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0760B - 送风装置的喷嘴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的喷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0760B
CN111560760B CN202010085199.8A CN202010085199A CN111560760B CN 111560760 B CN111560760 B CN 111560760B CN 202010085199 A CN202010085199 A CN 202010085199A CN 111560760 B CN111560760 B CN 111560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air
air guide
width direction
cu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51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0760A (zh
Inventor
公文由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560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0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0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0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005Nozzles or other out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harging one or more ga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6Heating arrangements, e.g. gas heating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风在较大的范围以较快的风速送出。具备:多个空气引导部,它们设置在喷嘴宽度方向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下游侧部分的弯曲部在左侧区域向左侧弯曲,在右侧区域向右侧弯曲;和多个风的流路,它们在空气引导部彼此之间、及空气引导部与空气引导壁之间。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的喷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褥干燥机等送风装置具备的送风装置的喷嘴。
背景技术
作为送风装置的例如被褥干燥机在与干燥机主体连接的软管的前端部具有喷嘴,通过将喷嘴插入褥子与被子之间,并从喷嘴吹出热风而使被褥干燥。被褥干燥机所要求的功能是在褥子与被子之间的较大的范围送入热风,有效地使这些被褥干燥。因此,关于喷嘴,以往进行了各种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被褥干燥机中,喷嘴具有基部、和以沿横向排列的方式从基部分支出的多个吹出筒部。多个吹出筒部朝向吹出口侧以彼此的间隔扩大的方式呈放射状且直线状设置。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被褥干燥机代替上述的喷嘴,而具有被称为干燥单元的例如箱形状的配件。配件在各面具有作为开口部的吹出口,从这些吹出口向各方向吹出热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92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6151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47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具有从基部呈放射状且直线状分支出的多个吹出筒部的喷嘴中,能够与吹出筒部的方向相对应地向多个方向送出风。然而,由于多个吹出筒部呈放射状且直线状分支,因此在分支部分的压损变大。因此,无法在较大的范围以较快的风速送出风。其结果为,无法有效地使被褥的较大的范围干燥。
另外,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各面具有吹出口的配件中,虽然能够向多个吹出口的方向送出风,但从这些吹出口吹出风的情况下的压损变大。因此,同样地,无法在较大的范围以较快的风速送出风。其结果为,同样地,无法有效地使被褥的较大的范围干燥。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在较大的范围以较快的风速送出风的送风装置的喷嘴。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具备:壳体部;空气入口,其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端部;空气吹出口,其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另一端部;多个空气引导部,它们是分别设置于上述空气入口与上述空气吹出口之间的喷嘴宽度方向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且下游侧部分为弯曲部的空气引导部,上述左侧区域的上述弯曲部向左侧弯曲,上述右侧区域的上述弯曲部向右侧弯曲;以及多个风的流路,它们形成在上述空气引导部彼此之间、及上述空气引导部与上述壳体部的壁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较大的范围以较快的风速送出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被褥干燥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喷嘴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喷嘴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嘴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嘴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空气引导部的直线部的说明图。
