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4332A -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 Google Patents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4332A
CN105724332A CN201510994051.5A CN201510994051A CN105724332A CN 105724332 A CN105724332 A CN 105724332A CN 201510994051 A CN201510994051 A CN 201510994051A CN 105724332 A CN105724332 A CN 105724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portion
guiding piece
frame
ring
pilo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4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4332B (zh
Inventor
谷口真
谷口一真
神纳芳行
山中慎郎
山中慎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62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397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530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2907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2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4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4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4Fishing-line guides on rods, e.g. tip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在构件彼此的接合部分产生的腐蚀、钓线缠绕等问题,并且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进一步轻量化的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该钓线引导件具备:用于引导钓线的引导环与用于保持该引导环的金属制的引导框(3),该引导框(3)具备:用于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11)、从该安装部(11)立起设置且形成有供引导环装配的环装配孔(10)的框主体部(12),引导框(3)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

Description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具备该钓线引导件的钓竿、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
背景技术
用于引导钓线的钓线引导件装配在钓竿的外侧的、所谓的外引导方式的钓竿在例如矶竿等中设置成多种样式。然而,由于钓线引导件向竿体的外侧突出,因此存在钓线容易缠绕在钓线引导件上的问题。因此,在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上设置桥接件。
例如,对顶部引导件的结构进行说明,顶部引导件具备:引导环;框,其具有用于对该引导环进行保持的环状的环保持部、从该环保持部的靠近竿体的部分即下端部延伸的连结片部;以及管,其具有供竿体插入的竿插入孔。框与管分别是金属制且相互独立地形成,框的连结片部的前端部插入管的前端开口部且通过钎焊接合。在这样的顶部引导件中,以将环保持部的左右两侧部与管之间桥接的方式安装有线状的桥接件。该桥接件由例如金属线构成,其前端部钎焊在环保持部上,后端部钎焊在管的外周面上。像这样通过桥接件将环保持部与管之间连结,从而钓线不易缠绕在环保持部上。
然而,存在桥接件与环保持部的接合部分、桥接件与管的接合部分、或者框的连结片部与管的接合部分容易腐蚀的问题。另外,在该接合部分产生台阶,因此也存在容易在该台阶处产生钓线缠绕的问题。
另外,如下述专利文献1那样,也提出了通过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冲裁从而一体地形成桥接件与框的结构。然而,在该情况下,连结片部与管的接合部分、桥接件与管的接合部分也容易腐蚀,而且在桥接件与管的接合部分也容易产生钓线缠绕。另外,由于环保持部、连结片部以及桥接件由一个金属板形成,因此当欲充分确保特定部分的强度时只能增厚金属板的厚度,从而存在环保持部、连结片部以及桥接件的整体变厚变重的问题。
钓线引导件要求能够承受来自钓线的力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要求轻量化。特别是,装配在最靠竿体前端处的顶部引导件对竿体前端的灵敏度、状态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保所需的强度的同时也要求轻量。然而,在以往的顶部引导件中,存在框的桥接件与管的接合部分、框的连结片部与管的接合部分容易腐蚀,因老化导致强度容易降低的问题。另外,框与管独立地形成且它们被钎焊,因此难以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轻量化。
另一方面,在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并非筒状而是板状的钓线引导件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在并非顶部引导件而是第二引导件等钓线引导件的情况下,通过卷线将板状的安装部卷绕固定在竿体的外周面。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冲裁从而一体地形成具有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与环保持部的引导框。在该情况下,引导框是一个构件因此无需钎焊,因此,不存在构件彼此的接合部分处产生腐蚀或者发生钓线缠绕的顾虑。然而,在该情况下,也如上述那样由于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冲裁而形成引导框,因此只能选择金属板的各种厚度来调节强度,对于将引导框局部地设为厚壁等、使引导框的壁厚变化的情况,在其结构上不可能实现,确保强度的同时轻量化存在极限。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安装部的自由端,可以将其外表面侧倾斜切削而使其变薄,能够像这样进行切削加工的部位仅限于安装部的自由端,作为引导框整体的壁厚依旧恒定,轻量化存在极限。
