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5516A - 流体吹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吹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05516A CN112105516A CN201980031321.9A CN201980031321A CN112105516A CN 112105516 A CN112105516 A CN 112105516A CN 201980031321 A CN201980031321 A CN 201980031321A CN 112105516 A CN112105516 A CN 1121055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id
- flow
- sub
- main flow
- flow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57—Outlets providing a vortex, i.e. a spirally wound air flow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3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a pivoting fram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formed as cylindrical or spherical bodies which are rota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5—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divergence, convergence or oscillation of air str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流体吹出装置是吹出流体的装置。流体吹出装置具有形成流体的流通路(100)并在流通路的下游侧的端部设有开口部(101)的基体部(10)。流体吹出装置具有收容于流通路并调整从开口部侧吹出流体的朝向的格栅部(20)。格栅部具有流路形成体(21),该流路形成体形成将在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作为主流向开口部侧引导的主流路(210)和将在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剩余部分作为副流向开口部侧引导的副流路(211)。流路形成体形成为副流路将主流路包围,以使得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另外,流路形成体构成为在调整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时,以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的朝向与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8年5月1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8-92157号为基础,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编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吹出流体的流体吹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汽车用通风装置,已知有如下结构:具有由用于调整左右的风向的通风窗和多枚翅片构成的滚筒,在滚筒的两侧面设有销,该销转动自如地插入设于送风壳体的销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汽车用通风装置通过将滚筒整体上下转动,从而能够调整上下的风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47167号公报
不过,汽车用通风装置等的空气吹出装置例如为了不仅对前座侧,还对后座侧赋予空调感,存在希望延长吹出的气流的到达距离的情况。然而,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具有调整气流的朝向的功能的情况下,在调整气流的朝向时,吹出的气流的到达距离经常容易变短。这样的技术问题不仅在汽车用通风装置中,在吹出流体的其他的流体吹出装置中也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调整流体的朝向时也能够延长吹出的流体的到达距离的流体吹出装置。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延长流体吹出装置中的流体的到达距离而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结果发现,当从流体吹出装置吹出流体时,由于该流体的速度梯度而产生横涡,由于横涡导致主流的扩散、由于横涡导致装置外部的外部流体被引入从流体吹出装置吹出的流体,由此流体的到达距离容易变短。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提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流体吹出装置具有:
基体部,该基体部形成流体的流通路,并且在流通路的下游侧的端部设有开口部;以及
格栅部,该格栅部收容于流通路,并且对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进行调整,
格栅部具有流路形成体,该流路形成体形成主流路和副流路,该主流路将在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作为主流向开口部侧引导,该副流路将在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剩余部分作为副流向开口部侧引导,
流路形成体形成为副流路将主流路包围,以使得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
流路形成体构成为在调整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时,以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的朝向与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
这样,在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的结构中,通过副流抑制形成于主流的横涡的发展,由此能够抑制主流的扩散、装置外部的外部流体被引入主流。
另外,由于构成为在调整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时,以副流的朝向与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由此,即使调整了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也能够延长主流的到达距离。
因此,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即使在调整流体的朝向时也能够延长吹出的流体的到达距离。
