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3526B -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 Google Patents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3526B
CN111683526B CN201880086716.4A CN201880086716A CN111683526B CN 111683526 B CN111683526 B CN 111683526B CN 201880086716 A CN201880086716 A CN 201880086716A CN 111683526 B CN111683526 B CN 111683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uide
ring support
fishing line
attachm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67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3526A (zh
Inventor
大村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3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3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3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5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fibre reinfor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59Coating ann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0Agricultural usage or equipment
    • B29L2031/7002Agricultural usage or equipment for fish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钓鱼线引导器,其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并引导钓鱼线。该钓鱼线引导器(1)包括:环形的附接部(1b),其由硬化树脂材料构成且具有装配至管状竿(113)的外周表面的内周表面(12);引导环(12),钓鱼线穿过该引导环;以及环支撑件(10a),其由金属薄板构成且包括具有环保持孔(10a)的环保持部分(11),引导环(12)结合至该环保持孔,以及环支撑部分(13),其与环保持部分(11)一体地形成且部分地结合至附接部(1b)。环保持部分(11)包括加强凸缘(112),其突出以形成环保持孔(10a)并与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接触。环支撑件(1a)和附接部(1b)可以通过使用环支撑件(1a)作为插入件以树脂材料注射模制构成附接部(1b)而部分彼此结合,使得环支撑部分(13)的下部嵌入附接部(1b)中。

Description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 导器的钓鱼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造引导钓鱼线的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和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背景技术
为了在抛掷渔具时或收渔时引导钓鱼线,钓鱼线引导器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钓鱼线引导器具有:引导环,钓鱼线穿过该引导环;框架,其保持并支撑引导环;以及附接部,其连接至框架并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
可移动引导器或滑动引导器用于钓鱼竿中的所谓的伸缩式钓鱼竿。可移动引导器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到钓鱼竿的管状竿的外周表面。可移动引导器具有环形的附接部,钓鱼竿的管状竿穿过环形的附接部。在管状竿穿过附接部的状态下,可移动引导器可沿着管状竿移动。可移动引导器通过附接部和管状竿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固定到管状竿。
作为可移动引导器的示例,日本专利公开No.4275457(专利文献1)和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1995-7726(专利文献2)公开了包括环形的附接部和金属框架的可移动引导器。环形的附接部与管状竿装配。金属框架具有附接环,其支撑引导环并与附接部装配。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4275457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1995-77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将可移动引导器安装在伸缩式钓鱼竿中,将可移动引导器的环形的附接部朝向钓鱼竿的后端滑动。伸缩式钓鱼竿的管状竿具有渐缩形状,其直径朝向钓鱼竿的末端端部逐渐减小。因此,附接部可以在附接部的内径等于管状竿的外径的位置处固定到管状竿的外周表面。此时,如果用力将附接部推向钓鱼竿的后端,则附接部略微变形并且附接部可以通过过盈配合与管状竿的外周表面固定。
当抛掷渔具或收渔时,各种外力作用在结合到附接部的框架上。例如,如果外力在钓鱼竿的横向方向上施加到框架,框架和附接部会绕管状竿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可移动引导器失去其引导钓鱼线的功能。然而,可移动引导器(其具有环形的附接部和通过附接环结合到附接部的框架)没有足够的抗旋转强度来抵抗在横向方向上施加至框架的力。因此,由于用户不小心施加到框架上的冲击,或者由于钓鱼场所的岩石或地面施加到框架上的冲击,可移动引导器会容易绕管状竿旋转。可移动引导器没有被设计为具有高的抗旋转强度以抵抗绕管状竿的旋转。此外,由于金属附接环从可移动引导器中的框架突出,可移动引导器没有足够的弯曲强度,并且无法平滑地解开在可移动引导器中发生的钓鱼线的线缠结。
伸缩式钓鱼竿可用于在水边、海边、海边岩石等上钓鱼。用于海边岩石钓鱼的伸缩式钓鱼竿的总长度可为4.5m至5.5m,并且通常会将十至十五个可移动引导器附接到这样的伸缩式钓鱼竿。考虑到平稳地投掷渔具或容易地收渔,轻量的钓鱼竿是有利的。为此,伸缩式钓鱼竿需要轻量的可移动引导器。然而,由于金属框架具有金属附接环,所以现有技术的可移动引导器无法减轻重量。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钓鱼线引导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前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些。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另外,根据实施例,提供了形成有加强凸缘的环支撑件,以及钓鱼线引导器,其中环支撑件的下端嵌入附接部。另外,提供一种钓鱼线引导器,其设置有一结构,该结构可以防止较小尺寸的附接部的后端插入较大尺寸的附接部的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制造具有用于引导钓鱼线的引导环且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的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可以包括:加工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环支撑件,其中环支撑件包括:保持引导环的环保持部分;以及与环保持部分一体地形成的环支撑部分,其中通孔作为环保持孔形成在环保持部分中,使得形成与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加强凸缘;以及通过使用环支撑件作为插入件以树脂材料注射模制具有环形形状的附接部,该附接部具有与管状竿的外周表面装配的内周表面,使得环支撑部分的下部嵌入附接部。加工环支撑件可以包括:在金属片中形成通孔;在形成通孔之后,通过使围绕金属片的通孔的边缘部分从金属片突出形成加强凸缘,利用加强凸缘将引导环装配在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处;弯曲金属片,使得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形成在金属片中;以及从金属片冲裁出环支撑件。
根据实施例,形成加强凸缘可以包括:将翻孔冲头在金属片上对准,使翻孔冲头的中心轴与通孔的中心轴重合;通过使翻孔冲头在中心轴的方向上移动,使得翻孔冲头的前端弯曲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以及通过翻孔冲头完全穿通通孔。
根据实施例,弯曲金属片可以包括:弯曲金属片以形成第一弯曲部分,该第一弯曲部分朝向管状竿在向下方向上延伸到环支撑部分的下端;以及弯曲金属片以形成第二弯曲部分,该第二弯曲部分是环保持部分和环支撑部分之间的边界且朝向环支撑件的下端凸出。
根据实施例,加工环支撑件可以包括:在弯曲金属片之前,在金属片中形成一对第一开口,它们形成为穿通环支撑部分,且所述第一开口可以通过注射模制附接部而填充有树脂材料。
根据实施例,加工环支撑件还可以包括:在形成加强凸缘之后,通过剔削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形成与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多个装配凸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并引导钓鱼线的钓鱼线引导器可以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附接部,其由硬化树脂材料构成且具有与管状竿的外周表面装配的内周表面;引导环,钓鱼线穿过该引导环;以及环支撑件,其由金属薄板构成且包括环保持部分,该环保持部分具有引导环与之结合的环保持孔,以及环支撑部分,其与环保持部分一体地形成且部分地结合至附接部。环支撑件和附接部可以通过使用环支撑件作为插入件以树脂材料注射模制形成附接部而部分地彼此结合,使得环支撑部分的下部嵌入附接部。附接部可以包括:上肋,其位于附接部的上端且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突出;以及一对侧肋,其位于附接部的中心下方且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突出。环支撑部分可以以弯曲部分为基准以预定的弯曲角度弯曲,所述弯曲部分在环支撑部分中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环保持部分可以包括加强凸缘,其沿着环保持孔的轴向方向突出以形成环保持孔且与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加强凸缘可以包括:内周表面;以及引导表面,其具有从内周表面延伸的弯曲形状并引导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使得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接触。粘合剂可以沿着引导环的圆周方向施加在加强凸缘的引导表面和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预定空间中。