像这样,在以往的由金属制成的引导框中,在由多个构件构成的引导框的情况下,该构件彼此的接合部分处的腐蚀、钓线缠绕成为问题,而在对一个金属板进行冲裁而一体地形成的引导框的情况下,确保强度的同时轻量化的要求存在极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311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4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其能够消除在构件彼此的接合部分产生的腐蚀、钓线缠绕等问题,并且能够在确保所需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引导件安装在竿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引导件具备用于引导钓线的引导环与用于保持该引导环的金属制的引导框,该引导框具备:用于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从该安装部立起设置且形成有供引导环装配的环装配孔的框主体部,引导框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
该结构的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通过锻造形成,框主体部与安装部一体地形成,引导框由一个构件构成。因此,在引导框上不存在钎焊部分等接合部分。另外,由于金属通过锻造被捶打因此强度较高,因此,能够实现薄壁化,从而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将引导框形成得较薄。
特别是,优选为,在框主体部与安装部的边界部分具备壁厚比安装部厚的厚壁部。对于安装部,由于不需要非常大的强度因此形成得较薄,另一方面,通过在框主体部与安装部的边界部分设置较厚的厚壁部,能够充分确保最需要强度的部分即边界部分的强度。
另外,优选为,环装配孔与安装部接近以使得环装配孔的壁面与安装部的外表面连续,由此能够使钓线引导件轻量小型化。另外,即使是环装配孔的壁面与安装部的外表面连续的结构,由于是锻造,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制造。
另外,优选为,框主体部呈环状,且从该框主体部的整周中的接近竿体的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有宽度比框主体部小的安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轻量化。另外,即使是宽度较小的安装部从框主体部的根部向后方延伸的形状,也能够通过锻造容易地形成,能够容易地同时实现强度的确保与轻量化。
另外,优选为,所述钓线引导件具备加强壁部,该加强壁部通过面将框主体部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与安装部之间分别连结,该加强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厚壁部的后侧连续地设置。像这样框主体部与安装部由加强壁部通过面而连结,由此将框主体部与安装部牢固地连结一体化。特别是,并非通过以往的桥接件那样的线材连结,而通过面来连结,由此能够确保较大的强度。而且,加强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厚壁部的后侧连续地设置,厚壁部与加强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竿体的中心线的方向上连续,从而厚壁部与加强壁部在前后方向上成为一体而对框主体部与安装部的边界部分进行加强,从而可以确保更高的强度,与之相伴能够减薄其他部分特别是安装部的壁厚。
另外,优选为,环装配孔的壁面、左右的加强壁部的内表面、以及安装部的外表面平滑地连续,从而在进一步提高强度的基础上还能够防止钓线缠绕的发生。
另外,优选为,钓线引导件是装配固定在竿体的前端部上的顶部引导件,安装部呈具有供竿体插入的竿插入孔的筒状,该竿插入孔的轴线方向的尺寸比直径长。即使是筒状的安装部,也能够通过铸造与框主体部一起一体地形成。
另外,优选为,安装部的竿插入孔的前端开口,通过竿插入孔的前端开口,即,将竿插入孔设为两端开口的贯通孔,从而即使安装部较薄且竿插入孔较为小径,也能够高精度地形成竿插入孔。
另外,优选为,框主体部具备通过环装配孔的壁面来保持引导环的环保持部,该环保持部以从安装部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绕转的方式延伸设置,环装配孔与安装部接近以使得环装配孔的壁面与安装部的外表面连续,从而能够使顶部引导件进一步轻量小型化。另外,即使是环装配孔的壁面与安装部的外表面连续的结构,由于是锻造,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制造,从而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另外,优选为,环保持部的整周中的距安装部最近的部分即最下部的径向的壁厚比环保持部的整周中的距安装部最远的部分即最上部的径向的壁厚薄。虽然可以将环保持部形成为在整周范围内大致均等的壁厚,然而优选在周向上伴随有壁厚变化地形成,从而容易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而且,环保持部的最下部也成为安装部的前端部,因此即便使环保持部的最下部比最上部薄壁化也能够确保强度。
另外,优选为,在利用通过竿插入孔的中心线与环装配孔的中心线的平面将引导框切断时的剖视观察的情况下,安装部中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的壁厚除前后两端的倒角部以外朝向后侧逐渐减小。虽然也能够将安装部的壁厚设为沿着轴线方向恒定,然而通过沿着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使壁厚变化,能够进一步轻量化。特别是,通过使安装部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的壁厚朝向后侧逐渐减少,从而能够在确保安装部的前部的强度的同时使安装部整体轻量化。
