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72C - 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72C
CN1120872C CN00124159A CN00124159A CN1120872C CN 1120872 C CN1120872 C CN 1120872C CN 00124159 A CN00124159 A CN 00124159A CN 00124159 A CN00124159 A CN 00124159A CN 1120872 C CN1120872 C CN 11208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al
fluid bed
bed dry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4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5388A (zh
Inventor
横溝正彦
紫原康孝
福永正起
小林纯
杉山勇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5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7/00Other carbonising or coking processes;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es in general
    • C10B57/08Non-mechanical pretreatment of the charge, e.g. desulfurization
    • C10B57/10Dry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45/00Other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F26B3/06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the gas or vapour flowing through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 F26B3/08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the gas or vapour flowing through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so as to loosen them, e.g. to form a fluidised bed

Abstract

一种煤的干燥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利用流化床干燥机7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1的烟道排气31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34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上述炼焦炉1的烟道排气31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气体34经气体循环配管21循环,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34。在上述方法和装置中,在上述炼焦炉1的烟道排气31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气体34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同时,减少向流化床14内供给的煤量。

Description

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的干燥方法及干燥装置,特别是涉及对待装入炼焦炉的煤的干燥方法及干燥装置。
在焦炭(碳)生产之际,为了提高焦炭的品质和炼焦炉的生产效率,要对待装入炼焦炉前的煤进行干燥。炼焦炉用的煤所含有的水分在其被干燥前通常为7%-10%的范围内,在煤干燥机内要将煤的含水量干燥至0%~6%。对于把干燥后的煤的含水量保持在规定值的过程,也有称为煤的调湿过程的。
使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已为人所知。在流化床干燥机中,供给到干燥机内的煤在热风作用下边流化边被干燥,而热风是从分布板下方送入的。因而,供给到干燥机内的气体的速度通常要达到使煤可流化的速度。
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时,煤中所含的粉煤与排放气体(烟气)一起流走。因此,如果通过调整送风气体在干燥机内的上升速度,将比规定粒径小的粉煤与气体一起从干燥机内排出,然后,利用气固分离装置将该微细煤粉回收,则在该流化床干燥机内,能对煤进行干燥的同时,还可以对煤进行分级。
作为向流化床干燥机供给气体的热气源,可利用专用的热风发生装置产生高温气体并将高温气体供给到炉内,但也可使用炼焦炉的烟气作为一部分或全部的供给气体。特开昭57-33774号公报披露了一种干燥系统,该干燥系统是在流化床干燥机内配置加热导热管,在加热导热管内回收炼焦炉发生气体的显热,使作为热源的有机热介质循环,且把炼焦炉燃烧排气作为热风吹入流化床干燥机。
在床式炼焦炉中,一排碳化室和燃烧室经约100mm厚的砖隔开相对、且交替配置。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砖传递给碳化室内的煤。1列燃烧室通常被分隔成26室至34室的小室,在各燃烧室下部配置蓄热室。各小室被分成2组,第一组的蓄热室蓄热结束后成为高温状态,燃气和空气在蓄热室内被预热,燃气在其上部的室内与空气会合并燃烧(上升气流),然后,燃烧后的排出气体被引流到第二组室内(下降流),在配置于其下部的蓄热室内回收热量后经烟道排出。
第一组蓄热室温度因预热空气而下降,第二组蓄热室因蓄热,温度上升。经过一定时间,分别将第一组切换成蓄热功能,将第二组切换成燃烧功能。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上述的切换,交替地进行预热和蓄热操作,提高了蓄热效率。把燃烧室的状态在燃烧侧和引流侧之间如上所述地切换操作称为燃烧切换。
根据图4说明燃烧切换时的空气和气体的供给和停止操作。
首先,于规定时间内减少直到停止向为燃烧侧(假定为A侧)的燃烧室供给气体。然后,于规定时间减少直到停止燃烧用空气的供给。此时,从引流侧(假定为B侧)的燃烧室。蓄热室通向烟道的排气系统从打开状态变至关闭。之后,从在那以前为燃烧侧的A侧的燃烧室。蓄热室通向烟道的排气系统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可向烟道排出气体,之后,向在那以前为引流侧的B侧燃烧室慢慢地导入空气,最后开始投入燃气。
在床式炼焦炉中,燃烧气体的切换按如上方式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在该切换时间段,如图4的最下面曲线所示,炼焦炉的燃烧排气在一段很短时间内是中断的。对于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现有技术而言,没有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上述燃烧气体切换时的燃烧排气的中断问题,因此,不能对煤进行稳定的干燥。
因来自流化床干燥机的排气含有高温且饱和或接近于饱和的水蒸汽,所以存在的问题是排气在排气配管内因冷却而在管内发生结露,配置在排气配管后部的集尘器内的滤布容易发生堵塞。
此外,在流化床干燥机中,不论给煤的供给速度的大小如何,气体供给量都必须确保能够使煤流化的量。另一方面,用作供给气体的炼焦炉烟道排气的温度通常一直高于一定温度。在流化床干燥机开始运行时,虽然煤的供给速度慢慢增加,但因为如前所述的供给气体的供给量要被保持在一定量以上,所以在供煤速度较低期间,存在煤干燥过度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这种方法和装置在用炼焦炉烟道排气经流化床干燥机对煤干燥时,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时也能够对煤稳定地干燥。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防止来自流化床干燥机的排气的结露。本发明再有一个目的是防止流化床干燥机运行开始时对煤过度干燥。本发明还有目的是减少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微小煤粉的扬尘,改善焦炭的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如下:
(1)一种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2)一种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同时,减少向流化床内供给的煤量。
(3)一种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再度使用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减少向流化床内供给的煤量的同时,减少从流化床排出的煤量,保持流化床内的煤层厚度。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基本一定。
(5)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6)根据上述(2)或(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再次供给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时,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同时,增加供给到流化床内的煤量,以便于使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落入预定目标温度范围内。
