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396A -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 Google Patents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0396A
CN103260396A CN2011800533424A CN201180053342A CN103260396A CN 103260396 A CN103260396 A CN 103260396A CN 2011800533424 A CN2011800533424 A CN 2011800533424A CN 201180053342 A CN201180053342 A CN 201180053342A CN 103260396 A CN103260396 A CN 103260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d rings
guiding piece
fishline
externally mounted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33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0396B (zh
Inventor
辰己卓司
森胁康治
松本圣比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60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0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即使在引导环损伤的情况也能够迅速应对,并且,通过更换为轻量的引导环能够作为轻量的钓竿进行使用。由形成有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6A)的引导环(6)和形成有相对于引导环(6)的安装用孔(7F)的引导件主体(7)构成,在安装用孔(7F)的缘部和引导环(6)的外周面的范围内形成有装拆机构,装拆机构由形成于安装用孔(7F)的缘部的内螺纹部和形成于引导环(6)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构成,将引导环(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引导件主体(3)自由装拆。

Description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渔线轮拉出的钓线进行引导的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背景技术
对于钓线用引导件而言,在形成于引导件主体的保持环内安装引导环而构成。引导环以碳化硅等的陶瓷作为材料而形成,保持环则由与引导件主体相同的金属构成(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3443号公报(段落编号〔0017〕)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引导环与保持环的关系而言,一旦将引导环安装于保持环之后,便不会考虑将引导环取下的情况。倒不如说,主要着眼于为了抑制引导环在钓鱼的过程中从保持环脱落而紧密地安装。
但是,作为引导环即使以硬质的陶瓷等作为材料,在长年的使用期间,由于钓线在引导环的相同的部位滑动接触通过,因此会在该部位形成通过痕迹,若该部分变深则还会引起因通过痕迹而将滑动接触的钓线切断的情况。
另外,作为与钓线的滑动接触以外的原因,还存在由于是在滩涂等的放置竿因而导致引导环与其他物体接触等而造成损伤的情况,需要更换引导环,但在以往构成中无法进行更换。
因此,以往,都是将钓线引导件从钓竿取下,并直接更换钓线引导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即使在引导环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应对,并且,通过适时更换为轻量的引导环,由此钓鱼者能够轻松地使用轻量的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特征构成在于,构成为包括:形成有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的引导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安装用孔的引导件主体,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范围内形成有装拆机构,将所述引导环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能够自由装拆,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即使在引导环因任何理由受损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装拆机构的功能将受损的引导环拆下,并重新安装新的引导环。
并且,在安装新的引导环时,不需要将引导件主体从竿体拆下,能够在钓鱼场进行安装更换,对钓鱼者来说容易使用。
并且,引导环本身也能够更换为轻量的引导环,由此,钓竿轻量化,钓鱼者能够轻松地使用轻量化的钓竿。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形成的内螺纹部;在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部,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引导环经由螺纹部而安装于引导件主体,所以能够仅通过利用适当的夹具将引导环旋松操作便能够拆下,能够仅通过紧固操作来安装新的引导环。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一方形成的卡合突起;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另一方形成的卡合凹部,将所述卡合突起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卡合凹部的两侧端缘的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卡合凹部的底径小,构成为在抵抗所述两侧端缘将所述卡合突起向所述卡合凹部内推入并使其卡合从而将所述引导环安装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的状态下,使所述引导环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相对自由旋转的松缓卡合状态,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虽然将卡合突起的外径制成比上述卡合凹部的两侧端缘的内径大,但若为了将引导环安装于安装用孔而对该引导环进行压入操作,则安装用孔的侧端缘因该压入力而弹性地稍稍扩径,能够将引导环引导至卡合凹部内。由于卡合突起的外径比卡合凹部的底径小,因此引导环成为相对于引导件主体能够相对旋转的状态。
这样一来,由于引导环进行相对旋转,能够避免钓线始终与引导环的特定部位接触,能够避免对该特定部位造成滑动接触痕迹。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一方形成的卡合销部;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另一方形成的凹入安装座,在所述凹入安装座中,形成有凹入空间部,该凹入空间部构成为包括:对所述卡合销部从开口向里侧方向引导的导入空间部;从该导入空间部的里侧端向正交方向导入所述卡合销部的安装空间部,将所述安装空间部的夹入所述卡合销部的壁面的间隔形成为逐渐缩小至与所述卡合销部的外径相同或更小的间隔的状态,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将卡合销部从开口插入导入空间部内,以使插入该导入空间内的卡合销部在安装空间部内移动的方式,使引导环相对旋转,则卡合销部进入安装空间内并最终被两壁面夹住而固定,由此,引导环被安装于引导件主体。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与以往那样由金属形成引导件主体的情况相比,由于是树脂制因而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由于不是单纯的树脂而是纤维进行了强化的树脂,因此即使其不能发挥相当于金属的强度,但作为钓线引导件能够充分发挥功能。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的特征构成在于,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作为钓线用引导件,制成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结构。由此,与仅由金属形成的以往的钓线用引导件相比,能够减小金属所占的体积,能够实现轻量化。
但是,在将钓线用引导件整体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存在刚性变得过高而强韧性欠缺的问题。
因此,将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与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组合,通过两者来构成引导件主体。
