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690B -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690B
CN111918690B CN201980021632.7A CN201980021632A CN111918690B CN 111918690 B CN111918690 B CN 111918690B CN 201980021632 A CN201980021632 A CN 201980021632A CN 111918690 B CN111918690 B CN 111918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lumen
catheter
inner shaft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16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8690A (zh
Inventor
长谷由希子
加藤修
兼子誉生
久保和也
小岛良太郎
片冈真依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1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8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4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using additional gas becoming plas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1Multiple separate lum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94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rossing total occlusions, i.e. piercing
    • A61B2017/22095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rossing total occlusions, i.e. piercing accessing a blood vessel true lumen from the sub-intimal sp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059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8/0007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A61B2018/00077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 i.e.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214Expandable means emitting energy, e.g. by elements carried there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273Anchoring means for temporary attachment of a device to tissue
    • A61B2018/00279Anchoring means for temporary attachment of a device to tissue deployable
    • A61B2018/00285Ball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61B2018/00583Coblation, i.e. ablation using a cold plas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98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combined with or comprising means for visual or photographic inspections inside the body, e.g.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67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using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on a single pro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94Tunnell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97Tunnelling catheters for creating an artificial passage within the body, e.g. in order to go around occlu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08Guide wires having a ballo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27Meas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导管具备:在内侧具有第一管腔的轴;配置于轴的前端部的能够在径向上扩缩的扩缩部;以及使扩缩部扩缩的工作部。扩缩部具有:固定于轴的固定部;能够在轴的外周面沿轴的长轴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以及连接固定部和滑动部并沿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悬架部。在滑动部借助于工作部向固定部的方向滑动时,悬架部在轴的径向上扩张。

Description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
背景技术
如慢性完全闭塞(CTO:Chronic Total Occlusion)那样,存在血管内被闭塞物闭塞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为了CTO开通(再疎通),而使导丝从假腔再次进入真腔的内膜下接近。在此,假腔是指由导丝形成的真腔以外的全部的隔离腔。另外,在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在能够用于这种内膜下接近的导管以及导管组件中,具备用于在假腔内固定导管的气囊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644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030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118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61826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假腔例如是内膜组织层与外膜组织层之间那样的血管组织部分地剥离而形成的隔离腔,因此与真腔比较,为偏平的横截面形状。另一方面,气囊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状。因此,在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以下课题:有使气囊在假腔内扩张而扩大假腔的担忧。
此外,这种课题不限于CTO的开通,在假腔内固定导管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另外,这种课题不限于血管系统,在淋巴系统、胆道系统、泌尿系统、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分泌腺以及生殖器官之类的插入到生物体管腔内的设备普遍存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其能够利用与以往不同的方法进行假腔内的固定;以及能进行利用插通于管腔内的成像传感器的观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导管。该导管具备:在内侧具有第一管腔的轴;配置于上述轴的前端部的能够在径向上扩缩的扩缩部;以及使上述扩缩部扩缩的工作部,上述扩缩部具有:固定于上述轴的固定部;能够在上述轴的外周面沿上述轴的长轴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以及连接上述固定部和上述滑动部并沿上述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悬架部,在上述滑动部借助于上述工作部向上述固定部的方向滑动时,上述悬架部在上述轴的径向上扩张。
根据该结构,在滑动部借助于工作部向固定部的方向滑动时,悬架部向轴的径向扩张,从而能够在假腔内固定导管。另外,悬架部连接固定于轴的固定部和能够在轴的外周面滑动的滑动部,并具有在轴的长轴方向延伸的形状,因此使与现有的结构(能够扩缩的管状的气囊)不同的结构。其结果,根据本结构,能够提供利用于以往不同的方法能够实现假腔内的固定的导管。
(2)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悬架部包括:在上述长轴方向上位于前端侧的前端部分;位于基端侧的基端部分;以及位于上述前端部分与上述基端部分之间的中央部分,上述中央部分的刚性与上述前端部分以及上述基端部分的刚性相对不同。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中,中央部分的刚性与位于中央部分的两端侧的前端部分以及基端部分的刚性相对不同,因此与刚性没有差异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悬架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面积变大。因此,能够降低因悬架部的扩张而使假腔(隔离腔)扩大的担忧,并且能够抑制导管在周向上旋转操作时的、悬架部造成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另外,由于伴随接触部分的面积变大,能够使与生物体组织壁面的摩擦阻力变大,因此能够增强导管的相对于向长度方向的移动操作、以及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换言之,能够增加导管的固定力。
(3)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就上述悬架部而言,上述中央部分的厚度与上述前端部分以及上述基端部分的厚度相对不同。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通过将中央部分的厚度与前端部分以及基端部分的厚度设为相对不同的厚度,从而能够使双方为不同的刚性。另外,通过由厚度(壁厚)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增强针对向周向的旋转操作时产生的扭转的抵抗力。
(4)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悬架部在上述中央部分、或者上述前端部分以及上述基端部分形成有孔。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通过在中央部分与前端部分以及基端部分的一方形成孔,从而能够使双方为不同的刚性。另外,通过由孔的有无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增强针对向周向的旋转操作时产生的扭转的抵抗力。
(5)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就上述悬架部而言,上述中央部分的宽度与上述前端部分以及上述基端部分的宽度相对不同。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通过将中央部分的宽度与前端部分以及基端部分的宽度设为相对不同的宽度,从而能够使双方为不同的刚性。另外,通过由宽度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使悬架部成为容易进行激光加工的构造。
(6)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悬架部在上述长轴方向上的上述前端部分与上述基端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在上述长轴方向上的上述中央部分的长度比上述前端部分的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在长轴方向上的前端部分与基端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中央部分的长度比前端部分的长度长,因此能够使悬架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面积更大,能够进一步增加导管的固定力。其结果,例如,在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的成像传感器、以及用于贯通生物体组织的贯通用导丝等的需要后备力的医疗设备插入导管内来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假腔内固定导管,能够抑制导管的偏移。
(7)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悬架部在扩张时,上述中央部分与上述前端部分的边界、和上述中央部分与上述基端部分的边界分别屈曲,上述中央部分通过与上述长轴方向大致平行地从上述轴的外周面离开从而扩展成大致梯形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扩张时的悬架部的形状成为中央部分与前端部分的边界、和中央部分与基端部分的边界分别屈曲而成的大致梯形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因悬架部的扩张而扩大假腔的担忧,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悬架部造成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另外,能够进一步增强导管的相对于向长度方向的移动操作、以及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能够进一步增加导管的固定力。
(8)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就上述悬架部而言,上述悬架部的横截面形状是使矩形形状弯曲成朝向上述轴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的横截面形状是使矩形形状弯曲成朝向轴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因此在沿周向旋转操作导管时,能够抑制凸的前端面在生物体组织上滑动地移动而勾挂,从而能够抑制悬架部造成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
(9)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悬架部包括第一悬架部和第二悬架部,上述第一悬架部和上述第二悬架部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悬架部具备两个悬架部(第一悬架部、第二悬架部),因此能进一步增强导管的相对于向长度方向的移动操作、以及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能够进一步增加导管的固定力。另外,第一悬架部和第二悬架部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且分别在轴的径向上扩张,因此能够使扩张时的悬架部(扩缩部)的形状为适合于具有偏平的横截面形状的假腔的形状的形状。
(10)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在上述轴,在上述第一悬架部与上述第二悬架部在径向上扩张的状态下,在第二假想平面与上述轴的外周面交叉的位置,形成有将上述第一管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上述第二假想平面与包含上述第一悬架部和上述第二悬架部的第一假想平面垂直,且位于上述固定部与上述滑动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在轴,在第二假想平面与轴的外周面交叉的位置形成有将第一管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该第二假想平面与第一假想平面垂直而且位于固定部与滑动部之间。通过使输送导丝的基端侧从该第一开口突出,从而也能够使用导管作为快速交换式的导管,因此能够扩大手术的范围,提高使用便利性。
(11)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轴还具有:第二管腔,其从上述轴的基端部朝向前端侧与上述第一管腔并排配置,在上述轴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一管腔短;以及端面,其形成有将上述第二管腔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