(7)根据上述(6)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按下述方式增加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即,要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8)根据上述(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把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的气体路径的部分或全部制成绝热结构,并对该气体的一部分加热。
(9)根据上述(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再次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向配置在该循环气体的气体经径上的集尘器投入清洁该集尘器用气体,并使排出系统外的气体量增加,该增加量与因气体投入而增大的气量相当。
(10)根据上述(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预先发出预知信号,根据以该预知信号为基础的程序进行下述1种或2种以上的操作,即作为上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排气循环使用量的变更、供给到流化床的煤供给量的变更、从流化床排出煤的排出量的变更、循环气体加热、为清洁集尘器的气体投入。
(11)根据上述(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用从热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热风循环气体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12)一种干燥煤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干燥,并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和从热风发生装置供给的热风一起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其特征是:对应于上述炼焦炉烟道排气的供给量的变化,调整上述热风的供给量及/或温度,从而将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供给量和温度保持在预定的目标供给量及温度范围。
(13)根据上述(1)至(3),(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加热要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内的循环气体及炼焦炉烟道排气的一方或双方并使其升温。
(14)根据上述(1)至(3),(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供给气体的一部分供给到流化床气腔内,同时将该供给气体的其余部分在从干燥机的自由空间至集尘器之间的某处供给到干燥机的排气中。
(15)一种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燃烧切换时刻不同的2个系统炼焦炉的烟道排气混合,并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16)根据上述(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在该干燥机开始运行时向干燥机供给上述供给气体,且向流化床内添加水,并慢慢增加煤的供给量。
(17)根据上述(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和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循环气体一并用作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根据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温度的测定结果,调整上述循环气体使用量,同时也调整来自炼焦炉烟道的抽取气量,以此稳定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的温度。
(18)根据上述(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和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循环气体一并用作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根据供给到流化床内的供给气体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调整上述循环气体使用量,同时也调整来自炼焦炉烟道的抽取气量,以此稳定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的温度。
(19)根据上述(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从流化床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煤粉进行气固分离,在该分离后的煤粉中添加由煤类或石油类的包含重质烃的液体构成的添加剂并混合,将该混合后的煤粉与经上述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后的煤一起作为炼焦炉装炉原料。
(20)根据上述(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
对于从流化床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煤粉进行气固分离,在该分离后的煤粉中添加由煤类或石油类的包含重质烃的液体构成的添加剂并混合,将该混合后的煤粉加压成型,把该成型后的煤粉与经上述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后的煤一起作为炼焦炉装入原料。
上述本发明由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等原因引起炼焦炉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通过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用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就能够维持流化床干燥机正常运行所需的气体供给量。
在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虽然因为该供给气体的温度下降,水蒸汽含量增加,降低了对煤的干燥能力,但通过对供给气体循环使用时减少供给流化床的供煤量,所以仍能够将从干燥机排出的煤含水量维持在目标值上。此外,通过减少供给流化床的给煤量的同时,减少从流化床排出的排煤量,保持流化床内的煤层厚度,也能够维持干燥机内煤的稳定流动状态,确保煤干燥度的稳定,分级特性的稳定。
本发明还具有实施上述(1)-(8)的煤干燥方法的装置。
(21)一种煤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具有干燥煤的流化床干燥机,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配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气体再次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循环配管和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该系统控制装置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并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22)一种煤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具有干燥煤的流化床干燥机,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配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再次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循环配管;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该系统控制装置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并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以及
煤供给量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减少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煤量。
(23)一种煤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具有干燥煤的流化床干燥机,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配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再次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循环配管;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该系统控制装置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并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煤供给量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减少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煤量;以及
煤排出量控制装置,该排出量控制装置控制减少从流化床排出的煤量,保持流化床内煤层厚度。
(24)根据上述(22)或(23)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基本一定。
