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3649A -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3649A
CN111403649A CN202010222474.6A CN202010222474A CN111403649A CN 111403649 A CN111403649 A CN 111403649A CN 202010222474 A CN202010222474 A CN 202010222474A CN 111403649 A CN111403649 A CN 111403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late
battery pack
key switch
fixed
pump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24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3649B (zh
Inventor
王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Qinchu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224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3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3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3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36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防护壳,电池包设置在防护壳内部,防护壳的内部填充有用来对电池包冷却降温的冷却液,防护壳的内部底面设置有缓冲保护机构,缓冲保护机构与电池包的底部相连接,缓冲保护机构上设置有触控机构,防护壳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触控机构可与调节机构抵扣接触,防护壳的侧壁上固定有用来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起到报警功能的声光报警器,调节机构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声光报警器电连接。该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提高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和对电池包的安全保障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中很大一部分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电力源并通过蓄电池释放电能为汽车提供驱动力,从而使得汽车运行,现有的电动汽车中采用多块蓄电池组成一个大容量的电池组,也叫电池包,并且通常将电池包安装在汽车的车架底部,并且电池包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降温。
现有的汽车用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即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池包的温度升高,因此通常对电池包设置散热装置,现有的电池包散热装置对电池包的散热能力有限,在遇到电池包出现因负载增加导致的产热较多的情况时,散热能力不能够进行对应调整,导致电池包温度升高,造成危险,而且由于电池包设置在汽车车架的底部,因此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汽车颠簸导致振动冲击,时间长了对电池包会产生损伤,降低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本申请给出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电池包设置在防护壳内部,防护壳的内部填充有用来对电池包冷却降温的冷却液,防护壳的内部底面设置有缓冲保护机构,缓冲保护机构与电池包的底部相连接,缓冲保护机构上设置有触控机构,防护壳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触控机构可与调节机构抵扣接触,防护壳的侧壁上固定有用来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起到报警功能的声光报警器,调节机构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声光报警器电连接。
优选的,缓冲保护机构包括缓冲盒,缓冲盒固定在防护壳的内部底面上,缓冲盒内部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向上的托杆,托杆的上端贯穿缓冲盒的上侧壁,并且托杆可在缓冲盒的上侧壁上进行上下滑动,托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池包的底面。
优选的,缓冲盒的外周壁固定有多个泵筒,多个所述泵筒沿缓冲盒的圆周轴向等间隔设置,泵筒远离缓冲盒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口,泵筒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四,活塞板四朝向缓冲盒的一侧固定有滑杆一,滑杆一朝向缓冲盒的一端贯穿缓冲盒的侧壁,并且滑杆一可在缓冲盒的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滑杆一位于缓冲盒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活动块,活动块通过弹簧二与缓冲盒的内侧壁相连接。
优选的,升降板的侧壁截面为外凸的“〈”形,多个所述活动块设置在升降板的周围,且活动块与升降板相对的侧面为内凹的“〈”形,活动块的内凹面与升降板的外凸面相适配,并且活动块与升降板抵扣连接。
