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0410A - 打入机 - Google Patents

打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0410A
CN112020410A CN201980028146.8A CN201980028146A CN112020410A CN 112020410 A CN112020410 A CN 112020410A CN 201980028146 A CN201980028146 A CN 201980028146A CN 112020410 A CN112020410 A CN 112020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mode
circuit
operating
driv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1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健太
西河智雅
伊藤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20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入机,能够抑制限制机构的动作所消耗的电力的增加。该打入机具有打击部、壳体、蓄压室、压力室、路径、操作部件、接触部件、以及驱动部,驱动部当操作力被施加到操作部件且接触部件与对象部件接触时成为动作状态,设置有螺线管(87)和控制部(100),该螺线管(87)在被供给电力而启动且操作力被施加到操作部件的状态下接触部件未与对象部件接触而超过规定时间时,阻止驱动部成为动作状态,控制部(100)生成表示超过了规定时间的输出信号,控制部(100)由不需要程序的计时电路(103)构成。

Description

打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入机,该打入机具有:从壳体的外部供给压缩性气体的蓄压室、从蓄压室供给压缩性气体的压力室、以及利用压力室的压力向打击止动件的方向动作的打击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打击部动作来打击止动件的打入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入机具有壳体、打击部、弹簧、电动马达、电池、滚筒、线材、离合器机构、钉仓、机头、引发器、引发器开关以及控制器。打击部能够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第一方向动作。线材与打击部连接,线材卷绕在滚筒上。钉仓容纳钉子,钉子被送至机头。控制器设置在壳体内,并且与电池连接。
当引发器被操作而引发器开关接通时,从电池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电动马达旋转。当滚筒因电动马达的旋转力而转动时,线材被卷绕在滚筒上。于是,打击部抵抗弹簧力而朝向上死点动作。当打击部到达上死点时,离合器机构被释放,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不再传递给线材。打击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朝向下死点动作,打击被送至机头的钉子。在钉子被打入后经过规定时间时,控制器停止从电池向电动马达供给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817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了在以压缩性气体的压力使打击部进行动作的打入机中设置阻止打击部的动作的限制机构。本申请发明人研究的打入机不具备电动马达。因此,本申请发明人认识到,若以电力使限制机构动作,则限制机构的消耗电力有可能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限制机构的动作所消耗的电力的增加的打入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具有:具有:打击部,设置成能够动作和停止,并且在压缩性气体的压力下进行动作来打击止动件;壳体,支承所述打击部;蓄压室,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收容从所述壳体的外部供给的所述压缩性气体;力室,当从所述蓄压室被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时,使所述打击部向使所述止动件进行动作的方向进行动作;路径,将所述蓄压室的所述压缩性气体供给到所述压力室;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且被施加操作力;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且与打入所述止动件的对象部件接触;以及驱动部,具备截断所述路径的待机状态及打开所述路径的动作状态,当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部件接触时,所述驱动部成为所述动作状态,所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打入机设置有:限制机构,当被供给电力而启动,且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部件离开的经过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时,使所述驱动部成为所述动作状态,当所述经过时间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时,使所述驱动部成为所述待机状态;以及控制部,生成表示所述经过时间超过了所述规定时间的输出信号,所述控制部包括由不需要程序的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构成的电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能够抑制限制机构的动作所消耗的电力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设置在图1的打入机上的限制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打入机的头罩内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在图1的打入机中打击部位于下死点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打入机中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的引发器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打入机中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的引发器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设置在图1的打入机上的模式选择部件位于第二操作位置的底面截面图。
图8是设置在图1的打入机上的模式选择部件位于第一操作位置的底面截面图。
图9是选择第二模式并且限制机构限制模式选择部件的动作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打入机的控制部的概要的框图。
图11是表示由图1的打入机进行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控制系统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13是从引发器开关接通的时刻起在规定时间内引发器开关被断开的情况下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14是表示从引发器开关接通的时刻起超过规定时间的状态的时序图的一例。
图15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的控制部的另一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16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的控制部的另一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的限制机构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打入机的控制部的其他概要的框图。
图19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打入机的控制部的又一概要的框图。
图20是表示控制部具有的计时电路的其他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打入机所包含的几个实施方式中的代表性的打入机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参照图1及图2说明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打入机10具有壳体11、缸体12、打击部13、引发器14、射出部15及推杆16。另外,钉仓17安装在打入机10上。壳体11具有筒状的主体部18、固定在主体部18上的头罩21、和与主体部18连接的手柄19。
如图3所示,蓄压室20遍及手柄19的内部、主体部18的内部、头罩21的内部而形成。空气软管连接到手柄19。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从壳体11的外部B1经由空气软管供给到蓄压室20。缸体12设置在主体部18内。头罩21具有排气通路24。排气通路24与壳体11的外部B1连接。