(25)根据上述(22)或(23)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26)根据上述(22)或(23)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在再次供给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时,上述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进行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控制,上述煤供给量控制装置增加供给到流化床内的煤量,以便于使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落入预定目标温度范围内。
(27)根据上述(26)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按下述方式增加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即,要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28)根据上述(21)至(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把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的气体路径的部分或全部制成绝热结构,并具有加热该气体的一部分的加热装置。
(29)根据上述(21)至(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配置在循环气体的气体路径上的集尘器清洁气体控制装置在再次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投入清洁用气体,而干燥机排出气体控制装置控制排出系统外的气量增加,该增加量与因气体投入而增大的气量相当。
(30)根据上述(21)至(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具有:将流化床干燥机排气排出到系统外部的烟囱;从流化床干燥机向该烟囱输送排气的排气配管;设置在气体配管上的第一调节阀及其控制装置,该气体配管是将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内;设置在上述排气配管上的第二调节阀及其控制装置;和设置在上述气体循环配管上的第三调节阀及其控制装置;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上述第一调节阀的控制装置关闭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的控制装置关闭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的控制装置打开第三调节阀。
(31)根据上述(21)至(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炼焦炉具有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预先发出预知信号的预知信号发生装置,上述循环气体配管的控制装置、煤供给量控制装置、煤排出量装置、加热装置、集尘器的清洁气体控制装置和第一至第三调节阀的控制装置根据以该预知信号为基础的程序进行1种或2种以上的操作,即,作为上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排气循环使用量的变更、供给到流化床的煤供给量的变更、从流化床排出煤的排出量的变更、循环气体加热、为清洁集尘器的气体投入。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煤干燥装置的整体简要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附加了热风发生装置的煤干燥装置的局部简要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附加了热风发生装置的煤干燥装置的局部简要图。
图4是示出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状况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制状况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控制状况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控制状况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炼焦炉烟道排气切换状况的图。
根据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在炼焦炉1内产生的炼焦炉的燃烧气体通过烟道2从炼焦炉烟囱4排放到大气中。流过烟道2的燃烧排放气体的温度是150-250℃,对于焦炭生产量100吨/日(装入碳(湿)60吨/h)的炼焦炉1的炉簇,燃烧排放气体的产生量约为6万m3/h。
煤的流化床干燥机7从原料煤供给装置15供给煤,从分布板14的下方供给作为供给气体34的热风,供给的煤在流过分布板14的上升气流作用下形成流化床13。在该流化床13内,干燥煤内所含的水分,煤被调整到规定的温度及水分含有量后,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
在本发明中,从炼焦炉烟道2分支出一根气体配管8,在配管8上安装鼓风机12,炼焦炉排气(烟气)经上述配管8和鼓风机12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气体32通过排气管17经集尘器16、鼓风机18从烟囱20排放到大气中。集尘器16可使用滤袋器。虽然也可使用旋风分离器,但由于用旋风分离器难以分离捕捉到20μm左右的微小煤粉,因此,使用滤袋器更好。此外,从排气管17处分支出气体循环管21,使流化床干燥机7的排气32循环,再次用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34。
在炼焦炉的烟道2上设置了排气流量计5和调节炼焦炉1的烟道压力的炼焦炉排气调节阀6,在气体配管8上设置了流量计9及第一调节阀10,在排气配管17上设置了第二调节阀19,在气体循环配管21上设置了第三调节阀22。排气流量计5不是必须设置的,因为通过燃烧计算,也可以推断出排气流量。第一~第三调节阀可由各调节阀控制装置(26-28)来调节开度或流量。煤供给装置15在由煤供给量控制装置24的控制下对煤的供给量进行控制,流化床干燥机7的煤排出量由煤排出量控制装置25控制。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23可以通过向第一~第三调节阀发出控制指令,对循环气体进行控制。
作为向流化床干燥机7供给的气体,也可一起用由热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热风。用作为向流化床干燥机7供给的气体的炼焦炉排出气体或循环气体除了直接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作为向热风发生装置11供给的气体。
在炼焦炉1中,通常,每个炉簇均有2个燃烧气体系统,当其中之一系统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切换到另一系统,二个系统中总有一个在进行燃烧。系统的切换通常每15-30分切换一次。在燃烧气体系统切换时,如图4最上部分所示,当前正在使用的系统(系统A)的燃烧气体流量应逐渐减少,至流量为零后,逐渐增大下一步要使用的系统(系统B)的燃烧气体流量。因此,在燃烧气体切换时,炼焦炉排气量减少直至为零,然后再增大。切换燃烧气体所需时间一般为2-3分。在利用炼焦炉烟道气作为煤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的方法中,在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时,也会发生作为供给气体的炼焦炉排气的中断。
本发明在停止或减少炼焦炉烟道气供给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气体经过循环配管21循环,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参照图1-4,具体叙述如下。
第三调节阀22配置在气体循环配管21上,在正常运行时,该调节阀22全闭或为了调节煤出口温度而微开着。在正常运行时,炼焦炉烟道气温过高时,有效的方法是少量地混入低温循环气体,来降低气体温度,也可以用循环气体,来调整所供煤中水分变动时的干燥能力。
开始切换炼焦炉燃烧气体时,第三调节阀22从全闭或微开状态打开至一定开度。在鼓风机12及鼓风机18的作用下,循环气体33流过气体循环配管21,生成一股再循环气流。在确保定量循环气体33的流量的时间内慢慢地使第一调节阀10的开度变小,结果,至此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的炼焦炉烟道气慢慢减少,相反,流向烟囱4的流量增大。第一调节阀10的开关速度不必保持恒定,这是由于燃烧排气量随着炼焦炉1的作业情况或炼焦炉的燃烧状态而变化,因此,必须根据该炼焦炉的作业状况随机决定。
通过气体循环配管21使气体循环时,也可以在打开第三调节阀22的同时关闭第二调节阀19。因此,能够防止气体循环时空气从烟囱20逆流混入气体循环配管21内的现象发生。
第一~第三调节阀的控制能够通过第一~第三调节阀控制装置(26-28)依据来自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23的指令控制各调节阀而实现。当然,也可以将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23和第一~第三调节阀控制装置(26-28)的一部分或全部容纳在单一控制器内。也可将各调节阀控制装置内装在各自的调节阀内。
在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时,变更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的控制开始可使用以下的方法,一是从炼焦炉侧接收燃烧气体切换开始的信号后开始的方法;二是根据炼焦炉烟道排气流量计5的流量变化开始的方法等。此外,如图4的中间部分及最下方部分所示,若在开始切换燃烧气体的一定时间前从炼焦炉1接收到预知信号,根据该预知信号,开始流化床干燥机供给气体变更控制则更好。例如在烟道排气流量为零的1分钟前接收预知信号,开始使气体经过气体循环配管21再作循环。因此,能够避免因气体再循环与切换时间不匹配导致向流化床干燥机7供给的气体量不足的事态发生。
