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2641B - 连结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2641B
CN111902641B CN201980022385.2A CN201980022385A CN111902641B CN 111902641 B CN111902641 B CN 111902641B CN 201980022385 A CN201980022385 A CN 201980022385A CN 111902641 B CN111902641 B CN 111902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engaging
side end
extension
ext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3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2641A (zh
Inventor
堀中崇广
今川拓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02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2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2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2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1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 F16B21/16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 F16B21/18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with circlips or like resilient retaining devices, i.e. resili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ing or the like;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1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to or from the flexible member
    • F16C1/14Construction of the end-piece of the flexible member; Attachment thereof to the flexibl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20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22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 F16B2/24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 F16B2/248Cli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e.g. rubbery material of metal of wi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1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 F16B21/16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 F16B21/18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with circlips or like resilient retaining devices, i.e. resili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ing or the like; Details
    • F16B21/186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by separate parts with grooves or notches in the pin or shaft with circlips or like resilient retaining devices, i.e. resilient in the plane of the ring or the like; Details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结结构,通过卡合构件(4)抑制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的相对移动,卡合构件(4)具有第一夹持元件(411)和第二夹持元件(412),在第一夹持元件(411)的一方侧端部(411a)设置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连接的连接部(43),在第一夹持元件(411)的另一方侧端部(411b)设置第一延伸部(42),连接部(43)具有第二延伸部(431)、第三延伸部(432)、与第二夹持元件(41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连结元件(433),第一夹持元件(411)、第一延伸部(42)、第二延伸部(431)以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及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小于90°的方式设置,通过使用该连结结构,形成容易,并抑制卡合构件的脱离。

Description

连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结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方的构件从另一方的构件的外侧嵌合的状态下维持这两个构件连结的状态的连结结构使用于例如控制线缆的向变速器的连接等的驱动力的传递。
作为这样的连结结构,公开了将具有狭缝的轴端垫片与轴构件通过作为卡合构件的夹子的卡合来连结的连结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夹子具有弹性,由于插入部分离地构成,因此连结结构的形成容易,作业性良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51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连结结构当外力作用于夹子时,夹子的两个插入部(卡合部)容易分离,因此夹子容易从连结结构脱离。因此,在卡合构件从连结结构脱离的情况下,需要再次的卡合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容易并抑制了卡合构件的脱离的连结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结结构通过与外侧构件和内侧构件分别卡合的卡合构件来抑制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相对移动,其中,所述内侧构件具有:嵌合部,与所述外侧构件嵌合;及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与设置于外侧的所述卡合构件卡合,所述外侧构件具有:被嵌合部,供所述内侧构件嵌合;开口部,将所述内侧构件卡合部与外部连通;及外侧构件卡合部,与所述卡合构件卡合,所述卡合构件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夹着所述外侧构件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侧构件,并与所述内侧构件卡合部及所述外侧构件卡合部卡合,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持元件,具有一方侧端部和另一方侧端部;及第二夹持元件,具有一方侧端部和另一方侧端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和所述第二夹持元件以各自的一方侧端部在轴向上成为相同方向侧的方式大致平行地配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一方侧端部设置