头阀31设置在头罩21内。头阀31能够在缸体12的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在头罩21内形成有控制室27。施力部件28设置在控制室27中。作为一例,施力部件28是金属制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28以在中心线A1方向上接近缸体12的方向对头阀31施力。止动件29设置在头罩21内。止动件29例如由合成橡胶制成。
缸体12相对于主体部18在中心线A1方向上定位固定。在缸体12中,在中心线A1方向上最靠近头阀31的部位的端部安装有阀座32。阀座32为环状,且为合成橡胶制。在头阀31和阀座32之间形成有端口33。当头阀31被压靠在阀座32上时,头阀31关闭端口33。当头阀31离开阀座32时,头阀31打开端口33。
打击部13具有活塞34和固定在活塞34上的驱动片35。活塞34设置在缸体12内。打击部13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动作及停止。在活塞34的外周面安装有密封部件30。活塞上室36形成在止动件29和活塞34之间。当头阀31打开端口33时,蓄压室20与活塞上室36连接。当头阀31关闭端口33时,蓄压室20与活塞上室36隔断。
射出部15相对于主体部18固定在中心线A1方向上与设置有头罩21的部位相反的端部。
如图4所示,缓冲器37设置在缸体12内。缓冲器37在缸体12内配置在中心线A1方向上最接近射出部15的位置。缓冲器37由合成橡胶或硅橡胶制成。缓冲器37具有轴孔38,驱动片35能够在轴孔38内沿中心线A1方向动作。在缸体12内,在活塞34与缓冲器37之间形成有活塞下室39。密封部件30气密地隔断活塞下室39和活塞上室36。
设置有沿径向贯通缸体12的通路41、42。返回空气室43形成在缸体12的外表面和主体部18之间。通路41连接活塞下室39和返回空气室43。止回阀44设置在缸体12中。在活塞下室39及返回空气室43内封入有压缩空气。
如图5和图6所示,引发器14安装在壳体11上。引发器14通过支承轴47安装在壳体11上。在支承轴47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凸台部47A。如图7及图8所示,两个凸台部47A为圆柱形状,两个凸台部47A能够相对于壳体11以中心线D1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支承轴47以从中心线D1偏心的中心线D3为中心设置。
在一个凸台部47A上固定有模式选择部件84。模式选择部件84是由操作者操作而选择由打入机10进行的打入模式的要素。作为一个例子,模式选择部件84是杆或旋钮。打入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可以定义为单次击打,第二模式可以定义为连续击打。
当操作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84时,两个凸台部47A能够以中心线D1为中心旋转。当两个凸台部47A以中心线D1为中心动作时,支承轴47绕中心线D1公转。引发器14能够以中心线D3为中心自转,并且能够以中心线D1为中心公转。
操作者用手握住手柄19,用手指对引发器14施加或解除操作力。操作者在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的状态下,按照对引发器14施加操作力的顺序使打击部13动作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模式。操作者在对引发器14施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以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的顺序使打击部13动作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模式。模式选择部件84具有与第一模式对应的图2及图7所示的第一操作位置和与第二模式对应的图8及图9所示的第二操作位置。
如图9所示,在模式选择部件84上设置有卡合部85。另外,设置有对模式选择部件84施力的施力部件86。施力部件86沿图2和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对模式选择部件84施力。作为一例,施力部件86是金属制弹簧。
引发器14能够以支承轴47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如图5和图6所示,设置有对引发器14施力的施力部件80。施力部件80以支承轴47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对引发器14施力。作为一例,施力部件80是金属制弹簧。筒状的支架48安装在壳体11上。被施力部件80施力的引发器14与支架48接触而停止在初始位置。
臂49安装在引发器14上。臂49能够相对于引发器14以支承轴50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支承轴50设置在引发器14上,且支承轴50设置在与支承轴47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以支承轴50为中心对臂49施力的施力部件81。施力部件81向逆时针方向对臂49施力。作为一例,施力部件81是金属制弹簧。被施力部件81施力的臂49与支架48接触而停止在初始位置。
引发器阀51设置在主体部18与手柄19的连接处。引发器阀51具有柱塞52、阀体55、通路56、60及施力部件69。通路56经由通路57与控制室27连接。作为一例,施力部件69是压缩弹簧,施力部件69向使柱塞52在中心线A2方向上接近臂49的方向对其施力。
如图1所示,作为一例,射出部15为金属制或非铁金属制。射出部15具有筒部70和与筒部70的外周面连接的凸缘71。凸缘71通过固定要素固定在主体部18上。筒部70具有射出路72。中心线A1位于射出路72内,驱动片35能够在射出路72内沿中心线A1方向移动。
钉仓17固定在射出部15上。钉仓17容纳钉子73。钉仓17具有送料器74,送料器74将钉仓17内的钉子73向射出路72输送。
设置有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与推杆16连接的传递部件75。传递部件75由支架48支承。当传递部件75与臂49接触时,推杆16的动作力被传递到臂49。当传递部件75离开臂49时,推杆16的动作力不传递给臂49。传递部件75被施力部件76向离开臂49的方向施力。作为一例,施力部件76是金属制弹簧。
另外,图9所示的螺线管87设置在壳体11上。螺线管87具有线圈88、柱塞89及弹簧90。柱塞89由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铁或钢。弹簧90是沿轴向对柱塞89施力的要素。作为一例,弹簧90是金属制压缩弹簧。当向螺线管87供给电力时,柱塞89克服弹簧90的作用力而沿轴向动作,在动作位置停止。当柱塞89停止在动作位置时,柱塞89能够与卡合部85卡合。当停止向螺线管87供给电力时,柱塞89在弹簧90的力的作用下沿轴向动作,柱塞89停止在初始位置。当柱塞89停止在初始位置时,柱塞89从卡合部85释放。
图10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10的控制部100的概要的框图。控制部100具有电源101、电源电路102、计时电路103、逻辑电路104、致动器驱动电路105、模式选择开关106、引发器开关107、推杆开关108、以及电压检测电路109。电源101向控制系统供给电力,能够使用能够充电及放电的二次电池。作为一例,电源101能够安装在图2所示的钉仓17上。
当对引发器14施加操作力时,引发器开关107接通,当解除对引发器14的操作力时,引发器开关107断开。引发器开关107在断开时输出LOW信号,在接通时输出HIGH信号。推杆开关108在推杆16被按压在对象件77上时接通,在推杆16离开对象件77时断开。模式选择开关106检测操作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84而选择的模式并产生输出信号。当选择第一模式时,模式选择开关106产生LOW信号,当选择第二模式时,模式选择开关106输出HIGH信号。
引发器开关107的输出信号和推杆开关108的输出信号分别被输入到计时电路103。模式选择开关106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电源电路102。电压检测电路109检测电源101的电压,电压检测电路109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逻辑电路104。计时电路103测量从引发器开关107接通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当经过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产生规定的输出信号。计时电路103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逻辑电路104。逻辑电路104基于计时电路103的输出信号和电压检测电路109的输出信号产生输出信号。逻辑电路104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电源电路102。电源电路102控制电源101的接通和断开,并且控制对螺线管87的电力供给和停止。
接着,对使用打入机10将图1所示的钉73打入对象件77的例子进行说明。使用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84能够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支承轴47相对于两个凸台部47A偏心。因此,当模式选择部件84的操作位置改变时,从传递部件75与臂49接触的位置到臂49的前端49A的长度、即有效长度发生变化。当模式选择部件84停止在第一操作位置时,图5所示的有效长度L1大于当模式选择部件84停止在第二操作位置时的图6所示的有效长度L2。