图8是图5所示的喷嘴的后视图,且是空气引导部彼此的距离的说明图。
图9是图5所示的空气引导部的弯曲部的说明图。
图10是沿着图5所示的空气引导部的弯曲部的凹面的风的风速变快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喷嘴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喷嘴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喷嘴的后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喷嘴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喷嘴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具备比较例所涉及的喷嘴的被褥干燥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喷嘴的纵剖视图。
图20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软管的喷嘴连接侧的端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图20的(b)是表示在图20的(a)所示的上述端部的风速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2所示的喷嘴的空气吹出口的各部的风速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喷嘴的空气吹出口的各部的风速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图18所示的喷嘴的空气吹出口3的各部的风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被褥干燥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被褥干燥机1的概要)
如图1所示,被褥干燥机1具备干燥机主体部11、软管12以及喷嘴13。
干燥机主体部11在上表面具有操作面板21,并从后面引出有电源线22。另外,干燥机主体部11在侧面具有吸入口(未图示),在前面具有软管引出口23。能够从软管引出口23将软管12引出。
干燥机主体部11虽未图示,但在内部具有送风风扇、送风管道以及加热器,送风风扇产生的风经由送风管道送至软管12。加热器设置在送风管道内,对在送风管道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
软管12具有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管12通过树脂成型形成为可保持弯曲形状的折皱状,通过伸缩从软管引出口23引出的引出长度可变。软管12的外径例如为
喷嘴13可拆装地嵌合于软管12的前端,在嵌合状态下能够绕软管12的周向旋转。进行被褥干燥时,喷嘴13如图1所示,被插入褥子31与被子32之间。
在被褥干燥机1中,若驱动送风风扇和加热器,则外部空气从干燥机主体部11的吸入口流入送风管道内,该外部空气通过加热器被加热,热风被从喷嘴13送出。
此外,被褥干燥机1也能够进行衣物干燥。该情况下,在软管12的前端安装喷嘴13,从喷嘴朝向挂在室内、衣柜等的衣物送出热风。由此,能够进行衣物的干燥、杀菌。另外,被褥干燥机1能够通过热风进行衣柜等的内部的杀菌。进一步,被褥干燥机1能够向室内送出热风,来进行室内的取暖。被褥干燥机1若具备产生向送风管道内释放的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则能够有效地进行被褥、衣物等的杀菌,因此更优选。
(喷嘴13的结构)
图2是喷嘴13的立体图。图3是喷嘴13的侧视图。图4是喷嘴13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喷嘴13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喷嘴13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的空气引导部45的直线部45a的说明图。图8是图5所示的喷嘴13的后视图,其是空气引导部45彼此的距离的说明图。图9是图5所示的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的说明图。此外,在从图5至图7及图9中,示出去除了喷嘴13的上壁部43a的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喷嘴13在一端侧具有与软管12连接的空气入口41,在另一端侧具有空气吹出口42。喷嘴13例如是前后方向的长度为100mm、左右方向的宽度为80mm、高度为70mm这样的尺寸。
喷嘴13为通过由上壁部43a和下壁部43b构成的壳体部43,将除空气入口41和空气吹出口42以外关闭的构造。空气吹出口42从喷嘴13的前表面遍及左右的侧面形成在较大的范围。
相对于下壁部43b的下表面为平坦面,上壁部43a从空气入口41朝向空气吹出口42高度逐渐变低。因此,空气吹出口42是开口高度整体低于空气入口41的开口高度且收拢的形状。另外,从正面观察时,空气吹出口42成为开口高度低于空气入口41的开口高度的横长形状。此外,对于上壁部43a而言,不需要上壁部43a整体从空气入口41朝向空气吹出口42高度逐渐变低,只要至少在空气吹出口42侧的部分变成那样即可。
(空气引导部45、空气引导壁49的结构)
如图4至图6所示,喷嘴13在内部具有多个空气引导部45。空气引导部45引导从空气入口41向喷嘴13的内部进入,并从空气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的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引导部45在左右(喷嘴宽度方向的左右的区域)各设有两个,合计设有四个。另外,喷嘴13在宽度方向的左端的位置和右端的位置分别具有空气引导壁(壁部)49。
相邻的空气引导部45彼此之间、以及相邻的空气引导部45与空气引导壁49之间成为空气的流路46。由此,在图5的情况下,空气的流路46在左右各两个、以及在中央部一个合计形成五个。
空气引导部45的空气入口41侧的部分亦即上游侧部分为直线部45a,空气吹出口42侧的部分亦即下游侧部分为弯曲部45b。同样地,空气引导壁49的上游侧的壁面为直线面49a,下游侧的壁面为弯曲面49b。
