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2481A - 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2481A
CN111542481A CN201880084440.6A CN201880084440A CN111542481A CN 111542481 A CN111542481 A CN 111542481A CN 201880084440 A CN201880084440 A CN 201880084440A CN 111542481 A CN111542481 A CN 111542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suction
win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4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2481B (zh
Inventor
川元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42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2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卷装中包含弱捻纱部分。卷绕单元(2)具备:通过使卷装(P)暂时反转而能够从卷装(P)引出纱线(Y)的卷绕部;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33);在接纱时吸引捕捉上纱线(Y2)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3)引导的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由操作员进行再次开始操作的手动按钮(53);和单元控制部(60)。单元控制部(60)在使接纱装置(33)进行接纱之前,进行使卷装(P)反转、并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卷绕部(40)侧的纱线(Y)以从卷装(P)引出纱线(Y)的吸引处理。单元控制部(60)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将在吸引处理中引出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设为在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接纱的情况下引出纱线的基本引出长度与规定的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络纱单元,进行将从喂纱纱管供给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处理。络纱单元具备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喂纱纱管与卷装之间并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和将纱线行进方向上的卷装侧的纱线向接纱装置引导的上纱线引导管等。当发生了断纱等时,纱线卷绕处理中断,且纱线行进方向上的喂纱纱管侧的纱线与卷绕卷装侧的纱线通过接纱装置而被接纱。在接纱时,纱线行进方向上的卷绕卷装侧的纱线在由设于上纱线引导管的吸嘴吸引的同时被向接纱装置引导。
在此,当纱线卷绕处理中断之后,卷绕卷装侧的纱线通常全部被卷绕到卷装上。因此,例如由于纱线的端部牢固地贴在卷绕卷装上等理由,有时无法通过吸嘴很好地吸引纱线。在发生了这种不良状况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由操作员将纱线的端部引导至吸嘴。那时,为了找到纱线的端部而需要操作员触摸卷装。除此之外,在故障发生时,有时也需要操作员触摸卷装或将缠到卷装上的纱线扯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0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那种不良状况发生时等,由于因操作员触摸卷装导致一部分纱线在卷装上滚动而使纱线的捻合减弱等,从而存在操作员触摸部分的纱线强度下降的隐患。另外,在由操作员扯掉纱线的情况下,也存在卷装上残留细的纱线端而纱线强度下降的隐患。这样,当纱线强度下降后的部分(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中时,可能产生例如在基于整经机的整经工序等后续工序中容易发生断纱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卷装中包含弱捻纱部分。
第1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进行将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处理,该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卷绕部,该卷绕部通过使上述卷装正转而能够在上述卷装上卷绕纱线,且通过使上述卷装暂时反转而能够从上述卷装引出纱线;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并进行在上述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断开的纱线的接纱;纱线捕捉引导部,该纱线捕捉引导部在上述接纱时吸引捕捉上述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线并将其向上述接纱装置引导;操作部,该操作部在上述纱线卷绕处理被中断时由操作员进行使上述纱线卷绕处理再次开始的再次开始操作;和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接纱装置进行上述接纱之前,进行使上述卷装反转、并使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线以从上述卷装引出纱线的吸引处理,并且在紧接着上述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上述接纱时,将在上述吸引处理中引出纱线的引出长度设为在不经由上述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上述接纱的情况下引出纱线的基本引出长度与规定的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
在纱线卷绕机中,若在由操作员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时要进行的接纱之前进行了操作员触摸卷装等应对的话,则存在该卷装中产生弱捻纱部分的隐患。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接纱之前进行由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纱线以将其从卷装引出的吸引处理,所以通过吸引纱线中的不必要的部分而能够除去该不必要的部分。另外,在吸引处理中,控制部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将纱线的引出长度设为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接纱的情况下的基本引出长度与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因此,通过在刚刚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之后从卷装稍长地引出纱线并由纱线捕捉引导部将纱线稍长地吸引除去,即使卷装中产生了弱捻纱部分,也能抑制弱捻纱部分残留于卷装。因此,能够抑制卷装中包含弱捻纱部分。
第2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上述控制部根据设定来变更上述追加长度。
在本发明中,由于追加长度能够变更,所以能够根据例如纱线种类或卷装的尺寸等来使引出长度最佳化。
第3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上述控制部根据需要上述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的种类来变更上述引出长度。
若在发生了需要进行操作员的应对及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的所有情况下都稍长地吸引纱线的话,则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卷装中残留弱捻纱部分,但也存在废弃线头的量增加而成本增大的隐患。在本发明中,由于根据不良状况的种类来变更引出长度,所以能够仅在发生了一部分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稍长地引出纱线。因此,例如能够仅在发生了容易产生弱捻纱部分的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稍长地吸引纱线、并在发生了难以产生弱捻纱部分的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稍短地吸引纱线。因此,能够在抑制卷装中包含弱捻纱部分的同时,抑制废弃线头量的增加、抑制成本增大。
