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6238A -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6238A
CN111616238A CN202010510442.6A CN202010510442A CN111616238A CN 111616238 A CN111616238 A CN 111616238A CN 202010510442 A CN202010510442 A CN 202010510442A CN 111616238 A CN111616238 A CN 111616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ves
pile
you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0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仁亮
马敬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5104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6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6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专用的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并且采用三次渥堆的方式,促使内含物质逐步降解、转化,而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如果采用传统一次渥堆法,难以达到色泽黑褐油润、陈香浓郁、醇厚回甘的品质特征。采用本发明方法加工的黑茶,为针形,可用玻璃杯冲泡,像名优绿茶一样,外形漂亮,方便冲泡,改变了传统黑茶砖、饼等粗笨的外形,冲泡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生产历史悠久,产销量大。因具有较强的促消化、解油腻等健康功能,同时又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最终成为了西北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生命之饮”。近年来,随着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具有减肥、降脂、调理肠胃、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等卓越保健功能的黑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黑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其生产区域也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等传统地域,逐渐扩大到河南、浙江、陕西等地。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目前黑茶加工仍然采用原料相对粗老的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为了降低苦涩味,一般在工艺技术上采用长时间堆积发酵,并且新加工的黑茶再放上2-3年才可以饮用;原因是新加工出来的黑茶口感粗涩,香气不纯,当年投放市场并不适合饮用。基于以上原因不仅给生产厂家资金周转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形笨拙、冲泡不便的传统黑茶,并不能满足部分消费群体的饮茶需要。
豫南茶区属于江北茶区,茶树品种多属于小叶种,受长期以来的饮茶习惯影响,对黑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档化和方便化,比如可以像信阳毛尖一样能用玻璃杯冲泡。传统地域生产的黑茶原料一般是大叶种,且要求一定的成熟度。在加工环境及加工技术上存在与豫南有一定区别。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而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对制茶工艺要求高,但有利于抗逆性。研究表明大叶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的比例为1:1或1:1.5,即大叶种的海绵组织细胞较小叶种多。因此,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较多,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喝的太多容易伤胃,而小叶茶比较鲜嫩相对温和。由于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两者的加工工艺存在一定的区别,发明人在实际的操作实验中发现,在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过程中,其关键技术——渥堆工艺,沿用传统地域黑毛茶渥堆技术制作细嫩黑毛茶,普遍存在着渥堆不足、不匀、沤味等品质缺陷问题。针对小叶种鲜叶原料采摘较细嫩、北方茶区温度低,渥堆叶量少等问题,传统地域黑毛茶渥堆方式难以实现渥堆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温度、湿度、透气性等,并且现有技术中渥堆设备在使用时,无法实现对细嫩黑毛茶的清洁化、可控化渥堆,且无法对空气分流,使得细嫩芽叶在渥堆中通风不良、透气性差,易产生异杂味,降低黑毛茶品质;同时,还存在隔离板不容易拆装,进而不便于对其进行清洁等问题。所以采用传统的渥堆技术加工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制成黑茶口感苦涩,香气淡薄,品质类似低档绿茶,因此,针对小叶种幼嫩茶鲜叶加工成高档化的黑茶工艺在现有技术中的基础上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小叶种幼嫩茶加工成黑茶的指导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日光晒青→室内凉青→杀青→初揉→第一次渥堆→紧条→第一次理条→第二次渥堆→第二次理条→第一次干燥→喷水增湿→高温气蒸→第三次渥堆→第三次理条→第二次干燥→炭火提香。
具体步骤如下:
(1)日光晒青
鲜叶采回后,均匀摊放在水筛上,薄摊,在上午9时至11时,或下午15时至17时,凉晒0.5h,不可在太阳下暴晒,轻微翻动1次。
(2)室内凉青
室外晒青结束后,移入室内继续凉青,室内温度尽量在25℃左右,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待鲜叶软绵即可制作,室内凉青时间约2~3h。