根据这样的构成,与仅使金属制的钓线用引导件变薄来谋求轻量化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充分确保机械强度。
由于通过采用金属制引导件芯材部与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混合构成来构成引导件主体,能够提供与仅由金属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在强度方面也稳定的钓线用引导件。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引导件主体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在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比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硬质的硬质体,在与所述外周面共面或者突出的状态下安装所述硬质体,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作为钓线用引导件,采用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结构。由此,与仅由金属形成的以往的钓线用引导件相比,能够减小金属所占的体积,能够实现轻量化。
并且,在上述外装部的保持上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配置比上述纤维强化树脂硬质的硬质体。由此,在保持纤维强化树脂部分露出的上述引导环的部分中,通过硬质体来保护外周面,即使在钓鱼场等将钓竿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其外周面部分直接与其他物体接触或碰撞,能够避免外周面表面上的纤维的毛刺等。
由于通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来构成引导件主体,因此,与仅由金属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通过将与该纤维强化树脂相比硬质的硬质体设置于外周面上,能够有效地抑制因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外周面露出且与其他物体进行接触而产生纤维的毛刺等的不良情况,能够提供可有效抑制该现象的钓线用引导件。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的特征构成在于,所述硬质体是覆盖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的金属制的罩体,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通过金属制的罩体来保护外周面,即使在钓鱼场等将钓竿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其外周面部分直接与其他物体接触或碰撞,能够避免外周面表面的纤维的毛刺等。
并且,与仅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引导件主体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通过金属罩体对保持引导环的部分进行强化,所以能够对钓线用引导件付与强韧性,能够抑制刚性过大,能够提供向钓竿的安装状态稳定的钓线用引导件。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的特征构成在于,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将所述硬质体由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部分构成,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若仅以纤维强化树脂构成引导件主体则刚性过大会导致脆性增强,但通过将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装入引导件主体的内部,还能够对钓线用引导件付与强韧性,钓线用引导件的相对于钓竿的安装姿势稳定。
并且,由于使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部分贯通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并从上述外周面露出,所以即使在钓鱼场等将钓竿载置于地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其外周面部分直接与其他物体接触或碰撞,能够避免外周面表面的纤维的毛刺等。
并且,由于使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的一部分突出并形成为硬质体,所以作为硬质体不必采用单独的部件,能够实现部件的兼用化。
〔构成〕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特征构成在于,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一端使被该外装部覆盖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端延伸突出,并将该延伸突出部分形成为应安装于竿素材的腿部,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由于将安装固定于竿素材的腿部从引导件芯材部延伸突出而构成,所以与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构成腿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强化强韧性,能够稳定地安装固定钓线用引导件。
另一方面,由于从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使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露出而形成腿部,所以能够给予钓鱼者与以往的金属制钓线用引导件相同的安装固定状态的印象,能够营造稳定感。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的特征构成在于,上述纤维强化树脂为预浸渍材,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由此,将钓线用引导件以与竿素材相同的材料构成,能够实现材料的兼用化,在生产方面效果显著。
〔构成〕
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特征构成在于,在所述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与所述腿部之间形成中间连接部,使多张预浸渍材重叠而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针对所述多张预浸渍材中的至少一张,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纤维长度方向与从所述腿部朝向所述引导环的方向一致,并且,使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纤维长度方向与沿所述引导环的外周的状态一致,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通过采取这样的强化纤维的配置构成,能够实现拉伸力所作用的部分的加强效果,能够提供作为预浸渍材制的钓线用引导件稳定地发挥钓线引导功能的钓线用引导件。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的特征构成在于,上述引导环为碳化硅制,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由于对引导环使用碳化硅制且耐磨的陶瓷等,所以从钓线受到滑动作用,磨损较少。
〔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4的特征构成在于,是一种钓竿,具备技术方案1~13的任一项记载的钓线用引导件,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作用效果〕
钓线用引导件,通过以预浸渍材来制作从而与金属制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通过预浸渍材与金属的复合化,能够得到呈现平顺的弯曲的、容易打弯的钓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鳟鱼竿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安装于梢尖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安装于梢尖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的主视图。
图5表示钓线用引导件的制造工序,是表示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的俯视图。