第4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吸引处理中,在作为上述不良状况而发生了操作员有可能触摸上述卷装的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进行了上述再次开始操作时,在紧接着上述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上述接纱之际引出上述基本引出长度与上述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的纱线,并且在作为上述不良状况而发生了无需操作员触摸上述卷装的第2不良状况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在进行了上述再次开始操作时,在紧接着上述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上述接纱之际引出上述基本引出长度的纱线。
在发生了操作员不得不触摸卷装的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弱捻纱。在本发明中,在发生了这种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增加引出长度并通过纱线捕捉引导部稍长地吸引纱线,所以能够有效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中。另一方面,在发生了操作员不触摸卷装就能应对的第2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由于完全不会触摸卷装,所以能够防止弱捻纱部分产生。因此,能够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将引出长度设为基本引出长度以稍短地吸引纱线。因此,能够在有效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中的同时抑制废弃线头量的增加。
第5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技术方案中,具备对由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到的纱线进行检测的吸引检测部,上述第1不良状况包括自动找头错误,上述自动找头错误是指,在上述接纱时连续发生表示未由上述吸引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对纱线的吸引捕捉这一情况的找头错误,无法实现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对纱线的吸引捕捉。
在发生了纱线捕捉引导部对纱线的吸引捕捉连续失败的自动找头错误的情况下,需要操作员找到纱线端并将纱线端引导至纱线捕捉引导部。在该情况下,由于需要操作员触摸卷装以寻找纱线端,所以因卷装的表面受到摩擦而存在容易产生弱捻纱部分的隐患。在本发明中,在发生了这种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纱线捕捉引导部稍长地吸引纱线,所以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中。
第6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或第5技术方案中,具备对由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引导至上述接纱装置的纱线的粗细进行检测的纱线粗细检测部,上述第1不良状况包括多重引线,上述多重引线表示在上述接纱时通过上述纱线粗细检测部检测到由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引导至上述接纱装置的纱线的粗细与多根纱线的粗细相当。
在接纱时,例如在缠在卷装上的纱线会有一部分松散且纱线端贴在卷装上的情况下,有时该松散的部分(不同于纱线端的中途部分)会由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并直接被向接纱装置引导。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好像吸引捕捉到了多根纱线(多重引线),且通过纱线粗细检测部检测到吸引捕捉到的纱线的粗细与多根纱线的粗细相当。为了应对该不良状况,需要操作员找到纱线端并使纱线捕捉引导部将其吸入,因此可能需要操作员触摸卷装。在本发明中,在发生了这种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纱线捕捉引导部稍长地吸引纱线,因此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中。
第7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6中任一技术方案中,具备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在纱线受到吸引的吸引方向上配置于吸引源与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之间,并通过上述控制部而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在上述吸引处理中,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纱线时使上述卷装反转、且将上述关闭状态的上述开闭部件切换成上述打开状态,并且从将上述开闭部件切换成上述打开状态的时间点起开始计测为了从上述卷装引出纱线而使上述卷装反转的旋转时间。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吸引处理中在将开闭部件设为打开状态的时间点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时,所以例如与在检测到纱线的吸引捕捉后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时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使卷装反转的时间。
第8技术方案的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第6中任一技术方案中,具备: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在纱线受到吸引的吸引方向上配置于吸引源与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之间,并通过上述控制部而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和吸引检测部,该吸引检测部对由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到的纱线进行检测,在上述吸引处理中,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纱线时使上述卷装反转、且将上述关闭状态的上述开闭部件切换成上述打开状态,并且从通过上述吸引检测部检测到由上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到的纱线的时间点起开始计测为了从上述卷装引出纱线而使上述卷装反转的旋转时间。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吸引处理中从检测到由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到纱线的时间点起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时,所以在直到旋转时间经过的期间,能够可靠地吸引纱线,能够可靠地吸引除去所希望的长度的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自动络纱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卷绕单元的概要主视图。
图4是卷绕单元的上侧部分的概要侧视图。
图5是表示上纱线捕捉引导部对纱线的吸引的图。
图6是表示多重引线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不良状况信息和与其相关联的引出长度及旋转时间的表格。
图8是表示基于单元控制部进行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与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的差异的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基于单元控制部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将多个卷绕单元2的排列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重力的作用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自动络纱机的概要结构)
