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8944A -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48944A CN111948944A CN202010788305.9A CN202010788305A CN111948944A CN 111948944 A CN111948944 A CN 111948944A CN 202010788305 A CN202010788305 A CN 202010788305A CN 111948944 A CN111948944 A CN 1119489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rotor aircraft
- ith
- fault
- 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针对含有多个四旋翼飞行器的编队控制系统,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外部干扰考虑在内,利用编队的误差信息设计了一个四旋翼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器,使用神经网络补偿故障带来的损失,并且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编队控制器的稳定性,鲁棒性以及容错性能;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设计了四旋翼内环的姿态容错控制器,有效提高了姿态容错控制的效果,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再出现执行器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跟踪期望的姿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属于多智能体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可以垂直起降的旋翼无人飞行器,四旋翼飞行器的基本结构由一个十字形的机架和安装在机架顶端的四个旋翼构成。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方法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飞行器来说要更加简单方便,可以通过改变四个旋翼的转速实现对飞行器姿态和位置的控制。四旋翼飞行器的各个控制通道之间的相互耦合相对较弱,更具有灵活性,因此在电力巡线,SLAM,物流运输,航拍等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控制理论和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方法发展迅猛并且已经日益趋于完善。人们不再满足单个飞行器的控制,开始研究多个飞行器的协同控制和编队控制。当多个飞行器协同工作时,可以完成单个飞行器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例如通过多个飞行器编队飞行,可以大幅增大飞行器的航拍范围,可以获得更大的运载能力,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对目标进行侦测。毫无疑问的是,随着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四旋翼飞行器的协同工作将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容错控制是控制理论的重要分支。系统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内部零件的损坏或者外部损伤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故障的出现会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导致原本设计的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下降,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使得整个系统变得不稳定。容错控制主要研究的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如何尽可能保证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从而抑制故障对整个系统的不良影响。对于四旋翼飞行器来说,常见的故障是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这种故障表现为执行器升力的部分损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四旋翼电子调速器元器件老化或者旋翼桨叶的部分损坏导致的。在四旋翼飞行器的编队控制中,如果有一个四旋翼出现故障,会对整个编队系统产生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整个编队系统出现不稳定。
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非线性函数的任意精度的逼近。普通的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在线或者离线学习的方式得到神经网络的权值矩阵,但是往往难以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而自适应神经网络将神经网络的权值矩阵看做一个自适应变量,通过系统的误差信息更新神经网络的权值,自适应神经网络不仅可以实现神经网络的在线自学习,而且可以通过李亚普欧诺夫判据保证系统跟踪误差的稳定性和神经网络权值参数的有界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可在理论层面上有效抑制外界干扰以及故障对四旋翼编队飞行控制带来的的不利影响,并实现四旋翼飞行器编队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执行器故障或者多个节点同时出现执行器故障的容错控制。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所述四旋翼编队具有领导-跟随架构,由一个虚拟的领导节点和n个跟随者节点组成,跟随者节点即为四旋翼编队中的四旋翼飞行器。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构建四旋翼编队飞行系统的连接图并以无向图的形式表示,得出四旋翼编队控制系统的拉普拉斯矩阵和领导跟随连通矩阵;
第二步:将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解耦成内环姿态子系统和外环位置子系统;
