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8102A -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8102A
CN111458102A CN202010207332.2A CN202010207332A CN111458102A CN 111458102 A CN111458102 A CN 111458102A CN 202010207332 A CN202010207332 A CN 202010207332A CN 111458102 A CN111458102 A CN 111458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model
supporting plate
plate
fixing plate
indoor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73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CSCEC
Publication of CN111458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81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架、支撑板以及调速风机;支撑板沿水平方向可摆动地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板上;支撑板上设有转盘,转盘绕竖直轴线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上,转盘的顶部可用于固定建筑模型;调速风机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板上,并位于支撑板的一侧;建筑模型内设有风力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对建筑模型进行不同角度的俯仰方向的通风测试,测试更全面,提高了测试准确率,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计建造房屋建筑的时候,房屋的防风抗风性能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对房屋模型的内部进行通风模拟试验是目前较为方便快捷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试验方法通风方向较为单一,且风速调节有限,难以模拟自然环境下的通风环境。在中国专利CN 206683838 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的测试装置,该专利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连接杆能够调整活动板的相对角度,进而能够对建筑模型不同角度的风吹进行通风测试,但活动板带动建筑模型转动只能调整建筑模型受不同角度的从下至上的仰风测试,不能进行从上至下的俯风测试,而在自然条件中一般房屋受到的风力大多都是从上至下的俯风,因此使得建筑模型的通风测试准确率有所不足,且连接杆的上端通过活动接头与活动板下端的凹槽连接实现对活动板的推动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活动板是旋转转动的,因此凹槽的位置也会在水平位置和竖向位置发生改变,而连接杆只能带动活动接头在竖向的方向进行移动,不能使活动接头与凹槽始终保证相对连接,进而对活动板的角度调节具有限制性,且转盘的上端与建筑模型之间没有相对固定限位机构,建筑模型容易受风力的影响落出转盘外,特别是在调整建筑模型角度的时候极容易因为自身重力原因就使建筑模型发生脱落的情况,不能够进行稳定的通风测试。
基于上述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不全面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架、支撑板以及调速风机;支撑板沿水平方向可摆动地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板上;支撑板上设有转盘,转盘绕竖直轴线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上,转盘的顶部可用于固定建筑模型;调速风机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板上,并位于支撑板的一侧;建筑模型内设有风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固定板上端面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立板,固定板上端面另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拉力弹簧;支撑板一端与立板铰接,支撑板另一端与拉力弹簧连接,从而可左右摆动设置于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固定板上,并位于支撑板底部;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撑板的水平角度。
进一步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卡板、螺杆、驱动电机、移动块以及滚轮;支撑板底部设有倾斜面;卡板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螺杆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卡板上;驱动电机设置于支撑板上,并与螺杆传动连接,从而带动螺杆转动;移动块设置于螺杆上,并可随螺杆转动而移动;滚轮可转动设置于移动块的顶部,并可沿倾斜面滚动,从而调节支撑板的水平角度。
进一步地,倾斜面上设有轮槽,滚轮可滚动设置于轮槽内;和/或,固定板上设有T形滑槽,移动块底部设有T形滑块,移动块通过T形滑块可滑动设置于T形滑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于支撑板上端面上,转盘固定设置于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驱动转盘转动。
进一步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从动齿轮、旋转电机以及主动齿轮;转轴沿竖直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的上端面;转盘固定设置于转轴的顶部;从动齿轮套接于转轴的外壁上;旋转电机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的上,并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固定机构,限位固定机构设置于转盘上,建筑模型通过限位固定机构固定设置于转盘上。
