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0382B -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0382B
CN111470382B CN202010017080.7A CN202010017080A CN111470382B CN 111470382 B CN111470382 B CN 111470382B CN 202010017080 A CN202010017080 A CN 202010017080A CN 111470382 B CN111470382 B CN 111470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s
shrinkage
joining
splic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70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0382A (zh
Inventor
美马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70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0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0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0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9Elastic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弹性纱线也能良好地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通过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纱喷嘴(31)与切断器(41A、41B)之间的吸引口(32a)的解捻管(32A、32B),来吸引由夹纱部(42B、42A)把持且由切断器(41A、41B)切断后的纱线(Y1、Y2)的纱线端。这时,在使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与纱线(Y1、Y2)接触的状态下使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在吸引口(32a)与接纱喷嘴(31)之间与纱线(Y1、Y2)接触的方式动作。

Description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纱装置及具备接纱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昭59-112038号公报记载的接纱装置在将两根纱线的纱线端导入到形成于接纱喷嘴的接纱空间内的状态下向接纱空间内喷射压缩空气,由此利用回旋流使纱线端彼此捻合来进行接纱。在接纱喷嘴的一侧配置有夹纱部,在另一侧配置有切断器。另外,在接纱喷嘴与切断器之间配置有解捻管的吸引口。
当由切断器切断了由夹纱部把持的纱线时,纱线端会被解捻管吸引并通过解捻管内的空气流而被解捻。之后,将被解捻后的纱线端从解捻管引出,并将纱线端彼此在接纱空间内进行接纱。
然而,当使用日本特开昭59-112038号公报的接纱装置将CSY(Core Spun Yarn:包芯纱)等具有伸缩性的纱线(以下称为弹性纱线)进行接纱时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弹性纱线的情况下,当由切断器切断了由夹纱部把持的纱线时,纱线会猛烈收缩并从吸引口通过,因此存在无法将纱线端吸引至解捻管而导致接纱失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课题而做出的,以提供一种即使是弹性纱线也能良好地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涉及的接纱装置具备:接纱喷嘴,该接纱喷嘴形成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接纱空间;夹纱部,该夹纱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接纱喷嘴的两侧,对被引导来的两根纱线分别进行把持;切断器,该切断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接纱喷嘴的两侧,将被引导来的所述纱线分别切断;解捻管,该解捻管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接纱喷嘴与所述切断器之间的吸引口,对由所述夹纱部把持且由所述切断器切断后的各所述纱线的纱线端分别进行吸引;和控制部,该接纱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纱线收缩抑制机构,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能够以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在各所述吸引口与所述接纱喷嘴之间与各所述纱线接触的方式动作,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与各所述纱线接触的状态下使各所述切断器切断各纱线。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由切断器切断了弹性纱线时纱线猛烈收缩,由于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在解捻管的吸引口与接纱喷嘴之间与纱线接触,所以纱线的收缩也会由纱线收缩抑制机构阻止。因此,即使在弹性纱线的情况下,也易于通过解捻管吸引纱线端,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各所述纱线。
若构成为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各纱线,则能够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可靠地阻止纱线的收缩,能够提高弹性纱线的接纱的成功率。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设有将被吸引至各所述解捻管的所述纱线端从各所述解捻管引出的引出机构,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引出机构将所述纱线端从所述解捻管引出时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所述纱线。
在将弹性纱线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不仅在由切断器切断了纱线时,而且在从解捻管引出纱线端时也会发生收缩。其结果是,有可能纱线端未被配置于接纱空间的规定位置而导致接纱失败。因此,如上所述,若在从解捻管引出纱线端时也使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纱线,则能够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机构阻止纱线的收缩。其结果是,易于将纱线端配置于接纱空间的规定位置,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以如下的力把持所述纱线,即由所述引出机构从各所述解捻管引出的各所述纱线端能够从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穿过去的力。
如上所述,在从解捻管引出纱线端时,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纱线,则能够进行良好的接纱。但是,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强力地把持纱线,则会无法从解捻管引出纱线端,因此在将纱线端从解捻管引出时需要进行减弱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的把持力这样的微妙控制。在这点上,若将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对纱线的把持力设为从解捻管引出的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穿过去的力,则不再需要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的微妙控制,从而是理想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设有将被吸引至各所述解捻管的各所述纱线端从所述解捻管引出的引出机构,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引出机构将各所述纱线端从各所述解捻管引出之前解除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着各所述纱线的状态。