根据该结构,轴还具有与第一管腔并排配置的第二管腔,因此例如能够以在第一管腔插入IVUS作为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的传感器、在第二管腔插入用于贯通生物体组织的贯通用导丝的方式,在一个导管内同时保持多个医疗设备。另外,从轴的基端部向前端侧延伸的第一管腔以及第二管腔中、第二管腔比第一管腔短。因此,通过在较长的一方的第一管腔插入IVUS,在第一管腔的前端部配置IVUS的转换器(向生物体组织发送以及接收超声波部位),从而能够利用IVUS观察插通在较短的一方的第二管腔的医疗设备(例如,输送导丝、贯通用导丝等)的前端部。由此,手术者仅通过、IVUS的二维图像就能够实时地识别生物体管腔内(例如CTO)的状态、和医疗设备(例如,输送导丝、贯通用导丝等)的前端部的位置。即,根据本结构的导管,在传感器的引导下(例如IVUS Guide)下的手术中,不需要以往必需的、在血管内分别操作多个设备的技术、传感器图像和X线图像的三维的再构筑的技术,就能够实现传感器的引导下的手术。并且,根据本结构的导管,仅参照传感器的图像就能够实现手术,因此也能够减少X线图像的获取频度,能够期待伴随X线摄影的手术者以及患者的被辐射量的降低、用于X线摄影的造影剂的使用量的降低。
另外,根据本结构,轴具有形成有将第二管腔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的端面。因此,例如,使输送导丝的基端部从第一开口出到外部,之后,通过使输送导丝的基端部从第二开口向第二管腔内插通,从而能够在轴的前端部固定输送导丝。通过输送导丝的固定,在传感器的图像上,能够使输送导丝总是存在于恒定的方向上,因此手术者通过一边参照传感器的图像、一边以输送导丝为基准使导管向前后方向移动或者旋转,从而能够控制为利用贯通用导丝贯通生物体组织的目标部位相对于导管的位置成为最佳(最佳角度)。另外,在本结构的导管中,为了固定输送导丝,使用传感器用的第一管腔的前端部。换言之,第一管腔在输送导丝和传感器中共用。因此,与设置用于固定输送导丝的另外的管腔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导管细径化,能够容易向生物体管腔内(例如冠状动脉内、CTO内部等)插入。并且,在利用贯通用导丝贯通生物体组织时,在使贯通用导丝插入到第二管腔的状态下,通过使贯通用导丝的前端部从第二开口向外部突出,从而能够得到后备力,并且能够使贯通用导丝的前端部与目标部位相对置。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再开通导管系统。该再开通导管系统具备:上述方案的导管;传感器,其插入于上述第一管腔,在上述第一管腔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以及导丝,其插入于上述第二管腔,从上述第二开口被引导至外部,并且贯通生物体组织。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案实现,例如能够以导管、导管的制造或者使用方法、包括导管和传感器、输送导丝、贯通用导丝等其它设备的导管系统、导管系统的制造或者使用方法等方案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再开通导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简略图。
图2A是导管的前端部的简略侧视图。
图2B是导管的前端部的简略仰视图。
图2C是导管的前端部的简略仰视图。
图2D是说明一体形成扩缩部的方法的图。
图2E是说明一体形成扩缩部和工作部的一部分的方法的图。
图2F是说明一体形成扩缩部和工作部的一部分的其它方法的图。
图3是图1的A-A线的导管的剖面的简略图。
图4是成像传感器的简略图。
图5A是表示向冠状动脉内插入输送导丝的情形的图。
图5B是表示沿输送导丝向冠状动脉内插入了导管的情形的图。
图5C是表示使扩缩部的悬架部扩张的情形的图。
图5D是表示利用贯通用导丝贯穿生物体组织的情形的图。
图6是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扩缩部扩张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8是例示出假腔内的扩缩部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9是例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例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例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其它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例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例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其它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例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例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6是例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例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例示出第十实施方式的扩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简略图。
图20是图19的C-C线的导管的剖面的简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再开通导管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简略图。图2是导管100的前端部的简略图。图3是图1的A-A线的导管100的剖面的简略图。再开通导管系统1例如在利用顺行法治疗CTO(慢性完全闭塞、CTO:Chronic Total Occlusion)的情况下使用。再开通导管系统1具备导管100、成像传感器200、成像控制台300、以及贯通用导丝400,图1表示导管100的简略侧视图。
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包括将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相对比记载为与实际不同的部分。另外,包括夸张地记载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部分。另外,在图1中,将左侧称为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将右侧称为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另外,对于各构成部件,将位于前端侧的端部称为“前端”、将位于基端侧的端部称为“基端”。另外,将前端以及位于前端附近的部分称为“前端部”,将基端以及位于基端附近的部分称为“基端部”。这方面在图2以后的图中也相同。
导管100具有中空的外轴101、中空的第一内轴102、中空的第二内轴103、以及与第一内轴102连续的中空的前端片104。外轴101、第一内轴102、以及第二内轴103为长尺寸,其横截面为大致圆形状。前端片104具有随着朝向前端而外径逐渐变细的锥形ー形状,其横截面为大致圆形状。
在外轴101的外周面的内部,埋设有编织线材而形成的作为加强部件的编织层108(参照图3)。构成编织层108的线材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能够由SUS304等不锈钢、镍钛合金、包含作为X线不透过材料的金、白金、钨的合金等形成。构成编织层108的线材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也能够在外轴101的外周面的内部埋设卷绕线材而形成的中空线圈体(未图示)来代替编织层108。构成中空线圈体的线材与编织层108同样地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能够由SUS304等不锈钢、镍钛合金、包含作为X线不透过材料的金、白金、钨的合金等形成。另外,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在外轴101的外管腔113内插入有第一内轴102以及第二内轴103。另外,在外管腔113内插入有中空的第一金属丝轴117a以及中空的第二金属丝轴117b。第一内轴102、第二内轴103、第一金属丝轴117a、以及第二金属丝轴117b以沿外轴101的长轴方向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另外,外轴101的外管腔113内由密封部件114密封。密封部件114配置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第二内轴103的外周面、第一金属丝轴117a的外周面、以及第二金属丝轴117b的外周面与外轴101的内周面之间。
在第一内轴102的第一内管腔115内插入有成像传感器200(图3中未图示)。以后,将第一内管腔115也简称为“第一管腔115”。在第二内轴103的第二内管腔116插入有贯通用导丝400以及输送用的通常的导丝(后述的输送导丝70)(图3中未图示)。以后,将第二内管腔116也简称为“第二管腔116”。如上所述,形成第一管腔115的第一内轴102与形成第二管腔116的第二内轴103以相互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第一管腔115与第二管腔116并排配置(参照图3)。
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丝轴117a的第一金属丝管腔118a内、以及第二金属丝轴117b的第二金属丝管腔118b内分别插入有后述的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在分别与后述的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接合的状态下,插入到第一金属丝管腔118a内以及第二金属丝管腔118b内。这些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和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作为“工作部13”发挥功能,该“工作部13”使作为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扩缩。
如图1所示,在外轴101的基端安装有调节器105,该调节器105用于进行后述的悬架部111的开闭、以及成像传感器200在第一管腔115内的前进后退。调节器105分别单独地具备能够操作的第一拨盘105a和第二拨盘105b。第一拨盘105a用于悬架部111的开闭,第二拨盘105b用于成像传感器200的前进后退。详细将于后文叙述。
第一内轴102以及第二内轴103从外轴101的前端突出。构成为,第二内轴103的从外轴101的前端突出的部分比第一内轴102的从外轴101的前端突出的部分短。即,第二内轴103内的第二管腔116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内轴102内的第一管腔115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短。另外,第二内轴103的前端朝向第一内轴102倾斜。
在第二内轴103的前端设有与第二内轴103的第二管腔116(参照图3)连通的开口103a。开口103a相当于将第二管腔116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且在外轴101的前端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之间,设有与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参照图3)连通的开口102a。开口102a相当于将第一管腔115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
在第一内轴102的前端接合有前端片104。在前端片104的前端设有开口104a,开口104a与前端片104的内侧的管腔(未图示)以及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连通。在前端片104的内侧的管腔、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以及第二内轴103的第二管腔116插通有输送导丝70(参照图5A)。即,输送导丝70的基端从开口104a进入导管100的内部(前端片104的内侧的管腔以及第一管腔115),从开口102a暂时出到导管100的外部,再从开口103a进入第二内轴103的第二管腔116内,在第二管腔116内穿过,从第二内轴103的基端出到导管100的外部。
此外,在开口103a的基端侧,也能够在外轴101的外周面设置贯穿第二内轴103且与第二管腔116连通的第三开口(未图示)。该情况下,输送导丝70的基端能够从第三开口出到导管100的外部。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设置其他开口(未图示)来代替开口102a。具体而言,也可以在第一内轴102的径向,在与开口102a对置的位置、即第二内轴103的相反侧设置其它开口。该情况下,输送导丝70的基端也可以从开口104a进入,在前端片104的内侧的管腔以及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穿过,从其它开口出来。
外轴101、第一金属丝轴117a(参照图3)、第二金属丝轴117b(参照图3)、密封部件114(参照图3)、第一内轴102、第二内轴103、以及前端片104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例如能够由聚乙烯、聚丙烯、乙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乳胶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硅橡胶、乳胶橡胶等形成。外轴101、第一金属丝轴117a、第二金属丝轴117b、密封部件114、第一内轴102、第二内轴103、以及前端片104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材料形成。
在第一内轴102中从外轴101的前端突出的部分、即位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至外轴101的前端的部分的第一管腔115内,配置有后述的成像传感器200的转换器201以及驱动电缆202。转换器201经由第一内轴102向生物体组织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其反射声。成像控制台300基于转换器201的发送声与接收声之差来获得生物体组织的图像。因此,位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至外轴101的前端的部分与第一内轴102中的位于外轴101的内部的部分相比,优选由与生物体组织的声阻抗之差较小的树脂、例如聚乙烯形成。也可以将位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至外轴101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其外周壁的厚度比第一内轴102中的位于外轴101的内部的部分的外周壁的厚度薄。
前端片104配置在导管100的前端,优选由比外轴101、第一内轴102以及第二内轴103更具柔软性的树脂、例如聚氨酯弹性体形成,以免在体腔内损伤生物体组织。前端片104与第一内轴102的接合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实现,例如能够采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绝缘性的粘接剂的接合。
图2A是导管100的前端部的简略侧视图,图2B以及图2C是导管100的前端部的简略仰视图。如图2A所示,在导管100的前端部,在从外轴101露出的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安装有由固定部109、滑动部110、悬架部111构成的“扩缩部12”。图2B表示悬架部111闭合的状态(扩缩部12的收缩状态)、图2C表示悬架部111打开的状态(扩缩部12的扩张状态)。
固定部109为环状,通过接合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从而固定于第一内轴102。此外,固定部109也可以接合于前端片104的基端、或者也可以接合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以及前端片104的基端这双方。固定部109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的接合、固定部109与前端片104的基端的接合、或者固定部109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以及前端片104的基端的接合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实现,例如,能够采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绝缘性的粘接剂的接合。此外,固定部109也可以配置在比第一内轴102的前端更靠基端侧。滑动部110为环状,从固定部109分离地配置在固定部109的基端侧,安装成能够沿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上滑动。