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设置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沿着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延伸,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二延伸部,沿着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沿着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延伸;及连结元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各自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大致平行地延伸,所述第一夹持元件、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及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成的角小于90°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连结元件以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连结元件所成的角成为90°以上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以扩径的方式移动时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端部与所述外侧构件或所述内侧构件接触,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具有大致到达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交点的长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结结构,形成容易,并能抑制卡合构件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结结构的组装前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组装了图1的连结结构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连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连结结构使用的卡合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状态开始,卡合构件的第二夹持元件以卡合构件的第一夹持元件与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扩展的方式变形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状态开始,卡合构件的第一夹持元件以卡合构件的第一夹持元件与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扩展的方式变形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为一例,本发明的连结结构没有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结构1将外侧构件2与配置在外侧构件2的内侧的内侧构件3连结。如图2及图3所示,连结结构1通过与外侧构件2和内侧构件3分别卡合的卡合构件4来抑制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的相对移动,并将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连结。
连结结构1的适用对象只要是通过卡合构件4将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连结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图1所示,在具备换挡杆等操作部P1、由操作部P1操作的线缆C、及变速器等被操作部P2的操作力传递机构M中,连结结构1可以设置于线缆C与被操作部P2之间的连接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包含连结结构1的操作力传递机构M具有操作部P1、与操作部P1连接的线缆C、在线缆C的端部设置的外侧构件2、通过卡合构件4与外侧构件2连结的内侧构件3、及与内侧构件3连接的被操作部P2。操作部P1是换挡杆等对线缆C施加操作的构件。线缆C将一端侧与操作部P1连接并将另一端侧与外侧构件2连接。线缆C可以设为公知的控制线缆的内线缆。线缆C在操作部P1与外侧构件2之间以规定的配线路径配线。需要说明的是,线缆C也可以在配线路径的至少一部分插通于未图示的外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C的端部(另一端)具有棒R,棒R与外侧构件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构件3设置于杆L,该杆L能够摆动地设置于成为被操作部P2的变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部P1被操作时,线缆C被操作,通过线缆C的操作而对连接有线缆C的另一端的外侧构件2进行操作。当外侧构件2被操作时,通过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向与外侧构件2连结的内侧构件3施加力。由此,与内侧构件3连接的杆L绕杆L的旋转轴(未图示)摆动而向变速器即被操作部P2传递操作部P1的操作力。
如图1所示,内侧构件3具有与外侧构件2嵌合的嵌合部31和与设置于外侧的卡合构件4卡合的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而且,外侧构件2具有供内侧构件3嵌合的被嵌合部21、将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22a、22b、及与卡合构件4卡合的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
内侧构件3以相对于外侧构件2位于内侧的方式与外侧构件2嵌合,通过卡合构件4与外侧构件2连结。内侧构件3在卡合构件4未卡合的状态下,能够沿规定的方向相对移动地与外侧构件2嵌合,通过卡合构件4的卡合,以被抑制规定的方向的相对移动的方式与外侧构件2连结。
内侧构件3的嵌合部31与外侧构件2的被嵌合部21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31是向被嵌合部21嵌入的轴状的部位,向具有贯通孔的被嵌合部21插入而与被嵌合部21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部3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利用卡合构件4将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连结的状态下,相对于外侧构件2能够绕内侧构件3的轴X相对旋转。然而,嵌合部31只要能够嵌合于被嵌合部21即可,嵌合部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角柱状等其他的形状。
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与设置在内侧构件3的外侧的卡合构件4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卡合构件4经由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22a、22b从外侧构件2的外部卡合于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在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的两侧与卡合构件4卡合,在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上抑制两侧的卡合构件4的相对移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构件3具有相对于嵌合部31的外表面凹陷的槽32,在该槽32内,沿着与轴X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延伸的一对相对的壁部W1、W2构成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通过壁部W1、W2与卡合构件4卡合,来限制外侧构件2及内侧构件3的在轴X方向上的两方向的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槽32是在内侧构件3的绕轴X方向上形成的环状槽(以下,称为环状槽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在内侧构件3的绕轴X方向上在隔着轴X而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与后述的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的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分别卡合。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为了能够与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分别卡合,只要在至少两处设置即可。因此,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内侧构件3的绕轴X方向上连续形成的环状槽32而连续设置,也可以不连续地独立设置。
