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8219A - 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8219A
CN111538219A CN202010081467.9A CN202010081467A CN111538219A CN 111538219 A CN111538219 A CN 111538219A CN 202010081467 A CN202010081467 A CN 202010081467A CN 111538219 A CN111538219 A CN 111538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hysical property
property value
roller pair
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14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东由美子
小片智史
吉村和俊
浅野齐
关裕正
石川明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38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8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1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pusher, needles, friction, or like devices adapted to feed single articles along a surface or 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4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reciprocating perpendicularly to face of material, e.g. push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4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volving receptor receiving light reflected by a reflecting surface and emitted by a separate e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时的对片材的损伤以及搬送卡纸的产生。在具备在利用多个辊对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检测部、以及构成为能够在与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的推压部件的测定装置中,执行:停止片材的搬送,并使用推压部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第一处理;在片材的物性值检测后,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使片材与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片材的搬送的第二处理;以及基于反复实施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检测出的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确定处理。

Description

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特别涉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测定装置、具备该测定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在通过多个辊对(对置辊)来搬送片材等记录介质的搬送路径上设置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检测部,来判别通过辊对搬送的片材的种类、基重等的功能的测定装置。通过在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s:多功能外设)等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上述测定装置,并基于判别出的片材的种类、基重等来设定图像形成条件,能够形成与片材相应的图像。
在利用辊对进行的片材的搬送中,通过将片材从配置在搬送路径上的上游侧的辊对传递至下游侧的辊对来搬送片材。为了提高片材的物性值的检测精度,需要将检测部与片材的位置关系设为恒定,每次以相同的条件来进行检测。
关于具备这样的检测部的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纸前端检测机构,检测从供纸托盘取出并在原稿搬送路径上搬送来的原稿的纸前端;纸厚检测机构,检测经由该纸前端检测机构在该原稿搬送路径上搬送来的该原稿的纸厚,在基于由该纸前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该原稿的纸前端和由该纸厚检测机构检测出的该原稿的纸厚的信息来判断该原稿搬送中的该原稿的重叠搬送的原稿重叠搬送检测装置中,设置在利用该纸厚检测机构进行的该原稿的测定位置之前,按压在该原稿搬送路径上搬送来的该原稿的原稿按压部件的结构。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具备:具有使发光机构发光并通过受光机构接收照射至片材的光来检测该片材的信息的光学信息检测机构的信息检测机构、以及基于由上述信息检测机构检测出的上述片材的信息来进行片材的判别的判别机构的片材判别装置中,具备:位移部件,通过将在装置内移动的片材夹在自身与对置的对置部件之间,从在与上述对置部件之间未夹有上述片材时所处的初始位置开始位移;以及位移量检测机构,检测上述位移部件的位移量,上述信息检测机构具有基于上述位移量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检测上述片材的厚度的片材厚度检测机构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72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05775号公报
在通过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一边将片材推压于检测部一边搬送的情况下,特别是由于薄片材的刚度较弱,无法维持从辊对搬送出的片材的姿势(片材的前端部因自重而垂下),所以若在搬送路径上有障碍物,则存在片材被障碍物卡住并被撕破、或产生卡纸等搬送卡纸而生产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多个辊对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片材的损伤以及搬送卡纸的产生的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特征在于,在具备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检测部、以及构成为能够在与上述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的推压部件的测定装置中,具备: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处理,在上述第一处理中停止上述片材的搬送,并使用上述推压部