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8959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8959A
CN111868959A CN201980019684.0A CN201980019684A CN111868959A CN 111868959 A CN111868959 A CN 111868959A CN 201980019684 A CN201980019684 A CN 201980019684A CN 111868959 A CN111868959 A CN 111868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power storage
pins
storage device
side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9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隆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8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8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OR LIGHT-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1),其具备:具有箱型的外装体主体(10)及覆盖外装体主体(10)在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盖体(20)的外装体(3)、配置于比蓄电元件(2)在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更靠向这一侧的中盖(30)。外装体主体(10)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和分别设置于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并安装中盖(30)的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中盖(30)具备与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分别连接且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的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外装体主体(10)和中盖(30)通过将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和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连接而固定。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和收纳蓄电元件的外装体。外装体具备由树脂构成的箱型的外装体主体和装配于外装体主体的盖体。
在注塑成型这种外装体主体时,由于注塑成型时的压力产生的残留应力或不均匀的体积收缩等主要原因,有时外装体主体以向内侧翘曲的方式变形。当外装体主体这样变形时,难以将盖体装配于外装体主体,因此外装体的组装性恶化。
在专利文献1中,外装体主体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和连接一对侧壁的分隔板,通过分隔板支承侧壁,抑制成型外装体主体时的侧壁变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7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68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外装体主体内的空间区划成多个空间而设置有分隔板,则用于收纳蓄电元件的空间减少,因此,体积能量密度降低。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确保蓄电装置的体积能量密度,并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的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蓄电元件;外装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箱型的外装体主体以及覆盖所述外装体主体在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盖体;大致板状的中盖,其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端部更靠向这一侧的位置;所述外装体主体具备:一对第一侧壁,它们相互对置;一对第二侧壁,它们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之间,且相互对置;一对第一固定部,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并安装所述中盖;所述中盖具备与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连接且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的一对第二固定部,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中盖通过将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和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连接而固定,所述中盖和所述蓄电元件被粘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确保蓄电装置的体积能量密度,且能够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外装体主体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中盖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汇流条罩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3的VI-VI线切断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体主体和盖体进行热熔接的状态的与图6相同的图。
图8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分解时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汇流条板、汇流条罩的结构上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的俯视图。
图10B是实施方式2的汇流条板的俯视图。
图10C是实施方式2的汇流条罩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和汇流条板的结合部位的截面立体图。
图12A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外装体的外装体主体的俯视图。
图12B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外装体的汇流条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外装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箱型的外装体主体以及覆盖所述外装体主体在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盖体;大致板状的中盖,其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端部更靠向这一侧的位置;所述外装体主体具备:一对第一侧壁,它们相互对置;一对第二侧壁,它们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之间,且相互对置;一对第一固定部,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并安装所述中盖;所述中盖具备与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连接且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的一对第二固定部,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中盖通过将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和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连接而固定。
根据该结构,一对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距离被一对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规定距离限定。因此,在注塑成型时,即使在一对第一侧壁变形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维持一对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也能够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的一对第一侧壁的变形。中盖配置于比蓄电元件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这一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外装体主体内的用于收纳蓄电元件的空间的容积,能够确保蓄电元件的体积能量密度。
上述外装体主体也可以具备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和所述一对第二侧壁连接的大致四边形状的底壁,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是沿着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壁部或沿着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部。
在外装体主体收纳多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根据该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及个数或蓄电元件的容器的大小不同,有时第一侧壁成为长侧面。在多个蓄电元件沿着第一侧壁排列的情况下,第一侧壁是沿着多个蓄电元件排列的方向延伸的壁部,有时成为长侧面。与短侧面相比,长侧面的变形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变大,因此,通过利用一对第一固定部和一对第二固定部适当维持长侧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的一对第一侧壁的变形。在多个蓄电元件沿着第二侧壁排列的情况下,第一侧壁是沿着与多个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部,有时成为短侧面。此时,与中盖固定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侧壁,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第一侧壁被膨胀的蓄电元件挤压而变形。
上述一对第一固定部也可以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截面中在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延伸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中央部。