由于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时使用的循环气体33是流化床干燥机7中对煤干燥用后的气体,因此,气体温度当然要比炼焦炉烟道排气温度的低,而湿度要高。因此,煤的干燥能力比使用炼焦炉烟道排气要下降一些。本发明在使用循环气体时通过减少向流化床干燥机7的流化床13提供的供煤量,就能够将从流化床干燥机7内排出的煤的干燥程度保持一定。此时供煤量应调整到使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度保持一定为好。由此,煤的含水量结果也基本保持一定。以温度为参数进行控制的原因是相对于干燥机出口侧煤温可精确测定,在线稳定地测定煤含水量是极为困难的。最好将煤温度计设在流化部出口附近,也可以如图1中30A那样,将温度计30插入流化床出口部的煤排出装置37正上方的煤层内,或者,如30B所示那样,插入排出装置37的正下方被排出的煤流下部内。
也可以这样来调整使用循环气体时向流化床13内供给的煤量,即将向流化床内供给的气体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落入预先设定的范围内。通常,由于为保持流动状态,而要确保向流化床内提供一定量的气体,因此,供给气体温度和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与气体和煤单位时间热交换的热量成正比。因而,通过调整煤的供给量把热量控制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就可将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含水量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降低煤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的供给量时,最好同时减少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煤量,以便确保流化床13内煤层具有一定厚度。若不减少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煤量,结果,因为滞溜在流化床干燥机内的煤量减少,流化床13内煤层减薄,导致流化床13内的煤流化部的差压下降,进而不能进行稳定流化的原因(持续吹)。
因为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所必要的时间约为2-3分钟,所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再循环使用时间也较短。因而,虽然在此期间因使供给气体再循环,而降低了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地减少供煤量甚至煤的排出量,就能够足以维持干燥后煤的品质,且因供煤量下降导致干燥煤生产量下降极少。
如果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结束,炼焦炉烟道气流量恢复正常状态后,烟道气可用作为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打开燃烧气体切换中关闭着的第一调节阀10,同时打开第二调节阀19,使供给流化床干燥机7的气体量基本保持一定,并将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变更为烟道排气。由于气体变更的同时增大了供给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因此,为了使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煤的温度落入预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而向流化床内增加供煤量。由此,能够使从流化床干燥机中排出的煤温度及含水量保持为目标值,并可结束气体变更。也可以这样控制向流化床增加供煤量,即,使供给到流化床内的气体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落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
对于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时的流化床干燥机供给气体的控制,也可以预先设定为了循环使用而再循环的气体量及向流化床干燥机供给的煤量的变更曲线图,并根据该曲线图进行控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内的煤的含水量变化很少时,能够特别有效地利用这样的控制。
为了使气体再循环中向流化床干燥机供给的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保持极高的水平,供给气体的温度在不会导致煤变差的范围内越高越好。本发明中,流化床干燥机7的排气配管17上,从流化床干燥机7出口至气体循环配管21的分支部,集尘器16及气体循环配管21的表面与环境气体接触的部分制成绝热构造,热损失极少,而且,由于在上述绝热部分的局部或全部设置了加热装置29,因此能够将再循环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保持得极高,而其中的加热装置29的加热可以利用配置的蒸汽加热管的蒸汽加热,或者电加热器或高温气体等实现。对于气体配管的情况,在配管的外周围上卷以绝热材料可抑制散热,并构造了绝热结构。图3示出在集尘器16上设置了加热装置29的状况。
用滤袋器作集尘器16时,作为消除该滤袋器的滤布堵塞的清除功能,可以进行如下气体投入操作:向滤布吹送反向空气(逆洗),或者向滤布吹送脉冲空气或氮气。本发明中,可采用如下方法,即,在气体再循环中将清洁这种集尘器的气体投入该集尘器内,并将与因气体投入而增大的气量相抵的气量排到系统外(图1时,通过烟囱20)的方法。由此,因为集尘器清洁气体与再循环气体混合,减少了再循环气体的湿度,所以能够增大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
如前所述,还可将用热风发生装置11产生的热风与炼焦炉烟道排气一起用作为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炼焦炉的燃烧气体切换时的气体再循环中,增大该热风发生装置11产生的气体温度和流量,就可以维持供给气体对流化床干燥机7内煤的干燥能力。气体再循环中,如图2(A)所示,可采用使由热风发生装置11产生的热风与再循环气体混合的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如图2(B)所示那样,把再循环的循环气体33用作为热风发生装置11的供给气体,使再循环气体自身温度上升。
在使用炼焦炉烟道气体和由热风发生装置11产生的热风作为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时,在炼焦炉的燃烧气体切换时等的烟道排气流量和热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由热风发生装置11提供给气体的热量,也能够维持供给气体对流化床干燥机7内煤的干燥能力。此时,为了将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的气体供给量及温度保持为预定的目标供给量及温度,通过与烟道排气的供给量变动对应地调整来自热风发生装置11的热风供给量及温度,即使烟道排气的供给量发生变化,也能够使流化床干燥机7保持正常运行。将烟道排气供给到热风发生装置11内,加热烟道排气本身使其成为热风。
在流化床13被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的气体,干燥煤的结果是气体的湿度上升。气体被在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再经集尘器16被从烟囱20排到大气前的过程中,气体自身的热量散发到环境中,其温度下降。若气体的温度下降到结露点以下,则会发生结露现象。集尘器16多数情况下使用滤袋器,结露的水分会凝结在该滤袋器的滤布上,这是造成滤布堵塞的原因。
本发明是将部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流化床干燥机7的煤干燥用供给气体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的气腔35内,同时,将另一部分炼焦炉烟道排气在从流化床干燥机7的自由空间36至集尘器16之间的某处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的排气中。由于烟道排气温度高,而含水量低,因此,与该烟道排气混合的排气的温度上升,而湿度下降,能够防止排气输送系统中发生结露。结果是还能够防止滤袋器的滤布发生堵塞现象。
在焦炭制造过程中,炼焦炉通常具有多个炉簇。虽然对每个炉簇而言,炼焦炉燃烧气体的切换时刻是单一的,但在不同炉簇之间,可使炼焦炉的燃烧气体切换时刻不同。
本发明对每个炉簇使炼焦炉的燃烧气体的切换时刻不同,并将燃烧气体切换时刻不同的2个系统的炼焦炉烟道排气混合,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的气体。由此,由于在一个炉簇的燃烧气体切换时,能够增加另一炉簇的烟道排气使用量,因此,对流化床干燥机7供给的气体不会中断供给,可使流化床干燥机7的运行保持连续稳定。
在流化床干燥机7的运行开始时,由于首先必须使煤在流化床13内流化,因此,必须向流化床13内供给足够的供给气体并慢慢地增加煤的供给量。在使用炼焦炉烟道排气作为供给气体的情况下,不管流化床干燥机7的运行状况如何,供给气体都被保持在足够高的温度。因此,在运行开始时,在供煤量较少的时间内,煤被过度干燥,会得到水分含有量比目标水分量低得多的煤。当煤被过度干燥时,从干燥机排出后的煤有扬尘或燃烧的危险。
本发明是通过在流化床干燥机7的运行开始时向流化床13内的煤添加水分且慢慢增加供煤量的方式,即使在运行开始时,从干燥机排出的煤的含水量仍保持一定,可防止过分干燥。具体地说,从煤的投入初期至成为稳定流化状态(煤层部分的压损基本一定或进入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期间),向流化床13内添加相当于稳定运行后的煤水分干燥及煤显热上升的热量部分的水。向流化床内添加水的方法可以是向煤的流化部内喷雾撒水,也可以在流化床出口附近向气流上升的自由空间内喷雾撒水和向出口排出部的粗颗粒煤内喷雾撒水,当然也可二者同时进行。
