框體的外部排出;及 防侵入部,其設於前述排出口與前述底面之間的前述框體的外面,限制自前述排出口排出之前述被印刷媒體的前端侵入設於前述底面與前述支撐部之間的間隙。
  2. 如請求項1之印刷裝置,其中前述底面與前述支撐部之距離,係前述被印刷媒體的厚度以上的大小。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裝置,其中前述防侵入部係設於前述框體之外面中的前述底面近旁。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前述防侵入部係自前述框體的外面突出的突出部。
  5. 如請求項4之印刷裝置,其中前述防侵入部具有限制面, 前述限制面係與前述底面大致水平的面、或者隨著朝前述突出部之前端側前進而朝上方傾斜的面。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前述防侵入部係相對於前述框體的外面凹陷的凹部。
  7. 如請求項6之印刷裝置,其中前述防侵入部具備位於最下方且朝向上方的限制面、及隨著自前述限制面朝向前述排出口側前進而變淺的導入面。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印刷裝置,其中於前述框體的內部具有對前述被印刷媒體進行印刷的印刷部、搬送前述被印刷媒體的搬送部、及將前述被印刷媒體切斷之切斷部。
TW112110865A 2022-03-24 2023-03-23 印刷裝置 TW2023461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8055 2022-03-24
JP2022048055A JP2023141638A (ja) 2022-03-24 2022-03-24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6112A true TW202346112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20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0865A TW202346112A (zh) 2022-03-24 2023-03-23 印刷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41638A (zh)
TW (1) TW20234611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1638A (ja)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2528B1 (ko) 테이프 카트리지
JP5725750B2 (ja) 給紙装置
KR101957333B1 (ko) 테이프 인쇄 장치 및 테이프 인쇄 시스템
JP6213159B2 (ja) 印刷装置
JP2006026931A (ja) 印刷装置
US20180015757A1 (en) Tape cassette
TW202346112A (zh) 印刷裝置
US11135863B2 (en) Cassette provided with guide for correcting curling behavior of tape
US8092105B2 (en)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JP6172457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KR20190065492A (ko) 테이프 카트리지
JP7383912B2 (ja) カセット
JP6327503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23080952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955182B2 (ja) 用紙カセット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3080953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H08156361A (ja) インクリボンガイド
JP2000079717A (ja) サ―マルプリンタ
JP2001353915A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6270155B2 (ja) 媒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JP52667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01406A (ja) 記録装置
JP46228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用紙トレイ
JP5498222B2 (ja) シート材排出搬送機構およびプリンタ
JPH0930019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