(直线部45a、直线面49a)
空气引导部45的直线部45a和空气引导壁49的直线面49a与从空气入口41进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直线部45a在长边方向上为几乎相等的宽度。另外,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如图7所示,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空气引导部45,则距空气入口41越远。
关于这一点,将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个空气引导部45设为空气引导部45A,将与这些空气引导部45A相邻的、从中央部分离的左右的空气引导部45设为空气引导部45B来进一步具体地表示。如图7所示,对于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与空气入口41的距离而言,空气引导部45A最长,空气引导部45B比空气引导部45A短。另外,空气引导壁49的直线面49a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为最接近空气入口41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喷嘴13的空气入口41侧的端部到空气引导壁49的直线面49a的上游侧端部、空气引导部45B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空气引导部45A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的距离分别设为10.5mm、30mm、50mm。
另外,如图8所示,相邻的空气引导部45的直线部45a彼此的距离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引导部45彼此则越长。
详细而言,两个空气引导部45A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彼此的喷嘴宽度方向的距离最短,空气引导部45A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和与空气引导部45相邻的空气引导部45B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在喷嘴宽度方向的距离变宽。另外,空气引导壁49的直线面49a的上游侧端部和与空气引导壁49相邻的空气引导部45B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在喷嘴宽度方向的距离最长。
因此,对于各流路46的上游侧端部在喷嘴宽度方向的宽度而言,空气引导部45A彼此之间的流路46(以下,适当称为流路46A)最窄,空气引导部45A、45B间的流路46(以下,适当称为流路46B)比流路46A宽,空气引导部45B与空气引导壁49之间的流路46(以下,适当称为流路46C)最宽。
(弯曲部45b、弯曲面49b)
弯曲部45b在左侧(喷嘴宽度方向的左侧区域)的空气引导部45向左侧弯曲,在右侧(喷嘴宽度方向的右侧区域)的空气引导部45向右侧弯曲。同样地,左侧的空气引导壁49的弯曲面49b向左侧弯曲,右侧的空气引导壁49的弯曲面49b向右侧弯曲。左侧的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以使在流路46中流动的风的朝向逐渐向左侧变化的方式弯曲,右侧的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以使在流路46中流动的风的朝向逐渐向右侧变化的方式弯曲。
作为一例,各弯曲部45b的空气入口41侧的面(凹面)的下游侧端部的切线48相对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线47的角度如图9所示,在空气引导部45A中为45°(30°~50°的范围),在空气引导部45B中为85°(70°~90°的范围)。此外,空气引导壁49的弯曲面49b的空气吹出口42侧的面(凸面)的下游侧端部的切线50的角度为90°。
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具有隆起部45b1(参照图5),该隆起部45b1一边向横向弯曲,一边凸面(前方侧面、负压面)相对于凹面(后方侧面、正压面)隆起。具体地,凸面以通过隆起部45b1而隆起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逐渐增加的方式(以与凹面的距离逐渐增加的方式)弯曲,在接近空气吹出口42的地方以与凹面相交的方式弯曲。另外,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具有隆起部45b1,从而凸面的曲率大于凹面的曲率。
此外,关于空气引导壁49的弯曲面49b,也具有与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的隆起部45b1相同形状的隆起部49b1。
(喷嘴13的动作、优点)
在上述的结构中,以下对喷嘴13的动作及优点进行说明。
若从干燥机主体部11经由软管12向喷嘴13送入空气,则该空气在喷嘴13内的多个流路46(46A~46C)内流动,并被从空气吹出口42吹出。
该情况下,上壁部43a至少在空气吹出口42侧的部分,从空气入口41朝向空气吹出口42高度逐渐变低,因此流路46为高度随着朝向空气吹出口42而变低的状态(收拢的状态)。由此,能够加快从空气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的风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使上壁部43a从空气入口41朝向空气吹出口42高度逐渐变低,但并不限于此。即,喷嘴13只要是通过使上壁部43a和下壁部43b中的至少一方的高度从空气入口41朝向空气吹出口42变化,而使流路46的高度至少在空气吹出口42侧的部分从空气入口41朝向空气吹出口42逐渐变低那样的结构即可。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喷嘴13中,空气入口41为圆形,空气吹出口42从正面观察时,为开口高度低于空气入口41的开口高度的横长形状。由此,从空气入口41以均匀的分布向喷嘴13的内部送入的风在高度朝向空气吹出口42而收拢的状态的流路46通过。因此,能够加快从空气吹出口42吹出的空气的风速。
另外,喷嘴13的下壁部43b的下表面变得平坦,因此在将喷嘴13例如配置在褥子31之上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配置。
