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9331A -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9331A
CN114059331A CN202010796170.0A CN202010796170A CN114059331A CN 114059331 A CN114059331 A CN 114059331A CN 202010796170 A CN202010796170 A CN 202010796170A CN 114059331 A CN114059331 A CN 114059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fluid flow
protrusion
condens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61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喆
李聪
涂有明
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61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9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9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9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冷凝器包括冷凝管以及涡流生成结构,冷凝管的上端形成有进水口和出风口,冷凝管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和出水口,冷凝管的内部形成有流体流道,进水口、出水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流体流道连通。涡流生成结构的至少部分凸出流体流道的内壁面;由于涡流生成结构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流体流道的内壁面,涡流生成结构所在处的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减小,气态物质流经涡流生成结构处流速改变,在涡流生成结构的阻碍下至少部分气态物质形成涡流,从而改进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以洗干一体机为例,衣物烘干过程工作原理如下:干燥热空气进入衣物处理腔内将衣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为水汽,水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排出至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冷却水吸收湿热空气的热量,湿热空气中水汽冷凝成液态水,冷凝形成的液态水随同冷却水排出冷凝器,湿热空气经冷凝器后转换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经加热装置加热后转换成干燥热空气再次进入衣物处理腔内,如此完成一个空气循环。重复多次循环过程,直至衣物烘干,结束整个过程。
整个烘干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在冷凝器中的换热换质过程,目前的冷凝器换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器,包括:
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上端形成有进水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管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凝管的内部形成有流体流道,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流体流道连通;以及
涡流生成结构,所述涡流生成结构的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流体流道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涡流生成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流体流道的内壁面的凸起,在所述凸起的沿气态物质流动方向的下游处形成涡流。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呈扁平结构,所述冷凝管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最大深度为A,在所述凸起的出气处,所述流体流道的所述凸起所在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0<A/B≤50%。
进一步地,沿所述冷凝管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所述凸起,在垂直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凸起的投影轮廓呈多边形、弧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或,沿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所述凸起,在垂直于所述冷凝管的宽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凸起的投影轮廓呈多边形、弧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的部分管壁朝内部凸出以形成所述凸起;
或,所述冷凝器包括凸筋,所述凸筋设置于所述流体流道内以形成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流道的内壁面与所述凸起的接合处为圆弧过渡;
和/或,所述凸起和所述冷凝管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凸起沿所述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具有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冷凝管的周向间隔分布或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冷凝管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涡流生成结构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和/或,所述涡流生成结构位于所述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的面积最小处;
和/或,所述涡流生成结构位于所述冷凝管的与所述进风口相异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气口;以及