相比于与一对第二侧壁分别连接的端部,一对第一侧壁的中央部的变形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变大。因此,通过利用一对第一固定部和一对第二固定部适当维持一对第一侧壁的中央部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的一对第一侧壁的变形。
上述一对第一侧壁也可以具备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分别伸出的一对伸出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伸出部。
上述一对伸出部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外装体主体的加强用的肋。
根据该结构,一对伸出部由加强用的肋构成,因此,不需要与一对伸出部分开地设置加强用的肋,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也可以具备接合部,其将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盖体热熔接,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和设置于所述中盖的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构成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中盖的固定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所述固定部中所述盖体侧的位置位于比所述接合部靠所述蓄电元件侧。
根据该结构,在规定方向上,固定部中的盖体侧的位置位于比接合部靠蓄电元件侧,因此,能够防止外装体主体和盖体的热熔接中使用的热板与固定部干涉。
上述中盖和上述蓄电元件也可以进行粘接。
根据该结构,中盖粘接于蓄电元件,因此,能够抑制中盖的翘曲变形,因此,能够适当维持一对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的一对第一侧壁的变形。
上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上述一对第二固定部的一方也可以具有销,且另一方具有插通孔,在所述销贯通所述插通孔的状态下,将所述销的前端部热铆接。
根据该结构,插入插通孔的销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由此,外装体主体和中盖被结合。因此,能够牢固地结合外装体主体和中盖,且与利用螺栓结合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情况相比时,用于结合的作业变得容易。即使在外装体设置多个销及插通孔的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销同时或大致同时地热铆接。因此,可提高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结合力,且高效地制造蓄电装置。上述结构的蓄电装置是简单的结构且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
具有上述插通孔的上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也可以在形成于上述中盖的周缘部,具有上述销的上述一对第一固定部也可以在上述外装体主体上的与所述中盖的周缘部对置的位置沿所述中盖的方向突出地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外装体主体的销贯通中盖的插通孔的状态下,从上方热铆接销的前端。即,能够容易地进行热铆接的作业。由此,提高该作业的精度,其结果是,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上述销也可以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在俯视观察所述外装体主体及所述中盖中的一方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销配置于相对于所述一方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中的另一方的多个孔均配置于相对于其另一方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由此,因为唯一地决定多个销和多个插通孔的一对一的关系,所以将中盖配置于外装体主体的情况下的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方向(姿势)的决定容易。即,在中盖的俯视时形状为正多边形等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降低将中盖以错误的方向(姿势)配置于外装体主体(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上述销也可以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销中的一个所述销在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与其它的一个以上的所述销在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不同。
根据该结构,唯一地决定多个销中的一个销和多个插通孔中的一个插通孔的组合,因此,将中盖配置于外装体主体情况下的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方向(姿势)的决定容易。即,例如在中盖的俯视时形状为正多边形等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降低将中盖以错误的方向(姿势)配置于外装体主体(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上述中盖也可以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设置有N个所述销,其中N为正奇数。
例如,假定中盖的俯视时的形状为作为整体识别为长方形的形状,且在中盖的周缘部配置三个供外装体主体的销插入的孔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中盖为每隔180°旋转对称,与之相对,不可能将三个销以成为每隔180°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于外装体主体。即,外装体主体的三个销的配置位置是部构成每隔180°旋转对称的位置。由此,不会产生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错误配置。
(实施方式1)
[蓄电装置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均表示包括的或具体的例子。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式等为一例,不是限定本发明的主旨。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构成要素中、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各图中,尺寸等没有严格地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具体而言,将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的容器的长侧面的对置方向、或该容器的厚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一个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排列方向、或蓄电元件的容器的短侧面的对置方向定义为Y方向。在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排列方向、蓄电元件和汇流条的排列方向、或上下方向定义为Z方向。这些X方向、Y方向及Z方向是相互交叉(以下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正交)的方向。这些方向表示附图中表示的蓄电装置1的姿势的方向,未必与实际的使用状态的方向一致。
参照图1时,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8个)蓄电元件2(图2所示的)和收纳多个蓄电元件2的中空的外装体3。外装体3具备收纳多个蓄电元件2的外装体主体10和覆盖外装体主体在Z方向(规定方向)的一侧(图1中上侧)的盖体20。如后述,本实施方式的外装体主体10和盖体20通过热熔接而固定。
蓄电装置1是能够利用来自外部的电力进行充电,且向外部释放电力的装置。例如,蓄电装置1是电力贮藏用途或电源用途等中使用的电池模块。具体而言,蓄电装置1用作例如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或汽油车等汽车、机动二轮车、游艇、雪地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或电车、单轨或磁悬浮列车等电力铁道用的有轨车辆等移动体的驱动用或发动机起动用、或家用或发电机用中使用的固定式电池等。
参照图2时,蓄电装置1具备设置于比蓄电元件2在Z方向上的一侧(图2中上侧)的端部更靠向Z方向的一侧的大致板状的中盖30。蓄电装置1具备:将相邻的蓄电元件2彼此电连接的多个汇流条40、以从Z方向的一侧覆盖汇流条40的方式配置的汇流条罩50。在图3中,省略蓄电元件2、中盖30、汇流条40及汇流条罩50以外的构成要素(例如,电路基板)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2是锂离子二次电池那样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方形电池。多个蓄电元件2沿X方向排列并收纳于外装体主体10。各蓄电元件2在Z方向的一侧的端面具备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蓄电元件2的形状及排列的蓄电元件2的个数没有限定。蓄电元件2不限定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也可以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二次电池,也可以是电容器。蓄电元件2也可以是即使使用者不进行充电也能够使用储存的电力的一次电池。蓄电元件2也可以是使用了固体电解质的电池。蓄电元件2的形状不限定于方形,也可以是圆柱形状、长圆柱形状或长方体以外的多棱柱形状等。
外装体主体10是通过注塑成型树脂而得到的箱型的部件。一并参照图3时,本实施方式的外装体主体10具备:底壁11、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连接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之间且相互对置的一对第二侧壁13A、13B。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和一对第二侧壁13A、13B在外装体主体10的Z方向的一侧构成开口。
外装体3的外装体主体10及盖体20例如由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苯硫醚树脂(PPS)、聚苯醚(PPE(包含改性P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系树脂、聚醚醚酮(PEEK)、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或聚芳醚砜(PES)、ABS树脂、或它们的复合材料料等绝缘材料构成。由此,外装体3避免蓄电元件2等与外部的金属部件等接触。
底壁11为大致四边形状,配置于相对于Z方向的垂直面(XY平面)。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底壁11为大致长方形状,具备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长边和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短边。