在固定部109与滑动部110之间设有悬架部111。本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具备第一悬架部111a和第二悬架部111b(图1中未图示出第二悬架部111b)。第一悬架部111a的前端以及后端分别接合于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同样,第二悬架部111b的前端以及后端分别接合于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分别连接固定部109与滑动部110,并沿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延伸。
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在第一内轴102的径向上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如图2B以及图2C所示那样配置成存在于假想平面α上。如图2A所示,第一内轴102以及第二内轴103配置成第一内轴102的长轴以及第二内轴103的长轴存在于假想平面β上。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优选配置成假想平面α与假想平面β大致垂直。此外,将包含第一悬架部111a和第二悬架部111b的假想平面α也称为“第一假想平面”。
另外,在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扩张的状态(图2C)下,作为第一开口的开口102a形成于假想平面X与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交叉的位置,该假想平面X与包含第一悬架部111a和第二悬架部111b的假想平面α垂直且位于固定部109与滑动部110之间。这样一来,在沿输送导丝70推进导管100进行相对于目标部位的定位时,能够将由成像传感器200获取的输送导丝70的图像作为路标来发挥功能。另外,开口102a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在与第二内轴103以及开口103a相同的一侧,设于它们的延伸线上。这样一来,能够将从开口102a突出的输送导丝70的基端从开口103a容易地插入到第二管腔116。此外,将与假想平面α垂直并位于固定部109与滑动部110之间的假想平面X也称为“第二假想平面”。
如图2B所示,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在闭合的状态下,在固定部109与滑动部110之间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与第一内轴102大致平行地延伸。在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闭合的状态下,滑动部110尽可能设置在基端侧即靠近开口103a的位置。滑动部110的基端也可以设置成位于开口103a的前端位置。这样,能够使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更长,例如,能够更加减轻假腔内的导管100的偏移。另外,如图2C所示,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通过滑动部110朝向第一内轴102的前端移动来向第一内轴102的径向外侧扩张,成为打开的状态。滑动部110配置成,在悬架部111打开的状态以及闭合的状态的任意状态下,都位于比开口102a更靠基端侧。
能够将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的横截面形状设为长方形形状。这样,例如,与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形状、圆形状的情况比较,向径向外侧的扩张变得容易。
悬架部111、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由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由SUS304等不锈钢、镍钛合金、包含作为X线不透过材料的金、白金、钨的合金等形成。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由聚乙烯、聚丙烯、乙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乳胶橡胶、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硅橡胶、乳胶橡胶等形成。悬架部111、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在悬架部111由具有形状记忆性的镍钛合金形成的情况下,优选使镍钛合金预先记忆悬架部111闭合的状态。这样,能够使悬架部111从打开的状态比较容易地移动至闭合的状态。
悬架部111与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的接合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实现。在悬架部111和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在悬架部111由金属材料形成、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或者悬架部111由树脂材料形成、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采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接合。在悬架部111和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采用激光焊接、使用了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的钎焊的接合。
如图2A~图2C所示,在滑动部110接合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图2A中仅记载第一金属丝112a)。具体而言,在滑动部110的基端设有后述的第一金属丝片111c(参照图2E)。第一金属丝112a以沿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与该第一金属丝片111c(参照图2E以及图3)重叠的方式配置并接合。同样,在滑动部110的基端设有后述的第二金属丝片111d(参照图2E)。第二金属丝112b以沿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与该第二金属丝片111d(参照图2E以及图3)重叠的方式配置并接合。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分别在后述的第一金属丝管腔118a以及第二金属丝管腔118b内穿过,延伸至外轴101的中途。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沿第一内轴102的中间部分的外周面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从滑动部110的基端朝向其基端延伸。
第一金属丝112a构成为比第一金属丝片111c长,但两者也可以是相同的长度。同样,第二金属丝112b构成为比第二金属丝片111d长,但两者也可以是相同的长度。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由横截面为大致长方形形状或者圆弧状的薄板部件形成。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由横截面为大致圆形状的圆线材形成。第一金属丝112a形成为,与第一金属丝片111c重叠的部分的外径比不与第一金属丝片111c重叠的部分的外径小。同样,第二金属丝112b形成为,与第二金属丝片111d重叠的部分的外径比不与第二金属丝片111d重叠的部分的外径小。
如图2A所示,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一金属丝片111c配置为与处于闭合的状态的第一悬架部111a大致平行。另外,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一金属丝片111c配置为在滑动部110的周向(换言之,在第一内轴102的周向)上相对于第一悬架部111a向第二内轴103侧偏移。同样,第二金属丝112b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配置为与处于闭合的状态的第二悬架部111b大致平行(图2A中未图示)。另外,第二金属丝112b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在滑动部110的周向(换言之,在第一内轴102的周向)上相对于第二悬架部111b配置在第二内轴103侧(图2A中未图示)。
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分别在外轴101的第一金属丝管腔118a以及第二金属丝管腔118b穿过,并与调节器105的第一拨盘105a(参照图1)连接。通过第一拨盘105a的操作,使滑动部110经由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上向第一内轴102的前端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悬架部111扩张。同时,一边利用后述的成像控制台300观察基于来自后述的成像传感器200的超声波信号的生物体组织的图像,一边使悬架部111以最佳尺寸扩张,因此能够调整悬架部111的扩张的程度,从而能够使血管损伤为最小限度。另外,在悬架部111扩张的状态下,通过第一拨盘105a的其它操作,使滑动部110经由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上朝向第一内轴102的基端移动,由此能够使悬架部111返回闭合的状态。
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由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由铬钼钢、镍铬钼钢、SUS304等不锈钢、镍钛合金等形成。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由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砜、聚酰亚胺、聚醚砜等超级工程塑料形成。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
图2D是说明一体地形成扩缩部12的方法的图。作为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固定部109、以及滑动部110可以独立地形成,但能够一体地形成。在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如图2D所示,通过镂空由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中空管60的侧壁,从而形成固定部109、滑动部110、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在图2D的情况下,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直接接合于滑动部110。
该情况下,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与滑动部110的接合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实现。在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和滑动部110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在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由金属材料形成、滑动部110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或者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由树脂材料形成、滑动部11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采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接合。在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和滑动部11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采用激光焊接、使用了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的钎焊的接合。
图2E是说明一体地形成扩缩部12、工作部13的一部分的方法的图。如图2E所示,镂空由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中空管60的侧壁,除了形成作为扩缩部12的固定部109、滑动部110、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以外,还形成作为工作部13的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第一金属丝片111c与闭合的状态的第一悬架部111a大致平行,而且在滑动部110的周向上形成于从第一悬架部111a向第二内轴103侧(参照图2A)偏移的位置。同样,第二金属丝片111d与闭合的状态的第二悬架部111b大致平行,而且在滑动部110的周向上形成于从第二悬架部111b向第二内轴103侧偏移的位置。
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将第一金属丝112a与第一金属丝片111c配置成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能够接合两者。同样,在将第二金属丝112b与第二金属丝片111d配置成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能够接合两者(参照图3)。此外,在图1~图2C、图3、以及图5A~图5D的导管100中,记载了图2E所示的结构。
图2F是说明一体地形成扩缩部12与工作部13的一部分的其它方法的图。如图2F所示,镂空由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中空管60的侧壁,除了形成作为扩缩部12的固定部109、滑动部110、第一悬架部111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以外,还形成作为工作部13的第一金属丝片120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21。第一金属丝片120由第一弯曲部120a以及与第一弯曲部120a连续的第一直线部120b构成。第一弯曲部120a朝向第二内轴103(参照图2A)弯曲,第一直线部120b与闭合的状态的第一悬架部111a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二金属丝片121由第二弯曲部121a以及与第二弯曲部121a连续的第二直线部121b构成。第二弯曲部121a朝向第二内轴103(参照图2A)弯曲,第二直线部121b与闭合的状态的第二悬架部111b大致平行地延伸。此外,第一弯曲部120a以及第二弯曲部121a也可以形成为直线形状。
该情况下,在将第一金属丝112a与第一金属丝片120的第一直线部120b配置成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接合两者。同样,在将第二金属丝112b与第二金属丝片121的第二直线部121b配置成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接合两者。第一金属丝112a与第一金属丝片111c或者第一金属丝片120的第一直线部120b的接合能够利用任意的方法实现。在第一金属丝112a、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一金属丝片120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在第一金属丝112a由金属材料形成、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一金属丝片120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或者第一金属丝112a由树脂材料形成、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一金属丝片12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采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接合。在第一金属丝112a、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一金属丝片12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采用激光焊接、使用了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的钎焊的接合。对于第二金属丝112b与第二金属丝片111d或者第二金属丝片121的第二直线部121b的接合也相同。