在弹性纱线的伸缩性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有时从解捻管引出纱线端时的纱线的收缩不会成为问题。在该情况下,若在从解捻管引出纱线端之前解除纱线的把持,则不再需要用于使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穿过去的微妙调整或控制,从而是理想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将所述纱线夹在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与支承所述接纱喷嘴的支承体之间进行把持。
若是这种结构,则能够简化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是能够绕着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摆动轴摆动的纱线收缩抑制杆。
若是这种结构,则即使是空间上余裕少的接纱装置也易于设置纱线收缩抑制机构。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设有将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向所述支承体侧施力的施力部件。
通过设置这种施力部件,能够由纱线收缩抑制杆和支承体可靠地将纱线夹在中间进行把持。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向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移动,并且能够绕着所述第一摆动轴转动,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与所述限制部能够在所述施力方向上相对移动。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限制部向支承体侧转动,能够使由限制部限制了向施力方向移动的纱线收缩抑制杆向施力方向(支承体侧)移动。而且,由于纱线收缩抑制杆与限制部能够在施力方向上相对移动,所以在纱线收缩抑制杆与支承体抵接而无法再进一步向施力方向移动之后,仅限制部向施力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限制部的转动控制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限制部将纱线收缩抑制杆强力地推压至支承体,易于将由纱线收缩抑制杆把持纱线的力控制在与作用力相应的恒定值。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设有能够调整基于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调整部。
若具有这种调整部,则例如能够根据纱线的伸缩性来调整把持纱线的力。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设有聚纱杆,该聚纱杆能够绕着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摆动,并向所述接纱空间内导入所述纱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的所述第一摆动轴与所述聚纱杆的所述第二摆动轴隔着所述接纱喷嘴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若是这种配置结构,则易于配置用于驱动纱线收缩抑制杆的工作缸等驱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喂纱部,该喂纱部供给所述纱线;卷绕部,该卷绕部配置于从所述喂纱部向所述规定方向远离的位置,卷绕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和上述任一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卷绕弹性纱线的情况下,也易于在接纱时通过解捻管吸引由切断器切断后的纱线的纱线端,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卷绕单元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刚刚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之后的接纱装置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
图5是纱线收缩抑制杆的安装部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即将由切断器切断纱线之前的接纱装置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
图7是刚刚由切断器切断纱线之后的接纱装置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
图8是将纱线端导入至接纱空间内的状态下的接纱装置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
图9是正在进行接纱的状态下的接纱装置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自动络纱机)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沿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卷绕单元2(相当于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和以沿着这多个卷绕单元2在它们的排列方向上行进自由的方式设置的落纱装置3。以下,将多个卷绕单元2所排列的图1的左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还将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并将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的近前侧设为“前侧”、将里侧设为“后侧”进行说明。
自动络纱机1在各个卷绕单元2中卷绕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而形成卷装P。当在某一卷绕单元2中完成卷装P时,落纱装置3移动到与该卷绕单元2相对的位置并将所完成的卷装P更换成空的卷绕管。如图2所示,自动络纱机1具备机台控制装置4、单元控制装置5和落纱控制装置6。机台控制装置4进行自动络纱机1整体的控制,对各单元控制装置5及落纱控制装置6发出控制信号。单元控制装置5相对于各卷绕单元2单独设置,控制卷绕单元2的各部分的动作。落纱控制装置6设于落纱装置3,控制落纱装置3的动作。
(卷绕单元)
接着,对各个卷绕单元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卷绕单元2的概要结构图。卷绕单元2一边使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横动一边将其卷绕于卷绕管Q而形成卷装P。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纱线Y设为CSY(Core Spun Yarn)等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纱线。CSY是绕着具有弹性的聚氨酯制的纱线缠络短纤维而成的纱线。
如图3所示,卷绕单元2具有:喂纱部11,该喂纱部11将喂纱纱管B的纱线Y以能够供给的状态保持;纱线处理执行部12,该纱线处理执行部12对从保持于喂纱部11的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进行各种处理;和卷绕部13,该卷绕部13将由纱线处理执行部12处理后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管Q而形成卷装P。喂纱部11、纱线处理执行部12及卷绕部13按照此顺序从下向上排列配置。
