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1828B -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1828B
CN113201828B CN202110047024.2A CN202110047024A CN113201828B CN 113201828 B CN113201828 B CN 113201828B CN 202110047024 A CN202110047024 A CN 202110047024A CN 113201828 B CN113201828 B CN 113201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wist
limiter
cam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70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1828A (zh
Inventor
泽田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01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1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1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1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4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a plurality of winding units moving along an endless path past one or more fixed servic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7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yarn-wind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接头装置(34)具备通过使两根纱线(Y)的前端捻合来将两根纱线(Y)进行连接的加捻部(52)、止捻杆(96)以及马达(73)。止捻杆(96)在不与两根纱线(Y)接触的待机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按压位置比待机位置靠规定的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在该按压位置通过按压两根纱线(Y)来抑制捻转朝两根纱线(Y)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马达(73)在移动方向上调整按压位置。

Description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头装置、具备该接头装置的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9-2312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将两根纱线的前端相互捻合来进行接头的接头装置。接头装置具备:加捻部,使两根纱线捻合;以及止捻杆,通过按压两根纱线而使其弯曲来抑制捻转朝两根纱线的与加捻部相反侧传播。止捻杆由弹簧转动驱动,并通过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其他杆部件来限制位置。此外,在接头装置中设置有决定止捻杆的转动范围的限制器。在使两根纱线捻合时,止捻杆的一部分与限制器接触,由此决定止捻杆的停止位置。
然而,止捻杆对纱线的最佳按压位置根据纱线的粗细等而不同。例如,当通过止捻杆使较细的纱线过度弯曲时,捻转容易集中于被按压的部分而引起断纱。此外,在较粗的纱线几乎不弯曲的情况下,捻转会传播到纱线的基端部侧。因此,需要根据纱线的粗细等来调整使两根纱线捻合时的止捻杆的停止位置(按压位置)。在日本特开2019-23120号公报所记载的接头装置中,通过调整限制器的位置来调整按压位置。但是,以往,由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来进行限制器的位置调整,因此存在调整耗费时间劳力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止捻杆的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
第1发明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加捻部,通过使两根纱线的前端捻合来将上述两根纱线进行连接;止捻杆,其具有:第1止捻部件,能够在不与上述两根纱线接触的待机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按压位置比上述待机位置靠规定的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在该按压位置通过按压上述两根纱线中的一方的纱线来抑制捻转朝被按压的纱线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以及第2止捻部件,能够在不与上述两根纱线接触的待机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按压位置通过按压上述两根纱线中的另一方的纱线来抑制捻转朝被按压的纱线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以及调整驱动部,在上述移动方向上调整上述止捻杆的按压位置。
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驱动部,不经由人手就能够调整止捻杆的按压位置。因而,能够减少止捻杆的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
上述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移动驱动部,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驱动上述止捻杆;移动部件,包括上述止捻杆,由上述移动驱动部移动驱动;以及限制器,在与上述移动部件接触时限制上述止捻杆朝上述移动方向上的上述一侧移动,上述调整驱动部与上述移动驱动部分开设置,能够通过驱动上述限制器来变更上述按压位置。
在本发明中,例如,对包括上述止捻杆的移动部件的动作进行决定的移动驱动部与驱动上述限制器的调整驱动部被分别设置,因此不变更移动驱动部的动作就能够调整限制器的位置。因而,能够不被其他机构的动作影响而简单地变更止捻杆的按压位置。
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拨纱杆,该拨纱杆与上述止捻杆一起由上述移动驱动部移动驱动,将上述两根纱线朝上述加捻部引导,上述止捻杆能够在不被上述限制器限制移动而能够与上述拨纱杆一体地移动的第1状态、与被上述限制器限制移动而相对于上述拨纱杆独立地定位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限制器的位置调整来调整止捻杆的按压位置,并且能够在止捻杆与限制器接触的第2状态下使拨纱杆与止捻杆相对移动。因而,在止捻杆与拨纱杆被共同地移动驱动的构成中,也能够独立地调整止捻杆的按压位置与拨纱杆的停止位置。
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或者第3发明中,上述调整驱动部具有旋转驱动上述限制器的驱动马达,上述限制器形成有接触面,该接触面用于与上述移动部件接触,该接触面离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轴的轴中心的距离根据上述限制器在旋转周向上的位置而改变,上述接触面与上述移动部件接触的部分根据上述限制器的旋转角度而变化。
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调整限制器的旋转角度来变更接触面与移动部件的接触部分,由此能够调整按压位置。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调整按压位置。
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4发明中,具备夹持切断机构,该夹持切断机构构成为,具有与上述限制器共同地由上述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凸轮、以及从动于上述凸轮的凸轮从动件,通过上述凸轮从动件进行移动来对上述两根纱线进行把持以及切断,上述驱动马达的上述旋转轴至少能够从规定的第1角度经由第2角度而旋转至第3角度,上述凸轮的凸轮面形成为,当上述旋转轴在上述第1角度与上述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使上述凸轮从动件移动,上述限制器的上述接触面形成为,当上述旋转轴在上述第2角度与上述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使上述按压位置变化。
一般情况下,在接头装置中,应该使夹持切断机构动作的定时与应该使止捻杆位于按压位置的定时不同。即,在应该使止捻杆位于按压位置的定时,夹持切断机构的动作已经完成(关于详细情况,将在实施方式中后述)。本发明的接头装置构成为,通过共同的驱动源即驱动马达来旋转驱动限制器以及凸轮,并且在使旋转轴在第1角度与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使凸轮从动件移动。此外,在使旋转轴在第2角度与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使按压位置变化(即,调整按压位置)。如此,能够根据旋转轴的旋转角度而独立地进行夹持切断机构的动作与按压位置的调整,因此不增加驱动源的数量就能够调整按压位置。因而,能够在抑制装置大型化以及成本增大的同时减少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
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5发明中,上述限制器以及上述凸轮安装于上述旋转轴。
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使限制器以及凸轮旋转。因而,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
本发明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发明中,上述驱动马达的上述旋转轴具有:第1轴部,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从上述驱动马达的壳体朝一侧突出;以及第2轴部,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壳体朝另一侧突出,上述限制器安装于上述第1轴部,上述凸轮安装于上述第2轴部。
在本发明中,限制器隔着壳体而位于与凸轮相反侧。因而,与限制器以及凸轮安装于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相同侧的构成相比,能够容易地避免限制器与夹持切断机构干涉。
本发明的卷取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供纱部,配置有能够拉出纱线的供纱管;卷取部,将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的上述纱线卷取于卷取管而形成卷装;单元控制部,对上述卷取部进行控制;以及接头部,具有上述第1至第7任一项发明的接头装置,将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取部之间断开的上述纱线进行连接,上述调整驱动部由上述单元控制部控制。