另外,优选为,在利用通过竿插入孔的中心线与环装配孔的中心线的平面将引导框切断时的剖视观察的情况下,安装部中的环装配孔相反侧的部分的壁厚除前后两端的倒角部以外恒定,且与安装部中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的后端部的壁厚相等。如上述那样,安装部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的壁厚朝向后侧逐渐变薄,使该变薄的后端部的壁厚与安装部的环装配孔相反侧的部分的壁厚相等,从而安装部的环装配孔相反侧的部分的壁厚也变薄,能够进一步轻量化。即,对于安装部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从确保与环保持部的连续性并且确保强度的角度出发,设为朝向后侧逐渐变薄,而另一方面,对于安装部的环装配孔相反侧的部分,设为在全长范围内设置成薄壁,从而能够使安装部进一步轻量化,其结果是,能够使引导框进一步轻量化。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具备这样的钓线引导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是安装在竿体的外侧的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具备:用于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从该安装部立起设置且形成有供引导环装配的环装配孔的框主体部,引导框是金属制且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
发明效果
如上述那样,由于引导框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因此不存在钎焊部分等接合部分,从而防止了该接合部分的腐蚀、钓线缠绕的发生。另外,引导框通过锻造形成,因此即使薄壁化也能够充分确保强度,此外能够使壁厚变化,因此,能够使引导框整体在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沿着竿体的轴线方向观察该引导框的图。
图3是该引导框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4的C-C端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的、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钓线引导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引导环
3引导框
4竿体
10环装配孔
11安装部
11a前端面
11b后端面
12环保持部(框主体部)
12a最下部(根部)
12b最上部
13竿插入孔
14厚壁部
15加强壁部
15a上缘
21支承脚部(框主体部)
50环装配孔的中心线
51竿插入孔的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线引导件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钓线引导件具备:用于直接引导钓线的引导环2、用于对该引导环2进行保持的引导框3。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环2仅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钓线引导件是装配固定在竿体4(钓竿)的前端部(竿前端)的顶部引导件。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将竿体4的轴线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并且用附图标记X1表示竿头侧(前侧),用附图标记X2表示竿尾侧(后侧)。另外,将与竿体4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通过后述的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与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的平面上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从竿体4分离的方向设为上侧并用附图标记Z1表示,将接近竿体4的方向设为下侧并用附图标记Z2表示。另外,如图3所示,将从上侧观察的俯视时的与竿体4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用附图标记Y表示该左右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竿体4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是竿体4的中心线的方向、且是后述的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的方向。另外,上侧是指从后述的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朝向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侧的方向,下侧是指与上侧相反的方向、且是从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朝向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侧的方向。
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引导环2例如呈圆形的环状。其中,引导环2的形状是任意的,可以是椭圆形、长圆形等,而均为环状(ring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引导环2是圆形的情况进行说明。引导环2由例如以SiC(碳化硅)为代表的陶瓷等耐磨损性优异的硬质材料构成,且具有钓线插通的线插通孔,通过使钓线在内周面上滑动从而直接引导钓线。
引导框3具有用于装配引导环2的环装配孔10。将引导环2插入该环装配孔10中,引导环2的外周面被环装配孔10的壁面保持,并且引导环2通过粘接而固定在引导框3上。
