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6626B -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6626B
CN112046626B CN201910487523.6A CN201910487523A CN112046626B CN 112046626 B CN112046626 B CN 112046626B CN 201910487523 A CN201910487523 A CN 201910487523A CN 112046626 B CN112046626 B CN 112046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ear baffle
vehicle
flow guiding
gu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75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6626A (zh
Inventor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875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6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6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6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6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该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连接部,导流部和连接部连接处设置有凹槽,连接部能够相对于导流部沿凹槽折弯,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通过在导流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凹槽,能够实现连接部沿凹槽相对于导流部折弯,以便于连接部与车辆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无需额外增设固定支架,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该车辆包括车辆后底板和后部导流板,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车型上,车辆后底板位置比较高,而后导流板因造型原因通常比较低,在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导致无法直接固定,需要额外支架,以对两者进行连接固定。额外增加支架,一方面增加车身重量,另一方面增加装配工作量,装配效率低。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后部导流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部导流板,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通过应用上述后部导流板,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部导流板,所述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导流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流部沿所述凹槽的轴线折弯,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后部导流板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占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百分比的范围为20%-60%。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比值的范围为0.4-0.6。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处后部导流板的厚度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比例为0.4:1。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处后部导流板的厚度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百分比为40%-80%。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能够沿所述凹槽的轴线弯折0-90°。
进一步地,当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凹槽的轴线弯折90°时,所述凹槽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导流部上,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导流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凹槽的轴线弯折0°-90°时,所述后部导流板在弯折处的外侧形成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导流部的夹角为0°-45°。
进一步地,所述后部导流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呈U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导流部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导流部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部上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流部上的两个连接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连接端被配置为与所述导流部相连接,所述固定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车辆后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固定端呈L型。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加强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沿所述导流部的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或矩形。
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后底板和后部导流板,所述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连接部,所述导流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流部沿所述凹槽的轴线折弯,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连接部,导流部和连接部连接处设置有凹槽,连接部能够相对于导流部沿凹槽折弯,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通过在导流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凹槽,能够实现连接部沿凹槽相对于导流部折弯,以便于连接部与车辆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无需额外增设固定支架,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辆后底板和后部导流板,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和连接部,导流部和连接部连接处设置有凹槽,连接部能够相对于导流部沿凹槽处折弯,连接部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该车辆通过应用上述后部导流板,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另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一个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后部导流板另一个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部导流板与车辆后底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辆后底板;
1-导流部;11-第一导流部;12-第二导流部;
2-连接部;21-连接端;22-固定端;221-加强槽;
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本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部导流板,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1和连接部2,导流部1和连接部2连接处设置有凹槽3,连接部2能够相对于导流部1沿凹槽3折弯,连接部2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后部导流板通过在导流部1和连接部2的连接处设置凹槽3,能够实现连接部2沿凹槽3相对于导流部1折弯,以便于连接部2与车辆后底板100进行固定连接,无需额外增设固定支架,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后部导流板,通过一体成型导流部1和连接部2,并在连接部2和导流部1处设置在凹槽3,以便于折弯连接部2以进行后部导流板与车辆后底板100的固定连接,可省去3-4个额外的金属支架,并省去了支架的焊接,安装等工序,能够节约材料成本,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后部导流板的材质为硬塑料。具体地,后部导流板可以是工程塑料、PP塑料等。