第三步:根据四旋翼编队飞行系统的邻接误差信息,设计具有神经网络补偿机制的外环位置子系统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
第四步: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设计容错姿态跟踪控制器,使得在执行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四旋翼飞行器的姿态仍然跟踪期望的姿态。
进一步,第一步中:
进一步,aij满足如下要求:如果第i个跟随者节点和第j个跟随者节点之间能够进行通讯,则aij=aji>0,否则,aij=aji=0;同时aii=0。
进一步,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φi、θi和ψi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滚转、俯仰和偏航姿态角,xi、yi和zi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x、y和z轴坐标,dxi、dyi、dzi和dτi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x、y、z轴坐标和姿态受到的扰动,Ti、mi和ki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升力、质量和阻尼系数,g表示重力加速度,Ji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惯性矩阵,τi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转矩控制量,ωi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矢量,qi=[qi0,qi1,qi2,qi3]T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四元数,且qi0 2+qi1 2+qi2 2+qi3 2=1,
进一步,其中fi1,fi2,fi3,fi4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执行器产生的升力,ρi=diag{ρi1,ρi2,ρi3,ρi4},ρi1,ρi2,ρi3,ρi4∈(ρm,1]表示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执行器受到的部分失效故障,ρm表示故障的下界,li和ci是和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结构有关的常数。
进一步,第三步中具有神经网络补偿机制的外环子系统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为:
其中,1n∈Rn=[1,1,…,1]T,K=diag{k1,k2,…,kn},ux,uy,uz是x,y,z轴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uix,uiy,uiz是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x,y,z轴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axd,ayd,azd分别表示期望的四旋翼飞行器x,y,z轴的加速度信号,κ为一个正的常数;evx=[evx1,evx2,…,evxn]T,evy=[evy1,evy2,…,evyn]T,evz=[evz1,evz2,…,evzn]T,vxd,vyd,vzd分别表示期望的四旋翼飞行器x,y,z轴速度;vx,vy,vz分别表示四旋翼飞行器x,y,z轴速度;ζx=[ζ1x,ζ2x,…,ζnx]T,ζy=[ζ1y,ζ2y,…,ζny]T,ζz=[ζ1z,ζ2z,…,ζnz]T,epxi=(xi-xd-Δix),epxj=(xj-xd-Δjx),epyi=(yi-yd-Δiy),epyj=(yj-yd-Δjy),epzi=(zi-zd-Δiz),epzj=(zj-zd-Δjz),xj、yj和zj分别表示第j个四旋翼飞行器的x、y和z轴坐标,Δix,Δiy,Δiz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在x,y,z轴相对于领导节点的期望编队飞行形状,Δjx,Δjy,Δjz分别表示第j个四旋翼飞行器在x,y,z轴相对于领导节点的期望编队飞行形状;Ξx=[Ξx1,Ξx2,…,Ξxn]T,Ξy=[Ξy1,Ξy2,…,Ξyn]T,Ξz=[Ξz1,Ξz2,…,Ξzn]T,Ξxi=(ρip-1)uix+dxi,Ξyi=(ρip-1)uiy+dyi,Ξzi=(ρip-1)uiz+dzi-(1-ρip)g,ρip是使得Ti=(ρi1fi1+ρi2fi2+ρi3fi3+ρi4fi4)=ρip(fi1+fi2+fi3+fi4)=ρipTid成立的与时间t有关的有界函数,ρip∈[ρm,1];表示对神经网络权值矩阵的近似估计,分别表示的第i行,Θx,Θy,Θz是x,y,z轴以控制输入和ζx,ζy,ζz为输入的高斯核函数向量,α>0,γ>0为正的常数。
进一步,外环位置子系统为:
其中,ρip是使得Ti=(ρi1fi1+ρi2fi2+ρi3fi3+ρi4fi4)=ρip(fi1+fi2+fi3+fi4)=ρipTid成立的与时间t有关的有界函数,ρip∈[ρm,1]。
进一步,第四步中容错姿态跟踪控制器的控制率为:
其中,14=[1,1,1,1]T,fi是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率,r3,r4>0为正的常数;是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滑模面, r1,r2>0为滑模面增益;ωie=ωi-Ciωid是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误差,Ci为由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误差四元数qie生成的旋转矩阵,qid是期望的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单位四元数,ωid是期望的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表示四元数乘法,qiev=[qie1,qie2,qie3]T;