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处理,在上述第二处理中在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后,解除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使上述片材从上述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上述片材的搬送;以及物性值确定部,基于反复实施上述第一处理和上述第二处理而检测出的上述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特征在于,是具备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检测部、以及构成为能够在与上述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的推压部件的测定装置中的测定方法,上述测定方法执行:停止上述片材的搬送,并使用上述推压部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的第一处理;在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后,解除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使上述片材从上述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上述片材的搬送的第二处理;以及基于反复实施上述第一处理和上述第二处理而检测出的上述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上述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确定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片材的损伤以及卡纸的产生。
其理由是因为:在具备在利用多个辊对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检测部、以及构成为能够在与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的推压部件的测定装置中,执行:停止片材的搬送,并使用推压部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第一处理;在片材的物性值检测后,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使片材与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片材的搬送的第二处理;以及基于反复实施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检测出的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确定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其它构造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示有纸张的两端被束缚的情况。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示有纸张的两端未被束缚的情况。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示有解放纸张的一端的构造。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测定装置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以及侧剖视图。
图10是对以往的测定装置中的问题点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示出的那样,已知有具备利用设置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的检测部来检测片材的物性值,来判别片材的种类、基重等的功能的测定装置。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设置该测定装置,基于判别出的片材的种类、基重等来设定图像形成条件,能够形成与片材相应的图像。在这里,为了提高片材的物性值的检测精度,需要将检测部与片材的位置关系设为恒定,每次都以相同的条件来进行检测。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例如,如专利文献1那样,考虑到在搬送路径上设置限制部件,来限制片材的前端并检测的方法,但在该方法中,在从限制部件到检测位置的范围内片材摆动,检测部与片材的间隔发生变化从而检测精度降低。
另一个面,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通过手动插入片材的测定装置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作业者能够抓住片材110的前端部分(图中的用斜线标注阴影的部分)将其插入测定装置120。因此,能够将检测部121与片材110的间隔保持恒定,并能够抑制检测精度的降低。另外,在该方法的情况下,即使将片材110推压到检测部121并且插入也难以产生片材110破损等问题。
然而,如图10所示,在通过多个辊对123来搬送片材110的情况下,特别是薄片材110刚度较弱,无法维持从辊对123搬送出的片材110的姿势(片材110的前端部因自重而垂下)。因此,若在搬送路径上,存在将片材110推压到检测部121的推压机构122等障碍物,则存在刚度较弱的片材110的前端被障碍物撕破、或产生卡纸等搬送卡纸而生产性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具备在利用多个辊对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检测部、以及构成为能够在与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的推压部件的测定装置中,执行:停止片材的搬送,并使用推压部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第一处理;在片材的物性值检测后,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使片材与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片材的搬送的第二处理;以及基于反复实施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检测出的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片材的物性值的物性值确定处理。
具体而言,在具有将片材推压到检测部的推压部件的测定装置中,在所搬送的片材到达检测部时,暂时停止片材的搬送,并使用推压部件将片材推压到检测部(在具备与推压部件对置的对置板的情况下将片材夹在推压部件与对置板之间,并将对置板推压到检测部)来检测物性值。而且,在物性值检测后,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使片材与检测部(或者对置板)分离,在搬送规定的距离之后,再次停止片材的搬送并检测物性值,通过实施多次该处理,在片材的面内的多处检测物性值,并基于该多个物性值来确定片材的物性值。
在这里,在使用推压部件将片材推压到检测部时,若在检测部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双方用辊对保持片材,而片材的两端被束缚,则在推压时会产生片材破损、或对片材施加压痕等损伤。因此,在片材的上下游的任意一个未被辊对保持于检测部的状态下,将片材推压到检测部。
