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1899B -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91899B
CN111791899B CN202010761407.1A CN202010761407A CN111791899B CN 111791899 B CN111791899 B CN 111791899B CN 202010761407 A CN202010761407 A CN 202010761407A CN 111791899 B CN111791899 B CN 111791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load
platform
track
running
load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14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91899A (zh
Inventor
赵胜
漆巍巍
林永杰
温惠英
刘伟铭
曾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0107614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91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91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91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91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3/00Electric locomotives or rail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00Wagons or vans
    • B61D3/16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 B61D3/18Wagons or vans adapted for carrying special loads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45/00Means or devices for securing or supporting the cargo, inclu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h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vehicle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On-board control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vehicle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5/00Recording or indicat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vehicle trains or setting of track apparatus
    • B61L25/02Indicating or recording positions or identities of vehicles or vehicle trains
    • B61L25/025Absolute localisation, e.g. providing geodetic coordi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动载平台中转站、动载平台、进站接驳轨道、出站接驳轨道、起点接驳区、终点动载升降平台、运行轨道、换道道岔、起点动载升降平台、中央分隔带、运行控制中心、衔接匝道、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终点接驳区、动载平台中转站、衔接轨道;所述运行轨道的两端均设有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所述运行轨道一端的起点接驳区、终点接驳区分别与进站接驳轨道、出站接驳轨道连接;运行轨道两端的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上分别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和终点动载升降平台;所述运行控制中心用于调度动载平台驶入出站接驳轨道;所述动载平台通过换道道岔进行换道。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及轨道交通领域,是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快速提升。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公路运输快速通道,大量货运车辆及小客车涌入高速,使得高速公路尤其是衔接重要经济区域的高速公路常发性交通拥堵严重。同时由于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车速快或者驾驶员疲劳驾驶、分神驾驶等原因,使得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车辆刮擦、车辆追尾甚至连环追尾等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在燃油车仍然为车辆主流的情况下,由于车辆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运行速度高、效率快,并且自主运行安全性高,使用电能,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改造现有高速公路,建设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行车道上布设运行轨道,车辆不再由驾驶员开往高速出口,二是通过动载平台运送至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出口,实现车辆的高速、安全、自动运送到目的出口,同时整个系统由电能提供动力,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高速公路现存的众多问题。
本发明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动载平台、进站接驳轨道、出站接驳轨道、起点接驳区、终点动载升降平台、运行轨道、换道道岔、起点动载升降平台、中央分隔带、运行控制中心、衔接匝道、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终点接驳区、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衔接轨道;
所述运行轨道的两端均设有起点接驳区终和点接驳区;
所述运行轨道靠近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一端的起点接驳区、终点接驳区分别与出站接驳轨道、进站接驳轨道连接;
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和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均连接有进站接驳轨道和出站接驳轨道,便于动载平台进出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
运行轨道两端的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上分别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和终点动载升降平台;
所述运行控制中心用于调度动载平台驶入出站接驳轨道;
所述动载平台通过换道道岔进行换道;换道道岔间隔分布,连接两条运行轨道;
所述中央分隔带分布在不同方向运行轨道中间,用于分隔不同方向车流;
所述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均连接有衔接匝道,用于衔接普通道路;
所述供电系统为动载平台供电;
所述运行轨道与衔接轨道相接,用于接驳其他不同走向的运行轨道。
优选的,所述动载平台包括载运平台、车辆固定装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所述载运平台用于运输车辆,载运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辆固定装置,下表面安装有钢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车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车辆,以确保动载平台在高速运行时车辆不会滑动、掉落;
所述自身车辆运行状态检测设备通过GPS和IMU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实时采集动载平台的位置、运行速度数据参数,并实时发送给运行控制中心;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永磁无刷电机及及与永磁无刷电机接连的电机控制器,为动载平台提供在运行轨道上运行的动力。