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的煤的含水量不会恒定,而是会随时间变化。此时,有必要将煤的供给速度保持一定,通过变动干燥机的煤干燥能力,而将干燥机出口处的排出煤的含水量保持一定。另一方面,为了将流化床的流化状况保持一定,有必要使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的供给气体的流量保持一定。因此,相对于供给煤的含水量的变化,有必要通过改变供给气体的温度来改变对煤的干燥能力。
本发明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内的气体,烟道排气温度是由炼焦炉的条件而确定的,虽然说供给煤的含水量会变化,然而不能改变气体温度。
本发明中,不但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而且在正常状态下,要将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一部分气体循环,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内的气体使用,并基于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温度的测定结果,调整上述循环气体使用量,同时也要调整从炼焦炉烟道抽取的气量,因而能够稳定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温度。若供给到干燥机7内的煤的含水量增大,在当前的给气温度下,干燥能力将不足,干燥机出口处煤的温度必然下降。因此,要测定煤出口温度,当煤出口温度下降时,应降低循环气体的使用量。通过增加从炼焦炉烟道抽取的气量31,就能够增大供给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相反,若煤的含水量降低,在当前的气体温度下,干燥能力过强,干燥机出口处的煤温度将上升。因而,通过采用与上述煤含水量增加的情况相反的动作,就能够抑制供给气体的煤干燥能力。利用这样的控制,即使供给到干燥机7内的煤的含水量变化,仍能将从干燥机出口处排出的煤的温度及含水量常期保持一定。对上述循环气体使用量及从炼焦炉烟道抽取的气量的调整也可根据向流化床内供给的气体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进行。通常,由于为保持流化状态,而要确保向流化床内提供的气量保持恒定,因此,供给气体温度和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与气体和煤单位时间热交换热量成正比。因而,以该热量为基础,调整循环气体使用量和从炼焦炉烟道抽取的气量,也能够将从干燥机出口排出的煤的温度及含水量常期保持恒定。
在流化床干燥机7中,能够在对煤进行干燥的同时,对煤进行分级。从下方供给到流化床13内的供给气体成为上升气流,流化床13的煤层中小颗粒煤粉被上升气流带走(与排气一起)。通过设定上升气流的流速,就能够控制被带走的煤粉的粒径范围。然后,在集尘器16内,将排气中的煤粉捕集,从而能够得到分级后的细煤(煤粉)。
本发明中,对从流化床排出的气体中所夹带的煤粉进行气固分离,在该分离后的煤粉中添加添加剂进行混合搅拌,将该混合好的煤粉与经上述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后的煤一起作为炼焦炉装炉原料。所用的添加剂是由煤类或石油类的含有重质烃的液体构成。该添加剂具有粘接煤粉,并经混合使煤粉形成近似于颗粒的功能。上述添加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煤粉100%(重量百分比),最好是3%-25%(重量百分比)的范围。添加量不足3%,则难以均匀地混合干燥的煤粉,若超过25%,则因添加剂中的焦油成分,会发生积留,或在向炼焦炉的运送中发生粘结在传送带上的现象。
因此,因为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煤中除去了粒径较小的煤粉,所以能够降低运送到炼焦炉前的扬尘量。回收的细煤粉与粘接剂混合,在无粉尘的情况下作为炼焦炉装炉原料。
如上所述,对煤粉混合后,还能够对煤粉加压成形。因此,能够将煤粉制成任意大小和形状的成形煤,避免了煤输送中粒状煤再分散而飞尘,从而,将其装入炼焦炉内时,可提高装入密度,并提高焦炭品质。
实施例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将炼焦炉用煤中所含的约10%的水分经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到水分6%的煤干燥过程中应用本发明。作为对象的炼焦炉具有50门/半炉簇(团)的炉2座共计100门的炉室。流化床干燥机对要供给到该炼焦炉内的煤进行干燥,煤的处理量100吨(湿)/h。
使用上述炼焦炉烟道排气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流化气体。炼焦炉排气温度是220℃,半炉簇的炼焦炉烟道排气量是82千Nm3/h。
上述炼焦炉烟道排气中,从烟道2将65千Nm3/h的气量抽取到气体配管8内,并导入到流化床干燥机7内。在正常运行时,同时地将第二调节阀19控制到60%的开度的稳定控制范围内,将第三调节阀22关小到5%开度,从干燥机排气配管17经气体循环配管21,使约7千Nm3/h的气体循环。供给流化床干燥机7的气体34从炼焦炉烟道排气65千Nm3/h和循环气体7千Nm3/h合计72千Nm3/h中使用68千Nm3/h,其余的4千Nm3/h气量在干燥机7的自由空间到集尘器16之间某处与流化床干燥机排气32混合。另外,对滤袋器的下部料斗,在其铁皮外部以蛇管状绕上约10mm直径的蒸汽配管,从外部用保温材料制成密闭构造,对流化床干燥机排气32进行保温。
用以上条件对煤进行干燥的结果是干燥机出口的煤温度是52度,能够控制在目标温度50-55度之间,于干燥机内,煤的水分被降低4%,在干燥机出口处,煤的水分为6%的目标水分。
在炼焦炉工作效率高时,炼焦炉燃烧切换频率也有每隔15分进行一次的,但因在本实施例中,炼焦炉的作业是100吨/h等级的作业量,因此,30分钟切换一次。
(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4,图5说明燃烧切换时的流化床干燥机供给气体的控制。
在炼焦炉燃烧切换操作开始1分钟前,从炼焦炉发出预知信号。与燃烧切换操作开始的同时,如图4所示,首先,开始A系统的燃烧侧气体关闭操作,在15秒内完全关闭,然后开始燃烧用空气的关闭操作,15秒内完全关闭。完全关闭的状态持续4秒后,把B系统作为燃烧侧,开始将燃烧侧的空气导入,在15秒内恢复到通常的状态,接着,开始导入气体,在15秒内达到通常的气体量的水平。炼焦炉烟道排气量的时间变化如图4的最下部分及图5的最上部分所示。
流化床干燥机的控制装置23~28接收上述炼焦炉燃烧切换预知信号,开始控制阀的操作。下面根据图5说明控制状况。首先,操作第一调节阀10,从开度55%朝关闭方向慢慢关闭,最后关闭到开度5%。同时,将第三调节阀22从5%开度打开到40%之后,将第二调节阀19从60%的开度关小到40%的开度。
上述阀操作的结果,流化床干燥机排气32中的60千Nm3/h通过气体循环配管21被再循环。另一方面,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34为比正常运行时少8千Nm3/h的56千Nm3/h,因此,将上述再循环气体中的56千Nm3/h作为供给气体34,而将4千Nm3/h在从干燥机7的自由空间到集尘器16之间的某处与流化床干燥机排气32混合。在循环气体使用中,向干燥机供给的给煤量应从正常运行时的100吨/h减少15吨/h至85吨/h。这一连串的阀操作及煤供给量的调整是以基于燃烧切换预知信号按预先设定的曲线图实施的。燃烧切换结束后,进行与切换开始时相反的阀操作,阀操作结束后煤的供给量恢复到正常状态。
将滤袋器上的粉尘扫落的操作是利用外部脉冲气体进行的,通常所用的空气量是7Nm3/分。在上述炼焦炉的燃烧气体切换中,空气量应增加到35Nm3/分。
在上述炼焦炉的燃烧气体切换中,即使在炼焦炉烟道排气的供给量中断期间,通过增加再循环气体,能够确保流化床干燥机7的供给气体量,并维持流化床的流化状态。切换期间,通过减少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就能够将煤的干燥不足抑制到最小限度。
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气体,温度低到约50℃,并含有0.1mm以下的细煤粉5吨/h。虽然排气中的湿度为25%,但因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从自由空间与干燥机排气混合,在蒸汽加热滤袋器下部料斗的同时用绝热材料覆盖,所以滤袋器上不会发生结露,滤布也不会出现堵塞,还能够捕集到数μm大小的微小煤粉,排气不经处理地排放到了大气环境中。
用滤袋器捕集到的微小煤粉的80%是0.1mm以下的微小煤粒,向其中添加入焦油添加剂。焦油温度为80℃左右,其为低粘性液体,相对于微小煤粒100份重量,添加10~15份重量的添加剂。之后,通过混合搅拌,可制成小颗粒煤球,与从流化床干燥机7排出的煤一起添加到炼焦炉内,添加时,不会出现扬尘现象。
(实施例2)
根据图6所示的曲线,进行如下的控制,即确定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时的循环气体33的气体量为72千Nm3/h,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34的气体量保持不变,煤供给量维持为100吨/h不变。除此以外的条件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因为将供给干燥机的供给气体34的气量维持一定,所以能够使煤供给量为恒定的情况下维持流化床内的流动状态。因为在循环气体使用中也维持煤供给量为一定,所以从干燥机排出的煤的水分稍有上升。但是,因为循环气体的使用时间为较短的2分钟,所以水分上升的煤产量可被抑制在3吨左右,煤水分上升也仅从正常运行时的6%上升到7%。
(实施例3)
根据图7所示的控制曲线,进行如下的控制,即,
根据图6所示的曲线,进行如下的控制,即确定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量时的循环气体33的气体量为68千Nm3/h,只在使用循环气体时,使用10千Nm3/h流量的由另外设置的热风发生装置提供的280℃的燃烧气体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部分供给气体。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34的气体总量保持不变,煤供给量维持为100吨/h不变。除此以外的条件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因为兼用热风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所以能够保证供给气体的足够的干燥能力,能够确保煤供给速度与正常运行时的速度一样,且还能将排出的煤的含水量维持与正常运行时的一样。