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以向所述冷凝器导入所述冷却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气态物质从冷凝管的下端的进风口进入流体流道,气态物质在流体流道内大致沿由下至上方向流动,气态物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涡流生成结构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流体流道的内壁面,涡流生成结构所在处的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减小,气态物质流经涡流生成结构处流速改变,在涡流生成结构的阻碍下至少部分气态物质形成涡流;冷却液从冷凝管的上端的进水口进入流体流道,大部分冷却液沿流体流道的内壁面由上至下流动,冷却液流经涡流生成结构时,涡流生成结构处的旋涡状的气态物质遇到冷却液,且改变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使得冷却液也能够呈旋涡状;也就是说,在涡流生成结构周边具有涡流区域,涡流区域内的气态物质和冷却液呈旋涡状,气态物质和冷却液直接接触以进行热质交互,也就是说,冷却液吸收气态物质内的热量,气态物质中的部分物质在降温后能够冷凝为液体随同冷却液一起从出水口流出,气态物质中的另部分物质为气体从出风口排出,而漩涡状的气态物质和旋涡状的冷却液反复、高频率接触,使得气态物质和冷却液的接触时间增加、接触次数增多,从而使得气态物质中的热量快速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快速带走热量和气态物质冷凝形成的液体,气态物质和冷却液之间的热质交互更加充分,从而增加气态物质和冷却液的热交换,提升热交换效率,改进换热效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冷凝器,具有与上述冷凝器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凝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冷凝器的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冷凝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冷凝器的另一个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和箭头示意气流循环路径和方向;
图7为图6中衣物处理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冷凝器100;冷凝管10;第一管壁11;第二管壁12;进水口10a;出风口10b;进风口10c;流体流道10d;涡流生成结构20;凸起21;筒体组件200;导风装置3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附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冷凝器100包括冷凝管10以及涡流生成结构20。冷凝管10的上端形成有进水口10a和出风口10b,冷凝管10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10c和出水口,冷凝管10的内部形成有流体流道10d,进水口10a、出水口、进风口10c和出风口10b均与流体流道10d连通。涡流生成结构20的至少部分凸出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100,气态物质从冷凝管10的下端的进风口10c进入流体流道10d,气态物质在流体流道10d内大致沿由下至上方向流动,气态物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涡流生成结构20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涡流生成结构20所在处的流体流道10d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减小,气态物质流经涡流生成结构20处流速改变,在涡流生成结构20的阻碍下至少部分气态物质形成涡流C(请参见图4);冷却液从冷凝管10的上端的进水口10a进入流体流道10d,大部分冷却液沿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由上至下流动,冷却液流经涡流生成结构20时,涡流生成结构20处的旋涡状的气态物质遇到冷却液,且改变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使得冷却液也能够呈旋涡状;也就是说,在涡流生成结构20周边具有涡流区域,涡流区域内的气态物质和冷却液呈旋涡状,气态物质和冷却液直接接触以进行热质交互,也就是说,冷却液吸收气态物质内的热量,气态物质中的部分物质在降温后能够冷凝为液体随同冷却液一起从出水口流出,气态物质中的另部分物质为气体从出风口10b排出,而漩涡状的气态物质和旋涡状的冷却液反复、高频率接触,使得气态物质和冷却液的接触时间增加、接触次数增多,从而使得气态物质中的热量快速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快速带走热量和气态物质冷凝形成的液体,气态物质和冷却液之间的热质交互更加充分,从而增加气态物质和冷却液的热交换,提升热交换效率,改进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可以是液态水,也可以是其他液态物质。气态物质可以包括气体和气态水等等。冷却液和气态物质均可以为混合物。
以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100用于衣物处理设备为例,冷却液可以为低温水液,气态物质为湿热气流,湿热气流包括热空气和气态水。干燥热空气进入衣物处理腔内将衣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为水汽,水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从进风口10c进入流体流道10d,低温水液从进水口10a进入流体流道10d,湿热空气在流体流道10d内大致沿由下至上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至少部分湿热空气在涡流生成结构20的作用下形成涡流C,如此,漩涡状的湿热空气与冷却液反复、高频率接触,如此,湿热空气和低温水液直接接触以吸收气态物质内的热量,低温水液的温度升高但是并不足以汽化,湿热空气中的水汽在降温后冷凝为水珠随同水液(冷却液)一起从出水口流出,相对干燥的冷空气从出风口10b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干燥的冷空气是相对湿热气流而言的,相对干燥的冷空气的温度比湿热气流的温度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低温可以是室温。
请参见图6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冷凝器100、筒体组件200、导风装置300以及导液管。筒体组件200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出气口与进风口10c连通,导风装置300连通出风口10b和进气口,导液管与进水口10a连通以向冷凝器100导入冷却液。
具体的,导风装置300内配置有风机和加热器。风机用于提供衣物处理设备内气流流动的动力。衣物处理设备内形成气流循环流道,具体地,导风装置300将干燥热气流经进气口导入衣物处理腔内,在衣物处理腔中,干燥热气流流经湿衣物,与湿衣物进行热质交互,干燥热气流吸收衣物中的水分,变为湿热气流,在干衣过程中衣物产生的线屑、杂质等混入湿热气流中,湿热气流裹挟着线屑、杂质依次经出气口和进风口10c后进入冷凝器100中,经冷凝器100冷凝除湿后形成低温干燥气流,并从出风口10b进入导风装置300内,经导风装置300内的加热器加热后形成干燥热气流,干燥热气流再次进入衣物处理腔,如此循环运行,实现衣物的连续高效干燥。线屑、杂质和水液经出水口排出冷凝器10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和图7,筒体组件200包括内筒和外桶,内筒转动地设置于外桶内,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100与外桶连接。
冷凝器100可以设置于外桶外侧的任何适当的位置,例如,在衣物处理设备为滚筒式衣物处理设备时,冷凝器100可以设置于筒体组件200沿内筒轴向的后侧,一方面,筒体组件200的后侧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冷凝器100增大衣物处理设备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在衣物处理设备为波轮式衣物处理设备时,冷凝器100可以设置于筒体组件200沿周向的任意一侧。