内侧构件3具有嵌合部31及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只要构成为通过与卡合构件4卡合而与外侧构件2连结即可,内侧构件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内侧构件3为轴状构件,在变速器的杆L的距旋转轴远的远位端从杆L突出。内侧构件3具有:具有锥面的前端部33;在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上与前端部33相邻的圆柱状的第一嵌合部31a;在内侧构件3的基端侧(杆L侧)设置的圆柱状的第二嵌合部31b;在轴X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嵌合部31a与第二嵌合部31b之间且具有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的环状槽32。
当以内侧构件3的前端部33与外侧构件2的被嵌合部21嵌合的方式使外侧构件2相对于内侧构件3沿轴X方向移动时,进入在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22a、22b安装的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之间。当使外侧构件2进一步沿轴X方向移动时,由于内侧构件3的前端部33的锥面而夹持部41发生弹性变形且间隔被压宽。当安装于外侧构件2的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移动至内侧构件3的环状槽32的位置时,发生弹性变形而被压宽的夹持部41朝向环状槽32的底部而向缩窄相互的间隔的方向移动。由此,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与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卡合。
外侧构件2是以相对于内侧构件3成为外侧的方式与内侧构件3嵌合的构件。如图1~图3所示,外侧构件2具有被嵌合部21、开口部22a、22b及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只要构成为通过与卡合构件4卡合而将内侧构件3与外侧构件2连结即可,外侧构件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构件2构成为供轴状的内侧构件3插入,如图1~图3所示,具有板状的主体部2a和从主体部2a的一方的面呈圆筒状地突出的筒状部2b。在主体部2a及筒状部2b设有能够供内侧构件3插入的被嵌合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构件2是设置于线缆C的端部并与变速器连接的有眼端。固定有线缆C的棒R连接于外侧构件2,外侧构件2与线缆C的操作相对应地被操作。
外侧构件2的被嵌合部21是供内侧构件3的嵌合部31嵌合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嵌合部21具有供轴状的内侧构件3插入的贯通孔,内侧构件3的嵌合部31通过插入于贯通孔而与被嵌合部21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嵌合部21以形成大致圆柱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但是只要嵌合部31能够嵌合即可,被嵌合部2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嵌合部21形成贯通孔,但被嵌合部21也可以是具有未贯通的凹部的结构。
开口部22a、22b是以在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嵌合时将内侧构件3的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与外侧构件2的外部连通的方式在外侧构件2中开口的部位。开口部22a、22b以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能够与内侧构件3的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卡合那样的大小及形状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内侧构件3安装外侧构件2之前的状态下,向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22a、22b安装卡合构件4,此时,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相对于被嵌合部21的内周面将内侧的位置延长(参照图4)。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2a、22b在外侧构件2的筒状部2b的侧面处开口,在筒状部2b的径向上使内侧与外侧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开口部22a、22b以与夹持部41的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对应的方式隔着筒状部2b的轴心(轴X)而相对地设置两处。开口部22a、22b具有比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的线材的粗细稍宽的、轴X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沿筒状部2b的周向延伸的狭缝状。
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与卡合构件4卡合,抑制卡合构件4相对于外侧构件2向规定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在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上与卡合构件4卡合,抑制卡合构件4相对于外侧构件2沿轴X方向移动的情况。卡合构件4与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卡合,此外,卡合构件4与内侧构件3的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卡合,由此抑制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之间的相对移动。通过抑制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之间的相对移动,能抑制外侧构件2从内侧构件3或者内侧构件3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卡合构件4抑制的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之间的相对移动是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上的移动。然而,通过卡合构件4抑制的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方向根据卡合构件4的与外侧构件2及内侧构件3的卡合方向而变化,没有限定为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
