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56017A - 涡旋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56017A
CN111656017A CN201880087633.7A CN201880087633A CN111656017A CN 111656017 A CN111656017 A CN 111656017A CN 201880087633 A CN201880087633 A CN 201880087633A CN 111656017 A CN111656017 A CN 111656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assage
scroll
outlet passag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76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56017B (zh
Inventor
加藤启介
高井哲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56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560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2/025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the moving and the stationary member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6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04C18/0261Details of the ports, e.g. location, number, geomet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07Injection of a fluid in the working chamber for sealing,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10/00Fluid
    • F04C2210/26Refrigerants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HFC-134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旋式压缩机,在涡旋式压缩机的固定涡旋件的第一台板形成有向制冷剂吸入室供给制冷剂的喷射通路,喷射通路具有向制冷剂吸入室开口并以直线状延伸的出口通路,在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

Description

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旋式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具备具有喷射通路的压缩机构部的涡旋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一种涡旋式压缩机,该涡旋式压缩机具备:电动机构部,其具有定子和转子;轴,其插入转子;以及压缩机构部,其具有设置于轴的端部的摆动涡旋件和与摆动涡旋件组合的固定涡旋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压缩机构部形成有:制冷剂压缩室,其形成于固定涡旋件的漩涡体与摆动涡旋件的漩涡体之间;和制冷剂吸入室,其设置在比制冷剂压缩室靠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在专利文献1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制冷剂吸入室配置于制冷剂压缩室的外侧。
在专利文献1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固定涡旋件形成有向制冷剂压缩室开口的喷射口。通过从喷射口向制冷剂压缩室供给制冷剂,从而降低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928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涡旋式压缩机中,从喷射口向制冷剂压缩室供给的液体制冷剂在制冷剂压缩室膨胀。若从喷射口向制冷剂压缩室供给的制冷剂膨胀,则与之对应地制冷剂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由此,通过与制冷剂压缩室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对应地对摆动涡旋件的漩涡体施加更大的力,从而摆动涡旋件的动作因施加于摆动涡旋件的漩涡体的力而被妨碍。因此,若从喷射口向制冷剂压缩室供给的制冷剂膨胀,则摆动涡旋件的动作因施加到摆动涡旋件的漩涡体的力而被妨碍,其结果,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制冷剂压缩室的压力的上升,从而能够提高压缩机效率的涡旋式压缩机。
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和压缩机构部,其形成有制冷剂压缩室和设置于比制冷剂压缩室靠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吸入室,并设置于密闭容器内,压缩机构部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形成有供制冷剂压缩室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通路的第一台板、和设置于第一台板的第一漩涡体;和摆动涡旋件,其具有与第一台板隔开间隔设置的第二台板、和设置于第二台板并在与第一漩涡体之间形成制冷剂压缩室的第二漩涡体,在第一台板形成有向制冷剂吸入室供给制冷剂的喷射通路,喷射通路具有开口于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的出口通路,在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
根据本发明,形成有向制冷剂吸入室供给制冷剂的喷射通路,因此抑制制冷剂压缩室的压力的上升,其结果,提高压缩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压缩机构部Cm的放大图。
图4是固定涡旋件1的立体图。
图5是摆动涡旋件2的立体图。
图6是图3所示的B-B剖视图。
图7是从第一台板1B的上表面部1B1侧观察固定涡旋件1的图。
图8是从第一台板1B的下表面部1B2侧观察固定涡旋件1的图。
图9是图8所示的C-C剖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D-D剖视图。
图11是喷射通路1E和排出通路1D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固定涡旋件1的第一台板1B的上表面部1B1侧观察喷射通路1E和排出通路1D的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A-A剖视图。
图14是图6所示的假想线L1处的压缩机构部Cm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说明图。
图16是第二漩涡体2A离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最远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图14所示的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说明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外侧端部1A1与第二漩涡体2A分离,并且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分离的情形。
图20是示意地表示第二漩涡体2A从图19所示的位置移动后的情形。
图2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外侧端部1A1与第二漩涡体2A抵接,并且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抵接的情形。
图22是示意地表示第二漩涡体2A从图21所示的位置移动后的情形。
图23是实施方式2的涡旋式压缩机120的剖视图。
图24是开口部Opa和开口部Opb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E-E剖视图。
图26是喷射通路1EE、排出通路21D以及凹状部22D的立体图。
图27是从上侧观察喷射通路1EE、排出通路1D以及凹状部22D的图。
