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4979A - 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4979A
CN111724979A CN202010180239.7A CN202010180239A CN111724979A CN 111724979 A CN111724979 A CN 111724979A CN 202010180239 A CN202010180239 A CN 202010180239A CN 111724979 A CN111724979 A CN 111724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spacer
expose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02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笹木哲
后藤健太
坂口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co Smart Mo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co Smart Mo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co Smart Mo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dco Smart Mo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24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4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Regulation Of General Use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提供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抑制线圈部件的线圈的卷绕部的振动,防止线圈与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分的断裂。线圈部件(3)具备线圈(4)、以覆盖该线圈(4)的卷绕部(4a)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于基座(1)并形成与线圈(4)的绕组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铁芯(5a、5b)以及安装于卷绕部(4a)的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并确保卷绕部(4a)的各匝(4a1~4a4)的间隔的间隔件(7)。设置于线圈(4)的绕组的端部的端子部(4b)与用于使电流向线圈(4)流动的供电端子(12)连接。线圈(4)的卷绕部(4a)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间隔件(7)固定。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线圈的线圈部件以及具备线圈部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线圈的防振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扼流线圈或变压器等线圈部件具备线圈以及形成与线圈的绕组交链的磁通的磁路的铁芯(例如专利文献1~6)。
供大电流流动的线圈通过以规定数量卷绕截面积较大的绕组而形成。具体而言,作为大电流用的线圈,使用对金属板进行加工来形成扁平线,并沿短边侧的难以弯曲的方向卷绕该扁平线而得到的沿边线圈等。
铁芯例如通过组合两个E形铁芯,或者各组合一个E形铁芯和I形铁芯而构成。而且,在组合了各铁芯的状态下,三个柱体排列为一列。其中,中央的柱体配置于线圈的卷绕部的内侧,位于该中央的柱体的两侧的各柱体配置于卷绕部的外侧。因此,线圈的卷绕部的一部分被铁芯覆盖。
线圈的卷绕部有时安装有确保该卷绕部的各匝的间隔的间隔件(专利文献3~6)。例如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公开的间隔件从卷绕部的外侧安装于线圈的卷绕部从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而且,专利文献5公开的间隔件以从卷绕轴向的两侧覆盖线圈的卷绕部,并且从规定的直径方向的两侧覆盖该卷绕部的方式安装于卷绕部。进而,如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那样,也有与插入线圈的卷绕部的内侧的绕线架成为一体的突起状的间隔件。
具备线圈部件的电子装置还具备基座、电路以及供电端子等(专利文献4~6)。基座由箱体或框架等构成。线圈部件、电路以及供电端子配置于基座上。电路包含用于使电流向线圈部件的线圈流动的供电电路。供电端子按照正极用和负极用的两个一对而设置。各供电端子的一端部与线圈的绕组的两端部连接。各供电端子的另一端部与供电电路连接。因此,电流从供电电路经由供电端子向线圈流动。线圈部件的铁芯通过板簧或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基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76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82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42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03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559840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4356928号公报
