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531A -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9531A CN101849531A CN 201010140410 CN201010140410A CN101849531A CN 101849531 A CN101849531 A CN 101849531A CN 201010140410 CN201010140410 CN 201010140410 CN 201010140410 A CN201010140410 A CN 201010140410A CN 101849531 A CN101849531 A CN 1018495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ing line
- line guide
- framework
- bend
-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量轻且强度、刚性及挠性出色的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具体为,本发明涉及的钓线导向件由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制成,其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将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加热硬化来形成板状体的板状体形成工序;由所形成的板状体形成框架的框架形成工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钓竿来引导钓线的钓线导向件,具体而言,涉及在保持钓线穿过的导向环的框架部分上具有特征的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上述的钓线导向件的构成是具备安装于钓竿外周面的框架和固定于框架且钓线穿过的导向环。上述框架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一般是通过冲压加工而将不锈钢、钛等金属板材料形成为一体,在框架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对使钓线穿过的导向环进行保持的环保持部和用于安装在钓竿外表面的固定部。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340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公开技术中,由于框架由金属材料构成,所以重量较重,强度、刚性、挠性等性能不良,成为提高钓竿性能的瓶颈。例如,在要求更加轻量化的钓竿上,若沿轴的长度方向安装很多上述的钓线导向件,则无法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且强度、刚性及挠性出色的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本发明的方案1是一种制造具有由纤维强化层压材料构成的框架的钓线导向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加热硬化而形成板状体,由该板状体形成所述框架。
本发明的方案2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使所述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处于弯曲状态进行加热硬化,形成具有弯曲部的板状体。
本发明的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使所述纤维强化层压材料至少对应于1个弯曲部的位置而处于弯曲状态。
本发明的方案4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脚部和环保持部构成,所述弯曲部至少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固定部和支脚部的分界部分。
本发明的方案5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脚部和环保持部构成,在所述支脚部及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脚部的分界部分分别设有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支脚部的所述弯曲部被设定为弯曲角度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脚部的分界部分的所述弯曲部小。
本发明的方案6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从所述板状体上切割出而成形。
本发明的方案7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冲压加工或者液体或刃具而从所述板状体上切割出。
本发明的方案8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从所述板状体上去除或者破坏不要部分而成形。
本发明的方案9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冲压加工或者液体或刃具而从所述板状体上切割出。
本发明的方案10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滚筒抛光进行表面研磨处理。
用上述方法制造的钓线导向件其框架部分由纤维强化层压材料构成。形成在框架上的弯曲部由于开始时使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处于弯曲状态而配置于模具内,所以在这个阶段便可保持框架的基本形状。而且,保持于规定形状的纤维强化层压材料之后被进行加热硬化处理,尤其可以有效防止产生弯曲部的内部残留应力,在框架整体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可以提高强度、实现稳定性。而且,根据如此形成有弯曲部的板状体形成框架部分,最终通过固定导向环来制造钓线导向件。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导向件具有以下特征。
本发明的方案11是一种钓线导向件,具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该纤维强化树脂层将强化纤维中浸渍有合成树脂的纤维强化层压材料进行了积层。
本发明的方案12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在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积层。
本发明的方案13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积层了3层以上。
本发明的方案14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所述强化纤维在三个方向以上的多方向上积层。
本发明的方案15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使所述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或倾斜方向上积层。
本发明的方案16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在其最外层设有由织布构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
本发明的方案17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相对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中央的两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以纤维方向朝向外层成为相互对称方向的形式积层。
本发明的方案18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在相对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中央的一侧和另一侧,设有强化纤维相对于所述框架的轴长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