在本发明中,在设置有接头装置的卷取单元中,能够减少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因而,能够缩短用于调整的卷取单元的停止时间,能够提高运转效率。
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第8发明的卷取单元。
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少多个卷取单元中的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因而,能够大幅提高纱线卷取机的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自动络纱机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3是卷取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从其他角度观察接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6的(a)~(c)是接头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7是接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切断机构的图。
图9是表示接头装置的仰视图。
图10的(a)~(f)是表示凸轮或者限制器的说明图。
图11的(a)~(d)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的(a)~(d)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3的(a)~(d)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的(a)~(d)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的(a)~(d)是表示接头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将图1的纸面左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图1的纸面上下方向设为重力作用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将与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此外,将纱线Y行进的方向设为纱线行进方向。
(自动络纱机的概要构成)
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的概要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自动络纱机1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自动络纱机1的电气构成的框图。自动络纱机1具备多个卷取单元2、落纱装置3以及机体控制装置4。
多个卷取单元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分别将从供纱管Bs拉出的纱线Y卷取于卷取管Bw而形成卷装P。落纱装置3配置在多个卷取单元2的上方。落纱装置3构成为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移动。落纱装置3为,当从某个卷取单元2接收到满卷的信号时,移动到该卷取单元2的附近,从该卷取单元2进行卷装P的取下等。
机体控制装置4与卷取单元2的单元控制部14(参照图2)、落纱装置3的控制部(未图示)电连接,并与这些控制部进行通信。
(卷取单元)
接着,参照图3对卷取单元2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卷取单元2的概要的主视图。
如图3所示,卷取单元2具有供纱部11、纱线处理执行部12、卷取部13以及单元控制部14。卷取单元2为,对于从供纱部11拉出的纱线Y,在通过纱线处理执行部12实施处理的同时,通过卷取部13卷取纱线Y。
供纱部11用于将卷绕于供纱管Bs的纱线Y一边进行退绕一边进行供给。如图3所示,供纱部11配置在卷取单元2的最下侧。供纱部11具有供纱管支承部21以及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供纱管Bs以大致直立状态配置于供纱管支承部21。纱线退绕辅助装置22通过限制筒23限制从供纱管Bs退绕纱线Y时的鼓胀。限制筒23构成为,随着卷绕于供纱管Bs的纱线量减少而朝下方移动,将上述鼓胀的大小保持为恒定的大小。
纱线处理执行部12用于执行与纱线Y相关的各种处理。如图3所示,纱线处理执行部1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供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纱线处理执行部12具有张力赋予装置31、接头机构32(本发明的接头部)以及清纱器33。
张力赋予装置31是对行进的纱线Y赋予规定张力的装置。张力赋予装置31配置在供纱部11的紧上侧。作为张力赋予装置31的一例,可举出所谓棚栏式的张力赋予装置。如图3所示,多个固定棚栏体31a与多个活动棚栏体31b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配置。而且,通过调整多个活动棚栏体31b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对在固定棚栏体31a与活动棚栏体31b之间行进的纱线Y赋予规定张力。
接头机构32是如下机构:当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供纱部11与卷取部13之间纱线Y成为不相连的状态时,用于将供纱部11侧的纱线Y(下纱线Y1)与卷取部13侧的纱线Y(上纱线Y2)进行接头。接头机构32具有接头装置34、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
接头装置34是将下纱线Y1与上纱线Y2进行连接的装置。接头装置34是通过压缩空气的作用使纱头彼此络合的捻接器。关于详细情况将后述。
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构成为,对供纱管Bs侧(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下纱线Y1进行捕捉并朝接头装置34引导。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配置在接头装置34的下侧。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具有:能够以轴35a为中心旋转的管状的臂35b;配置在臂35b的前端部,吸引捕捉下纱线Y1的纱头部的吸引部35c;以及旋转驱动臂35b而使其上下回转的马达37。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与未图示的吸引源连接。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构成为,对卷取部13侧(纱线行进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上纱线Y2进行捕捉并朝接头装置34引导。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配置在接头装置34的上侧。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具有:能够以轴36a为中心旋转的透明的管状的臂36b;配置在臂36b的前端部,吸引捕捉上纱线Y2的纱头部的吸引部36c;以及旋转驱动臂36b而使其上下回转的马达38。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与未图示的吸引源连接。
在具有以上构成的接头机构32中,如以下那样进行接头。在卷取动作时,例如在由清纱器33检测到纱疵而切断纱线Y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14对卷取单元2的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而使卷取动作暂时停止。然后,单元控制部14对接头机构32等进行控制,而使其进行断开的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吸引捕捉、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向接头装置34的引导、以及基于接头装置34的接头。
清纱器33取得与行进的纱线Y的粗细等相关的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来检测纱疵。清纱器33例如配置在接头装置34的上侧。清纱器33具有切断器33a。在由清纱器33检测到纱疵时,切断器33a立即切断纱线Y,并且清纱器33将检测信号输出到单元控制部14。
卷取部13进行将纱线Y卷取于卷取管Bw而形成卷装P的卷取动作。如图3所示,卷取部13配置在卷取单元2的最上侧。卷取部13具有将卷取管Bw保持为旋转自如的摇架41、横动滚筒42以及滚筒驱动马达43。卷取部13通过滚筒驱动马达43旋转驱动与由摇架41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卷装P接触的横动滚筒42,由此使卷装P从动旋转而将纱线Y卷取于卷取管Bw。
摇架41构成为将卷取管Bw(卷装P)支承为旋转自如。横动滚筒42是轴向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的筒状的部件。在横动滚筒4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使纱线Y横动的横动槽42a。横动滚筒42一边使纱线Y通过该横动槽42a一边旋转,由此使纱线Y以规定的宽度横动。并且,横动滚筒42一边通过横动槽42a使纱线Y横动,一边以与卷装P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旋转,由此卷装P通过与横动滚筒42的接触摩擦而从动旋转。由此,纱线Y一边横动一边卷取于卷取管Bw而形成卷装P。
滚筒驱动马达43是旋转驱动横动滚筒42的马达。滚筒驱动马达43构成为,能够将横动滚筒42朝向卷装P卷取纱线Y的正转方向和从卷装P拉出纱线Y的反转方向的双方旋转驱动。在通常的卷取动作时,横动滚筒42被正转驱动而卷装P正转,纱线Y被卷取于卷取管Bw。此外,在上述接头时,横动滚筒42被反转驱动。由此,当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以吸引了上纱线Y2的状态朝下方转动时,从卷装P拉出上纱线Y2。
单元控制部14具备CPU、ROM以及RAM。单元控制部14按照存储于ROM的程序,通过CPU对各部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单元控制部14对来自清纱器33等的信号进行接收、并且对马达37、38、滚筒驱动马达43、接头装置34的马达63、73(后述)等进行控制。此外,单元控制部14经由机体控制装置4向落纱装置3输出请求落纱的信号。
(接头装置的具体构成)