首先,利用图1及图2对自动络纱机1(本发明的纤维机械)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自动络纱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自动络纱机1具备多个卷绕单元2(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机)、落纱装置3和机台控制装置4。
多个卷绕单元2沿左右方向排列,并分别进行将从喂纱纱管Bk引出的纱线Y卷绕到卷绕纱管Bm(参照图3。本发明的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P的纱线卷绕处理。落纱装置3配置于多个卷绕单元2的上方,并构成为能够在从配置于左端的卷绕单元2到配置于右端的卷绕单元2的范围内沿左右方向移动。落纱装置3在接收到来自卷绕单元2的满卷的信号时,移动至该卷绕单元2的上方,并进行满卷的卷装P的取下及空的卷绕纱管Bm向卷绕单元2的安装等作业。
机台控制装置4配置于多个卷绕单元2的左方。机台控制装置4与卷绕单元2的单元控制部60、落纱装置3的控制部(未图示)电连接,并进行与这些控制部的通信。
(卷绕单元)
接着,利用图2及图3对卷绕单元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卷绕单元2的概要主视图。图4是卷绕单元的上侧部分的概要侧视图。
如图3所示,卷绕单元2具有单元主体10、喂纱部20、纱线处理执行部30、卷绕部40、显示部50、和单元控制部60(本发明的控制部)等。单元主体10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柱状部件。喂纱部20、纱线处理执行部30、卷绕部40设于单元主体10上,并以该顺序从下向上排列配置。显示部50设于单元主体10的上端部的前表面。
喂纱部20用于对缠绕在喂纱纱管Bk上的纱线Y一边进行退绕一边进行供给。喂纱部20具有喂纱纱管支承部21和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喂纱纱管支承部21将喂纱纱管Bk以大致直立状态支承。喂纱纱管支承部21构成为能够将变空的喂纱纱管Bk排出。当空的喂纱纱管Bk被排出了时,从喂纱纱管供给装置(未图示)供给的新的喂纱纱管Bk由纱管搬送装置(未图示)搬送并供给至喂纱纱管支承部21。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通过限制筒23来限制纱线Y从喂纱纱管Bk退绕时的鼓起。限制筒23构成为随着缠在喂纱纱管Bk上的纱线量减少而向下方移动、并将上述鼓起的大小维持在恒定大小。
纱线处理执行部30用于执行与纱线Y有关的各种处理。纱线处理执行部30具有纱线检测器31、张力施加装置32、接纱装置33、和清纱器34。
纱线检测器31在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与张力施加装置32之间检测有无行进的纱线Y。张力施加装置32对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作为张力施加装置32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所谓门式的张力施加装置。如图3所示,多个固定门体32a与多个可动门体32b在上下方向上交替配置。而且,通过调整多个可动门体32b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而对在固定门体32a与可动门体32b之间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
接纱装置33用于在成为纱线Y在喂纱部20与卷绕部40之间未连接的状态时将喂纱部20侧的纱线Y(下纱线Y1)与卷绕部40侧的纱线Y(上纱线Y2)进行接纱。作为成为纱线Y未连接的状态的情况,例如包括由后述的清纱器34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的基于切断器34a的纱线切断时、卷装P的卷绕过程中的断纱时、或者喂纱纱管Bk的更换时等。作为接纱装置33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式的接纱装置。接纱装置33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接纱:向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喷吹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供给的压缩空气,一旦将双方的纱线端拆开后,向双方的纱线端再次喷吹压缩空气并使纱线端彼此缠络在一起。另外,接纱装置33具有切断器33a、33b(参照图4)。切断器33a、33b在接纱装置33进行接纱时分别将多余的顶端侧的下纱线Y1及上纱线Y2切断。
在接纱装置33的下侧设有捕捉喂纱纱管Bk侧的下纱线Y1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3引导的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在接纱装置33的上侧设有捕捉卷装P侧的上纱线Y2并将其向接纱装置33引导的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本发明的纱线捕捉引导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具有能够以轴35a为中心旋转的管状的臂35b、配置于臂35b的顶端部并吸引捕捉下纱线Y1的纱线端部的吸引部35c、和对臂35b进行旋转驱动以使其向上下旋转的马达37。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具有能够以轴36a为中心旋转的透明的管状的臂36b、配置于臂36b的顶端部并吸引捕捉上纱线Y2的纱线端部的吸引部36c、和对臂36b进行旋转驱动以使其向上下旋转的马达38。
如图4所示,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分别经由管道101、102与负压源103(本发明的吸引源)连接。在管道102的中途部(即,纱线Y受到吸引的吸引方向上的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与负压源103之间)配置有由未图示的步进马达驱动的挡板39(本发明的开闭部件)。挡板39能够在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与负压源103连通的打开状态和截断该连通的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状态。通过使挡板39成为打开状态而在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吸引部36c产生负压。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的吸引部35c设有未图示的开闭盖,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吸引捕捉下纱线Y1的捕捉位置上,该开闭盖通过与适当设置的未图示的止动件接触而成为打开状态。
在接纱装置33进行接纱时,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进行以下动作。首先,臂36b由马达38旋转驱动而向上方旋转,由此使吸引部36c位于卷装P附近(参照图4的双点划线)。接着,吸引部36c吸引并捕捉附着于卷装P表面的上纱线Y2的纱线端部(详见后述)。在捕捉到上纱线Y2之后,臂36b由马达38旋转驱动而向下方旋转,由此,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将上纱线Y2引导至接纱装置33。另外,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在由吸引部35c捕捉到下纱线Y1的纱线端部的状态下通过马达37驱动臂35b使其向上方旋转,由此将下纱线Y1引导至接纱装置33。
接纱装置33将被引导来的下纱线Y1与上纱线Y2进行接纱。在进行接纱时,下纱线Y1中的、被吸引保持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内且不用于接纱的部分由切断器33a切断,并被吸引除去。同样地,上纱线Y2中的、被吸引保持在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内且不用于接纱的部分由切断器33b切断,并被吸引除去。
清纱器34获取行进的纱线Y的粗细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检测纱线缺陷。在清纱器34的附近配置有切断器34a。当由清纱器34检测到纱线缺陷时,切断器34a立即切断纱线Y,并且清纱器34将检测信号向单元控制部60输出。
卷绕部40用于将纱线Y卷绕到卷绕纱管Bm上而形成卷装P。卷绕部40具有将卷绕纱管Bm旋转自由地保持的摇架41、横动卷筒42、使横动卷筒42旋转的卷筒驱动马达43、和上纱线传感器44(本发明的吸引检测部)。在横动卷筒4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横动槽42a。横动卷筒42一边使纱线Y从该横动槽42a穿过一边旋转,由此使纱线Y以规定的幅度横动(traverse)。而且,横动卷筒42一边通过横动槽42a使纱线Y横动一边以与形成在卷绕纱管Bm上的卷装P接触的状态旋转,由此,卷装P及卷绕纱管Bm通过与横动卷筒42的接触摩擦而从动旋转。由此,纱线Y被卷绕到卷绕纱管Bm上而形成卷装。上纱线传感器44例如为光学式传感器,在接纱时对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吸引部36c吸引捕捉到的上纱线Y2进行检测。