优选的,触控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泵筒内部的活塞板一、活塞板二和活塞板三,活塞板一、活塞板二和活塞板三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在所述泵筒内部,且活塞板一、活塞板二、活塞板三和活塞板四均与所述泵筒的内壁之间气密连接,泵筒的通口的左侧设置有挡块一,且挡块一固定在泵筒的内壁上,挡块一位于活塞板三的右侧,且活塞板三可与所述挡块一抵扣接触,活塞板三与活塞板二通过弹簧一相连接,活塞板二的右侧设置有挡块二,且活塞板二可与所述挡块二抵扣接触,泵筒内部位于活塞板一和活塞板二之间填充有导热气体,泵筒采用导热材质制成。
优选的,活塞板一背离活塞板二的一侧固定有滑杆二,滑杆二的远离活塞板一的一端贯穿泵筒的右端侧壁,且滑杆二可在泵筒的右端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且所述泵筒远离缓冲盒的一端穿过防护壳的外侧壁并且外露至防护壳的外部,滑杆二位于所述泵筒外部的一端定轴转动连接齿轮,泵筒外露至防护壳外部的一端端面上固定有滑架一和滑架二,且滑架一和滑架二分别位于齿轮的上下两侧,滑架一上滑动连接齿条一,滑架二上滑动连接齿条二,齿轮分别与齿条一和齿条二啮合连接,且齿条一和齿条二相互平行。
优选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且固定座位于滑架一的左侧,固定座的右侧面固定有第一按键开关,且齿条二可与第一按键开关抵扣接触,第一按键开关与第一换热器串联连接。
优选的,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三,滑杆三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按键开关,且齿条一可与第二按键开关抵扣接触,第二按键开关与第二换热器串联连接,第一按键开关和第二按键开关分别位于防护壳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有立杆,且立杆位于滑杆三的左侧,立杆通过弹簧三与滑杆三相连接,立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三按键开关,且第二按键开关可与第三按键开关抵扣接触,第三按键开关与声光报警器串联连接,且第一按键开关、第二按键开关和第三按键开关并联连接。
第二,本申请还给出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缓冲保护机构对电池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步骤二:通过触控机构根据冷却液温度触动调节机构自动调节对电池包的散热能力;
步骤三:通过缓冲保护机构带动触控机构触动调节机构根据振动调节对冷却液的冷却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缓冲保护机构对电池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冷却液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实现利用振动能量作为驱动力,提高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池包对自身散热消耗的电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本发明中,通过触控机构根据冷却液温度触动调节机构自动调节对电池包的散热能力,提高对电池包的安全保障作用。
本发明中,在汽车受到的振动冲击较大时,通过缓冲保护机构带动触控机构触动调节机构根据振动调节对冷却液的冷却能力,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因吸收振动能量而增加,进而避免冷却液内部热量反向传递至电池包上,进而保障冷却液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而且在遇到更加的严重的振动冲击时,通过触控机构带动调节机构触发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从而提醒司乘人员对车辆进行及时检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调节机构和触控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中的调节机构和触控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中的调节机构和触控机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中的调节机构和触控机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中的电路连接结构简图。
图中:1-防护壳;2-托杆;3-第一换热器;4-调节机构;5-触控机构;6-活塞板一;7-活塞板二;8-弹簧一;9-活塞板三;10-泵筒;11-升降板;12-活动块;13-弹簧二;14-滑杆一;15-活塞板四;16-缓冲盒;17-通口;18-声光报警器;19-第二换热器;20-滑杆二;21-滑架一;22-齿条一;23-滑架二;24-齿轮;25-齿条二;26-固定座;27-第一按键开关;28-滑槽;29-滑杆三;30-第二按键开关;31-弹簧三;32-立杆;33-第三按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1,电池包设置在防护壳1内部,防护壳1的内部填充有用来对电池包冷却降温的冷却液,防护壳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缓冲保护机构,缓冲保护机构与电池包的底部相连接,缓冲保护机构上设置有触控机构5,防护壳1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4,触控机构5可与调节机构4抵扣接触,防护壳1的侧壁上固定有用来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的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19以及起到报警功能的声光报警器18,调节机构4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19和声光报警器18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冲保护机构包括缓冲盒16,缓冲盒16固定在防护壳1的内部底面上,缓冲盒16内部设置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向上的托杆2,托杆2的上端贯穿缓冲盒16的上侧壁,并且托杆2可在缓冲盒16的上侧壁上进行上下滑动,托