(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若操作者选择第一模式,则电源101的电力不供应给螺线管87。因此,柱塞89在弹簧90的力的作用下停止在初始位置。因此,柱塞89与卡合部85分离。另外,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当解除对引发器14的操作力、推杆16从对象件77离开这两者中的至少一方成立时,打入机10的引发器阀51、头阀31、打击部13处于如下的初始状态。
首先,由于不从臂49对柱塞52施加动作力,因此引发器阀51处于初始状态。处于初始状态的引发器阀51将蓄压室20和通路56连接,将通路56和通路60隔断。蓄压室20的压缩空气被供给到控制室27,头阀31关闭端口33。另外,活塞上室36经由排气通路24与外部B1连接。因此,活塞上室36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因此,活塞34在被活塞下室39的压力按压在挡块29上的状态下停止。这样,打击部13停止在上死点。
接着,当操作者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时,推杆16的动作力被传递到传递部件75,但当解除对引发器14的操作力时,引发器阀51被维持在初始状态。因此,打击部13停止在上死点。
在操作者选择第一模式且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的状态下,若操作者对引发器14施加操作力,则臂49的动作力传递到柱塞52。于是,引发器阀51成为动作状态。动作状态的引发器阀51将蓄压室20和通路56隔断,并且将通路56和通路60连接。因此,控制室27的压缩空气经由通路57、通路56、通路60向外部B1排出,控制室27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
若控制室27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则头阀31打开端口33,蓄压室20与活塞上室36连接。另外,头阀31将活塞上室36和排气通路24隔断。于是,蓄压室20的压缩空气被供给到活塞上室36,打击部13从上死点朝向下死点向中心线A1方向动作,驱动片35打击射出路72的钉子73。被打击的钉子73被打入对象件77。
在打击部13将钉子73打入对象件77后,活塞34与缓冲器37碰撞,缓冲器37吸收打击部13的动能的一部分。活塞34与缓冲器37碰撞的时刻的打击部13的位置是下死点。另外,在打击部13从上死点朝向下死点动作的过程中,止回阀44打开通路41,活塞下室39的压缩空气从通路41流入返回空气室43。
当操作者使推杆16离开对象件77时,臂49在施力部件81的作用力下从动作位置返回初始位置而停止。因此,引发器阀51返回到初始状态,头阀31返回到初始状态而关闭端口33。于是,活塞34从下死点朝向上死点动作。另外,返回空气室43的压缩空气经由通路42流入活塞下室39,打击部13返回到上死点而停止。
另外,在操作者选择第一模式且对引发器14施加了操作力的状态下,当使推杆16从对象件77离开时,臂40的前端49A停止在传递部件75的动作区域外。这是因为,有效长度L2小于有效长度L1。因此,即使将推杆16再次按压在对象部件77上,传递部件75的动作力也不会传递给臂49。
(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当操作者选择第二模式时,控制部100向螺线管87供给电源101的电力。于是,柱塞89抵抗弹簧90的力而从初始位置动作,在动作位置停止。另外,模式选择部件84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因此,卡合部85被按压在柱塞89上,模式选择部件84停止在第二操作位置。
并且,在操作者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当引发器开关107断开且推杆开关108断开时,打击部13停止在上死点。
接着,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操作者对引发器14施加操作力,推杆16从对象件77离开时,臂49的动作力不传递给柱塞52,引发器阀51处于初始状态。
在操作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对引发器14施加操作力的状态下,当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时,推杆开关108接通。另外,推杆16的动作力传递到传递部件75,臂49从初始位置动作到动作位置。于是,引发器阀51成为动作状态,打击部13从上死点朝向下死点动作,打击部13将钉子73打入对象件77。
在打击部13将钉子73打入对象件77后,若操作者使推杆16从对象件77离开,则传递部件75从动作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而停止。另外,臂49从动作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而停止,引发器阀51从动作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
之后,操作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在对引发器14施加了操作力的状态下,交替反复进行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的操作和使推杆16从对象件77离开的操作时,在将推杆16按压在对象件77上时,传递部件75的动作力经由臂49传递到柱塞52,引发器阀51从初始状态成为动作状态。这是因为,有效长度L1大于有效长度L2,臂49位于传递部件75的动作区域。
接着,参照图11的流程图说明由打入机10进行的控制的一例。当操作者在步骤S1中选择第二模式时,在步骤S2中向控制部100供给电源101的电力,并且向螺线管87供给电力。即,螺线管87的柱塞89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动作位置,柱塞89停止在动作位置。换言之,支承轴47停止在图5及图7所示的位置。
控制部100在步骤S3中判断电源101电压是否小于规定值。规定值是能够使螺线管87的柱塞89克服弹簧90的力而从初始位置动作到动作位置的值。若控制部100在步骤S3中判断为“否”,则控制部100在步骤S4中判断计时电路103是否处于动作中。
若控制部100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则控制部100在步骤S5中判断引发器开关107是否接通。控制部100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3。控制部100在步骤S5中判断为“是”时,在步骤S6中使计时电路103的动作开始,进入步骤S3。计时电路103开始动作是指开始测量从对引发器14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
控制部100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时,在步骤S7中判断引发器开关107是否断开。控制部100在步骤S7中判断为“否”时,控制部100在步骤S8中判断经过时间是否超过了规定时间。作为一例,规定时间为3秒。控制部100在步骤S8中判断为“否”时,在步骤S9中,控制部100判断推杆开关108是否接通。
控制部100在步骤S9中判断为“否”时,进入步骤S3。控制部100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意味着打击部13从上死点朝向下死点动作。因此,若控制部100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则在步骤S10中,计时电路103将测量到的经过时间复位,进入步骤S3。
若控制部100在步骤S8中判断为“是”,则在步骤S11中,停止对控制部100的电力供给,且停止对螺线管87的电力供给。当停止向螺线管87供给电力时,柱塞89从动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动作,柱塞89停止在初始位置。因此,在步骤S12中,模式选择部件84在施力部件86的力的作用下在图9中逆时针动作,停止在第一操作位置,图11的控制例结束。通过该步骤S12的处理,从第二模式转移到第一模式。
这样,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当引发器开关107接通且推杆开关108断开的经过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停止对螺线管87的电力供给,从第二模式转移到第一模式。因此,能够防止在操作者对引发器14施加了操作力的状态下,在推杆16与对象件77以外的物体接触的情况下,打击部13朝向下死点动作。此外,当从第二模式转移到第一模式时,一旦解除对引发器14的操作力,则能够进行基于第一模式的钉子73的打入作业。
并且,控制部100在步骤S3或步骤S7中判断为“是”时,经由步骤S11及步骤S12结束图11的控制例。
另外,若进行步骤S11及步骤S12的处理,则能够抑制消耗电源101的电力的量的增加。因此,能够实现电源101小型化及轻量化。电源101的电力不用于使打击部13从下死点朝向上死点动作。因此,电源101只要是用于控制部100及螺线管87的启动程度的电压即可,能够尽量小型化。
另外,控制部100具有不需要程序的电路,换言之,具有非可编程的超时电路103。因此,与使用能够从外部改变程序的微型计算机相比,能够廉价地构成电路。
利用从外部供给的压缩性气体使打击部动作的空气式打入机不具备电力供给源。本申请发明人公开了在这样的空气式打入机中搭载有电气超时机构的打入机10。打入机10能够通过电源101小型化来抑制主体的重量增加,且能够廉价地构成控制部100。因此,能够抑制打入机100的使用感受到很大损害,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增加。