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为大致矩形状,配置于相对于Y方向的垂直面(XZ平面)。即,一对第一侧壁12A、12B是沿着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X方向)延伸的壁部。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与底壁11的长边连接。即,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是外装体主体10的长侧面。本实施方式的外装体主体10具备从第一侧壁12A的内表面向第一侧壁12B侧伸出的伸出部14A、从第一侧壁12B的内表面向第一侧壁12A侧伸出的伸出部14B。
本实施方式的伸出部14A由与外装体主体10的一对第一侧壁12A一体形成的多个肋15构成。同样,本实施方式的一对伸出部14B由与外装体主体10的一对第一侧壁12B一体形成的多个肋15构成。
肋15是外装体主体10的加强用的肋。肋15从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内表面分别沿Y方向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肋15在X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
在第一侧壁12A的伸出部14A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6A,在第二侧壁13B的伸出部14B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6B。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在Y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L1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部16A由从设置于第一侧壁12A的肋15向Z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多个销构成。具体而言,在X方向上,第一固定部16A具备设置于第一侧壁12A的中央部A1的两个第一销17、设置于第一侧壁12A的侧方部A2的两个第二销18。同样,第一固定部16B由从设置于第一侧壁12B的肋15向Z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多个销构成。第一固定部16B具备在X方向上设置于第一侧壁12B的中央部A1的两个第一销17、设置于第一侧壁12B的侧方部A2的两个第二销18。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中央部A1是与Z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各自延伸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上,位于将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等分成三个区域时的中央区域。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侧方部A2是在与Z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分别延伸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上,位于中央部A1的侧方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第二侧壁13A、13B为大致矩形状,配置于相对于X方向的垂直面(YZ平面)。一对第二侧壁13A、13B与底壁11的短边连接。即,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第二侧壁13A、13B为外装体主体10的短侧面。
参照图2及图4时,中盖30为大致板状,为具有比外装体主体10的内形小的相似形的外形的大致长方形状,与蓄电元件2在Z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粘接。本实施方式的中盖30具备:与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0的第一侧壁12A的第一固定部16A机械地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1A、与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0的第一侧壁12B的第一固定部16B机械地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1B。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在Y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距离L2地配置。中盖30与外装体3相同,也可以由PC、PP、PE、PS、PPS、PPE(包含改性PPE)、聚酰胺系树脂、PET、PBT、PEEK、PFA、PTFE、PES、ABS树脂、或它们的复合材料料等绝缘材料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部31A由以供设置于第一侧壁12A的多个销17、18插入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插通孔构成。具体而言,第二固定部31A具备以供第一侧壁12A的两个第一销17插入的方式构成的两个第一插通孔32、以供第一侧壁12A的两个第二销18插入的方式构成的两个第二插通孔33。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部31B由以供设置于第一侧壁12B的多个销17、18插入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插通孔构成。具体而言,第二固定部31B具备以供第一侧壁12B的两个第一销17插入的方式构成的两个第一插通孔32和以供第一侧壁12B的第二销18插入的方式构成的两个第二插通孔33。
汇流条40是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那样的导电材料料构成的板状的部件。汇流条40将X方向上相邻的蓄电元件2的正极端子2a彼此、负极端子2b彼此、或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2b电连接。汇流条40与蓄电元件2的正极端子2a或负极端子2b焊接并接合。
参照图2及图5时,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罩50分别具备以供两个第一销17插入的方式构成的两个第三插通孔51、设置于与两个第二销18对应的位置的两个切口部52。
参照图6时,第一固定部16A和第二固定部31A机械地连接,第一固定部16B和第二固定部31B连接,由此,中盖30和汇流条罩50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0固定。第一销17在Z方向的一侧(图6中上侧)的端部具备伞状的头部17a,中盖30和汇流条罩50夹持于第一销17的头部17a在Z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和肋15在Z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之间。
同样,第二销18在Z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具备伞状的头部18a,中盖30夹持于第二销18的头部18a在Z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面和肋15在Z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面之间。汇流条罩50的切口部52构成为使第二销18的头部18a和汇流条罩50不干涉。
换言之,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0的第一固定部16A和设置于中盖30的第二固定部31A及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0的第一固定部16B和设置于中盖30的第二固定部31B构成外装体主体10和中盖30的固定部60。
如上所述,外装体主体10的开口的周缘部和盖体20的周缘部热熔接。具体而言,在图6所示的截面中,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外装体主体10和盖体20进行热熔接的接合部70。在Z方向上,固定部60中的盖体20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销17的头部17a在Z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的位置)Z1位于接合部70的比蓄电元件2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70在Z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的位置)Z2靠蓄电元件2侧。
[制造工序]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外装体主体10的内部配置蓄电元件2。接着,准备在与蓄电元件2的抵接面涂布有粘接剂的中盖30,向中盖30的第一插通孔32及第二插通孔33插入在外装体主体10设置的第一销17及第二销18进行配置。
在该状态下,对第二销18在Z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进行加热并且加压,由此,形成第二销18的头部18a,并将中盖30固定于外装体主体10。一般而言,该施工方法称为“热铆接”,本发明中,不仅是第二销18的头部18a,而且后述的第一销17的头部17a的形成中也可使用相同的加工方法。本发明的固定方法不仅限定于热铆接,例如,也可使用将作为被接合体的第二销18的头部18a和中盖30双方熔融并接合的热熔接施工方法。也可对第二销18的头部18a照射激光,如热铆接那样形成头部18a,或将第二销18的头部18a和中盖30的相互相接的部位熔融而一体化。
然后,将汇流条40配置于蓄电元件2的正极端子2a上或负极端子2b上,并将汇流条40与蓄电元件2的正极端子2a或负极端子2b焊接。
另外,向设置于汇流条罩50的第三插通孔51插入在外装体主体10设置的第一销17,并以从Z方向的一侧覆盖汇流条40的方式配置汇流条罩50。在该状态下,对第一销17在Z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进行加热并且加压,由此形成第一销17的头部17a,将中盖30和汇流条罩50固定于外装体主体10。
最后,如图7所示,将盖体20在Z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安装部20a和外装体主体10在Z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10a利用热板80热熔接。将盖体20的安装部20a和外装体主体10的端部10a利用热板80熔融,将熔融的部分以对接的状态保持,并且一边加压一边冷却,由此固定盖体20和外装体主体10。
根据该结构,第一固定部16A和第二固定部31A连接,第一固定部16B和第二固定部31B连接,因此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之间的距离L1由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之间的规定距离L2限定。因此,即使在注塑成型时,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变形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维持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之间的距离,能够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10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变形。中盖30配置于比蓄电元件2的一侧的端部更靠向着一侧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外装体主体10内的用于收纳蓄电元件2的空间的容积,能够确保蓄电元件2的体积能量密度。