喂纱部11具有保持喂纱纱管B的纱管保持部15、和辅助纱线Y从喂纱纱管B的退绕的退绕辅助装置16。退绕辅助装置16具有从上方盖于喂纱纱管B的筒体29。筒体29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而升降。在退绕辅助装置16中,随着纱线Y退绕的进行而使筒体29下降,由此限制退绕中的纱线Y的鼓起(气圈),使纱线Y的张力稳定。
卷绕部13具备横动卷筒18、和将卷绕管Q以旋转自由的方式把持的摇架14。横动卷筒18由未图示的卷筒马达旋转驱动。另外,在横动卷筒18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横动槽18a,构成为通过该横动槽18a使纱线Y横动。而且,横动卷筒18一边通过横动槽18a使纱线Y横动一边在与形成于卷绕管Q的卷装P接触的状态下旋转,由此,卷装P通过与横动卷筒18的接触摩擦而沿卷绕方向旋转,将从喂纱纱管B退绕的纱线Y卷绕于卷绕管Q。
配置于喂纱部11与卷绕部13之间的纱线处理执行部12具有纱线检测器19、张力施加装置20、接纱装置21、清纱器22。
纱线检测器19配置于退绕辅助装置16与张力施加装置20之间,检测有无行进的纱线Y。
张力施加装置20对行进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在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而示出了所谓的门式张力施加装置20。在门式张力施加装置20中,多个固定门体20a和多个可动门体20b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配置。而且,通过调整多个可动门体20b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而对在固定门体20a与可动门体20b之间行进的纱线Y施加张力。
接纱装置21在由后述的清纱器22检测到纱线缺陷并由切断器22a切断了纱线Y时、纱线Y在卷绕过程中断开时、喂纱纱管B的纱线Y用完而更换喂纱纱管B时等,将断开的喂纱纱管B侧(喂纱部11侧)的纱线Y与卷装P侧(卷绕部13侧)的纱线Y进行接纱。
在接纱装置21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有捕捉喂纱纱管B侧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1引导的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和捕捉卷装P侧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1引导的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能够以轴23a为中心旋转,通过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而向上下旋转。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也能以轴24a为中心旋转,通过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而向上下旋转。另外,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分别与未图示的吸引源连接。
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在其前端部具有对喂纱部11侧的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吸引而将其捕捉的吸引部23b。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以在下方的位置由吸引部23b捕捉到纱线Y的纱线端的状态向上方旋转而将纱线Y引导至接纱装置21。
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在其前端部具有对卷绕部13侧的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吸引而将其捕捉的吸嘴24b。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首先从下方向上方旋转而使吸嘴24b位于卷装P与横动卷筒18的切点附近,由此对附着于卷装P表面的纱线Y的纱线端进行吸引而将其捕捉。然后,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在捕捉到纱线Y的纱线端之后从上方向下方旋转,由此将捕捉到的纱线Y引导至接纱装置21。
接纱装置21使由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引导来的纱线Y的纱线端与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引导来的纱线Y的纱线端相连而成为一根纱线Y。随后对接纱装置21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清纱器22始终获取行进的纱线Y的粗细的信息,基于该纱线Y的粗细的信息将纱线Y所包含的粗细粗达一定程度以上的异常部分检测为纱线缺陷。另外,在清纱器22附设有切断器22a,当由清纱器22检测到纱线缺陷时,切断器22a立即切断纱线Y。
(接纱装置)
接着,对接纱装置21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根据需要进行区分而将喂纱部11侧的纱线Y设为纱线Y1以及将卷绕部13侧的纱线Y设为纱线Y2。图4是刚刚将纱线Y1、Y2引导至接纱装置21之后的接纱装置21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接纱装置21具有支承体30、接纱喷嘴31、两个解捻管32A、32B、上侧引导板33、下侧引导板34、两个聚纱杆35A、35B、两个止捻杆36A、36B、和两个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等。
接纱喷嘴31固定于块状的支承体30的前表面。接纱喷嘴31使纱线Y1的纱线端与纱线Y2的纱线端捻合来进行接纱。在接纱喷嘴3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方向)延伸的接纱空间31a。接纱空间31a在前端部开口,能够使纱线Y1、Y2从接纱空间31a的前方导入至接纱空间31a。在接纱空间31a的内壁形成有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孔(省略图示)。而且,在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导入至接纱空间31a内的状态下,通过从喷射孔喷射压缩空气,能够使接纱空间31a内产生回旋流来将纱线Y1的纱线端与纱线Y2的纱线端进行接纱。
解捻管32A、32B隔着接纱喷嘴31在上下配置。解捻管32A、32B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部件,埋设于支承体30。解捻管32A、32B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开口,前端部的开口作为吸引纱线Y1、Y2的吸引口32a发挥功能。上侧的解捻管32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纱喷嘴31与后述的切断器41A之间,吸引由切断器41A切断后的纱线Y1。另一方面,下侧的解捻管32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纱喷嘴31与后述的切断器41B之间,吸引由切断器41B切断后的纱线Y2。
在解捻管32A、32B的内壁形成有喷出压缩空气的喷射孔(省略图示)。通过从喷射孔喷出压缩空气而在解捻管32A、32B内产生从前方朝向后方的空气流。在该空气流的作用下,能够从解捻管32A、32B的吸引口32a吸引纱线Y1、Y2的纱线端。再者,通过该空气流能够使被导入至解捻管32A、32B的纱线Y1、Y2的纱线端解捻。
上侧引导板33配置于接纱喷嘴31的上方。在上侧引导板33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有前端部开口的引导槽33a、33b。在左侧的引导槽33a导入纱线Y1。在右侧的引导槽33b导入纱线Y2。在上侧引导板33安装有能够将被导入至引导槽33a的纱线Y1切断的切断器41A。另外,在上侧引导板33安装有能够把持被导入至引导槽33b的纱线Y2的夹纱部42A。
下侧引导板34配置于接纱喷嘴31的下方。在下侧引导板34沿左右方向排列形成有前端部开口的引导槽34a、34b。在左侧的引导槽34a导入纱线Y1。在右侧的引导槽34b导入纱线Y2。引导槽34a、34b分别位于引导槽33a、33b的大致正下方。在下侧引导板34安装有能够把持被导入至引导槽34a的纱线Y1的夹纱部42B。另外,在下侧引导板34安装有能够将被导入至引导槽34b的纱线Y2切断的切断器41B。