为此,例如,在上下游的一个辊对能够分开(能够调整辊彼此的间隔)的情况下,在进行物性值的检测时,通过将其一个辊对分离,而成为片材的上下游的任意一个未被辊对保持于检测部(仅保持一侧)的状态。或者,在配置检测片材的前端的片材前端检测部时,调整片材前端检测部的配置、物性值的检测间隔等,以能够在片材的前端未到达辊对或后端与辊对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物性值的检测。
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能够抑制物性值的检测时的对片材的损伤以及搬送卡纸的产生。
[实施例]
为了对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参照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本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包含本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图3以及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图5至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测定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另外,图8是表示测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测定装置是检测用于判别进行图像形成的片材的种类、基重等物性值的装置。由于检测出的物性值反映在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工序条件、定影条件、对齐图像和纸张的位置的对齐部的循环量等(将这些统称为图像形成条件。),所以优选将上述测定装置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配置在从供纸部到图像形成部80(对齐部)的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将测定装置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以单体构成测定装置。以下,以图1的结构为前提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由控制部10、存储部20、网络I/F部30、显示操作部40、图像读取部50、图像处理部60、供纸部70、图像形成部80、测定装置90、排纸部100等构成。
控制部1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13等存储器构成。CPU11通过从ROM12或者存储部20中读出与处理内容相应的程序,并在RAM13中展开并执行,来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块的动作。
存储部20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构成,存储用于CPU11控制各部的程序、与本装置的处理功能相关的信息、由图像读取部50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从未图示的客户端装置等输入的图像数据、由后述的物性值确定部确定的片材的物性值等。
网络I/F部30由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构成,将图像形成装置1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并与外部的信息设备(例如客户端装置)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
显示操作部40由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部上,设置有将透明电极配置成格子状的感压式、静电电容式等的操作部(触摸传感器)而成的触摸面板等构成,并作为显示部以及操作部发挥作用。显示部根据从控制部1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来进行各种操作画面的显示。操作部受理由用户进行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
图像读取部50对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并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传感器的受光面上成像来读取原稿图像。由图像读取部50读取到的图像(模拟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60中被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部60由进行模拟数字(A/D)转换处理的电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构成。图像处理部60通过对来自图像读取部50的模拟图像信号实施A/D转换处理来生成数字图像数据。另外,图像处理部60对从外部的信息设备(例如客户端装置)获取的打印任务进行解析,并对原稿的各页进行光栅化来生成数字图像数据。而且,图像处理部60根据需要,对图像数据实施颜色转换处理、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相应的修正处理(阴影校正等)、以及压缩处理等图像处理,并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形成部80。
供纸部70包含收容各种片材(纸张)的多个供纸托盘、以及搬送片材的多个辊对。被收容至供纸托盘的纸张从最上部被一张张地送出,并通过多个辊对搬送至图像形成部80。
如图1以及图2(b)所示,图像形成部80具备与不同颜色成分Y、M、C、K对应地设置的曝光装置81(81Y、81M、81C、81K)、显影装置82(82Y、82M、82C、82K)、感光体鼓83(83Y、83M、83C、83K)、带电装置84(84Y、84M、84C、84K)、清洁装置85(85Y、85M、85C、85K)、一次转印辊86(86Y、86M、86C、86K)、中间转印单元87、定影装置88、搬送纸张的多个搬送辊等而构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除去Y、M、C、K的附图标记。
各颜色成分Y、M、C、K的感光体鼓83是由铝材料构成的圆筒状的金属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设置有作为保护层的外涂层的有机感光体层(OPC)的图像载体。感光体鼓83在接地的状态下从动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而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各颜色成分Y、M、C、K的带电装置84是电晕式,在使其长边方向沿着感光体鼓83的旋转轴向的状态下,接近配设于对应的感光体鼓83,通过与调色剂同极性的电晕放电,对该感光体鼓83的表面给予均匀的电位。
各颜色成分Y、M、C、K的曝光装置81例如通过多面镜等与感光体鼓83的旋转轴平行地进行扫描,并通过在均匀带电的对应的感光体鼓83的表面上基于图像数据进行图像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
各颜色成分Y、M、C、K的显影装置82收容有由对应的颜色成分的小粒径的调色剂和磁性体构成的两成分显影剂,并将调色剂搬送至感光体鼓83的表面,并通过调色剂将承载于该感光体鼓83的静电潜像显像化。