引导框3具备:用于将向竿体4安装的安装部11、从该安装部11立起设置且具有环装配孔10的框主体部,该引导框3是金属制且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框主体部由从安装部11朝向竿插入孔13的径向外侧延伸设置且具有环装配孔10的环保持部12构成。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框主体部是不具备后述的支承脚部的结构且仅由环保持部12构成。引导框3并非由安装部11与环保持部12独立地形成的构件,而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从而构成为一个构件。引导框3的材料可以是各种金属,例如,能够例举不锈钢、钛(纯钛、钛合金)。特别是,钛有利于实现轻量化,适于顶部引导件。
安装部11形成为筒状(管状),向其内侧插入竿体4。即,安装部11具有供竿体4插入的竿插入孔13。该竿插入孔13至少后端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前端也开口的两端开口的构件,形成贯通孔。另外,与竿插入孔13的直径相比,竿插入孔1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较长。竿体4的前端部从后侧插入该竿插入孔13并通过粘接固定。因此,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与竿体4的中心线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1的前端面11a可以是与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正交的面,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形成为从上侧朝向下侧且向斜后方切割而成的倾斜面。即,安装部11的前端面11a的与环保持部12相反侧的部分向斜后方倾斜。需要说明的是,竿插入孔13也通过锻造形成,然而优选在通过锻造形成后,作为后续加工对竿插入孔13的壁面实施铰孔加工而实现高精度化。即,竿插入孔13的壁面可以是锻造面,也可以是切削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竿插入孔13设为贯通孔时,容易对竿插入孔13的壁面进行后续加工从而能够提高其尺寸精度。特别是,适于材料是钛的情况。但是,竿插入孔13的后续加工是任意的,即使在锻造的状态下,因竿插入孔13是贯通孔,从而锻造的精度提高并且能够通过锻造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实现薄壁化。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安装部11的壁厚整体较薄。图4以及图5均为图2的A-A剖视图,该剖面是利用通过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与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的平面切断得到的剖面。就安装部11的壁厚而言,在除一部分以外的大部分即主要部大致恒定,该一部分比其他部分(主要部)厚。安装部11的壁厚是竿插入孔13的径向的壁厚。安装部11中的成为相对厚壁的部分是,在如图4以及图5这样进行剖视观察时,安装部11的整周中的环装配孔10侧(环保持部12侧)即上侧的部分且是前侧的部分。通过将安装部11的大部分的区域即主要部的壁厚称为基础壁厚D1,该基础壁厚D1较薄,例如0.1~0.5mm,优选0.1~0.3mm,更优选0.1~0.2mm。通过减薄安装部11的基础壁厚D1,能够减小安装部11的后端面11b的与竿体4的台阶,从而能够防止安装部11的后端面11b处的钓线缠绕。因此,优选使安装部11的后端面的壁厚比安装部11的前端部的壁厚薄。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部11中,从设为相对厚壁的部分朝向后方逐渐变薄而向基础壁厚D1转变。
具体而言,在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剖视观察时,安装部11的整周中的环装配孔10侧的部分(以下,称为上侧剖面部分。)的壁厚除前后两端的倒角部以外朝向后侧而逐渐减小。即,安装部11的上侧剖面部分的壁厚在前端部最厚,是恒定的厚度D3。安装部11的上侧剖面部分中的较厚壁的部位即厚度D3的部分是供引导环2的外周面抵接的环装配孔10的壁面的部分,因此,构成环保持部12的一部分(最下部12a)。厚度D3的范围是到图4以及图5中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部位为止的范围。从该附图标记F的位置到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图4以及图5中用附图标记G表示的位置)逐渐减小,从中途部到后方的部分的厚度恒定而成为基础壁厚D1。到后述的加强壁部15的后端(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中间部E)的紧邻后方的部位G为止,安装部11的上侧剖面部分的壁厚呈锥状地变薄,自该部位G起后侧的部分的厚度恒定而成为壁厚D1。像这样,安装部11的壁厚具有D3>D1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1的后部(图4以及图5中比用附图标记G表示的部位靠后侧的部分)的壁厚在整周范围内恒定(D1)。另一方面,在图4以及图5所示的剖视观察时,安装部11的整周中的与环装配孔10侧相反侧的部分(环装配孔10相反侧的部分,以下,称为下侧剖面部分。)的壁厚除前后两端的倒角部以外恒定,形成为厚度D1。即,安装部11的下侧剖面部分的壁厚D1与安装部11的上侧剖面部分的后端部的壁厚D1相等。另外,在安装部11的前部,上侧剖面部分的壁厚D3比下侧剖面部分的壁厚D1大,在安装部11的后部,上侧剖面部分的壁厚D1与下侧剖面部分的壁厚D1相等。