本发明的方案19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在成为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中立轴区将强化纤维配置在所述框架的轴长方向上,在所述中立轴区的外侧将强化纤维配置在与所述框架的轴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本发明的方案20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将出现在所述框架侧面的所述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为同一平面。
本发明的方案21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脚部和环保持部构成。
本发明的方案22的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具有将所述强化纤维配置在沿所述支脚部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层。
本发明的方案23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支脚部立起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设有当正面观察所述钓线导向件时沿其铅垂方向的强化纤维。
由于上述的钓线导向件的框架部分由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实现轻量化。而且,框架部分由积层了纤维强化层压材料的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在固定部安装于钓竿的状态下,由于具有在相对于钓竿的轴长方向具有角度的指向交叉方向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和编织有强化纤维的织布层,因此不会出现断裂、破损等,从而可以得到提高强度以及具有稳定性的钓线导向件。
依据本发明,可以获得重量轻且强度、刚性及挠性出色的钓线导向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钓线导向件的一个构成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图1的图。
图3是表示将钓线导向件安装于钓竿(竿管)上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对构成钓线导向件的框架进行成形的模具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框架部分的层压材料的积层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从用模具成形的板状体上切割出框架的状态的图。
图7是放大了框架固定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框架支脚部的强化纤维的配列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钓线导向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是表示钓线导向件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放大了框架部分的层压材料的积层构造(8层)的图。
图12是表示放大了框架部分的层压材料的积层构造(9层)的图。
图13是放大表示框架部分的层压材料的积层构造的图。
图14是表示弯曲部的层压材料的补强层的图。
图15是表示弯曲部的层压材料的其他补强层的图。
图16是表示弯曲部的层压材料的其他补强层的图。
图17是表示弯曲部的层压材料的其他补强层的图。
图18是表示支脚部的强化纤维的配列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1-钓线导向件;3-框架;5-固定部;6-导向环;7-环保持部;8-支脚部;10a、10b-弯曲部;20、24-层压材料积层材;21-轴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2a、22b-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3-织布层;30-板状体;50-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涉及的钓线导向件的一个构成例。在这些图中,图1是钓线导向件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从箭头A的方向观察图1的图,图3是表示将钓线导向件安装于钓竿(竿管)上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中,箭头A的方向与钓线导向件安装在钓竿上时的钓竿的轴长方向一致,图3是从基竿侧目视竿梢侧的图。
钓线导向件1具有由强化纤维中浸渍了合成树脂的纤维强化层压材料(以下称“层压材料”)形成的框架3(关于层压材料的构成以及框架的详细制造方法将随后说明)。该框架3具有安装于钓竿(竿管)40的外表面的固定部5、安装有钓线穿过的导向环6的环保持部7、连结环保持部7和固定部5之间的支脚部8。
所述固定部5是位于框架下端的固定于钓竿表面的部位(也称为脚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钓竿的轴长方向延伸,在其背侧的抵接面5a置于钓竿表面的状态下通过线固定、粘接等进行固定。另外,固定部5可以采用1只脚、2只脚或者嵌合在竿管上的管状体等各种形状。
所述环保持部7是应在离开钓竿表面的状态下对钓线进行导向而固定导向环6的部位。在环保持部7上形成有用于嵌入并固定导向环6的开口7a,整体呈大致圆形的外形。另外,嵌入开口7a的导向环6构成为环状,采用在其内周面即钓线导向面6a部分滑动阻力小的构件,例如由碳化硅(SiC)、氧化铝、碳化钨、钛、铝、不锈钢(SUS)、陶瓷等形成。该导向环6在框架3通过上述层压材料一体形成后嵌入环保持部7的开口7a而被固定。
另外,所述支脚部8是连结固定部5和环保持部7的部位,使导向环6从钓竿表面离开。
以下,对在所述框架3上形成有两个弯曲部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5与支脚部8之间的分界部分上形成有第1弯曲部10a,而且,在支脚部8的环保持部7侧形成有比第1弯曲部更加缓和地弯曲的第2弯曲部10b。此时,所述分界部分相当于从实际上相对于钓竿的外表面处于固定状态的固定部5的端部朝向环保持部7而立起的区域。
在框架3上形成上述的弯曲部时,尤其是通过在支脚部8形成第2弯曲部10b,作为框架整体可以阶段性地设定由弯曲形成的弯曲角度,可以分散集中应力,提高强度。而且,如上所述,如果是在框架3上形成多个弯曲部10a、10b,则与在固定部5和支脚部8之间的分界部分或者在其附近形成的弯曲部(图中对应于第1弯曲部10a)相比,优选较小地设定形成于支脚部8的弯曲部(图中对应于第2弯曲部10b)的弯曲角度。具体地说,优选形成在固定部5与支脚部8之间的分界部分或者其附近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θ1范围为30~90度,与其相比,形成于支脚部8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θ2的角度小(θ1>θ2),范围为0~45度,两个角度加在一起时为30度以上100度以下。
另外,如图1所示,弯曲角度根据在弯曲部分的前后切线相互交差的角度而定义。如上所述,当在框架上形成了两个弯曲部10a、10b时,优选该角度的关系如上进行设定。另外,关于固定部5与环保持部7之间的弯曲角度(固定部5的下面切线与环保持部7交叉的角度)θ3,优选在30~100度的范围进行设定。而且,关于上述的支脚部8,虽然两个弯曲部10a、10b之间形成为直线状,但是两个弯曲部10a、10b之间既可以形成为具有规定曲面的弯曲状,也可以用弯曲面构成支脚部整体。
通过以这种角度关系形成弯曲部,能够防止应力向特定弯曲部集中,实现强度稳定。
另外,形成在上述的框架上的弯曲部10a、10b虽然是应力集中而容易产生破损等的区域,但是,通过采用后述的制造方法及层压材料的结构,可以提高比强度及比刚性。
另外,所述框架3采用预先形成有弯曲部的状态的层压材料(加热成形后为板状体)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形成,此时,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框架3为,从固定部5的端部通过第1弯曲部10a立起的支脚部8随着向上方过渡而逐渐变宽,与形成有安装导向环6的开口7a的大致圆形的环保持部7连结为一体。此时,如图所示,为实现轻量化,在支脚部8也可以形成开口(掏空)8a。
