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6404B -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6404B
CN111906404B CN202010788371.6A CN202010788371A CN111906404B CN 111906404 B CN111906404 B CN 111906404B CN 202010788371 A CN202010788371 A CN 202010788371A CN 111906404 B CN111906404 B CN 111906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copper tube
base
coil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83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6404A (zh
Inventor
朱建军
杨林
周槿
冯展鹰
王仁彻
吕晓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1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7883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6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6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6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6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6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8Auxiliary devices therefor
    • B23K3/085Cooling, heat sink or heat shiel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一种钎焊设备,具体包括感应线圈和固定在感应线圈端部的底座,所述感应线圈的端部采用钎焊的方式嵌入式固定在底座内。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难度低,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较大体积铝合金工件整体快速加热的难题,采用双面感应线圈加热铝合金工件,实现了铝合金工件的快速钎焊,涡流效益集中,成倍提高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钎焊设备,具体是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感应钎焊技术由于具有局部加热速度快、钎焊时间短的特点,在各个行业应用越来越多,其中感应线圈是感应钎焊的热源输出关键部件。感应线圈主体由紫铜材料制成,放置于钎焊工件的侧面,工作时通过交变电流,产生涡流效应使金属工件发热。
依据《焊接手册》第3版第1卷焊接方法与设备,感应钎焊的感应线圈设计原则是保证工件加热迅速、均匀及效率高,现有感应钎焊中感应线圈的设计包括单匝、多匝,适合局部较小接头的感应钎焊,但是对于较大体积铝合金工件整体快速加热的问题难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包括感应线圈和固定在感应线圈端部的底座,所述感应线圈的端部采用钎焊的方式嵌入式固定在底座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感应线圈为4mm×20mm且壁厚为1mm的方形紫铜管,且感应线圈较大的面相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制作材料为聚四氟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主要由底座本体、凹槽、防护网、散热孔和安装槽构成,底座本体相对于感应线圈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底座本体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贯穿底座本体,散热孔的内部固定有散热风扇,散热孔的端口处均固定有防护网,底座本体上开设有两个关于散热孔对称且竖直的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感应线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感应线圈包括线圈本体和开设在线圈本体内部的冷却通道,线圈本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线圈本体一体成型的凸起,线圈本体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漆层,绝缘漆层外表面套设有陶瓷套。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4mmX20mm,壁厚1mm的方形紫铜管,将其弯曲成指定形状;
步骤二:将绝缘漆刷在方形紫铜管的表面,待方形紫铜管表面的绝缘漆刷干后,用浇注成型的方法,将陶瓷套固定到方形紫铜管的表面;
步骤三:采用银钎焊的方式使方形紫铜管成为环形密封结构,同时,将方形紫铜管端头处焊接到底座内;
步骤四:检测方形紫铜管的密封性,保证感应线圈通冷却水的时候不泄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设计方案解决了较大体积铝合金工件整体快速加热的难题,采用双面感应线圈加热铝合金工件,实现了铝合金工件的快速钎焊,涡流效益集中,成倍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中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中感应线圈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包括感应线圈2和固定在感应线圈2端部的底座1,所述感应线圈2为4mm×20mm且壁厚为1mm的方形紫铜管,且感应线圈2较大的面相对,在加工时,朝向工件的工作面较大,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底座1的制作材料为聚四氟板,具有绝缘隔热的效果,感应线圈2的端部采用钎焊的方式嵌入式固定在底座1内。
所述底座1主要由底座本体11、凹槽12、防护网13、散热孔14和安装槽15构成,底座本体11相对于感应线圈2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12,当感应线圈2从底座11侧面伸出时,通过凹槽的设置能够对感应线圈2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底座本体11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孔14,散热孔14贯穿底座本体11,散热孔14的内部固定有散热风扇,散热孔14的端口处均固定有防护网13,底座本体11上开设有两个关于散热孔14对称且竖直的安装槽15,安装槽15用于安装感应线圈2,工作时,通过散热孔14内设置的散热风扇对感应线圈2的表面进行吹风,一方面加快感应线圈2附近的空气流通速度,达到使感应线圈2快速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了感应线圈2的表面附着灰尘,从而在加热时避免感应线圈2发生自燃,同时,避免了灰尘影响感应线圈2的发热效果。
所述感应线圈2包括线圈本体23和开设在线圈本体23内部的冷却通道25,在加热完成后,将冷水从线圈本体23一端输入并从线圈本体23另一端输出,从而对线圈本体23进行冷却,线圈本体2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线圈本体23一体成型的凸起24,通过凸起24提高了线圈本体23与冷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线圈本体23的冷却速度,线圈本体23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漆层22,绝缘漆层22外表面套设有陶瓷套21,陶瓷套21一方面能够对线圈本体23起到辅助绝缘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对线圈本体23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线圈本体23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发生形变,提高了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4mmX20mm,壁厚1mm的方形紫铜管,将其弯曲成指定形状;
步骤二:将绝缘漆刷在方形紫铜管的表面,待方形紫铜管表面的绝缘漆刷干后,用浇注成型的方法,将陶瓷套固定到方形紫铜管的表面;
步骤三:采用银钎焊的方式使方形紫铜管成为环形密封结构,同时,将方形紫铜管端头处焊接到底座内;
步骤四:检测方形紫铜管的密封性,保证感应线圈通冷却水的时候不泄露。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4)