环保持部12从安装部11的前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即上侧立起。环保持部12相对于安装部11垂直地立起,因此,引导环2的中心线、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竿体4的中心线、以及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相互平行。环保持部12整体呈环状。环保持部12以从安装部11的前端部朝向外侧旋转的方式延伸设置。环保持部12以将安装部11的前端部设为最下部12a而从该处朝向上侧旋转360度的方式延伸。即,安装部11的前端部的整周中的主要是上部构成了环保持部12的整周中的最接近安装部11(竿插入孔13)的最下部12a(根部),安装部11从该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朝向后方延伸。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与安装部11的前端部相互连接。另外,环装配孔10以环装配孔10的壁面与安装部11的外周面连续的程度与安装部11接近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环装配孔10的直径比竿插入孔13的直径大。另外,如图3所示,在从上侧观察引导框3的俯视观察时,环保持部12的横向宽度W1(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安装部11的后端部的外径(横向宽度W2)大。如后文所述,通过在左右形成有一对从环保持部12向安装部11延伸的加强壁部15,从而在同样地平面观察时,引导框3的横向宽度从环保持部12朝向安装部11的后部逐渐宽度变窄。
环保持部12的壁厚即是径向的壁厚,环保持部12的径向是指环装配孔10的径向且是与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正交的方向。环保持部12的壁厚除最下部12a及其附近的部分以外均恒定,如图5所示,形成为厚度D2。因此,环保持部12的整周中的从安装部11(竿插入孔13)分离至最上侧的最上部12b处的壁厚是厚度D2。另一方面,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的壁厚是D3,与环保持部12的最上部12b的壁厚D2相比,成为D2>D3的关系。即,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的壁厚D3比环保持部12的最上部12b的壁厚D2薄。环装配孔10与竿插入孔13接近,而通过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与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的平面上,环装配孔10与竿插入孔13之间的壁厚是D3,优选该壁厚D3是0.5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环保持部12的最上部12b的壁厚D2比顶上部12b处的环保持部12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的长度L小,成为L>D2的关系,优选D2是L的1/2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优选D2、D3均为0.5mm以下,由于是通过锻造形成的一体结构,因此即使采用这种薄壁结构也能够确保强度。L例如为0.5~2mm。另外,如图6所示,环保持部12的壁厚D2并不在整周范围内恒定,而除其最下部12a以及其左右两侧的部分以外恒定(D2)。而且,环保持部12的整周中的除最下部12a与其左右两侧的部分以外的主要部的壁厚D2比安装部11的基础壁厚D1大,优选D1是D2的1/2以下。
而且,在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的边界部分具备壁厚比安装部11厚的厚壁部14。如图6所示,在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环保持部12的其他部分(例如顶上部12b)性比成为厚壁的厚壁部14。该厚壁部14的壁厚比环保持部12的其他部分(主要部)的壁厚D2厚,且比安装部11的主要部的壁厚(基础壁厚D1)厚。
另外,在左右形成有一对板状的加强壁部15,以通过面将像这样形成的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之间连结。具体而言,在环保持部12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与安装部1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加强壁部15。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该加强壁部15形成为,遍及环保持部12的整周中的从上下方向的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的附近的高度的位置起靠下侧的角度范围。具体而言,加强壁部15形成为,遍及环保持部12的整周中的、从比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靠上侧的部位S至安装部11的角度范围。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加强壁部15从环保持部12的后表面朝向后方延伸,加强壁部15的上缘15a从环保持部12的后表面朝向安装部11向斜下方倾斜延伸。优选加强壁部15的上缘15a向后方且向下方倾斜,但也可以是直线状,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描出向下侧凸出的圆弧的方式在描画曲线并延伸。然后,加强壁部15的上缘15a到达安装部1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E。另外,加强壁部15是环状的环保持部12的下侧规定区域部分地向后方延长而成的构件,加强壁部15的内表面与环保持部12的内周面即环装配孔10的壁面平滑地连续,另外,也与安装部11的外周面平滑地连接。而且,加强壁部15的下部位于上述的厚壁部14的后侧。即,厚壁部14与加强壁部15的下部相互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厚壁部14与加强壁部15成为一体对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的边界部分进行加强。
加强壁部15从环保持部12的后表面延伸至安装部1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E。而且,当对安装部11与环保持部1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横向宽度)进行比较时,安装部1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横向宽度W2)比环保持部1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横向宽度W1)小,优选为1/2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1呈管状,因此该安装部1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是安装部11的后部的外径,另外,环保持部12呈环状,因此该环保持部1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是环保持部12的外径。因此,安装部11的直径比环保持部12小,具体而言,在1/2以下。另外,由于加强壁部15从环保持部12向安装部11朝后方延伸,因此引导框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从环保持部12的后表面向安装部1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E,朝向后方逐渐变小。