根据实施例,与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多个装配凸出部形成在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上。
根据实施例,所述上肋和所述一对侧肋可以在向后方向上朝向钓鱼竿的尾部延伸到附接部的后端表面,且附接部的后端表面可以包括上肋的后端表面和所述一对侧肋的后端表面。
根据实施例,所述上肋的后端表面和所述一对侧肋的后端表面能与附接到管状竿的另一钓鱼线引导器的附接部的前端表面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钓鱼竿可以包括:多个管状竿;以及附接到管状竿中的一个的所述钓鱼线引导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由于加强凸缘形成在环保持部分中,可以改善引导环和环保持部分之间的结合性质。另外,由于加强凸缘通过翻孔工艺和剔削工艺形成以具有引导表面,可以防止引导环在插入环保持孔时破裂。另外,由于延伸到附接部的后端表面的上肋和侧肋形成在附接部中,可以防止较小尺寸的附接部的后端插入较大尺寸的附接部的前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伸缩式钓鱼竿的示例。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
图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
图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
图3是沿着方向I-I截取的图2A所示的钓鱼线引导器的剖视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环支撑件。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环支撑件。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环支撑件。
图4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环支撑件。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中的加工环支撑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中的形成加强凸缘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8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8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8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8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8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9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支撑件和根据比较例的环支撑件。
图11是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过程的模制模具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形成加强凸缘的方法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形成加强凸缘的方法。
图13是用于比较根据比较例的环保持部分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保持部分的表格。
图14示出了将引导环插入根据比较的环保持部分的过程和将引导环插入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保持部分的过程。
图15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将引导环插入环保持部分的状态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将引导环插入环保持部分的状态。
图16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钓鱼线引导器。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其包括设置有多个肋的附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释本公开的技术理念,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范围不限于以下呈现的实施例或这些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公开中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或定义。选择本公开中的所有术语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公开,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的表述应理解为具有涵盖其他实施例的可能性的开放式术语,除非在包含此类表述的短语或句子中另有提及。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公开中描述的单数表述可以具有复数含义,这也将应用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单数表述。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表述,例如“第一”、“第二”等,被用于区分多个元件,并且无意于限制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
在本公开中,对一个元件“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的描述应理解为指示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一个元件可以经由新元件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
本公开中描述的尺寸和数值不仅限于本文描述的尺寸和数值。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尺寸和数值可以理解为表示所描述的值以及包括这些值的等效范围。例如,本公开中描述的“7mm”的尺寸可以理解为包括“约7mm”。
在本公开中使用的方向指示术语“向上”、“上部”等是基于附图中环支撑件相对于附接部定位的方向,而方向指示术语“向下”、“下部”等是指与向上或上部方向相反的方向。附图中所示的钓鱼线引导器可以不同地定向,并且方向指示术语可以被相应地解释。
在本公开的附图所示的坐标系中,“TD”表示向前方向,“BD”表示向后方向。此外,“UD”表示向上方向,“LD”表示向下方向。此外,“WD”表示宽度方向。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或对应的元件。此外,在以下关于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省略对相同或对应元件的重复描述。然而,即使省略了对元件的描述,也不意图在任何实施例中排除了这些元件。
图1示出了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1的伸缩式钓鱼竿1000的示例。
箭头TD表示朝向钓鱼竿的末端1001的向前方向,而箭头BD表示朝向钓鱼竿的尾部1002的向后方向。图1所示的钓鱼竿1000在本领域中可以被称为伸缩式钓鱼竿。钓鱼竿1000可以用于在水边、海滨、船、海滨岩石等上钓鱼,可以使用钓鱼竿1000的地方不限于上述地方。
钓鱼竿1000包括长圆柱竿体1005。竿体1005可以用作抵抗作用在钓鱼竿1000上的各种外力并保持钓鱼竿1000的形状的结构。竿体1005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五管状竿1110、1120、1130、1140、1150。另外,多个管状竿以伸缩的方式彼此结合,使得一个管状竿装配到与所述一个管状竿紧邻且外径大于所述一个管状竿的外径的另一管状竿中,从而构成竿体1005。图1示出了钓鱼竿1000的伸长的竿体1005。
第一管状竿1110(其在竿体1005的管状竿中位于钓鱼竿1000的后端)用作用户可以抓握的基竿。卷盘座1115附接到第一管状竿1110,且用于卷出或缠绕钓鱼线(未示出)的卷盘(未示出)可以可拆卸地附接至卷盘座1115。
钓鱼竿1000可以包括多个钓鱼线引导器,其安装到第二到第五个管状竿1120、1130、1140、1150。钓鱼线引导器引导钓鱼线,钓鱼线在抛掷渔具时被卷出,或在收渔时缠绕在卷盘周围。根据任何一个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可以用作所述多个钓鱼线引导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1可以附接至竿体1005的第二至第五管状竿1120、1130、1140、1150。
例如,竿体1005的第三管状竿1130穿过钓鱼线引导器1的环形的附接部,且因此将钓鱼线引导器1附接至竿体1005。在将钓鱼线引导器1附接至竿体1005之前,钓鱼线引导器1可以在向前方向TD或向后方向BD上沿着竿体1005在其附接部处滑动,且可以绕竿体1005旋转。第三竿体1005的管状竿1130具有渐缩的形状,其外径在向前方向TD上逐渐减小。因此,当钓鱼线引导器1在向后方向BD上移动时,钓鱼线引导器1的附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结合到第三管状竿1130的外周表面,且因此可以将钓鱼线引导器1附接到竿体1005。根据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可以在本领域中称为“可移动引导器”或“滑动引导器”。
图2A至图2C在各个方向上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1。图2A是钓鱼线引导器1的透视图,图2B是钓鱼线引导器1的正视图,且图2C是钓鱼线引导器1的侧视图。