图12是构成图10所示的控制部100的要素的一例。电源101具有正极端子110和负极端子111。致动器驱动电路105包括晶体管112、二极管113和电阻114和115。晶体管112与螺线管87和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串联连接。电阻115连接在晶体管112的基极-发射极之间。电阻114连接到晶体管112的基极。螺线管87与正极端子110和晶体管112的集电极串联连接。二极管113与螺线管87并列配置。
电源电路102具有晶体管116、117、电阻118、119、120、121。电阻118连接在晶体管116的基极-发射极之间。晶体管116的基极通过电阻119连接到晶体管117的集电极。晶体管116的发射极连接到电阻114。晶体管117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另外,电阻120连接在晶体管117的基极-发射极之间。此外,电阻121连接到晶体管117的基极。当信号被输入到晶体管117的基极时,晶体管117关闭电源101。
而且,模式选择开关106的第一端子与晶体管117的集电极连接,模式选择开关106的第二端子与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连接。此外,二极管122和电阻123串联连接在晶体管116的基极和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之间。
逻辑电路104具有或门124、125和逆变器126。或门124具有输出侧124A、第一输入侧124B及第二输入侧124C。当信号被输入到第一输入侧124B或第二输入侧124C的任一个时,或门124在输出侧124A产生输出信号。或门125具有输出侧125A、第一输入侧125B及第二输入侧125C。当信号被输入到第一输入侧125B或第二输入侧125C中的任一个时,或门125在输出侧125A产生输出信号。
或门124的输出侧124A经由逆变器126和电阻121连接到晶体管117的基极。或门124的第一输入侧124B连接到或门125的输出侧125A。
电压检测电路109具有比较器127、DC/DC转换器128以及电阻129、130、131、132。比较器127具有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及输出端子。比较器127将输入到正极端子的电压与输入到负极端子的电压进行比较,根据哪个电压大,切换从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
比较器127的输出侧连接到或门124的第二输入侧124C。电阻129连接到晶体管116的集电极和比较器127的负极端子。电阻131连接到比较器127的负极端子和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DC/DC转换器128的输入侧与晶体管116的集电极连接,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经由电阻130与比较器127的正极端子连接。电阻132连接到比较器127的正极端子和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
计时电路103具有RS(复位、置位)型触发器133、比较器134、135、脉冲生成器136、晶体管137、电容器138、以及电阻139、140、141、142、143。电阻139连接到比较器134的负极端子和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比较器134的负极端子经由电阻141与比较器135的正极端子连接。比较器134的正极端子经由电阻140连接到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比较器135的负极端子与脉冲生成器136的输出侧136B连接。
比较器134将输入到正极端子的电压与输入到负极端子的电压进行比较,根据哪个电压大来切换从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比较器135将输入到正极端子的电压与输入到负极端子的电压进行比较,根据哪个电压大来切换从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
引发器开关107的第一端子经由电阻144连接到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引发器开关107的第一端子连接到脉冲生成器136的输入侧136A。引发器开关107的第二端子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
电容器138的输入侧经由电阻140连接到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电容器138的输出侧与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连接。推杆开关108的第一端子经由电阻143与电容器138的输入侧连接。推杆开关108的第二端子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晶体管137的集电极连接到电容器138的输入侧,晶体管137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
RS型触发器133具有第一输入侧133A、第二输入侧133B、第一输出侧133C及第二输出侧133D。当切换第一输入侧133A的输入信号时,分别切换第一输出侧133C及第二输出侧133D的输出信号。另外,当切换第二输入侧133B的输入信号时,分别切换第一输出侧133C及第二输出侧133D的输出信号。第一输入侧133A连接到比较器135的输出侧。第二输入侧133B连接到比较器134的输出侧。第一输出侧133C连接到晶体管137的基极。
控制部100还具有超时检测部145和引发器断开检测部146。超时检测部145在检测到经过时间超过了规定时间、即超时时,产生输出信号。超时检测部145具有D型触发器147及逆变器148。D型触发器147具有第一输入侧147A、第二输入侧147B和输出侧147C。
当切换第一输入侧147A的输入信号时,D型触发器147切换输出侧147C的输出信号。此外,当切换第二输入侧147B的输入信号时,D型触发器147切换输出侧147C的输出信号。第一输入侧147A连接到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第二输入侧147B经由逆变器148与RS型触发器133的第二输出侧133D连接。输出侧147C连接到或门125的第一输入侧125B。
引发器断开检测部146在检测到引发器开关107断开时,产生输出信号。引发器断开检测部146包括D型引发器149和逆变器150。D型引发器149具有第一输入侧149A、第二输入侧149B和输出侧149C。当切换第一输入侧149A的输入信号时,D型引发器149切换输出侧149C的输出信号。此外,当切换第二输入侧149B的输入信号时,D型引发器149切换输出侧149C的输出信号。
第一输入侧149A连接到DC/DC转换器128的输出侧。第二输入侧149B经由逆变器150与引发器开关107的第一端子连接。输出侧149C连接到或门125的第二输入侧125C。
图12所示的控制部100的功能如下所述。若模式选择开关106断开,则电源101的电力不供应给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停止。当在图11的步骤S1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模式选择开关106接通时,电源101的电力被供应给控制部100。具体而言,向致动器驱动电路105的晶体管112的基极施加电压,向螺线管87供给电力。因此,柱塞89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动作,柱塞89停止在动作位置。
另外,电源101的电力被供应给计时电路103。当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引发器开关107断开时,晶体管137接通,供应给计时电路103的电流通过晶体管137,因此在电容器138中不累积电荷。
当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引发器开关107接通时,引发器开关107的输出信号经由脉冲生成器136输入到比较器135的负极端子。于是,比较器135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RS型触发器133的第一输入侧133A。RS型触发器133中的第一输出侧133C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晶体管137的基极。因此,晶体管137断开,计时电路103的电容器138蓄积电荷。这样,向电容器138供给电流是图11的步骤S6的处理。
向比较器134的正极端子输入与电容器138的电压对应的信号。另外,向比较器134的负极端子输入与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的电压对应的信号。比较器134将正极端子的电压与负极端子的电压进行比较。控制部100在比较器134的正极端子的电压为负极端子的电压以下时,在图11的步骤S8中判断为“否”。在图11的步骤S8中判断为“否”的状态下,当推杆开关108接通时,控制部100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然后,电容器138的电荷从推杆开关108放电。使电容器138电荷放电相当于图11的步骤S10的处理。
与此相对,当比较器134的正极端子的电压超过负极端子的电压时,比较器134从输出侧输出信号。当比较器134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RS型触发器133的第二输入侧133B时,从RS型触发器133的第二输出侧133D输出信号。即,控制部100在图11的步骤S8中判断为“是”。
