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725B - 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和移动扶手的修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和移动扶手的修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35725B CN112135725B CN201880093009.8A CN201880093009A CN112135725B CN 112135725 B CN112135725 B CN 112135725B CN 201880093009 A CN201880093009 A CN 201880093009A CN 112135725 B CN112135725 B CN 1121357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ing handrail
- mold
- manufacturing
- end side
- upper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1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heated too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22—Balustrades
- B66B23/24—Handr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中,包括对移动扶手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熔接而成的接合部以及接合部的周边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移动扶手是由包括布、热塑性弹性体和抗拉体的材料形成的。由此,能够修正在移动扶手的外观以及内部产生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扶手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热塑性弹性体为主要原料的用于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自动扶梯等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以热塑性弹性体为主要原料。并且,移动扶手由复合材料构成,该复合材料是将热塑性弹性体与布和由钢缆或金属板构成的抗拉体一起挤压成型而形成的。挤压成型后的移动扶手被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后,将两端部接合而形成环状,从而成为最终产品。作为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以抗拉体不重叠的方式使两端部对接,放入到模具中,通过对热塑性弹性体进行热熔连接而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937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接合方法中,在移动扶手的两端部的接合部和接合部周边产生气泡、缩痕等,存在移动扶手的外观设计面出现凹凸而外观不良的问题。
此外,存在如下问题:被热熔连接的接合部附近的热塑性弹性体与布未被充分地接合,布因老化而从热塑性弹性体剥离,移动扶手不耐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得到一种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能够修正在移动扶手的外观以及内部产生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扶手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包括对移动扶手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熔接而成的接合部以及接合部的周边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移动扶手是由包括布、热塑性弹性体和抗拉体的材料形成的。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移动扶手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熔接而成的接合部以及接合部的周边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能够修正在移动扶手的外观以及内部产生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扶手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配置有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制造的移动扶手的自动扶梯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制造的移动扶手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将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制造的移动扶手的前工序局部剖开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将不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移动扶手中产生的不良情况的例子局部剖开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第1工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6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第2工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6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第3工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图6D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第4工序的局部剖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配置有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制造的移动扶手1的自动扶梯装置的例子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制造的移动扶手1和供移动扶手1安装的引导件5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移动扶手1形成为环状,在自动扶梯装置的出入口2和3处反转而循环移动。此外,如图2所示,移动扶手1构成为包括主体部10、抗拉体20和布30。
如图2所示,移动扶手1的主体部10的截面形成为C字状。主体部10具有形成在表侧的外观设计面10a和形成在背面侧的引导面10b。外观设计面10a是自动扶梯装置的使用者用手触摸的面。引导面10b的表面配置有布30,引导面10b沿着自动扶梯装置的引导件5滑动。