聚纱杆35A、35B隔着接纱喷嘴31在上下配置。上侧的聚纱杆35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上侧的解捻管32A与上侧引导板33之间。另一方面,下侧的聚纱杆35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下侧的解捻管32B与下侧引导板34之间。聚纱杆35A、35B配置于接纱喷嘴31的右侧,且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4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摆动轴)为中心一体摆动。通过使聚纱杆35A、35B朝向后方摆动,能够利用聚纱杆35A、35B使纱线Y1、Y2靠向后方。
止捻杆36A、36B隔着接纱喷嘴31在上下配置。上侧的止捻杆36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上侧的解捻管32A与上侧的聚纱杆35A之间。另一方面,下侧的止捻杆36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下侧的解捻管32B与下侧的聚纱杆35B之间。止捻杆36A、36B以轴43为中心一体摆动。当在接纱空间31a内对纱线Y1、Y2的纱线端施加捻度时,止捻杆36A与纱线Y2接触,止捻杆36B与纱线Y1接触。由此,防止对纱线Y1、Y2的纱线端施加的捻度超过止捻杆36A、36B而传播。
聚纱杆35A、35B及止捻杆36A、36B通过共同的驱动装置(省略图示)而以轴43为中心摆动。但是,设有限制止捻杆36A、36B的摆动的止动件(省略图示),止捻杆36A、36B不会摆动规定量以上。即,当通过共同的驱动装置使聚纱杆35A、35B及止捻杆36A、36B摆动时,到中途为止聚纱杆35A、35B及止捻杆36A、36B均摆动,但当超出规定量时则仅聚纱杆35A、35B摆动。
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隔着接纱喷嘴31在上下配置。上侧的纱线收缩抑制杆37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纱喷嘴31与上侧的解捻管32A之间。另一方面,下侧的纱线收缩抑制杆37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接纱喷嘴31与下侧的解捻管32B之间。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配置于接纱喷嘴31的左侧,且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4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摆动轴)为中心一体摆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向后方摆动到与支承体30的前表面抵接为止,将纱线Y1、Y2夹在该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支承体30之间进行把持。也就是说,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相当于本发明的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此外,若能够把持纱线Y1、Y2且不会妨碍由解捻管32A、32B吸引纱线Y1、Y2的纱线端,则也可以是,在从前方观察时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解捻管32A、32B重叠。
(纱线收缩抑制杆)
对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安装部周边的立体图。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经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轴套(boss)38而一体地构成。即,纱线收缩抑制杆37A固定于轴套38的上端部,纱线收缩抑制杆37B固定于轴套38的下端部。轴套38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安装在固定于基座部件45的轴44上。基座部件45固定于接纱装置21的支承体30。根据这种结构,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能够绕着轴44一体地摆动。
在轴44中的、下侧的纱线收缩抑制杆37B与基座部件45之间的部分配置有螺旋弹簧46(相当于本发明的施力部件)。螺旋弹簧46的下端部(省略图示)安装于基座部件45,上端部46a安装于纱线收缩抑制杆37B。螺旋弹簧46将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朝向支承体30的前表面施力(图5的箭头F的方向。以下称为施力方向F)。在纱线收缩抑制杆37B上,沿轴44的周向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旋弹簧46的上端部46a的安装孔37a。通过对安装螺旋弹簧46的上端部46a的安装孔37a进行变更,能够调整基于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多个安装孔37a相当于本发明的调整部。
在基座部件45的下方配置有能够绕着轴44的中心轴转动的转动部件47。转动部件47从上下方向来看呈L字形状,具有彼此大致呈直角的第1臂47a及第2臂47b。在第1臂47a固定有向上方延伸的限制销48(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部)。在第2臂47b连结有工作缸49。限制销48的上部从形成于纱线收缩抑制杆37B的贯穿孔37b穿过。由此,限制销48能够在限制纱线收缩抑制杆37B沿施力方向F移动的同时绕着轴44转动。贯穿孔37b的直径比限制销48的直径大,纱线收缩抑制杆37B与限制销48能够在施力方向F上相对移动。
在未通过接纱装置21进行接纱时,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通过螺旋弹簧46而被向施力方向F施力,但向施力方向F的移动被限制销48限制。在使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工作时,通过工作缸49使转动部件47向与施力方向F相同的方向转动。这样的话,限制销48向与施力方向F相同的方向移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也与限制销48一起向施力方向F移动。工作缸49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支承体30的前表面抵接的时刻使转动部件47的转动停止。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将纱线Y1、Y2推压至支承体30的前表面,由此能够将纱线Y1、Y2夹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支承体30之间进行把持。
(接纱动作)
接着,参照图6~图9对通过接纱装置21进行纱线Y1与纱线Y2的接纱时的接纱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即将由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之前的接纱装置21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图7是刚刚由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之后的接纱装置21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图8是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导入至接纱空间31a内的状态下的接纱装置21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图9是正在进行接纱的状态下的接纱装置21的(a)主视图及(b)侧视图。
在因某种理由而导致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首先,如图4所示,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将纱线Y1、Y2引导至接纱装置21。此时,纱线Y1也被导入至引导槽33a、34a,纱线Y2也被导入至引导槽33b、34b。