图6表示钓线用引导件的制造工序,是表示将图5或图5的外装部与图16所示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所使用的钛弹性材料重叠得到的部件,设置于真空模内并实施粘合一体化加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第四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安装于梢尖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的主视图,图8(b)是表示引导件芯材的主视图。
图9(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的主视图,图9(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的引导件芯材的主视图,图9(c)是表示将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安装于梢尖竿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0表示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未被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覆盖的构造,图10(a)是表示以使其从竿尾侧重叠于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钓线插入用孔的近边的方式安装板状的预浸渍材制外装部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0(b)是表示使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从竿尾侧重叠于板状的预浸渍材制外装部并安装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将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大致完全覆盖的状态下,安装有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的钓线用引导件的纵剖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安装罩体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的主视图,图13(b)是表示引导件芯材的主视图。
图14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图14(a)是表示将引导环安装于引导件主体之前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4(b)是表示将引导环安装于引导件主体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14(c)是图14(a)的c-c剖视图。
图15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钓线用引导件,图15(a)是表示将引导环安装于引导件主体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b)表示将引导环安装于引导件主体之前的状态,是表示在引导件主体形成有凹入安装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c)是表示引导件主体的凹入安装座的其他实施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引导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钓线用引导件的制造工序的图,是表示引导件芯材部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腿部成为叉形的钓线用引导件的其他实施构造的纵剖侧视图。
图19(a)是表示罩体的其他实施构造的立体图,图19(b)是表示将罩体安装于外装部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20(a)是表示将引导环由第一、第二引导环部分构成且表示组装前的状态的其他实施构造的纵剖侧视图,图20(b)是表示将第一、第二引导环部分组装于引导件主体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20(c)是表示形成有当拆下第二引导环部分时插入螺丝刀等的工具的槽的状态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对钓山女鳟或岩鱼等时所使用的钓竿A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钓竿A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梢尖竿1的前端安装有顶部引导件2,并且,在梢尖竿1的中间位置安装固定钓线用引导件3,在竿尾侧配置并继式继合的尾竿4,在尾竿4上安装渔线轮座5,在该渔线轮座5上安装渔线轮B。
此外,构成钓竿A的梢尖竿以及尾竿以如下方式制作。也就是说,将碳纤维等的强化纤维沿一个方向拉齐,使环氧树脂等的热固化性树脂(或者热塑性树脂)浸渍于该拉齐强化纤维组,形成预浸渍材薄片。把将该预浸渍材薄片裁断成规定的形状的材料卷绕于心轴,并在将形成为多层的材料卷绕于心轴的状态下置于炉中进行烧成,烧成后将心轴脱芯而将圆筒状的竿素材取出、并将该竿素材裁断为规定长度,进行精加工而得到竿体。
作为构成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具体而言,除碳纤维以外能够使用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氧化铝纤维等,作为树脂,除环氧树脂以外,能够使用苯酚树脂、聚酯树脂等的热固化性树脂或PV(E)等的热塑性树脂。另外,作为预浸渍材,还可以是使树脂浸渍于织物而构成的材料。
对钓线用引导件3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示,钓线用引导件3构成为包括:形成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6A的引导环6;保持该引导环6的引导件主体7。
引导件主体7是作为纤维强化树脂的一个例子的预浸渍材制成的,是与形成上述的竿素材的预浸渍材相同的材料。将上述的碳纤维等的强化纤维c沿纤维的长边方向配置,使环氧等的热固化性树脂浸渍于该碳纤维组,形成预浸渍材薄片。通过将该预浸渍材薄片层叠而形成引导件主体7。
引导件主体7构成为包括:配置于引导环6的周围并保持该引导环6的圆盘状部分7a;从圆盘状部分7a以窄宽度的状态延伸突出的中间连接部7b;以与中间连接部7b相同的横宽延伸突出的腿部7c。
相对于在梢尖竿1的外周面载置的腿部7c,如图3所示,以大致100°~110°的角度(钝角)α折弯形成有中间连接部7b和圆盘状部分7a,将从竿素材朝外突出的中间连接部7b和圆盘状部分7a设定为钓线不易缠绕并且即使缠绕也容易滑脱的角度。
出于轻量化等的目的,在中间连接部7b形成有穿通孔7E,在圆盘状部分7a形成有引导环6的安装用孔7F,在安装用孔7F上形成有引导环安装用的内螺纹。
引导环6具备:作为外形而呈圆形的凸缘部6B;与该凸缘部6B相比为小直径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突出的筒状突起部6C。在筒状突起部6C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通过将该外螺纹与引导件主体7的安装用孔7F的内螺纹螺合,能够得到将引导环6相对于引导件主体7装拆自如的构成。此外,螺纹形状形成为向筒状突起部6C的前端稍微细径化的锥体螺纹。但是,还可以采用维持恒定的直径的通常的螺纹形态。
这样引导环6构成为能够经由螺纹而自由装拆,如图3(b)所示,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形成有较细的切入槽6d,该切入槽6d起到将引导环6紧固时供螺丝刀等的夹具的前端插入的辅助机构的作用。
作为引导环6,主要使用陶瓷,还可以使用作为材料选定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等的、金属陶瓷等的金属与陶瓷的合成物。只要是耐磨性高的材料便能够使用。
金属陶瓷是将金属碳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等的硬质化合物的粉末与金属的结合材料进行混合并烧结的复合材料,耐热性及耐磨性高。对这些金属陶瓷进行螺纹的刻设作业,通过机械加工、模具成形等进行。
除了上述的陶瓷以外,还能够使用铝或钛等的轻量金属。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情况下,由于与碳化硅等相比是轻量的,更换也容易,因此钓鱼者能够轻松地使用轻量的竿。但是,对于铝等而言,为了提高耐磨性,优选对引导钓线的插入用孔的表面等实施铝阳极化处理等。
接下来,对钓线用引导件3的制造进行说明。
(1)如图5所示,将多张半固化状态的预浸渍材薄片9裁断成引导件主体7的形状。
(2)使多张被裁断成引导件主体7的形状的半固化状态的预浸渍材薄片9重叠。
(3)接下来,将重叠的预浸渍材薄片9的层叠体3C装入图6所示的由第一模11A和第二模11B构成的真空模11内,实施使预浸渍材薄片9彼此的紧贴强度提高的一次成形。此时,以不卷入空气的方式,通过泵P进行抽真空。
(4)如图6所示,以被实施一次成形的第一模11A和第二模11B夹住的状态投入固化炉10内,进行加热固化。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抽真空。
(5)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充分地冷却并将成形品取出。成形后能够进行研削研磨加工等。