与短侧面相比,长侧面的变形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变大,因此,利用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和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适当维持作为长侧面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10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变形。
相比于第一侧壁12A与一对第二侧壁13A、13B分别连接的侧部A2,第一侧壁12A的中央部A1的变形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变大。同样,相比于第一侧壁12B与一对第二侧壁13A、13B分别连接的侧部A2,第一侧壁12B的中央部A1的变形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变大。因此,通过利用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和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适当维持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各自的中央部A1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10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变形。
蓄电装置1的伸出部14A由加强用的肋15构成,伸出部14B由加强用的肋15构成,因此,不需要将加强用的肋与一对伸出部14A、14B分开地设置,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在Z方向上,中盖30和外装体主体10的固定部60中盖体20侧的位置位于比外装体主体10和盖体20进行热熔接的接合部70靠蓄电元件2侧。因此,能够防止外装体主体10和盖体20的热熔接中使用的热板80与固定部60干涉。
中盖30与蓄电元件2粘接,因此,能够抑制中盖30的翘曲变形,因此,能够适当维持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之间的距离L2,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外装体主体10的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变形。
以上,通过适当的实施方式1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汇流条罩50也可以不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0固定。
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也可以是插通孔,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也可以是销。
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和一对第二固定部31A、31B也可以均是插通孔,也可以准备与它们分体的销。
另外,一对第二侧壁13A、13B也可以具备多个销那样的一对第一固定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特定了第一侧壁12A、12B为外装体主体10的长侧面,但本发明的形式不限于此,包含第一侧壁12A、12B为外装体主体10的短侧面的情况。例如,外装体主体10的长侧面及短侧面成为哪个面可根据排列蓄电元件2的方向不同而变更。具体而言,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地沿Y方向排列8个蓄电元件2时,配置于XZ平面的第一侧壁12A、12B成为外装体主体10的短侧面,配置于YZ平面的第二侧壁13A、13B成为外装体主体10的长侧面。
这样,在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为Y方向的情况下,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为沿与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部,成为外装体主体10的短侧面。即,设置于一对第一侧壁12A、12B的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0在Y方向(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
蓄电元件2的容器可能经年性地膨胀,蓄电装置1的外装体主体10有时受到其影响而变形。特别是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在蓄电元件2为方形的情况下,蓄电元件2排列(层叠)的Y方向与蓄电元件2的容易膨胀的方向一致。因此,沿与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部即一对第一侧壁12A、12B有时受到其影响而向Y方向的外侧变形最多。该方式中,如上所述,固定于中盖30的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设置于一对第一侧壁12A、12B,且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0在Y方向(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由此,多个蓄电元件2要向Y方向的外侧变形的力作为中盖30向Y方向的外侧拉伸的力被消耗,因此,能够抑制一对第一侧壁12A、12B向Y方向的外侧变形。
上述的方式中,举例蓄电元件2排列的方向,说明了外装体主体10的短侧面及长侧面。但是,通过变更多个蓄电元件2排列的个数,或变更蓄电元件2的容器尺寸,有时外装体主体10的短侧面及长侧面变化。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一对第一侧壁12A、12B设置安装中盖30的一对第一固定部16A、16B,对于一对第一侧壁12A、12B成为长侧面的情况和成为短侧面的情况,均分别发挥上述的效果。
进一步换言之,在一个蓄电元件2的容器的长侧面的面积和将多个蓄电元件的容器各自的短侧面汇集而合计的面积相等的情况下,第一侧壁12A、12B和第二侧壁13A、13B的面积相等。在该情况下,没有短侧面和长侧面之类的概念,但能够不变地发挥作为本发明效果的能够抑制外装体主体的变形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接着,着眼于外装体的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结合结构,作为实施方式2进行详细地说明。
以往,已知有具备蓄电元件和外装体的蓄电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电源装置,其具备收纳电源装置主体的收纳容器,该电源装置主体包含具有排列的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具体而言,收纳容器具有收纳电源装置主体的容器主体和堵塞容器主体的开口的盖部。盖部和容器主体利用插入在盖部的四角设置的各个贯通孔的螺丝紧固。即,盖部利用多个螺丝与容器主体结合。
如上述现有的电源装置中的收纳容器,具有将外装体主体和配置于外装体主体的开口的部件(中盖)使用多个螺丝(螺栓)结合的结构的外装体中,可牢固地结合中盖和外装体主体。但是,螺栓及螺母通常为金属制,因此,例如,在为了使中盖和外装体主体更牢固地结合而增加螺栓的数量的情况下,会产生零件数量的增加或蓄电装置的重量的增加等问题。对多个螺栓分别依次进行转动螺栓(或螺母)的作业,因此,将中盖和外装体主体更牢固地结合可能导致蓄电装置的制造效率的降低。
本发明是通过本申请的发明人重新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第二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蓄电元件和外装体,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和外装体,其中,上述外装体具有收纳上述蓄电元件的外装体主体和配置于上述蓄电元件的上方的中盖,上述外装体主体及上述中盖中的一方具有销,另一方具有孔,在上述销贯通上述孔的状态下,上述销的前端部被热铆接。
根据该结构,插入孔的销的前端部被热铆接,由此,结合外装体主体和中盖。因此,例如,与牢固地结合外装体主体和中盖,且将外装体主体和中盖通过螺栓结合的情况相比时,用于结合的作业变得容易。例如,即使在外装体设置多个销及孔的组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多个销同时或大致同时地热铆接。因此,能够提高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结合力,且高效地制造蓄电装置。这样,本方式的蓄电装置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
上述孔也可以形成于上述中盖的周缘部,上述销向上述中盖的方向突出地形成于上述外装体主体上与上述中盖的周缘部对置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外装体主体的销能够以贯通中盖的孔的状态,从上方热铆接销的前端。即,能够容易地进行热铆接的作业。由此,例如,提高该作业的精度,其结果,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上述外装体主体也可以具有立设于位于上述蓄电元件的侧方的内表面且沿着上述中盖和上述外装体主体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的肋,上述销立设于上述肋的上述中盖侧的端部。
根据该结构,形成利用肋提高外装体主体的强度,且利用肋支承中盖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因此,中盖更稳定地支承于外装体主体。这有助于蓄电装置的可靠性的提高。
上述销也可以在上述外装体主体及上述中盖的一方设置多个,在俯视上述外装体主体及上述中盖中的一方的情况下,多个销配置于相对于上述一方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设置于外装体主体及中盖的另一方的多个孔均配置于相对于该另一方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由此,唯一地决定多个销和多个插通孔的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将中盖配置于外装体主体的情况下的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方向(姿势)的决定容易。即,在中盖的俯视时形状为正多边形等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降低将中盖以错误的方向(姿势)配置于外装体主体(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上述销也可以在上述外装体主体及上述中盖的一方设置多个,多个上述销中的一个上述销的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与其它的一个以上的上述销的、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不同。
根据该结构,唯一地决定多个销中的一个销和多个孔中的一个孔的组合,因此,将中盖配置于外装体主体情况下的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方向(姿势)的决定容易。即,例如在中盖的俯视时形状为正多边形等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降低将中盖以错误的方向(姿势)配置于外装体主体(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上述中盖也可以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在上述外装体主体及上述中盖的一方设置有N个上述销,其中N为正奇数。