另外,赋予各结构要素等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剖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内部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格栅部吹出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的格栅部吹出的气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格栅部吹出的气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的内部的气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内部的气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格栅部吹出的主流的风速分布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当格栅部朝向下方时的在流体吹出装置的内部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当格栅部朝向上方时的在流体吹出装置的内部的空气流动的说明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存在对与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的情况。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了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关于结构要素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结构要素。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对组合不特别产生妨碍的范围,则即使在没有特别明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1应用于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ACU的空气吹出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空调单元ACU配置在设于车室内的最前部的仪表面板的内侧。而且,空调单元ACU的空气吹出装置设置在仪表面板或仪表面板的内侧。
图1和图2所示的流体吹出装置1是将被空调单元ACU调整温度后的空调风向车室内吹出的装置。流体吹出装置1构成为包括形成外壳的基体部10和用于调整向车室内吹出的气流的朝向的格栅部20。
如图3所示,基体部10由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件构成,在其内部形成有空调风的流通路100。另外,在基体部10,在流通路100的下游侧的端部设有开口部101。
基体部10经由空调管道D与空调单元ACU连接,以使得被调整了温度或湿度的空气作为流体被导入基体部10的内部的流通路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单元ACU构成对导入基体部10的空气的温度或湿度进行调整的调整设备。
基体部10具有与空调管道D连接的连接部11和收容格栅部20的收容部12。连接部11是基体部10中的比收容部12靠空气流的上游侧的部位。另外,收容部12是基体部10中的接近开口部101的部位,并且在空气流的上游侧与连接部11相连。
在基体部10的内侧设有沿着流通路100中的空气流延伸的棒状的中心锥13、以及包围中心锥13的一部分的大致圆筒状的基体侧筒状部14。中心锥13和基体侧筒状部14经由从中心锥13呈放射状延伸的支承部15与基体部10连结。
中心锥13以其轴心与形成在基体部10的内侧的流通路100的中心线CL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于流通路100。中心锥13沿着流通路100的中心线CL延伸。
中心锥13具有空气流的上游侧的顶端部位131、空气流的下游侧的下端部位132、以及顶端部位131与下端部位132之间的中间部位133。中心锥13配置成顶端部位131和中间部位133的一部分位于连接部11的内侧,中间部位133的剩余部分和下端部位132位于收容部12的内侧。
顶端部位131朝向空气流的上游侧缩小直径。即,顶端部位131具有大致圆锥状的形状,在空气流的上游侧具有顶点。该顶端部位131作为用来将从流通路100向后述的格栅部20的主流路210流动的气流的朝向向副流路211变化的分散部发挥作用。
中间部位133是中心锥13中的与顶端部位131相连的部位,并具有圆柱状的形状。该中间部位133作为将顶端部位131的空气流的下游侧的流通路100的通路截面积缩小的缩流部发挥作用。对此,参照图4和图5在以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流通路100中的比中心锥13靠空气流的上游侧的位置,由于没有中心锥13等,因此其截面形状为圆环状。而且,流通路100的通路截面积为圆环状的部位的内侧的面积。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流通路100中的存在中心锥13的中间部位133的位置,由于存在中间部位133等,因此流通路100的通路截面积为从圆环状的部位的内侧的面积减去中间部位133等所占的面积之后的面积。
这样,在基体部10中,中间部位133被定位在流通路100中的比顶端部位131靠空气流的下游侧的位置,因此,比顶端部位131靠空气流的下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因中间部位133等而缩小。
返回图3,下端部位132是中心锥13中的与中间部位133相连的部位。在下端部位132设有球面状的球头销(Ball stud)134。球头销134是与设于后述的格栅部20的球窝224成对的部件。
基体侧筒状部14具有将中心锥13的中间部位133包围的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基体侧筒状部14以在基体侧筒状部14与基体部10的连接部11的内壁面112之间、以及基体侧筒状部14与中心锥13的中间部位133之间形成有同心圆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于流通路100。基体侧筒状部14作为对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以使得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向后述的格栅部20的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流动的基体侧整流部发挥作用。
基体部10的收容部12是基体部10中的收容有格栅部20的部位。收容部12为其内壁面121的一部分弯曲成能够使格栅部20旋转的形状。具体而言,收容部12的与连接部11相连的部位的内壁面121成为圆弧状弯曲的形状。
接着,对格栅部20进行说明。格栅部20收容于基体部10的流通路100,并对从基体部10的开口部101吹出的气流的朝向进行调整。具体而言,格栅部20收容于基体部10的收容部12。
格栅部20具有流路形成体21,该流路形成体21形成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该主流路210将在流通路100流通的气流的一部分作为主流向开口部101侧引导,该副流路211将在流通路100流通的剩余的气流作为副流向开口部101侧引导。