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的形状、结构只要是与卡合构件4卡合而能够抑制卡合构件4相对于外侧构件2向规定的方向的移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是在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上与卡合构件4卡合的开口部22a、22b的开口缘。开口部22a、22b的开口缘中的、在轴X方向上位于两侧并相对于轴X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开口缘与卡合构件4的夹持部41抵接,由此抑制卡合构件4相对于外侧构件2沿轴X方向移动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只要能够限制卡合构件4相对于外侧构件2的移动即可,也可以在开口部22a、22b以外的部位,例如在筒状部2b的外侧,设置于主体部2a而与卡合构件4卡合。
卡合构件4与外侧构件2及内侧构件3卡合,抑制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之间的相对移动,将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相互连结。卡合构件4通过至少一部分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构件4通过将金属制的线材等具有挠性(弹簧弹性)的一根线材在一平面内弯折而形成。卡合构件4构成为,在向外侧构件2的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安装卡合构件4时或向内侧构件3安装外侧构件2时发生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构件4以弯折的线材通过的一平面相对于内侧构件3的轴X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式安装于外侧构件2。
如图3及图4所示,卡合构件4具有以夹着外侧构件2的方式安装于外侧构件2并与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及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卡合的夹持部41。如图5所示,夹持部41具有:第一夹持元件411,具有一方侧端部411a和另一方侧端部411b;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具有一方侧端部412a和另一方侧端部412b。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分别呈直线状地延伸。如图5所示,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夹持元件412以各自的一方侧端部411a、412a在(第一夹持元件411或第二夹持元件412的)轴向上成为同方向侧(在图5中,都为左侧)的方式大致平行地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元件411的一方侧端部411a是第一夹持元件4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元件411在一方侧端部411a与后述的第二延伸部431连接。第一夹持元件411的另一方侧端部411b是第一夹持元件411的长度方向上的位于与一方侧端部41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元件411在另一方侧端部411b与后述的第一延伸部42连接。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是第二夹持元件4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成为从第二延伸部431的内侧部分稍分离的自由端。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是第二夹持元件412的长度方向上的位于与一方侧端部41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元件412在另一方侧端部412b与后述的第三延伸部432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夹持部41的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以夹着外侧构件2的方式安装于外侧构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构件4安装于外侧构件2的筒状部2b时,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以相互的间隔变宽的方式弹性变形,在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位于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22a、22b时较宽的间隔缩窄,与开口部22a、22b卡合。进入外侧构件2的开口部22a、22b的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以相互的间隔比被嵌合部21的内周面的内径窄的方式配置(参照图4)。
如上所述,在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嵌合之前的状态下,卡合构件4的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与外侧构件2的外侧构件卡合部23a、23b卡合。在该状态下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嵌合时,由于内侧构件3而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弹性变形并且间隔被压宽。当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在轴X方向上移动至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的位置时,弹性变形而被压宽的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向缩窄相互的间隔的方向移动,与内侧构件卡合部32a、32b卡合。由此,卡合构件4与外侧构件2及内侧构件3这两方卡合,将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连结。
如图5所示,在第一夹持元件411的另一方侧端部411b设有沿着与第一夹持元件411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从第一夹持元件411的另一方侧端部411b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第一延伸部42在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夹持元件412之间的分离方向上,在从第一夹持元件411朝向第二夹持元件412的方向上直线性地延伸。在卡合构件4要向第一夹持元件411或第二夹持元件412的轴线方向的一方(例如,在图4中为左侧)移动时,第一延伸部42与外侧构件2抵接,抑制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一夹持元件411的一方侧端部411a设置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连接的连接部43。连接部43具有:沿着与第一夹持元件411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31;沿着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延伸的第三延伸部432;与第二延伸部431和第三延伸部432的各自的端部连接并与第二夹持元件41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连结元件43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部43通过第二延伸部431、连结元件433、第三延伸部432弯折延伸而将第一夹持元件411的一方侧端部411a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延伸部431在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夹持元件412之间的分离方向上,在从第一夹持元件411朝向第二夹持元件412的方向上直线性地延伸。第二延伸部431从第一夹持元件411的一方侧端部411a延伸,在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的前端附近通过,连接于连结元件433的一方侧端部433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431具有第一端部431a和第二端部431b。第二延伸部431的第一端部431a连接于第一夹持元件411的一方侧端部411a,第二端部431b连接于连结元件433的一方侧端部433a。