1.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包括感应线圈(2)和固定在感应线圈(2)端部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2)包括线圈本体(23)和开设在线圈本体(23)内部的冷却通道(25),线圈本体(23)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与线圈本体(23)一体成型的凸起(24),线圈本体(23)的表面涂覆有绝缘漆层(22),绝缘漆层(22)外表面套设有陶瓷套(21);所述感应线圈(2)的端部采用钎焊的方式嵌入式固定在底座(1)内;
所述底座(1)主要由底座本体(11)、凹槽(12)、防护网(13)、散热孔(14)和安装槽(15)构成,底座本体(11)相对于感应线圈(2)的另一侧开设有凹槽(12),底座本体(11)的中部开设有散热孔(14),散热孔(14)贯穿底座本体(11),散热孔(14)的内部固定有散热风扇,散热孔(14)的端口处均固定有防护网(13),底座本体(11)上开设有两个关于散热孔(14)对称且竖直的安装槽(15),安装槽(15)用于安装感应线圈(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2)为4mm×20mm且壁厚为1mm的方形紫铜管,且感应线圈(2)较大的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制作材料为聚四氟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4mmΧ20mm,壁厚1mm的方形紫铜管,将其弯曲成指定形状;
步骤二:将绝缘漆刷在方形紫铜管的表面,待方形紫铜管表面的绝缘漆刷干后,用浇注成型的方法,将陶瓷套固定到方形紫铜管的表面;
步骤三:采用银钎焊的方式使方形紫铜管成为环形密封结构,同时,将方形紫铜管端头处焊接到底座内;
步骤四:检测方形紫铜管的密封性,保证感应线圈通冷却水的时候不泄露。
CN202010788371.6A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1906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8371.6A CN111906404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8371.6A CN111906404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6404A CN111906404A (zh) 2020-11-10
CN111906404B true CN111906404B (zh) 2022-03-01

Family

ID=73284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8371.6A Active CN111906404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064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6126A (zh) * 2021-12-14 2022-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感应线圈的制备方法及感应器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1970A (ja) * 2004-03-04 2005-09-15 Nec Tokin Corp 面実装型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81812A (zh) * 2007-04-05 2008-10-08 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48347A (zh) * 2008-12-30 2009-06-03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制造方法
CN102723190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信源电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CN103551691A (zh) * 2013-10-30 2014-02-05 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座板组件的焊接方法、用于其焊接的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96310A (zh) * 2013-11-01 2014-02-19 上海交通大学 变截面环形叉口式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210231840U (zh) * 2019-06-10 2020-04-03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截齿钎焊用感应线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14598A (ko) * 2015-07-30 2017-02-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1970A (ja) * 2004-03-04 2005-09-15 Nec Tokin Corp 面実装型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81812A (zh) * 2007-04-05 2008-10-08 珠海经济特区宝诚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48347A (zh) * 2008-12-30 2009-06-03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频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制造方法
CN102723190A (zh) * 2012-06-26 2012-10-10 信源电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线圈的制作方法
CN103551691A (zh) * 2013-10-30 2014-02-05 贵州天义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座板组件的焊接方法、用于其焊接的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96310A (zh) * 2013-11-01 2014-02-19 上海交通大学 变截面环形叉口式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210231840U (zh) * 2019-06-10 2020-04-03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截齿钎焊用感应线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6404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2994B (zh) 基于3d相变热管技术的高导热车用电机定子组件
CN111906404B (zh) 一种双面加热感应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215418156U (zh) 一种微通道铜铝复合铲齿液冷散热器
CN103256850A (zh) 一种后掠型百叶窗翅片
CN105698562A (zh) 一种双回旋单出三排管翅片蒸发器
KR20130061910A (ko) 히터의 열교환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210668006U (zh) 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组装块
CN211040898U (zh) Uvled灯用散热器
CN210663355U (zh) 圆形通风型加热器
CN104538836B (zh) 一种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液体制冷片
CN210638562U (zh) 一种新型翅片管
CN203375858U (zh) 组合型翅片、管翅式换热器
CN210974761U (zh) 一种新型台阶类圆柱盘面感应淬火感应器
CN105489573A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215763722U (zh) 一种耐热高效换热无缝钢管
CN219592651U (zh) 一种直筒取暖发热体
KR101230499B1 (ko) 내부핀을 구비한 전열관
CN219761780U (zh) 一种ptc加热器散热结构
CN220649212U (zh) 一种采暖散热器
CN212340027U (zh) 一种铜铝复合热管
CN103143849A (zh) 铝翅片管与钢铝复合板连接结构及焊接工艺
CN220489099U (zh) 用于超大功率固态光源的水冷装置
CN210225796U (zh) 一种电阻发热线
CN107186306B (zh)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焊接散热器的焊接工艺
CN210486045U (zh) 一种波流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