流路形成体21形成为副流路211将主流路210包围,以使得开口部101侧中的从副流路211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210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
具体而言,流路形成体21由筒状的部件构成。流路形成体21具有与收容部12的内壁面121对应地弯曲的环状的外壁部212。在该外壁部212的内侧形成有主流路210。另外,在外壁部212形成有沿着主流路210贯通外壁部212的多个贯通孔211a。通过该贯通孔211a形成副流路211。
格栅部20在流路形成体21的内侧设有棒状的支柱部22和大致圆筒状的格栅侧筒状部23,该格栅侧筒状部23将支柱部22包围。支柱部22和格栅侧筒状部23经由从支柱部22呈放射状延伸的支承部24与流路形成体21连结。
支柱部22以其轴心与主流路210的中心线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流路形成体21的内侧。支柱部22具有作为开口部101侧的端部的外侧端部221和作为外侧端部221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端部222。另外,支柱部22以内侧端部222与中心锥13的下端部位132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主流路210。
在内侧端部222形成有朝向外侧端部221凹陷的槽部223。在该槽部223设有接收中心锥13的球头销134的球窝224。球窝224是对球头销134的外侧进行支承的支承件。
支柱部22的球窝224嵌入有中心锥13的球头销134,由此格栅部2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体部10旋转。球头销134和球窝224构成将格栅部20连接成能够相对于基体部10旋转的球接头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球头销134和球窝224而形成的球接头机构构成将格栅部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体部10旋转的支承机构。
格栅侧筒状部23具有将支柱部22包围的大致圆筒状的形状。格栅侧筒状部23被设置为用于对在主流路210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在本实施方式中,格栅侧筒状部23构成对在主流路210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格栅侧整流部。
格栅侧筒状部23被定位在基体侧筒状部14的空气流的下游侧。格栅侧筒状部23具有与基体侧筒状部14为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筒形状。在使格栅部20旋转时,格栅侧筒状部23以与基体侧筒状部14不接触的方式从基体侧筒状部14远离。
这样构成的格栅部20在流路形成体21的外壁部212的内侧形成主流路210,通过贯通外壁部212的贯通孔211a形成副流路211。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将球窝224相对于基体部10的球头销134嵌入,由此格栅部2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体部10旋转。通过这样的构造,格栅部20构成为在调整从开口部101侧吹出的气流的朝向时,以从副流路211吹出的副流的朝向与从主流路210吹出的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
接着,参照图7~图15对流体吹出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在图7~图13中,表示格栅部20被设定为气流从开口部101笔直地吹出的状态。
如图7所示,当空调单元ACU工作时,被空调单元ACU调整温度或湿度后的空调风经由空调管道D向流体吹出装置1流入。流入流体吹出装置1的空调风在流过基体部10的流通路100之后,其一部分流向主流路210,剩余部分流向副流路211。然后,如图8所示,在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流动的空调风向车室内吹出。
在此,图9是用于说明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1吹出的气流的状态的说明图。作为第一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1在对格栅部20未设有副流路211这一点上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不同。另外,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在图9中,对作为第一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1中的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件标注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9所示,在作为第一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1中,当主流从主流路210吹出时,在主流路210的出口下游处,由于来自主流路210的气流与在其周围静止的空气的速度差而产生无数的横涡Vt。主流由于该横涡Vt而被扩散,并且在装置外部静止的空气(即外部流体)被引入主流,因此主流的到达距离变短。另外,若横涡Vt彼此合成,则发展成更大的横涡Vt,因此主流的到达距离进一步变短。另外,若在装置外部静止的空气被引入主流,则主流的温度或湿度产生变化。因此,被调整为适当的温度或湿度的气流难以到达期望的空间。
与此相对,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使从副流路211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210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
由此,在主流形成的横涡Vt被副流扰乱,从而横涡Vt的发展被抑制,因此主流的扩散、在装置外部静止的空气(即,外部流体)被引入主流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能够延长主流的到达距离。另外,当横涡Vt的发展被抑制时,在装置外部静止的空气难以被引入主流,因此被调整为适当的温度或湿度的气流容易到达期望的空间。
另外,图11是用于说明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2的内部的气流的状态的说明图。作为第二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2在对基体部10的流通路100未设有中心锥13和基体侧筒状部14这一点上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不同。另外,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在图11中,对作为第二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2中的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件标注与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11所示,在作为第二比较例的流体吹出装置CE2中,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在基体部10中的连接部11的内壁面112附近速度降低,因此内壁面112附近的流量与中央附近的流量相比变少。
