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0452A - 风机和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和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0452A
CN111810452A CN202010141934.2A CN202010141934A CN111810452A CN 111810452 A CN111810452 A CN 111810452A CN 202010141934 A CN202010141934 A CN 202010141934A CN 111810452 A CN111810452 A CN 111810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fan
diffuser
scroll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19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聪凛
本多武史
川村圭三
坂上诚二
菅原道太
菊地聪
宫增祐卓
吉野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810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04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6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rotary impell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6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rotary impellers
    • D06F17/08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impelle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小型化且高效率化的风机和具有它的洗衣机。本发明的风机具有:电动机(100);可旋转地设置于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设置于在旋转轴(101)的离心叶轮(300);设置在离心叶轮(300)的外周的扩压器叶片(401);和设置在离心叶轮(300)的下游的涡旋流路(70)。涡旋流路(70)配置在旋转轴(101)的轴向且相对于离心叶轮(300)位于设置电动机(100)的电动机设置侧。

Description

风机和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和具有它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风机通过电动机使叶轮旋转,生成空气流。从风机的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由叶轮升压和增速,在静止流路中减速,由此流入的空气具有的动能被变换为压力能,压力上升。为了获得高效率的风机,进行良好的压力恢复的静止流路是重要的。作为具有静止流路的风机,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螺旋形高压室在叶轮的轴向上重叠的结构的风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859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风机没有考虑轴向上的小型化、以及高效率化。电动机和作为静止流路的高压室隔着叶轮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因为高压室的流路截面积越是向下游前进越是在轴向上增大,所以风机在轴向上大型化。因此,随着搭载风机的设备的小型化,风机的设置受到制约,存在设置自由度降低的课题。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风机中,是在叶轮的上游侧配置电动机、流体经过弯曲流路向叶轮流入的结构。因此,流入时的流体的分布有偏颇,流入角与叶轮前缘角度不一致,由此叶轮进行的升压和增速不能充分地进行,存在效率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能够小型化和高效率化的风机和具有它的洗衣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可旋转地被设置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叶轮;和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下游的涡旋流路;所述涡旋流路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且相对于所述叶轮位于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小型化且高效率化的风机和具有它的洗衣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洗衣机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风扇罩侧观察时的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电动机侧观察时的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叶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叶轮的立体图。
图7是扩压器的平面图。
图8是扩压器的背面图。
图9是图7的IX-IX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扩压器叶片的子午面形状的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扩压器叶片的子午面形状的图。
图12是表示从风机卸下风扇罩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涡旋流路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4是图2的XIV-XIV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参考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本实施方式的风机的洗衣机的纵截面图。另外,以下,举出立式洗涤干燥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在前面侧形成有洗涤物的取放口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如图1所示,洗衣机S具有作为箱体的外框1、贮存洗涤水的外桶2、旋转桶3、驱动电动机10、风机22等。外桶2被内置在外框1内并且被外框1防振支承。旋转桶3是收纳被清洗、干燥的衣物等洗涤物的洗涤兼脱水桶,被设置在外桶2的内部。另外,旋转桶3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外桶2内。