通信模块用于动载平台与运行控制中心的数据和指令传输。
优选的,动载平台运行过程完全由运行控制中心根据调度优化算法通过通信系统进行控制,运行控制中心的动载平台控制指令是根据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上所有动载平台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调度优化产生的。
优选的,所述通信系统采用5G通信技术实现。
优选的,所述换道道岔每隔100-200米设置一处,用于动载平台换道。
优选的,不同走向的运行轨道通过衔接轨道进行互通。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补充或者替代高速公路,车辆进入系统后无需驾驶员驾驶,车辆通过动载平台经运行轨道运输至目的地,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速度快,根据现有轨道交通技术,可以将运输速度提升至200Km/h以上,大大提升运输效率;二是安全性高,车辆在轨道上运行,同时运行过程完全由计算进行优化调度,能够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三是环保无污染,车辆驶入系统后熄火,动载平台完全由电能提供动力,消除了车辆烧油导致的尾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施例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接驳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动载平台2、进站接驳轨道3、出站接驳轨道4、接驳区5、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运行轨道7、换道道岔8、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中央分隔带10、运行控制中心11、衔接匝道12、供电系统13、通信系统14、终点接驳区15、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衔接轨道17等部分。
所述运行轨道7的两端均设有起点接驳区终5和点接驳区15;
所述运行轨道7靠近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一端的起点接驳区5、终点接驳区15分别与出站接驳轨道4、进站接驳轨道3连接;
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和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均连接有进站接驳轨道3和出站接驳轨道4,便于动载平台2进出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
运行轨道7两端的起点接驳区5和终点接驳区15上分别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和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
所述运行控制中心11用于调度动载平台2驶入出站接驳轨道4;
所述动载平台2通过换道道岔8进行换道;换道道岔8间隔分布,连接两条运行轨道;
所述中央分隔带10分布在不同方向运行轨道中间,用于分隔不同方向车流;
所述起点接驳区5和终点接驳区15均连接有衔接匝道12,用于衔接普通道路;
所述供电系统13与动载平台2连接,为动载平台2供电。
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运行至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的方向为例,运行控制中心11调度动载平台2驶入出站接驳轨道4,通过出站接驳轨道4进入起点接驳区5,起点接驳区5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将动载平台2从地下升至地面等待车辆驶入,车辆通过衔接匝道驶入起点接驳区5上的动载平台2,动载平台2通过车辆固定装置将车辆固定好后,车辆熄火,然后动载平台2载着车辆在运行轨道7上运行至终点驶上已在终点接驳区15停好等待的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车辆固定装置解除固定,车辆启动,然后车辆从动载平台2驶出通过衔接轨道17进入普通道路,最后动载平台2通过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下降至进站接驳轨道3进入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等待下一次调度指令,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运行至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的方向的运行形式是一样的。
所述动载平台2包括载运平台、车辆固定装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所述载运平台用于运输车辆,形状为长3.5m,宽7米的矩形,上表面设置有车辆固定装置,下表面安装有钢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车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车辆,以确保动载平台2在高速运行时车辆不会滑动、掉落;本实施例使用的车辆自动固定装置为专利 CN200520017609.6的车辆自动固定装置。
所述自身车辆运行状态检测设备通过GPS和IMU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实时采集动载平台2的位置、运行速度数据参数,并实时发送给运行控制中心11;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永磁无刷电机及及与永磁无刷电机接连的电机控制器,为动载平台2提供在运行轨道7上运行的动力。
通信模块使用5G通信技术,实现动载平台与运行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传输。
动载平台2通过换道道岔8进行换道,动载平台2运行过程完全由运行控制中心11根据调度优化算法通过通信系统14进行控制,运行控制中心的动载平台2控制指令是根据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上所有动载平台2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调度优化产生的。
换道道岔8每隔100-200米设置一处,用于动载平台2换道,通过运行控制中心11优化调度实现运行轨道7上所有动载平台2均衡分布。
不同走向的运行轨道通过衔接轨道17进行互通。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动载平台(2)、进站接驳轨道(3)、出站接驳轨道(4)、起点接驳区(5)、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运行轨道(7)、换道道岔(8)、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中央分隔带(10)、运行控制中心(11)、衔接匝道(12)、供电系统(13)、通信系统(14)、终点接驳区(15)、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衔接轨道(17);
所述运行轨道(7)的两端均设有起点接驳区(5)和终点接驳区(15);
所述运行轨道(7)靠近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一端的起点接驳区(5)、终点接驳区(15)分别与出站接驳轨道(4)、进站接驳轨道(3)连接;
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和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均连接有进站接驳轨道(3)和出站接驳轨道(4),便于动载平台(2)进出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1);
运行轨道(7)两端的起点接驳区(5)和终点接驳区(15)上分别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和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
所述运行控制中心(11)用于调度动载平台(2)驶入出站接驳轨道(4);
所述动载平台(2)通过换道道岔(8)进行换道;换道道岔(8)间隔分布,连接两条运行轨道;
所述中央分隔带(10)分布在不同方向运行轨道中间,用于分隔不同方向车流;
所述起点接驳区(5)和终点接驳区(15)均连接有衔接匝道(12),用于衔接普通道路;
所述供电系统(13)为动载平台(2)供电;
所述运行轨道(7)与衔接轨道(17)相接,用于接驳其他不同走向的运行轨道;