其中,内筒可以是无孔式内筒或有孔式内筒。当内筒为有孔式内筒时,依靠外桶盛水。当内筒为无孔式内筒时,依靠内筒自身盛水,也就是说,内筒内既能够盛水又能够容纳衣物,在洗涤过程中,内筒内的水不会进入外桶内,在排水过程中,会通过外桶排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4,涡流生成结构20包括凸出于流体流道的10d的内壁面的凸起21,在凸起21的沿气态物质流动方向的下游处形成涡流C。具体的,凸起21能够阻碍气态物质的流动。在沿气态物质流动方向上,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所在处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减小,气态物质流经流体流道的凸起21所在处的流速增大,当气态物质流动至凸起21的出气处时,流体流道10d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增大,沿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上,气态物质快速流过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所在处的流通截面,沿凸起21的上端面流动至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处,受到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和凸起21的上端面的共同阻碍,改变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使得气态物质形成涡流C,气态物质在凸起21的下游处流速较小;冷却液从进水口10a进入流体流道10d后,冷却液由上至下流经凸起21时,漩涡状的气态物质能够带动冷却液呈旋涡状流动,冷却液在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沿着凸起21的上端面流动至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所在处的流通截面,由于此处的气态物质流速较大,如此,高速的气态物质还能够由下至上吹动部分冷却液形成旋转状的水花,使得部分冷却液向上托举旋转状的水花,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冷却液与气态物质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长,如此,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和图5,冷凝管10呈扁平结构,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进风口10c位于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由于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较大,便于设置进风口10c,使得进风口10c的开口足够大,以便保证进风口10c的进风风量。此外,冷凝管10与筒体组件200装配时,冷凝管10的进风口10c所在的一侧需要与筒体组件200的外表面贴合(请参见图6和图7),由于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便于冷凝管10贴合在筒体组件200的外表面上,使得冷凝管10与筒体组件200的安装更加稳定,还能够避免占据筒体组件200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外壳之间过多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厚度方向的尺寸,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其中,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相互垂直,形成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其中,上下方向为冷凝管10的高度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凸起21的最大深度为A,在凸起21的出气处,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所在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0<A/B≤50%。示例性的,A/B可以为5%、6%、8%、10%、12.5%、13%、15%、20%、25%、27%、30%、35%、37.5%、40%、45%、50%等等。凸起21的最大深度A越大,凸起21伸入流体流道10d的深度就越深,流体流道10d在凸起21处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就越小,气态物质流经流体流道10d在凸起21处的流通截面的流速就越快,也就越容易在凸起21的阻碍下形成涡流C,气态物质受凸起21阻碍形成的漩涡就越多,但是,由于漩涡状的气态物质的流速明显较小,导致出风口10b处的出风风量明显减小。然而,冷凝器100的作用在于:气态物质与冷却液快速、充分地热质交互后,气体从出风口10b排出,以便实现高效冷凝,因此,需要保证出风口10b具有一定的出风风量。因此,凸起21的最大深度A不能无限大,根据本申请研究人员的研究,凸起21的最大深度A与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所在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B之间的比值在0~50%时,不仅凸起21产生涡流C的效果较好,使得气态物质与冷却液的热质交互效率较高,又不会过度影响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沿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凸起21的出气处是指气态物质流出凸起21的位置;凸起21的进气处是指气态物质流入凸起21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若沿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凸起21,在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上,凸起21的最大深度A即为凸起21的最大宽度,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B,是指在凸起21出气处,流体流道10d的宽度。若沿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凸起21,在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上,凸起21的最大深度A即为凸起21的最大厚度,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B,是指在凸起21出气处,流体流道10d的厚度。