若在该状态下气流流入格栅部20,则气流难以向在主流路210的外侧形成的副流路211流动。若在副流路211流动的气流的流量变少,则存在难以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211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抑制主流扩散的效果、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的担忧。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对基体部10的流通路100设有中心锥13和基体侧筒状部14。因此,流入流通路100的气流的在主流路210侧流动的气流的朝向通过中心锥13的顶端部位131向副流路211侧变化。由此,基体部10中的在连接部11的内壁面112附近流动的气流的速度变大。
另外,流通路100中的顶端部位131的下游侧通过中心锥13的中间部位133从而流路截面积缩小。由此,基体部10中的在连接部11的内壁面112附近流动的气流与在流通路100的中央附近流动的气流的速度差变小。
另外,在基体部10设有基体侧筒状部14,该基体侧筒状部14对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以使得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向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流动。因此,在中心锥13的顶端部位131和中间部位133处被扰乱的气流被基体侧筒状部14整流,从而向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流动。这样的流动被设于格栅部20的格栅侧筒状部23维持,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不仅流向主流路210,也充分地流向副流路211侧。
由此,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能够从主流路210吹出主流,并且也能够从副流路211吹出具有充分的速度和流量的副流。
在此,图14表示格栅部20被设定为气流从开口部101朝向下方吹出的状态。另外,图15表示格栅部20被设定为气流从开口部101朝向上方吹出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在格栅部20被设定为气流朝向下方吹出的情况下,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向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流动。因此,气流从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吹出。
另外,如图15所示,即使在格栅部20被设定为气流朝向上方吹出的情况下,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也在流动到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之后,从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吹出。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即使在格栅部20被设定为气流朝向左方或右方吹出的情况下,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也在流动到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之后,从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吹出。
以上说明的流体吹出装置1具有格栅部20使从副流路211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210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的结构。由此,通过副流抑制形成于主流的横涡Vt的发展,由此能够抑制主流的扩散、装置外部的外部流体被引入主流。该结果是,能够延长主流的到达距离。
另外,流体吹出装置1是在调整从开口部101侧吹出的气流的朝向时以副流的朝向与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的结构。由此,即使调整了从开口部101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也能够延长主流的到达距离。
在此,流体吹出装置1的设于基体部10的中心锥13的顶端部位131作为使从流通路100向主流路210侧流动的气流的朝向向副流路211侧变化的分散部发挥作用。另外,中心锥13的中间部位133作为使流通路100的通路截面积缩小的缩流部发挥作用。另外,基体侧筒状部14作为使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流体整流成向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双方流动的基体侧整流部发挥作用。
由此,能够抑制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仅偏向主流路210流动。即,根据本结构,在流通路100流动的气流不仅容易向主流路210流动,也容易向副流路211侧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211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抑制主流扩散的效果、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
另外,流体吹出装置1在格栅部20设有格栅侧筒状部23,该格栅侧筒状部23对在主流路210流动的主流进行整流。由此,被基体侧筒状部14整流后的气流被格栅侧筒状部23整流,因此能够抑制气流在从流通路100流入主流路210时被扰乱。抑制主流路210中的流体的紊乱对于延长从主流路210吹出的主流的到达距离是有效的。
另外,流体吹出装置1通过包括球头销134和球窝224的球接头机构将格栅部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体部10旋转。由此,使格栅部20能够向任意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提高从开口部101侧吹出气流的朝向的调整自由度。
