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3984A -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3984A
CN111823984A CN201910304477.1A CN201910304477A CN111823984A CN 111823984 A CN111823984 A CN 111823984A CN 201910304477 A CN201910304477 A CN 201910304477A CN 111823984 A CN111823984 A CN 111823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rear seat
rotating shaft
seat armrest
contro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44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新宇
王正华
黄海颖
胡杭军
许擎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SA Automobiles SA
Original Assignee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filed Critical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iority to CN2019103044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23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23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3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60N2/757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in a recess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67Angle adjustm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本发明提供的后排座椅扶手,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并且包括第一转轴,后排座椅扶手通过第一转轴而实现相对于靠背骨架的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其中该后排座椅扶手包括具有第一转轴的外扶手,以及一侧通过控制机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而连接至外扶手的内扶手,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外扶手接触后排坐垫,并且内扶手通过控制机构和第二转轴而处于设定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后排座椅扶手结构简单,在能够保证合适的高度和SLOP角度的同时,具有优异的使用刚性和受力强度并且仅需要对靠背骨架进行很小的改动,有效地减少装配工序、优化布局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对靠背骨架改动小并且具有优异的刚性的后排座椅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展日益迅速,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对汽车的配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中包括车辆后排座椅扶手。车辆后排座椅扶手可以为乘客提供手部和肘部支撑,以方便进行交谈、办公和看文件资料等。所以,好的车辆座椅扶手必然影响着消费者对车辆的整体评价。
图1A-1B和图2A-2C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后排座椅扶手的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对于图1A-1B所示的现有技术,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其支撑力全部来自转轴,这使得对转轴的强度要求非常高,并且仅仅通过转轴进行支撑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扶手刚性,从而影响乘客的乘坐感觉。对于图2A-2C所示的现有技术,其针于图1A-1B中的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加宽后排座椅扶手的厚度至大约153mm,使得后排座椅扶手可以在一侧接触到后排坐垫的同时,达到合适的高度并且满足使用状态接触面和水平面夹角(以下将称为SLOP角度)为0°至5°的要求,这样可以避免仅通过转轴进行支撑后排座椅扶手,而且还可以主要通过后排坐垫进行支撑,这确保了可提供乘客良好的刚性感知。然而,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由于加大了后排座椅扶手的厚度,不仅影响了美观性,而且不得不对靠背骨架进行较大的修改以容纳具有大的厚度的后排座椅扶手,这不利于平台件的共用并且增加了装配工序,同时影响到行李箱容积,如图2C所示,容纳后排座椅扶手的空间的宽度将超出后排靠背的宽度约37mm至65mm,即可占用行李箱容积约4.6dm3的空间,这导致零件的生产复杂性变高且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靠背骨架改动小并且具有优异刚性的后排座椅扶手,以解决现有后排座椅扶手刚性差、转轴强度要求高、对靠背骨架改动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结构简单、对靠背骨架改动小并且具有优异刚性的后排座椅扶手的车辆,以解决现有车辆使用感知差、装配工序多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扶手,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并且包括第一转轴,后排座椅扶手通过第一转轴而实现相对于靠背骨架的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其中该后排座椅扶手包括具有第一转轴的外扶手,以及一侧通过控制机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而连接至外扶手的内扶手,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外扶手接触后排坐垫,并且内扶手通过控制机构和第二转轴而处于设定位置。
其中,控制机构包括撑杆机构,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撑杆机构支撑处于设定位置的内扶手。
其中,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弹性机构,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从收回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弹性机构向内扶手的相应一侧施加弹力以使内扶手处于设定位置。
其中,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其中内扶手通过锁定机构而保持在设定位置。
其中,当内扶手处于设定位置时,内扶手的使用状态接触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至5°。
其中,后排座椅扶手通过骨架连接结构而连接至靠背骨架,其中骨架连接结构的一侧连接至第一转轴并且另一侧连接至靠背骨架中的加强板。
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收回状态时,内扶手容纳在外扶手中。
其中,外扶手呈类壳体结构,以容纳内扶手。