图28是示意地表示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分离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结构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不同的情况。在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结构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的结构>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简要结构图。基于图1对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涡旋式压缩机100,其压缩制冷剂;冷凝器101,其将制冷剂液化;节流装置102,其使制冷剂减压;以及蒸发器103,其将制冷剂气化。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送风机101A,其向冷凝器101供给空气;和送风机103A,其向蒸发器103供给空气。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热交换器104,其设置于冷凝器101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且节流装置102的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和节流装置105,其使向热交换器104供给的制冷剂减压。此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控制装置Cnt,该控制装置Cnt控制涡旋式压缩机100的转速、节流装置102和节流装置105的开度、送风机101A的转速以及送风机103A的转速。控制装置Cnt通过打开节流装置105,从而能够执行向涡旋式压缩机100供给制冷剂的喷射控制。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压缩机构部Cm的放大图。基于图2、3对涡旋式压缩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涡旋式压缩机100通过压缩制冷剂,从而使制冷剂的压力和制冷剂的温度上升。涡旋式压缩机100具备:密闭容器50,其构成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外轮廓;和驱动机构部Em,其具有固定于密闭容器50的定子E31和旋转自如地设置的转子E32。另外,涡旋式压缩机100具备:压缩机构部Cm,其具有固定涡旋件1和摆动涡旋件2;框架3,其容纳有摆动涡旋件2;以及轴4,其固定于转子E32。轴4具有设置于轴4的上端部的偏心轴部4A。偏心轴部4A的中心轴相对于轴4中的供转子E32插入的部分的中心轴偏移。另外,涡旋式压缩机100具备:套筒3AA,其设置于框架3与轴4之间;和筒状的滑块4B,其设置于轴4的偏心轴部4A。另外,涡旋式压缩机100具备:吸入管21,其向密闭容器50内引导制冷剂;排出管22,其将在压缩机构部Cm压缩后的制冷剂从密闭容器50内向密闭容器50外引导;以及喷射配管23,其与在图1中说明的热交换器104连接,并向压缩机构部Cm供给在热交换器104中热交换后的制冷剂。
涡旋式压缩机100具备:排出阀5,其设置于固定涡旋件1上;阀按压件6,其设置于排出阀5上;消声器7,其设置于固定涡旋件1上;以及固定部件8,其将消声器7固定于固定涡旋件1上。另外,涡旋式压缩机100具备:副框架9,其固定于密闭容器50;和副轴承10,其设置于副框架9并支承轴4的下端部。
密闭容器50具有:主体部50A,其固定有框架3、定子E31以及副框架9;容器上部50B,其被圧入主体部50A;以及容器下部50C,其被圧入主体部50A。吸入管21插入主体部50A,排出管22和喷射配管23插入容器上部50B。在容器下部50C形成有贮存冷冻机油的底部贮油部50C1。固定涡旋件1具备第一漩涡体1A、和与第一漩涡体1A正交设置的第一台板1B。在第一台板1B形成有:排出通路1D,其供在压缩机构部Cm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动;和排出口1D1,其设置于排出通路1D的上端部。在排出口1D1设置有排出阀5。摆动涡旋件2具备:第二漩涡体2A,其与第一漩涡体1A组合;第二台板2B,其与第二漩涡体2A正交地设置;以及凸台部2C,其供轴4的上端部和滑块4B插入。第二台板2B与第一台板1B隔开间隔地设置。
如图3所示,在压缩机构部Cm形成有与排出通路1D连接的制冷剂压缩室SP1、和设置于比制冷剂压缩室SP1靠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吸入室SP2。制冷剂压缩室SP1形成于第一台板1B与第二台板2B之间且第一漩涡体1A与第二漩涡体2A之间。制冷剂吸入室SP2形成于第一台板1B与第二台板2B之间。制冷剂压缩室SP1配置于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内侧,制冷剂吸入室SP2配置于框架3的内侧且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外侧。另外如图2所示,密闭容器50内的空间具有:上部空间SPa,其形成于比固定涡旋件1靠上侧的位置,供在制冷剂压缩室SP1中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动;和下部空间SPb,其形成于比框架3靠下侧的位置。框架3容纳摆动涡旋件2。在框架3形成有:主轴承3A,其供轴4插入;吸入通路3B,其将下部空间SPb与制冷剂吸入室SP2连通;以及内周面3C,其包围第一漩涡体1A和第二漩涡体2A。
图4是固定涡旋件1的立体图。在图4中示出使图3所示的固定涡旋件1的上下反转后的状态。图5是摆动涡旋件2的立体图。图6是图3所示的B-B剖视图。基于图4~图6和上述的图2、3对固定涡旋件1和摆动涡旋件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涡旋件1的第一台板1B具备:上表面部1B1,其设置有在图2中说明的排出阀5;下表面部1B2,其与第一漩涡体1A连接;以及周面部1B3,其形成为环状。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摆动涡旋件2的第二台板2B具备:上表面部2B1,其与第一台板1B的下表面部1B2相对并与第二漩涡体2A连接;和下表面部2B2,其与凸台部2C连接。固定涡旋件1的第一台板1B的下表面部1B2以及摆动涡旋件2的第二台板2B的上表面部2B1面向制冷剂吸入室SP2。
如图4所示,固定涡旋件1的第一漩涡体1A具备:第一外侧端部1A1,其形成制冷剂压缩室SP1的一个第一入口in1;第一内侧端部1A2,其设置于在图3中说明的排出通路1D的边缘部;以及漩涡状的第一槽部1A3,其供省略图示的密封部件插入。在图6所示的状态中,第一入口in1关闭。另外,固定涡旋件1的第一漩涡体1A具备:漩涡面1A4,其与第一台板1B正交;和漩涡面1A5,其与漩涡面1A4并行地形成,且与第一台板1B正交。漩涡面1A4具有在将第一漩涡体1A与第二漩涡体2A组合的状态下不与第二漩涡体2A接触的第一壁面Sr1。第一壁面Sr1与在图2中说明的框架3的内周面3C相对。第一漩涡体1A具备设置于第一漩涡体1A中的形成有第一壁面Sr1的部分的第一壁面部1A6。如图6所示,第一壁面部1A6将制冷剂吸入室SP2与制冷剂压缩室SP1隔开。
如图5所示,摆动涡旋件2的第二漩涡体2A具备:第二外侧端部2A1,其形成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另一个第二入口in2;第二内侧端部2A2,其设置于在图3中说明的排出通路1D的边缘部;以及漩涡状的第二槽部2A3,其供省略图示的密封部件插入。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第二入口in2关闭。另外,摆动涡旋件2的第二漩涡体2A具备:漩涡面2A4,其与第二台板2B正交;和漩涡面2A5,其与漩涡面2A4并行地形成,且与第二台板2B正交。漩涡面2A4具有在将第一漩涡体1A与第二漩涡体2A组合的状态下不与第一漩涡体1A接触的第二壁面Sr2。第二壁面Sr2与第一壁面Sr1相同地与在图2中说明的框架3的内周面3C相对。第二漩涡体2A具备设置于第二漩涡体2A中的形成有第二壁面Sr2的部分的第二壁面部2A6。如图6所示,第二壁面部2A6将制冷剂吸入室SP2与制冷剂压缩室SP1隔开。
图7是从第一台板1B的上表面部1B1侧观察固定涡旋件1的图。图8是从第一台板1B的下表面部1B2侧观察固定涡旋件1的图。图9是图8所示的C-C剖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的D-D剖视图。图11是喷射通路1E和排出通路1D的立体图。图12是从固定涡旋件1的第一台板1B的上表面部1B1侧观察喷射通路1E和排出通路1D的图。基于图7~图12以及上述的图2对喷射通路1E等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固定涡旋件1形成有喷射通路1E,该喷射通路1E与在图2中说明的喷射配管23连接。另外,固定涡旋件1具备将喷射通路1E堵塞的防泄漏部件1C。防泄漏部件1C设置于固定涡旋件1中的周面部1B3侧。
