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0955U -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0955U
CN209320955U CN201821930749.6U CN201821930749U CN209320955U CN 209320955 U CN209320955 U CN 209320955U CN 201821930749 U CN201821930749 U CN 201821930749U CN 209320955 U CN209320955 U CN 209320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uxiliary
main
main vehicle
auxiliar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07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通
于文龙
孙增田
史海欧
常卉
谢明华
李雅静
张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07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0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0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0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包括主车和若干辅车,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对应所述主车设置有主车轨道,对应所述辅车设置有辅车轨道,所述辅车轨道包括供所述辅车进入的进站段、供所述辅车停靠及人员换乘的站台段、以及供辅车离开的出站段;位于所述进站段时,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可实现分离;位于所述出站段时,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可实现结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便捷性、高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根据服务范围差异,轨道交通一般分成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普遍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同时常伴随着运行方式单一、无法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对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进行灵活调整的问题,并且长距离运输时耗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轨道交通的运行方式进行灵活调整,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便捷性、高效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包括主车和若干辅车,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对应所述主车设置有主车轨道,对应所述辅车设置有辅车轨道,所述辅车轨道包括供所述辅车进入的进站段、供所述辅车停靠及人员换乘的站台段、以及供辅车离开的出站段;位于所述进站段时,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可实现分离;位于所述出站段时,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可实现结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车轨道与所述站台段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主车与两个所述辅车的宽度值之和。
作为优选,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之间可分离式连接的磁吸器,设置在所述主车上的磁吸器与设置在所述辅车上的磁吸器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主车轨道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朝向所述辅车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主车导轨,所述主车上对应所述主车导轨设置有若干主车轨道轮,所述主车轨道轮与所述主车导轨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站台段背向所述主车轨道的一侧设置有车站站台,所述车站站台朝向所述主车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辅车导轨,所述辅车上对应所述辅车导轨设置有若干辅车轨道轮,所述辅车轨道轮与所述辅车导轨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辅车的两侧均设置有辅车车门,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连接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辅车车门一一对应的主车车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设置有主车,以及可分离式连接设置在所述主车上的辅车,主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述辅车即挂设在所述主车的侧边上并与所述主车一同行驶;当所述主车到达一个站点时,可以提前将需要换乘的乘客转移至挂设在其上的所述辅车内,并在进入到所述进站段时实现主车与辅车之间的分离,同时在出站段时实现与另一辅车的结合并继续运行。使得所述主车可以在始发站和终点站之间进行中间站的不停站运行,大大减少了列车运营时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列车的整体运营效率;同时能满足中间站乘客的换乘,兼顾长途、及中短途乘客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将所述站台段与所述主车轨道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所述主车与两个所述辅车的宽度值之和;当主车和辅车之间出现分离故障时,可以满足主车和辅车的越站行驶而不对处于该站点内的另外的辅车造成影响,使得本方案中主车和辅车的结合式行驶更为安全可靠。
在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之间还设置有实现分离式连接的磁吸器,并且辅车的两侧均设置有辅车车门,所述主车上对应所述辅车车门亦设置有主车车门;使得主车和辅车在分离前及结合后都能进行乘客的转移,以减轻所述辅车的整体重量,从而使得在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无需设置供辅车行驶的轨道,大大降低了轨道交通系统的搭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正常换乘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正常换乘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主车与辅车结合后或分离前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主车与辅车分离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主车与辅车结合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越站运行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运行系统越站运行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主车,11-主车轨道,111-轨道梁,112-主车导轨,113-主车轨道轮,2-辅车,21-辅车轨道,211-进站段,212-站台段,213-出站段,22-车站站台,221-辅车导轨,222-辅车轨道轮,3-磁吸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包括主车1和若干辅车2,对应所述主车设置有主车轨道11,所述主车轨道11设置连接始发站与终点站;对应所述辅车2设置有辅车轨道21,所述辅车轨道21设置在始发站、终点站、始发站与终点站之间的中间站上。
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之间可分离式连接的磁吸器3,设置在所述主车1上的磁吸器3与设置在所述辅车2上的磁吸器3一一对应。
所述辅车轨道21包括供所述辅车2进入的进站段211、供所述辅车2停靠进行人员换乘的站台段212、以及供辅车2离开的出站段2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主车轨道11与所述站台段212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主车1与两个所述辅车2的宽度值之和;位于所述进站段211时,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可实现分离;位于所述出站段213时,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可实现结合连接。