(3)杀青
一般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滚筒锅温达到180℃左右时,开始投入鲜叶,以鲜叶老嫩、含水量多少,调节投茶量,确保杀青适度。由于鲜叶原料细嫩,一般是单芽或一芽一叶,在杀青结束后,应立即摊凉,以免烧坏原料。
(4)初揉
由于鲜叶原料嫩度高,因此采用冷揉法,初揉投叶量为揉桶的3/4;加压遵循“轻—重—轻”原则,采用“轻压、短时、慢揉”的方式。揉捻时间20min左右,待大部分叶片呈折叠条,少部分呈泥鳅条或扁平片,叶细胞破损为20%左右,叶色由暗绿转为暗绿泛黄为度。
(5)第一次渥堆
揉捻叶经解块后,利用小叶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进行渥堆,同时避免阳光直射,渥堆叶堆积厚度40~50cm,适当筑紧,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便保湿保温,在渥堆过程中视堆温变化情况,适时进行1~2次翻堆。要求茶坯含水量在65%左右,如果揉捻叶过干,可在堆面上洒些清水。渥堆的适宜堆温以30~40℃,不超过45℃为宜。若堆温超过45℃则需翻堆,防止茶坯渥坏。渥堆时间,春季16~24h,夏秋季8~16h。当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转为黄褐,叶片对光透视时呈透明的竹青色,带有酒糟气或刺鼻酸辣气味,手深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6)紧条
利用排把机进行紧条,时间10min左右,可使茶条更为紧细。
(7)第一次理条
采用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
(8)第二次渥堆
理条结束后,趁热放置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中进行控温控湿通气定向渥堆,待叶色乌褐油润,香气陈纯即可,渥堆时间约8~10h。
(9)第二次理条:
方法同第一次理条。
(10)第一次干燥
①、初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烘。初烘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cm~2cm,时间10min~15min。烘至含水量在20%左右,手握有刺手感。
②、摊凉
将茶叶均匀摊开,叶温降至常温,摊凉30min~60min。
③、复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min左右,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为适度。
(11)喷水增湿
烘干的黑毛茶坯均匀喷洒清洁的水,并进行堆积回潮。堆高40~50min,回潮时间2~4h,増湿后茶坯含水量控制在25%~30%为适度。
(12)高温气蒸
增湿均匀的黑毛茶,通过自动提升机进入黑茶蒸汽渥堆机,在1Mpa蒸汽压力下汽蒸10~15s。
(13)第三次渥堆
将完成汽蒸工序的茶坯堆高控制在0.8m~1m、时间控制在20h~24h、堆内温度控制在65℃~70℃为宜,使青气基本消失、叶质柔软、叶色适度。
(14)第三次理条
方法同第一次理条。
(15)第二次干燥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min左右,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为适度。
(16)炭火提香
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60℃~65℃.根据火温大小,每10min左右轻翻一次,经30min左右,手揉茶叶呈粉末状,即可下烘。
其中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卡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内部加工有无数通孔,所述机箱的内壁后端面连通有多个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末端与风机相连通,所述机箱的左端下方贯穿固接有蒸汽管道,所述机箱的内壁底部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机箱的内部上方设有分流组件;
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侧板、圆杆、转板、滑轨、滑杆、曲杆、套环、凸轮、电机、顶杆、转杆和扭力弹簧;
所述侧板的外端分别与机箱的内壁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内端设有多个转板,所述转板的外壁与机箱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转板的左端均固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与机箱转动连接,所述圆杆的正面固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后端均固接于曲杆的正面,所述曲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后端与机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曲杆的左端抵紧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后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后端与机箱的正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曲杆的顶部抵紧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部通过转杆与机箱的正面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壁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杆和机箱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套环和曲杆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板呈横向等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左端为弧面。
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拨动组件;
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滚柱、握杆和支板;