主体部10以通过引导面10b覆盖自动扶梯装置的引导件5的表面的方式安装于引导件5。主体部10由聚氨酯类、聚苯乙烯类、聚烯烃类等单体的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中的两种以上混合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为了满足移动扶手1所要求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抗拉体20沿着移动扶手1的长度方向埋入主体部10。抗拉体20由金属板或多根钢缆等构成。
布30由棉、麻等纤维、或聚酯等树脂形成为表面的摩擦系数低。布30以覆盖主体部10的引导面10b的方式安装于引导面10b。安装于引导面10b的布30相对于引导件5的表面滑动。
接着,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移动扶手1的成型工序。另外,在此说明的移动扶手1的成型工序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移动扶手1的成型工序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工序中的任意工序。
首先,将抗拉体20和布30配置在未图示的挤压成型机的插入线(insert line)上。抗拉体20配置在埋设于热塑性弹性体中的位置。布30配置于形成引导面10b的面。
接着,将热塑性弹性体投入到挤压成型机的模具中,将主体部10与抗拉体20及布30一起挤压成型。接着,将连续成型的环状的移动扶手1通过水或空气等介质进行冷却,并卷绕于一次保存用的芯体。
接着,将卷绕于一次保存用的芯体的环状的移动扶手1切断成符合最终产品的规格的长度。被切断的移动扶手1的切断面与图2所示的移动扶手1的截面相同。
接着,使用图3说明将切断后的移动扶手1成型为环状的工序。图3是示出加工后的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和另一端侧1b的图。另外,在此说明的将移动扶手1成型为环状的工序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将移动扶手1成型为环状的工序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工序中的任意工序。
首先,在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在从一端侧1a的端面1aa向另一端侧1b的长度L1的范围内,将主体部10的引导面10b侧切除至抗拉体20的厚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并且,在一端侧1a的引导面10b侧形成接合面1ab,并且在接合面1ab的另一端侧1b的端部形成与移动扶手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接合面1ac。
接着,在移动扶手1的另一端侧1b,在从另一端侧1b的端面1ba向一端侧1a的长度L1的范围内,将主体部10的外观设计面10a侧切除至抗拉体20的厚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并且,在另一端侧1b的外观设计面10a侧形成接合面1bb,并且在接合面1bb的一端侧1a的端部形成与移动扶手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接合面1bc。
接着,如图3所示,使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的接合面1ab与另一端侧1b的接合面1bb重合地配置在未图示的模具内。
接着,通过未图示的加热装置对模具内的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和另一端侧1b进行加热。然后,使构成一端侧1a的端面1aa及接合面1ab、1ac、另一端侧1b的端面1ba及各接合面1bb、1bc的各面的热塑性弹性体熔融。
接着,使一端侧1a的端面1aa与另一端侧1b的接合面1bc彼此对接地熔接,使一端侧1a的接合面1ab与另一端侧1b的接合面1bb彼此对接地熔接,使一端侧1a的接合面1ac与另一端侧1b的端面1ba彼此对接地熔接。以下,将熔接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和另一端侧1b而成的部分称为接合部10c。
接着,在配置于模具内的状态下,冷却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及模具。接着,从模具取出移动扶手1。如上所述,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与另一端侧1b的接合完成,形成环状的移动扶手1。之后,对形成为环状的移动扶手1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工序。
在此,对因以往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而在移动扶手1的主体部10以及外观设计面10a中产生的不良情况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不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移动扶手1中产生的不良情况的例子的局部剖开的局部立体图。另外,图4示出了在图3所示的一端侧1a的接合面1ac的位置处切断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时的另一端侧1b的截面。
在接合部10c的主体部10和外观设计面10a上,存在因使热塑性弹性体熔融时产生的气泡而形成有图4所示的空洞40和空洞41的情况。当移动扶手1安装于自动扶梯装置并反转时,在移动扶手1上施加有弯曲应力。因此,若存在空洞40或空洞41,则存在以空洞40或空洞41为起点在主体部10或外观设计面10a产生龟裂而使移动扶手1断裂的情况。
此外,在移动扶手1的外观设计面10a上,当使各接合面熔接并冷却时,如图4所示,存在产生缩痕42的情况。在外观设计面10a产生的空洞41和缩痕42会损害移动扶手1的外观,因此被作为不良品处理。
并且,在接合部10c中,在移动扶手1的一端侧1a与另一端侧1b的熔接不充分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存在在接合部10c的一端侧1a的端面1aa与另一端侧1b的接合面1bc之间出现间隙43的情况。这样的间隙43成为移动扶手1断裂的原因。
此外,在移动扶手1的引导面10b上,存在布30不与引导面10b紧贴的情况。若布30未与引导面10b紧贴,则如图4所示,存在布30从引导面10b浮起而产生间隙44的情况。若在布30与引导面10b之间产生间隙44,则引导面10b与自动扶梯装置的引导件5之间的滑动性降低,布30可能从引导面10b剥离而从移动扶手1伸出。
为了修正这样的不良情况,对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实施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工序。由于热塑性弹性体是热塑性的,因此能够通过加热使其软化而再成型。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利用热塑性弹性体的该性质来修正不良情况。
以下,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50以及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50进行说明。图5是模具50的分解立体图。模具50由上部模具51、下部模具52、中芯53这三个部件构成。