例如,假定中盖的俯视时的形状为作为整体识别为长方形的形状,且在中盖的周缘部配置三个供外装体主体的销插入中盖的周缘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中盖为每隔180°旋转对称,与之相对,不可能将三个销以成为每隔180°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于外装体主体。即,外装体主体的三个销的配置位置是不构成每隔180°旋转对称的位置,由此,不会产生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错误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
以下的说明中,例如,X方向加号侧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X方向减号侧表示与X方向加号侧相反侧。Y方向及Z方向也相同。
[蓄电装置1a的全面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的基本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的基本的结构共通。以下,在蓄电装置1a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共通的事项,有时省略说明。外观上,蓄电装置1a和蓄电装置1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蓄电装置1a的外观立体图省略。
使用图8进行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1a的全面说明。图8是表示分解了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1a的情况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8所示,蓄电装置1a具备蓄电元件2和收纳蓄电元件2的外装体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体110中收纳有8个蓄电元件2。外装体110具有收纳多个蓄电元件2的外装体主体112、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中盖117。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10还具有以覆盖中盖117上方的方式配置的盖体111。在外装体110的内方,除了多个蓄电元件2之外,还收纳有保持于中盖117的多个汇流条133、汇流条罩160及170、以及包含控制电路等的连接单元180。
外装体110是构成蓄电装置1a的外装体的矩形状(箱状)的容器(模块壳体)。即,外装体110是将多个蓄电元件2及中盖117等固定于规定的位置,保护这些要素免受冲击等的部件。
外装体110具有的盖体111是封闭外装体主体112的开口的矩形状的部件,具有正极侧的外部端子91及负极侧的外部端子92。外部端子91及92经由连接单元180及汇流条133与多个蓄电元件2电连接,蓄电装置1a经由该外部端子91及92,对来自外部的电力进行充电,且向外部释放电力。外部端子91及92由例如铝、铝合金等金属制的导电部件形成。外装体主体112是形成有开口的有底矩形筒状的外壳(框体),收纳蓄电元件2等。
蓄电元件2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方形)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8个蓄电元件2沿X方向排列。
具体而言,蓄电元件2具备金属制的容器21,在容器21的盖部分设置有金属制的电极端子22(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电极端子22(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是从容器21的盖部分向中盖117侧(向上方、也就是Z方向加号侧)突出地配置的电极端子。该电极端子22经由至少一个汇流条133及连接单元180与外部端子91、92连接,由此,蓄电装置1a能够对来自外部的电力进行充电,且向外部释放电力。也可以在容器21的盖部分设置油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部等。在容器21的内方,配置有电极体(均称为蓄电要素或发电要素)及集电体(正极集电体及负极集电体)等,并封入有电解液(非水电解质)等,但省略详细的说明。
汇流条133是以保持于中盖117的状态配置于至少两个蓄电元件2上,并将该至少两个蓄电元件2的电极端子22彼此电连接的矩形状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5个汇流条133,将蓄电元件2每两个并联地连接而构成4组蓄电元件组,且将该4组蓄电元件组串联地连接。
连接单元180是具有多个汇流条及控制基板等单元,将由8个蓄电元件2构成的蓄电元件组和外部端子91及9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单元180固定于中盖117。检测电路及控制电路也可以形成于单独的基板。连接单元180也可以不具有控制基板。在该情况下,例如,配置于蓄电装置1a的外部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控制各蓄电元件2的充电及放电。
中盖117是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配置有电极端子22的侧)的中盖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是保持汇流条133的部件。更详细而言,中盖117是能够保持多个汇流条133、连接单元180及其它配线类等(未图示),且进行这些部件的位置限制等的部件。在中盖117设置多个保持多个汇流条133的每一个,且使多个汇流条133各自的一部分露出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侧的汇流条用开口部117a。中盖117通过后述的方法固定于外装体主体112,由此,例如也具有限制多个蓄电元件2的向上方(Z方向加号侧)的移动的作用。
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中盖117例如也有时称为“汇流条框架”。
汇流条罩160及170分别是从上方覆盖多个汇流条133的树脂制的部件,例如,担任将多个汇流条133和连接单元180电绝缘的作用。
[汇流条板和外装体主体的结合结构]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蓄电装置1a中,中盖117相对于外装体110的外装体主体112通过热铆接结合。以下,参照图9~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中盖117和外装体主体112的结合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112、中盖117及汇流条罩160、170的结构上的关系的立体图。图10A是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112的俯视图。图10B是实施方式2的中盖117的俯视图。图10C是实施方式2的汇流条罩160及170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的结合部位的截面立体图。图11表示以穿过图10A所示的V-V线的YZ平面切断蓄电装置1a的情况的立体图,省略蓄电元件2等其它要素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及图10A所示,在外装体110的外装体主体112设置有多个销115。具体而言,图10A中赋予了标记115a~115h的8个销115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12。销115是一对第一固定部或一对第二固定部具有的销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销115a~115d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固定部16A对应,销115e~115h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固定部16B对应。
这些销115分别插入设置于中盖117的孔118,销115的前端部热铆接。具体而言,图10B中赋予了标记118a~118h的8个孔118设置于中盖117,向8个孔118分别插入附有与该孔118同一字母的销115。例如,向孔118a插入销115a,向孔118b插入销115b。然后,在销115贯通孔118的状态下,销115的前端部热铆接。孔118是一对第一固定部或一对第二固定部具有的插通孔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孔118a~118d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固定部31A对应,孔118e~118h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固定部31B对应。
即,销115的前端部由于被加热而熔融,然后冷却固化,由此,如图11所示,在销115(图11中,销115b)的前端部形成头部116。在此,头部116是与销115一体设置的部分,是外径比从销115的根部到头部116之间的部分大的部分。头部116是熔融之后凝固而形成的部分,因此,形成为与结合对象物(图11中,汇流条罩170)密合的形状。或者,头部116在与结合对象物一起融合的状态下形成。由此,中盖117与外装体主体112牢固地结合。
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体110中存在8个热铆接的部位中、4个部位,汇流条罩160或170与中盖117一起固定于外装体主体112。具体而言,如图10C所示,在汇流条罩160形成有孔165f及165g,在汇流条罩170形成有孔175b及175c。向这些孔165f、165g、175b及175c分别插入贯通配置于对应的位置的中盖117的孔118的销115,在该状态下,销115的前端部热铆接。这样,汇流条罩160及170与中盖117一起通过热铆接与外装体主体112结合,由此,能够提高蓄电装置1a的制造效率,能够将汇流条罩160及170牢固地固定于外装体主体112。
在汇流条罩160上配置有与孔165g及165f一同排列的开口部166h及166e。在这些开口部166h及166e配置有以不贯通汇流条罩160的状态热铆接的销115h及115e的头部116。在汇流条罩170配置有与孔175b及175c一同排列的开口部176a及176d。在这些开口部176a及176d配置以不贯通汇流条罩170的状态热铆接的销115a及115d的头部116。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主体112具有销115,中盖117具有供销115插入的孔118。但是,销115及孔118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于此,只要收纳蓄电元件2的外装体主体112及配置于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中盖(本实施方式中中盖117)中的一方具有销115,且另一方具有孔118即可。例如,在外装体主体112的上部的开口的周缘设置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在凸缘部形成孔118。也可以在中盖117的周缘部设置与凸缘部对置的部分,在该部分设置向下突出的销115。在该情况下,可将收纳蓄电元件2的外装体主体112和配置于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作为中盖的中盖117通过热铆接牢固地结合。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是具备蓄电元件2和外装体110的蓄电装置1a,外装体110具有收纳蓄电元件2的外装体主体112、配置于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中盖117。外装体主体112及中盖117的一方具有销115,另一方具有孔118,在销115贯通孔的状态下,销115的前端部被热铆接。
