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9029A - 电梯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9029A
CN112119029A CN201880093001.1A CN201880093001A CN112119029A CN 112119029 A CN112119029 A CN 112119029A CN 201880093001 A CN201880093001 A CN 201880093001A CN 112119029 A CN112119029 A CN 112119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gnition object
car
present
elevator
commun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0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9029B (zh
Inventor
吉野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19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9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9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9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没有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5)具备:判定部(7),其根据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3)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控制部(8),其根据判定部(7)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被监护方以及监护该被监护方的监护人在利用电梯时,可能发生当被监护方和监护人被分开在轿厢内和层站的状态下门被关闭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根据是否在轿厢内检测到宠物的IC标签和主人的IC标签这双方来进行电梯门的开闭控制的系统。根据该系统,能够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25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系统中,即使在主人单独使用电梯时,门也可能保持打开状态。该情况下,轿厢的移动无法开始。因此,无法根据状况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没有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的电梯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具备:判定部,其根据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判定部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部根据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电梯的动作进行控制。因此,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不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剩余部分。
图4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电梯的使用者例如包括被监护方以及对该被监护方进行监护的监护人。被监护方例如是宠物、儿童或因认知障碍而有徘徊问题的人等。
被监护方携带第一识别体。在被监护方是宠物的情况下,第一识别体例如安装在宠物的身体或者项圈等上。监护人携带第二识别体。第一识别体和第二识别体例如具有单独的识别信息。第一识别体和第二识别体具有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第一识别体和第二识别体例如是IC标签或便携式终端等。
图1例示作为第一识别体使用第一标签1,作为第二识别体使用第二标签2的情况。第一标签1和第二标签2例如是具有同等功能和精度的IC标签。
监护人携带通信器3。通信器3例如是具有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的便携式终端。通信器3具有通过无线通信至少从第一标签1读取信息的功能。通信器3具有发送接收到的信息的功能。
通信器3例如具有对监护人通知信息的通知部。作为通知部,例如可以设置液晶显示器和扬声器等中的至少一方。
通信器3具有例如受理由监护人执行的操作的操作部。作为操作部,例如可以设置按钮、键盘以及触摸面板等中的至少一方。
控制系统例如具备检测器4、控制装置5及发送部6。控制装置5例如具备判定部7和控制部8。检测器4和发送部6与控制装置5电连接。
检测器4设置在电梯的轿厢内。检测器4具有通过无线通信从第一标签1和第二标签2读取信息的功能。检测器4具有输出接收到的信息的功能。
检测器4通过接收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来检测第一标签1。检测器4通过接收第二标签2的识别信息来检测第二标签2。检测器4接收到的识别信息被输入到控制装置5。
检测器4从存在于轿厢内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接收识别信息。检测器4不从不存在于轿厢内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接收识别信息。检测器4例如在轿厢门9打开而能够从层站搭乘轿厢的状态下,不从位于该层站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接收识别信息。
通信器3通过接收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来检测第一标签1。通信器3能够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距离例如与检测器4能够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距离同等。通信器3通过无线通信将表示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的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5。例如,表示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的信息的发送根据来自控制装置5的请求来进行。
表示通信器3的检测结果的信息可以是从第一标签1接收到的识别信息本身。表示通信器3的检测结果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表示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信息。表示通信器3的检测结果的信息,例如可以是表示未能检测出第一标签1的信息。
被监护方的第一标签1与其监护人的第二标签2成对。控制装置5将成对的第一标签1及第二标签2各自的识别信息预先关联起来进行存储。此外,在一个监护人监护多名被监护方的情况下,多个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与同一第二标签2的识别信息相关联。IC标签的关联信息例如被存储在控制装置5的未图示的存储部中。
判定部7例如基于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标签1是否存在于轿厢内。即,判定部7判定被监护方是否在轿厢内。
判定部7例如基于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标签2是否存在于轿厢内。即,判定部7判定监护人是否在轿厢内。
判定部7例如基于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以及IC标签的关联信息,判定成对的第一标签1以及第二标签2双方是否存在于轿厢内。即,判定部7判定是否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