(实施例4)
使用来自燃烧气体切换时刻不同的2炉簇(东炉簇和西炉簇)的炼焦炉烟道排气,正常时使用来自两炉簇的排气,而在一个炉燃烧切换时,增大来自另一炉的排气供给量,以确保向干燥机的供气量。图8示出了控制曲线图。
东炉簇、西炉簇在正常运行时,炼焦炉烟道排气量都为100千Nm3/h。正常运行时,干燥机使用各炉簇排气中的40千Nm3/h作为供给气体。在东炉簇切换时间(12点30分),来自西炉簇的气体供给量增大到80千Nm3/h,确保向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相反地,在西炉簇切换时间(12点45分),来自东炉簇的气体供给量增大到80千Nm3/h,同样确保向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因此,能够利用保持正常干燥能力的炼焦炉烟道排气作为干燥机的供给气体,能够进行稳定的煤干燥。
本发明根据由炼焦炉燃烧气体切换等的原因引起的在炼焦炉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通过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用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就能够维持流化床干燥机正常运行所需的气体供给量。
在供给气体循环使用时,通过减少向流化床内供给的煤量,就能够将从干燥机排出的煤的含水量维持在目标值。
把气体再循环路径制作成绝热构造,且在上述绝热部分中的局部或全部上设置蒸汽或电加热等的加热装置,就可以提高再循环气体对煤的干燥能力。
气体循环中,通过投入集尘器的清洁用气体,就能够使集尘器清洁气体与再循环气体混合,增大对煤的干燥能力。
通过将炼焦炉烟道排气供给到流动干燥机的排气中,就能够防止排气输送系统发生结露现象。
通过将燃烧气体切换时刻不同的2个系统炼焦炉烟道排气混合后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就不会出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中断的现象,可保持流化床干燥机连续稳定的运行。
通过在流化床干燥机运行开始时向流化床的煤内添加水,且慢慢增加煤的供给量,即使在运行开始时,也能够确保从干燥机排出的煤含水量一定,防止了干燥过度。
向由从流化床排出的气体中夹带的粉煤中添加添加剂并混合,进一步地加压成形,就可以将煤粉与经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后的煤一起作为炼焦炉装炉原料。

Claims (31)

1.一种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
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同时,减少向流化床内供给的煤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
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再度使用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减少向流化床内供给的煤量的同时,减少从流化床排出的煤量,保持流化床内的煤层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基本一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再次供给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时,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同时,增加供给到流化床内的煤量,以便于使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落入预定目标温度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按下述方式增加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即,要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把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的气体路径的部分或全部制成绝热结构,并对该气体的一部分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再次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向配置在该循环气体的气体路径上的集尘器投入清洁该集尘器用气体,并使排出系统外的气体量增加,其增加量与因气体投入而增大的气量相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预先发出预知信号,根据以该预知信号为基础的程序进行下述1种或2种以上的操作,即,作为上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排气循环使用量的变更、供给到流化床的煤供给量的变更、从流化床排出煤的排出量的变更、循环气体加热、为清洁集尘器的气体投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兼用从热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热风和循环气体一起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12.一种干燥煤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干燥,并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和从热风发生装置供给的热风一起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其特征是:对应于上述炼焦炉烟道排气的供给量的变化,调整上述热风的供给量及/或温度,从而将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供给量和温度保持在预定的目标供给量及温度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加热要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内的循环气体及炼焦炉烟道排气的一方或双方并使其升温。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供给气体的一部分供给到流化床气腔内,同时将该供给气体的其余部分在从干燥机的自由空间至集尘器之间的某处供给到干燥机的排气中。
15.一种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燃烧切换时刻不同的2个系统炼焦炉的烟道排气混合,并作为供给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在该干燥机开始运行时向干燥机供给上述供给气体,且向流化床内添加水,并慢慢增加煤的供给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和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作为循环气体一并用作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根据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温度的测定结果,调整上述循环气体使用量,同时也调整来自炼焦炉烟道的抽取气量,以此稳定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的温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该方法利用流化床干燥机对煤进行干燥,使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作为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其特征是:
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和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的循环气体一并用作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根据供给到流化床内的供给气体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差,调整上述循环气体使用量,同时也调整来自炼焦炉烟道的抽取气量,以此稳定流化床干燥机出口处的煤的温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从流化床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煤粉进行气固分离,在该分离后的煤粉中添加由煤类或石油类的包含重质烃的液体构成的添加剂并混合,将该混合后的煤粉与经上述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后的煤一起作为炼焦炉装炉原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3,12或1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煤的干燥方法,其特征是:
对于从流化床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煤粉进行气固分离,在该分离后的煤粉中添加由煤类或石油类的包含重质烃的液体构成的添加剂并混合,将该混合后的煤粉加压成型,把该成型后的煤粉与经上述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后的煤一起作为炼焦炉装入原料。