本申请研究人员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对比了凸起21的最大深度A,以及流体流道10d的凸起21所在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B之间的比值不同的几种情况,以便展示凸起21的最大宽度A对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的影响,以下以几组数据示例,A/B=0%,A/B=12.5%、A/B=25%、A/B=37.5%或A/B=50%,当A/B=0%时,也就是说,没有凸起21时,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作为基准量;当A/B=12.5%时,气态物质在凸起21处产生涡流C,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较之基准量降低约1%;当A/B=25%时,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较之基准量降低约5%;当A/B=37.5%,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较之基准量约下降10%;当A/B=50%,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较之基准量下降15%。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讲,凸起21的最大深度越大,流体流道10d在凸起21处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就越小,气态物质流经流体流道10d在凸起21处的流通截面的流速就越快,也就越容易在凸起21的阻碍下形成涡流C,气态物质受凸起21阻碍形成的漩涡就越多,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就越小,因此,综合考虑,优选地,12.5%≤A/B≤37.5%,此时,不仅能够更好地产生涡流C,出风口10b的出风风量也较大。更进一步地,A/B=25%。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5,沿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凸起21,在垂直于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面上,凸起21的投影轮廓呈多边形、弧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也就是说,凸起21的投影轮廓可以呈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凸起21的投影轮廓也可以为弧形,例如圆弧或椭圆弧等等;凸起21的投影轮廓还可以为多边形和弧形的组合,例如,四边形和弧形的组合等等。
示例性的,凸起21的投影轮廓为四边形,在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上,气态物质在流经四边形凸起21的夹角处时,会使得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骤变,对气态物质流动的阻碍较大,气态物质流经四边形凸起21的夹角处流速减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产生涡流C。另一个示例中,凸起21的投影轮廓为弧形,在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上,气态物质能够在弧形凸起21的弧线形边的导向下较快流动,气态物质能够沿弧线形边快速流动至凸起21的上端面与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的交接处,以便更好地产生的涡流C。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沿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凸起21,在垂直于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投影面上,凸起21的投影轮廓呈多边形、弧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也就是说,凸起21的投影轮廓可以呈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凸起21的投影轮廓也可以为弧形,例如圆弧或椭圆弧等等;凸起21的投影轮廓还可以为多边形和弧形的组合,例如,四边形和弧形的组合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5,冷凝管10的部分管壁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换句话说,凸起21所在的冷凝管10的管壁的外部形成有凹陷区域。
示例性的,请参见图5,冷凝管10包括两个第一管壁11和两个第二管壁12,两个第一管壁11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二管壁12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管壁11和两个第二管壁12共同围设形成部分流体流道10d。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壁11上设置一个凸起21,第一管壁11邻接第二管壁12的一个边侧部分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管壁11上设置两个凸起21,第一管壁11邻接第二管壁12的两个边侧部分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管壁11上设置一个凸起21,第一管壁11的中间部分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管壁11上设置一个凸起21,第一管壁11的中间部分和两个边侧部分共同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壁11的中间部分是指:第一管壁11远离两侧第二管壁12,且具有一定尺寸的部分。第一管壁11邻接第二管壁12的边侧部分是指:由第一管壁11的中间部分隔离开来,且与第二管壁12邻接、具有一定尺寸的部分。
请继续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壁12上设置一个凸起21,第二管壁12邻接第一管壁11的一个边侧部分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或者,第二管壁12的中间部分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或者,第二管壁12的中间部分和两个边侧部分共同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壁12上设置两个凸起21,第二管壁12邻接第一管壁11的两个边侧部分朝内部凸出以形成凸起2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管壁12的中间部分是指:第二管壁12远离两侧第一管壁11,且具有一定尺寸的部分。第二管壁12邻接第一管壁11的边侧部分是指:由第二管壁12的中间部分隔离开来,且与第二管壁12邻接、具有一定尺寸的部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冷凝器100包括凸筋,凸筋设置于流体流道10d内以形成凸起21。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5,凸起21和冷凝管10一体成型。如此,凸起21和冷凝管10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还便于节约生产工艺流程。