接着,参照图4~图9对接头装置34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从左前斜上方观察接头装置34的立体图。图5是从左前斜下方观察接头装置34的立体图。图6的(a)~(c)是接头装置34的纵截面图,且是表示接头装置34的动作概要的说明图。图7是从上方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俯视图)。图8是从上方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且是表示后述的切断器79a的说明图。图9是从下方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仰视图)。
如图4所示,接头装置34具备退捻部51、加捻部52、导板53、54、拨纱机构55、夹持切断机构56、以及止捻机构57。接头装置34通过夹持切断机构56对由拨纱机构55引导至导板53、54的两根纱线Y(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进行把持并切断,通过退捻部51对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前端(纱头)进行退捻。此外,接头装置34通过加捻部52使由拨纱机构55引导至加捻部52的下纱线Y1的纱头与上纱线Y2的纱头捻合。此外,接头装置34在使下纱线Y1与上纱线Y2捻合时,通过止捻机构57按压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由此抑制捻转朝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与前端相反侧(换言之,在上下方向上与加捻部52相反侧)传播。
(退捻部的构成)
退捻部51构成为对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纱头进行退捻。如图6的(a)~(c)所示,退捻部5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两根退捻管61a、61b。退捻管61a配置在上侧,退捻管61b配置在下侧。退捻管61a、61b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此外,在退捻管61a、61b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用于喷射压缩空气的未图示的喷射孔。当从喷射孔喷射压缩空气流时,在退捻管61a、61b内产生空气流。由此,退捻管61a能够从前端的开口吸引下纱线Y1,退捻管61b能够从前端的开口吸引上纱线Y2(参照图6的(b))。此外,在退捻部51中,导入到退捻管61a的下纱线Y1的纱头和导入到退捻管61b内的上纱线Y2的纱头通过空气流而被退捻。
此外,如图6的(a)~(c)所示,在退捻管61a的上侧且是前侧设置有用于如后述那样使上纱线Y2弯曲的前板60a。在退捻管61b的下侧且是前侧设置有用于如后述那样使下纱线Y1弯曲的前板60b。
(加捻部的构成)
加捻部52构成为,使由退捻部51退捻后的下纱线Y1的纱头与上纱线Y2的纱头捻合而将下纱线Y1与上纱线Y2进行连接。如图6的(a)~(c)所示,加捻部52具有加捻喷嘴62。加捻喷嘴62为大致筒状的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加捻喷嘴62位于比退捻管61a、61b靠前侧的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退捻管61a与退捻管61b之间。加捻喷嘴62的前端部遍及上下方向上的全长开口(参照图4),能够从前方导入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由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引导至接头装置34的下纱线Y1和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引导至接头装置34的上纱线Y2,从上述前端部的开口导入加捻喷嘴62。
如图6的(a)~(c)所示,在加捻喷嘴62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用于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射孔62a。当从喷射孔62a喷射压缩空气时,在加捻喷嘴62内产生捻回气流。由此,在加捻部52中,能够通过捻回气流使由退捻部51退捻且被引导至加捻喷嘴62的下纱线Y1的纱头与上纱线Y2的纱头捻合而进行接头。
(导板的构成)
导板53是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导板53配置在比退捻部51以及加捻部52靠上侧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导板53的前端形成有朝后方延伸且被导入下纱线Y1的导槽53L、以及朝后方延伸且被导入上纱线Y2的导槽53U。在导槽53L的附近设置有后述的切断器79a(参照图5)。在导槽53U的附近设置有后述的夹持器78a(参照图4)。
导板54是与导板53相同地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板状的部件。导板54配置在比退捻部51以及加捻部52靠下侧的位置。如图4所示,在导板54的前端形成有朝后方延伸且被导入下纱线Y1的导槽54L、以及朝后方延伸且被导入上纱线Y2的导槽54U。导槽54L配置在导板53的导槽53L的大致正下方。导槽54U配置在导板53的导槽53U的大致正下方。在导槽54L的附近设置有后述的夹持器78b(参照图5)。在导槽54U的附近设置有后述的切断器79b(参照图4)。
(拨纱机构的构成)
拨纱机构55构成为,将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朝加捻喷嘴62等进行引导并导入。如图4所示,拨纱机构55具有马达63(本发明的移动驱动部)、传递部件64、65、以及拨纱杆66(第1拨纱杆66a、第2拨纱杆66b)。拨纱机构55经由传递部件64、65将马达63的动力传递至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由此使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转动而将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朝加捻喷嘴62等引导并导入。
马达63例如是公知的步进马达。如图4所示,马达63设置在接头装置34的后端部。马达63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7。在旋转轴67上安装有传递部件64。在俯视观察时,传递部件64例如为大致扇形的板状部件。传递部件64的基端侧部分固定于旋转轴67。传递部件64的前端侧部分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68而与传递部件65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传递部件64的前端部安装有磁铁69。在传递部件6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磁铁69的磁传感器70。传递部件65为沿着大致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棒状部件。传递部件65的后端部经由转动轴68而与传递部件64连接。传递部件65的前端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71而与第1拨纱杆66a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
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是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板状的杆。第1拨纱杆66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导板53与前板60a之间(参照图6的(a)~(c))。如图4所示,第1拨纱杆66a的基端部经由转动轴71而与传递部件65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第1拨纱杆66a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中途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轴向为上下方向且位置被固定的转动轴72。在第1拨纱杆66a的比安装于转动轴72的部分更靠前端侧的部分,设置有能够与后述的第1止捻部件96a的突起96a1接触的接触部66a1。第2拨纱杆66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前板60b与导板54之间(参照图的6(a)~(c))。第2拨纱杆66b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件而与第1拨纱杆66a能够一体转动地连结。第2拨纱杆66b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转动轴72(参照图5)。
在从上侧观察时,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能够从不与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接触的初始位置(参照图7、图8)顺时针转动。当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位于初始位置时,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加捻部52等的外侧。当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从初始位置转动时,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的前端侧部分按压于由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引导至接头装置34的下纱线Y1和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引导至接头装置34的上纱线Y2。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的前端侧部分所按压的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被朝加捻部52等引导并导入。具体而言,下纱线Y1被朝导槽53L、54L以及加捻喷嘴62引导并导入,上纱线Y2被朝导槽53U、54U以及加捻喷嘴62引导并导入。
(夹持切断机构的构成)
夹持切断机构56构成为,由马达73(参照图5)驱动,对由拨纱机构55导入到导槽53L、54L的下纱线Y1和导入到导槽53U、54U的上纱线Y2进行把持以及切断。如图4、图5、图7~图9所示,夹持切断机构56具有凸轮74、凸轮从动件75、传递部件76、一对传递部件77(传递部件77a、77b)、一对夹持器78(夹持器78a、78b)以及一对切断器79(切断器79a、79b)。大体而言,夹持切断机构56经由凸轮74、凸轮从动件75、传递部件76、77a而向配置在导板53附近的夹持器78a以及切断器79a传递马达73的动力。由此,通过夹持器78a把持上纱线Y2,并通过切断器79a切断下纱线Y1。此外,夹持切断机构56经由凸轮74、凸轮从动件75、传递部件76、77b而向夹持器78b以及切断器79b传递马达73的动力。由此,通过夹持器78b把持下纱线Y1,并通过切断器79b切断上纱线Y2。
马达73例如是公知的步进马达,与马达63分开设置。马达73设置在接头装置34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参照图4、图5、图9)。马达73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80。