可选地,如图4所示,凹槽3的深度d占后部导流板的厚度h的百分比的范围为20%-60%。
示例性地,凹槽3的深度d与后部导流板的厚度h的比值的范围为0.4-0.6。
可选地,凹槽3处后部导流板的厚度与后部导流板的厚度h的比例为0.4:1。
示例性地,凹槽3处后部导流板的厚度与后部导流板的厚度h的百分比为40%-80%。
进一步地,如图5-6所示,连接部2能够沿凹槽3的轴线弯折0-90°。
优选地,当连接部2沿凹槽3的轴线弯折90°时,凹槽3靠近连接部2的一端搭接在导流部1上,凹槽3靠近导流部1的一端抵接在凹槽3的内壁上。
优选地,当连接部2沿凹槽3的轴线弯折0°-90°时,后部导流板在弯折处的外侧形成凸起,凸起与导流部1的夹角α为0°-45°。优选地,凹槽3沿导流部1的宽度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导流部1的宽度方向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
可选地,凹槽3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以便于连接部2沿凹槽3折弯。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也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优选地,后部导流板的材质为硬塑料,能够有效减轻车身重量。硬塑料可以是聚碳酸酯、聚丙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可选地,导流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呈U型设置,一方面使导流部1受力均匀,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导流部1的导流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均为L型,以便于与车辆后底板100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导流部1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部2,以提高后部导流板与车辆后底板10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两个连接部2沿第一导流部1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以使第一导流部11的前后都与车辆后底板100相连接,提高后部导流板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部11的长度方向是车身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1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部2,以提高后部导流板与车辆后底板100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两个连接部2沿第二导流部1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以使第一导流部11的前后都与车辆后底板100相连接,提高后部导流板的连接稳定性。
示例性地,第一导流部11上的两个连接部2与第二导流部12上的两个连接部2对称设置,以使导流部1受力均匀,提高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的数量还可以是6、8或10个,可根据后部导流板的尺寸大小以及连接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优选地,连接部2包括连接端21和固定端22,连接端21被配置为与导流部1相连接,固定端22被配置为与车辆后底板100相连接,以便于快速区分连接端21和固定端22,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连接端21和固定端22呈L型,以便于当连接部2折弯后,固定端22能够与车辆后底板100上的连接件相平行,以便于将固定端22与车辆后底板100进行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端22上设置有加强槽221,加强槽221被配置为用于提高固定端22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当连接部2折弯后,加强槽221朝向车辆后底板100设置,在安装紧固件时,加强槽221部位可产生微量变形以使固定端22的其他部位与车辆后底板100上的连接件相抵接,提高连接强度。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后底板100和后部导流板,后部导流板为一体成型,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1和连接部2,导流部1和连接部2连接处设置有凹槽3,连接部2能够相对于导流部1沿凹槽3处折弯,连接部2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100。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后部导流板,能够减轻车身重量,减少装配工作量,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车辆后底板100和连接部2通过紧固件连接,紧固件可以为螺栓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导流板包括导流部(1)和连接部(2),所述导流部(1)和所述连接部(2)连接处设置有凹槽(3),所述连接部(2)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流部(1)沿所述凹槽(3)折弯,所述连接部(2)被配置为用于固定连接车辆后底板(100);
所述后部导流板为一体成型;
所述导流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流部(11)和第二导流部(12),所述第一导流部(11)和所述第二导流部(12)呈U型设置;
所述第一导流部(1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2);
两个所述连接部(2)沿所述第一导流部(1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11)的长度方向是车身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二导流部(12)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部(2);
两个所述连接部(2)沿所述第二导流部(1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导流部(12)的长度方向是车身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一导流部(11)上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导流部(12)上的两个所述连接部(2)对称设置;
所述连接部(2)包括连接端(21)和固定端(22),所述连接端(21)被配置为与所述导流部(1)相连接,所述固定端(22)被配置为与所述车辆后底板(100)相连接;
所述连接端(21)和所述固定端(22)呈L型;
所述固定端(22)上设置有加强槽(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深度占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百分比的范围为2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深度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比值的范围为0.4-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处后部导流板的厚度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百分比为40%-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处后部导流板的厚度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厚度的比例为0.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能够沿所述凹槽(3)的轴线弯折0-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部(2)沿所述凹槽(3)的轴线弯折90°时,所述凹槽(3)靠近所述连接部(2)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导流部(1)上,所述凹槽(3)靠近所述导流部(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凹槽(3)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部(2)沿所述凹槽(3)的轴线弯折0°-90°时,所述后部导流板在弯折处的外侧形成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导流部(1)的夹角为0°-4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导流板的材质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沿所述导流部(1)的宽度方向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部导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横截面形状为弧形或矩形。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后底板(100)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后部导流板。
CN201910487523.6A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Active CN112046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7523.6A CN112046626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7523.6A CN112046626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6626A CN112046626A (zh) 2020-12-08