在此,如前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通过副流来降低装置外部的外部流体被引入主流的引入作用。因此,若将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应用于空调单元ACU的空气吹出装置,则被空调单元ACU调整后的空气的温度或湿度因装置外部的温度、湿度未被调整的空气而产生变化的情况被抑制。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被空调单元ACU调整温度或湿度后的空气容易以维持温度或湿度的状态到达期望的空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部10的开口部101的形状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有时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16所示,基体部10由截面呈矩形状的大致棱筒状的筒状部件构成,并且在空气流的下游侧的端部开口有矩形状的开口部101。另外,格栅部20的流路形成体21由大致棱筒状的筒状部件构成。
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流体吹出装置1虽然限制了格栅部20的气流的朝向的调整范围,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即使调整了从开口部101侧吹出流体的朝向,也能够延长主流的到达距离。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进行以下那样的各种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基体部10设有中心锥13和基体侧筒状部1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流体吹出装置1也可以是在基体部10未设置中心锥13和基体侧筒状部14的结构。另外,流体吹出装置1也可以是在基体部10设有中心锥13和基体侧筒状部14中的一方的结构。
流体吹出装置1例如可以是在基体部10设有中心锥13但未设置基体侧筒状部1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中心锥13例如可以是具有作为分散部发挥作用的顶端部位131但省略作为缩流部发挥作用的中间部位133的结构。相反地,中心锥13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作为缩流部发挥作用的中间部位133但省略作为分散部发挥作用的顶端部位131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主流路210由流路形成体21的外壁部212的内侧的空间构成、副流路211由贯通外壁部212的贯通孔211a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流路形成体21例如也可以由在形成主流路210的筒状的部件的周围配置有形成副流路211的多个筒状的部件构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格栅部20设有格栅侧筒状部2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流体吹出装置1例如也可以是在格栅部20未设置格栅侧筒状部23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球头销134设于基体部10,球窝224设于格栅部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流体吹出装置1也可以是球头销134和球窝224中的一方设于格栅部20,另一方设于基体部10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包括球头销134和球窝224的球接头机构,格栅部2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体部10旋转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格栅部20也可以是通过球接头机构以外的支承机构被支承在基体部10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调整被导入基体部10的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的调整设备的空调单元ACU,但不限定于此。调整设备例如也可以由对车室内的整体或一部分加湿的加湿器、对车室内的整体或一部分除湿的除湿器构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1应用于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ACU的空气吹出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1能够应用于空调单元ACU的空气吹出装置以外的空气吹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1也能够应用于吹出空气以外的气体或者液体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已特别明示为是必需的情况和在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需的情况等以外,并不一定是必需的,这一点不言而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已特别明示为是必需的情况和在原理上明确限定于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提到结构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已特别明示的情况和在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以外,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
(总结)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示的第一观点,流体吹出装置具有:形成流体的流通路的基体部;以及对从流通路的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进行调整的格栅部。格栅部具有流路形成体,该流路形成体形成主流路和副流路,该主流路将在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作为主流向开口部侧引导,该副流路将在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剩余部分作为副流向开口部侧引导。流路形成体形成为副流路将主流路包围,以使得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在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流路形成体构成为在调整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时,以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的朝向与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
根据第二观点,在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部中,用于使从流通路向主流路侧流动的流体的朝向向副流路侧变化的分散部设于比格栅部靠流体流的上游侧的位置。