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收回状态时,外扶手的外表面与后排座椅靠背的外表面相匹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后排座椅扶手。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扶手,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并且包括第一转轴,后排座椅扶手通过第一转轴而实现相对于靠背骨架的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其中该后排座椅扶手包括具有第一转轴的外扶手,以及一侧通过控制机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而连接至外扶手的内扶手,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外扶手接触后排坐垫,并且内扶手通过控制机构和第二转轴而处于设定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后排座椅扶手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可以适用于任何模式的座椅并且可以保证后排座椅扶手具有合适的高度和SLOP角度;通过与后排坐垫接触的外扶手来向内扶手提供支撑力,因此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具有优异的使用刚性和受力强度并且无需过度要求转轴强度,从而提供乘客舒适的使用感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可仅需要对靠背骨架进行很小的改动,从而可以减少装配工序、不占用行李箱容积、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后排座椅扶手的美观度;此外,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从而可以优化布局空间以提供其它车辆零部件更充足的布置空间,促进平台件的共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A-1B是现有技术中的后排座椅扶手的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示图;
图2A-2C是现有技术中的后排座椅扶手的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的示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扶手的收回状态的示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扶手的展开状态的示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扶手的结构简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后排座椅扶手;200:后排坐垫;300:座椅靠背;1:外扶手;2:内扶手;3:骨架连接结构;4:控制机构;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方面,如图3至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扶手,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并且包括第一转轴,该后排座椅扶手通过第一转轴而实现相对于靠背骨架的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其中该后排座椅扶手包括具有第一转轴的外扶手,以及一侧通过控制机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而连接至外扶手的内扶手,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外扶手接触后排坐垫,并且内扶手通过控制机构和第二转轴而处于设定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后排座椅扶手100包括外扶手1、内扶手2、骨架连接结构3、控制机构4、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第一转轴5用于转动后排座椅扶手100以使其可以从座椅靠背300展开而处于展开状态,或者使其收回至座椅靠背300而处于收回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100通过骨架连接结构3而连接至座椅靠背300中的靠背骨架(例如,靠背骨架中的加强板7)。具体地,以合适的角度和大小,将骨架连接结构3的一侧连接至第一转轴5并且将另一侧连接至靠背骨架,使得后排座椅扶手100可以固定连接至靠背骨架,这提供了后排座椅扶手100与靠背骨架之间良好的连接性能,并且确保了后排座椅扶手100在转动期间和静止期间的稳定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扶手100包括外扶手1和连接至外扶手1的内扶手2,其中第一转轴5设置在外扶手1中。当转动后排座椅扶手100时,通过第一转轴5使外扶手1发生转动,并且外扶手1将带动内扶手2发生相应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转轴5设置在接近后排坐垫200的位置处,这使得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外扶手1可以大部分地或完全地接触到后排坐垫200,从而借由后排坐垫200而为内扶手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外扶手1设置为具有可配合常规后排座椅的常规厚度即可,即无需额外加厚后排座椅扶手100,并且将外扶手1形成为类似壳体的形状以具有可以容纳内扶手2的腔体。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收回状态时,内扶手2被完整地容纳在外扶手1中,并且两者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内扶手2可以相对于外扶手1灵活的移动并且同时具有合适的宽度,以提供乘客良好的使用感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内扶手2分别通过控制机构4和第二转轴6而连接到外扶手1。具体地,在内扶手2的与第一转轴5相邻的一侧处,通过控制机构4将内扶手2连接至外扶手1。而在内扶手2的另一侧处,通过第二转轴6将内扶手2连接至外扶手1。当后排座椅扶手100从收回状态改变为展开状态时,外扶手1接触到后排坐垫200并且处于静止状态,而内扶手2则通过控制机构4和第二转轴6而可以发生移动至设定位置,并且同样通过控制机构4将内扶手2保持在设定位置,同时借助与后排坐垫200接触的外扶手1来向内扶手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这使得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内扶手2可以在具有合适的高度并且满足SLOP角度为0°至5°的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刚性,从而提供乘客舒适的使用感知。
优选地,如图3至6所示,控制机构包括撑杆机构,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撑杆机构支撑处于设定位置的内扶手。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弹性机构,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从收回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弹性机构向内扶手的相应一侧施加弹力以使内扶手处于设定位置。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其中内扶手通过锁定机构而保持在设定位置。当内扶手处于设定位置时,内扶手的使用状态接触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至5°。