如图4、图7、如图8所示,凸轮74安装于旋转轴80。凸轮74具有凸轮面81(关于详细情况将后述)。此外,在凸轮74上安装有磁铁82。在凸轮7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检测磁铁82的磁传感器83。
凸轮从动件75是从动于凸轮74的圆板状的部件。凸轮从动件75以周面与凸轮面81接触的方式配置。凸轮从动件75旋转自如地安装于传递部件76(参照图4),且由未图示的受扭螺旋弹簧朝凸轮面81侧施力。传递部件76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位置被固定的转动轴84(参照图5)。传递部件76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传递部件76的上端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85a而与传递部件77a连接(参照图5)。此外,传递部件76的下端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85b而与传递部件77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参照图5)。
传递部件77a是沿着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传递部件77a的后端部经由转动轴85a而与传递部件76的上端部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参照图7、图8)。传递部件77a的前端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86a(参照图8)而与切断器79a连接。在传递部件77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向大致左右方向弯曲的弯曲部87a。弯曲部87a的前表面被配置成能够与后述的夹持器78a的轴承89a1接触。
夹持器78a配置在比导板53靠上侧的位置。如图7所示,夹持器78a具有位置大致被固定的固定片88a、以及能够相对于固定片88a移动(能够开闭)的活动片89a。活动片89a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在活动片89a的后端部设置有能够与传递部件77a的弯曲部87a的前表面接触的轴承89a1(参照图4)。活动片89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轴向为上下方向且位置被固定的转动轴90a。在转动轴90a的周围设置有将活动片89a的前端部朝固定片88a侧施力的受扭螺旋弹簧91a。夹持器78a通过关闭活动片89a(使其与固定片88a接触),由此将上纱线Y2夹在其与固定片88a之间而进行把持。此外,固定片88a被安装成能够稍微移动,以实现对关闭活动片89a时的冲击进行缓和、且使其与活动片89a顺畅地接触的目的。
切断器79a配置在比导板53靠下侧的位置。如图8所示,切断器79a具有位置被固定的固定片92a、以及能够相对于固定片92a移动(能够开闭)的大致L字状的活动片93a。固定片92a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活动片93a的基端部经由转动轴86a而与传递部件77a的前端部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活动片93a的弯曲部分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且位置被固定的转动轴94a而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固定片92a。在活动片93a的前端部形成有刀刃。切断器79a通过关闭活动片93a,由此将下纱线Y1夹在活动片93a与固定片92a之间而进行切断。
传递部件77b、夹持器78b以及切断器79b具有与上述传递部件77a、夹持器78a以及切断器79a大致相同的构成。即,传递部件77b的后端部经由转动轴85b而与传递部件76的下端部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传递部件77b的前端部与切断器79b(参照图4)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传递部件77b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弯曲部87b。弯曲部87b的前表面被配置成能够与夹持器78b的活动片89b(后述)的后端部接触。夹持器78b配置在比导板54靠下侧的位置。夹持器78b具有固定片88b以及活动片89b(参照图5)。在活动片89b的后端部设置有能够与传递部件77b的弯曲部87b的前表面接触的轴承89b1。活动片89b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转动轴90b。在转动轴90b的周围设置有受扭螺旋弹簧91b。切断器79b配置在比导板54靠上侧的位置。切断器79b具有固定片92b以及大致L字状的活动片93b(参照图4)。活动片93b的基端部经由转动轴86b而与传递部件77b的前端部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活动片93b的弯曲部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固定片92b。在活动片93b的前端部形成有刀刃,通过将上纱线Y2夹在该刀刃与固定片92b之间而能够切断上纱线Y2。
(止捻机构的构成)
止捻机构57构成为,当通过加捻部52对下纱线Y1的纱头与上纱线Y2的纱头进行捻合时,对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进行按压,由此抑制捻转朝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如图4所示,止捻机构57具有受扭螺旋弹簧95以及止捻杆96(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此外,如图5、图9所示,在止捻杆96上连接有从动部件97、98。进而,在从动部件98的附近设置有限制器99。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由受扭螺旋弹簧95朝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侧施力,由此能够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一体地转动。此外,当从动部件98与限制器99接触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被限制转动,且能够相对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相对地转动。
受扭螺旋弹簧95被配置成包围上述转动轴72(参照图4、图5)。受扭螺旋弹簧95被设置为,将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朝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侧施力。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是大致水平地配置且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相独立地设置的板状的杆。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由受扭螺旋弹簧95朝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侧施力。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转动轴72(参照图7~图9)。第1止捻部件96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前板60a与加捻部52之间(参照图6的(a)~(c))。在第1止捻部件96a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中途部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能够与第1拨纱杆66a的接触部66a1接触的突起96a1(参照图7、图8)。第2止捻部件96b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加捻部52与前板60b之间(参照图6的(a)~(c))。第2止捻部件96b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72为转动轴中心而与第1止捻部件96a一体地转动。第2止捻部件96b的从基端朝向前端的中途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101而与从动部件97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参照图9)。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转动的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方向。
从动部件97是沿着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从动部件97的前端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101而与第2止捻部件96b的中途部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从动部件97的后端部经由轴向为上下方向的转动轴102而与从动部件98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从动部件98是沿着大致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从动部件98的一端部经由转动轴102而与从动部件97能够相对转动地连接。从动部件98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位置被固定的上述转动轴84(参照图9)。在从动部件98的中途部旋转自如地设置有能够与限制器99接触的轴承103。止捻杆96以及从动部件97、98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部件。
限制器99是大致圆板状的部件,且构成为对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转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关于限制器99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通过上述构成,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能够在不与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接触的待机位置、与通过按压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来抑制捻转朝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的按压位置之间转动(移动)。关于详细情况将后述。
(接头装置进行接头的概要顺序)