例如从车体或行驶驱动源向车载用的电子装置施加振动或碰撞等外力。尤其是,在车辆行驶时等,从发动机向设置于发动机的附近的电子装置施加较大的振动或碰撞等外力。因此,这些电子装置具备的线圈部件也被施加较大的外力,从而线圈部件的线圈的卷绕部可能振动。而且,在线圈的卷绕部安装有间隔件的情况下,由于卷绕部的匝间的间隔或间隔件的厚度的偏差,绕组与间隔件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卷绕部也可能因外力而振动。而且,该卷绕部的振动传递至线圈的绕组的端部与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分,应力集中于该连接部分,从而该连接部分可能发生断裂,无法对线圈进行供电。尤其是,在卷绕多个平板状的绕组而形成的沿边线圈等中,绕组的挠性较低,因此卷绕部因较大的外力而振动时,较大的应力集中于绕组的两端部与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分,从而该连接部分容易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线圈部件的线圈的卷绕部的振动,从而防止线圈与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分的断裂。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具备:线圈;铁芯,其以覆盖该线圈的卷绕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于基座,形成与线圈的绕组交链的磁通的磁路;以及间隔件,其安装于线圈的卷绕部的从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确保卷绕部的各匝的间隔。线圈的绕组的端部与用于使电流向线圈流动的供电端子连接,线圈的卷绕部通过粘接剂相对于间隔件固定。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具备:上述线圈部件;一对供电端子,它们的一端部分别与上述线圈部件所具备的线圈的两端部连接;电路,其分别连接有供电端子的另一端部,用于使电流经由供电端子向线圈流动;以及基座,其固定线圈部件所具备的铁芯。
根据上述结构,确保卷绕部的各匝的间隔的间隔件安装于线圈部件的线圈的卷绕部从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卷绕部通过粘接剂相对于间隔件固定。因此,即使从外部向线圈部件施加较大的振动或碰撞等外力,也能够通过间隔件抑制线圈的卷绕部振动。而且,降低在线圈的绕组的端部与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分因外力而产生的应力,从而能够防止该连接部分的断裂。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线圈的卷绕部的各匝通过粘接剂相对于间隔件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间隔件具有:插入部,其插入于线圈的卷绕部的各匝之间;覆盖部,其从与相邻的中间的匝相反的一侧覆盖位于卷绕部的两端的各端匝;以及保持部,其设置于各匝的外周缘的附近,保持插入部和覆盖部,各匝通过粘接剂相对于插入部、覆盖部以及保持部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间隔件还具有设置于线圈的卷绕部从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的附近的突出壁,该突出壁在卷绕部的周向上连续并且从卷绕部沿该卷绕部的轴向突出,通过在卷绕部的露出部分、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铁芯的附近部分以及突出壁设置粘接剂,使卷绕部的露出部分相对于铁芯的附近部分和突出壁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铁芯和间隔件固定于基座上,间隔件的突出壁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位于线圈的卷绕部的最上位置的上端匝中的从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的附近,在上端匝的露出部分、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铁芯的附近部分以及突出壁设置粘接剂。
进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突出壁的卷绕部侧的侧面设置有朝向卷绕部倾斜的倾斜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线圈部件的线圈的卷绕部的振动,从而防止线圈与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分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线圈部件的附近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C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D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2的线圈的立体图。
图8是图2的绕线架的立体图。
图9是图2的间隔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标号说明
1:基座;2a:电路;3:线圈部件;4:线圈;4a:卷绕部;4a1:上端匝;4a4:下端匝;4a2、4a3:中间的匝;4b:端子部;5a:上铁芯;5b:下铁芯;7:间隔件;7a:插入部;7b:覆盖部;7c:保持部;7d:突出壁;7e:倾斜部;8:粘接剂;12:供电端子;100:电子装置;G:周向;J: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的部分或者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电子装置100例如是车载用的DC-DC转换器,其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的附近。电子装置100具备基座1、基板2、线圈部件3以及供电端子12。
基座1是金属制的或者树脂制的。基板2由印刷基板构成。基板2通过螺钉11a固定于基座1上,并且线圈部件3通过板簧10和螺钉11b、11c固定于基座1上。基板2形成有用于使电流向线圈部件3的线圈流动的电路2a。除此以外,构成DC-DC转换器的电子部件或电路设置于基座1或基板2。
图2是线圈部件3的附近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B-B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C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4的D部的放大图。
线圈部件3由扼流线圈构成。线圈部件3具备线圈4、铁芯5a、铁芯5b、绕线架6以及间隔件7(也参照图1)。