如图3所示,在第一金属丝管腔118a插入与镂空中空管60的侧壁而形成的第一金属丝片111c(参照图2E)接合的第一金属丝112a。在第二金属丝管腔118b插入与镂空中空管60的侧壁而形成的第二金属丝片111d(参照图2E)接合的第二金属丝112b。在利用图2F所示的方法形成扩缩部12和工作部13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在图3的剖面中,配置有第一金属丝片120的第一直线部120b来代替第一金属丝片111c,配置有第二金属丝片121的第二直线部121b来代替第二金属丝片111d。在图1、图2A、图2B、以及图2C中,示出了通过预先固定悬架部111的前端并向前端方向按压悬架部111的基端来使悬架部111扩张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通过预先固定悬架部111的基端并向基端方向拉伸悬架部111的前端来使悬架部111扩张的结构。
图4是成像传感器200的简略图。成像传感器200是长尺寸的医疗设备,由发送以及接收超声波的转换器201、中空驱动电缆202、接合管203构成。在转换器201连接有电线(未图示),该电线在中空驱动电缆202的内侧的管腔以及接合管203的内侧的管腔穿过而与电缆50连接(参照图1),电缆50与成像控制台300连接。
通过成像控制台300的操作,配置在前端的转换器201一边在体腔内以其长轴为中心旋转,一边向径向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从生物体组织反射的超声波。经由上述的电线以及电缆50将接收到的超声波发送至成像控制台300。在再开通导管系统1中,成像传感器200插入到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来使用。成像传感器200在其前端与基端之间接连于调节器105的第二拨盘105b。通过第二拨盘105b的操作能够使配置在成像传感器200的前端的转换器201沿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前后移动。图1所示的成像控制台300控制转换器201的旋转、以及转换器201的超声波的发送以及接收。另外,将从转换器201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变换成图像信号并显示在显示器302。
贯通用导丝400(参照图1以及图2A~图2C)是在前端具备尖状部的长尺寸的医疗设备。尖状部是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成为箭头形状或者楔形状的部分。贯通用导丝400能够通过设于前端的尖状部贯通生物体组织。
图5是表示再开通导管系统1的一个使用例的图。图5A表示将输送导丝70插入到冠状动脉80内的情形。图5B表示在导管100插通输送导丝70并将导管100沿输送导丝70插入到冠状动脉80内的情形。图5C表示使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扩张后的情形。图5D表示利用贯通用导丝400贯通生物体组织的情形。图5A~D分别示出作为生物体管腔的一例的冠状动脉80、产生于冠状动脉80的CTO81、形成于冠状动脉80的内膜或者内膜下的假腔82(由输送导丝70形成的真腔以外的全部的隔离腔)、真腔84、以及存在于假腔82与真腔84之间的纤维性皮膜或者斑块83(以下简单记载为纤维性皮膜83)。此外,纤维性皮膜83有时在CTO病变的表面形成为纤维状。
图5A表示手术者操作的输送导丝70进入冠状动脉80的内膜、或者在内膜下形成假腔82的状态。
如图5B所示,手术者从导管100的前端片104的开口104a将输送导丝70的基端在前端片104的内侧的管腔以及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参照图3)穿过并经由第一内轴102的开口102a插通到第二内轴103的第二管腔116内。并且,沿输送导丝70将导管100运送至假腔82,利用成像传感器200观察CTO病变内以及假腔82内。此时,手术者在成像传感器200的转换器201配置在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内且开口102a的基端侧近前的状态下运送导管100。这是为了通过导管100的移动来使成像传感器200的观察部位移动。手术者一边运送导管100一边利用显示器302确认来自转换器201的冠状动脉80的图像,为了贯通用导丝400的向真腔的穿通而将导管100配置在最佳的位置。
手术者将导管100配置在最佳的位置之后,参照由成像传感器200获取的图像上的输送导丝70的位置,旋转导管100,以使成为目标的真腔以导管100为中心而相对置,作为贯通用导丝400的出口的开口103a存在于真腔侧、而且与真腔相对置。即,输送导丝70作为贯通用导丝400的出口的路标发挥功能。
手术者操作调节器105的第一拨盘105a,使滑动部110经由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向前端方向移动,来使悬架部111扩张(图5B中未图示悬架部111的扩张状态)。悬架部111通过扩张而按压假腔82内的生物体组织,由此固定导管100。手术者一边利用成像传感器200确认悬架部111的扩张位置、程度,一边使悬架部111扩张,以假腔未过度地扩大的程度,在固定导管100的最佳位置固定导管100。
如图5C所示,在利用成像传感器200确认了能够固定导管100的情况下,拔出输送导丝70。在拔出输送导丝70之后,操作调节器105的第二拨盘105b,观察并决定使成像传感器200沿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前后向真腔的穿通的最佳的部位。
如图5D所示,在使悬架部111扩张而固定导管100之后,手术者一边利用显示器302确认来自转换器201的冠状动脉80的图像,一边将贯通用导丝400插入到第二内轴103的第二管腔116,并使其从前端的开口103a突出。接着,一边利用显示器302确认来自转换器201的贯通用导丝400的图像,一边将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引导至上述的穿通的最佳部位。之后,使用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贯通生物体组织,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前端到达真腔84。
利用图5A~图5D所示的方法,能够实现再开通导管系统1的CTO81的开通。此外,图5中说明的方法中,例如也可以省略利用成像传感器200观察生物体管腔内、导丝70及400的工程、使导管100旋转的工程。另外,再开通导管系统1不限于图5中说明的从假腔82向真腔84的接近,在进行从近位侧的真腔84向远位侧的真腔84的贯通CTO的接近时使用。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外轴101、第一内轴102、第二内轴103、第一及第二金属丝轴117a、117b、密封部件114相当于“轴”。从外轴101的前端露出的第二内轴103的前端面(参照图2B)相当于形成有第二开口(开口103a)的“端面”。成像传感器200相当于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的“传感器”,贯通用导丝400相当于贯通“生物体组织的导丝”。
<效果例>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1,在导管100中,在滑动部110通过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工作部13)向固定部109的方向滑动时,悬架部111沿第一内轴102(轴)的径向扩张,从而能够在假腔82内(内膜下)固定导管100(参照图5C)。另外,悬架部111连接固定于第一内轴102的固定部109、和能够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滑动的滑动部110,并具有在第一内轴102的长轴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因此是与现有的结构(能够扩缩的管状的气囊)不同的结构。其结果,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1,能够提供利用与以往不同的方法能够实现假腔内的固定的导管100。
并且,悬架部111具有两个悬架部111(第一悬架部111a、第二悬架部111b),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强相对于导管100的向长度方向的移动操作、以及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阻力,能够进一步增强假腔内的导管100的固定力。另外,如图2B所示,第一悬架部111a与第二悬架部111b配置在相互对置的位置,如图2C所示,分别沿轴的径向扩张。因此,能够将扩张时的悬架部111(扩缩部12)的形状做成适合于具有偏平的横截面形状的假腔82的形状。其结果,与现有的能够扩缩的管状的气囊的扩张时比较,扩缩部12扩张时能够降低假腔82无用地扩大。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中,作为轴的第二内轴103还具有与第一管腔115并排配置的第二管腔116(参照图3)。因此,如图5中说明的那样,能够以在第一管腔115插入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的成像传感器200、在第二管腔116插入用于贯通生物体组织的贯通用导丝400的方式,在一个导管100内同时保持多个医疗设备。
并且,作为轴的第一内轴102以及第二内轴103的、从基端部向前端侧延伸的第一管腔115以及第二管腔116中,第二管腔116比第一管腔115短(参照图1)。因此,通过在较长的一方的第一管腔115插入成像传感器200,在第一管腔115的前端部配置成像传感器200的转换器201(向生物体组织发送以及接收超声波的部位),从而能够利用成像传感器200观察插入于较短的一方的第二管腔116的医疗设备(例如,输送导丝70、贯通用导丝400等)的前端部。由此,手术者仅通过成像传感器200的二维图像就能够实时地识别生物体管腔内(例如CTO81)的状态、和医疗设备(例如,输送导丝70、贯通用导丝400等)的前端部的位置。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在成像传感器200的引导下(例如IVUSGuide)的手术中,不需要以往必需的、在血管内分别操作多个设备的技术、成像传感器200图像和X线图像的三维的再构筑的技术,就能够实现成像传感器200的引导下的手术。并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仅参照成像传感器200的图像就能够实现手术,因此也能够减少X线图像的获取频度,能够期待伴随X线摄影的手术者以及患者的被辐射量的降低、用于X线摄影的造影剂的使用量的降低。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中,作为轴的第二内轴103具有形成有将第二管腔116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103a(第二开口)的端面(参照图2B)。因此,如图5B所示,使输送导丝70的基端部从开口102a(第一开口)出到外部,之后,使输送导丝70的基端部从开口103a向第二管腔116内插通,从而能够在作为轴的第一内轴102的前端部固定输送导丝70。因此,通过输送导丝70的固定,在由成像传感器200获取的图像上,能够使输送导丝70相对低于导管100总是存在于恒定的方向上。其结果,手术者通过一边参照成像传感器200的图像,一边以输送导丝70为基准使导管100向前后方向移动或者旋转,从而控制导管100,以使利用贯通用导丝400贯通生物体组织的目标部位相对于导管100的位置成为最佳(最佳角度)。
并且,为了固定输送导丝70,使用成像传感器200用的第一管腔115的前端部。换言之,第一管腔115在输送导丝70和成像传感器200中共用。因此,与设置用于固定输送导丝70的另外的管腔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导管100细径化,能够容易向生物体管腔内(例如冠状动脉80内、CTO81内部等)插入。并且,如图5D所示,在利用贯通用导丝400贯通生物体组织时,在使贯通用导丝400插通在第二管腔116的状态下,通过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前端部从开口103a(第二开口)向外部突出,能够得到第一内轴102的后备力,并且能够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前端部与目标部位相对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中,扩缩部12(固定部109、滑动部110、悬架部111)配置于形成第一管腔115的第一内轴102。因此,在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由具有与生物体组织的声阻抗之差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通过插通在第一管腔115内的成像传感器200,能够观察使悬架部111扩张的情形,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悬架部111的过度扩张的生物体管腔内的损伤,并且能够使悬架部111安全地扩张。另外,扩缩部12由放射线不透过材料形成,因此通过使扩缩部12在由X线摄影得到的X线图像上造影,能够使扩缩部12作为用于在X线透视上确认导管100的姿势、方向的方向标识器发挥功能。
并且,在导管100的固定后,在第一管腔115内使成像传感器200移动,能够使图像获取部位移动。因此,通过使图像获取部位与贯通用导丝400的前端部一致,从能够观察贯通用导丝400的前端部与贯通的目标部位的位置关系。其结果,在穿通目标部位时,能够尽可能减少X线图像的获取频度。
一般地,插通在第一管腔115的成像传感器200比插通在第二管腔116的医疗设备(例如,输送导丝70、贯通用导丝400等)直径大。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中,第一管腔115的直径比第二管腔116的直径大(参照图3)。因此,与能够使第一官腔、第二管腔的各直径与插通在各管腔的设备的粗细一致、并且使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的直径相同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设备插入时的错误,并且能够实现导管100的细径化。另外,由于具备配置在外轴101的内侧(轴的壁厚部内)的编织层108,因此能够提高导管100的转矩传递性能。另外,编织层108由放射线不透过材料形成,因此能够使加强部件在由X线摄影得到的X线图像上造影。
B.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A、B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A表示扩缩部12A的结构的一例,图6B表示扩缩部12B的结构的一例。各图的左侧表示假想平面α中的收缩状态(未扩张的状态)的扩缩部12A、12B,右侧表示第一悬架部111aA、111aB的放大图。图6A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00A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扩缩部12A。扩缩部12A具备由第一悬架部111aA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A构成的悬架部111A。图6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00B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扩缩部12B。扩缩部12B具备由第一悬架部111aB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B构成的悬架部111B。在此,第一悬架部111aA、111aB与第二悬架部111bA、111bB是相对于导管100A的轴线(中心)对称的结构。因此,以后参照在右侧放大表示的第一悬架部111aA、111aB的图对悬架部111A、111B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A、6B所示,悬架部111A以及悬架部111B分别包括在导管100A、100B的长轴方向上位于前端侧的前端部分DP、中央部分CP、以及位于基端侧的基端部分PP。中央部分CP位于前端部分DP与基端部分PP之间。本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A、111B中,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相对不同。具体而言,在图6A的例子中,悬架部111A中,悬架部111A扩张的方向(图6A左侧的空白箭头,以后也称为“扩张方向D1”)的中央部分CP的厚度T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厚度T1厚。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高。另外,在图6B的例子中,悬架部111B的扩张方向D1的中央部分CP的厚度T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厚度T1薄。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低。此外,厚度T1以及T2只要不同就能够任意地决定。