卷筒驱动马达43构成为能够向在卷装P上卷绕纱线Y的正转方向、和从卷装P引出纱线Y的反转方向这双方旋转驱动横动卷筒42。在通常的纱线卷绕处理时,通过正转驱动横动卷筒42而使卷装P正转并在卷装P上卷绕纱线。另外,在上述接纱时,在吸引部36c位于卷装P附近且在吸引部36c产生了负压的状态下,通过反转驱动横动卷筒42而使卷装P反转,上纱线Y2在被引出的同时被吸引部36c吸引(参照图5)。
显示部50用于进行卷绕单元2的信息的显示。如图3所示,显示部50具有多个灯51、文字显示部52和手动按钮53(本发明的操作部)。灯51用于将卷绕单元2的状态已发生变化的情况通知操作员。灯51例如为LED灯,构成为能够分别输出红、蓝两种颜色的光。文字显示部52用于显示与卷绕单元2的具体状态有关的文字,并配置于灯51的上方。文字显示部52例如是三位七段显示的液晶显示器。手动按钮53用于在基于卷绕单元2的纱线卷绕处理被中断时通过由操作员操作而使纱线卷绕处理再次开始。手动按钮53配置于灯51的下方并与单元控制部60电连接。
单元控制部60内置于单元主体10,具备CPU、ROM和RAM(存储部61)等。单元控制部60按照储存于ROM内的程序,由CPU控制各部。具体而言,进行来自清纱器34、显示部50的手动按钮53等的信号的接收、和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接纱装置33、马达37、马达38、挡板39、卷筒驱动马达43、显示部50等的控制。另外,单元控制部60经由机台控制装置4进行向落纱装置3请求落纱的信号的输出。
在具备以上结构的卷绕单元2中,如以下那样进行形成卷装P的纱线卷绕处理。即,单元控制部60在使卷装P与横动卷筒42接触的状态下驱动卷筒驱动马达43以使横动卷筒42旋转,由此将从喂纱纱管Bk引出的纱线Y卷绕到卷绕纱管Bm上而形成卷装P。
此外,通常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时间点结束该卷装P上的纱线卷绕处理。但是,若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时间点残留于喂纱纱管Bk的纱线Y的量很少的话,则由于在开始向新的卷绕纱管Bm卷绕纱线Y之后喂纱纱管Bk很快变空,所以必须立即更换成新的喂纱纱管Bk,存在生产效率下降的隐患。因此,也可以是,当明确了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时机喂纱纱管Bk的纱线剩余量不足规定量时,在卷装P成为满卷之后仍保持原样继续卷绕纱线Y而使喂纱纱管Bk变空。而且,也可以是,在将空的喂纱纱管Bk更换成其它新的喂纱纱管Bk的时间点结束该卷装P的纱线卷绕处理。作为缠在喂纱纱管Bk上的纱线Y的量的检测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以下方法。即,在当前述的限制筒23到达最下端之后向卷装P卷绕了规定长度的纱线Y的时间点,单元控制部60判断为缠在喂纱纱管Bk上的纱线Y的量剩余很少。或者,也可以是,单元控制部60掌握与喂纱纱管Bk的初始纱线量有关的信息和与卷绕到卷装P上的纱线量有关的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来计算喂纱纱管Bk的纱线剩余量。
(关于接纱的详情)
接着,对基于接纱装置33及其周边结构的接纱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例如,在通常的纱线卷绕处理时由清纱器34检测到纱线缺陷且纱线Y被切断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60控制卷绕单元2的各构成要素使纱线卷绕处理暂时停止。然后,单元控制部60控制纱线处理执行部30等进行断开的下纱线Y1及上纱线Y2的吸引捕捉、下纱线Y1及上纱线Y2向接纱装置33的引导、以及基于接纱装置33的接纱。以下,为了简化说明而将与接纱有关的上述一系列处理(纱线Y的吸引捕捉及引导、和基于接纱装置33的接纱)称为接纱处理。在接纱处理完成后,单元控制部60控制卷绕单元2的各构成要素使纱线卷绕处理再次开始。这样,通常的纱线卷绕处理时的通常的接纱处理能够不经由操作员的操作而进行。
接着,对接纱处理中的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上纱线Y2的吸引处理进行说明。当在接纱处理之前暂时停止了纱线卷绕处理时,由于横动卷筒42及卷装P因惯性而旋转一段时间,所以上纱线Y2被卷绕到卷装P上。因此,单元控制部60在使接纱装置33进行接纱之前,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吸引部36c位于卷装P附近,并通过吸引部36c吸引捕捉上纱线Y2(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更具体而言,单元控制部60在使吸引部36c位于卷装P附近的状态下将关闭状态的挡板39切换成打开状态。与此同时,单元控制部60控制卷筒驱动马达43使横动卷筒42及卷装P暂时反转,从卷装P引出上纱线Y2。由此,上纱线Y2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
接着,对在吸引处理中被引出的上纱线Y2的长度(引出长度)进行说明。作为例子,对由清纱器34检测到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进行说明。若在纱线卷绕处理时由清纱器34检测到纱线缺陷的话,则通过切断器34a(参照图3)切断纱线,但在该时间点,纱线缺陷仍残存于上纱线Y2。上纱线Y2中的、接纱处理时被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捕捉到且不用于基于接纱装置33的接纱的部分通过由接纱装置33的切断器33b(参照图4)切断而被除去。不过,在纱线缺陷中,有纱线行进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纱线缺陷,也有较长的纱线缺陷。在纱线缺陷较短的情况下,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可以较短;在纱线缺陷较长的情况下,需要使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稍长。
因此,单元控制部60设定为能够根据纱线缺陷的长度来变更为了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进行吸引而从卷装P引出的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例如,以如下方式设定:检测到比规定的基准长度短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本发明的基本引出长度)为LA,检测到比上述基准长度长的纱线缺陷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为LB(>LA)。上纱线Y2从卷装P的引出通过使横动卷筒42以规定的旋转速度反转规定的旋转时间而进行。例如,单元控制部60设定为在引出长度为LA的情况下使横动卷筒42反转旋转时间TA、并在引出长度为LB的情况下使横动卷筒42反转旋转时间TB(>TA)。这样,根据纱线缺陷的长度来变更引出长度。此外,在此为了简化说明而记载了引出长度为两种的例子,但例如当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根据纱线缺陷的长度来无级地变更引出长度。此外,也能够代替执行使横动卷筒42以规定的旋转速度反转规定的旋转时间的控制,而采用使横动卷筒42以规定的旋转速度反转规定的旋转次数的控制。
(关于接纱处理时的不良状况)
在此,当接纱处理因某种原因而未正常进行时,有时需要由操作员应对。在发生了这种不良状况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60通过显示部50进行向操作员提醒不良状况的消除的显示,并且将卷绕单元2设为等待操作员对手动按钮53的操作的操作等待状态。也就是说,只要未进行操作员对手动按钮53的操作(再次开始操作),接纱处理及其之后的纱线卷绕处理就不会再次开始。
不过,最近本案发明人发现在卷装P的形成过程中进行上述再次开始操作的次数与后续工序(例如基于整经机的整经工序)中的卷装P上的断纱频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本案发明人就其原因进行了以下研究。即,认为在发生了需要操作员的应对及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时,由于操作员触摸卷装P,从而容易产生断纱的弱捻纱部分残留在卷装P内,因此在后续工序中容易产生断纱。以下,利用图5及图6对需要操作员的应对及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中的、需要操作员触摸卷装的不良状况的例子(自动找头错误及多重引线)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对上纱线Y2的吸引的情况的图。图6的(a)是表示发生多重引线的情况的图。图6的(b)是表示检测到多重引线时的卷绕单元2的状态的图。