示例性的,凸起21和冷凝管10可以注塑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4,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为圆弧过渡。沿气态物质流动的方向凸起21的下游处,在气态物质快速流入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时,气态物质形成涡流C,如若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的具有较为尖锐的夹角,气态物质容易陷入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不便于快速流出,致使气态物质与冷却液热质交互后滞留在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将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设置为圆弧过渡,如此设计,气态物质流入流体流道10d的内壁面与凸起21的接合处时,在圆弧过渡面的导向下能够快速流出接合处,避免气态物质滞留,影响气态物质与冷却液热质交换。
在一实施例中,凸起21沿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具有导向斜面。使得气态物质能够快速流出凸起21,以便在凸起21的下游处形成涡流C。
在一实施例中,凸起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21沿冷凝管10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便于在流体流道10d的多处形成涡流C,以便气态物质与冷却液充分进行热质交互。
示例性的,在一实施例中,凸起21的数量为一个,一个凸起21位于沿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任一侧,或者一个凸起21位于沿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任一侧。在另一实施例中,凸起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21分别位于沿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或者两个凸起21分别位于沿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在又一实施例中,凸起2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凸起21位于沿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任一侧,其中另一个凸起21位于沿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任一侧。在再一实施例中,凸起21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凸起21位于沿冷凝管10的厚度方向的任一侧,其中两个凸起21分别位于沿冷凝管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凸起21沿冷凝管1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便于在流体流道10d的多处形成涡流C,以便气态物质与冷却液充分进行热质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3,涡流生成结构20位于进水口10a和进风口10c之间。如此,从进风口10c进入的气态物质和从进水口10a进入的冷却液能够在涡流生成结构20处进行充分热质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涡流生成结构20位于流体流道10d的流通截面的面积最小处。流体流道10d的流通截面的面积最小处,气态物质的流速最快,快速流动的气态物质在涡流生成结构20的作用下能够更好地形成涡流C。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涡流生成结构20位于冷凝管10的与进风口10c相异的一侧。也就是说,涡流生成结构20与进风口10c不会位于冷凝管10的同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进风口10c位于冷凝管10沿厚度方向的一侧,涡流生成结构20位于冷凝管10沿宽度方向的任一侧。冷凝管10与筒体组件200装配时,冷凝管10的进风口10c所在的一侧需要与筒体组件200的外表面贴合,将涡流生成结构20设置于与进风口10c相异的一侧,能够避免冷凝管10在凸起21处无法与筒体组件200接触,避免影响冷凝管10与筒体组件200的安装稳定性。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进风口10c和涡流生成结构20位于冷凝管10沿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5,出风口10b位于冷凝管10的顶端,进风口10c位于冷凝管10沿厚度方向的一侧,如此,使得出风口10b和进风口10c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远,气态物质的流动路径尽可能长,以便气态物质与冷却液进行充分的热质交换;凸起21和进水口10a位于冷凝管10沿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凸起21位于进风口10c和进水口10a之间,且凸起21位于流体流道10d的流通截面的面积最小处。气态物质从进风口10c进入流体流道后,气态物质由下自上流动至凸起21处,部分气态物质和冷却液在凸起21沿气态物质流动方向的下游处产生涡流C,从而与冷却液反复多次、高频率接触进行热质交互,流经流体流道10d凸起21所在处的流通截面的气态物质的流速增加,从而由下至上吹动部分冷却液形成旋转状的水花,使得部分冷却液向上托举旋转状的水花,如此,进一步使得气态物质和冷却液高频、长时间接触,从而,便于气态物质和冷却液充分进行热质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衣物处理设备的内筒的转动轴线可以是水平轴(滚筒式衣物处理设备),也可以是斜轴,还可以是竖直轴(波轮式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支撑于地面等水平面上,衣物处理设备也可以挂在墙面上。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上端形成有进水口和出风口,所述冷凝管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凝管的内部形成有流体流道,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流体流道连通;以及
涡流生成结构,所述涡流生成结构的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流体流道的内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生成结构包括凸出于所述流体流道的内壁面的凸起,在所述凸起的沿气态物质流动方向的下游处形成涡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呈扁平结构,所述冷凝管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最大深度为A,在所述凸起的出气处,所述流体流道的所述凸起所在的内壁面与相对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0<A/B≤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冷凝管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所述凸起,在垂直于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凸起的投影轮廓呈多边形、弧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或,沿所述冷凝管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所述凸起,在垂直于所述冷凝管的宽度方向的投影面上,所述凸起的投影轮廓呈多边形、弧形、或者,弧形与多边形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的部分管壁朝内部凸出以形成所述凸起;