(6)不过,虽未图示,还可以采用在真空模11内进行真空成型之后,将进行了模成形的引导件主体7的原形取出并将其投入固化炉10内而使其加热固化的构成。
在如以上方式成形的钓线用引导件3中,如图4所示,基于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c的朝向,以围绕引导环6的周围的状态被配向,以抵抗拉伸应力的状态被配向。此时,虽未图示,强化纤维c的朝向也可以以描绘六边形的方式被配向。
钓线用引导件3,将腿部7c载置于规定位置,通过作为安装件的安装用的线a而安装固定于竿素材。从安装用的线a的上方涂覆树脂涂料(未图示),从而将安装状态固定。
〔第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作为螺纹的形态,能够使用三角螺纹、角螺纹等的各种的螺纹,或者还可以采用下述方法:不设置通常的螺纹,而是将间距比较大的螺旋状的突条在周方向的60°~140°的范围内形成,在引导件主体侧形成,并在引导环侧形成与该突条进行卡合的螺旋槽。
〔第二实施方式〕
这里,对将引导环6相对于引导件主体7通过压入而进行推入安装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引导环6构成为包括:凸缘部6B;在该凸缘部6B的前端侧形成的筒状突起部6C。图中6A是钓线插入用的孔。
这里,没有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形成螺纹部,而是在筒状突起部6C的前端附近使环状凸缘部6f突出。该环状凸缘部6f是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卡合突起。
另一方面,在引导件主体7形成有安装引导环6的安装用孔7F,在该安装用孔7F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比安装用孔7F的内径直径大的环状凹入部7G。该环状凹入部7G是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卡合凹部。
在这样的构成中,若将引导环6压入安装用孔7F内,则引导环6的环状凸缘部6f嵌入安装用孔7F的环状凹入部7G内,引导环6被安装于安装用孔7F。
将作为卡合突起的环状凸缘部6f的外径D1形成为比位于作为卡合凹部的环状凹入部7G的两侧方的两侧端缘的内径D2大,并且,将作为卡合突起的环状凸缘部6f的外径D1形成为比环状凹入部7G的底径小,将环状凸缘部6f抵抗上述两侧端缘而推入环状凹入部7G内,则两侧端缘弹性变形而扩径从而允许环状凸缘部6f的嵌入,能够使其卡合于环状凹入部7G。构成为在使环状凸缘部6f与环状凹入部7G嵌合而将引导环6安装于引导件主体7的状态下,使上述引导环相对于上述引导件主体7能够相对自由旋转的松缓卡合状态。
也就是说,以如下方式设置各部分的尺寸:在引导环6被安装于安装用孔7F的状态下,在引导环6与安装用孔7F之间,如图14(b)所示,在筒状突起部6C的外周面与安装用孔7F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微小的缝隙h,在引导环6的环状凸缘部6f与安装用孔7F的环状凹入部7G之间也产生微小的缝隙h。
通过这样的构成,引导环6相对于引导件主体7能够通过压入、推出操作而自由装拆,并且,如图14(b)所示,在安装于安装用孔7F的状态下,通过上述的缝隙h,引导环6能够相对于引导件主体7以自己的轴线Y为中心而旋转。这样,引导环6在引导钓线时与钓线的移动连动地旋转,能够总是以不同部分与钓线接触而进行引导。由此,减少引导环6总是以相同的部分对钓线进行引导的情况,减少引导环6的引导面(内周面)受损的情况。
如图14(c)所示,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背面侧,形成有较细的切入槽6j,在对引导环6进行更换的情况下,能够将螺丝刀等的适当的工具插入该切入槽6j而将引导环6拆下。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还可以将环状凸缘部6f和环状凹入部7G的形成对象交换。也就是说,也可以在安装用孔7F形成与环状凸缘部相当的环状突条,而在引导环6的突起部6B形成与环状凹入部相当的结构。
(2)还可以将环状凸缘部6f的周方向的任何位置的部分切去,从而取代环状,而在周方向的多个位置将被切去的部分作为卡合突起而立设。
〔第三实施方式〕
这里,对若将引导环6压入并使其旋转则强力卡合且固定安装状态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上述引导环6,形成为具有凸缘部6B和突起部6C的构造,但在这里,作为引导环6,顾名思义作为环体而构成。而且,在环状的引导环6上的180°对角位置突出地设置朝外突出的卡合销部6g。卡合销部6g为圆柱状。不过,卡合销部6g也可以为圆筒状。为了在引导环6的主体上形成卡合销部6g,而单独地形成卡合销部6g及引导环主体,并通过粘合剂等的适当的粘合方式进行安装。在引导环主体侧,虽未图示,还可以形成将卡合销部6g的基端部埋入固定的凹入安装座。
另一方面,如图15(a)所示,在引导件主体7上,在引导环6的安装用孔7F的内周面侧且在隔着轴线Y的180°对角位置,形成有卡合用的凹入安装座7H。如图15(b)所示,在凹入安装座7H,形成有从安装用孔7F的内周面向外周侧以恒定的深度进入的凹入空间部E。凹入空间部E由下述壁包围而形成:沿引导件主体7的厚度方向(附图中向下)立设的第一壁7t和从第一壁7t的里侧端沿安装用孔7F的内周面(附图中向右侧)设置的内壁7u;在内壁7u的与第一壁7t的连接部位相反的一侧(附图中为右侧端)形成的圆弧壁7x;将圆弧壁7x延长的(附图中稍微朝斜上方并且以朝第一壁7t侧接近的方式延伸配置的)朝内壁7y。在朝内壁7y与第一壁7t之间,形成有将引导环6的卡合销部6g导入的开口7z。
形成有沿第一壁7t将卡合销部6g从开口7z向里侧方向引导的导入空间部E1,形成有以与导入空间部E1正交的状态而由朝内壁7y和内壁7u围起的安装空间部E2。通过该导入空间部E1和安装空间部E2形成对卡合销部6g进行引导的凹入空间部E。
在安装空间部E2设定有与卡合销部6g的外径相等或比外径稍小的间隔,且越接近圆弧壁7x,则朝内壁7y接近内壁7u的宽度越窄。
根据以上的构造,若将卡合销部6g从开口7z插入导入空间部E1内,在卡合销部6g与内壁7u抵接的状态下,使引导环6以轴线Y为中心向右旋转,则卡合销部6g被朝内壁7y和内壁7u引导而移动至在安装空间部E2内与圆弧壁7x对置的位置。若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向右旋转,则卡合销部6g以将狭窄的空间稍微扩张的方式进入并固定。这样,卡合销部6g被内壁7u和朝内壁7y牢固地紧固,从而将引导环6的安装状态固定。
还可以如图15(c)所示,在朝内壁7y的与圆弧壁7x的连接部位附近,形成圆弧状的凹入槽7v。另一方面,在卡合销部6g设置圆弧状的突起部6h,将卡合销部6g压入至圆弧壁7x附近时,突起部6h与凹入槽7v卡合而使防脱力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引导环6上形成卡合销部6g,在引导件主体7上形成凹入安装座7H,但也可以交换形成对象,在引导环6上形成凹入安装座7H,在引导件主体7上形成卡合销部6g。
(2)此外,作为引导环6的形状,还可以如图16所示,采用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具有凸缘部6B和突起部6C的形状,并在突起部6C的外周面上形成两个卡合销部6g。
另外,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形成有用于使安装拆下时容易进行旋转操作的较细的切入槽6d。能够将螺丝刀等的适当的工具插入该较细的切入槽6d而进行更换。
〔第四实施方式〕
对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实施方式中,在内部具备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的钓线用引导件3进行说明。不过,附图中仅记载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状态。
如图7以及图8的(a)、(b)所示,钓线用引导件3构成为包括:形成有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6A的引导环6;保持该引导环6的引导件主体7,而引导件主体7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7A、和被该外装部7A覆盖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构成。
外装部7A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那样,是纤维强化树脂的一个例子即预浸渍材制,通过将该预浸渍材薄片层叠而形成外装部7A。
对于外装部7A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由配置于引导环6的周围并保持该引导环6的圆盘状部分7a、从圆盘状部分7a以窄宽度的状态延伸突出的中间连接部7b、以及以与中间连接部7b相同的横宽延伸突出的腿部7c构成。
在圆盘状部分7a,如图8(a)所示,形成有与引导环6的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6A同芯状地形成的安装用孔7F。
相对于在梢尖竿1的外周面载置的腿部7c,如图7所示,以大致100°~110°的角度(钝角)α折弯形成中间连接部7b和圆盘状部分7a,将从竿素材朝外突出的中间连接部7b及圆盘状部分7a设定为钓线不易缠绕并且即使缠绕也容易滑脱的角度,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并非必须限定为上述的角度。