图7是线圈4的立体图。线圈4由沿边线圈构成。即,对金属板进行加工来形成扁平线,并沿短边侧的难以弯曲的方向以规定数量卷绕该扁平线,由此形成线圈4。为了使大电流向线圈4稳定地流动,线圈4的绕组(扁平线)的截面积较大。
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各匝4a1~4a4以规定的间隔分开。线圈4的两端部设置有用于使电流向线圈4流动的端子部4b。各端子部4b以从卷绕部4a向该卷绕部4a的径向H被引出,并向卷绕部4a的轴向J的一侧(在图7中为上方)突出的方式被弯折。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各端子部4b的一端部通过熔接或者焊接与一对供电端子12的一端部连接。各供电端子12的另一端部与形成于基板2的电路2a(图1、图2)连接。因此,电流从电路2a经由供电端子12向线圈4流动。
如图3所示,铁芯5a、5b分别由截面为E形的铁氧体铁芯构成。其中,配置于上侧的上铁芯5a具有基部5c以及从基部5c向下方突出的三个凸部5m、5L、5r。配置于下侧的下铁芯5b具有基部5d以及从基部5d向上方突出的三个凸部5m’、5L’、5r’。凸部5m、5L、5r沿上铁芯5a的长度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排列为一列。凸部5m’、5L’、5r’也沿下铁芯5b的长度方向(在图3中为左右方向)排列为一列。相对于位于中央的凸部5m、5m’,位于左右的凸部5L、5L’、5r、5r’从基部5c、5d突出的突出量较多。
分别使上铁芯5a的左右的凸部5L、5r的前端面与下铁芯5b的左右的凸部5L’,5r’的前端面接触,从而组合该铁芯5a、5b。而且在该状态下,由凸部5m、5L、5r、5m’、5L’、5r’构成的三个柱体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列。其中,为了提高直流重叠特性,构成中央的柱体的凸部5m与凸部5m’之间设置有规定的大小的间隙。由此,在使大电流向线圈4流动时,实现了规定的电感。构成铁芯5a、5b的两侧的柱体的凸部5L与凸部5L’以及凸部5r与凸部5r’分别密合。
下铁芯5b的基部5d载置于基座1上的规定位置。金属制的板簧10的中央部从上方卡合于上铁芯5a。板簧10的两端部通过螺钉11b固定于基座1。即,铁芯5a、5b在组合的状态下,通过板簧10以被按压于基座1的方式被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铁芯5a、5b的中央的凸部5m、5m’的周围配置有线圈4的卷绕部4a。即,铁芯5a、5b的中央的凸部5m、5m’配置于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内侧。铁芯5a、5b的左右的凸部5L、5L’、5r、5r’配置于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外侧。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大部分被铁芯5a、5b覆盖。线圈4的端子部4b向铁芯5a、5b的一侧方引出。铁芯5a、5b形成与线圈4的绕组交链的磁通的磁路。
图8是绕线架6的立体图。绕线架6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刚体。绕线架6的基底部6a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6h。内侧壁6b以从基底部6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立设于贯通孔6h的周缘。基底部6a的外周缘设置有外侧壁6c和脚部6d。
外侧壁6c以从基底部6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立设。外侧壁6c形成有开口部6k。脚部6d相对于贯通孔6h在与外侧壁6c相反的一侧设置为左右一对。各脚部6d形成有贯通孔6j。
如图3和图4所示,铁芯5a、5b的中央的凸部5m、5m’插入绕线架6的内侧壁6b的内侧。线圈4的卷绕部4a插入绕线架6的内侧壁6b与外侧壁6c之间。线圈4的端子部4b从绕线架6的开口部6k(图8)引出。
线圈4的卷绕部4a被绕线架6的基底部6a从下方支承。绕线架6的基底部6a被下铁芯5b的基部5d从下方支承。绕线架6的内侧壁6b介于线圈4的卷绕部4a与铁芯5a、5b的中央的凸部5m、5m’之间。绕线架6的外侧壁6c的一部分分别介于线圈4的卷绕部4a与铁芯5a、5b的左右的凸部5L、5L’、5r、5r’之间。
内侧壁6b和外侧壁6c相对于绕线架6的基底部6a的高度比线圈4的卷绕部4a的高度高。线圈4的卷绕部4a与上铁芯5a的基部5c分开。绕线架6通过基底部6a、内侧壁6b以及外侧壁6c使线圈4与铁芯5a、5b绝缘。
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架6的脚部6d被基座1从下方支承。使螺钉11c(图2)贯通设置于脚部6d的两端的贯通孔6j(图8),该螺钉11c与设置于基座1的多个未图示的螺纹孔螺合,由此绕线架6固定于基座1上。作为其他例子,除了螺钉11c以外,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等其他固定部件将绕线架6固定于基座1。
如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绕线架6的一部分和线圈4的一部分从铁芯5a、5b露出。详细而言,绕线架6的基底部6a的一部分、外侧壁6c的一部分以及脚部6d从铁芯5a、5b露出。而且,线圈4的卷绕部4a的一部分和端子部4b从铁芯5a、5b露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架6的外侧壁6c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位于线圈4的卷绕部4a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的外周缘的附近,并在卷绕部4a的周向G上连续,并且比卷绕部4a沿轴向J突出。而且,如图4所示,绕线架6的外侧壁6c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的上端的高度比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下表面高,比基部5c的上表面低。
位于线圈4的卷绕部4a的最上位置的上端匝4a1位于最远离基座1的位置并且距离线圈4的一个端子部4b的线长最短。如图4和图5所示,相对于铁芯5a、5b位于与端子部4b相反的一侧的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附近部分固定。