下面,参照图4至图6对形成如上方式的框架3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整体的制造工序,然后对层压材料的积层状态以及积层的层压材料的强化纤维的排列状态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框架3由强化纤维中浸渍了合成树脂的层压材料形成。此时,层压材料构成为例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在规定方向上并丝的状态或者编织后的薄膜状,是作为基质树脂浸渍了热硬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例如尼龙)的结构。
首先,将上述的层压材料裁剪为规定形状,使其重合为多层。对于重合的层压材料的张数(层数)、各层压材料的构成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应考虑在框架3上形成弯曲部10a、10b、使用时在框架3上施有负荷、安装的钓竿的特性及安装部分等因素,对层压材料的种类、层叠条件等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
将如此积层的层压材料放在图4所示的模具50内。本实施方式的模具50由上下分开的上模51和下模52构成,将积层的层压材料(以下称层压材料积层材20)放在下模52的规定位置。在上模51与下模52之间,根据层压材料积层材20的设定位置形成有空洞部50a,在该表面区域涂覆有脱模剂。
构成上述模具50的上模51呈凹状,下模52呈凸状,挤压两者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所述空洞部(该空洞部对应于框架3的壁厚)50a,以形成框架3。而且,在下模52上,在放置积层为所述薄膜状的层压材料积层材20时与上述弯曲部10a、10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弯曲形成凸部52a、52b,在上模51上,对应于弯曲形成凸部52a、52b形成有弯曲形成凹部51a、51b。
另外,所述层压材料积层材20既可以在一次性地全部重合的状态下放在下模上,也可以一层一层地放入等,分为多次进行积层。通过如此分为多次,还可以减少强化纤维的移动,精度良好地放在下模52的规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使模具50上下分开,所以层压材料积层材20放置在下模52后,按照模具的形状保持为规定形状。当然,模具不过是举出的一个例子,分模的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倾斜方向等任意方式。
然后,将层压材料积层材20放在下模52后,通过加压进行固定。关于该加压固定方法,既可以通过上模51夹紧,也可以使用手、压具等进行按压。在此阶段,包括所述弯曲部,保持为相当于成形后的框架形状的形状,由此,可以防止在成形后出现内部残留应力,可以提高强度以及实现稳定性(在此阶段,层压材料积层材为未硬化状态,该弯曲部在加热硬化之前便已形成)。
此后,进行加热工序,在将基质树脂硬化、成形后,将成形品(具有弯曲部的板状体30)从模具50中取出。
另外,在用模具50压着上述弯曲部进行加热硬化时,优选对该弯曲部用比其前后区域相对大的力进行加压。如此,通过大力加压弯曲部区域,可以防止成形的框架的弯曲部(10a、10b)出现空隙,从而提高强度以及实现稳定性。而且,与此同时,由于成形的框架3的弯曲部10a、10b与其前后的区域(固定部、支脚部)相比可以提高纤维比率,因此可以强化易产生破损等的弯曲部。
之后,从在厚度方向上积层层压材料而形成的板状体30上切割出规定形状的框架。如上所述,由于层压材料积层材20在加热硬化处理后成为形成有弯曲部的板状体30,因此可以采用通过冲压加工切割、通过液体(水流喷射等)切割或通过刃具(立铣刀等)切割等任意方法。而且,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通过从板状体30上去除或破坏不要的部分而以切割出(留下)框架的形式形成。如图6所示,可以从1块板状体30上切割出多个框架3,能够实现高效生产。
另外,在该加工时,虽然优选框架3的基本外形即具有开口7a的环保持部7、具有开口8a的支脚部8等同时形成,但是这些也可以在不同的工序形成。而且,关于所述板状体30,不局限于一块单纯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根据位置使积层厚度变化,或者使板状部分呈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形状(T字形或倒Y字形等),或者也可以包括曲面形状,还可以组合有多个板状部分。
切割出的框架可根据需要进行细节部分加工。所谓细节部分的加工例如是指为使固定部5成为易于放置于钓竿的形状而形成曲面状,或者为了便于进行绕线、线固定而对固定部的端部进行研磨等。
然后进行框架的表面处理。例如,通过实施滚筒抛光,在除去表面毛刺的同时,进行达到获得表面光泽程度的最后研磨。关于该研磨的程度,可以根据钓线导向件的尺寸、形状、材质特性等任意调整研磨剂、研磨时间等。通过进行这种滚筒抛光,能够研磨框架而不切断强化纤维,实现强度的稳定性,同时可以获得外观优美的钓线导向件。
另外,在进行这种研磨工序时,优选以在框架的表面露出部分强化纤维留出部分基质树脂的形式进行研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磨表面的光泽。
从上述板状体30上切割出而成形的框架的侧面的积层面为切割面。因此,有必要为了避免从露在侧面的积层边界部浸入水或出现剥落而进行处理,从而使钓线导向件的耐久性更高。
而且,由于框架的侧面有可能接触钓线,因此,优选进行防止钓线划伤的同时在其表面本身不产生划伤的处理。由于强化纤维的截面呈大致圆形,因此如果进行切割,则侧面上露出部分(纤维的露出端面)的强化纤维相对于长轴X被斜着切割的情况很多。
而且,在这种露出状态(侧面状态)下,为了使积层的多个层为同一平面并且使侧面的面形状呈凸面状而进行研磨处理,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层间剥落或钓线划伤等。此时,通过研磨处理,在侧面露出的层压材料积层材20的层间虽然也有时微观性地略微凹陷,但是由于基质树脂(合成树脂)以堵塞该凹陷的形式进行填补,因此也不会成为剥落的原因。
上述的研磨处理,可以在例如通过如上所述的滚磨除去表面毛刺的同时,通过进行达到获得表面光泽程度的最后研磨来实现。具体地说,框架两侧表面的面形状在框架的截面呈矩形形状R的情况下,呈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凸面状,该凸面沿框架的侧面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
另外,在进行上述研磨处理时,加工成光滑面,以使强化纤维和基质树脂成同一平面(强化纤维的端部虽然有时略微突出,但大致形成同一平面)。具体地说,侧面表面研磨成平均表面粗糙度(Ra值)在10μm以下。
由此,可以防止层压材料积层材20的层间剥落,成为具有高耐久性的框架结构,即使钓线接触,也可以防止其钩挂、划伤。另外,更为优选通过将表面研磨至平均表面粗糙度(Ra值)在1μm以下,从而使强化纤维露出的表面都能被切实地加工成光滑面,消除导致破损等的伤痕。
而且,根据需要,在框架的整体或一部分上形成被膜。例如,为了提高外观效果或保护框架本体,也可以进行涂装或者蒸镀金属或陶瓷等。
最后,在如上形成的框架的开口7a处安装导向环6。导向环的安装方法可以采用压入、粘接、卷边以及其他任意的固定方法。
下面,对于采用上述的层压材料形成框架3时该层压材料的优选配置方式等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框架3由强化纤维中浸渍了合成树脂的层压材料积层材20构成。层压材料在框架的厚度方向(安装于钓竿时的前后方向)上进行积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其具有:从安装于钓竿的状态观察,强化纤维沿钓竿的轴长方向并丝的轴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1;强化纤维在相对于钓竿的轴长方向具有规定角度的交差方向上并丝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2a、22b;及编织有强化纤维的织布层23。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框架厚度的中间位置的中立轴区(图6中用X表示中立轴),采用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上并丝的层压材料,配置有轴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1,在其外侧(两侧),采用强化纤维相对于轴长方向在规定的角度(倾斜角度虽然是任意的,但优选为15~75度,更优选为30~60度)上并丝的层压材料,配置有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2a、22b,而且,在最外层(虽然是两侧的整面,但也可以是一部分为最外的区域),采用编织有强化纤维的层压材料,配置有织布层23。另外,所述轴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1也可以是多层(1层~4层)。关于所述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2a、22b,各层中强化纤维的指向方向也可以不同。