被外装部7A覆盖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从圆盘状部分7a位于中间连接部7b内,将钛弹性材料通过冲压等进行冲切加工而制造。如图8(b)所示,引导件芯材部7B呈圆形,在该圆形部分形成有钓线用插入孔7h。
同样在图8(a)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如图3(b)所示,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形成工具插入用的较细切入槽6d。
作为引导件芯材部7B的构成,也可以如下所述。如图13的(a)、(b)所示,引导件芯材部7B的一部分贯通外装部7A而向外部露出。也就是说,以引导环6的中心作为基准,在与外装部7A的中间连接部7b的存在侧相反的一侧,在引导件芯材部7B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从外装部7A的外周面露出的突起部7r,而构成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硬质体。作为硬质体的突起部7r以与外装部7A的外周面共面的状态形成,在钓鱼场等在地面载置钓竿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避免该外周面部分直接与其他物体接触或碰撞、能够避免外周面表面上的纤维的毛刺等的效果。突起部7r并非必须与外装部7A的外周面为共面状态,也可以突出。
该突起部7r具有与后述的罩体7C相当的功能。
此外,钛弹性材料是耐腐蚀性方面优秀、且对环境无害的金属。作为机械强度,按照JIS2种基准,拉伸强度为340~510N/mm2,在弯曲强度方面也优秀。但是,由于不像钢铁那样具有明确的降伏点,所以若测定到0.2%耐力则为215N/mm2以上,因此是弹性限度十分高的材料,作为钓线用引导件,即使承受大的负载,复原至原本的姿势的弹力也大。
另一方面,引导件芯材部7B所使用的金属,除了钛弹性板以外,还可以是铝、不锈钢。在铝的情况下,实施表面处理。也可以通过铝阳极化加工、电镀加工进行表面处理,并实施涂装。
引导环6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引导环相同的构成。
同样在图13(a)中,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如图3(b)所示,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形成工具插入用的较细的切入槽6d。
导入引导件芯材部7B的情况下的引导件主体7的制造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方法相同,如下所述。
(1)如图17所示,利用钛弹性材料12形成引导件芯材部7B。
(2)如图5所示,将多张半固化状态的预浸渍材薄片9裁断为外装部7A的形状。
(3)使多张被裁断为外装部形状的半固化状态的预浸渍材薄片9重叠,在其内部夹入引导件芯材部用的钛弹性材料12,从而形成成形前的钓线用引导件体3C。
(4)如图6所示,将夹入有钛弹性材料的成形前的钓线用引导件体3C装入由第一模11A和第二模11B构成的真空模11内,实施使预浸渍材薄片与钛弹性材料的紧贴强度提高的一次成形。此时,以不卷入空气的方式,通过泵P进行抽真空。
(5)如图6所示,将实施了一次成形的钓线用引导件体3C与真空模11一同投入至固化炉10内,进行加热固化。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抽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从真空模取出的钓线用引导件体3C单独投入至固化炉10内,对钓线用引导件体3C进行成形加工。
(6)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充分冷却而将成形品取出。成形后能够进行研削研磨加工等。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将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的一端与引导件芯材部7B的一端相比进一步延伸突出,将该延伸突出部分构成为腿部7c。但是,在该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9的(a)、(b)、(c)所示,将引导件芯材部7B的一端与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的一端相比进一步延伸突出,将该延伸突出部分构成为腿部7c。
在引导件芯材部7B的与腿部7c部分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引导环6的圆弧状部分7a。此外,如上述那样,引导件芯材部7B所使用的金属,也可以是铝、不锈钢。在铝的情况下,实施表面处理。还可以通过铝阳极化加工、电镀加工进行表面处理,实施涂装。
由于如上述那样将钛弹性板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延伸突出而作为腿部7c,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延伸突出而作为腿部7c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韧性高且维持稳定的安装状态。
此外,在腿部7c的表面一侧形成有凹入部7f,在该凹入部7f中嵌入安装用的线a,安装用的线a的位置偏移变少,并且,腿部7c通过设置凹入部7f而变得易于变形,将腿部7c载置于竿素材的外周面时,容易与该外周面服帖。
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该凹入部7f。还可以将腿部7c以恒定的厚度形成。
另外,同样在图9(a)中,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如图3(b)所示,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形成工具插入用的较细的切入槽6d。
〔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
对由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和被该外装部7A覆盖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构成、且在将外装部7A覆盖于引导件芯材部7B的竿尖侧以及竿尾侧的两面的状态进行了实施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对竿尖侧或竿尾侧的一方的面实施。
也就是说,如图10(a)以及图17所示,通过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而形成与圆形部分7e、中间连接部7b、腿部7c相当的部分,在圆形部分7e的钓线用插入孔中安装引导环6,以从竿尾侧重叠在钓线用插入孔的周缘部的方式,安装板状的预浸渍材制外装部7A。
该预浸渍材制外装部7A以限定为与上述圆形部分7e相当的范围的大小被设置。
另外,如图10(b)所示,还可以将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和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一同形成圆盘状部分7a(圆形部分7e)、中间连接部7b、腿部7c并制成呈相同形状的结构,并使位于竿尖侧的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与位于竿尾侧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重叠,从而形成钓线用引导件3。
这样,由于没有采用以外装部7A对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在竿尖侧和竿尾侧的两面进行覆盖的构成,所以不会导致重量增加、且能够形成同时具有刚性高的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和强韧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的功能的钓线用引导件3。
如图11所示,在将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大致完全覆盖的状态下,实施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如图10(b)所示,形成为具备圆盘状部分7a、中间连接部7b、腿部7c的形状,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7B也形成为沿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的形状。而且,在腿部7c,在外装部7A的与竿素材接触的面相反的一侧(附图中为下侧),还可以构成为对外装部7A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使引导件芯材部7B的金属部分露出。由此,能够缓和腿部7c处的刚性,提高腿部7c向竿素材的紧贴性。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实施方式中,具备作为硬质体的罩体7C的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罩体7C是呈半圆弧状(大致圆周190°)的金属制的部件,剖面呈通道状。将该通道状的开口部分覆盖于外装部7A的圆盘状部分7a的外周面而将该外周面覆盖。如图12所示,在圆盘状部分7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使罩体7C的通道状剖面进行覆盖的安装座7D。安装座7D是在圆盘状部分7a的竿尖侧面7m和竿尾侧面7n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台阶部7k的结构。对这样的安装座,将罩体7C的包围通道剖面的竿尖侧壁部分7p和竿尾侧壁部分7q载置于安装座7D的台阶部7k,由此,罩体7C被安装于引导件主体7的外装部7A。在将罩体7C安装于安装座7D的状态下,以罩体7C与包括竿尖侧面7m、竿尾侧面7n的圆盘状部分7a的外表面成为共面状态的方式构成。