控制机构4可包括弹性机构(例如,弹簧)、撑杆机构和锁定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收回状态时,弹性机构可处于压缩状态,即弹性机构可在当对其施加的压力消失之后释放弹力。当后排座椅扶手100从收回状态改变为展开状态时,施加至弹性机构的压力消失,或者可通过对内扶手2施加一定的向上力来使得施加至弹性机构的压力消失,这使得弹性机构可释放弹力以将内扶手2的、与控制机构4连接的一侧发生向上移动。同时,撑杆机构可用于控制内扶手2向上移动的位置。例如,可将撑杆机构设置为可伸缩形式,当内扶手2向上移动时,撑杆机构将从缩回状态改变至伸展状态,并且当伸展至设定高度时撑杆机构将不再伸展,可通过使用锁定机构来将撑杆机构保持在设定高度处,这使得内扶手2也被控制保持在设定高度而无法继续向上移动,从而将内扶手2保持在设定位置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无需将撑杆机构设置为可伸缩形式,而是在内扶手2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斜向滑轨,当内扶手2的相应一侧由于弹性机构的弹力而向上移动时,撑杆机构可沿着滑轨的方向进行相应滑动并且通过滑轨上的锁定机构对内扶手2的位置进行控制,使得内扶手2停留并保持在设定位置而具有期望的高度和SLOP角度。可选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可将控制机构4设置为仅包括撑杆机构,即不包括弹性机构。当后排座椅扶手100从收回状态改变为展开状态时,可通过(例如,乘客)对内扶手2施加一定的外力,来将内扶手2的相应一侧发生向上移动,并且通过锁定机构将内扶手2停留并保持在设定位置处,然后通过撑杆机构对内扶手2进行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后排座椅扶手100中的控制机构4,具体地,通过控制机构4中的撑杆机构、弹性机构和锁定机构,可以根据车型需要或设计者需求来预先设置内扶手2将保持的设定位置。当后排座椅扶手100从收回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时,内扶手2的相应一侧可以通过弹性机构或不通过弹性机构而向上移动至设定位置,并且通过锁定机构而保持在该设定位置,这使得内扶手2具有合适的高度并且满足SLOP角度为0°至5°的要求,然后通过撑杆机构利用与后排坐垫200接触的外扶手1来对内扶手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从而提供乘客舒适的使用感知。根据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100可以匹配任何模式的后排座椅,由于控制机构4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座椅模式而进行调整的,因此内扶手2弹出后的使用平面将可以在设计者的设计下始终满足期望的高度和SLOP角度。
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控制机构4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组件、组件的配置方式以及与内扶手2和外扶手1的连接方式,只要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内扶手2的相应一侧可发生向上移动并且停止和保持在设定位置,同时得到来自后排坐垫200的足够支撑力。
进一步地,如图3至6所示,后排座椅扶手通过骨架连接结构而连接至靠背骨架,其中骨架连接结构的一侧连接至第一转轴并且另一侧连接至靠背骨架中的加强板。
与传统的后排座椅扶手(例如,图2A-2C中的后排座椅扶手)不同的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100,无需对车辆的靠背骨架进行大改动。具体地,仅需在车辆的靠背骨架上增加一块加强板7以配合固定安装第一转轴5。外扶手1中的第一转轴5通过骨架连接机构3而连接至靠背骨架中的加强板7,这使得后排座椅扶手100被稳定且固定地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从而实现在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以及当处于展开状态时内扶手2将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并且满足SLOP角度为0°至5°的要求。由于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100仅需要对靠背骨架进行很小的改动,因此可以减少装配工序、促进平台件的共用、不占用行李箱容积,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从而可以优化布局空间以提供其它车辆零部件更充足的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3至6所示,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收回状态时,内扶手容纳在外扶手中。外扶手呈类壳体结构,以容纳内扶手。而且,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收回状态时,外扶手的外表面与后排座椅靠背的外表面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收回状态时,如上所述,内扶手2被完整地容纳在外扶手1中。可以根据设计者的设计需求,合适地设计外扶手1和内扶手2的大小和形状。同时,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收回状态时,如图3所示,外扶手1的暴露在外部环境下的外表面将完全匹配座椅靠背200的相应外表面,即当乘客依靠在收回状态的后排座椅扶手100上或周围时,将感受到舒适的触摸和使用感知。
优选地,将外扶手1和内扶手2的可能暴露在外部环境下的表面设置为软表面。例如,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将外扶手1和内扶手2的可能暴露在乘客触觉和视觉下的部分设置为软表面,并且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收回状态时,将外扶手1的可能暴露在乘客触觉和视觉下的部分设置为软表面。这使得乘客可以始终感受到舒适的触摸和使用感知,从而保证乘坐车辆的舒适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扶手100。
在本实施例中,后排座椅扶手100通过骨架连接机构3而连接至靠背骨架中的加强板7,从而固定安装至靠背骨架。后排座椅扶手100通过连接至骨架连接机构3的第一转轴5而实现在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后排座椅扶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内扶手2通过控制机构4中的弹性机构和第二转轴6而使得内扶手2的相应一侧发生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控制机构4中的撑杆机构控制使得内扶手2停止在设定位置处,使得内扶手2具有期望的高度并且满足SLOP角度为0°至5°的要求,同时撑杆机构借由与后排坐垫200接触的外扶手1而向内扶手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从而使得乘客获得舒适的使用感知和乘坐感觉。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排座椅扶手,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并且包括第一转轴,后排座椅扶手通过第一转轴而实现相对于靠背骨架的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其中该后排座椅扶手包括具有第一转轴的外扶手,以及一侧通过控制机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而连接至外扶手的内扶手,其中当后排座椅扶手处于展开状态时,外扶手接触后排坐垫,并且内扶手通过控制机构和第二转轴而处于设定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后排座椅扶手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可以适用于任何模式的座椅并且可以保证后排座椅扶手具有合适的高度和SLOP角度;通过与后排坐垫接触的外扶手来向内扶手提供支撑力,因此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具有优异的使用刚性和受力强度并且无需过度要求转轴强度,从而提供乘客舒适的使用感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可仅需要对靠背骨架进行很小的改动,从而可以减少装配工序、不占用行李箱容积、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后排座椅扶手的美观度;此外,本发明的后排座椅扶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小,从而可以优化布局空间以提供其它车辆零部件更充足的布置空间,促进平台件的共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排座椅扶手,连接至车辆的靠背骨架并且包括第一转轴,所述后排座