根据该结构,插入孔118的销115的前端部被热铆接,由此,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结合。因此,例如,能够将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牢固地结合。若与将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通过螺栓结合的情况相比,用于结合的作业变得容易。例如,如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外装体110设置多个销115及孔118的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进行热铆接的装置,将多个销115同时或大致同时地热铆接。因此,能够提高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的结合力,且高效地制造蓄电装置1a。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是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1a。
假定在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的结合中使用了螺栓的情况下,需要在外装体主体112及中盖117中的一方设置孔,且在另一方埋设螺栓的头部或螺母。因此,在从螺栓的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该另一方中需要用于埋设螺丝的头部或螺母的区域。这可无用地浪费例如外装体110的内部的空间。关于该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中,只要在外装体主体112及中盖117的一方设置向另一方成凸状的销115即可。因此,不需要在销115的下部部分设置剩余的区域。例如,在对蓄电装置1a赋予过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即使在树脂制的销115飞散的情况下,飞散的销115损伤其它的部件的可能性也较低。
外装体主体112和中盖117的结合中,与不使用热铆接而使用粘接剂的情况相比时,在热铆接的情况下,例如,在不会产生用于固化粘接剂的等待时间的点上是有利的。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中,更具体而言,如例如图10B所示,孔118形成于中盖117的周缘部。如例如图10A所示,销115在外装体主体112的、与中盖117的周缘部对置的位置,沿中盖117的方向突出地形成。
根据该结构,外装体主体112的销115能够在贯通中盖117的孔118的状态下,从上方热铆接销115的前端。即,能够容易地进行热铆接的作业。由此,例如,提高该作业的精度,其结果,提高蓄电装置1a的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中,如例如图9及图10A所示,在外装体主体112的内表面112a设置有多个肋113。销115设置于多个肋113中的一部分的上端。即,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主体112具有立设于位于蓄电元件2的侧方的内表面112a,且沿着中盖117和外装体主体112的排列方向(本实施方式中Z方向)延伸设置的肋113。销115立设于肋113的中盖117侧的端部。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肋113为伸出部的一例。
这样,通过在外装体主体112的内表面112a设置肋113,提高外装体主体112的强度。这样,通过销115设置于沿着与销115的突出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肋113的上端,而形成中盖117由肋113支承的结构。因此,中盖117更稳定地支承于外装体主体112。这有助于蓄电装置1a的可靠性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a中,销115在外装体主体112设置多个,在俯视外装体主体112的情况下,多个销115配置于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10A所示,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的外装体主体112中,8个销115(图10A的销115a~115h)配置于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的中心点Pa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换言之,8个销115的位置仅在使外装体主体112以中心点Pa为中心进行360°的整数倍旋转的情况下,在旋转前和旋转后一致。因此,可以说供8个销115插入的8个孔118也相同。即,如图10B所示,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的中盖117中,8个孔118(图10B的孔118a~118h)配置于相对于中盖117的中心点Pb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换言之,8个孔118的位置仅在使中盖117以中心点Pb为中心以360°的整数倍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在旋转前和旋转后一致。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中盖117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因此,例如,在图10A所示的姿势的外装体主体112配置中盖117的情况下,当着眼于中盖117的外形时,不容易立即判别应以图10B所示的方向(姿势)配置,还是应以中心点Pb为中心进行了180°旋转的方向(姿势)配置。即,在应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12的中盖的俯视时形状为矩形、正多边形、或椭圆形等每隔规定的角度(例如360°/N(N为2以上的整数))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难以根据其外形判别将中盖应以哪个方向(姿势)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1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12的中盖为保持多个汇流条133的中盖117,且多个蓄电元件2具有的多个电极端子22的位置也与中盖117相同,存在于每隔180°旋转对称的位置。即,即使在使中盖117从标准的姿势起,以中心点Pb为中心进行180°旋转的情况下,在各汇流条133各自的正下方也存在可接合的两个以上的电极端子22。因此,假定在使中盖117从标准的姿势进行180°旋转的状态下,在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配置的情况下(也就是产生了错误配置的情况下),成为可进行汇流条133和电极端子22的接合作业的状态,由此,可能产生制造错误。因此,从提高蓄电装置1a的生产效率的观点来看,抑制中盖117的错误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中,唯一地决定外装体主体112的多个销115和中盖117的多个孔118的一对一的关系。即,当观察中盖117的多个孔118的配置布局和外装体主体112的多个销115的配置布局时,能够容易地决定将中盖117应以哪个方向(姿势)配置于外装体主体112。即,减低中盖1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的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1a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上述的效果在外装体主体112具有多个孔118,且中盖117具有多个销115的情况也同样可实现。即,在多个销115设置于中盖117的情况下,俯视时,如果多个销115配置于相对于中盖117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则降低中盖1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的错误配置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所示,与排列成两列配置的多个汇流条133对应,配置两个汇流条罩160及170,且这两个汇流条罩160及170均具有类似长条状的形状。因此,例如,根据汇流条罩160及170的外形,不容易判别相对于图10A所示的姿势的外装体主体112应将汇流条罩160及170的哪一方配置于Y方向加号侧(或减号侧)。但是,汇流条罩160的孔165g及165f的配置布局和汇流条罩170的孔175b及175c的配置布局明显不同。具体而言,汇流条罩170的孔175b及175c较近地配置,与之相对,汇流条罩160的孔165g及165f较远地配置。因此,当观察汇流条罩160及170各自的多个孔的配置布局和外装体主体112的多个销115的配置布局时,能够容易地判断应将汇流条罩170配置于Y方向加号侧。即,降低汇流条罩160及170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的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1a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以上,对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1a进行了说明,但蓄电装置1a具备的外装体110也可以具备与图9~图11所示的方式不同的方式的销或孔。因此,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差分为中心说明外装体110的关于用于外装体主体及中盖的结合的销及孔的变形例。
(变形例)
图12A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外装体的外装体主体212的俯视图。图12B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外装体的中盖217的俯视图。图12A及图12B中,销及孔的配置位置及形状明确地表示,因此,对于与销及孔相关的结构以外省略图示,并示意性地表示外装体主体212及中盖217的整体的形状。图12B中,对形成于中盖217的多个孔的区域标注点。
图12A所示的外装体主体212是与实施方式2的外装体主体112相同的、收纳多个蓄电元件2的部件,图12B所示的中盖217是与实施方式2的中盖117相同的、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中盖的一例。即,本变形例的外装体110具备外装体主体212及中盖217。
本变形例中,外装体主体212具有4个销215a~215d,这4个销215a~215d分别配置于肋213的上端。中盖217具有4个孔218a~218d。向这4个孔218a~218d分别插入标注有与该孔同一字母的销。例如,向孔218a插入销215a,向孔218b插入销215b。另外,在销贯通孔的状态下,销的前端部热铆接。
在俯视时,这4个销215a~215d配置于旋转对称的位置。即,与4个销215a~215d对应的4个孔218a~218d也相同,配置于中盖217中、俯视时旋转对称的位置。但是,本变形例中,销215a~215d中的销215a的形状与其它的销215b~215d不同。即,与销215a对应的孔218a的形状与其它的孔218b~218d不同。因此,在将中盖217配置于外装体主体212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销215a和孔218a的相对应,其结果,也容易地决定中盖2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212的方向(姿势)。
这样,本变形例中,在外装体主体212设置有多个销215a~215d,多个销215a~215d中的一个销215a的俯视时的形状与其它的销215b~215d的形状不同。
根据该结构,唯一地决定多个销中的一个销和多个孔中的一个孔的组合,因此,容易决定在外装体主体212配置中盖217的情况下的中盖2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212的方向(姿势)。即,在中盖217的俯视时形状为图12B所示那样每隔规定的角度旋转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降低中盖217的错误配置的可能性。因此,难以产生错误配置引起的制造效率降低或错误配置引起的部件损伤等可成为蓄电装置1a的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现象。。