作为罩体7C的材料,使用钛材料。除了钛材料以外,还可以是铝、不锈钢。在铝的情况下,实施表面处理。通过铝阳极化加工、电镀加工进行表面处理,还可以实施涂装。
此外,作为罩体7C,只要是比上述纤维强化树脂硬质的硬质体即可,因此并不限定为金属,只要是比外装部7A所使用的基质树脂硬质的材料,也可以是除金属以外的硬质树脂或金属陶瓷等的将金属与陶瓷混合的混合物。
通过该罩体7C,形成技术方案7记载的硬质体,能够采用即使在钓鱼场等采取置竿状态从而钓线用引导件3的外装部7A与其他物体接触也能够实现保护的构成。
同样在图12中,虽省略图示,但也可以如图3(b)所示,在引导环6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形成工具插入用的较细的切入槽6d。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其他实施方式〕
(1)作为罩体7C的构造,也可以如下所述。上述罩体7C的剖面呈通道形状,但这里提出具有角型的剖面的结构。参照图19进行说明。罩体7C是呈半圆弧状(大致圆周190°)的金属制的部件,剖面呈角状。将该角状的开口部分从竿尖侧面7m覆盖在外装部7A的圆盘状部分7a的外周面上,从而对其外周面进行覆盖。在圆盘状部分7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供罩体7C的角状剖面覆盖的安装座7D。安装座7D是在圆盘状部分7a的竿尖侧面7m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台阶部7k的结构。对于这样的安装座7D,将罩体7C的包围角剖面的竿尖侧壁部分7p和前端侧壁部分7s载置于安装座7D的台阶部7k,由此罩体7C被安装于引导件主体7的外装部7A。在将罩体7C安装于安装座7D的状态下,以罩体7C与包含竿尖侧面7m、竿尾侧面7n的圆盘状部分7a的外表面成为共面状态的方式构成。
虽未图示,也可以在圆盘状部分7a的竿尾侧面7n的外周缘部形成台阶部7k,在该台阶部7k安装上述罩体7C。上述罩体7C的构成,是竿尾侧壁部分7q与前端侧壁部分7s所成的角状。也就是说,将竿尾侧壁部分7q安装于竿尾侧面7n侧。
〔第六实施方式〕
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腿部7c从外装部7A仅向一方侧延伸突出而形成,但这里如图18所示,形成具备向两个方向即向竿尖侧和竿尾侧伸出的分叉式的腿部7c的钓线用引导件3。通过这样将腿部7c制成分叉状,向竿素材的安装状态稳定。
向竿尖侧和竿尾侧延伸突出的腿部7c上的中间位置所设置的凹入部7i,是为了腿部7c容易与竿素材表面紧贴而设置的,与以将向竿尖侧和竿尾侧延伸突出的腿部7c的整个面载置于竿素材表面的方式形成相比,腿部7c容易变形且容易紧贴。
当然,也可以不这样形成凹入部7i,而是采用将腿部7c的整个面载置于竿素材表面的构成。
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将引导环6构成为相对于引导件主体7能够自由装拆时,还可以采用如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的那样、螺纹式安装的方式,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推入压入方式安装的方式,或者是如第三实施方式所示那样通过卡合销方式安装的方式。
另外,对于引导件主体7的构成,还可以如第四实施方式所示那样,采用在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7A内配置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3C的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
(1)对作为引导环6的材料使用陶瓷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钛或铝等的金属。
(2)作为引导件芯材部7B的材料,举出了钛弹性材料或铝材等,但还可以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在对钓线用引导件3施加有假定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引导件芯材部7B变形而将该负载吸收,在负载被除去的状态下复原至原本的姿势,因此作为芯材是适当的。
(3)作为构成外装部7A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配向方向,应以对强度弱的部分进行加强的方式进行配向,并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包围引导环6的周围的那样的配向方法。
(4)作为安装件利用安装用的线a进行安装,但也可以取代安装用的线a而利用树脂带。而且,为了使安装固定力牢固,还可以使用将使合成树脂浸渍于强化纤维而成的预浸渍材形成为带状的预浸渍材带。
(5)相对于腿部7c,中间连接部7b以及圆盘状部分7a形成为以角度α向斜前方倾斜的姿势,但也可以是相对于腿部7c垂直的姿势。
(6)作为构成外装部7A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配向方向,应以对强度弱的部分进行加强的方式进行配向,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包围引导环6的周围那样的配向方法。
(7)对引导环6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0所示,将引导环6由第一引导环部分6D和第二引导环部分6F组合而构成。
如图20(a)所示,将第一引导环部分6D由凸缘部6B和与该凸缘部6B一体形成的突起部6C构成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这里,在沿轴线位置而形成的贯通孔6E的内周面刻设锥体内螺纹这一点不同。另一方面,将第二引导环部分6F由凸缘部6B和与该凸缘部6B一体形成的突起部6C构成,且在该突起部6C的外周面形成锥体外螺纹,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且,通过使第二引导环部分6F的锥体外螺纹与第一引导环部分6D的锥体内螺纹进行内嵌合,能够将第一引导环部分6D与第二引导环部分6F组装。
如图20(b)所示,将如上构成的第一引导环部分6D的突起部6C压入引导件主体7的安装用孔7F内,在引导件主体7上将第二引导环部分6D固定。相对于该第一引导环部分6D,如上述那样螺合第二引导环部分6F,以通过两引导环部分6D、6F的凸缘部6A将引导件主体7夹入的状态安装。
因此,在第二引导环部分6F的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6G发生损伤的情况下,能够更换第二引导环部分6F。
如图20(c)所示,在第二引导环部分6F的凸缘部6B的前端面6e上,形成有为了在安装拆下时使旋转操作容易的较细的切入槽6d,能够将螺丝刀等的适当的工具插入该较细的切入槽6d而进行更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钓山女鳟等所使用的所谓被称为鳟鱼竿的钓竿进行了说明,但同样能够用于饵竿以及矶竿等其他的需要钓线用引导件3的全部的竿等,另外,引导件主体并不限定为预浸渍材制成,还能够用于仅将引导环制成更换式的钓竿。
附图标记的说明
3 钓线用引导件
6 引导环
6A 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
6f 环状凸缘部(卡合突起)
6g 卡合销部
7 引导件主体
7A 外装部
7B 引导件芯材部
7C 罩体(硬质体)
7F 安装用孔
7G 环状凹入部(卡合凹部)
7H 凹入安装座
7b 中间连接部
7c 腿部
7z 开口
D1 卡合突起的外径
D2 卡合凹部的两侧端缘的内径
D3 卡合凹部的底径
E 凹入空间部
E1 导入空间部
E2 安装空间部
a 安装件
c 强化纤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括:形成有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的引导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安装用孔的引导件主体,所述引导环由陶瓷或金属或它们的合成物即耐磨性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或者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范围内形成有装拆机构,将所述引导环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能够自由装拆。
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形成的内螺纹部;在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部。