在该状态下,单元控制装置5(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部)通过使聚纱杆35A、35B向后方摆动来使纱线Y1、Y2靠向后方。这样的话,如图6所示,纱线Y1、Y2被导入至接纱喷嘴31的接纱空间31a。另外,纱线Y1被压入至引导槽33a、34a的里边且由夹纱部42B把持,并且纱线Y2被压入至引导槽33b、34b的里边且由夹纱部42A把持。
单元控制装置5在使聚纱杆35A、35B向后方摆动的同时或紧接其之后,使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向后方摆动。这样的话,如图6所示,纱线收缩抑制杆37A在接纱喷嘴31与解捻管32A之间与支承体30的前表面抵接,通过将纱线Y1夹在该纱线收缩抑制杆37A与支承体30之间来把持纱线Y1。另外,纱线收缩抑制杆37B在接纱喷嘴31与解捻管32B之间与支承体30的前表面抵接,通过将纱线Y2夹在该纱线收缩抑制杆37B与支承体30之间来把持纱线Y2。像这样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把持纱线Y1、Y2的力设为以下程度的力,即,当在后工序中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纱线Y1、Y2的纱线端时,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支承体30之间穿过去的程度的力。
接着,单元控制装置5使切断器41A切断纱线Y1,并且使切断器41B切断纱线Y2。在切断纱线Y1、Y2的同时或即将切断之前,使解捻管32A、32B产生从前方朝向后方的空气流。因此,如图7所示,切断后的纱线Y1的纱线端被吸引至上侧的解捻管32A。另外,切断后的纱线Y2的纱线端被吸引至下侧的解捻管32B。而且,纱线Y1、Y2的纱线端通过在解捻管32A、32B内产生的空气流而被解捻。此外,切断后的纱线Y1、Y2的无用部分由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吸引。
在此,在纱线Y为CSY等弹性纱线的情况下,当由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时,有时纱线Y1、Y2会猛烈收缩而未被吸引至解捻管32A、32B。但是,由于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把持着纱线Y1、Y2,所以纱线Y1、Y2的收缩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在吸引口32a的附近被阻止。因此,能够由解捻管32A、32B可靠地吸引纱线Y1、Y2的纱线端。
接着,单元控制装置5使聚纱杆35A、35B进一步向后方摆动。这样的话,如图8所示,解捻后的纱线Y1、Y2的纱线端被从解捻管32A、32B引出并被导入至接纱喷嘴31的接纱空间31a内。也就是说,聚纱杆35A、35B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出机构。此时,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保持把持着纱线Y1、Y2(将纱线Y1、Y2推压至支承体30)的状态。但是,如上所述,该把持力为以下程度,即在通过聚纱杆35A、35B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时,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支承体30之间穿过去的程度。因此,纱线Y1、Y2的纱线端顺利地被导入至接纱空间31a内。
单元控制装置5与向接纱空间31a内喷射压缩空气大致同时(也可以稍微靠前或靠后)地,使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返回初始位置。由此,在接纱空间31a内的回旋流的作用下将纱线Y1的纱线端与纱线Y2的纱线端进行接纱。另外,此时,止捻杆36A与纱线Y2接触,并且止捻杆36B与纱线Y1接触。由此,在接纱时能够防止捻度超过止捻杆36A、36B而传播。当接纱完毕时,使聚纱杆35A、35B及止捻杆36A、36B分别返回初始位置,并再次开始基于卷绕部13进行的纱线Y的卷绕。
(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接纱装置21设有能够以在规定方向(上下方向)上在解捻管32A、32B的吸引口32a与接纱喷嘴31之间与纱线Y1、Y2接触的方式动作的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控制部(单元控制装置5)构成为在使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与纱线Y1、Y2接触的状态下使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因此,在纱线Y为弹性纱线的情况下,即使在由切断器41A、41B切断后纱线Y1、Y2猛烈收缩,由于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在解捻管32A、32B的吸引口32a与接纱喷嘴31之间把持着纱线Y1、Y2,所以纱线Y1、Y2的收缩也能由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阻止。因此,即使在纱线Y是弹性纱线的情况下,也易于通过解捻管32A、32B吸引纱线Y1、Y2的纱线端,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把持纱线Y1、Y2。若构成为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把持纱线Y1、Y2,则能够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可靠地阻止纱线Y1、Y2的收缩,能够提高弹性纱线的接纱的成功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将被吸引至解捻管32A、32B的纱线Y1、Y2的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的引出机构(聚纱杆35A、35B),控制部5在通过引出机构35A、35B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时使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把持纱线Y1、Y2。在将弹性纱线Y进行接纱的情况下,不仅在由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时,而且在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纱线Y1、Y2的纱线端时也会发生收缩。其结果是,有可能纱线Y1、Y2的纱线端未被配置于接纱空间31a的规定位置而导致接纱失败。因此,若如上所述地在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纱线Y1、Y2的纱线端时也使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把持纱线Y1、Y2,则能够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阻止纱线Y1、Y2的收缩。其结果是,易于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配置于接纱空间31a的规定位置,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以如下程度的力把持纱线Y1、Y2,即由引出机构35A、35B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的纱线Y1、Y2的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穿过去的力。如上所述,若在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纱线Y1、Y2的纱线端时,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把持纱线Y1、Y2,则能够进行良好的接纱。