当从RS型触发器133的第二输出侧133D输出的信号经由逆变器148输入到D型触发器147的第二输入侧147B时,D型触发器147从输出侧147C输出信号。当信号被输入到第一输入侧125B或第二输入侧125C中的任一个时,或门125从输出侧125A输出信号。当信号被输入到第一输入侧124B或第二输入侧124C中的任一个时,或门124从输出侧124A输出信号。
当从输出侧124A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晶体管117的基极时,晶体管116、117断开,电源101断开。因此,停止向螺线管87供给电力。即,控制部100进行图11的步骤S11的处理。
另外,图12的控制部100在电源101的电压小于规定值时,从比较器127的输出端子输出信号。当该信号被输入到或门124的第二输入侧124C时,电源电路102断开电源101。即,控制部1000在图11的步骤S3中判断为“是”,进行步骤S11的处理。
另外,当在引发器开关107断开的状态下检测到推杆开关108接通时,图12所示的控制部100判断为选择了第一模式,不进行图11的控制例。即,电源101被断开,并且停止对螺线管87的电力供给。
图13是与图11的控制例对应的时序图的一例。由于在时刻t0之前选择了第一模式,所以模式选择开关的信号为LOW。另外,引发器开关的信号为LOW,电容器138的电压为零[V],施加于螺线管的电压为零[V],电源的电压为零[V]。
在时刻t0,若选择第二模式,模式选择开关的信号成为HIGH,则施加于螺线管的电压超过零[V],电源的电压超过零[V]。在时刻t0,引发器开关的信号为LOW,因此电容器138的电压为零[V]。
在时刻t0和时刻t1之间,模式选择开关的信号为LOW。另外,模式被维持为第二模式。在时刻t1,当引发器开关的信号成为HIGH时,电容器138的电压从零[V]上升。
在电容器的电压超过阈值之前的时刻t2,若引发器开关的信号成为LOW,则下降到零[V],并且施加于螺线管的电压下降到零[V]。作为电容器的电压的阈值在图11的步骤S8中用于判断经过时间是否超过了规定时间。
图14是与图11的控制例对应的时序图的另外一例。在图14的事项中,省略与图13相同的事项的说明。在图14中,在时刻t3引发器开关的信号为LOW,电容器的电压超过阈值。因此,在图11的步骤S8中判断为“是”,进入步骤S11,电源的电压下降到零[V],并且施加到螺线管的电压下降到零[V]。
(控制部的其他例子)参照图15说明设置于打入机10的控制部100的其他例子。在图15的要素中,与图12相同的要素标注与图12相同的符号。图15的控制部100不具备图12的逻辑电路104、引发器断开检测部146、模式选择开关106、晶体管117、电阻120、121、以及或门125。
另外,图15所示的螺线管151经由齿条和小齿轮机构与图7和图8所示的凸台部47A连接。即,螺线管151的柱塞的直线方向的动作力被变换为凸台部47A的旋转力。并且,未设置图2、图7及图8的模式选择部件84,施力部件86的作用力施加于凸台部47A。另外,卡合部85设置在凸台部47A上。
并且,当停止向螺线管151供给电力时,利用施力部件86的作用力对凸台部47A施力,引发器14停止在图8所示的位置。与此相对,当对螺线管151供给电力时,凸台部47A克服施力部件86的作用力而旋转,引发器14停止在图7所示的位置。
图15的控制部100中,引发器开关107的第一端子经由电阻119与晶体管116的基极连接,引发器开关107的第二端子与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连接。致动器驱动电路105包括逆变器126、或门124、二极管113、晶体管112和电阻114。D型触发器147的输出侧147C与或门124的第一输入侧124B连接。逆变器126经由电阻114连接到晶体管112。
图15所示的控制部100能够执行图11的控制例。控制部100在推杆开关108断开的状态下,当引发器开关107接通时,在图11的步骤S1中判断为选择了第二模式。另外,在步骤S2中,电源101的电力被供应给控制部100,并且电力被供应给螺线管151。并且,当向控制部100供给电力时,从脉冲生成器136的输出侧136B输出信号,该信号被输入到比较器135的负极端子。因此,以与图12的计时电路103相同的原理使晶体管137断开,在图11的步骤S6中在电容器138中蓄积电荷。另外,在图15的控制部100进行图11的控制例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5的判断。
然后,当比较器134的正极端子的电压超过比较器134的负极端子的电压时,控制部100在图11的步骤S8中判断为“是”。并且,与图12的控制系统同样,从D型触发器147的输出侧147C输出信号,该信号被输入到或门124的第一输入侧124B。于是,致动器驱动电路105在步骤S11中停止对螺线管151的电力供给。
图15的控制部100在步骤S8中判断为“是”而进入步骤S11的情况下,继续对控制部100供给电力。与此相对,图15的控制部100在步骤S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7中判断为“是”而进入步骤S11的情况下,断开电源101。
在图15的控制部100中,也能够控制对螺线管151的电力供给及停止。因此,能够降低电源101的消耗电力。另外,无需在打入机10上设置模式选择部件84和模式选择开关106,能够减少打入机10的部件数量。
另外,图15所示的控制部100在引发器开关107断开的状态下,当检测到推杆开关108接通时,判断为选择了第一模式,不进行图11的控制例。即,电源101被断开,并且停止对螺线管151的电力供给。
(螺线管的其他例子)说明螺线管的其他例子。图9所示的螺线管153是具有线圈88、柱塞89及环状的永久磁铁152的保持式螺线管。螺线管153不具有弹簧90。当切换相对于螺线管153的电流的方向时,切换柱塞89动作的方向。然后,当停止向螺线管153供给电力时,通过永久磁铁152的吸引力使柱塞89停止。因此,当停止向螺线管153供给电力时,柱塞89无论在初始位置还是在动作位置,都会因永久磁铁152的吸引力而停止。
若使用螺线管153,则能够在从经过时间的测量开始的时刻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时间内,停止对螺线管153的电力供给。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源101的电力消耗量。
(控制部的另外一个例子)参照图16说明设置在图1的打入机10上的控制部100的另外一个例子。图16所示的控制部100控制螺线管153。在图16所示的控制部100中,对与图12的控制部100相同的要素标注与图12相同的符号。图16所示的致动器驱动电路154包括晶体管155、156、157和158以及脉冲生成器159和160。晶体管155的集电极与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连接,在晶体管155的集电极-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161。
晶体管155的发射极连接到晶体管156的集电极。晶体管156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在晶体管156的发射极-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162。脉冲生成器159的输入侧163连接在晶体管116的集电极和DC/DC转换器128的输入侧之间。脉冲生成器159的输出侧164通过电阻165连接到晶体管155的基极。脉冲生成器159的输出侧164通过电阻166连接到晶体管158的基极。
晶体管157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在晶体管157的发射极-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167。晶体管157的基极通过电阻168、169与晶体管156的基极连接。晶体管158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在晶体管158的发射极-基极之间设置有电阻170。
脉冲生成器160的输入侧171连接在逆变器126和电阻121之间。脉冲生成器160的输出侧172连接在电阻168和电阻169之间。螺线管153分别连接在晶体管155的发射极与晶体管156的集电极之间、晶体管157的发射极与晶体管158的集电极之间。这样,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分支为晶体管155、156和晶体管157、158,并且与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连接而形成闭合电路。即,由晶体管155、156、157、158形成桥接电路。
图16的控制部100在图11的步骤S2中,向螺线管153供给电力,使图9的柱塞89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动作,并且停止对螺线管153供给电力。另外,在图11的步骤S11中,向螺线管153供给电力,使图9的柱塞89从动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动作,并且停止向螺线管153供给电力。具有图16的控制部100的打入机10能够得到与具有图12的控制部100的打入机10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参照图17说明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符号。引发器14能够以支承轴47为中心自转,并且能够以凸台部47A为中心公转。另外,图17所示的打入机10不具备图7、图8所示的施力部件86。另外,未设置与凸台部47A或模式选择部件84对应的图9的螺线管87。图17的打入机10仅在操作者操作了模式选择部件84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切换模式选择部件84。另外,打入机10具有图5及图6所示的引发器阀51。