具备这样构成的引导框3的顶部引导件装配在竿体4的前端部。引导框3通过锻造而一体地形成,由一个构件构成,不存在构件彼此的接合部分,因此不会发生接合部分处的腐蚀的问题。另外,由于不存在构件彼此的接合部分,因此也解决了容易在该接合部分产生的钓线缠绕的问题。而且,就引导框3而言,由于构成该引导框3的金属通过锻造被捶打因此强度较高,因此,能够实现薄壁化,从而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将引导框3形成得较薄。对于安装部11,由于不需要非常大的强度因此能够形成得最薄。特别是,能够将安装部11的后端部的壁厚D1设置得极薄如0.1~0.2mm,从而能够将与竿体4特别是纤细的竿体前端的台阶设置得极小。因此,能够防止容易在安装部11的后端部与竿体4之间的台阶部发生的钓线缠绕。
另外,对环保持部12也能够实现薄壁化,即使是薄壁的环保持部12也能够通过锻造被捶打而使得强度增加,因此能够充分承接从钓线经由引导环2而作用的较大的力,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引导环2。而且,由于能够将引导框3设置得极薄,因此竿体前端的灵敏度高,对于轻微的咬钩也会敏感地反应。另外,钓竿的手持重量感也变小,操作性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在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的边界部分设置厚壁部14,能够充分确保最需要强度的边界部分的强度。由于是锻造,因此容易局部地增厚壁厚,因此,能够在边界部分设置厚壁部14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环装配孔10与安装部11接近至环装配孔10的壁面与安装部11的外周面连续的程度,因此能够使引导框3整体轻量小型化。另外,安装部11从环状的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朝向后方延伸设置,因此能够使引导框3进一步小型化,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左右的加强壁部15的内表面也与环装配孔10的壁面以及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与平滑地连续,因此引导框3的强度也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防止钓线缠绕的发生。
另外,环保持部12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与安装部11之间通过左右一对加强壁部15利用面而分别连结,因此将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牢固地连结一体化。特别是,并非通过以往的桥接件那样的较细的线材等连结,而通过加强壁部15这样的面来连结,并且,左右一对加强壁部15在环保持部12的下部沿周向连续,因此能够确保较大的强度。而且,加强壁部15的下部位于厚壁部14的后侧,两者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地一体化,因此厚壁部14与加强壁部15成为一体对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的边界部分进行加强,能够进一步提高边界部分的强度,同时,能够减薄其他部分的壁厚,特别是能够减薄安装部11的壁厚。
另外,即使是环装配孔10的壁面、安装部11的外周面以及加强壁部15的内表面连续这样的形状,由于是锻造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即使是宽度较小的安装部11从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直接向后方延伸的形状,也能够通过锻造容易地形成,能够容易地同时实现强度的确保与轻量化。另外,即使安装部11是小径的管状,也能够通过铸造与环保持部12一起一体地形成。另外,竿插入孔13是贯通孔,因此通过锻造能够容易使安装部11薄壁化,并且,使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也能够在确保高精度的形状的同时薄壁化。另外,安装部11的上侧剖面部分的壁厚朝向后侧减少,因此能够在确保也作为环保持部12的最下部12a的构成部分的安装部11的前端部的强度的同时,使安装部11的整体薄壁轻量化。另一方面,对于安装部11的下侧剖面部分的壁厚,设为恒定且使该壁厚与安装部11的上侧剖面部分的后端部的壁厚相等,设置得极薄如0.1~0.2mm,从而能够使顶部引导件进一步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竿插入孔13的前端开口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前端闭塞而仅后端开口的结构。其中,优选如上述那样将竿插入孔13设为贯通孔,从而进一步实现形状的稳定化与轻量化。
需要说明的是,环保持部12也可以相对于安装部11以朝向前侧即竿头侧倾倒的方式立起,引导环2的中心线(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也可以不与竿体4的中心线(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平行而倾斜。但是,若引导环2的中心线(环装配孔10的中心线50)与竿体4的中心线(竿插入孔13的中心线51)平行,则更容易进行锻造,其结果是实现了轻量化。
另外,钓线引导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顶部引导件,也可以是在将顶部引导件设为第一个引导件时的第二个钓线引导件即第二引导件或者第三个钓线引导件即第三引导件等。另外,除安装固定在竿体4的外周面上的结构以外,也可以是像甩竿那样在竿体4的外周面上浮动自如地安装的浮动引导件。在浮动引导件的情况下,同样安装部11呈筒状。