但是,当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强力地把持着纱线Y1、Y2时,会无法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纱线Y1、Y2的纱线端,因此在将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时需要进行减弱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的把持力这样的微妙控制。在这点上,若将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对纱线Y1、Y2的把持力设为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的纱线Y1、Y2的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穿过去的力,则不再需要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的微妙控制,从而是理想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构成为将纱线Y1、Y2夹在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与支承接纱喷嘴31的支承体30之间进行把持。若是这种结构,则能够简化纱线收缩抑制机构37A、37B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为能够绕着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摆动轴(轴44)摆动的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若是这种结构,则即使是空间上余裕少的接纱装置21也易于设置纱线收缩抑制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将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向支承体30侧施力的施力部件(螺旋弹簧46)。通过设置这种施力部件46,能够由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和支承体30可靠地将纱线Y1、Y2夹在中间进行把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限制部(限制销48),该限制部(限制销48)限制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向施力部件46的施力方向F移动并且能够绕着第一摆动轴44转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限制部48构成为能够在施力方向F上相对移动。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限制部48向支承体30侧转动,能够使由限制部48限制了向施力方向F移动的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向施力方向(支承体侧)移动。而且,由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限制部48能够在施力方向F上相对移动,所以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与支承体30抵接而无法再进一步向施力方向F移动之后,仅限制部48向施力方向F移动。因此,即使在限制部48的转动控制存在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限制部48将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强力地推压至支承体30,易于将由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把持纱线Y1、Y2的力控制为与作用力相应的恒定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能够调整基于施力部件46的作用力的调整部(多个安装孔37a)。若具有这种调整部,则例如能够根据纱线Y的伸缩性来调整把持纱线Y1、Y2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能够绕着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轴43)摆动并向接纱空间31a内导入纱线Y1、Y2的聚纱杆35A、35B,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第一摆动轴44与聚纱杆35A、35B的第二摆动轴43隔着接纱喷嘴31彼此配置于相反侧。若是这种配置结构,则易于配置用于驱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工作缸49等驱动装置。
(其它实施方式)
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后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聚纱杆35A、35B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时由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把持纱线Y1、Y2。但是,在弹性纱线Y的伸缩性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有时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纱线端时的纱线Y1、Y2的收缩不会成为问题。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将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之前解除由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把持着纱线Y1、Y2的状态。由此,在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时,不再需要用于使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穿过去的微妙调整或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由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把持纱线Y1、Y2的力,以由聚纱杆35A、35B从解捻管32A、32B引出的纱线端能够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穿过去的力维持为恒定。但是,也可以进行以下控制:在由切断器41A、41B切断纱线Y1、Y2时通过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强力地把持纱线Y1、Y2;在将纱线Y1、Y2的纱线端从解捻管32A、32B引出时较弱地把持纱线Y1、Y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作为本发明的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发挥功能。但是,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的具体例并不限定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例如,在如日本特开2005-112550所记载那样设有覆盖接纱喷嘴的可动式罩机构(遮蔽机构6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罩机构上设置能够将纱线Y1、Y2夹在与支承体30的前表面之间进行把持的把持部。另外,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并不限定于将纱线Y1、Y2夹在与支承体30之间进行把持的部件,也可以设为能够单独把持纱线Y1、Y2的夹纱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对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进行施力的螺旋弹簧46及抑制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向施力方向F移动的限制销48,但也能省略螺旋弹簧46及限制销48。