上部模具51形成为沿着移动扶手1的外观设计面10a的形状。下部模具52形成为沿着移动扶手1的与外观设计面10a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形状。此外,在下部模具52设置有安装中芯53的安装面52a。中芯53形成为沿着引导面10b的形状。
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全部形成为相同的长度L2。为了覆盖预计会产生因移动扶手1的熔接而产生的空洞40、41、缩痕42、间隙43、44等不良情况的整个部分,模具5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与接合部10c的长度L1相比,例如在两侧形成得大50mm以上。
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为向模具50外扩大的锥状,以使得在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的周边不附着模具50的边缘痕迹。
为了使移动扶手1的姿势在模具50内稳定,中芯53的长度L3形成为上部模具51及下部模具52的长度L2以上的长度。中芯53可以通过组装多个部件而构成,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模具50具备未图示的加热机构及加压机构。
加热机构例如是插入上部模具51及下部模具52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电热式的棒状加热器。加压机构通过使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退来对移动扶手1加压。
本发明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利用加热机构,将构成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的周边的热塑性弹性体加热到热分解温度以下且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的、使热塑性弹性体呈现粘性的程度的温度。然后,利用模具50,沿着移动扶手1的形状对移动扶手1加压。通过对被加热到呈现粘性的程度的温度的热塑性弹性体进行加压,能够修正在前工序中产生的空洞40、41、间隙43等不良情况。
此外,模具50具备未图示的冷却机构。
冷却机构例如通过在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设置例如水、空气等制冷剂的流路而构成。冷却机构在将移动扶手1保持在上部模具51与下部模具52之间的状态下,降低被加热的移动扶手1的温度而使移动扶手1的形状稳定。由此,能够修正在前工序中在移动扶手1的外观设计面10a产生的缩痕42等不良情况。此外,通过具备冷却机构,能够缩短移动扶手1的冷却所需的时间。
接着,使用图6A~图6D,对使用了模具50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模具5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加热机构,使上部模具51及下部模具52的温度升温到构成移动扶手1的热塑性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另外,也可以使中芯53与上部模具51及下部模具52同时升温。在使中芯53升温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移动扶手1的布30不烧焦,可以利用从上部模具51、下部模具52传递的热使其升温。
接着,如图6A所示,将中芯53插入到被接合的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的引导面10b。接着,如图6B所示,将安装有移动扶手1的中芯53配置于下部模具52的安装面52a。
接着,如图6C所示,使上部模具51向下部模具52移动。
接着,如图6D所示,利用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从上下方向夹持移动扶手1和中芯53。
接着,使由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夹持的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升温到构成移动扶手1的热塑性弹性体呈现粘性的程度的温度。此时,使得在上部模具51、中芯53、下部模具52各自与移动扶手1之间没有间隙。若存在间隙,则有可能在移动扶手1的外观设计面10a等产生凹凸形状。
升温到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的热塑性弹性体呈现粘性的程度的温度后,使上部模具51进一步下降,对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进行加压。由此,能够修正在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产生的空洞40、41、缩痕42、间隙43、44等不良情况。
接着,通过模具50所具备的冷却机构来冷却上部模具51、下部模具52、中芯53、移动扶手1。
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被冷却到形状稳定的温度后,使上部模具51上升而从下部模具52分离。接着,将安装有移动扶手1的中芯53从下部模具52拆下。接着,从移动扶手1拆下中芯53。由此,实施方式1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工序完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前工序中,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存在热塑性弹性体不足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在对不足部分补充热塑性弹性体后,利用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进行加压、成型。此外,成型后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产生了毛刺等的情况下,可以用切刀等去除毛刺。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包括对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及接合部10c的周边再次加热并加压的工序,该移动扶手1通过将长条的复合材料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接合而形成为环状,该长条的复合材料包括布30、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主体部10、以及抗拉体20。由此,能够修正在移动扶手1的外观设计面10a产生的空洞41、缩痕42、间隙43等不良情况。此外,通过修正在移动扶手1的主体部10的内部产生的空洞40、间隙44等不良情况,能够提高移动扶手1的耐久性。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模具50的上部模具51向下部模具52移动,对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10c以及接合部10c的周边进行加压,但模具50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下部模具52向上部模具51移动,也可以使上部模具51和下部模具52双方移动。
实施方式2.