在旋转桶3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对洗涤物进行搅拌清洗的搅拌翼片4。该搅拌翼片4在洗涤运转和干燥运转时,进行反复正转/反转的动作。另外,搅拌翼片4在脱水运转时,与旋转桶3一同高速旋转,使旋转桶3内的洗涤物中含有的水分脱水。
驱动电动机10设置在外框1内,进行搅拌翼片4和旋转桶3的旋转驱动。另外,驱动电动机10例如使用DC无刷电动机。DC无刷电动机通过矢量控制进行动作。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驱动电动机10对搅拌翼片4和旋转桶3直接进行旋转驱动,但也可以使用传动带等(未图示)驱动。
另外,在外框1的上部,设置有外盖5。该外盖5可开闭地被设置于在外框1的上部设置的顶部罩6。在外桶2的上部,可开闭地设置有内盖34。通过打开外盖5和内盖34,能够对于旋转桶3进行洗涤物的取放。
另外,在外框1内,在顶部罩6的背面侧设置有供水单元7。该供水单元7具有在内部具有多条水通路的供水箱(未图示),对外桶2供给来自供水软管连接口8的自来水和浴池水。另外,在顶部罩6的前侧,设置有洗涤剂、护理剂的投入装置35。洗涤剂、护理剂通过投入软管36被注入外桶2与旋转桶3之间。
另外,洗衣机S具有干燥机构9。该干燥机构9进行将旋转桶3内的洗涤物干燥的干燥用空气的循环送风和除湿。另外,干燥机构9大部分被干燥用空气循环通路占用。干燥用空气循环通路具有以与外桶2的底部连通的方式连接的底部循环通路20和从底部循环通路20向上延伸的除湿用纵向通路21。
风机22的吸入侧与除湿用纵向通路21的上侧连接。风机22的排出侧与返回连接循环通路25连通地连接。另外,在风机22与除湿用纵向通路21之间配置干燥过滤器45,使得异物不会流入风机22中。另外,对于风机22的详情在后文中叙述。
返回连接循环通路25具有上部波纹软管23,以经由该上部波纹软管23与外桶2的上部连通的方式连接。底部循环通路20也具有下部波纹软管26,以经由该下部波纹软管26与外桶2的底部连通的方式连接。
下部波纹软管26与外桶2的底部凹陷部31连接。该底部凹陷部31经由下部连通管41与洗涤水排水通路42和洗涤水循环水路43连通。在洗涤水排水通路42中设置有排水阀44。在洗涤水循环水路43中设置有除异物收集器32。
排水阀44在洗涤运转时和干燥运转时是关闭的。另外,排水阀44在对洗涤水进行排水的排水时打开,将外桶2中蓄积的洗涤水和漂洗水从洗涤水排水通路42向洗衣机S的外部(机器外部)排出。
洗涤水循环水路43与洗涤水循环水纵向水路46连接。该洗涤水循环水纵向水路46沿着外桶2的外侧面上升并延伸至旋转桶3的上侧,以与在旋转桶3的上侧设置的洗涤线屑除去装置33连通的方式连接。
外桶2中蓄积的洗涤水和漂洗水在洗涤水循环水纵向水路46中流过,从洗涤线屑除去装置33向旋转桶3散布式地注入。在该散布注水持续的期间中进行洗涤和漂洗,因此能够以较少的水量进行洗涤、漂洗。
另外,洗衣机S具有检测外桶2中蓄积的洗涤水和漂洗水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47。在外桶2的底部附近设置有空气阱50。与该空气阱50连通地连接有空气管49。水位传感器47与该空气管49的上端连通地连接。水位传感器47检测外桶2内的水位变动而进行水位检测。
另外,洗衣机S中,风机22的离心叶轮300(参考图2)旋转,由此干燥用空气在旋转桶3内流通,将旋转桶3内的洗涤物干燥。另外,在除湿区域中水分凝聚了后的干燥用空气被风机22的电加热器24(参考图3)再次加热后流过旋转桶3,因此使洗涤物的水分进一步蒸发。该水分除去通过干燥用空气的循环而反复进行,由此将洗涤物干燥。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机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2所示,风机22具有风扇罩51、风扇壳体52、电动机100、离心叶轮300、扩压器400(参考图3)、电加热器24(参考图3)。另外,在洗衣机S中搭载风机22时,例如使风机22的风扇罩51大致朝向下方地设置在外框1(参考图1)内。
在风扇罩51形成有吸入口57和排出口58。吸入口57经由干燥过滤器45(参考图1)与除湿用纵向通路21(参考图1)连接。排出口58与干燥用空气循环通路的返回连接循环通路25(参考图1)连接。
图3是从风扇罩侧观察时的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风扇罩51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长度方向上的一方形成了吸入口57,在长度方向的另一方形成了排出口58。吸入口57是圆形的贯通孔,与离心叶轮300的吸入开口302的中央相对。排出口58是圆形的贯通孔,位于电加热器24的下游侧。另外,排出口58的直径形成为比吸入口57的直径大。另外,吸入口57和排出口58朝向大致相同方向地形成。
另外,风扇罩51中,在吸入口57的周围,在轴向Ax上突出地形成有圆环状的突出部51a。另外,轴向Ax指的是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延伸的方向。另外,风扇罩51中,在设置电加热器24的位置形成有大致矩形的突出部51b。
另外,在风扇罩51的周缘部,在多处形成有与风扇壳体52螺纹固定的螺纹固定部91。
风扇壳体52是与风扇罩51对应的形状,以与风扇罩51组合时、在风扇罩51与风扇壳体52之间形成配置离心叶轮300、扩压器400和电加热器24的空间的方式构成。
另外,风扇壳体52在配置扩压器400的背面(下表面)侧形成有涡旋流路70。该涡旋流路70以舌端部71侧的流路宽度形成得较窄、流路宽度从舌端部71起向顺时针方向逐渐变宽的方式构成。另外,舌端部71是涡旋流路70的起点。另外,涡旋流路70的出口是壳体排出口59(参考斜线部)。
另外,风扇壳体52中,形成有从涡旋流路70向电加热器24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72a。电加热器24具有多个翅片,对从涡旋流路70流出、通过了导入通路72a的空气进行加热。导入通路72a以流路宽度随着向电加热器24去而变宽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导入通路72a以变宽至与电加热器24的加热部分24a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方式构成。另外,关于风扇罩51的导入通路72b(参考图4),也与导入通路72a同样地以流路宽度随着向下游去而变宽的方式构成。通过将风扇壳体52与风扇罩51组合,形成沿着电加热器24的矩形形状的加热部分24a的形状的导入通路72(参考图4)。
另外,风扇壳体52在电加热器24的下游侧,形成有与风扇罩51的排出口58连通的凹形状的流路77。另外,流路77以向排出口58倾斜的方式朝向斜上方地构成。
另外,风扇壳体52为了使离开电加热器24的加热部分的位置不会妨碍空气流,而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形状。
另外,在风扇壳体52,在涡旋流路70的中心,形成有供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插入的轴插入孔80。另外,在风扇壳体52的外周缘部,在与风扇罩51的螺纹固定部9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螺纹件(未图示)插通的螺纹件插通部92。
另外,在风扇壳体52,在轴插入孔80与涡旋流路70之间,在多处(本实施方式中是4处)形成有用于将扩压器400固定于风扇壳体52的螺孔93。这些螺孔93以包围轴插入孔80的方式形成。另外,风扇壳体52在螺孔93的周缘形成有圆形的凹部93a。