首先,对自动找头错误进行说明。自动找头错误是表示以下情况的不良状况,即,在进行接纱处理时,虽然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执行了多次上纱线Y2的吸引动作,但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动作无法实现上纱线Y2的吸引捕捉。在上述吸引处理中,当通过吸引部36c正常吸引捕捉到纱线端Ya(参照图5的实线)时,上纱线Y2被吸入至臂36b内(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并通过光学式的上纱线传感器44检测到被吸引至透明的臂36b内的上纱线Y2。然而,当纱线端Ya牢固地贴在卷装P上时,有时纱线端Ya不从卷装P分离从而纱线端Ya不会被吸引到臂36b内。单元控制部60例如在即使在将关闭状态的挡板39切换成打开状态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也未由上纱线传感器44检测到上纱线Y2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了找头错误。即使在发生了找头错误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60也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再次执行上纱线Y2的捕捉动作。单元控制部60在找头错误连续发生三次时判断为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
接着,对多重引线进行说明。多重引线是指在进行接纱处理时成为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到多根上纱线Y2那样的状态的不良状况。在进行上纱线Y2的吸引捕捉时,若例如卷绕到卷装P上的纱线Y有一部分松散且纱线端Ya牢固地贴在卷装上的话,则如图6的(a)所示有时与纱线端Ya不同的部分会被吸引。在这种状态下,当由上纱线传感器44检测到上纱线Y2时,单元控制部60会如图6的(b)所示控制马达38使臂36b转动,并将两根量的上纱线Y2引导至接纱装置33。在此,在接纱装置33的上方配置有清纱器34(本发明的纱线粗细检测部),通过清纱器34检测到上纱线Y2的粗细是与两根量的纱线相当的粗细(与一根量的纱线的粗细的检测值相比明显较大的检测值)这一情况。由此,检测到多重引线的发生,表示异常的信号从清纱器34被发送至单元控制部60。
在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或多重引线的情况下,为了应对这些不良状况,需要由操作员找到贴在卷装P表面上的纱线端Ya并将纱线端Ya引导至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另外,在纱线的中途部分被切断、且因切断而产生的纱线的断头附着于卷装P表面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手动作业将该纱线的断头除去。因此,当操作员触摸卷装P时,由于一部分纱线在卷装P上滚动而导致纱线的捻合减弱等,所以存在操作员触摸部分的纱线强度下降的隐患。另外,除此之外,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在发生了纱线Y复杂地缠络于卷装P上的故障的情况下,由操作员进行将缠络的纱线扯掉的应对。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因拉扯而变细的纱线端残留于卷装P、且该部分在后续工序中引起以纱线强度下降为原因的不良状况的隐患。本案发明人认为,在像这样纱线强度下降后的弱捻纱部分大量包含在卷装P中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后续工序中容易产生断纱。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2中,单元控制部60进行以下这样的处理。具体而言,利用图7~图9来说明。
(单元控制部的设定)
图7是表示存储于单元控制部60内的与不良状况有关的信息、和与其相关联的纱线Y的引出长度及旋转时间的表格。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单元控制部60的存储部61内存储有与需要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有关的不良状况信息、和与不良状况信息相关联的有关引出长度及旋转时间的信息。
作为不良状况信息的例子,除了上述的自动找头错误及多重引线之外,还存储有与接纱错误这种不良状况有关的信息。接纱错误是表示虽然尝试了多次基于接纱装置33的接纱但都失败了这一情况的不良状况。例如,在接纱装置33中,在因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的不良状况等而未正常向纱线Y喷吹压缩空气的情况下等,发生接纱错误。在该情况下,由于操作员主要进行接纱装置33及其周边的维护,所以操作员会触摸卷装P的可能性低。
如上所述,自动找头错误和多重引线是操作员有可能触摸卷装P的不良状况(第1不良状况)。另一方面,接纱错误是操作员未必需要触摸卷装P的不良状况(第2不良状况)。在发生了任一不良状况的情况下,为了使接纱处理再次开始都需要进行按压手动按钮53的再次开始操作。
在发生了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因操作员触摸卷装P而在纱线端Ya或卷装P内产生弱捻纱部分的隐患,所以需要稍长地吸引上纱线Y2。因此,发生了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的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能够设为前述的通常的接纱处理中的纱线缺陷较短的情况下的基本引出长度(LA)与规定的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例如,如图7所示,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L1)是基本引出长度(LA)与追加长度(Lα)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即,在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的情况下,吸引长度为L1(=LA+Lα)的上纱线Y2。换言之,在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的情况下使卷装P反转的旋转时间(T1)与通常的接纱处理中的纱线缺陷较短的情况下的旋转时间(TA)相比变长。追加长度大概是1~3m。追加长度能够任意设定,并能根据设定而变更。另外,例如发生了多重引线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L2)是基本引出长度(LA)与不同于Lα的追加长度(Lβ)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卷装P的旋转时间是与T1不同的T2。这样,追加长度也能根据不良状况的种类而单独设定。另一方面,发生了操作员未必需要触摸卷装P的接纱错误(第2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的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L3)与基本引出长度(LA)相同。也就是说,卷装P的旋转时间(T3)与TA相同。这样,单元控制部60能够根据需要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的种类来变更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
(单元控制部对卷绕单元的控制)
接着,利用图8及图9对进行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下的、单元控制部60对卷绕单元2的控制(接纱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基于单元控制部60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与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下的引出长度的差异的图。
作为初始状态而进行通常的接纱处理。在接纱处理中,例如当上述的找头错误连续发生了三次(虽执行了三次上纱线传感器44对上纱线Y2的吸引动作,但均未检测到上纱线Y2的吸引)时,单元控制部60判断为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的不良状况(S101)。接着,单元控制部60使基于卷绕单元2的接纱处理中断,并使显示部50(参照图3)进行向操作员提醒不良状况的消除的警报显示(S102)。然后,直到由操作员进行应对并按下手动按钮53(参照图3)为止,都不再次开始接纱处理而是待机(S103)。