螺线管173设置在射出部15上。螺线管173具有线圈174、柱塞175及施力部件176。柱塞175能够在与中心线A1交叉的方向上动作。施力部件176以从射出部15离开的方向对柱塞175施力。作为一例,施力部件176是金属制弹簧。当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时,产生磁吸引力。柱塞175由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由铁制成。当停止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时,柱塞175在施力部件176的力的作用下停止在初始位置。当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时,柱塞175克服施力部件176的力而动作,停止在动作位置。
设置有将推杆16的动作力传递到传递部件75的臂177。臂177具有卡合部178。臂177能够与推杆16一起向中心线A1方向动作。
图17的打入机10可以具备图12的控制部100。当操作者选择第一模式时,控制部1000停止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于是,柱塞175在施力部件176的力的作用下停止在初始位置。当柱塞175停止在初始位置时,柱塞175的前端处于脱离臂177的动作范围的位置。因此,当推杆16被按压在对象件77上时,臂177向中心线A1方向动作,臂177的动作力经由传递部件75传递到柱塞52。
另外,当操作者选择第二模式时,控制部100停止对螺线管173电力供给。然后,若操作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从引发器开关107接通的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则停止对螺线管173的电力供给。与此相对,若操作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从引发器开关107接通的时刻起,推杆开关108未接通而超过规定时间,则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柱塞175停止在动作位置。当柱塞175停止在动作位置时,柱塞175的前端处于臂177的动作范围内。因此,在经过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后,当推杆16与对象件77以外的物体接触时,柱塞175的前端与卡合部178卡合,从而限制臂177的动作。
另外,在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当引发器开关107断开时,控制部100停止向螺线管173供给电力,并且将经过时间复位。
图17的打入机10也可以具备图15的控制部100。在这种情况下,不设置模式选择部件84和模式选择开关106。图15的控制部100在引发器开关107断开的状态下,当推杆开关108接通时,判断为选择了第一模式,停止对螺线管173的电力供给。另外,图15的控制部100在推杆开关108断开的状态下,当引发器开关107接通时,判断为选择了第二模式,进行图11的控制例。并且,图15的控制部100在图11的步骤S11中,停止对螺线管173的电力供给。在图17的打入机10中,也能够抑制电源101的电力消耗量。
对图17所示的螺线管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图17所示的螺线管179是具有线圈174、柱塞175及环状的永久磁铁180的保持式螺线管。螺线管179不具备施力部件176。当切换相对于线圈174的电流的方向时,柱塞175动作的方向切换。然后,当停止向螺线管179供给电力时,通过永久磁铁180的吸引力使柱塞175停止。因此,当停止向螺线管179供给电力时,柱塞175无论在初始位置还是在动作位置,都会因永久磁铁180的吸引力而停止。
具有螺线管179的打入机10具有图16的控制部100,并且能够进行图11的控制例。在步骤S2中,控制部100向螺线管179供给电力,使柱塞175向动作位置移动后,停止向螺线管179供给电力。
图16的控制部100在步骤S11中向螺线管179供给电力,使柱塞175从动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动作后,停止对螺线管179的电力供给。具有图16的控制部100的图17的打入机10能够得到与具有图16的控制部100的打入机10相同的效果。
若使用螺线管179,则能够在从经过时间测量开始的时刻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时间内,停止对螺线管179的电力供给。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源101的电力消耗量。
(控制部的其他概要)图18是表示控制部100的其他概要的框图。控制部100具有计时电路103、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以及晶体管182。晶体管182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晶体管182的集电极连接到螺线管151。螺线管151与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连接。
计时电路103具有电阻183、电容器184、晶体管185和集成电路186。电源101的正极端子110经由电阻183、电容器184与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连接。晶体管185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源101的负极端子111。晶体管182的集电极连接在电阻183和电容器184之间。另外,晶体管182的集电极与集成电路186连接。晶体管185的基极连接到推杆开关108。引发器开关107连接到集成电路186。集成电路186是预先识别与规定时间对应的电压的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集成电路186的输出侧连接到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的输入侧。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的输出侧与晶体管182的发射极连接。
图18所示的控制部100在推杆开关108断开的状态下,当引发器开关107接通时,对计时电路103施加电压,计时电路103启动。另外,集成电路186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从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晶体管182的基极。于是,晶体管182接通,电源101的电力被供给到螺线管151。因此,支承轴47停止在图5所示的位置。另外,电源101的电流流过电容器184,电容器184蓄积电荷。即,计时电路103开始测量经过时间。
从计时电路103开始测量经过时间的时刻起,当推杆开关108在规定时间内接通时,晶体管185接通,电源101的电流通过晶体管185。另外,蓄积在电容器184中的电荷经由晶体管185放电。即,计时电路103对经过时间进行复位。
从计时电路103开始测量经过时间的时刻起,若推杆开关108未接通而超过规定时间,则从集成电路186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于是,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晶体管182,晶体管182断开。因此,停止向螺线管151供给电力,支承轴47停止在图6所示的位置。另外,图18所示的螺线管151也可以是图17所示的螺线管173。图18所示的控制部100能够抑制电源101的电力消耗量增加。若断开引发器开关107,则停止对计时电路103的电力供给。
(控制部的其他概要)图19是表示控制部100的其他概要的框图。计时电路103具有集成电路186A。当集成电路186A是数字电路,引发器开关107接通时,电源101的电力被供应给计时电路103,计时电路103启动。另外,集成电路186A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
若从计时电路103开始测量经过时间的时刻起,推杆开关108未接通而超过规定时间,则从集成电路186A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81。另外,图19所示的螺线管151也可以是图17所示的螺线管173。图19所示的控制部100能够抑制电源101的电力消耗量增加。
若断开引发器开关107,则停止对计时电路103的电力供给。图19所示的控制部100的其他功能与图18所示的控制部100的其他功能相同。
图20是示出计时电路103的其他例子的图。图20的计时电路103除了图12、图15、图16的计时电路103中的电阻140之外,还设置有可变电阻140A。电阻140和可变电阻140A串联设置。可变电阻140A能够改变电阻值。作为一例,可变电阻140A具有调整杆,当操作调整杆时,能够改变电阻值。另外,调整杆配置在壳体11内,不能从壳体11的外部进行操作。在计时电路103的组装工序中,操作者操作调整杆来设定电阻值。
通过调整可变电阻140A的电阻值,能够改变规定时间。若将可变电阻140A的电阻值设定为规定值,则规定时间作为一例被设定为3秒。若将可变电阻140A的电阻值设定为小于规定值,则规定时间超过3秒。若将可变电阻140A的电阻值设定为规定值以上,则规定时间为3秒以下。
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的技术意义的一个例子如下所述。打入机10是打入机的一例。打击部13是打击部的一例。壳体11是壳体的一例。蓄压室20是蓄压室的一例。活塞上室36是压力室的一例。端口33是路径的一例。引发器14是操作部件的一例。推杆16是接触部件的一例。引发器阀51、头阀31、控制室27、支承轴47及引发器14是驱动部的一例。螺线管87、151、153、173、179构成限制机构的一部分。
