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5322B -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5322B
CN111535322B CN202010339962.5A CN202010339962A CN111535322B CN 111535322 B CN111535322 B CN 111535322B CN 202010339962 A CN202010339962 A CN 202010339962A CN 111535322 B CN111535322 B CN 111535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lurry
roller compacted
grout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99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5322A (zh
Inventor
周庆国
刘元广
石岩
穆国锋
张京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11 Co Ltd
PowerChina 11th Burea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11 Co Ltd
PowerChina 11th Burea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11 Co Ltd, PowerChina 11th Burea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11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99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53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5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5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5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5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态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采用底部加浆、直接振捣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上、下游模板或廊道模板两侧、岸坡基岩面等防渗级别高的区域内即铺洒浆液区域,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采用人工筑梗,在沿着长度方向每1米形成方格,以便于计量浆液体积,浆液铺洒量按该区格碾压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控制。水泥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55‑0.65。随后铺筑碾压混凝土、平仓、振捣以及收面,振捣可直接利用直径100mm的高频振捣棒完成。该施工方法便于精确计量加入浆液的体积;采用底部加浆通过振捣更有利于层间结合;不会出现漏振,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保证;操作方便、简单,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施工;实现加浆工艺的优化,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节约工期。

Description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态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变态混凝土:在已经摊铺的碾压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灰浆后振捣密实的混凝土。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时常用到碾压混凝土,它是低水灰比,坍落度为零的混凝土,具有施工快、强度高、缩缝少、水泥用量少、造价低、减少施工环境污染等优点,经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成型,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局部改扩建工程,施工方便快捷。但是在施工中,有些部位没法用机械设备碾压,这些部位的混凝土密实度是一个问题,采用常态混凝土对这些部位进行浇筑,由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之间的优劣势各不相同,因此连接部位浇筑效果不理想,采用一种介于常态与碾压之间的混凝土,使其具备常态混凝土的可振捣性能,同时又具备碾压混凝土施工快、强度高等优势,保证浇筑质量,这种混凝土就是变态混凝土。
已有的变态混凝土(加浆混凝土)施工工法,施工加浆混凝土时一般采用表面洒浆、插孔加浆、或者采用中部掏槽的加浆施工方法,即在已经摊铺的混凝土上部或者中部加浆,也有直接利用拌和站机拌形成的低塌落度的加浆混凝土。
表面洒浆:是指在已经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表面铺洒一定量的水泥净浆,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无法准确的控制加浆量,且浆液会在碾压混凝土表面随意流动,在振捣过程中,水泥净浆会溢出碾压混凝土表面,污染模板且无法判断对变态混凝土的振捣效果以及是否存在漏振现象。
插孔加浆:是指在已经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表面采用插孔器在混凝土表面插孔,插孔深度接近碾压混凝土的摊铺厚度,随后将水泥净浆加入孔内,插孔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间排距进行插孔,随后对碾压混凝土进行振捣。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无法准确控制加浆量,且在振捣过程中,水泥净浆部分会溢出碾压混凝土表面。还无法判断对变态混凝土的振捣效果。
中部掏槽加浆:是指在已经摊铺的碾压混凝土上采用人工进行掏槽,掏槽深度约为摊铺层厚的2/3,随后将水泥净浆加入已经完成的槽内,表面覆盖碾压混凝土进行振捣。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虽然可以准确控制加浆量,但不能保证加浆的均匀性,因人工掏槽存在误差,无法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故加浆会出现不均匀性,且在覆盖混凝土的过程中,部分水泥净浆会溢出碾压混凝土表面,振捣时无法判断对变态混凝土的振捣效果。
直接利用拌和站机拌形成的低塌落度的加浆混凝土,可以直接进行振捣,存在的缺点是施工速度慢、成本高,不利于节约成本和工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础面处理,对已经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和清理;
(2)筑梗,利用碾压混凝土围梗制作一排方格,方格高度满足加浆的深度需要,方格的围梗的高度为5cm-8cm,方格的围梗的宽度为10-15cm,垂直边的长度为0.5-1.5m,平行边的长度为1.0-1.2m;
(3)加浆,向所述方格的围梗封闭区域内加注浆液,所加浆液为水泥净浆,水泥净浆所采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碾压混凝土为准三级配时,水泥净浆比重为0.55-0.65g/cm3;
(4)混凝土铺筑,在步骤3)中加注完水泥净浆的方格的封闭区域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每一层碾压混凝土铺筑厚度为30cm-35cm;