或,所述冷凝器包括凸筋,所述凸筋设置于所述流体流道内以形成所述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道的内壁面与所述凸起的接合处为圆弧过渡;
和/或,所述凸起和所述冷凝管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凸起沿所述气态物质的流动方向具有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冷凝管的周向间隔分布或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冷凝管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生成结构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
和/或,所述涡流生成结构位于所述流体流道的流通截面的面积最小处;
和/或,所述涡流生成结构位于所述冷凝管的与所述进风口相异的一侧。
10.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有衣物处理腔、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气口;以及
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以向所述冷凝器导入所述冷却液。
CN202010796170.0A 2020-08-10 2020-08-10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Pending CN114059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6170.0A CN114059331A (zh) 2020-08-10 2020-08-10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6170.0A CN114059331A (zh) 2020-08-10 2020-08-10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9331A true CN114059331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32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6170.0A Pending CN114059331A (zh) 2020-08-10 2020-08-10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933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5193A (ja) * 2002-01-15 2003-07-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乾燥機
CN1782215A (zh) * 2004-11-30 2006-06-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具备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JP2006150089A (ja) * 2005-12-26 2006-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乾燥機
CN102517860A (zh) * 2011-12-19 2012-06-27 海尔集团公司 干衣系统及干衣系统的线屑清理方式
CN105463804A (zh) * 2014-07-15 2016-04-0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110093765A (zh) * 2018-01-31 2019-08-06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5193A (ja) * 2002-01-15 2003-07-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乾燥機
CN1782215A (zh) * 2004-11-30 2006-06-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具备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
JP2006150089A (ja) * 2005-12-26 2006-06-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洗濯乾燥機
CN102517860A (zh) * 2011-12-19 2012-06-27 海尔集团公司 干衣系统及干衣系统的线屑清理方式
CN105463804A (zh) * 2014-07-15 2016-04-0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110093765A (zh) * 2018-01-31 2019-08-06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6215B1 (en) Drain pump assembly and dryer for clothes having the same
CN104711833B (zh) 干衣机
JP2004097780A (ja) 乾燥装置を有するドラム洗濯機
KR102063765B1 (ko) 폐열 회수수단을 갖는 건조기
US20160369450A1 (en) Drying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5095632A (ja) 凝縮式乾燥機
JP3574423B2 (ja) パルセーター方式の乾燥洗濯機
JP7466004B2 (ja) 乾燥機器用の凝縮器及び乾燥機器
CN107447471B (zh) 热泵系统的基座和用于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的热泵系统
EP3088598B1 (en) Clothes dryer
EP4296423A1 (en) Condenser for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device
KR100379437B1 (ko) 건조 세탁기
KR100656868B1 (ko) 건조기
CN114059331A (zh) 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KR20230041469A (ko) 습기 응축 모듈
KR100442400B1 (ko) 드럼형 세탁건조기의 응축장치
CN114059332B (zh) 一种冷凝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7479803U (zh) 一种除湿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JP4343650B2 (ja) 洗濯乾燥機の凝縮装置
WO2023010767A1 (zh) 冷凝器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KR100393570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의 건조 시스템
JP2004154450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CN213896426U (zh) 水气混合的出风模块及衣物烘干装置
KR102209897B1 (ko) 섬유용 냉각장치
CN217078123U (zh) 一种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