判定部7例如根据通信器3对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和IC标签的关联信息,判定成对的第一标签1与第二标签2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判定部7判定被监护方与其监护人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当通信器3检测到第一标签1时,判定部7判定为第二标签2存在于第一标签1附近。该情况下,判定为在被监护方附近存在其监护人。
例如,当通信器3没有检测到第一标签1时,判定部7判定为第二标签2不存在于第一标签1附近。该情况下,判定为被监护方与其监护人离开一定距离以上。
控制部8例如根据判定部7的判定结果等进行电梯控制。电梯控制例如包括轿厢的移动以及轿厢门9的开闭等。另外,控制部8例如控制发送部6的动作。
发送部6是通过无线通信向通信器3发送信息的设备。发送部6例如设置在建筑物内的一处或多处。发送部6例如可以设置在通道、层站以及轿厢内等。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的剩余部分。图2及图3合起来是一个流程图。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说明控制系统的具体的动作例。
在步骤S101中,在电梯的轿厢内或者层站进行呼梯登记。进行呼梯登记后,实施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对应于呼梯而移动的轿厢停靠在与呼梯对应的楼层。在轿厢停靠后,开始开门动作。当轿厢门9以及层站门打开时,实施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轿厢内的检测器4进行IC标签检测动作。位于轿厢内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被从检测器4发送到判定部7。
在步骤S104中,判定部7从存储部取得IC标签的关联信息。
在步骤S105中,判定部7从通信器3取得表示第一标签1的检测结果的信息。
步骤S106中,由判定部7判定是否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
在检测器4接收到第一标签1的识别信息及第二标签2的识别信息双方时,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步骤S107和S108。
在步骤S107中,控制部8执行允许受理电梯关门指令的处理。在步骤S108中,控制部8基于关门指令开始关门动作。
另外,关门指令例如在轿厢内的关门按钮被操作的情况下或者从开门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生成。
在步骤S109中,轿厢内的检测器4进行IC标签检测动作。位于轿厢内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被从检测器4发送到判定部7。步骤S109的动作持续到在步骤S108中开始的关门动作完成为止。即,轿厢内的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的检测状况被逐次更新。
在步骤S110中,判定部7从存储部取得IC标签的关联信息。
在步骤S111中,基于步骤S109中的检测结果,由判定部7判定是否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
例如,在被监护方意外地从轿厢出到层站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中的一方在轿厢内。此时,接着实施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控制部8基于从判定部7输出的开门指令执行门反转动作。然后,实施步骤S103。
当步骤S111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的场合,实施步骤S113及步骤S114。
在步骤S113中,继续进行关门动作。
在步骤S114中,判定关门是否完成。在关门未完成的情况下,实施步骤S111。在关门完成的情况下,实施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控制部8根据已登记的呼梯使轿厢开始移动。即,在判定为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双方在轿厢内的状态下完成关门时,开始轿厢的移动。
当在步骤S106中判定为只有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中的一方在轿厢内的情况下,实施步骤S116。
在步骤S116中,由判定部7判定在轿厢内的是否为监护人。
当在步骤S116中判定为在轿厢内的是监护人的情况下,实施步骤S117。
在步骤S117中,由判定部7判定被监护方和监护人是否位于相距较近的位置。
例如,当监护人单独使用电梯时,在步骤S117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和监护人不在相距较近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步骤S118和S119。
在步骤S118中,控制部8执行允许受理电梯关门指令的处理。在步骤S119中,控制部8基于关门指令开始关门动作。然后,实施步骤S115。即,当在步骤S117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和监护人不在相距较近的位置时,实施通常的电梯控制。
例如,在与监护人一起行动的被监护方被丢在层站的情况下,在步骤S117中,判定为被监护方与监护人位于相距较近的位置。此时,接着实施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8执行拒绝受理电梯关门指令的处理。控制部8基于从判定部7输出的开门指令,维持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并且,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8使从通信器3通知被监护方被丢在层站的情况。例如,控制部8通过从发送部6向通信器3发送警告信息来执行该通知。该通知例如通过播放语音广播以及鸣响警告音等来进行。之后,实施步骤S121。
在步骤S121中,由判定部7判定监护人是否单独使用电梯。该判定例如根据是否基于监护人的操作而从通信器3发送了解除指令来进行。
控制装置5在接收到解除指令时,在步骤S121中判定为是监护人单独使用电梯。即,判定为被监护方未被丢在层站。该情况下,接着实施步骤S118。当实施步骤S118时,轿厢门9打开状态的维持被解除。
控制装置5在未接收到解除指令时,在步骤S121中判定为监护人并非单独使用电梯。即,判定为被监护方被丢在层站。该情况下,接着实施步骤S103。
当步骤S116中判定为轿厢内的不是监护人而是被监护方时,实施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由判定部7判定被监护方和监护人是否位于相距较近的位置。
例如,与监护人一起行动的被监护方被丢在轿厢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122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和监护人位于相距较近的位置。该情况下,接着实施步骤S123。
在步骤S123中,控制部8执行拒绝受理电梯关门指令的处理。控制部8基于从判定部7输出的开门指令,维持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并且,在步骤S123中,控制部8使从通信器3通知被监护方被丢在轿厢内的情况。控制部8例如通过从发送部6向通信器3发送警告信息来执行通知。该通知例如通过播放语音广播以及鸣响警告音等来进行。
例如,在被监护方要单独使用电梯的情况下,在步骤S122中判定为被监护方和监护人不在相距较近的位置。此时,接着实施步骤S124。
在步骤S124中,控制部8执行拒绝受理电梯关门指令的处理。控制部8基于从判定部7输出的开门指令,维持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此外,在步骤S124中,控制部8向通信器3通知表示被监护方所在位置的信息。控制部8例如通过从发送部6向通信器3发送表示轿厢的当前位置的信息来执行该通知。例如,该通知内容作为视觉信息显示在通信器3上。
在步骤S123或步骤S124之后,实施步骤S125。
在步骤S125中,由判定部7判定是否为在监护人的判断下的被监护方单独使用电梯。该判定例如根据是否基于监护人的操作而从通信器3发送了解除指令来进行。
控制装置5在接收到解除指令时,在步骤S125中,判定为是在监护人的判断下的被监护方单独使用电梯。即,判断为不是被监护方被丢在轿厢内,也不是被监护方擅自行动。在该情况下,接着实施步骤S118。当实施步骤S118时,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的维持被解除。