(5)平仓,将步骤4)中已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整平;平仓方式选用小型挖掘机,小型机械设备不能到达部位采用人工;
(6)振捣,利用振捣棒振捣达到表面泛浆效果;加浆混凝土铺筑完成后,等和其相连接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完成且碾压开始后,再进行加浆混凝土振捣,加浆混凝土振捣可利用直径70mm-100mm振捣棒振捣,要求振捣棒距离模板边20cm-30cm;
(7)收面,将已经振捣完成的混凝土面进行整平,当该技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时,加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振动碾无法碾压的区域利用平板振捣器将加浆混凝土表面找平,便于下一层加浆混凝土施工。
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将上游模板架设完成后,仓号开仓后,利用新鲜碾压混凝土完成长度方向筑梗和宽度方向筑梗,垂直边和平行边之间形成封闭区域,随后向封闭区域内加入浆液,加浆完成后,在封闭区域内铺设碾压混凝土,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向封闭区域内加入浆液的步骤为:
A.加浆量计算: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控制,计算加浆量;
B.筑梗: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在上下游模板侧、两岸岸坡、廊道周边、预留孔洞防渗部位利用人工、铁锹形成等面积的封闭区域;
C.实测加浆量: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并且与实际加浆量进行对比;
D.测定浆液比重: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并且与设计浆液比重进行对比;
E.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加浆量;
F.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浆液比重。
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加浆量计算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8%进行控制。
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所得出封闭区域内浆液铺洒厚度为2.4cm。
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水灰比控制在0.65。
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最佳加浆量按照7.5%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在建和已经建成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保证满足大坝坝体防渗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设计对大坝坝体防渗区加浆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能够在保证坝体防渗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碾压混凝土的快速铺筑,有利于节约施工工期和减少工程投入;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保证满足大坝坝体防渗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设计对大坝坝体防渗区加浆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本发明达到如下显著效果:(1)施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2)确保不漏振、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3)优化了原有的施工方法,节约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筑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筑梗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加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振捣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振捣效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底部加浆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振捣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对比例1混凝土外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对比例2混凝土外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基础面冲毛效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所示的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础面处理,对已经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和清理;优选的对已经浇筑(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处理,冲毛采用葛洲坝集团的冲毛机,冲毛压力调整至25MPa~35MPa的范围,局部轻度较高的混凝土表面,冲毛机压力可调至45MPa,冲毛时要求将冲毛抢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并判定冲毛效果,随后确定冲毛枪的压力与角度,冲毛要求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乳皮全部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石子初露即可。
经过试验段的数据对比可知,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0h-72h可进行冲毛,最初冲毛压力调整至30MPa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冲毛压力逐步提高,最终可调至40MPa;
(2)筑梗,利用碾压混凝土围梗制作一排方格2,方格2高度满足加浆的深度需要,当该技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时,围梗方格垂直于变态混凝土条带方向的梗边为垂直边21同设计宽度,围梗方格平行变态混凝土条带方向的梗边为平行边22,当碾压混凝土为准三级配(最大骨料粒径63mm)时,方格2的围梗的高度为5cm-8cm,方格2的围梗的宽度为10-15cm,垂直边21的长度为0.5-1.5m,平行边22的长度为1.0-1.2m;
筑梗步骤:将上游模板1架设完成后,仓号开仓后,利用新鲜碾压混凝土完成长度方向筑梗和宽度方向筑梗,垂直边21和平行边22之间形成封闭区域31,随后向封闭区域31内加入浆液32,加浆完成后,在封闭区域内31铺设碾压混凝土,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3)加浆,向所述方格2的围梗封闭区域31内加注浆液,所加浆液为水泥净浆,水泥净浆所采用的水泥可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当该技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时,水泥优选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碾压混凝土为准三级配时,水泥净浆比重为0.55-0.65g/cm3;
