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3834B -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3834B
CN111533834B CN202010258286.9A CN202010258286A CN111533834B CN 111533834 B CN111533834 B CN 111533834B CN 202010258286 A CN202010258286 A CN 202010258286A CN 111533834 B CN111533834 B CN 1115338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gas
reaction chamber
chamber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82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3834A (zh
Inventor
潘跃德
莫肇华
李素丽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582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3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3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3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3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3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42Nitriles
    • C08F20/44Acrylonitr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14Production of inert gas mixtures; Use of inert gases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48Isomerisation; Cycl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6Sulfur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该制备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反应原料的反应室,所述反应室设置有第一气体进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室相连的第一沉积室;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积室相连的回收气体反应室。本发明的制备装置设置了沉积室和回收气体反应室,可以对因高温产生的(硫)蒸汽进行沉积回收,解决了硫蒸汽在管道中凝结带来的清理困难、以及硫蒸汽在管道中凝结后管道堵塞导致的问题,而且回收的硫还可继续作为反应原料使用;回收气体反应室可对反应中产生的副产物(硫化氢)进行回收,使与其它物质进行反应转化成其它副产品,通过对硫蒸汽的沉积回收和硫化氢的再利用,减少了反应物的流失,提高了反应物的利用率及制备工艺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指涉及一种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以下简称S-p-PAN)复合材料在电化学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该复合材料既可以作为锂电池极片的底涂涂层材料,在锂硫电池中也可以作为正极材料,还可以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在其他的电化学装置中应用,比如作为镁硫电池的正极材料,等等。S-p-PAN复合材料最常规的合成方法是通过硫和聚丙烯腈在一定温度下的取代化学反应,使聚丙烯腈发生脱氢环化反应,相邻的或者相隔的氰基生成吡啶环,形成复杂的具有大分子孔径的杂环化合物;同时,熔融态或者气态的单质硫嵌入这种大分子孔径的网状结构裂解聚合物基体中,单质硫以极小颗粒甚至原子级的状态掺杂到导电基体中。在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固体产物(S-p-PAN复合材料)外,还会有硫蒸汽,以及硫化氢气体的产生。目前的制备方法都没有对硫蒸汽和硫化氢进行后续处理、回收,而反应物硫以硫化氢气体的形式排放,或者硫蒸汽在反应管道中凝结,会导致反应物的流失,降低了反应物的利用率和反应经济性,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保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利用反应副产物、提高反应物利用率的复合材料制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利用反应副产物、提高反应物利用率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反应原料的反应室,所述反应室设置有第一气体进管;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室相连的第一沉积室;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积室相连的回收气体反应室。
优选的,还包括气体混合室,所述气体混合室设置有第三气体进管,所述气体混合室位于所述第一沉积室和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之间的气体流通路径上,所述气体混合室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积室相连,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通过管道与所述气体混合室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室相连的第二沉积室,所述第二沉积室设置有第二气体进管。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连通的第三气体进管以及与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连通的气体排出管,所述第三气体进管用于向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通入反应用的气体。
优选的,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加热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沉积室内设置有沉积部,和/或所述第一沉积室内设置有冷却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沉积室内设置有沉积部,和/或所述第二沉积室内设置有冷却装置。
优选的,连接所述反应室和所述第一沉积室的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或设置有加热器件。
优选的,连接所述反应室和所述第二沉积室的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或设置有加热器件。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采用前述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制备硫掺杂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反应室内放置反应原料,反应原料包括硫和聚丙烯腈,在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内放置可与硫化氢发生反应的反应原料或催化剂;
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进管向所述反应室内通入惰性气体;