进一步地,限位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凹形固定板、第二凹形固定板、复位弹簧以及延伸杆;第一凹形固定板固定设置于转盘上,第一凹形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凹槽;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凹槽的底部;延伸杆一端伸入凹槽内,并与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延伸杆另一端与第二凹形固定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凹形固定板和第二凹形固定板的内凹面分别设有定位插杆,建筑模型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插槽;建筑模型通过定位插槽与定位插杆卡紧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该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通过设有的固定板、立板、支撑板、拉力弹簧、角度调节机构、建筑模型以及风力传感器,能够对建筑模型进行不同角度的俯仰方向的通风测试,测试更全面,提高了测试准确率,方便使用;并且通过设有的风力传感器能够清晰的得知建筑模型各个方向所受到的具体风力值,便于人们准确的记录建筑模型受到风力的具体情况,使得测试更全面精确。
第二、该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通过设有的旋转机构,旋转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转盘和建筑模型转动,能够使建筑模型不同位置进行风力测试,测试更加全面。
第三、该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通过设有的限位固定机构和建筑模型,可实现对建筑模型快速方便的安装,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为本发明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限位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支撑腿;3、调速风机;4、立板;5、支撑板;6、拉力弹簧;7、角度调节机构;71、卡板;72、螺杆;73、驱动电机;74、移动块;75、滚轮;76、轮槽;8、旋转机构;81、转轴;82、从动齿轮;83、旋转电机;84、主动齿轮;9、转盘;10、限位固定机构;101、第一凹形固定板;102、凹槽;103、复位弹簧;104、延伸杆;105、第二凹形固定板;106、定位插杆;107、定位插槽;108、拉绳;11、建筑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架、支撑板5以及调速风机3;其中,固定架包括固定板1和支撑腿2,支撑腿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固定板1的四周,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板5和调速风机3分别设置于固定板1的上端面上;具体为:支撑板5沿水平方向可摆动地设置于固定架的固定板1上;支撑板5上设有转盘9,该转盘9绕竖直轴线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5上,转盘9的顶部可用于固定连接建筑模型11;建筑模型11内设有风力传感器,该风力传感器在测试时用于采集建筑模型11的风力参数;调速风机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固定架上,并位于支撑板5的一侧;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对建筑模型进行不同角度的俯仰方向的通风测试,测试更全面,提高了测试准确率,便于使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上端面的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立板4,固定板1上端面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拉力弹簧6;支撑板5一端与立板4铰接,从而可以绕立板4上下转动;支撑板5另一端与拉力弹簧6连接,从而可以在拉力弹簧6的作用下上下摆动;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支撑板5可以在立板4和拉力弹簧6的作用下左右摆动地设置于固定板1上,从而进行测试。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7;角度调节机构7设置于固定板1上,并位于支撑板5的底部;角度调节机构7与支撑板5的底部连接,从而用于调节支撑板5的水平角度;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对支撑板5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在各个方向和角度下进行测试。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7包括卡板71、螺杆72、驱动电机73、移动块74以及滚轮75;支撑板5的底部设有倾斜面;卡板71包括两个,并固定设置于固定板1上的两端;螺杆72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两个卡板71上;驱动电机73固定设置于支撑板5上,并与螺杆72传动连接,从而带动螺杆72转动;移动块74设置于螺杆72上,并可随螺杆72转动而移动;该移动块74穿过螺杆72,并与螺杆72螺纹连接;滚轮75可转动设置于移动块74的顶部,并可沿倾斜面滚动,从而调节支撑板5的水平角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电机73可带动螺杆72转动,并由螺杆72带动移动块74在螺杆72上移动,从而带动滚轮75滚动进行水平调节。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倾斜面上设有轮槽76,滚轮75可滚动设置于轮槽76内,轮槽76沿倾斜面设置,这样使得滚轮75可沿轮槽76滚动,轮槽76起到限位的作用,这样调节角度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地,固定板1上设有T形滑槽,移动块74底部设有T形滑块,移动块74通过T形滑块可滑动设置于T形滑槽内,使得移动块74的移动更加稳定、可靠;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启动驱动电机73带动螺杆72转动,利用螺杆72与移动块74的螺纹连接作用和T形滑块与T形滑槽的匹配连接对移动块74的限位作用使移动块74带动滚轮75移动,在移动块74向左移动的时候由于支撑板5下端设为斜面的作用,向左移动时滚轮75逐渐撑起支撑板5,使建筑模型11随之向右倾斜,能够进行仰风测试,再移动块74向右移动时,拉力弹簧6拉动支撑板5的左端向下,使建筑模型11随之向左侧倾斜,能够进行俯风测试,能够对建筑模型11进行不同角度的俯仰方向的通风测试,测试更全面,提高了测试准确率,便于使用。