γ1,γ2,γ3>0表示三个正的常数,是用来近似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系统中非线性项和扰动的RBF神经网络,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RBF神经网络权值矩阵的第k行,Θiatt是以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误差四元数,误差角速度和期望角速度等飞行器状态变量为输入的高斯核函数向量,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状态变量包括角速度、误差四元数、误差角速度和期望角速度,Θiattk是Θiatt中的第k个元素;是对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故障信息的估计,δ是一个正的常数;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针对含有多个四旋翼飞行器的编队控制系统,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外部干扰考虑在内,研究了其编队容错控制问题;
(2)利用编队的误差信息设计了一个四旋翼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器,使用神经网络补偿故障带来的损失,并且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编队控制器的稳定性,鲁棒性以及容错性能;
(3)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设计了四旋翼内环的姿态容错控制器,有效提高了姿态容错控制的效果,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再出现执行器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以跟踪期望的姿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控制结构;
图2是编队系统的无向通讯拓扑图;
图3是内环姿态控制器的跟踪误差(以第1个四旋翼飞行器为例);
图4-6分别是三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误差曲线,即ep1,ep2,ep3的曲线;
图7是三个四旋翼飞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三维飞行轨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包括如下步骤:
本发明考虑了具有领导-跟随架构的四旋翼飞行器的编队控制方式,由一个虚拟的领导节点和n个跟随者节点组成。这里的领导节点是编队飞行的期望轨迹信号,领导节点虚拟的,实际上不存在的,而跟随者节点代表编队飞行中的四旋翼飞行器。每个跟随者节点的下标记为i∈N={1,2,3,…,n},即编队系统中的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下标记为i。这里用来表示n个跟随者节点之间的通讯拓扑,其中N和分别代表所有跟随者节点的集合和边集合。定义为图的邻接矩阵,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aij满足如下要求:如果第个i跟随者节点和第j个跟随者节点之间可以进行通讯,即(vi,vj)∈ε,则aij=aji>0;否则,aij=aji=0,对于所有的i∈N有aii=0。在这里定义图的度矩阵为D=diag{d1,d2,…,dn},其中图的拉普拉斯矩阵定义矩阵其中bi∈{0,1},当bi=1时代表第i个飞行器可以接收到期望轨迹的信息,即可以和领导者节点通信。否则bi为0。对于一个编队控制问题,设计编队系统的通信图往往是连通的,即矩阵是正定的。
第二步:将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解耦成内环姿态子系统和外环位置子系统。其中,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为:
公式(1)的前三个方程描述了编队系统中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姿态、位置与升力之间的关系,其中φi,θi,ψi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滚转,俯仰,偏航这三个姿态角;xi,yi,zi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x,y,z轴坐标;dxi,dyi,dzi,dτi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x,y,z轴坐标,姿态受到的扰动;Ti、mi和ki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升力、质量和阻尼系数,g表示重力加速度。
公式(1)的后两个方程描述的转矩和飞行器的姿态之间的关系,其中Ji∈R3×3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惯性矩阵,τi∈R3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转矩控制量,ωi∈R3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矢量,qi=[qi0,qi1,qi2,qi3]T∈R4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四元数,且qi中的元素满足qi0 2+qi1 2+qi2 2+qi3 2=1;E(qi)∈R4×3是一个由qi生成的矩阵,它的具体形式为:
由四元数和姿态角的相关理论,单位四元数和姿态角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了单位四元数就相当于知道飞行器的当前的姿态。单位四元数和欧拉角的具体转换关系式如下:
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升力Ti以及转矩τi是由该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旋翼产生的,具体关系式如下所示:
其中fi1,fi2,fi3,fi4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4个执行器产生的升力,ρi=diag{ρi1,ρi2,ρi3,ρi4},ρi1,ρi2,ρi3,ρi4∈(ρm,1]表示四旋翼飞行器的四个执行器受到的部分失效故障,ρm表示故障的下界,li和ci是和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结构有关的常数。
由公式(1)的前三个方程,针对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定义如下所示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
其中φid,θid,ψid是为了实现虚拟控制律而期望的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姿态角,