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池包的底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冲盒16的外周壁固定有多个泵筒10,多个所述泵筒10沿缓冲盒16的圆周轴向等间隔设置,泵筒10远离缓冲盒16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口17,泵筒10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四15,活塞板四15朝向缓冲盒16的一侧固定有滑杆一14,滑杆一14朝向缓冲盒16的一端贯穿缓冲盒16的侧壁,并且滑杆一14可在缓冲盒16的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滑杆一14位于缓冲盒16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活动块12,活动块12通过弹簧二13与缓冲盒16的内侧壁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升降板11的侧壁截面为外凸的“〈”形,多个所述活动块12设置在升降板11的周围,且活动块12与升降板11相对的侧面为内凹的“〈”形,活动块12的内凹面与升降板11的外凸面相适配,并且活动块12与升降板11抵扣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触控机构5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泵筒10内部的活塞板一6、活塞板二7和活塞板三9,活塞板一6、活塞板二7和活塞板三9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在所述泵筒10内部,且活塞板一6、活塞板二7、活塞板三9和活塞板四15均与所述泵筒10的内壁之间气密连接,泵筒10的通口17的左侧设置有挡块一,且挡块一固定在泵筒10的内壁上,挡块一位于活塞板三9的右侧,且活塞板三9可与所述挡块一抵扣接触,活塞板三9与活塞板二7通过弹簧一8相连接,活塞板二7的右侧设置有挡块二,且活塞板二7可与所述挡块二抵扣接触,泵筒10内部位于活塞板一6和活塞板二7之间填充有导热气体,气体可选用氦气,泵筒10采用导热材质制成,可选用金属铜或铝。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活塞板一6背离活塞板二7的一侧固定有滑杆二20,滑杆二20的远离活塞板一6的一端贯穿泵筒10的右端侧壁,且滑杆二20可在泵筒10的右端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且所述泵筒10远离缓冲盒16的一端穿过防护壳1的外侧壁并且外露至防护壳1的外部,滑杆二20位于所述泵筒10外部的一端定轴转动连接齿轮24,泵筒10外露至防护壳1外部的一端端面上固定有滑架一21和滑架二23,且滑架一21和滑架二23分别位于齿轮24的上下两侧,滑架一21上滑动连接齿条一22,滑架二23上滑动连接齿条二25,齿轮24分别与齿条一21和齿条二23啮合连接,且齿条一21和齿条二23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座26,且固定座26位于滑架一21的左侧,固定座26的右侧面固定有第一按键开关27,且齿条二25可与第一按键开关27抵扣接触,第一按键开关27与第一换热器3串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固定座26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8,滑槽28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三29,滑杆三29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按键开关30,且齿条一22可与第二按键开关30抵扣接触,第二按键开关30与第二换热器19串联连接,第一按键开关27和第二按键开关30分别位于防护壳1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固定座26的上表面固定有立杆32,且立杆32位于滑杆三29的左侧,立杆2通过弹簧三31与滑杆三29相连接,立杆32的上端固定有第三按键开关33,且第二按键开关30可与第三按键开关33抵扣接触,第三按键开关33与声光报警器18串联连接,且第一按键开关27、第二按键开关30和第三按键开关33并联连接,电池包为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19和声光报警器18提供电力。
为了给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下面展开介绍:该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1所示,电池包为汽车的驱动电机提供电力使得汽车能够运行行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路面反馈的整栋通过轮胎、车架传递至电池包,导致电池包整体受到振动冲击并产生向上或向下的运动路径,电池包的上下运动通过托杆2带动升降板11在缓冲盒16内进行上下移动,当升降板11上移或下移时,由于升降板11的侧壁截面为外凸的“〈”形,且活动块12与升降板11相对的侧面为内凹的“〈”形,活动块12的内凹面与升降板11的外凸面相适配,并且活动块12与升降板11抵扣连接,使得升降板11的外凸面与活动块12内凹面之间相互产生力的作用,并且由于活动块12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约束,因此使得活动块12向缓冲盒16的周壁处移动并靠近,升降板11与活动块12的结构形式使得电池包受到的竖直方向的振动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振动,从而便于使得缓冲防护机构扁平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整个电池包防护系统的空间占用体积;