喷射通路1E具有:入口通路1E1,其从上表面部1B1向朝向下表面部1B2的方向延伸;第一分支通路1E2a,其为从入口通路1E1分支的一个通路;以及第二分支通路1E2b,其为从入口通路1E1分支的另一个通路。另外,喷射通路1E具有将喷射通路1E的制冷剂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出口通路1E3。出口通路1E3具有:第一出口通路1E3a,其与第一分支通路1E2a连接;和第二出口通路1E3b,其与第二分支通路1E2b连接。第一分支通路1E2a以及第二分支通路1E2b与入口通路1E1的下端连接。另外,第一分支通路1E2a以及第二分支通路1E2b从入口通路1E1的下端向周面部1B3延伸。
第一分支通路1E2a与入口通路1E1正交,第二分支通路1E2b与入口通路1E1正交。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出口通路1E3a延伸的方向相对于下表面部1B2形成锐角。同样,第二出口通路1E3b延伸的方向相对于下表面部1B2形成锐角。
在下表面部1B2形成有:开口部Op1,其与第一出口通路1E3a连接并开口于制冷剂吸入室SP2;和开口部Op2,其与第二出口通路1E3b连接并开口于制冷剂吸入室SP2。
第一分支通路1E2a的长度与第二分支通路1E2b的长度相同。另外,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长度与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长度也相同。因此,将入口通路1E1、第一分支通路1E2a以及第一出口通路1E3a合起来的长度与将入口通路1E1、第二分支通路1E2b以及第二出口通路1E3b合起来的长度相同。
图13是图2所示的A-A剖视图。基于图13对形成开口部Op1和开口部Op2的位置进行说明。图13所示的假想线br0通过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排出通路1D以及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外侧端部1A1。图13所示的假想线br1为制冷剂压缩室SP1的设置有第一入口in1的位置处的第二壁面Sr2的切线。图13所示的假想线br2为制冷剂压缩室SP1的设置有第二入口in2的位置处的第一壁面Sr1的切线。
图13所示的区域Rg1为由假想线br0、假想线br1以及框架3的内周面3C形成的扇状的区域。图13所示的区域Rg2为由假想线br0、假想线br2以及框架3的内周面3C形成的扇状的区域。开口部Op1形成于区域Rg1,开口部Op2形成于区域Rg2。
图14是图6所示的假想线L1上的压缩机构部Cm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说明图。图15所示的假想线ax1通过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中心,并且与第一出口通路1E3a延伸的方向平行。另外,图15所示的假想线P1与下表面部1B2平行。图15所示的角度φ1为假想线ax1与假想线P1形成的角度。如图15所示,在假想线ax1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壁面部2A6和制冷剂压缩室SP1。即,在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壁面部2A6和制冷剂压缩室SP1。
图16是第二漩涡体2A离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最远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7是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的状态的说明图。第二漩涡体2A进行摆动运转,因此使第二壁面部2A6移动。在实施方式1中,对即使第二壁面部2A6移动也在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壁面部2A6和制冷剂压缩室SP1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6所示的假想线ax11通过假想线ax1中的位于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上端的点Pt1、和第二漩涡体2A离开口部Op1最远时的第二漩涡体2A的上端2Aa。图16所示的角度φ1a为假想线ax11与假想线P1形成的角度。图17所示的假想线ax12通过点Pt1、和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开口部Op1时的第二漩涡体2A的下端2Ab。图17所示的角度φ1b为假想线ax12与假想线P1形成的角度。在图15中说明的角度φ1为图16所示的角度φ1a以上且为图17所示的角度φ1b以下。因此,即使第二漩涡体2A进行摆动运转,也在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壁面部2A6和制冷剂压缩室SP1。
在此,如图17所示,即使在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的状态下,第一出口通路1E3a也不会被第二漩涡体2A堵塞。即,在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的状态下,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整个开口部Op1设置于第二漩涡体2A的外侧。换言之,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设置于在第二漩涡体2A进行了摆动运动时第二漩涡体2A扫过下表面部1B2的区域的外侧。
图18是图14所示的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说明图。在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第一壁面部1A6。图18所示的假想线ax2通过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中心,并且与第二出口通路1E3b延伸的方向平行。图18所示的角度φ2为假想线ax2与假想线P1形成的角度。如图18所示,在假想线ax2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第一壁面部1A6。即,在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第一壁面部1A6。
图18所示的假想线ax21通过假想线ax2中的位于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上端的点Pt2、和第一漩涡体1A的上端1Aa。图18所示的角度φ2a为假想线ax21与假想线P1形成的角度。图18所示的假想线ax22通过点Pt2和第一漩涡体1A的下端1Ab。图18所示的角度φ2b为假想线ax22与假想线P1形成的角度。角度φ2为角度φ2a以上、且为角度φ2b以下。
<实施方式1的动作>
图19示意地示出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外侧端部1A1与第二漩涡体2A分离,并且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分离的情形。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外侧端部1A1与第二漩涡体2A分离,因此第一入口in1打开,另外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分离,因此第二入口in2打开。从开口部Op1和开口部Op2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喷射用的制冷剂,并且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有流经在图2中说明的下部空间SPb和吸入通路3B而来的制冷剂。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从开口部Op1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在与第二壁面部2A6的第二壁面Sr2碰撞后,沿第二壁面Sr2流动,并向第一入口in1流入。另外,从开口部Op2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在与第一壁面部1A6的第一壁面Sr1碰撞后,沿第一壁面Sr1流动,并向第二入口in2流入。此外,流经下部空间SPb和吸入通路3B而来的制冷剂也向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流入。