接着,返回到图6的(a)~(c),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接头装置34进行接头的概要顺序。作为初始状态,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退避到退捻部51以及加捻部52等的前侧且是左右方向上的外侧(例如参照图4)。
在接头装置34动作之前,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部35将下纱线Y1朝接头装置34引导,通过上纱线捕捉引导部36将上纱线Y2朝接头装置34引导。由此,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被配置成位于退捻部51、加捻部52、导板53以及导板54的紧前侧。
接着,当马达63(参照图4)动作时,使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朝后方转动(另外,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也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一体地转动)。由此,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由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向后方拨动。然后,下纱线Y1被朝导槽53L、54L以及加捻喷嘴62引导并导入,上纱线Y2被朝导槽53U、54U以及加捻喷嘴62引导并导入(参照图6的(a))。
接着,当马达73(参照图4)动作时,夹持切断机构56(参照图4)动作。由此,通过夹持器78a把持上纱线Y2,通过夹持器78b把持下纱线Y1。在此紧后,通过切断器79a切断下纱线Y1,通过切断器79b切断上纱线Y2。由此,下纱线Y1的纱头被退捻管61a吸引,上纱线Y2的纱头被退捻管61b吸引(参照图6的(b))。
接着,当马达63(参照图4)动作时,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进一步朝后方转动,而按压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由此,下纱线Y1的纱头被从退捻管61a拉出,上纱线Y2的纱头被从退捻管61b拉出。此外,此时,通过第1止捻部件96a以及前板60a按压上纱线Y2,使上纱线Y2弯曲。此外,通过第2止捻部件96b以及前板60b按压下纱线Y1,使下纱线Y1弯曲(参照图6的(c))。由此,抑制捻转朝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停止位置(按压位置)由限制器99(参照图5)规定。在该状态下,当从加捻部52的喷射孔62a喷射压缩空气时,在加捻喷嘴62内产生捻回气流,通过捻回气流将下纱线Y1的纱头与上纱线Y2的纱头进行捻合。如以上那样进行接头。
此处,以往,用于规定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的限制器构成为,由操作人员手动地进行位置调整。因此,存在调整耗费时间劳力等问题。因此,为了减少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限制器99以及夹持切断机构56的凸轮74如以下那样构成。
(限制器以及凸轮的详细构成)
接着,参照图4、图5、图7~图9以及图10的(a)~(f)对限制器99以及凸轮74的更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10的(a)~(c)是表示凸轮74的说明图。图10的(d)~(f)是表示限制器99的说明图。另外,图7、图8以及图10的(a)~(c)是俯视图(从上侧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另一方面,图9以及图10的(d)~(f)是仰视图(从下侧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和仰视图中,需要注意左右为相互反向。具体而言,图7、图8以及图10的(a)~(c)的纸面左侧是本实施方式的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另一方面,图9以及图10的(d)~(f)的纸面左侧是本实施方式的左右方向上的右侧。
首先,限制器99与凸轮74共同地由马达73(本发明的调整驱动部以及驱动马达)转动驱动。凸轮74以及限制器99均安装于马达73的旋转轴80。更详细来说,马达73的旋转轴80沿着上下方向(本发明的轴向)延伸。旋转轴80具有从壳体73a(参照图5)朝上侧(本发明的另一侧)突出的上侧轴部80a(本发明的第2轴部。参照图4)、以及从壳体73a朝下侧(本发明的一侧)突出的下侧轴部80b(本发明的第1轴部。参照图5)。凸轮74安装于上侧轴部80a(参照图7、图8)。限制器99安装于下侧轴部80b(参照图9)。限制器99配置在比从动部件98靠前侧的位置。
接着,对限制器99的形状以及凸轮74的形状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先对凸轮74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10的(a)所示,凸轮74的凸轮面81具有第1面81a、第2面81b以及第3面81c。当从上侧观察时,第1面81a、第2面81b以及第3面81c以旋转轴80为中心依次顺时针排列配置。第1面81a具有沿着凸轮从动件75的周面的形状(即,第1面81a的大致整体能够与凸轮从动件75的周面接触的形状)。当第1面81a的大致整体与凸轮从动件75的周面接触时,凸轮74的旋转角度为初始角度(第1角度)(换言之,旋转轴80的旋转角度为初始角度(第1角度))。
第2面81b是形成为大致平面状的面。第2面81b形成为,从第1面81a侧的端部遍及到第3面81c侧的端部,在离旋转轴80的轴中心的距离逐渐变小之后,该距离再次逐渐变大。换言之,第2面81b的从第1面81a侧朝向第3面81c侧的中途部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最小。如图10的(b)所示,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凸轮74从初始角度逆时针旋转角度θa而第2面81b的第3面81c侧的端部与凸轮从动件75接触的状态下,凸轮74的旋转角度为第2角度。换言之,该状态下的旋转轴80的旋转角度为第2角度。
第3面81c(参照图10的(a)~(c)的粗线)是从上侧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面。即,第3面81c是从第2面81b侧的端部遍及到与第2面81b相反侧的端部,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的面。如图10的(c)所示,当从上侧观察时,在凸轮74从初始角度逆时针旋转角度θb而第3面81c的与第2面81b相反侧的端部与凸轮从动件75接触的状态下,凸轮74的旋转角度为第3角度。换言之,该状态下的旋转轴80的旋转角度为第3角度。如此,凸轮74以及马达73的旋转轴80至少能够从初始角度(第1角度)起经由第2角度而旋转至第3角度。
接着,对限制器99的形状进行说明。限制器99也与凸轮74同样地安装于旋转轴80,因此能够从初始角度(第1角度)经由第2角度而旋转至第3角度(参照图10的(d)~(f))。限制器99具有与旋转轴80大致正交的周面104。周面104包括第1面104a以及第2面104b(本发明的接触面。参照图10的(d)~(f)中的粗线)。当从下侧观察时,第1面104a和第2面104b以旋转轴80为中心而依次逆时针排列配置。第1面104a是限制器99在第1角度与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与轴承103接触的面。当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为第1角度时,轴承103能够与第1面104a的与第2面104b相反一侧的端部接触(参照图10的(d))。第1面104a例如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2面104b是限制器99在第2角度与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与轴承103接触的面。即,当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为第2角度时(参照图10的(e)),第2面104b的第1面104a侧的端部能够与轴承103接触。当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为第3角度时(参照图10的(f)),第2面104b的与第1面104a相反侧的端部能够与轴承103接触。至少第2面104b形成为,离旋转轴80的轴中心的距离根据限制器99在旋转周向(周向)上的位置而改变。作为一例,第2面104b形成为,在周向上越远离第1面104a则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越近。
(接头装置的动作的详细情况)
接着,参照图11的(a)~图15的(d)对接头装置34的动作(尤其是拨纱机构55、夹持切断机构56以及止捻机构57的动作)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11的(a)~图15的(d)中的标注有“(a)”的附图是表示第1拨纱杆66a和第1止捻部件96a的动作的说明图。标注有“(b)”的附图是表示第2拨纱杆66b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动作的说明图。标注有“(c)”的附图是表示夹持器78a的动作的说明图。标注有“(d)”的附图是表示切断器79a的动作的说明图。另外,夹持器78b以及切断器79b根据与夹持器78a以及切断器79a相同的原理来进行动作,因此省略与夹持器78b以及切断器79b的动作相关的图示以及详细说明。
图11的(a)~图15的(d)中的标注有“(a)”、“(c)”或者“(d)”的附图是俯视图(从上侧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标注有“(b)”的附图是仰视图(从下侧观察接头装置34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和仰视图中,需要注意左右相互为反向。
作为初始状态,设置于传递部件64的磁铁69位于磁传感器70的正上方、且设置于凸轮74的磁铁82位于磁传感器83的正上方(参照图11的(a))。此时,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夹持器78a、78b、切断器79a、79b、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位于初始位置(参照图11的(a)~(d))。即,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沿着大致前后方向延伸(参照图11的(a)、(b)),不与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接触。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初始位置相当于本发明的待机位置。在该位置处,夹持器78a、78b打开(参照图11的(c))。切断器79a、79b打开(参照图11的(d))。