当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时,操作员触摸卷装P而找到纱线端Ya,并在将纱线端Ya引导至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吸引部36c之后按下手动按钮53。而且,在由操作员按下了手动按钮53(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时,单元控制部60使吸引处理开始。即,在刚刚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之后,单元控制部60使卷装P反转并且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参照图9)对上纱线Y2的吸引开始,引出上纱线Y2(S104)。更具体而言,单元控制部60旋转驱动卷筒驱动马达43(参照图2)以使横动卷筒42(参照图9)反转从而使卷装P反转,并且将关闭状态的挡板39(参照图9)切换成打开状态。另外,单元控制部60从将挡板39切换成打开状态的时间点起开始进行使卷装P反转的时间的计测,并持续卷筒驱动马达43的旋转驱动直到经过了旋转时间T1为止(S105)。由此,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接纱处理且纱线缺陷较短的情况下的基本引出长度(LA)与追加长度(Lα)相加而得到的引出长度(L1)的上纱线Y2(参照图9的(a)及(b))。这样,单元控制部60能够使在吸引处理中从卷装P引出的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互不相同,即,在单元停止过程中可能进行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和不会使再次开始操作介入的情况。
在经过了旋转时间T1之后,单元控制部60使马达38旋转驱动而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臂36b转动,将上纱线Y2引导至接纱装置33(S106)。单元控制部60在使臂36b转动时也与该转动相配合地进行上纱线Y2的引出及吸引。由此,能够抑制吸引捕捉到的上纱线Y2从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脱落。此外,单元控制部60与上纱线Y2的吸引捕捉及引导并行地使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进行下纱线Y1的吸引捕捉及引导。
之后,单元控制部60使接纱装置33进行接纱(S107),并在接纱完成后使纱线卷绕处理再次开始(S108)。这样,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的情况下的接纱处理完成。此外,作为一个例子而对发生了自动找头错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发生了其它不良状况的情况下,基于单元控制部60的控制的步骤也是相同的。
如上所述,由于在接纱之前进行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上纱线Y2并将其从卷装P引出的吸引处理,所以通过吸引纱线中的不必要的部分而能够除去该不必要的部分。另外,在吸引处理中,单元控制部60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将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设为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接纱的情况下的基本引出长度与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因此,在刚刚进行了再次开始操作之后从卷装P稍长地引出纱线并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将上纱线Y2稍长地吸引除去,由此,即使卷装P中产生了弱捻纱部分,也能抑制弱捻纱部分残留于卷装P。因此,能够抑制卷装P中包含弱捻纱部分。
另外,由于根据设定来变更追加长度,所以能够根据例如纱线种类或卷装的尺寸等使引出长度最佳化。
另外,由于根据不良状况的种类来变更引出长度,所以能够仅在发生了一部分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稍长地引出上纱线Y2。因此,例如能够仅在发生了容易产生弱捻纱部分的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稍长地吸引上纱线Y2,并在发生了难以产生弱捻纱部分的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稍短地吸引上纱线Y2。因此,能够在抑制卷装P中包含弱捻纱部分的同时抑制废弃线头量的增加、抑制成本增大。
另外,在发生了操作员不得不触摸卷装P的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增加引出长度并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稍长地吸引上纱线Y2,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P中。另一方面,在发生了操作员不触摸卷装P就能应对的第2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由于完全不会触摸卷装P,所以能够防止弱捻纱部分产生。因此,能够在紧接着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接纱时将引出长度设为基本引出长度而稍短地吸引上纱线Y2。因此,能够在有效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P中的同时抑制废弃线头量的增加。
另外,在发生了需要操作员找到纱线端并将纱线端引导至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自动找头错误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稍长地吸引纱线,所以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P中。
另外,在发生了需要操作员找到纱线端并将纱线端引导至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的多重引线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稍长地吸引纱线,所以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弱捻纱部分被包含在卷装P中。
另外,由于在吸引处理中在将挡板39设为打开状态的时间点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时,所以例如与在检测到吸引捕捉到的上纱线Y2之后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时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使卷装P反转的时间。
接着,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添加变更而得到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但是,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而言,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吸引处理中在将挡板39设为打开状态的时间点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测,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的流程图所示,也可以在开始卷装P的反转并且使上纱线Y2的吸引开始之后(S104)一直等待直到由上纱线传感器44检测到所吸引捕捉的上纱线Y2(S109),并从检测到吸引捕捉到的上纱线Y2的时间点起开始旋转时间的计测。由此,在直到旋转时间经过为止的期间能够可靠地吸引纱线,能够可靠地吸引除去所希望的长度的纱线。
(2)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将发生了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的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与发生了第2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的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设为不同,但并不限于此。即,两个引出长度也可以相等。由此,能够与不良状况的种类无关地稍长地吸引上纱线Y2,从而即使在发生不良状况时为了慎重起见而触摸卷装P来确认卷装P的状态的那种情况下,也能抑制卷装P中包含弱捻纱部分。
(3)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按下手动按钮53的操作为再次开始操作,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操作机台控制装置4来进行再次开始操作。