21.一种煤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具有干燥煤的流化床干燥机,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配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再次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循环配管和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该系统控制装置进行如下的控制: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供给停止或减少时,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并再次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煤供给量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减少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煤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煤排出量控制装置,该排出量控制装置控制减少从流化床排出的煤量,保持流化床内煤层厚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基本一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要进行调整,以便于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在再次供给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时,上述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装置进行将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用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控制,上述煤供给量控制装置增加供给到流化床内的煤量,以便于使干燥机出口侧处的煤温落入预定目标温度范围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按下述方式增加向流化床供给的煤量,即,要使供给到流化床的供给气体的温度和流化床干燥机出口气体温度的温度差落入预定的范围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把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循环、并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气体的气体路径的部分或全部制成绝热结构,并具有加热该气体的一部分的加热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煤的干燥装置,其特征是配置在循环气体的气体路径上的集尘器清洁气体控制装置在再次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作为供给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投入清洁用气体,而干燥机排出气体控制装置控制排出系统外的气体量增加,其增加量与因气体投入而增大的气量相当。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装置具有:将流化床干燥机排气排出到系统外部的烟囱;从流化床干燥机向该烟囱输送排气的排气配管;设置在气体配管上的第一调节阀及其控制装置,该气体配管是将上述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供给到该流化床干燥机内;设置在上述排气配管上的第二调节阀及其控制装置;和设置在上述气体循环配管上的第三调节阀及其控制装置;使从流化床干燥机排出的气体循环,再次用作为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时,上述第一调节阀的控制装置关闭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的控制装置关闭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的控制装置打开第三调节阀。
31.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炼焦炉具有在炼焦炉的烟道排气的供给停止或减少时预先发出预知信号的预知信号发生装置,上述循环气体配管的控制装置、煤供给量控制装置、煤排出量装置、加热装置、集尘器的清洁气体控制装置和第一至第三调节阀的控制装置根据以该预知信号为基础的程序进行下述1种或2种以上的操作,即,作为上述流化床干燥机的供给气体的排气循环使用量的变更、供给到流化床的煤供给量的变更、从流化床排出煤的排出量的变更、循环气体加热、为清洁集尘器的气体投入。
CN00124159A 1999-08-18 2000-08-18 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208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1045/1999 1999-08-18
JP23104599A JP3825587B2 (ja) 1999-08-18 1999-08-18 石炭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5388A CN1285388A (zh) 2001-02-28
CN1120872C true CN1120872C (zh) 2003-09-10

Family

ID=1691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2415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20872C (zh) 1999-08-18 2000-08-18 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3825587B2 (zh)
KR (1) KR100360223B1 (zh)
CN (1) CN1120872C (zh)
AU (1) AU746076B2 (zh)
RO (1) RO121939B1 (zh)
TW (1) TW491888B (zh)
ZA (1) ZA2000042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0919A (zh) * 2012-01-13 2012-07-04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煅烧系统低温烟气进行生焦脱水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7613B2 (en) 2004-10-12 2011-08-02 Great River Energy Control system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dry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8579999B2 (en) 2004-10-12 2013-11-12 Great River Energy Method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high-moisture materials using system heat sources
US8523963B2 (en) 2004-10-12 2013-09-03 Great River Energy Apparatus for heat treatment of particulate materials
JP4598558B2 (ja) * 2005-02-22 2010-12-15 新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流動層乾燥機及び流動層乾燥機による湿潤原料の乾燥方法
JP2006232938A (ja) * 2005-02-23 2006-09-07 Nippon Steel Corp 湿潤原料の乾燥装置
JP4653545B2 (ja) * 2005-04-08 2011-03-16 新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流動層乾燥機及び流動層乾燥機による湿潤原料の乾燥方法
JP4787528B2 (ja) * 2005-04-08 2011-10-05 新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湿潤原料の乾燥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CN100394133C (zh) * 2005-04-15 2008-06-11 唐德顺 一种立式烘干机
JP5110684B2 (ja) * 2007-02-15 2012-12-26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の運転方法
JP6063257B2 (ja) * 2010-03-31 2017-01-18 株式会社大川原製作所 ヒートポンプユニットと排熱回収機構とを具えた乾燥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5473732B2 (ja) * 2010-04-02 2014-04-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低品位炭乾燥システム
CN102120215B (zh) * 2010-09-19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固体颗粒物料气力分级预热调湿方法及装置
JP5081288B2 (ja) * 2010-10-25 2012-11-28 新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流動層乾燥機及び流動層乾燥機による湿潤原料の乾燥方法
CN101974344B (zh) * 2010-11-12 2013-08-07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焦炉烟道气进行煤调湿的干燥工艺及装置