另外,在风扇壳体52,在螺孔93的径向外周侧形成有风扇壳体凹部94(凹状的槽部)。该风扇壳体凹部94形成为环状。
电动机100在径向的中心具有与离心叶轮300结合的旋转轴101,被安装于风扇壳体52。另外,电动机100具有固定于旋转轴101的转子(rotor)、在转子的周围设置的定子(stator)和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01的轴承。另外,电动机100具有收纳转子、定子和轴承的大致圆柱状的壳体102。在该壳体的外周面(侧面)形成有圆环状的凸缘部103。在凸缘部103,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多处(本实施方式中是4处)形成有用于将电动机100螺纹固定于风扇壳体52的螺纹件插通孔104。
扩压器400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具有与离心叶轮300的轴向Ax的面相对的圆形的底板400a。该底板400a在径向的中心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400b。该贯通孔400b形成为与风扇壳体52的轴插入孔80相比直径更大。另外,底板400a在贯通孔400b的周围,在多处形成有插通用于将该扩压器400固定于风扇壳体52的螺纹件(未图示)的螺纹件插通孔430。该螺纹件插通孔430形成在与风扇壳体52的螺孔93对应(相对)的位置。
另外,扩压器400在螺纹件插通孔430的周缘,形成有用于使未图示的螺纹件(例如螺钉)的头部不从底板400a的表面(图示上表面)突出的凹陷部430a。由此,离心叶轮300旋转时,能够缩小底板400a与离心叶轮300的距离而离心叶轮300不会与螺纹件(未图示)接触。
在底板400a的整个外周缘部,形成有形成为与该底板400a相比在轴向Ax高一些的扩压器外侧底面部(基部)400c。在该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轴向Ax的上表面(风扇罩51侧的面),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扩压器叶片401。
图4是从电动机侧观察时的风机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风扇罩51的吸入口57形成有钟形口部57a。另外,风扇罩51在钟形口部57a的周围形成有收纳环状的密封部件56(参考图13)的凹部51c。另外,在风扇罩51设置有将密封部件56保持在凹部51c中的环状的按压部件55(参考图13)。该按压部件55被载置于在凹部51c的周围形成的、形成为与凹部51c相比高(浅)一些的环状的凹部51d中。另外,按压部件55经由在凹部51d的周围形成的固定部51e被固定。
另外,在风扇罩51设置有形成为圆弧状的弹性部件90。另外,图4中,示出了弹性部件90安装于风扇罩51的状态。该弹性部件90配置在与扩压器叶片401的前端(上端)相对的位置。
另外,风扇罩51形成有从涡旋流路70(参考图3)起向电加热器24延伸的导入通路72b。该导入通路72b是沿着导入通路72a(参考图3)形成的。另外,导入通路72b以流路的深度尺寸H(流路高度)随着从涡旋流路70(参考图3)侧向电加热器24去而变深(变高)的方式构成。
风扇壳体52的涡旋流路70以向设置电动机100的一侧(电动机设置侧)鼓出的方式构成。另外,涡旋流路70以流路深度(轴向Ax的深度)随着从舌端部71(参考图3)侧的流路向导入通路72a(参考图3)侧去而逐渐变深的方式构成。另外,导入通路72a以向电加热器24去使流路深度大致一定的方式构成。电加热器24的下游侧的流路77以向风扇罩51侧抬起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风扇壳体52,在多处(本实施方式中是4处)形成有用于将电动机100固定于该风扇壳体52的螺纹凸台78。
扩压器400在与设置扩压器叶片401的面相反的一侧(背面侧)形成有凸条部440。该凸条部440与风扇壳体52的风扇壳体凹部94(参考图3)嵌合。
另外,在扩压器400的螺纹件插通孔430中,形成有与风扇壳体52的凹部93a(参考图3)凹凸嵌合的突起部430b。各突起部430b与风扇壳体52的分别对应的凹部93a嵌合。
另外,扩压器400所具有的螺纹件插通孔430与风扇壳体52的螺孔93通过螺纹件(未图示)固定。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参考图3)插通在风扇壳体52的轴插入孔80中。然后,旋转轴101插通在扩压器400的贯通孔400b中,旋转轴101的前端与离心叶轮300结合(固定)。
风扇罩51与风扇壳体52通过将螺纹件(未图示)插通在螺纹件插通部92中、与螺纹固定部91固定而相互结合。由此,风机22形成配置离心叶轮300和扩压器400的壳体部61(参考图2),和配置电加热器24的加热器部62(参考图2)。另外,将壳体部61与加热器部62的连接空间边界面作为壳体排出口59(参考图3)。
图5是叶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离心叶轮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离心叶轮300具有罩板301、毂板311和多个叶片321。
罩板301由圆形的金属板形成,并且在径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圆形的吸入开口302。另外,罩板301中,吸入开口302形成为圆筒状,向轴向Ax上的与毂板311相反的一侧(图示上方)突出地形成。
另外,罩板301在吸入开口302的周围,形成有与在各叶片321形成的爪322a嵌合的贯通孔303。
毂板311由圆形的金属板形成,并且在径向的中央设置有固定旋转轴101(参考图3)的孔312。在该孔312,加强板314a、314b(加强板314b参考图4)以将毂板311的圆板从轴向Ax的两侧夹入的方式固定。
另外,毂板311与罩板301同样地形成有与在各叶片321形成的爪322b嵌合的贯通孔313。
叶片321是使细长的矩形的金属板弯曲而形成的。换言之,叶片321以相对于离心叶轮300的旋转方向W、从内径侧(内周侧)向外径侧(外周侧)后退的方式弯曲。这样的叶片321一般也被称为后向叶片,使用具有这样的叶片形状的叶轮的装置也被称为涡轮风扇。
另外,叶片321中,爪322a在上端部(轴向Ax的一端侧)、爪322b在下端部(轴向Ax的另一端侧)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多处(本实施方式中各5处)。这些爪322a、322b形成为矩形,在上下方向(轴向Ax)上突出地形成。另外,叶片32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如图6所示,叶片321中,爪322a(参考图5)被插入罩板301的贯通孔303中。另外,叶片321中,爪322b(参考图5)被插入毂板311的贯通孔313(参考图5)中。然后,将各个爪322a、322b铆紧(紧固)。由此,叶片321被固定于罩板301和毂板311,构成离心叶轮300。
