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5509B -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5509B
CN111725509B CN202010588307.3A CN202010588307A CN111725509B CN 111725509 B CN111725509 B CN 111725509B CN 202010588307 A CN202010588307 A CN 202010588307A CN 111725509 B CN111725509 B CN 111725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acrylate
meth
negativ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83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25509A (zh
Inventor
黄博然
刘伟星
刘惠银
陈洁芳
林应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t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t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t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t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83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25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25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5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25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5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时存在体积膨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所述粘结剂包括如结构式1所示的改性聚丙烯酰胺:
Figure DDA0002555472070000011
其中,m、n、i各自独立地选自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X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链段。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负极材料的负极浆料、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能够显著降低负极片的膨胀率、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3C数码产品、电动汽车、军事航天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制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商品化的石墨负极克容量已接近理论值372mAh/g。单质硅负极的理论克容量可达4200mAh/g,且储量丰富,是下一代较有希望的新型负极材料,但硅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性能均较差,充放电过程中容易粉化,并且伴随着300%以上的体积膨胀效应。剧烈的膨胀使得极片中的导电网络被破坏,阻抗急剧上升。同时膨胀也造成极片的粘结失效,造成循环过程中的掉粉。加上体积膨胀破坏了活性材料表面上形成的保护膜,使得下一次充电过程中保护膜必须再次形成,从而造成了电解液和锂离子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损失而失效。因此硅电极的应用前提是必须解决因为其体积膨胀而造成的诸多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方式是通过碳材料与硅材料的混合,通过碳材料的导电性,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同时为硅材料的膨胀提供缓冲。硅嵌/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是限制硅材料使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大多数研究者都从材料自身的角度出发,将硅材料纳米化和复合化,使其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活性材料的微观结构来优化材料的性能,只有少量研究报道了粘结剂和导电剂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极片是一个复杂的单元,电极材料、辅助材料导电剂、粘接剂以及制作工艺共同决定着极片的最终表现,因而很多非常重要的性能,包括循环稳定性和首次不可逆容量,都强烈依赖于粘结剂的性能,而不仅仅是改变材料本身的结构和性能就能达到的。开发适合高比容量硅负极材料用的粘结剂成为近期锂电池辅助材料的研发重点。而近期的研究表明:带有羧基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PAA))、海藻酸钠(Alg)相比传统的粘结剂如聚偏氟乙烯(PVDF)更加适合于做硅基负极材料的粘结剂。从聚合物粘结的分子结构来看,PVDF、CMC、Alg和PAA都属于直链状的聚合物,经长期循环后,这种直链状结构的聚合物粘结剂易与活性颗粒之间发生不可逆滑移,造成活性材料与电极基体之间失去电连接性,增大了电极的不可逆比容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负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时存在体积膨胀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
所述粘结剂包括如结构式1所示的改性聚丙烯酰胺:
Figure BDA0002555472050000021
其中,m、n、i各自独立地选自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0的整数,X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链段。
可选的,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由包括丙烯酰胺、丙烯酸锂和含有羟基的单体的聚合单体聚合得到,其中,含有羟基的单体包括乙烯醇、丙烯醇、(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中,m、n、i的比例为20~70:1~30:10~45可选的,所述负极材料中包括如下重量组分:
负极活性材料85~97份,粘结剂2~5份。
可选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碳负极材料。
可选的,所述负极材料中还包括0.01~5重量份的导电剂,所述导电剂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石墨、导电炭黑、科琴黑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浆料,包括溶剂和如上所述的负极材料。
可选的,所述负极浆料包括如下重量组分:
负极活性材料85~97份,导电剂0.01~5份,粘结剂2~5份,溶剂56~60份和NMP 1~2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覆盖于所述集流体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电解液以及如上所述的负极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采用了如结构式1所示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作为粘结剂,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中含有丙烯酸锂单体,其中含有的羧酸锂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分散性,利于离子导电性能的提高,同时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对负极进行补锂,提高电池放电的首次效率;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中含有的酰胺基团能够强烈粘度于集流体上,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尤其是,改性聚丙烯酰胺类粘结剂中的酰胺基团和醇羟基基团在极片干燥过程中发生热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和三维整体结构保护性能,能够有效地缓解负极活性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由于颗粒剧烈的体积变化而造成的极片结构的破坏,为负极活性材料在循环过程中提供一个稳定的导电网络和极片结构,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本负极材料应用于负极片,可以显著降低负极片的膨胀率、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
所述粘结剂包括如结构式1所示的改性聚丙烯酰胺:
Figure BDA0002555472050000041
其中,m、n、i各自独立地选自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0的整数,X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链段。
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采用了如结构式1所示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作为粘结剂,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中含有丙烯酸锂单体,其中含有的羧酸锂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分散性,利于离子导电性能的提高,同时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对负极进行补锂,提高电池放电的首次效率;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中含有的酰胺基团能够强烈粘度于集流体上,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尤其是,改性聚丙烯酰胺类粘结剂中的酰胺基团和醇羟基基团在极片干燥过程中发生热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粘结性能和三维整体结构保护性能,能够有效地缓解负极活性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由于颗粒剧烈的体积变化而造成的极片结构的破坏,为负极活性材料在循环过程中提供一个稳定的导电网络和极片结构,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本负极材料应用于负极片,可以显著降低负极片的膨胀率、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由包括丙烯酰胺、丙烯酸锂和含有羟基的单体的聚合单体聚合得到,其中,含有羟基的单体包括乙烯醇、丙烯醇、(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含有羟基的单体选自含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性聚丙烯酰胺中,m、n、i的比例为20~70:1~30:1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材料中包括如下重量组分:
负极活性材料85~97份,粘结剂2~5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碳负极材料。
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由活性物质硅和活性物质碳复合得到,所述活性物质硅包括单体硅、氧化硅以及氧化亚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物质碳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复合石墨、软碳、硬碳以及中间相碳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材料中还包括0.01~5重量份的导电剂,所述导电剂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石墨、导电炭黑、科琴黑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剂选自单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所述负极材料中,单壁碳纳米管的质量百分比为0.01~0.1%。
由于单壁碳纳米管长径比较高(长径比约为100-10000),即使在仅添加单壁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剂,且添加量极少的情况下(如上述0.01~0.1%),或者在包含有单壁碳纳米管的组合物作为导电剂时,在组合物中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添加量也较少的情况下(如上述0.01~0.1%),也能够在硅碳负极材料颗粒之间形成三维导电网络,使负极材料层获得很高的导电性,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反复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使硅碳负极材料能保持良好的机械韧性。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浆料,包括溶剂和如上所述的负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浆料包括如下重量组分:
负极活性材料85~97份,导电剂0.01~5份,粘结剂2~5份,溶剂56~60份和NMP(N-甲基吡咯烷酮)1~2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剂选自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需重量份的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NMP分散于水中,搅拌0.5-2h形成浆料;
步骤二:将所需重量份的粘结剂分多次加入至浆料中,搅拌4~6h;
步骤三:加入水调节浆料粘度至2000~5000mPa*s,抽真空脱除气泡,筛网过滤得到负极浆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负极材料经由所述负极浆料涂布后干燥去除溶剂和NMP得到。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覆盖于所述集流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得到如上所述的负极浆料;
步骤二:将负极浆料利用涂布机涂布至6~10μm的铜箔上,涂布速度为2~4m/s,涂布后分3段烘箱进行干燥,每段烘箱的温度分别为60℃、80℃和60℃,得到负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二中,将制备得到的负极片依次进行干燥、压实、分切以及再烘烤处理。所述干燥操作包括将负极片置于真空条件下120℃~130℃干燥,干燥时间为12~24h。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电解液以及如上所述的负极片。