Tid=fi1+fi2+fi3+fi4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无故障发生时的升力,期望的姿态角和期望的升力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ψid是一个冗余变量,为了方便起见,令ψid=0。按照上述分析,只要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位置信息设计出虚拟控制律ux,uy,uz,就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四旋翼飞行器期望的姿态,于是将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耦成位置子系统和姿态子系统。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的设计会在后续进行说明。
第三步:根据四旋翼编队飞行系统的邻接误差信息,设计具有神经网络补偿机制的外环位置子系统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uix,uiy,uiz。
由于四旋翼产生的升力一定是正的,当出现执行器故障时,有ρm(fi1+fi2+fi3+fi4)≤Ti=(ρi1fi1+ρi2fi2+ρi3fi3+ρi4fi4)≤(fi1+fi2+fi3+fi4)。因此存在一个未知但是与时间有关的有界函数ρip(t)∈[ρm,1],使得Ti=(ρi1fi1+ρi2fi2+ρi3fi3+ρi4fi4)=ρip(t)(fi1+fi2+fi3+fi4)=ρip(t)Tid。后文的公式中ρip(t)简写为ρip。
结合公式(1)和公式(3),可以得到如下的外环位置子系统:
记pi=[xi,yi,zi]T来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速度,记Δi=[Δix,Δiy,Δiz,]T矢量的三个分量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相对于领导节点的期望编队飞行形状,分别表示在三维空间中的编队飞行的期望轨迹信号、期望速度和期望加速度,xd,yd,zd分别表示期望的x,y,z轴位置,vxd,vyd,vzd分别表示期望的四旋翼飞行器x,y,z轴速度,axd,ayd,azd分别表示期望的四旋翼飞行器x,y,z轴的加速度信号。四旋翼编队控制系统控制目标可以为不难看出,这x,y,z轴三个位置通道的数学模型是几乎一样的。
针对系统中的扰动以及故障带来的损失,使用RBF神经网络对故障损失和扰动进行近似。RBF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任意连续函数的近似。对于任意的非线性函数Ξ,有Ξ=W*Θ(η)+ε,其中W*∈Rm×p表示神经网络的最优权值矩阵,Θ(η)∈Rp×1是关于输入向量η∈Rq×1的高斯核函数组成的向量(即向量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高斯核函数),ε∈Rm×1表示神经网络的近似误差。高斯核函数向量的第k个元素为其中μk表示第k个神经网络节点的均值,σk表示第k个神经网络节点的方差。
本专利使用RBF神经网络对故障损失和扰动进行近似,定义:
使用神经网络对变量Ξx,Ξy,Ξz进行近似,则有:
其中Θx,Θy,Θz是x,y,z轴以控制输入和ζx,ζy,ζz为输入的高斯核函数向量。
编队系统的邻接误差信息定义为:
其中:
其中κ为一个正的常数。
利用图论的相关理论,不难得到:
则公式(5)的第三个方程可以写为:
对于无向图通信的编队飞行控制系统,如果选择如下的控制规律和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律,则可以保证控制目标实现:
为了说明系统在控制律(9)下的稳定性,定义如下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通过使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可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步: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1),设计容错姿态跟踪控制器,使得在执行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飞行器的姿态仍然可以跟踪期望的姿态。
由于接下来设计的容错姿态控制对于编队系统中的任意一个飞行器都是相同的,下标i表示飞行器的编号,为了跟踪第二步得到的期望姿态φid,ψid,θid,首先定义期望的单位四元数qid=[qid0,qid1,qid2,qid3]T,定义误差四元数为其中表示四元数乘法,qid *=[qid0,-qid1,-qid2,-qid3]T代表qid的共轭。定义角速度误差为ωie=ωi-Ciωid其中Ci为由误差四元数qie生成的旋转矩阵,ωid为飞行器期望的角速度。由此结合公式(1),可以得到如下的误差模型:
其中转矩可以表示为:
公式(11)可以重写为:
其中r3,r4>0为正的常数,γ1,γ2,γ3>0为三个正的常数,是用来近似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系统中非线性项和扰动的RBF神经网络,表示神经网络权值矩阵的第k行,Θiatt是以角速度、误差四元数、误差角速度和期望角速度等飞行器状态变量为输入的高斯核函数向量,是对故障信息的估计,是对神经网络近似误差的估计,且这两个估计值在t0时刻的初始值满足 δ是一个正的常数,
将滑模变量si对时间进行求导,得:
为了进一步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定义如下所示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通过使用李亚普欧诺夫稳定性理论,可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滑模控制带来的抖振问题,常试用饱和函数来代替切换函数,本专利使用如下的sigmod函数来代替符号函数sign(a)。
下面结合附图和仿真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将使用四旋翼飞行器平台对本发明的理论结果进行验证,主要通过MATLAB的Simulink对四旋翼飞行器编队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数值仿真。
对于每个四旋翼飞行器,位置子系统中的时间常数远远大于姿态子系统的时间常数。因此可以将四旋翼控制系统按照步骤一解耦为内环控制系统和外环控制系统,其控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选取四旋翼飞行器的编队通信拓扑结构为:a12=a21=a23=a32=b1=1,整个四旋翼编队的通信拓扑结构情况如图2所示。