首先,马达63进行动作,当从上侧观察时,旋转轴67顺时针转动(参照图12的(a)的箭头A01)。由此,马达63的动力经由传递部件64、65而传递至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当从上侧观察时,拨纱杆66a、66b顺时针转动(参照图12的(a)的箭头A02)。当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移动至将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朝加捻部52等引导并导入的位置(参照图12的(a))时,马达63停止动作。如此,当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移动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由受扭螺旋弹簧95朝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侧施力,且突起96a1与接触部66a1接触。由此,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一体地转动(移动)。此外,当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转动时,与第2止捻部件96b连接的从动部件97以及与从动部件97连接的从动部件98进行从动(参照图12的(b)的箭头A03)。当设置于从动部件98的轴承103与限制器99接触时,从动部件98的进一步移动被限制。由此,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转动也被限制(参照图12的(b))。具体而言,通过限制器99限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朝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大致为后方)进一步转动。
此外,与马达63的上述动作相配合,马达73也进行动作,当从上侧观察时,旋转轴80逆时针旋转。由此,当从上方观察时,凸轮74逆时针旋转(参照图12的(c)、(d)中的箭头A04)。凸轮74在第1角度与第2角度之间旋转。凸轮从动件75以与凸轮面81的第2面81b接触且凸轮从动件75的旋转轴中心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距离逐渐变小的方式移动。此时,当从上侧观察时,传递部件76逆时针转动。由此,传递部件77a朝前方移动(参照图12的(c)、(d)中的箭头A05)。于是,设置于夹持器78a的活动片89a的轴承89a1被传递部件77a的弯曲部87a朝前方按压。此时,当从上侧观察时,活动片89a以转动轴90a为轴中心,克服受扭螺旋弹簧91a的施加力而逆时针转动(参照图12的(c)中的箭头A06)。由此,夹持器78a比初始位置进一步打开。夹持器78b也根据相同的原理而进一步打开。
此外,如上所述,当传递部件77a朝前方移动时,当从上侧观察时,切断器79a的活动片93a以转动轴94a为轴中心而顺时针地稍微转动。由此,切断器79a从初始位置稍微打开(省略箭头)。切断器79b也根据相同的原理而打开。
此外,在马达73进行上述动作时,当从下侧观察时,限制器99顺时针旋转(参照图12的(b)中的箭头A07)。此时,限制器99的第1面104a与轴承103接触(参照图12的(b))。
在上述那样的图12的(a)~(d)所示的定时,通过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将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朝加捻部52等引导并导入(参照图6的(a))。
接着,在马达63的动作停止的状态(参照图13的(a))下,马达73进一步动作。此时,当从上侧观察时,旋转轴80逆时针(当从下侧观察时为顺时针)旋转(参照图13的(b)~(d))。此时,凸轮74的旋转角度到达第2角度(参照图13的(c)、(d)中的箭头A08)。此外,凸轮从动件75以与凸轮面81的第2面81b接触且凸轮从动件75的旋转轴中心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方式移动。由此,传递部件77a朝后方移动(参照图13的(c)、(d)中的箭头A09)。于是,传递部件77a的弯曲部87a从设置于活动片89a的轴承89a1分离。此时,当从上侧观察时,活动片89a通过受扭螺旋弹簧91a的施加力而顺时针转动(参照图13的(c)中的箭头A10)。由此,夹持器78a关闭,将上纱线Y2夹在活动片89a与固定片88a之间而进行把持。夹持器78b也相同地关闭,将下纱线Y1夹在活动片89b与固定片88b之间而进行把持。
此外,当如上所述那样使传递部件77a朝后方移动时,当从上侧观察时,切断器79a的活动片93a逆时针转动(参照图13的(d)中的箭头A11)。由此,切断器79a关闭,将下纱线Y1夹在活动片93a与固定片92a之间而进行切断。切断器79b也相同地关闭,将上纱线Y2夹在活动片93b与固定片92b之间而进行切断。此时,下纱线Y1被吸入退捻管61a,上纱线Y2被吸入退捻管61b(参照图6的(b))。
如以上那样,当旋转轴80以及凸轮74在第1角度与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使夹持切断机构56动作。当旋转轴80以及凸轮74的旋转角度到达第2角度时,夹持切断机构56的动作完成。
此外,在马达73进行上述动作时,当从下侧观察时,限制器99顺时针地进一步旋转(参照图13的(b)中的箭头A12)。此时,限制器99的第1面104a与第2面104b之间的分界部分与轴承103接触(参照图13的(b))。
接着,马达63进行动作,当从上侧观察时,马达63的旋转轴67以及传递部件64顺时针地进一步转动(参照图14的(a)中的箭头A13)。由此,当从上侧观察时,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顺时针地进一步转动(参照图14的(a)中的箭头A14)。此时,如图14的(b)所示,轴承103与限制器99接触,因此限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朝后方转动。由此,第1拨纱杆66a的接触部66a1与第1止捻部件96a的突起96a1分离,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与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一体地转动的状态(第1状态)被解除。换言之,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与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相对地转动(第2状态)。再换言之,在第2状态下,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相对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被独立地定位。如此,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能够在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切换状态。通过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的上述动作,下纱线Y1被从退捻管61a拉出,上纱线Y2被从退捻管61b拉出(参照图6的(c))。在马达63进行上述动作时,马达73的动作例如停止(参照图14的(b)~(d))。
接着,例如在马达63的动作停止之后,马达73进行动作,当从上侧观察时,旋转轴80逆时针(当从下侧观察时为顺时针)地进一步旋转(参照图15的(b)~(d))。旋转轴80、凸轮74以及限制器99在第2角度与第3角度之间旋转(参照图15的(b)中的箭头A15以及图15的(c)、(d)中的箭头A16)。凸轮从动件75与凸轮面81的第3面81c接触,凸轮从动件75的旋转轴中心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被维持为恒定(参照图15的(c)、(d))。因此,夹持切断机构56的动作停止。此外,此时,限制器99的第2面104b与轴承103接触(参照图15的(b))。第2面104b与轴承103接触的部分根据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而变化。与此相伴,轴承103与旋转轴80的轴中心之间的距离变化,使从动部件98转动(例如,参照图15的(b)中的箭头A17)。由此,止捻杆的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也转动,位置被微调整(例如,参照图15的(b)中的箭头A18)。具体而言,当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接近第2角度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前端侧部分位于比较靠前侧的位置。由此,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被比较缓和地按压。另一方面,当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接近第3角度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前端侧部分位于比较靠后侧的位置。由此,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被比较强力地按压。马达73的动作停止且限制器99的旋转停止时的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位置为按压位置。
如此,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能够在待机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转动(移动)。按压位置位于比待机位置靠移动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通过限制器99限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朝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大致为后方)进一步移动。进而,通过由马达73驱动限制器99来调整按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73的驱动量由单元控制部14控制(调整)。如上所述,当旋转轴80以及限制器99在第2角度与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限制器99使按压位置变化。因此,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共同地由马达63移动驱动,难以通过调整马达63的动作来调整按压位置的构成中,也能够简单地调整按压位置。
如以上那样,通过马达73,不经由人手就能够调整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因而,能够减少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
此外,对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以及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动作进行决定的马达63、与驱动限制器99的马达73被分别设置。因此,不变更马达63的动作就能够调整限制器99的位置。因而,能够不被其他机构的动作影响而简单地变更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