各颜色成分Y、M、C、K的一次转印辊86将中间转印带压接于感光体鼓83,依次重叠形成于对应的感光体鼓83的各颜色调色剂像并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
各颜色成分Y、M、C、K的清洁装置85在一次转印后回收残留在对应的感光体鼓83上的残留调色剂。另外,在清洁装置85的感光体鼓8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以邻接状态设置有未图示的润滑剂的涂覆机构,在对应的感光体鼓83的感光面进行润滑剂的涂覆。
中间转印单元87具备成为被转印体的环状的中间转印带、支承辊、二次转印辊以及中间转印清洁部等,并在多个支承辊架设中间转印带而构成。若通过一次转印辊86Y、86M、86C、86K一次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通过二次转印辊压接于片材,则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片材,并搬送至定影装置88。中间转印清洁部具有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片。在二次转印后,通过带清洁刮片刮擦并除去残存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定影装置88具备成为热源的加热辊、定影辊、架设于它们的定影带、以及加压辊等,经由定影带将加压辊压接于定影辊,该压接部构成辊隙部。而且,通过被加热辊加热后的定影带和各辊对通过辊隙部的片材加热加压,使形成于片材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
测定装置90配置于从供纸部70到图像形成部80(特别是,对齐部)的搬送路径上,由检测片材的基重(或者重量)、含水率(或者水分量)、刚度(或者刚性)、表面平滑度、光泽度、密度、白色度等物性值的物性值检测部、构成为能够在与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的推压部件(根据需要为对置板)、以及检测搬送路径上的片材的前端的片材前端检测部等构成。例如,在光学地检测基重的情况下,通过从纸张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照射光,并检测被纸张反射出的光以及透过纸张的光,并对反射光、扩散光、透过光进行处理能够检测基重。另外,通过测定被纸张的表面反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波长,能够检测表面平滑度、光泽度、白色度等。另外,通过用配置于纸张的正反面的电极来测定纸张的静电电容能够检测纸张的含水率。另外,通过使纸张搬送路径弯曲,并在弯曲的部分设置压电传感器来测定压力,能够检测纸张的刚度。另外,通过在搬送辊设置编码器来测定位移,能够检测纸张的厚度,也能够根据纸张的基重和厚度来检测纸张的密度。对于该测定装置90的详细的构造后述。
排纸部100具备多个排纸托盘和搬送片材的多个辊对,通过图像形成部80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通过多个辊对排出至排纸托盘。
另外,如图2(c)所示,上述控制部10作为第一控制部14、第二控制部15、物性值确定部16等发挥作用。
第一控制部14控制第一处理,在该第一处理中控制驱动辊对的马达等停止片材的搬送,并使用后述的推压部件将片材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片材的物性值。另外,在具备隔着片材与推压部件对置的对置板的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4控制为通过推压部件和对置板夹住片材,并将对置板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片材的物性值。另外,第一控制部14在检测片材的物性值时,成为利用搬送路径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对或者下游侧的第二辊对中的一个将片材保持于物性值检测部的状态。例如,在第一辊对或者第二辊对中的一个构成为能够调整辊彼此的间隔的情况下,成为扩大一个辊对的辊彼此的间隔,并以另一个辊对保持片材的状态。另外,在具备片材前端检测部的情况下,若片材前端检测部检测出片材的前端,则第一控制部14进行第一次物性值检测。
在片材的物性值检测后,第二控制部15控制第二处理,在该第二处理中解除推压部件的推压使片材与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片材的搬送。
物性值确定部16基于反复实施上述的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而检测出的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片材的物性值。此时,物性值确定部16每当实施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就将计数器的计数值相加,若计数值超过指定次数则结束物性值的检测,并确定片材的物性值。
上述第一控制部14、第二控制部15、物性值确定部16可以构成为硬件。或者也可以将控制部10构成为作为第一控制部14、第二控制部15、物性值确定部16发挥作用的软件(测定控制程序),并使CPU11执行该测定控制程序的结构。
此外,图1以及图2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个例子,并能够适当地变更其结构、控制。例如,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测定装置90,但在构成为供纸部70与图像形成装置1分离的供纸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测定装置90配置于供纸单元与图像形成装置1之间。另外,在无需将由测定装置90检测出的物性值实时反映到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测定装置90以单体动作。
接下来,对测定装置90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测定装置90由配置在利用多个辊对94搬送片材110的搬送路径上的物性值检测部91、将片材110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91的推压部件92、以及设置于比物性值检测部91靠下游,检测所搬送的片材110的前端的片材前端检测部93等构成。
物性值检测部91如上所述,(1)测定从纸张的表面、背面照射出的光的反射光、扩散光、透过光,(2)测定反射光的强度分布、波长,(3)以配置于纸张的正反面的电极测定纸张的静电电容,(4)以配置于弯曲的搬送路径的压电传感器测定压力,(5)以配置于辊的编码器测定位移。通过这些(1)~(5)的任意一个测定、或者它们的组合,来检测片材的基重(或者重量)、含水率(或者水分量)、刚度(或者刚性)、表面平滑度、光泽度、密度、白色度等。
另外,推压部件92构成为能够在与片材110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如图3(b)所示,通过利用马达使凸轮等旋转,使推压部件92向物性值检测部91的方向移动将片材110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91,以及进行推压的解除。此外,对于推压部件92的形状、构造、尺寸、材料等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将片材110可靠地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91即可。
另外,片材前端检测部93检测片材110的前端是否到达规定的位置。例如,由设置于片材110的搬送路径的上侧以及下侧的光源以及光传感器等构成,通过片材110遮挡从光源入射至光传感器的光,并检测光传感器的输出关闭,能够判断片材的前端是否到达规定的位置。