钓鱼线引导器1可以包括环支撑件1a和结合到环支撑件1a的附接部1b。环支撑件1a可以包括其中形成有环保持孔10a的环保持部分11和形成为从环保持部分11向下延伸的环支撑部分13。引导环12可以插入并固定到环保持孔10a。通过使用环支撑件1a作为插入件采用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插入注射模制,附接部1b可以形成为包围环支撑部分13。附接部1b可以被安装为沿着图1所示的钓鱼竿1000的外周可移动。
附接部1b具有环形形状,例如竿体1005的管状竿中的第三管状竿1130可以穿过附接部1b。附接部1b包括环形体16,管状竿1130可以穿过其中。圆柱孔10B(第三管状竿1130的外周表面装配到该圆柱孔10B)沿着钓鱼竿的中心轴R穿通环形体16。孔10B的直径在向前方向TD或在向后方向BD上可以是恒定的。例如,在第三管状竿1130穿过孔10B的状态下,附接部1b可以沿着第三管状竿1130滑动并且可以绕第三管状竿1130旋转。
参考图1,管状竿1130具有渐缩的形状,其在向前方向TD上逐渐变细。因此,当环形体16在向后方向BD上移动时,环形体16可以在第三管状竿10B的外径与孔1113的直径近似彼此相等的位置处装配到第三管状竿1130的外周表面。然后,如果环形体16在向后方向BD上进一步移动,环形体16略微变形,同时,附接部1b可以牢固地装配和固定到第三管状竿1130。
在孔10B的轴向方向上延伸且朝向中心轴R突出的多个锯齿17可以形成在环形体16的内周表面上。可以在多个锯齿17的端部处形成尖头的末端。即,多个锯齿17可以具有三角形的截面。当附接部1b以等于或大于预定强度的装配载荷装配有竿体1005时,所述多个锯齿17的末端可以咬住竿体1005的外周表面,从而增强竿体1005和环形体16之间的固定力。
环保持孔10a在环保持部分11的厚度方向上穿通环保持部分11(即,在剖面方向上)。环保持孔10a可以具有椭圆形的内周表面,以便对应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作为另一示例,环保持孔10a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引导环12可以由陶瓷材料构成,以防止钓鱼线引起的磨损。引导环12在其外周表面处装配到围绕环保持孔10a的环保持部分11的内周表面,且可以通过点接触或表面接触结合到环保持部分11的内周表面。另外,可以在环保持部分11的内周表面和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之间施加用于粘接环保持部分的内周表面和引导环的外周表面的粘合剂。环保持部分11具有近似环形的形状,以便通过环保持孔10a沿着引导环12的整个圆周保持引导环12。
环形体16具有较大外径部分16a和较小外径部分16b。较大外径部分位于向前方向TD上且具有相对较大的外径。较小外径部分的外径小于较大外径部分16a的外径,且与较大外径部分16a接触。环形体16在较大外径部分16a处的径向厚度大于环形体16在较小外径部分1112处的径向厚度。较大外径部分16a在向前方向TD上的表面可以限定附接部1b的环形的前端表面161a,且较小外径部分16b在向后方向BD上的表面可以限定附接部1b的环形的后端表面161b。
附接部1b可以包括结合到环支撑件1a的结合部分18。结合部分18可以形成在较大外径部分16a的上外周部分处。结合部分18可以包括前结合部分18a和后结合部分18b。结合开口181可以形成在结合部分18中,环支撑件1a的下端插入结合开口181中。
第一至第三肋15a、15b、15c可以形成在环形体16的外周表面上。第一肋15a可以称为上肋,且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可以称为一对侧肋。第一肋15a可以形成在后结合部分18b的外端和较小外径部分16b的后端表面161b之间。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可以形成在较小外径部分16b的下部的相反的横向侧上。参考图2B,第一至第三肋15a、15b、15c可以在向前方向上形成近似三角形形状。
第一肋15a可以位于环支撑部分13附近且可以位于环形体16的上端处。第一肋15a贯通后结合部分18b和较小外径部分16b形成。第一肋15a的外周表面151a朝向中心轴R倾斜。第一肋15a的形状可以在朝向钓鱼竿的尾部的向后方向BD上渐缩。因此,第一肋15a的宽度可以沿着面向钓鱼竿的末端的向前方向TD从在向后方向BD的后端表面161b逐渐加宽。参考图2C,包含在第一肋15a的外周表面151a中的纵轴中心线M2可以与钓鱼竿的中心轴R形成预定的角度δ1。预定的角度δ1可以在约20度和50度之间。
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在环形体16的横向端处位于环形体16的中心的下方。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贯通较大外径部分16a和较小外径部分16b形成。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的宽度比第一肋15a的宽度窄。第一肋15a与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之间的相对于中心轴R的角度可以是但不限于约120度。
第一肋15a和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可以在朝向钓鱼竿的尾部的向后方向上延伸直至附接部1b的后端表面161b。因此,附接部1b的后端表面161b可以包括第一肋15a的后端表面和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的后端表面。即,附接部1b的后端表面161b和第一至第三肋15a、15b、15c的后端表面可以设置在单个一体平面上。
参考图2B,较小外径部分16b可以包括下附接部161和上附接部162。下附接部161沿着较小外径部分的圆周方向具有恒定的径向厚度。上附接部162配置为使得其径向厚度沿着圆周方向从下附接部161的两个端部增打。上附接部162可以相对于中心轴R位于上侧,且下附接部161可以相对于中心轴R位于下侧。上附接部162可以形成为与第一肋15a连接,且下附接部161可以形成为与所述一对第二肋15b和第三肋15c连接。
上附接部162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径向厚度从下附接部161的两个端部朝向第一肋15a逐渐变厚。即,上附接部162的与第一肋15a连接的部分的径向厚度可以最大。连接中心轴R和下附接部161的两个端部的连线之间的角度α可以等于或小于170度。在插入注射模制期间,上附接部162降低了注射材料向中心线M1移动流速,并促进了反向流动的流入,从而抑制了熔接线的形成。
图3是沿着方向I-I截取的图2A所示的钓鱼线引导器1的剖视图。环支撑件1a可以在环保持部分11中包括加强凸缘112,作为用于改善强度的结构。加强凸缘112可以具有椭圆形形状以对应于引导环12的外部形状。加强凸缘112可以在向前方向TD和向下方向LD之间的倾斜方向上从环保持部分11突出。例如,加强凸缘112可以形成为在环保持孔的中心轴R2的方向上突出环保持部分11的前端表面116。加强凸缘112可以从环保持部分11突出,使得内周表面119的突出长度ST小于环保持部分11的厚度RT。
加强凸缘112在其内周表面119处限定环保持孔10a。环保持部分11可以包括引导表面118,其形成在与前端表面116相反的后端表面117与加强凸缘112的内周表面119之间,且具有弯曲形状。内周表面119以环形形状延伸,且引导环12可以装配到内周表面119。引导表面118与内周表面119连接。引导表面118沿着内周表面119以环形形状延伸。引导表面118关于内周表面119弯曲,且形成为曲面表面。即,引导表面118的直径从后端表面117朝向内周表面119逐渐减小。
引导环12与加强凸缘112的内周表面119接触同时在环保持孔10a的轴向方向R2上移动,然后可以装配到环保持孔。当引导环12装配到加强凸缘112时,引导环12可以从引导表面118装配到内周表面119。即,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可以沿着引导表面118装配到内周表面119。因此,当引导环12装配到环保持部分11时,可以防止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上的裂纹。
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121可以包括与加强凸缘112的内周表面119接触的第一外周表面121a,以及与引导表面118形成预定空间的第二外周表面121b。粘合剂G可以沿着引导环12的圆周方向施加到该预定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引导环12和加强凸缘112之间的强结合强度。
环支撑件1a的弯曲强度通过形成在环保持部分11中的加强凸缘112得到改善。加强凸缘11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用于形成环支撑件1a的金属片中形成对应于环保持孔10a的形状的通孔,然后通过翻孔工艺使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从金属片突出。下面对翻孔工艺进行详细说明。
图4A至4D在各个方向上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1的环支撑件1a。图4A是环支撑件1a的透视图,图4B是沿着方向II-II截取的图4A所示的环支撑件1a的剖视图,图4C是环支撑件1a的侧视图,且图4D是环支撑件1a的后视图。
环支撑件1a可以保持引导环12且可以关于附接部1b支撑引导环12。环支撑件1a可以由不锈钢、不锈钢合金、钛合金、纯钛等金属材料制成的薄板构成。环支撑件1a形成为薄板,其中构成环支撑件1a的部分通过形成在环支撑件中的弯曲部分而相对于彼此弯曲或弯折。此外,环支撑件1a可以通过压制加工(例如,通过冲压、冲裁或弯曲)薄金属片形成,该薄金属片由上述金属材料之一制成(这样的金属片可以在本领域中称为坯料)。
环支撑件1a可以具有一对第一开口1351,它们分别形成在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中。第一开口1351形成为沿着钓鱼竿中心轴R在厚度方向上穿通环支撑部分13,且形成为关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对称。在上述插入注射模制期间,构成附接部1b的树脂材料流入第一开口1351并在第一开口1351中硬化。即,第一开口可以1351填充有附接部1b的硬化的树脂材料。因此,增强了附接部1b和环支撑件1a之间的结合结构并改善了钓鱼线引导器1的强度。另外,防止环支撑件1a关于附接部1b的结合部分18旋转或与结合部分18分离。
环支撑件1a可以具有第二开口1352,它们分别形成在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中。第二开口1352形成为在钓鱼竿的中心轴R的方向上(在厚度方向上)穿通环支撑部分13。第二开口1352关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对称地形成,且具有近似三角形形状。由于第二开口1352,钓鱼线引导器1可以变得更加轻量。第二开口1352在附接部1b的结合部分18以外位于环支撑部分13中(在向上方向UD上)。第二开口1352形成为不与结合部分18的上轮廓线重叠,因此在维持附接部1b和环支撑部分13之间的结合强度的情况下,实现了环支撑部分13的轻量化。