所述滚柱的外壁与机箱的左右两端间隙配合,所述滚柱的内端固接有支板,所述滚柱的外端固接有握杆。
优选的,所述握杆的外壁固接有橡胶套。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最主要的发明点是提供的是针对小叶种幼嫩茶的加工工艺,发明人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采用传统的黑茶加工方法加工小叶种,由于茶叶间隙较小,透气性差,采用传统的渥堆装置加工的小叶种黑茶普遍存在着渥堆不足、不匀、沤味等品质缺陷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黑毛茶原料粗老、堆大,因此升温速度较快,对小叶种嫩茶不合适,所以对渥堆装置进行了改进,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并且设有通风和透气孔,通过机箱、卡板、隔离板、通孔、通风管、风机、蒸汽管道、加热装置和分流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通风管与风机、蒸汽管道的铺设和加热装置的设置,可实现在细嫩芽叶渥堆过程中对其所需湿度、温度和透气性的调控,进而实现细嫩黑毛茶的清洁化、可控化渥堆,且通过套环与曲杆的间隙配合,以及滑杆与滑轨的间隙配合,使得转板可在凸轮的转动与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往复摆动,进而实现对空气的分流,使得细嫩芽叶与蒸汽、高温空气等接触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渥堆效果。
通过机箱、卡板、隔离板、通孔、通风管、风机、蒸汽管道、加热装置和拨动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滚柱与机箱的转动连接,使得按动握杆时可带动支板向上转动,进而将隔离板顶起,使得隔离板容易拆装,进而便于对其进行清洁,方便人们使用。
本发明采用三次渥堆的方式,促使内含物质逐步降解、转化,而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如果采用传统一次渥堆法,难以达到色泽黑褐油润、陈香浓郁、醇厚回甘的品质特征。
本发明的黑茶当年即可饮用,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加工的黑茶,为针形,可用玻璃杯冲泡,像名优绿茶一样,外形漂亮,方便冲泡,改变了传统黑茶砖、饼等粗笨的外形,冲泡复杂的问题。而且口感鲜,醇,滑,甘,提高了产品档次,当年生产的产品即可投放市场,改变了过去生产的产品要在公司存放2-3年才可以投放市场的现状,减轻了生产厂家资金周转的压力。
本发明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小叶种细嫩鲜叶原料,通过创新、优化黑毛茶的加工工艺,从而实现细嫩黑毛茶品质的提升和质量的稳定,对于高纬度茶区开发高品质黑茶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机、凸轮和曲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板、圆杆和蒸汽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握杆、机箱和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利用本发明加工方法得到的干茶;
图6是传统方法加工的茶砖;
图7是利用本发明加工方法得到的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
图中:1、机箱,2、卡板,3、隔离板,4、通孔,5、通风管,6、风机,7、分流组件,701、侧板,702、圆杆,703、转板,704、滑轨,705、滑杆,706、曲杆,707、套环,708、凸轮,709、电机,710、顶杆,711、转杆,712、扭力弹簧,8、拨动组件,801、滚柱,802、支板,803、握杆,9、蒸汽管道,10、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包括机箱1,机箱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卡块2,卡块2的顶部卡接有隔离板3,卡板3对隔离板3起到支撑作用,隔离板3的内部加工有无数通孔4,通孔4呈矩阵式分布,机箱1的内壁后端面连通有多个通风管5,通风管5的末端与风机6相连通,风机6的型号为YNF-200-2T,机箱1的左端下方贯穿固接有蒸汽管道9,机箱1的内壁底部安装有加热装置10,机箱1的内部上方设有分流组件7。
分流组件7包括侧板701、圆杆702、转板703、滑轨704、滑杆705、曲杆706、套环707、凸轮708、电机709、顶杆710、转杆711和扭力弹簧712,侧板701的外端分别与机箱1的内壁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侧板701的内端设有多个转板703,转板703呈横向等距分布,转板703水平状态时可与侧板701嵌合成一横板,转板703的外壁与机箱1的内壁间隙配合,转板703的左端均固接有圆杆702,圆杆702转动可带动转板703转动,圆杆702的外壁与机箱1转动连接,圆杆702的正面固接有滑轨704,滑轨704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滑杆705,滑杆705横向滑动可带动滑轨704左右往复摆动,滑杆705的后端均固接于曲杆706的正面,曲杆706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套环707,套环707和曲杆706构成滑动结构,套环707对曲杆706起到导向作用,套环707的后端与机箱1的正面固定连接,曲杆706的左端抵紧有凸轮708,凸轮708的后端与电机7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709的型号为ECMA-E11320RS,电机709的后端与机箱1的正面左侧固定连接,曲杆706的顶部抵紧有顶杆710,顶杆710的左端为弧面,弧面可降低顶杆710与曲杆706之间的摩擦,顶杆710的顶部通过转杆711与机箱1的正面转动连接,转杆711的外壁套接有扭力弹簧712,扭力弹簧7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杆710和机箱1相卡接,扭力弹簧712给予顶杆710顺时针转动的力。