如此,在形成纤维强化树脂制的钓线导向件时,优选选择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框架本体的图1的箭头A的方向上,或者在俯视时,强化纤维处于至少指向三个方向的状态的层压材料,进行积层。即,通过使强化纤维的指向方向在三个方向以上,可以高效地形成轻量、强度出色的钓线导向件,同时即使减小框架的宽度也能够获得出色的强度。另外,通过如此地使框架3在中立轴区将强化纤维配置在轴长方向,在中立轴区的外侧将强化纤维配置在相对于轴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在最外层配置编织有强化纤维的织布层23,即使产生较大的弯曲也不会出现断裂、破损等,在可实现强度提高及稳定性的钓线导向件1的同时,还能够高效地实现轻量化。
另外,在本构成中,优选框架3配置为指向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具有一定角度的交叉方向的强化纤维(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2a、22b的强化纤维)的量比指向固定部5朝向环保持部7的其长度方向的强化纤维(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1的强化纤维)的量多。由此,即使钓线导向件1弯曲很大而因图1中箭头方向的较大负荷使框架3产生弯曲,也能够成为不易破损的钓线导向件。
另外,在本构成中,框架3的配置于最外层的层压材料(织布层23)的厚度比配置于所述中立轴区的层压材料(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1)的厚度薄。通过如此配置,可以提高强度,防止强化纤维从端部剥落,同时可以较大地弯曲。
如上所述,优选在框架3的最外层配置织布层23。这是因为框架3的表面容易接触其他东西,是容易剥落的部分,以及在实际垂钓时,框架因钓线的张力而弯曲等,强化纤维有可能从框架端部剥落或破损,因此,通过在该表面区域配置编织有强化纤维的织布层,可以有效防止强化纤维的破裂、剥落,提高强度以及实现稳定性。关于织布层23在后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图10,对整体由8层层压材料积层材20构成框架3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从前方侧(竿梢侧)向后方侧(基竿侧)移动,依次将纤维强化树脂层定义为第1层20a、第2层20b、第3层20c、第4层20d、第5层20e、第6层20f、第7层20g、第8层20h(在这种积层构造中,相当于积层侧中央的第4层20d和第5层20e之间为积层材20的中央C)。另外,在图10中,将从正面(钓竿的轴长方向)观察钓线导向件时的铅垂方向定义为框架的长轴X,关于各层的纤维方向,用斜线或方格线表示。
成为层压材料积层材20最外层的前后面(第1层20a及第8层20h)由织布的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此时,构成织布的强化纤维如图10所示,设定为沿所述长轴X的方向和与之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
所述第1层20a和第8层20h的内层侧(第2层20b及第7层20g)由在沿长轴X方向(即使不完全一致也可以)的一个方向上并丝的强化纤维组成的轴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
另外,其内层侧(第3层20c及第6层20f)由从前方观察时强化纤维相对于长轴X斜向右方向(定义为+)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此时,虽然相对于长轴X向右方向倾斜即可,但是优选相对于长轴X的倾斜角度在10°~60°的范围,另外,两个层的强化纤维的斜向角度不完全一致也可以。
而且,其内层侧(第4层20d及第5层20e)由从前方观察时强化纤维相对于长轴X斜向左方向(定义为-)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此时,虽然相对于长轴X向左方向倾斜即可,但是优选相对于长轴X的倾斜角度在-10°~-60°的范围,另外,两个层的强化纤维的斜向角度不完全一致也可以。
如上所述,层压材料积层材20的中央C的前后层是强化纤维均斜向左方向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4层20d及第5层20e),其外侧是强化纤维均斜向右方向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3层20c及第6层20f)。即,处于以下状态,在相对于积层材20中央C的一侧和另一侧,配置有强化纤维相对于框架的长轴X相互在相反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4层20d和第6层20f以及第3层20c和第5层20e)。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状态为,在相对于层压材料积层材20中央C的一侧和另一侧,配置有强化纤维相对于框架的长轴X相互在相同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4层20d和第5层20e以及第3层20c和第6层20f)。
根据以上的层压材料积层材20的构成,能够在实现框架本身轻量化的同时,获得比强度、比刚性以及弯曲性出色的钓线导向件。尤其是因为在相对于积层材20中央C的一侧和另一侧,配置了强化纤维相对于框架的长轴X相互在相反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所以,即使在抛出钓线或者魚上钩时等,钓线导向件的框架3上施有负荷而向前后弯曲或产生扭曲,弯曲方向也不会偏于一方,因此可以有效抑制破损等。而且,由于钓线因框架3的弯曲而接触导向环的部位难以集中,因此可以防止钓线磨损。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由于在相对于层压材料积层材20中央C在其前后的一侧和另一侧,在分别从中央C按积层顺序远离的方向上,将强化纤维相对于框架的长轴X相互在相同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配置,因此,在钓线导向件1的框架的前后,可以使弯曲刚性和扭曲刚性相同,可以防止框架对于负荷在一定的方向偏于一方地歪扭。
另外,由于上述结构的层压材料积层材20具有在沿长轴X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并丝的强化纤维组成的轴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2层20b及第7层20g),因此,长轴方向上的弯曲刚性可由此而提高。
图11表示整体由9层层压材料积层材24构成框架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层压材料积层材24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随着从前方侧(竿梢侧)向后方侧(基竿侧)移动,依次定义为第1层24a、第2层24b、第3层24c、第4层24d、第5层24e、第6层24f、第7层24g、第8层24h、第9层24i。在这种奇数的积层数中,第5层24e构成作为积层顺序的中央C的芯材层。
成为层压材料积层材24最外层的前后面(第1层24a及第9层24i)由织布的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其内层侧(第2层24b及第8层24h)由在沿长轴X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并丝的强化纤维组成的轴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