所述主车轨道11包括轨道梁111,所述轨道梁111朝向所述辅车轨道21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主车导轨112,所述主车1上对应所述主车导轨112设置有若干主车轨道轮113,所述主车轨道轮113与所述主车导轨112抵接以实现所述主车1的侧挂式运行。
所述站台段212背向所述主车轨道11的一侧设置有车站站台22,所述车站站台22朝向所述主车轨道11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辅车导轨221,所述辅车2上对应所述辅车导轨221设置有若干辅车轨道轮222,所述辅车轨道轮222与所述辅车导轨221抵接以实现所述辅车2在所述辅车轨道21上时的侧挂式运行。
所述辅车2的两侧均设置有辅车车门,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连接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辅车车门一一对应的主车车门;以便于乘客在主车1与辅车2之间的位置移动。
为便于对本方案的理解,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适用于以上所述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运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线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之间设置主车1及供主车1运行的主车轨道11,在线路的沿途站点上设置若干辅车2及供辅车2运行的辅车轨道21,其中,所述辅车轨道21靠近所述主车轨道11设置,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
S2、将所述辅车轨道21划分为供所述辅车2进入的进站段211、供所述辅车2停靠及人员换乘的站台段212、以及供辅车2离开的出站段213;并将所述站台段212与所述主车轨道11之间的距离值设置为大于所述主车1与两个所述辅车2的宽度值之和;以使得当所述主车1与其上的所述辅车2出现临时的分离故障而无法进行分离时,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可以安全越站行驶。
S3、当运行中的主车1接近沿途站点时,所述主车1在到达所述进站段211前进行预减速,使得所述主车1上携带着同行的辅车2进入所述进站段211;当所述主车1进入所述进站段211时,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之间进行乘客转移,乘客转移后关闭主车车门及辅车车门,并断开所述辅车2与所述主车1之间的连接,此时所述主车1与所述辅车2分离,分离后的所述辅车2行驶至所述站台段212内进行人员换乘。
S4、在所述站台段212上预设有另一所述辅车2,需要前往下一目的地的乘客可提前进入该另一所述辅车2内;当所述主车1与其上的所述辅车2进行分离后,所述主车1则继续行驶至所述出站段213,该另一所述辅车2即行驶至所述出站段213,并与所述主车1进行结合式连接,从而继续同行至下一沿途站点和/或终点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和若干辅车,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
对应所述主车设置有主车轨道,对应所述辅车设置有辅车轨道,所述辅车轨道包括供所述辅车进入的进站段、供所述辅车停靠及人员换乘的站台段、以及供辅车离开的出站段;位于所述进站段时,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可实现分离;位于所述出站段时,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可实现结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轨道与所述站台段之间的距离值大于所述主车与两个所述辅车的宽度值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上均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之间可分离式连接的磁吸器,设置在所述主车上的磁吸器与设置在所述辅车上的磁吸器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轨道包括轨道梁,所述轨道梁朝向所述辅车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主车导轨,所述主车上对应所述主车导轨设置有若干主车轨道轮,所述主车轨道轮与所述主车导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段背向所述主车轨道的一侧设置有车站站台,所述车站站台朝向所述主车轨道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辅车导轨,所述辅车上对应所述辅车导轨设置有若干辅车轨道轮,所述辅车轨道轮与所述辅车导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车的两侧均设置有辅车车门,所述主车与所述辅车连接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辅车车门一一对应的主车车门。
CN201821930749.6U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Active CN209320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0749.6U CN209320955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0749.6U CN209320955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0955U true CN209320955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1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0749.6U Active CN209320955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09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6014A (zh) * 2018-11-22 2019-03-08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6014A (zh) * 2018-11-22 2019-03-08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8753B (zh) 大运能直达轨交系统
CN208006947U (zh)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CN104787047A (zh) 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CN101134465A (zh) 多站点直达轨道客运系统
CN108501960A (zh) 一种空铁轨道系统及空铁运行方法
CN105292132A (zh) 对接式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9320955U (zh)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
CN103465912A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
WO2022218241A1 (zh) 一种单轨双滑相向式的六向轨道
CN208429073U (zh) 一种齿轨驱动系统
EP4186710A1 (en) Composite power wheel pair, train, wheel rail system, and train control method
WO2020042368A1 (zh) 钢轮胶轮共驱型转向架及其交通系统
CN206287766U (zh) 高铁的车厢、轨道结构
WO2022000439A1 (zh) 一种多轨道变轨系统及其变轨方法、可变轨车辆
CN108423008A (zh) 一种高运能空铁轨道系统及运行方法
WO2023198130A1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磁浮高速物流系统
CN109094423B (zh) 被动式磁悬浮管道交通运输装置及其应用
CN109436014A (zh) 一种侧挂式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3511638U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
WO2012094792A1 (zh) 一种铁路系统
CN103481894A (zh) 恒速环绕传输系统的列车
CN202716871U (zh) 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CN213768522U (zh) 兼顾越行与停车功能的有轨电车车站配线结构
CN210027443U (zh) 一种动车不停车换乘的车厢对接与分离结构
CN208360167U (zh) 一种空铁轨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