上述上端匝4a1相对于上铁芯5a被固定为止的工序如下所述。首先,在线圈部件3设置于基座1上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在相对于铁芯5a、5b位于与端子部4b相反的一侧的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和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附近部分,从线圈部件3的上方通过自动机械或者手动作业,涂布固化前的粘接剂8。粘接剂8由在涂布时为液体并具有粘性,在固化后具有弹性的硅系或者橡胶系的粘接剂构成。而且,粘接剂8具有绝缘性。在涂布的粘接剂8固化之前,通过绕线架6的外侧壁6c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抑制粘接剂8沿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径向H脱离。然后,通过粘接剂8固化,上端匝4a1的一部分相对于上铁芯5a和绕线架6的外侧壁6c被固定。
位于线圈4的卷绕部4a的最下位置的下端匝4a4位于最接近基座1的位置并且距离线圈4的另一个端子部4b的线长最短。相对于铁芯5a、5b位于与端子部4b相反的一侧的下端匝4a4从下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接近该露出部分的绕线架6的基底部6a固定。
上述下端匝4a4相对于绕线架6被固定为止的工序如下所述。首先,在相对于绕线架6的贯通孔6h位于与开口部6k相反的一侧的基底部6a的上表面涂布固化前的粘接剂8。而且,在绕线架6的内侧壁6b与外侧壁6c之间插入线圈4的卷绕部4a。这样,粘接剂8介于下端匝4a4的一部分从下铁芯5b露出的露出部分和接近该露出部分的绕线架6的基底部6a。然后,通过粘接剂8固化,下端匝4a4的一部分相对于绕线架6的基底部6a被固定。
如图4等所示,线圈4的卷绕部4a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中的接近端子部4b的露出部分安装有间隔件7。
图9是间隔件7的立体图。间隔件7由合成树脂形成。间隔件7具有插入部7a、覆盖部7b、保持部7c、突出壁7d以及倾斜部7e。
间隔件7的插入部7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如图4和图6所示,各插入部7a插入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各匝4a1~4a4之间。
覆盖部7b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于插入部7a的上侧和下侧。各覆盖部7b分别从与相邻的中间的匝4a2、4a3相反的一侧覆盖位于卷绕部4a的轴向J的两端的各端匝4a1、4a4的一部分。下侧的覆盖部7b被绕线架6的基底部6a从下方支承。
保持部7c设置于各匝4a1~4a4的外周缘的附近,并保持插入部7a和覆盖部7b。间隔件7通过插入部7a、覆盖部7b以及保持部7c确保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各匝4a1~4a4的轴向J的间隔。
突出壁7d以从在图4和图6中位于上侧的一个覆盖部7b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而且,该突出壁7d位于线圈4的卷绕部4a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的外周缘的附近,在卷绕部4a的周向G(图2)上连续,并且比卷绕部4a沿轴向J突出。而且,突出壁7d远离上铁芯5a的基部5c。
突出壁7d的高度比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下表面高,比基部5c的上表面低。突出壁7d的卷绕部4a侧的侧面设置有倾斜部7e。倾斜部7e朝向位于下方的卷绕部4a倾斜。
如图4和图6所示,相对于铁芯5a、5b位于端子部4b侧的线圈4的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附近部分和间隔件7固定。
上述上端匝4a1相对于上铁芯5a和间隔件7被固定为止的工序如下所述。首先,在线圈部件3设置于基座1上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从线圈部件3的上方通过自动机械或者手动作业,在间隔件7的倾斜部7e与相对于铁芯5a、5b朝向端子部4b侧的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侧面涂布固化前的粘接剂8。这样,固化前的粘接剂8沿间隔件7的倾斜部7e流动,从而成为在相对于铁芯5a、5b位于端子部4b侧的线圈4的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与位于该露出部部分的附近的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附近部分涂布了粘接剂8的状态。而且,在涂布的粘接剂8固化之前,通过间隔件7的突出壁7d抑制粘接剂8向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径向H脱离。然后,通过粘接剂8固化,最接近端子部4b的上端匝4a1的一部分相对于上铁芯5a和间隔件7被固定。
线圈4的上端匝4a1也与其他匝4a2~4a4相同,在间隔件7的内部通过粘接剂8被固定。这些各匝4a1~4a4相对于间隔件7被固定为止的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间隔件7的相邻的插入部7a与覆盖部7b之间以及相邻的插入部7a与插入部7a之间,涂布有固化前的粘接剂8。而且,如图4和图6所示,间隔件7安装于相对于铁芯5a、5b位于线圈4的端子部4b侧的卷绕部4a的一部分。这样,粘接剂8遍及线圈4的端匝4a1、4a4与包围该端匝4a1、4a4的间隔件7的插入部7a、覆盖部7b以及保持部7c之间。而且,粘接剂8遍及线圈4的中间的匝4a2、4a3与包围该匝4a2、4a3的间隔件7的插入部7a以及保持部7c之间。然后,通过粘接剂8固化,各匝4a1~4a4相对于间隔件7的插入部7a、覆盖部7b以及保持部7c被固定。
间隔件7的下侧的覆盖部7b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绕线架6的基底部6a被固定。该下侧的覆盖部7b相对于绕线架6被固定为止的工序如下所述。首先,在相对于绕线架6的贯通孔6h位于开口部6k侧的基底部6a的上表面涂布固化前的粘接剂8。而且,安装有间隔件7的线圈4的卷绕部4a插入绕线架6的内侧壁6b与外侧壁6c之间。这样,粘接剂8介于间隔件7的下侧的覆盖部7b与接近该覆盖部7b的绕线架6的基底部6a。然后,通过粘接剂8固化,间隔件7的下侧的覆盖部7b相对于绕线架6被固定。进而,如图1或图2所示,绕线架6通过螺钉11c固定于基座1上,由此间隔件7经由绕线架6固定于基座1上。