CN112046626B true CN112046626B (zh) 2023-09-19

Family

ID=7360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7523.6A Active CN112046626B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6626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062A (en) * 1986-07-30 1988-09-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especially passenger motor vehicle
US5513893A (en) * 1993-08-23 1996-05-07 Nissan Motor Co., Ltd. Underfloo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CN1739877A (zh) * 2005-09-16 2006-03-01 王引 一种带孔/柱曲面的制造方法
CN2892540Y (zh) * 2006-04-12 2007-04-25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辅助导风散热装置
CN101052483A (zh) * 2004-08-31 2007-10-10 奥里加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弯折控制槽的弯折线及方法
CN101233286A (zh) * 2005-03-17 2008-07-30 奥里加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精确折叠、高强度、耐疲劳的结构以及其板材
CN102556183A (zh) * 2010-12-13 2012-07-11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后扰流板
KR20140002170U (ko) * 2014-02-25 2014-04-16 민승기 차량 조립형 양력대
CN204172829U (zh) * 2014-09-30 2015-02-25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保下导流板总成、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CN204645533U (zh) * 2015-03-25 2015-09-16 重庆郎拓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拼接型排烟风管
CN106240657A (zh) * 2016-08-05 2016-12-21 江苏友孚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缓冲能力的汽车一体化导流装置
CN206623904U (zh) * 2017-03-13 2017-11-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装置
CN207536007U (zh) * 2017-12-05 2018-06-26 武汉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板
CN208715311U (zh) * 2018-08-28 2019-04-09 南京文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端导流板
CN210101802U (zh) * 2019-06-05 2020-02-21 天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2062A (en) * 1986-07-30 1988-09-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especially passenger motor vehicle
US5513893A (en) * 1993-08-23 1996-05-07 Nissan Motor Co., Ltd. Underfloo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CN101052483A (zh) * 2004-08-31 2007-10-10 奥里加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弯折控制槽的弯折线及方法
CN101233286A (zh) * 2005-03-17 2008-07-30 奥里加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精确折叠、高强度、耐疲劳的结构以及其板材
CN1739877A (zh) * 2005-09-16 2006-03-01 王引 一种带孔/柱曲面的制造方法
CN2892540Y (zh) * 2006-04-12 2007-04-25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辅助导风散热装置
CN102556183A (zh) * 2010-12-13 2012-07-11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后扰流板
KR20140002170U (ko) * 2014-02-25 2014-04-16 민승기 차량 조립형 양력대
CN204172829U (zh) * 2014-09-30 2015-02-25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保下导流板总成、前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CN204645533U (zh) * 2015-03-25 2015-09-16 重庆郎拓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拼接型排烟风管
CN106240657A (zh) * 2016-08-05 2016-12-21 江苏友孚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缓冲能力的汽车一体化导流装置
CN206623904U (zh) * 2017-03-13 2017-11-10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装置
CN207536007U (zh) * 2017-12-05 2018-06-26 武汉神通模塑有限公司 汽车导流板
CN208715311U (zh) * 2018-08-28 2019-04-09 南京文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端导流板
CN210101802U (zh) * 2019-06-05 2020-02-21 天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6626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3759C (en) Composite liftgate system
JP2012030722A (ja) バンパリインホース及び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JP2008062760A (ja) 車両用メンバ部材
JP5811940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16052859A (ja) 車両用バンパービーム
JP2016165975A (ja) 車両前部構造
US8857897B2 (en) Light-load absorbing structure
CN111267967B (zh) 用于车辆的通道结构
CN112046626B (zh)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CN210101802U (zh) 一种后部导流板及车辆
KR20210129376A (ko) 차량용 리어 쿼터부의 d필러 결합 구조
CN116141886A (zh) 牵引管连接结构
CN107788930B (zh) 内胆加强框组件及洗碗机
CN212473667U (zh) 车辆行李箱盖的铰链加强板以及车辆
CN209505403U (zh) 一种后车门锁安装加强板结构
KR102173868B1 (ko) 차량용 크로스멤버
JP3380339B2 (ja)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取り付け金具
CN108674489B (zh) 车辆框架部件
JP2012051239A (ja) 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構造体
CN2131095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地板后段结构
CN215944296U (zh) 一种汽车档位开关及其装配结构
CN210707625U (zh) 前围板加强件
KR100531963B1 (ko) 터치식 파이프 결속구
JP2021031028A (ja) 構造部材
CN104723885A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0450 1108, No. 2, Huatian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settled in No. 32 of Tianjin yundun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Tianqi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516, block a, No. 3, Huatian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settled in innovation service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aICan Nick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