所述锂离子电池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的负极片,能够有效减少负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率,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有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膜选自单面陶瓷涂覆的聚烯烃隔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材料和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LiNixCoyMnzL(1-x-y-z)O2、LiCox’L(1-x’)O2、LiNix”L’y’Mn(2-x”-y’)O4、Liz’MPO4中的至少一种,其中,L为Al、Sr、Mg、Ti、Ca、Zr、Zn、Si或Fe中的至少一种,0≤x≤1,0≤y≤1,0≤z≤1,0<x+y+z≤1,0<x’≤1,0.3≤x”≤0.6,0.01≤y’≤0.2,L’为Co、Al、Sr、Mg、Ti、Ca、Zr、Zn、Si、Fe中的至少一种;0.5≤z’≤1,M为Fe、Mn、Co中的至少一种。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实施例的负极活性物质为SiO/C(克容量为450mAh/g),导电剂为单壁碳纳米管和SuperP,粘结剂为丙烯酰胺-丙烯酸锂-丙烯醇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锂单体和丙烯醇单体的摩尔量比例为55:25:20;粘结剂的固含量为13.2%,PH值是5.6。
负极浆料的制备:
向搅拌机中按照比例加入负极活性材料SiO/C 3.5kg,单壁碳纳米管0.0022g,SuperP 0.072g和2.92kg去离子水,搅拌1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1500rpm;
分三次加入3.21kg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醇的共聚物水性粘结剂胶液,每次搅拌2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300rpm;
通过添加NMP调节浆料的粘度,使粘度在2000-5000mPa*s;
抽真空脱出气泡,过筛得到固含量为42%的负极浆料。
负极片的制备:
将上述制得的负极浆料采用转移涂布机涂布到6微米的铜箔表面上,涂布速度为2m/s,涂布后分3段烘箱进行干燥,每段烘箱的温度为60℃、80℃和60℃。干燥后用辊压机进行辊压,压实密度为1.6g/cm3。模切后极片在130℃烘烤12h。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
利用制备得到的负极片以及相应的正极片、隔膜、电解液制备锂离子电池。
正极物料包含NCM811、碳纳米管、PVDF粘结剂。将NCM811、碳纳米管、PVDF粘结剂混合制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布在微10米铝箔上烘干并辊压,制得正极极片。
隔膜采用的隔膜为单面陶瓷涂覆的聚烯烃隔膜。
将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6)(14.5wt%)、1,3-丙烷磺酸内酯(PS)(3wt%),碳酸亚乙烯酯(VC)(1wt%),二氟草酸硼酸锂(LiODFB)(0.5wt%),硫酸亚乙酯(DTD)(1wt%)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电解液。其中有机溶剂组成为:碳酸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与碳酸甲乙酯以20:10:20:50比例混合。
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叠片成电芯,采用铝塑膜封装,真空状态下烘烤48h去除水分后,注入电解液,对电池进行化成和分容,并进行分选得到10Ah的软包电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的负极活性材料为Si/C(克容量为450mAh/g)负极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极片模切后未进行130℃烘烤12h。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的粘结剂为丙烯酰胺-丙烯酸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锂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单体的摩尔量比例为54:23:23,粘结剂的固含量为13.2%,PH值是6.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的粘结剂为丙烯酰胺-丙烯酸锂-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单体、丙烯酸锂单体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摩尔量比例为59:28:13,粘结剂的固含量为13.2%,PH值是6.2。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用于对比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CMC和SBR作为粘结剂。
负极浆料的制备操作中:
向搅拌机中按照比例加入负极活性材料SiO/C 3.5kg,单壁碳纳米管0.0022g,SuperP 0.072g和2.92kg去离子水,搅拌1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1500rpm;
分三次加入2kg CMC水性粘结剂胶液,每次搅拌2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300rpm;
加入1.2kg SBR粘结剂,搅拌2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300rpm
通过添加NMP调节浆料的粘度,使粘度在2000-5000mPa*s;
抽真空脱出气泡,过筛得到负极浆料。
负极片的制备操作中:
将上述制得的负极浆料采用转移涂布机涂布到6微米的铜箔表面上,涂布速度为2m/s,涂布后分3段烘箱进行干燥,每段烘箱的温度为90℃、100℃和90℃。干燥后用辊压机进行辊压,压实密度为1.6g/cm3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用于对比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CMC/LA136F水性粘结剂。
负极浆料的制备操作中:
向搅拌机中按照比例加入负极活性材料SiO/C 3.5kg,单壁碳纳米管0.0022g,SuperP 0.072g和2.92kg去离子水,搅拌1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1500rpm;
加入0.53kg CMC水性粘结剂胶液,搅拌2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300rpm;
分三次加入1.15kg LA136F粘结剂,搅拌2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300rpm;
通过添加NMP调节浆料的粘度,使粘度在2000-5000mPa*s;
抽真空脱出气泡,过筛得到水性硅碳负极浆料。
负极片的制备操作中:
将上述制得的负极浆料采用转移涂布机涂布到6微米的铜箔表面上,涂布速度为2m/s,涂布后分3段烘箱进行干燥,每段烘箱的温度为90℃、100℃和90℃。干燥后用辊压机进行辊压,压实密度为1.6g/cm3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用于对比说明本发明公开的负极浆料、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采用聚丙烯酰胺作为粘结剂。
负极浆料的制备操作中:
向搅拌机中按照比例加入负极活性材料SiO/C 3.5kg,单壁碳纳米管0.0022g,SuperP 0.072g和2.92kg去离子水,搅拌1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1500rpm;
分三次加入3.21kg聚丙烯酰胺水性粘结剂胶液,每次搅拌2h,公转速度为30rpm,自转速度为300rpm;
通过添加NMP调节浆料的粘度,使粘度在2000-5000mPa*s;
抽真空脱出气泡,过筛得到固含量为42%的负极浆料。
性能测试