在自动扶梯中使用的移动扶手1因与驱动移动扶手1的部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损伤。特别是,由于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和接合部的周边难以弯曲,因此容易因摩擦而产生损伤。此外,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会产生由使用者的指甲、货物等引起的划伤、刮擦等损伤。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对移动扶手1的产生损伤的部分进行修补,由此修正移动扶手1的不良情况。实施方式2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例如在自动扶梯的维护时进行。
在实施方式2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中,首先,从引导件拆下移动扶手1。
接着,将进行修补的移动扶手1设置在模具50中。在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产生损伤的情况下,将接合部和接合部周边设置在模具50中。在移动扶手1的接合部以外的部分产生损伤的情况下,将产生损伤的部分设置于模具50的中心。
之后的工序与实施方式1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的工序相同。
另外,在移动扶手1的表面被刮擦而热塑性弹性体不足的情况下,对不足部分补充热塑性弹性体并进行加热及加压。
这样,在实施方式2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中,通过对在自动扶梯中使用的移动扶手1的产生了损伤的部分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能够修补在移动扶手1中产生的损伤。
另外,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中使用的移动扶手1随着时间而变形。由此,移动扶手1与引导件5之间的间隙增大。于是,移动扶手1把持引导件5的力降低,移动扶手1产生振动、噪音等不良情况。若移动扶手1与引导件5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增大,则移动扶手1还有可能从引导件5脱落。
对于这样发生了变形的移动扶手1,也能够通过实施方式2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进行修正。即,使用模具50的加热机构,对移动扶手1的发生了变形的部分进行加热。然后,使移动扶手1的热塑性弹性体软化并浸透到布30中。进而,使用模具50的加压机构,对移动扶手1的发生了变形的部分加压而进行修补。由此,能够使移动扶手1把持引导件5的力恢复。因此,能够提高移动扶手1的耐久性,延长移动扶手1的寿命。
标号说明
1:移动扶手;1a:一端侧;1b:另一端侧;1aa、1ba:端面;1ab、1ac、1bb、1bc:接合面;2、3:出入口;5:引导件;10:主体部;10a:外观设计面;10b:引导面;10c:接合部;20:抗拉体;30:布;40、41:空洞;42:缩痕;43、44:间隙;50:模具;51:上部模具;52:下部模具;52a:安装面;53:中芯。
Claims (16)
1.一种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加热和冷却对移动扶手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熔接而成的接合部以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进行再次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所述移动扶手是由包括布、热塑性弹性体和抗拉体的材料形成的,
所述进行再次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包括:
将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配置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形状的模具中的配置工序;
将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的温度加热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的热分解温度以下的、使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呈现粘性的温度的工序;
对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进行加压的工序;以及
在将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配置在所述模具中的状态下,将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的温度冷却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固化的温度或室温的工序,
所述模具具有上部模具、下部模具和中芯,所述中芯被配置在所述上部模具与所述下部模具之间,
所述配置工序包括使配置在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的所述布与所述中芯的表面紧贴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下部模具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中芯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上部模具及所述下部模具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中芯在所述上部模具与所述下部模具之间将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固定成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中芯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上部模具及所述下部模具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中芯在所述上部模具与所述下部模具之间将所述接合部及所述接合部的周边固定成直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具备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对所述接合部和从所述接合部的两端部向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延伸50mm以上的范围进行加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具备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对所述接合部和从所述接合部的两端部向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延伸50mm以上的范围进行加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具备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对所述接合部和从所述接合部的两端部向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延伸50mm以上的范围进行加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模具具备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对所述接合部和从所述接合部的两端部向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延伸50mm以上的范围进行加压。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加压机构通过使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向另一方移动,对所述移动扶手进行加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加热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加热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冷却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冷却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冷却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部模具和所述下部模具中的至少一方具备冷却机构。
16.一种移动扶手的修补方法,其包括对移动扶手的产生了损伤的部分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所述移动扶手是由包括布、热塑性弹性体和抗拉体的材料形成的,
所述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包括:
将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配置在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形状的模具中的配置工序;
将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的温度加热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的热分解温度以下的、使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呈现粘性的温度的工序;
对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进行加压的工序;
在将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配置在所述模具中的状态下,将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的温度冷却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固化的温度或室温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之后,去除在成型后的所述移动扶手的表面产生的毛刺的工序,
所述模具具有上部模具、下部模具和中芯,所述中芯被配置在所述上部模具与所述下部模具之间,
所述配置工序包括使配置在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的所述布与所述中芯的表面紧贴的工序,