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8,该旋转机构8设置于支撑板5上端面上,转盘9固定设置于旋转机构8;该旋转机构8用于驱动转盘9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转盘9上的建筑模型11转动,实现各个方向的测试。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8包括转轴81、从动齿轮82、旋转电机83以及主动齿轮84;转轴81沿竖直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5的上端面;转盘9固定设置于转轴81的顶部;从动齿轮82套接于转轴81的外壁上;旋转电机83固定设置于支撑板5的上,并与主动齿轮84传动连接;主动齿轮84与从动齿轮82相啮合;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旋转电机83即可驱动转盘9转动,实现各个方向的测试。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还包括限位固定机构10,该限位固定机构10设置于转盘9上,建筑模型11通过限位固定机构10可拆卸固定设置于转盘9上,从而进行测试。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固定机构10包括第一凹形固定板101、第二凹形固定板105、复位弹簧103以及延伸杆104;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固定设置于转盘9上,第一凹形固定板101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凹槽102;复位弹簧103一端固定连接于凹槽102的底部;延伸杆104一端伸入凹槽内,并与复位弹簧1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延伸杆104另一端与第二凹形固定板105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为:第二凹形固定板105通过延伸杆104伸入凹槽102内,并与复位弹簧(103)固定连接,从而与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形成四方形限位框架。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 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和第二凹形固定板105的内凹面分别设有定位插杆106,建筑模型11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插槽107;建筑模型11通过定位插槽107与定位插杆106卡紧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凹形固定板105的外壁面上固定连接有拉绳108。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在需要对建筑模型11进行不同俯仰角度的抗风力检测时,启动驱动电机73,驱动电机73带动螺杆72转动,利用螺杆72与移动块74的螺纹连接作用和T形滑块与T形滑槽的匹配连接对移动块74的限位作用使移动块74带动滚轮75移动,在移动块74向左移动的时候由于支撑板5下端设为倾斜面的作用,向左移动时滚轮75逐渐撑起支撑板5,使建筑模型11随之向右倾斜,能够进行仰风测试,再移动块74向右移动时,拉力弹簧6拉动支撑板5的左端向下,使建筑模型11随之向左侧倾斜,从而能够进行俯风测试,能够对建筑模型11进行不同角度的俯仰方向的通风测试,通过设有的风力传感器能够清晰的得知建筑模型11各个方向所受到的具体风力值,便于人们准确的记录建筑模型11受到风力的具体情况,使得测试更全面精确,提高了测试准确率,便于使用;具体地,通过设有的旋转机构8的旋转电机83带动主动齿轮84转动,利用主动齿轮84与从动齿轮82的啮合作用带动转轴81转动,进而带动转盘9和建筑模型11转动,能够使建筑模型11不同位置进行风力测试,测试更全面,通过设有的限位固定机构10,在安装建筑模型11时,通过拉绳108拉动第二凹形固定板105,使第二凹形固定板105远离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再将建筑模型11的底端放入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内,使建筑模型11一侧的定位插槽107与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内侧设置的定位插杆106插接,再松开拉绳,复位弹簧103回拉延伸杆104,进而带动第二凹形固定板105回位,使第二凹形固定板105内侧设置的定位插杆106插入建筑模型11另一侧的定位插槽106内,即可实现对建筑模型11快速方便的安装,便于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该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通过设有的固定板、立板、支撑板、拉力弹簧、角度调节机构、建筑模型以及风力传感器,能够对建筑模型进行不同角度的俯仰方向的通风测试,测试更全面,提高了测试准确率,方便使用;并且通过设有的风力传感器能够清晰的得知建筑模型各个方向所受到的具体风力值,便于人们准确的记录建筑模型受到风力的具体情况,使得测试更全面精确。
第二、该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通过设有的旋转机构,旋转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转盘和建筑模型转动,能够使建筑模型不同位置进行风力测试,测试更加全面。
第三、该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通过设有的限位固定机构和建筑模型,可实现对建筑模型快速方便的安装,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支撑板(5)以及调速风机(3);所述支撑板(5)沿水平方向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的固定板(1)上;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转盘(9),所述转盘(9)绕竖直轴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上,所述转盘(9)的顶部可用于固定建筑模型(11);所述调速风机(3)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所述建筑模型(11)内设有风力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端面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立板(4),所述固定板(1)上端面另一