另外,离心叶轮300中,叶片321的内径端部位于比吸入开口30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另外,离心叶轮300以叶片321的外径端部与罩板301的外周缘部和毂板311的外周缘部大致一致的方式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具有罩板301的封闭型的离心叶轮3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用树脂使毂板311与叶片321一体成形得到的开放型的离心叶轮。由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实现低成本化。另外,通过采用树脂成形,容易三维化,也能够实现高效率化。另外,三维化指的是对叶片进一步施加扭转而形成。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效率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具有后向叶片的涡轮风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具有前向叶片的多叶片式风扇(sirocco fan)。另外,叶轮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离心型,也可以是斜流型。通过采用斜流型,能够使叶轮的外径小型化,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
图7是扩压器的平面图。图8是扩压器的背面图。图9是图7的IX-IX截面图。
如图7所示,扩压器400以在底板400a的周围、多个扩压器叶片401在整个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方式构成。该扩压器叶片401以在与形成于底板400a的周围的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正交的方向(轴向Ax)上立起的方式形成。另外,扩压器叶片401位于与离心叶轮300的外周缘部相比靠外侧的位置。
扩压器叶片401形成为薄板状,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在周向上延伸。另外,扩压器叶片401以与其前缘412(一端)相比、后缘402(另一端)位于径向外侧的方式构成。另外,扩压器叶片401A(401)中,在周向的大致中央、且在扩压器叶片401A的径向的内侧,设置有在周向上相邻的扩压器叶片401B(401)的前缘412。换言之,扩压器叶片401B(401)中,在周向的大致中央、且在扩压器叶片401B的径向的外侧,设置有在周向上相邻的扩压器叶片401A(401)的后缘402。另外,在相邻的扩压器叶片401A、401B之间形成后述的扩压器流路410。该扩压器流路410以径向的宽度从前缘412侧向后缘402侧去逐渐变宽的方式构成。
另外,扩压器叶片401A(401)中,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外周缘部以从后缘402起与邻接的扩压器叶片401B的压力面403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切入部404。另外,压力面403指的是扩压器叶片401的向径向外侧去的从前缘412直到后缘402的整个面。通过形成这样的切入部404,在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在轴向Ax上贯通的大致三角形的缺口部405。换言之,扩压器400的外周缘部以沿着周向成为锯齿状的方式形成。
由此,在风扇壳体52(参考图3)安装有扩压器400时,形成由风扇壳体52、扩压器叶片401和切入部404形成的大致三角形的连通路420。
如图8所示,在扩压器400的背面形成有凸条部440。该凸条部440与扩压器叶片401相比位于径向内侧。另外,凸条部440与螺纹件插通孔430相比位于径向外侧。
另外,凸条部440是以从轴向Ax的俯视图中不形成为正圆形的方式、将多种曲率的曲线连接而成的形状。即,凸条部440中,从扩压器400的径向中心O通过螺纹件插通孔430A(430)的距离R10形成为最短。另外,凸条部440中,从扩压器400的径向中心O通过螺纹件插通孔430B(430)的距离R20形成为比距离R10长。另外,凸条部440中,从扩压器400的径向中心O通过螺纹件插通孔430C(430)的距离R30形成为比距离R20长。另外,凸条部440中,从扩压器400的径向中心O通过螺纹件插通孔430D(430)的距离R40形成为比距离R30长。
另外,在扩压器400的背面,在凸条部440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扩压器外侧背面部450。该扩压器外侧背面部450在从轴向Ax(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俯视时形成为大致C形。另外,在从螺纹件插通孔430C到螺纹件插通孔430D的凸条部440的径向外侧,成为没有形成扩压器外侧背面部450的扩压器外侧非背面部451。
如图9所示,凸条部440从底板400a的背面起、与螺纹件插通孔430相比在轴向Ax上更高(更长)地形成。另外,凸条部440与风扇壳体凹部94(参考图3)嵌合。另外,螺纹件插通孔430(430A~430D)位于比凸条部440靠径向内侧的附近。扩压器400通过将螺纹件(未图示)在螺纹件插通孔430中插通、拧入风扇壳体52的螺孔93(参考图3)中而固定于风扇壳体52。
此时,在凸条部440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弹性体的密封部件460。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密封部件460,使凸条部440与风扇壳体凹部94嵌合时,能够抑制密封部件460向涡旋流路70(参考图4)侧的泄漏流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列举硅酮类的粘合剂作为密封部件46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泡沫橡胶等。另外,密封部件46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凸条部40的径向内侧,也可以是凸条部440的前端。
另外,在风扇壳体52安装的扩压器400被风扇罩51(参考图3、图4)覆盖,从而由扩压器叶片401和风扇罩51形成扩压器流路410。
图10是表示扩压器叶片的子午面形状的图。另外,图10中,用虚线示出了流体的流动。
如图10所示,扩压器叶片401的子午面形状是,后缘402侧向轴向Ax的涡旋流路70侧(底面侧)缓和地倾斜。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构成了在轴向Ax上倾斜的扩压器流路410。通过该倾斜,能够使从大致三角形的连通路420(参考图7)流向涡旋流路70的流动顺畅地向轴向Ax的涡旋流路70侧转向。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扩压器叶片的子午面形状的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扩压器叶片401的子午面形状中扩压器叶片401的上缘401a侧不倾斜(参考图10),但上缘401a侧也可以向轴向Ax的涡旋流路70侧倾斜。由此,能够使流向涡旋流路70的流动更顺畅地向轴向Ax的涡旋流路70侧转向,能够减少损失。