另外,安装部11也可以不是筒状而是像图8那样的板状的构件。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卷线将安装部11以卷绕在竿体4的外周面上的方式固定。像这样即使安装部11是板状,也能够与筒状的情况相同地将其设置得较薄,因此能够减小安装部11的后端部11b处的与竿体4的台阶,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容易发生的钓线缠绕。
另外,也可以是环装配孔10从竿体4大幅度分离的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框主体部具备支承脚部21的结构。即,也可以在环装配孔10的周围的部分即环保持部12、与用于向竿体4安装的安装部11之间,设置将环保持部12与安装部11连接的支承脚部21。在该结构中,框主体部具备环保持部12与支承脚部21。通过将该支承脚部21的长度设定成各种长度,能够设定引导环2距竿体4的分离距离。而且,在像这样设置有支承脚部21的结构中,特别是框主体部与安装部11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强度,即,框主体部的根部的强度、支承脚部21与安装部11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强度很重要,而通过在该边界部分设置厚壁部14而将该处局部地增厚,能够使框主体部与安装部11薄壁化,能够同时实现引导框3的轻量化与强度确保。在像该方式那样将框主体部与安装部11分别设为板状的情况下厚壁部14能够以在其板厚方向上增加厚度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支承脚部21或者框主体部的根部左右设置一对上述那样的加强壁部1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将安装部11设为板状,然而筒状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Claims (14)

1.一种钓线引导件,其安装在竿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钓线引导件具备用于引导钓线的引导环与用于保持该引导环的金属制的引导框,
该引导框具备:用于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从该安装部立起设置且形成有供引导环装配的环装配孔的框主体部,
引导框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在框主体部与安装部的边界部分具备壁厚比安装部厚的厚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环装配孔与安装部接近以使得环装配孔的壁面与安装部的外表面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框主体部呈环状,且从该框主体部的整周中的接近竿体的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有宽度比框主体部小的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所述钓线引导件具备加强壁部,该加强壁部通过面将框主体部的后表面的左右两侧部与安装部之间分别连结,该加强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厚壁部的后侧连续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环装配孔的壁面、左右的加强壁部的内表面、以及安装部的外表面平滑地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钓线引导件是装配固定在竿体的前端部上的顶部引导件,
安装部呈具有供竿体插入的竿插入孔的筒状,该竿插入孔的轴线方向的尺寸比直径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竿插入孔的前端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框主体部具备通过环装配孔的壁面来保持引导环的环保持部,
该环保持部以从安装部的前端部朝向外侧绕转的方式延伸设置,
环装配孔与安装部接近以使得环装配孔的壁面与安装部的外表面连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环保持部的整周中的距安装部最近的部分即最下部的径向的壁厚比环保持部的整周中的距安装部最远的部分即最上部的径向的壁厚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在利用通过竿插入孔的中心线与环装配孔的中心线的平面将引导框切断时的剖视观察的情况下,安装部中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的壁厚除前后两端的倒角部以外朝向后侧逐渐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
在利用通过竿插入孔的中心线与环装配孔的中心线的平面将引导框切断时的剖视观察的情况下,安装部中的环装配孔相反侧的部分的壁厚除前后两端的倒角部以外恒定,且与安装部中的环装配孔侧的部分的后端部的壁厚相等。
13.一种钓竿,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
14.一种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所述钓线引导件安装在竿体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钓线引导件的引导框具备:用于向竿体安装的安装部、从该安装部立起设置且形成有供引导环装配的环装配孔的框主体部,
引导框是金属制且通过锻造一体地形成。
CN201510994051.5A 2014-12-25 2015-12-25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Active CN105724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2656A JP6443975B2 (ja) 2014-12-25 2014-12-25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JP2014-262656 2014-12-25
JP2015-153049 2015-08-03