图20示意地示出第二漩涡体2A从图19所示的位置移动后的情形。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打开,但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比图19所示的状态关闭。即使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从开口部Op1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在与第二壁面部2A6的第二壁面Sr2碰撞后,也沿第二壁面Sr2流动,并向第一入口in1流入。另外,从开口部Op2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在与第一壁面部1A6的第一壁面Sr1碰撞后,沿第一壁面Sr1流动,并向第二入口in2流入。此外,流经下部空间SPb和吸入通路3B而来的制冷剂也向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流入。另外,图20中的第二漩涡体2A与开口部Op1的距离Dt小于图19中的第二漩涡体2A与开口部Op1的距离Dt。
图21示意地示出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外侧端部1A1与第二漩涡体2A抵接,且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抵接的情形。在图21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关闭。因此,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不向制冷剂压缩室SP1流入。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制冷剂压缩室SP1内的制冷剂不仅包含从吸入通路3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还包含从开口部Op1和开口部Op2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制冷剂压缩室SP1内的制冷剂以漩涡状移动并且逐渐向排出通路1D接近。另外,图21中的第二漩涡体2A与开口部Op1的距离Dt小于图20中的第二漩涡体2A与开口部Op1的距离Dt。在图21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开口部Op1。即,图21所示的状态与上述的图17所示的状态对应。
图22示意地示出第二漩涡体2A从图21所示的位置移动的情形。在图22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关闭。另外,在图22所示的状态下,制冷剂压缩室SP1的最内部的压力上升到按压在图2中说明的排出阀11的程度为止,其结果,排出口1D1开放。由此,制冷剂压缩室SP1的最内部的制冷剂通过在图2中说明的排出通路1D而流入消声器7内的空间。另外,图22中的第二漩涡体2A与开口部Op1的距离Dt大于图21中的第二漩涡体2A与开口部Op1的距离Dt。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形成有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制冷剂的喷射通路1E。即,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为向制冷剂吸入室SP2进行喷射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即向制冷剂压缩室SP1进行喷射的结构相比,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结构能够抑制进行喷射后的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的上升。具体而言,在以往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中,液体制冷剂在制冷剂压缩室SP1中容易膨胀,因此与之对应地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容易上升。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结构为向制冷剂吸入室SP2进行喷射的结构。因此,液体制冷剂在制冷剂吸入室SP2中膨胀。即,抑制液体制冷剂在制冷剂压缩室SP1中膨胀。其结果,抑制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的上升。而且,抑制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的上升,因此抑制妨碍摆动涡旋件2的动作。这样,涡旋式压缩机100抑制妨碍摆动涡旋件2的动作,因此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效率提高。
在以往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即向制冷剂压缩室SP1进行喷射的结构中,在制冷剂压缩室SP1中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不进行喷射时逸散到喷射通路。在此,喷射通路并不有助于制冷剂的压缩。即,在以往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结构中,在制冷剂压缩室SP1中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不进行喷射时逸散到喷射通路,因此与之对应地以往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为向制冷剂吸入室SP2进行喷射的结构。因此,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效率比以往的涡旋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效率提高。
喷射通路1E具有以直线状延伸的出口通路1E3,在出口通路1E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因此,在实施了向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喷射的情况下,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朝向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区域流动。因此,将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迅速地引导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即,抑制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经由吸入通路3B向底部贮油部50C1流出,其结果,抑制底部贮油部50C1的冷冻机油被制冷剂稀释。这样,即使实施向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喷射,也会抑制底部贮油部50C1的冷冻机油被制冷剂稀释,因此即使实施向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喷射,也会抑制压缩机构部Cm的滑动部的润滑不充分。
在出口通路1E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因此,将从出口通路1E3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迅速地引导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即,将从喷射通路1E向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制冷剂的供给可靠化,从而喷射的效率提高。因此,涡旋式压缩机100能够减少喷射的制冷剂的量。
另外,涡旋式压缩机100能够减少喷射的制冷剂的量,因此抑制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流量的减少。因此制冷循环装置200的运转效率提高。
喷射通路1E形成于固定涡旋件1,因此与之对应地喷射通路1E的出口即开口部Op1和开口部Op2接近制冷剂压缩室SP1。因此,在从喷射通路1E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朝向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的过程中,抑制制冷剂的流束的扩散。因此,涡旋式压缩机100的结构为容易抑制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经由吸入通路3B向底部贮油部50C1流出的结构,且为容易抑制压缩机构部Cm的滑动部的润滑不充分的结构。
喷射通路1E形成于固定涡旋件1,因此通过从喷射配管23供给的制冷剂来冷却固定涡旋件1。由此抑制固定涡旋件1的热膨胀。因此,第一漩涡体1A与第二台板2B不易接触并且第二漩涡体2A与第一台板1B不易接触,其结果,抑制压缩机构部Cm的滑动部的磨损。