优选的向封闭区域31内加入浆液32的步骤为:
A.加浆量计算: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控制,计算加浆量;
B.筑梗: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在上下游模板侧、两岸岸坡、廊道周边、预留孔洞等防渗部位利用人工、铁锹形成等面积的封闭区域;
C.实测加浆量: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并且与实际加浆量进行对比;
D.测定浆液比重: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并且与设计浆液比重进行对比;
E.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加浆量;
F.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浆液比重。
进一步说明:A.加浆量计算可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8%进行控制;
进一步说明:C.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所得出封闭区域内浆液铺洒厚度为2.4cm。
进一步说明:D.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水灰比控制在0.65;
进一步说明:E.最佳加浆量可按照7.5%控制;
(4)混凝土铺筑,在步骤3)中加注完水泥净浆的方格2的封闭区域31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每一层碾压混凝土铺筑厚度为30cm-35cm;
(5)平仓,将步骤4)中已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整平;平仓方式优先选用选用小型挖掘机,小型机械设备不能到达部位采用人工;
(6)振捣,利用振捣棒振捣达到表面泛浆效果;加浆混凝土铺筑完成后,等和其相连接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完成且碾压开始后,再进行加浆混凝土振捣,加浆混凝土振捣可利用直径70mm-100mm振捣棒振捣,要求振捣棒距离模板边20cm-30cm;
(7)收面,将已经振捣完成的混凝土面进行整平,当该技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时,加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振动碾无法碾压的区域利用平板振捣器将加浆混凝土表面找平,便于下一层加浆混凝土施工。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现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经日趋完善,但是部分施工工艺仍需不断的改进,才能满足碾压混凝土筑坝快速施工、质量达标的要求。
国内外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过程中,上下游模板、坝体廊道周边、左右岸马道、两侧岸坡以及预留孔洞等部位周边都需要施工加浆混凝土(变态混凝土),虽然加浆混凝土(变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不断的改进,也有一些关于加浆混凝土的施工工法,但这些都是以碾压混凝土顶部或者中部加浆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加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本施工方法的原理与以往变态混凝土施工原理不同,以往的变态混凝土(加浆混凝土)都采用顶部或者中部加浆,而这种施工方法则是直接在碾压混凝土底部加浆,随后通过振捣,形成加浆混凝土,最后利用小型振动碾碾压,振动碾无法到达部位,利用人工、平板振捣器对已经振捣完成的加浆混凝土表面收面。
施工工艺流程
加浆混凝土施工方法:直接利用仓号内的碾压混凝土,在每一个条带摊铺前利用人工、铁锨进行筑梗,随后向已经形成的筑梗区域内加入按照配合比配置的浆液,再采用碾压混凝土覆盖加浆区域,利用振捣棒振捣密实,最后利用平板振捣器对振捣完成且无法碾压的部位收面。
加浆混凝土工艺流程为:基础面处理→筑梗→加浆→碾压混凝土铺筑→平仓→振捣→收面。
本实施例1:关于试验段模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三级配变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础面处理
对已经浇筑(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处理,冲毛采用葛洲坝集团的冲毛机,冲毛压力调整至25MPa~35MPa的范围,局部轻度较高的混凝土表面,冲毛机压力可调至45MPa,冲毛时要求将冲毛抢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并判定冲毛效果,随后确定冲毛枪的压力与角度,冲毛要求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乳皮全部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石子初露即可。
(2)筑梗,利用碾压混凝土围梗制作一排方格,方格高度满足加浆的深度需要。如图1所示,围梗方格垂直于变态混凝土条带方向的梗边(垂直边21)的长度为1m,围梗方格平行变态混凝土条带方向的梗边(平行边22)的长度为1m。围梗的高度为5cm-8cm,围梗宽10-15cm。
(3)加浆,向所述围梗方格内加注水泥浆。所加浆液为水泥净浆,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净浆比重为0.55-0.65g/cm 3
(4)混凝土铺筑,在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该混凝土的构成为:
每一层碾压混凝土铺筑厚度为30cm-33cm。
(5)平仓,将已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整平;平仓方式优选选用小型挖掘机,小型机械设备不能到达部位采用人工
(6)振捣,利用振捣棒振捣达到表面泛浆效果。具体为:加浆混凝土铺筑完成后,等和其相连接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完成且碾压开始后,再进行加浆混凝土振捣。加浆混凝土振捣可利用直径70mm-100mm振捣棒振捣,要求振捣棒距离模板边20cm-40cm。
(7)收面,将已经振捣完成的混凝土面进行整平。具体为:加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振动碾无法碾压的区域利用平板振捣器将加浆混凝土表面找平,便于下一层加浆混凝土施工。
实施例2:关于大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游三级配变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础面处理:对已经浇筑(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处理,冲毛采用葛洲坝集团的冲毛机,冲毛压力调整至25MPa~35MPa的范围,局部轻度较高的混凝土表面,冲毛机压力可调至45MPa,冲毛时要求将冲毛抢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并判定冲毛效果,随后确定冲毛枪的压力与角度,冲毛要求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乳皮全部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石子初露即可。
经过试验段的数据对比可知,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0h-72h可进行冲毛,最初冲毛压力调整至30MPa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冲毛压力逐步提高,最终可调至40MPa.