CN102564067A (zh) * 2010-12-10 2012-07-11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回转圆筒干燥机催化剂干燥的方法及其设备
KR101198895B1 (ko) * 2010-12-28 2012-11-0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크스용 석탄 건조 장치 및 건조 방법
KR101194033B1 (ko) * 2010-12-28 2012-10-24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코크스용 석탄 건조 장치 및 건조 방법
JP5794726B2 (ja) * 2011-02-14 2015-10-14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石炭ボイラ設備及び石炭ボイラ設備の運転方法
CN102847383B (zh) * 2011-06-30 2016-01-2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调湿用除尘方法及系统
WO2013011542A1 (ja) * 2011-07-15 2013-01-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流動層乾燥設備
CN103134270B (zh) * 2011-12-02 2016-04-20 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褐煤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
CN102585867B (zh) * 2012-03-08 2014-08-13 无锡亿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炼焦入炉煤湿度差调湿的系统
CN102759253B (zh) * 2012-07-12 2014-06-0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集成于火电厂的带内热源烟气流化床褐煤干燥系统
CN102798276B (zh) * 2012-08-28 2014-12-03 郑州市鼎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煤泥粉尘回烧炉燃烧装置
CN103134282B (zh) * 2013-02-01 2015-05-13 云南中翼鼎东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煤泥的干燥处理生产线
CN10414083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焦炉尾气作为载气的热传导型煤调湿方法及其装置
JP5410633B1 (ja) * 2013-06-13 2014-02-05 新日鉄住金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当該乾燥装置を用いる乾燥方法
KR101408148B1 (ko) * 2013-10-30 2014-06-17 주식회사 한국테크놀로지 재열증기 방식 석탄 건조 시스템
KR101549312B1 (ko) * 2013-12-18 2015-09-01 오씨아이 주식회사 석탄의 고품위 처리 시스템 및 석탄의 고품위 처리 방법
CN106415176A (zh) * 2014-06-17 2017-02-15 韩国技术有限公司 在利用再热蒸汽的煤干燥装置中的移送煤防自燃装置
RU2017126304A (ru) * 2015-01-02 2019-02-04 Ханкук Текнолоджи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меньшения пыл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ри подаче падающего угля в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ушки угл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ерегретого пара
CN104891490B (zh) * 2015-06-08 2017-03-08 王润年 一种流态化生产活性炭的方法
CN105255519B (zh) * 2015-09-30 2017-08-29 中科合成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料煤预干燥、制粉和输送的方法及其专用处理系统
KR102051667B1 (ko) * 2018-05-08 2019-12-04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배기가스 재순환을 포함하는 안정적 물질 투입을 위한 순환유동층 반응기를 갖는 순산소 순환유동층 연소장치
JP7120167B2 (ja) 2019-06-25 2022-08-1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微粉炭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4440616A (zh) * 2022-02-08 2022-05-06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高炉鼓风烘干块矿的工艺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07744A3 (de) * 1987-09-14 1989-08-09 Waagner-Biro Aktiengesellschaft Wirbelbetttrocknungsanlage für Schüttgüter
DE4029525A1 (de) * 1990-09-18 1992-03-19 Umwelt & Energie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feststoffmaterialien in einem indirekt beheizten wirbelschichtbet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0919A (zh) * 2012-01-13 2012-07-04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煅烧系统低温烟气进行生焦脱水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67082A (ko) 2001-07-12
JP3825587B2 (ja) 2006-09-27
AU746076B2 (en) 2002-04-11
AU5350600A (en) 2001-02-22
TW491888B (en) 2002-06-21
JP2001055582A (ja) 2001-02-27
KR100360223B1 (ko) 2002-11-11
ZA200004212B (en) 2001-02-14
CN1285388A (zh) 2001-02-28
RO121939B1 (ro) 200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72C (zh) 煤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
US4030895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ombustible gases from carbonaceous materials
KR101408744B1 (ko) 왕겨 연소를 통한 열에너지를 이용하는 곡물 건조 장치
US8951390B2 (en) Reactor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charcoal
TWI722316B (zh) 污泥之處理方法及水泥製造系統
CN208223178U (zh) 一种单一氧化稀土悬浮焙烧装置
WO2006109629A1 (ja) 湿潤原料の乾燥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CN110205150B (zh) 一种改进的炼焦煤调湿方法及设备
JPH10287882A (ja) コークス製造用原料炭の事前処理方法及びコークスの製造法
CN102796545A (zh) 一种焦炉炼焦气流-填充床煤调湿方法及装置
CN205590629U (zh) 生物质气化装置及系统
JP3669890B2 (ja) ビール粕の2段階式の連続流動乾燥処理システム
CN1154147A (zh) 生产烧结矿的方法
CN202853264U (zh) 一种钛铁精矿干燥系统装置
CN113483554B (zh) 一种高炉精料用块矿的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CN113503722B (zh) 一种多热源耦合加热块矿的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CA2727638A1 (en) Optimization of combustion process
CN101676364B (zh) 一种大型回转窑石油焦煅烧工艺及其设备
CN113474312B (zh) 污泥处理方法和水泥制造系统
RU2602107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газификации рисовой лузги
CN210624504U (zh) 生物质直燃分区分级分相燃烧的联合炉排环保工业锅炉
CN1181285C (zh) 水煤浆流化悬浮高效洁净燃烧工艺
WO2014023198A1 (zh) 一种煤热解炉的入炉煤调节仓
CN218883954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沸腾炉
RU2030687C1 (ru) Способ подготовки и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угля в туннельных печа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1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