另外,喷嘴13在空气入口41与空气吹出口42之间的喷嘴宽度方向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分别具备空气引导部45,喷嘴13的下游侧部分的弯曲部45b在左侧区域向左侧弯曲,在右侧区域向右侧弯曲。另外,喷嘴13在空气引导部45彼此之间具有风的流路46A、46B,在空气引导部45与壳体部43的空气引导壁49之间具有风的流路46C。
由此,在喷嘴13的正面方向的基础上,也能够将风向横向(大致180°的方向)吹出。该情况下,喷嘴13通过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将风的朝向朝横向改变,因此与空气引导部45直线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改变风的朝向的情况下的压损。因此,在将喷嘴13用作被褥干燥机1的喷嘴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通过对纵长的被褥从被褥的横向插入喷嘴13,能够有效地使被褥的较大的范围干燥。
此外,空气引导部45可以在喷嘴13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各设一个(流路46合计为三个),更加优选各设两个(流路46合计为五个)。在空气引导部45在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各形成两个的结构中,与各设一个的结构相比较,在左右的横向的较大的范围,能够稳定地吹出速度较快的风。
此外,用于被褥干燥机1的喷嘴13被要求小型化,即使大也是纵横的尺寸为150mm~200mm左右。该情况下,若欲将风向左右的横向适当扩展,则喷嘴13的空气引导部45的数量优选为四个(每45°进行分割)~六个(每30°进行分割)左右。该情况下,若考虑喷嘴13的结构的简化,则空气引导部45的数量优选为四个。
另外,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的凸面具有隆起部45b1,隆起部45b1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距凹面的距离逐渐变长。因此,即使空气引导部45具有弯曲部45b,也能够通过隆起部45b1抑制流路46的宽度的扩展。由此,能够使在流路46中流动的风沿着空气引导部45顺畅地流动,抑制向横向吹出的风的风速的降低。其结果为,在将喷嘴13用作被褥干燥机1的喷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被褥的较大的范围干燥。这样的效果即使空气引导壁49的弯曲面49b具有隆起部49b1也是同样的。
另外,空气引导部45的弯曲部45b由于凸面的曲率大于凹面的曲率,因此如图10所示,沿着凹面的风与沿着凸面的风相比风速变快,能够延长风的到达距离。图10是沿着弯曲部45b的凹面的风的风速变快的原理的说明图。如图10所示,在对于弯曲部45b的曲率而言与弯曲部45b的凹面相比而凸面更大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风沿着凸面流动而在凸面产生升力,通过其反作用力能够延长沿着凹面流动的风的到达距离。
另外,喷嘴13的空气引导部45在比弯曲部45b靠上游侧具有直线部45a,直线部45a形成为与从空气入口41进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由此,无论风从空气入口41以怎样的速度流入,喷嘴13均能够将该风通过直线部45a适当地分配给各流路46。
另外,在喷嘴13中,空气引导部45的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与空气入口41的距离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空气引导部45则越长。由此,喷嘴13能够将从空气入口41流入的风通过多个空气引导部45阶段性地分割来向各流路46顺畅地引导,抑制在喷嘴13的内部产生的风速的下降。
另一方面,在直线部45a的上游侧端部与空气入口41的距离例如在多个空气引导部45中相等的情况下,将从空气入口41流入的风通过多个直线部45a一口气地分割,因此易产生风速的损失。另外,在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空气引导部45中直线部45a变长的情况下,在该直线部45a的压损增加。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中,能够防止这样的情况。
另外,对于喷嘴13从空气入口41观察的情况下的流路46的宽度、即流路46的上游侧端部的喷嘴宽度方向的宽度而言,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流路46最宽,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流路46则越窄。由此,越是风量易降低的横向的流路46,越易取入较多的风,因此能够抑制向左右方向吹出的风量的下降。因此,在将喷嘴13用作被褥干燥机1的喷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使被褥的较大的范围干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46的宽度以两端部的流路46C、中间部的流路46B、中央部的流路46A的顺序分别为12.35mm、7.9mm、7.1mm。
另外,喷嘴13的空气吹出口42跨大致180°(半周)地开口,因此例如在使被褥干燥的情况下空气吹出口42的一部分被被子32堵住时,能够防止被褥干燥机1的送风风扇的负荷大幅增大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送风装置为被褥干燥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送风装置并不限于此,只要是空气净化器、烘干机等吹出风的装置即可。特别是,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喷嘴13用作烘干机的情况下,喷嘴13能够向中央部及左右方向的较大的范围以较快的速度吹出风。因此,在弄干头发的情况下,能够减轻烘干机的使用者一边拿着烘干机一边向左右挥手这样的动作的负担。这些方面在以下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