环支撑件1a可以具有在环支撑部分13上形成的第一弯曲部分1331。第一弯曲部分1331在宽度方向WD上位于环支撑部分13的中心或近似中心。环支撑部分13可以在朝向钓鱼竿的末端的方向上(例如,向前方向TD)或在朝向钓鱼竿的尾部的方向上(例如,向后方向BD)相对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弯曲。
第一弯曲部分1331在朝向钓鱼竿的中心轴R的向下方向LD上(或在朝向钓鱼线引导器所附接的管状竿的向下方向上)在环支撑件1a中延伸到环支撑部分13的下端。另外,第一弯曲部分1331从钓鱼竿的中心轴R近似在向上方向UD上延伸并与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中心交汇。
环支撑件1a可以具有第二弯曲部分1332,其为环保持部分11和环支撑部分13之间的边界。第二弯曲部分1332近似在其中心连接到第一弯曲部分1331。环保持部分11可以在朝向钓鱼竿的末端的方向上(例如,向前方向TD上)或在朝向钓鱼竿的尾部的方向上(例如,向后方向BD)相对于第二弯曲部分1332相对于环支撑部分13弯曲。参考图4A,环保持部分11在朝向钓鱼竿的末端的方向上(例如,向前方向TD)上相对于第二弯曲部分1332弯曲。
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以包括在构成环支撑件1a的金属薄板上以一定曲率弯曲的部分。为了使用弯曲形状为环支撑件1a提供强度增强的结构,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以具有各种宽度。在环支撑件1a的前端表面116和后端表面117上,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以呈现以下形状之一:细线、窄表面、窄弯曲表面、以及相对较宽的弯曲表面。当截取环支撑件1a的纵向剖面时,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呈现为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在环支撑件1a的前端表面116和后端表面117上在向后方向BD上凸出。参考图4A和4D,第二弯曲部分1332包括一对线性的弯曲部分1333、1334,它们从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之间的连接点(图4A所示的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中心点P1)以钝角相对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延伸。
环支撑件1a具有第二弯曲部分1332,其为环保持部分11和环支撑部分13的边界且环保持部分11通过其弯曲。第二弯曲部分1332从环支撑件1a的一个横向端延伸到环支撑件1a的相反的横向端,且朝向环支撑件1a的下端(环支撑部分13的下端)凸出。环保持部分11和环支撑部分13具有共同的边缘。因此,在环支撑件1a中,环保持部分11的下端边缘和环支撑部分13的上端边缘二者形成第二弯曲部分1332。在实施例中,第二弯曲部分1332在向下方向LD上具有V形凸起,且连接到第一弯曲部分1331的上端。另外,当从横向侧观察环支撑件1a时,第二弯曲部分1332在向前方向TD和向上方向UD之间的倾斜方向上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以具有在向下方向LD上凸起的圆弧形状。
彼此交汇的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形成Y形,从而在环支撑件1a中形成Y形弯曲部分。因此,环支撑件1a可以通过沿着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压制加工上述金属片(坯料)来形成。参考图4B和图4C,环支撑件可以通过弯曲加工金属片(坯料)来形成,即,在金属片中形成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然后以第一弯曲部分1331为基准以第一弯曲角度α1弯曲环支撑部分13,然后以第二弯曲部分1332为基准以第二弯曲角度α2弯曲环保持部分11。
环支撑件1a可以形成为金属薄板,在该金属薄板中,环保持部分11、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环支撑部分13的左半部分132朝向彼此弯曲。另外,在这样的金属薄板中,环保持部分11、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环支撑部分13的左半部分132经由形成Y形弯曲部分的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这样的金属薄板中,环保持部分、环支撑部分的右半部分和环支撑部分的左半部分通过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朝向彼此弯曲。
可以对金属片执行上述压制加工,直到构成金属片的金属材料被加工硬化为止。因此,参考图4A,环支撑件1a可以包括加工硬化部分1341、1342,所述金属材料通过由所述压制加工进行加工硬化而产生。加工硬化部分1341、1342具有对应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Y形的形状。加工硬化部分1341、1342沿着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形成在环支撑件1a内。加工硬化部分1341、1342的屈服点高于环支撑件1a的环保持部分11和环支撑部分13的屈服点。因此,在形成加工硬化部分1341、1342的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处,环形支撑件1a难以塑性变形。因此,由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形成的Y形弯曲部分,环支撑件1a对施加于环支撑件1a的外力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可以增强环支撑件1a的强度。
参考如图4B,环支撑部分13在向前方向TD上以第一弯曲部分1331为基准以第一弯曲角度α1弯曲。第一弯曲角度α1可以是120度到170度的钝角。当第一弯曲角度α1是钝角时,可以减小环支撑部分13的侧风接收面积,并且可以减小由于强侧风阻力引起的钓鱼竿的弯曲。当第一弯曲角度α1为120度以上时,在强侧风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侧风阻力对环支撑部分13的影响。另外,关于环支撑部分13弯曲的环保持部分11的面积可以以简单的形状被充分地固定。在第一弯曲角度α1超过170度的情况下,在相对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弯曲环支撑部分13期间,可能不会发生因压缩而引起的加工硬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环支撑件1a绕钓鱼竿的管状竿旋转的外力作用在环支撑件1a上,则弯曲的环支撑部分13倾向于在外力的矢量方向上变形为直线形状,因此环支撑件1a可能与附接部1b分离。
参考图4B,环支撑部分13的前端(环支撑部分13的横向端边缘)和环支撑部分13的后端(后表面117上的第一弯曲部分1331)之间的距离T1(弯曲的环支撑部分的厚度)可以沿着中心轴R为0.5mm至3mm。由树脂材料构成的附接部趋向于弹性变形,并且可能由于小的应力而弯曲或变形。在距离T1小于0.5mm的情况下,当外力在绕钓鱼竿的中心轴R旋转环支撑件1a的方向上(见图4A中的箭头F1)施加到环支撑件1a时,结合开口181被环支撑部分13推动且结合开口181的表面可能变形。然后,必要的反作用力不会作用在环支撑件1a上,因此,环支撑部分13可能会爬过结合开口181然后从那里移出。在距离T1超过3mm的情况下,环支撑件1a可能变得过大,从而无法实现钓鱼线引导器的轻量化。另外,环支撑部分13的从附接部1b突出的部分会受到侧风的严重影响,从而显著降低钓鱼竿的重持握感。
参考图4C,环保持部分11在向前方向TD上以相对于第二弯曲部分1332为基准以第二弯曲角度α2相对于环支撑部分13弯曲。环保持部分11朝向钓鱼竿的末端(在向前方向TD上)以第二弯曲角度α2相对于环支撑部分13倾斜。第二弯曲角度α2可以例如为15度至20度,以便改善环支撑件1a的弯曲强度并平滑地解开线缠结。
由于用户或外部冲击,使环支撑件1a绕第三管状竿1130(见图1)(绕钓鱼竿的中心轴R)旋转的外力F1(见图4A)可以重复地施加到环支撑件1a。然而,由于环支撑件1a的Y形弯曲部分,环支撑件1a具有改善的抗旋转强度,其抵抗在横向方向上施加到第三管状竿1130的外力F1。
参考图4B和图4C,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相对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关于中心轴R以锐角倾斜地定位且面向彼此。环保持部分11与环支撑部分13一体地形成并且是平坦的。即,环保持部分11通过第二弯曲部分1332相对于环支撑部分13成角度地弯曲。环保持部分11的下端边缘和环支撑部分13的上端边缘形成为V形的第二弯曲部分1332。
参考图4D,关于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V形,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线性的弯曲部分1333、1334从第一弯曲部分1331的上端朝向环支撑件1a的上端倾斜。为了改善弯曲强度和平滑地解开线缠结,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V形中的夹角α3(即,线性的弯曲部分1333、1334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10度至120度。即,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的相应的上端边缘在宽度方向WD上从环支撑件1a的中心朝向环支撑件1a的上端倾斜。平坦的环保持部分11经由第二弯曲部分1332连接到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的相应的上端边缘。由此,环支撑件1a设置有Y形弯曲部分,其由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形成。
因此,假如有外力F1施加到环支撑件1a,环支撑件1a可以强烈地抵抗在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打开或关闭的方向上的变形、弯曲或扭曲。另外,由于环支撑件1a因为Y形弯曲部分而强烈地抵抗外力F1,环支撑件1a具有改善的抗旋转强度。因此,防止环支撑部分13扩大附接部1b的结合开口181,防止环支撑部分13在围绕附接部1b旋转的同时爬过附接部1b的结合开口181,且防止环支撑部分13与附接部1b的结合开口18分离。