使所述反应室内升温至250℃~600℃,反应原料在反应室内进行反应。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三气体进管通入惰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气体进管通入非氧化性气体。
进一步的,反应室中的反应原料还包括碳材料和/或金属粉末。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设置与反应室连通的沉积室,可以对因高温产生的(硫)蒸汽进行沉积回收,一方面可以避免(硫)蒸汽在管道中凝结带来的清理困难的情况发生,以及解决(硫)蒸汽在管道中凝结后管道堵塞导致的安全问题,而且回收的硫还可继续作为反应原料使用;同时通过回收气体反应室对反应中产生的副产物(硫化氢)进行回收,使与其它物质进行反应转化成其它副产品,在制备硫掺杂聚丙烯腈复合材料时,不仅解决了硫化氢直接排放带来的环保问题,通过对硫蒸汽的沉积回收和硫化氢的再利用,减少了反应物的流失,提高了反应物的利用率,经济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聚丙烯腈颗粒SEM形貌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升华硫颗粒SEM形貌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得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SEM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反应室1、第一沉积室2、气体混合室3以及回收气体反应室4。反应室1用于放置反应原料,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制备装置用于制备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反应室1内放置有聚丙烯腈和硫的混合物a。反应室1可用石英或陶瓷等耐热且耐硫耐硫化氢材料制成,反应室1内设置有加热器件(未图示)及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反应室1设置有第一气体进管(未图示),第一气体进管用于向反应室1内通入惰性气体,在反应前要先向反应室1内通入惰性气体,以防止空气和硫发生反应。管道或气体进管可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如氟树脂管道等。为避免第一气体进管的接口与硫蒸汽以及硫化氢气体直接接触,在第一气体进管的接口处可设置缓冲部,以提高接口的耐久性,降低对通气管道的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沉积室5,第二沉积室5通过管道与反应室1相连,第二沉积室5设置有第二气体进管5a,第二气体进管5a用于向第二沉积室5内通入非氧化性气体,非氧化性气体不与硫化氢及硫蒸汽发生反应,可以是氮气,也可以是氩气等惰性气体。由于通过第一气体进管进入反应室1的惰性气体会在反应室1内的吹扫,硫蒸汽可能会在反应室1内形成对流和扩散,通过设置多个硫沉积室(第一沉积室2和第二沉积室5)可以提供硫沉积的场所,使硫蒸汽在沉积室内沉积形成固态硫作为原料再次利用,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为了使沉积室内的硫蒸汽易于沉积,优选的,第一沉积室2和第二沉积室5内可设置冷却装置,如采用水冷或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以降低沉积室内的温度。当沉积室设置有冷却装置时,相比于没有冷却装置的沉积室,沉积室可以具有更小的体积,以减小占用的空间。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一沉积室2和第二沉积室5内设置有沉积部6,以提供更多的沉积位点,沉积部6可以是沉积网或沉积板,优选采用具有孔洞的沉积网。沉积部6可以水平或竖直或倾斜设置于沉积室内。在设置沉积部6时,应同时注意气体流通的顺畅,例如沉积部6与沉积室内壁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间隙。沉积部可以多层设置,以提高沉积效果。
更进一步优选的,反应室1与第一沉积室2之间的管道以及反应室1与第二沉积室5之间的管道7为保温管道或加热管道,例如在管道7外围包裹保温材料,或者在管道7外围设置加热器件,使管道7内部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硫蒸汽在管道7内沉积。当管道7内温度保持在200℃以上时,可以有效防止硫在管道7内凝固沉积,避免管道因硫沉积而造成堵塞。
第二气体进管5a通入气体后,整套装置中气体流向大致为:第二沉积室5→反应室1→第一沉积室2→气体混合室3→回收气体反应室4,在惰性气体的吹扫作用下,当有硫蒸汽进入第二沉积室5时,硫蒸汽可在第二沉积室5内进行硫沉积;反应室1内的硫蒸汽、惰性气体、硫化氢等气体进入第一沉积室2后,硫蒸汽在第一沉积室2内沉积,其它气体则进入气体混合室3。优选的,气体混合室3设置有第三气体进管3a,第三气体进管3a用于调节硫化氢的浓度,如通过第三气体进管3a向气体混合室3通入惰性气体可以稀释气体混合室3内的硫化氢的浓度。气体混合室3内可设置气体流量计和气体探测传感器(硫化氢探测传感器)。硫化氢气体在气体混合室3内进行混合后,混合气体进入回收气体反应室4中,本实施例在回收气体反应室4内装有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含有硫化氢的混合气体通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被硫化氢还原,形成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材料。混合气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可通过第一气体进管和第三气体进管中通入的气体流量进行调节,当硫化氢浓度不同时,会影响所得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形貌。为了避免回收气体反应室中的液体倒流,气体混合室和回收气体反应室之间设置有防倒吸装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气体进管3a向气体混合室3通入氧化性气体(如氧气或二氧化硫气体),可以在回收气体反应室4中设置催化剂或者一定的引发装置,则硫化氢气体可以和该氧化性气体在回收气体反应室4中发生反应,实现硫化氢的氧化,实现回收再利用。如果通过通入氧化性气体实现硫化氢的氧化回收,那么气体反应室可以含有也可以不含有液体组分,回收气体反应室应该含有气体排出管。当没有气体混合室时,第三气体进管3a可以设置在回收气体反应室4处,以用于向回收气体反应室4通入反应用的气体(图1a)。
下面对采用本发明的制备装置来制备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反应室1中放入原料,本实施例在反应室1中放入聚丙烯腈和硫的混合物;硫和聚丙烯腈间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产品需求相应配置。由于硫容易变成蒸汽挥发,硫的质量可大于聚丙烯腈的质量,保持一定的过量水平,以抵消反应过程中以硫蒸汽的形式或硫以硫化氢气体的形式造成的硫的损失。当需要得到含硫量高的最终产物时,除了控制升温速度和加热温度等条件,硫在混合物中所占据的比例可以高一些,反之亦然,如果要得到含硫量低的最终产物,可降低硫在混合物中的比例,如对于100重量份的聚丙烯腈粉末,硫粉末的含量可为10~1000重量份,优选为50~500重量份。
聚丙烯腈可以是粉末、纤维、自支撑纤维膜等形式,当聚丙烯腈为粉末时,聚丙烯腈的重均分子量可为1万~100万,优选为重均分子量10万~50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保持一定的热稳定性,在聚丙烯腈和硫反应之前不会分解即可;硫可以是普通升华硫或者不溶性聚合硫,颗粒大小为纳米或者微米级别,从成本经济性考虑可采用普通升华硫,硫粉末的粒径没有特别的规定,优选在200μm~0.01μm,更优选为150μm~1μm,更进一步优选在100μm~10μm。混合聚丙烯腈和硫时,如果聚丙烯腈是粉末或者纤维,可采用研磨的方法混合,可以加入乙醇,异丙醇,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作为润湿剂或者溶剂,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如果聚丙烯腈是自支撑纤维膜,可先将硫溶解或者分散在溶剂中,然后采用浸润、喷涂,滴液等方法使硫覆在聚丙烯腈纤维的表面以及进入孔洞中,蒸干溶剂后得到聚丙烯腈/硫复合物。