控制装置5在没有接收到解除指令时,在步骤S125中,判定为不是在监护人的判断下的被监护方单独使用电梯。即,判断为被监护方被丢在轿厢内或者被监护方在擅自行动。该情况下,接着实施步骤S103。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判定部7根据设置于电梯轿厢内的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判定部7根据检测器4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判断部7根据与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3对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与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部8根据判定部7的判定结果对电梯的动作进行控制。因此,即使在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没有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电梯的动作。
此外,在由判定部7判定为第一识别体不存在于轿厢内而第二识别体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第二识别体并不存在于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控制部8进行通常的电梯控制。因此,不会妨碍监护人的单独行动。
此外,在由判定部7判定为第一识别体不存在于轿厢内而第二识别体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第二识别体存在于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控制部8维持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从通信器3通知表示第一识别体位于层站的信息。因此,能够防止被监护方被丢在层站。
此外,在由判定部7判定为第一识别体存在于轿厢内而第二识别体不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第二识别体存在于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控制部8维持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从通信器3通知表示第一识别体位于该轿厢内的信息。因此,能够防止被监护方被丢在轿厢内。
此外,在由判定部7判定为第一识别体存在于轿厢内而第二识别体不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第二识别体并不存在于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控制部8维持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将表示第一识别体的当前位置的信息通知给通信器3。因此,能够阻止监护人未预料到的被监护方的单独行动。
此外,控制部8根据基于监护人的操作而从通信器3发送的解除指令,对轿厢门9的打开状态的维持进行解除。因此,不会妨碍在监护人的意愿下的监护人和被监护方的单独行动。
此外,通信器3例如也可以作为与第二识别体一体的设备而形成。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监护人忘记携带第二识别体或通信器3。
图4是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控制装置5中的判定部7和控制部8的各功能由处理电路来实现。处理电路可以是专用硬件50。处理电路可以具有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处理电路也可以一部分形成为专用硬件50,并且还具有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图4表示处理电路的一部分作为专用硬件50形成,并且具备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的情况的例子。
在处理电路的至少一部分是至少一个专用硬件50的情况下,处理电路例如可以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
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处理器51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52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被记述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52中。处理器5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程序来实现各部的功能。处理器51也被称作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DSP。存储器52例如是RAM、ROM、闪存、EPROM、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紧凑型光盘、迷你盘、DVD等。
这样,处理电路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能够实现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用于即使被监护方及其监护人不同乘轿厢的情况下也适当地控制电梯动作的系统。
标号说明
1:第一标签;2:第二标签;3:通信器;4:检测器;5:控制装置;6:发送部;7:判定部;8:控制部;9:轿厢门;50:专用硬件;51:处理器;52:存储器52。

Claims (7)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具备:
判定部,其根据设置于电梯的轿厢内的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一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定第二识别体是否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根据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一起移动的通信器对所述第一识别体的检测结果,判定所述第一识别体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电梯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体不存在于轿厢内而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所述第二识别体并不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通常的电梯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体不存在于轿厢内而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维持轿厢门的打开状态,并从所述通信器通知表示所述第一识别体位于层站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体存在于轿厢内而所述第二识别体不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所述第二识别体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维持轿厢门的打开状态,并从所述通信器通知表示所述第一识别体位于该轿厢内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一识别体存在于轿厢内而所述第二识别体不存在于该轿厢内、并且所述第二识别体并不存在于所述第一识别体的附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维持轿厢门的打开状态,并将表示所述第一识别体的当前位置的信息通知给所述通信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从所述通信器发送的指令,解除对轿厢门的打开状态的维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器形成为与所述第二识别体一体的设备。