(2)筑梗,利用碾压混凝土围梗制作一排方格,方格高度满足加浆的深度需要。围梗方格垂直于变态混凝土条带方向的梗边(垂直边)的长度为1m,围梗方格平行变态混凝土条带方向的梗边(平行边)的长度为1m。围梗的高度为5cm-8cm,围梗宽10-15cm。
(3)加浆,向所述围梗方格内加注水泥浆。所加浆液为水泥净浆,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净浆比重为0.65g/cm 3
1)底部加浆可进一步优化:
A.加浆量计算: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控制;
B.筑梗: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在上下游模板侧、两岸岸坡、廊道周边、预留孔洞等防渗部位利用人工、铁锹形成等面积的封闭区域;
C.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并且与实际加浆量进行对比;
D.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并且与设计浆液比重进行对比;
E.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加浆量;
F.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浆液比重。
进一步说明:A.加浆量计算可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8%进行控制;
进一步说明:C.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所得出封闭区域内浆液铺洒厚度为2.4cm。
进一步说明:D.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水灰比控制在0.65;
进一步说明:E.最佳加浆量可按照7.5%控制;
混凝土铺筑,在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混凝土虚铺厚度控制在33cm左右。
(5)平仓,将已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整平;平仓方式优选选用小型挖掘机,小型机械设备不能到达部位采用人工平仓。
(6)振捣,利用振捣棒振捣达到表面泛浆效果。具体为:加浆混凝土铺筑完成后,需要等待10min,再进行加浆混凝土振捣。加浆混凝土振捣可利用直径70mm-100mm振捣棒振捣,要求振捣棒距离模板边20cm-30cm。
振捣进一步优化:
A.振捣棒选型:根据试验段的试验成果,确定振捣棒的规格;经过试验段的测试,可确定振捣棒的最佳直径为100cm的高频振捣棒。
B.振捣最佳时间:加浆完成后,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进行覆盖,覆盖完成后不能立即进行振捣,需要等浆液完全渗透进入碾压混凝土后才能振捣,需要等待的时间为10min;
需要明确振捣棒与上下游模板之间的距离、与廊道周边模板、两岸岸坡之间的距离。直径100mm的振捣棒振捣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介于30-35cm,振捣棒振捣过程中间距控制在70-80cm。
(7)收面,将已经振捣完成的混凝土面进行整平。具体为:加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振动碾无法碾压的区域利用平板振捣器将加浆混凝土表面找平,便于下一层加浆混凝土施工。
对比例1
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对于变态混凝土分别采取了底部加浆和表面洒浆的施工工艺,首先描述表面洒浆效果,通过上述基本步骤,碾压混凝土铺筑厚度为33cm,在试验段第四层、第五层采用表面洒浆。在铺筑的碾压混凝土表面上洒浆,随后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虽然振捣后表面有浆液,但是在振捣过程中浆液随着混凝土表面流动且浆液污染靠近的模板,振捣完成后,无法判断振捣的效果,拆模后发现局部漏振,混凝土外观表面有较多气泡。
对比例2
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对于变态混凝土分别采取了底部加浆和表面洒浆的施工工艺,表面洒浆完成后,测试底部加浆效果,通过上述基本步骤,碾压混凝土铺筑厚度为33cm,在试验段第一层、第二层采用底部加浆。在铺筑的碾压混凝铺筑前,首先利用前面所述的围梗方法,在底部加浆,随后在上面铺筑碾压混凝土,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在振捣过程中浆液不会随着混凝土表面流动且浆液不污染模板,振捣完成后,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漏振与振捣是否充分,混凝土外观无明显气泡。
效果评价:通过底部加浆与表面洒浆的具体实对比例可知,底部加浆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洒浆效果。
操作要点
施工准备:
依据试验段的成果和试验段最终的试验总结,进行工艺可行性审查(技术要求、工艺可行性、经济性),编制《大坝加浆混凝土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开展培训,并做好施工技术与安全交底。
基础面处理:
对已经浇筑(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处理,冲毛采用葛洲坝集团的冲毛机,冲毛压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冲毛时要求将冲毛抢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并判定冲毛效果,随后确定冲毛枪的压力与角度,冲毛要求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乳皮全部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石子初露即可。现场冲毛效果图片如下:
测量定位:
根据施工方案和试验段的最终成果,确定上下游模板侧、两侧岸坡、廊道周边以及预留孔洞等部位都需要做计量框格,具体标准为上游防渗区加浆宽度1.5m;下游模板附近加浆区域宽度不小于0.5m;左右岸边坡与RCC接触部位加浆区域宽度不小于0.5m;廊道两侧加浆区域宽度不小于0.5m;廊道顶部需要在盖板范围内全部采用加浆混凝土施工。
依据上述标准,在需要施工加浆混凝土的部位利用皮尺测量,规划需要做计量框格的具体位置。
筑梗:
利用现场已有的碾压混凝土、施工人员、铁锹筑梗,要求筑梗高度5~8cm,梗宽10-15cm围梗一般沿着长度方向每1米形成区格,以便于计量浆液体积,浆液铺洒量按该区格碾压砼体积的7-8%控制。在上下游模板侧、廊道两侧、预留孔洞等需要加浆的部位筑梗时,应尽可能的将碾压混凝土中的较大粒径的骨料剔除,避免筑梗时骨料集中现象。
加浆:
根据加浆混凝土的铺筑厚度、面积计算初每一个框格内的加浆量,通过已经校核的计量皮桶或者直接用标尺测量框格内浆液的厚度,确定每一个框格内的加浆量。
根据相关规范和合同条款,加浆设计量为该区域碾压混凝土体积的7%,考虑到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损耗,现场规定加浆量为该区域碾压混凝土体积的7.5%。单位框格内的加浆厚度约为2.4cm。
水泥浆通过设置在右岸坝肩的智能制浆站提供,通过直径50mm的高压胶管输送至作业面,加浆管分别沿左右岸岸坡方向自上游向下游布置,便于需要加浆部位的施工。
碾压混凝土铺筑:
在筑梗完成的区域内,铺筑碾压混凝土,加浆区域的碾压混凝土与非加浆区域的碾压混凝土利用平仓设备推土机进行摊铺,碾压混凝土虚铺厚度为33cm,模板周边推土机无法平仓的部位,采用PC80小反铲平仓,当模板附近加浆区域碾压混凝土厚度不足时,利用装载机或者小山猫等设备将仓号内其他部位的碾压混凝土运输至该部位摊铺,剩余部分设备无法摊铺区域,利用人工、铁锨摊铺。
平仓:
平仓主要用现场已有的SD-16型湿地推土机、PC80小反铲等设备,根据加浆混凝土的铺筑厚度,对已经完成碾压混凝土铺筑的加浆混凝土区域平仓。
碾压混凝土平仓方向必须垂直水流方向,平仓一般分2次找平,首先利用推土机将大面找平,随后对于部分推土机无法到达的部位,采用PC80小反铲辅助平仓,最后局部不平部位人工利用铁锨找平。
振捣:
加浆混凝土铺筑完成后,等和其相连接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完成且碾压开始后,再进行加浆混凝土振捣,加浆混凝土振捣可利用直径100mm振捣棒振捣,要求振捣棒距离模板边约35cm。振捣棒振捣时要求快插慢拔的方法,振捣过程中及时观察,振捣至混凝土表面返浆且无气泡时停止振捣,开始下一个部位的振捣,振捣棒拔出后,可能会出现孔洞,人工及时利用碾压混凝土填充密实;直径100mm的振捣棒振移动间排距应在60~80cm。
收面:
加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振动碾无法碾压的区域利用平板振捣器将加浆混凝土表面找平,便于下一层加浆混凝土施工。
施工控制措施
筑梗控制措施
筑梗应分隔为等面积大小方格;
筑梗完成后应检查所在区域的封闭性,确保浆液不会渗漏;
筑梗应该在相邻条带开始摊铺时采用其他运输设备将碾压混凝土运输至筑梗部位后立即施工。
加浆控制措施
时间的把握,在该条带摊铺时开始加浆;
加浆量的控制,利用胶皮桶或者标尺,控制每一个等面积区域内的加浆量;
所加浆液应通过试验室控制浆液配比和浓度,确保浆液合格。
摊铺控制措施
明确碾压混凝土的摊铺厚度;
注意碾压混凝土与加浆混凝土同步施工;
振捣控制措施
振捣时严禁振捣棒直接靠近模板;
振捣过程必须及时观察,避免局部出现过振;
振捣时必须注意在混凝土摊铺后约10分钟后开始振捣。
优化:
根据试验段得出的施工参数,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加浆量和浆液比重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施工质量。
通过对加浆混凝土的研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确保大坝碾压混凝土的安全性、有效性、快速性和经济性。
本施工方法中的加浆混凝土则从底部加浆、振捣,这与以往施工的加浆混凝土有本质的区别。该施工方法采用底部加浆、直接振捣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上、下游模板或廊道模板两侧、岸坡基岩面等防渗级别高的区域内即铺洒浆液区域,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采用人工筑梗,在沿着长度方向每1米形成方格,以便于计量浆液体积,浆液铺洒量按该区格碾压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控制。水泥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55-0.65。随后铺筑碾压混凝土、平仓、振捣以及收面,振捣可直接利用直径100mm的高频振捣棒完成。该施工方法便于精确计量加入浆液的体积;采用底部加浆通过振捣更有利于层间结合;不会出现漏振,混凝土外观质量得到保证;操作方便、简单,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施工;实现加浆工艺的优化,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节约工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础面处理,对已经完成的基础面进行冲毛和清理;