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一方形成的卡合突起;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另一方形成的卡合凹部,将所述卡合突起的到前端的长度形成为应位于所述卡合凹部的两侧端缘与底部之间的长度,构成为在抵抗所述两侧端缘将所述卡合突起向所述卡合凹部内推入并使其卡合从而将所述引导环安装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的状态下,使所述引导环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相对自由旋转的松缓卡合状态。
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一方形成的卡合销部;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另一方形成的凹入安装座,在所述凹入安装座中,形成有凹入空间部,该凹入空间部构成为包括:对所述卡合销部从开口向里侧方向引导的导入空间部;从该导入空间部的里侧端向正交方向导入所述卡合销部的安装空间部,将所述安装空间部的夹入所述卡合销部的壁面的间隔形成为逐渐缩小至与所述卡合销部的外径相同或更小的间隔的状态。
5.(删除)
6.(删除)
7.(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比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硬质的硬质体,在与所述外周面共面或者突出的状态下安装所述硬质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体是覆盖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的金属制的罩体。
9.(修改后)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将所述硬质体由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部分构成。
10.(修改后)一种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括:形成有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的引导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安装用孔的引导件主体,所述引导环由陶瓷或金属或它们的合成物即耐磨性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或者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范围内形成有装拆机构,将所述引导环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能够自由装拆,使被该外装部覆盖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端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一端延伸突出,并将该延伸突出部分形成为应安装于竿素材的腿部。
11.(删除)
1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与所述腿部之间形成中间连接部,使多张预浸渍材重叠而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针对所述多张预浸渍材中的至少一张,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纤维长度方向与从所述腿部朝向所述引导环的方向一致,并且,使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纤维长度方向与沿所述引导环的外周的状态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为碳化硅制。
14.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在权利要求1以及权利要求10的“由引导环和引导件主体构成的钓线用引导件”中,明确了“所述引导环由陶瓷或金属或它们的合成物即耐磨性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由此明确了,即使引导环为陶瓷制、且外装部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也能够在他们之间形成装拆机构。这点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
在权利要求3中,通过修改为“将所述卡合突起的到前端的长度形成为应位于所述卡合凹部的两侧端缘与底部之间的长度”,在“卡合突起和卡合凹部的长度关系”方面,以在记载中不产生矛盾的方式进行了修改。
在其他各项权利要求中,基于本次修改,对必要的部分进行了修改。

Claims (14)

1.一种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括:形成有钓线插入用的插入孔的引导环;形成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安装用孔的引导件主体,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范围内形成有装拆机构,将所述引导环构成为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能够自由装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形成的内螺纹部;在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螺纹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一方形成的卡合突起;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另一方形成的卡合凹部,将所述卡合突起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卡合凹部的两侧端缘的内径大,并且比所述卡合凹部的底径小,构成为在抵抗所述两侧端缘将所述卡合突起向所述卡合凹部内推入并使其卡合从而将所述引导环安装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的状态下,使所述引导环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相对自由旋转的松缓卡合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拆机构构成为包括: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一方形成的卡合销部;在所述安装用孔的缘部和所述引导环的外周面的另一方形成的凹入安装座,在所述凹入安装座中,形成有凹入空间部,该凹入空间部构成为包括:对所述卡合销部从开口向里侧方向引导的导入空间部;从该导入空间部的里侧端向正交方向导入所述卡合销部的安装空间部,将所述安装空间部的夹入所述卡合销部的壁面的间隔形成为逐渐缩小至与所述卡合销部的外径相同或更小的间隔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构成。
6.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件主体上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在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比所述纤维强化树脂硬质的硬质体,在与所述外周面共面或者突出的状态下安装所述硬质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体是覆盖所述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外周面的金属制的罩体。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引导件主体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和装入该外装部内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构成,将所述硬质体由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部分构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外装部的一端使被该外装部覆盖的金属制的引导件芯材部的一端延伸突出,并将该延伸突出部分形成为应安装于竿素材的腿部。
11.如权利要求5~10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为预浸渍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浸渍材制的外装部的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与所述腿部之间形成中间连接部,使多张预浸渍材重叠而形成所述中间连接部,针对所述多张预浸渍材中的至少一张,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纤维长度方向与从所述腿部朝向所述引导环的方向一致,并且,使保持所述引导环的部分的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的纤维长度方向与沿所述引导环的外周的状态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环为碳化硅制。