此外,能够通过限制器99的位置调整来调整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并且,在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与限制器99接触的第2状态下,能够使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与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相对移动。因而,即使在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被共同地移动驱动的构成中,也能够独立地调整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与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的停止位置。
此外,能够通过调整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来变更第2面104b与移动部件的接触部分,由此能够调整按压位置。因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调整按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单元控制部14对马达73的驱动量进行调整,由此实现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的调整。
此外,如上所述,在应该使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位于按压位置的定时,夹持切断机构56的动作已经完成。接头装置34构成为,通过马达73对限制器99以及凸轮74进行旋转驱动,并且在使旋转轴80在第1角度与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使凸轮从动件75移动。此外,在使旋转轴80在第2角度与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调整按压位置。如此,能够根据旋转轴80的旋转角度而独立地进行夹持切断机构56的动作与按压位置的调整,因此不增加驱动源的数量就能够调整按压位置。因而,能够在抑制装置大型化以及成本增大的同时减少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
此外,限制器99以及凸轮74安装于旋转轴80。通过这种简单的构成就能够使限制器99以及凸轮74旋转。因而,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
此外,限制器99隔着马达73的壳体73a而位于与凸轮74相反侧。因而,与限制器99以及凸轮74安装于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相同侧的构成相比,能够容易地避免限制器99与夹持切断机构56干涉。
此外,在设置有接头装置34的卷取单元2中,能够减少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因而,能够缩短用于调整的卷取单元2的停止时间,能够提高运转效率。
此外,通过这样的接头装置34,能够减少自动络纱机1的多个卷取单元2中的按压位置调整的时间劳力。尤其是,在以自动络纱机1的跨距为单位变更设定时,能够以跨距为单位一并进行按压位置的调整,能够大幅减少调整的时间劳力。因而,能够大幅提高自动络纱机1的运转效率。
接着,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变更的变形例。其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具有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而适当省略其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轮74安装于马达73的上侧轴部80a,限制器99安装于马达73的下侧轴部80b,但并不限定于此。凸轮74以及限制器99例如也可以安装于旋转轴80的上下方向上的相同侧。
(2)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限制器99以及凸轮74安装于马达73的旋转轴8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马达73的动力传递方向上,在旋转轴80与限制器99或者凸轮74之间夹设未图示的传递部件。在该情况下,接头装置34只要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在使旋转轴80在第1角度与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使凸轮从动件75移动,且在使旋转轴80在第2角度与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能够调整按压位置。
(3)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夹持切断机构56以及限制器99的双方由马达73驱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使夹持切断机构56动作的驱动源与用于使限制器99动作的驱动源。
(4)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以及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双方由马达63驱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分别设置用于使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动作的驱动源与用于使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动作的驱动源。
(5)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将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朝加捻部52等引导的定时,设置于从动部件98的轴承103与限制器99接触。换言之,在基于马达73以及限制器99对按压位置进行调整之前,通过限制器99来限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移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使轴承103与限制器99接触的定时,也可以在基于限制器99对按压位置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或者调整后。接头装置34只要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在通过加捻部52使下纱线Y1与上纱线Y2捻合之前,对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进行规定。
(6)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限制器99由马达73旋转驱动,由此根据限制器99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限制器99例如也可以由未图示的线性致动器直线地移动驱动。
(7)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于从动部件98的轴承103与限制器99接触来限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转动(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限制器99例如也可以设置为,通过与第1止捻部件96a或者第2止捻部件96b直接接触来限制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转动(移动)。
(8)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构成为被转动驱动,但并不限定于此。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直线地移动。
(9)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限制器99来调整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对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进行移动驱动的移动驱动部,以使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b在所期望的按压位置停止的方式进行动作。即,移动驱动部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恰好在所期望的位置停止的定时,移动驱动部停止动作。
(10)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第1拨纱杆66a和第2拨纱杆66b来将下纱线Y1和上纱线Y2从退捻管61a、61b分别拉出的定时、与对第1止捻部件96a和第2止捻部件96b的按压位置进行调整的定时不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这些定时也可以为同时。
(11)在到上述为止的实施方式中,自动络纱机1具备多个卷取单元2,但并不限定于此。自动络纱机1也可以仅具备一个卷取单元2。
(12)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自动络纱机1,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日本特开2019-31380号公报中所记载那样的纺纱机等各种纱线卷取机。

Claims (6)

1.一种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捻部,通过使两根纱线的前端捻合来将上述两根纱线进行连接;
止捻杆,其具有:第1止捻部件,能够在不与上述两根纱线接触的待机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按压位置比上述待机位置靠规定的移动方向上的一侧,在该按压位置通过按压上述两根纱线中的一方的纱线来抑制捻转朝被按压的纱线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以及第2止捻部件,能够在不与上述两根纱线接触的待机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按压位置通过按压上述两根纱线中的另一方的纱线来抑制捻转朝被按压的纱线的与前端相反侧传播;
调整驱动部,在上述移动方向上变更上述止捻杆的按压位置;
移动驱动部,在上述移动方向上移动驱动上述止捻杆;
移动部件,包括上述止捻杆,由上述移动驱动部移动驱动;以及
限制器,在与上述移动部件接触时,限制上述止捻杆朝上述移动方向上的上述一侧移动,
上述调整驱动部与上述移动驱动部分别设置,通过驱动上述限制器能够变更上述按压位置,
上述调整驱动部具有旋转驱动上述限制器的驱动马达,
在上述限制器形成有接触面,该接触面用于与上述移动部件接触,该接触面离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轴的轴中心的距离根据上述限制器在旋转周向上的位置而改变,
上述接触面与上述移动部件接触的部分根据上述限制器的旋转角度而变化,
上述接头装置具备夹持切断机构,该夹持切断机构构成为,具有与上述限制器共同地由上述驱动马达旋转驱动的凸轮、以及从动于上述凸轮的凸轮从动件,通过上述凸轮从动件进行移动来对上述两根纱线进行把持以及切断,
