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7766U -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7766U
CN206287766U CN201621274803.7U CN201621274803U CN206287766U CN 206287766 U CN206287766 U CN 206287766U CN 201621274803 U CN201621274803 U CN 201621274803U CN 206287766 U CN206287766 U CN 206287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double end
platform
rubber wheel
high fer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748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世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2748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7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7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77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铁车厢、轨道结构,车厢是铁路、公路两用车厢,具有自主引擎和转向机构,车厢的车轮包括多副承载轮和一副转向轮,承载轮由一对铁轮和一对橡胶轮同轴布置,橡胶轮位于铁轮内侧,其直径大于铁轮直径;转向轮是橡胶轮,其直径、跨距与承载橡胶轮相同;轨道站内段设有用于支承胶轮的平台,该平台位于主道两铁轨之间,高度与铁轨齐平,平台的前、后分别有车厢进站引导斜坡和出站引导斜坡,轨道外侧为公路型路面,公路型路面与铁轨齐平;平台包括一个主体、一对布置在主体两侧的支承体、一个双头驱动装置,双头驱动装置布置在主体内,支承体分别固定连接双头驱动装置的两端,由双头驱动装置驱动,使支承体向主体两侧展开或收拢。

Description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问世至今,经历了“普通”、“快车”、“特快”、“专列”等运行方式,当代又出现了高铁(包括磁悬浮)技术,运行时的速度可达数百公里,但仍采用“按站停”的原始运行方式,致使列车的平均速度显著降低,成为高铁运输的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公开号为CN119297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法,列车各车厢均有自主引擎,将到站乘客集中在末级车厢(或车厢组),临到站时摘掉该末级车厢(或车厢组)的挂钩,与列车分离,再经道叉进入下线辅道停靠站台,称为“甩车”;该站的新上乘客车厢(或车厢组)则经上线辅道、道叉进入主道,追赶列车并挂钩,随车行驶,称为“追车”。这种运行方式列车无须停靠站台,可保持速度一贯行驶,极大地提高了列车的平均速度。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追车的速度须大于列车速度,对车厢引擎的性能要求太高,实现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2、“甩车”、“追车”均需辅道、道叉才能上、下线,站内辅道、道叉数量多,占地面积大,浪费国土资源,车站建设成本高。
另外,传统火车车站因道叉故障引起的运输事故屡见不鲜,一直无法杜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可解决上述问题,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所述车厢是铁路、公路两用车厢,具有自主引擎和转向机构,车厢的车轮包括多副承载轮和一副转向轮,所述承载轮由一对铁轮和一对橡胶轮同轴布置构成,所述橡胶轮位于铁轮的内侧,其直径大于铁轮的工作直径;所述转向轮是橡胶轮,其直径、跨距与承载橡胶轮相同;所述轨道的站内段设有用于支承橡胶轮的平台,该平台位于主道两铁轨之间,其高度与铁轨齐平,该平台的前、后分别有车厢进站引导斜坡和出站引导斜坡,轨道外侧为公路型路面,该公路型路面与铁轨齐平;所述平台包括一个主体、一对布置在主体两侧的支承体、一个双头驱动装置,所述双头驱动装置布置在主体内,所述支承体分别固定连接双头驱动装置的两端,由双头驱动装置驱动,使支承体向主体两侧展开或收拢,支承体展开的跨度等于橡胶轮的跨度。
所述橡胶轮是实心轮。
所述双头驱动装置是双头电动螺旋、双头油缸、双头气缸之一。
所述车厢还设有用于多个车厢相互连接的挂钩,该挂钩具有远程自动挂、脱钩操作系统。
所述车厢还设有蓄电池,作为车厢下线后的引擎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两种运行方式:
一、单车运行
每车只搭乘同一目的地的乘客,与高速公路运行方式完全相同,适用于各种短途旅客运输。
二、编组运行
将不同目的地的旅客车厢编为一组,用挂钩连接,采用只甩车、不追车的运行方式,适用于沿途各站都有编组权的长途运输车次,例如京广线特快车次,沿途的北京、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均有编组权,以北上列车为例,将到长沙的旅客都集中在末级车厢或车厢组,到长沙站时脱钩甩掉,列车不用减速、停靠,继续行驶,其余各站如法炮制,站站甩,到京时只剩北京旅客车厢或车厢组,郑州、武汉、长沙各站的赴京旅客均由各站自行编组始发。
通过以上改进,高铁列车车厢成为铁路、公路两用车,列车没有车头,铁路也无需辅道,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车站建设成本,节约国土资源;铁路没有道叉,降低了事故几率,增强了铁路运输安全性。由于不用追车,车厢引擎无特殊要求,技术难度低,容易实现,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铁、公路两用车厢”(车厢自设动力装置,供车厢“下
线”驱动之用)侧面外形示意图。
图2是图1高铁、公路两用车厢“车轮结构”之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使用的“辅助平台”示意图。
图4是图3辅助平台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3辅助平台之“外伸平台7、外伸平台10”的外伸状态;及是图2的“橡胶车轮4”被辅助平台抬高,“铁车轮3”被架离铁轨5呈悬空状态示意图。