控制部100是控制部的一例。计时电路103是电路的一例。图12、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计时电路103是模拟电路的一例。电容器138是被动元件和电容器的一例,比较器134、135是主动元件和比较器的一例。电源电路102是电源控制部的一例。模式选择部件84是切换部件的一例。螺线管87、151、153、173是模式改变机构的一例。头阀31是阀体的一例。控制室27是控制室的一例。钉子73是止动件的一例。引发器阀51的初始状态以及头阀31关闭端口33是待机状态的一例。引发器阀51的动作状态以及头阀31打开端口33是动作状态的一例。输入到比较器134的负极端子的电压是预定电压的一例。
打入机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例如,操作部件除了施加操作力而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的要素以外,还包括施加操作力而在规定的范围内直线状地动作的要素。操作部件包括手柄、旋钮、按钮、臂等。接触部件是被对象部件按压而直线状地动作的要素。接触部件包括手柄、臂、杆、柱塞等。
另外,若从选择第二模式且引发器开关107接通的时刻起推杆开关108未接通而超过规定时间,则打入机10通过螺线管阻止打击部13的动作。在此,构成限制机构的一部分的致动器也可以使用步进电动马达来代替螺线管。即,致动器是通过电力的供给而动作的机构。
构成控制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电路具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电路。模拟电路包括模拟元件,数字电路包括数字元件。构成控制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电路包括集成电路或单个集成电路芯片。
另外,阻止接触部件与对象部件接触时的反力传递到驱动部的限制机构包括限制接触部件的动作量的机构、截断接触部件与驱动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的机构。
另外,开始测量经过时间的时期除了引发器开关接通的时刻以外,也可以设为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时刻。
作为可压缩气体,也可以使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稀有气体来代替压缩空气。打击部可以是活塞和驱动片一体成形的结构、或者是将作为分体的活塞和驱动片固定的结构中的任一种。止动件除了具有轴部及头部的钉子以外,还包括具有轴部且没有头部的钉子。使打击部向打击止动件的方向动作与打击部是否打击止动件无关。
符号说明
10...打入机,11...壳体,13...打击部,14..引发器,16...推杆,20...蓄压室,27...控制室,31...头阀,33…端口,47…支承轴,51...引发器阀,73...钉子,84…模式选择部件,87、151、153、173、179…螺线管,100...控制部,102...电源电路,103...计时电路,134、135...比较器,138...电容器,140A...可变电阻。

Claims (15)

1.一种打入机,具有:
打击部,设置成能够动作和停止,并且在压缩性气体的压力下进行动作来打击止动件;
壳体,支承所述打击部;
蓄压室,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收容从所述壳体的外部供给的所述压缩性气体;
压力室,当从所述蓄压室被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时,使所述打击部向使所述止动件进行动作的方向进行动作;
路径,将所述蓄压室的所述压缩性气体供给到所述压力室;
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且被施加操作力;
接触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并且与打入所述止动件的对象部件接触;以及
驱动部,具备截断所述路径的待机状态及打开所述路径的动作状态,
当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部件接触时,所述驱动部成为所述动作状态,
所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打入机设置有:
限制机构,当被供给电力而启动,且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部件离开的经过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时,使所述驱动部成为所述动作状态,当所述经过时间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时,使所述驱动部成为所述待机状态;以及
控制部,生成表示所述经过时间超过了所述规定时间的输出信号,
所述控制部包括由不需要程序的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构成的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元件在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时蓄积电荷,
所述主动元件在所述被动元件的电压为规定电压以下时不生成所述输出信号,在所述被动元件的电压超过规定电压时生成所述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元件是电容器,
所述主动元件是比较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具有模拟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具有数字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具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具有单一的集成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而向所述电容器供给电流的路径上设置有可变电阻,通过调整所述电阻值,能够改变所述规定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具有:
第一模式,在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部件接触的状态下,当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时,从所述待机状态成为所述动作状态;以及
第二模式,在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的状态下,当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部件接触时,从所述待机状态成为所述动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
电源控制部,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而使所述控制部启动,并且停止对所述控制部的电力供给而使所述控制部停止;以及
切换部件,由操作者操作,切换并选择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
当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源控制部向所述控制部供给电力而使所述控制部启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当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电源控制部停止对所述控制部的电力供给而使所述控制部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模式改变机构,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状态下,从操作力被施加到所述操作部件的时刻起,当所述接触部件未与所述对象部件接触而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时,该模式改变机构将所述驱动部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机构阻止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部件接触时的反力传递到所述驱动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具有:
阀体,开闭所述路径;以及
控制室,从所述蓄压室供给及排出所述压缩性气体,当被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时,以关闭所述路径的方式使所述阀体进行动作,另一方面,当排出所述压缩性气体时,以打开所述路径的方式使所述阀体进行动作,
所述限制机构在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时阻止所述驱动部从所述控制室排出所述压缩性气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机构具有保持式螺线管,所述保持式螺线管在被供给所述电力时进行动作,并且在所述电力的供给被停止时停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经过时间超过所述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时间内,停止对所述限制机构供给所述电力。