CN201880093001.1A 2018-05-25 2018-05-25 电梯控制装置 Active CN112119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0189 WO2019225012A1 (ja) 2018-05-25 2018-05-25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9029A true CN112119029A (zh) 2020-12-22
CN112119029B CN112119029B (zh) 2022-07-12

Family

ID=6861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001.1A Active CN112119029B (zh) 2018-05-25 2018-05-25 电梯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50823B2 (zh)
CN (1) CN112119029B (zh)
WO (1) WO201922501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925A (zh) * 2021-09-10 2022-01-04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9253A (zh) * 2021-09-13 2022-01-28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3038B2 (ja) * 2020-02-05 2022-10-1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利用者管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8828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运行控制系统
JP2010163232A (ja) * 2009-01-14 2010-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既設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CN104098009A (zh) * 2013-04-11 2014-10-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及电梯系统
JP2015048224A (ja) * 2013-09-03 2015-03-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08025889A (zh) * 2015-09-23 2018-05-1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线桥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8828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运行控制系统
JP2010163232A (ja) * 2009-01-14 2010-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既設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CN104098009A (zh) * 2013-04-11 2014-10-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及电梯系统
JP2015048224A (ja) * 2013-09-03 2015-03-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08025889A (zh) * 2015-09-23 2018-05-1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线桥监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925A (zh) * 2021-09-10 2022-01-04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79253A (zh) * 2021-09-13 2022-01-28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79253B (zh) * 2021-09-13 2023-10-27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9029B (zh) 2022-07-12
WO2019225012A1 (ja) 2019-11-28
JP6950823B2 (ja) 2021-10-13
JPWO2019225012A1 (ja)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7238B2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CN112119029B (zh) 电梯控制装置
US20170232932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US9272877B2 (en) Operation device for an elevator that includes an elevator access restriction device
JP580691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EP2907705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JP2011063417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6256851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7777494B (zh) 电梯系统
JP201510143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0064883A (ja) 集合住宅におけるエレベータの利用状況監視システム
JP6579268B2 (ja) 入退管理システム
CN109019199B (zh) 电梯系统
US11697572B2 (en) Remote call and mobile access extension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or a door key
US20190266878A1 (en) Vehicle-mounted device,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notification method
JP2009208900A (ja) エレベータの防犯システム
JP2009155063A (ja) エレベ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JP650506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60012314A (ko) 장애인 식별을 통한 엘리베이터 자동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78749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場行先階入力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219712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装置
JP2005263363A (ja) エレベータの防犯システム
WO2022249300A1 (ja) 乗客情報伝送システム、伝送装置、案内装置および乗客情報伝送方法
KR102242270B1 (ko) 탑승자를 분석하여 엘리베이터의 운행을 자동으로 제어하는 엘리베이터 운행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2218907A (ja) ドアタイム短縮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