对上述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制备得到的负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负极片剥离强度测试:本发明所采用的硅碳负极极片剥离强度测试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拉力测试仪法,测试方法为:将单面涂覆负极材料的负极片裁切成20mm宽、150mm长度的规格,将负极片的集流体面粘结在钢板上,在负极材料层粘上胶条,用剥离机拉胶条,测试负极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粘结力。
性能测试:常温下,电池以1C满充电(充电上限电压4.2V),1C放电(放电下限电压2.5V)进行循环测试以及电芯满电时的膨胀率。
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1。
表1
Figure BDA0002555472050000101
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的粘结剂相比,实施例1~5使用改性聚丙烯酰胺粘结剂,负极片的剥离强度得到极大提高,负极片的满电膨胀率降低,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特性,同时硅碳负极使用改性聚丙烯酰胺类粘结剂提高了电池的首效,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密度。
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3的测试结果可知,极片模切后130℃高温烘烤12h,硅碳负极极片的剥离强度没有变化,而硅碳负极极片的满电膨胀率下降,电芯的循环性能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在高温烘烤过程中改性聚丙烯酰胺粘结剂发生了热交联反应,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抑制了硅碳负极的膨胀。
对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得到的测试图如图1所示。
由图1的测试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优的循环性能,在经过7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较高,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能够有效保证负极片的循环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
所述粘结剂包括如结构式1所示的改性聚丙烯酰胺:
Figure FDA0003214282600000011
其中,m、n、i各自独立地选自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0的整数,X选自含有羟基的单体链段;
所述改性聚 丙烯酰胺中,m、n、i的比例为20~70:1~30:10~45;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SiO/C负极材料;
所述含羟基的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3-羟基-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甲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单(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中包括如下重量组分:
负极活性材料85~97份,粘结剂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中还包括0.01~5重量份的导电剂,所述导电剂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石墨、导电炭黑、科琴黑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溶剂和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浆料包括如下重量组分:
负极活性材料85~97份,导电剂0.01~5份,粘结剂2~5份,溶剂56~60份和NMP 1~2份。
6.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覆盖于所述集流体上。
7.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电解液以及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极片。
CN202010588307.3A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11725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8307.3A CN111725509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8307.3A CN111725509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509A CN111725509A (zh) 2020-09-29
CN111725509B true CN111725509B (zh) 2021-10-12

Family

ID=7256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8307.3A Active CN111725509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255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4422A (zh) * 2021-03-15 2022-09-2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极片及含该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5084438A (zh) * 2021-03-15 2022-09-2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极片及含该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4122316B (zh) * 2021-11-22 2024-01-30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负极及其用途
CN114141976A (zh) * 2021-11-30 2022-03-0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CN116435506A (zh) * 2022-01-04 2023-07-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和二次电池
WO2024000100A1 (zh) * 2022-06-27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粘结剂及其应用
CN116722143B (zh) * 2023-07-12 2024-03-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含n六元环结构的羧酸锂的应用及无阳极锂金属电池的阳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958A (zh) * 2008-03-21 2008-08-20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1457131A (zh) * 2009-01-12 2009-06-17 成都茵地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用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2600A (zh) * 2010-12-17 2012-01-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4356979A (zh) * 2014-10-28 2015-02-18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聚丙烯酸酯类水性粘结剂、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极片