(喷嘴14的结构)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嘴14的立体图。图12是喷嘴14的主视图。图13是喷嘴14的侧视图。图14是喷嘴14的后视图。
如图11至图14所示,喷嘴14具有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比喷嘴宽度方向的左右的端部的高度高、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喷嘴宽度方向的左右的端部高度逐渐变低的形状。因此,对于空气吹出口42的开口高度而言,中央部最高,随着朝向两端部而变低。通过该形状,壳体部43的上壁部43的高度从空气入口41遍及空气吹出口42侧几乎为恒定。
另外,对于空气引导部45的高度而言,中央部的两个空气引导部45A最高,与它们相邻的空气引导部45B比空气引导部45A低,空气引导壁49比空气引导部45B低。因此,流路46的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成为中央部的流路46A、中间部的流路46B、两端部的流路46B。喷嘴14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喷嘴13相同。
(喷嘴14的动作、优点)
在喷嘴14中,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流路46的高度比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的流路46的高度低。由此,能够提高风速易降低的横向的风速。因此,在将喷嘴14用作被褥干燥机1的喷嘴的情况下,易更均匀地将被褥整体进行干燥。
另外,喷嘴14由于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的流路46的高度相对变高,因此在将喷嘴14插入褥子31与被子32之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喷嘴14抬起被子32。其结果为,喷嘴14易向褥子31与被子32之间送入热风。
喷嘴14的基于与喷嘴13相同的结构的其他优点与喷嘴13相同。
此外,喷嘴14为使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流路46的高度比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的流路46的高度低的结构,但相反地,也可以根据用途而为使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流路46的高度比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的流路46的高度高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
(喷嘴15的结构)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嘴15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喷嘴15为相对于喷嘴13去除了空气引导壁49的外侧的部分的结构。由此,喷嘴15能够相对于喷嘴13轻量化、以及小型化。喷嘴15的其他功能及优点与前述的喷嘴13的情况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
(喷嘴16的结构)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嘴16的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6所示,喷嘴15为在喷嘴13的下壁部43b的下表面设置有脚部51的结构。脚部51设置于喷嘴13的下壁部43b的下表面的中心部。喷嘴16通过脚部51而成为稳定地立起的状态。喷嘴16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喷嘴13的结构相同。
(喷嘴16的动作、优点)
由于喷嘴16通过脚部51而成为稳定地立起的状态,因此下壁部43b的下表面也可以不是平坦的。另外,在将喷嘴16配置在褥子31与被子32之间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以通过脚部51而高度变高的大小在褥子31与被子32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提高被褥的干燥效率。喷嘴16的其他优点与喷嘴13相同。
此外,喷嘴16的具有脚部的结构并不限于喷嘴13,对以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喷嘴也可以同样地适用,特别是,对下壁部43b的下表面不是平坦面的喷嘴有效。
〔被褥的干燥性能的比较〕
接下来,对关于对被褥干燥机1例如使用喷嘴13的情况下的被褥的干燥性能进行调查的结果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具备比较例所涉及的喷嘴101的被褥干燥机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喷嘴101的立体图。图19是喷嘴101的纵剖视图。
在比较例中,使用了前端部为喙形状的现有的喷嘴101。喷嘴101为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喷嘴。如图17至图19所示,对于喷嘴101而言,相对于空气入口102的高度,空气吹出口103的高度较低,且空气吹出口103为宽幅形状。此外,喷嘴101不具有相当于喷嘴13的空气引导部45的空气引导部。
在基于喷嘴13和喷嘴101的干燥性能的测定中,向褥子31上喷出150g的水,将被子32铺两层,向下侧的被子32上喷100g的水,以其为样品。由此,针对样品的水的喷雾量合计为250g。另外,从喷嘴13、101的空气吹出口42、103送出的热风的风量约为0.7m3/分,干燥时间为60分钟。喷嘴13、101的干燥性能为干燥前后的样品的重量差。
对于喷嘴13而言,与软管12的连结口的直径为64mm,前后方向的长度为100mm,空气吹出口42的高度为14mm。另一方面,对于喷嘴101而言,与软管12的连结口的直径为64mm,空气吹出口103的宽度为125mm,高度为15mm,前后方向的长度为110mm。
对于干燥前后的样品的重量差的平均值,喷嘴101变成215g(干燥率93%)。相对于此,喷嘴13变成253g(干燥率101%)。根据该结果,可知喷嘴13的被褥的干燥性能与现有的喷嘴101相比高8%以上。
〔从空气吹出口的吹出风速的测定结果〕