在流通路的壁面附近流体的速度降低,由此壁面附近的流量与中央附近的流量相比有变少的倾向。另外,像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这样,若副流路形成在主流路的外侧,则与主流路相比流体难以流向副流路。若副流路中的流体的流量较少,则存在难以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抑制主流扩散的效果、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的担忧。
与此相对,若为将分散部设置在形成于基体部的流通路的结构,则在流通路,朝向主流路的流体的一部分容易向副流路侧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
根据第三观点,在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部中,使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缩小的缩流部设于比格栅部靠流体流的上游侧的位置。这样,若为在形成于基体部的流通路设置使通路截面积缩小的缩流部的结构,则流通路的壁面附近与中央附近的速度差变小,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也容易向副流路侧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
根据第四观点,在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部中,基体侧整流部设于比格栅部靠流体流的上游侧的位置,该基体侧整流部对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以使得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向主流路和副流路双方流动。这样,若为将基体侧整流部设置在形成于基体部的流通路的结构,则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也容易向副流路侧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
根据第五观点,在流体吹出装置的格栅部设有对在主流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格栅侧整流部。由此,若为对流路形成体设置格栅侧整流部的结构,则在主流路中的流体的紊乱被抑制,因此能够从主流路适当地吹出主流路。
根据第六观点,在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部设有:分散部,该分散部用于使从流通路向主流路侧流动的流体的朝向向副流路侧变化;以及缩流部,该缩流部在分散部的流体流的下游侧使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缩小。另外,在基体部设有基体侧整流部,该基体侧整流部对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以使得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向主流路和副流路双方流动。
由此,通过分散部,从而在流通路朝向主流路的流体的一部分容易向副流路侧流动。另外,通过分散部的下游侧的缩流部,从而流通路的壁面附近与中央附近的速度差变小。另外,在分散部、缩流部中被扰乱的流体的流动被基体侧整流部整流成向主流路和副流路双方流动。这样,若为将分散部、缩流部、基体侧整流部设于流通路的结构,则能够抑制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仅偏向主流路流动。即,根据本结构,在流通路流动的流体不仅容易在主流路流动也容易在副流路侧流动,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由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所带来的抑制主流扩散的效果、降低外部流体的引入作用的效果。
根据第七观点,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侧整流部设于主流路的流体流的上游侧。在格栅部设有格栅侧整流部,该格栅侧整流部在基体侧整流部的流体流的下游侧对在主流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由此,被基体侧整流部整流后的流体被格栅侧整流部整流,由此能够抑制流体在从形成于基体部的流通路流入主流路时被扰乱。抑制主流路中的流体的紊乱对于延长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到达距离是有效的。
根据第八观点,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部为收容格栅部的收容部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弯曲成能够使格栅部旋转的形状。流路形成体具有与收容部的内壁面对应地弯曲的环状的外壁部,在外壁部的内侧形成主流路,并且通过沿着主流路贯通外壁部的多个贯通孔形成副流路。
这样,若为在流路形成体的外壁部的内侧形成主流路,并通过贯通该外壁部的贯通孔形成副流路的结构,则副流路能够包围主流路,并且能够使从副流路吹出的副流的朝向与从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朝向一致。
根据第九观点,流体吹出装置具有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将格栅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体部旋转。另外,支承机构由球接头机构构成,该球接头机构包括设于格栅部和基体部中的一方的球面状的球头销、及设于格栅部和基体部中的另一方并接收球头销的球窝。
这样,若为通过球接头机构将格栅部支承在基体部的结构,则能够将格栅部向任意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提高从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的调整自由度。
根据第十观点,流体吹出装置的基体部在空气流的上游侧与调整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的调整设备连接,以使得被调整了温度或湿度的空气作为流体被导入流通路。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中,通过副流降低装置外部的外部流体向主流的引入作用。因此,若将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应用于对空气的温度或湿度进行调整的调整设备的空气吹出装置,则被调整设备调整后的空气的温度或湿度因装置外部的未被调整温度、湿度的空气而产生变化的情况被抑制。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吹出装置,被调整设备调整了温度或湿度的空气容易以维持温度或湿度的状态到达期望的空间。
Claims (10)
1.一种流体吹出装置,吹出流体,该流体吹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基体部(10),该基体部形成流体的流通路(100),并且在所述流通路的下游侧的端部设有开口部(101);以及
格栅部(20),该格栅部收容于所述流通路,并且对从所述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进行调整,