外力F2(见图4A)可以在朝向钓鱼竿的末端的向前方向TD上或在朝向钓鱼竿的尾部的向后方向BD上施加到环支撑件1a。例如,外力F2可以由于钓鱼期间的钓鱼线或由于外部冲击而施加到环支撑件1a。然而,环支撑件1a具有抵抗外力F2的改善的弯曲强度。由于环支撑件1a的Y形弯曲部分,防止环保持部分11在外力F2的方向上变形或弯曲,或者防止环支撑部分13的右半部分131和左半部分132在外力F2的方向上打开或弯曲。由此,环支撑件1a具有抵抗外力F2的改善的弯曲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环支撑件1a和由硬化的树脂材料构成的附接部1b通过插入注射模制彼此一体地结合。具体地,环支撑件1a和附接部1b通过注射模制一体地彼此结合,使得环支撑部分13的下部嵌入较大外径部分16a的结合部分18。因此,环支撑件1a未设置有连接部分,如装配附接部1b的附接环(未示出)。因此,当与现有技术的钓鱼线引导器(其配置为使得具有形成在其上的附接环的框架结合到附接部)比较时,该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特点在于轻量且可以实现了减重。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S10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了图5所示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S10中的加工环支撑件的步骤S100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中的形成加强凸缘的步骤S120的流程图。图8A至8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过程。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S10是制造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钓鱼线引导器1的方法。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S10可以包括:加工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环支撑件的步骤S100;通过使用环支撑件作为插入件以树脂材料注射模制附接部的步骤S200;以及将引导环装配到环保持孔的步骤S300。
构成附接部的树脂材料可以是长碳纤维增强树脂。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短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高3至5倍。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由于高纤维混合量而具有高刚性,并且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蠕变性能。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在高温下具有高弹性保持率,并且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冲击保持率。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由于弯曲变形小、拉伸变形小和线性膨胀系数低而具有高尺寸稳定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的示例的抗拉强度为270Mpa,弯曲强度为340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7000Mpa,夏比缺口冲击强度为22KJ/m2,负荷下的挠曲温度为178℃,且密度为1.16g/cm3。长碳纤维的示例可具有约7mm的长度和圆柱形。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中的碳含量可以为约30%。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中的树脂可以是尼龙树脂。
参考图6,加工环支撑件的步骤S100可以包括:在金属片中形成通孔的步骤S110,引导环结合至该通孔;通过使金属片的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从金属片突出而形成加强凸缘的步骤S120;通过剔削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而形成多个装配凸出部的步骤S130;在金属片中形成一对第一开口的步骤S140;弯曲金属片使得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形成在金属片中的步骤S150;以及从金属片冲裁环支撑件的步骤S160。
参考图6和8A,在步骤S110中,制备矩形平板的金属片100,且通孔101形成在金属片100中。金属片100可以由诸如不锈钢、不锈钢合金、钛合金或纯钛的金属材料构成。例如,金属片100由纯钛的金属材料构成。形成通孔101可以通过冲压或钻孔来执行。在执行步骤S120和S130之后,通孔101可以成为图2A所示的环保持孔。
参考图6和图8B,在步骤S120中,用于将引导环装配在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119处的加强凸缘11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使金属片100的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从金属片100突出。另外,通过该步骤,可以形成扩大孔102,其大小相比图8A所示的通孔101进一步扩大。
通过步骤S120,可以在环支撑件1a中形成加强凸缘112,其具有内周表面119和引导表面118,且通过内周表面119限定环保持孔。加强凸缘112可以从金属片100垂直地突出。图2A所示的引导环可以装配到加强凸缘112的内周表面。
形成加强凸缘112可以通过翻孔工艺来执行,例如,通过翻孔冲头使通孔101的整个边缘部分突出,使得通孔的整个边缘部分指向钓鱼竿的末端。参考图7,步骤120可以包括:使翻孔冲头在金属片上对准,以使得翻孔冲头的中心轴与通孔的中心轴重合的步骤S121;通过使翻孔冲头在中心轴的方向上移动,使得翻孔冲头的前端弯曲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的步骤S122;以及通过翻孔冲头完全穿通通孔的步骤S123。
参考图6和图8C,在步骤S130中,可以在加强凸缘112的内周表面119上形成与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多个装配凸出部115。形成装配凸出部115可以通过剔削工艺来执行。例如,装配凸出部115可以通过用剔削工艺切割内周表面119以使得装配凸出部115被保留而形成。通过步骤S130,环支撑件可以设置有通过在三个位置进行装配而保持引导环的结构。
另外,在步骤S130中,加强凸缘112的厚度可以通过剔削工艺来调节。在通过翻孔冲头穿通通孔之后,加强凸缘112的厚度可能大于所需的厚度,且加强凸缘112的前端可能具有粗糙的形状。通过步骤S130,可以通过切割具有粗糙形状的这样的前端来将加强边缘112的厚度调节到所需的尺寸。另外,通过剔削工艺,可以从图8B所示的扩大孔102完成图8C所示的环保持孔10a的形状。
参考图6和8D,在步骤S140中,在弯曲金属片的步骤S150之前,一对第一开口1351可以形成在金属片中。通过注射模制图5所示的附接部的步骤S200,第一开口1351可以填充有树脂材料。另外,在执行步骤S140期间,一对第二开口1352可以形成在金属片中。
形成第一开口1351和第二开口1352可以通过冲压或钻孔来执行。如图8E所示,如果第一弯曲部分1331形成在金属片100中,第一弯曲部分1331在所述一对第一开口1351和所述一对第二开口1352之间穿过。第一开口1351和第二开口1352关于第一弯曲部分1331对称定位。如图8F所示,在从金属片100冲裁的环支撑件1a中,第一开口1351和第二开口1352位于环支撑件1a的环支撑部分13中。
参考图6和图8E,步骤S150可以包括:弯曲金属片以形成第一弯曲部分的步骤S151,该第一弯曲部分朝向管状竿在向下方向上延伸到环支撑部分的下端;以及弯曲金属片以形成第二弯曲部分的步骤S152,该第二弯曲部分是环保持部分和环支撑部分之间的边界且朝向环支撑件的下端凸出。对于弯曲金属片的步骤S150而言,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以同时在金属片100中形成。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弯曲部分1331可以在第二弯曲部分1332之前形成在金属片100中,或第二弯曲部分1332可以在第一弯曲部分1331之前形成在金属片100中。
在步骤S150中,金属片100被弯曲,以使得通过使用压模压力加工金属片100而使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形成在金属片100中。形成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和弯曲金属片100通过使用压模来执行,该压模能够在金属片100中形成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参考图8F,通过使用压模弯曲金属片,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形成在金属片100中,同时,金属片100的沿着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定位的部分以前述第一弯曲角度α1和前述第二弯曲角度α2弯曲。第一弯曲部分1331位于环保持孔10a附近,且延伸到金属片100的下端。第二弯曲部分1332朝向金属片100的下端凸出,并连接到第一弯曲部分1331。第二弯曲部分1332从金属片100的一个横向端延伸到金属片100的相反的横向端。
参考图6和图8F,在步骤S160中,环支撑件1a由形成有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金属片100形成且通过第一和第二弯曲部分弯曲。由金属片100形成环支撑件1a可以使用压模通过冲裁来执行。由金属片100获得的环支撑件1a形成为金属薄板,其具有保持引导环的环保持部分11,以及与环保持部分11一体地形成的环支撑部分13。另外,在环支撑件1a中,环支撑部分13以第一弯曲部分1331为基准以第一弯曲角度α1弯曲,该第一弯曲部分10a从环保持孔1311的附近延伸到环支撑部分13的下端。另外,在环支撑件1a中,环保持部分11以第二弯曲部分1332为基准相对于环支撑部分13以第二弯曲角度α2弯曲,该第二弯曲部分1332从环支撑件1a的一个横向端延伸到环支撑件1a的相反的横向端并且朝向环支撑件1a的下端凸出。第二弯曲部分1332成为环保持部分11和环支撑部分13之间的边界,且在其中部连接至第一弯曲部分1331。
参考图5,在步骤S200中,通过使用环支撑件1a作为插入件由长碳纤维增强树脂注射模制附接部1b。当环支撑件1a被用作注射模制的插入件时,环支撑件1a的下部插入到用于注射模制附接部的模制腔中。因此,附接部1b被注射模制为环支撑部分13的下部,其包括第一弯曲部分1331的嵌入附接部b的下部。另外,环支撑件1a的环支撑部分13和附接部1b部分地彼此结合。