另外,如图6A、6B所示,悬架部111A、111B在导管100A、100B的长轴方向上,前端部分DP的长度L1与基端部分PP的长度L1大致相同,而且,中央部分CP的长度L2比前端部分DP的长度L1长。此外,长度L1以及L2能够任意地决定。
图7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A扩张的情形的说明图。如上所述,图6A中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A中,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相对不同。因此,能够使悬架部111A向扩张方向D1扩张时的形状(俯视下打开的形状)为,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的边界、和中央部分CP与基端部分PP的边界分别屈曲,中央部分CP与长轴方向大致平行从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离开而成为以大致梯形形状扩展的形状(图7右侧、点划线圆)。此外,对于图6B中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B也相同,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相对不同,因此能够成为以大致梯形形状扩展的形状。
图8是例示在假腔82内的扩缩部12A的情形的说明图。图8A表示图6A中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A的扩张时的情形,图8B表示比较例的扩缩部12X的扩张时的情形。图8示出图5中说明的冠状动脉80的横截面,因此图8的冠状动脉80的中心O延伸的方向与导管100A的长轴方向一致。比较例的导管100X具备能够扩缩的管状的气囊111X作为扩缩部12X,来代替固定部109、滑动部110、以及悬架部111A。
如图8A所示,假腔82例如是冠状动脉80的内膜组织层与外膜组织层之间那样的血管组织局部地剥离而形成的隔离腔,因此与真腔84比较而为偏平的横截面形状。这一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00A,由在长轴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形成的悬架部111A(第一悬架部111aA、第二悬架部111bA)通过向扩张方向D1扩张而按压假腔82的壁面(生物体组织),由此固定导管100A。因此,如图8A那样,通过使在横截面上偏平的假腔82的长度方向与悬架部111A的扩张方向D1一致,从而不会使假腔82扩张,能够在假腔82内固定导管100A。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A中,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位于中央部分CP的两端侧的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相对不同,因此能够使悬架部111A向扩张方向D1扩张时的形状为大致梯形形状(图7右侧、点划线圆)。因此,与刚性没有差异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悬架部111A与假腔82的壁面(生物体组织)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面积变大。因此,能够降低因悬架部111A的扩张而使假腔82扩大的担忧,并且能够抑制导管100A在周向上旋转操作时的、悬架部111A造成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另外,由于伴随接触部分的面积变大,能够使与生物体组织壁面的摩擦阻力变大,因此增强导管100A的相对于向长度方向的移动操作、以及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换言之,能够增加导管100A的固定力。
并且,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A中,通过使中央部分CP的厚度T2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厚度T1为相对不同的厚度,从而能够使双方为不同的刚性(参照图6)。这样,通过由厚度(壁厚)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增强悬架部111A的相对于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
并且,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A中,长轴方向上的前端部分DP与基端部分PP的长度L1大致相同,中央部分CP的长度L2比前端部分DP的长度L1长(参照图6)。因此,能够使悬架部111A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面积更大,能够进一步增强导管100A的固定力。其结果,例如,在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的成像传感器200、以及用于贯通生物体组织的贯通用导丝400等的需要后备力的医疗设备插入导管100A内来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假腔82内(内膜下)固定导管100A,能够抑制导管100A的偏移。此外,对于在图6B中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B,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作为比较例示出的现有的导管100X中,气囊111X的扩张方向为从中心以放射状扩张的方向DX(图8B,黒箭头)。因此,通过气囊111X的扩张,偏平的假腔82的壁面(生物体组织)而被按压,从而有假腔82扩张的担忧。另外,气囊111X在假腔82内容易在周向上旋转,因此无法充分得到导管100X的相对于向长度方向的移动操作、以及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
C.第三实施方式:
图9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C、D的结构的说明图。图9A表示扩缩部12C的结构的一例,图9B表示扩缩部12D的结构的一例。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C、12D中,利用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使悬架部111C、111D的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9A的例子中,悬架部111C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且在外侧面(外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一处切口111n。另一方面,在中央部分CP且在内侧面(内周面)的两端部分形成有两处切口111n。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另外,在图9B的例子中,悬架部111D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且在内侧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一处切口111n,在中央部分CP且在外侧面的两端部分形成有两处切口111n。这样,也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
也可以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设于悬架部111C、111D的切口111n的个数、场所等厚度以外的方法,来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即使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C、111D中,在与其它部分相比较形成为脆弱的切口111n的部位,能够使悬架部111C、111D屈曲,因此通过设置切口111n的位置而容易控制扩张时的悬架部111C、111D的形状。
D.第四实施方式:
图10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E、12F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0A表示扩缩部12E的结构的一例,图10B表示扩缩部12F的结构的一例。各图的左侧表示与图6所示的假想平面α大致垂直的假想平面β上的收缩状态的扩缩部12E、12F,右侧表示第一悬架部111aE、111aF的放大图。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E、12F中,利用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使悬架部111E、111F的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10A的例子中,悬架部111E中,与悬架部111E的扩张方向D1(图6)正交的方向(图10A左侧的附加了斜线阴影的箭头,以后也称为“正交方向D2”)上的中央部分CP的宽度W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宽度W1宽。这样一来,能够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高。另外,在图10B的例子中,在悬架部111F中,正交方向D2上的中央部分CP的宽度W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宽度W1窄。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低。此外,宽度W1以及W2只要不同就能够任意地决定。
图11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G、12H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1A表示扩缩部12G的结构的一例,图11B表示扩缩部12H的结构的一例。在图11A的例子中,在悬架部111G中,除了图10中说明的宽度W1以及W2的不同以外,还在各部分的边界设有宽度平缓地变化的锥形部分tp。具体而言,锥形部分tp分别形成于与固定部109接合的前端部分DP的前端部、和前端部分DP与中央部分CP的边界部、中央部分CP与基端部分PP的边界部、以及与滑动部110接合的基端部分PP的基端部。这样一来,能够消除各部分的边界的角部,从而能够抑制假腔82的壁面(生物体组织)被扩张状态的悬架部111G损伤。
在图11B的例子中,在悬架部111H中,除了图10中说明的宽度W1以及W2的不同以外,还成为中央部分CP的宽度W2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朝向中央逐渐变宽的大致椭圆形状。此外,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设为与图10相同的板状,但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形状也能够任意地变更。这样一来,在扩张状态的悬架部111H,能够进一步增大中央部分CP向假腔82的壁面(生物体组织)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导管的固定力。
也可以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与悬架部111E、111F、111G、111H的正交方向D2上的宽度W1、W2等的厚度以外的方法,来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即使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E、111F、111G、111H中,通过由正交方向D2上的宽度W1、W2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使悬架部111E、111F、111G、111H成为容易进行激光加工的构造。
E.第五实施方式:
图12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I、12J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2A表示扩缩部12I的结构的一例,图12B表示扩缩部12J的结构的一例。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I、12J中,利用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使悬架部111I、111J的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12A的例子中,悬架部111I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形成有圆形状的多个孔111h,另一方面,在中央部分CP未形成孔。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并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高。另外,在图12B的例子中,悬架部111J在中央部分CP形成有圆形状的多个孔111h,另一方面,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未形成孔。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低。此外,孔111h既可以是贯通悬架部111I、111J的贯通孔、也可以是不贯通的盲孔,也可以是孔的直径在上部和下部不同的锥形孔。另外,在图12的例子中,在悬架部111I、111J中,沿悬架部111I、111J的短边方向设有多列并排的三个孔111h。但是,形成于悬架部111I、111J的孔111h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多个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地变更各孔111h的排列。
图13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K、12L的其它结构的说明图。图13A表示扩缩部12K的结构的一例,图13B表示扩缩部12L的结构的一例。在图13A的例子中,大致椭圆形状的孔111hK在悬架部111K的长度方向上并排配置有多个。在图13B的例子中,沿长轴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孔111hL(狭缝111hL)在悬架部111L的短边方向上并排配置有多个。此外,也可以与图12B的例子相同,在悬架部111K的中央部分CP形成有孔111hK,另一方面,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未形成孔。同样,也可以在悬架部111L的中央部分CP形成有孔111hL,另一方面,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未形成孔。另外,可以任意地变更各孔111hK、各孔111hL的排列方法。
也可以如第五实施方式那样,利用形成于悬架部111I、111J、111K、111L的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一方的孔111h、111hK、111hL等的厚度以外的方法,来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I、111J、111K、111L中,通过由孔111h、111hK、111hL的有无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加强悬架部111I、111J、111K、111L的相对于向周向的旋转操作的抵抗力。
F.第六实施方式:
图14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M、12N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4A表示扩缩部12M的结构的一例,图14B表示扩缩部12N的结构的一例。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M、12N中,利用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使悬架部111M、111N的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14A的例子中,悬架部111M在中央部分CP中的扩张方向D1的侧面形成有电镀层501,另一方面,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未形成电镀层。电镀层501例如是由金、白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的薄膜。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厚度T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厚度T1变厚相当于形成有电镀层501的部分,因此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高。另外,在图14B的例子中,悬架部111N在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中的扩张方向D1的侧面形成有电镀层501,另一方面,在中央部分CP未形成电镀层。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低。此外,电镀层501只要形成于扩张方向D1的侧面就足以。因此,也可以如图示那样,在扩张方向D1的外侧形成有电镀层501,也可以在扩张方向D1的内侧(与图14相反的方向)形成有电镀层501。