图12是表示从风机卸下风扇罩后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12所示,离心叶轮300的中心固定于电动机100(参考图13)的旋转轴101。另外,离心叶轮300配置在固定于风扇壳体52的扩压器400的底板400a(参考图9)上,在离心叶轮300的整个周围配置扩压器叶片401。此时,离心叶轮300以与各个扩压器叶片401不接触的方式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风机22具有涡旋流路70和扩压器流路410。涡旋流路70是指从舌端部71到壳体排出口59的流路。另外,涡旋流路70具有涡旋部75(流路部)和排出部(排出通路)76。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离心叶轮300的旋转方向W,将前端侧的涡旋流路70的开始端部作为舌端部71(用点A表示的位置)。另外,扩压器流路410表示从处于涡旋流路70的上游侧的舌端部71的点A,到扩压器叶片401离开风扇壳体52的流路壁面的位置(点B的位置)。另外,关于图12的点A至点A1的范围,也按照扩压器叶片401与风扇壳体52的流路壁面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扩压器400的径向的外周,在周向上并排地形成有大致三角形的连通路420。该连通路420的上游侧与被相邻的扩压器叶片401、401、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和风扇罩51(参考图3、图4)包围的扩压器流路410连通。离心叶轮300在W方向上旋转,由此从离心叶轮300的外周排出空气(流体)。排出的空气如图12的箭头所示,通过扩压器流路410,流入大致三角形的连通路420中,流入到在扩压器400的背面侧设置的涡旋流路70(图12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进深侧)。
流入涡旋流路70的空气通过涡旋部75,向排出部76排出。然后,通过排出部76之后的空气通过壳体排出口59,被导入至导入通路72中。另外,排出部76表示从点B直到壳体排出口59的涡旋流路70。
图13是表示涡旋流路的形状的示意图。另外,图13示出了从风扇壳体52中将电加热器24、电动机100、离心叶轮300和扩压器400这些内部部件全部卸下后的状态。另外,图13中,用符号110表示离心叶轮300的外周缘部(最外周),用符号111表示扩压器400的外周缘部(最外周)。
另外,关于形成涡旋流路70的内壁面,将从旋转轴101的径向中心O起的径向距离较近的一侧的壁面作为径向内侧壁面73,将较远的一侧的壁面作为径向外侧壁面74。此时,设从旋转轴101的径向中心O直到径向内侧壁面73的径向距离为ΔRsc,in,设从旋转轴101的径向中心O直到径向外侧壁面74的径向距离为ΔRsc,out。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ΔRsc,in从舌端部71起随着向壳体排出口59去而在一部分中减少。由此,离心叶轮300与涡旋流路70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在轴向Ax上重叠。另外,图13中,用斜线示出了涡旋流路70与离心叶轮300在轴向Ax上重叠的部分。另外,在比点B靠下游侧的位置,ΔRsc,in逐渐增加,之后,径向内侧壁面73与离心叶轮300的外周缘部110一致。
另外,从舌端部71到点B所示的涡旋部75的终点(扩压器叶片401开始离开风扇壳体52的流路壁面的位置),具有ΔRsc,out一定的区间。另外,从点B到壳体排出口59,具有ΔRsc,out逐渐增大(变化)的区间。另外,扩压器流路410(从点A到点B的区间)全体与涡旋流路70在轴向Ax上重叠。
图14是图2的XIV-XIV截面图。
如图14所示,涡旋流路70通过被风扇罩51、风扇壳体52和扩压器外侧背面部450包围而构成。另外,扩压器叶片401的上表面与风扇罩51中具有的弹性部件90抵接,抑制扩压器流路410的空气的泄漏流动。
此处,离心叶轮300与涡旋流路70在轴向Ax上重叠的区域指的是,在设从旋转轴101的径向中心O直到离心叶轮300的外周缘部110的径向距离为R1时,R1>ΔRsc,in的区域。
同样地,扩压器流路410与涡旋流路70在轴向Ax上重叠的区域指的是,在设从旋转轴101的径向中心O直到扩压器400的外周缘部111的径向距离为R2时,R2>ΔRsc,in的区域。图13中说明的斜线部示出了离心叶轮300与涡旋流路70(涡旋部75、排出部76)在轴向上重叠的区域112。
另外,涡旋流路70使流路截面积从舌端部71到壳体排出口59逐渐增大。这样,涡旋部75全体具有ΔRsc,out一定的区间(不具有ΔRsc,out增加的区间),从而实现了风机22的径向的小型化。因此,通过使ΔRsc,in逐渐减少能够增大流路截面积。这能够通过不在离心叶轮300的旋转面上(径向外侧)配置涡旋流路70、而是在轴向Ax上与离心叶轮300的旋转面错开的位置配置涡旋流路70来实现。进而,通过使ΔRsc,in比离心叶轮300的外径(外周缘部110)小,能够在保持相同的流路截面积的同时、抑制流路截面的轴向Ax的高度,能够缩短风机22的轴向Ax的长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离心叶轮300与涡旋流路70在至少一部分区域中在轴向Ax上重叠(参考图1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跨多个区域以及遍及整周地重叠。由此,能够实现与设置风机22的空间灵活地对应的涡旋流路70的形状。另外,遍及整周地重叠的情况下,伴随ΔRsc,in的减少,能够使ΔRsc,out减少,因此能够实现风机22的径向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与从舌端部71到壳体排出口59的流路方向正交的涡旋流路截面形状从大致圆形(参考图14的左侧的流路截面)逐渐变化为大致矩形(参考图14的右侧的流路截面)。由此,能够使向电加热器24流入的气流的分布均匀化,能够减少电加热器24中产生的损失。即,涡旋流路截面形状保持大致圆形的情况下,对于电加热器24产生速度分布,在流速快的位置对电加热器24施加的摩擦增大,损失增大。于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与电加热器24的加热部分(加热元件所位于的翅片部分)24a的形状相应地,使流路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向电加热器24流入的空气的流速均匀化。结果,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损失,实现高效率化。
另外,也可以是使涡旋流路70的涡旋流路截面形状保持大致圆形地不变的结构。这样,涡旋流路截面积形状保持大致圆形的情况下,流路截面形状在轴向电动机侧增大,但是能够抑制涡旋流路70内的流动的分离,实现损失的减少。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扩压器流路410形成为大致矩形(参考图1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变更扩压器叶片401的翼片厚度,而使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形状(扩压器流路410的底侧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形形状(弯曲形状、半圆形状)等。由此,能够抑制在由扩压器叶片401和扩压器流路410形成的角部411(参考图9)产生的分离流动,能够减少损失。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在扩压器400中设置了扩压器叶片40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不设置扩压器叶片401的结构。不设置扩压器叶片401的结构指的是,仅有扩压器400的底板400a和扩压器外侧底面部400c的结构(设置大致三角形的连通路420)。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广流量范围中进行稳定的风机22的动作。另外,广流量范围指的是工作的流量范围(没有流动大量的风的情况、流动大量的风的情况)。另外,设置了扩压器叶片401的情况下,工作的流量范围受到限制,不设置扩压器叶片401的情况下,工作的流量范围变宽。但是,从效率的方面考虑,优选设置扩压器叶片401。