此外,在图3中,为片材110夹在推压部件92与物性值检测部91之间的结构,但例如,如图4(a)所示,也可以为在经由片材110与推压部件92对应的位置具备对置板95,片材110被夹在推压部件92与对置板95之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图4(b)所示,在对置板95,在物性值检测部91的物性值检测区域91a(例如,在表面反射或者从背面透过的光的路径)形成开口部95a。
而且,在使用上述测定装置90检测片材110的物性值时,在片材前端检测部93从非检测变化为检测时,暂时停止片材110的搬送。然后在停止状态下,在推压部件92与物性值检测部91之间(在图4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推压部件92与对置板95之间)夹有片材110,将片材110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91来进行第一次物性值的检测。在检测结束后,解除推压部件92的推压使片材110与物性值检测部91分离。之后,使片材110搬送预先指定的距离,再次暂时停止片材110的搬送。然后在停止状态下,在推压部件92与物性值检测部91之间(或者推压部件92与对置板95之间)夹有片材110,将片材110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91来进行第二次的物性值的检测。然后,通过在片材110的面内实施多次该物性值的检测,来确定片材110的物性值。
此时,如图5所示,在片材110的两端被辊对94保持(束缚)的状态下,若将推压部件92推压到片材110,则在片材110在搬送方向上拉伸的状态下片材110被推上去,所以会产生片材110破损等损伤。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未将片材110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的一个保持于物性值检测部91的状态下,即两端未被束缚的状态下将推压部件92推压到片材110,而片材110随着推压部件92变形,从而抑制损伤的产生。
像这样,为了实现片材110的两端不被辊对94保持的状态,例如,如图7(a)所示,在预先指定的间隔(例如,10mm)内反复规定次数(例如,5次)检测期间,如片材110的前端未到达下游侧的辊对94、或片材110的后端与上游侧的辊对94分离那样,调整各部的位置关系。例如,通过变更片材前端检测部93的配置来调整片材110的前端的检测位置、或调整物性值的检测间隔(图的虚线的间隔)。另外,在搬送路径的上游侧的辊对94或者下游侧的辊对9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物性值检测部91在搬送路径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使至少一个辊对94移动,也能够调整这些辊对94间的间隔。
另外,如图7(b)所示,在搬送路径的上游侧的辊对94或者下游侧的辊对94的一个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物性值检测部91调整辊彼此的间隔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检测物性值时,成为扩大一个辊对94的辊彼此的间隔,仅利用另一个辊对94来保持片材110的状态。
接下来,对使用上述测定装置90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CPU11通过将存储于ROM12或者存储部20的测定控制程序在RAM13中展开并执行,来执行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
首先,片材前端检测部93监视从供纸部70搬送的片材110(S101),若片材前端检测部93检测到片材110的前端(S101的“是”),则控制部10(物性值确定部16)将计数器设置为0(S102)。
接下来,控制部10(第一控制部14)控制辊对94的动作,停止片材110的搬送(S103),并使推压部件92向物性值检测部91的方向移动(S104)。而且,控制部10(第一控制部14)判断片材110的向物性值检测部91的推压是否完成(S105),若推压完成(S105的“是”),则使物性值检测部91动作,开始片材110的物性值的检测(S106)。
而且,若物性值的检测完成(S107的“是”),则控制部10将检测值存储至存储部20等(S108),控制部10(第二控制部15)解除推压部件92的推压,并使推压部件92向与物性值检测部91相反的方向移动(S109)。而且,若推压的解除完成(片材110与物性值检测部91分离)(S110的“是”),则控制部10(物性值确定部16)将计数器值相加(S111),并判断计数器值是否为预先决定出的指定次数以下(S112)。
在计数器值为指定次数以下的情况下(S112的“是”),控制部10(第二控制部15)开始片材110的搬送(S115),若搬送指定距离(S116的“是”),则返回至S103,控制部10(第一控制部14)停止片材的搬送。另一个面,若计数器值超过指定次数(S112的“否”),则控制部10(物性值确定部16)根据多次的检测值确定片材110的物性值(S113),并将片材110搬送至图像形成部80(S114)。然后,将确定的物性值通知给图像形成部80,并在与片材110的物性值相应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实施图像形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进行片材110的物性值检测时,通过反复实施停止片材110的搬送,并使推压部件92移动将片材110推压到物性值检测部91的第一处理、以及在片材110的物性值检测后,解除推压部件92的推压使片材110与物性值检测部91分离,开始片材110的搬送的第二处理,能够抑制对片材的损伤以及搬送卡纸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适当地变更其结构、控制。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测定装置90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并使其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使测定装置90以单体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本发明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测定装置、具备该测定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检测片材的物性值的测定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部;11…CPU;12…ROM;13…RAM;14…第一控制部;15…第二控制部;16…物性值确定部;20…存储部;30…网络I/F部;40…显示操作部;50…图像读取部;60…图像处理部;70…供纸部;80…图像形成部;81、81Y、81M、81C、81K…曝光装置;82、82Y、82M、82C、82K…显影装置;83、83Y、83M、83C、83K…感光体鼓;84、84Y、84M、84C、84K…带电装置;85、85Y、85M、85C、85K…清洁装置;86、86Y、86M、86C、86K…一次转印辊;87…中间转印单元;88…定影装置;90…测定装置;91…物性值检测部;91a…物性值检测区域;92…推压部件;93…片材前端检测部;94…辊对;95…对置板;95a…开口部;100…排纸部;110…片材;120…测定装置;121…检测部;122…推压机构;123…辊对。

Claims (12)

1.一种测定装置,具备:物性值检测部,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以及推压部件,构成为能够在与上述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