也可以如第六实施方式那样,通过采用形成于悬架部111M、111N的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一方的电镀层501等的层结构,来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M、111N中,通过变更电镀层501的材料,从而能够对悬架部111M、111N的表面赋予抗菌、制菌作用、或者对悬架部111M、111N的表面赋予疏水性。
G.第七实施方式:
图15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O、12P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5A表示扩缩部12O的结构的一例,图15B表示扩缩部12P的结构的一例。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O、12P中,利用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使悬架部111O、111P的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15A的例子中,悬架部111O中,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具有沿长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形状,另一方面,中央部分CP具有向正交方向D2扩展为宽幅的弯曲形状。在正交方向D2,中央部分CP的上端至下端的宽度W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宽度W1更宽。这样一来,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高。另外,在图15B的例子中,悬架部111P中,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具有沿长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形状,另一方面,中央部分CP具有向正交方向D2扩展为宽幅的中空椭圆形状。在正交方向D2,中央部分CP的上端至下端的宽度W2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宽度W1更宽。这样,也能够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更高。此外,中央部分CP的形状不限于弯曲形状、中空椭圆形状,能够任意地变更为圆弧形状、圆形状、矩形形状、梯形形状、其它多边形形状等。
也可以如第七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变更悬架部111O、111P的中央部分CP的形状、以及/或者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形状,来使中央部分CP的刚性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O、111P中,通过由正交方向D2上的宽度W1、W2来体现刚性的不同,从而能够使悬架部111O、111P成为容易进行激光加工的构造。
H.第八实施方式:
图16是例示第八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Q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6的左侧表示假想平面α上的收缩状态(未扩张的状态)的扩缩部12Q,右侧表示左图的B-B线的悬架部111Q的剖面。第八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Q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扩缩部12Q。如右图所示,扩缩部12Q的悬架部111Q由第一悬架部111aQ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Q构成,该第一悬架部111aQ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Q的横截面形状具有使矩形形状弯曲成朝向第一内轴102的径向外侧的扩张方向D1凸出的形状。换言之,悬架部111Q的第一悬架部111aQ以及第二悬架部111bQ分别形成为,沿周向的两个边SO以及SI中的离第一内轴102近的一侧的边SI的长度比离第一内轴102远的一侧的边SO的长度更长。
第八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Q通过在以下的假想平面Z镂空图2D~图2F中说明的圆筒状的中空管60(虚线)而形成。首先,在图示的横截面中,将相对中空管的中心O成θ1°相交的两个假想平面设为假想平面Y(点划线)。接着,将相对于中空管60的壁厚部与两个假想平面Y成θ2°相交的四个假想平面设为假想平面Z(双点划线)。在此,θ1°和θ2°可以任意地决定。
如第八实施方式那样,悬架部111Q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能够进行使中央部分CP、前端部分DP、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不同的以外的变形。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第八实施方式的悬架部111Q的横截面形状是使矩形形状弯曲成朝向第一内轴102(轴)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因此在周向上旋转操作导管时,能够抑制凸的前端面在生物体组织上滑动地移动而勾挂,从而能够抑制悬架部111Q造成的生物体组织的损伤。
I.第九实施方式:
图17是例示第九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R、12S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7A表示扩缩部12R的一例,图17B是扩缩部12S的一例。扩缩部12R、12S具备悬架部111R、111S,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悬架部111。
图17A所示的悬架部111R除了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以外,还具备第三悬架部111e。在由虚线示出的悬架部111R的横截面A中,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对置地配置。在此,在横截面A上,定义连结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的各中心的假想线L(点划线)。此时,第三悬架部111e配置在以假想线L为边界的两个区域(为了方便而称为“上侧区域”、“下侧区域”)中的一方区域。具体而言,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三悬架部111e配置在上侧区域、而且在横截面A上离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的长度大致相同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使悬架部111R作为用于在成像传感器200的图像上确认导管100R的姿势、方向的、更高精度的方向标识器来发挥功能。
图17B所示的悬架部111S除了具备上述的第三悬架部111e以外还具备第四悬架部111f。第四悬架部111f配置在以假想线L为边界的两个区域的另一个区域。具体而言,在图示的例子中,第四悬架部111f配置在下侧区域、而且在横截面A上离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的长度大致相同的位置。这样,能够任意地决定配置于悬架部111S的悬架部的个数,既可以是一枚、也可以是三枚以上。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J.第十实施方式:
图18是例示第十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T、12U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8A表示扩缩部12T的一例,图18B表示扩缩部12U的一例。扩缩部12T、12U具备悬架部111T、111U,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悬架部111。
图18A所示的悬架部111T具备固定部109T,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固定部109。在固定部109T形成有沿导管100T的长轴方向设置的两处分离部109s。在图5中说明的手术的当中,存在以下可能性:悬架部111T被CTO81的钙化组织、放置在血管内的支架等勾挂,因而无法使导管100T在冠状动脉80内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A的右侧所示,分离部109s是用于通过使悬架部111T分离而能够进行导管100T的脱出的结构。分离部109s能够作为设置在固定部109T的壁厚部的切槽(狭缝)而构成。另外,分离部109s也可以通过使固定部109T的一部分薄壁化、设置贯通孔、或者变更材料,而构成为脆弱化。
在悬架部111T上产生了勾挂的情况下,手术者通过操作导管100T的调节器105的第一拨盘105a(图1),基端侧拉伸第一及第二金属丝112a、112b。由此,如图18A的右侧所示,能够在分离部109s产生断裂,从而能够使固定部109T分离。其结果,手术者能够使导管100T容易地脱出。另外,通过如图示那样配置各分离部109s,从而能够使断裂后的各固定部109T分别附带于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能够抑制断裂后的固定部109T残留在体内。
在图18B所示的悬架部111U中,在固定部109U与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的边界形成有两处分离部111s。另外,固定部109U通过压焊、粘接剂等接合于第一内轴102的表面。分离部111s与分离部109s相同,能够通过切槽、脆弱化来形成。在悬架部111U上产生了勾挂的情况下,与图18A相同,手术者向基端侧拉伸第一及第二金属丝112a、112b。由此,如图18B的右侧所示,能够在分离部111s产生断裂,能够使固定部109U分离。另外,由于固定部109U接合于第一内轴102的表面,因此能够抑制断裂后的固定部109U残留在体内。
这样,扩缩部12T、12U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第一实施方式中未说明的其它结构。这样,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扩缩部12T、12U,即使在无法使导管100T、100U在冠状动脉80内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导管100T、100U容易地脱出。
K.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9是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1V的整体结构的简略图。图20是图19的C-C线的导管100V的剖面的简略图。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1V具备导管100V,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00。此外,在图19中,为了便于图示,省略了贯通用导丝400的图示。如图20所示,导管100V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内轴103,而是具备供第一内轴102插入的外轴101V。因此,导管100V不具有由第二内轴103形成的第二管腔116以及开口103a,而是仅具备为了医疗设备的插通而使用的第一管腔115的结构。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1V中,如下所述能够实现CTO的开通。首先,在冠状动脉80内预先插入有输送导丝70的状态(参照图5A)下,从开口104a插入输送导丝70的基端,穿过前端片104的内侧的管腔以及第一内轴102的第一管腔115(参照图20),使其从第一内轴102的开口102a向外部突出。并且,沿输送导丝70将导管100V运送至假腔82。此时,导管100V以在第一管腔115插通有成像传感器200的状态运送。手术者一边利用插通于第一管腔115的成像传感器200确认冠状动脉80的图像,一边为了贯通用导丝400的向真腔的穿通而将导管100V配置在最佳的位置。在将导管100V配置在最佳的位置之后,手术者以成像传感器200的图像上的输送导丝70的位置为指标,使导管100V旋转。
之后,手术者操作第一拨盘105a,使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扩张。通过悬架部111的扩张,导管100V在假腔82内固定。之后,手术者拔出输送导丝70和成像传感器200,重新向第一管腔115插入贯通用导丝400。手术者将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运送至导管100V的前端部,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从开口102a或者开口104a向外部突出。在此,在穿通的最佳部位处于导管100V的前端部附近的情况下,优选使贯通用导丝400从开口104a突出。另一方面,在穿通的最佳部位处于导管100V的侧面附近的情况下,优选使贯通用导丝400从开口102a突出。之后,手术者使用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贯通生物体组织,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前端到达真腔84。
这样,导管100V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用于医疗设备插通的管腔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再开通导管系统1V,导管100V具备用于医疗设备插通的一个第一管腔115(管腔,图20),因此能够使导管100V细径化。另外,在轴的前端部具备前端部比外轴101V的前端部更向前端侧延伸的第一内轴102,因此通过在第一管腔115插通成像传感器200(传感器),并在第一内轴102内的第一管腔115配置成像传感器200的转换器201,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观察假腔82内。并且,具备能够在径向上扩缩的扩缩部12,因此在使导管100V向前后方向移动、旋转或者定位之后,通过使悬架部111扩张,能够在该位置固定导管100V。
另外,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0V具备:在比外轴101V的前端部更向前端侧延伸的第一内轴102的前端部与第一管腔115(管腔)连通的开口104a;以及在比开口104a靠基端侧的侧面与第一管腔115连通的开口102a(第一开口)。因此,能够从开口104a向第一管腔115插入输送导丝70的基端侧,在第一管腔115内穿过,并且使输送导丝70的基端侧从开口102a(第一开口)向外部突出。由此,也能够使用导管100V作为快速交换式的导管,因此能够扩大手术的范围,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在将贯通用导丝400插入到第一管腔115来使用的情况下,通过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从开口104a向外部突出,能够容易进行位于导管100V的前端部附近的生物体组织的贯通。并且,通过使贯通用导丝400的尖状部从开口102a向外部突出,能够容易进行位于导管100V的侧面附近的生物体组织的贯通。