另外,其内层侧(第3层24c及第7层24g)分别由相对于长轴X向右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及向左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其内层侧(第4层24d及第6层24f)分别由相对于长轴X向左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及向右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
另外,成为中央C的芯材层24e由在沿长轴X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并丝的强化纤维组成的轴向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
因此,层压材料积层材24的中央C(芯材层24e)的前后层为配置有强化纤维相对于框架的长轴X相互在相反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4层24d及第6层24f)的状态,其外侧的层也处于配置有强化纤维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第3层24c及第7层24g)的状态。
而且,层压材料积层材24的积层状态为,相对于中央C(芯材层24e)的两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朝向外层纤维方向呈相互对称的方向。
根据这种结构的框架,即使钓线导向件的框架3上施有负荷而向前后弯曲或产生扭曲,弯曲方向也不会偏于一方,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破损等。而且,由于钓线因框架3的弯曲而接触导向环的部位难以集中,因此可以防止钓线磨损。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中央配置成为轴向纤维强化树脂层的芯材层24e,对于框架3,即使沿轴长方向因钓线的张力等而作用有弯曲力,也可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有效提高该方向的比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积层状态为相对于中央C(芯材层24e)的两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朝向外层纤维方向呈相互对称的方向,因此,在框架受到扭曲力作用时,无论对于左右任何方向上的扭曲,均可以提高比强度。
下面,对织布层23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优选使用编织有强化纤维的主要纤维的网眼宽度w(强化纤维通常以多根扎束的状态构成纤维束,该纤维束编织后构成织布状,因此网眼大小由纤维束的宽度而定)比框架3的支脚部8的宽度W(此处的宽度相当于最小部位的宽度)小的织布。
通过设置这种织布层23,可以更加切实地防止强化纤维剥落、破损,提高强度以及实现稳定性。另外,对于弯曲部10a、10b也可以相对地进行强化,可以获得轻量、强度平衡性出色的钓线导向件。当然,在固定部5、环保持部7的区域,也同样优选与那些部分的最小宽度相比使上述织布层23的网眼宽度小。
另外,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织布的网眼方向沿着轴长方向AX,但是,优选使其相对于长轴方向AX倾斜45度±15度或者45度±30度。通过如此倾斜,可以防止强化纤维断裂、剥落。另外,也可以使层整体由上述的织布层构成。
另外,如上述构成所示,优选在框架3的中间层区域配置轴长方向纤维强化树脂层21。由此,对于框架3,即使沿轴长方向因钓线的张力等而作用有弯曲力,也可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有效提高该方向的比刚性。
下面,说明弯曲部。
关于弯曲部10a、10b,优选与其前后的区域相比提高纤维比率。例如,如在上述工序中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在加热成形时提高弯曲部区域的按压力,可以使树脂流出而提高弯曲部的纤维比率,通过如此构成,即使负荷发生作用使框架弯曲,也可以得到难以破损的钓线导向件。
另外,取代提高弯曲部的纤维比率,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弯曲部的壁厚T形成得比固定部5的壁厚T1及支脚部8的壁厚T2厚。如此,通过使弯曲部的壁厚比其他区域厚,可以有效防止在弯曲部出现破损。当然,优选在增加壁厚的同时,如上所述地提高纤维比率。
另外,关于弯曲部,优选使弯曲部内侧的外层部位(图7中弯曲部10a的用符号P表示的一侧)的合成树脂浸渍量比厚度方向的中立轴部位的合成树脂浸渍量多。
作为补强弯曲部的方法,尤其优选以下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固定部5至环保持部7的框架的大致全长上设置有补强层,由此,构成在弯曲部10b上设有补强层。
在此,所谓补强层,是指在将钓线导向件安装于钓竿40上时,以提高框架3在前后方向的弯曲刚性且使弯曲部10a因负荷而弯曲时的弯曲角度的变化减小的形式进行补强的层,在构成层压材料积层材20的多个层压材料中,只要是任一个层压材料中包含如下强化纤维的结构即可,其为在从正面观察钓线导向件时的上述立起方向(铅垂方向X)上,沿着从固定部5朝向支脚部8的框架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强化纤维。具体地说,在图12中,构成处于夹着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的状态的第2层20b及第7层20g的层压材料,其为沿铅垂方向X(立起方向)将强化纤维在一个方向上并丝的结构,具有对弯曲部进行补强的补强层的功能。而且,为了提高弯曲部的补强效果,优选将这样的补强层配置在积层的层压材料中的外层侧。
另外,为了提高补强效果,优选构成补强层的纤维强化树脂层的强化纤维配置在正面观察钓线导向件时沿铅垂方向X的方向上,但是,在正面观察钓线导向件时,只要相对于铅垂方向X倾斜角度在10°以下(相对于铅垂方向+10°至-10°的范围),也可以构成为多少有些倾斜,或者只要具有在铅垂方向X上延伸的强化纤维,也可以作为如上所述的织布来构成。另外,虽然补强层也可以仅设置在弯曲部10a的弯曲区域,但是,优选夹着弯曲部10a从固定部5至支脚部8连续设置。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弯曲部10a的外侧除添加上述补强层20b以外,还配置补强片22。这种补强片22包含在沿铅垂方向X的方向上并丝的强化纤维,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2层20b(补强层)和第1层20a之间。另外,补强片22不是在框架3的从固定部至环保持部上形成,只要是局部补强弯曲部10a(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弯曲部10b)的构成即可。具体地说,是配置在从固定部5的端部开始覆盖弯曲部10a的区域的构成。
如此,通过在弯曲部的外侧进一步配置成为其他补强层的补强片22,可以提高补强效果。当然,这样的补强片也可以在中间位置C的内侧也设置,通过配置在比较外侧(靠近弯曲部外侧的位置)的位置,与内侧相比,可以提高补强效果。
图14是表示框架弯曲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放大截面图。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补强片22a并非像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强片22那样具有规定的长度,也可以是配置为仅补强弯曲部10a的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框架弯曲部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放大截面图。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补强片22b并非像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补强片22a那样夹在层间,也可以是配置在外层(成为最外层的织布所构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20a的外侧)的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框架弯曲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放大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补强层(第2层20b、第7层20g),配置由强化纤维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的层压材料构成的斜向强化纤维层20b′、20g′,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于框架在扭曲方向上的强度。而且,通过在弯曲部10a的区域,以强化纤维在规定的范围内沿铅垂方向的状态缠绕用于补强的层压材料薄膜,来配置补强片22c。如此,关于补强片,为了补强弯曲部,也可以是缠绕带状层压材料薄膜的结构。