接着,关于调查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嘴13、14及比较例所涉及的喷嘴101的空气吹出口42、103吹出的风的风速的结果进行说明。
图20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软管12的喷嘴连接侧的端部的形状的立体图,图20的(b)是表示在图20的(a)所示的上述端部的风速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喷嘴13的空气吹出口42的各部的风速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喷嘴14的空气吹出口42的各部的风速的说明图。图23是表示喷嘴101的空气吹出口103的各部的风速的说明图。此外,图21至图23所示的各部的风速为在各部的最大值,图21和图22所示的各部的风速为在空气吹出口42的流路46A~46C(参照图9)部分的风速。
来自被褥干燥机1的软管12的喷嘴连接侧的端部的风速、即从喷嘴13、14、101的各空气入口41、102进入的风的风速如图20的(b)那样,为9~10m/s。由此,从喷嘴13、14、101的各空气吹出口42、103吹出的风的风速分别为图21至图23那样。
在喷嘴13中,如图21所示,相对于从空气入口41取入的风的风速,能够从空气吹出口42从前方跨横向地以充足的风速吹出风。在喷嘴14中,如图22所示,相对于从空气入口41取入的风的风速,在构造上,虽然前方的风速与喷嘴13的前方的风速相比下降,但能够向横向以充足的风速吹出风。相对于此,在喷嘴101中,相对于从空气入口102取入的风的风速,从空气吹出口42向前方向以充足的风速吹出风。但是,斜前方(约60°方向)的风速下降,进一步,在构造上,不能向横向吹出风。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具备:壳体部;空气入口,其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端部;空气吹出口,其形成于上述壳体部的另一端部;多个空气引导部,它们是分别设置于上述空气入口与上述空气吹出口之间的喷嘴宽度方向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且下游侧部分为弯曲部的空气引导部,上述左侧区域的上述弯曲部向左侧弯曲,上述右侧区域的上述弯曲部向右侧;以及多个风的流路,它们形成在上述空气引导部彼此之间、及上述空气引导部与上述壳体部的壁部之间。
本发明的方式2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弯曲部的凸面具有隆起部,该隆起部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距凹面的距离逐渐变长。
本发明的方式3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或2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流路的高度至少在空气吹出口侧的部分,从上述空气入口朝向上述空气吹出口逐渐变低。
本发明的方式4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3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空气入口为圆形,上述空气吹出口为横长形状。
本发明的方式5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空气引导部在上述左侧区域和上述右侧区域分别设有两个。
本发明的方式6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2或5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上述流路的高度低于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的上述流路的高度。
本发明的方式7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6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弯曲部的凸面的曲率大于凹面的曲率。
本发明的方式8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7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空气引导部在比上述弯曲部靠上游侧具有直线部,上述直线部形成为与从上述空气入口进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本发明的方式9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8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直线部的上游侧端部与上述空气入口的距离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空气引导部则越长。
本发明的方式10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9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对于上述流路的上游侧端部在喷嘴宽度方向的宽度而言,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流路最宽,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流路则越窄。
本发明的方式11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10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壳体部的下表面为平坦面。
本发明的方式12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在上述方式1~11中的任一项的基础上,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喷嘴为被褥干燥机用的喷嘴。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关于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适当组合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进一步,通过对各实施方式分别组合公开的技术手段,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 被褥干燥机