(2)筑梗,利用碾压混凝土围梗制作一排方格,方格高度满足加浆的深度需要,方格的围梗的高度为5cm-8cm,方格的围梗的宽度为10-15cm,垂直边的长度为0.5-1.5m,平行边的长度为1.0-1.2m;
(3)加浆,向所述方格的围梗封闭区域内加注浆液,所加浆液为水泥净浆,水泥净浆所采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当碾压混凝土为准三级配时,水泥净浆比重为0.55-0.65g/cm3;
(4)混凝土铺筑,在步骤3)中加注完水泥净浆的方格的封闭区域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每一层碾压混凝土铺筑厚度为30cm-35cm;
(5)平仓,将步骤4)中已加注水泥浆的方格状围梗上铺筑坝体同级配碾压混凝土进行整平;平仓方式选用小型挖掘机,小型机械设备不能到达部位采用人工;
(6)振捣,利用振捣棒振捣达到表面泛浆效果;加浆混凝土铺筑完成后,等和其相连接的碾压混凝土铺筑完成且碾压开始后,再进行加浆混凝土振捣,加浆混凝土振捣利用直径70mm-100mm振捣棒振捣,要求振捣棒距离模板边20cm-30cm;
(7)收面,将已经振捣完成的混凝土面进行整平,当该技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时,加浆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振动碾无法碾压的区域利用平板振捣器将加浆混凝土表面找平,便于下一层加浆混凝土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游模板架设完成后,仓号开仓后,利用新鲜碾压混凝土完成长度方向筑梗和宽度方向筑梗,垂直边和平行边之间形成封闭区域,随后向封闭区域内加入浆液,加浆完成后,在封闭区域内铺设碾压混凝土,利用振捣棒进行振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封闭区域内加入浆液的步骤为:
A.加浆量计算: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进行控制,计算加浆量;
B.筑梗:利用新鲜的碾压混凝土在上下游模板侧、两岸岸坡、廊道周边、预留孔洞防渗部位利用人工、铁锹形成等面积的封闭区域;
C.实测加浆量: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并且与实际加浆量进行对比;
D.测定浆液比重: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并且与设计浆液比重进行对比;
E.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加浆量;
F.根据试验段得出的参数,确定最佳浆液比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浆量计算根据所围成筑梗区域内碾压混凝土体积的8%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浆液实际比重计算加浆量所得出封闭区域内浆液铺洒厚度为2.4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比重计测定实际的浆液比重,水灰比控制在0.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最佳加浆量按照7.5%控制。
CN202010339962.5A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5353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962.5A CN111535322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962.5A CN111535322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5322A CN111535322A (zh) 2020-08-14
CN111535322B true CN111535322B (zh) 2021-07-09

Family

ID=7197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9962.5A Active CN111535322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53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6990B (zh) * 2020-09-26 2021-12-21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进行高压旋喷的施工方法
CN113896463A (zh) * 2021-10-13 2022-01-07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新材料
CN115369823A (zh) * 2022-08-22 2022-11-22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碾压混凝土层间面处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2244A (ja) * 2002-09-02 2004-03-25 Eiji Sakurai 薄層覆砂工法と装置