喷射通路1E具有以直线状延伸的出口通路1E3,在出口通路1E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因此将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迅速地引导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即,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与框架3不易接触。因此,抑制框架3被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冷却。因此,抑制框架3的热收缩。在此,存在若框架3热收缩,则框架3中的与摆动涡旋件2滑动的面上升的情况。若框架3中的与摆动涡旋件2滑动的面上升,则摆动涡旋件2也上升,因此第一漩涡体1A与第二台板2B容易接触,并且第二漩涡体2A与第一台板1B容易接触,其结果,压缩机构部Cm的滑动部的磨损加剧。但是,抑制涡旋式压缩机100的框架3被从出口通路1E3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冷却,因此抑制框架3中的与摆动涡旋件2滑动的面上升。因此抑制压缩机构部Cm的滑动部的磨损的加剧。
第一漩涡体1A的齿顶和第二台板2B滑动。另外,第二漩涡体2A的齿顶和第一台板1B也滑动。即,第一漩涡体1A的齿顶及第二台板2B、和第二漩涡体2A的齿顶及第一台板1B为压缩机构部Cm的滑动部。在此,在出口通路1E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一漩涡体1A或第二漩涡体2A。因此,所喷射的制冷剂不易向第一漩涡体1A的齿顶与第二台板2B之间、或第二漩涡体2A的齿顶与第一台板1B之间流入。因此,涡旋式压缩机100抑制所喷射的制冷剂将第一漩涡体1A的齿顶与第二台板2B之间的冷冻机油或第二漩涡体2A的齿顶与第一台板1B之间的冷冻机油冲走。这样,抑制冷冻机油被制冷剂冲走,因此固定涡旋件1与摆动涡旋件2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且固定涡旋件1和摆动涡旋件2顺利地滑动。其结果,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压缩机效率提高。
在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壁面部2A6,在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延长线上设置有第一漩涡体1A的第一壁面部1A6。因此,从第一出口通路1E3a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在与第二壁面部2A6碰撞后沿第二壁面部2A6流动并被供给至制冷剂压缩室SP1,从第二出口通路1E3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在与第一壁面部1A6碰撞后沿第一壁面部1A6流动并被供给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因此,将从第一出口通路1E3a和第二出口通路1E3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更迅速地引导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即,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第一出口通路1E3a和第二出口通路1E3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经由吸入通路3B向底部贮油部50C1流出。因此,涡旋式压缩机100进一步抑制底部贮油部50C1的冷冻机油被制冷剂稀释,从而进一步抑制涡旋式压缩机100的滑动部的润滑不充分。
如上述那样,从第一出口通路1E3a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在与第二壁面部2A6碰撞后沿第二壁面部2A6流动并被供给至制冷剂压缩室SP1,从第二出口通路1E3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在与第一壁面部1A6碰撞后沿第一壁面部1A6流动并被供给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即,制冷剂从第一入口in1向冷剂吸入室SP2流入,并且制冷剂从第二入口in2向制冷剂吸入室SP2流入。因此,抑制制冷剂压缩室SP1中的从第一入口in1到排出通路1D为止的空间的制冷剂量、与制冷剂压缩室SP1中的从第二入口in2到排出通路1D为止的空间的制冷剂量产生偏差。其结果,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平衡变好。通过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平衡变好,从而抑制摆动涡旋件2相对于框架3倾斜,并抑制摆动涡旋件2与框架3的接触压力的增大。其结果,抑制摆动涡旋件2的磨损和框架3的磨损的加剧。这样,制冷剂从第一入口in1向制冷剂吸入室SP2流入,并且制冷剂从第二入口in2向制冷剂吸入室SP2流入,因此抑制摆动涡旋件2的磨损和框架3的磨损的加剧。
喷射通路1E具有:入口通路1E1,其与喷射配管23连接;第一分支通路1E2a,其上游端与入口通路1E1连接,下游端与第一出口通路1E3a连接;以及第二分支通路1E2b,其上游端与入口通路1E1连接,下游端与第二出口通路1E3b连接。由此,将从喷射配管23供给至喷射通路1E的制冷剂分配至第一出口通路1E3a和第二出口通路1E3b。
第一分支通路1E2a的长度与第二分支通路1E2b的长度相同,且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长度与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长度相同。因此,抑制在由入口通路1E1、第一分支通路1E2a以及第一出口通路1E3a构成的制冷剂通路的压力损失、与由入口通路1E1、第二分支通路1E2b以及第二出口通路1E3b构成的制冷剂通路的压力损失上产生差值。因此,进一步抑制制冷剂压缩室SP1中的从第一入口in1到排出通路1D为止的空间的制冷剂量、与制冷剂压缩室SP1中的从第二入口in2到排出通路1D为止的空间的制冷剂量产生偏差。其结果,制冷剂压缩室SP1的压力平衡变得更好,从而进一步抑制摆动涡旋件2相对于框架3倾斜,并进一步抑制摆动涡旋件2与框架3的接触压力的增大。因此进一步抑制摆动涡旋件2的磨损和框架3的磨损的加剧。另外,在第一分支通路1E2a的长度与第二分支通路1E2b的长度不同、或第一出口通路1E3a的长度与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长度不同时,例如通过使通路的粗细不同,从而能够调整喷射的制冷剂的量。即,使第一分支通路1E2a、第二分支通路1E2b以及第一出口通路1E3a或第二出口通路1E3b的粗细不同,能够使从开口部Op1和开口部Op2供给的制冷剂的量均匀化。
在第二漩涡体2A最接近开口部Op1的状态下,整个开口部Op1配置于第二漩涡体2A的外侧。由此,第二漩涡体2A不会堵塞开口部Op1。因此,能够将制冷剂从开口部Op1经由制冷剂吸入室SP2稳定地向制冷剂压缩室SP1喷射。此外,抑制异物等阻塞于第一出口通路1E3a。进而,成为第二漩涡体2A的齿顶不跨越开口部Op1的结构,因此抑制第二漩涡体2A的齿顶的损伤的风险等。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结构>
图23为实施方式2的涡旋式压缩机120的剖视图。图24是开口部Opa和开口部Opb的配置的说明图。图25是图23所示的E-E剖视图。图26是喷射通路1EE、排出通路21D以及凹状部22D的立体图。图27是从上侧观察喷射通路1EE、排出通路1D以及凹状部22D的图。如图23所示,实施方式2的涡旋式压缩机120具备设置于固定涡旋件1上的板状部30。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板状部30形成有供排出管122插入的开口部31。另外,在板状部30形成有供喷射配管123插入的通路32、从通路32分支的圆弧状的通路33A、以及从通路32分支的圆弧状的通路33B。
固定涡旋件1的喷射通路1EE具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通路1Fa、和与通路1Fa平行地延伸的通路1Fb。另外,喷射通路1EE具有将喷射通路1EE的制冷剂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出口通路1G。出口通路1G具有与通路1Fa连接的第一出口通路1Ga、和与通路1Fb连接的第二出口通路1Gb。开口部Opa和开口部Opb向制冷剂吸入室SP2开口。在第一出口通路1Ga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的第一入口in1,在第二出口通路1Gb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的第二入口in2。即,如图24、图26以及图27所示,在第一出口通路1Ga的假想线ax1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一入口in1,在第二出口通路1Gb的假想线ax2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入口in2。换言之,第一出口通路1Ga朝向第一入口in1,第二出口通路1Gb朝向第二入口in2。另外,在固定涡旋件1形成有:排出通路21D,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排出口21D1;以及凹状部22D,其设置有排出阀5和阀按压件6。