根据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可以包括,在步骤S200之后,将引导环装配到环保持孔的步骤S300。参考图3,通过将引导环12装配到环保持孔10a,可以制造钓鱼线引导器1,其具有用于引导钓鱼线的引导环12并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
尽管在图5至7所示的流程图中按顺序描述了过程步骤、方法步骤、算法等,但是可以将过程、方法和算法配置为以任何合适的顺序进行操作。换句话说,没有必要按照本公开中描述的顺序执行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过程、方法和算法的步骤。此外,尽管描述了一些步骤不是同时执行,但是在另一实施例中,这些步骤可以同时执行。此外,附图中所示的过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示例性过程排除了示例的其他变化和修正,并不意味着示例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或其步骤对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不意味着示例性过程是优选的。
图9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制造环支撑件1a’的过程。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支撑件1a和根据比较例的环支撑件1a’。
根据比较例的环支撑件1a’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制造。参考图9(a),通孔101’形成在金属片100’中。接下来,参考图9(b),通过翻孔工艺形成加强凸缘112’。接下来,参考图9(c),通过剔削工艺形成装配凸出部115’.接下来,参考图9(d),第一开口1351’和第二开口1352’形成在金属片100’中。
在后续步骤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方法S10和比较例之间存在差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弯曲金属片的弯曲工艺可以在冲裁工艺之前执行。然而,根据比较例,冲裁工艺在弯曲工艺之前执行。参考图9(e),从金属片100’冲裁具有平坦形状的环支撑件预成型件。接下来,参考图9(f),通过在环支撑件预成型件中形成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来制造环支撑件1a’。
参考图10,当环支撑件1’a按照比较例来制造时,弯曲现象可能发生在环保持部分11’中。因此,就像本公开的实施例,必须在成为环支撑件的部分和金属片100的其余部分二者一体形成的状态下执行弯曲工艺,然后执行冲裁工艺。
如果按照比较例首先执行冲裁工艺且然后执行弯曲工艺,则包括环保持部分11’的环支撑件1a’的整个形状弯曲为V形且因此具有厚度方向上的角度。这样的V形导致厚度方向上的形状的不平衡,从而使尺寸稳定性变差。即,因为在根据比较例的环支撑件1a’的制造过程中,冲裁工艺在弯曲工艺之前执行,环保持部分11’和包含在环保持部分11’中的加强凸缘112’会一起弯曲。因此,环保持部分11’和加强凸缘112’不能保持平坦状态,而是会沿着中心线M1弯曲。因此,如果在冲裁工艺之后执行弯曲工艺,则环保持部分11’的尺寸变化会较大。
与比较例不同,如果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首先执行弯曲工艺且然后执行冲裁工艺,则保留了金属片100的大致平板状的部分,从而可以制造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最小程度的不平衡的环支撑件。即,在环支撑件的制造过程中,在执行弯曲工艺之后执行冲裁工艺。因此,当环支撑部分弯曲为V形以在弯曲工艺期间形成第一弯曲部分时,金属片100的平板状的部分可以被压制从而不一起弯曲,且环保持部分和包含在环保持部分中的加强凸缘不会一起弯曲。因此,尺寸变化可以最小化。因此,由于环保持部分和加强凸缘可以形成为平板,在弯曲工艺之后执行冲裁工艺,加强凸缘可以具有平坦的内周表面,且环支撑部分的尺寸变化可以变小。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通过使用环支撑件作为插入件注射模制附接部时,根据放入模制模具的环支撑件的精度,可能出现在模制模具和环支撑件之间的间隙。例如,在比较例这样的结构中,环保持部分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在模制模具和环支撑件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因此可能会由于该间隙而引起诸如树脂泄漏的缺陷。因此,为了减轻或防止间隙的发生,可以采用根据实施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方法来代替根据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制造环支撑件的方法。
图11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过程中使用的模制模具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下面的描述是参考图4A至4D中所示的附图标记进行的。
为了注射模制附接部,环支撑件1a被安置并固定到模制模具330的插入件座334上。插入件座334形成为从模制腔331延伸,使得环支撑件1a的下部插入模制腔331。环支撑件1a的插入模制腔331的所述下部是环支撑部分13的下部,其包括第一弯曲部分1331的下部和第一开口1351。作为另一实施例,环支撑件1a的插入模制腔331的所述下部可以是环支撑部分13的下部,其包括第一弯曲部分1331的下部。
插入件座334与模制腔331连通,且从模制模具330的顶表面凹入。插入件座334形成为使得通过第一弯曲部分1331和第二弯曲部分1332弯曲的环支撑件1安置在插入件座上。插入件座334具有底壁335和侧壁336。底壁335形成为与环支撑件1的前端表面紧密接触,除了环支撑件的位于模制腔331的区域内的部分。侧壁336形成为与环支撑件1的横向表面紧密接触。可以在底壁335中形成突出部分337(其对应于环支撑件1的第一弯曲部分1331的形状)和突出部分338(其对应于环支撑件1的第二弯曲部分1332的形状)。另外,可以在底壁335中形成凸台,其可以插入环支撑件1的第二开口1352中。插入件座334的底壁335和侧壁336可以形成为固定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支撑件1a。
与模制腔331连通的水平注射通路332形成在模制模具330中。浇口333形成在水平注射通路332的端部处。该浇口与模制腔331连通,且树脂材料通过该浇口进入模制腔331中。在环支撑件1a安置在插入件座334上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水平注射通路332供给树脂材料,并且可以形成附接部。
图12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形成加强凸缘的方法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形成加强凸缘的方法。
参考图12(a),图13的比较例A(平板的比较例)是环保持部分41,其中在平坦的金属片中形成用于插入引导环的环保持孔40a,并且没有提供用于增强厚度的附加加工。参考图12(b),图13的比较例B(深冲的比较例)是环保持部分51,其中首先在平坦的金属片中形成用于插入引导环的通孔,然后通过对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执行深冲工艺来形成加强凸缘512。环保持孔50a形成在环保持部分51中。深冲工艺是指用深冲杆压制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并在在垂直于金属片的方向上使边缘部分扩展的过程,且深冲杆没有完全穿过平板。参考图12(c),根据本公开的图13的实施例C(翻孔和剔削工艺的实施例)是环保持部分11,其中首先在平板中形成用于插入引导环的通孔,然后通过对围绕通孔的边缘部分执行翻孔和剔削工艺来形成加强凸缘112。环保持孔10a形成在环保持部分11中。
图13是用于比较根据比较例A和比较例B的环保持部分以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C的环保持部分的表格。图14示出了根据比较例A和比较例B的将引导环插入环保持部分的过程,以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C的将引导环插入环保持部分的过程。图15示出了根据比较例A和比较例B的将引导环插入环保持部分的状态,以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C的将引导环插入环保持部分的状态。图14(a)和15(a)示出了比较例A,图14(b)和15(b)示出了比较例B,且图14(c)和15(c)示出了实施例C。
参照图13的第一行,描述用于制造环支撑件的金属片的厚度(mm)。平板的比较例(比较例A)的厚度小于深冲的比较例(比较例B)和翻孔和剔削工艺的实施例(实施例C)。此外,参考图13的第二行,描述了制造的环支撑件的重量(g),深冲的比较例(B)中的重量最大。因此,参考图13的第三行,深冲的比较例(比较例B)的与平板重量的比率最大。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深冲的比较例(比较例B)具有最大的重量,以确保环支撑件的所需强度。
参照图13的第四行和图14,可以比较在装配引导环期间的比较例和实施例的破裂可能性。在比较例A中,当引导环12被装配到环保持孔40a时,引导环12的边缘122和环保持部分41的边缘412彼此接触。因此,由陶瓷材料构成的引导环12极有可能破裂。类似地,在比较例B中,当将引导环12装配到环保持孔50a时,引导环12的边缘122和加强凸起512的边缘513彼此接触。因此,引导环12破裂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与比较例A和B相比,在实施例C中,当将引导环从后端表面117移动到前端表面116时,引导环12被装配到环保持孔10a。因此,引导环12与在制造加强凸缘112的工艺(即,翻孔工艺)中形成的引导表面118接触。因此,实施例C的引导环12不太可能破裂。
可以参考图13的第五行和图15以比较粘合剂的聚集位置是否存在。由于比较例A没有粘合剂的聚集位置,因此引导环12和环保持部分41之间的结合强度低。与此不同,在比较例B中,可以在环保持部分51的内周表面和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之间施加粘合剂G。因此,由于提供了可以聚集粘合剂的空间,因此框架与引导环之间的结合强度比比较例A强。另外,在实施例C中,引导环12的外周表面121与加强凸缘112的内周表面119接触,且粘合剂G可以施加在引导环12的引导表面118和外周表面121之间。因此,提供了可以聚集粘合剂的空间,框架与引导环之间的结合强度比比较例A强。具体地,参照图13的第六行,与比较例A的结合强度相比,实施例C中的引导环12与环保持部分之间的结合强度可提高约26.5%。