根据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线圈部件3的从铁芯5a、5b露出的线圈4的卷绕部4a的露出部分安装有确保卷绕部4a的各匝4a1~4a4的间隔的间隔件7,卷绕部4a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间隔件7固定。因此,即使从外部向线圈部件3施加较大的振动或碰撞等外力,也能够通过间隔件7抑制线圈4的卷绕部4a振动。而且,能够降低因外力而在位于线圈4的绕组的端部的端子部4b与供电端子12的连接部分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该连接部分的断裂。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位于线圈4的卷绕部4a的端部的匝4a1、4a4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间隔件7的覆盖部7b、插入部7a以及保持部7c固定。而且,位于中间的匝4a2、4a3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间隔件7的插入部7a以及保持部7c固定。即,通过间隔件7从轴向J的两侧和径向H的外侧以不移动的方式约束各匝4a1~4a4。因此,能够防止各匝4a1~4a4因外力而振动,降低施加于线圈4的各端子部4b与供电端子12的连接部分的应力,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该连接部分的断裂。而且,也能够防止各匝4a1~4a4因外力而短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线圈4的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设置于间隔件7的上部的突出壁7d以及上铁芯5a的基部5c固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线圈4的各匝4a1~4a4中的最容易振动的上端匝4a1因外力而振动,从而进一步抑制线圈4的卷绕部4a整体因外力而振动。其结果,能够大幅降低在线圈4的一个端子部4b与一个供电端子12的连接部分因外力而产生的应力,从而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该连接部分的断裂。而且,能够在将线圈部件3设置于基座1上后,在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间隔件7的突出壁7d以及上铁芯5a的基部5c容易地涂布粘接剂8,因此作业性提高。进而,能够通过突出壁7d抑制涂布的粘接剂8沿线圈4的卷绕部4a的径向H脱离。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间隔件7的突出壁7d的卷绕部4a侧的侧面设置有朝向卷绕部4a倾斜的倾斜部7e。因此,从上方涂布的粘接剂8沿倾斜部7e顺畅地流动,从而粘接剂8可靠地遍及线圈4的上端匝4a1从上铁芯5a露出的露出部分的上表面与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附近部分。而且,通过粘接剂8固化,能够通过粘接剂8更可靠地固定上端匝4a1、上铁芯5a以及间隔件7。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铁芯5a、5b和绕线架6通过板簧10或螺钉11b、11c固定于基座1上。而且,间隔件7的上部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上铁芯5a固定,间隔件7的下部通过粘接剂8相对于绕线架6固定。即,间隔件7经由铁芯5a、5b或绕线架6固定于基座1。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固定于间隔件7的线圈4的卷绕部4a因外力而振动。
本发明除了上述方式以外也能够采用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线圈部件3设置绕线架6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省略绕线架6。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在相对于铁芯5a、5b与端子部4b相反的一侧,通过粘接剂8将从铁芯5a、5b露出的卷绕部4a的上端匝4a1的露出部分相对于位于其附近的上铁芯5a的基部5c的附近部分固定即可。而且,也可以以接近从铁芯5a、5b露出的卷绕部4a的下端匝4a4的露出部分的下方的方式在基座1上设置凸状的刚体1t。在该情况下,在下端匝4a4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的下表面与刚体1t的上表面涂布粘接剂8,通过该粘接剂8相对于刚体1t固定下端匝4a4即可。进而,相对于铁芯5a、5b,在端子部4b侧,也可以以接近间隔件7从铁芯5a、5b露出的露出部分的下方的方式在基座1上设置凸状的刚体1u。在该情况下,在间隔件7的露出部分的下表面与刚体1u的上表面涂布粘接剂8,从而通过该粘接剂8相对于刚体1u固定间隔件7,由此成为间隔件7相对于基座1被固定的状态。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插入部7a、覆盖部7b、保持部7c、突出壁7d以及倾斜部7e的间隔件7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插入部7a和保持部7c构成的间隔件这样的其他形状的间隔件。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作为线圈4,举出了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扁平线卷绕而成的沿边线圈,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线圈例如也可以是卷绕截面为圆形的导线而形成的线圈,也可以是卷绕具有其他截面形状的导线而形成的线圈。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组合截面为E形的铁氧体铁芯5a、5b从而构成铁芯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组合截面为E形的铁氧体铁芯和截面为I形的铁氧体铁芯从而构成铁芯。而且,也可以使用由其他磁性体构成的铁芯。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由扼流线圈构成的线圈部件3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也可以对变压器等其他线圈部件应用本发明。