L.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案中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再开通导管系统1、1V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再开通导管系统1、1V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作为成像传感器200,也可以利用由超声波的发送以及接收以外的其它机构来获取生物体组织的图像的传感器。另外,也能够代替成像传感器200而插入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摄像机来获取血管内的生物体组织的图像。在采用OCT、摄像机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管腔115内注入生理盐水等。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使用贯通用导丝400,而是使用利用等离子体进行生物体组织的烧蚀的等离子体导丝来作为实现CTO的开通的系统。该情况下,在导管100、100A、100B、100R、100T、100V中,优选由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编织层108,而且在外轴101的前端侧设置与编织层108电连接的电极。这样,通过将设于外轴101的前端侧的电极和编织层108的基端侧与RF发电机连接,从而能够利用等离子体导丝。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再开通导管系统1、1V的使用方法的一例。但是,再开通导管系统1、1V也可以在上述以外的方法中使用。例如,再开通导管系统皆可以在冠状动脉以外的血管(例如脑血管等)中使用、也可以在血管以外的生物体管腔内使用。例如,再开通导管系统也可以用于CTO的开通以外的其它治疗、检查。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导管100、100A、100B、100R、100T、100V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导管100、100A、100B、100R、100T、100V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导管所具有的第一管腔115与第二管腔116既可以构成为大致相同的直径、也可以构成为第一管腔的直径比第二管腔的直径细。例如,导管除了具备第一管腔、第二管腔以外,也可以具备贯通用导丝等用于医疗设备的另外的管腔。
例如,与第一管腔115连通的开口104a也可以设于前端片104的前端面以外的位置(例如前端片104的侧面等)。同样,与第一管腔115连通的开口102a也可以设于第一内轴102中与第二管腔116对置的一侧的侧面以外的位置。同样,与第二管腔116连通的开口103a也可以设于第一内轴102的前端面以外的位置(例如第二内轴103的侧面等)。例如,开口104a、开口102a、以及开口103a中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也可以省略。也可以形成有未例示的其它开口。作为其它开口,例如,能够例示在外轴101的侧面与第二管腔116连通的开口。
例如,从兼顾成像传感器200的超声波透过性和确保壁厚的观点出发,第一内轴102中比第二管腔116的前端部更向前端侧延伸的部分优选由聚酰胺形成,另一方面,从确保刚性的观点出发,第一内轴102中比第二管腔116的前端部更向基端侧延伸的部分、以及外轴101、第二内轴103、密封部件114等优选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四氟乙烯与全氟烷氧基乙烯的共重合体(PFA)等形成。另外,从确保柔软性性的观点出发,前端片104优选由聚氨酯形成。
第一内轴102中比第二管腔116的前端部更向基端侧延伸的部分的壁厚为了与具有导电性的编织层108的绝缘而优选为20微米以上。第二内轴103的前端也可以不朝向第一内轴102倾斜,而是具有平坦的前端面。例如,导管也可以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线圈体作为加强部件,来代替编织层108。另外,也可以具备编织层108和线圈体这双方。例如,悬架部111也可以利用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涂敷、也可以在表面涂敷药剂。
[变形例4]
在上述第一~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扩缩部12、12A~12U、以及工作部13的结构的一例。但是,扩缩部12、12A~12U、以及工作部13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代替板状部件,而利用由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构成网眼部件形成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例如,也可以还具备包覆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的气囊。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外轴101内还具备与气囊连接而用于向气囊送出工作流体的中空的充气轴。根据具备气囊的结构,通过经由充气轴注入包含X线不透过性的材料的工作流体,能够在X线图像下确认悬架部111的开闭。
例如,也可以由与生物体组织的声阻抗之差较大的部件形成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并且,也可以在悬架部111的表面设置凹凸,使来自成像传感器200的转换器201的超声波容易反射。这样,能够使悬架部111作为用于在由成像传感器200获取的图像上确认导管100的姿势、方向的方向标识器来发挥功能。此外,此时,悬架部111既可以打开的状态、也可以是闭合的状态。
例如,对于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而言,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也可以是相同的刚性。另外,在使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刚性为相对地不同的刚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第二~第十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以外的方法来使刚性不同。例如,也可以通过在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使用不同的材料来使刚性不同。例如,在扩缩部12,固定部109配置在比滑动部110靠前端侧。但是,固定部109也可以位置在比滑动部110靠基端侧。例如,对于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而言,中央部分CP、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分别不同。另外,中央部分CP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比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的长轴方向的长度短。
例如,扩张状态的悬架部111的形状(俯视下打开的形状)也可以是大致梯形形状。具体而言,例如,扩张状态的悬架部111的形状也可以是随着从前端以及基端朝向中央,第一及第二悬架部111a、111b逐渐从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离开的距离变长的圆弧形状。另外,也可以是从第一内轴102离开的距离最长的点偏向于前端侧、基端侧的一方的、具有形变的圆弧形状。例如,扩张状态的悬架部111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
例如,也可以将工作部13做成利用流体产生的押压力的结构,而不使用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该情况下,在第一内轴102安装气囊,并且将滑动部110的基端安装于气囊的前端。通过向气囊内供给工作流体来使气囊扩张。利用扩张后的气囊的押压力,来使滑动部110向前端侧移动,从而能够使悬架部111成为扩张状态。另外,通过排除气囊内的工作流体,来使气囊收缩,并使滑动部110向基端侧移动,从而能够使悬架部111成为收缩状态。
例如,也可以将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作为在扩张状态下进行形状记忆的悬架部(以下称为“悬架部111M”)。该情况下,作为工作部13,做成具备中空圆筒状的外部护套的结构,来代替第一金属丝片111c以及第二金属丝片111d、和第一金属丝112a以及第二金属丝112b。外部护套配置成包覆第一内轴102的外周、悬架部111M、以及滑动部110,通过覆盖悬架部111M,将悬架部111M强制性地维持为闭合的状态。外部护套在外轴101内配置在中空的外部护套轴内,来代替第一及第二金属丝轴117a、117b。外部护套能够在第一内轴102的外周面与外部护套轴的内周面之间沿导管100的长轴方向移动。通过使外部护套移动至比悬架部111M更靠基端侧,从而能够使悬架部111M成为扩张状态。
例如,也可以具备检测扩缩部12的悬架部111的阻抗的结构。悬架部111的阻抗根据悬架部111与生物体组织的接触程度而变化。因此,能够根据检测出的悬架部111的阻抗导出悬架部111与生物体组织的接触程度。通过根据导出的接触程度来调整悬架部111的扩张程度,能够可靠地固定导管100,并能够进一步抑制导管100的偏移(换言之,能够可靠地获得导管100的后备力)。另外,通过积累悬架部111的阻抗的数据,也能够把握悬架部111所接触的组织的构造、状态,能够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变形例5]
第一~11实施方式的导管100、100A、100B、100R、100T、100V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1~4的导管100、100A、100B、100R、100T、100V的结构也可以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对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没有第二管腔116的导管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扩缩部12A~12U。例如,也能够对第二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扩缩部12A~12U组合。例如,也可以在悬架部111的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使厚度、宽度、孔的有无的两个以上变化来使刚性变化。例如,也可以在悬架部111的中央部分CP与前端部分DP以及基端部分PP使厚度、宽度、孔的有无的两个以上变化,并且使横截面形状弯曲成凸状。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方案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方案的方式,并不限定本方案。本方案能够不脱离其主旨以及技术方案的范围地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方案包含其等效物。另外,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未将其技术特征描述为必不可少,则能够适当削除。
符号的说明
1、1V—再开通导管系统,12、12A~12U、12X—扩缩部,13—工作部,60—中空管,70—输送导丝,100、100A、100B、100R、100T、100V、100X—导管,101、101V—外轴,102—第一内轴,103—第二内轴,104—前端片,105—调节器,105a—第一拨盘,105b—第二拨盘,108—编织层,109、109J—固定部,109s—分离部,110—滑动部,111、111A~111U—悬架部,111a、111aA~111aQ—第一悬架部,111b、111bA~111bQ—第二悬架部,111c—第一金属丝片,111d—第二金属丝片,111e—第三悬架部,111f—第四悬架部,112a—第一金属丝,112b—第二金属丝,114—密封部件,115—第一管腔,116—第二管腔,117a—第一金属丝轴,117b—第二金属丝轴,120—第一金属丝片,120a—第一弯曲部,120b—第一直线部,121—第二金属丝片,121a—第二弯曲部,121b—第二直线部,200—成像传感器,201—转换器,202—驱动电缆,203—接合管,300—成像控制台,302—显示器,400—贯通用导丝。

Claims (2)

1.一种再开通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管;
获取生物体组织的信息的成像传感器;以及
输送导丝,
上述导管具备:
在内侧具有第一管腔的第一内轴;
在内侧具有第二管腔的第二内轴,该第二管腔从上述第一内轴的基端部朝向前端侧与上述第一管腔并排配置,并且在上述第一内轴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一管腔短;
覆盖上述第一内轴以及上述第二内轴的外轴;
将上述第二管腔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
将上述第一管腔的前端部与外部连通的前端开口;
将上述第一管腔的侧方与外部连通,并设置在上述第二开口与上述前端开口之间的第一开口;以及
配置于上述第一内轴的前端部的外周面的悬架部,
上述输送导丝插通于上述前端开口及上述第一开口以及上述第二管腔,由此在由上述成像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上,使得上述输送导丝相对于上述导管配置在恒定方向上,
上述悬架部由能够通过上述成像传感器观察的材料形成,
上述成像传感器插入于上述第一管腔,
上述第一内轴从上述外轴的前端突出,并且其突出的部分与上述第一内轴中位于上述外轴内部的部分相比,由与生物体组织的声阻抗之差较小的树脂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开通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导丝,其插入于上述第二管腔,从上述第二开口被引导至外部,并且贯通生物体组织,
上述悬架部由具有与生物体组织的声阻抗之差的材料形成。
CN201980021632.7A 2018-03-29 2019-03-29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Active CN111918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0149P 2018-03-29 2018-03-29
US62/650,149 2018-03-29
PCT/JP2019/014182 WO2019189826A1 (ja) 2018-03-29 2019-03-29 カテーテル、及び、再開通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690A CN111918690A (zh) 2020-11-10
CN111918690B true CN111918690B (zh) 2023-02-28

Family

ID=680607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1632.7A Active CN111918690B (zh) 2018-03-29 2019-03-29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CN201980021624.2A Withdrawn CN111936060A (zh) 2018-03-29 2019-03-29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1624.2A Withdrawn CN111936060A (zh) 2018-03-29 2019-03-29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210052321A1 (zh)
EP (2) EP3777950A4 (zh)
JP (3) JPWO2019189826A1 (zh)
CN (2) CN111918690B (zh)
WO (2) WO2019189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15639A1 (en) * 2019-04-05 2020-10-08 Traverse Vascular, Inc. Reentry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traversing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WO2022059084A1 (ja) * 2020-09-16 2022-03-24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及び、再開通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WO2022138290A1 (ja) * 2020-12-25 2022-06-30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アブ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プラズマガイドワイヤ
JP7465824B2 (ja) 2021-02-02 2024-04-1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WO2024116321A1 (ja) * 2022-11-30 2024-06-0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及び、医療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518328A (ja) * 1997-10-01 2001-10-16 ボストン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リミテッド 拡張システムおよび関連方法