此外,为了提高反应产物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的导电性,还可以在反应室中加入石墨烯,炭黑,碳纳米管等碳材料;当反应室中加入硒、碲等金属粉末时,还可以得到硫硒共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和硫碲共掺杂裂解聚丙烯腈等其它复合材料。
聚丙烯腈和硫在惰性气氛下在反应室1内进行反应时,反应温度可为250℃~600℃,优选为250℃~450℃,更优选为250℃~350℃;在250℃~600℃的温度范围反应10min~10h,使聚丙烯腈发生脱氢环化反应,相邻的或者相隔的氰基生成吡啶环,形成复杂的具有大分子孔径的杂环化合物,熔融态或者气态的单质硫嵌入这种大分子孔径的网状结构裂解聚合物基体中,单质硫以极小颗粒甚至原子级的状态均匀分散到导电基体中。
由于硫在加热条件下容易变成硫蒸汽,在加热硫/聚丙烯腈初始混合物时,如果升温过慢,在达到硫和聚丙烯腈的反应温度之前,升温过程中硫蒸汽的流失就越多,而如果升温过快,反应伴随放热,会使得反应物温度超过所需要的反应温度,导致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因此优选采取阶梯升温的方法。如,以20℃/min的速率升温到150℃,再10℃/min的速率升温到250℃,再以5℃/min的速率升温到300℃,并最终稳定在300℃。
通过调节初始反应物硫和聚丙烯腈的比例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调节最后得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中硫的含量,以应用于不同的用途,如当复合材料用于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时,为了得到更高的比容量,硫的含量可以调节为40%~60%;当复合材料用于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硫的含量需调低(硫含量小于10%),可先在250℃~600℃温度条件获得一定硫含量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后,升高温度(700℃~1300℃)进行热处理,以获得硫含量更少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此时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中的氢含量进一步减少,相当于硫掺杂碳材料。经过热处理之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将得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在其他的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得到所需要的特征材料。
本实施例采用杜邦公司生产的重均分子量为25万的聚丙烯腈(图1),以质量比1:1和升华硫粉末(图2)混合,在氮气条件下,采用10℃/min的升温条件升高到300℃,在300℃条件下反应3h后,得到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图3),含硫量24%。将得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选取3个选区(图3中圆圈圈出位置)进行EDS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含量(wt%) C S N O
谱图1 50 28 17 5
谱图2 51 22 21 6
谱图3 52 22 19 7
平均值 51 24 19 6
得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通过元素分析,表明含有碳、氮、硫和氧,以及氢。通过SEM-EDS分析,可以检测到碳、氮、硫和氧。如果将得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继续在1000℃条件下处理2h,硫含量会进一步减少,降为3%,处理时间更长时,硫的含量可以降到1%以下,可以通过XPS的手段进行检测。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碳的含量越高,其他元素的含量越低。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反应原料的反应室,所述反应室设置有第一气体进管;
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室相连的第一沉积室,连接所述反应室和所述第一沉积室的管道为保温管道或加热管道;
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积室相连的回收气体反应室;
位于所述第一沉积室和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之间的气体混合室,所述气体混合室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沉积室和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连通,所述气体混合室设置有第三气体进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管道与所述反应室相连的第二沉积室,所述第二沉积室设置有第二气体进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连通的第四气体进管以及与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连通的气体排出管,所述第四气体进管用于向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通入反应用的气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加热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积室内设置有沉积部,和/或所述第一沉积室内设置有冷却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积室内设置有沉积部,和/或所述第二沉积室内设置有冷却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反应室和所述第一沉积室的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或设置有加热器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反应室和所述第二沉积室的管道外围包裹有保温材料或设置有加热器件。
9.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硫掺杂裂解聚丙烯腈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制备硫掺杂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反应室内放置反应原料,反应原料包括硫和聚丙烯腈,在所述回收气体反应室内放置可与硫化氢发生反应的反应原料或催化剂;
通过所述第一气体进管向所述反应室内通入惰性气体,通过所述第三气体进管通入惰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
使所述反应室内升温至250℃~600℃,反应原料在反应室内进行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硫掺杂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气体进管通入非氧化性气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硫掺杂聚丙烯腈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室中的反应原料还包括碳材料和/或金属粉末。