在活动块12向缓冲盒16的周壁靠近的过程中对与其对应的弹簧二13进行压缩并蓄能,而且还获得一个恢复力,该恢复力对活动块12施加指向缓冲盒16圆心的力,使得弹簧二13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从而使得振动能量减弱,进而降低对电池包的损伤,活动块12压缩弹簧二13的同时通过滑杆一14推动对应的活塞板四15对泵筒10内部的冷却液加压,从而将泵筒10内部的冷却液通过通口17向泵筒10的外部流动,冷却液从通口喷出的同时获得动能,该动能使得防护壳1内部的冷却液加快流动,从电池包上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冷却液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实现利用振动能量作为驱动力,提高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池包对自身散热消耗的电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汽车的续航里程;
在振动消除升降板11恢复原位时,在弹簧二13的恢复力作用下使得活动块12向升降板11靠近,并通过滑杆一14复位,从而使得泵筒10内部体积增大,产生抽吸力,使得泵筒10外部的冷却液从通口17处吸入泵筒10内部,以便下一次遇到振动时使得冷却液能够加速流动;
步骤二:如图1所示,汽车在运行或充电过程中,电池包产生热量,并且电池包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液吸收导致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而冷却液升温的同时泵筒10将冷却液中的热量传导至活塞板一6和活塞板二7之间的导热气体中,使得导热气体受热膨胀,受热膨胀效果最好的且无毒的气体是:氢气、氦气、氮气等,但氢气易燃,氦气很贵,氮气不燃、不贵,在三者中受热膨胀效果最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气体作为填充的导热气体;由于活塞板二7受到其右侧的挡块二的限制作用,从而使得导热气体受热膨胀后对活塞板一6施加向左的压力,使得活塞板一6带动滑杆二20同步左移,如图2和图3所示,滑杆二20左移的同时带动齿轮24左移,并且齿轮24通过齿牙同时带动齿条一22和齿条二23左移,齿条二23左移的过程中与第一按键开关27抵扣接触后,此时齿条一22与第二按键开关30不接触,第一按键开关27连通,如图6所示,此时第一换热器3通电工作,对升温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够循环对电池包进行冷却,避免电池包温度过高;
在电池包负载较小的情况下,其产生的热量很少,冷却液自身的容热能力足以确保电池包不会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泵筒10传导至导热气体中的热量较小,导热气体的膨胀程度不足以使得活塞板一6通过滑杆二20和齿轮24带动齿条二25与第一按键开关27抵扣接触,从而不会启动第一换热器3工作,从而降低电池包存储电能的消耗,具有节能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当电池包负载较大的情况下,电池包产生的热量增加较多,从而使得冷却液温度上升较高,即第一换热器3的散热能力不足以保持对冷却液温度稳定或下降了,此时泵筒10向导热气体传递更多的热量,使得导热气体膨胀加剧,并通过使得活塞板一6带动滑杆二20和齿轮24进一步左移,此时由于齿条二25与第二按键开关27抵扣接触,不能够继续左移,从而使得齿轮24逆时针转动,齿轮24的逆时针转动通过齿轮24和齿条一22之间齿牙的作用,使得齿条一22继续向左移动,并与第二按键开关30抵扣接触,如图6所示,从而使得第二按键开关30连通,使得第二换热器19通电工作,从而提高了对冷却液的循环冷却能力,进而提高了对电池包的降温保护效果,而且实现根据电池包的温度变化能够自动的调节对电池包的散热能力,提高对电池包的安全保障作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池包超负荷为汽车提供电力,或者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19出现故障,散热能力消失或减弱时,使得电池包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或不能够及时散去时,冷却液的温度再一次的升高,导致泵筒10向导热气体传递更多的热量,使得导热气体膨胀再一次加剧,并通过使得活塞板一6带动滑杆二20和齿轮24进一步左移,此时由于齿条二25与第二按键开关27抵扣接触,不能够继续左移,从而使得齿轮24带动齿条一22继续向左移动,并推动第二按键开关30向第三按键开关33靠近并抵扣接触,同时第二按键开关30左移的同时通过滑杆三29对弹簧三31压缩,使得弹簧三31获得一个恢复力,如图6所示,从而使得第三按键开关33连通,使的声光报警器18通电工作,发出报警,从而提高了对预警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加剧,进而提高了电池包使用过程中安全性;
在电池包停止工作后或故障解除后,电池包产生热量减小,从而冷却液温度降低,进而在泵筒10的导热作用下使得导热气体温度较低,体积减小,使得活塞板一6通过滑杆二20带动齿轮24右移,进而在齿轮24和齿条一22、齿条二23之间的齿牙传动作用下使得,齿条一22和齿条二23右移,并远离对应的第二按键开关30和第一按键开关27并复位,第二按键开关30不受齿条一22的压力后在弹簧三31的恢复力作用下使得滑杆三29带动第二按键开关30右移复位,如图6所示,进而使得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19和声光报警器18停止工作,以对电池包下一次工作时进行散热;
步骤三:如步骤一所述,当汽车受到的振动冲击较大时,导致升降板11对活动块12施加的冲击力加剧,从而使得活动块12向缓冲盒16周壁移动的速度加快,进而使得泵筒10内部的冷却液压力快速增加,由于通口17排量固定,因此冷却液内部增加的压力不能及时的转化为冷却液的动能,从而更多的转化为冷却液的内能,使得冷却液温度升高,泵筒10内部冷却液压力的增加使得活塞板三9受到向左的压力,从而对弹簧一8施加压力,使得弹簧一8压缩获得弹力,该弹力对活塞板二7施加向左的力,并使得活塞板二7对导热气体压缩,使得导热气体压力增加,从而使得活塞板一6带动滑杆二20和齿轮24左移,齿轮24的左移过程如步骤二所示,因此可通过触控机构5带动调节机构4对冷却液的调节能力进行调节,从而避免冷却液的温度因吸收振动能量而增加,进而避免冷却液内部热量反向传递至电池包上,进而保障冷却液对电池包的冷却效果,而且在遇到更加的严重的振动冲击时,通过触控机构5带动调节机构4触发声光报警器18发出报警,从而提醒司乘人员对车辆进行及时检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1),防护壳(1)内部设置有电池包,所述防护壳(1)的内部填充有用来对电池包冷却降温的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缓冲保护机构,所述缓冲保护机构与电