上述驱动马达的上述旋转轴至少能够从规定的第1角度经由第2角度而旋转至第3角度,
上述凸轮的凸轮面形成为,当上述旋转轴在上述第1角度与上述第2角度之间旋转时,使上述凸轮从动件移动,
上述限制器的上述接触面形成为,当上述旋转轴在上述第2角度与上述第3角度之间旋转时,使上述按压位置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头装置具备拨纱杆,该拨纱杆与上述止捻杆一起由上述移动驱动部移动驱动,将上述两根纱线朝上述加捻部引导,
上述止捻杆能够在不被上述限制器限制移动而能够与上述拨纱杆一体地移动的第1状态、与被上述限制器限制移动而相对于上述拨纱杆独立地定位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器以及上述凸轮安装于上述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马达的上述旋转轴具有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从上述驱动马达的壳体朝一侧突出的第1轴部、以及在上述轴向上从上述壳体朝另一侧突出的第2轴部,
上述限制器安装于上述第1轴部,
上述凸轮安装于上述第2轴部。
5.一种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纱部,配置有能够拉出纱线的供纱管;
卷取部,将从上述供纱部拉出的上述纱线卷取于卷取管而形成卷装;
单元控制部,对上述卷取部进行控制;以及
接头部,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头装置,将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上述供纱部与上述卷取部之间断开的上述纱线进行连接,
上述调整驱动部由上述单元控制部控制。
6.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取单元。
CN202110047024.2A 2020-01-31 2021-01-14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Active CN113201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5494A JP2021123426A (ja) 2020-01-31 2020-01-31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20-015494 2020-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1828A CN113201828A (zh) 2021-08-03
CN113201828B true CN113201828B (zh) 2024-02-02

Family

ID=74186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7024.2A Active CN113201828B (zh) 2020-01-31 2021-01-14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58774A1 (zh)
JP (1) JP2021123426A (zh)
CN (1) CN11320182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84847A (en) * 1949-12-09 1952-12-24 Harold Lionel Muscham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inding machines
GB1168893A (en) * 1966-08-19 1969-10-29 Jakob Schaerer Improvements in Winding Apparatus
CN1676698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和便携式捻接器
CN101466628A (zh) * 2006-06-09 2009-06-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捻接装置
CN202864580U (zh) * 2011-09-21 2013-04-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203199791U (zh) * 2011-09-21 2013-09-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379066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05680A (zh) * 2015-02-24 2016-08-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JP2016199381A (ja) * 2015-04-14 2016-1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
JP2019023120A (ja) * 2017-07-24 2019-02-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31380A (ja) 2017-08-09 2019-02-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作業台車及び糸巻取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84847A (en) * 1949-12-09 1952-12-24 Harold Lionel Muscham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inding machines
GB1168893A (en) * 1966-08-19 1969-10-29 Jakob Schaerer Improvements in Winding Apparatus
CN1676698A (zh) * 2004-03-30 2005-10-0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和便携式捻接器
CN101466628A (zh) * 2006-06-09 2009-06-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捻接装置
CN202864580U (zh) * 2011-09-21 2013-04-1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203199791U (zh) * 2011-09-21 2013-09-1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接头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379066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株式会社电装 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05680A (zh) * 2015-02-24 2016-08-3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JP2016199381A (ja) * 2015-04-14 2016-1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
JP2019023120A (ja) * 2017-07-24 2019-02-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1828A (zh) 2021-08-03
EP3858774A1 (en) 2021-08-04
JP2021123426A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0415B2 (ja) 糸継ぎ装置およびハンディー型スプライサー
US645766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uiding and cutting an advancing yarn during a package doff
JP2013067467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2013067464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CN106698096B (zh) 接纱机构、纱线卷绕装置以及接纱方法
EP2573031B1 (en) Yarn process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device
JP2014234312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CN113201828B (zh) 接头装置、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JP2009286608A (ja) 自動ワインダ
EP1726694B1 (en) Core yar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13067472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EP2078691A2 (en) Kink prevent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winder comprising the same
EP3466856A1 (en) Yarn joining nozzle, yarn joining device,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joining method
CN111039074B (zh)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11470382B (zh) 接纱装置及纱线卷绕装置
JP2019023120A (ja) 糸継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S59112038A (ja) 紡績糸の糸継方法
JP2017088344A (ja) 張力付与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CN107130308B (zh) 纺丝牵引机
EP3831755A1 (en) Yarn pressing mechanism of yarn joining device, yarn join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device
JP2014234311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JP2022113421A (ja) 糸巻取装置
JP2005219880A (ja) バンチ巻方法及びバンチ巻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JP2014234310A (ja) 糸継装置、巻取ユニット、繊維機械及び糸継方法
JPH0545698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