本次仿真实验考虑三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容错编队情况,考虑四旋翼飞行器的质量为1.4kg,重力加速度取g=9.8m/s2,空气阻尼系数为kx=ky=kz=0.001,惯性张量矩阵为i∈{1,2,3},结构参数为li=0.2,ci=0.1,i∈{1,2,3}.假设四旋翼飞行器的编队期望轨迹为pd=[5sin(0.2t),5cos(0.2t),0.5t]T,期望的编队图形为:
选取四旋翼飞行器外环位置子系统的控制器参数为κ=4,α=0.5,γ=2,选取四旋翼飞行器内环姿态子系统的控制器参数为k1=100,k2=5,k3=3,k4=25,自适应学习率γ1=0.5,γ2=0.1,γ3=0.5,为考虑三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初始时刻的角速度矢量全为0,飞行器初始时刻的姿态角对应的单位四元数为[0.5,0.5,0.5,0.5]T,飞行器在初始时刻的位置分别为:p1=p2=p3=[0,0,0]T.
仿真实例:
并且考虑第1个飞行器在编队过程中出现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第2个和第3个飞行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故障出现,第1个飞行器执行器故障出现的时间和大小如下:
为验证本发明的容错控制效果,使用MATLAB的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如下所示:
图3显示了内环子系统对期望姿态的跟踪效果,由于外环给出的期望姿态角是变化的,故存在一定的跟踪误差。由图三可以看出,跟踪误差很小,且收敛速度较快。在出现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较好的控制性能。
从图4,5,6可以看出,即使在第一架四旋翼飞行器出现执行器部分失效故障的情况下,系统的编队误差仍然可以随着时间收敛到一个很小的邻域之内,达到了期望的控制要求。
图7显示三架四旋翼飞行器的实际飞行轨迹和期望的飞行轨迹。可以看出,这三架四旋翼飞行器确实按照期望的轨迹和编队图形飞行。
从理论分析和所列出的仿真图形不难得出结论,本专利提出的容错控制方案可以保证四旋翼飞行器在发生执行器故障时,整个四旋翼编队系统仍能跟踪期望的飞行轨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凡未涉到的说明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可参考公知技术加以实施。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四旋翼容错编队控制方法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所述四旋翼编队具有领导-跟随架构,由一个虚拟的领导节点和n个跟随者节点组成,跟随者节点即为四旋翼编队中的四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构建四旋翼编队飞行系统的连接图并以无向图的形式表示,得出四旋翼编队控制系统的拉普拉斯矩阵和领导跟随连通矩阵;
第二步:将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解耦成内环姿态子系统和外环位置子系统;
第三步:根据四旋翼编队飞行系统的邻接误差信息,设计具有神经网络补偿机制的外环位置子系统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
第四步:根据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设计容错姿态跟踪控制器,使得在执行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四旋翼飞行器的姿态仍然跟踪期望的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ij满足如下要求:如果第i个跟随者节点和第j个跟随者节点之间能够进行通讯,则aij=aji>0,否则,aij=aji=0;同时aii=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具有神经网络补偿机制的外环子系统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为:
其中,1n∈Rn=[1,1,…,1]T,K=diag{k1,k2,…,kn},ux,uy,uz是x,y,z轴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uix,uiy,uiz是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x,y,z轴的容错编队虚拟控制律,axd,ayd,azd分别表示期望的四旋翼飞行器x,y,z轴的加速度信号,κ为一个正的常数;evx=[evx1,evx2,…,evxn]T,evy=[evy1,evy2,…,evyn]T,evz=[evz1,evz2,…,evzn]T,vxd,vyd,vzd分别表示期望的四旋翼飞行器x,y,z轴速度;vx,vy,vz分别表示四旋翼飞行器x,y,z轴速度;ζx=[ζ1x,ζ2x,…,ζnx]T,ζy=[ζ1y,ζ2y,…,ζny]T,ζz=[ζ1z,ζ2z,…,ζnz]T,epxi=(xi-xd-Δix),epxj=(xj-xd-Δjx),epyi=(yi-yd-Δiy),epyj=(yj-yd-Δjy),epzi=(zi-zd-Δiz),epzj=(zj-zd-Δjz),xj、yj和zj分别表示第j个四旋翼飞行器的x、y和z轴坐标,Δix,Δiy,Δiz分别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在x,y,z轴相对于领导节点的期望编队飞行形状,Δjx,Δjy,Δjz分别表示第j个四旋翼飞行器在x,y,z轴相对于领导节点的期望编队飞行形状;Ξx=[Ξx1,Ξx2,…,Ξxn]T,Ξy=[Ξy1,Ξy2,…,Ξyn]T,Ξz=[Ξz1,Ξz2,…,Ξzn]T,Ξxi=(ρip-1)uix+dxi,Ξyi=(ρip-1)uiy+dyi,Ξzi=(ρip-1)uiz+dzi-(1-ρip)g,ρip是使得Ti=(ρi1fi1+ρi2fi2+ρi3fi3+ρi4fi4)=ρip(fi1+fi2+fi3+fi4)=ρipTid成立的与时间t有关的有界函数,ρip∈[ρm,1];表示对神经网络权值矩阵的近似估计,分别表示的第i行,Θx,Θy,Θz是x,y,z轴以控制输入和ζx,ζy,ζz为输入的高斯核函数向量,α>0,γ>0为正的常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容错姿态跟踪控制器的控制率为:
其中,14=[1,1,1,1]T,fi是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率,r3,r4>0为正的常数;是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滑模面,r1,r2>0为滑模面增益;ωie=ωi-Ciωid是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误差,Ci为由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误差四元数qie生成的旋转矩阵, 是期望的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单位四元数,ωid是期望的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表示四元数乘法,qiev=[qie1,qie2,qie3]T;γ1,γ2,γ3>0表示三个正的常数,是用来近似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系统中非线性项和扰动的RBF神经网络,表示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RBF神经网络权值矩阵的第k行,Θiatt是以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角速度,误差四元数,误差角速度和期望角速度等飞行器状态变量为输入的高斯核函数向量,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状态变量包括角速度、误差四元数、误差角速度和期望角速度,Θiattk是Θiatt中的第k个元素;是对第i个四旋翼飞行器的故障信息的估计,δ是一个正的常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8305.9A CN111948944B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8305.9A CN111948944B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8944A true CN111948944A (zh) | 2020-11-17 |
CN111948944B CN111948944B (zh) | 2022-04-15 |
Family
ID=7333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8305.9A Active CN111948944B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48944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58636A (zh) * | 2020-12-10 | 2021-03-26 | 西北工业大学 | 使用有向通讯拓扑结构的无人飞行器有限时间编队方法 |
CN112650303A (zh) * | 2021-01-20 | 2021-04-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技术的无人机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CN112925346A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人在回路的高层消防多无人机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3220021A (zh) * | 2021-05-06 | 2021-08-06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虚拟领导者的飞行编队协同自适应跟踪控制方法 |
CN113342033A (zh) * | 2021-05-26 | 2021-09-0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固定时间技术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同步容错控制方法 |
CN113721656A (zh) * | 2020-12-08 | 2021-11-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导弹时变编队三维协同飞行控制方法 |
CN113961010A (zh) * | 2021-08-26 | 2022-01-21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基于抗饱和有限时间自适应神经网络容错技术的四旋翼植保无人机跟踪控制方法 |
CN113985732A (zh) * | 2021-10-11 | 2022-01-28 | 广州大学 | 针对飞行器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4326781A (zh) * | 2020-12-08 | 2022-04-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完全分布式导弹编队协同自适应容错补偿控制器 |
CN114545979A (zh) * | 2022-03-16 | 2022-05-27 | 哈尔滨逐宇航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行器智能滑模编队控制方法 |
CN116661300A (zh) * | 2023-04-07 | 2023-08-2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通用非线性多智能体分层自适应容错协同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49640A (zh) * | 2014-06-27 | 2014-09-17 | 金陵科技学院 | 基于神经网络观测器的无人飞行器姿态鲁棒容错控制方法 |
KR101706367B1 (ko) * | 2015-11-27 | 2017-02-14 |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과소작동기를 갖는 자율무인 이동체의 신경회로망 기반 결함포용 컨트롤 방법 |
CN106843254A (zh) * | 2017-03-08 | 2017-06-13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一种实时主动重构容错控制方法 |
CN107065539A (zh) * | 2017-03-14 | 2017-08-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飞翼布局飞行器的操纵面故障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
CN108803317A (zh) * | 2018-05-08 | 2018-11-13 | 天津大学 | 自适应多变量四旋翼无人机有限时间容错控制方法 |
CN108828949A (zh) * | 2018-07-20 | 2018-11-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分布式最优协同容错控制方法 |