11 干燥机主体部
12 软管
13、14 喷嘴
21 操作面板
31 褥子
32 被子
41 空气入口
42 空气吹出口
43 壳体部
43a 上壁部
43b 下壁部
45、45A~45C 空气引导部
45a 直线部
45b 弯曲部
45b1、49b1 隆起部
46、46A~46C 流路
47 中央线
48、50 切线
49 空气引导壁(壁部)
49a 直线面
49b 弯曲面

Claims (12)

1.一种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部;
空气入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部的端部;
空气吹出口,其形成于所述壳体部的另一端部;
多个空气引导部,它们是分别设置于所述空气入口与所述空气吹出口之间的喷嘴宽度方向的左侧区域与右侧区域,且下游侧部分为弯曲部的空气引导部,所述左侧区域的所述弯曲部向左侧弯曲,所述右侧区域的所述弯曲部向右侧弯曲;以及
多个风的流路,它们形成在所述空气引导部彼此之间及所述空气引导部与所述壳体部的壁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凸面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距凹面的距离逐渐变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的高度至少在空气吹出口侧的部分,从所述空气入口朝向所述空气吹出口逐渐变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入口为圆形,所述空气吹出口为横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引导部在所述左侧区域和所述右侧区域分别设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所述流路的高度低于位于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的所述流路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凸面的曲率大于凹面的曲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引导部在比所述弯曲部靠上游侧具有直线部,
所述直线部形成为与从所述空气入口进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部的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空气入口的距离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空气引导部则越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流路的上游侧端部在喷嘴宽度方向的宽度而言,喷嘴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流路最宽,越是靠喷嘴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所述流路则越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的下表面为平坦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为被褥干燥机用的喷嘴。
CN202010085199.8A 2019-02-14 2020-02-10 送风装置的喷嘴 Active CN111560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4633 2019-02-14
JP2019024633A JP6936263B2 (ja) 2019-02-14 2019-02-14 送風装置のノズ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0760A CN111560760A (zh) 2020-08-21
CN111560760B true CN111560760B (zh) 2023-09-26

Family

ID=72069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5199.8A Active CN111560760B (zh) 2019-02-14 2020-02-10 送风装置的喷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936263B2 (zh)
CN (1) CN1115607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6263B2 (ja) * 2019-02-14 2021-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のノズル
CN213604937U (zh) * 2020-10-30 2021-07-06 北京思维索罗科技有限公司 电吹风风道结构及电吹风
GB2603176B (en) * 2021-01-29 2023-11-2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ircare applianc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6832A (ja) * 1995-04-03 1996-10-15 Yoji Nagano 集塵装置
US5671321A (en) * 1996-04-24 1997-09-23 Bagnuolo; Donald J. Air heater gun for joint compound with fan-shaped attachment
DE202010003303U1 (de) * 2010-03-09 2010-07-01 Manroland Ag Strahldüse, insbesondere zur Unterstützung der Trennung von Bogen von einem Bogenstapel
KR20100121201A (ko) * 2009-05-08 2010-11-17 송경애 의류 클리닝 기능이 구비된 공기정화기