在卡合构件4要向第一夹持元件411或第二夹持元件41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方(例如,在图4中为右侧)移动时,第二延伸部431与外侧构件2抵接,抑制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31抑制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在第一夹持元件411或第二夹持元件412的轴线方向上的脱离。而且,通过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与外侧构件2抵接而卡合构件4被限制在与第一夹持元件411或第二夹持元件412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之间的分离方向)上的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向卡合构件4施加的规定的范围内的外力,通过第一夹持元件411、第二夹持元件412、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31,抑制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
如图5所示,连结元件433将第二延伸部431与第三延伸部432连结。连结元件433相对于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大致平行地延伸,具有一方侧端部433a及另一方侧端部433b。需要说明的是,连结元件433的一方侧端部433a是在连结元件433的轴向上位于与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1a、412a相同方向侧的端部。连结元件433的另一方侧端部433b是与一方侧端部433a相反的端部。
如图5所示,第三延伸部432将连结元件433与第二夹持元件412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延伸部432与第一延伸部42大致平行或同轴地延伸。第三延伸部432具有第一端部432a及第二端部432b。第三延伸部432的第一端部432a连接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第二端部432b连接于连结元件433的另一方侧端部433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夹持元件411、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31以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及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小于90°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弯曲,在该情况下,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是指第一夹持元件411的轴线与第二延伸部431的轴线所成的角。同样,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弯曲,在该情况下,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是指第一夹持元件411的轴线与第一延伸部42的轴线所成的角。
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及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小于90°,由此如图4及图5所示,与第一夹持元件41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431之间的间隔随着从第一夹持元件411朝向第二夹持元件412而减小。因此,第一延伸部42与外侧构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筒状部2b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及第二延伸部431与外侧构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筒状部2b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在第一夹持元件411侧相对变大,在第二夹持元件412侧相对变小。因此,相比较于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及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为90°的情况,在向外侧构件2安装卡合构件4的情况下,通过从第一夹持元件411侧安装而间隙较宽,因此安装变得容易。此外,在第二夹持元件412侧,外侧构件2与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31之间的间隔较小,因此在卡合构件4要绕轴X旋转时,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31容易与外侧构件2的外表面(筒状部2b的外表面)抵接。因此,即便是使卡合构件4绕内侧构件3的轴X旋转的方向的外力施加给卡合构件4,第一延伸部42或第二延伸部431也与外侧构件2的外表面(筒状部2b的外表面)接触,抑制卡合构件4的旋转。由此,会抑制卡合构件4要旋转而第二夹持元件412及第三延伸部432的交点(第二夹持元件412的另一方侧端部412b)与第一延伸部42之间的间隙变宽,而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脱离的情况。
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只要小于90°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优选为45°以上且小于90°,优选为60°以上且85°以下。而且,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只要小于90°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优选为45°以上且小于90°,优选为60°以上且85°以下。而且,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和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可以为相同角度,也可以为不同角度。
连结元件433如上所述与第二夹持元件412大致平行,第二延伸部431和连结元件433以第二延伸部431与连结元件433所成的角θ3成为90°以上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延伸部431与连结元件433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弯曲,在该情况下,第二延伸部431与连结元件433所成的角θ3是指第二延伸部431的轴线与连结元件433的轴线所成的角。第二延伸部431与连结元件433所成的角θ3只要为90°以上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比90°大且为135°以下,优选为95°以上且120°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延伸部432和连结元件433以第三延伸部432与连结元件433所成的角θ4成为90°以上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延伸部432与连结元件433之间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弯曲,在该情况下,第三延伸部432与连结元件433所成的角θ4是指第三延伸部432的轴线与连结元件433的轴线所成的角。第三延伸部432与连结元件433所成的角θ4的角度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小于90°,但是例如优选为比90°大且135°以下,优选为95°以上且120°以下。