CN109188910A (zh) * | 2018-09-28 | 2019-01-11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刚性飞行器的自适应神经网络容错跟踪控制方法 |
CN109343369A (zh) * | 2018-11-19 | 2019-02-15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四旋翼容错控制器设计方法 |
CN110058519A (zh) * | 2019-04-02 | 2019-07-2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快速自适应技术的主动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10788305.9A patent/CN1119489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49640A (zh) * | 2014-06-27 | 2014-09-17 | 金陵科技学院 | 基于神经网络观测器的无人飞行器姿态鲁棒容错控制方法 |
KR101706367B1 (ko) * | 2015-11-27 | 2017-02-14 | 공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과소작동기를 갖는 자율무인 이동체의 신경회로망 기반 결함포용 컨트롤 방법 |
CN106843254A (zh) * | 2017-03-08 | 2017-06-13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一种实时主动重构容错控制方法 |
CN107065539A (zh) * | 2017-03-14 | 2017-08-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飞翼布局飞行器的操纵面故障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
CN108803317A (zh) * | 2018-05-08 | 2018-11-13 | 天津大学 | 自适应多变量四旋翼无人机有限时间容错控制方法 |
CN108828949A (zh) * | 2018-07-20 | 2018-11-1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自适应动态规划的分布式最优协同容错控制方法 |
CN109188910A (zh) * | 2018-09-28 | 2019-01-11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刚性飞行器的自适应神经网络容错跟踪控制方法 |
CN109343369A (zh) * | 2018-11-19 | 2019-02-15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四旋翼容错控制器设计方法 |
CN110058519A (zh) * | 2019-04-02 | 2019-07-2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快速自适应技术的主动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朱平: "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神经网络容错控制", 《飞行力学》 *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1656A (zh) * | 2020-12-08 | 2021-11-3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导弹时变编队三维协同飞行控制方法 |
CN114326781B (zh) * | 2020-12-08 | 2024-03-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完全分布式导弹编队协同自适应容错补偿控制器 |
CN113721656B (zh) * | 2020-12-08 | 2024-03-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导弹时变编队三维协同飞行控制方法 |
CN114326781A (zh) * | 2020-12-08 | 2022-04-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完全分布式导弹编队协同自适应容错补偿控制器 |
CN112558636A (zh) * | 2020-12-10 | 2021-03-26 | 西北工业大学 | 使用有向通讯拓扑结构的无人飞行器有限时间编队方法 |
CN112650303A (zh) * | 2021-01-20 | 2021-04-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技术的无人机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CN112925346A (zh) * | 2021-01-28 | 2021-06-08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人在回路的高层消防多无人机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3220021B (zh) * | 2021-05-06 | 2022-08-09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虚拟领导者的飞行编队协同自适应跟踪控制方法 |
CN113220021A (zh) * | 2021-05-06 | 2021-08-06 | 西北工业大学 | 基于虚拟领导者的飞行编队协同自适应跟踪控制方法 |
CN113342033A (zh) * | 2021-05-26 | 2021-09-0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固定时间技术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同步容错控制方法 |
CN113342033B (zh) * | 2021-05-26 | 2022-10-0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固定时间技术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同步容错控制方法 |
CN113961010B (zh) * | 2021-08-26 | 2023-07-18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四旋翼植保无人机跟踪控制方法 |