可以使用诸如比较例B的深冲方法作为改善引导环和框架之间的附接强度的方法,但与平板相比,它会增加重量。此外,当将根据比较例的深冲工艺中的折叠边缘与根据实施例的翻孔工艺中的环保持孔周围的折叠边缘进行比较时,翻孔工艺中的折叠边缘的体积变小,因此,可以减轻框架的重量。
根据上述实施例,为了减少插入注射模制的缺陷,需要通过平坦的表面而不是曲面表面来构成环支撑件的环支撑部分。在深冲方法中,环保持部分以及环支撑部分可以由曲面表面构成。在根据实施例的翻孔方法中,环保持部分可以由曲面表面构成,但是环支撑部分可以由平坦表面构成。另外,由于可以施加粘合剂的空间可以设置在环保持部分的引导表面和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之间,可以减少引导环和环保持部分之间的组装工艺(装配工艺)中的缺陷率。
图16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钓鱼线引导器。图16(a)示出了当钓鱼竿收缩时的根据比较例的具有不同尺寸的附接部610、620、630会聚的状态。图16(b)是图16(a)的剖视图且示出了附接部620的上肋650咬入附接部610中并由此损坏的状态。图16(c)示出了在上肋650上发生咬入损坏的状态。
参考图16(a),在附接部620中(其与附接部610相邻且其尺寸小于附接部610的尺寸),附接部620的后端插入形成在附接部610中的孔中。参考图16(b),附接部620的后端倾斜且插入形成在附接部610中的孔中。根据比较例,当钓鱼线引导器沿着管状竿滑动时,上肋650压靠邻近的附接部的上边缘且由此会发生咬入损坏651。参考图16(c),根据比较例,仅一个上肋650设置在钓鱼线引导器中的附接部的上端处,且上肋650具有沿着相邻的附接部的上边缘的咬入损坏651。在图16(a)和图16(b)所示的情况下,附接部610和附接部620难以轻易彼此分离。因此,使用钓鱼竿可能是不方便的,并且上肋650的上述咬入损坏651可能导致附接部破裂。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钓鱼线引导器,其包括设置有多个肋的附接部。
参考图17(b),上肋15a和所述一对侧肋15b、15c可以设置为沿着附接部的外周表面形成为近似三角形形状。另外,上肋15a和所述一对侧肋15b、15c可以形成为在中心轴的方向上延伸到附接部的后端表面161b,使得上肋15a和所述一对侧肋15b、15c的后端表面被包含在附接部的后端表面161b中。
参考图17(a),当具有较大尺寸的附接部的钓鱼线引导器和具有较小尺寸的附接部的钓鱼线引导器彼此接近,使得较大尺寸的附接部的前端表面和较小尺寸的附接部的后端表面彼此邻近时,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配置为使得较小尺寸的附接部的上肋的后端表面和较小尺寸的附接部的所述一对侧肋的后端表面与较大尺寸的附接部的前端表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较小尺寸的钓鱼线引导器的附接部的后端咬入较大尺寸的附接部的孔中。
至此,已经参考附图中示出的一些实施例和示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理念。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公开的技术理念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替换、修改和变化。另外,应当理解,这样的替代、修改和变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钓鱼线引导器,1a环支撑件,1b附接部,10a环保持孔,11环保持部分,12引导环,112加强凸缘,13环支撑部分,1331第一弯曲部分,1332第二弯曲部分,15a上肋,15b、15c侧肋。

Claims (10)

1.一种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所述钓鱼线引导器具有用于引导钓鱼线的引导环且附接至钓鱼竿的管状竿,所述方法包括:
加工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环支撑件,所述环支撑件包括:保持所述引导环的环保持部分;以及环支撑部分,其与所述环保持部分一体地形成,其中,贯通孔形成在所述环保持部分中作为环保持孔,使得形成与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加强凸缘;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环支撑件作为插入件以树脂材料注射模制具有环形形状的附接部,使得所述环支撑部分的下部嵌入所述附接部,所述附接部具有与所述管状竿的外周表面装配的内周表面,
其中,加工所述环支撑件包括:
在金属片中形成所述贯通孔;
在形成贯通孔之后,通过使围绕所述金属片的贯通孔的边缘部分从所述金属片突出,形成所述加强凸缘,利用所述加强凸缘将所述引导环装配在所述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上;
弯曲所述金属片,使得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形成在所述金属片中;以及
从所述金属片冲裁所述环支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加强凸缘包括:
在所述金属片上对准翻孔冲头,使得所述翻孔冲头的中心轴与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重合;
通过使所述翻孔冲头在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移动,使所述翻孔冲头的前端弯曲围绕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边缘部分;以及
通过所述翻孔冲头完全穿通所述贯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弯曲所述金属片包括:
弯曲所述金属片以形成第一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弯曲部分朝向所述管状竿在向下方向上延伸到所述环支撑部分的下端;以及
弯曲所述金属片以形成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弯曲部分是所述环保持部分和所述环支撑部分之间的边界且朝向所述环支撑件的下端凸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工所述环支撑件包括,在弯曲所述金属片之前,在所述金属片中形成一对第一开口,所述一对第一开口形成为穿通所述环支撑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通过注射模制所述附接部而填充所述树脂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工所述环支撑件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加强凸缘之后,通过剔削所述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形成与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多个装配凸出部。
6.一种钓鱼线引导器,其附接到钓鱼竿的管状竿并引导钓鱼线,所述钓鱼线引导器包括:
具有环形形状的附接部,其由硬化的树脂材料构成且具有与所述管状竿的外周表面装配的内周表面;
引导环,所述钓鱼线穿过所述引导环;以及
环支撑件,其由金属薄板构成且包括:环保持部分,其具有环保持孔,所述引导环结合至所述环保持孔;以及环支撑部分,其与所述环保持部分一体地形成且部分地结合到所述附接部,
其中,所述环支撑件和所述附接部通过使用所述环支撑件作为插入件以树脂材料注射模制形成所述附接部而部分地彼此结合,使得所述环支撑部分的下部嵌入所述附接部,
其中,所述附接部包括:
上肋,其位于所述附接部的上端处并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突出;以及
一对侧肋,其位于所述附接部的中心的下方且在所述径向向外方向上突出,
其中,所述环支撑部分以弯曲部分为基准以预定的弯曲角度弯曲,所述弯曲部分在所述环支撑部分中在一个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环保持部分包括加强凸缘,其沿着所述环保持孔的轴向方向突出以形成所述环保持孔且与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加强凸缘包括:
内周表面;以及
引导表面,其具有从所述内周表面延伸的弯曲形状且配置为引导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使得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内周表面接触,并且
其中,粘合剂沿着所述引导环的圆周方向被施加在所述加强凸缘的引导表面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之间的预定空间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线引导器,其中,与所述引导环的外周表面接触的多个装配凸出部形成在所述加强凸缘的内周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线引导器,其中,所述上肋和所述一对侧肋朝向所述钓鱼竿的尾部在向后方向上延伸到所述附接部的后端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附接部的后端表面包括所述上肋的后端表面和所述一对侧肋的后端表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线引导器,其中,所述上肋的后端表面和所述一对侧肋的后端表面能与附接到所述管状竿的另一钓鱼线引导器的附接部的前端表面接触。
10.一种钓鱼竿,包括:
多个管状竿;以及
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钓鱼线引导器,其附接至所述管状竿中的一个。
CN201880086716.4A 2018-01-17 2018-12-25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Active CN111683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5465 2018-01-17
JP2018005465 2018-01-17
KR20180024646 2018-02-28
KR10-2018-0024646 2018-02-28
KR1020180093080A KR101974311B1 (ko) 2018-01-17 2018-08-09 낚싯줄 가이드의 제조 방법,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낚싯대
KR10-2018-0093080 2018-08-09