进而,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对由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的附近的车载用的DC-DC转换器构成的电子装置100以及该电子装置100具备的线圈部件3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也可以对其他车载用的电子装置或车载用以外的电子装置或它们具备的线圈部件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线圈部件,其具备:
线圈;
铁芯,其以覆盖所述线圈的卷绕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于基座,形成与所述线圈的绕组交链的磁通的磁路;以及
间隔件,其安装于所述线圈的所述卷绕部的从所述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确保所述卷绕部的各匝的间隔,
所述线圈的绕组的端部与用于使电流向所述线圈流动的供电端子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所述卷绕部通过粘接剂相对于所述间隔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部的各匝通过粘接剂相对于所述间隔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具有:
插入部,其插入于所述卷绕部的各匝之间;
覆盖部,其从与相邻的中间的匝相反的一侧覆盖位于所述卷绕部的两端的各端匝;以及
保持部,其设置于所述各匝的外周缘的附近,保持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覆盖部,
所述各匝通过所述粘接剂相对于接近的所述插入部、所述覆盖部以及所述保持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件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卷绕部的所述露出部分的附近的突出壁,
所述突出壁在所述卷绕部的周向上连续并且从所述卷绕部沿该卷绕部的轴向突出,
通过在所述卷绕部的所述露出部分、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所述铁芯的附近部分以及所述突出壁设置粘接剂,而使所述卷绕部的所述露出部分相对于所述铁芯的附近部分和所述突出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和所述间隔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间隔件的所述突出壁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位于所述卷绕部的最上位置的上端匝中的从所述铁芯露出的露出部分的附近,
在所述上端匝的所述露出部分、位于该露出部分的附近的所述铁芯的附近部分以及所述突出壁设置所述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壁的所述卷绕部侧的侧面设置有朝向所述卷绕部倾斜的倾斜部。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
一对供电端子,它们的一端部分别与所述线圈部件所具备的所述线圈的两端部连接;
电路,其分别与所述供电端子的另一端部连接,用于使电流经由所述供电端子向所述线圈流动;以及
基座,其固定所述线圈部件所具备的所述铁芯。
CN202010180239.7A 2019-03-22 2020-03-16 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17249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4113A JP7198129B2 (ja) 2019-03-22 2019-03-22 コイル部品、電子装置
JP2019-054113 2019-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4979A true CN111724979A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5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0239.7A Pending CN111724979A (zh) 2019-03-22 2020-03-16 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98129B2 (zh)
CN (1) CN1117249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6906B2 (ja) 2020-06-15 2024-02-02 長野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コイル用絶縁スペーサ及びコイル部品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6910A (ja) * 1993-04-01 1994-10-11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テープ巻重体の製造方法
JPH08203751A (ja) * 1995-01-27 1996-08-09 Taiyo Yuden Co Ltd 電子機器用コイル部品
JP2004303816A (ja) * 2003-03-28 2004-10-28 Tdk Corp 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6032557A (ja) * 2004-07-14 2006-02-02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3106402A (ja) * 2011-11-11 2013-05-30 Toyota Motor Corp 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13199354A (ja) * 2012-03-26 2013-10-03 Fujifilm Corp ウェブロール、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ウェブロール製造方法