另外,为了调整螺旋弹簧46的作用力而将多个安装孔37a设为本发明的调整部,但也能将安装孔37a设为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聚纱杆35A、35B及止捻杆36A、36B的第二摆动轴即轴43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第一摆动轴即轴44隔着接纱喷嘴31彼此配置于相反侧。但是,也能够设为,通过使聚纱杆35A、35B、止捻杆36A、36B及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第二摆动轴共用并设置适当的止动件等,而由共用的驱动装置使各杆如所希望那样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分开地设有止捻杆36A、36B。但是,也能构成为将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兼用作止捻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通过把持纱线Y1、Y2来防止纱线Y1、Y2的收缩,即使在弹性纱线的情况下,也易于通过解捻管32A、32B吸引纱线端,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但是,也可以通过在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的前端缘部粘贴橡胶或对前端缘部进行凹凸加工而将前端缘部设为高摩擦部。通过将前端缘部设为高摩擦部,即使纱线收缩抑制杆37A、37B不把持纱线Y1、Y2,也能通过使前端缘部与纱线Y1、Y2接触来抑制纱线Y1、Y2的收缩。由此,即使在弹性纱线的情况下,也易于通过解捻管32A、32B吸引纱线端,能够良好地进行接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设于自动络纱机1的卷绕单元2中的接纱装置21适用了本发明。但是,也能将本发明适用于其它纤维机械(例如空气纺纱机)的接纱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规定方向设为上下方向进行了说明,但规定方向并不限于上下方向。具体而言,规定方向是指接纱喷嘴1的接纱空间的延伸方向,该方向通常是与卷绕单元的接地面垂直的方向,但也可以是相对于该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该倾斜角度能够根据接纱喷嘴1、夹纱部42A、42B、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4、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23的布局而自由地变更(设定)。

Claims (13)

1.一种接纱装置,具备:
接纱喷嘴,该接纱喷嘴形成有沿规定方向延伸的接纱空间;
夹纱部,该夹纱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接纱喷嘴的两侧,对被引导来的两根纱线分别进行把持;
切断器,该切断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接纱喷嘴的两侧,将被引导来的两根纱线分别切断;
解捻管,该解捻管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接纱喷嘴与所述切断器之间的吸引口,对由所述夹纱部把持且由所述切断器切断后的各所述纱线的纱线端分别进行吸引;和
控制部,
该接纱装置的特征在于,
设有纱线收缩抑制机构,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能够以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在各所述吸引口与所述接纱喷嘴之间与各所述纱线接触的方式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与各所述纱线接触的状态下使各所述切断器切断各纱线,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将所述纱线夹在该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与支承所述接纱喷嘴的支承体之间进行把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所述各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被吸引至所述解捻管的各所述纱线端从各所述解捻管引出的引出机构,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引出机构将各所述纱线端从所述解捻管引出时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各所述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以如下的力把持各所述纱线,即由所述引出机构从所述解捻管引出的各所述纱线端能够从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穿过去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被吸引至各所述解捻管的各所述纱线端从所述解捻管引出的引出机构,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引出机构将所述纱线端从所述解捻管引出之前解除使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把持着各所述纱线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机构是能够绕着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一摆动轴摆动的纱线收缩抑制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向所述支承体侧施力的施力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向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移动,并且能够绕着所述第一摆动轴转动,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与所述限制部能够在所述施力方向上相对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能够调整基于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调整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聚纱杆,该聚纱杆能够绕着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摆动,并向所述接纱空间内导入各所述纱线,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的所述第一摆动轴与所述聚纱杆的所述第二摆动轴隔着所述接纱喷嘴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聚纱杆,该聚纱杆能够绕着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摆动,并向所述接纱空间内导入各所述纱线,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的所述第一摆动轴与所述聚纱杆的所述第二摆动轴隔着所述接纱喷嘴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聚纱杆,该聚纱杆能够绕着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第二摆动轴摆动,并向所述接纱空间内导入各所述纱线,
所述纱线收缩抑制杆的所述第一摆动轴与所述聚纱杆的所述第二摆动轴隔着所述接纱喷嘴彼此配置于相反侧。
13.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喂纱部,该喂纱部供给所述纱线;
卷绕部,该卷绕部配置于从所述喂纱部向所述规定方向远离的位置,卷绕从所述喂纱部供给的所述纱线;和
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纱装置,该接纱装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配置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