<实施方式2的动作>
图28示意地示出第二漩涡体2A的第二外侧端部2A1与第一漩涡体1A分离的情形。参照上述的图23、图26及图27、和图28对实施方式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3、图26以及图27所示,制冷剂FL1在通过喷射配管123和通路32后,被分流成在通路33A中流动的制冷剂FL2a和在通路33B中流动的制冷剂FL2b。在通路33A中流动的制冷剂FL2a经由第一出口通路1Ga向制冷剂吸入室SP2流入,在通路33B中流动的制冷剂FL2b经由第二出口通路1Gb向制冷剂吸入室SP2流入。
在图28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入口in1和第二入口in2打开。从第一出口通路1Ga的开口部Opa和第二出口通路1Gb的开口部Opb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喷射用的制冷剂,并且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有流经在图2中说明的下部空间SPb和吸入通路3B而来的制冷剂。在图28所示的状态下,从开口部Opa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入口in1,向第一入口in1流入。另外,从开口部Opb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二入口in2,向第二入口in2流入。
<实施方式2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涡旋式压缩机120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相同的效果。具体而言,在第一出口通路1Ga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的第一入口in1,在第二出口通路1Gb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制冷剂压缩室SP1的第二入口in2。换言之,第一出口通路1Ga朝向第一入口in1,第二出口通路1Gb朝向第二入口in2。因此,从第一出口通路1Ga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一入口in1,从第二出口通路1Gb向制冷剂吸入室SP2供给的制冷剂朝向第二入口in2。由此,将从第一出口通路1Ga和第二出口通路1G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更迅速地引导至制冷剂压缩室SP1。即,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第一出口通路1Ga和第二出口通路1Gb流入至制冷剂吸入室SP2的制冷剂经由吸入通路3B向底部贮油部50C1流出。因此,涡旋式压缩机120进一步抑制底部贮油部50C1的冷冻机油被制冷剂稀释,从而进一步抑制涡旋式压缩机120的滑动部的润滑不充分。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涡旋件;1A...第一漩涡体;1A1...第一外侧端部;1A2...第一内侧端部;1A3...第一槽部;1A4...漩涡面;1A5...漩涡面;1A6...第一壁面部;1Aa...上端;1Ab...下端;1B...第一台板;1B1...上表面部;1B2...下表面部;1B3...周面部;1C...防止部件;1D...排出通路;1D1...排出口;1E...喷射通路;1E1...入口通路;1E2a...第一分支通路;1E2b...第二分支通路;1E3...出口通路;1E3a...第一出口通路;1E3b...第二出口通路;1EE...喷射通路;1Fa...通路;1Fb...通路;1G...出口通路;1Ga...第一出口通路;1Gb...第二出口通路;2...摆动涡旋件;2A...第二漩涡体;2A1...第二外侧端部;2A2...第二内侧端部;2A3...第二槽部;2A4...漩涡面;2A5...漩涡面;2A6...第二壁面部;2Aa...上端;2Ab...下端;2B...第二台板;2B1...上表面部;2B2...下表面部;2C...凸台部;3...框架;3A...主轴承;3AA...套筒;3B...吸入通路;3C...内周面;4...轴;4A...偏心轴部;4B...滑块;5...排出阀;6...阀按压件;7...消声器;8...固定部件;9...副框架;10...副轴承;11...排出阀;21...吸入管;21D...排出通路;21D1...排出口;22...排出管;22D...凹状部;23...喷射配管;30...板状部;31...开口部;32...通路;33A...通路;33B...通路;50...密闭容器;50A...主体部;50B...容器上部;50C...容器下部;50C1...底部贮油部;100...涡旋式压缩机;101...冷凝器;101A...送风机;102...节流装置;103...蒸发器;103A...送风机;104...热交换器;105...节流装置;120...涡旋式压缩机;122...排出管;123...喷射配管;200...制冷循环装置;Cm...压缩机构部;Cnt...控制装置;E31...定子;E32...转子;Em...驱动机构部;L1...假想线;Op1...开口部;Op2...开口部;Opa...开口部;Opb...开口部;P1...假想线;Rg1...区域;Rg2...区域;SP1...制冷剂压缩室;SP2...制冷剂吸入室;SPa...上部空间;SPb...下部空间;Sr1...第一壁面;Sr2...第二壁面;in1...第一入口;in2...第二入口。

Claims (9)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密闭容器;和
压缩机构部,其形成有制冷剂压缩室和设置于比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靠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制冷剂吸入室,并设置于所述密闭容器内,
所述压缩机构部具备:
固定涡旋件,其具有形成有供所述制冷剂压缩室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通路的第一台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台板的第一漩涡体;和
摆动涡旋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台板隔开间隔设置的第二台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台板并在与所述第一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制冷剂压缩室的第二漩涡体,
在所述第一台板形成有向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供给制冷剂的喷射通路,
所述喷射通路具有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的出口通路,
在所述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制冷剂压缩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第一漩涡体或所述第二漩涡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板具有面向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下表面部,
在所述下表面部形成有与所述出口通路连接的开口部,
在所述第二漩涡体最接近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所述开口部整体配置于所述第二漩涡体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通路具有:第一出口通路,其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和第二出口通路,其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
所述第一漩涡体具有第一壁面部,该第一壁面部将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与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隔开,