CN113961010A (zh) * | 2021-08-26 | 2022-01-21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基于抗饱和有限时间自适应神经网络容错技术的四旋翼植保无人机跟踪控制方法 |
CN113985732B (zh) * | 2021-10-11 | 2023-06-20 | 广州大学 | 针对飞行器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985732A (zh) * | 2021-10-11 | 2022-01-28 | 广州大学 | 针对飞行器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4545979A (zh) * | 2022-03-16 | 2022-05-27 | 哈尔滨逐宇航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行器智能滑模编队控制方法 |
CN114545979B (zh) * | 2022-03-16 | 2022-10-25 | 哈尔滨逐宇航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行器智能滑模编队控制方法 |
CN116661300A (zh) * | 2023-04-07 | 2023-08-2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通用非线性多智能体分层自适应容错协同控制方法 |
CN116661300B (zh) * | 2023-04-07 | 2024-03-2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通用非线性多智能体分层自适应容错协同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8944B (zh) | 2022-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48944B (zh) | 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四旋翼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
CN110262557B (zh) | 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四旋翼编队有限时间容错控制方法 | |
CN110058519B (zh) | 一种基于快速自适应技术的主动编队容错控制方法 | |
Ranjbaran et al. | Fault recovery of an under-actuated quadrotor aerial vehicle | |
CN109991991B (zh) | 一种无人直升机鲁棒容错跟踪方法 | |
Bošković et al. | Failure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in flight control | |
CN109947134A (zh) | 基于多无人机分布式控制的四旋翼无人机编队容错方法 | |
CN112904723B (zh) | 非匹配干扰下的空地固定时间协同容错编队控制方法 | |
Cheng et al. | Robust finite-time cooperative formation control of UGV-UAV with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actuator faults | |
Zou et al. | Adaptive fault-tolerant distributed formation control of clust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UAVs | |
Cheng et al. | Fixed-time formation tracking for heterogeneous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actuator faults and directed topologies | |
Cong et al. | Formation control for multiquadrotor aircraft: Connectivity preserving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 |
CN115639830B (zh) | 一种空地智能体协同编队控制系统及其编队控制方法 | |
CN112631335A (zh) |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多四旋翼无人机固定事件编队方法 | |
CN115793453A (zh) | 融合ai深度学习的旋翼飞行器轨迹跟踪自适应控制方法 | |
CN111781942A (zh) | 一种基于自构造模糊神经网络的容错飞行控制方法 | |
CN111273688A (zh) | 基于事件触发的四旋翼无人机一致性编队控制方法 | |
Liu et al. | Adaptive fault‐tolerant formation control for quadrotors with actuator faults | |
Ortiz-Torres et al. | An actuator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 design for plana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odelled as a qLPV system | |
Xingguang et al. | Time-varying fault-tolerant formation tracking based cooperative control and guidance for multiple cruise missile systems under actuator failures and directed topologies | |
CN116483124A (zh) | 一种无线速度测量抗干扰的四旋翼无人机编队控制方法 | |
CN111806728B (zh) | 具有执行器饱和的航天器多智能体姿态同步容错控制方法 | |
CN117826813A (zh) | 一种全驱异构多智能体系统指定性能容错控制方法 | |
CN117193375A (zh) | 四旋翼无人机仿射编队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7055593A (zh) | 一种旋翼无人机避障滑模容错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