图6是高铁“高速公路”型设置;及“高铁、公路两用车厢”经公路型通道上线(高铁干线)、或下线至高铁车站示意图(注:实线箭头,为始发站车厢组经辅助平台上线路线图;虚线箭头,为到站车厢组经辅助平台下线驶往车站线路图)。
图7是“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之列车组编示意图。
图8是“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之车厢组脱钩,准备下线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
1高铁、公路两用车厢 2脱钩装置 3铁轮 4橡胶轮
5铁轨 6双头丝杆 7辅助平台之左外伸平台 8辅助平台主体
9双头丝杆驱动装置 10辅助平台之右外伸平台
11外伸平台之下线引导斜坡 12外伸平台之上线引导斜坡
13下线、上线之进出口的公路型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所述车厢是铁路、公路两用车厢1,具有自主引擎和转向机构,车厢的车轮包括多副承载轮和一副转向轮,所述承载轮由一对铁轮3和一对橡胶轮4同轴布置构成,所述橡胶轮位4于铁轮3的内侧,其直径大于铁轮的工作直径;所述转向轮也是橡胶轮,其直径、跨距与承载橡胶轮相同;所述轨道的站内段设有用于支承橡胶轮的平台,该平台位于主道两铁轨5之间,其高度与铁轨5齐平,该平台的前、后分别有车厢进站引导斜坡和出站引导斜坡,轨道外侧为公路型路面,该公路型路面与铁轨齐平;所述平台包括一个主体8、一对布置在主体两侧的支承体、一个双头驱动装置9,所述双头驱动装置布置在主体内,所述支承体分别固定连接双头驱动装置的两端,由双头驱动装置驱动,使支承体向主体两侧展开或收拢,支承体展开的跨度等于橡胶轮的跨度。
所述橡胶轮是实心轮。
所述双头驱动装置是双头电动螺旋、双头油缸、双头气缸之一。
所述车厢还设有用于多个车厢相互连接的挂钩,该挂钩具有远程自动挂、脱钩操作系统。
所述车厢设有蓄电池,作为车厢下线后的引擎动力源,当然,也可配备其它动力引擎,例如内燃机。
应用实例一
单车运行,每车只搭乘同一目的地的乘客,与高速公路运行方式完全相同,适用于各种短途旅客运输。
应用实例二
参照图6、图7,将本“高铁、公路两用车厢”按图7在高铁线路两端终点之A站、E站,分别组编A站列车组,E站列车组,在下行、上行两条轨道上相对行驶;参照图3、图4,将“辅助平台”按图4示意图安置在每个有“下线、上线之进出口的公路型通道13”的位置,并使辅助平台的“左外伸平台7,右外伸平台10”,如图3所示,呈收缩状态。以保证过往的“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之橡胶车轮4,悬空通过,即橡胶车轮4不会被辅助平台垫起来。
以下行A列车厢编组为例,述说“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下线的操作过程。当A列车厢编组驶达B站之前的适当位置时,由B车厢组乘务员(兼驾驶员)起动电动脱钩2,将“B车厢组”与列车编组脱开(参见图8);待A列车厢驶过B站进出道口之后,由B车站进出道口值班员起动“双头丝杆驱动装置9”(该装置可以是“手控、遥控、或自动控制”),使左外伸平台7,右外伸平台10”,如图5所示呈外伸状态。当B车厢组驶抵辅助平台时,B车厢组乘务员兼驾驶员,操纵B车厢组经左外伸平台7、右外伸平台10的“下线引导斜坡11”,驶上辅助平台8。由于“橡胶车轮4”的外径,比“铁轮3”最大外经大,致使铁车轮3被抬高,架离铁轨。即“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使用橡胶车轮4,经辅助平台8,驶上图4所示之“下线、上线,进、出口,公路型通道”,如图6的B车站之下线“虚线箭头”所示,用橡胶车轮象公共汽车一样驶至B车站,实现了“列车不停,也不驶经车站”;而应到站之“B车厢组”自己脱离列车,相对自主(权)的驶往车站。余下的C、D、E车厢组,包括车头,如上述“过程”操作之,驶达其应到车站,下行线A列车厢编组操作结束。上行线的E车站之E列车厢“编组”,及“下线操作过程”,与A列车厢编组完全相同,不在重述。使用橡胶车轮4,与辅助平台8相结合技术,取代现行的“搬道叉”换轨技术,将铁轮3抬高、架离铁轨,并用橡胶车轮4代替铁轮3,经“下线公路”驶往车站,这是本实用新型首个发明点。
应用实例三
“高铁、公路两用车厢”上线操作过程。还是以“下行A列车厢编组”为例。参照图6所示,下行A列车厢编组经A车站之上线公路通道驶至辅助平台进口(见实线箭头);由A车站进出道口值班员起动“双头丝杆驱动装置9”,
使左外伸平台7,右外伸平台10,如图5所示呈外伸状态。参照图7,下行A列车厢编组按顺序“车头、E车厢组、D车厢组、C车厢组、B车厢组”,经图4的辅助平台之“上线引导斜坡12”下坡。即让橡胶车轮4,经“引导斜坡12”,使铁车轮3与铁轨高度逐渐降低。直至铁轮3着落铁轨正常行驶,上线操作结束。中间的B.C.D三个始发车站,及上行的各个始发站,其列车编组,上线操作过程,完全相同,不在重述。使用橡胶车轮4,与辅助平台之“引导斜坡12”相结合的上线技术,与实施例二的下线技术,一起合成了“高铁、公路两用车厢”完整的“上线、下线”操作过程,彻底甩掉了“搬道叉”换轨技术。同时用A.B.C.D.E五个车站,所持有的“列车自行组编权(发车权)”,化解了各个车站的上行,下行之“客、货、及车厢”的流转问题,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发明点。
图6所示之高铁“高速公路化”设置,属高铁的“未来技术”(当今世界还没有的)。本实用新型“高铁、公路两用车厢”,是为实现高铁高速公路化而适配的实用型创新技术。也就是说,随着“高铁、公路两用车厢”的使用,普及,和本系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高速公路化’的高铁”,结合“高铁、公路两用车厢”技术一起,能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其后续的一系列产品开发、使用,将为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因素。

Claims (5)