CN201980028146.8A 2018-04-26 2019-03-29 打入机 Pending CN1120204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5269 2018-04-26
JP2018085269 2018-04-26
PCT/JP2019/014015 WO2019208103A1 (ja) 2018-04-26 2019-03-29 打込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410A true CN112020410A (zh) 2020-12-01

Family

ID=6829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146.8A Pending CN112020410A (zh) 2018-04-26 2019-03-29 打入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37241A1 (zh)
EP (1) EP3785859A4 (zh)
JP (1) JP7036202B2 (zh)
CN (1) CN112020410A (zh)
WO (1) WO2019208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002B (zh) * 2019-06-11 2023-10-2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釘槍及其開關檢測方法
TW202228937A (zh) * 2021-01-26 2022-08-0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換擊釘模式的釘槍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2096A (en) * 1995-04-05 1998-06-30 Max Co., Ltd. Trigger device for box nailing machine and box nail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EP1512495A2 (en) * 1994-10-21 2005-03-09 Senco Products, Inc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JP2009012152A (ja) * 2007-07-09 2009-01-22 Max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る建築用の駆動工具
CN101618537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紧固件驱动工具
CN101898349A (zh) * 2009-02-20 2010-12-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机射钉器
CN103391832A (zh) * 2011-02-28 2013-11-1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和驱动电动工具的方法
US20150298308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Makita Corporation Driving tool
JP2016179526A (ja) * 2015-03-24 2016-10-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7136655A (ja) * 2016-02-02 2017-08-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TW201803702A (zh) * 2016-07-29 2018-02-01 日立工機股份有限公司 釘打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5666U (ja) * 1982-02-19 1983-08-26 デンヨ−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型溶接機の自動緩速装置
JPS62123704A (ja) * 1985-11-22 1987-06-05 Ckd Controls Ltd 直流ソレノイドの駆動装置
JPH0632308Y2 (ja) * 1988-11-17 1994-08-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式釘打機
JPH0526268U (ja) * 1991-09-17 1993-04-06 日本電気精器株式会社 電動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JP3915156B2 (ja) * 1996-12-26 2007-05-16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4882684B2 (ja) * 2006-11-10 2012-02-2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打込機
JP2009208179A (ja) 2008-03-03 2009-09-17 Canon Inc 弾性体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2015225360A (ja) 2014-05-26 2015-1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ウオッチドッグタイマ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12495A2 (en) * 1994-10-21 2005-03-09 Senco Products, Inc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and a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US5772096A (en) * 1995-04-05 1998-06-30 Max Co., Ltd. Trigger device for box nailing machine and box nail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JP2009012152A (ja) * 2007-07-09 2009-01-22 Max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る建築用の駆動工具
CN101618537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紧固件驱动工具
CN101898349A (zh) * 2009-02-20 2010-12-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机射钉器
CN103391832A (zh) * 2011-02-28 2013-11-13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和驱动电动工具的方法
US20150298308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Makita Corporation Driving tool
JP2016179526A (ja) * 2015-03-24 2016-10-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7136655A (ja) * 2016-02-02 2017-08-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TW201803702A (zh) * 2016-07-29 2018-02-01 日立工機股份有限公司 釘打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37241A1 (en) 2021-08-05
JP7036202B2 (ja) 2022-03-15
JPWO2019208103A1 (ja) 2021-05-13
WO2019208103A1 (ja) 2019-10-31
EP3785859A4 (en) 2021-06-23
EP3785859A1 (en) 202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13595A1 (en) Driver
US7108164B2 (en) Combustion-powered nail gun
CN112020410A (zh) 打入机
CN110997242B (zh) 打入机
EP3760380B1 (en) Driving machine
US11571793B2 (en) Driving tool
JP7115544B2 (ja) 打込機
WO2020179305A1 (ja) 打込機
CN111727106B (zh) 打入机
JP7359219B2 (ja) 打込機
CN112533733A (zh) 打入机
JP5256972B2 (ja) 電動式打込機
JP6969671B2 (ja) 打込機
CN112218740B (zh) 钉打机
WO2020184218A1 (ja) 打込機
JP2020196067A (ja) 打込機
WO2020044951A1 (ja) 打込機
JP2022001393A (ja) 打込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