机箱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拨动组件8,拨动组件8包括滚柱801、握杆802和支板803,滚柱801的外壁与机箱1的左右两端间隙配合,机箱1使得滚珠801受力时可转动,滚柱801的内端固接有支板803,支板803用于对隔离板3进行顶动,滚柱801的外端固接有握杆802,握杆802的外壁固接有橡胶套,橡胶套可增大握杆802外壁的摩擦。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该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时,首先将细嫩芽叶均匀放置在隔离板3的顶部,将风机6、电机3和加热装置均接通外接电源,并将蒸汽管道9与外界蒸汽发生器相连通,通过通风管5的设置,可对机箱1的内部进行通风,进而控制加热装置10以及蒸汽管道9可对机箱1内部进行加热和释放蒸汽,进而满足渥堆过程中所需的透气性、温度和湿度,使得渥堆效果更佳,同时,通过凸轮708的圆周运动,以及曲杆706与套环705的间隙配合,使得曲杆706可横向滑动,通过扭力弹簧712给予顶杆710顺时针转动的力,使得曲杆706可横向往复滑动,通过滑轨704和滑杆705的间隙配合,使得圆杆702可带动转板703往复摆动,进而对机箱1的内部气体进行分流,进而温度、湿度和透气性更加均匀,进一步保证渥堆效果,拨动握杆802,通过滚柱801与机箱1的间隙配合,使得滚柱801带动支板803向上转动,将隔离板3顶起,进而便于对隔离板3进行拆装,大大提升对其清洗的便捷性,方便人们使用。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日光晒青
鲜叶采回后,均匀摊放在水筛上,薄摊,在上午9时至11时,或下午15时至17时,凉晒0.5h,不可在太阳下暴晒,轻微翻动1次。
(2)室内凉青
室外晒青结束后,移入室内继续凉青,室内温度尽量在25℃左右,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待鲜叶软绵即可制作,室内凉青时间约2~3h。
(3)杀青
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滚筒锅温达到180℃左右时,开始投入鲜叶,以鲜叶老嫩、含水量多少,调节投茶量,确保杀青适度。由于鲜叶原料细嫩,一般是单芽或一芽一叶,在杀青结束后,应立即摊凉,以免烧坏原料。
(4)初揉
由于鲜叶原料嫩度高,因此采用冷揉法,初揉投叶量为揉桶的3/4;加压遵循“轻—重—轻”原则,采用“轻压、短时、慢揉”的方式。揉捻时间20min左右,待大部分叶片呈折叠条,少部分呈泥鳅条或扁平片,叶细胞破损为20%左右,叶色由暗绿转为暗绿泛黄为度。
(5)第一次渥堆
揉捻叶经解块后,利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进行渥堆,同时避免阳光直射,渥堆叶堆积厚度40~50cm,适当筑紧,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便保湿保温,在渥堆过程中视堆温变化情况,适时进行1~2次翻堆。要求茶坯含水量在65%左右,如果揉捻叶过干,可在堆面上洒些清水。渥堆的适宜堆温以30~40℃,不超过45℃。若堆温超过45℃则需翻堆,防止茶坯渥坏。渥堆时间,春季16~24h,夏秋季8~16h。当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转为黄褐,叶片对光透视时呈透明的竹青色,带有酒糟气或刺鼻酸辣气味,手深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6)紧条
利用信阳毛尖用排把机进行紧条,时间10min左右,可使茶条更为紧细。
(7)第一次理条
采用6CLZ/8TF型8槽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
(8)第二次渥堆
理条结束后,趁热放置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中进行控温控湿通气定向渥堆,待叶色乌褐油润,香气陈纯即可,渥堆时间约8~10h。
(9)第二次理条
采用6CLZ/8TF型8槽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
(10)第一次干燥
①、初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烘。初烘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cm~2cm,时间10min~15min;烘至含水量在20%左右,手握有刺手感。
②、摊凉
将茶叶均匀摊开,叶温降至常温,摊凉30min~60min。
③、复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min左右,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为适度。
(11)喷水增湿
烘干的黑毛茶坯均匀喷洒清洁的水,并进行堆积回潮。堆高40~50min,回潮时间2~4h,増湿后茶坯含水量控制在25%~30%为适度。
(12)高温气蒸
增湿均匀的黑毛茶,通过自动提升机进入黑茶蒸汽渥堆机,在1Mpa蒸汽压力下汽蒸10~15s。
(13)第三次渥堆
将完成汽蒸工序的茶坯堆高控制在0.8m~1m、时间控制在20h~24h、堆内温度控制在65℃~70℃为宜,继续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渥堆设备渥堆,使青气基本消失、叶质柔软、叶色适度。
(14)第三次理条
采用6CLZ/8TF型8槽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
(15)第二次干燥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min左右,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为适度。
(16)炭火提香
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60℃~65℃,根据火温大小,每10min左右轻翻一次,经30min,手揉茶叶呈粉末状,即可下烘。
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传统的黑茶加工方法均是采用一次渥堆的方式,加工后得到的黑茶紧实,并且容易出现渥堆不足的情况,茶叶口感发涩的情况。具体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传统工艺与本发明加工的黑茶主要生化成分对比
Figure BDA0002528159190000101
表2传统工艺与本发明加工的黑茶感官审评结果对比
Figure BDA0002528159190000102
Figure BDA0002528159190000111
从表1和2可以看出,传统工艺加工的黑茶外形尚紧结,色泽黄褐,颜色欠佳,茶多酚相对含量较高,滋味苦涩,口感较差;而用本发明加工方法得到的干茶如图5所示;形状为针形,紧细挺直,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红明亮,可用玻璃杯冲泡,像名优绿茶一样,外形漂亮,方便冲泡,酚氨比合适,冲泡后陈香持久,略带花香,醇厚回甘,茶底颜色黑褐明亮,符合高档茶叶的品质。