JP2015153049A JP2017029074A (ja) 2015-08-03 2015-08-03 トップ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4332A true CN105724332A (zh) 2016-07-06
CN105724332B CN105724332B (zh) 2019-08-06

Family

ID=56296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4051.5A Active CN105724332B (zh) 2014-12-25 2015-12-25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433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94A (zh) * 1995-10-24 1997-08-20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鱼竿用钓线引导环
TW371256B (en) * 1996-11-12 1999-10-01 Fuji Industries Co Ltd Line guide for fishing rod
JP2004337105A (ja) * 2003-05-16 2004-12-02 Fuji Kogyo Co Ltd 釣竿用ガイド
CN101849531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72723U (zh) * 2011-06-28 2012-03-28 贵州泓汇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钓鱼竿用整体式导线环
CN202697500U (zh) * 2012-07-26 2013-01-30 覃军 新型鱼竿导环
CN103841822A (zh) * 2012-07-19 2014-06-04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线导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094A (zh) * 1995-10-24 1997-08-20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钓鱼竿用钓线引导环
TW371256B (en) * 1996-11-12 1999-10-01 Fuji Industries Co Ltd Line guide for fishing rod
JP2004337105A (ja) * 2003-05-16 2004-12-02 Fuji Kogyo Co Ltd 釣竿用ガイド
CN101849531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钓线导向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72723U (zh) * 2011-06-28 2012-03-28 贵州泓汇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钓鱼竿用整体式导线环
CN103841822A (zh) * 2012-07-19 2014-06-04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线导件
CN202697500U (zh) * 2012-07-26 2013-01-30 覃军 新型鱼竿导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4332B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8453A (zh) 铅头钩
US9481220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ransverse member
EP1679203A3 (en) Axle housing assembly
KR101486252B1 (ko) 낚싯줄 가이드 시스템
CN106818662A (zh)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锻造引导框
US20180168137A1 (en) Fishing line guide, fishing rod including fishing line guide, and blank for fishing line guide
CN106472446A (zh)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CN104663606A (zh) 钓鱼用铅头钩
US11930799B2 (en) Guide frame of fishing line guide, fishing line guide and fishing rod
JP2010243132A (ja) 伝熱管及び熱交換器
CN105724332A (zh) 钓线引导件、钓竿以及引导框
JP6443975B2 (ja) 釣糸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JPWO2016121989A1 (ja)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JP2017029074A (ja) トップガイド及び釣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JP5982258B2 (ja) 釣竿
JP6805029B2 (ja) 釣竿及び釣竿の穂先竿体
CN106472445A (zh) 钓线引导件、钓竿、引导环以及钓线引导件的制造方法
CN111683526B (zh) 制造钓鱼线引导器的方法、钓鱼线引导器以及包括钓鱼线引导器的钓鱼竿
JP6723851B2 (ja) 振出竿用のトップガイド及び振出竿並びにガイドフレーム
JP2010130987A (ja) 釣り糸ガイド
CN208825767U (zh) 一种用于深螺纹丝锥的延长杆
JP2017165126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3405250B (zh) 组合式钳头支架
CN106794737A (zh) 用于组合拉杆轴的横梁
CN211489045U (zh) 一种用于无缝钢管生产的穿孔顶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