在所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是所述移动扶手的表面被刮擦而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不足的部分的情况下,在所述进行加热并进行加压的工序中,对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不足的部分补充所述热塑性弹性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0829 | 2018-05-09 | ||
JP2018-090829 | 2018-05-09 | ||
PCT/JP2018/038523 WO2019215941A1 (ja) | 2018-05-09 | 2018-10-16 | 移動手摺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35725A CN112135725A (zh) | 2020-12-25 |
CN112135725B true CN112135725B (zh) | 2022-05-13 |
Family
ID=6846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3009.8A Active CN112135725B (zh) | 2018-05-09 | 2018-10-16 | 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和移动扶手的修补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18223B2 (zh) |
CN (1) | CN112135725B (zh) |
CA (1) | CA3099467C (zh) |
WO (1) | WO20192159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09516B2 (ja) * | 2020-08-24 | 2024-01-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7080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乗客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ールガイド装置 |
CN1654302A (zh) * | 2004-02-13 | 2005-08-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乘客输送带的移动扶手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7031072A (ja) * | 2005-07-27 | 2007-02-08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加熱加圧装置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
JP2011032077A (ja) * | 2009-08-05 | 2011-02-17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マン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加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452A (ja) * | 1993-06-23 | 1995-01-13 |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ール用加熱装置 |
AT502900B1 (de) * | 2005-11-09 | 2008-12-15 | Semperit Ag Holding | Handlauf |
JP5022730B2 (ja) * | 2007-02-19 | 2012-09-12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帆布補修釜 |
JP4894031B1 (ja) * | 2010-08-30 | 2012-03-07 | 株式会社アイコム | 鉄道模型用コンテナ |
JP6271000B2 (ja) * | 2014-05-30 | 2018-01-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ンドレス手摺の製造方法、エンドレス手摺およびエスカレーター |
JP2017043443A (ja) * | 2015-08-26 | 2017-03-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の製造方法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 |
-
2018
- 2018-10-16 CA CA3099467A patent/CA3099467C/en active Active
- 2018-10-16 JP JP2020517757A patent/JP69182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16 WO PCT/JP2018/038523 patent/WO201921594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0-16 CN CN201880093009.8A patent/CN1121357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7080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乗客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ールガイド装置 |
CN1654302A (zh) * | 2004-02-13 | 2005-08-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乘客输送带的移动扶手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7031072A (ja) * | 2005-07-27 | 2007-02-08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加熱加圧装置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
JP2011032077A (ja) * | 2009-08-05 | 2011-02-17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マン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加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18223B2 (ja) | 2021-08-11 |
JPWO2019215941A1 (ja) | 2020-12-10 |
CN112135725A (zh) | 2020-12-25 |
CA3099467A1 (en) | 2019-11-14 |
CA3099467C (en) | 2022-07-19 |
WO2019215941A1 (ja) | 2019-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62969B1 (ko) | 엔드리스 핸드레일의 제조 방법, 엔드리스 핸드레일 및 에스컬레이터 | |
US20100320321A1 (en) | Method for joining two fuselage sections by creating a transverse butt joint as well as transverse butt joint connection | |
EP2142357B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ssembled profile part | |
US8038818B2 (en) | Connection method of thermoplastic resin long body | |
CN112135725B (zh) | 移动扶手制造方法和移动扶手的修补方法 | |
CN107020763B (zh) | 树脂管及其制造方法 | |
JP4647423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加熱加圧装置及びその接続方法 | |
JP2021504195A (ja) | 手すり又は他の細長物品にスプライスドジョイントを形成するための金型組立体 | |
WO2014027393A1 (ja) | 乗客コンベヤ用移動手摺、及び乗客コンベヤ用移動手摺の製造装置 | |
JP2009161326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移動手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7200915B2 (en) |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joining a handrail for an escalator or moving walkway | |
US1149829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composite fuselage structure | |
JP4463052B2 (ja) | 移動手摺の製造方法 | |
US20070074818A1 (en) | Belt spli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ving handrail for passenger conveyor | |
US2021018787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composite fuselage structure | |
JP5966755B2 (ja) |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接合方法 | |
JP2004250154A (ja) |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製造方法 | |
KR101954843B1 (ko) | 분리된 핸드레일을 접합하는 공정 | |
WO2018078917A1 (ja) | エスカレータ手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20246086A1 (ja) | 移動手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961369B2 (ja) | コンベヤ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
JP4649270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接続方法 | |
JP2014213498A (ja) | マーク付き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9123189A (ja) | 繊維強化発泡樹脂成形体の製造装置 | |
WO2015015874A1 (ja) | 加硫ゴム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ペーサ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