CN103485312A (zh) * 2013-09-18 2014-01-0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与河床建基面衔接的施工工艺
CN204715302U (zh) * 2015-05-13 2015-1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准三级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CN107746223A (zh) * 2017-10-19 2018-03-02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72979A (zh) * 2019-05-14 2019-08-27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碾压混凝土筑坝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2244A (ja) * 2002-09-02 2004-03-25 Eiji Sakurai 薄層覆砂工法と装置
CN103485312A (zh) * 2013-09-18 2014-01-01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与河床建基面衔接的施工工艺
CN204715302U (zh) * 2015-05-13 2015-1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准三级配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CN107746223A (zh) * 2017-10-19 2018-03-02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72979A (zh) * 2019-05-14 2019-08-27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碾压混凝土筑坝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变态混凝上在龙开日水电站大坝的应用;童巧芳等;《水电工程》;20140630;第810页 *
变态混凝上施工工艺的试验研究;赖晓康;《科学与信息化》;20190430;第17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5322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5322B (zh) 一种底部加浆的变态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2776897B (zh) 一种散水防沉防裂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10130278B (zh) 一种胶结坝的施工方法
CN106192907A (zh) 增设胶凝砂砾石结构层的150m~3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方法
CN108442724B (zh) 一种土遗址裂隙修复方法
CN112681079A (zh) 一种应用于临时道路地基土体固化及聚凝土罩面施工方法
CN107435417A (zh) 屋面泡沫混凝土施工工法
CN111395266B (zh) 一种加浆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CN105201101A (zh)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体砌筑施工方法
CN111535323B (zh) 一种全断面准三级配长龄期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18027470U (zh) 一种带多向孔的糯米灰浆砌石结构
CN213115347U (zh) 一种防潮地面
CN113914530B (zh) 一种斜屋面鱼鳞式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535493B (zh) 一种倒置式基础梁的施工方法
CN113960293A (zh) 一种底部加浆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试验方法
CN110512571B (zh) 一种含有堆石混凝土心墙的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31072A (zh) 一种超长厚型复杂基础底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方法
CN109534765B (zh) 钙华地质灌浆材料、其制备方法及修复水下钙华地质裂缝的工艺
CN108532985B (zh) 基础梁板施工方法
CN219240639U (zh) 一种狭长区域地下室外墙防水围护结构
CN109778913A (zh) 一种钢壳混凝土的可智能定位浇筑系统
CN108643132A (zh) 在石渣料中注入复合浆材的碾压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56794A (zh) 一种管廊台背回填方法
Yang et al. Self Compacting Plain Concrete for Underground Substation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N117286838A (zh) 一种砌筑式坝体混凝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