运行控制中心(11)调度动载平台(2)驶入出站接驳轨道(4),通过出站接驳轨道(4)进入起点接驳区(5),起点接驳区(5)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起点动载升降平台(9)将动载平台(2)从地下升至地面等待车辆驶入,车辆通过衔接匝道驶入起点接驳区(5)上的动载平台(2),动载平台(2)通过车辆固定装置将车辆固定好后,车辆熄火,然后动载平台(2)载着车辆在运行轨道(7)上运行至终点驶上已在终点接驳区(15)停好等待的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车辆固定装置解除固定,车辆启动,然后车辆从动载平台(2)驶出通过衔接匝道(12)进入普通道路,最后动载平台(2)通过终点动载升降平台(6)下降至进站接驳轨道(3)进入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16)等待下一次调度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载平台(2)包括载运平台、车辆固定装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所述载运平台(2)用于运输车辆,载运平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辆固定装置,下表面安装有钢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车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车辆,以确保动载平台(2)在高速运行时车辆不会滑动、掉落;
所述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通过GPS和IMU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实时采集动载平台(2)的位置、运行速度数据参数,并实时发送给运行控制中心(11);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永磁无刷电机及与永磁无刷电机连接的电机控制器,为动载平台(2)提供在运行轨道(7)上运行的动力;
通信模块用于动载平台(2)与运行控制中心(11)的数据和指令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动载平台(2)运行过程完全由运行控制中心(11)根据调度优化算法通过通信系统(14)进行控制,运行控制中心(11)的动载平台控制指令是根据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上所有动载平台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调度优化产生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14)采用5G通信技术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道道岔(8)每隔100-200米设置一处,用于动载平台换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走向的运行轨道(7)通过衔接轨道(17)进行互通。
CN202010761407.1A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111791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1407.1A CN111791899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61407.1A CN111791899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899A CN111791899A (zh) 2020-10-20
CN111791899B true CN111791899B (zh) 2021-10-26

Family

ID=7282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1407.1A Active CN111791899B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9189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0636A (zh) * 2004-02-27 2005-08-31 何立甫 有轨高速运输车辆的方法及系统
US20060027133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Toshio Suematsu Super railway for USA
CN2758128Y (zh) * 2004-11-22 2006-02-15 蔡敏 车辆自动固定装置
CN101016054A (zh) * 2007-02-14 2007-08-15 董世杰 火车运汽车省耗减损货物运输法
CN101259846A (zh) * 2007-03-09 2008-09-1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结合公路和铁路的智能新交通
US8113121B2 (en) * 2007-10-10 2012-02-14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Guideway system to roadway interchange system
CN101492052A (zh) * 2008-04-17 2009-07-29 陈荣昭 陆运交通系统化运输方案
CN103171563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快速交通运载系统及其运载方法
CN110550053A (zh) * 2018-05-30 2019-12-10 上海地捷科技有限公司 分合式车辆的一种分合、存取的系统与方法
CN108609022B (zh) * 2018-06-13 2020-01-31 福建工程学院 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E102018220633A1 (de) * 2018-11-29 2020-06-04 TC Consulting GbR (vertretungsberechtigter Gesellschafter: Prof. Hubert Jäger, 86637 Zusamaltheim) Intermodales Personenverkehrssystem
CN111231989A (zh) * 2020-03-12 2020-06-05 张志国 一种混合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91899A (zh) 202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99563A1 (en) Method of mass transfortation of people or cargo, especially within city areas and a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thod
WO2019072152A1 (zh)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RU2758921C1 (ru) Поездная система с самоходным одиночным вагоном
JPH1035486A (ja) 陸上運輸機関の高速走行路装置
CN206287766U (zh)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CN111791899B (zh)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CN108611936A (zh)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3832441A (zh) 轨道车辆和列车
CN101259846A (zh) 一种结合公路和铁路的智能新交通
CN203793414U (zh) 一种车辆
WO2019047353A1 (zh) 智能轨道运输系统及方法
CN110807586A (zh) 城际交通运输方法
JPH02175463A (ja) サイバー・ハイウェイ・システム
CN1660636A (zh) 有轨高速运输车辆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39899A (zh) 连续运输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WO2016038621A1 (en) Traveling roads, conveyer belt roads and future railways improved
CN103818494A (zh) 一种车辆
EP0702638B1 (en)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ainer transport
CN108116421A (zh) 不停车上下客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203727380U (zh) 轨道车辆和列车
CN109537373B (zh) 一种轨道高速
CN208216589U (zh) 一种具备自动装卸功能的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输系统
US20070214995A1 (en) Vehicle, Process and Systme for Mass Transporation
KR101314856B1 (ko) 자기부상열차의 일반 철도 운행용 결합 차량
CN203651912U (zh) 一种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