CN202010258286.9A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5338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8286.9A CN111533834B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8286.9A CN111533834B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3834A CN111533834A (zh) 2020-08-14
CN111533834B true CN111533834B (zh) 2022-04-12

Family

ID=7197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8286.9A Active CN111533834B (zh) 2020-04-03 2020-04-03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383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98A (zh) * 1994-09-13 1996-07-17 凯洛格总公司 输送中进行部分氧化的设备和方法
CN1910113A (zh) * 2004-01-15 2007-02-07 科诺科飞利浦公司 从含硫化氢气体物流中回收硫的两段催化方法
CN102160217A (zh) * 2008-10-17 2011-08-17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硫改性聚丙烯腈、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8349728A (zh) * 2015-10-01 2018-07-31 株式会社名城毫微碳 碳纳米管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5033B2 (ja) * 2000-02-04 2007-01-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酸化珪素粉末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連続製造装置
CN110438469B (zh) * 2019-08-08 2021-04-23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cvd补锂的装置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98A (zh) * 1994-09-13 1996-07-17 凯洛格总公司 输送中进行部分氧化的设备和方法
CN1910113A (zh) * 2004-01-15 2007-02-07 科诺科飞利浦公司 从含硫化氢气体物流中回收硫的两段催化方法
CN102160217A (zh) * 2008-10-17 2011-08-17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硫改性聚丙烯腈、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8349728A (zh) * 2015-10-01 2018-07-31 株式会社名城毫微碳 碳纳米管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3834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10502B2 (ja) 窒素ドーピングされた多孔質グラフェンカバーの形成方法
Yang et al. Layer-stacked graphite-like porous carbon for flexible all-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
Li et 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bamboo‐like nitrogen‐doped graphene tubes as an active matrix for hybrid oxygen‐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EP380620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 for negative electrodes of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ies
WO2019113993A1 (zh) 一种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37382B1 (ko) 포러스 카본 쉘을 포함하는 다중 층 코어-쉘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통해 제조된 코어-쉘 나노입자
JP7155137B2 (ja) 不動態層で被覆されたコアを備えるナノ粒子、その製造のためのプロセスおよびその使用
KR20120120034A (ko) SiOx계 복합 분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용도
Yang et al. A spontaneous combustion reaction for synthesizing Pt hollow capsules using colloidal carbon spheres as templates
CN108123112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石墨烯聚集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76684A (zh) 一种碳包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386668B (zh) 一种镍纳米催化制备螺旋碳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5375041A (zh) 一种碳纳米管-过渡金属-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533834B (zh) 一种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JP4861849B2 (ja) 化学気相蒸着法による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担持白金触媒の製造方法
US20100136442A1 (en) Hydrogen production by water dissoci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nO using the SnO2/SnO couple in a series of thermochemical reactions
CN108455565A (zh) 一种氮掺杂石墨化纳米碳笼的制备方法
CN113066971A (zh)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气相包覆方法
JP2015133284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JP516924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材用の炭素微小球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105583A (zh) 硅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06261B (zh) 一种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954416A (zh) 一种高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JP2023539556A (ja) パルス/連続CVD又は分子層蒸着による触媒Ptナノドットの形成
JPS624446A (ja) 触媒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