CN202010017080.7A 2019-01-24 2020-01-08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Active CN111470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0465 2019-01-24
JP2019010465A JP2020117366A (ja) 2019-01-24 2019-01-24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0382A CN111470382A (zh) 2020-07-31
CN111470382B true CN111470382B (zh) 2023-04-07

Family

ID=68886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7080.7A Active CN111470382B (zh) 2019-01-24 2020-01-08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86142B1 (zh)
JP (1) JP2020117366A (zh)
CN (1) CN11147038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4310A (ja) * 2013-06-05 201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2038A (ja) 1982-12-16 1984-06-28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糸継方法
JP3575367B2 (ja) * 2000-01-18 2004-10-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ぎ装置
DE10124832A1 (de) * 2001-05-22 2002-11-28 Schlafhorst & Co W Fadenspleissvorrichtung
ITMI20021500A1 (it) * 2002-07-09 2004-01-09 Mesdan Spa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la giunzione pneumatica di fili o filati contenenti un elastomero o ad elevata torsione
JP4075760B2 (ja) 2003-10-08 2008-04-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ぎ装置
DE10359570A1 (de) * 2003-12-18 2005-07-28 Saurer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Verbinden von Garnen
JP3952023B2 (ja) * 2004-02-06 2007-08-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
JP2006168923A (ja) * 2004-12-16 2006-06-29 Murata Mach Ltd 糸継ぎ装置
DE102011111033A1 (de) * 2011-08-19 2013-02-2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JP201306747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4234312A (ja) * 2013-06-05 201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DE102017102438A1 (de) * 2017-02-08 2018-08-09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für eine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DE102017114707A1 (de) * 2017-06-30 2019-01-03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Fadenspleiß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Verbinden von Fadenende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4310A (ja) * 2013-06-05 201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玉峰 ; .NO21C-S自动络筒机适纺粗特纱工艺优选.上海纺织科技.2009,第37卷(第7期),第30-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0382A (zh) 2020-07-31
EP3686142A1 (en) 2020-07-29
JP2020117366A (ja) 2020-08-06
EP3686142B1 (en) 202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1910B1 (en) Yarn splicer
JP2016155648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2018030722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作業ユニット用の糸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CN105253703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13026162A (zh) 丝线处理装置
CN106698096B (zh) 接纱机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接纱方法
EP2666741B1 (en) Yarn splicing device, yarn splicing system, and textile machine
CN105645178A (zh) 纱线卷取机
CN111470382B (zh)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9911710B (zh) 用于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旋转接纱器
EP3466856A1 (en) Yarn joining nozzle, yarn joining device,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CN111039074B (zh)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3201828B (zh)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JP2014234311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JP2019023120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2015174760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繊維機械
EP3309099B1 (en)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JP2022085989A (ja) 紡績機
JP2022113421A (ja) 糸巻取装置
JP2024007744A (ja) 紡績機、パッケージ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
JP2014234310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JP2022085990A (ja) 紡績機及び紡績方法
JP2019064803A (ja) 糸継装置、糸巻取装置、及び、糸継方法
CN112919257A (zh) 接头装置的纱线按压构造、接头装置以及卷取装置
JPH08246272A (ja) ピーシン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