(4)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三种不良状况进行了举例说明,但不良状况的种类并不限于此。即,只要在发生了需要操作员的应对及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与不经由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接纱处理的情况相比使上纱线Y2的引出长度不同即可。
(5)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上纱线Y2的吸引处理完成之后将上纱线Y2引导至接纱装置33,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将被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吸引捕捉到的上纱线Y2引导至接纱装置33之后进行上纱线Y2的吸引处理。
(6)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上纱线传感器44对吸引捕捉到的上纱线Y2进行检测,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位于卷装P附近并将挡板39设为打开状态之后,使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转动到接纱装置33附近,并通过配置于接纱装置33上方的清纱器34对上纱线Y2进行检测。在该情况下,清纱器34相当于本发明的吸引检测部。在该情况下,虽然能够在实施了吸引动作之后确认上纱线Y2的捕捉吸引动作是否通过吸引动作而成功,但无法检测吸引的开始地点,因此,无法准确识别吸引到的上纱线Y2的长度。
(7)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单元控制部60中设定为引出长度越长则旋转时间越长,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定为旋转时间固定、且引出长度越长则横动卷筒42的旋转速度越快。在该情况下,即使引出长度变化,旋转时间也不变,因此,能够抑制因吸引处理的长时间化而导致的生产效率下降。
(8)本发明并不限于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2,也能适用于空气精纺机、自由端精纺机或环锭精纺机等所具备的各种纱线卷绕机。
附图标记说明
2 卷绕单元(纱线卷绕机)
20 喂纱部
33 接纱装置
34 清纱器(纱线粗细检测部)
36 上纱线捕捉引导部(纱线捕捉引导部)
39 挡板(开闭部件)
40 卷绕部
44 上纱线传感器(吸引检测部)
53 手动按钮(操作部)
103 负压源(吸引源)
L1 引出长度
L2 引出长度
LA 基本引出长度
Lα 追加长度
Lβ 追加长度
P 卷装
T1 旋转时间
T2 旋转时间
Y 纱线
Y2 上纱线(纱线)

Claims (8)

1.一种纱线卷绕机,进行将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处理,该纱线卷绕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卷绕部,该卷绕部通过使所述卷装正转而能够在所述卷装上卷绕纱线,且通过使所述卷装暂时反转而能够从所述卷装引出纱线;
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并进行在所述纱线行进方向上在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断开的纱线的接纱;
纱线捕捉引导部,该纱线捕捉引导部在所述接纱时吸引捕捉所述纱线行进方向上的所述卷绕部侧的纱线并将其向所述接纱装置引导;
操作部,该操作部在所述纱线卷绕处理被中断时由操作员进行使所述纱线卷绕处理再次开始的再次开始操作;和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接纱装置进行所述接纱之前,进行使所述卷装反转、并使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所述卷绕部侧的纱线以从所述卷装引出纱线的吸引处理,
所述控制部在紧接着所述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所述接纱时,将在所述吸引处理中引出纱线的引出长度设为在不经由所述再次开始操作就进行所述接纱的情况下引出纱线的基本引出长度与规定的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设定来变更所述追加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需要所述再次开始操作的不良状况的种类来变更所述引出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处理中,在作为所述不良状况而发生了操作员有可能触摸所述卷装的第1不良状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进行了所述再次开始操作时,在紧接着所述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所述接纱之际引出所述基本引出长度与所述追加长度相加而得到的长度的纱线,
在所述吸引处理中,在作为所述不良状况而发生了无需操作员触摸所述卷装的第2不良状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进行了所述再次开始操作时,在紧接着所述再次开始操作之后的所述接纱之际引出所述基本引出长度的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由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到的纱线进行检测的吸引检测部,
所述第1不良状况包括自动找头错误,所述自动找头错误是指,在所述接纱时连续发生表示未由所述吸引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对纱线的吸引捕捉这一情况的找头错误,无法实现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对纱线的吸引捕捉。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由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引导至所述接纱装置的纱线的粗细进行检测的纱线粗细检测部,
所述第1不良状况包括多重引线,所述多重引线表示在所述接纱时通过所述纱线粗细检测部检测到由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引导至所述接纱装置的纱线的粗细与多根纱线的粗细相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在纱线受到吸引的吸引方向上配置于吸引源与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之间,并通过所述控制部而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吸引处理中,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纱线时使所述卷装反转、且将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开闭部件切换成所述打开状态,并且
在所述吸引处理中,所述控制部从将所述开闭部件切换成所述打开状态的时间点起开始计测为了从所述卷装引出纱线而使所述卷装反转的旋转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开闭部件,该开闭部件在纱线受到吸引的吸引方向上配置于吸引源与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之间,并通过所述控制部而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和
吸引检测部,该吸引检测部对由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到的纱线进行检测,
在所述吸引处理中,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纱线时使所述卷装反转、且将所述关闭状态的所述开闭部件切换成所述打开状态,并且
在所述吸引处理中,所述控制部从通过所述吸引检测部检测到由所述纱线捕捉引导部吸引捕捉到的纱线的时间点起开始计测为了从所述卷装引出纱线而使所述卷装反转的旋转时间。
CN201880084440.6A 2018-01-16 2018-12-12 纱线卷绕机 Active CN1115424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4915A JP2019123590A (ja) 2018-01-16 2018-01-16 糸巻取機
JP2018-004915 2018-01-16
PCT/JP2018/045677 WO2019142553A1 (ja) 2018-01-16 2018-12-12 糸巻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2481A true CN111542481A (zh) 2020-08-14