多个销215a~215d中的一个销215a的俯视时的大小或姿势也可以与其它的销215b~215d不同。例如,假定多个销215a~215d全部的俯视时形状为与销215a相同的正三角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销215a的姿势为俯视时的正三角形的顶点朝向Y方向加号侧的姿势,且其它的销215b~215d的姿势为俯视时的正三角形的顶点朝向Y方向减号侧的姿势,则销215a和孔218a的组合的特定容易。在俯视时,销215a大小与其它的销215b~215d不同的情况也相同。
多个销215a~215d中的一个销215a的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不需要与其它的销215b~215d的全部的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不同。例如,也可以销215a的俯视时的形状与销215b或215d的俯视时的形状相同,且与剩余两个销的俯视时的形状不同。在该情况下,也容易决定中盖2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212的方向(姿势)。
多个销215a~215d各自的俯视时形状也可以是与其它所有的销不同的形状。即,多个销215a~215d也可以分别具有独特的俯视时形状。在该情况下,容易决定中盖2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212的方向(姿势)。
(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其它的实施方式)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对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2及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实施于上述实施方式2或变形例的形式,或组合上述说明的多个构成要素构筑的形式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中盖117也可以粘接于多个蓄电元件2。由此,中盖117作为约束多个蓄电元件2的部件发挥作用。这在外装体主体112内排列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2在排列方向上未被约束的情况下是有意义的。中盖117及外装体主体112的一方的销115插入另一方的孔118,由此,中盖117相对于外装体主体112临时固定。因此,在粘接中盖117和多个蓄电元件2的情况下,直到粘接剂固化,能够不使用夹具地临时固定中盖117。
在实施方式2及变形例中,存在多个结合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销及孔的组合,但该组合也可以仅为一个。例如,在外装体主体仅设置一个销,在中盖仅设置一个孔的情况下,如果销的位置为俯视时的外装体主体的中心以外的位置,则销的位置是必定不是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中心旋转对称的位置。中盖的孔的位置也是必定不是相对于中盖的中心旋转对称的位置。因此,在俯视时的中盖的形状为每隔规定的角度(360°以外)旋转对称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错误配置。在该情况下,对于与销及孔的配置位置不同的部分,也可以通过粘接、嵌合、焊接、或螺固等规定的方式,结合外装体主体和中盖。
例如,中盖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的情况下,如果销及孔的组合的数为奇数,则不会产生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错误配置。即,也可以中盖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且在外装体主体及中盖的一方设置N个(N为正的奇数)的销。举出具体例时,例如,假定中盖的俯视时的形状为作为整体识别为长方形的形状,且在中盖的周缘部配置有三个供外装体主体的销插入的孔的情况。即,假定在外装体主体的、与中盖的周缘部对置的位置配置三个销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中盖为每隔180°旋转对称,与之相对,不可能将三个销以每隔180°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于外装体主体。即,外装体主体的三个销的配置位置为不是每隔180°旋转对称的位置,由此,不会产生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错误配置。
在实施方式2及变形例中,在俯视时,仅在外装体主体的Y方向加号侧及减号侧的周缘部(即,与X方向平行的周缘部)分散地配置多个销,但销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俯视时,也可以仅在外装体主体的Y方向加号侧及减号侧的任一方的周缘部配置一个以上的销。例如,在俯视时,也可以在外装体主体的Y方向加号侧及减号侧的任一方的周缘部、以及在外装体主体的X方向加号侧及减号侧的任一方的周缘部分别配置一个以上的销。例如,也可以在外装体主体的Y方向加号侧及减号侧(或,X方向加号侧及减号侧)的周缘部分别设置一个销。即,也可以在外装体主体和中盖的结合中仅使用两组销及孔的组合,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两组配置于俯视时对置的位置。由此,例如,提高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稳定性。
即,配置于外装体主体及中盖的销和孔的销及孔的组合的位置只要考虑例如中盖和外装体主体的结合后的稳定性或热铆接作业的容易度等适当决定即可。如上所述,也考虑俯视时将多个销配置于不旋转对称的位置等事项,决定一个以上的销及孔的组合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得到中盖相对于外装体主体的错误配置的抑制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2及变形例中,通过销及孔的组合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设为汇流条板。但是,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如果是例如跨过外装体主体的开口的部件,则也可以是与汇流条板不同的部件。
在实施方式2中,配置于中盖117的上方的盖体111也可以作为通过销及孔的组合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实现。即,通过使设置于外装体主体112及盖体111的一方的销贯通于设置于另一方的孔并热铆接前端部,能够使盖体111与外装体主体112结合。
不保持多个汇流条133,且保持控制基板等电气设备的托盘或框架也可以作为通过销及孔的组合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处理。通过不承担一些部件的保持的作用,并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限制多个蓄电元件2的向上方的移动的部件也可以作为中盖处理。即,通过销及孔的组合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不需要是完全覆盖多个蓄电元件2的形状。例如,如果是位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外装体主体的开口的、俯视时从规定的方向的一端跨过另一端的部件,则能够作为通过销及孔的组合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处理。换言之,如果是在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横穿与多个蓄电元件2对置的区域的空间地配置的部件,则能够作为通过销及孔的组合与外装体主体结合的中盖处理。即,在该部件及外装体主体的一方设置销,且使销贯通于设置于另一方的孔的状态下,通过热铆接销的前端部,可得到可靠性高的蓄电装置。
蓄电装置1a具备的外装体不需要是从整周覆盖多个蓄电元件2的箱状。例如,也可以利用分别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排列方向(实施方式2的X方向)的两侧的端板和连接这些端板的连接部件,构成外装体的外装体主体。在该情况下,例如,在连接部件的上端设置多个销,且在汇流条板设置多个孔。另外,在使多个销分别贯通于孔的状态下,热铆接前端部。通过这样,也可将配置于多个蓄电元件2的上方的作为中盖的汇流条板牢固地固定于外装体主体(一对端板和连接部件的组合)。
使上述实施方式1、2及其变形例中包含的构成要素任意地组合而构筑的形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具备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蓄电装置
2 蓄电元件
2a 正极端子
2b 负极端子
3、110 外装体
10、112、212 外装体主体
11 底壁
12A、12B 第一侧壁
13A、13B 第二侧壁
14A、14B 伸出部
15、113、213 肋
16A、16B 第一固定部
17 第一销
17a、116 头部
18 第二销
20、111 盖体
21 容器
22 电极端子
30、117、217 中盖
31A、31B 第二固定部
32 第一插通孔
33 第二插通孔
40、133 汇流条
50、160、170 汇流条罩
51 第三插通孔
52 切口部
60 固定部
70 接合部
80 热板
91、92 外部端子
115、115a~115h、215a~215d 销
117a 汇流条用开口部
118、118a~118h、165f、165g、175b、175c、218a~218d 孔
166e、116h、176a、176d 开口部
180 连接单元

Claims (11)

1.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
蓄电元件;
外装体,其具有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箱型的外装体主体以及覆盖所述外装体主体在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的盖体;
大致板状的中盖,其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的一侧端部更靠向这一侧的位置;
所述外装体主体具备:
一对第一侧壁,它们相互对置;
一对第二侧壁,它们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之间,且相互对置;
一对第一固定部,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并安装所述中盖;
所述中盖具备与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连接且相互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的一对第二固定部,
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中盖通过将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和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连接而固定,
所述中盖和所述蓄电元件被粘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主体具备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和所述一对第二侧壁连接的大致四边形状的底壁,
所述一对第一侧壁是沿着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壁部或沿着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截面中在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延伸的方向上分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中央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具备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分别伸出的一对伸出部,