所述格栅部具有流路形成体(21),该流路形成体形成主流路(210)和副流路(211),该主流路将在所述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一部分作为主流向所述开口部侧引导,该副流路将在所述流通路流通的流体的剩余部分作为副流向所述开口部侧引导,
所述流路形成体形成为所述副流路将所述主流路包围,以使得从所述副流路吹出的副流在从所述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外侧流动,
所述流路形成体构成为在调整从所述开口部侧吹出的流体的朝向时,以从所述副流路吹出的副流的朝向与从所述主流路吹出的主流的朝向一致的方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中,分散部(131)设于比所述格栅部靠流体流的上游侧的位置,该分散部用于使从所述流通路向所述主流路侧流动的流体的朝向向所述副流路侧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中,缩流部(133)设于比所述格栅部靠流体流的上游侧的位置,该缩流部使所述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中,基体侧整流部(14)设于比所述格栅部靠流体流的上游侧的位置,该基体侧整流部对在所述流通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以使得在所述流通路流动的流体向所述主流路和所述副流路双方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格栅部设有对在所述主流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的格栅侧整流部(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设有:
分散部(131),该分散部用于使从所述流通路向所述主流路侧流动的流体的朝向向所述副流路侧变化;
缩流部(133),该缩流部在所述分散部的流体流的下游侧使所述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缩小;以及
基体侧整流部(14),该基体侧整流部对在所述流通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以使得在所述流通路流动的流体向所述主流路和所述副流路双方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侧整流部设于所述主流路的流体流的上游侧,
在所述格栅部设有格栅侧整流部(23),该格栅侧整流部在所述基体侧整流部的流体流的下游侧对在所述主流路流动的流体进行整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部为收容所述格栅部的收容部(12)的内壁面(121)的一部分弯曲成能够使所述格栅部旋转的形状,
所述流路形成体具有与所述收容部的内壁面对应地弯曲的环状的外壁部(212),在所述外壁部的内侧形成所述主流路,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主流路贯通所述外壁部的多个贯通孔(211a)形成所述副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机构(134、224),该支承机构将所述格栅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部旋转,
所述支承机构由球接头机构构成,该球接头机构包括球面状的球头销(134)和球窝(224),该球头销设于所述格栅部和所述基体部中的一方,该球窝设于所述格栅部和所述基体部中的另一方并接收所述球头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部在空气流的上游侧与调整空气的温度或湿度的调整设备(ACU)连接,以使得被调整了温度或湿度的空气作为流体被导入所述流通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2157A JP7124430B2 (ja) | 2018-05-11 | 2018-05-11 | 流体吹出装置 |
JP2018-092157 | 2018-05-11 | ||
PCT/JP2019/016667 WO2019216156A1 (ja) | 2018-05-11 | 2019-04-18 | 流体吹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05516A true CN112105516A (zh) | 2020-12-18 |
CN112105516B CN112105516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6846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1321.9A Active CN112105516B (zh) | 2018-05-11 | 2019-04-18 | 流体吹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70275B2 (zh) |
JP (1) | JP7124430B2 (zh) |
CN (1) | CN112105516B (zh) |
DE (1) | DE112019002409T5 (zh) |
WO (1) | WO20192161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47469B2 (ja) * | 2017-07-25 | 2020-08-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JP6977706B2 (ja) * | 2018-04-11 | 2021-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空気吹出装置 |
JP7354559B2 (ja) | 2018-05-11 | 2023-10-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流体吹出装置 |
WO2021085470A1 (ja) | 2019-10-29 | 2021-05-06 | Agc株式会社 |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水性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8548A (ja) * | 1996-08-27 | 1998-03-10 | Denso Corp | 空調装置の吹出グリル |
CN2577164Y (zh) * | 2001-05-31 | 2003-10-0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JP2010064608A (ja) * | 2008-09-10 | 2010-03-25 | Denso Corp | 流体流吹出装置 |
JP2014088115A (ja) * | 2012-10-30 | 2014-05-15 | Howa Kasei Kk | レジス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1798Y2 (zh) * | 1972-04-12 | 1975-01-18 | ||
JPS60157420U (ja) * | 1984-03-29 | 1985-10-1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ベンチレ−タグリル |