CN111542481B CN111542481B (zh) 2021-09-10

Family

ID=6730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440.6A Active CN111542481B (zh) 2018-01-16 2018-12-12 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23590A (zh)
CN (1) CN111542481B (zh)
WO (1) WO20191425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6789B2 (ja) 2019-07-02 2022-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センサ装置
JP2021123425A (ja) * 2020-01-31 2021-08-3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DE102020102793A1 (de) * 2020-02-04 2021-08-0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Garn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6429A1 (de) * 1989-11-15 1991-06-13 Murata Machinery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dublierter faeden
JPH05246626A (ja) * 1992-03-05 1993-09-24 Murata Mach Ltd 巻取ユニットの糸継制御方法
CN1676698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和便携式捻接器
JP2006143395A (ja) * 2004-11-19 2006-06-08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CN101956255A (zh) * 2010-08-05 2011-01-26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 嵌入式复合纺纱细纱机及其纺纱方法
CN102730482A (zh) * 2011-04-13 2012-10-1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3443005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5253713A (zh) * 2014-07-10 2016-01-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6494937A (zh) * 2015-09-08 2017-03-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系统及喂纱纱管异常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6429A1 (de) * 1989-11-15 1991-06-13 Murata Machinery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dublierter faeden
JPH05246626A (ja) * 1992-03-05 1993-09-24 Murata Mach Ltd 巻取ユニットの糸継制御方法
CN1676698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和便携式捻接器
JP2006143395A (ja) * 2004-11-19 2006-06-08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
CN101956255A (zh) * 2010-08-05 2011-01-26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 嵌入式复合纺纱细纱机及其纺纱方法
CN103443005A (zh) * 2011-03-18 2013-12-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2730482A (zh) * 2011-04-13 2012-10-17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引出方法
CN105253713A (zh) * 2014-07-10 2016-01-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6494937A (zh) * 2015-09-08 2017-03-1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系统及喂纱纱管异常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3590A (ja) 2019-07-25
WO2019142553A1 (ja) 2019-07-25
CN111542481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2481B (zh) 纱线卷绕机
CN106494937B (zh)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系统及喂纱纱管异常检测方法
EP2690046B1 (en) Yarn defect detecting device and winding device
JP4277227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ーにおける巻取パッケージの口出し方法及び自動ワインダー
JP2013241231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EP2738129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including the yarn winding machine
JP2016016957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4094835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に糸を巻き上げる際の糸中断を取り除く方法および繊維機械
CN113044661B (zh) 纱线卷取机
EP0484601A1 (en) Yarn piecing method for yarn spinning machine
JP2016194187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ング精紡機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巻取り機とから成る複合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複合システム
JP2013249190A (ja) 糸巻取装置
JP2015009965A (ja) 自動ワインダ
JP2016016959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H0364431B2 (zh)
JPH06322622A (ja) 自動ワインダ
CN107963512B (zh)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卷装的旋转停止方法
CN111747233B (zh) 用于在纺织机工位产生接纱连接的方法以及纺织机工位
JP2016137959A (ja) 糸巻取機
JP2015036324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7088410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において糸走行を修正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5161032A (ja) 糸貯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CN11211028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包头纱形成方法
JP2017089090A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上の紡績工程を再開させるため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を準備する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
EP3127844A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textile machine, and package form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