池包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缓冲保护机构上设置有触控机构(5),所述防护壳(1)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机构(4),所述触控机构(5)可与调节机构(4)抵扣接触,所述防护壳(1)的侧壁上固定有用来对冷却液进行循环降温的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19)以及起到报警功能的声光报警器(18),所述调节机构(4)分别与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19)和声光报警器(1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保护机构包括缓冲盒(16),所述缓冲盒(16)固定在防护壳(1)的内部底面上,所述缓冲盒(16)内部设置有升降板(11),所述升降板(11)的上表面固定有竖直向上的托杆(2),所述托杆(2)的上端贯穿缓冲盒(16)的上侧壁,并且托杆(2)可在缓冲盒(16)的上侧壁上进行上下滑动,所述托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池包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盒(16)的外周壁固定有多个泵筒(10),多个所述泵筒(10)沿缓冲盒(16)的圆周轴向等间隔设置,所述泵筒(10)远离缓冲盒(16)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口(17),所述泵筒(10)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四(15),所述活塞板四(15)朝向缓冲盒(16)的一侧固定有滑杆一(14),所述滑杆一(14)朝向缓冲盒(16)的一端贯穿缓冲盒(16)的侧壁,并且滑杆一(14)可在缓冲盒(16)的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所述滑杆一(14)位于缓冲盒(16)内部的一端固定有活动块(12),所述活动块(12)通过弹簧二(13)与缓冲盒(16)的内侧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11)的侧壁截面为外凸的“〈”形,多个所述活动块(12)设置在升降板(11)的周围,且活动块(12)与升降板(11)相对的侧面为内凹的“〈”形,所述活动块(12)的内凹面与升降板(11)的外凸面相适配,并且活动块(12)与升降板(11)抵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机构(5)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泵筒(10)内部的活塞板一(6)、活塞板二(7)和活塞板三(9),所述活塞板一(6)、活塞板二(7)和活塞板三(9)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在所述泵筒(10)内部,且活塞板一(6)、活塞板二(7)、活塞板三(9)和活塞板四(15)均与所述泵筒(10)的内壁之间气密连接,所述泵筒(10)的通口(17)的左侧设置有挡块一,且挡块一固定在泵筒(10)的内壁上,所述挡块一位于活塞板三(9)的右侧,且活塞板三(9)可与所述挡块一抵扣接触,所述活塞板三(9)与活塞板二(7)通过弹簧一(8)相连接,所述活塞板二(7)的右侧设置有挡块二,且活塞板二(7)可与所述挡块二抵扣接触,所述泵筒(10)内部位于活塞板一(6)和活塞板二(7)之间填充有导热气体,所述泵筒(10)采用导热材质制成;所述活塞板一(6)背离活塞板二(7)的一侧固定有滑杆二(20),所述滑杆二(20)的远离活塞板一(6)的一端贯穿泵筒(10)的右端侧壁,且滑杆二(20)可在泵筒(10)的右端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且所述泵筒(10)远离缓冲盒(16)的一端穿过防护壳(1)的外侧壁并且外露至防护壳(1)的外部,所述滑杆二(20)位于所述泵筒(10)外部的一端定轴转动连接齿轮(24),所述泵筒(10)外露至防护壳(1)外部的一端端面上固定有滑架一(21)和滑架二(23),且滑架一(21)和滑架二(23)分别位于齿轮(24)的上下两侧,所述滑架一(21)上滑动连接齿条一(22),所述滑架二(23)上滑动连接齿条二(25),所述齿轮(24)分别与齿条一(21)和齿条二(23)啮合连接,且齿条一(21)和齿条二(23)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座(26),且固定座(26)位于滑架一(21)的左侧,所述固定座(26)的右侧面固定有第一按键开关(27),且齿条二(25)可与第一按键开关(27)抵扣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6)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28),所述滑槽(28)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三(29),所述滑杆三(29)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按键开关(30),且齿条一(22)可与第二按键开关(30)抵扣接触,所述第一按键开关(27)和第二按键开关(30)分别位于防护壳(1)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开关(27)与第一换热器(3)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按键开关(30)与第二换热器(19)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6)的上表面固定有立杆(32),且立杆(32)位于滑杆三(29)的左侧,所述立杆(2)通过弹簧三(31)与滑杆三(29)相连接,所述立杆(32)的上端固定有第三按键开关(33),且第二按键开关(30)可与第三按键开关(33)抵扣接触,所述第三按键开关(33)与声光报警器(18)串联连接,且第一按键开关(27)、第二按键开关(30)和第三按键开关(33)并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缓冲保护机构对电池包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步骤二:通过触控机构(5)根据冷却液温度触动调节机构(4)自动调节对电池包的散热能力;