接着对于风机22内的空气流参考图14进行说明。
驱动电动机100,与旋转轴101同轴的离心叶轮300旋转时,空气从风扇罩51的吸入口57流入离心叶轮300内。流入的空气在离心叶轮300内升压和增速,从离心叶轮300排出。从离心叶轮300排出的空气被导向扩压器400。在扩压器400的扩压器流路410中空气被减速,由此空气具有的动能被转换为压力能(称为压力恢复)而升压。
从扩压器流路410排出的空气通过连通路420(参考图12)向轴向Ax转向,流入涡旋流路70中。流入涡旋流路70后的空气在离心叶轮300的旋转方向W(参考图13)上在减速的同时前进,通过涡旋流路70(涡旋部75和排出部76)后向壳体排出口59排出。从涡旋流路70向壳体排出口59前进的空气,其动能被变换为压力能而进一步升压。
从壳体排出口59排出的空气通过导入通路72并通过电加热器24(参考图12),从风扇罩51的排出口58被排出。通过电加热器24的空气被加热而成为适于干燥的温度。
另外,利用扩压器400和涡旋流路70,使来自离心叶轮300的空气流减速。另外,通过使壳体排出口59的形状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向电加热器24流入的空气的分布变得均匀。由此,能够减少电加热器24中发生的压力损失,实现风机的高效率化。
另外,风机22中,涡旋流路70相对于离心叶轮300被配置在轴向Ax的电动机100侧(电动机设置侧),位于离心叶轮300与电动机100(凸缘部103)之间。这样,通过在离心叶轮300与电动机100之间形成涡旋流路70,能够实现风机22的径向的小型化。
另外,风机22中,在风扇壳体52的与设置扩压器400的面在轴向Ax上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具有与离心叶轮300同轴的旋转轴101的电动机100。使用螺纹件(未图示)在电动机100的螺纹件插通孔104(参考图3)中固定时,经由弹性体的衬套106(防振橡胶,参考图3、图14)固定。由此,能够使由电动机100产生的振动缓和。
另外,在电动机100的壳体102,在旋转轴101的周围,圆弧状的凹部102a以凹面朝向风扇壳体52侧的方式形成。在凹部102a设置有防振橡胶105(弹性部件)。电动机100经由防振橡胶105安装于风扇壳体52。由此,能够使由电动机100产生的振动缓和。
为了获得良好的压力恢复,涡旋流路70的流路截面积优选从舌端部71到壳体排出口59逐渐增大。因此,一般而言,通过使涡旋流路70的径向外侧壁面74向径向外侧扩大,使ΔRsc,out从舌端部71到壳体排出口59增加,而实现流路截面积的增大。但是,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随着流路截面积增大,涡旋流路70的径向的大小也增大,进而风机22大型化。
于是,本实施方式中,使涡旋流路70从舌端部71到壳体排出口59,具有ΔRsc,out一定的区间(从舌端部71到扩压器叶片401离开流路壁面的点B),使ΔRsc,in从舌端部71起随着向排出部76的起点(涡旋部75的终点、或点B的位置)去而减少(参考图13)。由此,能够在旋转轴101的径向外侧不使涡旋流路70增加地、逐渐地增大流路截面积,能够实现进行良好的压力恢复的涡旋流路7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涡旋流路70中具有ΔRsc,out一定的区间(从点A到点B的流路),但也可以是在流路截面积增加的范围内使ΔRsc,out减少的结构。
另外,涡旋流路70中,ΔRsc,in和ΔRsc,out也可以是一定的。该情况下,通过在轴向Ax(电动机100侧)扩大涡旋流路70,能够不使通向径向外侧的涡旋流路70的大小增大地确保进行压力恢复的空间。另外,该情况下,能够减少气流转向至径向内侧引起的损失,因此能够获得更良好的压力恢复。通过获得良好的压力恢复,能够减小对风机22的输入。结果能够抑制消耗电力,获得高效率的风机22。另外,风机22具有如上所述的涡旋流路70,由此能够提供径向上小型的、高效率的风机22。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风机22具有:电动机100;可旋转地设置于电动机100的旋转轴101;设置于旋转轴101的离心叶轮300;和在离心叶轮300的下游设置的涡旋流路70(参考图14)。涡旋流路70被配置在旋转轴101的轴向Ax且相对于离心叶轮300位于设置电动机100的电动机设置侧(参考图14)。由此,能够不改变轴向Ax的长度地减小径向的大小,因此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另外,因为在吸入口57侧不存在电动机100,所以向离心叶轮300流入的空气的分布中偏向减少。结果,能够使流入角与离心叶轮300的前缘角度一致,能够实现风机22的高效率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离心叶轮300与涡旋流路70在轴向Ax上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参考图14)。由此,能够抑制涡旋流路70向离心叶轮300的径向扩大,能够实现径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在离心叶轮300的外周(径向外侧)配置的、使从离心叶轮300排出的风的流动减速的扩压器流路410(参考图12)。由此,与未设置扩压器流路41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涡旋流路70被配置在轴向Ax且相对于扩压器流路410位于电动机设置侧(参考图14)。由此,能够抑制涡旋流路70在离心叶轮300的径向扩大,因此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另外,因为不需要在吸入口57侧配置电动机100,所以流入离心叶轮300的空气的分布中偏向减少。结果能够使流入角与离心叶轮300的前缘角度一致,能够实现风机22的高效率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扩压器流路410与涡旋流路70在轴向Ax上重叠地配置(参考图14)。由此,能够抑制涡旋流路70向离心叶轮300的径向的扩大,能够实现径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扩压器流路410与涡旋流路70被在轴向上连接的连通路420连接(参考图7、图12、图14)。由此,能够减小扩压器400的外周与风扇罩51的距离,能够实现径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扩压器流路410的扩压器叶片401向轴向Ax的涡旋流路70侧倾斜(参考图10、图11)。由此,能够使流向涡旋流路70的流动向轴向Ax的涡旋流路70侧流畅地转向,能够减少损失。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涡旋流路70被配置在离心叶轮300与电动机100之间(参考图14)。由此,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100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涡旋流路70的轴向Ax的电动机100侧的内壁面79相比,位于轴向Ax的离心叶轮300侧(参考图14)。