下面,说明支脚部8。
如图17所示,虽然支脚部8与固定部5的连结部即第1弯曲部10a形成为一块弯曲板,但是由此开始分叉,在向外方扩展的同时那些顶端分别与环保持部7连结。也就是说,第1弯曲部10a未停止于单纯向厚度方向弯曲,而且,还沿宽度方向向外方扩展而分叉。而且,在平坦部15C的中央形成有掏空的开口15D,在开口15D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窄幅部15E、15E。另外,在第1弯曲部10a,宽度与厚度之比(宽度/厚度)设定为2~9左右。
在此,在支脚部的窄幅部15E、15E具有将强化纤维的方向配置为沿窄幅部15E、15E的长度方向Y、Y′的层。该层不局限于一层,也可以是多层。另外,在该层的下层侧或上层侧有时也具备:相对于连结上述固定部5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心与环保持部7的中心的中心线L具有平行配置的一个方向并丝层的强化纤维R的层;或者相对于上述中心线L具有分别平行和正交的织布层的强化纤维的层。
另外,此处所说的沿长度方向Y、Y′的方向,当然包括相对于长度方向Y、Y′向该方向或者向与其平行的方向笔直延伸的方向,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包括相对于长度方向Y、Y′以±5度的角度,更大角度为以±10度的角度延伸的方向。另外,在窄幅部15E、15E,强化纤维的长度为窄幅部15E、15E的宽度尺寸m的2倍以上,更优选具有3倍以上的长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支脚部8中,虽然在中央的开口15D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窄幅部15E、15E,但是在不具有开口15D的情况下,窄幅部15E则指支脚部中宽度最窄的部分。
根据采用上述制造方法形成的钓线导向件,与金属制的产品相比,重量变轻,而且,能够获得强度、刚性以及弯曲性出色的结构。因此,即使安装多个这样的钓线导向件,也不会使钓竿整体重量化,而钓竿的性能可以提高。特别是在竿梢这样的部分,由于更加实现了轻量化,因此容易感觉到细微的碰钩,能够进一步提高钓竿的性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构成,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形。
本发明的特征为,对于构成钓线导向件的框架部分,采用纤维强化层压材料来构成,同时为了提高强度、刚性等,尤其为了防止在弯曲部的区域产生破损等,采用上述的制造方法以及层压材料的配置形式。关于构成上述框架的层压材料,在强化纤维的种类、弹性率、树脂浸渍量、壁厚等的构成以及积层状态等方面,不受实施方式的限制,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另外,对于钓线导向件,虽然对采用线固定等而固定于钓竿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可滑动地外嵌于钓竿的浮动导向件。如果是这种浮动导向件,也可以是在上述框架3上不形成弯曲部的结构。即,如图9所示,框架3A构成为平板状,在其一端,作为固定部5A,形成有安装外嵌于钓竿的滑动固定环5c的开口,在另一端,作为环保持部7A,形成有可固定导向环的开口7c。另外,在连结固定部5A和环保持部7A的支脚部8A,根据需要形成掏空口8c。而且,在开口5D上安装有滑动固定环5c,通过将未图示的筒状体固定在安装有滑动固定环5c的开口5D,使该筒状体的内侧面上形成的凹凸条的部分与钓竿的竿杆卡合。
另外,钓线导向件如图10所示,固定部5及支脚部8也可以设置为以环保持部7为中心在其前后两侧分别延伸。在该钓线导向件中,由固定部5、环保持部7及支脚部8构成的框架3也将强化纤维中浸渍有树脂的层压材料进行积层而一体形成。
另外,根据钓竿的安装位置,也可以采用框架上不形成弯曲部的结构,关于构成这样的钓线导向件的框架所使用的层压材料,即使是织布层的单层结构,也可以作为积层结构。
而且,如上所述,构成框架的层压材料在积层的状态下,如果在俯视时强化纤维的指向方向在三个方向以上,则可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有效提高强度,但是,关于构成各层的层压材料的强化纤维的指向方向或其积层位置,没有特殊的限定,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此时,如上所述,为了有效地防止破损等,优选框架的最外层配置织布层。
Claims (23)
1.一种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具有由纤维强化层压材料构成的框架的钓线导向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加热硬化而形成板状体,由该板状体形成所述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使所述纤维强化层压材料处于弯曲状态进行加热硬化,形成具有弯曲部的板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使所述纤维强化层压材料至少对应于1个弯曲部的位置而处于弯曲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脚部和环保持部构成,所述弯曲部至少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固定部和支脚部的分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脚部和环保持部构成,在所述支脚部及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脚部的分界部分分别设有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支脚部的所述弯曲部被设定为弯曲角度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脚部的分界部分的所述弯曲部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从所述板状体上切割出而成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冲压加工或者液体或刃具而从所述板状体上切割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从所述板状体上去除或者破坏不要部分而成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通过冲压加工或者液体或刃具而从所述板状体上切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滚筒抛光进行表面研磨处理。