CN105336959A (zh) * 2015-10-15 2016-0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导电型高粘结强度水性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CN111048769A (zh) * 2019-12-27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双层包覆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29457A (zh) * 2019-12-19 2020-05-08 名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三元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6006A (zh) * 2018-01-31 2018-07-20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78855A (zh) * 2018-07-23 2018-11-23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硅碳负极、锂离子电池及电动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958A (zh) * 2008-03-21 2008-08-20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1457131A (zh) * 2009-01-12 2009-06-17 成都茵地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用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2600A (zh) * 2010-12-17 2012-01-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4356979A (zh) * 2014-10-28 2015-02-18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聚丙烯酸酯类水性粘结剂、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极片
CN105336959A (zh) * 2015-10-15 2016-0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导电型高粘结强度水性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CN111129457A (zh) * 2019-12-19 2020-05-08 名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三元正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8769A (zh) * 2019-12-27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双层包覆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509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5509B (zh)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浆料、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0148708B (zh) 一种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1740747B (zh) 一种硅负极和含有该硅负极的锂离子电池
EP1629556B1 (en) Composite binder for an electrode with dispersants chemically bound
US20190225792A1 (en) Multi-functionally Modified Polymer Binder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Use Thereof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N111640912A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15018114A1 (zh) 天然高分子衍生物-导电聚合物水性复合粘结剂及其应用
CN108475786B (zh) 二次电池电极用水系粘合剂组合物、二次电池电极用浆料、粘合剂、二次电池电极及二次电池
EP3439087A1 (en) Binder composi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electrode, slurry composi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electrode, electrode for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KR102260940B1 (ko) 리튬이온전지용 도전성 탄소재료 분산제, 리튬이온전지 전극용 슬러리, 리튬이온전지용 전극 및 리튬이온전지
CN107958997B (zh) 正极浆料、正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JP6528497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シリコン系負極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シリコン系負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
CN113273005A (zh) 二次电池、包括该二次电池的装置、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及粘结剂组合物
CN10976827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JP7276135B2 (ja) 二次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二次電池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用機能層、二次電池用電極層および二次電池
CN109216659A (zh) 一种粘结剂,使用该粘结剂的电极极片及二次电池
CN113707883A (zh) 一种有机包覆层及含有该包覆层的电极活性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CN11403909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9461935B (zh) 电极片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CN110190258B (zh) 硅碳复合材料水性复合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WO2023123087A1 (zh) 一种水系正极极片及包含该极片的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JP7298592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スラリー組成物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
CN115295802A (zh)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JP202253629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その場重合されたポリマー電解質
CN114142039B (zh) 一种粘结剂及包括该粘结剂的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