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机100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能够实现轴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涡旋流路70具有风所流过的涡旋部(流路部)75和排出风的排出部76。涡旋部75中,从旋转轴101到涡旋部75的径向外侧壁面74的径向距离ΔRsc,out是一定值(参考图13)。由此,能够抑制涡旋部75向径向外侧扩大,因此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旋转轴101到涡旋部75的径向内侧壁面73的径向距离ΔRsc,in随着向流路下游去而减少(参考图13)。由此,能够不使径向外侧壁面74向径向外侧扩大地使流路截面随着向流路下游去而增大,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旋转轴101到涡旋部75的径向内侧壁面73的径向距离ΔRsc,in的至少一部分(点A~点A1,参考图13)是一定值,涡旋部75的流路截面在轴向Ax上扩大(参考图14)。由此,即使使径向距离ΔRsc,in在一部分中一定,也能够抑制涡旋部75向径向外侧的流路扩大,因此能够实现风机22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风机22设置在洗衣机S中(参考图1)。由此,搭载性良好,能够减少干燥运转时对风机22的输入电力,因此能够提供抑制了耗电量的洗衣机S。另外,因为能够使得在径向上较小,所以在相同的箱体的洗衣机中搭载本发明的风机的情况下,能够在径向的空闲的空间中设置吸音材料等,能够实现洗衣机的低噪声化。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全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外框
2 外桶
3 旋转桶
22 风机
24 电加热器
51 风扇罩
52 风扇壳体
57 吸入口
59 壳体排出口
61 壳体部
62 加热器部
70 涡旋流路
71 舌端部
72 导入通路
73 径向内侧壁面
74 径向外侧壁面
75 涡旋部
76 排出部
79 内壁面
90 弹性部件
100 电动机
101 旋转轴
300 离心叶轮(叶轮)
400 扩压器
401 扩压器叶片
410 扩压器流路
420 连通路
Ax 轴向
ΔRsc,in 径向距离(从旋转轴到涡旋部的径向内侧壁面的径向距离)
ΔRsc,out 径向距离(从旋转轴到涡旋部的径向外侧壁面的径向距离)
S 洗衣机
W 旋转方向。

Claims (13)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动机;
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电动机的旋转轴;
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叶轮;和
设置在所述叶轮的下游的涡旋流路,
所述涡旋流路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且相对于所述叶轮位于设置所述电动机的电动机设置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与所述涡旋流路在所述轴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扩压器流路,其配置在所述叶轮的外周,使从所述叶轮排出的风的流动减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流路配置于所述轴向,且相对于所述扩压器流路位于所述电动机设置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压器流路与所述涡旋流路在所述轴向上重叠地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压器流路与所述涡旋流路由在所述轴向上相连的连通路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扩压器流路的扩压器叶片向所述轴向的所述涡旋流路侧倾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流路配置在所述叶轮与所述电动机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的至少一部分与形成所述涡旋流路的所述轴向的所述电动机侧的内壁面相比,位于所述轴向的所述叶轮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旋流路具有风所流过的涡旋部和排出风的排出部,
所述涡旋部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涡旋部的径向外侧壁面的径向距离是一定值,
所述排出部的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涡旋部的径向外侧壁面的径向距离随着向流路下游去而增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涡旋部的径向内侧壁面的径向距离随着向流路下游去而减少。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旋转轴到所述涡旋部的径向内侧壁面的径向距离的至少一部分是一定值,所述涡旋部的流路截面在轴向上扩大。
13.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
CN202010141934.2A 2019-04-09 2020-03-04 风机和洗衣机 Pending CN1118104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3910A JP2020172866A (ja) 2019-04-09 2019-04-09 送風機および洗濯機
JP2019-073910 2019-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0452A true CN111810452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3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1934.2A Pending CN111810452A (zh) 2019-04-09 2020-03-04 风机和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72866A (zh)
CN (1) CN11181045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7029A (zh) * 2019-11-14 2021-05-14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鼓风机及具备该鼓风机的洗衣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2700A1 (ja) * 2021-07-19 2023-01-26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7422172B2 (ja) * 2022-03-15 2024-01-25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9798A (ja) * 1994-03-23 1995-10-09 Aisin Seiki Co Ltd 遠心送風機