由于传统茶砖要用锥子或者锤子撬开茶叶,再用壶煮着喝,饮用不方便,本发明改变了传统黑茶砖、饼等粗笨的外形(见图6),冲泡复杂的问题。得到的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见图7,口感鲜,醇,滑,甘,提高了产品档次,当年生产的产品即可投放市场,改变了过去生产的产品要在公司存放2-3年才可以投放市场的现状,减轻了生产厂家资金周转的压力。
另外,发明人还分别采用传统的渥堆装置和本发明渥堆装置对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除了采用的装置不同外,其余的加工工艺均相同(采用实施例2的方式),结果显示,即使加工方法也采用了三次渥堆的形式,但传统装置加工的小叶种黑茶还是普遍存在着渥堆不足、不匀、沤味等品质缺陷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黑毛茶原料粗老、堆大,因此升温速度较快,对小叶种嫩茶不合适,所以本发明针对存在的问题,专门设计的新型渥堆装置,有效的解决的传统装置存在的问题,加工得到的外形松散,口感鲜,醇,滑,甘,档次升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鲜叶→日光晒青→室内凉青→杀青→初揉→第一次渥堆→第一次紧条→第一次理条→第二次渥堆→第二次理条→第一次干燥→喷水增湿→高温汽蒸→第三次渥堆→第三次理条→第二次干燥→炭火提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光晒青的方法为:鲜叶采回后,均匀摊放在水筛上,薄摊,在上午9时至11时,或下午15时至17时,凉晒0.5h,不可在太阳下暴晒,轻微翻动1次;
所述室内凉青的方法为:室外晒青结束后,移入室内继续凉青,室内温度25±2℃左右,每隔1h轻翻一次,待鲜叶软绵即可制作,室内凉青时间2~3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三次渥堆均采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具体方法为:
第一次渥堆:揉捻叶经解块后,渥堆叶堆积厚度40~50cm,筑紧,加盖湿布、蓑衣保湿保温,进行1~2次翻堆;保持茶坯含水量在65±2%,堆温30~40℃,若堆温超过45℃则需翻堆,渥堆时间,春季16~24h,夏秋季8~16h;当茶堆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转为黄褐,叶片对光透视时呈透明的竹青色,带有酒糟气或刺鼻酸辣气味,手深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第一次渥堆结束;
第二次渥堆:第一次理条结束后,趁热放置在“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中进行控温控湿通气定向渥堆,其中温度25℃,湿度85%,待叶色乌褐油润,香气陈纯即可,渥堆时间8~10h;
第三次渥堆:茶坯堆高控制在0.8m~1m,堆内温度控制在65℃~70℃,渥堆时间控制在20h~2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三次理条均采用6CLZ/8TF型8槽多功能理条机,使用前,先预热,当机温升至110℃时,将2.0kg的茶叶,均匀投入到每个机槽中,温度110℃~90℃逐步下降;转速210r/min~180r/min逐渐下降,理条后的含水量在30%时,条形紧细,即可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干燥具体为:
①、初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或烘焙机进行初烘,初烘温度控制在100℃~110℃,摊叶厚度1cm~2cm,时间10min~15min,烘至含水量在20±2%,手握有刺手感;
②、摊凉
将茶叶均匀摊开,叶温降至常温,摊凉30min~60min;
③、复烘
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2min,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
第二次干燥具体为:采用连续烘干机进行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摊叶厚度2cm~3cm,时间30±2min,烘至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炭火提香的方法为: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60℃~65℃,每10±2min轻翻一次,经30±2min,手揉茶叶呈粉末状,即可下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细嫩黑毛茶新型渥堆设备”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卡块(2),所述卡块(2)的顶部卡接有隔离板(3),所述隔离板(3)的内部加工有无数通孔(4),所述机箱(1)的内壁后端面连通有多个通风管(5),所述通风管(5)的末端与风机(6)相连通,所述机箱(1)的左端下方贯穿固接有蒸汽管道(9),所述机箱(1)的内壁底部安装有加热装置(10),所述机箱(1)的内部上方设有分流组件(7);
所述分流组件(7)包括侧板(701)、圆杆(702)、转板(703)、滑轨(704)、滑杆(705)、曲杆(706)、套环(707)、凸轮(708)、电机(709)、顶杆(710)、转杆(711)和扭力弹簧(712);
所述侧板(701)的外端分别与机箱(1)的内壁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侧板(701)的内端设有多个转板(703),所述转板(703)的外壁与机箱(1)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转板(703)的左端均固接有圆杆(702),所述圆杆(702)的外壁与机箱(1)转动连接,所述圆杆(702)的正面固接有滑轨(704),所述滑轨(704)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滑杆(705),所述滑杆(705)的后端均固接于曲杆(706)的正面,所述曲杆(706)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套环(707),所述套环(707)的后端与机箱(1)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曲杆(706)的左端抵紧有凸轮(708),所述凸轮(708)的后端与电机(70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09)的后端与机箱(1)的正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曲杆(706)的顶部抵紧有顶杆(710),所述顶杆(710)的顶部通过转杆(711)与机箱(1)的正面转动连接,所述转杆(711)的外壁套接有扭力弹簧(712),所述扭力弹簧(7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杆(710)和机箱(1)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707)和曲杆(706)构成滑动结构;所述转板(703)呈横向等距分布;所述顶杆(710)的左端为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拨动组件(8);所述拨动组件(8)包括滚柱(801)、握杆(802)和支板(803);所述滚柱(801)的外壁与机箱(1)的左右两端间隙配合,所述滚柱(801)的内端固接有支板(803),所述滚柱(801)的外端固接有握杆(8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802)的外壁固接有橡胶套。