CN103811150A (zh) * 2012-11-14 2014-05-2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7045914A (zh) * 2016-02-09 2017-08-15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8063038A (zh) * 2016-11-08 2018-05-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8806927A (zh) * 2017-04-27 2018-11-13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电子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5817A (zh) * 1973-10-15 1975-06-03
EP1439553A4 (en) * 2001-10-24 2008-12-24 Panasonic Corp EXTRA-FLAT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14082268A (ja) * 2012-10-15 2014-05-0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コイル
JP2016092232A (ja) * 2014-11-05 2016-05-23 Fdk株式会社 巻線部品
JP6384958B2 (ja) * 2014-12-24 2018-09-05 Fdk株式会社 電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75609B2 (ja) * 2015-02-04 2017-08-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を有する装置、及びリアクト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6910A (ja) * 1993-04-01 1994-10-11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テープ巻重体の製造方法
JPH08203751A (ja) * 1995-01-27 1996-08-09 Taiyo Yuden Co Ltd 電子機器用コイル部品
JP2004303816A (ja) * 2003-03-28 2004-10-28 Tdk Corp 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6032557A (ja) * 2004-07-14 2006-02-02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JP2013106402A (ja) * 2011-11-11 2013-05-30 Toyota Motor Corp コイルの巻線方法及び巻線装置
JP2013199354A (ja) * 2012-03-26 2013-10-03 Fujifilm Corp ウェブロール、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ウェブロール製造方法
CN103811150A (zh) * 2012-11-14 2014-05-21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7045914A (zh) * 2016-02-09 2017-08-15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08063038A (zh) * 2016-11-08 2018-05-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8806927A (zh) * 2017-04-27 2018-11-13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和电子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55662A (ja) 2020-09-24
JP7198129B2 (ja) 2022-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2237B2 (en) Low profile coil-wound bobbin
EP2665070B1 (en) Surface mount inductor
JP5271995B2 (ja) トランス
JP4490698B2 (ja) チップコイル
CN111724979A (zh) 线圈部件和电子装置
JP2010219473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US10512937B2 (en) Vibration motor
US20180076702A1 (en) Vibration motor
KR20140040897A (ko) 선형진동모터의 코일 인출선 단선 방지 구조
US11581122B2 (en) Magnetic par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7198128B2 (ja) コイル部品、電子装置
JP4187693B2 (ja) コイル部品
JP7099078B2 (ja) コイル部品、電子装置
JP6565705B2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KR102143868B1 (ko) 플랫 타입 트랜스포머
EP2624261B1 (en) Multi-inductor usable with slim flat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3141709U (ja) コイル部品
JP6610515B2 (ja) トランス装置
JP2012099590A (ja) トランス
JP7525327B2 (ja) コイル部品
WO2020004054A1 (ja) 磁気部品、電子装置
US11538623B2 (en) Coil component,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9244760A1 (ja) 磁気部品、電子装置
JP6170390B2 (ja) 電源用モジュール部品
JP2006073847A (ja) コイ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