该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处理,在上述第一处理中,停止上述片材的搬送,并利用上述推压部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第二控制部,控制第二处理,在上述第二处理中,在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后,解除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来使上述片材从上述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上述片材的搬送;以及
物性值确定部,基于通过反复实施上述第一处理和上述第二处理检测出的上述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隔着上述片材与上述推压部件对置的对置板,
上述第一控制部利用上述推压部件和上述对置板夹住上述片材,并将上述对置板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辊对包括相对于上述物性值检测部在上述搬送路径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对和下游侧的第二辊对,
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以上述第一辊对或者上述第二辊对中的一个保持上述片材的状态下,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辊对或者上述第二辊对中的一个构成为能够调整辊彼此的间隔,
上述第一控制部在扩大上述一个辊对的辊彼此的间隔,并以另一个辊对保持上述片材的状态下,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上述搬送路径上的上述片材的前端的片材前端检测部,
若上述片材前端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片材的前端,则上述第一控制部进行第一次物性值检测。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安装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述测定装置,
基于由上述测定装置确定的上述片材的物性值,来设定上述片材的图像形成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装置配置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部与对齐部之间的上述搬送路径。
8.一种测定方法,是一种测定装置中的测定方法,该测定装置具备:物性值检测部,在通过多个辊对来搬送片材的搬送路径上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以及推压部件,构成为能够在与上述片材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
该测定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测定方法执行:
第一处理,停止上述片材的搬送,并使用上述推压部件将上述片材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第二处理,在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后,解除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使上述片材从上述物性值检测部分离,并开始上述片材的搬送;以及
物性值确定处理,基于通过反复实施上述第一处理和上述第二处理检测出的上述片材的面内的多处的物性值,来确定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装置设置有隔着上述片材与上述推压部件对置的对置板,
在上述第一处理中,利用上述推压部件和上述对置板夹住上述片材,并将上述对置板推压到上述物性值检测部,来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辊对包括相对于上述物性值检测部在上述搬送路径的上游侧的第一辊对和下游侧的第二辊对,
在上述第一处理中,在以上述第一辊对或者上述第二辊对中的一个保持上述片材的状态下,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辊对或者上述第二辊对中的一个构成为能够调整辊彼此的间隔,
在上述第一处理中,在扩大上述一个辊对的辊彼此的间隔,并以另一个辊对保持上述片材的状态下,检测上述片材的物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片材前端检测部,上述片材前端检测部检测上述搬送路径上的上述片材的前端,
在上述第一处理中,若上述片材前端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片材的前端,则进行第一次物性值检测。
CN202010081467.9A 2019-02-07 2020-02-06 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Pending CN1115382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0407A JP7283099B2 (ja) 2019-02-07 2019-02-07 測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JP2019-020407 2019-09-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8219A true CN111538219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4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1467.9A Pending CN111538219A (zh) 2019-02-07 2020-02-06 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6125B2 (zh)
JP (1) JP7283099B2 (zh)
CN (1) CN11153821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76193A (ja) 2021-11-22 2023-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記録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2631A (ja) * 1993-12-22 1995-07-11 Ricoh Co Ltd 原稿重送検知装置
US20080001348A1 (en) * 2006-06-28 2008-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material inform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sheet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terial processing method