另外,第二夹持元件412具有在以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扩径的方式移动时端部与外侧构件2或内侧构件3接触的长度。如图6所示,当第二夹持元件412移动(变形)而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参照图5)变大地移动时,要从开口部22b脱离的力向第二夹持元件412施加。第二夹持元件412具有其端部与外侧构件2或内侧构件3接触的长度,由此在要从开口部22b脱离的力施加给第二夹持元件412时,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或另一方侧端部412b与外侧构件2或内侧构件3接触。由此,抑制第二夹持元件412向从开口部22b脱离的方向的移动,抑制卡合构件4的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在外侧构件2的筒状部2b的周向上与开口部22b的开口缘的一方的端部E1(参照图6)接触,由此抑制第二夹持元件412从开口部22b的脱离。
另外,如图7所示,当第一夹持元件411移动(变形)而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参照图5)变大地移动时,要从开口部22b脱离的力向第二夹持元件412施加。第二夹持元件412具有其端部与外侧构件2或内侧构件3接触的长度,由此在要从开口部22b脱离的力施加给第二夹持元件412时,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或另一方侧端部412b与外侧构件2或内侧构件3接触。由此,抑制第二夹持元件412向从开口部22b脱离的方向的移动,抑制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一方侧端部412a或另一方侧端部412b在外侧构件2的筒状部2b的周向上与开口部22b的开口缘的两端部E1、E2接触,由此抑制第二夹持元件412从开口部22b的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当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二延伸部431所成的角θ1(参照图5)变宽时,第一延伸部42与第三延伸部432之间的间隔变宽,该间隙越大,则卡合构件4越容易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元件41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2(参照图5)小于90°,因此第一延伸部42与第三延伸部432之间的间隔比θ2为90°时缩窄(图7利用双点划线表示θ2为90°时的第一延伸部)。因此,卡合构件4难以从外侧构件2脱离。
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延伸部42至少具有大致到达第三延伸部432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交点的长度。由此,成为第三延伸部432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交点和第一延伸部42之间的间隙几乎消失的状态,因此卡合构件4难以经由该间隙从外侧构件2脱离。而且,通过第三延伸部432与第二夹持元件412的交点和第一延伸部42之间的间隙成为大致消失的状态,而其他的构件等难以卡挂于第一延伸部42的前端,能抑制间隙的变宽。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夹持元件411和第二夹持元件412夹入外侧构件2,使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与外侧构件2及内侧构件3分别卡合,将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连结。在设为由两个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夹入外侧构件2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使第一夹持元件411及第二夹持元件412的线径变细而容易弹性变形,则将外侧构件2及内侧构件3连结时的作业性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容易弹性变形,则卡合构件4变形而容易从外侧构件2或内侧构件3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卡合构件4的结构,消除由于提高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的连结的作业性而产生的卡合构件4的脱离的容易度,能够抑制卡合构件4的脱离。因此,在向内侧构件3安装之前的、以外侧构件2与卡合构件4卡合的状态传送时、或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通过卡合构件4卡合的组装后的连结结构1中,能抑制卡合构件4从外侧构件2的脱离。
标号说明
1 连结结构
2 外侧构件
2a 主体部
2b 筒状部
21 被嵌合部
22a、22b 开口部
23a、23b 外侧构件卡合部
3 内侧构件
31 嵌合部
31a 第一嵌合部
31b 第二嵌合部
32 槽(环状槽)
32a、32b 内侧构件卡合部
33 前端部
4 卡合构件
41 夹持部
411 第一夹持元件
411a 一方侧端部
411b 另一方侧端部
412 第二夹持元件
412a 一方侧端部
412b 另一方侧端部
42 第一延伸部
43 连接部
431 第二延伸部
431a 第一端部
431b 第二端部
432 第三延伸部
432a 第一端部
432b 第二端部
433 连结元件
433a 一方侧端部
433b 另一方侧端部
C 线缆
E1、E2 开口部的开口缘的端部
L 杆
M 操作力传递机构
P1 操作部
P2 被操作部
R 棒
W1、W2 壁部
X 内侧构件的轴
θ1 第一夹持元件与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
θ2 第一夹持元件与第一延伸部所成的角
θ3 第二延伸部与连结元件所成的角
θ4 第三延伸部与连结元件所成的角。

Claims (1)

1.一种连结结构,通过与外侧构件和内侧构件分别卡合的卡合构件来抑制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相对移动,其中,
所述内侧构件具有:嵌合部,与所述外侧构件嵌合;及一对内侧构件卡合部,与设置于外侧的所述卡合构件卡合,
所述外侧构件具有:被嵌合部,供所述内侧构件嵌合;开口部,将所述内侧构件卡合部与外部连通;及外侧构件卡合部,与所述卡合构件卡合,
所述卡合构件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夹着所述外侧构件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侧构件,并与所述内侧构件卡合部及所述外侧构件卡合部卡合,
所述夹持部具有:第一夹持元件,具有一方侧端部和另一方侧端部;及第二夹持元件,具有一方侧端部和另一方侧端部,
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和所述第二夹持元件以各自的一方侧端部在轴向上成为相同方向侧的方式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一方侧端部设置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连接,
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设置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沿着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延伸,
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二延伸部,沿着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沿着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另一方侧端部延伸;及连结元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的各自的端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大致平行地延伸,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的间隔以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侧相对大,在所述第二夹持元件侧相对小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元件、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及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成的角小于90°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连结元件以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连结元件所成的角成为90°以上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具有如下长度:在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成的角以扩径的方式移动时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端部与所述外侧构件或所述内侧构件接触,