所述第二漩涡体具有第二壁面部,该第二壁面部将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与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隔开,
在所述第一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第二壁面部,
在所述第二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第一壁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压缩室具有:第一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制冷剂在向所述制冷剂压缩室流入时通过;和第二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制冷剂在向所述制冷剂压缩室流入时通过,
所述第一壁面部具有第一外侧端部,该第一外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二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壁面部具有第二外侧端部,该第二外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入口,
所述第一出口通路朝向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出口通路朝向所述第二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通路具有:第一出口通路,其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和第二出口通路,其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
所述制冷剂压缩室具有:第一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制冷剂在向所述制冷剂压缩室流入时通过;和第二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制冷剂在向所述制冷剂压缩室流入时通过,
所述第一漩涡体具有第一壁面部,该第一壁面部将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与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隔开,
所述第一壁面部具有第一外侧端部,该第一外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二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漩涡体具有第二壁面部,该第二壁面部将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与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隔开,
所述第二壁面部具有第二外侧端部,该第二外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入口,
所述第一出口通路朝向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出口通路朝向所述第二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通路具有:第一出口通路,其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和第二出口通路,其开口于所述制冷剂吸入室并以直线状延伸,
所述制冷剂压缩室具有:第一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制冷剂在向所述制冷剂压缩室流入时通过;和第二入口,其供所述制冷剂吸入室的制冷剂在向所述制冷剂压缩室流入时通过,
所述第一漩涡体具有第一壁面部,该第一壁面部将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与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隔开,
所述第一壁面部具有第一外侧端部,该第一外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二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入口,
所述第二漩涡体具有第二壁面部,该第二壁面部将所述制冷剂吸入室与所述制冷剂压缩室隔开,
所述第二壁面部具有第二外侧端部,该第二外侧端部在与所述第一漩涡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入口,
在所述第一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制冷剂压缩室的所述第一入口,
在所述第二出口通路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制冷剂压缩室的所述第二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插入所述密闭容器的喷射配管,
所述喷射通路还具有:入口通路,其与所述喷射配管连接;第一分支通路,其上游端与所述入口通路连接,下游端与所述第一出口通路连接;以及第二分支通路,其上游端与所述入口通路连接,下游端与所述第二出口通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上游端以及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上游端与所述入口通路的下游端连接,
所述第一分支通路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分支通路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出口通路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出口通路的长度相同。
CN201880087633.7A 2018-01-30 2018-01-30 涡旋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56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02894 WO2019150421A1 (ja) 2018-01-30 2018-01-30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56017A true CN111656017A (zh) 2020-09-11
CN111656017B CN111656017B (zh) 2021-12-28

Family

ID=67479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763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656017B (zh) 2018-01-30 2018-01-30 涡旋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6745B2 (zh)
EP (1) EP3748163B1 (zh)
JP (1) JP6865861B2 (zh)
CN (1) CN111656017B (zh)
WO (1) WO20191504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4795B2 (ja) * 2019-08-05 2021-05-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WO2021038738A1 (ja) * 2019-08-28 2021-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11963423B (zh) * 2020-08-31 2022-05-2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4686A (ja) * 1990-04-11 1991-12-25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6430959B1 (en) * 2002-02-11 2002-08-13 Scroll Technologies Economizer injection ports extending through scroll wrap
US20100129240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Hermetically sealed scroll compressor
CN102003390A (zh) * 2009-08-26 2011-04-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KR20120008045A (ko) * 2009-05-29 2012-01-25 에머슨 클리메이트 테크놀로지즈 인코퍼레이티드 용량 조절 시스템 또는 유체 주입 시스템을 가지고 있는 압축기