CN101105678A (zh) * 2006-07-10 2008-01-16 株式会社理光 片状材料搬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56004A (ja) * 2006-12-20 2008-07-10 Canon Inc シート材情報検知装置、ならびに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US20100278572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205775A (ja) * 2014-04-10 2015-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04465A (zh) * 2015-09-16 2017-06-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能够检测纸张的厚度的纸张搬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4471B2 (ja) 2003-02-20 2010-07-28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情報検知装置、斜行補正ユニット及び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JP6296342B2 (ja) 2014-04-09 2018-03-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48627B2 (ja) * 2016-11-29 2019-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35784B2 (ja) * 2018-11-28 2022-09-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媒体厚検出装置、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0263B2 (ja) * 2018-12-20 2023-01-23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2631A (ja) * 1993-12-22 1995-07-11 Ricoh Co Ltd 原稿重送検知装置
US20080001348A1 (en) * 2006-06-28 2008-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material inform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sheet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material processing method
CN101105678A (zh) * 2006-07-10 2008-01-16 株式会社理光 片状材料搬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56004A (ja) * 2006-12-20 2008-07-10 Canon Inc シート材情報検知装置、ならびに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US20100278572A1 (en) * 2009-04-30 2010-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205775A (ja) * 2014-04-10 2015-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904465A (zh) * 2015-09-16 2017-06-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能够检测纸张的厚度的纸张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8269A (ja) 2020-08-27
US20200255239A1 (en) 2020-08-13
JP7283099B2 (ja) 2023-05-30
US11286125B2 (en)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4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5153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7738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6044381B2 (ja) カール矯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538219A (zh) 测定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测定方法
JP20122426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ル予測方法
JP43472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値の設定方法
JP62019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6103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32568A1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fixing method for the fixing apparatus
US11488295B2 (en) Evaluation device and evaluation method
JP20072406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00035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637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紙特性検知方法及び用紙特性検知プログラム
JP7275666B2 (ja)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9012979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2753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transfer current in a case in which a second toner image is transferred to a same recording material as a first toner image
JP2020194028A (ja) 測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US9116123B2 (en) Gloss measur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201201406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239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24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908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606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804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