11.一种钓线导向件,具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构成,该纤维强化树脂层将强化纤维中浸渍有合成树脂的纤维强化层压材料进行了积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在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积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积层了3层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所述强化纤维在三个方向以上的多方向上积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使所述强化纤维在轴长方向或倾斜方向上积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在其最外层设有由织布构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相对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中央的两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以纤维方向朝向外层成为相互对称方向的形式积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在相对于所述纤维强化树脂层中央的一侧和另一侧,设有强化纤维相对于所述框架的轴长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斜向纤维强化树脂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在成为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中立轴区将强化纤维配置在所述框架的轴长方向上,在所述中立轴区的外侧将强化纤维配置在与所述框架的轴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将出现在所述框架侧面的所述多个纤维强化树脂层形成为同一平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固定部、支脚部和环保持部构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部具有将所述强化纤维配置在沿所述支脚部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钓线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支脚部立起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设有当正面观察所述钓线导向件时沿其铅垂方向的强化纤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13906.2A CN103039413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钓线导向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3178 | 2009-03-30 | ||
JP2009083178A JP5334305B2 (ja) | 2009-03-30 | 2009-03-30 | 釣糸ガイドの製造方法 |
JP2009-086666 | 2009-03-31 | ||
JP2009-086168 | 2009-03-31 | ||
JP2009086666A JP5555441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釣り糸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
JP2009086168A JP5334306B2 (ja) | 2009-03-31 | 2009-03-31 | 釣糸ガイド |
JP2009-151013 | 2009-06-25 | ||
JP2009151013A JP5558745B2 (ja) | 2009-06-25 | 2009-06-25 | 釣糸ガイド |
JP2009-271562 | 2009-11-30 | ||
JP2009271562A JP5155285B2 (ja) | 2009-11-30 | 2009-11-30 | 釣糸ガイド |
JP2010016499A JP5308368B2 (ja) | 2010-01-28 | 2010-01-28 | 釣糸ガイド |
JP2010-016499 | 2010-01-28 | ||
JP2010016496A JP5308367B2 (ja) | 2009-11-26 | 2010-01-28 | 釣糸ガイド |
JP2010-016496 | 2010-01-28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13906.2A Division CN103039413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钓线导向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9531A true CN101849531A (zh) | 2010-10-06 |
CN101849531B CN101849531B (zh) | 2013-05-08 |
Family
ID=42801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40410 Active CN101849531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49531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0816A (zh) * | 2010-11-12 | 2013-07-10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
CN103260396A (zh) * | 2010-11-05 | 2013-08-21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
CN103826450A (zh) * | 2011-11-15 | 2014-05-28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及具备其钓线导件的钓竿 |
CN103857283A (zh) * | 2012-05-30 | 2014-06-11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 |
CN104067995A (zh) * | 2013-03-28 | 2014-10-01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及具备该钓线导件的钓竿 |
CN105724332A (zh) * | 2014-12-25 | 2016-07-06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
CN106413395A (zh) * | 2014-05-30 | 2017-02-15 |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顶部引导器的附接管、用于钓杆的顶部引导器及钓杆 |
CN106472447A (zh) * | 2015-09-02 | 2017-03-08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引导件、钓竿、引导框以及引导框的制造方法 |
CN106914736A (zh) * | 2017-05-09 | 2017-07-04 | 广州渝淼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渔具抛线的一体成型方法 |
CN113207825A (zh) * | 2021-04-30 | 2021-08-0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2439A (en) * | 1984-03-19 | 1987-07-28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line guide for fishing rod |
US5347743A (en) * | 1991-10-23 | 1994-09-20 | Shimano Inc. | Guide for use on a fishing rod |
CN1395825A (zh) * | 2001-05-25 | 2003-02-12 | W.C.布拉德利/泽布科控股公司 | 抗破坏钓竿 |
CN1720083A (zh) * | 2002-12-06 | 2006-01-11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高尔夫杆头和高尔夫球杆 |
CN1939711A (zh) * | 2005-09-29 | 2007-04-04 |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 管状体及其制造方法 |
-