14.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用引导件。
CN201180053342.4A 2010-11-05 2011-04-15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Active CN103260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8703A JP5794773B2 (ja) 2010-11-05 2010-11-05 釣り糸用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JP2010-248703 2010-11-05
PCT/JP2011/059391 WO2012060122A1 (ja) 2010-11-05 2011-04-15 釣り糸用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0396A true CN103260396A (zh) 2013-08-21
CN103260396B CN10326039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602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3342.4A Active CN103260396B (zh) 2010-11-05 2011-04-15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94773B2 (zh)
CN (1) CN103260396B (zh)
WO (1) WO201206012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526A (zh) * 2018-01-17 2020-09-18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CN112438237A (zh) * 2019-08-29 2021-03-05 株式会社岛野 钓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9832A1 (ja) * 2016-02-29 2017-09-0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当該釣糸ガイドを備える釣竿、及び当該釣糸ガイド用のガイドリング
JP6723850B2 (ja) * 2016-07-12 2020-07-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5747Y1 (zh) * 1969-12-09 1973-10-26
JPS5113690A (zh) * 1974-06-11 1976-02-03 Jooji Buradorii Uiriamu
JPS60196134A (ja) * 1984-03-19 1985-10-0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用の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34420U (zh) * 1989-06-02 1991-01-17
JP3004420U (ja) * 1993-11-10 1994-11-15 株式会社銀星社 中通し竿のトップガイド
CN101022722A (zh) * 2004-07-09 2007-08-22 亚历山大·罗思 用于钓竿的钓线引导装置
CN201509516U (zh) * 2009-09-16 2010-06-23 林懿德 钓竿导线座轮体结构
JP2010148523A (ja) * 2010-03-14 2010-07-08 Isamu Tokuda 釣り竿用ライン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CN101849531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0791U (zh) * 1975-02-08 1976-08-13
JP5334306B2 (ja) * 2009-03-31 2013-11-0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糸ガイ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5747Y1 (zh) * 1969-12-09 1973-10-26
JPS5113690A (zh) * 1974-06-11 1976-02-03 Jooji Buradorii Uiriamu
JPS60196134A (ja) * 1984-03-19 1985-10-0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用の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34420U (zh) * 1989-06-02 1991-01-17
JP3004420U (ja) * 1993-11-10 1994-11-15 株式会社銀星社 中通し竿のトップガイド
CN101022722A (zh) * 2004-07-09 2007-08-22 亚历山大·罗思 用于钓竿的钓线引导装置
CN101849531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09516U (zh) * 2009-09-16 2010-06-23 林懿德 钓竿导线座轮体结构
JP2010148523A (ja) * 2010-03-14 2010-07-08 Isamu Tokuda 釣り竿用ライン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3526A (zh) * 2018-01-17 2020-09-18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CN111683526B (zh) * 2018-01-17 2022-05-10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CN112438237A (zh) * 2019-08-29 2021-03-05 株式会社岛野 钓竿
CN112438237B (zh) * 2019-08-29 2024-01-02 株式会社岛野 钓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95628A (ja) 2012-05-24
WO2012060122A1 (ja) 2012-05-10
CN103260396B (zh) 2015-04-01
JP5794773B2 (ja)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0816B (zh)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CN103260396A (zh)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CN102232374B (zh) 钓线用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及钓竿
CN103841823A (zh) 钓竿
JP2009159959A (ja) 釣り竿用の釣り糸ガイ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04524B (zh) 钓线用导向件及钓竿
CN201841403U (zh) 一种换热器穿管导向装置
US20120114434A1 (en) Cutter-tooling assembly
CA2416987A1 (en) Pressure vessel
CN102390761A (zh) 一种组合式槽筒
CN201938237U (zh) 卷线器主体之脚座结构
CN101265936A (zh) 一种卡套有塑料套的连接螺钉
CN210148881U (zh) 一种无内衬复合材料身管
CN1895039B (zh) 梢尖竿
CN210214413U (zh) 一种结构加强型塑料线轴
CN209381406U (zh)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缠绕模具的针环
CN214257684U (zh) 一种快速定位锁紧的插接式鱼竿
CN220529041U (zh) 一种发声锁紧轮座
CN206345550U (zh) 一种连接可转动的绕线盘
JP2001352865A (ja) 竿体の連結構造
CN104067995A (zh) 钓线导件及具备该钓线导件的钓竿
CN213176443U (zh) 一种强度较佳的新型直线轴
CN210788651U (zh) 一种焊管生产线水平牌坊的模具安装机构
CN214225512U (zh) 一种低使用成本通用型的光缆生产模具
US11937591B1 (en) Line feeding mechanism for interline fishing rods and relat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