DE102012012511A1 (de) * 2011-07-22 2013-01-2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bläse, vorzugsweise für ein Hausgerät
KR20130106721A (ko) * 2012-03-20 2013-09-30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의류 처리 장치
CN106012451A (zh) * 2015-03-25 2016-10-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CN106132740A (zh) * 2014-03-27 2016-11-16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CN106457975A (zh) * 2014-07-14 2017-02-22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CN106939487A (zh) * 2016-01-05 2017-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22888B2 (ja) * 2014-05-16 2019-05-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縦型洗濯乾燥機
CN110475926B (zh) * 2017-04-10 2021-03-23 夏普株式会社 棉被干燥机及吹出单元
JP6936263B2 (ja) * 2019-02-14 2021-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のノズル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6832A (ja) * 1995-04-03 1996-10-15 Yoji Nagano 集塵装置
US5671321A (en) * 1996-04-24 1997-09-23 Bagnuolo; Donald J. Air heater gun for joint compound with fan-shaped attachment
KR20100121201A (ko) * 2009-05-08 2010-11-17 송경애 의류 클리닝 기능이 구비된 공기정화기
DE202010003303U1 (de) * 2010-03-09 2010-07-01 Manroland Ag Strahldüse, insbesondere zur Unterstützung der Trennung von Bogen von einem Bogenstapel
DE102012012511A1 (de) * 2011-07-22 2013-01-2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Gebläse, vorzugsweise für ein Hausgerät
KR20130106721A (ko) * 2012-03-20 2013-09-30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의류 처리 장치
CN106132740A (zh) * 2014-03-27 2016-11-16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CN106457975A (zh) * 2014-07-14 2017-02-22 株式会社电装 空气吹出装置
CN106012451A (zh) * 2015-03-25 2016-10-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被褥干燥机
CN106939487A (zh) * 2016-01-05 2017-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0760A (zh) 2020-08-21
JP7280924B2 (ja) 2023-05-24
JP6936263B2 (ja) 2021-09-15
JP2020130334A (ja) 2020-08-31
JP2021181018A (ja)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0760B (zh) 送风装置的喷嘴
KR102031600B1 (ko) 노즐
JP6411817B2 (ja) 布団乾燥機
JP4420059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
US20170150798A1 (en) Hand held appliance
JP7151021B1 (ja) ヘアケアユニット
JP3598928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5854291B2 (ja) 手乾燥装置
JP5854290B2 (ja) 手乾燥装置
TWI642887B (zh) Quilt dryer and blowing unit
CN117956923A (zh) 头发扩散器
JPS58214594A (ja) 送風装置
CN211932987U (zh) 扩散器和干发器
ES2725976T3 (es) Unidad de tratamiento con fluido para tejidos o material celulósico así como procedimiento de tratamiento con fluido
CN114059332B (zh)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5441106U (zh) 一种吹风机和晾衣机
CN212972066U (zh) 一种分风装置以及吹风机
CN111248595A (zh) 冷热风混合吹风机
RU2820321C1 (ru) Блок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волосами
CN221094677U (zh) 喷嘴组件及纤维幅材处理装置
CN216568810U (zh) 一种吹风机的外壳及吹风机
CN214258248U (zh) 一种自冷却型吹风机
KR102237665B1 (ko) 업소용 저소음 헤어드라이기
JP2001133028A (ja) 送風装置
CN114059331A (zh)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