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具有大致到达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交点的长度。
CN201980022385.2A 2018-10-26 2019-10-25 连结结构 Active CN111902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1911A JP6987037B2 (ja) 2018-10-26 2018-10-26 連結構造
JP2018-201911 2018-10-26
PCT/JP2019/041881 WO2020085482A1 (ja) 2018-10-26 2019-10-25 連結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2641A CN111902641A (zh) 2020-11-06
CN111902641B true CN111902641B (zh) 2022-07-12

Family

ID=7033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385.2A Active CN111902641B (zh) 2018-10-26 2019-10-25 连结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2021B2 (zh)
EP (1) EP3872358A4 (zh)
JP (1) JP6987037B2 (zh)
CN (1) CN111902641B (zh)
WO (1) WO2020085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1068B2 (en) * 2022-06-30 2024-04-30 Loring Smit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air of shift cable ends in various motor vehicl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07871C (de) * 1949-01-01 1951-07-05 Ehrenreich & Cie A Aufsteckbare Klemmverbindung fuer Anlenkungszwecke
JP2003166521A (ja) * 2001-11-30 2003-06-13 Suzuki Motor Corp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結合装置
JP2017009021A (ja) * 2015-06-22 2017-01-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2部材の連結構造
WO2017018389A1 (ja) * 2015-07-24 2017-02-02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7381A (en) * 1958-07-22 1961-05-10 J W Young & Sons Ltd An improved fastening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attachment of fishing reels to their housing members
US5048996A (en) * 1990-07-02 1991-09-17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retaining and linking members
JPH07151132A (ja) 1993-11-30 1995-06-13 Nippon Cable Syst Inc クリップ付き軸端座金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連結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07871C (de) * 1949-01-01 1951-07-05 Ehrenreich & Cie A Aufsteckbare Klemmverbindung fuer Anlenkungszwecke
JP2003166521A (ja) * 2001-11-30 2003-06-13 Suzuki Motor Corp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結合装置
JP2017009021A (ja) * 2015-06-22 2017-01-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2部材の連結構造
WO2017018389A1 (ja) * 2015-07-24 2017-02-02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2641A (zh) 2020-11-06
EP3872358A4 (en) 2022-07-06
US11892021B2 (en) 2024-02-06
WO2020085482A1 (ja) 2020-04-30
EP3872358A1 (en) 2021-09-01
JP6987037B2 (ja) 2021-12-22
JP2020067169A (ja) 2020-04-30
US20210404500A1 (en)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7791B2 (en) Coupling device
JP5613525B2 (ja) クリップ及び連結構造
CN111902641B (zh) 连结结构
US9926967B2 (en) Coupling structure for coupling two members
CN101932985B (zh) 车辆用操作踏板装置
US20140159295A1 (en) Spring seat member and spring assembly equipped with same
US20110313251A1 (en) Endoscope bending por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ending tube
EP2769889A2 (en) Connector of wiper blade device
US11035507B2 (en) Pipe connector
US98377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09735B2 (en) Pipe joining structure
WO2015182683A1 (ja) 端末接続構造
JP5989695B2 (ja) 車両用シフト操作装置
US20180093208A1 (en) Filter device
JP5886066B2 (ja) クリップ
WO2022114203A1 (ja) 固定構造
JP2020204366A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US9708838B2 (en) Vehicle door handle device
US11174975B2 (en) Pipe erroneous assembly preventing structure
CN109642440B (zh) 把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933218B2 (ja) 両端に端子を有する端子金具
JP2007321800A (ja) 配管接続金具
JP2008014376A (ja) 固定用クリップ
KR101427909B1 (ko) 커넥터 고정장치
JP2008014355A (ja) シャフトと自在継手のヨークとの結合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