PCT/JP2018/047624 WO2019142625A1 (ja) 2018-01-17 2018-12-25 釣り糸ガイドの製造方法、釣り糸ガイド及びこれを含む釣り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526A CN111683526A (zh) 2020-09-18
CN111683526B true CN111683526B (zh) 2022-05-10

Family

ID=6658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6716.4A Active CN111683526B (zh) 2018-01-17 2018-12-25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741212B1 (zh)
JP (1) JP6579416B1 (zh)
KR (1) KR101974311B1 (zh)
CN (1) CN111683526B (zh)
TW (1) TWI684401B (zh)
WO (1) WO20191426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62018B1 (ko) * 2020-03-10 2021-06-09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낚싯줄 가이드를 포함하는 낚싯대
CN112931439B (zh) * 2021-01-27 2022-05-10 威海市宝洋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鱼竿导眼及加工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2139Y (zh) * 2003-10-31 2004-11-03 威海平原陶瓷部品有限公司 双腿渔线导环装置
CN201733749U (zh) * 2010-08-20 2011-02-09 孟丽丽 一种钓线导架
CN102613150A (zh) * 2011-01-28 2012-08-01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的构成构件
CN103200816A (zh) * 2010-11-12 2013-07-10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CN103260396A (zh) * 2010-11-05 2013-08-21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CN103857283A (zh) * 2012-05-30 2014-06-11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线导件
CN105815287A (zh) * 2015-01-23 2016-08-03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CN105994204A (zh) * 2015-03-30 2016-10-12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线导件的固定结构以及钓竿
CN106234327A (zh) * 2015-06-09 2016-12-21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及引导框的制法
CN106472445A (zh) * 2015-09-02 2017-03-08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引导环以及钓线引导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726Y2 (ja) * 1988-06-20 1995-03-01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り用ガイド
JPH0538243A (ja) * 1991-08-06 1993-02-19 Shimano Inc 釣り竿の糸ガイド製造方法
JP2607635Y2 (ja) 1993-07-05 2002-03-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紙カップ製の除湿器
KR970006700Y1 (ko) * 1994-12-27 1997-07-02 정춘재 낚시대의 낚시줄 안내링
JPH09172914A (ja) * 1995-12-26 1997-07-08 Ryobi Ltd 釣竿の釣糸ガイド
JP2004024079A (ja) * 2002-06-24 2004-01-29 Daiwa Seiko Inc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JP4275457B2 (ja) 2003-05-16 2009-06-10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釣竿用ガイド
CN102834000A (zh) * 2010-02-18 2012-12-19 株式会社岛野 钓竿用钓线引导件(包含顶部钓线引导件)以及钓竿
JP5460441B2 (ja) * 2010-04-19 2014-04-02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99613B1 (ko) * 2012-07-03 2014-05-27 (주)하림 낚싯대용 가이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524407B1 (ko) * 2014-05-23 2015-05-29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낚싯줄 가이드의 제조 방법 및 낚싯줄 가이드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JP6619991B2 (ja) * 2015-11-04 2019-12-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鍛造ガイドフレーム
KR101696158B1 (ko) * 2016-04-01 2017-01-13 후지코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낚싯줄 가이드, 낚싯줄 가이드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및 낚싯줄 가이드용 블랭크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2139Y (zh) * 2003-10-31 2004-11-03 威海平原陶瓷部品有限公司 双腿渔线导环装置
CN201733749U (zh) * 2010-08-20 2011-02-09 孟丽丽 一种钓线导架
CN103260396A (zh) * 2010-11-05 2013-08-21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CN103200816A (zh) * 2010-11-12 2013-07-10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CN102613150A (zh) * 2011-01-28 2012-08-01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的构成构件
CN103857283A (zh) * 2012-05-30 2014-06-11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线导件
CN105815287A (zh) * 2015-01-23 2016-08-03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CN105994204A (zh) * 2015-03-30 2016-10-12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线导件的固定结构以及钓竿
CN106234327A (zh) * 2015-06-09 2016-12-21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及引导框的制法
CN106472445A (zh) * 2015-09-02 2017-03-08 株式会社岛野 钓线引导件、钓竿、引导环以及钓线引导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3526A (zh) 2020-09-18
KR101974311B1 (ko) 2019-05-02
WO2019142625A1 (ja) 2019-07-25
EP3741212A1 (en) 2020-11-25
JP6579416B1 (ja) 2019-09-25
JPWO2019142625A1 (ja) 2020-01-23
TWI684401B (zh) 2020-02-11
EP3741212A4 (en) 2020-12-30
EP3741212B1 (en) 2022-04-13
TW201932006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3526B (zh)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EP2926650A1 (en) Jig head
AU2015262642A1 (en) Fishing line guid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including fishing line guide
CN106472447B (zh) 钓线引导件、钓竿、引导框以及引导框的制造方法
TWI804710B (zh) 釣線導引裝置之導引框及釣線導引裝置與釣竿
EP3711480A1 (en) Artificial bait and split ring therefor
EP3741211B1 (en)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equipped with same
JP3770349B2 (ja) 中通し竿用糸導入ガイド
KR102172948B1 (ko)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낚싯대
JP4928485B2 (ja) 釣竿
EP3741213B1 (en) Method an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ishing line guide
CN111601503B (zh)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注射模制装置和钓鱼线引导器
CN107517938B (zh) 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174563A (ja) 釣糸ガイドのガイドフレーム及び釣糸ガイド並びに釣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