CN2604550Y (zh) * 2003-03-17 2004-02-2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JP2004232526A (ja) * 2003-01-29 2004-08-19 Toshiba Tec Corp 電動送風機
US20060081226A1 (en) * 2002-10-01 2006-04-20 Martin-Peter Bolz Electrical charge air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an integrated air cooling system
JP2010203242A (ja) * 2009-02-27 2010-09-16 Ihi Corp 遠心圧縮機、回転機械、及びハウジングの組付方法
CN103307023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CN103668909A (zh) * 2012-09-26 2014-03-2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
CN104233719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JP2016003563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2018017197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9060B1 (en) * 1999-09-28 2003-06-17 Royal Appliance Mfg. Co. Impeller and housing assembly with reduced noise and improved airflow
US8427020B2 (en) * 2006-04-20 2013-04-23 Carefusion 212, Llc Blower assembly with integral injection molded suspension mount
JP6636150B2 (ja) * 2016-06-28 2020-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9798A (ja) * 1994-03-23 1995-10-09 Aisin Seiki Co Ltd 遠心送風機
US20060081226A1 (en) * 2002-10-01 2006-04-20 Martin-Peter Bolz Electrical charge air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an integrated air cooling system
JP2004232526A (ja) * 2003-01-29 2004-08-19 Toshiba Tec Corp 電動送風機
CN2604550Y (zh) * 2003-03-17 2004-02-2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JP2010203242A (ja) * 2009-02-27 2010-09-16 Ihi Corp 遠心圧縮機、回転機械、及びハウジングの組付方法
CN103307023A (zh) * 2012-03-12 2013-09-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CN103668909A (zh) * 2012-09-26 2014-03-2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
CN104233719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衣机
JP2016003563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2018017197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7029A (zh) * 2019-11-14 2021-05-14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鼓风机及具备该鼓风机的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72866A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0452A (zh) 风机和洗衣机
JP4882620B2 (ja) 遠心型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乾燥機
CN107488994B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排水泵
CN109689963B (zh) 排水泵
JP2011001838A (ja)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した乾燥装置
US20110214456A1 (en) Washing machine and drain pump thereof
JP2006183535A (ja) 立軸形遠心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056647A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CN112797029A (zh) 鼓风机及具备该鼓风机的洗衣机
CN113446264B (zh) 风机和洗衣机
JP7299182B2 (ja) 送風機および洗濯機
JP7452989B2 (ja) 送風機および洗濯機
JP7365987B2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KR101606663B1 (ko) 의류건조기
JP2022056646A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JP7365309B2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JP5117564B2 (ja) 立軸形遠心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056648A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CN114109869A (zh) 一种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家电
CN215856852U (zh) 一种烘干装置
JP2022038702A (ja) 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JP7194705B2 (ja) 多段渦巻きポンプ装置
JP2010065616A (ja)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遠心式送風機を具備した乾燥装置
JP7474929B2 (ja) 排水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洗濯機
EP4227458A1 (en) Cloth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