步骤三:通过缓冲保护机构带动触控机构(5)触动调节机构(4)根据振动调节对冷却液的冷却能力。
CN202010222474.6A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03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2474.6A CN111403649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2474.6A CN111403649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649A true CN111403649A (zh) 2020-07-10
CN111403649B CN111403649B (zh) 2022-05-20

Family

ID=7143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247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03649B (zh) 2020-03-26 2020-03-26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364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3706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系统
CN112917731A (zh) * 2021-01-19 2021-06-08 王海仙 一种具有高温警报功能的先进橡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13013521A (zh) * 2021-05-24 2021-06-22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热处理系统
CN113285158A (zh) * 2021-07-22 2021-08-20 深圳市微卓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蓄电池
CN113346585A (zh) * 2021-06-08 2021-09-03 彭俊 一种适配性高的锂电工具用直充电源
CN117525729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宁波设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安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3670A (zh) * 2017-07-10 2017-10-24 合肥青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锂电池底座
CN108511658A (zh) * 2018-06-07 2018-09-07 夏崎枫 一种保护汽车蓄电池用防护箱
CN108807738A (zh) * 2018-04-23 2018-11-13 嘉兴晨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护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
CN109088024A (zh) * 2018-08-21 2018-12-25 北京鼎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保护装置
CN208576414U (zh) * 2018-07-31 2019-03-05 胡春红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安全保护设备
CN110224095A (zh) * 2019-07-05 2019-09-10 河北兴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结构
CN110660942A (zh) * 2019-10-08 2020-01-07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稳定式新能源电池防护箱
CN110707252A (zh) * 2019-09-16 2020-01-17 合肥鸿叶紫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散热装置
CN110797605A (zh) * 2019-11-08 2020-02-14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减震冷却装置及温度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3670A (zh) * 2017-07-10 2017-10-24 合肥青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锂电池底座
CN108807738A (zh) * 2018-04-23 2018-11-13 嘉兴晨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防护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
CN108511658A (zh) * 2018-06-07 2018-09-07 夏崎枫 一种保护汽车蓄电池用防护箱
CN208576414U (zh) * 2018-07-31 2019-03-05 胡春红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安全保护设备
CN109088024A (zh) * 2018-08-21 2018-12-25 北京鼎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蓄电池保护装置
CN110224095A (zh) * 2019-07-05 2019-09-10 河北兴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结构
CN110707252A (zh) * 2019-09-16 2020-01-17 合肥鸿叶紫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散热装置
CN110660942A (zh) * 2019-10-08 2020-01-07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稳定式新能源电池防护箱