CN101005870A (zh) * 2004-04-16 2007-07-25 凯丰股份有限公司 脊椎诊断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9759A (en) 1980-12-11 1982-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anufacture of resin sealing type electronic part
JPS6030655B2 (ja) 1981-10-03 1985-07-17 科学技術庁 放射線医学総合研究所長 Csf産生腫瘍移植法を用いたcsfの製造法
US5095911A (en) * 1990-05-18 1992-03-17 Cardiovascular Imaging Systems, Inc. Guidewire with imaging capability
US7393351B2 (en) * 1995-06-07 2008-07-01 Arthrocar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US6451044B1 (en) * 1996-09-20 2002-09-17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inflammed tissue
US6071279A (en) * 1996-12-19 2000-06-06 Ep Technologies, Inc. Branched 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electrode elements
US5833688A (en) * 1997-02-24 1998-11-10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Sensing temperature with plurality of catheter sensors
US7094215B2 (en) * 1997-10-02 2006-08-22 Arthrocar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surgical tissue contraction
US6210408B1 (en) * 1999-02-24 2001-04-03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Guide wire system for RF recanalization of vascular blockages
US6135998A (en) 1999-03-16 2000-10-24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lsed plasma-mediated electrosurgery in liquid media
US20030187461A1 (en) * 1999-08-10 2003-10-02 Chin Albert K. Releasable guide and method for endoscopic cardiac lead placement
AU2002362310A1 (en) * 2001-09-14 2003-04-01 Arthrocar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intervertebral discs
US7258690B2 (en) * 2003-03-28 2007-08-21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Windowed thermal ablation probe
US7267650B2 (en) * 2002-12-16 2007-09-11 Cardiac Pacemakers, Inc. Ultrasound directed guiding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US7037290B2 (en) * 2002-12-16 2006-05-02 Medtronic, Inc. Multi-lumen steerable catheter
US7715896B2 (en) * 2003-03-21 2010-05-1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nal tissue penetration
JP4212949B2 (ja) * 2003-05-06 2009-01-2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薬液注入装置
US7678104B2 (en) * 2003-07-17 2010-03-16 Biosense Webster, Inc. Ultrasound ablati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its use
WO2006002103A2 (en) * 2004-06-22 2006-01-05 Longwater Medical, Llc (A Georgia U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atheter assembly with degradable material
US8617152B2 (en) * 2004-11-15 2013-12-31 Medtronic Ablation Frontiers Llc Ablation system with feedback
WO2006124647A1 (en) * 2005-05-13 2006-11-23 Cook Incorporated Medical device delivery systems that facilitate medical device plac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ultrasonic waves
US7905830B2 (en) * 2005-05-13 2011-03-1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heath for use with an endoscope
US8021328B2 (en) * 2007-03-05 2011-09-20 Abbott Cardiocascular Systems Inc. Rapid exchange infusion catheter
US8257382B2 (en) 2007-03-29 2012-09-04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Lumen reentry devices and methods
US8821486B2 (en) * 2009-11-13 2014-09-02 Hermes Innovations, LLC Tissue ab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828462B2 (en) * 2009-06-01 2020-11-10 Sanov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airing smooth muscle tissue function
AU2011272764B2 (en) * 2010-06-30 2015-11-19 Muffin Incorporated Percutaneous, ultrasound-guided introduction of medical devices
US20120053485A1 (en) * 2010-09-01 2012-03-01 Salient Surgical Technologies, Inc. Catheter Having Needle And Expandable Support Member And Methods Of Use
JP5886542B2 (ja) 2011-05-18 2016-03-16 クリエートメディ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WO2013043592A1 (en) 2011-09-19 2013-03-2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bintimal re-entry catheter and retrograde recanalization
US9302084B2 (en) 2011-12-09 2016-04-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bintimal recanalization with bio-absorbable stent
WO2013111700A1 (ja) 2012-01-23 2013-08-01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チューブ、カテーテルおよび医療用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CN104755010A (zh) * 2012-07-04 2015-07-01 西比姆公司 用于颈动脉体摘除的装置和系统
EP2872209B1 (en) * 2012-07-13 2018-06-20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bintimal reentry system
EP2874691A4 (en) * 2012-07-23 2016-04-20 Univ Utah Res Found URINARY PROBE AT HOME
WO2014113378A1 (en) * 2013-01-15 2014-07-24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bintimal re-entry catheter with actuatable orientation mechanism
WO2014138099A1 (en) * 2013-03-06 2014-09-12 Muffin Incorporated Echolucent guidewire tip
JP6182660B2 (ja) 2013-03-14 2017-08-16 ボストン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サイムド,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Boston Scientific Scimed,Inc. 形状制御されたバルーンを有する内膜下再入カテーテル
US20160000499A1 (en) * 2013-03-15 2016-01-07 Cibiem, Inc. Endovascular catheters for carotid body ablation utilizing an ionic liquid stream
US10071222B2 (en) 2013-03-16 2018-09-11 Clph, Llc Electrode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m
JP6526640B2 (ja) * 2013-10-01 2019-06-05 マフィン・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Muffin Incorporated ワイヤ外挿式超音波システム
AU2014337092B2 (en) * 2013-10-18 2019-05-23 May Health U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P3116408B1 (en) * 2014-03-12 2018-12-19 Cibiem, Inc. Ultrasound ablation catheter
US11330989B2 (en) * 2014-06-16 2022-05-17 Medtronic Vascular, Inc. Microcatheter sensor design for mounting sensor to minimize induced strain
CN104161548B (zh) 2014-08-27 2016-01-13 马永红 一种治疗动脉闭塞病变的器具及其应用
CN104606767B (zh) * 2014-11-26 2017-12-19 潘湘斌 用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的球囊导管
WO2016134152A1 (en) * 2015-02-18 2016-08-25 Retrovascular, Inc. Radiofrequency guidewire with controlled plasma gener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P3272384A4 (en) * 2015-03-20 2018-11-14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atheter and cathete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9895073B2 (en) * 2015-07-29 2018-02-20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Dual basket catheter
JP6320978B2 (ja) * 2015-09-28 2018-05-09 有限会社日本エレクテル 高周波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CN105708406A (zh) * 2016-03-28 2016-06-29 刘彬 可视输尿管软镜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518328A (ja) * 1997-10-01 2001-10-16 ボストン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リミテッド 拡張システムおよび関連方法
CN101005870A (zh) * 2004-04-16 2007-07-25 凯丰股份有限公司 脊椎诊断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7950A4 (en) 2021-12-15
JP2021516131A (ja) 2021-07-01
US20210052321A1 (en) 2021-02-25
EP3773247A4 (en) 2022-05-11
JP7061682B2 (ja) 2022-04-28
CN111918690A (zh) 2020-11-10
JPWO2019189826A1 (ja) 2021-02-25
JP7256245B2 (ja) 2023-04-11
WO2019191538A1 (en) 2019-10-03
JP2022010173A (ja) 2022-01-14
CN111936060A (zh) 2020-11-13
US20210060293A1 (en) 2021-03-04
EP3777950A1 (en) 2021-02-17
WO2019189826A1 (ja) 2019-10-03
EP3773247A1 (en) 2021-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8690B (zh) 导管、以及再开通导管系统
US8491484B2 (en) Forward looking imaging guidewire
US20210038204A1 (en) Pulmonary biopsy devices
US6241744B1 (en)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a guidewire across a complex lesion
EP1737371B1 (en) Ablation devices with sensor structures
JP5586147B2 (ja) 壁内空間を活用するための脈管内デバイス
EP0754430B1 (en) Ultrasonic imaging catheter
US20090287087A1 (en) Devices for creating passages and sensing for blood vessels
KR102539348B1 (ko) 혈관내 촬상 카테터 및 그 사용 방법
JP4624019B2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8033507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US20200405261A1 (en) Ultrasound device
CN116847898A (zh) 导管
JP2018047063A (ja) 接続ポートおよび医療用デバイス
JP7487319B2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再開通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JP3998291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JP2018157913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18121966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18042823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