CN202010510442.6A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Pending CN1116162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0442.6A CN111616238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0442.6A CN111616238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6238A true CN111616238A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5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0442.6A Pending CN111616238A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62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6845A (zh) * 2020-09-21 2020-12-22 益阳冠隆誉黑茶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嫩芽加工成轻压茯茶的制作方法
EP4111868A1 (en) * 2021-06-28 2023-01-04 Ekater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imite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ea produc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6845A (zh) * 2020-09-21 2020-12-22 益阳冠隆誉黑茶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嫩芽加工成轻压茯茶的制作方法
EP4111868A1 (en) * 2021-06-28 2023-01-04 Ekater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imite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ea product
WO2023275057A1 (en) * 2021-06-28 2023-01-05 Ekater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K Limite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ea produc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927B (zh) 茉莉花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2919406B (zh) 一种高香红茶制备方法
CN106387127B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1455247B (zh) 一种祁红皇茶的加工工艺
CN104336197B (zh) 黑茯茶制作方法
CN103783179B (zh) 一种利用凌云白毫茶加工花蜜香红茶的方法
CN103229860A (zh) 一种红茶的制作加工工艺
CN103262919A (zh) 一种提高天尖黑毛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3156005A (zh) 一种白茶的加工工艺
CN106035882B (zh) 一种澳洲坚果叶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2715293A (zh) 一种条形老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93922A (zh) 有机茉莉花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28716B (zh) 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007983A (zh) 条形红茶制作工艺
CN111616238A (zh) 一种利用小叶种夏秋幼嫩茶鲜叶加工针形黑茶的方法
CN103504032A (zh) 茉莉花金骏眉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341193A (zh)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CN105341191A (zh) 一种金牡丹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585372A (zh) 一种香茶的制备方法
CN106615302A (zh) 一种梅占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3583715A (zh)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CN107242310A (zh) 一种单丛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518869A (zh) 一种紫芽茶的加工方法
CN106615387A (zh) 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2524444B (zh) 一种漓江乳雪茶的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