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拉力弹簧(6);所述支撑板(5)一端与所述立板(4)铰接,所述支撑板(5)另一端与所述拉力弹簧(6)连接,从而可左右摆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调节机构(7);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5)底部;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5)的水平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7)包括卡板(71)、螺杆(72)、驱动电机(73)、移动块(74)以及滚轮(75);所述支撑板(5)底部设有倾斜面;所述卡板(71)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上;所述螺杆(72)沿水平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卡板(71)上;所述驱动电机(7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上,并与所述螺杆(72)传动连接,从而带动所述螺杆(72)转动;所述移动块(74)设置于所述螺杆(72)上,并可随所述螺杆(72)转动而移动;所述滚轮(75)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块(74)的顶部,并可沿所述倾斜面滚动,从而调节所述支撑板(5)的水平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上设有轮槽(76),所述滚轮(75)可滚动设置于所述轮槽(76)内;和/或,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T形滑槽,所述移动块(74)底部设有T形滑块,所述移动块(74)通过所述T形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T形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机构(8),所述旋转机构(8)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上端面上,所述转盘(9)固定设置于所述旋转机构(8);所述旋转机构(8)用于驱动所述转盘(9)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8)包括转轴(81)、从动齿轮(82)、旋转电机(83)以及主动齿轮(84);所述转轴(81)沿竖直方向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的上端面;所述转盘(9)固定设置于所述转轴(81)的顶部;所述从动齿轮(82)套接于所述转轴(81)的外壁上;所述旋转电机(83)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的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84)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84)与所述从动齿轮(82)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固定机构(10),所述限位固定机构(10)设置于所述转盘(9)上,所述建筑模型(11)通过所述限位固定机构(10)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9)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机构(10)包括第一凹形固定板(101)、第二凹形固定板(105)、复位弹簧(103)以及延伸杆(104);所述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固定设置于所述转盘(9)上,所述第一凹形固定板(101)的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凹槽(102);所述复位弹簧(103)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102)的底部;所述延伸杆(104)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复位弹簧(1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10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板(105)的端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固定板(101)和所述第二凹形固定板(105)的内凹面分别设有定位插杆(106),所述建筑模型(11)的外侧面上设有定位插槽(107);所述建筑模型(11)通过所述定位插槽(107)与所述定位插杆(106)卡紧连接。
CN202010207332.2A 2019-10-21 2020-03-23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14581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00227 2019-10-21
CN201911000022 2019-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8102A true CN111458102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7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7332.2A Pending CN111458102A (zh) 2019-10-21 2020-03-23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81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1217A (zh) * 2020-12-11 2021-03-23 重庆大学 基于生物仿生的结构气动优化装置
CN113109019A (zh) * 2021-05-18 2021-07-13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3289A (ja) * 2002-07-17 2004-02-19 Univ Kanagawa 免震建物の風洞実験装置
CN206683838U (zh) * 2016-07-22 2017-11-28 新余学院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的测试装置
CN206864133U (zh) * 2017-07-01 2018-01-09 常州三立精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大小的市政广告架