EP2461122A1 (en) * 2009-07-28 2012-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device, compressor with injec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croll compressor with injection mechanism
CN105121855A (zh) * 2013-03-28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及具有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5190042A (zh) * 2013-05-21 2015-12-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EP2871365B1 (en) * 2013-11-11 2016-09-14 Lg Electronics Inc.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536938A (zh) * 2014-07-08 2017-03-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9475A (ja) * 1994-03-31 1995-10-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10339284A (ja) * 1997-06-04 1998-12-22 Denso Corp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3932519B2 (ja) 1997-06-06 2007-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ル圧縮機
JP2011047382A (ja) * 2009-08-28 2011-03-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615210B2 (ja) * 2011-03-08 2014-10-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348596B2 (ja) 2012-05-21 2013-11-20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密閉形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8009537A (ja) * 2016-07-14 2018-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921321B2 (ja) * 2018-06-05 2021-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WO2020215663A1 (zh) * 2019-04-26 2020-10-29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4686A (ja) * 1990-04-11 1991-12-25 Daikin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6430959B1 (en) * 2002-02-11 2002-08-13 Scroll Technologies Economizer injection ports extending through scroll wrap
US20100129240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Hitachi Appliances, Inc. Hermetically sealed scroll compressor
KR20120008045A (ko) * 2009-05-29 2012-01-25 에머슨 클리메이트 테크놀로지즈 인코퍼레이티드 용량 조절 시스템 또는 유체 주입 시스템을 가지고 있는 압축기
EP2461122A1 (en) * 2009-07-28 2012-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pump device, compressor with injec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croll compressor with injection mechanism
CN102003390A (zh) * 2009-08-26 2011-04-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CN105121855A (zh) * 2013-03-28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式压缩机及具有涡旋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5190042A (zh) * 2013-05-21 2015-12-23 Lg电子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
EP2871365B1 (en) * 2013-11-11 2016-09-14 Lg Electronics Inc.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536938A (zh) * 2014-07-08 2017-03-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8163A1 (en) 2020-12-09
EP3748163B1 (en) 2023-07-05
WO2019150421A1 (ja) 2019-08-08
EP3748163A4 (en) 2020-12-09
US20200332795A1 (en) 2020-10-22
JPWO2019150421A1 (ja) 2020-11-19
US11236745B2 (en) 2022-02-01
CN111656017B (zh) 2021-12-28
JP6865861B2 (ja) 202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6017B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3635794B2 (ja) スクロール気体圧縮機
KR102196191B1 (ko) 나선 원리에 따른 용적형 기계, 용적형 기계를 작동시키기 위한 방법, 용적형 스파이럴, 차량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및 차량
JP5433831B2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KR101403231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EP3382205B1 (en) Compressor
JP5006444B2 (ja) 圧縮機及びそのオイル供給構造
EP1129294A1 (en) Scroll-type fluid displacement device for vacuum pump application
JP2006291925A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WO2014017081A1 (ja) 圧縮機
EP1491768B1 (en) Compressor
US8356973B2 (en) Turbocharger
KR102497530B1 (ko) 토출 구조를 개선한 스크롤 압축기
JP5613912B2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JPH11173283A (ja) スクロールマシン用中間圧力調整弁
CN115427687A (zh) 电的冷却剂驱动器的涡旋式压缩机
JP2005069084A (ja) 流体機械のリード弁
KR100504912B1 (ko) 압축기의 내부압력조절밸브
CN113330217B (zh) 涡旋式压缩机
JPS6130158B2 (zh)
CN115126697B (zh) 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JP5979974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JP2023118045A (ja) 電動圧縮機
JP2000009065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2024041039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