JPS60256747A (ja) | 1984-06-01 | 1985-12-18 | Nippon Denso Co Ltd | 空調装置の吹き出し口 |
JP2561876B2 (ja) | 1991-02-21 | 1996-12-11 | 工業技術院長 | 黒鉛系複合摺動部材 |
JP3432583B2 (ja) | 1994-03-24 | 2003-08-04 |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レジスタ |
DE10046721B4 (de) | 2000-09-21 | 2004-06-24 | Olho-Technik Oleff & Holtmann Ohg | Lüftungsdüse |
DE60313376D1 (de) * | 2002-03-15 | 2007-05-31 | Trw Automotive Electron & Comp | Belüftungsdüse für Lüftungssysteme |
DE102008002958B3 (de) | 2008-07-22 | 2009-10-01 |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 Luftdüse mit mehreren Einsätzen |
DE102012006339A1 (de) | 2012-03-28 | 2012-11-08 | Daimler Ag | Luftauslass,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raftwagen |
JP6104534B2 (ja) * | 2012-08-08 | 2017-03-29 |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 レジスタ |
JP7255170B2 (ja) | 2018-04-11 | 2023-04-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空気吹出装置 |
WO2019198573A1 (ja) | 2018-04-11 | 2019-10-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空気吹出装置 |
JP6977706B2 (ja) | 2018-04-11 | 2021-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空気吹出装置 |
JP7354559B2 (ja) | 2018-05-11 | 2023-10-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流体吹出装置 |
-
2018
- 2018-05-11 JP JP2018092157A patent/JP71244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18 WO PCT/JP2019/016667 patent/WO201921615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18 CN CN201980031321.9A patent/CN11210551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18 DE DE112019002409.4T patent/DE112019002409T5/de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1-04 US US17/089,224 patent/US1137027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68548A (ja) * | 1996-08-27 | 1998-03-10 | Denso Corp | 空調装置の吹出グリル |
CN2577164Y (zh) * | 2001-05-31 | 2003-10-0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JP2010064608A (ja) * | 2008-09-10 | 2010-03-25 | Denso Corp | 流体流吹出装置 |
JP2014088115A (ja) * | 2012-10-30 | 2014-05-15 | Howa Kasei Kk | レジス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46805A1 (en) | 2021-02-18 |
WO2019216156A1 (ja) | 2019-11-14 |
DE112019002409T5 (de) | 2021-01-28 |
JP2019196139A (ja) | 2019-11-14 |
CN112105516B (zh) | 2023-07-04 |
JP7124430B2 (ja) | 2022-08-24 |
US11370275B2 (en) | 2022-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05516A (zh) | 流体吹出装置 | |
CN112135743B (zh) | 流体吹出装置 | |
JP6037848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15016843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US11433740B2 (en) | Air vent | |
JP2016000609A (ja) | 風向調整装置 | |
JP2010071213A (ja) | 送風装置、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22171988A (ja) |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気流の吹き出し口構造 | |
US11584311B2 (en) | Interior trim panel for a vehicle interior | |
CN111989524B (zh) | 空气吹出装置 | |
JP2005289359A (ja) | インテーク装置 | |
JP2007331743A (ja) | デフロスタ用送風ダクト | |
JP7214481B2 (ja) | 風向調整装置 | |
JP2002267246A (ja) | 風向調整装置 | |
JP4594033B2 (ja) | 空調用吹出器具、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吐出部形成用筒体 | |
JP7546195B2 (ja) | 送風ノズル | |
JP7259727B2 (ja) | 空気吹出装置 | |
JP7523262B2 (ja) | 風向調整装置 | |
WO2019216157A1 (ja) | 流体吹出装置 | |
JP2022157116A (ja) | 風向調整装置 | |
JP6813973B2 (ja) | 空調用チャンバダクト | |
JP2008045866A (ja) | ライン型吹出口 | |
JP4530757B2 (ja) | ダクト装置 | |
JP2021139548A (ja) | レジスタ | |
JP2024098420A (ja) | ダク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