CN110797605A (zh) * 2019-11-08 2020-02-14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减震冷却装置及温度调节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3706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系统
CN112917731A (zh) * 2021-01-19 2021-06-08 王海仙 一种具有高温警报功能的先进橡胶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CN113013521A (zh) * 2021-05-24 2021-06-22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热处理系统
CN113013521B (zh) * 2021-05-24 2021-07-30 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热处理系统
CN113346585A (zh) * 2021-06-08 2021-09-03 彭俊 一种适配性高的锂电工具用直充电源
CN113346585B (zh) * 2021-06-08 2022-07-01 彭俊 一种适配性高的锂电工具用直充电源
CN113285158A (zh) * 2021-07-22 2021-08-20 深圳市微卓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蓄电池
CN117525729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宁波设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安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525729B (zh) * 2024-01-08 2024-04-23 宁波设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包安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3649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3649B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用的自适应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11502366B2 (en) Echelon utilization battery pack with good seismic resistance
CN112838313B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新能源电池保护箱
CN10879066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发电装置
CN108777273B (zh) 高效控温型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
CN216161842U (zh) 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7324448A (zh) 一种镁合金电磁冲击介质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113328191A (zh) 一种散热保温及吸能减振双功能电池仓结构
CN116435666B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CN210576151U (zh) 一种蓄电池的防护装置
CN2172809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11099385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CN11329126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安全保护系统
CN10911956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多级缓冲防护装置
CN117936988B (zh) 一种含有高温防护结构的锂电池
CN219534715U (zh) 新能源车辆电池包壳体
CN213905504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电池保护装置
CN219769625U (zh) 一种主被动安全相结合的电池包侧面保护系统和车辆
CN220172270U (zh) 一种底部设有加强结构的电池
CN21296789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冷却装置
CN21769142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组用抗冲击结构
CN215513248U (zh) 一种低速电动车用电源保护装置
CN212642861U (zh) 一种可紧急泄压的散热水箱
CN216413179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5578837U (zh) 一种散热保温及吸能减振双功能电池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9

Address after: 321300 floor 3, No. 1-7, building 3, zone 2, Chengxi logistics center, No. 99, Huacheng Middle Road, Chengxi new area,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nhua Qinchuan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200 Hongguang Village, Anyang street, Ruian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H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