2010
- 2010-03-29 CN CN 201010140410 patent/CN1018495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2439A (en) * | 1984-03-19 | 1987-07-28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line guide for fishing rod |
US5347743A (en) * | 1991-10-23 | 1994-09-20 | Shimano Inc. | Guide for use on a fishing rod |
CN1395825A (zh) * | 2001-05-25 | 2003-02-12 | W.C.布拉德利/泽布科控股公司 | 抗破坏钓竿 |
CN1720083A (zh) * | 2002-12-06 | 2006-01-11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高尔夫杆头和高尔夫球杆 |
CN1939711A (zh) * | 2005-09-29 | 2007-04-04 |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 管状体及其制造方法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0396A (zh) * | 2010-11-05 | 2013-08-21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
CN103260396B (zh) * | 2010-11-05 | 2015-04-01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用引导件及钓竿 |
CN103200816B (zh) * | 2010-11-12 | 2016-01-20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
CN103200816A (zh) * | 2010-11-12 | 2013-07-10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用引导件以及钓竿 |
CN103826450A (zh) * | 2011-11-15 | 2014-05-28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及具备其钓线导件的钓竿 |
CN103826450B (zh) * | 2011-11-15 | 2015-06-24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的骨架及具备具有其骨架的钓线导件的钓竿 |
CN103857283A (zh) * | 2012-05-30 | 2014-06-11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 |
CN103857283B (zh) * | 2012-05-30 | 2015-01-21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 |
CN104067995A (zh) * | 2013-03-28 | 2014-10-01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及具备该钓线导件的钓竿 |
CN104067995B (zh) * | 2013-03-28 | 2016-05-04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钓线导件及具备该钓线导件的钓竿 |
CN106413395A (zh) * | 2014-05-30 | 2017-02-15 |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顶部引导器的附接管、用于钓杆的顶部引导器及钓杆 |
US10045517B2 (en) | 2014-05-30 | 2018-08-14 | Fuji Kogyo Co., Ltd. | Attachment tube for top guide, top guide for fishing rod, and fishing rod |
CN106413395B (zh) * | 2014-05-30 | 2018-10-30 |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顶部引导器的附接管、用于钓杆的顶部引导器及钓杆 |
CN105724332A (zh) * | 2014-12-25 | 2016-07-06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
CN105724332B (zh) * | 2014-12-25 | 2019-08-06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
CN106472447A (zh) * | 2015-09-02 | 2017-03-08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引导件、钓竿、引导框以及引导框的制造方法 |
CN106914736A (zh) * | 2017-05-09 | 2017-07-04 | 广州渝淼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渔具抛线的一体成型方法 |
CN113207825A (zh) * | 2021-04-30 | 2021-08-0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鱼竿用导环的自动化安装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9531B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9531B (zh) |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 |
US9930873B2 (en) | Fishline guide | |
CN103039413A (zh) | 钓线导向件 | |
JP5558745B2 (ja) | 釣糸ガイド | |
KR101286025B1 (ko) | 낚싯대용 장대 | |
CN104509499A (zh) | 钓线导件 | |
KR20110109999A (ko) | 낚싯줄 가이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NO338016B1 (no) | Fibermatte og fremgangsmåte for tilvirkning av fibermatte. | |
CN104861184A (zh) |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
JP5334305B2 (ja) | 釣糸ガイドの製造方法 | |
JP5555441B2 (ja) | 釣り糸ガイド及び釣り竿 | |
JP2011205998A (ja) |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1452931B2 (en) | Sliding board with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 |
JP5460417B2 (ja) |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864481B (zh) | 钓竿用竿体 | |
JP2011223920A (ja) |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308368B2 (ja) | 釣糸ガイド | |
CN110344887B (zh) | 混合材料风扇叶片及其制备方法 | |
JP5334306B2 (ja) | 釣糸ガイド | |
JP5759697B2 (ja) | 釣糸ガ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431283B2 (ja) | 釣糸ガイド | |
JP3964914B2 (ja) | 釣竿 | |
JP5702012B2 (ja) | 釣糸ガイドの製造方法 | |
JP5738956B2 (ja) | 釣糸ガイド | |
JP5546609B2 (ja) | 釣糸ガイ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