1.一种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是铁路、公路两用车厢,具有自主引擎和转向机构,车厢的车轮包括多副承载轮和一副转向轮,所述承载轮由一对铁轮和一对橡胶轮同轴布置构成,所述橡胶轮位于铁轮的内侧,其直径大于铁轮的工作直径;所述转向轮是橡胶轮,其直径、跨距与承载橡胶轮相同;所述轨道的站内段设有用于支承橡胶轮的平台,该平台位于主道两铁轨之间,其高度与铁轨齐平,该平台的前、后分别有车厢进站引导斜坡和出站引导斜坡,轨道外侧为公路型路面,该公路型路面与铁轨齐平;所述平台包括一个主体、一对布置在主体两侧的支承体、一个双头驱动装置,所述双头驱动装置布置在主体内,所述支承体分别固定连接双头驱动装置的两端,由双头驱动装置驱动,使支承体向主体两侧展开或收拢,支承体展开的跨度等于橡胶轮的跨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轮是实心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驱动装置是双头电动螺旋、双头油缸、双头气缸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设有用于多个车厢相互连接的挂钩,该挂钩具有远程自动挂、脱钩操作系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还设有蓄电池,作为车厢下线后的引擎动力源。
CN201621274803.7U 2016-11-25 2016-11-25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7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4803.7U CN206287766U (zh) 2016-11-25 2016-11-25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4803.7U CN206287766U (zh) 2016-11-25 2016-11-25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7766U true CN206287766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09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7480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7766U (zh) 2016-11-25 2016-11-25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776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1978A (zh) * 2018-12-05 2019-04-02 李统义 一种灵活共轨交通系统
CN111687036A (zh) * 2020-06-30 2020-09-22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隐藏式轨道
CN112297730A (zh) * 2020-11-12 2021-02-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配送公铁两用车的控制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1978A (zh) * 2018-12-05 2019-04-02 李统义 一种灵活共轨交通系统
CN111687036A (zh) * 2020-06-30 2020-09-22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隐藏式轨道
CN112297730A (zh) * 2020-11-12 2021-02-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配送公铁两用车的控制系统
CN112297730B (zh) * 2020-11-12 2022-02-1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城市配送公铁两用车的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8753A (zh)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106627651A (zh) 一种高速列车不停车上下客系统
CN206287766U (zh)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CN103171563A (zh) 一种轨道式快速交通运载系统及其运载方法
WO2019072152A1 (zh)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CN108501960A (zh) 一种空铁轨道系统及空铁运行方法
CN101549692A (zh) 轻型无人驾驶式电动车辆及立体带电车道
CN100406282C (zh) 汽车铁路
CN106740975A (zh) 一种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的方法
CN101134465A (zh) 多站点直达轨道客运系统
CN105292132A (zh) 对接式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2574529B (zh) 以非直线空中索道形式的城市通勤者/材料运送设备
CN108053641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组合行车方法
CN109849600A (zh) 一种开放型公路轨道综合运输系统
CN106828517B (zh) 分体式电动轨道车
CN103241246A (zh) 一种城市有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CN111231989A (zh) 一种混合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6379346B (zh) 一种基于无缝对接的不停站上下乘客火车交通系统
CN108116421B (zh) 不停车上下客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110807586A (zh) 城际交通运输方法
CN106114529A (zh) 一站式超轻型电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209320955U (zh)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CN107244322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32545U (zh) 高效无停歇运行公共交通系统
CN205010229U (zh) 一种铁路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