椅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而实现相对于所述靠背骨架的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所述第一转轴的外扶手,以及一侧通过控制机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而连接至所述外扶手的内扶手,其中当所述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外扶手接触后排坐垫,并且所述内扶手通过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第二转轴而处于设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撑杆机构,其中当所述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撑杆机构支撑处于所述设定位置的所述内扶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弹性机构,其中当所述后排座椅扶手从所述收回状态转换为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弹性机构向所述内扶手的相应一侧施加弹力以使所述内扶手处于所述设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其中所述内扶手通过所述锁定机构而保持在所述设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扶手处于所述设定位置时,所述内扶手的使用状态接触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至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扶手通过骨架连接结构而连接至所述靠背骨架,其中所述骨架连接结构的一侧连接至所述第一转轴并且另一侧连接至所述靠背骨架中的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所述内扶手容纳在所述外扶手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扶手呈类壳体结构,以容纳所述内扶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排座椅扶手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所述外扶手的外表面与后排座椅靠背的外表面相匹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扶手。
CN201910304477.1A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Pending CN111823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4477.1A CN111823984A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04477.1A CN111823984A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3984A true CN111823984A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4477.1A Pending CN111823984A (zh) 2019-04-16 2019-04-16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2398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7888A (ja) * 2003-02-06 2004-08-26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用フロントシート構造
US20070205638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Bos Gmbh & Co. Kg Rear seat back with height-adjustable center armrest
US20100194168A1 (en) * 2005-06-23 2010-08-05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Armres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corresponding vehicle seat
DE102015005669A1 (de) * 2015-05-02 2016-11-03 Audi Ag Fondsitz mit einer Armlehne für ein Fahrzeug
CN106114314A (zh) * 2015-05-08 2016-11-1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7888A (ja) * 2003-02-06 2004-08-26 Nissan Shatai Co Ltd 車両用フロントシート構造
US20100194168A1 (en) * 2005-06-23 2010-08-05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Armres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corresponding vehicle seat
US20070205638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Bos Gmbh & Co. Kg Rear seat back with height-adjustable center armrest
DE102015005669A1 (de) * 2015-05-02 2016-11-03 Audi Ag Fondsitz mit einer Armlehne für ein Fahrzeug
CN106114314A (zh) * 2015-05-08 2016-11-16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636B2 (en) Seat structure and chair
KR10120999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구조
JP2001017260A (ja) 特に航空機用の改良されたクレードル動作を備えた椅子
US8960785B2 (en) Vehicle seat
CN101104388B (zh) 汽车的后座设备
CN101674952A (zh) 可展开的中央扶手
US10703242B2 (en)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JP6643737B2 (ja) 回転シート装置及び車両
KR101687532B1 (ko) 차량용 레그레스트 장치
RU2721430C2 (ru) Узел сидень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CN111823984A (zh) 一种后排座椅扶手及车辆
CN116160935A (zh) 一种可收折式汽车座椅桌板
CN216783341U (zh) 一种安装在汽车后排座椅靠背上的折叠小桌板
CN110949211B (zh) 一种汽车的座椅装置以及汽车
CN216733996U (zh) 航空座椅扶手
KR20110031781A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CN114851924B (zh) 一种零重力座椅以及包括该座椅的车辆
CN111152694A (zh) 一种可折叠式汽车座椅
CN110254727B (zh) 一种侧向收放的观察员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CN219969465U (zh)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CN219446792U (zh) 一种具有手机支架的汽车座椅扶手及汽车座椅
CN218536447U (zh) 多功能座椅、座舱布置结构以及汽车
CN209534807U (zh) 座椅的靠背组件、座椅及车辆
CN218430948U (zh) 一种多功能车辆座椅
CN219289062U (zh) 一种休闲椅及其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