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伸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伸出部是设置于所述外装体主体的加强用的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备接合部,其将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盖体热熔接,
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的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和设置于所述中盖的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构成所述外装体主体和所述中盖的固定部,
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所述固定部中所述盖体侧的位置位于比所述接合部靠所述蓄电元件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具有销,另一方具有插通孔,
在所述销贯通所述插通孔的状态下,将所述销的前端部热铆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具有所述插通孔的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形成于所述中盖的周缘部,
具有所述销的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在所述外装体主体上的与所述中盖的周缘部对置的位置沿所述中盖的方向突出地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销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
在俯视观察所述外装体主体及所述中盖中的一方的情况下,多个所述销配置于相对于所述一方的中心不构成旋转对称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销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销中的一个所述销在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与其它的一个以上的所述销在俯视时的形状、大小或姿势不同。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中盖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
在所述一对第一固定部及所述一对第二固定部中的一方设置有N个所述销,其中N为正奇数。
CN201980019684.0A 2018-03-16 2019-02-28 蓄电装置 Pending CN1118689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9312 2018-03-16
JP2018049050 2018-03-16
JP2018-049050 2018-03-16
JP2018-049312 2018-03-16
PCT/JP2019/007812 WO2019176560A1 (ja) 2018-03-16 2019-02-28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8959A true CN111868959A (zh) 2020-10-30

Family

ID=67907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9684.0A Pending CN111868959A (zh) 2018-03-16 2019-02-28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44351B2 (zh)
JP (1) JP7226427B2 (zh)
CN (1) CN111868959A (zh)
DE (1) DE112019001375T5 (zh)
WO (1) WO2019176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15775A1 (de) * 2019-10-14 2021-04-15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modul mit wenigstens einer Einzelzelle und einem Zellhalter zur Aufnahme der wenigstens einen Einzelzelle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Batteriemoduls
KR102480736B1 (ko) * 2019-10-25 2022-12-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JP7371458B2 (ja) * 2019-11-26 2023-10-3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7347224B2 (ja) * 2020-01-15 2023-09-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JP7400488B2 (ja) 2020-01-20 2023-12-1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EP4094320A1 (en) * 2020-01-22 2022-11-30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ell swelling restraint with heat staked fixation
WO2022255162A1 (ja) * 2021-06-04 2022-12-0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WO2024004975A1 (ja) * 2022-06-28 2024-01-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867U (zh) 1986-07-22 1988-02-08
JP3111587B2 (ja) * 1992-02-07 2000-11-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鉛蓄電池
JP2001135288A (ja) * 1999-11-09 2001-05-18 Tookado:Kk 電池パックの蓋側面の構造
EP1744383B1 (en) 2004-03-31 2014-05-07 NEC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film covering and frame member
JP6107114B2 (ja) 2012-01-16 2017-04-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装置
JP6036095B2 (ja) 2012-09-26 2016-11-3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5796785B2 (ja) 2012-09-28 2015-10-2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191200B2 (ja) * 2013-03-29 2017-09-0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191201B2 (ja) 2013-03-29 2017-09-0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283964B2 (ja) * 2014-02-07 2018-0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47608B2 (ja) 2014-07-23 2017-12-1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05470420B (zh) 2014-09-30 2020-01-07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JP2016072230A (ja)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011950B2 (ja) 2015-03-20 2016-10-2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759533B2 (ja) 2015-06-12 2020-09-23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627286B2 (ja) 2015-06-30 2020-01-0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CN107851748B (zh) 2015-06-30 2021-01-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8028332B (zh) 2015-09-18 2021-11-0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JP6593155B2 (ja) * 2015-12-24 2019-10-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JP6822048B2 (ja) * 2016-10-12 2021-01-2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6427B2 (ja) 2023-02-21
US20210013461A1 (en) 2021-01-14
JPWO2019176560A1 (ja) 2021-03-18
WO2019176560A1 (ja) 2019-09-19
US11444351B2 (en) 2022-09-13
DE112019001375T5 (de)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8959A (zh) 蓄电装置
KR100895203B1 (ko) 중대형 전지모듈
US11069930B2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20120126893A (ko) 전압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JP6926712B2 (ja) 蓄電装置
KR20120074425A (ko)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2018032560A (ja) 蓄電装置
KR102074322B1 (ko) 통합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18230523A1 (ja) 蓄電装置
EP3686958B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012403B1 (ko) 통합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17397104A (zh) 蓄电装置
WO2021010049A1 (ja) 蓄電装置
JP7183540B2 (ja) 蓄電装置
CN107706345B (zh) 蓄电装置
CN113646854A (zh) 蓄电装置
JP2021061197A (ja) 蓄電装置
JP6891597B2 (ja) 蓄電装置
WO2022230435A1 (ja) 蓄電装置
JP2019003846A (ja) 蓄電装置
WO2020184068A1 (ja) 蓄電装置
WO2023047873A1 (ja) 蓄電装置
US20230021263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WO2021145271A1 (ja) 蓄電装置
JP6878926B2 (ja) 蓄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