CN108680465A (zh) * 2018-04-27 2018-10-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材料表面液体滚动角测量装置
CN109027548A (zh) * 2018-07-30 2018-12-18 芜湖凌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媒体用显示装置
CN109282962A (zh) * 2018-09-17 2019-01-29 淮北辰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通风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564165U (zh) * 2018-07-27 2019-03-01 内蒙古北方时代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组装式临时围挡
CN208768300U (zh) * 2018-08-23 2019-04-19 深圳市鑫凌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音箱芯片焊接用固定夹具
CN208889188U (zh) * 2018-07-11 2019-05-21 李峰 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
CN110242847A (zh) * 2019-06-24 2019-09-17 苏州天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aoi检测用检查相机调节机构
CN112509451A (zh) * 2021-01-15 2021-03-16 刘建军 一种教学用建筑实体模型及教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3289A (ja) * 2002-07-17 2004-02-19 Univ Kanagawa 免震建物の風洞実験装置
CN206683838U (zh) * 2016-07-22 2017-11-28 新余学院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的测试装置
CN206864133U (zh) * 2017-07-01 2018-01-09 常州三立精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大小的市政广告架
CN108680465A (zh) * 2018-04-27 2018-10-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材料表面液体滚动角测量装置
CN208889188U (zh) * 2018-07-11 2019-05-21 李峰 一种建筑设计用模型连接结构
CN208564165U (zh) * 2018-07-27 2019-03-01 内蒙古北方时代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组装式临时围挡
CN109027548A (zh) * 2018-07-30 2018-12-18 芜湖凌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多媒体用显示装置
CN208768300U (zh) * 2018-08-23 2019-04-19 深圳市鑫凌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音箱芯片焊接用固定夹具
CN109282962A (zh) * 2018-09-17 2019-01-29 淮北辰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通风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42847A (zh) * 2019-06-24 2019-09-17 苏州天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aoi检测用检查相机调节机构
CN112509451A (zh) * 2021-01-15 2021-03-16 刘建军 一种教学用建筑实体模型及教学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41217A (zh) * 2020-12-11 2021-03-23 重庆大学 基于生物仿生的结构气动优化装置
CN112541217B (zh) * 2020-12-11 2022-11-08 重庆大学 基于生物仿生的结构气动优化装置
CN113109019A (zh) * 2021-05-18 2021-07-13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8102A (zh) 一种建筑模型室内自然通风测试装置
CN107030229A (zh) 一种电子产品维修用线束切割设备
CN210427253U (zh) 钢化玻璃强度检测装置
CN210981717U (zh) 一种安全帽耐冲击穿刺测试仪
CN112365772A (zh) 一种具有旋转功能的公众教育用展示装置
CN207687584U (zh) 一种监控摄像头安装架
CN112284905B (zh) 一种混凝土检测装置以及方法
CN213714174U (zh) 一种桩基孔深测量装置
CN220912362U (zh) 一种轻便式环境检测仪器
CN208383639U (zh) 一种铺地物表面滑动摩擦磨损测试装置
CN112785898A (zh) 一种武术器械教学用展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909611U (zh) 一种用于矿产勘查的地面钻探装置
CN220519692U (zh) 一种牵引机
CN219590174U (zh) 一种不锈钢笔头生产线的多角度划检装置
CN219177233U (zh) 一种视觉机器支撑定位设备
CN220819397U (zh) 一种z轴摇杆寿命检测装置
CN219301822U (zh)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桥梁监测的建筑施工自动控制检测装置
CN21697425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空防坠落物安防设备
CN220334638U (zh) 一种用于矿井巷道的传感器升降装置
CN114627712B (zh) 一种地铁受电弓模拟培训装置
CN116858661B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
CN219368785U (zh)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
CN218823125U (zh) 一种过辊转动流畅性测试装置
CN220996810U (zh) 一种便于快速拆装的无人机电源模块
CN209142152U (zh) 钢轨视觉检测采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